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概论.第1-1章

道路工程概论.第1-1章
道路工程概论.第1-1章

第1章概论

§1-1 道路发展简史

一、道路史

1.古代: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道路运输的发展也先于世界各国。(起步早)道路的名称源于周朝,“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表明当时道路发展的盛况。周朝在道路交通管理和养护方面也颇有成就。如“用礼”中规定“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樑”,意即雨后修整道路,枯水季节修理桥梁。交通法规要求“少避长,轻避重,上避下”,指行人礼貌相让,轻车避重车,上坡让下坡车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十分重视道路交通,大修驰道,颁布了“车同轨”政令。修筑了以成阳为中心,向各方辐射的国道网。

唐代国家强盛,疆土辽阔,道路发展至有驿道五万里,每三十里设一驿站,驿制规模宏大,并在城市建设中规划了“棋盘式”道路网。

2.近代:上世纪初(1902年)汽车输入我国,公路才随之发展起来。1913年在湖南长沙至湘潭修筑了我国的第一条公路,全长约45km。至1949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仅有7.8万公里,而且分布极不均匀。(发展慢)

3.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国防,大力发展公路交通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第—个五年计划期间(1949-1957年),我国完成了重要的公路干线青藏、康藏、青新、川黔、昆洛等线,全国公路里程达30万公里。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十几年来,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沟通全国各地的道路网。2006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包括村道在内)达到345.7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4.53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二。(发展势头好)

公路通车时间、里程表

高速公路通车时间、里程表

4.发展规划

(1)国道主干线“五纵七横”规划

1992年,交通部提出了中国国道主干线“五纵七横”规划。12条国道中的主要干线都采

用高速公路标准,总长3.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万多公里),计划2008年底全部建成。

(2)“7918”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

2004年交通部推出新一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我国将于2020年建成布局为“7918”的高速公路网络,即:7条射线、9条纵线、18条横线,总里程约8.5万公里。

7条首都放射线包括:北京到上海、台北、港澳、昆明、拉萨、乌鲁木齐和哈尔滨。

9条南北纵向线包括:鹤岗-大连、沈阳-海口、长春-深圳、济南-广州、大庆-广州、二连浩特-广州、包头-茂名、兰州-海口、重庆-昆明。

18条东西横向线包括:绥芬河-满洲里、珲春-乌兰浩特、丹东-锡林浩特、荣城-乌海、青岛-银川、青岛-兰州、连云港-霍尔果斯、南京-洛阳、上海-西安、上海-成都、上海-重庆、杭州-瑞丽、上海-昆明、福州-银川、泉州-南宁、厦门-成都、汕头-昆明、广州-昆明。

二、道路工程的发展趋势

1.国外

20世纪90年代,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高速公路网络已经建成,基本形成了一个系统规划、科学设计、整体建设和综合管理的完整体系。他们加强了养护和营运管理,包括养护管理、营运管理和环境管理等,其目的是提高道路的使用功能、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和改善道路状况对环境及人文景观的影响。

发达国家高度重视高新技术开发,将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和卫星定位系统GPS、航测遥感技术和CAD技术广泛地应用于道路交通的规划与设计之中。

发达国家很重视材料、结构和施工与营运环节的技术监控,对路用材料和改性技术,结构设计和优化分析研究技术,以及施工自控技术与高效的质检控制设备等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

2.国内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公路科技取得了巨大成就。

至今我国已系统开发了公路、桥梁和交通工程CAD技术和航测遥感技术。今后将进一步集成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三维测量技术、航测遥感技术和地质判释技术,使公路测设走进现代化。

在新建、改建、养护和管理营运方面,应用大量信息建立和开发大区域集成网的公路数据库,提供现代科学管理的依据。

在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各种高性能混凝土、改性沥青和新型复合材料在路桥建设和养护工程上将不断开发和应用。

今后对大型货运汽车、专用工程机械和养护设备将进一步国产化,并将系列开发研制优质高效的大型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自动联合摊铺机,250型转子中置式大功率稳定土拌和机,80t滚动式沥青再生搅拌机,多功能公路养护机,大型排污清疏机,具有快速拖吊功能和救援装置的公路清障车等。

公路环保技术今后将会受到更大的重视。公路环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是防止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景观的破坏,在公路建成后尽量减少车辆引发的噪声、废气和电磁污染,建路造林培育绿化,大力开发吸音降噪技术。在公路建设中强调边坡的生物稳定技术,废旧材料(如粉煤灰、废轮胎、废塑料和工业废渣等)的综合利用技术,加强社会环保意识,让公路更好地为造福人类服务。

§1-2 交通运输体系

交通运输体系是由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一个综合体系。它们合理分工,协调配合组成一个完整的交通运输系统。

一、道路运输

道路运输是指货物和旅客借助一定的运输工具(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道路上实现有目的的移动过程。

道路运输充分深入到社会生活、生产领域的各个方面,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到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都和道路运输有密切的关系。

道路运输的特点(与其他运输相比较)

1.投资少、见效快,社会经济效益高。

2.机动灵活,可实现“户到户”的直达运输。

3.适应性强、服务面广。

4.运输损耗少(减少了中转的劳动量和货损)。

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出现,运输速度显著提高、运量增大,道路运输将会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二、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是一种以钢轨引导列车运行的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的特点

1.由于机车在光滑的钢轨上运行,行车阻力小,运输速度高。

2.运载能力大,运输成本低

3.对气候的适应性强。

缺点:固定设施费用高,基础投资大;且在运输中要进行编组、中转和调度等工作,使总的运程时间较长;同时,时间性很强。

铁路按轨距不同分有:标准轨距、窄轨和宽轨铁路。目前,世界各国主要采用标准轨距。

三、水上运输

水上运输是利用船或其他浮运工具在河、湖、人工水道及海洋上进行客、货运输的方式。

水上运输的特点

1.水运是利用“天然航道”运输,投资较少,运输成本低。

2.水运运量大、运距长。

水上运输的主要缺点是受水道的限制,而且运输的连续性差、运速较慢。同时,受气候的影响非常明显。

四、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适于快速运送旅客、紧急物资及邮件。

航空运输与其它运输比较,具有速度快、舒适性高等优点。

主要缺点是运输成本高,燃油消耗大和受气候条件限制较大等。

五、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一种用封闭的管道,借助于重力或气压动力,连续输送一些特定货物的运输方式。

管道输送的货物主要有水、原油、煤浆以及其他化工流体。

管道运输的特点:

1.运量大、运距短、占地少、受气候影响小。

2.运输连续性好,效率高、运费低。

3.无噪声、漏失污染小。

§1-3 道路分类与技术标准

一、道路分类

道路的功能主要是为各种车辆和行人提供服务。道路根据其所处的位置、交通性质及使用特点不同,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及林业道路等。

(一)公路

公路是连接城、镇和工矿基地、港口及集散地等,主要供汽车行驶,具备一定技术和设施的道路。

我国公路根据其使用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按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以下简称《标准》)中,把公路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5个等级。

1.高速公路

为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高速公路根据其适应的交通量不同,可分为四车道高速公路、六车道高速公路和八车道高速公路三种。

四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5000~55000辆;

六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45000~80000辆;八车道高速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60000~100000辆。

2.一级公路

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根据其适应的交通量不同,可分为四车道一级公路和六车道一级公路。

四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15000~30000辆;六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5000~55000辆。

3.二级公路

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5000~15000辆。

4.三级公路

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000~6000辆。

5.四级公路

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1)双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000辆以下。

(2)单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400辆以下。

(二)城市道路

它是指城市内部的道路。

1.城市道路的作用

(1)城市道路是城市组织生产、安排生活所必须的交通走廊。

(2)城市道路是联结城市各个功能分区和对外交通的纽带。

(3)城市道路是城市通风、采光和排水的通道。

(4)城市道路为城市防火、防震、绿化提供场地。

2.城市道路的分类

我国城市道路根据其在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与车辆、行人进出频率,把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1)快速路

快速路为大城市提供交通量大、距离长的快速交通服务。

快速路是联系城市各主要功能分区及为过境交通服务的。由于车速高、流量大,故快速路应采取分向、分车道,全立交和控制进、出口等措施。

(2)主干路

主干路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负担城市的主要客、货运交通,是城市内部交通的大动脉。

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3)次干路

次干路与主干路结合在一起,组成城市道路系统,承担局部区域的交通运输任务,起集散交通作用,并兼有服务功能。

(4)支路

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3.城市道路的技术分级

除快速路外,各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Ⅰ、Ⅱ、Ⅲ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三)厂矿道路

厂矿道路属于专用道路,主要为工厂、矿区交通服务。

因其功能不同可分为厂外道路、厂内道路和露天矿山道路。

(四)林业道路

林业道路也属于专用道路,修建在林区内,为林业发展和木材运输服务。林道网一般由基本道路和营林道路组成。

二、公路设计阶段与技术标准

(一)公路设计阶段

公路施工前的勘测设计工作是根据批准的计划任务书和有关标准、规范进行的。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应按两个阶段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对于修建任务紧迫和方案明确,技术比较简单的小型项目,可采用一阶段设计;对技术上复杂而项目巨大,如特大桥、隧道等大型结构物,必须采用三阶段设计。

1.两阶段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它是根据批准的任务书要求,先进行踏勘测量,编制初步设计和工程概算;再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通过实地详细测量,据以编制施工图设计和工程预算。

2.一阶段设计(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它是根据批准的计划任务书要求,进行一次详细测量,据以编制施工图设计和工程预算。

(二)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根据道路预测交通量和设计行车速度对路线和各项工程结构设计的要求,把这些要求列成指标,并用标准规定下来。

(它是根据①理论计算;②公路设计、修建的经验;③参考国外公路建设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而确定的。)

技术标准大体上可归纳为四类,即“线形标准”、“载重标准”、“建筑界限标准”、“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标准”。

1.载重标准

“载重标准”主要用于结构设计,目前我国的载重标准有汽车荷载和人群荷载。

(1)汽车荷载分为公路-I级和公路-Ⅱ级两个等级。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且重型车辆多时,采用公路-I级汽车荷载,其他等级公路可采用公路-Ⅱ级汽车荷载。

(2)当公路桥梁设置人行道时,还应记入人群荷载。

2.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标准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标准》应根据公路网规划,公路的功能、等级、交通量等确定。根据我国目前情况,把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划为A、B、C、D四个等级,见表l-1-4。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包括交通工程安全设施、服务设施和管理设施三种。

3.建筑界限标准

《建筑界限标准》包括公路竖向的净高标准及横向的宽度标准。

(1)净高

由于各级公路的功能及服务水平不同,要求也不一样,但一条公路应采用同一净高。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的净高应为5.00m,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的净高为4.50m。

当桥梁跨越河道时,桥下净空应符合通航标准或流放木筏的要求,并应考虑排洪、流冰、漂流物及河床冲淤等情况;如为跨路桥,其桥下净空应符合被交叉公路、铁路、其他道路等建筑限界的规定。

(2)横向宽度

“公路的横向宽度标准”,应根据公路功能、等级、交通量及地形、地质情况,为使行车安全、顺畅,应按《标准》的有关规定(如路肩、中间带、行车道的宽度等),综合考虑确定。

4.线形标准

“线形标准”主要是用于确定公路线形几何尺寸的技术指标,目前我国各级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汇总见表1-1-5所列。

总结: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各不相同,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故对技术标准的掌握,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使用《标准》时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不考虑路线的功能和远景交通运输要求,一味压缩工程造价,而采用低标准;二是贪大求全,盲目超前,而采用高标准。

§1-4 路线设计的基本要求及依据

一、公路线形的基本要求

公路的基本服务对象是汽车,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基本要求是“安全、迅速、经济和舒适”。

1.保证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稳定性(安全)

汽车行驶的稳定性是指汽车在公路上处于动态(起动、制动、匀速或加、减速行驶)或静态时,不会产生倾覆、倒溜和侧向滑移的性能。

只有当汽车具有良好的行驶稳定性时,才能保证其使用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达到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增加乘客的安全感和舒适程度,减少装载货物的损坏等。

2.保证行车畅通(迅速)

要保证行车畅通,必须有足够的路面宽度、足够的行车视距。此外,还应尽可能减少平面交叉以及增加交通安全设施,才能达到安全、迅速行驶的目的。

3.对公路的平、纵、横断面要有合理布局(经济)

根据公路等级及其使用任务和功能,合理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保证路线的整体协调,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和横面合理,工程费用较低。

4.满足行车舒适要求(舒适)

要达到汽车行驶安全和舒适,就要使路线的起伏不宜过于频繁,以免人、货物受到过大的颠簸而感到不适或损坏;路线的平、纵曲线的最小半径要加以限制;平、纵曲线组合协调,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并要注意路线与当地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二、确定路线线形的基本依据

1.地形条件

路线所在地形条件分为两大类,一是平原、微丘地区;另一类为山岭、重丘地区。

2.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主要是指岩土类别,岩石的风化程度,岩层走向等,特别是不良地质地段

均会影响路线的走向和高程。

水文条件,主要是路线所处位置的地下水位高低,不同频率的洪水位标高以及当地植被和暴雨径流等。

3.设计车辆

确定公路的路幅组成、弯道加宽、交叉口设计等均与车辆外廓尺寸及性能有关,它是公路线形设计的一个重要控制因素。

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主要是汽车,根据我国行驶车辆的具体情况,汽车发展远景规划和经济发展水平,出于经济和实用的考虑,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是按现有车型尺寸进行统计后,把“设计车辆”分为三类,即小客车、载货汽车和鞍式列车。

4.计算行车速度

“设计车速”是指气候和交通条件正常情况下,汽车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如路线的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一般驾驶员能安全、顺适地行驶的最大速度。

公路几何线形设计(如平曲线半径、超高率、视距等)的各种要素的临界值都以设计行车速度为依据而确定,车道和路肩宽度也与设计车速有密切关系。

我国标准规定各级公路的设计行车速度见表1-1-5所列。

设计行车速度不仅是公路设计的依据,也是开放交通后限制行车速度的基础,“设计速度”对一特定路段而言是一固定值。

实际行车速度:在实际的驾驶运行中,没有一个驾驶员自始至终地保持这一固定速度。因此,车辆在公路上的运行速度是随公路线形、沿线交通量、车辆动力性能及驾驶员的技术、心理需求等的变化而改变。

5.交通量

公路上某一断面,单位时间通过的来往各种车辆总数称为交通量,亦称交通流量或车流量。时间单位以小时计的称为小时交通量,若以日计的称为日(昼夜)交通量。

交通量是确定公路等级的主要依据。在规划道路等级时,采用预测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表示。

作为公路的几何设计,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第30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即将一年中测得的8760h的交通量,按大小排列,取第30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也可根据当地实际调查结果控制在第20~40小时之间。

6.通行能力

道路上的通行能力,是指一条道路在单位时间内,道路与交通正常条件下,保持一定车速、安全、连续行驶时,可能通过的车辆数。

通行能力包括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两种。

基本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与交通条件处于理想的情况下,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

设计通行能力:公路设计时,必须根据道路与交通条件、汽车性能、气候环境的影响对

基本通行能力进行修正,再考虑公路服务水平(我国公路分为四级)和车辆运行质量并兼顾我国经济水平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力量等,最后确定各级公路的设计通行能力。

§1-5 公路的基本组成

公路是设置在大地表面、供各种车辆行驶的一种线形带状结构物,因此,公路是由线形和结构两部分组成。

一、线形组成

线形是道路中线在空间的立体几何形状。道路中线是一条平面上有转折、纵面上有起伏的立体线形。

1.平面线形

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

2.纵面线形

由纵坡线和竖曲线(凸型和凹型)组成。

二、结构组成

1.路基

路基是行车道的基础、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土、石按照路线的位置和一定的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

路基的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和水、温稳定性,又要经济合理。

公路路基横断面的一般组成:行车道、中间带、路肩、路缘带、边坡、边沟和碎落台等,如图1-1-2所示。

2.路面

路面是用各种建筑材料分层铺筑于路基顶面的结构物,以供汽车安全、迅速和舒适行驶。

路面的基本要求:必须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以及表面平整和良好的抗滑性能。

路面结构如图1-1-3所示。

路面面层分为四类: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沥青贯入、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砂石路面。

3.排水结构物

为了确保路基稳定,免受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侵害,公路还应修建专门的排水设施。

地面水的排除系统按其排水方向不同,分为纵向排水和横向排水。

纵向排水有边沟、截水沟和排水沟等。

横向排水有桥梁、涵洞(图1-l-4所示)、路拱、过水路面、透水路堤(图1-1-5所示)和渡水槽等。

4.公路特殊结构物

(1)隧道。它是为公路从地层内部或水层通过而修建的结构物。

当公路翻越高山或穿过深水层时,为了改善平、纵面线形和缩短路线长度,经过技术、

经济比选,可开凿隧道(图1-1-6所示)。

(2)悬出路台。在山岭地带的悬崖峭壁上修筑公路时,为了保证公路连续、路基稳定和确保行车安全,有时还需要修筑悬臂式的路台,如图1-1-7所示。

(3)防石廊。在山区地形、地质复杂路段,为了保证公路的行车安全,有时也修筑防石廊。

(4)挡土墙。在横坡陡峻的山坡上或河岸修筑公路时,为保证路基稳定和减少填挖方工程量,常需修筑挡土墙(图l-1-8)。

三、沿线附属结构

在公路上,除上述各种基本结构和特殊构造物外,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迅速、舒适和美观,还需设置交通工程、沿线设施及环境美化设施等。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建设规模与标准应根据公路的功能、等级、交通量等确定。我国把交通工程沿线设施分为四级,见前表1-1-4。

(一)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包括交通安全设施、服务设施和管理设施三种。

1.交通安全设施

它是为了保证行车安全,使驾驶员知道前面路况和特点,道路上应设置交通标志和路面标线。

(1)公路交通标志。

公路交通标志有四类,分别为:

①指示标志:它是指示驾驶员行驶的方向、行驶里程及汽车长时停车的地方等;

②警告标志:它指出前方有行车障碍物和行车危险的地方,警告驾驶员要集中注意力,确保行车安全的标志;

③禁令标志:它指出各种必须遵守的交通限制的标志,如限制速度、载重和不准停车等;

④视线诱导标志:是指用反光材料安装在公路的危险路段等处,利用车灯照射反光显示公路线形,诱导车辆安全行驶。

(2)路面标线。它是布设在路面上的一种交通安全设施,共有四种形式。

①白色连续实线:它作为不准逾越的车道分界线;

②白色间断线:它作为车辆可以逾越的车道分界线;

③白色箭头指示线:它用来指引汽车左、右转弯或直行;

④黄色连续实线:它作为严禁车辆逾越的车道分界线。

另外,为了适应夜间行车安全和发挥公路的作用,高等级公路的边线还应设置反光标志。

(3)其他交通安全设施。

为保证行车安全和发挥公路的作用,各级公路的急弯、陡坡、高路堤、中央分隔带以及路侧有悬崖、深谷、江河、湖泊等地形险峻路段,应按公路等级需要,按规定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护栏、防撞栏、护柱、护墙、防护网及防眩设施等。

2.交通服务设施

服务性设施包括渡口码头、汽车站、加油站、修理站、停车场、餐饮与小卖部、旅馆、洗手间等。

公路的交通服务设施,应根据公路的等级、交通组成及区域路网、地形、景观、环保等进行合理布设。

3.交通管理设施

为使公路发挥应有作用,保障行车安全,根据公路等级及其服务水平而设置的交通管理设施。

包括监控、收费、通信、配电、照明和管理养护等设施。

(二)环境美化设施

绿化是美化公路、保护环境不可缺少的部分。

常在路侧带、中间带、停车场,以及道路用地范围内的边角空地等处绿化,但不应妨碍行车视距。在环形交叉口、立交区和大桥桥头可以搞一些景观造形和种植花草来美化环境。

道路工程概论论文

----------关于公路养护方面的浅谈 近些年来,一直在求学的路上奔跑着,这学期学到了道路工程,在我还未学这个时候,经常看到高速公路等很多重要的国家公路总是出现多次整修的情况,而且总是在重新维护,频率很大,就一直在想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公路的完整保持的时间更长一点,前些时间在中国期刊网上看到一些比较好的方法! 【摘要】 公路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公路建设、养护的发展越来越 重要,但由于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和自然因素的侵蚀破坏,达到一定 程度后会影响汽车的行驶速度、旅行时间、行驶安全性和道路运输费 用。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对公路行车服务质量的需要就出现 了一些关于道路养护的法规。 【公路的现状和养护重要性】 随着我们进入了21世纪,经济也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迅猛的发展,当然一切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都是货物的流通,可以说没有货物的流通就没有经济发展的存在,货物流通靠的又是什么呢?显然是运输,而制约运输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道路的状况! 一直记得很久以前就在喊得一句口号“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到现在都没有过期,经济发展就在在证明着这个口号.也充分告诉了我们公路的重要性。 公路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公路建设、养护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但由于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和自然因素的侵蚀破坏,近2O年来交通量及重型车辆显著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加之2O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在公路工程设计质量、施工质量等方面形成一些缺陷,导致公路在使用中期的使用功能表现较差。在交通荷载和自然环境的综合作用下,道路路面逐渐变得凹凸不平,表面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破损现象。这些破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趋严重。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影响汽车的行驶速度、旅行时间、行驶安全性和道路运输费用。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对公路行车服务质量的需要,实现公路工程的预期使用寿命和功能,就必须加强公路的养护管理。 国家在《公路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提到:“实现养护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提高投资的使用效益”,“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加强公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推广实用性的公路数据库,并实际应用于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实现公路信息化管理的跨越式发展”。可见,公路养护管理的信息化已经被提高到了发展纲要的位置。随着近年来我国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和公路网的逐步形成,传统的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和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公路现代化养护管理的需求,对养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养护管理的科学化提供了技术手段和保证。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公路养护信息化! 【公路养护信息化】 目前,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实施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养护管理系统的应用成为衡量企业管理创新的标准之一。很多企业已经进行了养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并且使用了养护管理系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从整体应用效果来看,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主要体现在:软件系统相对独立,信息难以共享;信息化需求不清,方案不能体现业务管理流程;设计思想落后,不能体现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技术落后,无扩展空间;基于这些内容,根据目前高速公路公司管理的特点以及养护业务的规范和标准。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是依据我国现行的公路养护管理业务流程、养护技术标准和规范,参考国内典型的高

第十一章---道路管线工程教学内容

第十一章道路管线工程 第一节道路排水 一、公路路面排水 道路排水分公路排水和城市道路排水。公路排水通过道路纵坡和横坡 , 排放至设于路基两侧的排水明沟 , 再通过明沟纵向坡度排入附近天然河、沟内。公路排水有两种方式排除路表水。 1 一种是在路肩设置拦水缘石和急流槽 , 将水集中排出路基 ; 2 另一种是让路表水沿路面漫流至路肩顺边坡排出路基。 3 比较;该两种方式在正常情况下都能达到有效排路表水 , 保证行车安全的目的。 1)当降水强度大于设计值时 , 集中排水法即第一种方法会导致路面发生积水现象而影响行车安全 ; 2)第二种路面漫流排水可以保证路表水能够顺利地排出路基 , 而不发生积水现象 , 对行车安全保障较好。采用漫流排水方式需要对道路路肩及边坡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护 , 通常在土路肩上铺植草砖 , 高填土路基用拱形护圈护坡 , 低填土路基用植草砖植草护坡。以确保边坡不受路表水的冲刷 ( 图 1-ll-1) 。 二、城市排水系统及路面排水 城市排水工程的任务是把雨污废水按一定系统汇集起来 , 并经处理符合排放标准后再排泄至水体。排水系统的体制 , 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城市的排水系统平面的布置 , 随地形、竖向规划、污水厂的位置、土壤条件、河流情况 , 以及污水的种类和污染程度等因素而定。 一)布置形式: 1 在地势向水体适当倾斜的地区 , 各排水流域的干管可以沿与水体垂直相交的方向布置 , 这种布置称正交布置 ( 图 1-11-3a) 。 2 在地势向河流方向有较大倾斜的地区 , 可使干管与等高线及河道基本平行 , 主干管与等高线及河道成一定斜角敷设 , 这种布置称平行式布置 ( 图 1-113c) 。 3 截流式 ( 图 1-113b) 、分区式 ( 图 1-11- 2d) 、分散式、环绕式 ( 图 1-113e) 布置。二)污水管道 从道路交通要求考虑 , 主干管不宜放在交通频繁的道路上 , 最好设置在次要街道 , 以便施工及维护检修。污水管道常设在污水量较大 , 地下管线较少一侧的人行道、绿化带和慢车道下。根据实际情况也有在街道两侧各设污水管道。

二建市政第一部分-第一章-城镇道路面层施工(三)

第一部分-第一章-城镇道路面层施工(三)2K311040 城镇道路面层施工 2K311044 城镇道路养护、大修、改造技术 一、稀浆罩面 分稀浆封层和微表处两种 定义 1.稀浆封层 用机械设备将乳化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拌合成稀浆混合料及时均匀地摊铺在原路面上经养护后形成的薄层。 2. 微表处 用机械设备将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拌成稀浆混合料并摊铺到原路面上的薄层。 稀浆封层及类型、功能及适用范围 稀浆封层泪合料按矿料级配的不同,可分为细封层、中封层和粗封层,分别以ES-1 ES-2 ES-3表示; 微表处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的不同,可分为Ⅱ型和Ⅲ型,分别以MS-2和MS-3表示。

(三)施工要求 (1)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施工应按下步骤进行: 1)修补、清洁原路面 2)放样画线。 3)温润原路面或喷洒乳化拥 4)拌合、摊铺稀浆混合料 5)手工修补局部施工缺陷 6)成型养护 7)开放交通 (2)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施工前,应对原路面进行检测与评定。原路面应表面应平整、密实、清洁。 (3)当原路面不符合要求时,应对原路面进行修补,雍包应铲平,坑槽应填补,保持路面完整;应清扫铲除原路面上的所有杂物尘土及松散粒料,对大块油污应采用去污剂清除干净 (4)当原路面为沥青路面,天气过于干燥或炎热时,在稀浆混合料摊铺前,应对原路面预先洒水,洒水量应以路面湿润为准,不得有积水现象,湿润后应立即施工;当原路面为非沥青路面时,宜预先喷洒粘层油;对用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下封层,应首先在半刚性基层上喷洒透层油 (5)正式施工前应对井盖、井算、路缘石等道路附属设施采取保护措施 (6)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正式施工前,应选择合适的路段摊铺试验段。 (7)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施工前,应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符合技术要求后方可施工(8)稀浆封层和微表处应采用专用机械施工 (9)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施工期及养护期内的气温应高于100C。 (10)路面过湿或有积水时,严禁进行施工;在雨天及空气湿度大、混合料成型困难的天气时,不得施工;施工中遇雨或施工后混合料尚未成型遇雨时,严禁开放交通,并应在雨后将无法正常成型的材料铲除重做。 (12)初期养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道路工程概论.第2-8章

第2-8章柔性路面设计 §8-1 行车荷载的分析 一、标准轴载和水平荷载 1.当量圆面积 汽车行驶对路面作用有垂直力和水平力,并伴有动力作用。通常把轮胎与路面接触的椭圆面化为等面积的圆——当量圆,其面积A可用下式计算: P = A p 汽车后轴一侧的双轮荷载用一个或两个当量圆均布荷载代替,称为单圆或双圆荷载图式。如图2-8-1所示。 双圆荷载图式中单轮当量圆的直径d用下式计算: d= 2.标准轴载(垂直力) 柔性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和60kN为标准荷载,以BZZ-100和BZZ-60表示。 (1)BZZ-100为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路面的设计标准轴载; (2)BZZ-60为三、四级公路路面的设计标准轴载。 标准轴载的设计参数列于表2-8-1。 标准轴载计算参数表2-8-1 3.水平荷载 行驶的车轮对路面上作用有水平力,它与路面的摩擦系数f有关。单位面积上的水平力为: =? g f p 式中:f——路面摩擦系数。 路面摩擦系数除了与路面构造和干湿状态等因素外,主要与汽车的停驻、行驶和制动状态有关。摩擦系数f值分别为0.05~0.1、0.2和0.5。 车轮水平力的图解如图所示。

二、轴载换算 路面上行驶有各种类型的车辆,设计时需要换算为标准轴载。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 规范》轴载换算方法为: (1) 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凡轴载大于25kN 的各级轴载(包括车辆的前、后轴) i P 的作用次数i n ,应按下述公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 。 4.35 121 K i i i P N C C n P =?? = ? ? ?? ∑ 当轴间距大于3m 时,应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此时轴数系数为m ;当轴间距小于3m 时,按双轴或多轴计算,轴数系数按下式计算: C m 11121=+-.() C 2为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38。 (2) 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凡轴载大于50kN 的各级轴载(包括车辆的前、后轴)的作用次数i n ,应按下述公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 '。 8 121 K i i i P N C C n P =?? '''= ? ??? ∑ 式中:C '1为轴数系数; 2C '为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5,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09。 当轴间距小于3m 时,双轴或多轴的轴数系数按下式计算。 C m '()1121=+-

道路工程技术标模板

目录 第一章工程简况1 第二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3 第三章主要工程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4 第一节测量控制4 第二节路基工程施工8 第三节路面工程11 第四节排水管道土方开挖及管道基础施工25 第五节止水、排水方案及技术措施28 第六节路基填筑及碾压施工30 第七节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40 第四章拟投入的主要物质计划47 第五章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48 第六章劳动力安排计划53 第七章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60 第八章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79 第九章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及保证措施86 第十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91 第十一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95 附表一拟投入的主要施工设备表99 附表二拟配本标段的实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100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101 附表四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103

第一章工程简况 一、基本情况 攀宇工业园4 号路位于新规划的大冶有色攀宇工业园内,南起园区内19 号路,北至29号路(大广高速连接线),是贯穿园区的南北向交通主干线;亦是连接大冶还地桥、黄石铁山和大冶城西北新区的交通枢纽。本工程的建设是对大冶市规划路网的进一步完善,促进园区及周边区域的顺利连接,对大冶市规划路网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 (2)设计荷载:城-A 级 (3)设计速度:50km/h (4)设计年限: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设计年限为20 年;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30 年。 (5)标准轴载:BZZ-100 (6)红线宽度:30 M (7)行车道宽度:2×10.5m(双向四车道) (8)抗震设防标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g 为重力加速度),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采用简易设防。排水干管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其余均为丙类。 三、区域位置及地形地貌

2018年度一建市政案例解析考点第一章城镇道路项目工程

* 四、掌握冬、雨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雨期施工基本要求:(预安排防修)3424 ①加强与气象台站联系,掌握天气预报,尽量安排在不下雨时施工; ②调整施工步序,集中力量分段施工; ③做好防雨准备,在料场和搅拌点搭雨棚,施工现场搭可移动罩棚; ④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和及时检查处理积水; ⑤道路工程如有损坏及时修复; 2、雨期路基施工(快挖填) ①快速施工、分段开挖; ②挖方做好横坡截水,当天挖完帀完、压完;翻浆的要换填; ③填方的按2%到3%留横坡,整平压实,以防积水; 3、雨期基层施工 稳定类材料坚持拌多少、铺多少、压多少、完成多少;来不及完成时尽快碾压,防止雨水渗透;避免雨期石灰土基层施工,粒料应排除表面积水,防过湿,保护石灰免遭雨淋。 4、雨期面层施工 沥青面层不允许下雨或下层潮湿时施工;雨期缩短施工长度;加强与拌合场联系,及时摊铺及时完成碾压;水泥路面应勤测粗细集料含水率,及时调整保证配合比,雨期工序紧密衔接,及时浇筑、振动、抹面成型、养 生) 5、冬期施工基本要求 ①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C时或最低气温低于负3C,混凝土施工按冬期规定进行; ②施工中即要防冻,又要快速以保证质量; ③准备好防冻覆盖、挡风、加热、保温等物质; 6、冬期路基施工 ①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方式挖土,挖到设计标高立即碾压成型; ②如挖不到设计标高,下班前要把操作面刨松或覆盖; ③快速路、主干路不得用冻土块填筑,次干以下路冻土块小于100mm,含量不超过15% ; ④室外低于-5 C,填土高度减少,零下5至10为4.5米,11至15 C为3.5米。 ①石灰、二灰类基层在临近多年平均入冬期前30到45天停止施工,不得在冬期施工; ②水泥类基层在进入冬期前15到30天停止施工;养护期进入冬期,洒防冻剂; ③级配砂石、砾石、碎石,洒防冻剂 8、冬期面层施工 沥青混凝土面层快速路、主干路低于 5 C时严禁施工,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低于 5 C时,应停止施工;粘层、透层、 封层严禁施工;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冬期施工措施要点:温度、保温、下层、方针 ①提高生产温度、出厂温度、施工温度②运输时保温覆盖;③下卧层应干燥洁净,无冰、雪、霜;④采用三快两及时方针,即快卸、快铺、快平”和及时碾压、及时成型” 水泥混凝土面层:挡风、外加剂、基层、保温、强度、快速、养护 A、搅拌站应搭设工棚或其他挡风设备,搅拌机出料温度不得低于10 C,摊铺混凝土温度不应低于5C。 B、混凝土拌合料温度应不高于35 C。拌合物中不得使用带有冰雪的砂、石料,可加防冻剂、早强剂,搅拌时间适当延长。

道路工程概述

道路工程概述 【内容提要和学习指导】 2.1道路平面基本线形与定线 1.道路平面基本线形 道路的平面线形,通常指的是道路中线的平面投影,主要由直线和圆曲线两部分组成。对于等级较高的路线,在直线和圆曲线间还要插入缓和曲线,此时,该平面线形则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三部分组成。 2.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图上和实地放线:即确定所设计路线的起、终点及中间各控制点在地形图上和实地上的具体位置。 2.平曲线半径的选定以及曲线与直线的衔接,依情况设置超高、加宽和缓和曲线等。 3.验算弯道内侧的安全行车视距及障碍物的清除范围。 4.进行沿线桥梁、道口、交叉口和广场的平面布置,道路绿化和照明布置,以及加油站和汽车停车场等公用设施的布置。 5.绘制道路平面设计图。道路平面设计图的比例可根据具体需要而定,一般为1:500或1:1000。 3.道路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1)道路平面设计必须遵循保证行车安全、迅速、经济以及舒适的线形设计的总原则,并符合设计任务书和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有关文件的各项有关规定和要求。 (2)道路平面线形应适应相应等级的设计行车速度。 (3)综合考虑平、纵、横三个断面的相互关系。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应兼顾其他两个断面在线形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4)道路平面线形确定后,将会影响交通组织和沿街建筑物、地上地下管线网以及绿化、照明等设施的布置,所以平面定线时须综合分析有关因素的影响,做出适当的处理。 4.道路平面定线 道路路线基本走向的选择,应根据指定的路线总方向和道路等级等因素综合考虑,并结合铁路、城镇、工矿企业、地形、地物等自然条件,选择一条最优的路线走向。在平面定线时,一般是先在地形图上进行纸上定线,然后进行实地放线。 2.2 平曲线设计 在道路平面设计中,应在相交的两直线段交汇点处,用曲线将其平顺地连接起来,以利于汽车安全正常地通过,这段曲线称为平曲线。平曲线一般为一段圆弧线,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质量,在圆曲线与两端的直线之间,还应插入一段过渡性的缓和曲线,以便更好地保证行车的安全和舒适。 1.汽车行驶理论 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除有重力外还受到离心力的影响。由于离心力的产生,使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横向产生两种不稳定的危险:一是汽车向外滑移;二是向外倾覆。要使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达到横向安全状态,即确保汽车无侧滑和倾覆的危险,就必须分析汽车行驶在平曲线上的横向受力状态。 (1)离心力:当汽车沿曲线行驶时,即产生离心力,它除了使车辆可能产生横向滑移与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的受力情况倾覆外,还会增大燃料的消耗,加剧车辆的磨耗、机件磨损等,并使乘客感到不舒适。 (2)横向力系数:横向力与竖向力之比值称为横向力系数μ。 横向力系数μ表示汽车转弯行驶时单位重量上所受到的横向力。μ值取决于行驶稳定性、乘客的舒适程度及运营经济。 (3)行驶稳定性 1) 横向倾覆分析 在翻车危险状态时:μ≥1.0。

(建筑工程管理)第一章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建筑工程管理)第一章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基础 知识

课时授课计划 课次序号:1 壹、课题:1.1概述1.2试验检测数据的分析1.3抽样检验基础 二、课型:课堂讲授 三、目的要求:学术通过对本次课的学习,掌握厂误差的表示方法、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及计算法则、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熟悉抽样检验的基本方法,了解对试验验测得人员要求,试验检测的方法和规程等。 四、重点、难点:本次课的重点内容是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及计算规则,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其中三种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因牵扯到较多的概率论知识,是本节课的难点,除上课时应重点讲解外,仍应加强学生的课后练习,以助于学生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 六、参考资料:《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桥涵工程试验检测技术》 七、作业:1-6、1-7、1-8、1-9 八、授课记录: 九、授课效果分析:本次可课的内容较多,又要用到较多的数理统计知识,学生掌握起来有壹定的困难,实验室的工作制度等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可由学生课后自学,以集中时间重点讲解有效数字的修约、计算规则、可疑数据的取舍等重点内容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十、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等) 1、导入课题 公路交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中重点投资建设的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现已完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近5万公里,建成各类桥梁40余万座。工程建设普遍采用招投标和工程监理制度,形成政府管理,社会监督和企业自检的质量保证体系。认真做好公路工程的试验检测工作,对推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内容 1.1概述 壹、试验检测的意义 ①对于在施工中的悬索桥、斜拉桥等大跨径桥梁施工各阶段都需对结构的几何位置和受力进行监测,试验检测是施工控制的重要手段。 ②试验检测则是控制施工质量的主要手段。 ③对于新型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必须通过试验检测鉴定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同时为完善设计理论和施工工艺积累实践资料。 ④试验检测又是评价工程质量缺陷和鉴定工程事故的手段。 2、对试验检测人员的要求 3、试验检测的方法和规程 4、试验检测工作细则 5、试验检测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试验检测结果的如实记载,不允许随意更改,不许删减。 1.2试验检测的数据分析 壹、真值 指在壹定条件下,被测量的,客观存在的实际值。 1.理论真值:理论真值也称绝对真值。

第十一章 道路交通及市政工程规划管理

第十一章道路交通及市政工程规划管理

本章掌握要求 1.熟悉道路交通工程规划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2.熟悉道路交通工程规划管理的程序和操作 3.熟悉市政管线规划管理的内容 4.掌握市政管线规划管理的程序 要点复习 配套法规、规章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密切合作,组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师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应分层次合理布局公共绿地,确定防护绿地、大型公共绿地等的绿线。

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在城市紫线内禁止下列活动: ①违反保护规划的大面积拆除、开发; ②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大面积改建; ③损坏或拆毁保护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④修建破坏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⑤占用或破坏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和古树名木等; ⑥其他活动。 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内容包括: ①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②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③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④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⑤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的内容包括: ①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②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

《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 历史上三座造型优美独特桥梁介绍 摘要:德国马格德堡水桥是一座渡槽桥,连接德国两条重要的运河,可用时提供停车场、自行车道、人行道及水道。被德国人誉为“马格德堡水路十字路口”。日本锦带桥位居日本三大名桥之首,全桥由五座木制拱桥构成,横跨于锦川之上。由日本人模仿西湖虹桥而成的锦带桥已成为日本的一大亮点。法国米约高架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桥梁,建造精确度极高,缓解甚至解除了米约地区的交通堵塞问题。 关键词:马格德堡水桥日本锦带桥米约高架桥结构介绍 1.马格德堡水桥 简介 马格德堡水桥(Magdeburg Wat er Bridge),德国人也称它为跨河 水道,更有人亲切的称其为“马格 德堡水路十字路口”。马格德堡水桥 是一座渡槽桥,连接着德国两条重 要的航运运河:易北河-哈维尔运河 (Elbe-Havel Canal)和马格德堡 (Magdeburg)附近的米德兰运河 (Mittellandkanal),并直通德国工业重镇鲁尔山谷(Ruhr Valley)的中心地区。早在1919年,德国人就已经开始酝酿连接两大运河的计划,并在上个世纪30年代正式投入建设,但是,二战的爆发以及战后东、西德的分裂导致这一项目一拖再拖,直到9 0年代两德统一才再度施工。水桥对各地游客开放,同时提供停车场、自行车道、人行道以及其它信息标志,细述着建桥的历史。 1.2 工程简介 工程师们连通两条水道的最初构思,早在1919年即已提出,而罗腾湖

(Rothensee)升船机及大桥锚碇也于1938年安装就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设工程被推迟。随后的冷战时期,德国分裂,该项目被东德政府无限期地搁置下来。 德国重新统一后,随着道路交通重大工程规划的编制,水桥再次成为一个优先项目。建造于1997年开始,经过六年时间的建设,耗资5亿欧元,于2003年10月完工,总长达到918米。巨大的水桥,现在连接柏林的内陆港与莱茵河沿岸港口。为使运输船舶得以跨越易北河而建设的这庞大的“浴缸”,共耗费了2.4万吨钢材和六点八万立方米混凝土。 直到水桥于2003年10月开通运营之前,在米德兰运河和易北河-哈维尔运河之间运行的船舶不得不绕道12公里,通过易北河罗腾湖船闸(Rot hensee Lock)和涅格利普船闸(Niegripp Lock)通行。 1.3 建筑特色 马格德堡水桥(Magdeburg Water Bridge)最大的特色在于它是一架可以行船的水桥。船只在这座桥上可以自由的航行。它是欧洲目前最长的水道桥工程,将东部的米特兰德运河与西部的易北-哈威尔运河连接了起来,所以事实上,这座桥跨越了整个易北河。 1.4 结构特点 马格德堡水桥是用来跨越道路、铁路、河、峡谷或其他障碍而建造的结构。印象中的桥梁不外乎就是让车辆、火车、行人来穿越的。但在德国,这桥主要是来给船过的,所以有一天过桥时,看到大船跟着一起过时不用太慌张。 马格德堡水桥,位在马格德堡(Magdeburg)的易北河上,将东部的"米特兰德运河"(Midland Canal)与西部的“易北-哈威尔运河”(Elbe-Hav el Canal)跨越易北河连接起来。由于马格德堡通过易北河可到达汉堡的海港和南部的德雷斯顿、捷克,让马格德堡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水路、铁路和公路的交通枢纽。 1.5 卫星图

城镇道路工程——一级建造师考试辅导《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第一章第一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建设工程教育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c11392510.html,/ 一级建造师考试辅导《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第一章第一节讲义 城镇道路工程 1K411010 城市道路工程的结构与材料 1K411011 掌握城市道路的级别与类别 一、城市道路分类 道路在城镇规划道路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划分为以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和交通功能为基础,同时也考虑对沿线的服务功能分为四类:即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如果出选择题,考生应能判断出什么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二、城市道路分级 (略) 三、城市道路路面分类 (一)按结构强度分类,分为高级路面和次高级路面。 高级路面包括水泥砼、沥青砼、沥青碎石、天然石材等材料。 次高级路面包括沥青贯入式、沥青表处。此外,对不同材料的使用年限要注意区别记忆。 (二)按力学特性分类。分为柔性路面和刚性路面。其特点对此如下: 1K411012 掌握城市道路结构组成特点 一、结构组成 (一)基本原则 (略) 二、路基与填料 1.路基分类 断面形式有:路堤、路堑和半挖半填三种形式。从材料划分为土路基、石路基和土石路基三种。 2.路基填料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料土,不适用做路基填料。 (三)基层与材料 1.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基层分为基层和底基层。 2.应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湿润和多雨地区,宜采用排水基层。 3.常用的基层材料 (1)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 包括石灰稳定土类、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石灰粉煤灰钢渣、水泥稳定土类。 (2)嵌锁型和级配型。 级配砂砾、砾石可用作城市次干道及以下道路基层。 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教材错误,应删除)可用作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上基层。

二建《市政工程》考题精选:第一章城镇道路工程

二建《市政工程》考题精选:第一章城镇道路工程 一、单项选择题 【2019年真题】下列城镇道路中,必须设置中央分隔带的是( )。 A.双幅快速路 B.三辅主干路 C.单幅次干路 D.单幅支路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城镇道路分级。快速路应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并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应实现交通连续通行。

【2014年真题】当工期紧时,最适宜淤泥质黏性土路基的处理方法是( )。 A.重锤强夯 B.振动压实 C.水泥搅拌桩 D.塑料排水板加载预压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不良土质路基处理。因为工期较紧,所以不能用预压,而淤泥质土是不适合振动压实的,会产生翻浆现象。本题教材上没有明确的知识点,但是通过分析可以得到答案。 【2015年真题】可用于高等级道路基层的是( )。 A.二灰稳定土

B.级配碎石 C.级配砾石 D.二灰稳定粒料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常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的特性。二灰稳定粒料可用于高等级路面的基层与底基层。 【2014年真题】关于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混合料基层施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 B.采用先轻型、后重型压路机碾压 C.混合料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为200mm D.混合料可采用沥青乳液进行养护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砂砾基层。禁止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 【2012年真题】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混凝土达到( )以后,可允许行人通过。 A.设计抗压强度的30% B.设计抗压强度的40% C.设计弯拉强度的30% D.设计弯拉强度的4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混凝土面板施工。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弯拉强度40%以后,可允许行人通过。

二建市政第一部分-第一章-城镇道路工程结构与材料(一)

第一部分-第一章-城镇道路工程结构与材 料(一) 二级建造师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精讲班 2K310000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技术 2K311000 城镇道路工程 2K311000 城镇道路工程 2K311010 城镇道路工程结构与材料 2K311011 城镇道路分类 一、城镇道路分级 城镇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 快速路应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两侧不应设置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 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公共建筑物的出人口。 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干路网,以集散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17单) 支路以解决局部地区交通,服务功能为主。

二、城市道路技术标准 城镇道路分类及主要技术指标 三、城镇道路路面分类(一)按结构强度分类

沥青贯入式

(二)按力学特性分类 2K311012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及性能要求 一、沥青路面结构组成 城镇道路的沥青路面由面层、基层、垫层组成。

(一)垫层 垫层是介于基层和土基之间的层位,其作用为改善土基湿度和温度状况,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胀能力,扩散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以减小土基所产生的变形。(二)基层 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 (三)面层 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相接触的层位。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刚度、耐磨、不透水和高低温稳定性,并且应具有平整度和粗糙度。 二、沥青路面性能要求 (一)垫层的性能要求 垫层主要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垫层材料强度要求不一定高,但水稳定性必须要好。(二)基层的性能要求 沥青类面层下的基层应有足够的水稳定性,以防基层湿软后变形大,导致面层损坏。 基层要求: (1)承载力和较大的刚度;抗冲刷能力。 (2)不透水性好。 (3)抗冻性 (三)面层的性能要求 面层直接承受行车作用。使用指标: 1.平整度 2.承载能力 面层应具备抗疲劳破坏和塑性变形的能力,即强度和刚度。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标准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代码:*** 二、适用专业:双证书自考本科(工程管理) 三、课程性质与目的 《土木工程概论》是双证书自考本科(工程管理)入门性质的课程,又是建立大土木工程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知识的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使学生入学开始就较全面地了解土木工程所涉及领域的内容、方法、成就和发展情况,从学科概论的视角了解土木工程的综合性、社会性及其在技术、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统一性,初步构建专业基础;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和逻辑的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在进行工程教育的过程中,初步树立专业思想和工程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入门知识,为今后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认识土木工程的专业范畴;初步建立解决问题的工程方法;从工科结合管理、经济、法律法规各角度掌握各类土木建筑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学习相关的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能应用土木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培养学生具备土木工程相关知识,具有从事进行土木工程以及其他有关工程实践的能力,为学生在毕业后从事有关的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设计思路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专业性、实践性,并且其内容体系随行业发展会不断更新,本课程的设计思路如下: 1、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效结合; 2、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效结合;

3、定期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4、国外先进的土木工程建设理论、原理、方法与国内土木建设实践的有效结合,特别注意其在国内的适用性; 5、教学案例的选取、使用应具有系统性与实用性,并与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结合,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 6、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理论知识采用课堂讲授方法;案例分析、研究建议采用在教师指导下的分组讨论方式;专题讲座选题需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内容应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土木建筑工程实践应用方面可以采用计算机模拟教学。此外,研讨会和辩论等教学组织方式也可采用。 五、课程总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土木工程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熟悉土木工程所涉及的工程范围。 3.掌握土木工程包含的主要类型和运用的主要材料。 4.掌握土木工程的构件和基本结构体系。 5.掌握土木工程建设的程序、设计、施工及使用。 6.了解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产生、发展,管理的内容、方法。(二)能力目标 1、具有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初步具有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实践能力; 2、具有一定的分析、研究、解决土木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中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3、能运用土木工程基本方法、原理,初步具备工程项目文明施工管理的能力; 4、熟悉木工工程基本构造、施工各阶段流程,初步具备工程项目综合管理的能力。 5、具有助理土木工程师、质量员、施工员、技术员、资料员的基本能力。

第十一章 永久性公路施工_secret

第十一章永久性公路施工 11.1本工程为施工图纸所示的两部分 1.入海水道南、北堤堤顶防汛道路, 工程量是5035m2,宽4m。路拱横坡2%。 路面施工包括基层和面层。其中基层是厚度为10cm的石灰土;面层是 30cm厚的泥结碎石;顶部为2cm厚的磨耗层;两侧路肩是20cm厚的石 灰土,各宽为0。5m。 2.连接宁淮公路的入海水道南、北堤沥青混凝土路基、路面工程。工程量是12610m2,宽7m。路拱横坡2%,基层为石灰土和泥结碎石,各为20cm 厚;路面为沥青混凝土结构,厚度8cm。两侧路肩是20cm厚的石灰土, 各宽为0。5m。 11.2引用标准和规范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2.《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4.《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 11.3泥结碎石路面施工: 1.施工顺序 公路施工由一侧向另一侧顺序进行。 路面施工顺序为:路基验收石灰土路面施工泥结碎石施工 磨耗层施工路缘石施工路肩施工 2.施工措施 (1)测量放线: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放线,高程、位置等均应标记清楚明显。并详细进行技术交底。 (2)施工前将路堤中草皮、树根、杂草以及地面上的淤泥或潮湿泥土清除干净;对路拱不符合要求或严重松散、坑槽和搓板的路段,将原 有路面翻松或加铺平整,调整路拱,再修筑路槽,铺筑石灰土、泥 结碎石基层和面层。 (3)石灰土路面基层施工为厚10cm(路肩厚20cm),掺灰量10~12%

(重量比),施工时把土、灰、水三者均匀拌和,在最佳含水量的 条件下选用15T压路机压实成型。 (4)泥结碎石路面,分三层铺筑,每层压实度10cm,施工程序为:摊铺碎石铺土拌和整形碾压。 1)在基层铺筑好以后,铺2cm左右湿润粘土,然后摊铺碎石,碎石的虚铺厚度约为压实厚度的1。25倍。 2)将一定用量的土,均匀地摊铺在碎石顶面上。 3)用拖拉机牵引铧犁拌和,拌和一遍后,边拌和边洒水翻拌3遍,以粘土成浆与碎石粘结在一起。 4)用平地机、铁锹等工具把路面整平。 5)整型后用10t压路机撒水碾压,使泥浆上冒,表层石缝中有一层泥浆,停止碾压。过1天后,再用15t压路机进行收浆碾压一遍,加洒嵌缝 料,再碾压两遍至表面密实稳定无明显轮迹为止。路面压实干比重大 于22KN/M3。 (5)磨耗层的施工。采用天然砂砾混合料。施工前将原路面的松散砂石、杂物等清扫干净,如有坑洼,用原路面材料修补平整,并矫正路拱。施 工顺序为:拌和摊铺碾压整肩初期养护。 (5)摊铺磨耗层的同时,做好路肩培垫和整理工作,使路肩与磨耗层同 时碾压平整坚实。 (6)养护中,控制行车碾压,以使磨耗层得到全面压实。第一周内每天 早晚各洒水一次,第二周每二天洒水一次,使磨耗层经常保持湿润。11.4沥青混凝土路面: 1.施工顺序: 公路施工由一侧向另一侧顺序进行。 路面施工顺序为:路基验收石灰土路面施工泥结碎石施工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路缘石施工路肩施工 2.施工措施 2.1基层采用石灰土和泥结碎石,厚度均为20cm,具体施工方法见上。 2.2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采用双层式结构,下层为粗粒式(骨料最大粒径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 中国道路工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题目:我国的道路工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姓名:孙永超 学号:201101227 班级:土木本11.6

我国道路工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近年来,我国道路工程建设事业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充分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标志着我国道路工程建设技术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本文阐述了道路工程的建设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道路工程;现状;发展趋势 交通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所必须进行的活动。现在交运输系统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道路是提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通行的工程设施的总称,是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道路运输,以其便捷直达、通达深度广,覆盖面积大等特点在交通运输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动脉。道路,根据其所处位置、交通性质和使用特点可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和其他道路等。 我国的道路建设历史悠久。上古时代的黄帝统一中华,发明了舟车,开始了我国的道路交通。周朝“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表明那时道路的平坦和壮观。秦始皇以“车同轨”与“书同文”列为一统天下之大政,当时以咸阳为中心,有着向各方面辐射的道路网。 我国近代道路建设起步较晚。1912年才修筑第一条汽车公路—湖南长沙至湘潭的公路,全长50km。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完成的滇缅公路,长155km,是我国最早建造的采用沥青表面处理路面的公路,也是我国公路机械化施工的开始。到1949年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仅8万km。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间,尽管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道路曲折,但公路建设仍基本保持持续增长。到1978年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9万km,平均每年增加约3万km,比新中国成立之初增长了10倍;但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甚低,城市道路的建设缓慢。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规划了连接“五纵七横”的国道主干线系统(如北起黑龙江的同江南至海南的三亚为一纵,东起丹东西之拉萨为一横),总里程约3.5万km。1988年上海之嘉定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2004年年底,规划的“7918”国家高速公路网系统,采用放射线和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形式,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线和18条东西横线组成,总规模约8.5万km;其中主干线6.8万km,地区环线,联络线等其他路线约1.7万km。到2011年年底,全国已建成通车的公路总里程达到405.54万km,其中高速公路已达到8.5万km,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此外,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也在飞速的发展,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城镇人口已达到6.9亿,城镇化水平达到51.27%。我国城市道路的建设早在20世纪70

完整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第二章施工方案和组织机构人员 (3) 第三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6) 第四章施工顺序 (25) 第五章设备人员动员周期计划 (28) 235KW (31) 第六章确保工程质量、工期的措施 (32) 第七章劳动力安排计划及劳务分包情况表 (35) 一、劳动力的实施 (35) 第八章雨季施工的工作安排 (36) 第九章确保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38) 第十章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用 (43) 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质量、工期方面的要求,只有采用先进的科技保证,才能实现优质、快速的承诺。 (43) 第十章附图2:质量保证体系图表 (56)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述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七路道路、雨污水及电力管沟工程西起未央路,东至凤新路,全长1215.851m,规划道路红线宽为40m,渠化段红线宽50m,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内容由道路及各种管线工程组成。 本标段西起开元路,东至凤新路,起点K0+605.160,终点为K1+200.262。道路全长595.102米。 二、主要工程量 1、道路部分:路面结构形式采用沥青混凝土刚性路面。路基挖方21486m3,填方517m3。20cm厚厂拌二灰碎石7958m2,18+18cm厚厂拌二灰碎石13078m2,7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2096m2,5cmSBS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12096m2,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780m2,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为6780m2。 2、各种管线部分:雨水管道采用管径DN1000、600、500四种,污水管道采用管径DN400、500,其中雨水管径d500~d800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管(I级),d1000的采用钢筋混凝土钢承口管(II级),橡胶圈接口;污水管d400mm~d500mm 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I级),橡胶圈接口。电力管沟工程起点为DL12井,终点为DL24井,全长517米。采用砖砌半通行管沟,管沟尺寸(宽×高)1200×1500管沟内及检查井支架采用复合材料电缆支架,电缆支架在沟内双侧交错布置,电缆支架间距1米;管沟沟壁厚370mm。 本工程是一项内容多,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程。根据招标文件,合同工期150天。

二级建造师市政实务第一章城镇道路工程章讲义考点真题关键词知识点提炼

二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真题关键词考点知识点提炼 第一章城镇道路工程 第一节城镇道路工程结构与材料 一、城镇道路分类 1. 城镇道路分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记忆口诀:快主次干支) 快速路:设垃中央分隔带,配套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 主干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以交通功能为主; 次干路:以集散交通的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支路:内部道路相连接,解决局部交通,服务功能为主C 单选:以集散交通的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的城镇逍路称为( A 、快速路 B 、主干路C.次干路D 、支路 2、城镇道路技术指标: 3、城镇道路路而分类: A 、 按路面等级分类: 高级路而(强度高、刚度大、稳左好、使用年限长(记忆口诀:高大好长))和次高级路而。 高级路面:水凝混凝丄(使用年限30年)、沥青混凝上和沥青碎仃(使用年限15年),适用: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城市广场、停车场。 次高级路面:含沥青灌入式碎(砾)石(20年)和沥青表而处宜(8年)(记忆口诀:8而10 灌),适用:城市支路、停车场。 B 、 按力学性能分类: 柔性路面(沥青混凝丄而层、沥青碎石而层.沥青灌入式碎(砾)仃)弯沉变形大.抗弯强度 小。 刚性路面(水凝混凝丄)产生板体作用,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小. 真题多选:城镇道路路面按力学特性分() A 、弹性路而 B 、刚性路面 C 、半刚性路面 D 、柔性路面 E 、塑性路而 真题单选: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荷载作用下强度和变形的特点是() A 、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大B.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小C 、弯拉强度小,弯沉变形大 D 、弯拉强度小,弯沉变形小 二.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及性能要求 1、沥青路而结构组成:记忆口诀:面基垫 A 、面层:直接与车行和大气接触的层位,具有较髙的结构强度、刚度、耐磨、不透水性、高低温 稳立性,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髙等级路而:磨耗层、而层上层、而层下层,或者上(表)而 层、中而层、卜而层。 B 、 基层:承重层,把应力传递到垫层或土基。 C 、 垫层:介于基层和上基之间,作用:改变上基的温度和温度状况。 真题单选: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直接承受行车荷载作用的是() A 、垫层 B 、基层C.面层D 、底基层 2、沥青路而性能要求: A 、 面层的性能要求:(记忆口诀:温噪承水平滑)温度稳定性、噪音量、承载能力、透水性、平 整度、抗滑能力。 B 、 基层的性能要求:承重,a 、足够的、均匀一致的承载力和较大的刚度: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 抗变形能力,坚实、平整、整体性好。b 、不透水性好。c 、抗冻性满足设计要求。 快速路:车速 主干路:车速 次干路:车速 支路:车速 (60-80KM∕h), (40-60KM∕h), (30-50KM∕h), (20-40KM∕h), 必设中央分隔带.双、四幅路,设讣年限生年 应设中央分隔带, 可设中央分隔带, 不设中央分隔带, 三、四幅路,设计年限坐年 单、四幅路,设计年限IL 年 单幅路,设计年限IoJ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