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 当好国家公民1

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  当好国家公民1
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  当好国家公民1

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一)单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宪法是()。

A.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规定公民权利的法律

C.规定公民义务的法律

D.规定普通法律怎样指定的法律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指()。

A.普通法律与宪法相抵触则无效

B.宪法指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C.宪法规定挂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D.宪法可以代替普通法律

3.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色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为根本的过动准则。

A.纪律B宪法 C.党的政策D国务院制定的政策

(二)多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

1.关于宪法的表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利

C.宪法是“母法”,是法律的法律

D.宪法可以代替所有普通法律

2.说“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因为()

A.宪法是法制的标志,没有宪法,就没有法治

B.没有“宪法至上,”“法律至上”就难以实现

C.没有宪法,民族的事实就无法得到法律的确认

D.没有宪法,各项民主制度的建立就无法实现

3.维护宪法的尊严,需要()

A.立法部门要在宪法的框架下制定法律

B.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

C.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捍卫司法工作

D.每个公民要学习宪法,与违法宪法的行为做斗争

(三)理解说明

1.2007年12月20日,某学校04级法律系女生姜某看到某银行在本校招收职员的启示后,品学兼优但身高只有1.58的她,却发现《招聘启事》中有一项条件——“女性要求身高在1.60米以上“。她认为:该《招聘启事》中的这一规定侵犯了公民的平等就业的权利。于是她于2008年1月17日向某市基层人民法院递交行政诉讼状,要求维护自己的品等权。(1)姜某的主张为什么能够得到法院的支持?

(2)结合上列,说明我国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

2.某职业学校为了严肃校纪,杜绝在校住宿的学生夜不归宿的违纪现象,于是做出了硬性的规定:凡查出在校住宿的学生夜不归宿,第一次罚款50元,第二次罚款100元。

(1)该校的这条校纪合理吗?为什么?

(2)遵守宪法与遵守校纪是怎样的关系?

答案:

(一)单项选择1.A 2.A 3. B

(二)多项选择1.ABC 2.ABCD 3.ABCD

(三)理解说明1(1)因为这一《招聘启事》的条款内容违反了宪法赋予公民的平等权利,并带有性别歧视的内容。

(2)略

2(1)该职业学校的这一项规定是不合理的,是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学校只能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没有权利对学生进行罚款。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个依据。学校是一个教育事业单位,它在制定纪律规定时,必须严格依据宪法和法律,绝不能超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

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一)单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

A.选举权被选举权

B.人身自由

C.宗教信仰的自由D婚姻自由

2宪法确认的公民权利是()

A.公民的平等权B普通法律确定的公民权利的基础

C批评监督权 D.经济赔偿权

2.公民在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利时,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这些原则是()

A权利和义务完全对等原则 B.坚持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C先享受权利,后履行义务 D.先履行义务,不享受权利

(二)多项选择多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

1.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就要有()

A.国家意识B法律意识C权利与义务意识D权利意识

2.受教育者应履行的义务有()

A遵守法律法规

B.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规范

C.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D.遵守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3.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主要有()

A维护国际统一和民族团结

B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

C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D依法纳税

(三)理解说明

2006年12月29日,第十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的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请结合上面这段话,说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2)简要说明《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意义。

答案:

(一)单项选择1.A 2.B 3.B

(二)多项选择1.ABC 2.ABCD 3.ABCD

(三)理解说明(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榜的总章程,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母法”,是法律的法律,是制定普通法律的基础和依据。普通法律是宪法内容和意志的具体化。

(2)《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专项法律。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是保护未成人健康成长的法律保障。

第八课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一、崇尚程序正义

(一)单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个体户王某因销售货物时屡有短斤缺两现象,工商行政管理局发现后决定对其处以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王某不服,决定以工商行政管理局为被告打官司。该诉讼属于()

A民事诉讼B行政诉讼C刑事诉讼D行政复议

2、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有争议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和解决下列哪一类案件的活动?

A民妻纠纷B刑事案件C经济纠纷D行政纠纷

3、下列关于刑事诉讼中程序公正含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诉讼参与人对诉讼能充分有效地参与

B程序违法能得到救济

C刑事诉讼程序能得到遵守

D刑事判决结果符合事实真相

4、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开庭审理的程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

A开庭审理的准备、法庭调查、合议庭庭辩论、宣告判决

B开庭审理的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宣告判决

C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合议庭评议、宣告判决

D开庭审理的准备、法庭调查、合议庭评议、宣告判决

(二)多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列行为中,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有()

A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合同鉴证行为

B劳动鉴定委员会实施的劳动能力鉴定行为

C大学根据《学位条例》拒绝发放学位证书的行为

D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注册会计师执照不予年检的行为

2、下列关于“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先例审判权”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有()

A甲认为是指法官个人独立审判案件,不受任何人影响

B乙认为是指合议庭独立审判案件,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影响

C丙认为是指法院独立审判案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D丁认为是指法院依法独立审判案件,上级法院不能对下级法院正在审理的具体案件如何处理发布指示或命令。

3、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判断程序公正应包含下列基本原则()

A独立性原则B回避原则C公开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

(三)理解说明

某地市民毕某、陈某母女二人在市区路口与同乘购物班车的韩某因下车音量互相指责。继而,毕某、陈某推打并辱骂韩某,韩某亦与二人争执,至一寡药房门前,韩某因心脏病发作倒地……陈某见状即上前对韩某进行抢救,后韩某被送至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毕某、陈

某被接到群众报案的公安机关当场抓获。

市北区人民检察院在起诉书中指控被告人毕某、陈某犯故意伤害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市北区人民法院以过失致人死亡罪,一审判处被告人陈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被告人毕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此前,被告人毕某、陈某母女二人就此案的民事赔偿部分与被害人家属达成调解协议,即赔偿死者家属共计人民币25。5万元。

(1)本案中各执法机关都依照法定程序履行了哪些法律权力?

(2)当与人发生纠纷时,你会采取哪些方式解决?清结合本案谈谈自己的看法。

(3)对于本案,你还有什么其他方面的感悟?

答案

(一)单项选择1、B 2、A3、D 4、D

(二)多项选择1、CD 2、CD 3、ABC

(三)理解说明

(1)接到报案的公安机关当场抓获毕某、陈某母女二人;市北区人民检察院在起诉书中指控被告人陈某、毕某犯故意伤害罪,向法院提起公诉;市北区人民法院对毕某、陈某进行审理、判决。

(2)略

(3)一点小事却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血的教训给世人警示:处理问题应有法律意识。

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单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甲经过一居民楼时,三楼乙家阳台上的花盆坠落,砸在甲的头上,致使甲脑震荡,

共花费医疗费1万元。甲以乙为被告至法院要求赔偿,而乙否认甲受伤是自家花盆坠落所致。对这一争议事实,应该承担举证责任的是()

A甲承担举证责任B乙承担举证责任

C甲、乙均应承担举证责任D受理法院负举证责任

2、某工厂会计李某利用职权贪污国家公款2万余元,有权立案侦查的国家机关是()

A公安机关B检察机关C人民法院D工商机关

3、南方某村三个农民与村委签订了6。8亩桔园承包合同,当年桔子大丰收,人均获利

1。5万元。个别村干部眼红想毁约,三个农民应该()

A民不与“官”斗,忍气吞声算了

B保留好合同,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C托熟人讲情送礼,私下解决

D用武力教训眼红的村干部

(二)多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

1、关于下列国家机关主要司法权力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公安机关执行侦查权B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

C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D公安机关主要行使拘留权

2、张某(20岁)和王某(17岁)是盗窃案的同案被告人,现在押。张某聘请某律师为

辩护人,王某父亲(在国家机关任现职)担任王某的辩护人。王某的父亲有权行使下列诉讼权利()

A有权独立进行辩护B有权提出上诉

C有权提出与被害人有亲戚关系的审判员李某回避D有权提供证明无罪的证据

3、下面案件中,关于证据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韩某杀人案,证明被告人到过案发现场的证人证言是法定证据

B马某盗窃案,被害人陈某关于犯罪给自己造成物质损害的陈述是证人证言

C高某放火案,表明大火系因电器短路引起的录像是视听资料

D吴某投毒案,证明被告人指纹与现场提取的指纹同一的鉴定结论

4、民事起诉状应包括的内容有()

A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B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C证明诉讼请示的证据和证据的来源

D证人的姓名和住所

(三)理解说明

保安员张某,中专毕业后来到南方某城市打工。当他在保安公司找到工作后,经同事指点,带上相关证件去某派出所办理《暂住证》,派出所工作人员推诿、拖延、态度不好。他前后共去了四次都没有办下《暂住证》。而没有暂住证,张某出门工作、生活、办事等都不方便。张某想尽快办下暂住证,有人告诉他可以去投诉。

(1)、张某应该向哪个机关投诉?如果起诉,张某应该怎样书写起诉状?

(2)如果公民在生活、工作中发生纠纷、只能去法院进行诉讼吗?可以选择哪些常用的非诉讼途径?

答案

(一)单项选择1、A2、A3、B

(二)多项选择1、ABC 2、ABC 3、ABCD 4、ABCD

(三)理解说明

(1)张某应该向某派出所的上一级单位投诉。如果予以行政起诉,张某应注意按照下列要求写起诉状:

①首部应写明标题;详细介绍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原被告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等以及诸如法定代理人或第三人情况等内容。

②正文: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案由和诉讼请求,二是事实和理由,三是证据及其来源,证人的姓名住址。三部分中以第二部分为主,事实应包括被告人实施犯罪的具体情况,如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情节及危害后果,特别是乙方权益受损的具体情况等。理由是主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性规定,阐明被告致害行为的性质及其应承担的责任,并对如何处理该纠纷提出乙方的意见。

③尾部:写明致送法院名称、原告或代书人的签章,起诉时间和附项等内容。

(2)公民在生活、工作中发生纠纷,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合法的维权途径,不必非去法院起诉,也可以选择非诉讼途径。

我国的非诉讼途径主要有:调解、仲裁、行政复议等,它们都是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解决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宪法主题班会教案

精品教学资料,欢迎老师您参考使用! 法律与我们同行—宪法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的树立和维护学校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活动方法: 知识学习、观看事例、参予讨论 主要内容: 一、加强法纪教育,引导学生学法、守法,自觉遵守校规班纪。 二、强化安全教育,防止发生踩挤、跳窗、交通、溺水、食物中毒等事故,教育学生远离不良文化,远离诱惑,远离游戏厅歌舞厅网吧,远离邪教,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由此引发的违法犯罪。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开场白,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一)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知识(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竞答,分抽签必答和小组抢答,评选优胜小组)。 三、讨论怎样处理以下行为。 1、包间内,乌烟瘴气,一群中学生饮酒庆祝同学生日。 2、有人跳窗入室盗窃,一人看见后悄悄走开。 3、一毒品贩子正诱骗一群中学生吸烟。 4、有的同学向同学强行借钱,不借就找人打。 5、朋友被打了,其他人帮他打群架。 四、班主任老师总结。 五、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主持人:愿同学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让法制与我们永相随,让幸福快乐与我们永远相伴!

宪法学习 主题班会教案

宪法宣传主题班会教案2 一、活动背景: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二、活动目的:为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引导学生形成“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意识,我班决定开展“宪法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活动。 三、活动主题:“宪法在我心中”主题班会 四、活动时间:2018年9月30日 五、活动对象:全体同学 六、活动流程: (一)由主持人致开场白,主持说明此次主题班会的具体细则、主要内容、具体安排及活动目的; (二)班长说明此次宪法主题班会的主要意义,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权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因自觉接受权威而主动服从,真正将宪法作为其行为准则。 (三)班长精心挑选了很多有关宪法的题让同学们进行 抢答,以便让同学们对此有更入的了解,并产生主动去了解宪法的动力。 (四)很多同学积极主动的说了一段自己对宪法的了解,有的畅谈“法在我心中”、“如何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法律与我同行”,有的以案例来“今日说法”,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把班会推向了高潮。 (五)班主任对活动进行总结:此次“宪法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活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取得了实效,做到学习人员、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四落实。使同学们了解了宪法基本知识,作为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懂得了要学法、知法守法,远离犯罪,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使学生们成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好公民。 总结: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们将继续抓好法制宣传和教育,营造浓郁的法治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第1课时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小杨同学在复习备考时,整理归纳出以下一些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到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B、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对我国国家性质的确认,也是对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确认 C、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有了宪法保障,公民的权利就不会被侵犯了 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 宪法的基本原则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 A、明确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C、明确了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D、完全实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 3、下列选项能体现“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观点的是() ①社会上不再存在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③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④广大人民通过人民 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下列能为漫画《宪法承诺》提供有力证据的是() ①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②宪法规定公民广泛的基本权利 ③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④宪法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对此很多群众积极参与并向政府等相关部门提议:增设垃圾分类宣传,使人们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这样才能落实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

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 当好国家公民1

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一)单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宪法是()。 A.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规定公民权利的法律 C.规定公民义务的法律 D.规定普通法律怎样指定的法律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指()。 A.普通法律与宪法相抵触则无效 B.宪法指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C.宪法规定挂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D.宪法可以代替普通法律 3.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色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为根本的过动准则。 A.纪律B宪法 C.党的政策D国务院制定的政策 (二)多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 1.关于宪法的表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利 C.宪法是“母法”,是法律的法律 D.宪法可以代替所有普通法律 2.说“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因为() A.宪法是法制的标志,没有宪法,就没有法治 B.没有“宪法至上,”“法律至上”就难以实现 C.没有宪法,民族的事实就无法得到法律的确认 D.没有宪法,各项民主制度的建立就无法实现 3.维护宪法的尊严,需要() A.立法部门要在宪法的框架下制定法律 B.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 C.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捍卫司法工作 D.每个公民要学习宪法,与违法宪法的行为做斗争 (三)理解说明 1.2007年12月20日,某学校04级法律系女生姜某看到某银行在本校招收职员的启示后,品学兼优但身高只有1.58的她,却发现《招聘启事》中有一项条件——“女性要求身高在1.60米以上“。她认为:该《招聘启事》中的这一规定侵犯了公民的平等就业的权利。于是她于2008年1月17日向某市基层人民法院递交行政诉讼状,要求维护自己的品等权。(1)姜某的主张为什么能够得到法院的支持? (2)结合上列,说明我国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 2.某职业学校为了严肃校纪,杜绝在校住宿的学生夜不归宿的违纪现象,于是做出了硬性的规定:凡查出在校住宿的学生夜不归宿,第一次罚款50元,第二次罚款100元。 (1)该校的这条校纪合理吗?为什么? (2)遵守宪法与遵守校纪是怎样的关系? 答案: (一)单项选择1.A 2.A 3. B

学习宪法日主题班会教案

学习宪法日主题班会教案3篇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教学过程:一、导入: 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二、主要内容: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例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

“宪法”主题班会教案

福泉市一小六(2)班“宪法”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主题:宪法在我心中 活动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活动方法:案例分析、学生共同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PPT课件、未成年人法律宣传的相关教育视频、相关案例 活动流程: 一、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行为。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十分必要。 二、一起来分析和讨论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中学生不应当违反这些规定。要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

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根据话题讨论,内容为: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 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案例一:小陈是一个农村姑娘,9岁时由父母做主,同一个21岁的男青年订立了婚约。男方给了小陈的母亲1960元礼金。小陈13岁时,提出要与男方解除婚约。男方不肯,坚持“要人不要钱”。小陈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便到法院起诉,要求解约。法院经过调查,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基础上,依法裁决由小陈的父母退还男方1960元礼金,小陈与男方解除非法婚约。就这样,小陈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二:小周家住湖北农村,是七年级学生。1996年月11月3日,在骑车回校途中,不慎将8岁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伤,雷家要求周家赔偿,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雷家到镇派出所报案,要求周家赔偿损失。派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回派出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1000元才放人。周家因家穷被迫四处筹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3)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 宪法确认的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P3)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P4)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4.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主要包括哪几类?(P5) 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 5.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P6)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6. 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P6)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7. 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P7)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8. 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P7—P8) (1)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9.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P11) 10.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P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1学宪法主题班会教案

毕郭初中初一一班“学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主题班会教案 ——法在身边——走好青春每一步 【活动背景】举行“学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主题班会,积极响应号召。【活动目的】 1.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完善社会责任意识。 2.引起学生的现实关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将校内法制教育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自觉地提高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社会认识能力。 【活动方式】班干部主持,师生共同参与 【活动要求】注重人人参与,讲究活动秩序,联系实际。 【活动地点】初一一班教室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开场导语,说明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意义。 甲:学习法律是社会进步对个人的外在要求。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制建设的逐渐完善,人们的生活与法息息相关。学法、守法、用法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不懂法、不学法的人在现今社会将寸步难行,无法立足,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是社会对人的要求。 乙:法制精神是现代人的一种内在修养。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内在素质的内涵正在逐渐丰富。以前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代人除了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之外,还应具有人文和法律精神。 甲:遵法守纪是每个社会公民的义务, 乙:遵法守纪是保护每个人个人利益的保障。 合:为此我们开展主题为“学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的主题班会。 二、《宪法》法律知识简介主持人:《宪法》共四章: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三、案例结合,讨论法律案例 主持人:同学们,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许多多鲜活的事例已然清楚地告诉我们,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学法,懂法,用法,是青少年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都是中学生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案例一:据《闽西日报》报道:2005年6月26日中午,某中学生林某因与同年级同学钟某发生矛盾后斗殴,当晚8时许钟某纠集同学挟持林某到校外一小巷内,将林某打倒在地。后来林某起身掏出水果刀,对其中的王某等人乱

2018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知识点归纳

2018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一)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1.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总章程。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4.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5、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6.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途径和形式: 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7、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 8、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9、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10、我们怎样当家作主?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二)尊重和保障人权 1.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②XX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2.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和保护人权。 3、中国的人权的特点: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 4.人权的主体: 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5、人权的内容: 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①立法方面②执法方面 ③司法方面④宣传方面

第七课维护宪法的权威(27-28)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课时教案 汽修、机电专业一年级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

书) 1.在我们的国家生活中,哪些问题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2.我国宪法对这些问题都做了哪些规定? 材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什么是法律效力? 2.仔细阅读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问 题,主要包括国家性质、 政权组织形式、结构形式、 经济制度以及公民基本权 利和义务等内容,涉及整 个国家生活各个重要领 域,材料中刑法与民法是 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是 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 题,而且只涉及国家生活 的某一方面。通过对比得 出结论:宪法从内容上是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教师出示上述材料, 学生认真阅读法律条文,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从而 明确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 效力,是普通法律的立法 基础,普通法律是宪法相 关条文的具体化,它们的 立法依据是《宪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 示:宪法与普通法律在制 定修改程序上的不同。 (二)依宪治国是依 法治国的核心(板书) 学生结合教材第 79页内容,参照投影 材料,进行思考,解决 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

下列材料,说说我 国刑法与民法的制定依据是什么。这表明了宪法与普通法律是什么关系? 3.教材中宪法第五条有哪些规定?材料7表明了什么意思? 1.宪法的制定、修改与普通法律相比在程序上有什么特别规定? 2.宪法的这些特别严格的制定、修改程序说明了什么? 1.你知道国家的治理方式有哪两种? 2.人治与法治有何不同? 3.为什么说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4.教材第79页案例中税务局的行为违反了哪部具体法律?为什么说该税务局也违反了 1.宪法是法治的标志 (板书) 学生理解该问题有 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借助 材料,再结合教材第79 页案例,在充分认识宪法 地位的基础上,以设置问 题为教学线索,由浅入深 讲解为主,激发学生对该 问题的理性思考,从而理 解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核 心作用。 教师根据教材归纳 如下: 要全面贯彻实施宪 法,具体做法是:(1)青 少年应当认真学习法律知 识,树立“宪法至上”观 念。(2)在依法治国过程 中,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 人员不得做宪法禁止做的 事,也不得拒绝做宪法规 定做的事。(3)全国各族 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 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 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 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 学生思考回答

小学国家宪法日主题班会教案设计

小学国家宪法日主题班会教案设计 篇一 一、活动背景: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为纪念国家宪法日,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在小学生中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 二、活动目的: 更好地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服务发展、维护稳定,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促进全民守法等方面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 三、活动准备: 1、每个同学准备说一段对宪法的了解; 2、准备PPT ; 四、活动过程: 1、由老师致开场白,介绍开展本次主题班会的意义 a、了解立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b、意义: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设立国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 2、下面请同学们谈谈对宪法的了解。 3、老师对同学们的回答做点评,并纠正错误的观点。 4、观看宪法日宣传的幻灯片《宪法小知识》 A.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 B.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最根本的是依宪执政。 C.现行宪法由四部分组成: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国歌 D.公民的基本义务 a.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b.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 c.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d.保护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维护宪法权威 教学设计

〔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维护宪法权威 教学目标 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理解维护宪法尊严的意义,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与权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案例及材料;学生利用网络收集、查找相干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那么,为什么说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呢?我们如何理解宪法的权威?如何以实际行动维护宪法的权威?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请看材料。 【教学过程】 展示材料: 材料一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义务教育法第一条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刑法第一条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材料二宪法修正案里一个逗号的删改 中国青年报消息:(2004年3月)对照6天前提交大会审议的草案,今天经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最后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涉及对土地和私有财产征收、征用及补偿问题的条文,删除了一个小小的逗号。为了删改这个逗号,大会主席团向代表们提交了长达450余字的解释和说明。

材料三教材第75页:链接“孙志刚事件” 引导学生思考: 1.材料一三部法律的第一条规定有何共同的地方?它说明了什么? 2.阅读材料二后,同学们有何感悟呢? 3.“孙志刚事件”说明了什么? 教师点拨: 1.材料一中的三部法律都是根据宪法制定,说明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宪法修改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材料: 展示材料: 宪法与普通法律制定和修改程序的对比表 制定宪法:需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普通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 修改 宪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绝对多数)通过才能生效。 普通法律:全国人大主席团、30名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就可以提出法律修正案,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过半数(相对多数)通过即可。 教师点拨:“孙志刚事件”说明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 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教师归纳:显然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是其他法律的母法。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地位和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所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种组织、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板书: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师讲解: 宪法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它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宪法的作用,必须认真贯彻实施宪法,切实维护宪法的权威。但是,社会上还存在着对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权威作用尊重不够的消极想象,如有人认为宪法可有可无,可遵守可不遵守,那是极其错误的。 引导学生思考:宪法规定的都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是不是离我们普通人太遥远,和我们毫不相干?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七课维护宪法的权威说课稿DOCX 文档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 我抽取到的课题为《维护宪法的权威》。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七部分展开维护宪法权威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高教社《职业道德与法律》。是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是中职学生进入职场前在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自我约束以及保护方面的知识储备,对中职学生顺利进入职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选自第三单元《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从这个单元开始,主要学习法律的相关内容。本单元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对的主体是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的在校生。她们处于应试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过渡期,对她们来说最大考验是适应中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就是说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填鸭式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学会分析,学会应用。 另外她们在初中阶段文化基础差,对于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比较难以接受,对枯燥的理论性知识没有兴趣。 2、学习基础与态度:学生通过一个学期中职学校学习的适应过程,有了一定职业认知,采取喜闻乐见,深入浅出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自主融入课堂,可以增强他们学习兴趣,提高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职业生涯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我将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在行动中努力做到尊重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能力目标 在学习与生活实践中,能将尊宪意识落实在行动上,主动按照宪法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3、情感目标 理解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树立宪法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进而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增强宪法至上的法治意识,提高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的自觉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难点: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五、教学策略 找到适合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合理的教学方法: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用为根本立体式教学模式。 教为主导体现为: 1、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适度调控,为学生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学习氛围,彻底改变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 2、展开事例,以浅显化,通俗方式讲授,即启发式教学。

宪法主题班会教案

法律与我们同行—宪法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的树立和维护学校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活动方法: 知识学习、观看事例、参予讨论 主要内容: 一、加强法纪教育,引导学生学法、守法,自觉遵守校规班纪。 二、强化安全教育,防止发生踩挤、跳窗、交通、溺水、食物中毒等事故,教育学生远离不良文化,远离诱惑,远离游戏厅歌舞厅网吧,远离邪教,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由此引发的违法犯罪。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开场白,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一)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

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知识(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竞答,分抽签必答和小组抢答,评选优胜小组)。 三、讨论怎样处理以下行为。 1、包间内,乌烟瘴气,一群中学生饮酒庆祝同学生日。 2、有人跳窗入室盗窃,一人看见后悄悄走开。 3、一毒品贩子正诱骗一群中学生吸烟。 4、有的同学向同学强行借钱,不借就找人打。 5、朋友被打了,其他人帮他打群架。 四、班主任老师总结。 五、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主持人:愿同学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让法制与我们永相随,让幸福快乐与我们永远相伴!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案例分析

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案例分析 一、宪法的概念和特点 宪法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里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法律的最高表现形式,这主要是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了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大法。 (一)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 1.宪法内容具有根本性。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问题。 提问:你认为对于一个国家哪些制度和问题是根本的? 2.宪法法律效力的最高性。 提问:效力最高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3.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的严格性。 提问: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是怎样的? 全国人大对一般法律的修改,一个代表团或三十名以上人大代表联名就可以提出,由全国人大代表过半数通过;宪法的修改,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大代表联名才能提出,并需由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二)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齐玉苓案与违宪审查。 (三)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 二、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我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是一个宪法性文件,在当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此后,先后制定颁布的宪法分别是: 1954 年宪法、 1975 年宪法、 1978 年宪法和现行的 1982 年宪法。现行宪法于 1982 年 12 月 4 日通过。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需要,全国人大先后于 1988 年 4月、 1993 年 3 月、1999 年 3 月、 2004 年 3 月通过四次宪法修正案,从而使这部宪法更加完善。 (二)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 我国现行宪法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小学国家宪法日主题班会教案设计XX

小学国家宪法日主题班会教案设计XX 小学国家宪法日主题班会教案设计XX 活动目标: 1、通过这次班会活动,使学生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同时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违法。 2、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增强青少年同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意识,培养他们运用法律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讲话: 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在一天天的发生着改变,我们身边也随之出现了行行色色的不同群体或个人,并且他们的行为有时会侵犯到我们的权利,如果我们不懂法我们也可能侵犯到他们的权利,为了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能力,为此我们准备了这次以《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主题班会,在这次班会上,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来了解掌握法律法规常识,从而使我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二、知法懂法: 首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竟答,法律知识竟答分抽签必答和小组抢答两部分,必答题20分;抢答题答对10分,答错扣10分,最后看哪个小队得分最多就是优胜小队。

1、必答题(一组一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布和生效的时间? (2).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是什么? (3).对未成年人教育的范围是什么? (4).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那些原则? 2、、抢答题: (1)什么是未成年人? 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使得使之辍学。 (2)《未法》对父母不履行法定职责作了那些规定? 对不履行职责或侵权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经教育不改的,撤消监护人资格,另行确定监护人。 (3)《未法》对未成年人招用有那些规定?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人、组织及个人非法招用的,处以罚款、吊销营业执照。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公布和实行的时间? 通过公布. 1995年9月1日实行。 (5).《教育法》共有多少条多少章? 教育法共有十章、84条 (6).义条教育法是何时分布和施行的? 通过并公布、自1986、7、1起施行。

(完整word版)《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第一课时)

职业道德与法律 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理解维护宪法尊严的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 通过对宪法为什么是国家根本大法这个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增强法治观念,对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理解和认识,感受宪法具有的最大权威,理解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树立宪法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进而涵养公民爱国情感,增强宪法至上的法治意识,提高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的自觉性。 3.运用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醒地意识到依宪治国的重要性,从而做到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积极主动地宣传宪法和法律;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能将尊宪意识落实在行动上,主动按宪法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要勇于同违宪行为做斗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进而形成崇尚民主、公正、平等思想,初步培养承担依法治国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从理论观点上说,我们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以及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目的都是为了树立和增强“宪法至上”的意识和理念;从实践意义上说,只有树立和增强了“宪法至上”的意识,才能自觉地遵守宪法,自觉地维护宪法的权威,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首先,宪法的地位和重要性决定了该内容在本章的重要作用,从知识架构的角度来说,理解了该部分内容对于后面法律知识的学习意义重大。其次,从理论理解的角度来看,现实生活中存在违反宪法和违反具体法律比较难以区分的现象,不利于学生从理论上把握宪法。最后,从学生“自觉维护宪法”的行为养成角度来看,宪法观念的树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这是教学难点。 3.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主题是“维护宪法的权威”。教材从分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入手,阐明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进而揭示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在社会生活中,每个公民都必须认真学习宪法,增强宪法观念,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三、学情分析 青少年由于年龄的原因,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需要增强;在实践中青少年往往缺乏依法维权的经历,法制观念,特别是宪法意识更迫切需要提高。总之,无论从理论理解的角度还是维护宪法的实践角度,青少年的宪法意识都亟待提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增强宪法意识,在行动中努力做到尊重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材料对比法、讲解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材料1:胡锦涛在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部分内容):“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一定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神圣职责,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为民服务、为国尽力,绝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 教师充分利用课件材料中包含的宪法元素,根据材料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仔细观察课件图片,引发学生回忆、思考学过的宪法知识,激发学生对宪法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入宪法主题,以此导入新课。 〈设置问题〉

学宪法讲宪法主题班会教案

学宪法讲宪法主题班会教案 1、让学生了解《宪法》,认识《宪法》,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培育学生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班会准备:多媒体课件、法制宣传片,法制宣传手册班会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法治社会,时时处处都有法律约束。我们今天一起来认识了解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 二、认识宪法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三、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青少年应该知道以下几点: 1、生命健康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珍爱生命、维护健康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对社会的义务。生命健康权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 2、未成年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民族的未来,其生命和健康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我国《宪法》规定:“父母有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

的监护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同时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3、既然国家都从法律上保护我们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那么作为未成年人的我们就更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如果我们因为困难、挫折、失意而自杀,必然会给亲朋好友带来无尽的哀伤,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若我们不甚损害了自己的身体,还会造成更大的社会负担。 4、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使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免受他人侵害,这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 四、总结同学们,我们学习完《宪法》之后,要有国家意识,知道你身为一个中国人,要由民族归属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虽然是小学生,但我们身上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让我们一起为法治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做人最好状态是懂得尊重,不管他人闲事,不晒自己优越,也不秀恩爱。你越成长越懂得内敛自持,这世界并非你一人存在。 做人静默,不说人坏话,做好自己即可。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