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的行板by柳满坡 如歌的行板

如歌的行板by柳满坡 如歌的行板
如歌的行板by柳满坡 如歌的行板

如歌的行板by柳满坡如歌的行板如歌的行板”今天晚上的星星很少,不知道它们跑哪去了,赤裸裸的天空,星星多寂寥……“今夜的天空也许可以用辛晓琪的《味道》这首歌的歌词来形容。

和姐姐逛街回家已是晚上十点半了,我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直奔向爸妈的房间,然而在楼梯的转角处无意间看到了爷爷房间的灯还亮着,这让我欣喜,爷爷还没睡,我得去他那儿闹腾一会儿,心里想着。

在爸妈房间里寒暄了几句便朝着爷爷那走去……

我轻轻地扣了一下门,小心地推门而入。oh~mygod~房间里充满了呛人烟味儿,朦胧中看到爷爷嘴叼着一根香烟,烟头还留有炽热的烟火凶猛的吞噬着烟草。在暗黄色灯光的照射下,爷爷显得那么苍老,鬓角已花白。一位桑榆暮景的老人孤孤单单的坐在床沿,一团团烟从他的嘴鼻里缓缓飘出。几个烟蒂肆无忌惮地躺在雪白的地砖上,点点烟灰散落在爷爷的棉裤上。他披着一件土灰色的、旧的不能再旧的夹袄,看上去仿佛心事重重……究竟怎么了,是发生了什么事吗,为什么爷爷要借烟消愁,

我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走到爷爷身边。当他看我时,嘴角微微上扬,说道:“孙女啊,怎么,想爷爷啦,”我看出来了,真的看出来了,爷爷笑得很勉强,说话声里带着哽咽。自从奶奶去世后,爷爷就像是变了个人,变得沉默寡言了,没事总喜欢一人待在房间里发呆……

我想开口说话,可一张嘴就被烟味儿呛到。“都怪爷爷不好,我们应该去你的书房聊天,这儿让你难受了~”爷爷心疼地说道。我们爷孙俩顺着走廊来到书房。其实那走廊很短,但不知为什么,和爷爷一起走时仿佛过了半个世纪,好漫长好漫长~是夜,静悄悄的,衬出了爷爷的脚步声,好沉重好沉重~

在书房门外,爷爷随手把一支还未抽完的烟扔在了地上,想用脚踩灭它,脚刚抬起却在空中停住了。略一迟疑,他弯下腰,把烟重新捡了起来,转身走向洗手间,用水熄灭烟头并把它扔在了垃圾桶里。我就纳闷了,怎么今天扔个烟还半天。他回来时,我清楚地看到了爷爷脚上所穿的鞋,我分明记得那双鞋是奶奶亲手给爷爷做的,那时我还问奶奶:“这是给谁的呀,”奶奶满脸洋溢着笑容,“给老头子的~”“老头子,哈哈,老头子”我很新奇的说道。“对啊,你爷爷就是老头子

~”“老头子”,多么亲切的代名词啊~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也许正是这双鞋子是奶奶做的,爷爷才不忍心用它去踩灭那不起眼的烟头。这小小的举动,震撼了我~

走进书房,我刚想开灯就被爷爷阻止了,“别开,就这样挺好的~”“好吧~那不开了。“我说着并从书桌旁抽出两把椅子,我俩坐下面朝着窗外。那弯弯的月牙,像一只小船高高的挂在天空中,淡淡的月光给了书房一丝光亮。

静静地,静静地,爷爷终于开口了:“孙女儿啊,你知道吗,你爷爷我闲得慌,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发呆了,一天一天过得

太长太慢,有时候都不知道要干点什么。以前啊,有你奶奶在,有她跟我拌拌嘴,聊聊天,现在老太婆走了,你爸妈每天又那么忙,而你要忙着读书。唯独我那淘气的曾孙,时不时跑来找我搭积木,给我讲故事、唱歌,看到他,我真的很开心~小孩子嘛,总喜欢到外面去疯玩,我老了,没那精神劲儿陪他,只好呆在屋里。可呆在屋里,我就忍不住想起老太婆咯~回想以前的日子,那个幸福啊……”我知道,爷爷这些都是心里话,他只能跟我讲。说着说着,泪水缓缓地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滑下,即便是在黑夜,我也能借着那月光看到那晶莹的泪花在老人的眼眶里打转。

看到爷爷这样掩藏心中的痛,我揪心的疼……

从进书房到现在,爷爷的左手一直藏在上衣的口袋了,好像揣着什么东西~我以给他泡茶为由,起身开了灯。我侧着身,清楚的看到爷爷立即背对着我,用衣袖擦拭着眼角的泪花,说道:“你开灯怎么不告诉我呢,”爷爷的口气中略带责备,我也没放在心上,大声地说:“我给你泡茶嘛~黑灯瞎火的,我怎么看得清啊

~”“这倒也是。”我嘴上是这么说,其实书房里就算不开灯也完全看得清,我只是想看看爷爷的脸~

冒着热气的水从饮水机跑到了爷爷那只用的早已褪了色的茶杯里。我捧着茶杯,小心翼翼的走到爷爷身边,一边递给爷爷茶水,一边小心的问着:”爷爷,你手里拿着什么呢,“我不知道我这么问,爷爷会怎么回答,那颗心中啊,砰砰砰直跳~”哦~其实也没什么,只是一张照片~”爷爷的回答令我吃惊,原以为爷爷会斥责我:小孩子管那么多干什么~爷爷缓缓伸出了他那只粗糙的手,条条裂缝张牙舞爪镶嵌在爷爷手上。爷爷老了~

爷爷慢慢地张开手,在灯光的照耀下,我看清了。这照片是奶奶的一寸照,我甚至记得这张一寸照是爷爷陪着奶奶一起去照相馆拍的。花白的头发,一双微微凹陷的眼睛,微笑着~即使皱纹早已爬上了额头,但看起来依旧美丽。这就是我和蔼可亲的奶奶啊~我看着相片,滴滴泪珠掉落下来,终究忍不住哭了~爷爷再次侧过身去,用那已经湿了的衣袖擦拭眼泪。古人云:男儿有泪不轻弹~恐怕是因为这个,爷爷才转身背对我吧~

我走到书桌旁,开启电脑,打开了一个视频。是在奶奶六十大寿时爸爸给拍摄的。那时生活条件差,科技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所以视频是黑白色的。看着那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个个笑得合不拢嘴……泪水止不住的哗哗地流~

那夜,爷爷还跟我讲述了他和奶奶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的故事~多么美好的往事啊,怪不得爷爷这般不舍~

情深似海,恩重如山,才会祈望生生世世为夫妻,我多么荣幸能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爷爷奶奶对彼此的爱,都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即便奶奶去了远方,但我相信他们对彼此的思念是不断的,就像一根缠绵的电话线,永远连接着两颗心。

希望下辈子,爷爷奶奶还能成为夫妻~

我,还能成为他们的孙女~

高一:沈灵

如歌的行板相关内容:我的“笨”妈妈我的“笨”妈妈...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你乃贵族之后,力能扛,才气过人,文武双全,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曾称赞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也许正因为你如此强大,才使你养成了刚愎自用,骄傲自负的性格,最后,败给了刘邦,失了天下。

曾经有一人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生换你岁月常留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个影响自己至深的人,对于我,这个人便是凡哥。凡哥姓陈,是我初中时的班主任,叫我们语文。他曾是一名武警,任教几十年的时光并没有抹去他身上耀眼的光芒。

你是人间四月天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题记所谓偶像,就是自己所崇拜和想要成为的人。小时候,我的崇拜的是周杰伦,后来,我崇拜的是鲁迅。可是,我却从未有努力想要变成他们的念头,直到我遇到了林徽因。

做一个温暖的女子此生,我想要做一个温暖的女子,清淡如水,明媚如花。我要做一个自然美的女子,不求高贵华丽,更不要浓妆艳抹,只求简单舒适。不管心情如何,绝不会让自己颓废,每天都要干净整洁,即使不化妆也能大方得体。

妈,其实我懂你小时候,母亲并不贤惠。那时的她从不做家务,所有的活都是父亲承担。但上学后,父亲的工作愈发繁忙,除了早餐和午餐能勉强应付,晚餐哪怕插上翅膀也不能赶回来做了。

半个世纪的孤独秋海棠落尽,绛紫色的日光如油脂般的沉重地凝聚在空中。余晖斜照在鼓楼街巷之间,小镇空无一人,静默地只能听见那钟表的喘息。每每我路过那街角的钟表店,不由的停下脚步,现如今,物是人非的残破店面,又拨起我心底的涟漪,让我回想起几...

遥远的眼神童年幼稚,他的眼神充满沧桑感,唤醒心灵的我,从走陌路。题记眼神是一种神圣的代表,人的最高指令是大脑,可是眼神却是不可侵犯,不能违背,不容置疑。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 如歌的行板 教案

《如歌的行板》 教学目标: 1、能够对室内乐作品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与室内乐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2、聆听《如歌的行板》,感受、体验乐曲音乐情绪,并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3、能够用轻柔暗淡的声音、徐缓的速度,表现忧伤与思念故乡的音乐情绪演唱《夜曲》。教材分析: 《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很多人把它称为柴科夫斯基的代名词。乐曲的素材是一首叫做《凡尼亚坐在沙发上》的民歌。全曲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演奏时,四件乐器通常都加上弱音器,从而使其音色都带有朦胧、暗淡的色彩。教学重点: 体会第一音乐主题,感受乐曲素材的音乐特征并作出分析。 教学难点: 在音乐作品的学唱体验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大家熟悉的俄罗斯音乐,创设意境) 问题一: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的是什么风格的音乐?(……) 问题二:那同学们还有哪些会唱的俄罗斯歌曲呢?(请同学们哼唱) 问题三:大家感觉俄罗斯音乐有什么特点呢?(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忧伤……) 1、介绍作曲家:(播放视频资料,柴科夫斯基以及他的作品剧照) 柴科夫斯基,俄国作曲家,生于贵族家庭。他是一个善良、忧郁的音乐诗人,被奉为世界级音乐旋律大师,也是浪漫乐派代表之一。他动人的音乐深深地打动了全世界人民,提到俄国音乐家,往往第一个就会想到他,可以说他是俄国民族音乐继承者与西方音乐的汲取发扬者。 2、他创作的作品中,有大家所熟悉的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和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悲怆》等。他的音乐充满内心情感和戏剧力量,不仅深为专业音乐工作者喜爱,而且也为广大群众所赞赏。 3、要求同学们重点记住他的三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柴可夫斯基作品列表

俄罗斯风格谐谑曲Scherzo à la russe 降e小调即兴曲Impromptu Op. 2哈普萨的回忆Souvenir de Hapsal, 3 pieces for piano (1867) Op. 3The Voyevoda, opera (1868) Op. 4随想圆舞曲Valse-caprice in D major, for piano (1868) Op. 5f小调浪漫曲Romance in F minor, for piano (1868) Op. 6 6 Romances (1869), including "None but the lonely heart" Op. 7谐谑圆舞曲Valse-scherzo in A, for piano (1870) Op. 8降G大调随想曲Capriccio in G-flat, for piano (1870) Op. 93首钢琴小品 3 Morceaux, for piano (1870) Op. 102首小品 2 Morceaux, for piano (1871) Op. 11第一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No. 1 in D (1871) Op. 12The Snow Maiden(Snegurochka), incidental music (1873) Op. 13第一交响曲(冬日之梦) Symphony No. 1 in G minor Winter Daydreams(1866) Op. 14Vakula the Smith, (revised as Cherevichki), opera (1874) Op. 15Festival Overture in D on the Danish National Anthem, for orchestra (1866) Op. 166首浪漫曲 6 Songs (1872) No. 1Lullaby (Cradle Song) No. 2Wait! Op. 17第二交响曲(小俄罗斯) Symphony No. 2 in C minor little Russian(1872) Op. 18The Tempest, symphonic fantasia in F minor, after Shakespeare (1873) Op. 196首钢琴小品 6 Pieces, for piano (1873) 1. Rêverie du soir [Вечерние грезы] (G minor) 2. Scherzo humoristique [Юмористическое скерцо] (D major) 3. Feuillet d'album [Листок из альбом] (D major) 4. Nocturne [Ноктюрн] (C-sharp minor) 5. Capriccioso [Каприччиозо] (B-flat major) 6. Thème original et variations [Тема и вариации] (F major) Op. 20芭蕾舞剧《天鹅湖》Swan Lake, ballet (1876) Op. 216首单主题小品 6 Morceaux, for piano (1873) Op. 22第二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No. 2 in F (1874) Op. 23第一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 No. 1 in B-flat minor (1875) Op. 24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Eugene Onegin, opera (1878) Op. 25 6 Songs (1874) No. 2As When Upon Hot Ashes (Over Burning Ashes)

《如歌的行板》教案

《如歌的行板》教案 教学目标: 1、聆听《如歌的行板》,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2、能够对室内乐作品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与室内乐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3、能够用忧伤、压抑、冥想的情绪演奏《如歌的行板》。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和歌曲教学理解旋律对表现音乐情绪的作用。 2、用连贯统一并带忧伤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设备、音频、视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四小天鹅》,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作品的曲作者是谁吗? 生:柴科夫斯基。 师:是的,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伟大的浪漫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音乐派的代表人物,他对音乐的痴迷使他放弃了做律师而从事音乐创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又一首著作,乐曲名称叫做《如歌的行板》。《如歌的行板》是《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素材来源于《凡尼亚坐在沙发上》的民歌。 思考:乐曲用什么乐器来演奏? 师:在室内乐作品中,弦乐四重奏具有重要性和代表性的地位。弦乐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组成。 二、新课教学。 1、聆听《如歌的行板》,熟悉主题。 师:在聆听前,老师提出一个要求,请大家听完后,用“M”哼唱乐曲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旋律。 出示音乐主题。 注意主题一和主题二,教师哼唱讲解气息要连贯,声断气不断。 2、分析主题(完整听赏乐曲)。

师:我们在聆听和进一步哼唱感受后来对比分析两主题的节拍、节奏、音色、旋律等特点。 3、作品结构分析。 这首乐曲大致可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由第一主题和它的变奏组成,幽静的切分音引出第二部分,构成第二主题,第三主题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加尾声组成。可见,这首作品是由两个主题反复交融而成的,主题音乐的个性也就是整个乐曲的特点。这部分作品用弦乐器来演奏,属于室内乐。 4、弦乐四重奏和室内乐简介。 师:弦乐四重奏大家以前接触过吗?通过听赏这部作品,你能说说吗? 生:它是室内乐的一种形式,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演奏的形式的乐曲。师:你认为室内乐指什么样的演奏形式? 生:室内乐指适合室内表演的音乐。 师:那么大剧院演出,属于室内乐吗? 总结:室内乐与适合在室外或剧院内表演的音乐相比较而言,现在一般指人数不多的演奏者演奏的器乐曲,每个声部都只有一个演奏者。 5、分段聆听,思考作曲家的作曲意图和乐曲表现出来的情绪特征。 A段:用a表示第一主题,c表示它的变奏。 第一部分aca′,情绪:忧郁、伤感、压抑。 B段:用b表示第二主题,特别注意听大提琴的固定音型,制造忧郁,焦躁不安的情绪。 第二部分 bb′,情绪:忧郁、悲愤不安。 C段:第一主题再现+尾声,通过音量变化,递进加强起伏感,乐句中间停顿、反复来表达越来越痛苦的情绪,尾声运用了宗教音乐的变格终止方法。 6、尝试为《如歌的行板》填词。 学生分组表演,要求声音轻柔暗淡,速度徐缓,表现忧伤与思乡的音乐情绪。 三、总结。

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 第五交响曲 崔 昊 ? 彼得 伊里奇 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 ?柴科夫斯基几乎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 古典 作曲家。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这些都反映了作曲家极端情绪化、忧郁敏感的性格特征 会突然萎靡不振,又会在突然之间充满了乐观精神。 ?柴科夫斯基对过上 正常 家庭生活的渴望,与他的同性恋天性的矛盾,使他一生都充满了痛苦的挣扎,这亦反映在他的音乐里,尤其是晚期的交响乐作品中。在柴科夫斯基的大部分音乐里,我们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 他将民族文化与西方交响乐传统成功地融合在一起。尽管柴科夫斯基结识了 强力集团 ,但是他始终没有加入任何一个民族主义团体。柴科夫斯基曾写道: 至于我对音乐里俄罗斯元素的关注,是由于我常年生活在异国。在我年幼的时候,俄罗斯民族音乐无法描述的美丽就已经充满了我的生命。 关于第五交响曲 ? 小调第五交响曲,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作于 年。在本交响曲创作之前,柴可夫斯基曾长期移居西欧,所以此间他的作品也就显示出 西欧派 的色彩。此交响曲是他回到俄国定居后创作的,曲中融入了他对莫扎特音乐的思慕,全曲采用由贯穿始终的 命运 主题所构成的循环形式,这些对柴可夫斯基而言都是新的尝试。柴科夫斯基在原作的札记中指出: 这一作品是从完全听从命运,到对命运发生怀疑,最后决心通过斗争来克服悲惨的命运,表现的是肯定生活的思想。 年,柴可夫斯基在给他的友人梅克夫人的信中指出: 我虽然还不很老,但已经开始感到年龄的威胁,身体极容易疲倦,精神不比往常。无论弹钢琴,还是夜里读书,都感到非常吃力。 可见这一作品是他在健康状况不佳的时候完成的,曲中所体现出来的 与命运斗争 的主题,或许与此有关。 第一乐章

如歌的行板教案

教材分析 (一)《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1、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被誉为“音乐神童”。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其创作汲取奥地利民间音乐和传统音乐文化的营养,作品清新,充满诗意,旋律纯朴、优美,织体干净、细致,配器注重音色效果。 2、《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莫扎特所写同类体裁的最后一部作品,完成于1787年8月10日。这部作品流传最广,也最受欢迎。该曲是十八世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 原有五个乐章,后第二乐章因故失传,所以现存只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G大调,4/4拍,是一首完整的小奏鸣曲。第一主题开门见山,以活泼流畅的节奏和短促华丽的八分音符颤音,组成了欢乐的旋律,其中充满了明朗的情绪色彩和青春气息;随后是轻盈的舞步般旋律。 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2拍,抒情的浪漫曲。音乐开头乐队奏出简易、动听如歌的主题,旋律温柔恬静,犹如轻舟荡漾,充满了绵绵情思。 第三乐章,小快板,G大调,3/4拍,小步舞曲。主题节奏鲜明,旋律流畅,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第四乐章,回旋曲,G大调,快板,4/4拍,主题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旋律明澈流丽,跳荡着无忧无虑的情感,象征着幸福完美的爱情。它在该乐章中共出现五次,每次都作了调性变化。最后仍重复这一主题,结束全曲。 乐曲的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其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包括了两段风格不同的音乐: 主部主题的开头是带有那不勒斯风格的一段旋律: 这部分音乐用主、属***的分解***构成旋律,采用问答式的手法作为旋律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发展,给人以雄壮有力、流畅明快的感受。随后,呈现了一段柔婉轻盈的旋律:这段旋律留给人们一种庄重典雅的舞蹈印象。接着,乐曲把人们引向一种热烈欢快的景象之中。 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带有浓郁的维也纳风格。它优美、抒情、温柔、靓丽,富于青春的气息。其一这段旋律精巧、活泼,每句的后半部分多用跳进写成。其二:这段旋律轻盈、俏皮、欢快、活泼,给人以十分开朗的感受。 乐曲的展开部很精练,只有20小节。它采用了主部主题的两部分内容。开头是主部主题的引伸: 尽管它非常短小,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此后,主要是将副部主题的后半部分在不同的调性上加以发展变化。其素材是:乐曲的再现部基本上保持了呈示部的面貌。但在调性上,再现部完全呈现在G大调调性上。整个乐章在绚丽灿烂的色彩中结束。 (二)《如歌的行板》 1、柴可夫斯基(1840-1893)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也是最早获得广泛世界声誉的俄罗斯作曲家,在俄罗斯文化史和世界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浪漫乐派代表之一。柴科夫斯基是一位有着巨大创造力的作曲家,他的音乐风格独树一帜。他的音乐旋律优美感人,有时催人潸然泪下,有时又令人热精洋溢,但他的作品中总带有一种孤独压抑感。在他的音乐中,处处充溢着深沉悠远、壮美动听的俄罗斯民歌的旋律。他的音乐基调建立在民歌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所以乐曲中呈现出浓烈的生活气息和民间特色,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主精神贯穿着他全部的创作活动,他主张音乐的美,是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础上的,因此他的作品一向以旋律优美,通俗易懂而著称,又不乏深刻性,他的音乐是社会的真实写照。 2、《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乐曲的素材是一首叫作《凡尼亚坐在沙发上》的民歌。 《如歌的行板》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演奏时,4件乐器通常都加上弱音器,从而使其音色都带有朦胧、暗淡的色彩。 乐曲的第一部分由三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的旋律用变奏的手法重复了一遍: 这段委婉的旋律,给人以忧郁、沉思的印象,情绪显得十分压抑。 乐曲的第二部分由两段旋律构成。其一: 其二:这两段旋律,前者带有忧郁的情调,好像在祈求着什么;后者的情绪则悲伤而不安。特别是大提琴拨奏的固定音型: 及两个内声部的切分音伴奏: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曲式分析精编版

《六月船歌》曲式分析报告 学号:2012103127 姓名:朱建林一.【作曲家简介】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过6部交响曲和1部标题交响曲, 共写过11部歌剧,其中最卓越的作品是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柴科夫斯基在舞剧音乐创作上也取得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他一生写了3部舞剧音乐:《天鹅湖》(1875~1876)、《睡美人》(1888~1889)和《胡桃夹子》(1891~1892),都已成为世界舞剧艺术中影响巨大的作品,广泛流传在各国的芭蕾舞台上。 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 二.【歌曲《六月船歌》简介】 “船歌”是一种音乐体裁,是浪漫派作曲家们喜欢采用的作曲方式。“船歌”的曲调淳朴流利、悠游自在,大多用三拍子摇曳的节奏来体现小船荡漾的抒情韵律,强拍和弱拍有规则地交替和起伏,描绘出河上大小船只的游弋和摇曳,借此寄托作曲家游离于具体事物表象之外的思想内涵。中国音乐中也有很多此类的歌曲,我在艺考时也学习了一首《乌苏里船歌》对这种体裁印象尤为深刻。 《六月——船歌》是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最著名、最优美的一首。1875年冬,应圣彼得堡文艺月刊《小说家》主编之约,用诗歌作背景,每月创作一首富于季节性和俄罗斯特点的钢琴性格小品,与诗歌一并刊登于音乐副刊。《六月——船歌》配合俄罗斯诗人普列谢耶夫创作的诗歌《六月》刊登,是一首充满着无限魅力的钢琴小品。温馨甜美、意味深长的旋律和摇曳的节奏,领着人们来到俄罗斯乡村的夜晚,在映着月光的湖水中乘船荡漾。它以诗一般美的意境和一抹难以言表的忧伤之情,吸引了无数乐迷为之倾倒,《船歌》一经问世,名气便超过了与其相配的诗歌,一跃成为钢琴史上的经典名曲。 三.【六月船歌曲式分析】 1,概述 《六月——船歌》是典型的复三部曲式。

历史科_表格式教学设计

课题:必修(Ⅲ) 科目:历史必修(Ⅲ)教学对象:高三复习课 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题来自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的专题八《十九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学习价值体现在①世界文化时代性 和多元化,②各民族文化间的融合交流,③世纪年文学艺术、科技及人类发展的紧密结合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学生养成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相互联系;、欣赏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学生养成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相互联系等方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列举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学生养成科技与生活的角度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历史比较:对比各类艺术流派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利用互联网手段同学们收集相关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学生加深对文学艺术的理解、教师整理利用收集到的经典材料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十九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美术和音乐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他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利用表格的形式归纳文学艺术的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依托必修一和必修二相关的政治和经济内容,强调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理解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传统 、感受体会文学艺术的魅力,以历史眼光认识和理解,避免娱乐色彩掩盖历史教学目标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是有一定基础的,也能通过网络收集到资料。但大多仅停留在语文常识上的认识。本课题目的在于以历史眼光认识和理解文学艺术,如:利用政治和经济内容,强调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柴可夫斯基四季一月 三月 五月 八月 十二月的曲式分析

柴可夫斯基四季一月三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的曲式分析 在传统音乐作品结构内,重属增六和弦常进行到经过的主四六和弦,或置于两个相同形式的主和弦之间,形成辅助和弦而使和声具有变格进行的特点。从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整体音乐作品来看,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是柴可夫斯基和声语言的灵魂。在钢琴套曲《四季》Op.37之一《一月——炉边》中,柴可夫斯基使用重属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这一特色和声进行,给音乐带来新奇的和声音响。 《一月——炉边》的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音乐停留在第28小节E大调的属七和弦上,中部从第29小节的同主音小调(e小调)的VI级和弦(C大三和弦)上突然闯入,C大三和弦即是E大调的降VI级大三和弦,E大调的属七和弦解决到降VI级大三和弦时,第一部分形成阻碍终止的特殊形式,和声有意外进行的音响。第29小节的第3拍,当旋律声部分进行到#A音时,下方声部保持,和声转化为e小调的德国增六和弦,该和弦没有解决到属和弦,而是到下一小节e小调的主和弦(e小三和弦),这里的和声进行为:tsVI -b3DVII56/D-t,德国增六和弦用柱式和弦奏出,主和弦用大山型的琶音式旋律奏出,二者构成织体对比。力度设计为P到PP的循环进行,形成力度层次的对比。tsVI-b3DVII56/D -t的和声语汇被连续反复之后,第35-36小节,德国增六和弦与下中音和弦交替进行。如果将德国增六和弦看成是II级和弦的附属七和弦(即C属七和弦)的等和弦,那么,这两小节即构成同根音大三和弦与属七和弦的交替,和声音响富有戏剧性变化。整个中部开始的和声使用德国增六和弦与主和弦以及德国增六和弦与下中音和弦的连接,音乐柔和、抒情,和声具有变格进行的特点。第36小节,e小调的德国增六和弦各个声部以半音上行的方式进行到bA大调的下属和弦(bD大三和弦),德国增六和弦与根音成小二度关系的大三和弦对置,和声色彩对比强烈。 第95小节,音乐在A 大调的主和弦上作完全终止,其后是由下中音和弦、德国增六和弦与主和弦交替进行构成的变格补充终止,其和声序进为: tsVIb3DVII56/D-T-tsVI-b3DVII56/D-T。德国增六和弦位于降VI级大三和弦与主和弦之间。降VI级大三和弦与其后的德国增六和弦相差一个音级,二者的转换就像同根音的大三和弦向大小七和弦转换一样平顺自然,这两个和弦用在音乐的结尾处形成协和的三和弦与不协和的七和弦的音响对比,而主和弦与降VI级大三和弦亦形成鲜明的对置。降VI级大三和弦之上漂浮着A旋律大调的旋律,与第99小节主和弦之上所附加的变化音级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随后,旋律以琶音进行的方式从低音区向高音区延伸,用PPP的力度演奏,音乐在柔和、梦幻般的音响中结束。德国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作为变格进行用在该作品的结尾作为补充终止,增强了音乐作品中的浪漫气质。 二、主和弦中的附加音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各种形式的和弦外音点缀其中,附加音以留音和倚音方式出现在主和弦中是柴可夫斯基音乐作品中的重要手法之一,这种附加音主和弦既给音乐增添了神秘的和声音响,显现出柴可夫斯基大胆、别致的和声思维。 附加六度音的三和弦有时可能被误当七和弦看待,不过,如果从前后和声进行的功能关系来推断,便可以清晰地判断其是否为附加六度音的三和弦。第7-9小节使用终止式建立和巩固E大调,在这3小节音乐中,每小节前两拍均为主四六和弦,其后接以属七和弦,低音声部为属持续音。这里的主和弦均含有附加六度音(c2音),第7小节为留音式的附加音,位于下属和弦与属七和弦之间,是含有附加六度音的终止四六和弦。第8-9小节中主

浅析柴可夫斯基钢琴协奏曲的情感表达与音乐特点

浅析柴可夫斯基钢琴协奏曲的情感表达与音乐特点 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伟大的浪漫乐派作曲家,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作为全世界的伟大作曲人,柴可夫斯基的作曲风格是位独树一帜的,他为俄罗斯留下了一大批不可替代的艺术瑰宝。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悲剧感与民族特色,能够给人以莫大的心灵震撼。他的音乐注重情感表达,充满了对生活的理解与热爱。特别是他的巅峰之作《第一钢琴协奏曲》,看成是一个时代伟大的音乐艺术品,它代表着一种艺术品格,一种灵魂依托。从这首经典名曲诞生之日起,就有很多人不断地试着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对这首伟大的曲子进行分析与评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亦或是将来,伟大的音乐作品是不会被人们遗忘的,而只会被不断的欣赏与赞美,柴可夫斯基连同他的作品,也将一直照耀着全世界人们的心灵世界。 一、浓郁的浪漫风格 浪漫风格是柴可夫斯基钢琴协奏曲的一个关键词,他是想依靠自己的音乐思想与感悟,塑造整个乐曲的形象,然后将整个演奏引向一个完美的高潮。在柴可夫斯基协奏曲中,协奏乐器繁多,但钢琴总是居于统领性的位置,实现乐曲的浪漫色彩。如在《第一钢琴协奏曲》中,钢琴在整个曲子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演奏出一种独自起舞飞扬的效果,这也成为该曲的一个亮点。通过乐器独奏与乐队合奏的方式,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将一段大气华美的旋律表现出来,充满了对生活的想象与向往,带给听众视觉上的无限遐想。演奏进行到第三章时,整个节奏又回到了之前优雅、轻快的风格上,这又将田园意味传递给了听众。在作品中,作曲家让小提琴与长笛相互融合在一起进行演奏,从而使整个乐调充满了欢快的韵味,带给听众更多的想象空间,让整个乐曲的艺术风格呈现出跌宕起伏、想象力无限的浪漫特点。

作曲家作品目录_柴可夫斯基_钢琴音乐作品

柴可夫斯基钢琴音乐作品目录 Pyotr Il'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Catalogue of Works Piano Music 安娜斯塔西-圆舞曲(1854年)(Anastasie-Valse (1854)) 在河边,在桥旁(1862年)(By the River, By the Bridge (1862)) f小调小快板(1863年-1864年)(Allegro in f minor (1863-64)) 主题和变奏(1863年-1864年)(Theme with Variations (1863-64)) b e小调即兴曲,作品第Op. 1号之2(1863年-1864年)(Impromptu in e flat minor, Op. 1, No. 2 (1863-64)) #c小调奏鸣曲,作品第Op. 80号(1865年)(Sonata in c sharp minor, Op. 80 (1865)) 俄罗斯风格谐谑曲,作品第Op. 1号之1(1867年)(曲Scherzo á la russe, Op. 1, No. 1 (1867)) 回忆哈普萨尔,作品第Op. 2号(1867年)(Souvenir de Hapsal, Op. 2 (1867)) 随想圆舞曲,作品第Op. 4号(1868年)(Valse-Caprice, Op. 4 (1868)) 浪漫曲,作品第Op. 5号(1868年)(Romance, Op. 5 (1868)) 歌剧《市长(又译“总督”、“司令官”)》中的集成曲(1854年)(Potpourri from the opera The Voyevoda (1867-68)) 谐谑圆舞曲,作品第Op. 7号(1870年)(Valse-Scherzo, Op. 7 (1870)) 随想曲,作品第Op. 8号(1870年)(Capriccio, Op. 8 (1870)) 小品3首,作品第Op. 9号(1870年)(Three Pieces, Op. 9 (1870)) 小品2首,作品第Op. 10号(1871年-1872年)(Two Pieces, Op. 10 (1871-72)) 小品6首,作品第Op. 80号(1873年)(Six Pieces, Op. 19 (1873))

三、音乐的发展与变化(专题八)

三、音乐的发展与变化(专题八) 课标要求: 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音乐的大众化、多元化趋势,如摇滚乐。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 过程与方法:分析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的音乐产生的背景;进行音乐欣赏,进入音乐情境,加深对音乐意境的理解并形成对不同类型音乐的进一步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着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难点: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教学建议: 关于“浪漫的乐章”一目,主要介绍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建议教师讲清: 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发展和主要特点 浪漫主义音乐是在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于19世纪初兴起,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19世纪中期走向鼎盛时期。 浪漫主义音乐与19世纪以前的古典主义音乐不同。古典主义音乐崇尚理性、重视规范、要求感情的节制和形式,而浪漫主义音乐一则着重感情的抒发和个性化的心理刻画、注重音乐中的诗情画意,感情热烈而奔放。二则在音乐作品中大量弘扬民族特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乐派。 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贝多芬。贝多芬,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

欣赏《如歌的行板》

第2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欣赏《如歌的行板》。 2.欣赏《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民族音乐特性,体验十九世纪在沙俄统治下人民苦难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分段聆听──整体聆听──分段聆听──整体聆听,学生参与相关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感知音乐。 3.知识与技能。 (1)了解音乐家:柴可夫斯基、格林卡。 (2)了解弦乐四重奏的构成和演奏特性。 (3)熟悉《如歌的行板》、《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的音乐主题,能视唱《如歌的行板》A主题。 三、教学重难点 音乐背景信息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哼唱《四小天鹅》旋律后提问:老师刚才唱的曲名是什么? 2.介绍柴可夫斯基。 教师介绍:他生于1840年,是一个开始在大学修读法律专业,选修音乐,由于对音乐的热爱而改学音乐,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世界杰出的音乐家之一,他叫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浪漫派作曲家,中国乐迷亲切称之为“老柴”。柴可夫斯基的优秀作品与其一生的情感经历密不可分,他所创作的作品情感丰富,旋律优美,织体饱满。他在交响曲、歌剧、芭蕾舞剧、协奏曲、音乐会序曲、室内乐以及声乐浪漫曲等方面都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流传于世。 (二)、新课教学 了解《如歌的行板》A主题 1.出示A主题谱例。 教师要求:在看到乐谱上标有红色三角形记号的地方拍手,没有记号处拍腿 ▼▼▼ X X X X X X X X X X X 拍手拍腿拍腿拍手拍腿拍腿拍手拍腿拍腿拍腿拍腿 2.学生看节奏谱按要求拍击节奏。 3.教师哼唱A主题,学生用拍手拍腿节奏身势为教师伴奏。 4.引导学生关注乐谱由2拍子变成3拍子的变化,引出2/4、3/4变拍子音乐知识。 5.聆听A主题,学生带着对变拍子的感受,看节奏谱用拍手拍腿节奏身势伴奏并默唱。 6.学生加上拍手拍腿节奏身势随钢琴哼唱一遍。 7.教师唱A主题中的下行四度旋律音程,并将音程板书。 8.教师视唱A主题:教师视唱时,要求学生边听边看谱,当看到唱过的下行四度旋律音程时用手做下行的动作。

柴可夫斯基 《六月船歌》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 六月船歌作品曲式分析作品分析一、概述这是一首采用对比式插部,有引子,有尾声的复三部曲式二、音乐分析(一)呈式部(这是一个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g 小调,旋律深情,委婉,略为伤感)引子A B A 〔+〔+〔+〔...... (注:图中的数字代表小节数)2 4+6 4+6 4+6 ①第一部分开始的行板如歌(Andante contabile)这一抒情如歌、有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第二句以重复前一乐句的主题材料开始,由于在第8 小节形成了一个小高潮,因而延迟了之前一乐句相应部分音乐的下降,使得第二乐句成为一个扩充了的乐句,较第一乐句长度增加了三分之一,主题开始的前两小节是引子(采用“船歌”特点的固定律动,出现了本曲的基本的伴奏音型,为整曲做织体上的预备)例:(第1 小节——第12 小节) 开始乐段扩充了第二乐句,其结果是一个2 小节之后两个1 小节,形成了结构的分解,单继之以一个2 小节的片段来结束,从结构上看又恰恰是前面两个1 小节的综合,成为:↗分解↖ 6=2+1+1+2 ↘综合↙②中部中部是前面主题的展开,情绪显得较为明朗,但就整个中部来说,调性及音乐材料的处理都仍然是不稳定的,特别是调性随即转入属调,逐步酝酿再现部的进入。中部的结束是半终止,再现部的开始是以终止在主调上的解决,再现部分准确再现开始的乐段。例:(第12 小节——第24 小节)左手采用基本伴奏音型,右手是主题的展开。③再现部这是第一部分的完全重复(二)插部(在同名大调G 大调上进行。采用对比原则加以展开,从如歌的行板转入稍快的速度,简明轻快的旋律交替进行)中间部分是情绪的真正展开阶段,对比的新主题又更多发展的趋向,并逐渐引出另一个更积极的对比材料,调性转到同名大调,显得较为明朗、开阔。两个新主题材料的开始片段分别如下:例:(a)(第32 小节——第36 小节)(b)(第40 小节——第45 小节)在这一部分的开始,伴奏声部还继续保持基本伴奏织体,情绪逐渐发展到高潮,固定的节奏也配合着发生变化,第二个新主题的片段动机不断向上模进,转调,连续的琶音减七和弦仿佛水波汹涌,使音乐的发展骤然中断。例:(第50 小节——51 小节)高潮之后以反向的主要主题动机材料片段来衔接再现部。例(第52 小节)中间部分结构由于没有明确的终止式,因此显得不稳定,不完整。中间部分本身的速度变化也对结构的不稳定发生影响使得这一部分难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段落。(三)再现部再现部和第一部分没有显著的不同,只是加强了内声部的复调处理,在每个分句末尾加进了呼应的声部,把原来的“独唱”变成了“二重唱”,犹如两人在船上倾心对话,使有较深的情、景融合之感。(四)尾声(第83 小节——结束)连续的琶音和弦,“摇晃”的音响渐渐弱了下来,有如小船在水波轻微的拍击声中消逝。规模很大的结尾加强了再现部意图的体现,将整个曲式的对比主题材料加以适当的概括,进一步强调作品的主要乐思,给予作品更完满的结束。三、总结这首作品没有采用船歌特有的音乐节拍6/8 拍子,但4/4 拍子从强拍到弱拍一摇一摆的节拍,同样体现了轻舟荡漾的意境。音乐采用了旋律小调的形式,用平稳的节拍表现出俄罗斯平底船均匀滑行的节奏,悠长的旋律则象一首俄罗斯民歌那样带有淡淡忧郁的表情,刻划出辽阔国土上的人民宽厚,深沉而诚挚的性格。六月船歌是一首旋律非常优美的乐曲。船歌运用的是三生中部的负三部曲式。第一部分是呈式部式部(第12 小节——第24 小节),这是一个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g 小调,旋律深情,委婉,略为伤感。它又分为。1 第一部分开始的行板如歌,这一抒情如歌、有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第二句以重复前一乐句的主题材料开始,2 中部这一句较前一句更为明朗,但在全曲的色彩来看,还是没有脱离小调的控制,之后,余缺回到了3 再现部,和主题大致相同。整个第一部分旋律深情婉转,略带忧伤歌唱性极强,最开始的旋律是一节上行,小调的赋予了这一主题黯淡的色彩,在小船在这一旋律中缓缓前行。乐曲在再现部和主部之间出现了插部,在同名大调G大调上进行。(第32 小节——第36 小节)(第40 小节——第45 小节)采用对比原则加以展开,从如歌的行板转入稍快的速度,简明轻快的旋律交替进行)。小船好像加快了行进的速度,音乐更具有流动性,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曲式分析

《六月船歌》曲式分析报告 学号:2012103127 姓名:朱建林一.【作曲家简介】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就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就是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过6部交响曲与1部标题交响曲, 共写过11部歌剧,其中最卓越的作品就是她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与《黑桃皇后》。柴科夫斯基在舞剧音乐创作上也取得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她一生写了3部舞剧音乐:《天鹅湖》(1875~1876)、《睡美人》(1888~1889)与《胡桃夹子》(1891~1892),都已成为世界舞剧艺术中影响巨大的作品,广泛流传在各国的芭蕾舞台上。 她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她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 二.【歌曲《六月船歌》简介】 “船歌”就是一种音乐体裁,就是浪漫派作曲家们喜欢采用的作曲方式。“船歌”的曲调淳朴流利、悠游自在,大多用三拍子摇曳的节奏来体现小船荡漾的抒情韵律,强拍与弱拍有规则地交替与起伏,描绘出河上大小船只的游弋与摇曳,借此寄托作曲家游离于具体事物表象之外的思想内涵。中国音乐中也有很多此类的歌曲,我在艺考时也学习了一首《乌苏里船歌》对这种体裁印象尤为深刻。 《六月——船歌》就是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最著名、最优美的一首。1875年冬,应圣彼得堡文艺月刊《小说家》主编之约,用诗歌作背景,每月创作一首富于季节性与俄罗斯特点的钢琴性格小品,与诗歌一并刊登于音乐副刊。 《六月——船歌》配合俄罗斯诗人普列谢耶夫创作的诗歌《六月》刊登,就是一首充满着无限魅力的钢琴小品。温馨甜美、意味深长的旋律与摇曳的节奏,领着人们来到俄罗斯乡村的夜晚,在映着月光的湖水中乘船荡漾。它以诗一般美的意境与一抹难以言表的忧伤之情,吸引了无数乐迷为之倾倒,《船歌》一经问世,名气便超过了与其相配的诗歌,一跃成为钢琴史上的经典名曲。 三.【六月船歌曲式分析】 1,概述 《六月——船歌》就是典型的复三部曲式。

如歌的行板(高中作文)

如歌的行板 ”今天晚上的星星很少,不知道它们跑哪去了,赤裸裸的天空,星星多寂寥……“今夜的天空也许可以用辛晓琪的《味道》这首歌的歌词来形容。 和姐姐逛街回家已是晚上十点半了,我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直奔向爸妈的房间,然而在楼梯的转角处无意间看到了爷爷房间的灯还亮着,这让我欣喜,爷爷还没睡,我得去他那儿闹腾一会儿,心里想着。 在爸妈房间里寒暄了几句便朝着爷爷那走去…… 我轻轻地扣了一下门,小心地推门而入。Oh!MyGod!房间里充满了呛人烟味儿,朦胧中看到爷爷嘴叼着一根香烟,烟头还留有炽热的烟火凶猛的吞噬着烟草。在暗黄色灯光的照射下,爷爷显得那么苍老,鬓角已花白。一位桑榆暮景的老人孤孤单单的坐在床沿,一团团烟从他的嘴鼻里缓缓飘出。几个烟蒂肆无忌惮地躺在雪白的地砖上,点点烟灰散落在爷爷的棉裤上。他披着一件土灰色的、旧的不能再旧的夹袄,看上去仿佛心事重重……究竟怎么了?是发生了什么事吗?为什么爷爷要借烟消愁? 我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走到爷爷身边。当他看我时,嘴角微微上扬,说道:“孙女啊,怎么,想爷爷啦?”我看出来了,真的看出来了,爷爷笑得很勉强,说话声里带着哽咽。自从奶

奶去世后,爷爷就像是变了个人,变得沉默寡言了,没事总喜欢一人待在房间里发呆…… 我想开口说话,可一张嘴就被烟味儿呛到。“都怪爷爷不好,我们应该去你的书房聊天,这儿让你难受了!”爷爷心疼地说道。我们爷孙俩顺着走廊来到书房。其实那走廊很短,但不知为什么,和爷爷一起走时仿佛过了半个世纪,好漫长好漫长!是夜,静悄悄的,衬出了爷爷的脚步声,好沉重好沉重! 在书房门外,爷爷随手把一支还未抽完的烟扔在了地上,想用脚踩灭它,脚刚抬起却在空中停住了。略一迟疑,他弯下腰,把烟重新捡了起来,转身走向洗手间,用水熄灭烟头并把它扔在了垃圾桶里。我就纳闷了,怎么今天扔个烟还半天。他回来时,我清楚地看到了爷爷脚上所穿的鞋,我分明记得那双鞋是奶奶亲手给爷爷做的,那时我还问奶奶:“这是给谁的呀?”奶奶满脸洋溢着笑容,“给老头子的!”“老头子?哈哈,老头子”我很新奇的说道。“对啊,你爷爷就是老头子!”“老头子”,多么亲切的代名词啊!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也许正是这双鞋子是奶奶做的,爷爷才不忍心用它去踩灭那不起眼的烟头。这小小的举动,震撼了我! 走进书房,我刚想开灯就被爷爷阻止了,“别开,就这样挺好的!”“好吧!那不开了。“我说着并从书桌旁抽出两把椅子,我俩坐下面朝着窗外。那弯弯的月牙,像一只小船高高的挂在天空中,淡淡的月光给了书房一丝光亮。

柴可夫斯基被称俄罗斯音乐之魂的原因

柴可夫斯基被称俄罗斯音乐之魂的原因 柴可夫斯基,俄罗斯伟大的浪漫乐派作曲家,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柴可夫斯基被称”俄罗斯音乐之魂”。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柴可夫斯基被称”俄罗斯音乐之魂”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柴可夫斯基被称”俄罗斯音乐之魂”的原因柴可夫斯基(1840-1839)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他出生在俄国维亚特斯基'省的一个贵族家庭,10岁在彼得堡法律学校读书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23岁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1877年,他辞去音乐学院的教授职务,在梅克夫人的资助下,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很多优秀作品便是这一时期所作的。柴可夫斯基作品繁多,最著名的有《黑桃皇后》、《天鹅湖》、《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他的音乐真挚、执着,注重对人的心理的细致刻画,充满感人的抒情性,同时又带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戏剧性,具有俄罗斯民族特有的风格。浓重、丰富的和声,显示出作曲家本人的个性气质,富有难以言传的魅力,因而柴可夫斯基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魂”。 柴可夫斯基的作曲天鹅湖组曲: 该剧音乐共29曲,实际常分为36曲。专辑从中选出六曲编成本组曲概述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1840;;1893)作于1875-1876年。 交响组曲。据所作舞剧“天鹅湖”的配乐选编而成。该剧1877年** 在莫斯科皇家大剧院首次演出,未获成功。1895年经法国舞剧编导彼季

帕、俄国舞剧编导伊凡诺夫再度排练公演,其艺术价值始为人们所认识,成为音乐史和舞蹈史上的艺术珍品。舞剧脚本取材于俄罗 斯民间故事“天鹅公主”和德国作家姆宙斯的童话“天鹅湖”,剧情为: 公主奥杰塔与女伴们在天鹅湖畔采摘鲜花,恶魔罗特巴尔施展魔法,将她们变为天鹅。从此以后,只有夜晚她们才能回复人形。一日,王子齐格弗里追逐这一群天鹅至湖畔,发现奥杰塔在月光下化身为美丽的少女。两人互相倾慕,产生了爱情。奥杰塔向王子叙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并告诉王子:唯有真诚的爱情才能破除魔法。王子决定在次日挑选新娘的舞会上宣布奥杰塔为新娘。不料,恶魔与其女黑天鹅再次施展魔法,化身伯爵和奥杰塔出现于舞会。王子不知就里,挑选了黑天鹅为新娘。恶魔见情大喜,露出了狰狞的原貌。王子大惊,急忙奔向天鹅湖畔,请求奥杰塔宽恕。奥杰塔原谅了王子。恶魔恼羞成怒,掀起恶浪,卷走了王子,奥杰塔奋不顾身投入湖中营救。忠贞的爱情终于战胜了魔法。随着一声巨响,恶魔殒灭,奥杰塔恢复了人形,与王子结成了幸福伴侣。有的版本结尾为:王子发觉受骗后奔向湖畔,最后与奥杰塔一起被恶魔掀起的巨浪卷入湖底,双双殉情。也有的版 本改为:王子在奥杰塔和众天鹅的帮助下战胜了恶魔。 柴可夫斯基-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 Op.74 《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Sympho ny No.6 in b Mi nor "Pathétique" Op.74 ,大约在1893 年8 月 末至9月间完成,为作者的代表作。柴科夫斯基自认为这部交响曲是他一生

《如歌的行板》教案

《如歌的行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和略带忧伤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感兴趣,并乐意了解柴科夫斯基相关的音乐作品; 2、能让学生背诵《如歌的行板》主题旋律; 3、引导让学生用心灵感受音乐,引起共鸣与联想,能把乐曲忧伤、压抑、冥想的情感,通过各种形式(包括形体、动作、语言、音色、乐器、绘画等)表现出来。 教学分析: 1、《如歌的行板》是一首非常典型的俄罗斯作品,它不仅是一个比较有深度、难度的内容,而且它那悠长缓慢、情感真挚的旋律非常富有内涵。 2、欣赏柴科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教师应更多的引导学生静静地聆听音乐,感受作品触及灵魂深处的真挚情感。 3、《如歌的行板》宛如一副美丽、忧伤的风景画,教师如果借助于俄罗斯的文学、美术等相关艺术内容,从多角度、多侧面丰富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识,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性认识,并通过在反复的聆听中熟悉旋律,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难点: 通过调动学生一切能调动的感官,来挖掘学生对作品理解的情感深度。 教学准备: 相关声像资料(或多媒体课件)、电脑平台(或声像播放机)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 课前播放俄罗斯音乐,通过欣赏该音乐把同学们带到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和略带忧伤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氛围中。 (二)导入 师:“请同学们在老师钢琴的音乐(如歌的行板)伴奏下,欣赏几幅不同时期的油画,并说出钢琴演奏的音乐比较适合哪一幅画的意境?为什么?” 欣赏油画: (1)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勃鲁盖尔《农民的婚礼》 (3)莫奈《草地上的晚餐》 (三)教授新课 1、完整地欣赏《如歌的行板》 师:“你们聆听到了什么,宛如看到了什么?” 教师引用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感慨:“从这首乐曲里,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 2、用呼吸来感受第一主题乐句 (1)每个小节处呼吸的感受怎样?(呼吸比较顺畅) (2)每个乐句呼吸的感受怎样?(呼吸比较困难,时而气长,时而气短) 3、唱、奏 师:“请同学们跟着弦乐四重奏的音响唱会“主题一”音乐,并模仿小提琴的弓法来体会音乐的分句。” 4、议、说 学生熟唱“主题一”曲谱后并讨论: “主题一”的旋律和特点是什么? 教师从音色的暗淡、乐句不对称美、主题后半部出现的变奏等特点来启发,让学生用美丽伤感的语言来表达一种音乐心境。 5、听、动 欣赏第二段音乐,找出由半音下行的固定动机和情绪变化。 (1)固定动机表现了什么情绪? 在学生的哼唱中,教师启发学生用左顾右盼的眼神、形体、和沉重的脚步来想象固定动机中所表达的一种不安、烦闷以及不可排遣的郁闷心情。 (2)弦乐出现了明显的高音和新的素材,寓意着什么? 与学生一起做张开双臂、仰天长叹的动作来感受向苍穹祈祷的心境。 6、议、探(探讨第三段再现音乐的音乐形象) (1)播放第三段音乐 (2)学生分组讨论,音乐第三次主题的出现带来了什么感受? 熟悉的旋律再次出现犹如枯草欲生,封冻欲裂,冷寂的心要破解,我们再一次听到俄罗斯人民心底的呼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