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病篇习题

霍乱病篇习题
霍乱病篇习题

霍乱病篇习题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伤寒习题集/ 霍乱病篇习题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伤寒论》所讨论的霍乱当属:

A.干霍乱 B.湿霍乱C.热霍乱D.寒霍乱E.以上都不是

2.霍乱的证候特点是:

A.发热恶寒B.突发呕吐而利C.头痛身疼D.腹满而吐E.脉微细

3.霍乱兼表证治用分利兼表散法,后世称为急开支河,共代表方剂为:

A.葛根汤B.桂枝加人参汤 C.五苓散 D.黄苓汤 E.葛根黄芩黄连汤

4.霍乱兼表证而以里虚寒证为急者,应用何方主治:

A.四逆汤B.理中汤 C.白通汤 D.四逆加人参汤 E.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5.服理中汤后应注意的事项是:

A.腹中未热,加量再服B.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余,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C.服汤后,糜粥自养

D.服后饮热稀粥一升余,温服一时许

E.白饮合服

6.理中丸证若见渴欲得水者,当作如下的化裁:

A.加重白术用量至四两半B.去术加桂四两 C.加茯苓二两

D.加天花粉三两

E.加人参至四两半

7.霍乱阳亡阴竭,证见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当用下列何方主之:

A.四逆汤B.通脉四逆汤 C.白通汤 D.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E.白通加猪胆汁汤

8.第385条四逆加人参汤证,“利止,亡血也”之“亡血”是指:

A.亡失津液B.亡失血液 C.亡失阳气 D.亡失阳气阴液 E.亡失元阳

9.霍乱里和而表未解,表现为“吐利止而身疼痛不休者”,宜下列何汤“小和之”?

A.小柴胡汤B.柴胡桂枝汤 C.桂枝汤 D.桂枝人参汤 E.小建中汤

10.霍乱病经治疗后,“脉平,小烦”的原因是:

A.余邪未尽B.邪气复聚 C.脾胃气弱不能化谷 D.复感外邪 E.阴虚发热

(二)A2型题

1.患者,男,18岁。昨晚因食不洁食物,又加露宿着凉,晨起即觉周身不适,呕吐泄泻频繁,泻下物稀如浊水,伴肚腹绞痛,并感周身疼痛,发热38℃,口渴欲饮水,小便少,舌淡,脉浮数,临床最佳辨证是:

A. 理中丸证

B.五苓散证

C. 葛根芩连汤证

D. 白头翁汤证

E.桂枝人参汤证

2.患者,男,42岁。昨日中午聚餐后,于下午二时许,突然腹中绞痛,下利水样便多次,伴呕吐频繁,今晨吐利已止,但汗出不止,手足厥逆,四肢拘急,时有腓肠肌痉挛,脉微欲绝,舌体瘦小而淡,当用下利何方治疗:

A.四逆汤B.四逆加人参汤 C.通脉四逆汤 D.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E.白通汤

3. 患者,男,建筑工人,,昨日在街头吃烤羊肉窜喝啤酒后,于下午二时许,突然腹中绞痛,下利水样便多次,伴呕吐频繁,今晨吐利已止,但仍发热,37℃,伴头痛,全身酸痛难耐,微有汗,脉微浮,舌质淡,苔白滑,临床最佳辨证是:

A.桂枝加附子汤证B.桂枝汤证 C.桂枝新加汤证 D.桂枝二越婢一汤证E.枝人参汤证

(三)B型题

A. 四逆汤

B.四逆加人参汤

C.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D.白通加猪胆汁汤

E.理中汤

1.霍乱病吐利频繁,数日后,吐止泄利不作,但却出现汗出不止,四肢厥冷而拘急,脉微欲绝,治疗宜用:

2.霍乱病,吐利,汗出,发热恶寒,伴有四肢拘急,手足厥冷,治疗宜用:

A.炙甘草干姜附子猪胆汁B.干姜附子葱白

C.干姜附子葱白人尿猪胆汁 D.炙甘草干姜附子人参人尿

E. 炙甘草干姜附子葱白人尿

3白通汤的方药组成是:

4.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的方药组成是:

A.四逆汤

B.四逆加人参汤

C.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D.白通加猪胆汁汤

E.白通汤5.霍乱病既吐且利,小便复利,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当用:

6.霍乱病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当用:

(四)X型题:

1. 霍乱病的病因主要有:

A.饮食不洁B.冷热不调C.感受暑湿D.感受寒湿E.感受疫疠邪气

2.湿霍乱的临床特征是:

A.腹中绞痛B.上吐下泻C.短气汗出D.头痛发热E.挥霍撩乱

3.干霍乱的临床特征是:

A.欲吐不吐B.欲泻不泻C.短气汗出D.烦闷不安E.腹中绞痛

4.下列属理中汤的加减法有:

A.脐上筑者,去术加桂四两B.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

C.腹中痛者,芍药三两D.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E.悸者,加茯苓二两5.据《伤寒论》原文所载,下列哪些方剂可以治疗霍乱:

A.四逆汤B.四逆加人参汤C.理中汤D.五苓散E.白通加猪胆汁汤

6.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的临床表现包括:

A.汗出B.手足厥逆C.四肢拘急D.脉微欲绝E.吐已下断

二.非选择题

(一)名词解释题:

1.霍乱:

2.脐上筑:

3.如食顷:

4.吐已下断:

5.消息和解其外:

(二)填空题:

1.后世根据霍乱病临床表现的不同,将其分为和两类。

2. 病发热头痛,,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霍乱,

又利止,复更发热也。

3.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五苓散主之,,理中丸主之。

4.吐利汗出,发热恶寒,,手足厥冷者,主之。

5.理中汤证见脐上筑者,当,。

7.恶寒脉微而复利,,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8.吐利止而身疼痛不休者,宜汤小和之。

(三)判断说明题:

1.霍乱是以突发呕吐下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2.《伤寒论》中所论述的霍乱与西医学的霍乱概念相同。

3.霍乱病的发生多与外邪侵袭肌表有关,故常见头痛、发热、恶寒、身疼等证。

4.脉微涩在鉴别伤寒表不解邪传阴经下利证与霍乱下利兼表证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理中汤是治疗太阴虚寒下利证的主方。

6. 霍乱恶寒脉微而复利,若利止是属阴津阴血耗伤,当用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7. 四逆加人参汤之人参在方中的作用是大补元气。

8. 霍乱病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可用桂枝汤消息和解其外。

(四)简答题:

1.何谓霍乱,霍乱的病因与主要病机是什么?

2.如何鉴别霍乱表证与伤寒吐利证?

3.霍乱病愈后应如何调养?

4.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的组方意义是什么?

5.试述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与白通加猪胆汁汤证之异同。

6.霍乱病吐利止而脉象平和,若微有心烦不适者,应如何调养治疗。

(五)论述题:

1.霍乱病有偏表与偏里之不同,试述其主症、病机治法及代表方剂。

2.试述霍乱病之四逆汤证、四逆加人参汤证、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在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的区别。

3.试述理中汤的药物组成、配伍意义、主治病证及随证加减的方法。

(六)病例分析题

1.李某某,男,43岁。

主诉:呕吐腹泻一天。

现病史:昨日,在路边小摊处服海红及蛤蜊,并饮凉啤酒,服后即觉腹中不适,加之住处潮湿阴冷,于凌晨二时许,突然腹中绞痛,下利,泻下之物清稀似污水,伴呕吐,至4点,呕吐7次,泻下十余次,急来门诊治疗。现腹痛隐隐,便意频繁,仍下利,但泻下物不多,发热恶寒,口渴欲饮水,小便少。

检查:舌淡,苔薄白,脉浮数。体温37.2℃。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霍乱病篇答案

1.B.此题考查运用五苓散治疗霍乱的辨证论治能力。

2.D.此题考查运用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治疗霍乱的辨证论治能力。

3.B.此题考查运用桂枝汤治疗霍乱差后的身痛的能力。

(三)B型题.

1.C.此题考查对霍乱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证治的掌握。

2.A.此题考查对霍乱病四逆汤证证治的掌握。

3.B.此题考查对白通汤的药物组成的掌握。

4.A.此题考查对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汤的药物组成的掌握。

5.A.此题考查对霍乱病四逆汤证证治的掌握。

6.C.此题考查对霍乱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证治的掌握。

(四)X型题.

1.ABCDE。此题考查对霍乱病的病因的掌握。

2.BE。此题考查对湿霍乱的临床特征的掌握。

3.ABCDE。此题考查对干霍乱的临床特征的掌握。

4.ABDE。此题考查对理中汤加减法的掌握。

5.ABCD。此题考查对《伤寒论》中所载霍乱病治疗方法的掌握。

6.ABCDE。此题考查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的临床表现

二.非选择题

(一)名词解释题

1.霍乱:霍,有急骤、卒然之意;乱,即撩乱、变乱之意。霍乱是指发病突然,吐泻交作,挥霍撩乱的病症。

2.脐上筑:筑者,捣也,形容脐上跳动不安如有物捶捣。

3.如食顷:约吃一顿饭的时间。

4.吐已下断:指吐利因液竭物尽而停止。

5.消息和解其外:消息即斟酌的意思;消息和解其外是指发汗解肌表之邪当根据病情轻重灵活变通用药。

(二)填空题

1.湿霍乱干霍乱

2.身疼恶寒自吐下

3.热多欲饮水者寒多不用水者

4.四肢拘急四逆汤

5.去术加桂四两

6.利止亡血也

7.桂枝汤

(三)判断说明题

1.正确。

2.错误。《伤寒论》所论霍乱与现代医学所说的霍乱不同。《伤寒论》所论者是以突发呕吐下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包括西医学的急性胃肠炎、急性食物中毒及某些以突发呕吐下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传染病。而后者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此病在明末清初传入我国,虽与《伤寒论》所论症状有相似,但二者为不同的疾病,概念不同。

3.正确。

4.正确。伤寒表不解邪传阴经下利证与霍乱下利兼表证在临床表现上有相似之处,此时脉象可作为重要的鉴别依据。因霍乱病以突发呕吐下利为主要表现,吐利交作,气血津液必然大伤,故脉来微涩而无力。而伤寒表不解邪传阴经下利,因其没有吐利交作的病史,故一般没有脉象微涩的表现。√

5.正确。太阴虚寒下利的病机为中焦阳虚,寒湿内阻,运化失常,升降失常,其临床表现为:腹满而吐,食不下,时腹自痛,下利等。理中汤用人参、炙甘草健脾益气,干姜温中散寒,白术健脾燥湿。全方具有温运中阳,调理中焦

的功效,故为治疗太阴虚寒下利的主方。

6.错误。霍乱病恶寒脉微而复利,若利止多属阴津耗伤,当用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7.错误。四逆加人参汤中的人参在方中作用是益气生津。

8.正确。

(四)简答题

1.霍乱是以突发性呕吐下利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病证。霍有急骤、卒然之意;乱,即撩乱、变乱。因霍乱病发病突然,顷刻之间吐泻交作,挥霍撩乱,故名霍乱。

霍乱的病因病机是饮食不洁,冷热不调,或感受暑湿、寒湿疫疠之邪,伤及脾胃,使中焦升降失职,清浊相干,气机逆乱,阴阳乖隔所引起。

2.第384条论述了霍乱和伤寒吐利的脉证异同及二者的鉴别方法。霍乱吐利兼表证与伤寒表不解传入阴经者均可见身热恶寒和吐利,两者十分相似,应注意鉴别。两者区别有二:其一,伤寒表不解者,其脉必浮;而霍乱兼表证因吐利交作,气血津液大伤,故脉来微涩而无力。其二,伤寒病邪传阴经方见吐利,故其症出现稍迟,与霍乱先病吐利迥然有别。两者病机有异,治法亦自不同。

3.第391条云:“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吐利止,发汗后,脉象平和,此邪去正复之征,此时若尚有微烦不适,乃胃气新虚,不胜谷气的缘故,不需用药物治疗,只要注意饮食调护,节制饮食,即可痊愈。若病情较重,或小烦数日未愈者,亦可少用健脾和胃消食之药以促使早日康复。

4.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是由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组成,用于霍乱病阳亡阴竭之证。方取通脉四逆汤破阴回阳救逆,加猪胆汁苦寒性润,一则借其寒性,引姜附之热药入阴,以免盛阴对辛热药物格拒不受,取“甚者从之”之意;二则借其润燥滋阴之功,以补充吐下后伤阴之虚竭;三则制约姜附辛热伤阴燥血之弊。此即所谓益阴和阳之法。可见,通脉四逆汤中加猪胆汁后,使该方具有了回阳救逆,益阴滋液之功。

5.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见“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等症,是由于霍乱吐利之后阳亡液竭而成。因其阳亡势急,饮竭亦甚,阴阳离决之势已见,或有阴阳格拒现象,病情十分危重。使用该方的目的是回阳救逆,益阴滋液。而白通加猪胆汁汤证,是阴盛戴阳之证,服用白通汤后不但下利不止,反而出现了厥逆无脉,干呕烦等现象,此并非药不对证,而是病重药轻,过盛之阴与阳药发生格拒而成。由于证势较急,使用该方的目的是以白通汤破阴回阳,通达上下,加人尿、猪胆汁,意在取其咸寒苦降,引阳入阴,使热药不致被寒邪所格拒,以利于发挥白通汤回阳救逆的作用。可见,两个方证虽同属阴盛阳微之证,但前者重在阳亡阴竭,格拒之势不甚,后者则以阳气被格拒为主,阴竭的表现并不突出。

6.霍乱经治疗后,吐利止,脉象平和,说明大邪已去,此邪去正复,病情向愈之征,此时若尚有微烦不适,乃胃气新虚,不胜谷气的缘故,不需用药物治疗,只要注意饮食调护,节制饮食,即可痊愈。若病情较重,或小烦数日未愈者,亦可少用健脾和胃消食之药以促使早日康复。

(五)论述题

1.第386条云:“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欲引水者,理中丸主之。”本条论述霍乱病表里寒热不同证候的辨治。霍乱兼表证而病偏于表者,症见吐利,脉浮发热,头痛身疼,小便不利,渴欲引水,此乃表邪内外相干,胃肠功能紊乱,清浊不分,浸渍肠胃。治宜五苓散疏散外邪,化气行水,此为分利兼表散法,后世亦称为急开支河。霍乱兼表证表邪已微而里虚寒为主者,其证候表现为吐利甚而寒多不渴,腹中冷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缓弱。此乃中焦阳虚,寒湿内阻,清气不升,浊气上逆。此虽有表里同病,但以里虚寒证为急,故治以理中汤(丸)温中散寒,健脾胜湿。

2.三者皆属霍乱病阳衰阴盛之证,故其证治大同而小异。异之所在:四逆汤为真阳虚极,亡阳脱液,但以亡阳为主,临床表现为既吐且利,下利清谷,大汗出,手足厥冷,发热恶寒,小便清长,四肢拘急,脉微欲绝。治可先用四逆汤回阳救阴以摄阴,不效可再投通脉四逆汤破阴回阳。四逆加人参汤证证为阳亡液竭,其证以“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为特点。本证虽属亡阳脱液,且有无物可下而下利自止,但并无汗出、四肢逆冷、四肢拘急不解,虽见脉微而未欲绝,说明亡阳不至太重,且阴阳格拒之势未成,故用四逆加人参汤,回阳救逆,益气生津。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亦为阳亡液竭,但其病情较四逆加人参汤证更重,故见“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

等症,治以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回阳救逆,益阴和阳。

3.理中汤方由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四味药组成。方用人参、炙甘草健脾益气,干姜温中散寒,白术健脾燥湿。四药合用,具有温运中阳,调理中焦的功效,故可主治太阴病虚寒下利和霍乱病兼表证,但以里虚寒证为急的病症。其方后随证加减的方法有八种:脐上悸动者,是肾虚水气上冲之象,方中去白术之壅补,加桂枝温肾平冲,通阳化气;吐多者,是胃寒饮停,胃气上逆,去白术之壅滞,加生姜温胃化饮,降逆止呕;下利严重者,是脾虚湿盛,故还需用白术健脾燥湿;心下悸者,是水气凌心,加茯苓淡渗利水,宁心安神;渴欲饮水者,乃脾不散精,水津不布,宜重用白术健脾运水;腹中痛者,是中气虚弱,故重用人参益气补虚;里寒甚者,表现为腹中冷痛,重用干姜温中祛寒;腹满者,为寒凝气滞,故去白术壅塞,加附子辛温通阳,散寒除满。

(六)病历分析题

1.中医诊断:霍乱

证型:霍乱兼表

证候分析:患者病势急迫,因饮食不洁,又得居处湿冷,表里之邪内外相干,肠胃功能逆乱,故吐利交作;惟其吐利,清浊不分,三焦水道不利,津液运行失常,既不能上乘于口,又不能下输膀胱,故见小便不利,渴欲饮水,又见发热恶寒,故可知此为霍乱病偏表证。

治法:治当疏散外邪,化气行水,急开支河

方药:五苓散

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材料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 材料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小41988) 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手足口病(hand food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 (主要由柯萨奇A组16型(COXAl6)、肠道病毒71型(EV71 ))引起的 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2007年至2010年,手足口病在中国大陆大范围流行。除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病例报告,多个地区有大规模流行暴发,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不断有死亡病例出现。全国发病人数:07年为85844例;08年为 488955例;09年为1155525例,2010年为09年的2倍以上。 病原学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包括数十种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COX) , A2、 A4> A5> A7、A9、A10、A16型等,以及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COXAI6、EV71最常见。但近年来报告由EV71引起的症状较重,还可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瘫痪。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一般为1 — 2周至3-5周之间,有 时更长,病毒可经粪便排出,也可经疱疹破溃时的液体流出。 传播途径主要经口传播,粪口传播,密切接触,另有报导公共游 泳池、医院门诊口腔检诊器消毒不严格也可传播本病,其次接触传播, 飞沬也可传播。 人群易感性婴幼儿对手足口病的各型病毒普遍易感,易感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发病后的免疫力不我巩固,可再次感染。病毒之间无明显交叉免疫。隐性感染病例较多,1983年天津发生本病的流行,总发病率为 2.O2%o,幼托机构发病率2 3. O3%0o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考试试卷

手足口病考试试卷 科室::成绩: 一、选择题(30分) 1、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手足口病在须申报疾病(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率中居第位()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2、中华人民国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起,将手足口病列为类传染病管理。() A. 甲 B. 乙 C. 丙 D. 特级 3、目前引起国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是:() A.EV72和Cox A16 B.EV 71和Cox A16 C.埃可病毒D.Cox A4 4、柯萨奇病毒A 组16型(COXA16)属于:()A呼吸道病毒B 逆转录病毒C虫媒病毒D肠道病毒 5、肠道病毒71型的核酸为下列哪种类型:() A 单股负链RNA B单股正链RNA C双链RNA D单链DNA 6、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出现的肺水肿属于()

A. 心源性肺水肿 B. 肾源性肺水肿 C. 神经源性肺水肿 D. 高原性肺水肿 7、重症EV71感染者,病变主要累犯的人体系统为() A. 呼吸系统 B. 消化系统 C. 神经系统 D. 循环系统 8、关于手足口病的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常伴口痛 B.可伴发热 C.皮疹表现斑丘疹或疱疹 D.皮疹呈向心性分布 9、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加上以下并发症一项以上者可诊断重症手足口病,除了:() A. 脑炎; B.心肌炎; C.肾炎; D.肺水肿 10、手足口病病人应用“米力农”以下哪项描写正确() A.该药物具有正性肌力及血管扩作用 B.能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但可增加心率及心肌氧耗量 C.米力农主要对慢性心衰有较好效果 D.小儿用量静脉首次剂量2.5-5.0µg/kg,10min后以0.25~0.5&m icro;g/kg.min静脉维持 11、下列哪个消毒方法对肠道病毒无效:() A.含氯和含碘消毒液 B.煮沸消毒 C.下曝晒 D.5%来儿消毒液

(完整word版)手足口病防治培训心得

手足口病防治培训心得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春季常见传染病,以3岁左右的婴幼儿发病率为最高,重症患儿可因多器官功能损害而死亡。手足口病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征,严重危害着儿童的生命健康。为认真做好小一班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我参加了24团医院防疫站组织的手足口病防治培训,现将培训心得阐述如下: 1.培训以《传染病防治法》、《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等为主要内容,详细介绍了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及发病人群特点、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轻型手足口病处理流程、手足口病的消毒隔离措施、重症手口足病的诊断标准与救治措施,突出了实用性,确保了我们幼师熟练掌握手口足病的特征。 2.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应该时刻注意,要把幼儿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增强责任心,及时发现可疑病例并及时报告处置,同时要做到:①提醒家长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以免孩子被传染。(手足口病病毒是可以通过空气、飞沫进行传播的)②注意室内卫生,开窗通风,确保室内的空气流通,孩子的衣服和被子也要经常拿出去晾晒,达到紫外线杀菌的效果。③要督促帮助孩子用洗手液或者肥皂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和外出后,必须认真洗手,避免病从口入。④对孩子的玩具、水杯、毛巾等物品要认真清洗,及时消毒。⑤如果发现有孩子患手足口病,老师应该让其他孩子避免接触患儿,以免相互传染。⑥孩子们每天的活动量大,加上气候干燥,应该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避免因为上火导致口腔疱疹。 ⑦孩子饮用被污染的水或者吃了被污染的食物,都会发生感染,必须注意

孩子的食品卫生,不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的食物。⑧家长、老师每天与孩子的亲密接触是很多的,所以家长、老师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在接触孩子之前、喂饭之前...都应该认真洗手。 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手足口病防治的严峻形势,也基本掌握了手足口病防治的一般常识,为做好小一班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24团幼儿园小一班王军 2018.4.10

伤寒论厥阴篇.doc2

《伤寒论》厥阴病篇学习体会 《伤寒论》的厥阴病篇历来被医家们所重视,但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分歧,所以,它是有争议的一篇。为共同研究起见,谈一谈我们对《伤寒论》厥阴病篇的一点肤浅体会,其中错误的地方希望同道们批评指正。 六经为病的提纲证各有自己的特点,而厥阴病的特点是“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所以,它和其他五经的提纲证则截然不同。 对这条的解释,注家见解不一,有说是热证的,也有说是寒证的。说热证的有成无己,他说:“邪传厥阴,则热已深也。邪自太阳传至太阴,则腹满而嗌干,未成渴也。邪至少阴者,口燥舌干而渴,未成消也,至厥阴成消渴者,热甚能消故也……此热在厥阴也。” 说寒证的有钱天来,他说:“邪入厥阴,则阴邪自下迫阳于上,故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而消渴也。消渴者,饮水多而渴不止也。阴中之阳,受迫而在上,故消渴而胃觉饥,然终是阴邪,所以不欲食。客热尚不杀谷,况阴邪乎?” 除上述认为热证、寒证以外,还有认为厥阴病是阴阳混淆、寒热错杂证的。例如,舒驰远的见解就是这样,他说:“按此条,阴阳错杂之证也。消渴者,膈有热也。厥阴邪气上逆,故上撞心;疼热者,热甚也,心中疼热,阳热在上也。饥而不欲食者,阴寒在胃也。强与之食,亦不能纳,必与饥蚘俱出,故食则吐蚘也。此证上热下寒,若因上热误下之,则上热未必即去,而下寒必更加甚,故利不止也。”

以上的热、寒、寒热错杂三种意见,究以何者为是?我认为舒驰远的阴阳错杂的说法是比较正确的,而成氏、钱氏的单热、单寒的说法,就值得商榷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厥阴病的特点和少阴病不一样,如果把厥阴说成或寒或热的一个侧面,那就和少阴病的寒化证、热化证相等同,也就无法反映厥阴病的特点,则有失六经分证的基本意义。 况且,中医学是以朴素辩证法思想作为说理工具的,而中医学能够反映客观的证候,能够反映证候的本来面目,就在于它的阴阳辨证方法的正确。 就以厥阴而言,大家知道,它是三阴经最末的一个,《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可见厥阴的“厥”字,是有极尽的意思在内的。 这一名称表示了病至厥阴,是阴寒到了极点,而阳气也到了极衰的地步,然而,事物到了“极”,就会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突变,也叫“物极必反”,或者叫“物穷必变”。所以,“极”是事物变化的内在条件,如果不认识这点,就谈不上中医阴阳学说的完整性。 为此,我们认为厥阴病应该是在它的阴寒之极的时候,则阴寒开始走向了衰退,而阳气则相反地由衰转复。因为阳气一直处在阴寒压抑之下,所以,当阴寒由盛转衰的时刻,阳气的来复也必然很强。反映在症状上的“气上撞心,心中疼热”等就是一种“郁极乃发”的阳复现象。

霍乱

霍乱 霍乱是一种急性腹泻疾病,由不洁的海鲜食品引起,病发高峰期在夏季,能在数小时内造成腹泻脱水甚至死亡。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通常是血清型O1的霍乱弧菌所致,但是在1992年曾经有O139的新血清型造成流行。霍乱弧菌存在于水中,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食用被病人粪便污染过的水。霍乱弧菌能产生霍乱毒素,造成分泌性腹泻,即使不再进食也会不断腹泻,洗米水状的粪便是霍乱的特征。 1病因 霍乱弧菌分为两个生物型,一个中古典生物型即霍乱的病原体,另一个是爱尔.托生物型即副霍乱的病原体。这两个生物型除某些生物学特征有所不同外,在形态学及血清学性状方面几乎相同,霍乱弧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对干燥、日光、热、酸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霍乱弧菌产生致病性的是内毒素及外毒素,正常胃酸可杀死弧菌,当胃酸暂时低下时或入侵病毒菌数量增多时,未被胃酸杀死的弧菌就时入小肠,在碱性肠液内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强烈的外毒素。这种外毒素具有ADP~核糖转移酶活性,进入细胞催化胞内的NAD+的ADP核糖基共价结合亚基上后,会使这种亚基不能将自身结合的GTP水解为GDP,从而使这种亚基处于持续活化状态,不断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致使小肠上皮细胞中的cAMP水平增高,导致细胞大量钠离子和水持续外流。这种外毒素对小肠粘膜的作用引起肠液的大量分泌,其分泌量很大,超过肠管再吸收的能力,在临床上出现剧烈泻吐,严重脱水,致使血浆容量明显减少,体内盐分缺乏,血液浓缩,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由于剧烈泻吐,电解质丢失、缺钾缺钠、肌肉痉挛、酸中毒等甚至发生休克及急性肾功衰竭。 2临床表现 人受染后,隐性感染者比例较大。在显性感染者中,以轻型病例为多,这一情况在埃尔托型霍乱尤为明显。本病的潜伏期可由数小时至5日,以1~2日为最常见。多数患者起病急骤,无明显前驱症状。病程一般可分为三期: 1.泻吐期 泻吐期多以突然腹泻开始,继而呕吐。一般无明显腹痛,无里急后重感。每日大便数次甚至难以计数,量多,每天2000~4000ml,严重者8000ml以上,初为黄水样,不久转为米泔水水样便,少数患者有血性水样便或柏油样便,腹泻后出现喷射性和边疆性呕吐,初为胃内容物,继而水样,米泔样。呕吐多不伴有恶心,喷射样,其内容物与大便性状相似。约15%的患者腹泻时不伴有呕吐。由于严重泻吐引起体液与电解质的大量丢失,出现循环衰竭,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微弱,血红蛋白及血浆比重显著增高,尿量减少甚至无尿。机体内有机酸及氮素产物排泄受障碍,患者往往出现酸中毒及尿毒症的初期症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4—1995 霍乱是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当今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制定本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霍乱的诊断标准,对病人、疫点、疫区的处理原则等,并推荐了对霍乱的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霍乱弧菌的鉴定和分型方法以及对病人的补液疗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卫生防疫、医疗保健机构对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的诊断和处理。 2诊断原则 根据夏秋季节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腹泻,伴有呕吐,从粪便或吐泻物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或血清检查对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的抗体有明显升高者予以诊断。病人的临床症状可由轻度到重度不等。 3诊断标准 3.1疑似霍乱诊断标准 a.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b.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3.2确定诊断标准 a.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

b.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3.1a),粪便培养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c.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d.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临床诊断:具备b。 确诊病例:具备a或c或d。 4临床分型标准 4.1轻型 仅有腹泻症状,极少伴呕吐,大便一天少于10次,大便性状为软便、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患者粪便带粘液或血,皮肤弹性正常或略差,大多数患者能照常进食及起床活动,脉搏、血压、尿量均正常。 4.2中型 腹泻次数一日10~20次,精神表现淡漠,有音哑,皮肤干而缺乏弹性,眼窝下陷,有肌肉痉挛,脉搏细速,血压(收缩压)儿童<9.33kPa(<70mmHg),成人12~9.33kPa(90~70mmHg),尿量每日<400mL,脱水程度相当体重儿童为5%~10%,成人为4%~8%。 4.3重型 腹泻次数一日20次以上,极度烦躁甚至昏迷,皮肤弹性消失,眼窝深凹,明显发绀,严重肌肉痉挛,脉搏微弱而速,甚或无脉,血压(收缩压)儿童<6.67kPa(<50mmHg),成人<9.33kPa(<70mmHg)或测不到等循环衰竭的表现,尿量每日<50mL或无尿,脱水程度儿童相当于体重10%以上,成人8%以上。 4.4中毒型(干性霍乱) 为一较罕见类型,起病后迅速进入休克状态,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但有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 5治疗原则 5.1按甲类传染病隔离治疗。危重病人应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在医护人员陪同下送往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测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 1、手足口病是由引起的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2、能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是、、、。 3、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和最常见。 4、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和。 5、潜伏期一般是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6、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四不特征,是指、、、。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下面哪种病毒不能引起手足口病?() A、小RNA病毒科 B、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 C、埃可病毒 D、痢疾杆菌 2、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3、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下面哪项不是?() A、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健康携带者 D、牲畜 4、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出现的肺水肿属于() A. 心源性肺水肿 B. 肾源性肺水肿 C. 神经源性肺水肿 D. 高原性肺水肿 5、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中的哪类传染病?() A、不属于法定传染病 B、甲类 C、乙类 D、丙类 6、关于手足口病的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常伴口痛 B.可伴发热 C.皮疹表现斑丘疹或疱疹 D.皮疹呈向心性分布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2分) 1、手足口病是由EV71病毒引起的,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 2、手足口病是以冬季发病较为多见。() 3、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 4、手足口病病程不长,一般为2-5天。() 5、手足口病潜伏期为7-10天,伴有38度左右的发热。() 6、手足口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等四个部位。() 7、手足口病并发无菌性脑膜脑炎时,中枢神经系统不存在广泛的血管周围和实质细胞炎症。() 8、严重手足口病伴脑炎患儿脑脊液白细胞增多,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含量下降。() 9、严重手足口病中晚期胸片可出现双肺大片浸润影及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进一步发展为双侧对称性非心源性肺水肿。() 四、简答题(共28分) 1、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什么?(9分) 2、手足口病主要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9分) 3 、为预防手足口病应养成哪些个人卫生习惯?(10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讲义

年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讲义 主讲人:石锦云 手足口病又叫发疹性口腔炎,是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黏膜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该病主要侵犯儿童,并有周期性流行地趋势.手足口病自年在加拿大首次报告,我国自年在上海、浙江、北京等地也有过该病发生,年月至月天津市出现手足口病地流行.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组型肠道病毒引起地传染病,该病在夏秋季比较常见,主要发生在岁儿童可以出现散发也可以引起局部流行.肠道病毒型早在年被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发现后,很快世界各地都有了关于型病毒地流行报告.年我国也分裂到该病毒,这种病毒除侵袭婴幼儿外也可在较大儿童或成人中流行,病人有较重地临床症状常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无菌性脑膜脑炎,脑干脑炎及脊髓灰质炎样地麻痹性疾病等. 传染源: 手足口病地传染源是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及健康带毒者.病人在发病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粪便中排出病毒地时间较长,约周,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既溢出. 传播途径: 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染健康人,比如患者地唾液,疱疹液、粪便分污染地手、毛巾、水杯、牙刷、玩具等通过日常接触可经口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传播手足口病.

人群易感性: 幼儿对手足口病地各型病毒普遍易感,但易感性随年龄增长而降底.患了手足病地潜伏期一般为天,平均天.治疗期最短天,长者天.在患者患病期间,其口鼻分泌物、粪便及其皮肤疱疹都具有传染性. 临床特征与诊断: 手足口病潜伏期通常天,一般症状较轻地常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地多为突然发病,约半上数患者出现低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天既出现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控制措施: 人与人接触是手足口病地主要传播方式.家庭和托幼机构地传播是本病社会传播地主要机制.迄今对手足口病尚无特殊疫苗,亦无物资地抗病毒药物.因此,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患者,是行之有效地控制本病不发生继发感染地有力措施.因本病有自限性,除对症治疗外一般不需用抗菌药物,但要口腔

浅谈《伤寒论·厥阴病篇》之腹诊

经典研读 浅谈《伤寒论?厥阴病篇》之腹诊225001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赵业勤 杨爱华 关键词 伤寒论 厥阴病 腹诊 《伤寒论》一书内容宏丰,义理蕴深。本文拟就该书厥阴病篇中有关腹诊的内容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正于同道。 1 厥阴病的病机特点与腹诊内容 56条,论及腹诊方面的内容达39条。如心中疼热、蛔厥腹痛、少腹满、腹濡、心下满而烦等等。厥阴病腹诊的论述贯穿了厥热胜复这一条主线,而手足逆冷不失为厥阴病的主要标志。厥阴病的病机与腹诊的内容具体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11 厥热胜复:论中326条(本文引用《伤寒论》条文编码,均依李培生主编《伤寒论讲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下同):“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335条云:“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成无己说:“邪传厥阴,则热深也。”厥阴为阴之尽,风木之气极易生阳助火,消烁阴津,津虚火旺,脏燥无液,求救于水,则为气上冲心,心中疼热;火生于木,肝气通于心,肝火易扰心火,使厥热更显复杂危笃;木喜攻土,胃虚求食,而邪热复不能消谷,则饥不欲食,或食入即吐;厥深热深,胃家重伤,而邪热下注,则下之利不止,若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此时腹诊以胀痛为急,热利以绞痛、掣痛为主,利后痛减。112 上热下寒: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与少阳为表里之属,邪至其经,从阴化寒,从阳化热,故其为病,阴阳错杂,寒热混淆。邪热上逆,上热则撞心,热灼于上,则心中疼热,下寒则饥不欲食,为阴寒在胃。若勉强进食,亦不能纳,食必与蛔俱出。此因下部虚寒,蛔闻食臭而出。359条云:“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食入口即吐,是因阴寒格阳,拒食不纳,上热误下,上热未必即去,而下寒必更加甚,吐逆不止。若汤水不得入口,胃热气逆为病机矛盾的主要方面;若寒格甚,兼以腹痛下利清谷等,则辛热开格为要务。此时的腹诊特点是热搏于上,心下热痛,拒按,腹皮拘急;冷甚于下,肠寒下利清谷,腹皮濡软,喜按喜温。113 里寒外热:370条云:“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厥阴病里寒则下利清谷,腹部冷痛,得温则舒,汗出而厥。此外热是假热,乃真阳外竭之表现。372条云:“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下利腹胀满,为脾阳衰微,不能运化水谷。此类腹胀满的特点是,胀满时减,复如故,即胀满有减轻之时,属虚证,故喜按。而实证胀满则无有减轻之时,胀满盛实则大便秘结,兼有腹痛拒按。若通过治疗,厥阴寒去则胀满自消,清便自调。 2 厥阴病腹诊部位 211 虚里:位于左乳下三寸,心尖搏动处,按之应手而动,动而有节,和缓从容,一呼一吸时间内是4~5动,则为宗气满于胸中,说明阴阳平衡,寒热和调。厥阴病上热下寒,寒热错杂,气上撞心,心中疼热,此时腹诊浅按即得,厥热逆甚,其动应衣。如某些心肌炎的中后期有此症状,多为宗气外泄,邪热扰心。 212 胸膈:338条云:“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 ? 5 8 1 ?

霍乱防治知识

霍乱防治知识 霍乱症状诊断治疗 概述 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水样排泄物,并引起严重脱水、酸硷失衡、周围循环衰竭及急.肾功能衰竭。 霍乱自古以来即在印度恒河三角洲呈地方.流行,1817~1923年百余年间发生过六次世界大流行。于1883年第五次大流行中,koch从埃及患者粪便中首次发现了霍乱弧菌。1905年Cotschlich在埃及西奈半岛EL-Tor检疫站从麦加朝圣者尸体分离出类似霍乱弧菌菌株,命名为EL—Tor弧菌,后将EL-Tor弧菌所致疾病称为副霍乱。由于两种弧菌的形态和血清学特.基本一样,临床表现及防治也完全相同,故1962年5月第十五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将两者所致的疾病统称为霍乱。1820年该病传入我国,解放前每次世界大流行均波及我国,曾引起上百次大小流行,解放后几乎绝迹,但近年与国外交往频繁,极易从国外再度传入。 病原学 霍乱弧菌属于弧菌科弧菌属,依其生物学.状可分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菌体短小,稍弯曲,革兰染色阴.,无芽胞和荚膜,长约1.5~2.0μm,宽0.3-0.4μm。菌体尾端有鞭毛,运动极为活泼,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呈流星样一闪而过,粪涂片呈鱼群排列。在硷.(Ph8.0~9.0)蛋白胨培养基上易于生长。 霍乱弧菌具有耐热的菌体(O)抗原和不耐热的鞭毛(H)抗原。根据菌体O 抗原的不同可分为至少78个血清群,古典型和埃尔托型均属O-1群霍乱弧菌,国际检疫的传染.病原,以检出O―1群为准。菌体抗原有A、B、C三种成份。A为O―1群的特异抗原;据菌体抗原成份又可分为三种血清型,即稻叶型(Inaba,原型,含AC),小川型(Ogawa,异型,含AB)和彦岛型(Hikojima,中间型,含ABC)。 古典型弧菌在外环境中存活力很有限,但埃尔托型抵抗力较强。一般在未经处理的河水、海水和井水中,埃尔托型可存活1~3周甚至更长时间。两者对热、干燥、直射日光和一般消毒剂都很敏感,加热100℃1~2分钟或日光下暴晒1~2小时即死亡,2漂白粉、0.25过氧乙酸溶液和1:500000高锰酸钾数分钟便可

手足口病预防及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答(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 手足口病严重吗? 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手足口病是如何发生的?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会。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

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人感染后多长时间发病? 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 哪些人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在何时何地发生? 世界各地都有手足口病的散发和爆发,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如何诊断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只是可引起口腔溃疡的许多种传染病中的一种,另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的原因是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龈产生炎症(有时称口炎)。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 如何治疗手足口病?它能预防吗? 对手足口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对症治疗以减轻发热、头痛和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预防措施包括常洗手,尤其是换尿布后;消毒有可

霍乱

霍乱 霍乱唐河县第一人民医院王典历史1印度恒河下游三角洲是古典型霍乱的地方性疫源地印尼的苏拉威西岛是埃尔托型霍乱的地方性疫源地。 2年到现在有次大流行前次大流行是古典型均起源于印度第次大流行则是埃尔托型至今尚无宁息迹象。 印度恒河平原秋色历史3年(清嘉庆二十五年)霍乱传入中国,至年为止近年中,大小流行近百次次世界性大流行无一不祸及中国。 我国年每年有发病(数万~10余万)病死率以上。 4年印度、孟加拉发生的O流行我国新疆也有发病可能第八次大流行将开始。 历史5(WHO)规定为必须实施国际卫生检疫的三种传染病之一(其余两种为鼠疫和黄热病)在中国属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 病原学1形态:革兰氏染色阴性弧菌弧形或逗点状,有鞭毛、运动活泼。 病原学2分类:()O群:古典及爱尔托生物型。 ()不典型O群:无致病性。 ()非O群:其O抗原与O不同但鞭毛抗原相同。 非O群已从O编排到O以上血清型其中O是年发现不被O及非O群的OO血清型霍乱诊断血清所凝集故叫O。 病原学3O1群有ABC三种主要的菌体抗原,A为群特异性抗原B、C为型特异性抗原相互结合形成三种血清型:()稻叶型原型(AC)

()小川型异型(AB)()彦岛型中间型(ABC)病原学4培养:在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碱性培养基生长更快。 pH84-86碱性蛋白胨水中快速生长并抑制其他细菌生长。 最适生长温度为℃。 病原学5致病性:可产生内毒素、肠毒素(外毒素)、神经氨酸酶致病主要是肠毒素。 6变异:自然突变也是本菌的特性之一。 病原学7生活力:对热、干燥、酸及消毒剂耐受力低水中生存时间长耐低温、喜碱。 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带菌者。 (病人可连续排菌天)(1)古典型病人与隐性感染者为:埃尔托型:。 (2)带菌者有恢复期、慢性、潜伏期、健康带菌者慢性带菌者可带菌月几年。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1)比较复杂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蝇均可单一地或交错地传播本病。 (2)水在传播本病中的作用最为突出(水最易被粪便污染)。 呈暴发性病人沿被污染的水体分布。 (3)经食物传播的作用一般次于水传播。 流行病学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1)病后可产生一定免疫力包括抗菌和抗毒免疫。 (2)再感染仍有可能性。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霍乱诊断标准及防疫措施 霍乱是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 1诊断原则 根据夏秋季节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凡有腹泻伴有呕吐从粪便或吐泻物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或血清检查对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的抗体有明显升高者予以诊断。病人的临床症状可由轻度到重度不等。 2诊断标准 2.1疑似霍乱诊断标准 a.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b.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2.2确定诊断标准 a.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 b.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 3.1a)粪便培养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c.在流行期间的疫区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

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d.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有腹泻症状者。 临床诊断具备b。 确诊病例具备a或c或d。 3临床分型标准 3.1轻型 仅有腹泻症状极少伴呕吐大便一天少于10次大便性状为软便、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患者粪便带粘液或血皮肤弹性正常或略差大多数患者能照常进食及起床活动脉搏、血压、尿量均正常。 3.2中型 腹泻次数一日1020次精神表现淡漠有音哑皮肤干而缺乏弹性眼窝下陷有肌肉痉挛,脉搏细速、血压(收缩压)儿童9.33kPa(70mmHg)成人12-9.33kPa(90-70mmHg)尿量每日400mL。 3.3重型 腹泻次数一日20次以上极度烦躁甚至昏迷皮肤弹性消失眼窝深凹明显发绀严重肌肉痉挛脉搏微弱而速甚或无脉血压(收缩压)儿童 6.67kPa(50mmHg)成人 9.33kPa(

手足口病试题及答案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手足口病相关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姓名:职务: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项均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4分,共60分) 1.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 A )A、5岁以下儿童 B、成人C、学龄儿童D、人群普遍易感 2.下列哪项对肠道病毒理化性质的描述是错误的:( B ) A、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 B、75%酒精和5%的来苏能将其灭活 C、对含氯消毒剂敏感 D、温度在56℃以上可降低其活性 3.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B ) A、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B、普通病例、重症病例 C、疑似病例、普通病例、重症病例 D、普通病例、重症病例、危重病例 4. 下列哪个是错误的:( D ) A、目前无疫苗可预防 B、治疗手足口病无特效药物 C、以支持疗法为主 D、主要是抗菌治疗 5. 我国哪一天将手足口病列入法定传染病:( B ) A、08年5月1日 B、08年5月2日 C、08年5月3日 D、09年5月2日 6. 手足口病仅见手足部皮疹和口腔疱疹,发热(体温3 7.8℃)无其他症状则临床分类属于:A A、普通病例 B、疑似病例 C、重症病例 D、危重病例 7. 关于手足口病皮疹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 D ) A、以斑丘疹和疱疹为主 B、皮疹一般不结痂不疤 C、出诊部位在手足口臀 D、与药疹类似 8. 关于手足口病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 A ) A、病原体分布广泛,但生存能力弱 B、病毒型别多,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物 C、隐性感染多,轻症病例多 D、传播途径多元,患者传染期长 9. 下列哪个不是手足口病的住院指征:( D ) A、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不安 B、肢体抖动或无力、瘫痪 C、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 D、手、足、口出现皮疹 10.以下哪项不是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处理方法:( C ) A、普通病例体温在38.5℃以下,可以不用退热药,让患儿多饮水或用温水擦澡即可 B、普通病例一般不使用抗病毒药物

伤寒论-太阴、少阴、厥阴病篇 期末复习资料剖析

第四章辨太阴病脉症并治 第一节太阴病辨证纲要 一、太阴病提纲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病机:脾阳虚衰,寒湿困滞症状:腹满、吐、食不下、自利、腹痛治禁:下。 【解析】中阳虚而浊阴上逆,故胸下结硬。 二、太阳病欲解时 (275)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第二节太阴病证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病机:脾脏虚寒。主症:自利不渴。治法:温中祛寒。如四逆汤、理中丸。 【解析】太阴自利,脾脏虚寒。少阴自利,脾肾两虚。阳明自利,热结旁流。 第三节太阴病兼变证 一、太阴病兼表证 (276)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解析】太阴病里虚寒兼表证,里寒不甚,故先解表,用桂枝汤。(无汗亦可用桂枝。) 病机:太阴病里虚寒兼表证,里寒不甚。治法:发汗,调和营卫、解肌祛风。 二、太阴病腹痛证 (279)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词解】腹满时痛:腹满疼痛时轻时重。大实痛:腹满痛甚,或腹痛拒按,或大便不通。 【解析】太阳病误下伤脾。 桂枝加芍药汤病机:脾虚失运,气滞络瘀。主症:腹满时痛。治法:通阳健脾,活络缓急止痛。 桂枝加大黄汤病机:脾伤气滞,络瘀兼实邪。主症:大实痛。治法:和络止痛,兼通实滞。 (280)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解析】脾胃虚弱,慎用酸苦。 第四节太阴病预后 一、太阴中风欲愈候 (274)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解析】太阴中风,指脾阳素虚、寒湿内盛之人感风邪。四肢烦疼:脾主四肢。 脉浮取微:邪气渐轻,外邪将解。沉取涩:脾虚气弱夹湿邪。 二、太阴阳复自愈证 (278)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187)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词解】脾家实:脾阳恢复。 【解析】278-太阴病转愈。手足温:太阴为至阴,抗邪力弱,不足以全身发热。脾主四肢,故。下利日十余行:脾阳恢复之兆。187-太阴病转阳明。 第五章辨少阴病脉症并治 第一节少阴病辨证纲要 一、少阴病提纲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指导考试试题答卷参考答案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考试试卷 科(所)姓名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罕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2、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3、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4、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的报道。() 5、手足口病是人畜共患病,患者和病畜为本病的传染源。() 6、少年儿童和**感染后多不发病,亦不会够传播病毒。() 7、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8、同一间病房内可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 9、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仍应考虑为重症病例。() 10、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哪种病毒不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源体() A.柯萨奇病毒 B.埃可病毒 C.肠道病毒71型 D.腺病毒 2、少数手足口病患儿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但不包括() A.无菌性脑膜炎、脑炎 B.急性弛缓性麻痹 C.尿毒症 D.呼吸道感染 3、首次报道手足口病的国家为() A.新西兰 B.美国 C.中国 D.保加利亚 4、手足口病发病多长时间内传染性最强()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5、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为() A.粪-口传播 B.呼吸道飞沫传播 C.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D.以上均是 6、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7、手足口病一般病例表现哪项不正确()

霍乱病防治工作计划

那霍镇卫生院 霍乱病防治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霍乱病防治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院按照县卫生局霍乱防治工作目标为指导,县疾控中心的霍乱防治工作计划要求为己任。我院认识到该工作的重要性,近期进行了认真组织与实施,并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了我院2011年霍乱防治工作计划。 一、加强责任落实; 加强霍乱监测的质量控制,提高霍乱预测、预警能力,巩固现有的防治成果,及时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张汉波 副组长:罗志辉邓德锋 成员:郑超丽肖浩勇曾伟华李如燕 成立抢救小组: 组长:张汉波 副组长:罗志辉 成员:郑超丽梁明雄张耀才全玉荣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邓德锋和罗志辉为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务处理。 二、加强组织落实; 由我院抽出专职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我镇市场进行监测,对市

场内的海鲜类产品进行严格检查。以农村为重点的地区,学校、医疗机构、建筑工地为重点场所,对我镇乡、村、组三级相关人员,基层医务人员、游厨及帮工、农村居民及建筑工地、学校等食品从业人员为重点人群。通过培训霍乱防治知识宣传,生活方式倡导,让我镇广大人民群众掌握相关知道,改变农村生活方式,增强健康意识。在政府的配合下,对农村游厨进行肠道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培训,让全镇农村厨师对食品的采购、加工、烹饪、储存、操作规范等进行熟练掌握,要求培训率达到95%以上。每月定期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考核,要求村卫生站将霍乱及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在健康教育专栏上进行宣传。在政府的指导下我院定于2011年5月中旬对我镇三级干部进行霍乱病及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进行培训,让广大干部到村组进行合理健康宣传,定期对学校进行宣传和培训。总之我院2011年将利用宣传稿、标语和录像及广播录音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 三、规范腹泻门诊,加强技术指导; 我院2011年将组织所有医护人员学习肠道传染病知识预防,开展好腹泻门诊工作。组织防疫人员,对肠道门诊工作定期进行检查,对不合格的门诊登记认真总结,在全院职工大会上通报,规范腹泻门诊的管理,做好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 四、做好疫情应急准备及突发疫情处理; 1、疫情值班报告制度; 全院所有人员坚持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落实首问责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主讲人: 参会人员: 会议地址: 会议时间: 会议内容: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霍乱是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当今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制定本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霍乱的诊断标准,对病人、疫点、疫区的处理原则等,并推荐了对霍乱的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霍乱弧菌的鉴定和分型方法以及对病人的补液疗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卫生防疫、医疗保健机构对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的诊断和处理。 2 诊断原则:根据夏秋季节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腹泻,伴有呕吐,从粪便或吐泻物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或血清检查对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的抗体有明显升高者予以诊断。病人的临床症状可由轻度到重度不等。 3 诊断标准: 3.1 疑似霍乱诊断标准: a.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b.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3.2 确定诊断标准: a. 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 b. 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3.1a),粪便培养01 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c. 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d. 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临床诊断:具备b.确诊病例:具备a或c或d。 4 临床分型标准: 4.1 轻型:仅有腹泻症状,极少伴呕吐,大便一天少于10次,大便性状为软便、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患者粪便带粘液或血,皮肤弹性正常或略差,大多数患者能照常进食及起床活动,脉搏、血压、尿量均正常。 4.2 中型:腹泻次数一日10~20次,精神表现淡漠,有音哑,皮肤干而缺乏弹性,眼窝下陷,有肌肉痉挛,脉搏细速,血压(收缩压)儿童<9.33kPa(<70mmHg),成人12~9.33kPa(90~70mmHg),尿量每日<400mL,脱水程度相当体重儿童为5%~10%,成人为4%~8%。 4.3 重型:腹泻次数一日20次以上,极度烦躁甚至昏迷,皮肤弹性消失,眼窝深凹,明显发绀,严重肌肉痉挛,脉搏微弱而速,甚或无脉,血压(收缩压)儿童<6.67kPa(<50mmHg),成人<9.33kPa(<70mmHg)或测不到等循环衰竭的表现,尿量每日<50mL或无尿,脱水程度儿童相当于体重10%以上,成人8%以上。 4.4 中毒型(干性霍乱):为一较罕见类型,起病后迅速进入休克状态,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但有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 5 治疗原则: 5.1 按甲类传染病隔离治疗。危重病人应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在医护人员陪同下送往指定的隔离病房。确诊与疑似病例应分开隔离。 5.2 轻度脱水病人,以口服补液为主。口服补液治疗方法可参考附录D的 D1章。 5.3 中、重型脱水病人,须立即进行静脉输液抢救,待病情稳定、脱水程度减轻、呕吐停止后改为口服补液。输液治疗方法可参考附录D的D2章。 5.4 在液体疗法的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减少腹泻量和缩短排菌期。可根据药品来源及引起流行的霍乱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选定一种常用抗菌药物,连服3天。常用抗菌药物及剂量可参考附录E。 6 解除隔离标准: 6.1 停服抗菌药物后,连续二天粪便培养(如无粪便,可用肛拭子从直肠取粪便)未检出霍乱弧菌者解除隔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