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制图图例

表村庄建设用地分类和代号

注:1 表中●—应设的项目;○—可设的项目;—为不需配置的项目;

表.2 公益性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下限指标(平方米)

表村庄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L/人·d)

附录A 村域城乡用地分类表

附录B 村域与村庄用地统计表统一格式

表B.0.1 村域现状用地和规划用地统计表

备注:城镇居民点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镇建设用地和乡建设用地

表B.0.2 村庄现状用地和规划用地统计表

备注:年现状村庄户籍人口人年规划村庄户籍人口人

附录B规划图例附表B.0.1 用地图例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制图规范 国土资源部

目录 前言 1 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5 土地利用现状图 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7 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 8 土地整治规划图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用途分类及含义 附录B(规范性附录)采用土地用途分区作为主要表达要素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规划要素及含义 附录C(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现状用途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D(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规划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E(规范性附录)建设用地管制与基本农田保护图表达图式 附录F(规范性附录)土地整治规划图表达图式 附录G(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基础地理要素表达图式 附录H(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注记表达图式 附录I(资料性附录)图幅配置示意图 附录J(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内容说明 附录K(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用途分区最小上图面积表 附录L(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备图件样图 附录M(资料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样图 前言 为加强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保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质量,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制订《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明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图件制图要素及其表达要 求。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附录I、附 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为资料性附录。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制作。本规范规定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数学基础、图件内容、图件种类、要素表达、图幅配置等内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5791-1993 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 7929-1995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 10609.1-1989 技术制图标题栏 GB/T 13361-1992 技术制图通用术语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3 总则 3.1 空间参照系统 正式图件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系统采用高 斯-克吕格投影;宜按3°分带。 3.2 图件比例尺

阀门常用代号和图形符号

3.3.5 流程图和系统图中,常用设备图形符号宜符合表3.3.5的规定。 3.3.6 常用管件和其他附件的图形符号宜符合表3.3.6的规定。

3.3.7 常用阀门与管路连接方式的图形符合宜符合表3.3.7的规定。 3.3.8 常用管道支座、管架和支吊架图形符号宜符合表3.3.8的规定。

3.3.9 常用检测、计量仪表的图形符号宜符合表3.3.9的规定。 3.3.10 用户工程的常用设备图形符号宜符合表3.3.10的规定。

4 图样内容及画法 4.1 一般规定 4.1.1 燃气工程各设计阶段的设计图纸应满足相应的设计深度要求。 4.1.2 图面应突出重点、布置匀称,并应合理选用比例,凡能用图样和图形符号表达清楚的内容不宜采用文字说明。有关全项目的问题应在首页说明,局部问题应注写在对应图纸内。 4.1.3 图名的标注方式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当一张图中仅有一个图样时,可在标题栏中标注图名; 2 当一张图中有两个及以上图样时,应分别标注各自的图名,且图名应标注在图样的下方正中。 4.1.4 图面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在一张图内布置两个及以上图样时,宜按平面图在下,正剖面图在上,侧剖面图、流程图、管路系统图或详图在右的原则绘制; 2 当在一张图内布置两个及以上平面图时,宜按工艺流程的顺序或下层平面图在下、上层平面图在上的原则绘制; 3 图样的说明应布置在图面右侧或下方。

4.1.5 在同一套工程设计图纸中,图样线宽、图例、术语、符号等绘制方法应一致。 4.1.6 设备材料表应包括设备名称、规格、数量、备注等栏;管道材料表应包括序号(或编号)、材料名称、规格(或物理性能)、数量、单位、备注等栏。 4.1.7 图样的文字说明,宜以“注:”、“附注:”或“说明:”的形式书写,并用“1、2、3…”进行编号。 4.1.8 简化画法宜符合下列规定: 1 两个及以上相同的图形或图样,可绘制其中的一个,其余的可采用简化画法; 2 两个及以上形状类似、尺寸不同的图形或图样,可绘制其中的一个,其余的可采用简化画法,但尺寸应标注清楚。 4.2 图样内容及画法 4.2.1 燃气厂站工艺流程图的绘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工艺流程图应采用单线绘制,可不按比例绘制。其中燃气管线应采用粗实线,其他管线应采用中线(实线、虚线、点画线),设备轮廓线应采用细实线。 2 工艺流程图应绘出燃气厂站内的工艺装置、设备与管道间的相对关系,以及工艺过程进行的先后顺序。当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时,应同时符合自控专业制图的规定。 3 工艺流程图应绘出全部工艺设备,并标注设备编号或名称。工艺设备应按设备形状以细实线绘制或用图形符号表示。 4 工艺流程图应绘出全部工艺管线及必要的公用管线,按照各设计阶段的不同深度要求,工艺管线应注明管道编号、管道规格、介质流向,公用管线应注明介质名称、流向和必要的参数等。 5 应绘出管线上的阀门等管道附件,但不包括管道的连接件。 6 管道与设备的接口方位宜与实际情况相符。 7 管线应采用水平和垂直绘制,不宜用斜线绘制。管线不应穿越设备图形,并应减少管线交叉;当有交叉时,主要管路应连通,次要管路可断开。 8 当有两套及以上相同系统时,可只绘制一套系统的工艺流程图,其余系统的相同设备及相应阀件等可省略,但应表示出相连支管,并标明设备编号。 4.2.2 燃气厂站总平面布置图的绘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绘出厂站围墙内的建(构)筑物轮廓、装置区范围、处于室外及装置区外的设备轮廓;工程设计阶段的总平面布置图应在现状实测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对于邻近燃气厂站的建(构)筑物及地形、地貌应表示清楚。应绘出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2 图中的建(构)筑物应标注编号或设计子项分号。对应编号或设计子项分号应给出建(构)筑物一览表;表中应注明各建(构)筑物的层数、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结构形式等。 3 图中应标出有爆炸危险的建(构)筑物与厂站内外其他建(构)筑物的水平净距。 4 图中应标出厂站围墙、建(构)筑物、装置区范围、征地红线范围等的四角坐标;对处于室外及装置区外的设备,应标出其中心坐标。 5 图中应用粗实线表示新建的建(构)筑物,用粗虚线表示预留建设的建(构)筑物,用细实线表示原有的建(构)筑物。 6 图中应给出厂站的占地面积、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系数、绿化系数、围墙长度、道路及回车场地面积等主要技术指标。 4.2.3 燃气厂站设备和管道安装图的绘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备和管道的安装图应按照设计子项分号分别进行设计。安装图应包括平面图、剖面图及剖视图。 2 设备和管道安装的平面图应在设计子项的建筑平面图、结构平面图或总平面布置图的基础上绘制。应绘出设计子项内的燃气工艺设备的外轮廓线和管道,并给出设备和管道安装

城市用地类型及指标及村镇规划图例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建设部[ 1990-7-2] 关于发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通知 建设部(90)建标字第322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_90为国家标准,自1991年3月1日起施行。 市规划司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0年7月2日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第250号文的要求,由我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主编,并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的。 在本标准的编制过程中,标准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城市规划的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外标准针对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科学研究与试验验证工作,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鉴于本标准系初次编制,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规划工作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交我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百万庄,邮政编码100037),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0年3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统一全国城市用地分类,科学地编制、审批、实施城市规划,合理经济地使用土地,保证城市正常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城市中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工作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第1.0.3条编制城市规划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与规范的要求。

[管理]村镇规划图例

[管理]村镇规划图例村镇规划图例 主编部门: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村镇规划设计研究所R 居住建筑用地 C 公共建筑用地 M生产建筑及设施用地 W 仓储用地 T 对外交通用地 S 道路广场用地 U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G 绿化用地 E 水域和其它用地 H 村镇用地范围及发展方向 B 建筑物及质量评定 F 墙篱及其他 S0 道路工程 T0 对外交通 U11 供水工程 U12 排水工程 U13 电力工程 U14 电讯工程 U15 其它管线工程 L 边界线

A 城乡居民点层次、人口及用地规模 Z 产业分区及资源场地 主要参考书目及资料来源 1(《村镇规划讲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农村建筑研究所,1982年8月。2(GB J103—87《总图制图标准》,GB J106—87《给水排水制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编,中国计划出版社,1988年12月。 3(《城市规划参考图例》,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1977年2月。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7929—87,测绘出版社,1988年1月。 5(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791—86,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年 8月. 6(1:2(5万、1:5万、1:10万《地形图图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791—86. 7(《供暖通风设计手册》,陆耀庆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12月。 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1-8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局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1981年9月。 注:彩色图例中右下角标注的数码为“AutoCAD"软件中的颜色编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统一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技术文件的内容和深度,依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本要求是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配套的具体规定,编制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除遵守本要求外,尚应符合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三条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设计成果的各组成部分要求如下: (一)规划文本: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容提出的规定性要求,文字表达应当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二)规划图纸:用图像表达现状和规划内容。要求清晰准确,图例统一,图纸表达内容应与规划文本一致。规划图纸应绘制在近期测绘的现状地形图上,规划图上应显示出现状和地形。图纸上应标注图名、比例尺、图例、绘制时间、规划设计单位名称。 (三)规划说明: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单位的价值与重要性、现状、管理等各项评估的详细内容,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四)基础资料汇编:内容包括有关文物保护单位的各类基础资料与规划依据等。第二章规划文本 第四条规划文本基本内容: 规划文本内容一般应包括各类专项评估、规划原则与目标、保护区划与措施、若干专项规划、分期与估算五部分基本内容;规模特大、情况复杂的文物保护单位规划文本还应包括土地利用协调、居民社会调控、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内容。规划文本的体例一般为: (一)总则; (二)专项评估; (三)规划框架; (四)保护区划; (五)保护措施; (六)环境规划;

(七)展示规划; (八)管理规划; (九)规划分期; (十)投资估算; (十一)附则。 第五条总则编制内容: 表述规划对象的概况(含行政区划、类型、保护级别与公布时间)和规划性质、编制依据、规划范围、规划期限等。 第六条专项评估编制内容: 明确保护对象,提出价值评估(含文物价值与社会价值)、现状评估、管理评估、利用评估的结论和主要破坏因素或现存主要问题。 第七条规划框架: 提出规划原则与目标、基本对策、规划重点、总体布局等内容。 第八条保护区划编制内容: (一)保护区划: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应根据确保文物保护单位安全性、完整性的要求划定或调整保护范围,根据保证相关环境的完整性、和谐性的要求划定或调整建设控制地带。 在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尚未全面展开的情况下,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分析文物分布的密集区、可能分布密集区和可能分布区,以此确定文物保护单位的分布范围、重点保护对象和不同的区划等级或类别。 各类保护区划必须明确四至边界,注明占地规模,制定管理规定。 (二)区划等级: 保护范围可根据文物价值和分布状况进一步划分为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可根据控制力度和内容分类。 (三)制定管理规定: 各类保护区划的管理规定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文物保护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 涉及城镇建设用地的建设控制地带应提出详细的建设控制要求,包括建筑物的体

土地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制图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土地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制图综合实验 班级:学号:姓名: 实验时间: 2012 年 3~6 月星期二/四 得分:批改时间:年月日实验教师(签名): 一、实验目的 1、利用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 工具进行影像数据的地理配准。 2、编辑器的使用(点要素、线要素、多边形要素的数字化)。 二、实验环境 ArcGIS 9.3 三、实验内容 制作海燕乡滨汀村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具体内容有: 1、地图的配准; 2、以海燕乡土地利用现状图为背景,进行数据分层(行政界线、线状地物、地类界线),在ArcCatalog中建立相应的数据层; 3、以“配准后的新图像”为底图进行数字化,提取相应的要素(行政界线、线状地物、地类界线)。 4、空间数据编辑和处理 四、实验步骤 实验具体分三个步骤,分别是地图的配准、空间数据编辑和处理、制作专题地图。 第一步:地图的配准 以燕乡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灰度图为地图,使用Georeferncing工具进行配准。 1、以公里网格的交点做为控制点,使“Add Control Points”(添加控制点) 注意:Georeferncing菜单下“Auto Adjust”不选择 控制点的作用是进行地图配准,用来将数字化后的数据校准(配准)到一个指定的地图坐标系,以便这些数据与其他的数据集成。控制点的选择对于空间实体地理位置的确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控制点的数目取决于用户打算用哪一种

数学方法来实现坐标转换,一般选择在图像的四个角作为4个控制点,然后在中间的位置有规律选择一些均匀遍布这个栅格图的控制点。 2、按着灰度图上的标示,输入实际坐标; 坐标点号X Y 1 456100 2243000 2 463100 2243000 3 463100 2237000 4 456100 2237000 3、完成四个公里网格角点实际坐标的输入后,查看链接表“View Link Table”并检查均方差(RMS),控制点选取是否合理; 4、设置灰度图的数据框属性“Data Frame Properties”,将地图显示单位设置为“Meters(米)”,包括地图显示单位设置为“metre”(米)及数据框的坐标系统设为“Xian 1980 GK CM 111E”(西安80坐标系统); 5、矫正更新后,灰度图就是一幅配准和重新采样后的影像,其在ArcMap上显示的是其真实的坐标。 第二步:空间数据编辑和处理 以上一步骤配准和重新采样后的影像“海燕乡土地利用现状图5”进行操作,该数据采用的是西安80坐标系统、6度分带。本实验只对海燕乡滨汀村进行数据处理,分别将行政界线、线状地物、地类界线设图层绘制。 1、图像预处理:首先要确定需要数字化哪些信息,输入哪些图层,以及每个图层包含的具体内容; 2、在ArcCatalog上新建行政界线、线状地物、地类界线三个图层polyline,并导入到图层列表中; 注意:必须要选择空间参考坐标系,在创建每一个图层的时候要在“Spatial Reference Properties(空间参考属性)”对话框中选择西安坐标系, 3、在行政界线图层上画出海燕乡的乡界线和滨汀村的村界线; 注意:start editor之后画线要对该图层snapping,自动连接线的线首尾和中间,能够基本保证线段闭合 4、利用Feature to polygon形成面,检验是否能形成7个村。 可以得出“海燕乡行政界线”效果图如下: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南阳师范学院 本科学生实验报告 姓名丁利旺院(系)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专业地理信息科学班级13级4班 实验课程名称土地利用规划 指导教师及职称白景锋 开课时间2015 至2016 学年一学期 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编印 实验名称目录实验一:土地需求量预测(1) 实验二:土地需求量预测(2) 实验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编制 学生姓名:丁利旺专业:地理信息科学班级:13级4班 课程名称:土地利用规划实验名称:土地需求预测 (1) 实验编号:No 1 指导教师:白景锋实验地点:逸夫楼机房1 实验时间: 小组合作:是() 否(√)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1.了解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必要性和意义; 2.掌握不同的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明确不同方法的实用性; 3.能够借助传统手工方式或计算机计算方式熟练使用不同的预测方法。 实验设备: 计算机 实验内容及步骤: 1.确定预测目的;

2.检验土地需求量预测案例提供的资料; 3.利用传统手工方式或者计算机软件实施预测过程:分别采用趋势预测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案例(见附件1)进行预测。其中,手工计算方式严格按照预测方法的原理进行逐步计算;计算机计算可以采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或者SPSS软件等; 4.比较传统手工和计算机两种计算方式的优缺点; 5.分析预测误差。 附件1: 例1. 根据某县市1970-1999年30年耕地面积资料(表-1),采用趋势预测法计算出预测方程并绘制趋势线,同时计算出2000年的耕地面积,最后对预测误差进行分析。 实验过程: 在EXCEL中按下表输入原始数据,打开工具栏,选择“数据分析——回归分析”选择“耕地面积”所在列为Y变量,“年次”列为X 变量。选择数据回归结果所放的单元,确定。得到以下结果。 表-1 ××县1970-1999年耕地面积 年份X年次Y耕地面积 1970 1 95.47 1971 2 98.8 1972 3 108.11 1973 4 110.22 1974 5 110.24 1975 6 113.16 1976 7 111.61 1977 8 112.01 1978 9 109.84 1979 10 105.03 1980 11 100.46 1981 12 105.94 1982 13 100.51 1983 14 100.77 1984 15 100.77 1985 16 100.77 1986 17 98.77 1987 18 98 1988 19 9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