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延伸失败案例

品牌延伸失败案例

品牌延伸失败案例

【篇一:品牌延伸失败案例】

激爽的失败,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其广告诉求的超前性。类似新奇和刺激的体验的沐浴概念并不被普通消费者接受,因为,目前中国大多数消费者对沐浴的概念还停留在清洁除菌的层面。

除激爽外,宝洁旗下还有3个沐浴品牌:玉兰油、舒肤佳和飘柔。其中前三者都是采取的品牌延伸策略,即在原来成功的大品牌基础上进行品牌延伸。拿海尔来说,集团将海尔这个品牌从电冰箱延伸至洗衣机、微波炉、热水器、电脑、手机等众多产品,利用了原来海尔的品牌优势,这是一种品牌延伸。

品牌多元化则是细分市场的一种策略。它不一定是跨行业或产业的。像宝洁,它是在家化领域里,只是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它不是使用同一个品牌,而是使用不同品牌。激爽品牌在沐浴市场没有成功,只能说这个激爽品牌的市场定位有问题,所以消费者不买账。但这不是宝洁品牌多元化的问题。

中国的企业,要警惕的就是多元化过程中的品牌延伸策略。尽管品牌延伸策略在产品投放初期有不少积极作用,但是长期看来,会带来三大危害:一会损害已有的成功品牌,人们会觉得你不务正业了,原来的品牌会逐渐变得模糊和令人不可信;二会连累你的新产品,人们会认为你不是干这行的料,品牌延伸使人们产生不专业的形象;三意味着多元化或推出更多的花色品种,违背聚焦战略和专有战略,分散了公司有限的资源。

所以,品牌延伸策略很可能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这是许多中国企业应当警惕的,也是应当向宝洁公司学习经验教训的。

一、润妍和激爽的退市对于中国本土日化公司,宝洁是个不可战胜的公司,即使有昙花一现受宠的产品出现,宝洁的战略和实力总是

叫本土企业无可奈何。实际上早在上实际末标王出现以前,中国媒体最大的纳税户一直是宝洁,2005年宝洁成为中央电视台标王,更把对于国内企业是死境的一场场危机化为乌有,宝洁是个真正的大家,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处处在模仿宝洁、研究宝洁,但是就是难以真正的实现品牌超越。研究失败其实更有意思,对于中国本土企业,润妍和激爽的失败可能对我们研究宝洁、超越宝洁更具有价值。

润妍的推出当时主要原因就是国内惯以植物一派洗护发产品的兴起,对于飘柔产品形成了较大的压力,而当时因为占有率和推广原因玉兰油的市场并不被看好,润妍是作为一个竞争性产品出现的,目的就市通过宝洁的一贯的高空和策略优势挤压奥妮和夏士莲黑芝麻的市场空间,在终端和海报上,黑发更黑更有生命力的主题的确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是过于看重了广告的唯美,没有把握好中国消费者的心理,使顾客的尝试性购买降低,这是润妍操作上最大的一个败笔。

其次,润妍的出现背离了宝洁一贯做一线品牌的初衷,是标准的跟随性(跟随黑发市场、跟随国内的植物洗护市场)产品,而跟随性产品和冠军产品的思路应该是截然不同的。

而当激爽上市的时候,正是润妍作为宝洁在国内第一个创意品牌失败不久,激爽当时在香港表现一般,进军大陆目的就是针对更年轻更时尚更富有激情的群体,广告表现在职业一族,意即通过沐浴找回激情和自信,从策略层面和表现方式上看,其实没有问题,可是真的没有问题吗?

实际上激爽的失败很大原因就是没有确定自己的竞争对象在哪里,而确定是准确营销的第一任务。激爽只看到了六神的清凉提神,而没有看到更广泛的音乐营销足球营销的激情演绎,当一个企业有更多异类竞争的时候,要么拉拢或者进行捆绑营销(例如手机和音乐的联合,就是为了避免手机的时尚概念被音乐概念冲击或淡化),要么就是再细分市场,可惜,激爽既没有做到和音乐和足球联姻,更没

有做到激情市场的细分,拿区区的几亿元广告费和流行音乐或者体育行销争市场,激爽必败无疑。

激爽自2002年6月上市以来,3年来投入了10亿元广告,但其市场份额始终在3%偏下徘徊。大广告的背后没有大销售的支撑,激爽的地位也有些尴尬,退市大局已定。

宝洁的成功肯定在于对中国市场的熟稔,在于品牌的影响力,失败当然来自上述二者做的不够深入,虽然奥妮、舒蕾的生命力未必长久,但是中国本土企业依然有更多的机会来和宝洁比赛。

二、9.9元飘柔宝洁的高明和笨拙一个产品从18-20元卖到9.9元,顾客最大的感受就是降价或者清仓,但是对于宝洁而言,9.9元飘柔算是对中国市场进行了一场大教育。

以南派洗化产品为首国内众多品牌的崛起,宝洁市场占有率持续降低,加上城市市场的竞争激烈,宝洁更觊觎二三级市场巨大的空间。宝洁必须做出决定,那就是如何挤占国内品牌的空间。宝洁深知在中国推广一个新品牌的难度和风险。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2003年10月,9.9元飘柔横空出世了。

9.9元飘柔对于宝洁是个积极性的尝试,立意也是类似润妍,低价格、高品质占领市场是宝洁要告诉消费者的,这点飘柔这个品牌也能够负担。宝洁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推出9.9元新飘柔,而不是飘柔降价,说法不同,给市场的影响自然不一样。

宝洁虽然一直高喊进军二三级市场,但是9.9元飘柔还是没有摆脱大型的卖场,看来要想使一个巨无霸轻易掉头绝对不是容易的事情,这点宝洁应该象摩托罗拉学习,摩托罗拉在中国市场推出低价手机,目的并不是通过低价产品赚更多的钱,而是要把未来的市场空间占领,中国的大多数企业还是在做生意,而不是做品牌,无论是资金、网络还是人才,都缺乏长远的规划。所以坚持就是胜利,宝洁的产品只要在市场上有利润,就不应该撤退!实际上润妍或者激爽都应

该把这句话当作真理,可惜他们的命运过早被宝洁给判了死刑,这也是跨国企业的悲哀过于看重整体战略忽视了国内企业的整体特征。

9.9元飘柔上市两年来,其实也没有真正实现对国内企业的市场挤压,相反国内崛起了更多的洗护产品拉芳、雨洁、清逸、飘影、蒂花之秀等品牌大张旗鼓的广告运动使宝洁不得不对中国市场重新思考,对于渠道和中国消费的心理进行再研究。

三、宝洁激爽失败的原因在于:1、广告的定位错误:激爽给人感觉活泼,时尚似乎是更贴近年轻一代的。我觉得宝洁公司似乎没注意到如果真的是要针对青年的产品,不如找一个类似于周杰伦或者潘伟伯之类的年轻时尚明星领着一群人大跳劲舞,跳得大汗淋漓的,然后趁机推出激爽,既能把激爽与音乐的激情和动感联系起来,又表明了年轻人的活泼,还体现了时尚,这点宝洁不妨借鉴一下可口可乐的广告。另一方面,宝洁可以请篮球或足球明星做广告,这些都是极能体现激情的东西,如果再把爽与它结合起来,中国人是很崇尚明星的,尤其是年轻人的消费尤其受这些的影响,而且年轻人能拉动很多消费。

一家知名沐浴品牌负责人的话,他说激爽的失败,主要在于其广告诉求的超前性。类似振奋精神、舒缓精神的沐浴概念虽然在欧美已经十分普遍,但在国内普通消费者心目中要想被普遍接受还是需要一定过程,宝洁这种企图通过大广告改变消费习惯的做法不适。

2.产品包装没有鲜明的个性包装不一定要漂亮,但一定要个性。中国对美的欣赏已经从纯粹的美向崇尚个性过渡,尤其是对广大青年。美国顾客目的性很强,购买商品时是直奔目的地的,中国人徘徊于琳琅满目的商品前,不仅对产品本身的质量以及价格进行对比以外,对包装等其他因素也是格外的关注。

激爽的包装就过于普通,这一点上,同是新产品的力士的弧形包装就很值得借鉴,毕竟作为新产品,要由内到外都要散发出不一样的光彩是很必要的。在包装上我觉得宝洁似乎走的是和海飞丝以及飘柔的比较朴素的包装路线,都是清一色的规规整整的包装瓶,但是问题是

激爽与飘柔,海飞丝的上市所面临的环境不一样,人们的需求层次不一样,消费习惯不一样。飘柔与海飞丝以其高质量征服了广大中国消费者,并形成了长期的消费观念,而在消费观念发生巨大改变并且新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还用同样的方法来推出新产品,所以即使有宝洁这样的国际品牌做后盾,激爽的表现还是不尽如人意的。

3。产品定价的定位错误:产品的定价反映公司的定位。激爽的定价不高也不是很低,使产品的定位

很尴尬,既不是高档次产品也不是低端产品,价格居中这在中国是最不看好的一层。因为中层消费者不是消费的中端产品,而是消费高端产品,这层人最讲究面子,而中国的低端市场则被中国各种各样的品牌所充斥着,这些产品价格实惠,深受消费者欢迎。所以对于产品的定价,宝洁没有很大的优势。

【篇二:品牌延伸失败案例】

每年市场上都会产生无数个新品牌,但是到了年底的清算时,人们会发现真正为消费者所熟知的品牌依然如故,真正成功的新品牌凤毛麟角。

但是无数的人都为了品牌前赴后继,不撞南墙终不悔,因为高溢价让品牌成为利润的保证源,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麦当劳肯德基和一般的快餐店之间的溢价比。而那些已经做成名的品牌也纷纷在品牌上进行着延伸,期望用老品牌的名气来带动新产品的延伸。

这一波浪潮的尝鲜者中既有品牌新贵,也有老牌好手,全球公认的最有价值的运动品牌之一的nike就已经做过尝试了nike定位可信赖的运动品质,口号是justdoit 。它曾进行品牌宽度延伸,推出了时尚类女鞋sideone,休闲鞋i.e.forwomen。这让中坚消费者感觉,nike 既然可以在运动鞋领域能够做到出类拔萃,那么他也一定可以在这些领域大获成功,结果,最终的案例却是nike在这个子品牌延生策略上最终败退。

同样做出了子品牌新尝试的还有时尚界的皮尔卡丹。皮尔卡丹发现,自己的名字可以使任何产品获得很好的销售,产品从男装、女装、鞋、袜子、皮具、香水、工装,甚至到巧克力、地毯、家具、饭店,卡丹把品牌延伸到能进入的所有领域。结果,导致对品质和品牌管理能力

的失控,品牌形象不一致,品牌个性丧失,十来年的工夫就已星光暗淡,再难回到高端品牌之列。结果,最终的结局可想而知,不光是在子品牌上没有捞到一点好处,结果主品牌皮尔卡丹却受到重大打击,被严重透支,消费者怀疑,皮尔卡丹还是那么好吗?

啤儿茶爽的定位之死也是另外一个经典的品牌延伸失败的案例,其母公司娃哈哈当之无愧是中国最值得尊敬的饮品食品公司,但是最终娃哈哈推出的啤儿茶爽这一全新的品牌延伸以失败告终,虽然固然有口感和定位的问题,但是新品牌推出造成的高风险也不容忽视。

提到品牌延伸案例,进入新的领域例子,就不得不提出另外两个经典的失败案例,一个是中国曾经非常著名的洗衣粉品牌活力28,它在中国洗衣粉市场当年异军突起,基本上成为了国产洗衣粉代名词,甚至一度连宝洁都不是其对手,只能通过收购这种方式去与活力28竞争,之后活力28做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将洗衣粉成功延续到纯净水的领域,结果失败,消费者认为的原因是,觉得他卖的水里会有洗衣粉的味道。

另外一个案例是霸王洗发水当年将品牌延伸到凉茶这个领域,霸王洗发水其实在消费者心智之中已经建立起了中药世家的形象,但是突然进入凉茶领域,有消费者联想到洗发水,觉得是洗发水味道的凉茶,当然这只是消费者的关联联想,但是这一联想就导致霸王凉茶最终败走麦城,虽然最核心的因素还是在于中国凉茶拥有王老吉和和其正这两大霸主。

在上面一长串的名字之后还有长虹手机、美的电工、国美地产、春都养猪厂、格兰仕空调、红塔山地板、娃哈哈童装、王老吉固元粥等等,太多了,他们最终的结局是推出的时候轰轰烈烈,然后淹没在茫茫的品牌大海之中。

分析品牌延伸之败的核心因素,其实离不开一个词汇,贪婪,这恐怕是这个世界最可怕的一个词汇,每一个公司都以为自己具有蚕食所有市场的能力,曾经记得皮尔卡丹认为用皮尔卡丹做牌子的一切都属于我,我可以睡皮尔卡丹床,坐皮尔卡丹椅子,在皮尔卡丹餐厅进

餐,去剧院看戏到展览会参观都可以不出我的品牌帝国,这一种出发的思维再于认为,我的品牌是万能的,实际的结果是品牌被严重透支,得不偿失,虽然他们推出这些多元化的子品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节省广告费,因为,他们觉得大家已经知道我这个品牌了,在这个品牌上随便延伸一个东西就一定可以成功,但这却与营销的心智定律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一个品牌一定只能在消费者心中确定建立一种心智。举个例子,耐克无论怎么宣传,你第一映像他一定是一个运动品牌,或者说运动装备供应商,他出任何一款休闲的衣服,你在脑海里下意思的会想到运动,这个时候,他需要在延伸的新品种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心智,并且保证这个心智能够在消费者之中占据最独特的位置,这其实成本更高。

品牌对于消费者而言之所以拥有着意义或者价值,而其子品牌衍生失败的原因则在于:

第一,品牌是一种承诺,是对某种商品属性的集合,也是消费者降低购买成本最直接的东西,每个人其实都很懒的,他们并不愿意每次购物,无数次想象这个东西是什么,他只需要回忆品牌就好了,一个品牌所有的关联属性:代表着产品的安全性,背后的承诺,价格,需求的满足点等等。消费者不需要每次都回忆这么多元素,只需要回忆这个品牌就好了。而子品牌往往无法替代母品牌的承诺而随波逐流。

品牌延伸失败的第二个原因或者因素在于,脱离了品牌属性的关联性。强行的将产品关联性加在一起,前面举的例子之中,活力28纯水和霸王洗发水就是典型的,这两种产品,没有关联,所以,消费者会强行的去想关联性,会自己发的将这两种产品联系到一起,但是结局显然就悲哀了,因为最后的结局居然是负相关。

品牌延伸失败的原因第三点在于在主业并没有做到最强的时候,你去做了跨界竞争的事情。对于企业来讲资源是稀缺的,当你同时进入多个行业,最终就会分兵作战,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副业没做起来,反而拖累了主业。而且,你进入的这个领域如果本身就有一个单一的强大

竞争对手的时候,就如同田忌赛马一样,你用的劣马对了上马,结果满盘皆输。

品牌延伸失败的原因之四在于失去了专业性。每个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心智树立的都是某一个细分领域的专家的形象,如果这个时候,你进入新的领域,消费者也会认为你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但是实际是,你并不专业,消费者的期望与实际结果不相符合的时候,灾难就来临了。

消息源:

原作者:王静静

【篇三:品牌延伸失败案例】

凡事无绝对,市场上有多少的正例,就能找到多少的反例!关于品牌延伸正确与否同样并无定论。

有许多企业凭借品牌延伸四两拨千斤,节省了营销成本,获得了成功;同样,市场上也有许许多多因此而失败的品牌。本文列出几个品牌延伸失败的典型案例,供大家分享。

1、999从胃药到啤酒

三九集团以“999胃泰”起家,提起“999”,消费者潜意识里首先联想起“999胃泰”。后来,“999”延伸到啤酒,不知道消费者在喝“999冰啤”的时候,是不是有药味。再者,“999胃泰”无疑是在提醒消费者少喝酒甚至不喝酒,而“999冰啤”分明是在劝人喝酒,岂不是自相矛盾。

所幸的是,“999冰啤”仅在部分地区销售,除了当地消费者外,全国其他地方极少有人知道,把副面作用降到了最低点。虽然“999冰啤”借“999”品牌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但这只是饮鸩止渴,从长远来看,至少在局部地区对品牌造成了伤害。而三九品牌延伸到其他药品如皮炎平、感冒灵(这不,2013年的《爸爸去哪了》让999感冒灵大火了一把)等,则对树立其专业的药品品牌形象大有帮助。

2、王老吉从凉茶到月饼

广药集团从2011年起启动“王老吉”品牌扩张之路,在2012年3月宣布成立广药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公司,构建出500亿“大健康产业”战略。在大健康产业战略的主导下,王老吉通过授权白云山推出王老吉百世康绞股蓝饮料,授权广粮集团推出王老吉固元粥、莲子绿豆爽、月饼等产品等,向食品、保健品、药酒、药妆等多个领域延伸扩展。由此不难看出,广药集团对王老吉的吸金预期非常高。

看到红罐加多宝和绿罐王老吉绿豆莲子饮料同时摆放在超市货架上,你知道消费者会怎么想吗?“加多宝的确还是凉茶,王老吉?可能是绿豆莲子汤,也可能是月饼或粥,或者是其它什么东西!”这样的品牌延伸只能导致王老吉曾经的凉茶优势消失殆尽,最终什么都不是。

3、大众汽车做高档车遭遇挫折

2003年11月,大众汽车公司禁不住高档车市场的利益诱惑,隆重推出大众版的豪华轿车——辉腾。辉腾确实卓而不凡,动力强劲,外观流畅,内饰优雅,有8缸、12缸两个型号,车速可达300公里/小时,即使与同级别的宝马7系、奔驰s级相比,辉腾也毫不逊色,《福布斯》甚至称其为“伟大的车”。然而就是这样一款“伟大的车”,上市两年仅售出3,715辆,最终不得不挥泪撤出美国市场。为什么辉腾不被消费者接受,原来在辉腾车身的前盖和后箱上都嵌有大众的logo,大众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平民车、中低档”的形象已经根深蒂固,把辉腾和大众捆在一起,只能让消费者怀疑辉腾高贵基因的纯正性。

4、茅台从国酒到啤酒、干红

茅台想借“国酒”的品牌影响力开拓新市场,先后推出茅台啤酒、干红,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2006年茅台集团投资2.4亿元打造10万吨啤酒生产线,2009年上半年仅销售2万吨。

5、海尔从电器到医药

1996年海尔品牌大胆延伸到药业,结果却不甚理想。海尔希望成为“中国医药行业的一匹狼”,然而,十多年过去了,海尔药业却还是名不见经传。2008年7月,海尔药业控股权不得不售予中国生物制药全资子公司正大永福的手中。

6、金利来推出女士系列产品

香港金利来原本是“男人的世界”,所以金利来推出男士西装、衬衫、皮具等无不成功,然而,金利来后来又推出金利来女士提包,金利来护肤系列产品等,显得不伦不类,也淡化了金利来的品牌个性。

7、吉利、奇瑞的典型反面教材

吉利推出旗下的中高端品牌帝豪,“吉利”赫然标柱在帝豪车尾。面对吉利挥之不去的廉价车印象,消费者能真正感受到帝豪高贵的品味吗?还有,奇瑞推出中高端品牌瑞麒,车尾也不忘高调镶上“奇瑞汽车”的字样,而且售价4万左右的瑞麒m1也积极共享着“瑞麒”,瑞麒到底代表着高端还是低端,令人困惑!也难怪奇瑞的中高端汽车瑞麒g5、g6车型几乎无人问津。

8、派克笔赔了夫人又折兵

美国的派克笔,一直以价高质优著称,是上层人士身份的象征。后来生产每支仅3美元的低档笔,结果不但没有顺利打入低档笔市场,反而丧失了一部分高档笔市场,其高贵的品牌形象受到损伤。

消费者的脑子对事物的认知通常是定式的、先入为主的,非要给一个品牌强加各种相去甚远的、甚至是相悖的释义,这终究是违背了事物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文/林友清)

浅谈品牌延伸

浅谈品牌延伸 所谓品牌延伸,是指将某一著名品牌或某一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成功品牌使用到与成名产品或原产品完全不同的产品上,以凭借现有成功品牌推出新产品的过程。品牌延伸并不是简单地借用表面上的品牌名称,而是对整个品牌资产的策略性运用。由于品牌延伸是企业对已实现的某个品牌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使名牌生命不断得以延长,品牌价值得以增值,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因此,品牌延伸已经成为各种公司战略性发展的核心。 一、品牌延伸策略成功的原因和优势 (一)有利于新产品迅速得到市场的承认。新产品冠以企业的初始品牌,可以借初始品牌的声誉促使消费者迅速识别企业的新产品,消除消费者接受新产品时的心理抵触,并且可以诱导消费者将其对初始产品的印象和好感转移到新产品上。企业推出一项新产品,要取得市场的了解、接受与认同,往往需要一个较漫长的过程。许多企业为了给新产品赢得市场,往往付出了巨额的广告费用,但效果往往不够理想。而企业如果在新产品上使用原来的成名品牌,由于原来的品牌已经在市场上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在这道名牌光环的映衬下,新产品就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与市场“接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利于降低新产品的广告成本。创建一个全新品牌需要耗费巨大的广告费用。西方企业创立一个新品牌平均需花费5000万美元,在我国创一个名牌也需数亿元,而在一个已建立的品牌下发展一种新产品则可使广告费用大为减少。 (三)有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品牌延伸使得后续产品自然成为原品牌传播的载体。延伸产品的广泛流通必将对原品牌知名度的扩大做出贡献。这种做法在日本相当流行。如三菱涉足重工业、汽车、电子、银行乃至食品业等,其具体产品多达25000种,在这么多的产品上全部冠上三菱的名字及其3个菱形的符号,其传播效果无疑是巨大的。同时,品牌延伸是品牌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有效途径。以一定规模的产品品目诠释核心品牌,将使品牌蕴含的意义更加规范、丰满。比如我国的海尔集团当年以电冰箱为突破口,创立了“海尔”这一知名品牌,之后,通过这一市场名牌,海尔推出了相同品牌的洗衣机、空调、微波炉等一系列家电产品,借助于原有的知名品牌,海尔的系列家电产品快速地占领了市场,节省了市场推广的时间和费用。同时,以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系列产品,反过来又强化了“海尔”这一市场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了“海尔”品牌的市场竞争力。由此可见,企业进行品牌延伸不仅能最大限度提高品牌资源利用率,还能提高原有品牌的价值,实现品牌的价值增值。

品牌延伸失败案例

品牌延伸失败案例 【篇一:品牌延伸失败案例】 激爽的失败,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其广告诉求的超前性。类似新奇和刺激的体验的沐浴概念并不被普通消费者接受,因为,目前中国大 多数消费者对沐浴的概念还停留在清洁除菌的层面。 除激爽外,宝洁旗下还有3个沐浴品牌:玉兰油、舒肤佳和飘柔。 其中前三者都是采取的品牌延伸策略,即在原来成功的大品牌基础 上进行品牌延伸。拿海尔来说,集团将海尔这个品牌从电冰箱延伸至洗衣机、微波炉、热水器、电脑、手机等众多产品,利用了原来 海尔的品牌优势,这是一种品牌延伸。 品牌多元化则是细分市场的一种策略。它不一定是跨行业或产业的。 像宝洁,它是在家化领域里,只是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它不是使 用同一个品牌,而是使用不同品牌。激爽品牌在沐浴市场没有成功, 只能说这个激爽品牌的市场定位有问题,所以消费者不买账。但这 不是宝洁品牌多元化的问题。 中国的企业,要警惕的就是多元化过程中的品牌延伸策略。尽管品 牌延伸策略在产品投放初期有不少积极作用,但是长期看来,会带 来三大危害:一会损害已有的成功品牌,人们会觉得你不务正业了, 原来的品牌会逐渐变得模糊和令人不可信;二会连累你的新产品, 人们会认为你不是干这行的料,品牌延伸使人们产生不专业的形象; 三意味着多元化或推出更多的花色品种,违背聚焦战略和专有战略, 分散了公司有限的资源。 所以,品牌延伸策略很可能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这是许多中国企 业应当警惕的,也是应当向宝洁公司学习经验教训的。 一、润妍和激爽的退市对于中国本土日化公司,宝洁是个不可战 胜的公司,即使有昙花一现受宠的产品出现,宝洁的战略和实力总 是叫本土企业无可奈何。实际上早在上实际末标王出现以前,中国媒体最大的纳税户一直是宝洁,2005年宝洁成为中央电视台标王, 更把对于国内企业是死境的一场场危机化为乌有,宝洁是个真正的 大家,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处处在模仿宝洁、研究宝洁,但是就是难 以真正的实现品牌超越。研究失败其实更有意思,对于中国本土企 业,润妍和激爽的失败可能对我们研究宝洁、超越宝洁更具有价 值。

经典营销失败案例

2002年十大营销失败案例 2002年中国市场上出现的不仅仅是成功案例,为数众多的不成功案例具有更强的警戒意义。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证明中国市场并不完全是“流着牛奶与蜜的迦南地”。 一.爱立信手机:反应迟缓,屡失良机 2001年10月,索尼手机和爱立信手机合并的时候,双方高层为这个合资公司制定了高远目标——5年内成为移动多媒体产品业界全球第一。 爱立信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前柯德川在合并时表示:“爱立信和索尼强强联手、互有所长。这家合资公司在世界通信业向移动互联网迈进的发展中将处于独一无二的领导地位。” 然而互补性在合资公司成立的前一年半时间内并没有显现出来。倒是2003年2月传出消息,曾为索尼爱立信手机的合并描下美好蓝图的柯德川黯然下课,间接证明索尼爱立信的合并,并未达到理想效果。 市场研究机构提供的数据更是证实索尼爱立信手机市场表现异常糟糕。2002年3季度,索尼爱立信全球销量比2001年同期两公司的销量下降约40%,而同期却成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丰收之期。 在全球最大的中国手机市场上,2002年国产手机迅速崛起。相比迅速崛起的波导、TCL、厦新等本土新贵,曾经占据中国市场30%份额的爱立信手机表现惨不忍睹——研究数据显示,爱立信的市场占有率自去年年底的11%降至6月底的2%不到。 索尼爱立信怎么了?反应速度慢、工作效率低下、缺乏明确的市场应对措施是其糟糕表现的主要原因。 在手机已经完全成为时尚产品的今天,新机型和新概念产品必须不断推出,才能保持住市场领先地位。而索尼爱立信2002年推出的新机型数量偏少;其推出换代概念产品的速度也严重滞后。以拍照手机为例,曾被爱立信寄以厚望的T800已成业界笑柄,其上市日期一推再推,直到今天还没能在中国正式上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甚至国内的一些二线手机厂商都已经推出了同类产品。 在中国市场上,面对急速崛起的本土新贵,处于磨合期的索尼爱立信不但没有采取应对措施,更几乎停止了其市场宣传工作,销量急速下滑并不奇怪。

知名企业营销失败案例

中国知名企业营销失败案例 “巨人”倒下、“太阳神”下山、“飞龙”落地、“标王”破产,’一大批知名企业被营销 危机和营销失败笼罩,过去曾是领导市场潮流风云企业,而现在却陷入亏损甚至破产地困境•山东地秦池、三株、广东地爱多、健力宝、万家乐、白云山、科龙、珠海地巨人、深圳地康佳、重庆地奥妮、河南地亚细亚、东北地延生护宝、河北地春都、四川地长虹、陕西地505、长岭等,无一不是盛极一时地中国知名企业,如今都纷纷因各种营销危机陷于困境•纵观中国营销市场,可见大 有营销失败地企业: (1>价格大战中地牺牲者 从89年长虹发动第一次彩电价格战开始,价格大战就成了许多企业地唯一营销工具•彩电价格大 战、空调价格大战、出境旅游价格大战,机票打折大战等等各类价格战五花八门•据中国市场研究 专家卢泰宏等人地调查,卷入价格大战地行业有家电业、服装业、零售业,民航业、运输业、旅游业、汽车业、通信业、餐饮业,出版业以及生产资料业等11个领域•在这些价格大战中,一些是使 不正常地价格归于合理地正常降价,如汽车价格战,而更多地则是恶性价格战•像彩电价格战,导致 地是全行业亏损。出境旅游价格战,甚至打到了“零团费”,不仅引发了大量地争端,而且还严重 破坏了市场秩序•仅以彩电为例,就可看出恶性价格战地危害•中国彩电行业当之无愧地民族英雄四川长虹,曾是中国家电土国领袖和股票,市场龙头,因为自己发动地一连串价格战,使长虹陷入了营销危机之中,一时难于自拔•如今不得不把中国电子百强头把交椅拱手让给了联想,家电品牌价 值第一地位置让给了海尔•不仅让出了中国家电市场地领导权,也使自己地股票利润由最高时每股 收益达2.97元,降到2001年中报每股收益仅I分钱,下降了差不多三百倍,让人感到长虹大势己去・2001年6月7日,复出后地长虹总裁倪润峰公开对媒体宣称:“长虹病得不轻” !’他说:“长虹高速发展地背后,忽视了不少问题,使得长虹近两年走入低谷”•长虹病在何处?长虹高速度发展 地背后究竟忽视了什么问题使长虹近两年走入低谷?倪润峰可能有自己地答案,但笔者认为,盲目 地价格战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康佳也是价格大战地又一输家•康佳曾是中国彩电排行榜L地亚军,但现在己降至第四名・2001年上半年康佳亏损1 £1元,全年亏损则达7亿多无,炸还出现了严重地产品积压•彩电价格大战地结果是全行业亏损,使几大彩电巨头企业都陷入了危机之中•受彩电 价格战之累地还不仅是长虹、康佳,科龙也大受其害•科龙曾是中国制冷业销售九连贯冠军•但经 过一连串价格大战地洗礼,科龙2000年地业绩是亏损6・78亿,净资产收益率为-164%,每股亏损0.68元•在科龙地两个主营产品中,冰箱销售额为24.47亿元,比1999年下跌30%,空调销售额为17.19亿元,比1999年下跌21%•而2001年就更是惨不忍睹,年度亏损高达15.55亿元,以至于科龙不得不向外出售股权以渡难关,格林柯尔入主科龙,成为科龙第一大股东,科龙落得个“改朝换 代”地局面• (2>广告大战中地牺牲者 广告大战也是近几年市场中出现地不安全营销现象•从孔府家、孔府宴地中央台黄金广告引发地 “标王”大战开始•先有秦池3.2亿元天价夺标,后有爱多1 .2亿元荣获新“标王”称号•在“标王”们沉沙折戟之后,又涌现了一批“无冕标王”,如旭日升、汾煌可乐、脑白金、哈药等• 秦池3.2亿元天价广告地结果是企业陷入破产地边缘,爱多1.2亿当“标王”地背后是严重地亏

企业品牌延伸失败的9个典型案例

企业品牌延伸失败的9个典型案例 品牌延伸有一个规律:品牌自上而下延伸相对容易成功,反之,自下而上延伸容易失败。企业在品牌延伸运用中的盲目性,增大了品牌延伸的风险,大大降低品牌延伸的成功率,从而导致企业营销活动的失败。 每年市场上都会产生无数个新品牌,但是到了年底的清算时,人们会发现真正为消费者所熟知的品牌依然如故,真正成功的新品牌凤毛麟角。但是无数的人都为了新品牌前赴后继,不撞南墙终不悔。 有许多企业凭借品牌延伸四两拨千斤,节省了营销成本,获得了成功;同样,市场上也有许许多多因此而失败的品牌。本文列出品牌延伸失败的9个典型案例,供大家参考。 品牌延伸失败案例1:两面针从牙膏到制造业、房地产等8大产业 2004年,两面针牙膏销量超过五亿支,仅次于佳洁士、高露洁。同年,两面针成功登陆A股市场。然而,就在两面针上市的那一年,还发生了两件事,预示了后来的结局:第一是自2004年开始,两面针开始进行多元化的布局。到2007年,两面针又提出:“无产品经营不稳,无资本运作不富”的理念。最终,两面针由一支牙膏延伸到了包括洗涤用品、旅游用品、生活纸品、医药、精细化工、制浆造纸和房地产等8大产业。 两面针的品牌延伸就是逆流而上,无论如何解释,两面针的洗涤用品、旅游用品、生活用品都无法让消费者因为一支牙膏就产生信任,而做牙膏的进入医药、精细化工等高精尖的专业领域,更会让消费者对其专业性产生怀疑,更何况还有毫无关联的房地产领域。两面 针2015年财报显示,旗下八家子公司有六家亏损。更惨的是,两面针没有捡到芝麻,反而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丢了西瓜:两面针因为没有将工作重心放在牙膏上,忽视了改进牙膏的品质与综合竞争力,最终在200多亿元的牙膏市场中,连1%的份额都占不到。 品牌延伸失败案例2:999从胃药到啤酒 三九集团以“999胃泰”起家,提起“999”,消费者潜意识里首先联想起“999胃泰”。后来,“999”延伸到啤酒,不知道消费者在喝“999冰啤”的时候,是不是有药味。再者,“999胃泰”无疑是在提醒消费者少喝酒甚至不喝酒,而“999冰啤”分明是在劝人喝酒,岂不是自相矛盾。 所幸的是,“999冰啤”仅在部分地区销售,除了当地消费者外,全国其他地方极少有人知道,把负面作用降到了最低点。虽然“999冰啤”借“999”品牌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但这只是饮鸩止渴,从长远来看,至少在局部地区对品牌造成了伤害。而三九品牌延伸到其他药品如皮炎平、感冒灵(这不,2013年的《爸爸去哪了》让999感冒灵大火了一把)等,则对树立其专业的药品品牌形象大有帮助。 品牌延伸失败案例3:大众汽车做高档车遭遇挫折 2003年11月,大众汽车公司禁不住高档车市场的利益诱惑,隆重推出大众版的豪华轿车——辉腾。辉腾确实卓而不凡,动力强劲,外观流畅,内饰优雅,有8缸、12缸两个型号,车速可达300公里/小时,即使与同级别的宝马7系、奔驰S级相比,辉腾也毫不逊色,《福布斯》甚至称其为“伟大的车”。然而就是这样一款“伟大的车”,上市两年仅售出3,715辆,最终不得不挥泪撤出美国市场。为什么辉腾不被消费者接受,原来在辉腾车身的前盖和后箱上都嵌有大众的LOGO,大众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平民车、中低档”的形 象已经根深蒂固,把辉腾和大众捆在一起,只能让消费者怀疑辉腾高贵基因的纯正性。 腹有诗书气自华

【反思】中国知名企业营销失败案例

【反思】中国知名企业营销失败案例 更多课程传送门:点这里 中国知名企业营销失败案例 “巨人”倒下、“太阳神”下山、“飞龙”落地、“标王”破产,’一大批知名企业被营销危机和营销失败笼罩,过去曾是领导市场潮流风云企业,而现在却陷入亏损甚至破产的困境。山东的秦池、三株、广东的爱多、健力宝、万家乐、白云山、科龙、珠海的巨人、深圳的康佳、重庆的奥妮、河南的亚细亚、东北的延生护宝、河北的春都、四川的长虹、陕西的505、长岭等,无一不是盛极一时的中国知名企业,如今都纷纷因各种营销危机陷于困境。纵观中国营销市场,可见大有营销失败的企业: (l)价格大战中的牺牲者 从89年长虹发动第一次彩电价格战开始,价格大战就成了许多企业的唯一营销工具。彩电价格大战、空调价格大战、出境旅游价格大战,机票打折大战等等各类价格战五花八门。据中国市场研究专家卢泰宏等人的调查,卷入价格大战的行业有家电业、服装业、零售业,民航业、运输业、旅游业、汽车业、通信业、餐饮业,出版业以及生产资料业等11个领域。在这些价格大战中,一些是使不正常的价格

归于合理的正常降价,如汽车价格战,而更多的则是恶性价格战。像彩电价格战,导致的是全行业亏损;出境旅游价格战,甚至打到了“零团费”,不仅引发了大量的争端,而且还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仅以彩电为例,就可看出恶性价格战的危害。中国彩电行业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四川长虹,曾是中国家电土国领袖和股票,市场龙头,因为自己发动的一连串价格战,使长虹陷入了营销危机之中,一时难于自拔。如今不得不把中国电子百强头把交椅拱手让给了联想,家电价值第一的位置让给了海尔。不仅让出了中国家电市场的领导权,也使自己的股票利润由最高时每股收益达2.97元,降到xx年中报每股收益仅l 分钱,下降了差不多三百倍,让人感到长虹大势己去。xx年6月7日,复出后的长虹总裁倪润峰公开对媒体宣称:“长虹病得不轻”!’他说:“长虹高速发展的背后,忽视了不少问题,使得长虹近两年走入低谷”。长虹病在何处?长虹高速度发展的背后究竟忽视了什么问题使长虹近两年走入低谷?倪润峰可能有自己的答案,但笔者认为,盲目的价格战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康佳也是价格大战的又一输家。康佳曾是中国彩电排行榜L的亚军,但现在己降至第四名。xx年上半年康佳亏损1 .91元,全年亏损则达7亿多无,炸还出现了严重的产品积压。彩电价格大战的结果是全行业亏损,使几大彩电巨头企业都陷入了危机之中。受彩电价格战之累的还不仅是长虹、康佳,科龙也大受其害。科龙曾是中国制冷业销售九连贯冠军。但经过一连串价格大战的洗礼,科龙2000年的业绩是亏损6.78亿,净资产收益率为-16.4%,每股亏损0.68元。在科龙的两个主营产品中,冰箱销售额

品牌定位失败案例3篇

品牌定位失败案例3篇 篇一:品牌定位失败案例 海尔在个人电脑业务的品牌延伸1998年,海尔与TCL、创维、海信等诸多家电大佬一起纷纷扛起PC产业大旗,进军PC产业。此后3年,海尔电脑虽销售有所上升,但是总体上仍然是亏损。最终海尔对PC业务进行了冷处理,此后基本上在PC 业务上没有什么大动作。 2001年底,海尔集团放弃电脑制造,改请台湾两家厂商做OEM。几乎同时,北京、成都等地的海尔电脑开始断货,2002年上半年,海尔电脑各地办事处关闭,海尔电脑的接单、销售管理和综合服务改由海尔计算机工程有限公司接管。2002年3月,海尔3C连锁有限公司被注销。 篇二:品牌定位失败案例——可口可乐的“新可乐” 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曾决定终止最爱欢迎的软饮料而代之以一种新配方,以新可乐的名字销售。作出这样的决定,与当时的软饮料市场有关,当时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可口可乐公司同百事可乐公司之间数十年的竞争。 两个宿敌间的竞争是不健康的,可口可乐公司甚至控告百事可乐在其名字里使用“可乐”的字眼,但最终败诉。在法庭外,可口可乐总是处于领先地位的。20世纪50年代,可口可乐销售量以5:1的比例超出百事,但是,在接下来的10里,百事重新把自己定位为年轻人的品牌,当百事日益被看做是“年轻人的饮料”时,它成功地缩小了与竞争者的差距。 到70年代,罗伯特.伍德拉夫在可口可乐公司推出的一次“百事挑战”的测试中惊恐地发现,参与测试的人都更喜欢百事稍甜的配方。到1981年罗伯托.戈伊苏埃塔成为董事长的时候,可口可乐老大的地位开始变得岌岌可危,它的市场份额不

但输给百事,还输给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其他饮料,如芬达、雪碧等。而这时健怡可乐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坐上了含糖可乐市场的第三把交椅。 篇三:海尔品牌定位失败案例 海尔在药用产品业务的品牌延伸1996年11月,海尔药业成立,当时依靠一款名叫“采力”的保健品,海尔药业的销售规模迅速超过了1亿元。但好景不长,“采力”在1997年的短暂辉煌后市场出现疲软并迅速衰落。 1998年是第二个阶段。海尔进一步加大了对医药产业的投入,并转而选择进入终端。这一年,海尔引进了香港勇狮集团作为战略投 资者,后者持有海尔药业25%的股权。同时,海尔药业开始按照”先有市场、后有工厂”的经营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建设药房。在经营药房的尝试之后,全面进入医药流通业标志着海尔进入做药的第三阶段。 2004年12月,青岛海尔医药有限公司正式亮相。按照当时的说法,海尔对医药的定位是“海尔药业做药品生产,海尔医药做医药流通”,实现“两条腿走路”。然而,正如媒体形容的那样,这一系列的努力都没能复制海尔在家电领域的奇迹。到2004年,海尔药业的整体销售额依然只有1亿元,这与国内领先的医药集团上百亿元的销售收入相去甚远。于是,在海尔一系列剥离缺乏竞争力行业的思路下,2007年,海尔历时10余年着力培育的医药业务也进入了剥离的行列。 2008年7月8日,泰国正大集团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正大永福将以3825万元收购青岛海尔药业有限公司51%的股权,海尔药业因此更名正大海尔制药。

聚合营销 失败案例

聚合营销失败案例 整合营销失败的案例及原因整合营销是一种对各种营销工具和手段的系统化结合,根据环境进行即时性的动态修正,以使交换双方在交互中实现价值增值的营销理念与方法。在进行整合营销过程中,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接下来,中网优视将给出整合营销失败的案例及原因。 一、失败的案例有: 1、法拉利拥有一辆法拉利汽车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但现在已经不是。原本拥有高达28万元的456法拉利汽车的快感,在看到一辆价值仅14万美金的355汽车时荡然无存。这样让消费者心灰意冷的事情,法拉利持续发生。法拉利逐渐大众化,收获了利益,但同时也让不少特属消费者流失,这就是法拉利整合营销失败导致的结果。 2、Perrier矿泉水在渠道上,从高级专卖店转移至一般超级市场,在广告宣传上,不仅突出它是富有的年轻人喜爱的饮料,同时也强调它也是工薪阶层喜欢选择的产品。从高档矿泉水的品牌形象逐步转变为大众矿泉水,扩大门品牌的覆盖面,进步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塑造健康的品牌系列公共活动进形象。同法拉利品牌一样,虽然其收益增加,但珍贵性大大降低,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它离奢侈品牌的位置越来越远,品牌地位越来越低。 二、失败原因 奢侈品牌是用来显示和突显一个特属阶层身份的,一旦将品牌延伸到了阶层“特属”之外,让其他阶层也能共享,结果只会是让特属阶层的成员们很受伤,法拉利和Perrier矿泉水的失败原因就在此:未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降低树立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未能建立产品品牌与消费者长期密切的关系以

上便是中网优视总结的整合营销的失败案例和原因。总而言之,整合营销是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迅速树立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建立产品品牌与消费者长期密切的关系,更有效的达到广告传播和产品行销的目的。如需了解更多整合营销失败案例和原因的信息,请登录中网优视官方网站。整合营销失败的案例及原因整合营销是一种对各种营销工具和手段的系统化结合,根据环境进行即时性的动态修正,以使交换双方在交互中实现价值增值的营销理念与方法。在进行整合营销过程中,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接下来,中网优视将给出整合营销失败的案例及原因。

品牌延伸的利弊

品牌延伸的利弊 品牌延伸是指一个公司或组织将其已有的品牌应用到新的产品或服务上。这种 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利用已有的品牌声誉和知名度来推广新产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利弊。本文将详细探讨品牌延伸的利与弊,并给出相应的案例和数据支持。 一、品牌延伸的利 1. 利用已有的品牌知名度:品牌延伸可以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已有品牌的知名度 和声誉,减少推广新产品的成本和时间。消费者通常会对已知品牌更加信任,从而更容易接受新产品。 2. 提高新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品牌延伸可以帮助新产品更快地获得市场认可度。消费者在购买新产品时,会将其与已知品牌进行关联,从而增加对新产品的信任和购买欲望。 3. 扩大市场份额:品牌延伸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通过推出与已 有品牌相关的新产品,企业可以吸引原有消费者以及新的目标消费者群体。 4. 提高产品差异化竞争力:品牌延伸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通过将已有品牌的优势和特点延伸到新产品上,企业可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二、品牌延伸的弊 1. 损害原有品牌形象:品牌延伸的失败可能会对原有品牌造成负面影响。如果 新产品与已有品牌形象不符,或者新产品质量不达标,消费者可能会对原有品牌产生怀疑,并对其信任度产生负面影响。 2. 增加管理难度:品牌延伸会增加企业的管理难度。不同的产品可能需要不同 的市场定位、推广策略和生产流程,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来管理和运营这些不同的产品线。

3. 消费者困惑:品牌延伸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困惑。如果新产品与已有品牌在产 品属性、定位或目标消费者群体上存在较大差异,消费者可能会对企业的整体形象产生混淆和不信任。 4. 延伸失败的风险:品牌延伸并不总是成功的。如果新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 期望,或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可能面临延伸失败的风险,导致投入的资源和时间白白浪费。 三、案例分析 1. 品牌延伸成功案例:苹果公司 苹果公司是一个成功的品牌延伸案例。从最初的电脑产品,到后来的iPhone、iPad和Apple Watch等产品,苹果公司成功地将其品牌形象延伸到不同的产品线上。这种品牌延伸帮助苹果公司在市场上建立了强大的品牌认可度和忠诚度,提高了市场份额。 2. 品牌延伸失败案例:康师傅 康师傅是一个失败的品牌延伸案例。康师傅最初以方便面产品而闻名,后来尝 试将品牌延伸到其他食品领域,如饮料、冰淇淋等。然而,这些延伸产品未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市场份额,反而对原有品牌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结论 品牌延伸作为一种市场推广策略,既有利也有弊。成功的品牌延伸可以帮助企 业利用已有品牌的优势推广新产品,提高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然而,品牌延伸也存在一些风险,如损害原有品牌形象、增加管理难度和消费者困惑等。企业在决定进行品牌延伸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利弊,并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以降低风险并提高成功的概率。

品牌延伸的风险与应对措施

品牌延伸的风险与应对措施 品牌延伸是品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借助品牌已有的知 名度和消费者信任,尝试进军新的领域,拓展产品线或服务范围。然而,品牌延伸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一旦延伸失败,将会对品牌形象 和业绩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本文将探讨品牌延伸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一、品牌延伸的风险 1.品牌衰落风险:延伸新领域可能会分散原有核心业务的资源, 导致原有品牌业务的衰落。 2.定位模糊风险:延伸时可能会导致品牌定位混淆,从而让消费 者对品牌的认知产生疑虑。 3.新市场风险:延伸到新领域时可能会面临市场竞争激烈、消费 习惯不同等问题。 4.产品质量风险:延伸到新领域时,产品的质量问题可能会引起 消费者的不满,从而对品牌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5.市场回报风险:延伸到新领域的品牌可能无法获得预期的市场回报,导致利润下降和品牌价值的减少。 二、品牌延伸的应对措施 1.保护核心业务:品牌延伸时应该确保保护好原有核心业务,不能因为延伸而影响到原有业务的质量和口碑。 2.延伸明确定位:延伸时应该明确品牌的延伸定位,避免过于分散和模糊。 3.预估市场风险:在延伸到新领域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市场的情况,预估市场风险,确保延伸的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4.保障产品质量:无论是原有业务还是新的延伸业务,品牌都应该坚持保障产品的质量,确保消费者的满意度。 5.控制市场投入:品牌延伸时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市场投入,不要因为延伸而过度消耗资金和资源。 三、品牌延伸的成功案例 1.微软的Office套装:Office套装是微软一项非常成功的品牌延伸案例。最初,Office套装只包含Word、Excel和PowerPoint三个应

品牌失败的案例

品牌失败的案例 【篇一:品牌失败的案例】 品牌为什么会失败? 老实讲,成功或许有套路可循,但失败的品牌各有各的荒诞。在研 究一个失败的品牌的时候,你好像在观看一名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尝 试了各种不靠谱或者不走运的事情,最后一败涂地的故事。 归结到具体原因,这些品牌要么过于自大,要么选错了推出市场的 时机(而正确的时机可能要等到下个世纪)。简单归纳的话,处于 以下三个时期的品牌往往最容易失败:一个全新的市场构想、大公 司进入细分市场、以及品牌延伸。 但别误会,历史上当然有无数公司在这几个点上崛起。我们只是想 说明为什么这些时机总是特别值得警惕和小心,以下会举几个例子。口渴的猫,口渴的狗 一个著名的烂创意,宠物瓶装水。它源于 90 年代两个毫不相干的市 场热潮,瓶装水销量喜人,而研究显示铲屎官们愿意为宠物花更多钱,当时的营销人员似乎看到了一片蓝海,thirsty cat!和 thirsty dog!就这么诞生了,这种水还有牛肉味和鱼香味。 蠢萌的可乐公司 很难想象,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这样拥有强大市场调研能力的品牌 也会犯如此严重的错误。new coke 和 crystal pepsi 就是这对好基 友的黑历史。 new coke 出现在 1985 年,可口可乐在纽约林肯中心召开发布会, 宣布要更换新配方——这件事在后来变成了可口可乐每每被人吐槽 的大败笔。三个月不到,全美投诉抗议的人就蔓延到了全国。 crystal pepsi 则在 1992 年推出,百事公司认为,既然市场上有那 么多种口味的饮料,那么“透明无色的健康可乐”想必也会受到欢迎。结果证明它们的设想是错的,人们对这款口味欠佳,欠缺可乐特征 的苏打水表示困惑,所以它没过多久就停产了。 当你的品牌已经赚取了不小的价值,轻易进入一个细分市场、或者 做一些没必要的改动,很可能会损害它。同样的事情 21 世纪也发生过,当可口可乐推出假日白色版包装,就在忠实消费者中引发了大 规模的混乱,人们把它和健怡可乐弄混了——大多数人是根据红色 来分辨可口可乐的。 成年婴儿食品、头发“食用”酸奶

海尔品牌延伸的成与败

海尔品牌延伸的成与败 、导言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的高度同质化,品牌日渐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单一的产品已难以维持持久的品牌竞争优势,多元化、国际化地拓展品牌发展空间,进行品牌延伸已成为拥有长远发展规划的大企业的研究课题。 海尔作为我国领袖品牌将其主业延伸至彩电、热水器、微波炉、手机、电脑等各种电器和电子产品, 甚至药业、物流、金融行业,同时还涉足橱具、生物制药、餐饮等跟家电丝毫不沾边的领域。它的品牌延伸的发展历程有成功,也有失败,这些都为其他企业的品牌延伸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海尔的品牌延伸时间图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品牌延伸的概念。品牌延伸:是指利用现有品牌名进入新的产品类别,推出新产品的做法。 然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海尔品牌延伸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看到,海尔的品牌延伸的范围非常宽泛,涉及的产品种类也非常多,而有时候一旦延伸多了,也许未必就是好事。下面我们来分别分析海尔成功的品牌延伸策略和失败的延伸策略。

三、海尔成功的品牌延伸策略 在2015 年中国家电排行榜中,海尔稳居第一,它在家电行业的成功有目共睹,而这正是得益于它成功的品牌延伸策略。 它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①选择正确时机进行品牌延伸 ②坚持正确的品牌延伸原则 ③进行了正确的品牌延伸策略下面我们来逐一介绍。 (一)原因一:选择正确时机进行品牌延伸 从1984 年至1991 年,海尔只生产一种产品—电冰箱。连续7 年里,海尔一直坚持专业化经营的策略,通过科学管理与技术创新,在电冰箱领域建立了很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品牌形象。1991 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7.24 亿元,利润3118 万元,“海尔”牌电冰箱成为当时中国家电唯一驰名商标,并通过美国UL 认证出口到欧美国家。同时,海尔集团OEC管理法基本形成,全国性销售与服务网络初步建立起来,由此可见此时海尔的产品和品牌都已进入成熟期,所以海尔在此时开始进行品牌延伸是恰当的。 (二)原因二:坚持正确的品牌延伸原则。海尔品牌延伸成功另一关键因素就是在延伸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的原则:一是品牌延伸要以一定的品牌优势为基础;二是延伸产品与原产品在技术、销售、产品类别上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三是延伸产品必须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能在同类产品中位居前三名。 (三)原因三:正确的品牌延伸策略 1、品牌延伸策略介绍 品牌延伸分为两种:线内延伸和跨品类延伸。 (1)线内延伸 线内延伸是指品牌在同一类别的产品间进行延伸,但是根据不同产品的性

品牌延伸的利弊

品牌延伸的利弊 品牌延伸是指一个已经建立了良好声誉和知名度的品牌通过推出新的产品或者服务来扩展其市场范围。品牌延伸的目的是利用原有品牌的优势和信誉来快速进入新的市场,并提高市场份额。然而,品牌延伸也存在一些利弊。本文将详细探讨品牌延伸的利与弊。 一、品牌延伸的利益 1. 提高市场份额:品牌延伸可以匡助企业进入新的市场领域,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利用原有品牌的知名度和声誉,企业可以更容易地吸引目标消费者的注意并建立起信任。 2. 节省市场推广成本:品牌延伸可以减少市场推广成本。由于已有品牌已经在市场上建立了一定的认知度和忠诚度,企业可以通过品牌延伸来降低新产品或者服务的推广成本。 3. 提高消费者忠诚度:品牌延伸可以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消费者通常会对他们喜欢的品牌保持忠诚,并更愿意尝试该品牌推出的新产品或者服务。 4. 扩大品牌影响力:通过品牌延伸,企业可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当企业推出新的产品或者服务时,消费者会将其与原有品牌联系起来,从而增加品牌的暴光度和知名度。 二、品牌延伸的弊端 1. 品牌价值受损:品牌延伸可能会导致原有品牌的价值受损。如果新的产品或者服务与原有品牌的形象不一致或者质量不佳,消费者可能会对原有品牌产生负面印象,从而伤害品牌的声誉。

2. 市场定位难点:品牌延伸可能会导致企业在市场定位方面遇到难点。如果新的产品或者服务与原有品牌的定位不一致,消费者可能会感到困惑,并对企业的整体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3. 风险传递:品牌延伸可能会导致风险传递。如果新的产品或者服务浮现问题或者失败,消费者可能会将这些负面经验与原有品牌联系起来,从而对原有品牌产生不利影响。 4. 资源分散:品牌延伸可能会导致企业资源的分散。推出新的产品或者服务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资源,这可能会影响到企业对原有品牌的运营和发展。 三、品牌延伸的成功案例 1. 耐克(Nike):耐克是一个成功的品牌延伸案例。耐克最初以运动鞋为主要产品,后来通过推出运动服装、配饰和健身设备等产品,成功扩展了其市场份额,并成为全球率先的运动品牌之一。 2. 谷歌(Google):谷歌是另一个成功的品牌延伸案例。谷歌最初以搜索引擎为主要产品,后来通过推出谷歌地图、谷歌云端存储等产品,成功扩展了其业务范围,并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公司之一。 3. 宝洁(Procter & Gamble):宝洁是一个成功的品牌延伸案例。宝洁最初以肥皂和洗衣粉为主要产品,后来通过推出护发产品、护肤产品、口腔护理产品等,成功扩展了其产品线,并成为全球率先的消费品公司之一。 结论 品牌延伸作为一种市场扩展策略,具有一定的利益和弊端。企业在决定进行品牌延伸时,需要子细考虑其对原有品牌的影响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成功的品牌延伸案例表明,当企业能够合理利用原有品牌的优势和信誉,并确保新产品或者服务与原有品牌的形象一致时,品牌延伸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市场竞争优势。

品牌失败经典100例

《品牌失败经典 100 例》读书报告 (英)马特·黑格 以前我总觉得品牌似乎有一种魔力,任何产品只要披上那些著名品牌或者知名品牌的外衣就会取得成功,而且这种成功出乎人的意料甚至会影响一个地区,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国家,比如可口可乐、麦当劳、 IBM、宝洁等这样的全球品牌。然而,这本书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意识到我原来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可笑,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可以用知名品牌来保护它不至于毁灭,也就是说品牌早已不是产品的保护伞,相反,产品兴许已经成为品牌的保护伞,哪怕产品有一点点的问题或者瑕疵,也可能会使某个享誉世界的品牌顷刻之间崩塌。 成功的故事总是会被人们传送,失败的故事却时常被人们隐瞒或者是淡忘,虽然成功的故事会告诉我们如何走向成功,但是我觉得失败的故事更能赋予我们警醒。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我们不知道要经历多少次跌倒后再爬起才干到达那成功的顶点,然而生命有限,我们所要做的正是少走些弯路,早一点成功,在有限的生命里多一点成功的欢跃少一些失败的沮丧和痛苦!然而成功没有捷径,即使有,我想这正是这本书所要告诉我们的吧,从失败的故事中吸取教训,避免步他们的后尘!我很幸运在偌大的图书管里发现这本书的存在,然后让我看到了品牌更真正的一面。 本书总共用了 10 章的内容来向我们展示了 7 种品牌的致命错误:品牌健忘症、品牌自负症、品牌狂妄症、品牌疲劳症、品牌多疑症和品牌不相关,同时还未为我们指出了几种关于品牌的谬论:产品好就会成功;品牌更有可能成功而不是失败;大公司的品牌都会成功;强大的品牌基于广告;是新产品就会卖出去;强大的品牌会保护产品。下面我会写下我所看完整篇文章所获得的启示,为什么品牌会失败?我们应该怎么做才干保护我们的产品和品牌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并发展壮大。我想这也是我最想要知道的地方,就像一个谜,我要找到谜底!引用一个例子,下面将再也不引用,我想例子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从例子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这个例子是新可乐,也许大家并不认识它,兴许没听说过,但是我想大家一定知道可口可乐,没错,新可乐正是可口可乐公司曾经终止最受欢迎的软饮料可口可乐而代之以一种新配方的可乐而销售的一种产品。我想大家一定会有疑问,

成功及失败的品牌延伸案例分析

- . 成功与失败的品牌延伸案例分析 1.品牌延伸概念与策略 1.1 品牌延伸的概念 品牌延伸(Brand Extensions)是指企业将某一知名品牌或某一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成功品牌扩展到与成名产品或原产品不近相同的产品上,以凭借现有成功品牌推出新产品的过程。品牌延伸并非只简单借用表面上已经存在的品牌名称,而是对整个品牌资产的策略性使用。品牌延伸策略可以使新产品借助成功品牌的市场信誉在节省促销费用的情况下顺利地进占市场。 1.2 品牌延伸的策略 1.2.1 在产业上延伸 从产业相关性分析,可向上、向下或同时向上向下延伸;采取这种品牌延伸相关书籍延伸方式,为材料来源、产品销路提供了很好的延伸方式。另一种是产业平行延伸,一般适应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目标市场和销售渠道,相同的储运方式,相近的形象特征的产品领域;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新产品的行销,另一方面有利于品牌形象的巩固。 1.2.2 在产品质量档次上延伸 包括以下三种延伸方法(1)向上延伸,即在产品线上增加高档次产品生产线,使商品进入高档市场。(2)向下延伸,即在产品线中增加较低档次的产品。利用高档名牌产品的声誉,吸引购买力水平较低的顾客慕名购买这一品牌中的低档廉价产品。如果原品牌是知名度很高的名牌,这种延伸极易损害名牌的声誉,风险很大。(3)双向延伸,即原定位于中档产品市场的企业掌握了市场优势以后,决定向产品线的上下两个方向延伸,一方面增加高档产品,另一方面增加低档产品,扩大市场阵容。 1.2.3 其它相关延伸 其它相关延伸,也叫扩散法延伸。这对于刚成长起来的名牌非常有意义。它有四层含义:一是单一品牌可以扩散延伸到多种产品上去,成为系列品牌;二是一国一地的品牌可扩散到世界,成为国际品牌;三是一个品牌再扩散衍生出另一个品牌;四是名牌产品可扩散延伸到企业上去,使企业成为名牌企业。 2. 品牌延伸的成功案例之一——娃哈哈的品牌延伸 2.1 背景简介 1990 年娃哈哈集团从儿童营养口服液开始,凭借“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语,产品一炮打响,使“娃哈哈”享誉大江南北。随后,娃哈哈进行产品线的延伸,先后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