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

1、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
1、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

1.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审美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人们对美的感受能力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低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同样人们如果要欣赏瑰丽的大自然的美,欣赏、追求社会生活的美,探求人们心灵美的奥秘,就需要有相应的感受能力。美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审美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和提高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

美存在于自然、社会、艺术和科学等客观事物和客观的活动过程之中。浩瀚的大海,高峻的山脉,无垠的草原,凌寒而开的红梅,粉妆玉砌的雪景,一泻千里的江水,都蕴含着美意,这是大自然的美;刘胡兰的慷慨就义,“八一”南昌起义的壮烈,天安门广场上被检阅的三军的威武,抗洪抢险中人民子弟兵的非凡表现,雷锋与日月齐光的事迹,李四光的地质之光,这些都是社会美;贝多芬的交响曲,达·芬奇的绘画,曹雪芹的《红楼梦》,更是被世界公认的艺术之至美;科学的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美的。我们学生的生活中同样无处不在存在美:“您好”、“谢谢”、“再见”、“请”等的语言美;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的行为美,干净、整洁、绿化了的环境美;诚实热情、遵纪守法、开拓进取、乐于助人的心灵美,都是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要让学生掌握有关线条、形体、色彩、表现方法的知识、技巧,必须训练他们的视觉器官,提高其视觉感受力;要让学生学会识谱,懂得节奏、旋律,提高他们发音、吐字等表现声音之美的能力,必须训练他们的听觉;引导学生接触英模人物的事迹,领略名山大川的奇异风光,参观科技成果的展览……都能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人类生产劳动的伟大。革命斗争的壮丽,科学发明的喜悦。对于中学生来说,心理正趋于成熟时期,对美的感受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唯有能够感受美,才能谈利上鉴赏美和创造美。

2、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美育的又一职能,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地鉴赏美丑的能力,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判断事物的美和丑,并且不断提高鉴赏美的水平。这种对于事物美丑的鉴别力,同样并不是先天具有的,而只能在日常教育活动实践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人们常说,“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事实表明有爱美之心,并不等于就有了美学修养。世界纷繁复杂,中小学生往往分不清真假、善恶和美丑,有的盲目崇尚“哥儿们义气”,有的盲目模仿影视中的暴力动作,有的盲目追求“流行”。由于缺乏对美应有的鉴别力和鉴赏力,难免会出现美丑颠倒,是非混淆的情况。况且由于人们的生理基础,心理素质,文化教养,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在各不相同的审美情趣中不但有高下之分,而且有健康与病态,进步与落后之别。凡此说明,对中小学生确实需要通过美育教育培养他们正确地鉴别美丑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人们树立起健康的审美情趣、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从而满怀激情地去追求应该追求的美。

3、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又一重要职能。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同样地人们感受和鉴赏美是为了创造美,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通过审美实践、审美教育所培养起来的创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诸如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创作的能力,也包括在科技、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中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对提高人们创造现实美的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从原始的陶器、石器到现代的宇宙飞船、人造卫星,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代的机械化生产,作为人类创造性生产的积极成果,这些都毫无例外地包含着美的因素。由于司空见惯,习以

为常,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从各种现实生活中接受美的教育,更好地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创造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美好生活。

二、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

既然美育具有培养人的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的职能,那么,对人的全面的教育活动中就离不开美育教育。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与德、智、体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1、以美引善。美育在德育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德育主要是对人们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解决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体现“善”的要求。一个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首先应该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教育,主要是使人对善恶原则界限加深理解。它偏重于说理,并要求人们以一系列道德规范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美育主要是靠美的形象打动人,把思想道德教育寓于美育之中,使人在效法榜样的潜移默化中实现道德教育,使人乐善好为。

2、以美引真。智育主要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提高学生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能力,解决“真”的问题。不管是社会学科还是自然学科,都具有各自内在的科学体系,科学就是美。人们可以通过对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欣赏,在愉悦精神的同时,获得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

比如数学,它是“美的王国”。不仅表现为数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还表现它的精确美、抽象美、逻辑美、简单美、符号美、和谐美、对称美、秩序美、统一美上。公式、定律、定理无不以简洁、优美的形式,显示已知和未知,定量和变量,数量和质量,空间和时间之间的关系,使人感到一种逻辑美的力量。

又如使今天的世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的物理学,把古人嫦娥奔月的梦想变成阿波罗登月的现实。物理学中的声、光、电、磁等不仅具有现象的美,更重要的是物理规律显示的美。伽利略发现惯性定律把匀速运动和静止状态统一起来。学习牛顿力学所能感觉到的理论美、公式美、数学美、逻辑美和实验美。

化学、生物……都具有其内在美。我们更不用说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知识中的美感和乐趣。一旦你认为学习知识是一种美的享受,你将会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3、以美健体。通过体育训练,可以使人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速度、耐力、力量和技巧,具有发达的肌肉和匀称、健美的身体。通过美育教育,可以提高人的鉴赏美的能力。无疑会促进人们对于健美的认识,不断提高身体的健美素质。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是当今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更是学校教育中经常性活动。倘能引导学生自学地去感受、鉴赏体育活动中的美,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开展体育训练,体育竞赛的积极性,不断地创造体育的美。

总之,“良好的审美活动,可以使人们情绪饱满,积极向上,对促进人们身心的健康和智力的发展都有很大的益处。科学地深入地研究、说明和宣传德、智、体、美的关系,是一项很重要很有意义的课题。它们是相辅相成,又是不可相互替代的。马克思说,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的。可见,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是把自己的意志,道德和审美理想,以及对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统一在一起进行的。因此,我们要实现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要培养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人,就不能不发展美育,不能不发展审美教育”。

我国南朝僧佑的《弘明集》中讲述了一个“对牛弹琴”的故事:很古的时候,有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弹得一手好琴,闻名于世。有一天,他看见一头牛正在吃草,就想弹几个曲子给牛听听,于是他拨动琴弦,先弹了一支清角之操,尽管他弹得是那么娴熟动听,可是牛只是低头吃草,毫不理会。后来他又弹了简单的曲子,一会拨弄蚊子的叫声,一会拨弄小牛的叫声,那头牛竟竖起耳朵,停止吃草,摇着尾巴,留心地倾听着。

罗丹的话和“对牛弹琴”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美学道理:不同的人,不同的物,对美的认识、感受的能力是不同的,所以,美育,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美的能力。让他们正确地辩别美和丑。有的学生爱着奇装异服,那是因为他(她)觉得奇装异服就是一种美,你去禁止他(她),他(她)会觉得委屈,不会接受;而你要是培养和提高了他(她)对美的认识能力,让他(她)认识到奇装异服不是一种美,而是一种丑时,他(她)就不会刻意去追求。有些人不愿学习雷锋精神,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人觉得雷锋的助人为乐等精神是“傻子”行为,过时了;如果能够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雷锋精神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的意义,认识到那是一种崇高的人格美,这些人会努力去追求学习雷锋精神的。

三、高级境界——乐美

乐美是建立在人的全部审美心理活动基础之上的。人们一旦达到乐美境界,就能够感受到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快乐和满足,就能够调动和调节以情感为核心的一切生理和心理因素,把对世界的认识和创造与对美的追求和体验统一起来,使人进入那种欲罢不能,自强不息的完美境界。

达到乐美境界的人,才会自觉地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使自己对美的追求自觉化、系统化、深刻化。也只有对美和艺术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并从美的事物中获得灵感。

要想把学生带入乐美的境界,必须引导学生走一条自觉自愿、持之以恒的实践之路。审美实践活动包括欣赏活动与创造活动两个方面。

美是无处不在的,在校园、宿舍、大街、商店、公园都存在着美,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当做审美客体。但美不是一种实体的、具体的存在物。美是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获得的,快乐体验也只能在审美活动中才能获得。对审美客体的欣赏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欣赏活动充满了情感、想像和个人的感悟、理解,每一次欣赏活动充满了情感、想像和个人的感悟、理解,每一次欣赏活动都使主体进入一个属于个人的审美快乐境界。因此,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必须安排大量的欣赏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审美活动当中,并从中获得美的愉快和享受。

审美创造是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是美的产生过程的深切体验。在审美创造过程中,人们能得到特有的审美愉快和享受。

综上所述,实施审美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美,掌握审美基本知识;其次,要引导学生好美,注意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鼓励学生参与审美活动;最后,要力求使学生达到乐美的境界。

关于美的本质的看法

关于美的本质的看法 美学原理课即将结束,在这最后的时刻我又想起了刚开课时那个问题,美是什么?有人说美在比例,美在对称,美是和谐,美是无害,美是美德,充实为美等等。将美归结于一个客观存在的概念,对于这些我无法评论什么。自柏拉图提出了千古疑问“美是什么”之后的几千年,漫漫人都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无数的见解,但至今都不能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也即将成为一条这样的过江之鲫,虽然是条极其幼小的鱼苗。 我并不认为美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准确的有明确定义的感念,我认为美是更加唯心的,是出于人类的主观感受。每个人是不同的,审美观也是有差异的,没有人能否定别人的审美观如何,我认为没有人能真正批判别人的审美如何。因为你不是他,你批判的出脚和他人是对不上号的,就类似于用不同体系的东西去强行解释其他体系的问题。 美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不论美的对象是如何,这是我对于美的认识。 音乐有美,才让人为之倾倒。有人爱宁静悠远的音乐,有人爱磅礴大气的交响,有人爱清新脱俗的空谷回响,有人爱疯狂嘶哑的摇滚,也有人爱抒情的慢歌。人人都是自私的,都想要肯定自己的,但他却是不能真正否定别人的,因为你不是他。喜欢的音乐带给了自己美的享受,这就是美,哪来的这么多条条框框,哪来的必须的高雅大气,接地气通人情又哪不美。 人们会对彼此的外貌品头论足,认为她美认为他帅认为他酷认为他丑陋。但你认为其美丽的对象,别人却不一定会这么认为;你认为丑陋的对象,别人也不一定这样认为。因为你们不是在同一个标准下看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你们不是同一个人。人们自出生以来与生俱来的大脑所决定的很多东西,决定了看待问题上与他人的不同。他认为她美,她在你眼里就是美;他认为她不美,她在她眼里就不具有美。同是她,却不同具有美。这就是我眼中美的些许意义。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新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应用一切已知信息,通过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突破原有事实、框架,而获得的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方式或产生对社会和个人极有价值的 产品的智力本质。****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本文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谈 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培养出的孩子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从而养成了只能在家长或教师划定的条条框框内运行,不敢越雷池半步进行创新的习惯。家长和教师教育时还提出什么“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致使学生过于严谨,尊崇权威,定势思维强,创造性思维薄弱。学生被动学习,成了装知识的容器,忽略了主动能动性,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辨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利用化学事实的发现、发明;科学家的事迹和有关资源的介绍,使学生对知识的创造和创造者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从

中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激励他们树立为国家和科学献身的远大志向。 2、让学生了解与化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等问题。 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和责任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意识。人类生存的一些重大问题,如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环境污染、能源开发等都与化学有关,化学教师可充分应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教育。 3、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切实加强实验教学。 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化学实验是整个化学教材的逻辑组成部分,教材中有与知识内容紧密联系的演示实验,有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学生实验,有重在培养兴趣创造性的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这些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好教材。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实践中,要求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通过实验教学,不断完善学生这些方面的品质。 4、加强对学生进行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包括培养学生由微观到宏观,由抽象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的推理,判断能力;对化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归纳

浅议如何感受到美的熏陶

浅议如何感受到美的熏陶 发表时间:2016-08-03T17:21:41.600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6年第7期作者:胡雪萍[导读] 语文教学除了承担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外,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这个基本任务。 河北省滦南县逸夫小学胡雪萍 063500 【摘要】: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因此,语文教学除了承担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外,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这个基本任务。【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感受、美的熏陶、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文本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老师就应该带领学生在文本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就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说教课了,而是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和壮观美丽的自然景色以及美丽的祖国山河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之一。在了解到了语文阅读课中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的重要性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手段,通过各种的教学媒体的教学功能。让学生能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在语文学习中赏受美的熏陶,修身养性,完善自我。这个问题不容置疑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过认真分析和思考,在语文教学中,我主要是这么做的。 一、利用教师自身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情感具有极大的感染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情感的这一特点,用真诚的情感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语文阅读,感受到美。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只有学生“亲老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老师,那么学生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差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其次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比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时,我是这么做的:在揭示课题的时候,我就用亲切的语言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宋大诗人苏轼在游览了庐山以后,写过一首什么诗吗?”同学们回答以后,我又说:“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庐山的云雾(板书课题)。”教师几句亲切的话语,就调动起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在学习了庐山的云雾的特点以后,我又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笔来?出庐山云雾的特点?”同学们听了个个争先恐后,用自己的?笔?出了庐山云雾的不同特点,我又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有的学生说:“我?的是山顶的云雾。山顶的云雾像一顶白色的帽子,所以我?成了帽子的形状。”有的同学说:“我?的是弥漫山谷的云雾。这时的云雾好像是一块巨大的幕布,把山峰给挡住了。”我就用鼓励的语言说:“你说得真好,?得就更好了。(同学们鼓掌)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感受一下千姿白态的云雾。”在这里,我借助了学生在艺术课上所学的绘?本领,结合学生平时所见的晨雾,鼓励学生进行想象绘?,让他们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美,大自然的美。 二、运用多种手段让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观、美丽 我们今天的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认知信息,还隐含了丰富的情感信息。我们组织语文教学的时候,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这些因素,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发掘”出文章中的这种内蕴呢? 1、利用教材调动学生的情感。平时,我能做到广采博览,认真地钻研教材,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历、思想?历、写作背景。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才能深入地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作者创作时夺具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如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的时候,学完了文章的第一段,我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阅读感受。同学们就用感情朗读的方法,朗读了这一段课文,并且谈了自己的感受。生:老师,我喜欢读这部分。(学生读“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息繁衍的烟火。”)师:读得真有感情呀!你的朗读让老师知道,你深爱南沙群岛的悠久的历史。生:老师,我喜欢读这两句——“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星罗棋布。”师:你读得真动感情!让老师感受到了南沙群岛的美,祖国山河的壮美。老师真想到那里去游览一下。这样做,使学生在对文章朗读领悟中,受到了作品的感染熏陶。如果不这样做,,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2、利用媒体调动学生的情感。除了教师本身的素质,上课时学生的投入以为,恰当地运用媒体,对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的时候,我就告诉学生,在我们伟大祖国的最南端,有一群美如仙境的岛屿,这就是南沙群岛。随即我就出示祖国的地图,指出南沙群岛的位置。让学生对南沙群岛的位置有了初步的概念。在精读课文的时候,我问学生,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以后,我相机出示南沙群岛众多的岛屿的媒体图片。又让学生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南沙群岛真是太美了,真像是仙女下凡时撒落的一串串珍珠。我又问学生,南沙群岛离大陆这么远,我们怎样去保卫她?学生回答:只要我们有强大的空军和海军,我们就能保卫美丽的南沙群岛。我又问:建立强大的空军和海军,需要什么?学生回答:需要祖国的强盛,需要科学技术。我们一定要从小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才能保卫南沙群岛,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因此,媒体在诱发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的历程》读书报告

美的一次巡礼 ——读《美的历程》有感 【摘要】本文是作者阅读《美的历程》后的一些想法,从《美的历程》内容出发,结合中国古代历史,指出中国美学发展历程,中国美学的发展与中国的经济、文化、时代特征息息相关。中国独特的地理特征、文化特征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美学历程。 【关键词】美学、历史、文化 一、作者介绍 《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巨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研究.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美的发展展现在大家眼前。本书展现出中华民族这段波澜壮阔的美的历程。 李泽厚是湖南长沙人,出生于1930年6月,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获得诸多荣誉,是中国哲学大家。 二、主要内容及思想 本书只是中国古典文艺的一次匆匆巡礼,从原始时代到明清时期娓娓道来,讲述了中国古典艺术的发展。从远古的龙飞凤舞的图腾的出现与发展,到明清时期的绘画与工艺,沿着历史的长河,带领着我们读者领略中国的美的发展历程。通过大量史料的举例,大量排比句的使用,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画卷栩栩如生地铺陈在我们的面前;通过运用大量的反问句,将本书的观点强烈地表达出来。 (一)、青铜时期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唯一没有断层的古国,中华民族的文化也有着比过去所知有远为长久和灿烂的历史。在将近八千年前,我国的文明就已经初露尖角,我国独特的地理位置、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独特的图腾,中国的原始图腾是中华大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出来的独特的文化。从最开始如儿童画般的涂鸦,到三星堆的人面、兽面雕塑,我们的图腾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由写实、具象到几何化、抽象,最初这些变化并不是因为人类对美的追求,而是出于当时的统治的神秘性的要求。而且同在中华大地上,中原地区不同部落的图腾也是不一样的,现在多见的龙凤图腾,是在黄帝大战蚩尤后部落合并,图腾一步一步演化而来。作为一名当代的艺术生,课外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各大博物馆,本学期有幸多次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在国家博物馆中看到诸多中国史前的文物,也曾注意观察过蛙纹图腾、鸟纹图腾。在我看来它们是美丽的,漂亮的,是值得我们现代设计学习的。当时的我只是单纯的当作花纹来欣赏,但同时也会困惑文物上的花纹为何是这样?有什么来历?又有何意义?本书看到这里便解开了我的疑惑,也让我对我们中华民族史前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与体会。同时原始歌舞也是图腾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作为图腾所标记、所代表的,是一种狂热的巫术礼仪活动。在一方面图腾的变化还是是时代特征的反映,在相对稳定的母系社会,图腾也是愉悦、轻快的。到青铜器时期就是动荡的时代,于是也有了类似三星堆的人面、兽面青铜武器。这个时期的青铜器表情狰狞、可怕,青铜雕塑的花纹装饰也给人一种压抑、紧迫的感觉。这无疑都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的。 (二)、先秦时期

谈谈我对美的看法(900字作文)

谈谈我对美的看法_900字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到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我们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幽静美丽的街心公园,各种前卫而时尚的服饰,优雅的宫廷音乐随处可见,可闻。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认识也有了新的发展。那么,在现实社会里,究竟应该怎样看待美呢?下面,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美要自然。古人总喜欢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来比喻女子的美,的确,天生丽质的女孩总是引人注目的。人的外表美与生俱来,纵使在昂贵、再优质的化妆品也难以达到,而二十左右时的青春正是人一生当中最美的阶段,它不需要过多的修饰,自自然然的一颦一笑,都时刻透着一种青春的气息,这气息来自人外在的体现,更来自人们的内心,就如同人们说的: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一样,更多的美是在于自身与观者的一种感觉,一种心情。 人们心灵美其实是最重要的,应该说在某种情况下,它是超脱于外表美的一种真正的美。人可以没有漂亮的外表,却不可以没有美丽的心灵,因为外表终究是表面的东西,而人的内心却是人的根本、本质,是最深层的。我想,有很多人读过《白雪公主》的故事,故事中的新王后和白雪公主都是美丽的,而王后因为嫉妒、虚荣、最终落了个终身丑陋的下场,而善良的公主却因为美丽的心灵而一次又一次地逃脱死亡的魔爪。我想,这并非只是来自于安徒生主观思想的臆造,而是它真切地反映了人们弃恶扬善的观点和愿望。 如果白雪公主是因为其容貌美和心灵美打动了读者的话,那《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摩多,该是纯粹的心灵美了吧!他曾被人们认为是城市中最丑的人,没有人的关爱,有的只是人们的耻笑。但他面对女主人公遭到危难时,却毅然伸出了自己丑陋却温暖的双手卡西摩斗的丑陋的,但同时也是美丽的、可爱的,只是因为他有着一颗充满着温暖与爱的心灵,同时拥有美貌与美好的心灵纵然可贵,但相貌平常却拥有火热心灵的人同样会得到人们的喜爱与赞扬。 总之,在我看了,美丽总是一种虚妄的东西,它像空气一样,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离我们很近却又很远,我们捉摸不到它的形态,但它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美就是这样的东西,它来自于自然,体现在我们的心灵当中。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方案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一、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不断深入,教育创新改革向纵深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是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它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客观条件的产物,又是人们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有利于

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内容已作为中小学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此可见,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国内外在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新思路和新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为科技创新教育在学校里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次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在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为目标;结合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而产生的。它全面概括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实施策略和指导方法。通过研究,旨在使青少年学生坚定科技兴国信念、初步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广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参与、动手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以科学发展观和科技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引领青少年学生创新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研究目标:①探索一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并通过创新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②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的塑造。首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其次,接触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再次,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最后,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2、什么是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一下一些特征:(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心理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1)定势与功能固着;(2)问题情境;(3)原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七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2、简述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答:(1)加深对目的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1、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答:(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 1、简述如何有效组织复习? 答:(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相结合。 2、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1)遗传与营养。良好的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2)早期经验。研究表明,早期阶段获得的经验越多,智力发展得就越迅速。(3)教育与教学。教育和教学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5)主观努力。 1、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答:联系:第一,气质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第二,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形成的速度。区别:第一,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第二,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可塑性强;第三,气质特征表现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第四,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1、简述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1、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答:人格式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3)家庭因素,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不同的人格特征;(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在学龄儿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5)个人主观因素,任何环境都不能直接决定人格,它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

如何发展幼儿对美的鉴赏能力

如何发展幼儿对美的鉴赏能力 美的欣赏能力比美的创造能力更为重要,一个不会感受美、不会欣赏美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创造出美的事物来。 在培养孩子美感的活动中,首先考虑到小儿的情绪,因为小儿的美感与情绪有紧密的联系,他们在积极的情绪下就对美的事物产生快感。另外还要考虑到小儿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安排的活动总要和他们的动作相伴随,具有表面性和行动性特点。 在小儿的生活和各种活动中处处都有美的内容,成人可以引导孩子感受美的存在,对孩子进行美的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欣赏环境美儿让孩子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家庭室内要清洁,室内布置要注意做到色彩协调,整洁大方,墙壁装饰要富有艺术性,家具、用品、玩具的选择与放置也要有艺术性,使小儿的生活环境整齐、舒适、美观,潜移默化地提高他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 (2)欣赏自然美儿童大自然的美,是对小儿进行美育的极好的现成教材。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各种各样的鸟虫鱼兽,变幻多端的自然景色,对小儿都有无比的吸引力。成人要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启发和引导小儿欣赏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色,从他们的色彩、形态、声响的变化中领略大自然的美。成人可以用小儿能理解的艺术语言充分表达其中的美,并教给孩子用艺术语言描写自然景色。(3)欣赏艺术美在孩子游戏时以不刺耳的音量播放精湛的名曲,使孩子从极其自然的气氛中接受。音乐有明快激昂的,也有阴郁低沉的。婴幼儿时期以明快的充满希望的音乐为好。另外还要拿出小儿感兴趣的乐曲,由他们自发地欣赏,成人给以指导。在愉快欣赏的过程中,孩子会逐渐体会出音乐要表达的感情。这时可以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想。一般来说,供小儿欣赏的音乐最好是节奏性强,能跟成人一起哼唱的名曲段落,以此培养孩子主动欣赏音乐的欲望。对于音乐不光是听一听,还要促使孩子用心灵的耳朵去领会。 美术作品形象生动优美,色彩鲜明,造型具体,因此小儿有强烈的感染力。给孩子看美丽的画册,欣赏名画,也会提高孩子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力和判断力。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是指他们对所描绘的对象的感觉、情感和反应,它是在幼儿从事绘画、剪纸、塑造等艺术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这种能力的形成不能强迫,只能在没有竞争和成人干扰的、无忧无虑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成人应该按照幼儿不同年龄的表现,提供各种机会,多和孩子讨论对大自然、对周围生活、对艺术品的美的体验。成人在作出自己的判断时,就在影响着孩子,因而也应听听孩子的意见,不要用简单化的方式去否定孩子的看法。幼儿只有独立进行评价时,才能形成他们的审美能力。 孩子小时候喜欢看色彩对比强烈的东西,但不能一直给他们看同一类型的艺术品,应该选择高质量的、各种创作方法、各种类型的艺术品给幼儿欣赏,有抽象的,有写实的,有鲜艳的,有暗淡的,逐步发展他们的艺术趣味;但要注意内容健康和幼儿所能够理解接受的。

读美,醉美——《美的历程》论文

读美,醉美 ——读《美的历程》有感 经济学院孔德晨 2014200809 【摘要】在此书之前,尚有不少关于美学的著作。然而李泽厚先生的这本佳作,实则开辟我美学鸿蒙的第一本。观此之前,未尝有如此书一般将中华美学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碎片拼接得如此完整又自然的,且不叫人感到朝代更替的隔阂感。泽厚先生采取鸟瞰的角度,将这美学的历程尽收眼底,也给予我一份宏观上的认知。 【关键词】《美的历程》;李泽厚;读史读经典;论文 寒假无事,闲来读书。许久未碰教材以外的闲书,心里倒有些对不住。说是闲书,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实乃叙述中国上下五千年美学历程的上上佳作,断不可归为闲书一类。所谓读书修身养性,此书不仅是我获取美学知识的来源,更是开拓我对于美学这一学问的眼界佳作。 在此书之前,尚有不少关于美学的著作。然而李泽厚先生的这本佳作,实则开辟我美学鸿蒙的第一本。观此之前,未尝有如此书一般将中华美学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碎片拼接得如此完整又自然的,且不叫人感到朝代更替的隔阂感。泽厚先生采取鸟瞰的角度,将这美学的历程尽收眼底,也给予我一份宏观上的认知。 本书分十个章节,远古,先秦,楚汉,直至明清,一幅美学长卷铺于眼前,跃然纸上,每个时代皆藏了各自迥异的美学风格于这薄薄纸上,五千年的时间便如流水般从指间流过。我并未接触过其他美学著作,只觉本书应是美学中集大成者,由泽厚先生时不时的引用、征鉴可见一斑。远古人面蛇身的图腾有着龙飞凤舞的张扬,原始歌舞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骨血里的粗犷,纹样的演化则逐渐摆脱形式的模拟和写实,使其取得了独立的性格和前进的道路。从“烛龙”到“女娲”,这条“人面蛇身”的巨大爬虫,也许就是经时久远悠长、笼罩中国大地上许多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的一个共同的观念体系的代表标志,而这种图腾再加上许多其他元素的合体,则慢慢演变成中华民族的标志——龙。神话久远奇异不可考,然而其中却渗透着祖先们物态化的观念意识和社会意识,亦即原始人们那如醉如狂的情感、观念和心理,恰恰使这种图像形式或有了超模拟你的内涵和意义。这便是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的萌芽,美的历程由此开始。渐渐地,青铜狞厉之美昭示着巫师这一原始社会的精神领袖的诞生,兽面纹与此前陶瓷上简单的几何纹样不同,是一种超现实的神秘威吓的动物形象,标志着社会另一种阶段的到来。传说仓颉造字,汉字的发明将线条之美发扬得淋漓尽致,直至魏晋时期书法成为一门艺术,汉民族的民族自觉和自信便是建立在优美的汉字基础之上。 时间推进到先秦,整个时代不论诗词歌赋或是儒道理论互补亦或是建筑风格,都笼罩在理性实用的精神之下。行至楚汉,屈骚传统的浪漫主义让人醉心,中国抒情诗由此发源。天上人间,历史现实,汉代世界是一个极为丰富、饱满、充满着非凡活力和旺盛生命而异常热闹的世界。楚辞汉赋,虽辞藻堆砌华丽,江山的宏伟、城市的繁盛、商业的发达、物产的丰饶……却无一不在夸张和刻意中绘出一幅虽粗重拙笨却繁荣富强、充满活力与自信的美好世

关于感受美的作文800字_高二作文.doc

关于感受美的作文800字_高二作文 关于感受美作文800字 感受美 从克尔纳克神庙大理石柱到希腊黄金时代,从莎士比亚罗密欧到莫泊桑羊脂球,从美国自由女神到澳洲悉尼歌剧院,从中国古典建筑到巴黎卢浮宫……这一切一切,无不闪动着美光辉。 美东西实质相似,但人们对美感受是不同。对同一件东西,不同人思考角度不同,可能就会有不同感受。江浙之美可为美,或润,或涩,或甜。同中国古典建筑如北方四合院,南方水乡,或气派或玲珑,或典雅或端庄。这些美,美得让人无法挑剔,让人叹为观止! 美在于和谐,不管人主观意识如何,美底蕴,美精神是一脉传承。 古希腊神庙是美,因为它书写着古希腊历史;智慧女神是美,因为她是智慧化身;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美,因为他们代表是不屈爱情;羊脂球是美,因为她代表人类未曾泯灭善良本性;自由女神是美,因为她是和平自由象征;伟大建筑群是美,因为他们是优秀民族文化永恒代表。天堂树之美,美在它千百年来身后那段永恒神话;君子兰美,美在它浩然正气和它不可逾越洞察;傲骨梅美,美在它凌寒留香而又谦恭不骄精神。这些美,无不寄托了人类精神和志趣。 感受美,从一片片散落在荒烟蔓草间秦砖汉瓦上;感受美,从一缕缕散落在枝头缝隙阳光碎片里;感受美,从一片忧伤秋叶中,可以觉察整个清秋;感受美,从贝多芬激昂命运交响乐中,听到激越、昂扬之声;从杰克..伦敦靠一把轮椅走世界创举中;从那生长在沙漠中“活着三百年不死,死后三百年不倒,倒后三百年不朽”胡杨;从历史隆隆足音中,一个个鲜活人物身上;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每一个平凡人身上…… “飞流直下三千尺”是美,“泉涓涓而始流”是美。高贵优雅赫本美得摄人心魄,外表丑陋内心善良敲钟人也有一种内在美。健康青春是美,活力向上是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需在纷繁芜杂世界中感受美,感知世界一切事物美! 洒脱雨一直在下 奔跑中自己 正在长大 不再相信“好孩子”骗人话 谁说“不行” 我也不怕 微风吹起天额发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它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也是一种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当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下面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独立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侧面提出不同的问题和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办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一)、让学生在预习中思考。对预习的态度主要取决于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要求。由于语文内容的特点,使多数中等以下的学生独立预习极为困难。为此,老师只能按不预习的要求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挫伤了优秀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处于自由状态,因此,加强预习的引导,(如列出预习提纲,提出一些预习的问题等)和督促,并构建建筑预习基础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所以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二)、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教学途径。首先,设置的问题难度必须适中。问题太易,学生会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教师设置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

区” ,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果子” ,从而使独立思考具有可能性。其次,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留下充足的时间,以确保多数同学对提出的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后,再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课堂的知识容量与思维容量和谐匹配,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三)、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独立思考并不排斥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倘若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急于与人合作和会话,必定会影响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合作讨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四)、让学生在作业中思考。除了对作业分类要求外,允许有些题目不做或选做,对于暂时做不出的题,允许只写解题思路及在何处受阻的原因分析,以确保作业的教学功能回归其本来面目。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直觉思维。 要培养学生猜测的勇气、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跳跃思考,教给学生捕捉直觉思维的办法,让学生尽可能更多地获得解决问题的经念。在教学中,大胆猜测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充满智慧挑战和精神历险的过程,是一个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的过程,运用想象力和发挥创造性的过程。在日常的教学中,无论何种课程都有大量可以让学生提出假设、作出猜测和解释的学习主题。教师应该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学习主题去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开发智慧潜能。猜测牵引和推动我们去寻找更多的、更可靠的、更详细的、更有说服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精修订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创造力的培养 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学生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能够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而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1.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2.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 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4.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 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着的特征。有目的地

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5.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6.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 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7.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翅膀 8.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充分想象。心理研究表明,有创造性的孩子往往会因为 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方式偏离通常的模式而感到不安。他们最初对事物的学习和模仿通常能受到赞扬,但一旦有了“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以后,教师或家长也许会有不同的反应了。可能有的教师告诉孩子:“别再胡闹了”;也可能有的教师会很高兴:“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孩子创造的积极性更应该细心加以保护,以便给孩子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勇气,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

培养孩子发现美的能力

培养孩子发现美的能力 如何让孩子具有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北京市第九十六中学校长石庆萍表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家庭中可以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通过言传身教和环境陶冶等途径,培养和发展孩子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进而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健全健康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家长丁先生:孩子现在已经上中学了,我希望她能够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作为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北京第九十六中学校长石庆萍:美是什么?美就是生活。高山流水、日月星辰、鸟语花香、明月清风,这是自然美;多彩的画卷、生动的舞蹈、悠扬的乐曲、精彩的故事,这是艺术美。爱国爱民、谦虚有礼、助人为乐、积极进取,这是心灵美。 从古到今,人类从来没有停下追求美的脚步。因此,我们有了鳞次栉比的都市建筑,有了色香味俱全的饮食,有了缤纷绚丽的时装,有了百花齐放的文艺盛世,有了文明礼仪……马克思说,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世界,从而也推进了人类文化社会文明的进步。我想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

的孩子拥有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成为品德良好、身心健康、乐观向上的人。 要培养这样的人才,除了学校、社会,我觉得家庭尤为重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家庭中可以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通过言传身教和环境陶冶等途径,培养和发展孩子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进而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健全健康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个和谐的家庭,家庭成员中融洽的人际关系,家庭生活中处处表现出来的人性美、人情美、人格美,孩子可以在充满了亲情、关怀、支持和鼓励的家庭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心情愉快舒畅,不仅会受到美的熏陶,而且,对其智力开发也是大有好处的。一个整洁的家庭,环境收拾得整齐、清洁、美观、富有情趣,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整洁、优美而又安静的环境里,将对孩子审美观点的形成和性格的陶冶大有好处。一个充实的家庭,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听音乐,参观博物馆、美术展览,到大自然中去,丰富孩子的生活,向孩子揭示自然的美,这都是让孩子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如果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美育不在于你是否有时间,是否有文化,也不

关于感受美的作文800字

关于感受美的作文800字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关于感受美的作文800字 感受美 从克尔纳克神庙的大理石柱到希腊的黄金时代,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到莫泊桑的羊脂球,从美国的自由女神到澳洲的悉尼歌剧院,从中国的古典建筑到巴黎的卢浮宫……这一切的一切,无不闪动着美的光辉。 美的东西实质相似,但人们对美的感受是不同的。对同一件东西,不同的人思考角度不同,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江浙之美可为美,或润,或涩,或甜。同中国古典建筑如北方的四合院,南方的水乡,或气派或玲珑,或典雅或端庄。这些美,美得让人无法挑剔,让人叹为观止! 美在于和谐,不管人的主观意识如何,美的底蕴,美的精神是一脉传承的。 古希腊的神庙是美的,因为它书写着古希腊的历史;智慧女神是美的,因为她是智慧的化身;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美的,因为他们代表的是不屈的爱情;羊脂球是美的,因为她代表人类未曾泯灭的善良本性;自由女神是美的,因为她是和平自由的象征;

伟大的建筑群是美的,因为他们是优秀的民族文化的永恒代表。天堂树之美,美在它千百年来身后那段永恒的神话;君子兰的美,美在它的浩然正气和它不可逾越的洞察;傲骨梅的美,美在它凌寒留香而又谦恭不骄的精神。这些美,无不寄托了人类的精神和志趣。 感受美,从一片片散落在荒烟蔓草间的秦砖汉瓦上;感受美,从一缕缕散落在枝头缝隙的阳光碎片里;感受美,从一片忧伤的秋叶中,可以觉察整个清秋;感受美,从贝多芬的激昂的命运交响乐中,听到激越、昂扬之声;从杰克..伦敦靠一把轮椅走世界的创举中;从那生长在沙漠中的“活着三百年不死,死后三百年不倒,倒后三百年不朽”的胡杨;从历史的隆隆足音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身上;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每一个平凡人身上…… “飞流直下三千尺”是美,“泉涓涓而始流”是美。高贵优雅的赫本美得摄人心魄,外表丑陋内心善良的敲钟人也有一种内在的美。健康青春是美,活力向上是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需在纷繁芜杂的世界中感受美,感知世界一切事物的美!

小学教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小学教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能够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而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心理学告诉我们,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

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唯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将内容引伸至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观察的好习惯。 其次,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再是教育教学活动或思想的执行者,而要以一种主人翁的方式来应对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如何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提升教师素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是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近两年来,在竭力品读新课型、新课标之余,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尝试,我认为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语文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递者,更应当注重感情的交流。教师温和亲切的微笑,充满信任的目光,热情洋溢的鼓励,往往能形成无可比拟的教育优势,激起学生探求的欲望,让创造的火花在他们活跃、敏捷的思维中迸发。在学生畅所欲言时,教师要始终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成长中的学生。不但尊重他们含苞欲放的智慧、情感和志趣,也要尊重他们可爱的单纯和烂漫的天真;不但要尊重他们与自己和谐的求同思维,也要尊重其敏锐有余而成熟不足的求异思维。尊重是一种情操,它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感情的桥梁,也是创设宽松、温馨课堂气氛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给学生以尊重,让他们感到师生人格的平等对他们未来的影响,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安排大量时间,让学生自己朗读。通过读,从语言文字中发现、选择、摄取信息,从而打破叶圣陶所批评的“不闻学生书声琅琅,只闻先生串讲分析忙”的局面。不可否认,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质疑”、“思疑”、“释疑”。必要时,从思路、方法上给以正确的点拨。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 创造性实践能力是将思维意识和设计转化为行动,把精神转化为现实的能力。教师应大胆地把学好语文的主动性教给学生,发挥他们的内因作用。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营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 每天讲一句名言。让学生先口头表达自己对这句名言的感受,然后由两个同学给其评分,其余同学可挑错,让每个同学都有大显身手的机会。因大家很乐意挑错,并能从中享受着表现“自我”的欢乐。 以课文为依据,运用多种方式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凡是刻画人物外表形象的课文,如《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心声》等,可让学生给主人公画幅肖像,并告诉他们光画外貌还不够,还需要理解人物内心世界,画出来的人物才会有血有肉。同学们在画画中不仅得到审美愉悦,而且,还深入分析了课文,还可以用给主人公写自传或传艺的方式,深入挖掘任务的内心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