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电子光学系统

第一章 电子光学系统
第一章 电子光学系统

第一章 电子光学系统-磁透镜结构与特性

一、光学显微镜的基本问题-分辨率与衍射极限

光学成像系统

光学显微镜由光学镜头组成,可以方便地将物体放大上千倍,以分析物体细节信息,其焦距公式为:

v

u f 111+= (1-1)

但是,受光学衍射极限地限制,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是无限的。德国科学家Abbe 证明,显微镜分辨率的极限取决于光源波长的大小,超过这个极限,再继续放大是徒劳的,实际上只是将噪音信号放大,得到的是模糊不清的象。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与衍射极限

图1-

1

P

P ’O O ’

当点光源通过透镜后,由于衍射效应,在物平面上得到的不是像点,而是由一个中央亮斑及其周围一系列明暗相间地圆环所构成的图斑,即所谓的Airy 斑。如果将两个点光源靠近,相应的两个Airy 斑也逐步重叠,当两个Airy 斑中心的距离等于Airy 半径(第一暗环半径)时,刚好能分辩出两个光斑,此时地光点距离d 称为分辨率:

图1-2 衍射效应产生的Airy 斑。通过Airy 斑可定义透镜的分辨率。

α

λ

sin 222.1n d ≥

(1-2) 由上式可知,分辨率的上限约为波长的一半。对可见光,光学显

微镜的分辩极限为200纳米。此外,减少波长是提高分辨率的一条途径。虽然X 射线、γ射线波长短,但很难将它们汇聚成角。电子束由于其波长短,散射能量强,尤其可以方便地利用电磁透镜将其聚焦,使得利用电子显微镜分析物体结构、提高分辨率成为可能。

一、 透射电镜的结构与成像原理

1、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与结构 Abbe 成像原理

电子显微镜成为重要的现代分析手段,其电子光学成像原理可以用物理光学的Abbe 成像原理进行说明。

图1-3电子显微镜成像的物理光学原理

1873年,Ernst Abbe 在研究如何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时,提出两一个相干成像的新理论。将一束单色平行光照射倒平面物体ABC 上,使整个系统成为相干成像系统。光波经物体发生Fraunhofer 衍射,在透镜后焦面上形成物的衍射花样。透镜后焦面上所有点作为新的次波源发出相干的球面次波,在像平面上相干叠加,给出物体的像。这种基于波动光学原理的二步成像理论,后来被称为Abbe 成像理论。可以证明,透镜后焦面上的波函数(衍射花样)是物函数的傅氏变换,而像平面上的像函数则是后焦面上波函数的傅氏逆变换。对于理想透镜(指无衍射效应,无限大透镜,无象差、畸变下)

,像函数是物函

{}

)()(r q F h Q ={})

()()(1

r q h Q F

r ==?ψ)

(r q

数的完全“再现”。而对实际的电子显微镜,由于透镜存在缺陷(象差)、分辨率等因素限制,则不能完全再现物函数(样品)。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结构

现代透射电子显微镜由电子光学系统、真空系统和动力系统构成,其核心是电子光学系统,即光源和电磁透镜系统。图为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构示意图1-4。

图北大电子显微镜实验室主要透射电镜(JEOL-200 CX分析透射电镜-1981; Hitachi H-9000NAR高分辨电镜-1994;Tecnai F30

分析电镜-2003)。

图1-4 现代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构示意图

§电子枪:

电子枪由发射阴极、栅极聚焦帽、阳极组成。以钨灯丝为例,如图所示。灯丝受热后发射热电子,被施加在阴阳极之间的高压(20~200KV,甚至更高电压)加速,并从栅极-阳极空隙中穿出。

图1-5电子显微镜电子枪工作示意图

栅极的作用:在栅极-阳极间形成电场,使电子束聚焦于交叉点处,成为直径约60~100微米的束斑。

图1-6 透射电镜常用的钨灯丝(热发射)及灯丝像

电子发射的物理基础

1、 热发射:

当提高灯丝温度时,电子的费米分布会逐步渐渐展宽。在高温下,费米分布带尾的电子获得足够的动能,克服表面功函数而发射出金属表面,其发射电流密度为:

)/exp(2kT AT j c c Φ?= (1-3)

其中k 为Boltzmann 常数,Tc 为灯丝温度,A ?120AK -2cm -2

,为依赖于灯丝材料的常数。

图1-7 LaB6电子枪(左)与热发射电子(右)物理基础示意图

2、 热发射:

当提高灯丝温度时,电子的费米分布会逐步渐渐展宽。在高温下,费米分布带尾的电子获得足够的动能,克服表面功函数而发射出金属表面,其发射电流密度为:

)/exp(2kT AT j c c Φ?= (1-3)

其中k 为Boltzmann 常数,Tc 为灯丝温度,A ?120AK -2cm -2

,为依赖于灯丝材料的常数。

电子枪的能散(Energy Spread)

衡量电子枪品质的重要参数,关系到电镜的空间分辨率、成份分析的精确度等。

图1-7中费米分布f (E)形成了逸出动量p 或能量E 的Maxwell -Boltzmann 分布:

)/exp()(c kT E p f ?∝ (1-4)

归一化的发射电子的能量分布为(图1-8):

dE kT E kT E dE E N c c

p )/exp()(?=

(1-5)

图1-8 热发射电子的能量的Maxwell 分布。

从分布曲线可获得: 最可几能量 E p =kT c

(1-6) 平均能量 c kT E 2>=< (1-7) 能量半宽

c kT E 2=Δ

(1-8)

对于热发射电子枪,其能量散度约eV E 2~1≈Δ;对于场发射电子枪,其能量散度约eV E 4.0~2.0≈Δ。

3、 场发射:

图1-9 (a)场发射电子枪(钨针尖上蒸镀氧化锆);(b)场发射

电子(右)物理基础示意图。

为了获得高亮度、单色性好的电子光源,后来还发展了种类不同,的灯丝,如LaB 6 灯丝,及场发射枪等。其中,场发射电子枪具有亮度极高(比普通钨灯丝高三个量级)、相干性、单色性极好等优点,能大大提高电镜的分辨率。它是通过在枪尖上施加强电场而将电子从钨丝尖部拉出来。外加电场一方面降低了钨金属表面势垒,更主要的是使势垒宽度变窄,电子得以通过量子隧穿而发射出来。

场发射电子枪的I-V 曲线满足经典的Fowler –Nordheim 表达式:

??

????Φ×≈loc E /107- exp E J 23

72

loc

(1-9)

这里Φ为针尖的表面功函数,E loc 为作用在针尖端部的局域电场。发射电子枪结构及场发射机理如图1-所示。场发射的特征之一是 )//(2V E J In

via 1/E为线性关系,这也是检验是否场发射的判据之一。

表I-1 几种电子枪的性能比较:

§双聚光镜系统

聚光镜是为了在样品上获得合适大小的电子束斑。如果采用单个聚光镜,短焦距使的样品室的空间有限,给更换样品等操作带来不便。因此,通常采用双聚光镜系统。其中,第一聚光镜采用短焦距的强磁透镜,以缩小其后焦面上的光斑;第二聚光镜为长焦距弱磁透镜,目的是为了减少照明孔径,获得近似于平行的电子束,提高分辨率。同时,长焦距改善了样品室的空间,便于操作。第二聚光镜附近通常设有聚光镜光栏和聚光镜消像散器,以限制照明孔径和改善束斑形状。

电子枪和双聚光镜构成电镜的照明系统

成像磁透镜系统部分(三级放大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样品室、物镜、物镜光栏、选区光栏、中间镜、投影镜,及荧光屏等组成。

§物镜

物镜是成像系统的关键一级成像透镜,其电子光学性能对整个电镜的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而物镜的极靴则是整个电镜的“心脏”。在物镜后焦面上有一物镜光栏(或衬度光栏),在物镜像平面上装有一孔径可变的中间镜光栏,即选区光栏。

?物镜光栏的作用:

?选区光栏的作用:

§中间镜

图1-10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图像与衍射模式示意图。

中间镜用于将物镜的像进一步放大。它一般由一个或二个磁透镜组成。中间镜的另外一个功能是用于选择成像或衍射模式,即当中间镜物平面与物镜像平面一致时,物镜的像被进一步放大,得到放大的图像;当中间镜物平面物镜后焦面一致时,物镜后焦面上的衍射花样被放大,获得衍射谱。因此,通过改变中间镜励磁电流的大小,可以实现图像与衍射模式的转换。图为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图像与衍射模式示意图。

§投影镜

投影镜一般用于固定的放大倍数。现代的透射电镜还设置了附加投影镜,由于矫正磁转角。

电镜总的放大倍数

电镜总的放大倍数取决于各级成像透镜的放大倍数为三级放大系统的乘积:

M

总=M

物镜

M

中间镜

M

投影镜

(1-10)

透射电镜最大的放大倍数可达106倍

2、磁透镜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及特性

磁透镜是由漆包铜导线缠绕成的轴对称螺线管,用于产生径向对称磁场,使电子束焦距。螺线管外面包裹了一层用于强化磁路的软铁磁轭。在磁透镜的顶部或之间部位,还放置了用于控制磁力线分布的

软铁质极靴。

磁透镜的结构

图1-11电子磁透镜实物(旁边为上、下极靴)解及剖示意图 极靴的作用:

在强磁透镜内部,安装有极靴。极靴由高磁导率材料(铁-钴、铁-钒)等制成,是磁透镜的关键部件,它的作用是为了进一步集中和强化磁场,提高磁透镜的焦距能力。极靴的几何结构(极靴孔径,上、下极靴之间的间隙)与设计、加工精度等决定了磁透镜的成像质量。

磁透镜的性能

磁透镜为什么能将电子进行焦距?

(1)电子在均匀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与运动方程对于一个带电荷为q=(-e)的电子进入磁场强度为B、电场强度为E的磁场中,它所受到的Lorentz作用力由下面的关系式表示:

)()(B v e B v E q F ×=×+= (1-11)

其中Lorentz 作用力F 垂直于电子运动方向v 、磁场方向B ,且F 、v 、B 之间的关系符合右手定理。Lorentz 作用力的大小:

θsin evB F = (1-12)

θ为v 、B 之间的夹角。

如果电子以小于90入射到透镜,它的运动v 有两个分量:

?sin v v =⊥ 垂直于 B

(1-13)

?vdos v II = 平行于B (1-14)

垂直运动分量v 使电子的运动轨迹为环绕光轴的螺线运动,即它将在直径为r 的圆柱体内作螺线回旋运动。

图1-12在均匀磁场中,电子作环绕光轴的螺线运动

电子在均匀磁场内的运动轨迹方程为:

02212222=+V

r

B dz r d η (1-15) 即,

)(82

2

22z rH V

mc e dz r d ?= (1-16)

其中r 为电子距离光轴的距离:

eB

mv

r =

(1-17) 考虑到相对论修正,

[

]

B

V eB

E E mE r 2

1

6

6

2

100109788.01(1037.312??×+×=

???

??

????????

?+= (1-18)

(2)短(薄)磁透镜焦距公式: 光学显微镜焦距公式的几何关系(即v

u f 1

11+=)易同样适合于电子磁透镜。

在真空中,磁感应强度H 对于磁场强度B 。

),,(θH H H H r z =

(1-19)

由于磁场的旋转对称性,H θ=0。将H z 、H r 展开,

…+?=?=∑∞

=)(''4)()2)(()

!()1(22)

2(02

z H r z H r z H n H n n n n z (1-20) …++?=+?=++∞

=∑)('''163)('2)2)(()!

1(!)1(12)12(0z H r z H r r z H n n H n n n n

r (1-21)

)1

1(00022p

q r p r q r dz

dr

dz dr

dz dz

r d a

B

b

a +?=??

=?

=∫ (1-22) 图1-13 磁透镜成像几何关系

由电子运动轨迹方程及物-透镜-像的几何关系(图1-), 得磁透镜焦距公式: 在徬轴条件下,

∫??=?b

a

dz z H r V mc e f r )(82

020 (1-23) ∫∫∞

?∞

∞?==

dz z H V dz z H V

mc e

f )(022.0)(812

2

2 (1-24) 可见,磁场越强,焦距越短;加速电压越高,焦距越长。

(3)磁转角:

由于电子径向速度分量v ⊥与轴向磁场H z 引起电子运动平面的转动,形成所谓磁转角θ:

2

12v B dz d ηθ

= (1-25、26)

以上公式适合于弱磁透镜。对于强磁透镜,有如下经验焦距公式:

B NI

V

A

f +=2

(1-27) 其中A 、B 为与极靴几何形状有关的参量,N 为磁线圈的匝数,I 为通过线圈的电流,V 为加速电压。

二、 磁透镜的缺陷及分辨率

以上讨论的是理想透镜的情况。对于理想透镜(无象差等缺陷),

dz

z H V

dz z H V mc e ∫∫∞

?∞

?=

??

????=)(148.0)(82

1212

θ

根据ABBE 成像原理,其衍射(理论)分辨率为:

α

λ

δn th 61.0=

(1-28) 其中λ为电子波长,n 为折射率,α为半孔径角。

但是,由于极靴在设计等方面存在缺陷、磁透镜本身的焦距均匀

性,以及样品和高压波动等,实际的磁透镜镜都存在着象差,如球差,像散,和色差。它们极大的限制了电子透镜所能获得的分辨率。其中,有些象差,如像散,和色差,可以通过消像散、稳定高压等加以消除,而球差是影响透镜分辨率最主要的因素,且迄今没有完全矫正它的有效、便捷办法。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A 、 球差

球差是由于磁透镜近轴区域和远轴区域对电子束的焦距能力不同(即透镜中磁场的径向不均匀性)而造成的,电子通过远周区域时,会发生更大的折射,从而电子的焦距点不是全部汇聚在高斯正焦平面上,而是延伸在一定长度上。因此,在高斯正焦平面得到的是一个模糊的圆斑。其中最小散焦斑的半径为:

3min βs C d = (1-29)

高斯面上模糊圆斑半径为:

32βs C dg = (1-30)

其中Cs 为球差系数,具有长度量纲,β为半孔径角。

图1-14 球差的形成机理

由球差限定的分辨率为:

3βδs s C = (1-31)

减小球差的途径:

改进机靴设计,提高极靴内磁场的径向均匀性; 提高透镜励磁电流;

提高加速电压,减小磁透镜不同区域对电子的焦距能力的差

别。

B 、色差

顾名思义,色差与“色”有关,即与电子的波长和能量的差别相

关。理论上我们假定电子是单色的,但实际上,电子光源很难做到真正单色。非弹性散射电子也会损失能量而形成色差。另外,由磁透镜焦距的经验公式可知,当加速电压、励磁电流变化时,透镜焦距f 会随之改变:

2

1

222()(?????

?Δ+Δ=ΔI I V V f f (1-32) 焦距变化引起的模糊圆盘半径:

fM r c Δ=Δα

(1-33)

色差限定的分辨率为:

21

22

2()(?????

?Δ+Δ=Δ=I I V V f M r c c αδ (1-34)

对强磁透镜,用C c (色差系数)代替f 。

图1-15 色差(左)于像散的形成机理

C 、像散

像散(像的模糊畸变)是由于透镜的径向非旋转对称性引起的。

球差限定的分辨率为:

βδa a f Δ=2

1 (1-35)

D 、透射电镜分辨率及其限制因素

由上面的象差讨论可知,真实磁透镜的分辨率取决于象差的综合

影响,最终分辨率定义为:

2

1)(22

2c th

s δδδδ++= (1-36) 只考虑球差和衍射效应时,

22322

61.0()4

1

()(2

λ

αδδδ+=+=s s th

c (1-37)

由上式得最佳半孔径角及最高分辨率:

4

1)(1.1s

optimum c λα=

(1-38)

43

4

1

min 65.0λδs c = (1-39)

电子束单色性(能散)、相干性对分辨率的影响:

投影机光学系统和典型光学引擎

认识投影机光学系统 笼统地说,投影机内部构造可以分为三个系统:光学系统、散热系统以及电路系统。其中又以光学系统最为核心,因为它直接决定着投影机所能达到的画面品质。光学系统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芯片、镜头、光路设计等都纳入其中,不过最为核心的则是芯片,根据技术原理的不同,芯片可分为许多种,目前最为主流的算是LCD与DLP芯片技术,其次是LCOS技术。 应该说这部分知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较为深奥而且实际意义不大,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去深究技术方面的东西,而主要了解一下这些技术相应的都有哪些厂家在做就可以了:七大DLP光学引擎制造商:明基BenQ,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日本普乐士、惠普、奥图码、大恒公司(中国自主研发) LCOS光学引擎:日本CHINONTEC,昂纳明达、Philips、ZEISS、韩国KTS LCD:主要是精工爱普生和SONY 3LCD集团展出的基于3LCD技术的光学引擎 该光学引擎名称为CJ532MA,采用三块高温多晶硅TFT LCD面板,分辨率1024*768,亮度2000流明,对比度350:1,投影100英寸画面需3.7米的距离。 由于采用3LCD技术,相对于单片LCD技术,它有着自己较大的优势: 1、无色彩分离现象。由于该技术同时投影全红色域、绿色域和蓝色域的三种图像,因此消除了色彩分离现象或“彩虹现象”,避免了观众的眼睛疲劳和视觉疲劳。部分产品通过色彩处理和12位处理最高可实现6870亿投影色彩。

2、超级灰阶。3LCD产品具备多种中性灰度色调,甚至可以精细还原多达100万兆种灰阶。 3、画面更明亮、更柔和、更自然。 日本CHINONTEC 智能泰克株式会社创立于1997年9月,经营内容涉及投影机用光学引擎、投影机用透射镜头的开发生产、相机镜头组装、医用器械、办公器械、计算机周边装置、终端装置、玻璃透镜、塑料透镜、模具制造销售、塑料模具及软件开发等领域,2004年销售金额达到346亿3千9百万日元。 智能泰克擅长在X射线摄影等医用领域以及检查、测定仪等特殊光学技术上的生产制作,而且,在有高技术要求的少数量多品种的特殊产品的制造上,智能泰克能提供最先进的光学技术以及透镜制造、塑料成型等整套技术能力及高品质的产品。 智能泰克株式会社生产的光学引擎2004年度在光学引擎市场的占有率为12%,其中高温多晶硅液晶前投影引擎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5.2%,DLP光学引擎的市场占有率为5%。在投影镜头市场上,智能泰克的投影镜头占有总共19%的市场份额,其中在液晶投影机镜头市场占有率为30%,在DLP投影机镜头市场占有率为7%。 随着中国成为光学产品全球主要的生产地,智能泰克株式会社先后在中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和工厂。目前,智能泰克株式会社在中国设有香港智能泰克有限公司、苏州智能泰克有限公司、东莞智能泰克光学厂共三家企业。东莞智能泰克光学厂成立于2001年3月,现主要以玻璃透镜、塑料透镜、数码相机用镜筒、投影镜头等光学组装的制造生产为主;苏州智能泰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5月,是由日本智能泰克有限公司投资在华全资子公司。投资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报告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日期:2011-4-13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电光系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目的是设计一个简易温度控制仪,可以在四联数码管上显示测得的温度。主要分四部份电路:OP07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单片机部分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设计文氏电桥电路,得到温度与电压的关系,通过控制电阻值改变温度。利用单片机将现在温度与预设温度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在LED数码管上显示,同时实现现在温度与预设温度之间的切换。 关键词放大电路转换电路控制电路显示

目录 1 引言 (4) 1.1 系统设计 (4) 1.1.1 设计思路 (4) 1.1.2 总体方案设计 (4) 2 单元模块设计 (5) 2.1 各单元模块功能介绍及电路设计 (5) 2.1.1 温度传感器电路的设计 (5) 2.1.2 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5) 2.1.3 A/D采集电路的设计 (5) 2.1.4 单片机电路 (6) 2.1.5 键盘及显示电路的设计 (6) 2.1.6 输出控制电路的设计 (6) 2.2元器件的选择 (6) 2.3特殊器件的介绍 (7) 2.3.1 OP07A (7) 2.3.2 ADC0809 (7) 2.3.3 ULN2003 (9) 2.3.4 四联数码管(共阴) (9) 2.4各单元模块的联接 (10) 3.1开发工具及设计平台 (11) 3.1.1 Proteus特点 (11) 3.1.2 Keil特点 (11) 3.1.3 部分按键 (12) 4 系统测试 (17) 5 小结和体会 (20) 6 参考文献 (21)

1 引言 电子系统设计要求注重可行性、性能、可靠性、成本、功耗、使用方便和易维护性等。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由技术指标将系统功能分解为:若干子系统,形成若干单元功能模块。单元电路的设计与选择:尽量采用熟悉的电路,注重开发利用新电路、新器件。要求电路简单,工作可靠,经济实用。 1.1 系统设计 1.1.1 设计思路 本次实验基于P89L51RD2FN 的温控仪设计采用Pt100温度传感器。 1.1.2 总体方案设计 热敏电阻测温调理电路 设计要求 1.采用Pt100温度传感器,测温范围 -20℃ --100℃; 2.系统可设定温度值; 3.设定温度值与测量温度值可实时显示; 4.控温精度:±0.5℃。 设定输入 单片机 LED 显示 控制输出 双向可 控硅 继电器 控制 对象 风扇 信号调 理电路 A/D 采集 电路 加热丝 传

电子系统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与作用 本次电子系统设计实践课程参照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模式,要求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和熟悉已给题目,然后设计系统方案、画原理图及PCB、软件编程,并做出课程设计报告。因此,在设计中,要求学生应该全面考虑各个设计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设计思路上不框定和约束同学们的思维,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有所发挥,并力求设计方案凝练可行、思路独特、效果良好。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电子电路应用系统的整个设计过程,逐步掌握系统开发的以下相关技术: (1)熟悉系统设计概念; (2)利用所学数电、模拟电路知识,设计电路图; (3)利用PROTEL软件画原理图及PCB; (4)熟悉系统项目设计报告填写知识; (5)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本课程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锻炼学生实际设计能力、分析和思考能力,使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环节以及将来的实际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电子系统设计实践课程就是锻炼学生系统设计、分析和思考能力,全面运用课程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全面提高系统及电路设计、原理图及PCB 绘画等硬件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从而体现出电子系统设计的真谛。下面是各个设计阶段的具体内容。 1.系统方案认识 根据所设定的题目,能够给出系统设计方案与思路

题目:信号发生器产生电路,请设计一个能产生正弦波、方波及三角波电路,并制作原理图,然后阐述其原理。 基本原理: 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低频信号发生器系统框图 低频信号发生器系统主要由CPU、D/A转换电路、基准电压电路、电流/电 压转换电路、按键和波形指示电路、电源等电路组成。 其工作原理为当分别按下四个按键中的任一个按键就会分别出现方波、锯齿 波、三角波、正弦波,并且有四个发光二极管分别作为不同的波形指示灯。2、各部分电路原理 (1)DAC0832芯片原理 ①管脚功能介绍(如图5所示) 图5 DAC0832管脚图 1) DI7~DI0:8位的数据输入端,DI7为最高位。

电子系统设计复习题2008级(已整理+补充)

文中:橘黄色字体的资料是我补充的 电子系统设计(电子)复习题 第一章、电子系统设计基础 1、电子系统的定义是什么? 电子系统主要是指多个电子源器件或功能模块组成,能实现较复杂的应用功能的客观实体2、什么是Top-Down设计,有何优点(P2)? 自顶向下设计,由系统级设计开始,根据系统所描述的该系统应具备的各项功能,将系统划分为单一功能的子系统,在根据子系统功能划分各部件,完成部件设计后,最后才是单元电路和元件级设计。(系统—>子系统—>部件—>元件) 优点:避开具体细节,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适用于大型、复杂的系统设计。 第二章、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应用 1、数字电位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P16)? 一般有数字控制电路,存储器,和RDAC电路组成,主要功能是将输入的控制信号进行处理后控制RDAC,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控制信号和电位器的抽头位置。RDAC是一种特殊的DA 转的是电阻值,电阻越多,分辨率越高,电阻的两端分别姐模拟开关的一端,二模拟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在构成数字电位器的输出端,由译码器输出端控制模拟开关的通断实现活动抽头位置的变化,模拟开关数为电阻数加1. 4、画出实际电容器的高频 等效电路图,为何PCB去耦

电容要用大小电容组合的结构(第2章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应用_2 P5)? 百度文库:PCB板去耦电容合理配置 电容的容值越大它的谐振频率就越低。所以一般,我们在PCB的电 源分配处使用10uF~100uF的大容值的电解电容,来滤除20Mhz以上 高频噪声。而在集成电路芯片IC处放0.01uF的小容值的陶瓷电容, 使IC稳定工作在7Mhz下。 6、表贴电阻0805、1206、1210各表示什么含义(教材P55)? 贴片元件的尺寸大小,单位英寸1英寸=25.4mm 例:表贴电阻0805 表示:长0.08英寸宽0.05英寸 0805 :长:2 宽:1.25 高:1.25 1206 :长:3.2 宽:1.6 高:1.25 7、画出光电耦合器的等效电路图,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和应用(教材P61)。 工作原理:光电耦合输入端加电信号是发光源发光,光的强度取决于激励 电流的大小,此光照射到封装在一起的受光器上,因光电效应产生了光电 流,由受光器输出端引出,这样就实现了点光电的特性转换。 应用:传输开关信号和二次测晶体管工作于截止和饱和两种状态;用于晶 闸输出的设计,还有输入端(一次侧)设计 8、画出普通继电器接成自锁的电路原理图,举例说明其应用(补充)。 什么是继电器的自锁电路: 继电器的线圈是接在辅助电路中的.继电器 的副触头(常开)要和给线圈通电的启动开关 并联.当开关按下时,线圈通电,常开闭合,常 闭断开.当你松开启动开关的时候,由于电流 从与开关并联的副触头进入线圈,使得线圈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所选课题:±15V直流双路可调电源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6年06月

摘要本次设计本来是要做±15V直流双路可调电源的,但由于买不到规格为±18V的变压器,只有±15V大小的变压器,所以最后输出结果会较原本预期要小。本设计主要采用三端稳压电路设计直流稳压电源来达到双路可调的要求。最后实物模型的输出电压在±13左右波动。 1、任务需求 ⑴有+15V和-15V两路输出,误差不超过上下1.5V。(但在本次设计中,没有所需变压器,所以只能到±12.5V) ⑵在保证正常稳压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功效。 ⑶做出实物并且可调满足需求 2、提出方案 直流可变稳压电源一般由整流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器和稳压环节组成如下图a所示。 ⑴单相桥式整流 作用之后的输出波形图如下:

⑵电容滤波 作用之后的输出波形图如下: ⑶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是指输出电压可以连续调节的稳压器,有输出正电压的LM317三端稳压器;有输出负电压的LM337三端稳压器。在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中,稳压器的三个端是指输入端、输出端和调节端。 LM317的引脚图如下图所示:(LM337的2和3引脚作用与317相反)

3、详细电路图: 因为大容量电解电容C1,C2有一定的绕制电感分布电感,易引起自激振荡,形成高频干扰,所以稳压器的输入、输出端常并入瓷介质小容量电容C5,C6,C7,C8用来抵消电感效应,抑制高频干扰。 参数计算: 滤波电容计算: 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电压为15V ,当输出电流为0.5A 时,我们可以求得电路的负载为I =U /R=34Ω时,我们可以根据滤波电容的计算公式: C=т/R,来求滤波电容的取值范围,其中在电路频率为50HZ 的情况下,T 为20ms 则电容的取值范围大于600uF ,保险起见我们可以取标准值为2200uF 额定电压为50V 的点解电容。另外,由于实际电阻或电路

现代光学总结

现代光学总结 现代光学课已经匆匆结束,经过李老师半年的授课让我受益匪浅,现对所学内容总结如下: 一、光线光学 1.1费马原理: 费马原理:光线将沿着两点之间的光程为极值的路线传播。 费马原理导出定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凸透镜凹透镜成像等....... 1.2哈密顿光学: 哈密顿光学:根据费马原理推得描述光线传播路径的方程,并且把分析力学中的一套研究质点运动轨迹的方法搬到光学中来,这种方法称为哈密顿光学。 适用范围:适合于研究光在折射率连续分布(非均匀)的介质中的传播。 1.3几何光学到波动光学的过渡: 光线量子力学:光纤通讯、集成光学—→光线量子化理论,适用于限制在有限厚介质薄膜中定向运动的光场量子化。 光线量子力学原理:在光线力学的基础上,接量子力学的一般原则,对力学量量子化,可以得到光线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 光线量子力学的意义: ①解释光纤通讯、光集成的理论和技术,光在致密介质中传输的新现象发生,新的工艺技术、新的元器件的出现 ②可看成光的一种理论模型——“流线”波粒二象性。 二、波动光学 2.1单色平面波: (1)单色平面波的波函数:一般地,当平面波沿任意方向传播时,其正向传播的电矢量可表示为: 或 (2)单色平面波等相面及相速度: 波矢量k 与位置坐标矢量r 的点乘 反映了电磁波在空间传播过程中的相位延迟大小,故 通常将 为常数的空间点的集合称为等相(位)面。 等相面沿其法线方向移动的速度 称为相速度,其大小为: (3)单色平面波K 、E 、B 的关系: 平面波的电场强度矢量E 与波矢量k 正交,故平面电磁波是横波。 磁感应强度 B 也与与波矢量 k 正交,也表明平面电磁波是横磁波。 同时E 矢量与 B 矢量也正交,表明平面电磁波是横电磁波。E ,B ,k 三者相互正交,构成右手螺旋关系。 (4)平面波的能量密度和能流密度: 尽管电矢量与磁矢量的振幅相差很大,但平面电磁波的电场能量与磁场能量相等,各占总能量的一半。 ikr r E e 0E()=E r E cos k r 0()=()k r φνdr v dt φ=k r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方案设计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 方案设计

1引言 温控仪是调控一体化智能温度控制仪表,它采用了全数字化集成设计,具有温度曲线可编程或定点恒温控制、多重PID调节、输出功率限幅曲线编程、手动/自动切换、软启动、报警开关量输出、实时数据查询、与计算机通讯等功能,将数显温度仪表和ZK晶闸管电压调整器合二为一,集温度测量、调节、驱动于一体,仪表直接输出晶闸管触发信号,可驱动各类晶闸管负载。YWK-CT温度控制器采用智能PID控制,当通过热电偶(热电阻)采集的被测温度偏离所希望的给定值时,YWK-CT温度控制器可根据测量信号与给定值的偏差进行比例(P)、积分(I)、微分(D)运算,从而控制继电器通断比率,促使测量值恢复到给定值,达到自动控制的效果;控制器还具有上、下限温度告警和继电器输出功能,性价比高,可广泛用于电力、化工、注塑、包装、食品等企业。此次设计温控仪主要想用温度传感器采集当前温度,在数码管上显示。通过这次课程设计锻炼我们的单片机应用能力以及对电子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说是为最后的毕业设计做铺垫。希望通过这次设计,能让自己对电子设计有更清晰的概念,而不是纸上谈兵。能够让所学与实际相结合。 2 系统设计 2.1总体方案设计

温控仪电路原理图

2.1.3总体电路图 2.1.4温控仪设计文字说明 温度传感器输出为电阻值,经信号调理电路得到电压值,再经AD转换电路实现数模转换。由单片机控制显示管输出。除此,可设置预置温度,通过单片机外部中断,用按键控制预置温度。当实际温度高于预置温度,红灯亮,蜂鸣器响;低于时,则绿灯亮。 A/D采集电路: 启动、等待、采集数据。单片机电路:最小系统。键盘及显示电路:键盘数据输入和温度显示。输出控制电路:I/O驱动、继电器、指示灯、负载。 2.2总体设计要求 主要技术指标 (1)温度范围为:-20 ℃~ +100℃, 最小区分度为1℃,标定温度≤ 1℃; (2)温度采样时间:500ms ~1min (可调);

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 一、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电子电路设计最基本的原则应该使用最经济的资源实现最好的电路功能。具体如下: 1、整体性原则 在设计电子系统时,应当从整体出发,从分析电子电路整体内部各组成元件的关系以及电路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入手,去揭示与掌握电子系统整体性质,判断电子系统类型,明确所要设计的电子系统应具有哪些功能、相互信号与控制关系如何、参数指标在那个功能模块实现等,从而确定总体设计方案。 整体原则强调以综合为基础,在综合的控制与指导下,进行分析,并且对分析的结果进行恰当的综合。基本的要点是:(1)电子系统分析必须以综合为目的,以综合为前提。离开了综合的分析是盲目的,不全面的。(2)在以分析为主的过程中往往包含着小的综合。即在对电子系统各部分进行分别考察的过程中,往往也需要又电子局部的综合。(3)综合不许以分析为基础。只有对电子系统的分析了解打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进行综合。没有详尽以分析电子系统作基础,综合就是匆忙的、不坚定的,往往带有某种主管臆测的成分。 2、最优化原则 最优化原则是一个基本达到设计性能指标的电子系统而言的,由于元件自身或相互配合、功能模块的相互配合或耦合还存在一些缺陷,使电子系统对信号的传送、处理等方面不尽完美,需要在约束条件的限制下,从电路中每个待调整的原器件或功能模块入手,进行参数分析,分别计算每个优化指标,并根据有忽而

指标的要求,调整元器件或功能模块的参数,知道目标参数满足最优化目标值的要求,完成这个系统的最优化设计。 3、功能性原则 任何一个复杂的电子系统都可以逐步划分成不同层次的较小的电子子系统。仙子系统设计一般先将大电子系统分为若干个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部分,并将其作为独立电子系统更能模块;再全面分析各模块功能类型及功能要求,考虑如何实现这些技术功能,即采用那些电路来完成它;然后选用具体的实际电路,选择出合适的元器件,计算元器件参数并设计个单元电路。 4、可靠性与稳定性原则 电子电路是各种电气设备的心脏,它决定着电气设备的功能和用途,尤其是电气设备性能的可靠性更是由其电子电路的可靠性来决定的。电路形式及元器件选型等设计工作,设计方案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决定可靠性,在电子电路设计时应遵循如下原则:只要能满足系统的性能和功能指标就尽可能的简化电子电路结构;避免片面追求高性能指标和过多的功能;合理划分软硬件功能,贯彻以软代硬的原则,使软件和硬件相辅相成;尽可能用数字电路代替模拟电路。影响电子电路可靠性的因素很多,在发生的时间和程度上的随机性也很大,在设计时,对易遭受不可靠因素干扰的薄弱环节应主动地采取可靠性保障措施,使电子电路遭受不可靠因素干扰时能保持稳定。抗干扰技术和容错设计是变被动为主动的两个重要手段。 5、性能与价格比原则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产品必须具有较短的开发设计周期,以及出色的性能和可靠性。为了占领市场,提高竞争力,所设计的产品应当成本低、性能好、

电子系统设计复习题级

电子系统设计(电子)复习题 第一章、电子系统设计基础 1、电子系统的定义是什么? 电子系统主要是指多个电子源器件或功能模块组成,能实现较复杂的应用功能的客观实体2、什么是Top-Down设计,有何优点(P2)? 自顶向下设计,由系统级设计开始,根据系统所描述的该系统应具备的各项功能,将系统划分为单一功能的子系统,在根据子系统功能划分各部件,完成部件设计后,最后才是单元电路和元件级设计。(系统—>子系统—>部件—>元件) 优点:避开具体细节,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适用于大型、复杂的系统设计。 第二章、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应用 1、数字电位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P16)? 总的来讲,它是通过计数值来控制电阻值的。输入端有加/减计数端、片选,内部有7位计数器及其计数存储器、解码器,输出端是受模拟开关控制其通断的电阻阵列。电阻阵列是通过解码器中移除的码来控制其通断的,因此就有的每个计数值都有与其对应的模拟开关接通状况,也就有了不同的电阻值。 2、交流衰减器的输入输出关系推导。说明“欠”、“过”、“最佳”补偿的波形特点。举例说明此电路的一个典型应用,说明示波器探头的补偿原理(教材P20)。

“欠补偿”就是对于高频信号反应欠灵敏,因此测试设备所显示的幅度的变化跟不上被测信号的幅度变化,不管是上升沿还是下降沿,测试设备所显示出来的幅度的变化都是迟缓平滑的。“过补偿”就是对于高频信号反应过灵敏,因此测试设备所显示的幅度的变化跟超前被测信号的幅度变化,不管是上升沿还是下降沿,测试设备所显示出来的幅度的变化都是斗直尖锐的。“最佳补偿”就是对于高频信号的反应是同步的,因此测试设备所显示的幅度变化都同步被测信号的幅度变化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报告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报告 姓名:陈丹 学号:100401202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日期:2013-4-2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电光系

1 引言 温控仪是调控一体化智能温度控制仪表,它采用了全数字化集成设计,具有温度曲线可编程或定点恒温控制、多重PID调节、输出功率限幅曲线编程、手动/自动切换、软启动、报警开关量输出、实时数据查询、与计算机通讯等功能,将数显温度仪表和ZK晶闸管电压调整器合二为一,集温度测量、调节、驱动于一体,仪表直接输出晶闸管触发信号,可驱动各类晶闸管负载。YWK-CT温度控制器采用智能PID控制,当通过热电偶(热电阻)采集的被测温度偏离所希望的给定值时,YWK-CT温度控制器可根据测量信号与给定值的偏差进行比例(P)、积分(I)、微分(D)运算,从而控制继电器通断比率,促使测量值恢复到给定值,达到自动控制的效果;控制器还具有上、下限温度告警和继电器输出功能,性价比高,可广泛用于电力、化工、注塑、包装、食品等企业。此次设计温控仪主要想用温度传感器采集当前温度,在数码管上显示。通过这次课程设计锻炼我们的单片机应用能力以及对电子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说是为最后的毕业设计做铺垫。希望通过这次设计,能让自己对电子设计有更清晰的概念,而不是纸上谈兵。能够让所学与实际相结合。

2 系统设计 2.1总体方案设计 2.1.1总体设计流程 2.1.2温控仪原理图 开始 理解课题技术指标 子系统设计 单元电路设计 元器件选择 仿真、安装调试 正式样机设计 结束 调整 是否合格 N Y 设定输入 单片机 LED 显示 控制输出 双向可 继电器 控制 风扇 信号调 A/D 采集 加热丝 传感器

第一章 电子光学系统

第一章 电子光学系统-磁透镜结构与特性 一、光学显微镜的基本问题-分辨率与衍射极限 光学成像系统 光学显微镜由光学镜头组成,可以方便地将物体放大上千倍,以分析物体细节信息,其焦距公式为: v u f 111+= (1-1) 但是,受光学衍射极限地限制,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是无限的。德国科学家Abbe 证明,显微镜分辨率的极限取决于光源波长的大小,超过这个极限,再继续放大是徒劳的,实际上只是将噪音信号放大,得到的是模糊不清的象。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与衍射极限 图1- 1 P P ’O O ’

当点光源通过透镜后,由于衍射效应,在物平面上得到的不是像点,而是由一个中央亮斑及其周围一系列明暗相间地圆环所构成的图斑,即所谓的Airy 斑。如果将两个点光源靠近,相应的两个Airy 斑也逐步重叠,当两个Airy 斑中心的距离等于Airy 半径(第一暗环半径)时,刚好能分辩出两个光斑,此时地光点距离d 称为分辨率: 图1-2 衍射效应产生的Airy 斑。通过Airy 斑可定义透镜的分辨率。 α λ sin 222.1n d ≥ (1-2) 由上式可知,分辨率的上限约为波长的一半。对可见光,光学显 微镜的分辩极限为200纳米。此外,减少波长是提高分辨率的一条途径。虽然X 射线、γ射线波长短,但很难将它们汇聚成角。电子束由于其波长短,散射能量强,尤其可以方便地利用电磁透镜将其聚焦,使得利用电子显微镜分析物体结构、提高分辨率成为可能。

一、 透射电镜的结构与成像原理 1、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与结构 Abbe 成像原理 电子显微镜成为重要的现代分析手段,其电子光学成像原理可以用物理光学的Abbe 成像原理进行说明。 图1-3电子显微镜成像的物理光学原理 1873年,Ernst Abbe 在研究如何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时,提出两一个相干成像的新理论。将一束单色平行光照射倒平面物体ABC 上,使整个系统成为相干成像系统。光波经物体发生Fraunhofer 衍射,在透镜后焦面上形成物的衍射花样。透镜后焦面上所有点作为新的次波源发出相干的球面次波,在像平面上相干叠加,给出物体的像。这种基于波动光学原理的二步成像理论,后来被称为Abbe 成像理论。可以证明,透镜后焦面上的波函数(衍射花样)是物函数的傅氏变换,而像平面上的像函数则是后焦面上波函数的傅氏逆变换。对于理想透镜(指无衍射效应,无限大透镜,无象差、畸变下) ,像函数是物函 {} )()(r q F h Q ={}) ()()(1 r q h Q F r ==?ψ) (r q

第九章 电子光学基础

第九章电子光学基础 第一节电子显微镜的发展 材料电子显微分析技术这门课程研究的内容是与电子显微镜有关的科学和技术。所以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电子显微镜?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为什么要发展这样一种仪器?它有哪些优缺点?电子显微镜的发展过程及其最新进展如何? 1.1 什么是显微镜 显微镜是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 显微镜是一种借助物理方法产生物体放大影象的仪器 单式显微镜(只有一个透镜):如放大镜等; 复式显微镜(有物镜和目镜):如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显微镜。 a)第一台复式显微镜;b)列文.虎克显微镜;c)十九世纪的显微镜;d)现在的显微镜 问题:大家用过的光学显微镜中,最大可以放大到多少倍? 1.从理论上来讲,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可以通过增加透镜等方法使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达到 无穷大,这在工艺上没有任何问题,但为什么不这样做? 2.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概念: 3.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和分辨率

衍射圆斑中以第一暗环为周界的中央亮斑的光强度约占通过透镜总光强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这个中央亮斑被称之为埃里斑。 圆孔的夫琅禾费衍射示意图(a)和衍射圆斑(b) 1.2 显微镜的最小分辨率 显微镜的最小分辨距离由瑞利公式给出: 其中: Δr0:最小可分辨距离; λ:光源的波长; n:物点和透镜之间的折射率;

α:孔径半角,即透镜对物点的张角的一半;nsinα称为数值孔径,用N.A表示。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显微镜的分辨本领与人的眼睛和其它记录装置没有任何关系。而仅仅取决于公式中的三个参数,对于光学显微镜而言,孔径半角一般最大可以做到70~75,n的值也不可能很大,因此有的书上将分辨率写成不成超过所用光源波长的二分之一。光学显微镜中,可见光的波长在390~760nm之间,因此我们认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不会超过200nm(0.2μm)。 正常人眼的分辨能力接近0.1mm,但真正要能清楚地区分两个点,到0.2mm足够了。因此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有1000倍就差不多了,但考虑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一般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在1500~2000倍。紫外显微镜和油浸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要大于这个值。 既然是光源的波长限制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那么要造出放大倍数更大的显微镜,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光源,而电子波正是这样一种理想的光源。 常用的TEM电子波长与加速电压的关系 100 120 200 300 400 加速电压/kV 电子波长/ 0.037 0.0335 0.0251 0.0197 0.0164 第二节电磁透镜 2.1 电磁透镜与光学透镜的比较 无论是光学透镜还是电磁透镜,只要它们能够将光波(无论是可见光还是电子波)会聚或者发散,就可以做成透镜。而且无论是何种透镜它们的几何光学成像原理都是相同的(如上图所示),所以对于透射电子显微成像的光路,我们可以象分析可见光一样来处理。

第1节 电子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

(1)电子系统设计的发展主要受以下两个技术的推动:?微电子技术——使得硅片单位面积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越来越多。 计算机技术——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推动EDA技术的发展。?(2) 集成电路设计都是从器件的物理版图设计入手 EDA技术发展的推动 ?(3) 出现集成电路单元库,集成电路设计进入逻辑级,极大地推动IC产业的发展。?电子系统是IC之间通过PCB板等技术进行互联来构成的。PCB板上IC芯片之间连线的延时、PCB板的可靠性、PCB板的尺寸等因素,会对系统的整体性能造成很大的限制。 由IC互联构成的嵌入式系统设计 (4) IC互联构成的系统 (设计和工艺EDA技术) SOC——片上系统 SOC是指将一个完整产品的功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或芯片组上。 SOC从系统的整体角度出发,以IP (Intellectual property)核为基础,以硬件描述语言作为系统功能和结构的描述手段,借助于以计算机为平台的EDA工具进行开发。由于SOC设计能够综合、全盘考虑整个系统的情况,因而可以实现更高的系统性能。SOC的出现是电子系统设计领域内的一场革命,其影响将是深远和广泛的。 由SOC构成嵌入式系统设计:

IC:集成电路。?ASIC:专用集成电路。 通用集成电路:FPGA、CPLD等。 SOC:属于专用集成电路。 (1)SOC: 它是指将一个完整产品的各功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中,可以包括有CPU、存储器、硬件加速单元(AV处理器、DSP、浮点协处理器等)、通用I/O(GPIO)、UART接口和模数混合电路(放大器、比较器、A/D、D/A、射频电路、锁相环等),甚至延伸到传感器、微机电和微光电单元。(如果把CPU看成是大脑,则SOC就是包括大脑、心脏、眼睛和手的系统。) SOC系统的构建一个重要特性: 使用可重用的IP来构建系统。可以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的复杂度。可重复利用的IP包括元件库、宏及特殊的专用IP等,如通信接口IP、输入输出接口IP;各家开发商开发的微处理器IP,如ARM公司的RISC架构的ARM核。SOC嵌入式系统就是微处理器的IP再加上一些外围IP整合而成的。SOC以嵌入式系统为核心,集软、硬件于一体,并追求最高的集成度,是电子系统设计追求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标,是现代电子系统设计的最佳方案。SOC是一种系统集成芯片,其系统功能可以完全由硬件完成,也可以由硬件和软件协同完成。目前的SOC主要指后者。 SOC存在的问题: SoC初衷很好,但现实中却缺乏好的解决方案。由于是基于ASIC实现SoC系统,设计周期长、费用高昂、成功率不高而且产品不能修改显得系统的灵活性差,往往使得学术科研机构、中小企业难以承受。但是SoC以系统为中心、基于IP核的多层次、高度复用,可实现软硬件的无缝结合,综合性高。?(2)片上可编程系统(SoPC—Systemona Programmable Chip) ?SoPC是一种灵活、高效的SoC解决方案。它将处理器、存储器、I/O口、LVDS等系统需要的功能模块集成到一个PLD器件上,构成一

扫描器光学系统

掃描器光學系統 講師:張榮喬、周明德

1. 掃描器光學系統簡介 (a) 透鏡 光學成像之用 (b) 反射鏡 正面鏡 (c) 光源 冷陰極管(CCFL) (d) 光感測器 CCD(Charge couple device), 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 CIS(Contact Image Sensor) 掃描器光學結構 以Carriage來組合所有光學元件 2. 元件特性 (a) Lens(透鏡) 何謂透鏡﹖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使得光線可以改變其前進方向的成像系統,而當我們使用一個透鏡元件時,有一些特性是我們應該去注意了解的: a. 光程總長(Total Track) T.T.在設計光路時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參數,它可以讓決定整個光路系統的大致上的大小,並且可以決定整個光路系統中他的光程應該設計為多少時,可以得到最佳結果。 b. 有效焦距長(Effect Focal Length) EFL為一個透鏡元件之有效焦距長,其定義為從透鏡的主點面至焦點之長。此為透鏡元件之重要參數。

c. FNO (F-Number) FNO 為一個透鏡元件之重要參數之一,此參數的定義為EFL/孔徑直徑,此參數在光路設計中扮演一個重要角色,就是它可以決定此光路系統之進入光量大小,FNO愈大,就代表可以進入的光量愈少,而得到的影像會較暗。而FNO也分為兩種,分別為Infinite和Working Distance,這兩個的不同處在於Infinite FNO 為平行光系統使用的FNO,而Working Distance FNO為當T.T.距離系統時使用的FNO。 d. 物件大小(Object Size) 此為一個光路系統中,當符合T.T.時,可以放的物件大小。 e. 放大/縮小率(Magnification/Reduction) 放大縮小率為當物件的光經過一個透鏡元件時,最後到成像面(Image)時的大小比率,其公式為Image size/Object size,但是另外有個方法可以較輕易計算出大約的放大/縮小率,其公式為像距/物距。 f. 光源(Light Source) 光源為一透鏡元件適用之範圍,而不同的光源範圍就需要使用不同的透鏡元件材料。 g. Spot Size Lens聚光時的像點大小,為配合CCD的pixel size,其影像面上的spot size 必須小於pixel size。 h. 主面位置(Position of Principle Plane) 一個透鏡元件均會有兩個主面,分為首主面和次主面,而主面便是由各個主點連接起來的面,而主點便是當一個透鏡系統不管內部如何折射,而將平行入射光線及往焦點方向的光面作延長線,此兩條延長線相交之處變是其主點,而將每條光線均利用此方法找出其主點,而將這些主點連接起來,就成為主面。 i. 入射光瞳及出射光瞳(Entrance and Exit Pupil) 在透鏡系統中,都會有所謂的孔徑或是光闌(Aperture Stop),而這些會將光線阻擋的結構,在透鏡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因為它可以阻擋所謂雜散光的進入,而所謂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分別是指當我從物件面和成像面去看光闌時其呈現出來的光闌孔徑大小。另外主光線(Chief Ray) 決定入射光瞳與出射光瞳的位置,而主光線通常為物件的光線會通過光閘中心點的那條光線,而入射光瞳及出射光瞳位置分別為此線之延長線與光軸相交之位置。 j. 相對亮度(Relative Illuminance) 相對亮度主要是指中心與邊緣的相對亮度而言,在一個成像系統裡,中心的 cos比例的衰減,所以相對亮度直就是要提醒我們中心亮度與兩旁的亮度會有 4 及兩旁的亮度值不同,若要成像面整體亮度均勻,就需要將物件面上作補光或削光的動作。 k. 變形(Distortion) 變形在透鏡成像系統中是屬於像差的一種,而此種像差會造成在成像面上使

现代光学前沿

2015 年 春 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 (读书报告、研究报告) 关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研究综述 1. 概念 设在体积为V 的容器中存在由N 个同种玻色粒子组成的理想气体。理想玻色气体处于热平衡状态时服从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如果以n (εi) 表示热平衡时处于能级εi 的某一量子态中的平均粒子数,则n (εi ) 可表示为 ()1 (1) i i KT n e εμε-=- 式中μ为粒子的化学势,对于玻色系统它要满足μ≤0; k 为玻耳兹曼常量。系统的总粒子数为 ()() 11i i i i KT N n e εμε-==-∑∑ 用N0表示处于最低能级(ε0 = 0) 的粒子数,用N ′表示处于较高能级中的粒子数,则总粒子数可表为 0N N N =+' 而001KT N G e μ=- 其中G 0 为ε0 = 0 能级的微观态数,可设G 0 = 1。 0()11i i KT N e εμ≠-='-∑ 应对εi ≠0 的所有微观态求和。 利用上式,近似地用积分代替求和,并考虑到函数的单调性可知,在某一特定的温度, N ′有一个上限Nmax ,则 32max 22() 2.612mkT N SV N h π≤?=' 式中S 表示粒子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对应S 个不同的自旋态, m 为玻色子的质量,h 为普朗克常量。这个特定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用TC 表示。当T < TC 时,N ’( T) < N ,其余的N – N ’( T)个粒子都进入到最低能级(ε0 = 0) 中去。此时可推得

32 ()c T N N T =' 032][1()c T N N T =- 这个结果表明:当系统的温度低于临界T C 时,粒子将迅速在最低能级集结,使N 0 成为与N 可以比拟的量,若T = 0,则N 0 = N ,即全部粒子都转移到最低能级,这个现象就是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早在1924 年,爱因斯坦在理论上就预言,当温度足够低时理想玻色子就会出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现象。此后,许多科学家都想在实验上证实这一预言的存在,但由于当时实验条件和实验技术有限,在爱因斯坦预言后70 年内都无法在实验上证实这一点。到了上世纪80 年代末和90 年代初,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的埃里克·康奈尔博士和科罗拉多大学的卡尔·维曼教授带领一批学生和博士后(称为J ILA 小组) 从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研究达6 年之久,终于在1995 年7 月,在原子铷的蒸汽中实现了这种凝聚;同年8 月,美国Rice 大学的Hulet 小组报道了在锂原子中观察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11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Ketterle 小组又报道了钠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结果。这3 个实验可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研究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3 个实验各有特点。J ILA 小组的工作最早完成,是首创的。在他们的实验中原子铷首先被激光冷却,然后载入磁陷阱通过强力蒸发被进一步冷却到创记录的低温(170nk) 下,从而获得凝聚物,这正是人们期望已久的新物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Ketterle 小组的特点是快速冷却,能在7s 内使相空间密度增大6 个数量级。他们的凝聚物中包含着更多的原子,密度超过1014/ cm3 。以上两个小组都是在具有正散射长度(α> 0) 的原子气体中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而Rice 大学的Hulet 小组是在具有负散射长度(α< 0) 的锂原子中找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证据,这是他们的一大特色。 1995 年后,世界上有许多实验室都投入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研究。至今已有近30 个研究小组宣称他们实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其中包括日本的三个小组) 。其中绝大部分是采用铷原子蒸汽为样品,这是因为铷原子在冷却中涉及的跃迁波长在780mm 附近,可采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冷却用的激光,运转稳定,实验周期短。1998 年6 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小组实现了氢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氢原子曾被认为是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最理想材料,50 年代起就有人提出以它首选。因为它较轻,在相同的温度下有较长的热波长,容易达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要求。但氢原子系统在形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过程中,由于二体偶极弛豫会随温度的下降而迅速减少系统的原子数,产生一些特殊困难,以致实验上反而落在别的原子系统之后,MIT 小组在氢原子中实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中文摘要:数据采集系统,是用计算机控制的多路数据自动检测或巡回检测,并且能够对数据实行存储、处理、分析计算以及从检测的数据中提取可用的信息,供显示、记录、打印或描绘的系统。 本课程设计对数据采集系统作了基本的研究。本系统主要解决的是采集10路模拟量(10位精度),20路开关量,采集的数据每隔1毫秒,通过串行通讯方式RS485向一台工控机传送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数据采集、A/D转换、模拟量。数字量、串行通信 一、设计目的 1、综合运用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完成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2、学会PROTEUS电子设计软件使用。 3、掌握电子电路的测试方法,熟练应用电子工程领域相关仪器、仪表和设备对电路的技术指标进行测试。 二、设计内容 1、在PROTEUS电子设计平台,综合应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完成数据采集系统电路设计与仿真。 2、在电子综合实训平台,选择电路模块,实现硬件验证。 3、在电子测试平台上,对主要技术参数进行测试。 三、主要仪器设备 1、电子综合实训系统。 2、PROTEUS电子设计软件。 3、万用表。 四、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1、数据采集系统方案 图 1 硬件设计总体框图

方案说明:数据采集系统即通过改变输入模拟信号来改变A\D转换后的值,进而改变现实模块的显示值。 2、电路设计 在PROTUES中选用的就要元件有AT89C51、ADC0809、7SEG-MPX4-CC-BLUE、CAP、CAP-ELEC、CRYSTAL、POT-HG、RES、RESPACK-8。 图2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原理图 电位信号是模拟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器ADC089转换成数字信号,输送到AT89C51单片机 中,通过单片机的分析处理后经过数码显示出来,我们可以得到确切的信号数据。 五、程序设计 流程图如下: 图3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流程图

《电子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4021157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40 学分:2.5 一、教学大纲的说明 1、授课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 2、课程性质:专业方向类必修课 3、任务及要求: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课程综合前面学习到的模拟电子技 术、数字电子技术、EDA技术、单片机技术、传感器与检测电路、DSP技术等,并将这些技术用于实际电子系统设计中,为学生以后工作完成实际电子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本门课程的综合培训,为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作好充分准备。 4、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EDA技术、传感器与检测电路、DSP技术 后续课程:无 二、教学大纲 1、课程内容: 第一章电子系统设计导论 本章介绍电子系统概述,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 第二章常用传感器及其应用电路 本章介绍电子系统设计中传感器的选型方法,新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常用传感器的使用方法。第三章模拟系统及其基本单元 本章介绍模拟系统的特点;最新模拟信号产生电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集成运放、测量放大器、有源滤波器等模拟信号的常用处理单元;集成电压比较器、采样保持器、多路模拟开关、电压/电流变换器、电压-频率变换器及其频率解码电路等常用模拟信号变换单元。 第四章模拟设计中的EDA技术 本章简要介绍模拟设计EDA工具,重点介绍MultiSIM2001软件在模拟电路设计和仿真的应用;介绍在系统可编程模拟器件(ispPAC)的原理及应用。 第五章数字系统设计 本章介绍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的原理及应用,介绍一种硬件描述语言V erilog语言及其应用,并详细介绍了全硬件数字子系统设计方法。 第六章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本章在回顾单片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组成和开发过程,详细介绍了单片机应用的数据采集通道与接口、输出通道与接口,基于C语言的单片机软件系统开发,最后简单介绍DSP技术在智能测控系统的应用。 第七章电子系统的芯片实现方法 本章介绍电子系统芯片的设计流程,并简单介绍几款面向教学的芯片设计工具。 第八章电子系统工程实现中的问题 本章主要介绍电子系统中的抗干扰设计、电子设备热设计、可靠性设计、数字电路的可测试性设计,通过以上设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介绍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和装配中的原则及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