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教案

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教案
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教案

卫校教案 NO:

※—重点Δ—难点

一、导入?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就是一个总章程,就是国家得根本大法。”那么,为什么说宪法就是一个国家得总章程,就是国家得根本大法呢?我们如何理解宪法得权威?如何以实际行动维护宪法得权威?这就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得内容。

二、宪法就是治国安邦得总章程,具有最高得法律效力

1、观瞧我国得法律体系得图表与列举《刑法》等三部法律得条文.

问:三部法律得第一条规定有何共同得地方?它说明了什么?

法律体系补充:

民法商法:主要法律(民法通则、物权法),其她相关法律(合同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继承法、收养法、海商法等)。

行政法:主要法律(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档案法等).

经济法:主要法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其她相关法律(公司法、反垄断

法、统计法、票据法、担保法等)。

社会法:主要法律(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

刑法。

程序法:主要法律(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其她相关法律(仲裁法等)。

教师点拨:三部法律都就是根据宪法制定,说明宪法就是其她法律得立法基础与立法依据,普通法律就是宪法得具体化.

2、宪法规定国家得根本制度与根本任务。

宪法得条文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宪法就是如何规定我国得国体与根本政治制度,从而理解宪法得法律效力。

3、思考“孙志刚事件”案例。

教师点拨:“孙志刚事件”说明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得权威,法律、行政法规得内容与精神都不得与宪法得原则与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4、宪法得制定与修改程序

教师点拨:对宪法制定与修改要规定如此严格得程序,就是因为宪法就是国家得根本大法,具有至高无上得权威,就是其她法律制定得依据。宪法变动肯定会引起一系列普通法律随之而作必要得修改,所以,保护宪法得稳定性非常重要,宪法不能随意制定与修改。

5、小结

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就是其她法律得母法。

从内容上瞧,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得根本问题;从地位与效力上瞧,宪法具有最高得法律地位与效力;从制定与修改得程序上瞧,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所以,宪法就是国家得根本大法,就是治国安邦得总章程。一切国家机关与武装力量、各种组织、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得活动准则.

6、案例:学校限制成绩不好得学生参加高考”合法吗?

教师点拨:宪法规定,公民有平等受教育得权利。

受教育权,就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得一项基本权利,其内容包括受教育机会权、受教育条件权与公正评价权。学校在学生没有违反任何校纪校规,也并非不愿参加高考得前提下强制取消其高考权,实质上时剥夺了学生得受教育机会权。

正因为宪法就是国家得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规范围与最好法价值。它可以成为评判一切法律得正当性、合宪与否得规范根据,可以据此否定下位法得效力.所以,即使学校得这一决定符合有关政策,也就是没有任何法律效力得。受理这类案件得人民法院应作出撤销学校得这一不当行为得判决.

三、宪法与人民主权原则

1、思考教材P78页得材料一与材料二.

教师点拨:这个材料说明我国宪法实行人民主权原则,主权在民,人民行使权力得机关师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与国得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不可能全部集中起来商议国家大事,所以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得权力。这就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得崇高法律地位得由来。

2、国家由人民选举出来得国家机构来治理.

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我国得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就是国家得立法机关。

职权:修改宪法;制定与修改基本法律;监督宪法得实施;选举、决定与罢免最高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决定国家生活中得各项重大问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得常设机关,就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得组成部分。

职权:解释宪法与法律,监督宪法得实施,制定与修改除基本法律以外得其她法律等。

第二、中华人民共与国主席:就是国家机构得组成部分

第三、国务院:我国得中央人民政府,就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得执行机关,就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第四、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五、最高人民法院:我国得最高审判机关。

第六、最高人民检察院:我国得最高法律监督机关。

3、思考:人民主权原则瞧似抽象,就是不就是离我们普通人太遥远,与我们毫不相干?

听证会、职工代表大会、信访、举报。

四、保障人权,国家职责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在我国,凡年满18周岁得中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得人除外。

(举村委会选举等例子,加深同学得理解。)

2、如何处理公民与国家关系?

在处理公民与国家关系得问题上,我们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必要时牺牲个人得利益,维护国家利益,这就是我们得责任与义务。

举例:抗震救灾得军民,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

五、权力界限,依宪合法

1、公民在行使权利与自由得时候,应当意识到权力并不就是绝对得、毫无限制得。公民应当严守权利得边界。

2、举例

教师点拨:小区得居民拥有打麻将得权利,但这种权利得行使时有界限得.即它应该以不影响别人正常休息,不牺牲别人得正常利益为前提。如果小区居民打麻将影响了她人得正常生活,那就就是权力行使得越界,小区居民有义务把行使权利得边界收缩回正当得界限内,以保护她人得合法权益。

六、随堂练习与小结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第1课时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小杨同学在复习备考时,整理归纳出以下一些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到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B、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对我国国家性质的确认,也是对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确认 C、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有了宪法保障,公民的权利就不会被侵犯了 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 宪法的基本原则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 A、明确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C、明确了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D、完全实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 3、下列选项能体现“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观点的是() ①社会上不再存在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③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④广大人民通过人民 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下列能为漫画《宪法承诺》提供有力证据的是() ①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②宪法规定公民广泛的基本权利 ③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④宪法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对此很多群众积极参与并向政府等相关部门提议:增设垃圾分类宣传,使人们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这样才能落实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

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 当好国家公民1

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一)单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宪法是()。 A.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规定公民权利的法律 C.规定公民义务的法律 D.规定普通法律怎样指定的法律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指()。 A.普通法律与宪法相抵触则无效 B.宪法指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C.宪法规定挂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D.宪法可以代替普通法律 3.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色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为根本的过动准则。 A.纪律B宪法 C.党的政策D国务院制定的政策 (二)多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 1.关于宪法的表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利 C.宪法是“母法”,是法律的法律 D.宪法可以代替所有普通法律 2.说“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因为() A.宪法是法制的标志,没有宪法,就没有法治 B.没有“宪法至上,”“法律至上”就难以实现 C.没有宪法,民族的事实就无法得到法律的确认 D.没有宪法,各项民主制度的建立就无法实现 3.维护宪法的尊严,需要() A.立法部门要在宪法的框架下制定法律 B.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 C.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捍卫司法工作 D.每个公民要学习宪法,与违法宪法的行为做斗争 (三)理解说明 1.2007年12月20日,某学校04级法律系女生姜某看到某银行在本校招收职员的启示后,品学兼优但身高只有1.58的她,却发现《招聘启事》中有一项条件——“女性要求身高在1.60米以上“。她认为:该《招聘启事》中的这一规定侵犯了公民的平等就业的权利。于是她于2008年1月17日向某市基层人民法院递交行政诉讼状,要求维护自己的品等权。(1)姜某的主张为什么能够得到法院的支持? (2)结合上列,说明我国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 2.某职业学校为了严肃校纪,杜绝在校住宿的学生夜不归宿的违纪现象,于是做出了硬性的规定:凡查出在校住宿的学生夜不归宿,第一次罚款50元,第二次罚款100元。 (1)该校的这条校纪合理吗?为什么? (2)遵守宪法与遵守校纪是怎样的关系? 答案: (一)单项选择1.A 2.A 3. B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教案[精品文档]

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教案 授课章节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 治国家 授课日期年月日授课题目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授课类型理论课讨论课授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2)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能力目标 要求能够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是怎样伴随我们成长,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遵 纪守法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 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教学难点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行为导向法、讨论法等。 板书设计 一、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 (一)纪律的定义 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一定社会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二)纪律与自由的关系 (三)纪律的作用 二、法律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 1.法律的特征 2.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3.法律的作用 4.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1.思想上高度认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把遵纪守法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 教学过程时间 分配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的 引入「」 分钟 展示学生乘坐公交车、考试的图片,通过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 学生思考设置的问题,据此导入新课。(图 片内容见课件) 学生观察体味、思考。

新课「」 分钟 一、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 (板书) (一)纪律的定义(板书) 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 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一定社 会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设置问题> 我们应遵守怎样的上课和开会纪 律?你遵守纪律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挖掘学生日常生活情景,唤起内心对 知识的感知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从而 理解自觉遵守纪律要持之以恒,时时刻刻 严格要求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 <设置问题> 反问:遵守纪律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 自己,是不是就没有自由?(引入下一部 分学习) (二)纪律与自由的关系(板书) <设置问题> 请同学们分析漫画《他敢剪吗?》, 大家说他敢剪吗?他为什么不敢剪? 他不敢剪。在图中,甲、乙二人的上 与下是互相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 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互 相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 在的前提。因此是“不敢剪”。剪断绳子 的后果会是什么呢?——失去矛盾的一 方(乙),另一方(甲)也就不存在了。 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 的关系。 由问题引入纪律和自由好比甲乙两 方,它们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 自由离不开严明的纪律。自由是在纪律约 束下的自由。另一方面,纪律是对自由的 保障。真正的自由是在纪律许可范围内行 使权利的自由。 (三)纪律的作用(板书) 观看多媒体:交通事故。学生观察体 味、思考。 <设置问题> 不遵守交通规则,后果是什么? 看多 媒体课 件。观察 体味、思 考 学生 思考回 答,并观 看多媒 体。 让学 生开展讨 论,充分 理解纪律 与自由的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3)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 宪法确认的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P3)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P4)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4.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主要包括哪几类?(P5) 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 5.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P6)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6. 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P6)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7. 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P7)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8. 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P7—P8) (1)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9.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P11) 10.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P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说课教案

《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说课教案 摘要:《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德育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该说课教案依据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作者从设计理念、教情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意图与教学后记八个方面全面、完整地设计了这堂课。 关键词:课程改革探究性学习说课 一、设计理念 本课依据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教 学目标,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采用“案例分析、图片分析、列举事例、讨论、讲述和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在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时,特别关注从思想上引导,帮助学生真正从内心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借助多媒体,集图文、案例、视频综合功能于一体,有效调动学生的视、听等多种感官,使学生从课件中深入了解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与义务,增强法律意识与公民意识,当好国家公民。 二、教情分析 (一)教材特点。

《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该课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宪法,知道公民享有的权利与履行的义务,通过澄清一些模糊的概念,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法律意识和国家意识,当好国家公民。该课图文并茂,引入较多容易使中职学生产生思想误区的观点去辨析;插入一些现实生活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增加相关链接的内容补充说明;摆出西方某些国家恶意对我国人权问题攻击的事实,使学生懂得辨是非、明真理,澄清模糊概念的同时增强爱国意识与公民意识;设置名人名言,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迫切性;“互动在线”中,结合案例使学生深刻认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学会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最后增设“体验践行”,给学生创造参与、体验、感悟、提升和外化的机会。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列举事例,观点辨析,知道什么是公民意识。(2)了解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权利与履行的义务,懂得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当好守法的国家公民。(3)抨击西方某些国家对我国人权问题攻击的事实,树立社会主义人权观理念。(4)提高公民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自觉意识时,应正确认识并坚持的三大原则。 2.过程与方法。(1)列举事例、案例分析、观点辨析、

2018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知识点归纳

2018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一)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1.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总章程。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4.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5、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6.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途径和形式: 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7、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 8、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9、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10、我们怎样当家作主?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二)尊重和保障人权 1.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②XX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2.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和保护人权。 3、中国的人权的特点: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 4.人权的主体: 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5、人权的内容: 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①立法方面②执法方面 ③司法方面④宣传方面

第七课维护宪法的权威(27-28)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课时教案 汽修、机电专业一年级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

书) 1.在我们的国家生活中,哪些问题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2.我国宪法对这些问题都做了哪些规定? 材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什么是法律效力? 2.仔细阅读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问 题,主要包括国家性质、 政权组织形式、结构形式、 经济制度以及公民基本权 利和义务等内容,涉及整 个国家生活各个重要领 域,材料中刑法与民法是 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是 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 题,而且只涉及国家生活 的某一方面。通过对比得 出结论:宪法从内容上是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教师出示上述材料, 学生认真阅读法律条文,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从而 明确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 效力,是普通法律的立法 基础,普通法律是宪法相 关条文的具体化,它们的 立法依据是《宪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 示:宪法与普通法律在制 定修改程序上的不同。 (二)依宪治国是依 法治国的核心(板书) 学生结合教材第 79页内容,参照投影 材料,进行思考,解决 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

下列材料,说说我 国刑法与民法的制定依据是什么。这表明了宪法与普通法律是什么关系? 3.教材中宪法第五条有哪些规定?材料7表明了什么意思? 1.宪法的制定、修改与普通法律相比在程序上有什么特别规定? 2.宪法的这些特别严格的制定、修改程序说明了什么? 1.你知道国家的治理方式有哪两种? 2.人治与法治有何不同? 3.为什么说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4.教材第79页案例中税务局的行为违反了哪部具体法律?为什么说该税务局也违反了 1.宪法是法治的标志 (板书) 学生理解该问题有 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借助 材料,再结合教材第79 页案例,在充分认识宪法 地位的基础上,以设置问 题为教学线索,由浅入深 讲解为主,激发学生对该 问题的理性思考,从而理 解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核 心作用。 教师根据教材归纳 如下: 要全面贯彻实施宪 法,具体做法是:(1)青 少年应当认真学习法律知 识,树立“宪法至上”观 念。(2)在依法治国过程 中,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 人员不得做宪法禁止做的 事,也不得拒绝做宪法规 定做的事。(3)全国各族 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 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 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 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 学生思考回答

维护宪法权威 教学设计

〔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维护宪法权威 教学目标 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理解维护宪法尊严的意义,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与权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案例及材料;学生利用网络收集、查找相干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那么,为什么说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呢?我们如何理解宪法的权威?如何以实际行动维护宪法的权威?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请看材料。 【教学过程】 展示材料: 材料一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义务教育法第一条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刑法第一条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材料二宪法修正案里一个逗号的删改 中国青年报消息:(2004年3月)对照6天前提交大会审议的草案,今天经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最后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涉及对土地和私有财产征收、征用及补偿问题的条文,删除了一个小小的逗号。为了删改这个逗号,大会主席团向代表们提交了长达450余字的解释和说明。

材料三教材第75页:链接“孙志刚事件” 引导学生思考: 1.材料一三部法律的第一条规定有何共同的地方?它说明了什么? 2.阅读材料二后,同学们有何感悟呢? 3.“孙志刚事件”说明了什么? 教师点拨: 1.材料一中的三部法律都是根据宪法制定,说明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宪法修改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材料: 展示材料: 宪法与普通法律制定和修改程序的对比表 制定宪法:需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普通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 修改 宪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绝对多数)通过才能生效。 普通法律:全国人大主席团、30名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就可以提出法律修正案,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过半数(相对多数)通过即可。 教师点拨:“孙志刚事件”说明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 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教师归纳:显然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是其他法律的母法。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地位和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所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种组织、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板书: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师讲解: 宪法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它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宪法的作用,必须认真贯彻实施宪法,切实维护宪法的权威。但是,社会上还存在着对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权威作用尊重不够的消极想象,如有人认为宪法可有可无,可遵守可不遵守,那是极其错误的。 引导学生思考:宪法规定的都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是不是离我们普通人太遥远,和我们毫不相干?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七课维护宪法的权威说课稿DOCX 文档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 我抽取到的课题为《维护宪法的权威》。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七部分展开维护宪法权威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高教社《职业道德与法律》。是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是中职学生进入职场前在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自我约束以及保护方面的知识储备,对中职学生顺利进入职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选自第三单元《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从这个单元开始,主要学习法律的相关内容。本单元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对的主体是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的在校生。她们处于应试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过渡期,对她们来说最大考验是适应中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就是说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填鸭式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学会分析,学会应用。 另外她们在初中阶段文化基础差,对于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比较难以接受,对枯燥的理论性知识没有兴趣。 2、学习基础与态度:学生通过一个学期中职学校学习的适应过程,有了一定职业认知,采取喜闻乐见,深入浅出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自主融入课堂,可以增强他们学习兴趣,提高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职业生涯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我将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在行动中努力做到尊重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能力目标 在学习与生活实践中,能将尊宪意识落实在行动上,主动按照宪法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3、情感目标 理解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树立宪法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进而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增强宪法至上的法治意识,提高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的自觉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难点: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五、教学策略 找到适合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合理的教学方法: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用为根本立体式教学模式。 教为主导体现为: 1、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适度调控,为学生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学习氛围,彻底改变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 2、展开事例,以浅显化,通俗方式讲授,即启发式教学。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之《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第一课时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教案 第一课时 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2)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3.运用 要求能够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是怎样伴随我们成长,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他们往往对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难以抵制,以致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影响其自身的发展,既要让学生认识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又要注意方法上的指导,而遵纪守法教育的最终成果将落实在学生的实践行为方面,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把树立和弘扬“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客观要求内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抵制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为本课重点。 2.教学难点 (见教学重点) 3.结构线索 本课时从属于第三单元“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的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本课时主题“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授课主要使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案例和情景体验,通过讲述、思考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纪律的作用以及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学情分析 中职生求知欲强,对自己生活的周边世界充满好奇,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生活经验缺乏,难以准确把握社会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分辨是非善恶、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很容易被不良诱惑迷惑,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以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中职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他们的以后的成长。加强法制教育,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尤为重要。 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行为导向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展示学生乘坐公交车、考试的图片,通过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思考设置的问题,据此导入新课。(图片内容见课件) 学生观察体味、思考。 【引思明理】 <设置问题> 1.在公交车上、考试的时候需要我们遵守什么纪律?除此以外纪律还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 学生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乘坐公交车要遵守相应的交通法规,外出游玩也要遵守相应的纪律。 引导学生明白,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集体活动,而有集体活动就需要有纪律约束。 2.纪律在我们生活中有何作用? 纪律保证了我们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引导学生理解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引入学习的第一部分) 一、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板书) (一)纪律的定义(板书) 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一定社会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看多媒体课件。观察体味、思考 <设置问题> 我们应遵守怎样的上课和开会纪律?你遵守纪律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挖掘学生日常生活情景,唤起内心对知识的感知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从而理解自觉遵守纪律要持之以恒,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 <设置问题> 反问:遵守纪律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是不是就没有自由?(引入下一部分学习) 学生思考回答,并观看多媒体。

(完整word版)《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第一课时)

职业道德与法律 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理解维护宪法尊严的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 通过对宪法为什么是国家根本大法这个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增强法治观念,对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理解和认识,感受宪法具有的最大权威,理解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树立宪法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进而涵养公民爱国情感,增强宪法至上的法治意识,提高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的自觉性。 3.运用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醒地意识到依宪治国的重要性,从而做到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积极主动地宣传宪法和法律;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能将尊宪意识落实在行动上,主动按宪法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要勇于同违宪行为做斗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进而形成崇尚民主、公正、平等思想,初步培养承担依法治国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从理论观点上说,我们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以及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目的都是为了树立和增强“宪法至上” 的意识和理念;从实践意义上说,只有树立和增强了“宪法至上”的意识,才能自觉地遵守宪法,自觉地维护宪法的权威,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首先,宪法的地位和重要性决定了该内容在本章的重要作用,从知识架构的角度来说,理解了该部分内容对于后面法律知识的学习意义重大。其次,从理论理解的角度来看,现实生活中存在违反宪法和违反具体法律比较难以区分的现象,不利于学生从理论上把握宪法。最后,从学生“自觉维护宪法”的行为养成角度来看,宪法观念的树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这是教学难点。 3.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主题是“维护宪法的权威” 。教材从分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入手,阐明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进而揭示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在社会生活中,每个公民都必须认真学习宪法,增强宪法观念,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三、学情分析 青少年由于年龄的原因,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需要增强;在实践中青少年往往缺乏依法维权的经历,法制观念,特别是宪法意识更迫切需要提高。总之,无论从理论理解的角度还是维护宪法的实践角度,青少年的宪法意识都亟待提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增强宪法意识,在行动中努力做到尊重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材料对比法、讲解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五、教学过程 材料1:胡锦涛在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部分内容):“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一定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神圣职责,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为民服务、为国尽力,绝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 教师充分利用课件材料中包含的宪法元素,根据材料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仔细观察课件图片,引发学生回忆、思考学过的宪法知识,激发学生对宪法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入宪法主题,以此导入新课。 〈设置问题〉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案例分析

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案例分析 一、宪法的概念和特点 宪法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里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法律的最高表现形式,这主要是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了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大法。 (一)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 1.宪法内容具有根本性。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问题。 提问:你认为对于一个国家哪些制度和问题是根本的? 2.宪法法律效力的最高性。 提问:效力最高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3.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的严格性。 提问: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是怎样的? 全国人大对一般法律的修改,一个代表团或三十名以上人大代表联名就可以提出,由全国人大代表过半数通过;宪法的修改,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大代表联名才能提出,并需由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二)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齐玉苓案与违宪审查。 (三)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 二、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我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是一个宪法性文件,在当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此后,先后制定颁布的宪法分别是: 1954 年宪法、 1975 年宪法、 1978 年宪法和现行的 1982 年宪法。现行宪法于 1982 年 12 月 4 日通过。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需要,全国人大先后于 1988 年 4月、 1993 年 3 月、1999 年 3 月、 2004 年 3 月通过四次宪法修正案,从而使这部宪法更加完善。 (二)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 我国现行宪法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最新《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之《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第一课时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教案 第一课时 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2)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3.运用 要求能够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是怎样伴随我们成长,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他们往往对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难以抵制,以致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影响其自身的发展,既要让学生认识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又要注意方法上的指导,而遵纪守法教育的最终成果将落实在学生的实践行为方面,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把树立和弘扬“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客观要求内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抵制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为本课重点。 2.教学难点 (见教学重点) 3.结构线索 本课时从属于第三单元“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的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本课时主题“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授课主要使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案例和情景体验,通过讲述、思考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纪律的作用以及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学情分析 中职生求知欲强,对自己生活的周边世界充满好奇,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生活经验缺乏,难以准确把握社会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分辨是非善恶、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很容易被不良诱惑迷惑,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以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中职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他们的以后的成长。加强法制教育,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尤为重要。 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行为导向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展示学生乘坐公交车、考试的图片,通过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思考设置的问题,据此导入新课。(图片内容见课件) 学生观察体味、思考。 【引思明理】 <设置问题> 1.在公交车上、考试的时候需要我们遵守什么纪律?除此以外纪律还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 学生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乘坐公交车要遵守相应的交通法规,外出游玩也要遵守相应的纪律。 引导学生明白,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集体活动,而有集体活动就需要有纪律约束。 2.纪律在我们生活中有何作用? 纪律保证了我们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引导学生理解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引入学习的第一部分) 一、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板书) (一)纪律的定义(板书) 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一定社会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看多媒体课件。观察体味、思考 <设置问题> 我们应遵守怎样的上课和开会纪律?你遵守纪律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挖掘学生日常生活情景,唤起内心对知识的感知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从而理解自觉遵守纪律要持之以恒,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 <设置问题> 反问:遵守纪律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是不是就没有自由?(引入下一部分学习) 学生思考回答,并观看多媒体。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2019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复习要点训练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一、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一)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1.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是治国安邦的。 规范,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P2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P3 3.宪法确认我国的,明确的地位。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领导的、以为基础的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国家。”P3 4.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P4 5.广大人民通过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将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6.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 7.我国宪法是如何体现和保障“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宪法基本原则的?P3-5 ①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_和。③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④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它的任务是,,,的和平劳动,参加事业,努力为服务。 8.我们中学生如何珍惜当家作主的权利?P5 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 9.公民的基本权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5 (二)尊重和保障人权

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P6 2.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P7 3.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也包括,不仅保护,也保护。 4.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和、,也包括、、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5.各级国家机关是怎样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P6-P8 6.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 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 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P11-13 (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我

维护宪法的权威

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维护宪法的权威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理解维护宪法尊严的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 通过对宪法为什么是国家根本大法这个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增强法治观念,对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理解和认识,感受宪法具有的最大权威,理解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树立宪法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进而涵养公民爱国情感,增强宪法至上的法治意识,提高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的自觉性。 3.运用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醒地意识到依宪治国的重要性,从而做到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积极主动地宣传宪法和法律;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能将尊宪意识落实在行动上,主动按宪法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要勇于同违宪行为做斗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进而形成崇尚民主、公正、平等思想,初步培养承担依法治国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从理论观点上说,我们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以及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目的都是为了树立和增强“宪法至上” 的意识和理念;从实践意义上说,只有树立和增强了“宪法至上”的意识,才能自觉地遵守宪法,自觉地维护宪法的权威,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2. 教学难点 首先,宪法的地位和重要性决定了该内容在本章的重要作用,从知识架构的 角度来说,理解了该部分内容对于后面法律知识的学习意义重大。其次,从理论 理解的角度来看,现实生活中存在违反宪法和违反具体法律比较难以区分的现象,不利于学生从理论上把握宪法。最后,从学生“自觉维护宪法”的行为养成角度来看,宪法观念的树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这是教学难点。 3. 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主题是“维护宪法的权威”。教材从分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入手,阐明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进而揭示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在社会生活中,每个公民都必须认真学习宪法,增强宪法观念,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三、学情分析 青少年由于年龄的原因,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需要增强;在实践中青少年往往缺乏依法维权的经历,法制观念,特别是宪法意识更迫切需要提高。总之,无论从理论理解的角度还是维护宪法的实践角度,青少年的宪法意识都亟待 提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增强宪法意识,在行动中努力做到尊重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材料对比法、讲解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五、教学过程 材料1 :胡锦涛在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部分内容):“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一定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神圣职责,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为民服务、为国尽力,绝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 教师充分利用课件材料中包含的宪法元素,根据材料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仔细观察课件图片,引发学生回忆、思考学过的宪法知识,激发学生对宪法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入宪法主题,以此导入新课。 〈设置问题〉

政府责任教学设计)

高中课程标准·政治必修2 2:3:2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1)政府的宗旨、政府的责任;(2)对人民负责的基本要求;(3)政府为公民提供的求助途径。 2、解析:本框内容强调人民政府作为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工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人民政府的原则。政府的宗旨和原则是政府性质的具体体现,是政府职能的延续和深化,是第三课的落角点,体现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本框内容同时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公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和积极参加国家生活有重要意义。对人民负责是政府的责任,是政府存在的依据,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本框重点。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说明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1)准确说出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理解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基本要求(重点)。 (3)了解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和方式,懂得公民学会向政府求助或投诉的意义。 2、解析 (1)能够准确说出政府的宗旨和原则,并能够联系国家性质、政府性质、政府职能说明原因。 (2)能够从典型案例中归纳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具体要求,并能客观全面地评析现实生活中政府的具体行为。 (3)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公民求助的多种方式和途径,并能说明公民学会向政府求助或投诉的意义。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学生对政府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难于理解,原因是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容易混淆,现实生活中,学生看到或听到少数政府官员违法乱纪行为时,容易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产生误解。教师可通过音乐、图片、典型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突破这一认识难点。 2、学生对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制度难于区别,原因是学生没有社会经历,难于分辨,可通过图表展示、教师讲解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1、学案为学生课前和课后的学习提供了指导。 2、现代多媒体,可提供丰富的声音、视频、图片等直观生动的事例和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利于师生互动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视频导入→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的要求→公民求助的渠道和方式→目标检测→小结

2018年新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教案

2018年新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维 护宪法权威教案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核心素养】法制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下学期开篇第一课。本册教材以宪法教育为主要内容,故而在第一单元中首先是针对宪法进行总体性介绍,是宪法教育的绪论部分,是全册教材内容体系的逻辑起点。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中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是从为什么的角度,讲述坚持宪法至上的原因。而第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主要讲宪法对公民权利的规定。通过介绍“国家权利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来说明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从而让学生体认宪法的核心价值,初步理解宪法精神。并进一步完成课程标准中要求“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增强宪法意识。”的要求。 【学情分析】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八年级学生尤为明显,教育界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还有人认为八年级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因而在此时对学生

进行法制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七年级已进行过部分法律学习,也有了一定的法制意识、法律观念。但是受生活环境的限制,再加上年龄较小,对于宪法的认识较为有限,对宪法规定的内容及宪法的作用了解不多。本节课从宪法对公民权利的规定层面上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宪法,有助于帮助学生增强宪法意识。 【课程标准】 课程依据标准是“法律与秩序”中的“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的准则,增强宪法意识。”。 【教学目标】 1、结合案例“小眉的周记”并列举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了解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 2、通过探究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作用,了解宪法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方面的作用。 3、结合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等相关事例,了解公民权利、公民基本权利与人权的含义,区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增强公民意识。 【教学重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