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杂交方式

猪的杂交方式
猪的杂交方式

猪的杂交方式有哪些?

杂交方式主要有简单杂交,三元杂交,轮回杂交和双杂交四种。简单杂交和三元杂交方式在猪中广泛应用。所谓轮回杂交就是轮流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种或品群轮番杂交,杂交母畜继续繁殖,杂交公畜供经济利用。这种方式对单胎家畜如牛最合适。它有利于利用繁殖性能的杂交优势,并由于双方差异较大,能始终保持一定的杂种优势。同时,组织工作也较为方便。缺点是代代更换公畜,配合力测定较困难。所谓双杂交就是先用四个种群分两两杂交,然后再在两种杂交间进行杂交,产生经济用畜群,目前畜牧业上主要用于鸡。

二元杂交和三元杂交有何不同?

二元杂交又叫简单杂交,现在我国应用广泛的是利用国外引进的良种公猪与国内地方良种母猪进行交配,产生的后代叫杂种一代。这类二个品种之间的杂交叫二元杂交。杂交一代猪比地方良种日增重提高21.17%,饲料利用率提高14.18%,瘦肉率提高8.88%。

规模化猪场大多采用二个外来品种(如长白公猪与大约克母猪)交配产生的后代母猪,再与另外一个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公猪交配。这类三品种的杂交叫三元杂交(俗称外三元)。三元杂交后代比纯种产仔优势提高8%,成活率提高20%,断奶窝重优势率提高25%,日增重也高于二元杂交。所以饲养三元杂交猪增重快、用料省、效益好。在三元杂交中,也有采用外国引进的公猪先与本地良种母猪交配,所产生的杂种一代母猪又与另一个外来良种公猪交配,这种三元杂交方式(俗称内三元)在农村也较为多用。

杜长大三元杂交组合示意图

F1(

淘汰 F2(杂种二代)

全部作商品代猪育肥

有些猪场采用三品种连续异系繁殖法,也就是“交替使用公猪法”来繁殖后代,其具体做法见下表:

三品种交替杂交程序

猪人工授精技术的优点

猪人工授精技术的优点 猪人工授精技术是养猪生产中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也是以种猪的培育和商品猪的生产为目的而采用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作为科学养猪、实现养猪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地增加优良公猪的利用效率。其主要的优点好处总结如下: ①、提高优良公猪的利用率,促进品种改良和提高商品猪质量及其整齐度。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一头公猪一年负担25~3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繁殖仔猪600~800头;而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一头公猪可负担300~50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繁殖仔猪一万头以上。对于优良的公猪,可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将它们的优质基因迅速推广,促进种猪的品种品系改良和商品猪生产性能的提高。同时,可将差的公猪淘汰,留优汰劣,减少公猪的饲养量,从而减少养猪成本,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②、克服体格大小的差别,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一头大的公猪很难与一头小的母猪配种,反之亦然,根据猪的喜好性,相互不喜欢的公母猪也很难进行配种,这样,对于优秀公猪的保种和种猪品质的改良,都将造成一定的困难,对于商品场来说,利用杂种优势,培育肥育性能好、瘦肉率高、体型优秀的商品猪,特别是出口猪,也将会造成一定的困难。而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只要母猪发情稳定,就可以克服上述困难,根据需要进行适时配种,这样有利于优质种猪的保种和作用的杂种优势充分发挥。 ③、减少疾病的传播。进行人工授精的公母猪,一般都是经过检查为健康猪,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配种,减少采精和精液处理过程中的污染,就可以减少部分疾病特别是生殖道疾病的传播,从而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但部分通过精液传播的疾病,如感染口蹄疫、非洲猪瘟、猪水疱病等,均可对采精的种公猪的防疫检查,从根源上避免这些疾病的传播。 ④、克服时间和区域的差异,适时配种。自然交配时,由于母猪发情但没有公猪可利用,或需进行品种改良但引进公猪又较困难的现象时时困扰着养猪界

猪的品种资源与利用

猪的品种资源与利用 第一节猪的品种与利用 一、我国地方良种猪 我国养猪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猪种的优良性能早就驰名海内外,对各国的猪种改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著名的优良品种巴克夏猪、约克夏猪、波中猪等都含有中国猪的血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地方品种68个,培育品种12个,从国外引进经过我国长期驯化的猪种6个,共计86个,可谓世界猪种之冠, 1、我国六大类地方品种。根据自然地理、气候分布和品种培育形成的条件而言,我国猪种可分为华北型、化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高原型等。 2、我国地方良种猪及其特性 我国著名的地方良种猪有太湖猪、东北民猪、荣昌猪、金华猪、内江猪、两广小花猪、中国小型猪等。它们共有的优质特性有: (1)繁殖力强。我国地方良种猪以高繁殖力著称於世。排卵数与产仔数高,与国外母猪品种相比平均窝产仔要高4头以上,在排卵数方面,中国地方母猪发 情卵数为25枚左右,国外母猪一般在20枚左右。 公猪也表现为性早熟。分析60—70日龄不同品种公猪血液中的睾丸酮浓度,发现公猪早熟比国外相同日龄的公猪高出8倍左右。 (2)适应性与抗逆性强。通过长久的饲养结果表明,中国猪从适应性、耐粗饲、消化率、抗寒与抗热、抗饥饿、应激反应、抗病等几个方面都大大优于国外 猪种。 (3)肉香、肉质优良,品质鲜美适合于多种加工用途。 我国地方良种猪为全世界的品种选育和畜牧业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至今国内外的许多配

套系猪品种中都有这些优良种猪的血源。我国的地方猪种是宝贵的基因库,不可多得的遗传资源,应做好保种与开发工作,防止品种资源灭绝。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这些优良品种将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的配套系猪。 二、国外优良猪种 我国从国外引进的猪种有:(1)长白猪,原产于丹麦,全身被毛白色。(2)大约克夏,又称大白猪,原产于英国,全身被毛白色。(3)、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全身被毛黑色或棕红色。(4)、汉普夏猪,又称银带猪,原产于美国,全身被毛黑色,前肢白色,后肢黑色,在颈部与肩部结合处有一条由白毛形成一灰色带。(5)、皮特兰,原产于比利时,被毛为灰色而夹有黑色班点,有的还杂有部分红色。 引进猪种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日增重大,在800克以上,饲料报酬高,耗料指数在2.3-2.5。繁殖力好,经产母猪产子数在10--11头左右,眮体品质好,瘦肉率在65%左右,背膘在1.53--2.01厘米。缺点是肉质较差,主要表现在肌纤维较粗,肌间脂肪含量较低,一些品种PSE肉(苍白、柔软、系水力差的劣质肉)的出现率较高。 引进品种主要用于与本地猪的经济杂交父本和外种猪之间的杂交,生产出口肉猪或作为育种素材。 三、培育猪种 培育猪种有:荣昌猪瘦肉型品系,新太湖猪,三江白猪,湖北白猪、川白白猪、翼合白猪、湘白猪等。这些猪种以我国地方良种猪为母本,适当导入外血培育而成,它们的特点是形体好,在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方面优于我国地方猪种,在繁殖力上继承了我国地方猪种高产子数的特点。适应强,产子数多,生产速度快。瘦肉率高, 培育猪种主要用作生产杂交肉猪的母本,用它生产的二元杂交肉猪能达到三元杂交肉猪的生产水平,可减少一个培育二元杂交母本的过程,缩短世代间隔,节省饲养成本和时间,加快

猪杂交的几种方式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889904.html, 猪杂交的几种方式等 作者:张明周畅 来源:《农家科技》2008年第10期 猪杂交的几种方式 根据生产方式不同,猪的杂交方式大体分为二品种固定杂交、三品种固定杂交、双杂交和专门配套系等4种。 一、二品种固定杂交 二品种固定杂交又称二元杂交,其杂交后代称为二元杂交猪或二元杂交一代猪。二品种固定杂交生产主要是利用两个品种的公母猪进行杂交,专门利用其杂种一代的杂交优势,其后代全部育肥出售。生产中可以应用长白和大约克杂交,或杜洛克和长白杂交。 优点:仅有两个品种参加。杂交方式简单,容易组织生产。正常情况下,两品种杂交获得的杂种优势比较高,具有杂种优势后代的比例能够达到100%。 缺点:父母本都是纯种,繁殖方面的杂种优势不能利用。后代不留种用,引种费用较高。同时,纯种猪饲养管理要求较高,无形中加大了生产成本。 二、三品种固定杂交 三品种固定杂交又称三元杂交,其杂交后代叫三元杂交猪。三元杂交首先是两个纯种亲本杂交产生一代杂种,杂种公猪全部育肥,杂种母猪长大后与第三个品种猪的公猪交配,所生的三元杂种全部育肥出售。常用的是杜洛克、长白和大约克三元杂交,也可以用长白猪和大约克正交或反交,其后代留做母猪,用杜洛克作为终端父本进行杂交,生产商品猪。 优点:三元杂交能充分利用母本的杂种优势,如商品猪不仅利用母本,还可利用第一和第二父本在生长速度、饲料报酬和胴体品质方面的特性,其杂种优势比二品种杂交高3%左右。 缺点:杂交繁育体系需要保持3个品种,比二品种杂交复杂。需进行两次配合力测定,第二父本的生产性能和主要特点应非常突出,否则杂交效果不明显。

三元杂交猪

一、杜长大瘦肉型三元杂交猪 杜长大也称“三元猪”,所以不难想到杜长大是由三种猪杂交所产:杜长大、长白、大白猪,大白猪也称大约克。目前在中国有超过500家种猪场可以提供杜长大,大白猪和长白猪,在其他国家也是如此,这些种猪场可以提供纯种或二元杂交母猪,其基因质量和健康状况各不一样。杜长大身子长、屁股大、双脊背、小耳朵.小肚子。许多学者称之为纯种体系或称相应的商品猪为杜长大。 当前,养猪生产发展中存在的出栏率低、胴体重低、瘦肉率低、猪与粮食比价不合理,严重制约着养殖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我国地方猪种的特点是繁殖力和抗逆性强,肉质较好,性情温驯,能大量利用青粗饲料。但生长缓慢,屠宰率偏低,瘦肉率少。而杜长大(三元猪)猪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适宜大力推广。三元猪有内三元猪和外三元猪。内三元杂种猪主要是以我国地方品种猪为母本,与引进的国外肉用型品种猪为父本的杂交一代猪作母本,再与引进的国外肉用型品种猪作终端父本杂交而产生。外三元全部选用外来品种杂交而成。[1] 生产性能 杜长大猪产仔数较少,大群平均仅为9~10头,但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抗逆性强。70日龄至100kg日增重:750克。70日龄至100kg饲料报酬:2.8:1。出生至100kg天数:170天。肥育猪25~90千克阶段日增重为700~800克,饲料利用率2.8~3.2,达90千克体重日龄在 170天以下;90千克屠宰时,屠宰率72%以上,胴体瘦肉率61~64%;肉质优良,肌内脂肪含量高达4%以上. 杜长大是生长发育最快的猪种,肥育期平均日增重750克以上,料肉比2.5~3.O∶1。胴体瘦肉率在60%以上,屠宰率为75%,成年公猪体重为340~450千克,母猪300~390千克。初产母猪产仔9头左右,经产母猪产仔10头左右。母性较强,育成率高 杂交效果 由于杜长大猪具有增重快,饲料报酬高(料肉比为2.8~3.2∶1),胴体品质好、眼肌面积大、瘦肉率高等优点,而在繁殖性能方面较差些。故在与其它猪种杂交时,经常作为父本,以达到增产瘦肉和提高产仔数的目的。 杜长大猪具有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瘦肉率高几大特点,在生产商品猪的杂交体系中适合做终端父本。最常用的配套系为杜长大*(长白*大白),即俗称的杜长大。

第四章 猪的杂种优势利用

发展商品猪生产,必须充分利用猪的杂种优势。本章主要介绍获得杂种优势的规律和经济杂交的经验。其中包括经济杂交方式及其评价,我国猪的经济杂交的效果分析,以及影响经济杂交效果的主要因素和提高杂种优势的途径。以便在生产实践中更好地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商品猪生产的效率。 第一节杂种优势的概念和估算方式 一、杂种优势利用的概念 不同种群(品种、品系或其他种用类群)的家畜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往往在生活力、生长速度的生产性能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体,这就是人们早已观察到所谓“杂种优势”现象。 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利用驴、马杂交产生骡,这种种间杂种具有比驴、马都更优异的耐力的役用性能,因而即使它有不能繁殖严重缺点,人们还是非常喜欢饲养。 近代育种学在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更有巨大的发展。最近20年进展非常显著,一些畜牧业先进的国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商品猪产自杂种猪。杂种优势的利用已成为工厂化养猪的一个不可短缺的环节,在方法上也日趋精确和高效,已由一般的种间或品种间杂交,发展成一套“配方化”系间杂交的现代化体系。所谓“配方化”,即一定的杂交组合,在一定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经过一定的时间,一定能够生产出合乎一定规格的产品。杂种优势的利用也称猪的经济杂交,但经济杂交的涵义似乎太窄一些。要更好地利用杂种优势,不仅是一个杂交问题,更重要是杂交亲本的选优提纯和杂交组合的选择问题。

在我国,五十年代后期由国外引入的猪种逐渐增多,特别是苏联的猪种,如苏联大白猪和克米洛夫猪;六十年代引入巴克夏猪,大约克夏猪和长白猪,继而开展南、北猪种之间的杂交,七十年代趋向高潮。从七十年代末又引进杜洛克和汉普夏猪并大量引入长白猪和大白猪,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公猪外来良种化,母猪本地化,商品猪杂交化的三化养猪”。大大提高了商品猪的质量。结合推广科学养猪,使猪的肥育期由过去一年左右降低到7-8个月。全国生猪出栏率也由1978年的55.2%提高到1994年的107.2%出栏活重也在90公斤以上。广东省近年来先后从国外引进了7个瘦肉型猪品种,建有原种猪场一个,外来品种猪场31个,全省现有二元杂交母猪10万头,年上市商品瘦型猪250万头,出栏率从70年代末的71.6%提高到1990年的90.24%,商品猪的瘦肉率从过去35%左右提高到50%多,可见,引进外国良种开展经济杂交效果是巨大的。图4-1 猪的杂种优势示意图图4-2 杂交后代遗传变异的多样性图解 二、杂种优势产生的原因 些人对“杂种优势”有误解,以为只要是“杂种”,就必定有“优势”。其实不然,杂种是否有优势,有多大优势,再那些性状方面表现优势,杂种群中每个个体是否都能表现程度相同的优势,所有这些问题,主要取决于杂交用的亲本群体的遗传性能及其相互配合情况和饲养管理条件。如果亲本群体缺乏优良基因,或亲本群体纯度很差,或两亲本群体在主要经济性状上基因频率无多大差异,或基因的显性与上位效应都很小,或杂种缺乏充分发挥杂种优势的饲养条件,这样都不能表现理想的杂种优势。由此可见,杂种优势的利用,乃是以培育亲本种

养猪学答案

作业题一参考答案(以下为答案要点) 1、说明地方品种、引入品种、培育品种三者各有哪些特点? 答:1)地方品种特点地方品种猪母性强、发情明显、繁殖力高、肉质好、适应本地条件、抗逆性强、能利用大量青粗饲料等优点; 2)引入品种特点品种外形整齐、体躯结构理想、生长发育、腹围小增重速度快和饲料报酬高。 3)培育品种特点个体高大皮肤薄,体质较细致紧凑,采食量大,并能适应当地饲养管理系件;繁殖力高,抗逆性强,肉质鲜嫩。培育猪种能耐受青粗饲料。肌纤维较细,肌肉纹理好,系水力强,pH值高,肌间脂肪含量高,无应激综合症和PSE猪肉。 2、说明为什么要利用品种(或品系)间杂交而不是利用纯种(系)繁殖生产商品猪。 答:因为品种猪和品系间基因很有差距性,但是利用纯种品种杂交不一定出现繁殖生产商品猪,生产商品猪的基因良好性达不到商品猪的基因良好数。 3、为什么说母猪妊娠期的营养(能量)水平过高不利于提高母猪繁殖力? 答:妊娠期采用高营养水平饲喂措施将降低胚胎成活率. 在妊娠期首20-30天限制饲喂似乎能够改善胚胎的成活率和窝仔数.这是因为饲料采食量增加能够增加肝脏血流量和增加孕激素的代谢清除率, 从而降低胚胎成活和生长。 4、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说明吃好初乳、保温、补料等饲养管理措施的重要性。 答:1)仔猪出生几小时内能吸收初乳中含有的免疫球蛋白, 正常情况下免疫球蛋白在消化道中被酶分解。此时未被分解的直接从肠壁中吸收。仔猪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是由于吃初乳出生8-12小时达到最高峰, 然后逐渐减少。同时, 仔猪体内自身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增加代替初乳中获得的免疫作用。初乳中蛋白质含量高是因为其中含有的免疫球蛋白含量高,对仔猪来说吃初乳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初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可提高仔猪的存活率。分娩时g球蛋白含量占初乳中蛋白质含量的一半,第一天急剧下降逐渐变成富乳。免疫球蛋白是通过仔猪的肠壁直接吸收,但经24小时后吸收的量非常少,最好能在初生后3小时内吃到初乳。抗体主要是

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的优势

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的优势 一:杜洛克 杜洛克原产于美国东部的新泽西州和纽约州等地,主要亲本用纽约州的杜洛克和新泽西州的泽西红杂交育成,原称杜洛克泽西,后统称杜洛克,分为美系和加系杜洛克;产于我国台湾的杜洛克经过培育自成风格,因而称台湾杜洛克或台系杜洛克。 品种起源 现代的杜洛克猪是在约1830年左右由新泽西的泽西红猪和纽约的杜洛克猪杂交而成,原称杜洛克泽西,后简称杜洛克,分为美系和加系杜洛克;产于中国台湾的杜洛克经过培育自成风格,因而称台湾杜洛克或台系杜洛克。 体形特征 总体特征 杜洛克原种猪毛色棕红,体躯深广,胸宽深,背腰略呈拱形,腹线平直,四肢粗壮强健,结构匀称紧凑,肌肉发达。此外,由于对白色猪的需求也开发出了白色杜洛克。这种白色杜洛克猪为杜洛克猪与白色品种的猪杂交获得。 头部特征 头大小适中、较清秀,颜面稍凹、嘴筒短直,耳中等大小,向前倾,耳尖稍弯曲。 生产性能 繁殖性能 母猪初情期170~200日龄,适宜配种日龄220~240天,体重120千克以上。母猪总产仔数,初产8头以上,经产9头以上;21日龄窝重,初产3千克以上,经产40千克以上。 生长发育 达100千克体重的日龄180天以下,饲料转化率1:2.8以下,100千克体重时,活体背膘厚15毫米以下,眼肌面积30平方厘米以上。胴体品质 100千克体重屠宰时,屠宰率70%以上,背膘厚18毫米以下,眼肌面积33平方厘米以上,后腿比例32%,瘦肉率62%以上。肉质优良,无灰白、柔软、渗水、暗黑、干硬等劣质肉。 杂交效果1、由于杜洛克猪具有增重快,饲料报酬高(料肉比为2.8~3.2:1),胴体品质好、眼肌面积大、瘦肉率高等优点,而在

养猪技术形成性考核

养猪技术作业 第一章: 1、猪的生物学特性有哪些。P1-4 2、怎样应用猪的生物学特点提高养猪生产? 答:1、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由于猪具有多胎、高产、妊娠期短的特性,如能改进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就能充分发挥母猪多胎、高产的潜能,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2、加快肉猪的生产周转,提高年出栏率利用猪生长期短、生长强度大的特性,充分挖掘猪的生长潜力,缩短生长期,加速肉猪的周转。3、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由于猪是杂食动物,消化道又长,故可以利用各种饲料。4、提高劳动生产率利用猪嗅觉灵敏的特性,可以训练猪定点排粪,减少猪舍清扫的时间,保持圈舍清洁,提高劳动效率和增重效益。 3、怎样应用猪的行为学特点提高养猪生产? 创造最佳环境条件,增加必需的设施使猪群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充分利用现有的猪种资源发挥其遗传潜力,建立完善的商品瘦肉猪繁育体系;按当代瘦肉型猪的营养需要提供全价配合饲料;严格执行卫生防疫程序;采用先进的饲养管理和繁殖技术,挖掘猪群的生产潜力,提高母猪的单产效益,提高肉猪的增重速度,提高出栏率;重视养猪企业的经营决策,深入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搞活商品流通,提高养猪生产的总体效益。 第二章: 1、当前瘦肉型品种猪主要有哪几种?各有哪些特征? 答:1、长白猪:被毛全白,皮肤薄,骨结实。乳头6-7对,少数有8对,外貌有清秀感。 2、大白猪:体格大,体型匀称,背腰微弓,被毛全白。 3、杜洛克猪:被毛为棕红色,从全金黄到暗红色,深浅不一。体质结实,肌肉丰满,四肢粗壮。 4、汉普夏猪:体型大,背腰微弓,后躯肌肉丰满。毛色特征突出,即在肩颈结合部有一白带(包括肩和前肢),其余均为黑色,有“银带猪”之称。乳头12个以上,排列整齐,乳腺无过多脂肪。 5、皮特兰猪:猪体呈方形,体躯宽深而短,肌肉特别发达,是典型的双肌殿猪。耳中等大小且微向前倾。被毛呈大块黑白花、灰白花斑且夹有红毛。 6、多品种杂优猪:产仔率高、护仔性强、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和胴体品质好。 2、你认为选用哪几个品种猪使用?理由?(根据自己选择的情况答) 答:如果选择地方品种猪,就从适应性强,肉质好,繁殖力高等方面作答;如果选择引进品种猪,就从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等方面作答。 3、猪的经济杂交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二元杂交:二品种杂交是由两个纯种相互杂交,其遗传性比较稳定,杂交效果可靠,杂交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容易推广。二品种轮回杂交:在轮回杂交过程中,回交亲本品种的遗传比例在后代提高,如果它是高产品种,则回交要求较高的饲养条件,否则杂种优势就不能明显表现出来;如果该亲本是低产品种,那回交后代的生产性能受遗传性的影响就会下降。三元杂交:三元杂种会出现一致性差的分离现象,但三元杂交可充分利用二品种一代杂种繁殖性能的杂种优势;由于繁殖性能主要决定于母本,所以三元杂交时二元杂种主要用做母

最全猪的品种(品种)讲解

第一章猪的品种(品种) 我国猪种资源丰富,根据来源可分为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引入品种3大类型。根据猪胴体瘦肉含量又可分为脂肪型、肉脂型和瘦肉型品种。多数地方猪种属于脂肪型品种,多数培育猪种属于肉脂型品种,多数引入猪种属于瘦肉型品种。 现阶段多数规模化猪场都采用引进品种,所以本章仅就常见瘦肉型猪品种作一简要介绍,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品种,使其在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大白猪(原名大约克夏猪) 大约克夏猪是英国在18世纪育成的,是世界上著名的瘦肉型猪种,引入中国后经过多年驯化,已经有了较好的适应性。其主要优点是生产速度快、饲料报酬高,产仔数多,胴体瘦肉率高。目前引入我国的有英系、法系、加系、美系等大约克猪种。大约克猪种在杂交利用上主要用作母本,长白猪作父本生产长×大或大×长二元杂交母猪,作为规模化猪场的基础母本。在农村也可用大约克作父本与地方母猪进行杂交,生产二元商品猪。一代杂种猪胴体瘦肉率在57%以上。 二、长白猪(原名兰德瑞斯) 长白猪原产于丹麦,是世界上著名的瘦肉型猪种之一。其主要优点是产仔多,生长发育快,节省饲料,胴体瘦肉率高等,但抗逆性差,对营养要求较高。我国在1964年开始从瑞典第一批引进长白猪,后陆续从英国、法国、比利时和丹麦引进。因此在我国长白猪有英系、法系、比利时系、新丹系等品系。在养猪生产中,用长白猪作为三元杂交(杜×长×大)猪的第一父本或第一母本。即常用长白猪作父本,大约克猪作母本生产长×大二元杂种母猪。在现有的长白猪各品系中,法系、新丹系和台系的杂交后代生产速度快、饮料报酬高,比利时系后代体型较好,瘦肉率高,但增重较新丹系、法系和台系缓慢。 三、杜洛克猪 杜洛克猪原产美国新泽西州。因为皮毛棕红俗称“红毛猪”。目前引入我国的主要有美系、匈系、台系等猪种。现已遍布全国。其主要特点:体质健壮、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高、肉质较好。是我国“八五”国家养猪攻关课题筛选出的最优杂交组合的最优终端父本。在现阶段规模化猪场多将其作为三元杂交猪(杜×长×大)终端父本或二元

猪生产学试题A卷解答及评分标准07-08第一学期[1]

一、名词解释 1)屠宰率:胴体重占宰前活重的百分比。即:胴体重/宰前活重×100%。 2)工厂化养猪:指以工业生产方式安排生产,品种杂优化、设备机械化、饲料功能化、环境标准化、生产工艺化、作业流水化、免疫程序化、产品规格化批量化的一种养猪生产形式。(或者:指以工业生产方式,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进行高效率的养猪生产,使猪群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以及猪场的劳动生产率都达到高效率。是现代化养猪的重要组成部分。) 3)杂种优势利用:又叫经济杂交,指的是杂交亲本的选优提纯和杂交组合的有效选择。 4)初生个体重:是指仔猪在出生后吃初乳前称重所得的个体重量。 5)猪的生物学特性:是指猪所共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内在性质。 1)后腿比例:后腿重占胴体重的百分比。即:后腿重/胴体重×100%。 2)集约化养猪:指以“集中、密集、约制、节约”为前提,按照养猪生产的客观规律,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而采取的对猪群、劳动力、设备的合理配置和适度组合的经营形式。 3)经济杂交:又叫杂种优势利用,指的是杂交亲本的选优提纯和杂交组合的有效选择。 4)断奶窝重:是指断奶时全窝仔猪的总重量。 5)性周期:我们把母猪上一次发情排卵到下一次发情排卵的这段时间称之为性周期或发情周期。 二、判断题 1)猪在胚胎期骨骼系统优先发育,表现为初生仔猪头部比例较大;(-)“骨骼”改“神经” 2)对种公猪而言,形成精液的必需氨基酸有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和蛋氨酸,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氨基酸是赖氨酸;( + ) 3)三元杂交与单杂交进行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三元杂交充分利用了杂种仔猪的杂种优势;(-)“仔猪”改“猪”4)后备猪若饲养管理条件较差,虽然月龄已达到初配时期而体重较轻,必须推迟配种,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使其体重尽快达到要求;(+) 5)对假死仔猪常用的方法是人工呼吸法。(+) 1)猪在胚胎期神经系统优先发育,表现为初生仔猪头部比例较大;(+) 2)对种公猪而言,形成精液的必需氨基酸有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和蛋氨酸,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氨基酸是蛋氨酸;(-)蛋氨酸 3)三元杂交与单杂交进行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三元杂交充分利用了杂种母猪的杂种优势;(+) 4)达到性成熟的后备公母猪具有了繁殖能力,应该及早安排配种;(-)应该及早安排配种 5)对假死仔猪急救常用的方法是用手捂住猪的嘴两边往里吹气的人工呼吸法。(-)用手捂住猪的嘴两边往里吹气的三、单项选择题 1)甲品种猪的平均日增重为588克,乙品种猪的平均日增重为659克,甲×乙的平均日增重为760克,乙×甲的平均

猪人工授精的意义

猪人工授精的意义 核心提示: 猪人工授精技术是以种猪的培育和商品猪的生产为目的而采用的最简 单有效的方法,是进行科学养猪、实现养猪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1 提高良种利用率 猪人工授精是猪种最有效手段,促进品种更新和提高商品猪质量及其整齐度。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一头公猪一年负担25~3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繁殖仔猪600~800头;而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一头公猪可负担300~50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繁殖仔猪一万头以上。对于优良的公猪,可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将它们的优质基因迅速推广,促进种猪的品种品系改良和商品猪生产性能的提高。同时,可将差的公猪淘汰,留优汰劣,减少公猪的饲养量,从而减少养猪成本,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2 克服体格大小的差别,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一头大的公猪很难与一头小的母猪配种,反之亦然,根据猪的喜好性,相互不喜欢的公母猪也很难进行配种,这样,对于优秀公猪的保种(要指定配种)和种猪品质的改良,都将造成一定的困难,对于商品场来说,利用杂种优势,培育肥育性能好、瘦肉率高、体型优秀的商品猪,特别是出口猪,也将会造成一定的困难。而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只要母猪发情稳定,就可以克服上述困难,根据需要进行适时配种,这样有利于优质种猪的保种和作用的杂种优势充分发挥。 3 减少疾病的传播 进行人工授精的公母猪,一般都是经过检查为健康的猪只,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配种,减少采精和精液处理过程中的污染,就可以减少部分疾病特别是生殖道疾病(不能通过精液传播的疾病)的传播,从而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但部分通过精液传播的疾病,如感染口蹄疫、非洲猪瘟、猪水疱病等、但还没表现出症状之前的公猪和携带伪狂犬病毒、猪细小病毒的公猪,采用人工授精时,均可进行传染。故对进行人工授精的公猪,应进行必要的疾病检测。 4 克服时间和区域的差异,适时配种 自然交配时,由于母猪发情但没有公猪可利用,或需进行品种改良但引进公猪又较困难的现象时时困扰着养猪界人士。而采用人工授精,则可将公猪精液进行处理保存一定时间,可随时给发情母猪输精配种,可以不引进公猪而购买精液(或冻精),携带方便,经济实惠,并能做到保证质量和适时配种,从而促进养猪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猪生产学复习题

养猪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屠宰率:胴体重占宰前活重的百分比。即:胴体重/宰前活重×100%。 2.工厂化养猪:指以工业生产方式安排生产,品种杂优化、设备机械化、饲料功能化、环境标准化、生产工艺化、 作业流水化、免疫程序化、产品规格化批量化的一种养猪生产形式。(或者:指以工业生产方式,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进行高效率的养猪生产,使猪群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以及猪场的劳动生产率都达到高效率。 是现代化养猪的重要组成部分。) 3.杂种优势利用:又叫经济杂交,指的是杂交亲本的选优提纯和杂交组合的有效选择。 4.猪的生物学特性:是指猪所共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内在性质。 5.后腿比例:后腿重占胴体重的百分比。即:后腿重/胴体重×100%。 6.集约化养猪:指以“集中、密集、约制、节约”为前提,按照养猪生产的客观规律,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条 件而采取的对猪群、劳动力、设备的合理配置和适度组合的经营形式。 7.经济杂交:又叫杂种优势利用,指的是杂交亲本的选优提纯和杂交组合的有效选择。 8.断奶窝重:是指断奶时全窝仔猪的总重量。 9.杂种优势:又叫经济杂交,指的是杂交亲本的选优提纯和杂交组合的有效选择。 10.发情周期(性周期):母猪上一次发情排卵到下一次发情排卵的这段时间称之为发情周期,也叫性周期。 11.集中是指大量的猪集中在一起饲养,即猪场的规模大,猪的群体大;母猪的发情较集中;猪群内不同类型的猪分 区集中。 12.流水式的生产工艺流程:是指按照养猪生产的6个环节(配种、怀孕、分娩哺乳、保育、生长、肥育)分阶段饲 养,并按照一定的方式和要求进行流动,组成一条生产线来进行生产。又叫分阶段作业流水线生产工艺或分阶段饲养技术。是现代化猪场采用的一种生产流程。 13.PSE猪肉:指猪宰后呈现苍白颜色、质地松软和汁液渗出特征的肌肉。表面粗糙,结构松散。 14.DFD猪肉:宰后肌肉外观呈现暗红色、质地硬、肌肉表面干燥的特征,即DFD肉。这类肉由于肌肉表面干燥、结 构致密、嫩度差,同样既不适合鲜食用也不适合加工用。 15.猪应激综合症(PSS):猪在遭受各种不良因素或应激原的刺激时,表现出生长发育缓慢,生产性能和肉品质量降 低,机体免疫力下降,严重者甚至引起死亡的一种非特异性反映。 16.SPF猪群:SPF猪是指在母猪临床前采用剖腹取胎或无菌接产获得仔猪,然后在无菌状态下把仔猪送往隔离的仔猪 舍内,与非SPF猪隔离饲养,以至它们能够自然产生下一代SPF猪。用这种方法所得的猪群,称之为SPF猪群17.早期隔离断奶:其实质内容是,母猪在分娩前按常规程序进行有关疾病的免疫注射,仔猪出生后保证吃到初乳, 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后,在10~21日龄断奶,然后把仔猪在隔离条件下保育饲养。保育仔猪舍要与母猪舍及生产猪舍分离开,隔离距离约在250m到10km,根据隔离条件不同而不同。这种方法称之。 18.胴体瘦肉率:瘦肉重/(瘦肉重+脂肪重+皮重+骨重)X100% 19.母猪年生产力:是指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和体重。 20.发情期发情的高潮阶段,也是排卵高峰期 二、判断题 1.猪在胚胎期骨骼系统优先发育,表现为初生仔猪头部比例较大;(×)“骨骼”改“神经” 2.对种公猪而言,形成精液的必需氨基酸有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和蛋氨酸,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氨基酸是赖氨酸; (√) 3..三元杂交与单杂交进行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三元杂交充分利用了杂种仔猪的杂种优势;(×)“仔猪”改“猪” 4.后备猪若饲养管理条件较差,虽然月龄已达到初配时期而体重较轻,必须推迟配种,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使其体 重尽快达到要求;(√) 5.对假死仔猪常用的方法是人工呼吸法。(√) 6.猪在胚胎期神经系统优先发育,表现为初生仔猪头部比例较大;(√) 7.对种公猪而言,形成精液的必需氨基酸有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和蛋氨酸,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氨基酸是蛋氨酸; (×)蛋氨酸 8.三元杂交与单杂交进行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三元杂交充分利用了杂种母猪的杂种优势;(√)

猪的杂交模式设计与利用

猪的杂交模式设计与利用 (11畜牧2班陈吉荣) 摘要:当前,养猪生产发展中存在的出栏率低、胴体重低、瘦肉率低、猪与粮食比价不合理,严重制约着养殖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我国地方猪种的特点是繁殖力和抗逆性强,肉质较好,性情温驯,能大量利用青粗饲料。但生长缓慢,屠宰率偏低,瘦肉率少。而三元杂种猪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适宜大力推广。三元猪有内三元猪和外三元猪。本文通过对三元猪的选种,营养,屠宰,胴体品质等方面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三元杂交三元猪猪的三元杂交模式 一、选种、选配 1.1 选种考虑因素: 俗话说,品种时前提,在我们选择时必须充分考虑品种的遗传力、生产性能、系谱记录、耐粗饲料等因素,除了这些主观因素外还包括客观方面的,比如市场需求、饲料价格。所以要选择适当的商机,创造必要的生产价值,提高效益。 1.2 品种选择: 三元猪有内三元猪和外三元猪。内三元杂种猪主要是以我国地方品种猪为母本,与引进的国外肉用型品种猪为父本的杂交一代猪作母本,再与引进的国外肉用型品种猪作终端父本杂交而产生。外三元全部选用外来品种杂交而成。这次我们主要进行内三元猪的杂交。选择的品种有:①大约克夏(英国大白猪) ◇外形特征体格高大、毛色全白,头直长或微凹,耳大向前直立、肋骨开张良好,背平直稍呈弓形,后躯发育良好,肉质紧、脂肪少、四肢粗壮、体质结实,繁殖力及泌乳能力强。◇生产性能体重六月龄九十公斤,一年达160—190 公斤,成年体重可达350—380 公斤,活产仔数达11.6 头,初生重1.4kg,断奶重8kg,对环境不易发生应激反应。②杜洛克猪(原产美国1972 尼克松访华送一对,饲养在河南息县外贸猪场)◇主要特点:被毛红棕色(深浅不一,被毛金黄色---红砖色),现有的杜洛克猪中就有金黄、樱桃红、棕红、深棕、深咖啡(成年几乎黑色)毛色,在我国俗称红毛猪。体长,耳中等半下垂;乳头6 对左右,产仔数8-9 头;成年公猪体重约250 公斤,母猪约300 公斤,日增重850 克以上;胴体瘦肉率65%。◇杂交利用:二元、三元杂交终端父本;生产皮杜公猪。它是目前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的品种,并因此而成为应用最多的杂交父本。 ③长白猪(原产于丹麦,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猪种)◇主要优点:产仔数多,生长发育快,省饲料,胴体瘦肉率高等,但抗逆性差,对饲料营养要求较高。◇外貌特征:长白猪体躯长,被毛白色,允许偶有少量暗黑斑点;头小颈轻,鼻嘴狭长,耳较大向前倾或下垂;背腰平直,后躯发达,腿臀丰满,整体呈前轻后重,外观清秀美观,体质结实,四肢坚实。 2. 三元猪杂交优势: 首先选育良好的长白和大白品种,长白做父本,大白做母本。 F 母本进行杂交,1 代则表现长白和大白的性状,然后用杜诺克做父本,F1 代做母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 2 代就是我们杂交所需要的最终产品,杜长大三元商品猪。注:在杂交过程中选择长白、大白做父本、母本的结果是有一定区别的。 二、营养 2.1 营养前序: 俗话说:品种是前题.,圈舍和设备是基础.,营养饮水是关健.,饲养管理要效益.,猪场保健求生存。从仔猪,种猪,到商品猪我们都应该注意饲喂营养和圈舍的环境,这是猪正常

猪人工授精的优缺点

猪人工授精是指用人工辅佐器械采取公猪精液,经过试验室检查,处理和保存,再用器械将公猪精液输入到发情母猪生殖道内的一种配种方法。猪人工授精技术是以种猪的培育和商品猪的生产为目的而采用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进行科学养猪、实现养猪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优点: 1.提高良种利用率 猪人工授精是进行猪种品种改良的最有效手段,可以促进品种更新和提高商品猪质量及其整齐度。可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将优良公猪的优质基因迅速推广,可将差的公猪淘汰,留优汰劣,减少公猪的饲养量,促进种猪的品种品系改良和商品猪生产性能的提高。同时,可将差的公猪淘汰,留优汰劣,减少公猪的饲养量,从而减少养猪成本,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2.克服体格大小的差别,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只要母猪发情稳定,就可以克服公母猪体型大小的差异及公母猪的偏好造成的配种困难,根据需要进行适时配种,这样有利于优质种猪的利用和杂种优势充分发挥。3.减少疾病的传播 进行人工授精的公母猪,一般都是经过抽血检查为健康的猪只,只要严格按照人工授精操作规程进行配种,尽量减少采精和精液处理过程中的污染,就可以减少部分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从而提高母猪的受胎率、产仔数和利用率。但部分通过精液传播的疾病可通过人工授精传染。故对进行人工授精的公猪,应进行必要的疾病检测。 4.克服时间和区域的差异,适时配种 采用人工授精可以克服母猪发情但没有公猪可利用,或需进行品种改良但引进公猪不易等困难,且公猪精液可进行处理并保存一定时间,可随时给发情母猪输精配种,携带方便,经济实惠,并能做到保证质量和适时配种,从而促进养猪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5.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经济效益。 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相比,饲养公猪数量相对减少,节省了部分的人工、饲料、栏舍及资金,即使重新建立一座合适的公猪站,但总的经济效益还是提高了;若单纯买猪精,将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缺点:如果猪场本身生产水平不高,技术不过关,使用人工授精很可能会造成母猪子宫炎增多、受胎率低和产仔数少的情况。建议让技术人员先学技术,后进行小规模人工授精试验,或采取自然交配与人工授精相结合的方式,随着生产水平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再进行推广。

猪的杂交方式

猪的杂交方式有哪些? 杂交方式主要有简单杂交,三元杂交,轮回杂交和双杂交四种。简单杂交和三元杂交方式在猪中广泛应用。所谓轮回杂交就是轮流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种或品群轮番杂交,杂交母畜继续繁殖,杂交公畜供经济利用。这种方式对单胎家畜如牛最合适。它有利于利用繁殖性能的杂交优势,并由于双方差异较大,能始终保持一定的杂种优势。同时,组织工作也较为方便。缺点是代代更换公畜,配合力测定较困难。所谓双杂交就是先用四个种群分两两杂交,然后再在两种杂交间进行杂交,产生经济用畜群,目前畜牧业上主要用于鸡。 二元杂交和三元杂交有何不同? 二元杂交又叫简单杂交,现在我国应用广泛的是利用国外引进的良种公猪与国内地方良种母猪进行交配,产生的后代叫杂种一代。这类二个品种之间的杂交叫二元杂交。杂交一代猪比地方良种日增重提高21.17%,饲料利用率提高14.18%,瘦肉率提高8.88%。 规模化猪场大多采用二个外来品种(如长白公猪与大约克母猪)交配产生的后代母猪,再与另外一个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公猪交配。这类三品种的杂交叫三元杂交(俗称外三元)。三元杂交后代比纯种产仔优势提高8%,成活率提高20%,断奶窝重优势率提高25%,日增重也高于二元杂交。所以饲养三元杂交猪增重快、用料省、效益好。在三元杂交中,也有采用外国引进的公猪先与本地良种母猪交配,所产生的杂种一代母猪又与另一个外来良种公猪交配,这种三元杂交方式(俗称内三元)在农村也较为多用。

杜长大三元杂交组合示意图 F1( 淘汰 F2(杂种二代) 全部作商品代猪育肥 有些猪场采用三品种连续异系繁殖法,也就是“交替使用公猪法”来繁殖后代,其具体做法见下表: 三品种交替杂交程序

畜禽杂种优势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杂种优势在畜牧业上的利用日益广泛,杂种优势的预测亦越显重要,怎样对畜禽杂种优势做出快速有力的预测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对近些年来杂种优势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综述,希望对今后的实践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杂种优势预测遗传标记 杂种优势作为一种现象存在已久,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育成了骡子,为人类历史上开辟了观察和利用杂种优势的先例。随着时间的推移,杂种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畜牧业发达的国家,杂交种几乎占据了肉用仔鸡的100%[1],商品猪的90%[2],肉牛、肉羊亦普遍利用杂交品种。众所周知,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提高家畜生产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对杂种优势的预测则是利用杂种优势的关键环节。所以,怎样找到一个最好的杂种优势预测方法一直是育种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1配合力预测畜禽杂种优势 传统方法是用配合力预测畜禽杂种优势。配合力包括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Griffing(1956)[3]将GCA和SCA的计算方法做了规范后,提出了利用配合力预测杂种优势的线性模型,首次将配合力应用于杂种优势预测。在畜禽杂种优势育种中,通过杂交组合试验进行配合力测定可以说是选择理想杂交组合的最好办法,但是由于畜禽品种(系)很多,如果两两之间都做杂交组合试验,进行配合力测定,是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因此,配合力预测法一般不会单独使用,而是与其它方法相结合,取长补短。 一般配合力主要反映的是基因的加性效应,特殊配合力反映的是杂交组合两亲本产量性状基因的显性和上位性效应的大小。杂交组合的配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杂种优势的形成。番兴明等(2001)[4]认为,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配合力具有相关性。谭静等(2004)[5]的研究表明,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产量特殊配合力。2杂种遗传力预测杂种优势 杂种遗传力的概念是由我国著名数量遗传学家 吴仲贤教授(1987,1991,1998)[6]提出的,如果采用这一理论指导动物育种和植物育种,将节省80%的时间、劳力和资金,会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杂种优势的分析困难也可以大大简化,甚而加以解决。 杂种遗传力公式如下: h2 A×B =(h2 A V PA +h2 B V PB )/4(V F1 +V MP ) 式中h2 A×B 为亲本A和B杂交的杂种遗传力; h2 A 、h2 B 分别为2个亲本品种某性状的遗传力;V PA 、V PB分别为2个亲本品种该性状的表型方差;V F1 、V MP 分别为F1和亲本均值的表型方差。 而杂种优势方差为: V H =(1-2h2 A×B )(V F1 +V MP ) 将V H /(V F1 +V MP )定义为杂种优势率,则1-2h2 A×B就可作为预测杂种优势的指标。 张俊等(2001)[6]利用蒙特卡洛法(Monte-CarloMethod)对杂种遗传力进行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杂种优势与杂种遗传力,杂种优势与特殊配合力的KendellTau秩相关分别为-0.37、0.15,差异显著。 国内外关于利用杂种遗传力预测杂种优势的报道还甚少,这可能是由于使用杂种遗传力方法需要进行一定的杂交组合试验,依靠表型性状的度量计算出各参数。因此,这种方法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取样、分析方法、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到预测的结果。 3群间方差与群内方差之比预测杂种优势群间方差表示的是群体间遗传变异的程度,而群内方差表示的是群体内遗传变异的大小。2个群体间杂交,如果群间方差与群内方差之比大,则杂交后代可获得较高杂种优势。吴常信等(1997)[8]用果蝇不同群体的杂交试验证明了群间方差与群内方差之比用于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行性。 Barket等(1997)[9]对11个亚洲水牛群体间的 畜禽杂种优势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996(2008)01-0039-04 王淑新连林生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昆明650201) 39 ??

猪配种正文

猪场配种技术 一、采精室的设计原则 1、采集精液和调教后备公猪的地方 2、设立安全区,有利于保护采精人员的安全 3、环境要求干净,无杂物,安静 二、后备公猪的调教日龄与调教方法 自繁自养的猪场,后备公猪6月龄左右体重达90-100kg时一般 测定结束,此时是决定公猪去留的时间,但还不能进行采精调教。 准备留作采精用的公猪,从7-8月龄开始调教,体重一般达110- 120kg左右。 配种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在调教公猪时不要带有情绪;对于不 喜欢爬跨或第一次不爬跨的公猪,要树立信心,多进行几次调教。 调教人员应态度温和,方法得当,调教时自己发出类似母猪发情时“呼呼”的声音或经常抚摸公猪,久而久之,调教人员的一举一动 或声音都会成为公猪行动的指令。 调教时,应该先调教性欲旺盛的公猪,对于那些对假猪台或母 猪不感兴趣的公猪让其在一旁观摩,来刺激性欲的提高。 对于后备公猪每次调教时间一般不超过15-20分钟,每天可训 练一次,一周不少于3次,直至爬跨成功。调教成功后,一周内每 隔一天采精一次,以加强记忆。以后,每周采一次(定时、定点),至12月龄后可每周采2次,成年后2-3次。公猪利用年限一般2-3年。 一般公猪调教可用爬跨假猪台法和爬跨发情母猪法(切记:应 该把发情母猪撵到公猪圈,不要把小公猪撵到母猪圈) 三、母猪的发情鉴定与配种 1、后备母猪的初配年龄、体重 后备母猪适宜的初配年龄和体重因品种和饲养管理条件不同而异。一般说来,地方品种生后6~8月龄、体重50~60公 斤即可配种,培育品种应在9~10月龄、体重100~120公斤、

背膘18-20mm(最佳20mm)开始配种利用(注:最好在后备母猪第2-3次发情时配种)。 2、断奶母猪的饲养管理 2.1 母猪在哺乳期间应供给充足的营养,产后一周最好能实行 自由采食,后备母猪最好做到21天断奶,经产母猪可在21- 28天断奶,有利于断奶后母猪的正常发情、配种。 2.2配种前实行“短期优饲”,饲喂六和哺乳母猪料3-4kg/天。 2.3用公猪诱情。 2.4实行群养分饲,每圈4-6头;每头不应小于3平米空间。 2.5猪舍温度应在15-25℃,注意冬季防寒保温,夏季防暑降温。 2.6光照:正常配种母猪需50lux(足够看到报纸上的字体),自然光+人工光照共16小时。 3、母猪的发情 3.1母猪的发情周期:一个发情周期分为发情前期(1-2天)、发情期(2-2.5天)、发情后期(1-2天)和间情期(休情期 13-14天)共四期,猪发情周期18-23天,平均21天。 3.2发情表现 3.2.1行为方面:前期采食量下降,烦躁不安,爬跨其他母猪,频频排尿;发情期(有公猪在场)按压背部时,安静、耳朵直立、接受爬跨、精神呆滞、眼睛无神。 3.2.2阴户与粘液方面:前期外阴红肿呈鲜红色,有少量粘液;发情期外阴粉红,肿胀减轻,有粘稠状分泌物(成丝);发情 后期阴门苍白无分泌物。 4母猪不发情的原因与促情措施 4.1子宫炎症 4.1.1分娩助产不当、产后处理不及时 4.1.2输精前消毒不严格 4.1.3输精时过于粗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