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术语之翻译与解释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术语之翻译与解释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术语之翻译与解释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术语之翻译与解释

陆沉

【专题名称】外国哲学

【专题号】B6

【复印期号】2003年01期

【原文出处】《世界哲学》(京)2002年06期第75~79页

注释:

②布鲁格(W.Brugger)编著,项退结编译:《西洋哲学辞典》台北,国立编译馆,1976 年,第75页。

③利德尔、斯科特、约翰:《希英大辞典》(Lidell-Scott-Johnes,A Greek-English Lexicon Oxford,1953),第482页。

(复数);形状(例如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形状”);2、和实在相对应的外观、或外部现象;3、种、类;存在的种(例如柏拉图《泰阿泰德篇》184d,《国家篇》544c等处);4 、修辞学上的文学形式、风格;5、逻辑上的类、

注释:

④布鲁格(W.Brugger)编著,项退结编译:《西洋哲学辞典》台北,国立编译馆,1976 年,第817页。

⑤《哲学与科学理论百科全书》[Enzyklop die Philosophie und Wissenschaft-Th eorie Band

Ⅱ ,S.178,“Idee(historisch)”,Biographisches Institut-Wissenscha ftsverlag,Mannheim/Wien/Zürich 1984]也指出:“相(Idee)的哲学概念是在

柏拉图的相论(Ideenlehre)的框架中建构起来的,……”。

是:1、外部现象、外表;2、举止、(身心)状况、(事物)状态;特性、内

在关系;3、规定概念的特征;4、概念自身或概念;5、种和属;6、概念实在性、或作为我们概念基础的客观实在。(注:里特尔:《柏拉图新探》

(C.Ritter,Neue Untrsuchungen übe r Platon,SS.322—323,Reprint

Edition,1976 by )另一学者罗斯不同意里特尔有关概念意义的说法。他

认为里特尔的看法是19世纪概念论的产物,完全偏离了柏拉图单纯实在论

注释:

⑦罗斯:《柏拉图的相论》(W.D.Ross,Plato's Theory of

Ideas,Oxford,1953年),第15页。

⑧陈康译注《巴曼尼得斯篇》,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40页,注35。

二、的翻译及其二者可能的区别

一般来讲,哲学术语的翻译是极其困难的事情。柏拉图同时使用两个词表

达一个术语的意义,有时这两个词甚至出现在同一个句子当中。由此,对它们

的翻译就首先涉及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柏拉图在使用时,他的心目中是

否对它们作出了某种区分?

海内早年学者一般没有提出这个问题。他们认为柏拉图在使用时没有对这

两个词做出区别。因此,他们基本上是以一个术语或概念来对应翻译这两个词,譬如“理型”或“ 埃提”(音译)(注:参见郭斌和等译《柏拉图五大对话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理念、观念、概念、理式等等。陈康也并不认

为柏拉图曾刻意地区分过。不过他却提出了一个我们深为赞同的汉译

“相”。他认为,汉语里几乎找不到一个字同相当,因此以前的翻译都

不太妥当。但是,我们却可以把握住这个术语的原义,即所见的形状——“相”。(注:陈康先生并强调指出:“这样的翻译表面上看起来有一毛病,

即是生硬不能让人望文生义。然而仔细考究起来,这点正是它的特长。因为人不能望文生义,必就这术语每一出处的上下文考究它的所指。欲确定一个广泛

应用的术语在某处所指为何,本来只有一法:即是从它出处的上下文去确定。这生硬的译词却正逼人走这应当走的路。再者,术语的广泛应用皆由于从这字的原义演变而来。我们必先紧握着这个原义,然后方可就每一出处的上下文探求这演变的痕迹”。(参见罗斯:《柏拉图的相论》(W.D.Ross,Plato's

Theory of Ideas,Oxford,1953年),第41页,注35)吴寿彭翻译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把分别译作“通式”与“意式”,但他更多地是针对亚里

士多德而不是柏拉图说的。(注:参见吴寿彭译《形而上学》,北京:商务印

书馆,1983年,第16页,注3。)

注释:

(12)参见罗念生:《古希腊哲学术语译名管见》,载《国内哲学动态》1981年第10期,第9页。

明显的不同,但如果从整个发展看,后期哲学中所讲的“型”更近似亚里

士多德的“ 形式”。(注: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著《希腊哲学史》第二卷(智者,苏格拉底,柏拉图),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661页。)

似乎也是偏重同亚里士多德的联系上考虑的。但无论如何,这个问题至少是被意识到了。

海外一般英美学者也没有提出这个问题。譬如《洛布古典丛书》柏拉图著

作希英文对照本多是把

注释:

(14)他只是认为:自《斐多篇》以后的对话(《巴门尼德篇》除明的

一个词,往往在极富色彩、极富想象力的段落中采用。(参见里特尔:《柏拉

图新探》(C.Ritter ,Neue Untrsuchungen über P laton,SS.322-323,Reprint

Edition,1976 by ,第15—16页。

是被动地想作被观看者,事物呈现的样子,而至少是同时主动地想作观看

者的行为,即观看,视域或视角以及所见,于是该词就像被选定来完全在它的本源性上动态地表达,以及在意识中确立对逻辑的内容,也即是对其自身的合法性的揭示,凭借这种合法性,仿佛思变作在观注对象,而不光是接受所予者。接下去那托普进一步强调指出:两种表达方式常常足以互换,不过无论如何都能感觉出其中的差异,概念由这Eidos更多地是依据范围,而由那Idee则更

多地是依据内容得以说明。因此,在概念的划分上,最

注释:

(15)那托普:《柏拉图的相论:观念论导论》(P.Natorp,Platons Ideenlehre:Eine E inführung in den Idealismus Hamburg,2.Auflage,1921),第1—3页。

注释:

(16)《哲学与科学理论百科全书》[Enzyklop die Philosophie und Wissenschaft- Theorie Band

Ⅱ,S.178,“Idee(historisch)”,Biographisches Institut-Wissensch aftsverlag,Mannheim/Wien/Zürich 1984]也指出:“相(Idee)的哲学概念是在柏拉图

的相论(Ideenlehre)的框架中建构起来的,……”,第322—323页。

(17)参阅柏拉图:《后期对话集》(Platon,Sp tdialoge,Artemis Verlag,Zürich und München),Ⅰ和Ⅱ。

陈康认为,解释柏拉图的“相”,有两种趋势。一种是观念论的解释,以

那托普为代表;另一种是实在论的解释,以策勒为代表。前一种解释是将“相”作为方法,借以解释具体事物,认为“相”不是客观的;后一种解释是将“相”看成客观的。这两种解释都各自把握了柏拉图“相论”中的一部分,而对另一部分作了不正确的解释。因为事实上,柏拉图的“相”有不同的两个方面;一部分是客观的,和后来的概念(concept)不同。“相”是一种不同的存在,概

念是依赖心的,“相”却是独立存在的。这可以说是“相论”的主要方面。但另一方面,“相”又和意识(观念)相似,这又是策勒所忽略的。前者是主导方面,是我们所看重的。(注:陈康:《论希腊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年,第193—194页。)对这段话我们有三个问题需要厘清,其一,那托普

的“ 观念”究竟指什么,是概念、还是意识,或者指别的什么?其二,和意识(观念)相似又意谓什么?其三,策勒的“客观”指的什么,是一种不同的存在,或者就是不依赖于心的独立存在?

所谓观念论(或概念论)的解释与实在论的解释的关键分歧何在?据策勒讲,柏拉图反对认为“相”只是思想,在心外无存在的说法(参见《巴门尼德篇》132b以下,以及《蒂迈欧篇》51b)。而观念论的解释只是把康德的批判观念

论的基本原理,在形态上转移到柏拉图的头上。(注:策勒:《希腊哲学史纲》

(E.Zeller,Grundriss der Geschichte der Griechischen

Philosophie,12.verbesserte Auflage,Leipzig,1920),第153—15 4页。)对此,那托普似乎并不讳言。他的关于柏拉图“相论”的专著,副标题就明确写

作“观念论导论”。他认为,康德观念论的再生,才是完备理解柏拉图的不二

法门。而实在论的解释不过是对亚里士多德的完全错误理解的因袭。“相”就是“方法”、“法则”与“思维的纯粹规定性”。也就是说,作为思维的纯粹规定性(即纯思)的“相”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个是法则的功能,相当于康德的作为最终统一性的调节性原理,即纯粹理性概念或理念(Ideen);另一个

是认识方法的功能,相当于康德的纯粹知性概念或范畴(Kategorien)。在那托普看来,柏拉图本人并未将这两个方面的功能做出明确的区分,而是往往将方法的功能从属于法则的功能。(注:他只是认为:自《斐多篇》以后的对话

(《巴门尼德篇》除明的一个词,往往在极富色彩、极富想象力的段落中

采用。(参见里特尔:《柏拉图新探》(C.Ritter,Neue Untrsuchungen über Pl

aton,SS.322-323,Reprint Edition,1976 by ,第v—vi,第221—222页

和第2 27页。)那

回过头我们再来看看策勒的所谓“客观的”是什么意思。他认为,依照柏

拉图,“相”这一普遍者不仅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中,也不仅存在于神的思想中,而且是纯粹自为自在地一直保持着同一形态,绝无任何形式的变化,是被事物所分有、与事物相分离

才是单纯真实的,本源的现实者,所有的产生者和变化者是仰仗它才拥有

现实性的。( 注:《哲学与科学理论百科全书》[Enzyklop die

Philosophie und Wissenschaft-T heorie Band

Ⅱ ,S.178,“Idee(historisch)”,Biographisches Institut-Wissensch aftsverlag,Mannheim/Wien/Zürich 1984]也指出:“相(Idee)的哲学概念是在柏拉图的相论(Ideenlehre)的框架中建构起来的,……”,第153—154页。)由此看来,所谓“一种不同的存在”是否就是只有通过知性才能直观到的、作为事物的永恒原型的“分离者”,自在自为的、单纯真实的、本源的“现实者”,总之是一种单凭感性知觉不可能觉察到的存在。但是,说它是“客观(Objekt)”或“客观的(ob jektiv)”却有些麻烦,因为“客观”或“客观的”随时都在向我们暗示着“主观(Subjekt)”。似乎这又并非柏拉图的本意。里

特尔也认为,说其作为某种普遍者客观地存在是成问题的。但他又认为柏拉图

似乎明确地坚持这一点。(注:《哲学与科学理论百科全书》[Enzyklop d

ie Philosophie und Wissenschaft-Theorie Band

Ⅱ ,S.178,“Idee(historisch)”, Biographisches Institut-Wissenschaftsverlag,Mannheim/Wien/Zürich 1984]也指出:“相(Idee)的哲学概念是在柏拉图的相论(Ideenlehre)的框架中建构起来的,…… ”,第324—325页。)

我们认为,柏拉图之所以一再强调他的“灵魂不朽”说与“回忆”说,其

目的正是在强调“相”的“先天的”性质。所谓先天性的“相”,我们理解就绝非流俗的与主观对立的客观,而是“纯客观”,借用柏拉图的说法即“客观本身”。“纯客观”或“客观本身”就显然已不是客观,也绝非实在,而是客观之为客观,实在之为实在的根据。否则,我们若硬要坚持“相”是客观实在的说法,我们就会面临一个十分尴尬的问题:宇宙间是否有“相”?对这个问

题我们无论怎样回答都可能是错误的,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问题。而对错误的问题,无论回答是或不是也都不会是正确的。我们认为,在这里存在着一个语言应用上的错误。这个错误似乎是古已有之,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存在。这个流俗语言观念的错误就是使人毫不怀疑地坚信并坚持“真”与“实”同一,也即是,“真常的”就必然是“实在的”,而“实在的”也必须就是“真常的”。 (注:历来“真”与“实”不分乃是流俗语言的大弊。事实上,

以“实”当“真”乃是以“实”掩“真”。因此,我们尝试区分开“真”与“实”。然而当我们在选用“真… …”的术语时却颇费斟酌。原因则在于几乎全部的“真……”的词,譬如“真切”,“ 真确”等等都无不与“实在”相关。我们找不到与“实在”无关的“真……”的词,足见前人都不曾这样地思考过。选用“真常”也实属无奈,想“常”意为永恒,于是我们是否可以取“真常”为永恒的真的意义?其次,“真常”是佛家用语,人们初见之,会有高深叵测

之感,想以此在心理上拉开与“实在”的距离。)这个错误在哲学史上影响至深。其实我们只要从语言本身上看就会立即明白,“真”与“实”并不必然相连,也不必然相对。与“真”相对的是“假”;而“空”才与“实”相对。“真”与“实”并不必然相连,也就是说:“真常的”并不必须是“实在的”;而“实在的”也并不必然是“真常的”。相反,自然与人间的万象我们皆以为是“实在的”,殊不知它们却正是“赫拉克利特之流”,从未间断过“流变”,转“瞬”即逝。所以,我们平时自以为把握住的“实在”,却都并不“真常”,究竟言之,不过“假名”而已。这即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不言而喻,柏拉图自认“相”为“真”,为“ 真常”;同时他也并未区分“真”与“实”。“相”既为“真常”,也就当然最“实在”。(注:

柏拉图虽然不似流俗语言的弊病,以“实”当真,以“实”掩“真”,但他只认为“相”最真实,而现象则全无真实。可见他正好相反,是以“真”当“实”,以“真”掩“实”。不过在不区分“真”与“实”,“真常”与“实在”方面,他与流俗语言的弊病无异。然而,我们必须得问:我们只能生存其中的现象世界是如何可能的,我们应当赋予现象以什么地位呢?)这点至少在他的初期“相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以至于我们完全可以称他的初期“相论”为实在“相论”。因此才会有宇宙间是否有“相”,或“相”存在于宇宙何处等等错误问题的产生。不过,我们至少可以断定,正是柏拉图本人在其《巴门尼德篇》,《智者篇》等著作中彻底反思与批判了上述的那些错误,建构起了被陈康先生称作关于“相”或范畴的Ahylismus。(注:Ahylismus意为整个系统中无物质。(参见罗斯:《柏拉图的相论》(W.D.Ross,Plato's Theory of Ideas,O xford,1953年),第293页,注372,和309页,注393(1)。)进一步讲,就是整个系统中无“是者”或“存在者”。至于笔者对此问题的详尽阐释请参阅《对“相”或范畴的纯粹推演:柏拉图<巴门尼德篇>第二部分之研究》,台湾辅仁大学《哲学与文化月刊》19 99年第6期,第572—584页。) 到此,还有一个问题,即为什么说“相”又和意识(观念)相似?这个论断是陈康下的,我们自然也应当从他那里寻找答案。在那托普与策勒就如何解释

“相”的对立之中,陈康显然倾向于策勒这一方。他所谓的“意识”或“观念”一般指的是经过“抽象的”产物,相当于英国经验派的abstract idea(抽象

观念)。柏拉图的“相”当然不是它,却又与它类似。这里所涉及的问题是我

们如何认识或知道“相”。“相”既然不是观念,却又与它类似,说明对“相”的认识也有一个类似对观念抽象的过程。只不过单靠抽象过程,我们还不能够认识“相”,因为这中间有个非经验所能超过的距离(Abstand)。这个距离并

不是本身不

合适的。(注:以上《会饮篇》210a4-el(要义)参见那托普:《柏拉图的相论:观念论导论》(P.Natorp,Platons Ideenlehre:Eine Einführung in den Idealismus Hambur g,2.Auflage,1921),第35页。)“相”并不来自于我们思维的抽象,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论断。因为它再次表明了“相”的先天性。(注:我们借此可以将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做出区分。柏拉图坚持“相”不来

自于思维的抽象,乃是坚持“相”的先天性;而亚里士多德仅由思维的抽象寻找范畴,故他的范畴只是经验的,不具有先天性。这里亚里士多德不明白的是,我们尽管认知范畴离不开思维的抽象,但我们本身却正是在范畴的引领下认知范畴的。或者更准确讲,是在“先验自我”或“先验主体性”引领下认知的。不过,此已是后话。(笔者有关这一问题的详尽阐述,请参阅《人类知识或学问的概要系统:兼论“先天知识或学问”如何可能》载《社会科学研究》1999

年第4期,第41 —46页。)打个比方,我们生命的存在离不开空气中的氧,然而我们知道氧却是后来的事。)但是,当我们认知“相”时,却不能没有思维

的抽象。我们至少可以说,思维的抽象构成了对“相”认知的准备阶段。对此,德国的另一位著名学者J.斯滕策尔阐述《智者篇》中的一段话可以看作我们

这里的注脚。他指出,如果划分不再可能继续进行,因为我们已经达到了这不可分的“型(Atomon Eidos)”,则我们的知觉(Aisthesis)就会突然面对那

“相(Idee)”,面对划分(Diairesis)最后环节的意义统一性!在这不可分的“型”的“一体”当中,达到一种特有的本质可能性,人们称作“可见性(Wahrnehm

注释:

(28)斯滕策尔:《古代的形而上学》(J.Stenzel,Metaphysik des Altertums,Oldenbu rg,München,Wien,1971年),第146页。

(……自身)。在此基础上对它们的意义做出比较研究。(注:《哲学与科学理论百科全书》[Enzyklop die Philosophie und Wissenschaft-Theorie

Band Ⅱ ,S.178,“Id ee(historisch)”,Biographisches Institut-Wissenschaftsverlag,Mannheim/Wien/Z ürich 1984]也指出:“相(Idee)的哲学概念是在柏拉图的相论(Ideenlehre)的框架中建构起来的,……”,第326页。)这是我们还没能做到的,也许只好以俟来日了。^

尔雅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课后习题汇总

【尔雅】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 综合性科学史出现于()。 A、16世纪末17世纪初B、17世纪初18世纪末C、18世纪末19世纪初D、19世纪末20世纪初答案:D 促使独立的科学史学科形成的是()。 A、亚伯拉罕·派斯B、安德斯·哈尔德C、奥托·纽格伯尔D、乔治·萨顿答案:D 中国古代大量的历史资料不仅仅对与历史学有巨大的贡献,也可以对科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资料。()答案:√ 科学史是理科理学二级学科。()答案:× 在科学发展过程中,过去的历史称为科学史。答案:√ 萨顿在()的帮助下,留在哈佛大学,开始了科学史的相关工作。 A、福斯特B、埃弗里特 C、科南特 D、萨默斯答案:C 乔治·萨顿出版的关于科学史的著作是()。 A、Dynamis B、Isis C、Centaurus D、Lychnos答案:B 乔治·萨顿的《科学史导论》从古代写到了()。 A、1300年B、1400年C、1500年D、1600年答案: B 萨顿倡导人文主义,强调把科学和人文适当结合。()答案:× 萨顿最重要的业绩在于他奠定了科学史学科的基础。()答案:√ 科学史的作用不包括()。 A、帮助我们理解科学是什么B、历史材料的基础背景C、一般的普及性教育D、对现世发明产生直接影响答案:D ISIS创刊于()。 A、1909年B、1910年C、1911年D、1912年答案:D 萨顿的女儿梅·萨顿写的关于她父亲的回忆录是()。 A、《我认识一只凤凰》B、《我所知道的萨顿》C、《我的父亲》D、《我所知道的科学史》答案:A 萨顿本人就是萨顿奖的第一位获奖者。()答案:√ 目前科学史界最高奖励是“萨顿奖”。答案:√

哲学术语表

哲学术语表 先验知识 先于经验的知识。在哲学上,它使人联想到下述思想:人类头脑包含有若干内在的特征,它可为人类理性和悟性提供基础。不过,“先于”还指论证中的各种合理性形式,它不依赖感觉或其他类型的经验。参见笛卡儿和康德。 分析/综合区分 康德提出的关于人类判断的一种理论,认为命题和判断可分为分析的和综合的。分析陈述的谓词以包含在主词之中,综合陈述则相反。因此,“一切单身汉都未婚”这一陈述是分析性的,而“一切单身汉都不想结婚”则是综合性的。 存在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术语,从古希腊到当代哲学,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最近的意义是由海德格尔提出的。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认为,“存在”先于“存在者”或事物,因为前者包含了后者被理解和获得意义的条件。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是历史的,不可还原的。 笛卡儿二原论 笛卡儿提出的思想,认为心灵和身体尽管表面看来互不相容却是互相影响,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领域。这一理论引起了不少的问题,其中包括:心理和生理如何联系?是否存在着支配二者的普遍自然法则?世界是否全然是精神的? 公民社会 非政府的运作领域,公民自愿或非自愿地在其中参与文化和经济活动,他们个体的和集体的认同也取决于这些活动决定而不是由国家决定。在政治哲学中,“公民社会”概念特别引起争议,关于它的性质和功能的观点是确定属于何种哲学流派的关键。参见洛克,卢梭,葛兰西。 交往行为 目前十分流行的“交往行为概念”,是由当代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提出的。简言之,它指倾向于产生理解和交往的行为。哈贝马斯认为,这是现代世界基本的政治项目。 解构 一种当代哲学方法,意在追究哲学论证的不一致和偶然性,主要归功于德里达的工作。解构主义者的运作旨在玩掉反对他们的哲学论点。 辩证法 一种逻辑哲学,有时可延伸为一种关于世界结构及其发展的观点。最著名的辩证法哲学是黑格尔提出的,他的现实整体观是由包括正题、反题、合题的人类推理过程导出的。 经济决定论 马克思哲学中的关键因素。经济决定论基于下述观点:一切人类历史都决定于人类的生产关系。因此,一切社会、文化的、政治的现象都不能在经济意义之外来解释。例如,民族主义和民族认同只能在其经济根源中才能理解。

重要哲学术语英汉对照

certainty 确定性 chaos theory 混沌理论 class 总纲、类 clearness and distinctness 清楚与明晰 cogito ergo sum 我思故我在 concept 概念 consciousness 意识 consent 同意 consequentialism 效果论 conservative 保守的 consistency 一致性,相容性 constructivism 建构主义 contents of consciousness 意识的内容 contingentnecessary distinction 偶然-必然的区分 continuum 连续体 continuum hypothesis 连续性假说 contradiction 矛盾(律) conventionalism 约定论 counterfactual conditional 反事实的条件句 criterion 准则,标准 critique 批判,批评 Dasein 此在,定在

deconstruction 解构主义 defeasible 可以废除的 definite description 限定摹状词 deontology 义务论 dialectic 辩证法 didactic 说教的 dualism 二元论 egoism 自我主义、利己主义 eliminative materialism 消除性的唯物主义 empiricism 经验主义 Enlightenment 启蒙运动(思想) entailment 蕴含 essence 本质 ethical intuition 伦理直观 ethical naturalism 伦理的自然主义 eudaimonia 幸福主义 event 事件、事变 evolutionary epistemology 进化认识论 expert system 专门体系 explanation 解释 fallibilism 谬误论 family resemblance 家族相似

常用专业术语翻译

1.素质教育:Quality Education 2. EQ:分两种,一种为教育商数Educational quotient,另一种情感商数Emotional quotient 3. 保险业:the insurance industry 4. 保证重点指出:ensure funding for priority areas 5. 补发拖欠的养老金:clear up pension payments in arrears 6. 不良贷款:non-performing loan 7. 层层转包和违法分包:mutlti-level contracting and illegal subcontracting 8. 城乡信用社:credit cooperative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9.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a minimum standard of living for city residents 10. 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the system of medical insurance for urban workers 11. 出口信贷:export credit 12. 贷款质量:loan quality 13.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办法:the five-category assets classification for bank loans 14.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take precautions against and reduce financial risks 15. 防洪工程:flood-prevention project 16. 非法外汇交易:illegal foreign exchange transaction 17. 非贸易收汇: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 through nontrade channels 18. 非银行金融机构:non-bank financial institutions 19. 费改税:transform administrative fees into taxes 20. 跟踪审计:foolow-up auditing 21. 工程监理制度:the monitoring system for projects 22. 国有资产安全:the safety of state-owned assets 23. 过度开垦:excess reclamation 24. 合同管理制度:the contract system for governing projects 25. 积极的财政政策:pro-active fiscal policy 26. 基本生活费:basic allowance 27. 解除劳动关系:sever labor relation 28. 金融监管责任制: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for financial supervision 29. 经济安全:economic security 30. 靠扩大财政赤字搞建设:to increase the deficit to spend more on development 31. 扩大国内需求:the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 32. 拉动经济增长:fuel economic growth 33. 粮食仓库:grain depot 34. 粮食收购企业:grain collection and storage enterprise 35. 粮食收购资金实行封闭运行:closed operation of grain purchase funds 36. 粮食销售市场:grain sales market 37. 劣质工程:shoddy engineering

世界科技发展史与科技哲学

世界科技发展史 科学技术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当人类豪迈地飞往宇宙空间,当机器人问世,当高清晰度数字化彩电进入日常家庭生活,当克隆羊多利诞生惊动整个世界之时,大家是否会感受到,人类经历了一个多么漫长而伟大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一.古代科技发展概况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人类由石器时代跨入青铜器时代,并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文字。在于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人类不断推动着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与此同时,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不断丰富,科学技术的萌芽不断成长起来。世界文明发端于中国,埃及,印度和巴比伦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十分辉煌,但主要在技术领域。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巨大影响。古代中国科技文明的主要支桂有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农学四大学科和陶瓷、丝织、建筑三大技术,及世界闻名的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生活在尼罗河和两河流域的古埃及和巴比伦人在天文学,数学等方面创造了杰出的成就,埃及金字塔名垂史册,印度数学为世界数学发展史大侠光辉的一页。古希腊是科学精神的发源地,古希腊人创造了辉煌夺目的科学奇迹,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性自然观,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的理性自然观,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毕达哥拉斯,希波克拉底,以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都是那一时期的解除代表人物。公元前3世纪,进入希腊化时期的古希腊获得更大的发展,出现了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和托勒密三位杰出的科学家,使得古代科学攀上三座高峰。公元最初的500多年中,欧洲的科学技术持续衰落,5世纪后进入黑暗的年代,并且延续了1000多年,科学一度成为宗教的婢女。但是科学精神在14世纪发出自己的呐喊,近代实验科学的始祖逻辑尔-培根像一颗新星,点亮了欧洲的天空。在整个古代,技术发展的水平不高,科学也没有达到系统的程度,不同地域的人民之间还未建立起长期稳定的经济、文化联系, 但许多古代的科学技术成果, 如阳历和阴历, 节气、月、星期和其它时间单位的划分, 恒星天区的划分和名称,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十进制记数法、印度——阿拉伯数字、轮车技术、杠杆技术、造纸术、印刷术等等,都已深深镶入了整个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础。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还停留在描述现象,总结经验的阶段,个学科的分野并不明确,因而具有实用性,经验性和双重性,但它给近代科学的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二. 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世界由运动的物质构成。物质有丰富的、多层次的内部结构和相互作用。研究不同层次上物

四六级翻译30个常用句型

1)It is+形容词+that It is conceivable that knowled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life. 可想而知,知识在我们的一生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2)It is+形容词+to do/ doing She had said what it was necessary to say. 她已经说了一切有必要说的话。 3)祈使句/名词+and/ or Work hard, and you will finally be able to reach your destination. 努力工作,你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4)as+many/ much+名词+as It is said that visitors spend only half as much money in a day in Leeds as in Lon-don. 据说,游客每天在利兹的花销仅为在伦敦的一半。 5)倍数词+as+形容词+as The reservoir is three times as big as it was ten years ago. 这个水库的面积是十年前三倍。 6) 倍数词+ more +名词/形容词十than Smoking is so harmful to personal health that it kills seven times more people each year than automobile accidents. 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比死于车祸的人多七倍。 7)(not)as/ so...as(和……(不)一样)

科技哲学复习资料

科技哲学复习资料 一、定义和概念 科学的定义: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和规律的知识和知识体系;是探索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种只是形态的生产力。 DNA的定义:生命遗传信息的物质载体。 高技术的定义:1.基本原理主要建立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上的技术。2.“尖端”的、“前沿”的、“先进”的技术。3.从经济角度对一类产品企业或产业的评价术语,凡是技术所占比重超过一定标准或比例时就可以称为高技术产品、企业或产业。 温室效应的定义: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合物、氟氯烃等气体含量不断增加,这些气体对长波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导致地球表面和底成大气温度升高,这就造成了“温室效应”。 酸雨现象的定义: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雾、露、霜等,是由大气中的硫酸、硝酸和云层的水蒸气发生反应形成的。 基因的定义: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基本功能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复制,在生物反演过程中传递遗传信息;另一方面,在生物的个体发育中遗传信息得以表达,从而使子代表现出与亲代相近的性状。 技术的自然和社会属性的定义: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们在创造技术、运用技术来变革和控制自然的过程,必须遵从自然规律;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技术发展方向、速度和水平要收到各种社会因素和社会规律的影响和制约。 地球系统科学的概念:将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研究期间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过程,并和人类生活、生产联系起来,认识现状和过去,预见未来。 生态学的概念: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规律的科学。生命系统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环境系统则主要包括光、温、水、营养物等理化因素。 新能源技术的概念:主要指对各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二、内容和意义 哥白尼日心说的内容和意义:1.地球是球形的。2.地球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3. 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在太阳系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只有月亮环绕地球运行。虽然今天看来哥白尼的日心说还有很多错误的地方,但其发表仍旧是近代科学史上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使得天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有了牢靠的基础,成为近代天文学诞生的标志,激发了物理学理论和实践的革命,推动了力学的发展,从而成为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更重要的是,日心说动摇了神学的宇宙观,从而成为了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宣言书。 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的发展的意义:被认为是子牛顿力学之后的第二次科学大综合。能量守恒定律的确立,不仅是物理学中的大事件,而且也是整个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能量守

口译专业术语翻译

1.科学发展观the Outlook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也有一说outlook 应为conception,有兴趣自己 去查字典了解了解两词的区别【谢谢方雪梅同学的讨论】) 2.倡导公正、合理的新秩序观call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just and equitable order 3.以平等互利为核心的新发展观new thinking on development based on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4.推动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foster a new thinking on security featuring mutual trust, mutual benefit, equality and coordination 5.主张形成以尊重多样性为特点的新文明观foster a new thinking on civilization that respects diversity 6.新能源观new thinking on energy development 有关先进文化的词汇 1.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旧译let the ancient serve the present, let the foreign serve the national 现译draw from past and foreign achievements 2.文艺工作cultural and art work; work in the cultural field 3.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firmly keep to the direction of an advanced culture/cultural advancement 4.文化与经济和政治互相交融interaction between cultural work, and economic and political activities cultural elements/factors intermingle with economic and political factors 5.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a socialist culture that is distinctly Chinese, pro-science and people-oriented 6.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promote mainstream values and uphold cultural diversity 7.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Equip/empower people with scientific theories, guide them with correct opinions/ convey to them right messages/provide them with correct media guidance, imbue them with a noble spirit and inspire them with excellent/fine works 8.具有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Chinese-style socialist culture;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appeal 9.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The pride of a nation is also the pride of the world. What's unique for a nation is also precious for the world. When you are unique, the world comes to you.

北大科学史与科学哲学

对当代医学人文精神缺失的反思 历史上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传统的一门科学,然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医学技术提供服务的同时,却对医学的非人性化趋势提出越来越多的批评。 文章认为在医学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兴起的技术至善主义是导致医学人文传统断裂 的主要原因,然而,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换,医学需要人文关怀的呼声已开始被医学界重视。但是,人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两者既不可或缺也不能相互替代,而需要保持一种平衡和必要的张力。 关键词:医学;人文精神 20世纪医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现代医学已成为囊括探 索生命奥秘、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缓解病痛的一个庞大的综合体系。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人类在享受现代医学技术提供日益增多的保健服务的同时,人们却对医学的非人性化趋势产生疑惑并提出越来越多的批评,呼唤重新审视医学的目的和价值,期盼医学人文关怀传统的复兴。 一、医学人文精神:传统的断裂 由于医学的目的是救治在病痛中挣扎、饱受躯体疾患和精神痛楚折磨的病人,因此 ,医生除了应具备有用而必要的知识之外,"还应当具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利他主义,热心、谦虚、冷静的判断、沉着、果断、不迷信。" 自古以来,医学就一直被认为是最具人文传统的一门学科,医生是最富含人情味的职业。在中国古代,医学被称为"仁术",医生被誉为"仁爱之士",行医治病、施药济人被认为是施仁爱于他人的理 想途径之一。在西方,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认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强调人体的整体性、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古代东西方医学思想的共同特征,古代医生在治病过程中并不囿于有病部位的治疗,而是主张机体的整体性康复。他们相信"人体是由其本身的各个部分的一致而又交流着的知觉环构成的,当其中任何一部分受到侵袭时,整个身体都可能受到影响。......因此即使人的很小部分受伤,全身就感到疼痛,因为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所以,医生不仅应当注意有病部位的治疗,而且也应当关爱病人。病人躯体上的不适往往也导致精神上的痛楚,更何况疾病有时被视为上苍对人类不良行为的惩戒,病人从而遭受到躯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所以医生舒缓病人的精神压力也有益于躯体疾病的康复。古代医生强调对医疗技术的热爱与对病人的热爱两者之间的密切关联,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相信医术的目的就是解除病人的痛苦,或者至少减轻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们缺乏有效的治疗和缓解病痛的手段,于是他们在竭力为病人寻求治疗和缓解病痛的措施的同时,更注重对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对病人的同情、关心、安慰等,给予病人情感的关照。 医学人文精神传统不仅在医生的治疗活动中延续,也凝结成稳固地体现慈善、博爱 精神的医学建制--医院。在医学史上,无论中外,医院的兴起无不与仁爱、照顾和关 怀相关。古罗马时期的一位慈善家,为护理贫病交加的患者,变卖了自己的财产,创办了第一家医院。我国北宋时期文学家苏轼,在疫病流行期间,为照顾无家可归的病人,创办了"安乐病坊"。还有欧洲中世纪的"修道院医院"以及法国大革命时期兴办的" 普通医院",都以照顾和医治贫困病人为己任,充溢着人道主义的关爱之情。 20世纪以前的医学,在疾病诊治方面的能力十分有限,即便是在医院,也只不过是

科学哲学

科学哲学 1、什么是科学哲学? 1.广义:以科学为对象的哲学学科,(国外也称为科学的逻辑学,科学的方法 论)分为一般的科学哲学,专门的科学哲学。 2.狭义:专门指当代西方哲学中的某种流派,某种思潮。 2、简述培根的归纳法 答:归纳法分为三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收集材料。准备充足完善的自然和实验的历史材料,这是全部工作的基础。第二步,运用“三表法”,整理材料。“三表法”中第一表是“本质和具有表”,它的任务是把所要考察的某种性质的一些正面例证放在一起。第二表是“接近中的缺乏表”(差异表)。它的任务是搜集和登记有关研究对象的反面例证。培根看来,研究事物的某一性质时,不仅要收集正面的例证而且要收集反面的例证。因为单有正面例证,不能正确地进行归纳。第三表是“程度表”(比较表)。它的任务是搜集和登记有关研究对象以不同程度出现的例证。培根认为这“三表”向理智提供例证,有了充分的例证,就为归纳做好了准备工作。第三步,进行真正的归纳。 3、简述笛卡尔的怀疑法有几条原则,各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答: 笛卡儿在在《谈谈方法》一书中指出了自己的怀疑方法所遵循的四条原则。“ 第一条, 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 我决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也就是说, 要小心避免轻率的判断和先入之见, 除了清楚分明地呈现在我心里使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以外, 不要多放一 点别的东西到我的判断里。第二条, 把我所审查的每一个难题, 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 以便一一妥为解决。第三, 按次序进行我的思考, 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 一点一点逐步上升, 直到认识缓复杂的对象。最后,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尽全面地考察, 尽量普遍的加以复查, 做到确信毫无遗漏。要得到确实性, 普遍怀疑就是基础、出发点。 4、简述休谟在归纳问题上的观点 答:休谟认为因果推理是建立在经验归纳推理上的,是“呈现于记忆或感官的一个印象到我们称为原因或结果的那个对象的观念的那个推移过程。”。它依赖于“过去的经验”,也依赖于“过去经验的恒长结合的记忆”。通过因果推理,最终建立的是“超出我们记忆和感官的直接印象以外”的具有普遍性的因果关系。这样一来,一个因果推理在形式上无疑就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推理,在实质上与归纳推理有共同之处,即:都是结论超出前提的推理。而归纳推理是不能从前提必然地得到结论的。如果说因果推理的必然性只能以经验归纳推理为基础,那么只有归纳推理是必然性的推理,因果推理的必然性才具有合理性基础。因此要证明因果推理的必然性,则只有先证明归纳推理的必然性。如果不存在本身具有永真性而又能够扩展知识的归纳推理,那么因果推理就不具有必然性。我们据此就可以将休谟对归纳推理必然性和合理性的怀疑重构如下:一、归纳推理不能得到演绎的证明,因为在归纳推理当中,存在着两个逻辑上的飞跃:第一个是从实际所经验到的有限事例跳到了涉及无穷对象的结论;第二个是时间上从过去、现在的经验跳到了对未来的预测。很明显,有限的不一定适用于无限,而且同时过去的和将来的也可能不同。二、归纳推理的必然性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证明,很多人喜欢根据归纳法在现实中的成功去证明归纳,那么这其中就不可避免的运用到了归纳的原则,因此导致了循环论证的问题。三、感官告诉我们过去一直如此,并没有告诉我们将来仍然如此;并且感官告诉我们的只是现象间的先后关系而不是因果关心,所谓的联系也只是出于人们习惯性的心理联系。

历年考研英语翻译题高频词汇整理

2014年 46) articulate 清晰的表达, 47) by all accounts根据、根据报道;byone’s own account 根据某人自己所说,letalone更别提, 48) intensity紧张,abruptly突然地,sudden突然,soft柔和的,passage段落,rarely很少、几乎不,composer作曲家,compose作曲、编写, 49) associate联系, 50) suffer遭受, inevitable不可避免, render转换、使变成; 2013年 46) strike打、震撼,for all尽管,style风格,urge需求、督促、鼓励,decoration装饰, 47)sacred神圣的,crude原始、粗糙,as opposed to与相反,shelter避难所, 48) ineffect实际上,urban城市,discernible容易看出的,discern看出、识别, 49)blame批评, 50)implicit隐含的,explicit明确的,reference谈到、提与、参考,synthetic人造的;

2012年 46) impulse冲动,unification统一、一致, generative生产的、生成的,generate产生, 47) constrain力劝、强迫、限制,constraint限制, 48) filter过滤, cognitive认知的, 49) empirical实证的、根据经验得到的,bias偏见, 50) track跟踪; 2011年 46) erroneous错误的,error错误, 47) sustain支持、维持,illusion幻觉,conscious有意识的, 48) justification合理,借口,justify证明是公正的,rationalization合理,exploitation剥削、开发, bottom底, 49) circumstance环境, 50) upside积极的、正面的,contain包含,be up to取决于,array展示、陈列、一系列; 2010年 46)rescue拯救,to the effect that大意是说,failed to不能,

科学史》读后感

《科学史》读后感 2006年我们浙江新课程全面实行。其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问题。面对这样的要求,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成为首要议程之一。只是在学习科学史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科学史很不了解,对我们中国的科学文明知之甚少,对物理学科的自然科学史和物理学史的发展很迷糊。更不必谈科学史的思想,以及科学史对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的积极作用了。 世界着名科学史家乔治萨顿所言,科学史是一门具有特殊研究对象的历史科学,是唯一能确切反应出人类进步的历史,是客观真理发现的历史,人的心智逐步征服自然的历史,描述漫长而无止境的为思想自由,为思想免于暴力、专横、错误和迷信而斗争的历史。并且科学史既研究科学发展本身的逻辑规律,也研究科学发展与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我的体会是: 1、科学史教导我们在科学教学中注重科学史实和包含的深层精神。 物理教学中,要注重科学史的介绍,但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而是将科学发现置身于当时的文化、政治、社会发展背景,介绍同时期哲学思想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情况等。讲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受到苹果落地的启发诸如此类的故事,而只字不提科学家科学发现的艰辛过程,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会使学生误解科学的发现是偶然的,是靠运气的。又如,伽利略发现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理本身的重量无关,不是通过比萨斜塔实验得到的,而是提出与亚里士多德理论矛盾的逻辑思维和理想化的斜面实验得到的,要注意历史地真实性。所以教学中要好好地思考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史观,注重事实和精神。。 2、不必因为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来质疑科学史是人类进步史。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科学史并非真正纯粹的“人类进步史”。看古代天文学发展,被运用于巫术、人间祸福预测、宗教等。现代高科技如核武器、生化武器、病毒等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化学药品的制造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一部人类科学史成了其它物种的毁灭史等等。但是,我不认为科学史不是纯粹的进步史。首先,作为一门现代学科,科学史记载人类进步的遗产。其次,作为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进步历史,科学史是科学的历史。人类发现一种科学现象或理论,最纯粹的目的是解决当时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古代巫术,原始目的是治病。诺贝尔发明炸药,是为了开发隧道等,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是逻辑实验发展的顶峰表现,是对物理学大厦和天文学的缔造。至于后来,炸药被用于战争,相对论被用于核武器的研发,那是科学与人类政治的结合,该划入人类社会学,不该质疑科学史的纯粹进步性。核能源成为现代重要的能源,极大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程,这才属于科学史。 3、要大力提倡学习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史。 中国古代科学史,记载了许多卓越的思想。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很遗憾,对自己祖先知之甚少。像科学史中的天文学,是祖先最杰出的成就之一。盘古开天地神话中,就包含了古人的宇宙观,它与而今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有很多相似的思想。都认为天地之前,没有时间、空间,宇宙都在不断膨胀之中。汉代就形成了完整的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宇宙理论。先秦就“精气”说,汉代的“元气”说,到宋代的“太虚既气”说,道出朴素的物质起源。而气、阴阳、五行构成了中国科学三大范式。所有这些,是我现在才接触的知识,实在是自己的耻辱。可是,我们的近邻日本,早将我们祖先的遗产很好地运用于各个方面,并不断地普及。像很多日本动画片,包含了很多中国古人的优秀思想,如中国四象——东之青龙,南之朱雀,西之白虎,北之玄武;阴阳八卦与节气、五行方阵、太虚空等等。越是深入,我越是羞愧和不

英语翻译常用句型

翻译中常见的句型 1.否定句型 1)部分否定。其否定意义只局限于整体中的一部分。其形式:“概括词all, every等+not+谓语动词”。常用于该句型词:all, both, everybody, everywhere, always, altogether, entirely, wholly等。 All is not gold that glitters. I do not wholly agree. 2) 完全否定。其形式:no, none 等否定词+肯定式谓语。常用于该句型词:no, none, nobody, nothing, nowhere, never, neither, nowhere, nowise, 等。还有一种句型:all等概括词+肯定式谓语+否定意义的词。 No words can describe the scene. 任何言词均不能描绘那景色。 All his plan came to nothing. 3)双重否定 a.主语+cannot+ help/refrain/keep + from + v-ing He could not help showing his pleasure.他不由得喜形于色。 b.主语+cannot+ but/choose but/ help but +do They can not choose but admit that they are wrong. c.(there be) not +主语+but+谓语 (There is )Nobody but has his faults. 人人都有缺点。 2.判断句型 1)强调判断句 a.主语+be+ no/none +other than/but +表语(强调内容) The tall figure that I saw was none other than our commander. b.主语+be+ nothing+(else)but/ else than/ less than+ 表语 Genius is nothing but labor and diligence.天才只不过是劳动加勤奋而已。 c.it is/was +强调部分+that/ who +从句 It is I who am to blame. 2) 正反判断句 a.主语+be +not+表语a, but +表语b What I admire in Columbus is not his discovered a world, but his having gone to search for it on the faith of an opinion. b.(it is) not… that(who) …, but…that (who) Not that we are afraid of them, but that they are afraid of us. 3)比较判断句: a.主语+be less+表语a +than表语b / more+表语b+表语a Experience shows that success is due less to abilities than to zeal. b.主语+be+表语b+ rather than+表语a He is an artist rather than a philosopher. c.主语+be+ not so much +表语a+ as+表语b It is so much advice as approval that he seeks. 他寻求的与其说是忠告,不如说是忠告。3.倍数表示句型: a.主语+be+倍数+that of 被比较对象/ as +形容词+as+被比较对象

科学哲学术语英语词汇

ad hoc hypothesis 特设性假说 anomaly 反常 auxiliary assumption 辅助假定 auxiliary hypothesis 辅助假说 basic statement 基本陈述 behaviourism 行为主义 conceptual framework 概念框架 confirm 确证 confirmation 确证 conjecture 推测 conventionalism 约定论 conversion 改宗、改变信仰 corroborate 确认 corroboration 确认 counter-induction 反归纳 critical rationalism 批判理性主义 critical realism 批判实在论 critical thought 批判思维 crucial experiment 判决性实验 deduction 演绎、演绎法 degree of corroboration 确认度 demarcation 分界 determinism 决定论 disposition 素质、倾向 dogmatic thought 教条思维 downward causation 下向因果性 emergence 突现 epiphenomenalism 附带现象论 epistemological anarchy 认识论无政府状态 epistemology 认识论

error-elimination 除错 essentialism 本质论 explanation 解释 fallibilism 易谬主义 fallibility 易谬性 falsifiability 可证伪性 falsification 证伪 falsificationism 证伪主义 falsify 证伪 falsity content 虚假性内容 first world 第一世界 formal language 形式语言 gestalt switch 格式塔转换 guess 猜测 heuristic 启发法 hypothesis 假说 improbablity 不可几性 indeterminism 非决定论 induction 归纳、归纳法 inductionism 归纳主义 initial condition 初始条件 instant rationality 即时理性 instrumentalism 工具主义 interactionism 相互作用论 irrationalism 非理性主义 irrefutability 不可反驳性 justification 证明 justificationism 证明主义 justify 证明 logical positivism 逻辑实证主义

哲学翻译词汇整理

哲学翻译词汇整理 一.哲学家名称 Acient Greek philosophers pythagoras n.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家) Socrates n.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 Plato 柏拉图 Aristotles亚里斯多德 Leucippus流西普斯 Democritus 德谟克利特 Epicurus 伊壁鸠鲁(公元前341-270) Italian philosophers Petrarch彼特拉克(意)(1304~1374) Bruno (Giordano) (意)布鲁诺(1548年-1600) Galileo伽利略(意)(1564~1642) (Niccolo) Machiavelli马基雅维里(意)(1469—1527) Polish philosophers Copernicus哥白尼(波兰)(1473~1543) German philosophers Kant: 康德(德) Nietzsche n. 尼采(德,1844-1900) (Ludwig) Feuerbach 费尔巴哈 (Arthur) Schopenhauer 叔本华 Hegel: 黑格尔,Hegelian,黑格尔的 The Young Hegelians 青年黑格尔学派 Marx 马克思 Engels 恩格斯 English and Scottish philosophers Francis Bacon 培根(英)(1561—1626) John Locke 洛克(英) Thomas Hobbes托马斯.霍布斯(英) Adam Smith 亚当.斯密斯(苏格兰) David Hume 休谟(苏格兰) Thomas Malthus托马斯.马尔萨斯 Isaac Newton艾萨克.牛顿 (Bertrand) Russell 罗素 Ricardo 李嘉图 French Philosophers (Rene) Descartes笛卡尔(法) Cartesian adj.笛卡尔的 (Baruch) Spinoza 斯宾诺莎(法) (Denis) Diderot 狄德罗(法) (Charles) Montesquieu 孟德斯鸠(法)(1689年至1755年),

翻译术语

Lecture 2 Basic Concepts in Translatology 翻译学基本用语: 源语/译出语source language(SL), original language 译语/译入语target language(TL), receptor language, receiving language 原作者SL author, original author 译者(笔译者)translator 译者(口译者)interpreter 读者/接受者reader, receptor, audience 文本text 原文/原著source text (ST), SL text, original text, original version/original work 译文target text, translation, target version, rendering, rendition 译本/译著translated text/translational work 源语读者source-language reader/SL reader 源语文化source-language culture/source culture 译语读者target-language reader/TL reader/receiving audience 译语文化target-language culture/target culture/receiving

culture 语境context 笔译written translation 口译oral interpretation/oral translation/interpreting 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交替口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翻译原则translation principle 标准translation criterion (复数形式为criteria) 翻译过程translation process 翻译程序/步骤translation procedures 反应/读者反应response/reader’s response 对应(部分对应/完全对应)(partial /full )correspondence 等值/对等equivalence 对等物(词语)equivalent 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 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 等效equivalent effect 充分性adequacy 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acceptable, unacceptable, unacceptability) 可读性readability(readab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