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育种杂交优势

猪育种杂交优势

猪育种杂交优势

1、杂交后代的平均表现与杂交亲本的平均表现之差

2、杂交优势在F1 代最高

3、用三元或四元杂交体系可在商品猪中获得最高杂交优势

猪人工授精技术的优点

猪人工授精技术的优点 猪人工授精技术是养猪生产中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也是以种猪的培育和商品猪的生产为目的而采用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作为科学养猪、实现养猪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地增加优良公猪的利用效率。其主要的优点好处总结如下: ①、提高优良公猪的利用率,促进品种改良和提高商品猪质量及其整齐度。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一头公猪一年负担25~3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繁殖仔猪600~800头;而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一头公猪可负担300~50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繁殖仔猪一万头以上。对于优良的公猪,可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将它们的优质基因迅速推广,促进种猪的品种品系改良和商品猪生产性能的提高。同时,可将差的公猪淘汰,留优汰劣,减少公猪的饲养量,从而减少养猪成本,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②、克服体格大小的差别,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一头大的公猪很难与一头小的母猪配种,反之亦然,根据猪的喜好性,相互不喜欢的公母猪也很难进行配种,这样,对于优秀公猪的保种和种猪品质的改良,都将造成一定的困难,对于商品场来说,利用杂种优势,培育肥育性能好、瘦肉率高、体型优秀的商品猪,特别是出口猪,也将会造成一定的困难。而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只要母猪发情稳定,就可以克服上述困难,根据需要进行适时配种,这样有利于优质种猪的保种和作用的杂种优势充分发挥。 ③、减少疾病的传播。进行人工授精的公母猪,一般都是经过检查为健康猪,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配种,减少采精和精液处理过程中的污染,就可以减少部分疾病特别是生殖道疾病的传播,从而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但部分通过精液传播的疾病,如感染口蹄疫、非洲猪瘟、猪水疱病等,均可对采精的种公猪的防疫检查,从根源上避免这些疾病的传播。 ④、克服时间和区域的差异,适时配种。自然交配时,由于母猪发情但没有公猪可利用,或需进行品种改良但引进公猪又较困难的现象时时困扰着养猪界

猪的品种资源与利用

猪的品种资源与利用 第一节猪的品种与利用 一、我国地方良种猪 我国养猪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猪种的优良性能早就驰名海内外,对各国的猪种改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著名的优良品种巴克夏猪、约克夏猪、波中猪等都含有中国猪的血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地方品种68个,培育品种12个,从国外引进经过我国长期驯化的猪种6个,共计86个,可谓世界猪种之冠, 1、我国六大类地方品种。根据自然地理、气候分布和品种培育形成的条件而言,我国猪种可分为华北型、化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高原型等。 2、我国地方良种猪及其特性 我国著名的地方良种猪有太湖猪、东北民猪、荣昌猪、金华猪、内江猪、两广小花猪、中国小型猪等。它们共有的优质特性有: (1)繁殖力强。我国地方良种猪以高繁殖力著称於世。排卵数与产仔数高,与国外母猪品种相比平均窝产仔要高4头以上,在排卵数方面,中国地方母猪发 情卵数为25枚左右,国外母猪一般在20枚左右。 公猪也表现为性早熟。分析60—70日龄不同品种公猪血液中的睾丸酮浓度,发现公猪早熟比国外相同日龄的公猪高出8倍左右。 (2)适应性与抗逆性强。通过长久的饲养结果表明,中国猪从适应性、耐粗饲、消化率、抗寒与抗热、抗饥饿、应激反应、抗病等几个方面都大大优于国外 猪种。 (3)肉香、肉质优良,品质鲜美适合于多种加工用途。 我国地方良种猪为全世界的品种选育和畜牧业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至今国内外的许多配

套系猪品种中都有这些优良种猪的血源。我国的地方猪种是宝贵的基因库,不可多得的遗传资源,应做好保种与开发工作,防止品种资源灭绝。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这些优良品种将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的配套系猪。 二、国外优良猪种 我国从国外引进的猪种有:(1)长白猪,原产于丹麦,全身被毛白色。(2)大约克夏,又称大白猪,原产于英国,全身被毛白色。(3)、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全身被毛黑色或棕红色。(4)、汉普夏猪,又称银带猪,原产于美国,全身被毛黑色,前肢白色,后肢黑色,在颈部与肩部结合处有一条由白毛形成一灰色带。(5)、皮特兰,原产于比利时,被毛为灰色而夹有黑色班点,有的还杂有部分红色。 引进猪种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日增重大,在800克以上,饲料报酬高,耗料指数在2.3-2.5。繁殖力好,经产母猪产子数在10--11头左右,眮体品质好,瘦肉率在65%左右,背膘在1.53--2.01厘米。缺点是肉质较差,主要表现在肌纤维较粗,肌间脂肪含量较低,一些品种PSE肉(苍白、柔软、系水力差的劣质肉)的出现率较高。 引进品种主要用于与本地猪的经济杂交父本和外种猪之间的杂交,生产出口肉猪或作为育种素材。 三、培育猪种 培育猪种有:荣昌猪瘦肉型品系,新太湖猪,三江白猪,湖北白猪、川白白猪、翼合白猪、湘白猪等。这些猪种以我国地方良种猪为母本,适当导入外血培育而成,它们的特点是形体好,在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方面优于我国地方猪种,在繁殖力上继承了我国地方猪种高产子数的特点。适应强,产子数多,生产速度快。瘦肉率高, 培育猪种主要用作生产杂交肉猪的母本,用它生产的二元杂交肉猪能达到三元杂交肉猪的生产水平,可减少一个培育二元杂交母本的过程,缩短世代间隔,节省饲养成本和时间,加快

第6章杂交育种

6.1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教学目标: 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学法指导: 1.根据P98“本节聚焦”中的问题,阅读98-100页的内容,并认真思考99页和100页的“思考与讨论”部分。 2.独立完成导学案;不会的或有疑问的地方用双色笔标出,留到课堂解决; 3.正课结束后及时整理导学案,进行纠错反思,课后认真完成练习题。 阅读指南: 1、杂交育种的概念: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______ 通过集中在一起,再经过,获得的方法。 育种过程:(一两对相对性状为例)将两个亲本_________,得到F1_________,选择F2中的所需类型逐代________,直到得到性状不再发生分离的理想纯种。 2、诱变育种的概念:利用物理因素(如)或_______(如)。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这种方法可以提高________,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如“___________”大豆品种。 合作探究: 1.P99思考与讨论:杂交育种的优点是很明显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不少困难。请从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的各种类型,以及育种时间等方面,分析杂交育种方法的不足之处:(1)杂交育种只能利用产生的变异,不能产生新。 (2)杂种后代要发生,选育时间。 2.在育种上既要得到更多的变异,又要使后代的变异性状较快的稳定,最好采用育种。(1)理由是,由于且所以能得到更多变异类型,

猪杂交的几种方式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f7073855.html, 猪杂交的几种方式等 作者:张明周畅 来源:《农家科技》2008年第10期 猪杂交的几种方式 根据生产方式不同,猪的杂交方式大体分为二品种固定杂交、三品种固定杂交、双杂交和专门配套系等4种。 一、二品种固定杂交 二品种固定杂交又称二元杂交,其杂交后代称为二元杂交猪或二元杂交一代猪。二品种固定杂交生产主要是利用两个品种的公母猪进行杂交,专门利用其杂种一代的杂交优势,其后代全部育肥出售。生产中可以应用长白和大约克杂交,或杜洛克和长白杂交。 优点:仅有两个品种参加。杂交方式简单,容易组织生产。正常情况下,两品种杂交获得的杂种优势比较高,具有杂种优势后代的比例能够达到100%。 缺点:父母本都是纯种,繁殖方面的杂种优势不能利用。后代不留种用,引种费用较高。同时,纯种猪饲养管理要求较高,无形中加大了生产成本。 二、三品种固定杂交 三品种固定杂交又称三元杂交,其杂交后代叫三元杂交猪。三元杂交首先是两个纯种亲本杂交产生一代杂种,杂种公猪全部育肥,杂种母猪长大后与第三个品种猪的公猪交配,所生的三元杂种全部育肥出售。常用的是杜洛克、长白和大约克三元杂交,也可以用长白猪和大约克正交或反交,其后代留做母猪,用杜洛克作为终端父本进行杂交,生产商品猪。 优点:三元杂交能充分利用母本的杂种优势,如商品猪不仅利用母本,还可利用第一和第二父本在生长速度、饲料报酬和胴体品质方面的特性,其杂种优势比二品种杂交高3%左右。 缺点:杂交繁育体系需要保持3个品种,比二品种杂交复杂。需进行两次配合力测定,第二父本的生产性能和主要特点应非常突出,否则杂交效果不明显。

杂交育种与生物进化(选择专项)附答案

杂交育种与生物进化(选择专项) 1、下面列举的几种可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射线的电离辐射 B、杂交 C、激光处理 D、亚硝酸处理 2、在育种上既要得到更多的变异,又要使后代的变异性状较快地稳定,最好采用( ) A、单倍体育种B.多倍体育种C.杂交育种D.诱变育种 3、有两种柑橘,一种果实大但含糖量不高,另一种果实小但含糖量较高,如果想要培育果实大且含糖量高的品种,比较科学有效的方法是( ) A.嫁接B、人工诱变C、杂交育种D、组织培养 4、水稻的糯性;无子西瓜;黄圆豌豆×绿皱豌豆绿圆豌豆,这些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 A、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环境改变、基因重组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5、用杂合子种子尽快获得纯合子植株的方法是( ) A、种植F2 性状不分离纯合子 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子 6、把作物的种子随卫星带入太空,培育太空作物品种的方法属于( ) A.诱变育种B.自然突变育种C、单倍体育种D.杂交育种 7、下列育种方法中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是( ) 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 8、用激光或亚硝酸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能诱导基因突变,激光或亚硝酸起作用的时间是有丝分裂 A、分裂间期B.分裂期的中期C.分裂期的后期D.各个时期 9、诱变育种能改良某些性状的原因是( ) A.提高了后代生存率B.一般能提高有利突变率 C.一般能提高突变频率D.提高了后代性状的稳定性 10、在育种过程中,为获得大量变异个体,常用一定剂量的X射线处理动物的精巢,这是因为 A.合子都是纯合基因B.诱导发生大量的染色体变异 C.诱发雄配子发生高频率的基因突变D.提高基因的互换率 11、为了培育节水高产品种,科学家将大麦中与抗旱节水有关的基因导人小麦,得到转基因小麦,其水分利用率提高了20%。这项技术的遗传学原理是(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基因复制D.基因分离

第四章 猪的杂种优势利用

发展商品猪生产,必须充分利用猪的杂种优势。本章主要介绍获得杂种优势的规律和经济杂交的经验。其中包括经济杂交方式及其评价,我国猪的经济杂交的效果分析,以及影响经济杂交效果的主要因素和提高杂种优势的途径。以便在生产实践中更好地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商品猪生产的效率。 第一节杂种优势的概念和估算方式 一、杂种优势利用的概念 不同种群(品种、品系或其他种用类群)的家畜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往往在生活力、生长速度的生产性能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体,这就是人们早已观察到所谓“杂种优势”现象。 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利用驴、马杂交产生骡,这种种间杂种具有比驴、马都更优异的耐力的役用性能,因而即使它有不能繁殖严重缺点,人们还是非常喜欢饲养。 近代育种学在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更有巨大的发展。最近20年进展非常显著,一些畜牧业先进的国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商品猪产自杂种猪。杂种优势的利用已成为工厂化养猪的一个不可短缺的环节,在方法上也日趋精确和高效,已由一般的种间或品种间杂交,发展成一套“配方化”系间杂交的现代化体系。所谓“配方化”,即一定的杂交组合,在一定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经过一定的时间,一定能够生产出合乎一定规格的产品。杂种优势的利用也称猪的经济杂交,但经济杂交的涵义似乎太窄一些。要更好地利用杂种优势,不仅是一个杂交问题,更重要是杂交亲本的选优提纯和杂交组合的选择问题。

在我国,五十年代后期由国外引入的猪种逐渐增多,特别是苏联的猪种,如苏联大白猪和克米洛夫猪;六十年代引入巴克夏猪,大约克夏猪和长白猪,继而开展南、北猪种之间的杂交,七十年代趋向高潮。从七十年代末又引进杜洛克和汉普夏猪并大量引入长白猪和大白猪,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公猪外来良种化,母猪本地化,商品猪杂交化的三化养猪”。大大提高了商品猪的质量。结合推广科学养猪,使猪的肥育期由过去一年左右降低到7-8个月。全国生猪出栏率也由1978年的55.2%提高到1994年的107.2%出栏活重也在90公斤以上。广东省近年来先后从国外引进了7个瘦肉型猪品种,建有原种猪场一个,外来品种猪场31个,全省现有二元杂交母猪10万头,年上市商品瘦型猪250万头,出栏率从70年代末的71.6%提高到1990年的90.24%,商品猪的瘦肉率从过去35%左右提高到50%多,可见,引进外国良种开展经济杂交效果是巨大的。图4-1 猪的杂种优势示意图图4-2 杂交后代遗传变异的多样性图解 二、杂种优势产生的原因 些人对“杂种优势”有误解,以为只要是“杂种”,就必定有“优势”。其实不然,杂种是否有优势,有多大优势,再那些性状方面表现优势,杂种群中每个个体是否都能表现程度相同的优势,所有这些问题,主要取决于杂交用的亲本群体的遗传性能及其相互配合情况和饲养管理条件。如果亲本群体缺乏优良基因,或亲本群体纯度很差,或两亲本群体在主要经济性状上基因频率无多大差异,或基因的显性与上位效应都很小,或杂种缺乏充分发挥杂种优势的饲养条件,这样都不能表现理想的杂种优势。由此可见,杂种优势的利用,乃是以培育亲本种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知识点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知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本章提要: 概念 可 选择育种:方法、缺点 工具 遗 杂交育种 原理 步骤 传 诱变育种 方法 应用 变 多倍体育种 优缺点 安全性 异 单倍体育种 实例 本章知识点: 第一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 选择育种: 1、方法:利用生物的变异,通过长期选择,汰劣留良,来培育优良品种。 2、缺点: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有限。 二、几种育种方法归纳: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自交 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再筛选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种子或幼苗 先花药离体培养, 再 秋水仙素处理 优点 可集中亲本优良性状 加速育种进程,大幅改良性状 器官大和营养物质含量高 缩短育种年限 缺点 育种年限长 不定向,有利少 发育迟,结实低,动物中难以开展 只适用于植物 举例 杂交水稻 青霉素高产菌株 三倍体无籽西瓜 抗病植株的育成 一、基因工程的原理 1、基因工程概念: (1)别名: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 重组技术。 (2)方法: 按照人们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3)原理:基因重组(不同生物之间的基因组合) (4)操作水平:DNA 分子水平 (5)结果: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 (6)优点:目的性强,定向改造生物性状;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2、基因工程的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①特点:具有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②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 基 因工程 应 用 应用

养猪学答案

作业题一参考答案(以下为答案要点) 1、说明地方品种、引入品种、培育品种三者各有哪些特点? 答:1)地方品种特点地方品种猪母性强、发情明显、繁殖力高、肉质好、适应本地条件、抗逆性强、能利用大量青粗饲料等优点; 2)引入品种特点品种外形整齐、体躯结构理想、生长发育、腹围小增重速度快和饲料报酬高。 3)培育品种特点个体高大皮肤薄,体质较细致紧凑,采食量大,并能适应当地饲养管理系件;繁殖力高,抗逆性强,肉质鲜嫩。培育猪种能耐受青粗饲料。肌纤维较细,肌肉纹理好,系水力强,pH值高,肌间脂肪含量高,无应激综合症和PSE猪肉。 2、说明为什么要利用品种(或品系)间杂交而不是利用纯种(系)繁殖生产商品猪。 答:因为品种猪和品系间基因很有差距性,但是利用纯种品种杂交不一定出现繁殖生产商品猪,生产商品猪的基因良好性达不到商品猪的基因良好数。 3、为什么说母猪妊娠期的营养(能量)水平过高不利于提高母猪繁殖力? 答:妊娠期采用高营养水平饲喂措施将降低胚胎成活率. 在妊娠期首20-30天限制饲喂似乎能够改善胚胎的成活率和窝仔数.这是因为饲料采食量增加能够增加肝脏血流量和增加孕激素的代谢清除率, 从而降低胚胎成活和生长。 4、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说明吃好初乳、保温、补料等饲养管理措施的重要性。 答:1)仔猪出生几小时内能吸收初乳中含有的免疫球蛋白, 正常情况下免疫球蛋白在消化道中被酶分解。此时未被分解的直接从肠壁中吸收。仔猪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是由于吃初乳出生8-12小时达到最高峰, 然后逐渐减少。同时, 仔猪体内自身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增加代替初乳中获得的免疫作用。初乳中蛋白质含量高是因为其中含有的免疫球蛋白含量高,对仔猪来说吃初乳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初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可提高仔猪的存活率。分娩时g球蛋白含量占初乳中蛋白质含量的一半,第一天急剧下降逐渐变成富乳。免疫球蛋白是通过仔猪的肠壁直接吸收,但经24小时后吸收的量非常少,最好能在初生后3小时内吃到初乳。抗体主要是

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的优势

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的优势 一:杜洛克 杜洛克原产于美国东部的新泽西州和纽约州等地,主要亲本用纽约州的杜洛克和新泽西州的泽西红杂交育成,原称杜洛克泽西,后统称杜洛克,分为美系和加系杜洛克;产于我国台湾的杜洛克经过培育自成风格,因而称台湾杜洛克或台系杜洛克。 品种起源 现代的杜洛克猪是在约1830年左右由新泽西的泽西红猪和纽约的杜洛克猪杂交而成,原称杜洛克泽西,后简称杜洛克,分为美系和加系杜洛克;产于中国台湾的杜洛克经过培育自成风格,因而称台湾杜洛克或台系杜洛克。 体形特征 总体特征 杜洛克原种猪毛色棕红,体躯深广,胸宽深,背腰略呈拱形,腹线平直,四肢粗壮强健,结构匀称紧凑,肌肉发达。此外,由于对白色猪的需求也开发出了白色杜洛克。这种白色杜洛克猪为杜洛克猪与白色品种的猪杂交获得。 头部特征 头大小适中、较清秀,颜面稍凹、嘴筒短直,耳中等大小,向前倾,耳尖稍弯曲。 生产性能 繁殖性能 母猪初情期170~200日龄,适宜配种日龄220~240天,体重120千克以上。母猪总产仔数,初产8头以上,经产9头以上;21日龄窝重,初产3千克以上,经产40千克以上。 生长发育 达100千克体重的日龄180天以下,饲料转化率1:2.8以下,100千克体重时,活体背膘厚15毫米以下,眼肌面积30平方厘米以上。胴体品质 100千克体重屠宰时,屠宰率70%以上,背膘厚18毫米以下,眼肌面积33平方厘米以上,后腿比例32%,瘦肉率62%以上。肉质优良,无灰白、柔软、渗水、暗黑、干硬等劣质肉。 杂交效果1、由于杜洛克猪具有增重快,饲料报酬高(料肉比为2.8~3.2:1),胴体品质好、眼肌面积大、瘦肉率高等优点,而在

养猪技术形成性考核

养猪技术作业 第一章: 1、猪的生物学特性有哪些。P1-4 2、怎样应用猪的生物学特点提高养猪生产? 答:1、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由于猪具有多胎、高产、妊娠期短的特性,如能改进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就能充分发挥母猪多胎、高产的潜能,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2、加快肉猪的生产周转,提高年出栏率利用猪生长期短、生长强度大的特性,充分挖掘猪的生长潜力,缩短生长期,加速肉猪的周转。3、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由于猪是杂食动物,消化道又长,故可以利用各种饲料。4、提高劳动生产率利用猪嗅觉灵敏的特性,可以训练猪定点排粪,减少猪舍清扫的时间,保持圈舍清洁,提高劳动效率和增重效益。 3、怎样应用猪的行为学特点提高养猪生产? 创造最佳环境条件,增加必需的设施使猪群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充分利用现有的猪种资源发挥其遗传潜力,建立完善的商品瘦肉猪繁育体系;按当代瘦肉型猪的营养需要提供全价配合饲料;严格执行卫生防疫程序;采用先进的饲养管理和繁殖技术,挖掘猪群的生产潜力,提高母猪的单产效益,提高肉猪的增重速度,提高出栏率;重视养猪企业的经营决策,深入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搞活商品流通,提高养猪生产的总体效益。 第二章: 1、当前瘦肉型品种猪主要有哪几种?各有哪些特征? 答:1、长白猪:被毛全白,皮肤薄,骨结实。乳头6-7对,少数有8对,外貌有清秀感。 2、大白猪:体格大,体型匀称,背腰微弓,被毛全白。 3、杜洛克猪:被毛为棕红色,从全金黄到暗红色,深浅不一。体质结实,肌肉丰满,四肢粗壮。 4、汉普夏猪:体型大,背腰微弓,后躯肌肉丰满。毛色特征突出,即在肩颈结合部有一白带(包括肩和前肢),其余均为黑色,有“银带猪”之称。乳头12个以上,排列整齐,乳腺无过多脂肪。 5、皮特兰猪:猪体呈方形,体躯宽深而短,肌肉特别发达,是典型的双肌殿猪。耳中等大小且微向前倾。被毛呈大块黑白花、灰白花斑且夹有红毛。 6、多品种杂优猪:产仔率高、护仔性强、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和胴体品质好。 2、你认为选用哪几个品种猪使用?理由?(根据自己选择的情况答) 答:如果选择地方品种猪,就从适应性强,肉质好,繁殖力高等方面作答;如果选择引进品种猪,就从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等方面作答。 3、猪的经济杂交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二元杂交:二品种杂交是由两个纯种相互杂交,其遗传性比较稳定,杂交效果可靠,杂交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容易推广。二品种轮回杂交:在轮回杂交过程中,回交亲本品种的遗传比例在后代提高,如果它是高产品种,则回交要求较高的饲养条件,否则杂种优势就不能明显表现出来;如果该亲本是低产品种,那回交后代的生产性能受遗传性的影响就会下降。三元杂交:三元杂种会出现一致性差的分离现象,但三元杂交可充分利用二品种一代杂种繁殖性能的杂种优势;由于繁殖性能主要决定于母本,所以三元杂交时二元杂种主要用做母

高中生物 第6章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目标导航】 1.结合具体实例,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一、杂交育种(阅读P98-99) 1.选择育种 (1)方法:驯化野生动物、栽培植物时,挑品质好的个体来传种,经过长期选择,汰劣留良,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2)原理:利用生物的变异。 (3)缺点:育种周期长,可选择范围有限。 (4)实例: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对优良性状的玉米的选育。 2.杂交育种 (1)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过程:(以高产抗病小麦的选育为例) P:高产、不抗病×低产、抗病 ↓ F1高产、抗病(均为显性性状) F2选出高产、抗病个体 选出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所有高产、抗病个体 ↓ 新的优良品种 (3)原理:基因重组 (4)优点:操作简便。 (5)应用:

二、诱变育种(阅读P 100) 1.概念 2.优点 可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优良变异类型。 3.缺点 诱发产生的突变,有利的个体往往不多,需处理大量材料,使选育工作量大,具有盲目性。 4.应用??? ?? 农作物:培育“黑农五号”大豆 微生物:青霉菌的选育 1.连线: 2.判断正误: (1)杂交育种过程中,从F 2中选出符合人们要求性状的个体就可以大田推广种植。( ) (2)诱变育种可提高变异频率,能够产生多种多样的新类型,为育种创造丰富的原材料。( ) (3)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和低频性,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个体往往不多。( ) (4)诱变育种可产生新基因从而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 答案 (1)× (2)√ (3)√ (4)×

猪生产学试题A卷解答及评分标准07-08第一学期[1]

一、名词解释 1)屠宰率:胴体重占宰前活重的百分比。即:胴体重/宰前活重×100%。 2)工厂化养猪:指以工业生产方式安排生产,品种杂优化、设备机械化、饲料功能化、环境标准化、生产工艺化、作业流水化、免疫程序化、产品规格化批量化的一种养猪生产形式。(或者:指以工业生产方式,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进行高效率的养猪生产,使猪群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以及猪场的劳动生产率都达到高效率。是现代化养猪的重要组成部分。) 3)杂种优势利用:又叫经济杂交,指的是杂交亲本的选优提纯和杂交组合的有效选择。 4)初生个体重:是指仔猪在出生后吃初乳前称重所得的个体重量。 5)猪的生物学特性:是指猪所共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内在性质。 1)后腿比例:后腿重占胴体重的百分比。即:后腿重/胴体重×100%。 2)集约化养猪:指以“集中、密集、约制、节约”为前提,按照养猪生产的客观规律,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而采取的对猪群、劳动力、设备的合理配置和适度组合的经营形式。 3)经济杂交:又叫杂种优势利用,指的是杂交亲本的选优提纯和杂交组合的有效选择。 4)断奶窝重:是指断奶时全窝仔猪的总重量。 5)性周期:我们把母猪上一次发情排卵到下一次发情排卵的这段时间称之为性周期或发情周期。 二、判断题 1)猪在胚胎期骨骼系统优先发育,表现为初生仔猪头部比例较大;(-)“骨骼”改“神经” 2)对种公猪而言,形成精液的必需氨基酸有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和蛋氨酸,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氨基酸是赖氨酸;( + ) 3)三元杂交与单杂交进行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三元杂交充分利用了杂种仔猪的杂种优势;(-)“仔猪”改“猪”4)后备猪若饲养管理条件较差,虽然月龄已达到初配时期而体重较轻,必须推迟配种,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使其体重尽快达到要求;(+) 5)对假死仔猪常用的方法是人工呼吸法。(+) 1)猪在胚胎期神经系统优先发育,表现为初生仔猪头部比例较大;(+) 2)对种公猪而言,形成精液的必需氨基酸有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和蛋氨酸,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氨基酸是蛋氨酸;(-)蛋氨酸 3)三元杂交与单杂交进行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三元杂交充分利用了杂种母猪的杂种优势;(+) 4)达到性成熟的后备公母猪具有了繁殖能力,应该及早安排配种;(-)应该及早安排配种 5)对假死仔猪急救常用的方法是用手捂住猪的嘴两边往里吹气的人工呼吸法。(-)用手捂住猪的嘴两边往里吹气的三、单项选择题 1)甲品种猪的平均日增重为588克,乙品种猪的平均日增重为659克,甲×乙的平均日增重为760克,乙×甲的平均

杂交育种举例

复合杂交即在两个以上亲本之间进行杂交,其中因采用亲本的数目及方式不同而有以下几种:①三杂交,即单交种再与另一个亲本杂交,如香石竹的非洲野生种与开黄花的巴尔干种纳普石竹杂交产生开黄花的杂种,该杂种再与中国石竹杂交育出能周年供花的麝香石竹。②四杂交,即三杂交得到的杂种再与另一亲本杂交,以此类推,可以进行五杂交、六杂交等。 ③双杂交,即两个单交种再杂交。复合杂交的目的是为了综合多个亲本的优良性状,复合杂交时需考虑各个亲本的排列次序,一般将综合性状好的或者具有主要目标性状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这样后代出现具有主要目标性状个体的可能性就大。杂种香水月季的育成是复合杂交的典型例子,其杂交过程如下:中国的月月红与香水玫瑰杂交产生波邦蔷薇,用波邦蔷薇又与法国蔷薇杂交得到了杂种波邦,杂种波邦再与中国的月月红杂交得到了杂种长春月季(即现代月季中的HP系列),杂种长春月季以后又与中国云南的香水月季杂交育成了杂种香水月季(即现代月季中的主要类型HT系列),它综合了四季开花、花香浓郁、花蕾秀丽、花色丰富艳丽、花型多样、花梗长而坚韧等多种优良性状。后来杂种香水月季与“苏来娥”(Soleidor)杂交得到的普纳月季,是HT系列中一个著名支流,如著名品种“和平”便属此类。 一、育种的目的 茶花育种是提高茶花品种的质和量,更好地为人类需要服务的一个栽培手段。人类文化需求越高,对这类观赏植物的品种要求也越高。不过由于世界各国审美观点的不同和爱好的不同,育种工作的方向也就各不相同。像以往日本人重视茶花色彩,因而以采用人工杂交为主。而我们中国除重视颜色以外,更重视型,所以古代的茶花名种,大部分是从突变种中繁殖出来的,一般都属于重瓣整齐花型。例如滇茶中几个型色不同的"恨天高"品种系和川茶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知识点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本章提要: 选择育种:方法、缺点 工 遗 杂交育种 原理步 传 诱变育种 方法应用 变 多倍体育种 优缺点 安全性 异 单倍体育种 实例 本章知识点: 第一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 选择育种: 1、方法:利用生物的变异,通过长期选择,汰劣留良,来培育优良 品种。 2、缺点: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有限。

二、几种育种方法归纳: 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基因工程的原理 1、基因工程概念: (1)别名: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2)方法:

按照人们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3)原理:基因重组(不同生物之间的基因组合) (4)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 (5)结果: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6)优点:目的性强,定向改造生物性状;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2、基因工程的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①特点:具有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②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 ③例子:EcoRI限制酶能专一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上图)。 ④切割结果:产生2个带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断。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①作用:将两个具相同黏性末端的DNA片段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DNA分子。 ②连接部位:磷酸二酯键 (3)基因的运载体 ①作用:能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的工具就是运载体。 ②种类:质粒(细菌及酵母菌等生物细胞质中小型环状DNA)、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3、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1)提取目的基因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最终形成重组DNA。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①检测:根据受体细胞是否表现标记基因表现的性状,判断目的基因导入与否。 ②鉴定:受体细胞表现出目的基因特定的性状,如抗虫棉是否表现出抗虫性状。

猪人工授精的意义

猪人工授精的意义 核心提示: 猪人工授精技术是以种猪的培育和商品猪的生产为目的而采用的最简 单有效的方法,是进行科学养猪、实现养猪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1 提高良种利用率 猪人工授精是猪种最有效手段,促进品种更新和提高商品猪质量及其整齐度。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一头公猪一年负担25~3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繁殖仔猪600~800头;而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一头公猪可负担300~50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繁殖仔猪一万头以上。对于优良的公猪,可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将它们的优质基因迅速推广,促进种猪的品种品系改良和商品猪生产性能的提高。同时,可将差的公猪淘汰,留优汰劣,减少公猪的饲养量,从而减少养猪成本,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2 克服体格大小的差别,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一头大的公猪很难与一头小的母猪配种,反之亦然,根据猪的喜好性,相互不喜欢的公母猪也很难进行配种,这样,对于优秀公猪的保种(要指定配种)和种猪品质的改良,都将造成一定的困难,对于商品场来说,利用杂种优势,培育肥育性能好、瘦肉率高、体型优秀的商品猪,特别是出口猪,也将会造成一定的困难。而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只要母猪发情稳定,就可以克服上述困难,根据需要进行适时配种,这样有利于优质种猪的保种和作用的杂种优势充分发挥。 3 减少疾病的传播 进行人工授精的公母猪,一般都是经过检查为健康的猪只,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配种,减少采精和精液处理过程中的污染,就可以减少部分疾病特别是生殖道疾病(不能通过精液传播的疾病)的传播,从而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但部分通过精液传播的疾病,如感染口蹄疫、非洲猪瘟、猪水疱病等、但还没表现出症状之前的公猪和携带伪狂犬病毒、猪细小病毒的公猪,采用人工授精时,均可进行传染。故对进行人工授精的公猪,应进行必要的疾病检测。 4 克服时间和区域的差异,适时配种 自然交配时,由于母猪发情但没有公猪可利用,或需进行品种改良但引进公猪又较困难的现象时时困扰着养猪界人士。而采用人工授精,则可将公猪精液进行处理保存一定时间,可随时给发情母猪输精配种,可以不引进公猪而购买精液(或冻精),携带方便,经济实惠,并能做到保证质量和适时配种,从而促进养猪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有关杂交育种的简要探析

有关杂交育种的简要探析 摘要:在植物界的育种方面,杂交育种在一些品种选育方面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尤其近几年在科学系统地开展品种选育工作中占很大比例。对异体受精生物来说,自交有衰退而杂种有优势现象显而易见,而自体受精生物则并非全部表现出杂种优势。异花授粉作物等明显有自交衰退、杂交优势的现象,自花授粉作物等被普遍认为无杂种优势。但就近年来的研究和实践表明,杂交优势在自交植物中也表现明显,并且杂交育种业取得了突出成效。本文就杂交育种技术在水稻、杨树、高粱、玉米、枣树、苹果等几个物种上的利用、发展情况与问题现状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杂交育种;杂交优势;发展情况;问题现状 前言: 杂交育种是提高作物产量最成功的技术之一,而杂种优势的利用是作物杂交育种中最重要的遗传学基础。杂交育种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方法。杂交可以使双亲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为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基因重组可以将双亲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结合于一体,或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起来,产生在各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正确选择亲本并予以合理组配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上比其双亲优越的现象。杂种优势是许多性状综合地表现突出,杂种优

势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双亲性状间的相对差异和相互补充。一般而言,亲缘关系,生态类型和生理特性上差异越大的,双亲间相对性状的优缺点能彼此互补的,其杂种优势越强,双亲的纯合程度越高,越能获得整齐一致的杂种优势。杂种优势的利用已经成为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1.木本植物杂交育种 1.1杨树的杂交育种 叶培忠教授于1946年在甘肃天水首次进行杨树杂交育种, 至今对杨属派内种间和派间的杂交育种的研究也已有60余年。我国林业生产中推广应用的杨树良种主要是通过人工杂交培育的, 杂种优势明显.在众多的杨树杂交组合中,派内种间杂交以白杨派、黑杨派成就显著,派间杂交以青杨派与黑杨派杂交成果最为突出。从杂交方式看,有单交、双交、三交、回交等,以杂种作亲本进再杂交能够获得显著杂种优势;从育种目标看,有速生、抗寒、抗旱、抗病虫、窄冠、生根等多个目标;从育种方法看,以常规人工杂交为主,将常规人工杂交与物理辐射、化学诱导等技术有机结合,能够创造出生产潜力较大的三倍体新品种。选育的杨树良种已在生产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制定长期改良计划,以轮回选择理论为指导,对育种亲本有计划改良,使短期育种工作随着世代前进而持续高效的螺旋式上升。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有机结合,注重乡土杨树育种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重视多树种、多性状、多水平和多方向遗传改良,以保证

猪生产学复习题

养猪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屠宰率:胴体重占宰前活重的百分比。即:胴体重/宰前活重×100%。 2.工厂化养猪:指以工业生产方式安排生产,品种杂优化、设备机械化、饲料功能化、环境标准化、生产工艺化、 作业流水化、免疫程序化、产品规格化批量化的一种养猪生产形式。(或者:指以工业生产方式,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进行高效率的养猪生产,使猪群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以及猪场的劳动生产率都达到高效率。 是现代化养猪的重要组成部分。) 3.杂种优势利用:又叫经济杂交,指的是杂交亲本的选优提纯和杂交组合的有效选择。 4.猪的生物学特性:是指猪所共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内在性质。 5.后腿比例:后腿重占胴体重的百分比。即:后腿重/胴体重×100%。 6.集约化养猪:指以“集中、密集、约制、节约”为前提,按照养猪生产的客观规律,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条 件而采取的对猪群、劳动力、设备的合理配置和适度组合的经营形式。 7.经济杂交:又叫杂种优势利用,指的是杂交亲本的选优提纯和杂交组合的有效选择。 8.断奶窝重:是指断奶时全窝仔猪的总重量。 9.杂种优势:又叫经济杂交,指的是杂交亲本的选优提纯和杂交组合的有效选择。 10.发情周期(性周期):母猪上一次发情排卵到下一次发情排卵的这段时间称之为发情周期,也叫性周期。 11.集中是指大量的猪集中在一起饲养,即猪场的规模大,猪的群体大;母猪的发情较集中;猪群内不同类型的猪分 区集中。 12.流水式的生产工艺流程:是指按照养猪生产的6个环节(配种、怀孕、分娩哺乳、保育、生长、肥育)分阶段饲 养,并按照一定的方式和要求进行流动,组成一条生产线来进行生产。又叫分阶段作业流水线生产工艺或分阶段饲养技术。是现代化猪场采用的一种生产流程。 13.PSE猪肉:指猪宰后呈现苍白颜色、质地松软和汁液渗出特征的肌肉。表面粗糙,结构松散。 14.DFD猪肉:宰后肌肉外观呈现暗红色、质地硬、肌肉表面干燥的特征,即DFD肉。这类肉由于肌肉表面干燥、结 构致密、嫩度差,同样既不适合鲜食用也不适合加工用。 15.猪应激综合症(PSS):猪在遭受各种不良因素或应激原的刺激时,表现出生长发育缓慢,生产性能和肉品质量降 低,机体免疫力下降,严重者甚至引起死亡的一种非特异性反映。 16.SPF猪群:SPF猪是指在母猪临床前采用剖腹取胎或无菌接产获得仔猪,然后在无菌状态下把仔猪送往隔离的仔猪 舍内,与非SPF猪隔离饲养,以至它们能够自然产生下一代SPF猪。用这种方法所得的猪群,称之为SPF猪群17.早期隔离断奶:其实质内容是,母猪在分娩前按常规程序进行有关疾病的免疫注射,仔猪出生后保证吃到初乳, 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后,在10~21日龄断奶,然后把仔猪在隔离条件下保育饲养。保育仔猪舍要与母猪舍及生产猪舍分离开,隔离距离约在250m到10km,根据隔离条件不同而不同。这种方法称之。 18.胴体瘦肉率:瘦肉重/(瘦肉重+脂肪重+皮重+骨重)X100% 19.母猪年生产力:是指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和体重。 20.发情期发情的高潮阶段,也是排卵高峰期 二、判断题 1.猪在胚胎期骨骼系统优先发育,表现为初生仔猪头部比例较大;(×)“骨骼”改“神经” 2.对种公猪而言,形成精液的必需氨基酸有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和蛋氨酸,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氨基酸是赖氨酸; (√) 3..三元杂交与单杂交进行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三元杂交充分利用了杂种仔猪的杂种优势;(×)“仔猪”改“猪” 4.后备猪若饲养管理条件较差,虽然月龄已达到初配时期而体重较轻,必须推迟配种,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使其体 重尽快达到要求;(√) 5.对假死仔猪常用的方法是人工呼吸法。(√) 6.猪在胚胎期神经系统优先发育,表现为初生仔猪头部比例较大;(√) 7.对种公猪而言,形成精液的必需氨基酸有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和蛋氨酸,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氨基酸是蛋氨酸; (×)蛋氨酸 8.三元杂交与单杂交进行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三元杂交充分利用了杂种母猪的杂种优势;(√)

猪的杂交模式设计与利用

猪的杂交模式设计与利用 (11畜牧2班陈吉荣) 摘要:当前,养猪生产发展中存在的出栏率低、胴体重低、瘦肉率低、猪与粮食比价不合理,严重制约着养殖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我国地方猪种的特点是繁殖力和抗逆性强,肉质较好,性情温驯,能大量利用青粗饲料。但生长缓慢,屠宰率偏低,瘦肉率少。而三元杂种猪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适宜大力推广。三元猪有内三元猪和外三元猪。本文通过对三元猪的选种,营养,屠宰,胴体品质等方面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三元杂交三元猪猪的三元杂交模式 一、选种、选配 1.1 选种考虑因素: 俗话说,品种时前提,在我们选择时必须充分考虑品种的遗传力、生产性能、系谱记录、耐粗饲料等因素,除了这些主观因素外还包括客观方面的,比如市场需求、饲料价格。所以要选择适当的商机,创造必要的生产价值,提高效益。 1.2 品种选择: 三元猪有内三元猪和外三元猪。内三元杂种猪主要是以我国地方品种猪为母本,与引进的国外肉用型品种猪为父本的杂交一代猪作母本,再与引进的国外肉用型品种猪作终端父本杂交而产生。外三元全部选用外来品种杂交而成。这次我们主要进行内三元猪的杂交。选择的品种有:①大约克夏(英国大白猪) ◇外形特征体格高大、毛色全白,头直长或微凹,耳大向前直立、肋骨开张良好,背平直稍呈弓形,后躯发育良好,肉质紧、脂肪少、四肢粗壮、体质结实,繁殖力及泌乳能力强。◇生产性能体重六月龄九十公斤,一年达160—190 公斤,成年体重可达350—380 公斤,活产仔数达11.6 头,初生重1.4kg,断奶重8kg,对环境不易发生应激反应。②杜洛克猪(原产美国1972 尼克松访华送一对,饲养在河南息县外贸猪场)◇主要特点:被毛红棕色(深浅不一,被毛金黄色---红砖色),现有的杜洛克猪中就有金黄、樱桃红、棕红、深棕、深咖啡(成年几乎黑色)毛色,在我国俗称红毛猪。体长,耳中等半下垂;乳头6 对左右,产仔数8-9 头;成年公猪体重约250 公斤,母猪约300 公斤,日增重850 克以上;胴体瘦肉率65%。◇杂交利用:二元、三元杂交终端父本;生产皮杜公猪。它是目前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的品种,并因此而成为应用最多的杂交父本。 ③长白猪(原产于丹麦,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猪种)◇主要优点:产仔数多,生长发育快,省饲料,胴体瘦肉率高等,但抗逆性差,对饲料营养要求较高。◇外貌特征:长白猪体躯长,被毛白色,允许偶有少量暗黑斑点;头小颈轻,鼻嘴狭长,耳较大向前倾或下垂;背腰平直,后躯发达,腿臀丰满,整体呈前轻后重,外观清秀美观,体质结实,四肢坚实。 2. 三元猪杂交优势: 首先选育良好的长白和大白品种,长白做父本,大白做母本。 F 母本进行杂交,1 代则表现长白和大白的性状,然后用杜诺克做父本,F1 代做母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 2 代就是我们杂交所需要的最终产品,杜长大三元商品猪。注:在杂交过程中选择长白、大白做父本、母本的结果是有一定区别的。 二、营养 2.1 营养前序: 俗话说:品种是前题.,圈舍和设备是基础.,营养饮水是关健.,饲养管理要效益.,猪场保健求生存。从仔猪,种猪,到商品猪我们都应该注意饲喂营养和圈舍的环境,这是猪正常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

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对生物学教师和生物学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生物学教师要通力打造一个融启发性、创造性、自主性、交互性于一堂的生物课堂教学氛围。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贯彻并达成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呢?在教学中认真落实主体性教学,注重课堂动态生成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将你获得信息用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讨论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这一科技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2) 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的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3)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教材分析】 本节在学习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了解遗传变异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而且生物育种知识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重点知识,该知识内容不仅是必修2的学习主线之一,还与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基因工程专题有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的知识是怎样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和改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通过该内容的分析学习,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中生物课中关于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内容,使学生对选择育种与杂交育种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本书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又学习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为理解传统育种方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打下了基础。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