第二讲 六年级奥数——裂项分解法(教师版)

第二讲 六年级奥数——裂项分解法(教师版)
第二讲 六年级奥数——裂项分解法(教师版)

第二讲 六年级奥数——裂项分解法(教师版)

一、知识储备

二、例题讲解

1、(1)??? ??++???? ??++++-??? ??+++???? ??+++413121514131211514131214131211

5

1

(2)573734573473(

)123217321713123217133217??????++?++-+++?+ ? ? ???????

39

5

(3)(7.88 6.77 5.66++)?(9.3110.9810++)-(7.88 6.77 5.6610+++)?(9.3110.98+)

0.2

(4))20141...31211()20151...31211()20151...31211()20141...31211(++++?-----++++?----

2015

2

2、(1)

6

51541431321211?+?+?+?+? 6

5

(2)

100995.....655545435325?++?+?+?+? 20

49

(3)

100

971.....1071741411?++?+?+? 100

233

(4)

100

977......1077747417?++?+?+?

100

231

(5)110

109.....12116521++++ 9

11

1

(6)101

100991......543143213211??++??+??+??

20200

5049

(7)

6

5655454434332322121?++?+-?++?+-?+ 6

1

(8)9900

199.......30112091276523+-+-+-

100

101

(9)

2

2222011201120121949......195119512012194919501950201219491949194920121949+?+++?++?++?

63

3、(1)

20152014........201532015220151++++ 1007

(2)

12 +(13 +23 )+(14 +24 +34 )+(15 +25 +35 +45 )+…+(160 +260 +360 +460 +…+5960 )

885

(3))935

135(.......)635138()535139(?-++?-+?-

22

(4)128

1641321161814121++++++

128

127

(5)2014.....3211.......32112111+++++++++++

2015

4028

【练习】

(1)1111111111(1)()(1)()2424624624++?++-+++?+ 6

1

(2)

217×19+215×17+213×11+……+23×5+21×3

1

11

(3) 12 +16 +112 +120 +130 +142 +156 +172 +190 +1110

1

101

(4)

7

6766565545443433232?++?+-?++?+-?+ 4

19

(5)56789101113579111313131313131313

++++++

3

1453

六年级数学 中高难度奥数试题(含解析)(1)

小学六年级中高难度奥数题及答案解析(1)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学习奥数可以锻炼思维,是大有好处的。学习奥数的年龄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而定。21世纪小学频道在这里精选了一些典型的小学六年级中高难度的奥数试题,并附有答案解析,大家来做做看吧! 题1:(高等难度) 六年级举行一次数学竞赛,共有若干名同学得奖,其中得一等奖的同学比余下的得奖人数的五分之一少三名,得二等奖的占领奖人数的三分之一,得三等奖的人数比二等奖的人数同学多21名,问得奖人数是多少? 【答案解析】 解答:设获奖人数为x,则 所以x=111(人) 题2:(中等难度) "迎春杯"数学竞赛后,甲、乙、丙、丁四名同学猜测他们之中谁能获奖.甲说:"如果我能获奖,那么乙也能获奖."乙说:"如果我能获奖,那么丙也能获奖."丙说:"如果丁没获奖,那么我也不能获奖."实际上,他们之中只有一个人没有获奖.并且甲、乙、丙说的话都是正确的.那么没能获奖的同学是___。 【答案解析】 首先根据丙说的话可以推知,丁必能获奖.否则,假设丁没获奖,那么丙也没获奖,这与"他们之中只有一个人没有获奖"矛盾。 其次考虑甲是否获奖,假设甲能获奖,那么根据甲说的话可以推知,乙也能获奖;再根据乙说的话又可以推知丙也能获奖,这样就得出4个人全都能获奖,不可能.因此,只有甲没有获奖。 题3:(高等难度)

唐老鸭与米老鼠进行一万米赛跑,米老鼠的速度是每分钟125米,唐老鸭的速度是每分钟100米。唐老鸭手中掌握一种迫使米老鼠倒退的电子遥控器,通过这种遥控器发出第n次指令,米老鼠就以原来速度的n×10%倒退一分钟,然后再按原来的速度继续前进。如果唐老鸭想在比赛中获胜,那么它通过遥控器发出指令的次数至少是_____次。 【答案解析】 唐老鸭和米老师赛跑答案: 题4:(高等难度) 一副扑克牌(去掉两张王牌),每人随意摸两张牌,至少有多少人才能保证他们当中一定有两人所摸两张牌的花色情况是相同的? 【答案解析】 扑克牌中有方块、梅花、黑桃、红桃4种花色,2张牌的花色可以有:2张方块,2张梅花,2张红桃,2张黑桃,1张方块1 张梅花,1张方块1张黑桃,1张方块1张红桃,1张梅花1张黑桃,1张梅花1张红桃,1张黑桃1张红桃共计10种情况.把这10种花色配组看作10个抽屉,只要苹果的个数比抽屉的个数多1个就可以有题目所要的结果.所以至少有11个人。 题5:(高等难度) 下图中,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E,F,G,H分别是四条边AB,BC,CD,DA的中点,计算图中红色八边形的面积。 【答案解析】

分数裂项求和方法总结

分数裂项求和方法总结 (一) 用裂项法求1(1) n n +型分数求和 分析:因为111n n -+=11(1)(1)(1) n n n n n n n n +-=+++(n 为自然数) 所以有裂项公式:111(1)1 n n n n =-++ (二) 用裂项法求 1()n n k +型分数求和 分析:1() n n k +型。(n,k 均为自然数) 因为11111()[]()()() n k n k n n k k n n k n n k n n k +-=-=++++ 所以1111()()n n k k n n k =-++ (三) 用裂项法求() k n n k +型分数求和 分析: () k n n k +型(n,k 均为自然数) 11n n k -+=()()n k n n n k n n k +-++=() k n n k + 所以 () k n n k +=11n n k -+

(四) 用裂项法求2()(2) k n n k n k ++型分数求和 分析: 2()(2) k n n k n k ++(n,k 均为自然数) 211()(2)()()(2)k n n k n k n n k n k n k =-+++++ (五) 用裂项法求1()(2)(3) n n k n k n k +++型分数求和 分析:1()(2)(3) n n k n k n k +++(n,k 均为自然数) 1111()()(2)(3)3()(2)()(2)(3) n n k n k n k k n n k n k n k n k n k =-++++++++ (六) 用裂项法求 3()(2)(3)k n n k n k n k +++型分数求和 分析:3()(2)(3) k n n k n k n k +++(n,k 均为自然数) 311()(2)(3)()(2)()(2)(3) k n n k n k n k n n k n k n k n k n k =-++++++++ 记忆方法: 1.看分数分子是否为1; 2.是1时,裂项之后需要整体×首尾之差分之一; 3.不是1时不用再乘; 4.裂项时首尾各领一队分之一相减。

奥数裂项法(含答案)

奥数裂项法 同学们知道:在计算分数加减法时,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后再计算。 (一)阅读思考 例如1 3 1 4 1 12 -=,这里分母3、4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公分母正好是它们的乘积,把 这个例题推广到一般情况,就有一个很有用的等式: 11 1 1 11 1 1 1 1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 += + + - + = +- + = + ()() ()() 即11 1 1 1 n n n n - + = + () 或 1 1 11 1 n n n n () + =- + 下面利用这个等式,巧妙地计算一些分数求和的问题。【典型例题】 例1. 计算: 1 19851986 1 19861987 1 19871988 1 19941995? + ? + ? ++ ? …… + ?+ ? + 1 19951996 1 19961997 1 1997 分析与解答: 1 19851986 1 1985 1 1986 1 19861987 1 1986 1 1987 1 19871988 1 1987 1 1988 1 19941995 1 1994 1 1995 ? =-? =-? =- ?=- …… 1 19951996 1 1995 1 1996 1 19961997 1 1996 1 1997 ? =- ? =- 上面12个式子的右面相加时,很容易看出有许多项一加一减正好相互抵消变为0,这一来问题解起来就十分方便了。

1 198519861 198619871 198719881 199519961 19961997 11997?+ ?+ ?++ ?+ ?+ … =-+-+-++-+-+=119851198611986119871198711988119951199611996 119971199711985 …… 像这样在计算分数的加、减时,先将其中的一些分数做适当的拆分,使得其中一部分分 数可以相互抵消,从而使计算简化的方法,我们称为裂项法。 例2. 计算:1111211231 123100 +++++++ ++++…… 公式的变式 1122 1+++= ?-…n n n () 当n 分别取1,2,3,……,100时,就有 112121122 23 11232 34 112342 45 1121002 100101 = ?+=?++=?+++= ?+++= ?… 1111211231 12100212 223234299100 21001012112 1231341991001100101211212131314 199 1 100 1100 1101 211101 + ++ +++++++=?+?+?++?+ ?=??+?+?++?+ ?=?-+-+ -++ - + - =?- ……………()() ()

六年级奥数训练第五周——分数裂项

第五周分数裂项 专题简析: 前面我们介绍了运用定律和性质以及数的特点进行巧算和简算的一些方法,下面再向同学们介绍怎样用拆分法(也叫裂项法、拆项法)进行分数的简便运算。 运用拆分法解题主要是使拆开后的一些分数互相抵消,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一般地, 形如1 a×(a+1)的分数可以拆成 1 a - 1 a+1 ;形如 1 a×(a+n) 的分数可以拆成 1 n ×( 1 a - 1 a+n ), 形如a+b a×b 的分数可以拆成 1 a + 1 b 等等。同学们可以结合例题思考其中的规律。

计算:11×2 +12×3 +13×4 +…..+ 199×100 原式=(1-12 )+(12 -13 )+(13 -14 )+…..+ (199 -1100 ) =1-12 +12 -13 +13 -14 +…..+ 199 -1100 =1-1100 =99100 练习1 计算下面各题: 1. 14×5 +15×6 +16×7 +…..+ 139×40 2. 110×11 +111×12 +112×13 + 113×14 +114×15 3. 12 +16 +112 +120 + 130 +142 4. 1-16 +142 +156 +172

计算:12×4 +14×6 +16×8 +…..+ 148×50 原式=(22×4 +24×6 +26×8 +…..+ 248×50 )×12 =【(12 -14 )+(14 -16 )+(16 -18 )…..+ (148 -150 )】×12 =【12 -150 】×12 =625 练习2 计算下面各题: 1. 13×5 +15×7 +17×9 +…..+ 197×99 2. 11×4 +14×7 +17×10 +…..+ 197×100 3. 11×5 +15×9 +19×13 +…..+ 133×37 4. 14 +128 +170 +1130 +1208

六年级奥数分数的速算与巧算

第一讲 分数的速算与巧算 教学目标 本讲知识点属于计算大板块内容,分为三个方面系统复习和学习小升初常考计算题型. 1、 裂项:是计算中需要发现规律、利用公式的过程,裂项与通项归纳是密不可分的,本讲要求学生掌握 裂项技巧及寻找通项进行解题的能力 2、 换元:让学生能够掌握等量代换的概念,通过等量代换讲复杂算式变成简单算式。 3、 循环小数与分数拆分:掌握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循环小数之间简单的加、减运算,涉及循环小数 与分数的主要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问题. 4、通项归纳法 通项归纳法也要借助于代数,将算式化简,但换元法只是将“形同”的算式用字母代替并参与计算,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而通项归纳法能将“形似”的复杂算式,用字母表示后化简为常见的一般形式. 知识点拨 一、裂项综合 (一)、“裂差”型运算 (1)对于分母可以写作两个因数乘积的分数,即1 a b ?形式的,这里我们把较小的数写在前面,即a b <,那么有 1111()a b b a a b =-?- (2)对于分母上为3个或4个连续自然数乘积形式的分数,即: 1(1)(2)n n n ?+?+,1 (1)(2)(3) n n n n ?+?+?+形式的,我们有: 1111 [](1)(2)2(1)(1)(2) n n n n n n n =-?+?+?+++ 1111 [](1)(2)(3)3(1)(2)(1)(2)(3) n n n n n n n n n n =-?+?+?+?+?++?+?+ 裂差型裂项的三大关键特征: (1)分子全部相同,最简单形式为都是1的,复杂形式可为都是x(x 为任意自然数)的,但是只要将x 提取出来即可转化为分子都是1的运算。 (2)分母上均为几个自然数的乘积形式,并且满足相邻2个分母上的因数“首尾相接” (3)分母上几个因数间的差是一个定值。 (二)、“裂和”型运算: 常见的裂和型运算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11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 (2) 2222a b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 裂和型运算与裂差型运算的对比: 裂差型运算的核心环节是“两两抵消达到简化的目的”,裂和型运算的题目不仅有“两两抵消”型的,同时还有转化为“分数凑整”型的,以达到简化目的。 三、整数裂项 (1) 122334...(1)n n ?+?+?++-?1 (1)(1)3 n n n = -??+ (2) 1 123234345...(2)(1)(2)(1)(1)4 n n n n n n n ??+??+??++-?-?=--+ 二、换元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另一个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将复杂的式子化繁为简. 三、循环小数化分数 1、循环小数化分数结论: 纯循环小数 混循环小数 分子 循环节中的数字所组成的数 循环小数去掉小数点后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与不循环部分数字所组成的数的差

六年级奥数分数应用题经典例题加练习带答案

一.知识的回顾 1.工厂原有职工128人,男工人数占总数的1 4 ,后来又调入男职工若干人,调入后男工人数占总人数的 2 5 ,这时工厂共有职工 人. 【解析】 在调入的前后,女职工人数保持不变.在调入前,女职工人数为1 128(1)964 ?-=人, 调入后女职工占总人数的23155-=,所以现在工厂共有职工3 961605 ÷=人. 2.有甲、乙两桶油,甲桶油的质量是乙桶的5 2 倍,从甲桶中倒出5千克油给乙桶后,甲桶 油的质量是乙桶的4 3 倍,乙桶中原有油 千克. 【解析】 原来甲桶油的质量是两桶油总质量的55 527 =+,甲桶中倒出5千克后剩下的油的 质量是两桶油总质量的44 437 =+,由于总质量不变,所以两桶油的总质量为 545()3577÷-=千克,乙桶中原有油2 35107 ?=千克. 【例 2】 (1)某工厂二月份比元月份增产10%,三月份比二月份减产10%.问三月份比 元月份增产了还是减产了?(2)一件商品先涨价15%,然后再降价15%,问现在的价格和原价格比较升高、降低还是不变? 【解析】 (1)设二月份产量是1,所以元月份产量为: ()10 11+10%= 11 ÷,三月份产量为:110%=0.9-,因为 10 11 >0.9,所以三月份比元月份减产了 (2)设商品的原价是1,涨价后为1+15%=1.15,降价15%为: ()1.15115%=0.9775?-,现价和原价比较为:0.9775<1,所以价格比较后是价降低了。

【巩固】 把100个人分成四队,一队人数是二队人数的1 13倍,一队人数是三队人数的11 4 倍,那么四队有多少个人? 【解析】 方法一:设一队的人数是“1”,那么二队人数是:13 113 4 ÷= ,三队的人数是:141145÷=,345114520++=,因此,一、二、三队之和是:一队人数5120 ?,因为 人数是整数,一队人数一定是20的整数倍,而三个队的人数之和是51?(某一整数), 因为这是100以内的数,这个整数只能是1.所以三个队共有51人,其中一、二、三队各有20,15,16人.而四队有:1005149-=(人). 方法二:设二队有3份,则一队有4份;设三队有4份,则一队有5份.为统一一队所以设一队有[4,5]20=份,则二队有15份,三队有16份,所以三个队之和为15162051++=份,而四个队的份数之和必须是100的因数,因此四个队份数之和是100份,恰是一份一人,所以四队有1005149-=人(人). 【例 3】 新光小学有音乐、美术和体育三个特长班,音乐班人数相当于另外两个班人数的 25,美术班人数相当于另外两个班人数的3 7,体育班有58人,音乐班和美术班各有多少人? 【解析】 条件可以化为:音乐班的人数是所有班人数的22 527 =+,美术班的学生人数是所 有班人数的337310=+,所以体育班的人数是所有班人数的2329 171070 --=,所以所 有班的人数为295814070 ÷=人,其中音乐班有2 140407?=人,美术班有 3 1404210 ?=人. 【巩固】 甲、乙、丙三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甲比乙多加工20个,丙加工零件数是乙加工 零件数的45,甲加工零件数是乙、丙加工零件总数的5 6 ,则甲、丙加工的零件数 分别为 个、 个. 【解析】 把乙加工的零件数看作1,则丙加工的零件数为4 5 ,甲加工的零件数为 453(1)562+?=,由于甲比乙多加工20个,所以乙加工了3 20(1)402 ÷-=个,甲、

六年级分数巧算裂项拆分

思维训练分类为:浓度问题、分数比大小问题、行程问题、分数巧算、逻辑推理、工程问题、牛顿问题、数字的巧算问题。 分数裂项求和方法总结 (一)用裂项法求 1一型分数求和分析:因为n(n 1) 1 n(n 1) n(n 1) (n为自然数)所以有裂项公式: n(n 1) 【例1】 求丄 10 11 11 12 1的和。 59 60 【例2】 咕右)'11 1 1 10 60 1 12 用裂项法求 1 1 k(n 计算 n(n k) 1 1 - [2 5 1 15 n(n 1) 59 60) 型分数求和: k) n n(n k)] 分析: n(n k) 型。 (n,k 均为自然 数) 因为 n(n k) 所以n(n k)k( ; n k 9 11 11 13 13 15 7) 1 1) 丄(1 2 7 1 (1 9) 1(1 却 2、11 1 1 1 1 1 , 1 1、1(丄丄 2(13 15 1 13) 1 用裂项法求 9 11 11 13 型分数求和: n(n k) n n k n(n k) n(n k) n(n k) 13 分析:型(n,k均为自然数)n(n k) k 所以一- n(n k) n n k

(1 1 3 97 99 3200 9603 自然数) n(n k)( n 2k)( n 3k) 3k (n(n k^(n 2k) 1139 20520 I (n k)(n 2k)(n 3k) 【例3】 的和 97 99 98 99 (四) 1 3) (3 5 1 1 )( 5 1 7) 1 1 1 99 用裂项法求 型分数求和: n (n k )(n 2k ) 分析: 2k n(n k)(n 2k) 【例4】 计算: 4 4 4 4 1 3 5 3 5 7 93 95 97 95 97 99 (1I II 3 15) (315 517)…( 1 1 )( 1 1 ) 3 93 95 95 9/ V 95 97 97 99, 1 1 (n,k 均为自然数) 【例5】 1 1 计算:1 2 3 4 2 3 4 5 1 17 18 19 20 3[(1 1 1 3[1 2 3 (丘 18 19 20] 1 17 18 19 1 18 19 20 )] (六)用裂项法求 3k n(n k)(n 2k)(n 3k) 型分数求和:分析: 3k n(n k)(n 2k)( n 3k) (n,k 2k n(n k)(n 2k) 1 1 n(n k) (n k)( n 2k) (五) 用裂项法求 型分数求和分析: n(n k)(n 2k)(n 3k) (n,k 均为 n(n k)(n 2k)(n 3k)

六年级奥数试题-分数裂项与分拆(教师版)

第十三讲 分数裂项与分拆 1. “裂差”型运算 将算式中的项进行拆分,使拆分后的项可前后抵消,这种拆项计算称为裂项法.裂项分为分数裂项和整数裂项,常见的裂项方法是将数字分拆成两个或多个数字单位的和或差。遇到裂项的计算题时,要仔细的观察每项的分子和分母,找出每项分子分母之间具有的相同的关系,找出共有部分,裂项的题目无需复杂的计算,一般都是中间部分消去的过程,这样的话,找到相邻两项的相似部分,让它们消去才是最根本的。 ①对于分母可以写作两个因数乘积的分数,即 1a b ?形式的,这里我们把较小的数写在前面,即a b <,那么有1111()a b b a a b =-?- ②对于分母上为3个或4个自然数乘积形式的分数,我们有: 1111[]()(2)2()()(2) n n k n k k n n k n k n k =-?+?+?+++ 1111[]()(2)(3)3()(2)()(2)(3) n n k n k n k k n n k n k n k n k n k =-?+?+?+?+?++?+?+

③对于分子不是1的情况我们有:?? ? ??+-=+k n n k n n k 11)( ()11h h n n k k n n k ??=- ?++?? ()()()()() 21122k n n k n k n n k n k n k =-+++++ ()()()()()()()() 31123223k n n k n k n k n n k n k n k n k n k =-++++++++ ()()()()()11222h h n n k n k k n n k n k n k ??=-??+++++?? ()()()()()()()()11233223h h n n k n k n k k n n k n k n k n k n k ??=-??++++++++?? ()()() 221111212122121n n n n n ??=+- ?-+-+?? 2. 裂差型裂项的三大关键特征: ①分子全部相同,最简单形式为都是1的,复杂形式可为都是x(x 为任意自然数)的,但是只要将x 提取出来即可转化为分子都是1的运算。 ②分母上均为几个自然数的乘积形式,并且满足相邻2个分母上的因数“首尾相接” ③分母上几个因数间的差是一个定值。 3.复杂整数裂项型运算 复杂整数裂项特点:从公差一定的数列中依次取出若干个数相乘,再把所有的乘积相加。其巧解方法是:先把算式中最后一项向后延续一个数,再把算式中最前面一项向前伸展一个数,用它们的差除以公差与因数个数加1的乘积。 整数裂项口诀:等差数列数,依次取几个。所有积之和,裂项来求作。后延减前伸,差数除以N 。N 取什么值,两数相乘积。公差要乘以,因个加上一。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公差向前伸展时,当伸展数小于0时,可以取负数,当然是积为负数,减负要加正。对于小学生,这时候通常是把第一项甩出来,按照口诀先算出后面的结果再加上第一项的结果。 此外,有些算式可以先通过变形,使之符合要求,再利用裂项求解。 4. “裂和”型运算

分数拆分(裂项法)

2008年10月4日 六年级 基本公式:()111n n+1n n 1-+=; 推广形式:()111n n+d d n n d ??-??+?? 1= 例1、计算:11111122334989999100+++++?????=(1-21)+(21-31)+(31-4 1)+……+(991-100 1)=1-1001=10099。 例2、计算:1111112612203042+++++=7 6; 例3、计算:1111111357911104088154238340+++++=20 336; 例4、计算:=?+++?++?++?+200120002001200043433232212122222222 200120004000 注意:拆分未必拆成两个分数之差,有的时候,需要拆成两个分数之和;可以利用公式: 11m+n m n mn += 例5、计算:1111(1)(1)(1(1)2233441010 -?-?-??-???? (1120) 提示:1n n 1(n 1)(n 1)1n n n n n n ?--+- ==???。 解:原式=1324359112233441010????????????……=111210?=1120 例6、计算:60 59605859586035343602423260131211+??? ??+++??? ??++++??? ??++++??? ??++++ = 解答:因为()2 1211121-=-??=-+++n n n n n n n n ,所以 ()886 59212 112 592221160 59605859586035343602423260131211=+++?+=++++=+??? ??+++??? ??++++??? ??++++??? ??++++ 【课堂练习】 1. 计算:111116425672-+++=9 8;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详解讲解学习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 答案详解

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电影票原价每张若干元,现在每张降低3元出售,观众增加一半,收入增加五分之一,一张电影票原价多少元? 解:设一张电影票价x元 (x-3)×(1+1/2)=(1+1/5)x (1+1/5)x这一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做 (x-3){现在电影票的单价}×(1+1/2){假如原来观众总数为整体1,则现在的观众 人数为(1+2/1)} 左边算式求出了总收入 (1+1/5)x{其实这个算式应该是:1x*(1+5/1)把原观众人数看成整体1,则 原来应收入1x元,而现在增加了原来的五分之一,就应该再*(1+5/1),减缩 后得到(1+1/5x)} 如此计算后得到总收入,使方程左右相等 2、甲乙在银行存款共9600元,如果两人分别取出自己存款的40%,再从甲存款中提120元给乙。这时两人钱相等,求乙的存款 答案 取40%后,存款有 9600×(1-40%)=5760(元) 这时,乙有:5760÷2+120=3000(元) 乙原来有:3000÷(1-40%)=5000(元) 3、由奶糖和巧克力糖混合成一堆糖,如果增加10颗奶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60%。再增加30颗巧克力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75%,那么原混合糖中有奶糖多少颗?巧克力糖多少颗?

答案 加10颗奶糖,巧克力占总数的60%,说明此时奶糖占40%, 巧克力是奶糖的60/40=1.5倍 再增加30颗巧克力,巧克力占75%,奶糖占25%,巧克力是奶糖的3倍 增加了3-1.5=1.5倍,说明30颗占1.5倍 奶糖=30/1.5=20颗 巧克力=1.5*20=30颗 奶糖=20-10=10颗 4、小明和小亮各有一些玻璃球,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1/4!”小亮说:“你要是能给我你的1/6,我就比你多2个了。”小明原有玻璃球多少个?答案 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1/4!”,则想成小明的球的个数为4份,则小亮的球的个数为3份 4*1/6=2/3 (小明要给小亮2/3份玻璃球) 小明还剩:4-2/3=3又1/3(份) 小亮现有:3+2/3=3又2/3(份) 这多出来的1/3份对应的量为2,则一份里有:3*2=6(个) 小明原有4份玻璃球,又知每份玻璃球为6个,则小明原有玻璃球4*6=24(个) 5、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甲需要10小时,乙需要12小时,丙需要15小时.有同样的仓库A和B,甲在A仓库、乙在B仓库同时开始搬运货物,丙开始帮助甲搬运,中途又转向帮助乙搬运.最后两个仓库货物同时搬完.问丙帮助甲、乙各多少时间?

六年级奥数倒推法解题讲座(含答案解析)

六年级奥数倒推法解题讲座(含答案解析) 倒推法解题 一、知识要点 有些应用题如果按照一般方法,顺着题目的条件一步一步地列出算式求解,过程比较繁琐。所以,解题时,我们可以从最后的结果出发,运用加与减、乘与除之间的互逆关系,从后到前一步一步地推算,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叫倒推法。 二、精讲精练 【例题1】一本文艺书,小明天看了全书的1/3,第二天看了余下的3/5,还剩下48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思路导航】从“剩下48页”入手倒着往前推,它占余下的1-3/5=2/5。天看后还剩下48÷2/5=120页,这120页占全书的1-1/3=2/3,这本书共有120÷2/3=180页。即 ÷÷=180 答:这本书共有180页。 练习1: 1.某班少先队员参加劳动,其中3/7的人打扫礼堂,剩下队员中的5/8打扫操场,还剩12人打扫教室,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 2.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天走了全程的3/8,第二天

走了余下的2/3,第三天走了250千米到达乙地。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3.把一堆苹果分给四个人,甲拿走了其中的1/6,乙拿走了余下的2/5,丙拿走这时所剩的3/4,丁拿走最后剩下的15个,这堆苹果共有多少个? 【例题2】筑路队修一段路,天修了全长的1/5又100米,第二天修了余下的2/7,还剩500米,这段公路全长多少米? 【思路导航】从“还剩500米”入手倒着往前推,它占余下的1-2/7=5/7,天修后还剩500÷5/7=700米,如果天正好修全长的1/5,还余下700+100=800米,这800米占全长的1-1/5=4/5,这段路全长800÷4/5=1000米。列式为: 【500÷+100】÷=1000米 答:这段公路全长1000米。 练习2: 1.一堆煤,上午运走2/7,下午运的比余下的1/3还多6吨,最后剩下14吨还没有运走,这堆煤原有多少吨? 2.用拖拉机耕一块地,天耕了这块地的1/3又2公顷,第二天耕的比余下的1/2多3公顷,还剩下35公顷,这块地共有多少公顷? 3.一批水泥,天用去了1/2多1吨,第二天用去了余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分数裂项

分数的速算与巧算—裂项 知识导航 分数裂项是整个奥数知识体系中的一个精华部分,将算式中的项进行拆分,使拆分后的项 可前后抵消,这种拆项计算称为裂项法.裂项分为分数裂项和整数裂项,常见的裂项方法是 将数字分拆成两个或多个数字单位的和或差。遇到裂项的计算题时,要仔细的观察每项的 分子和分母,找出每项分子分母之间具有的相同的关系,找出共有部分,裂项的题目无需 复杂的计算,一般都是中间部分消去的过程,这样的话,找到相邻两项的相似部分,让它 们消去才是最根本的。 1.分数裂差型运算公式: (1)对于分母可以写作两个因数乘积的分数,即 形式的,这里我们把较小的数写在前面, 即 ,那么有

(2)对于分母上为3个或4个连续自然数乘积形式的分数,即: , 形式的,我们有: 裂差型特征: (1)分子全部相同,最简单形式为都是1的,复杂形式可为都是x(x为任意自然数)的,但是 只要将x提取出来即可转化为分子都是1的运算。 (2)分母上均为几个自然数的乘积形式,并且满足相邻2个分母上的因数“首尾相接” (3)分母上几个因数间的差是一个定值。 2.分数裂和型运算公式: (1) (2) 裂和型运算与裂差型运算的对比:

裂差型运算的核心环节是“两两抵消达到简化的目的”,裂和型运算的题目不仅有“两两抵 消”型的,同时还有转化为“分数凑整”型的,以达到简化目的。 3.整数裂项运算公式: (1) (2) 精典例题1: 思路点拨 观察分数特征,此题属于裂差型分母为4个连续自然数乘积,可直接运用公式。 模仿练习1: 精典例题2: 思路点拨

如果式子中每一项的分子都相同,那么就是一道很常见的分数裂项的题目.但是本题中分子 不相同,而是成等差数列,且等差数列的公差为2.相比较于2,4,6,……这一公差为2 的 等差数列(该数列的第 个数恰好为 的2倍),原式中分子所成的等差数列每一项都比其大 3,所以可以先把原式中每一项的分子都分成3与另一个的和再进行计算. 模仿练习2: 精典例题3: 思路点拨 观察可知原式每一项的分母中如果补上分子中的数,就会是5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所以可 以先将每一项的分子、分母都乘以分子中的数.即: 原式

六年级奥数体育比赛中的数学问题

六年级奥数体育比赛中 的数学问题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体育比赛中的数学问题一.知识点总结 1.单循环赛: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无主客场之分。 (通俗的说就是除了不和自己比赛,其他人都要比) 2.双循环赛:每两个队都要比赛一场,有主客场之分。 (每个队和同一个对手交换场地赛两次) 一共比赛场数=(人数-1)×人数 3.淘汰赛:每两个队用一场比赛定胜负,经过若干轮之后,最后决出冠 军。 (每场比赛输者打包回家) 二.做题方法 1.点线图 2.列表法 3.极端性分析------根据个人比赛场数,猜个人最高分 根据得分,猜“战况” 三.例题分析 例题1:三年级四个班进行足球比赛,每两个班之间都要赛一场,每个班赛几场?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解析:除了不和自己赛,和其他班都要赛,所以每个班赛4-1=3场 一共进行的场数:3×4÷2=6场 学案1:每个学校都要赛一场,共赛了28场,那么有几个学校参加比赛? 解析:方法一:“老土方法”:1+2+3+4+……7=28 7+1=8个

方法二:(人数-1)×人数=28×2=56 7×8=56,所以为8人 例题2:20名羽毛球运动员参加单打比赛,淘汰赛,那么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解析:第一轮:20÷2=10(场),10名胜利者进入下一轮比赛 第二轮:10÷2=5(场), 5名胜利者进入下一轮比赛 第三轮:5÷2=2(场)....1人,3名胜利者进入下一轮比赛 第四轮:2÷2=1(场)胜利者和第三轮中剩下的一人进入下一轮比赛 第五轮:2÷2=1(场) 冠军一共参加了5场比赛。 决出冠军一共要比赛的场数:一场比赛淘汰一人,除了冠军不被淘汰 20-1=19场 例题3:规定投中一球得5分,投不进得2分,涛涛共投进6个球,得了16分,涛涛投中几个球? 解析:方法一:(鸡兔同笼) 6个球全投进得5×6=30分 少得了30-16=14分 有1个不进的球就少得5+2=7分,不但没得5分,反而倒扣2分 所以没进的个数14÷7=2个 进的个数6-2=4个 方法二:5×() -2 ×() = 16 根据个位数字特点猜数,5×( 4 ) -2 ×( 2 ) = 16进了4个

分数裂项

分数裂项 (一)“裂差”型运算 将算式中的项进行拆分,使拆分后的项可前后抵消,这种拆项计算称为裂项法。常见的裂项方法是将数字分拆成两个或多个数字单位的和或差。 (1)对于分母可以写作两个因数乘积的分数,即 1a b ?形式的,这里我们把较小的数写在前面,即a b <,那么有1111()a b b a a b =-?- (2)对于分母上为3个或4个连续自然数乘积形式的分数,即: 1(1)(2) n n n ?+?+,1(1)(2)(3)n n n n ?+?+?+形式的,我们有: 1111[](1)(2)2(1)(1)(2) n n n n n n n =-?+?+?+++ 1111[](1)(2)(3)3(1)(2)(1)(2)(3) n n n n n n n n n n =-?+?+?+?+?++?+?+ (3)裂差型裂项的三大关键特征: 1,分子全部相同,最简单形式为都是1的,复杂形式可为都是x(x 为任意自然数)的,但是只要将x 提取出来即可转化为分子都是1的运算。 2,分母上均为几个自然数的乘积形式,并且满足相邻2个分母上的因数“首尾相接” 3,分母上几个因数间的差是一个定值。 (二)“裂和”型运算: 常见的裂和型运算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1a b a b a b a b a b b a +=+=+??? 2222a b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 二、换元法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另一个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将复杂的式子化繁为简。

三、常用公式: (1) 2222(1)(21)1236n n n n ?+?+++++= ; (2) () 2223333(1)1231234 n n n n ?+++++=++++= ; (3) 2123421n n ++++++++= ; (4) 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 (5) 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2222a b a ab b -=-+; (6) 等差数列:求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8)123456799111111111?= (去8数,重点记忆) 711131001??=(三个常用质数的乘积,重点记忆) (9)101ab abab ?= 10101ab ababab ?=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详解

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电影票原价每张若干元,现在每张降低3元出售,观众增加一半,收入增加五分之一,一张电影票原价多少元? 解:设一张电影票价x元 (x-3)×(1+1/2)=(1+1/5)x (1+1/5)x这一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做 (x-3){现在电影票的单价}×(1+1/2){假如原来观众总数为整体1,则现在的观众人数为(1+2/1)} 左边算式求出了总收入 (1+1/5)x{其实这个算式应该是:1x*(1+5/1)把原观众人数看成整体1,则原来应收入1x元,而现在增加了原来的五分之一,就应该再*(1+5/1),减缩后得到(1+1/5x)} 如此计算后得到总收入,使方程左右相等 2、甲乙在银行存款共9600元,如果两人分别取出自己存款的40%,再从甲存款中提120元给乙。这时两人钱相等,求乙的存款 答案 取40%后,存款有 9600×(1-40%)=5760(元) 这时,乙有:5760÷2+120=3000(元) 乙原来有:3000÷(1-40%)=5000(元) 3、由奶糖和巧克力糖混合成一堆糖,如果增加10颗奶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60%。再增加30颗巧克力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75%,那么原混合糖中有奶糖多少颗?巧克力糖多少颗? 答案 加10颗奶糖,巧克力占总数的60%,说明此时奶糖占40%, 巧克力是奶糖的60/40=1.5倍 再增加30颗巧克力,巧克力占75%,奶糖占25%,巧克力是奶糖的3倍 增加了3-1.5=1.5倍,说明30颗占1.5倍 奶糖=30/1.5=20颗 巧克力=1.5*20=30颗 奶糖=20-10=10颗 4、小明和小亮各有一些玻璃球,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1/4!”小亮说:“你要是能给我你的1/6,我就比你多2个了。”小明原有玻璃球多少个? 答案 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1/4!”,则想成小明的球的个数为4份,则小亮的球的个数为3份

六年级奥数第三讲:分数计算技巧--分数裂项(二)

六年级奥数第三讲:分数运算技巧--分数裂项(二) 【专题精析】 在计算分子相同、分母为三个连续自然数乘积的一列分数求和时,根据裂项公式?? ????????)2()1(1)1(121211++-+=)+()+(n n n n n n n ,将每个加数分解成个分数之差,使前一个数的减数与后一个数的被减数能够抵消,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多个分母的裂项和上讲所讲的分母裂项一样,只不过分母变多了,要特别注意的是,多分母裂项,每次只能“降一阶”,比如分母有四项,那么裂项后变成两个三分母的项,然后再依次抵消。 基本公式: ))2()(1)(1(21)2()(1k n k n k n n k k n k n n +?+-+??=+?+? 例如:4321??+5431??+……+21 20191?? 840 6921 2013212121201201915414314313212121 20120191215414312143132121=?-??=?-?+??+?-?+?-??=?-??+??+?-??+?-??=)())()()()( 练习:(1) 5049481543143213211??+??+??+??+?? (2) 10982765265425432??+??+??+??+??

很多时候,等差数列求和和分数裂项是可以相互转换,再进行计算的。 比如: ,就转换成了分数裂项。 例如: 51 6451 13145115014131451 5045444342 50 50122441223312=-?=-+??+-?=?+??+?+?=?++??+?++?+=)()()()()( 练习: 36 211432113211211+??+++??+++++++++ 【基础练习】 1、3212??+4322??+5432??+……+40 39382??。 2、21+322?+4323??+54324???+654325????+7654326?????。 )()(5 14125422441143211-?=?=?+=+++50 ....43212.......543212432123212+++++++++++++++++

【小学数学】小学六年级奥数重点知识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带试题解析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2.计算公式: 重点提示:不足6个面的实际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计算;例如鱼缸、无盖纸盒等。

(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

2.体积(容积)单位进率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奥数练习题 【题目1】: 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相等。已知长方体的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高是2分米;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解析】: 要求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必须先求出正方体的棱长。 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为3组:4条长、4条宽、4条高;正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设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为x分米;根据题意;可以列出方程: 12x=(6+4+2)×4 解得:x﹦4 正方体的棱长为4分米。 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为:42×6﹦96(平方分米)。 正方体的体积为:43﹦64(立方分米)。 【题目2】: 一块长方形铁片(厚度不计);四个角剪去边长为2.8分米的正方形;焊成一个长方体铁皮盒;可以盛水546升。已知这块长方形铁皮的长是21.2分米;求长方形铁皮的面积。 【解析】: 546升﹦546立方分米;即焊成的铁皮盒的容积为546立方分米。厚度不计;铁皮盒的容积也就相当于它的体积。

如上图;铁皮盒的体积为546立方分米;铁片盒的高为2.8分米;铁皮盒底面的长为:21.2-2.8×2﹦15.6(分米)。 所以;铁皮盒底面的宽为:546÷2.8÷15.6﹦12.5(分米)。 则铁皮原来的宽为:12.5+2.8×2﹦18.1(分米)。 由长方形铁皮原来的长、宽;可以求出它的面积为: 21.2×18.1﹦383.72(平方分米)。 【题目3】: 一个长方体;如果从它的高度方向锯掉3厘米的一段;正好得到一个正方体;但表面积减少了72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解析】: 如下图: 从长方体高度方向锯掉3厘米的一段;表面积减少部分就是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四个侧面和一个上面;同时表面积又增加了一个切面;切面面积正好与原长方体上面的面积相等;互相抵消。因此;剩下正方体表面积比原长方体表面积减少的72 平方厘米;就是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侧面积。 所以长方体的底面周长为:72÷3﹦24(厘米)。 剩下部分是个正方体;即长方体底面是正方形;所以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即所得正方体的棱长为:24÷4﹦6(厘米)。 所以原长方体的体积为: 6×6×(6+3)﹦324(立方厘米)。 【题目4】: 如图;一个正方体切去一个长方体后;剩下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长度单位:厘米) 【解析】: 原正方体棱长为8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