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有序生活和任务意识的培养

浅谈幼儿有序生活和任务意识的培养
浅谈幼儿有序生活和任务意识的培养

浅谈幼儿有序生活和任务意识的培养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幼儿园大班教师如何与家长配合,培养孩子有序生活和完成任务的习惯,以顺利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学习生活环境。方法是通过认识时钟,按时间作息,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学习整理书包,提高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幼儿听的习惯,让幼儿习惯有任务,轮流做值日生,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习惯。两个大班的幼儿升入小学后,很快适应小学教育环境。结论是,培养孩子有序生活和完成任务的习惯,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幼小衔接问题,有序生活、完成任务习惯的培养

一直以来幼小衔接问题是幼儿园教师谈论最多的话题,幼儿园在不断强调:重视幼小衔接,为此老师们做了不少工作;眼下家长们也很重视,不断地扩大幼儿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常常还给孩子灌输:你要做一名小学生了、要戴红领巾当少先队员,以诱发幼儿当小学生的自豪感。然而我们仍然听到不少离园家长抱怨:孩子到小学不理事、适应期太长,就连每天的作业是什么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通过我的观察、了解,我发现现在的年轻家长或因生活节奏快、或因工作繁忙、或因本身原因生活习惯懒散,孩子的事情几乎都是老人包办,长期就形成了孩子的依赖思想;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等一些因素的影响下,家长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可见培养习惯的重要性。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当中,贯穿于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点点滴滴抓起。

长期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孩子们的问题还是出在习惯的养成上,准确地说就是现在孩子做事的随意性很大、凭自己的喜好做事,生活乱而无序、没有任务和责任感。于是,我在所带的两个大班进行了两年的尝试。

一、让幼儿学会有序的生活

现代社会是和谐的、发展的社会,这要求人们必须有序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幼儿也不例外,他们也需要遵守社会活动的规则。尤其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讲,有序的生活及环境有益于他们形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孩子将受益终生。

教给孩子有序的生活,首先是唤醒孩子的自立意识,教给孩子拓宽接触面,

浅谈如何管理好幼儿园

浅谈如何管理好幼儿园

浅谈如何管理好幼儿园 在现代幼儿园的管理中,管理者思考的应是如何让教师创造性地工作,教师要怎样才能进行创造性地工作,关注的是教师的需要与发展。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意识,以教师的主体性发展作为教师管理的核心目标,注重内在的激励和满足,才能真正创设一个能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环境和氛围,使教师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个成功的管理模式,应当是现代管理经验和创新思想统一的管理模式。幼儿园虽小,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其管理工作的内容多、面广,即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幼儿园管理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何抓好幼儿园管理,是幼儿园管理者面临的严峻问题。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提高管理绩效 幼儿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女同志,有着与其它社会群体不同的需要和心理特征。她们独立、自尊,注重自我形象,在乎成就、荣誉,希望被社会尊重,同时承载了许多社会、家庭的希望和责任,因此,在幼儿教师中频发跳槽、职业倦怠等现象。面对这样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怎样的管理才能较好地激发女教师的工作内驱力,极大调动其工作的热情以减轻或缓解其职业倦怠感呢?实践证明,真正地把教师放在“第―位”的人本化管理是解决问题的一味“良药”。只有真正地把教师放在

“第―位”,教师才会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干劲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幼儿园才能真正担负起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终极目的。同样,由于教师得到了重视和尊重,教师的主体性才有可能真正显现。近年来我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化人的发展与价值体现,通过树立“依靠人、信任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的思想,做到知人善用,用育兼顾,积极搭建绿色平台让教师施展才华,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内驱力,从而达到管理的最优化。 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促进幼儿园和谐发展 我园坚持以一流的管理引导人,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事实也充分证明,我们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近年来,我园通过继续实施全园岗位组聘制,大胆尝试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工资报酬适当拉开差距,达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真正目的。我们通过加强对常规工作的检查力度,使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幼儿园内部体制改革能够真正贯彻与落实,使幼儿园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特别是加强了对日常工作考核和年终工作考核工作方案的研讨,在耐心征求全体教职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对年度目标奖惩考核方案、教学专项奖等进行了适度调整,并且由教职工大会通过,落实实施,充分显示了幼儿园管理的公开化与人性化。为了加强幼儿园的各项管理工作,我园本学期进行了工资制度改革,在基本工资基础上特设了幼儿出勤考核奖,几经修改,出台了合理可行的考核方案,将教师工作情况进

幼儿园教育案例:幼小衔接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新整理

教育案例: 幼小衔接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案例描述:一天下午,下班后在逛街时,到一商场遇到我原来带的大班幼儿的一位家长,刚好他的孩子才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原来那个孩子在幼儿园可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喜欢他,同伴羡慕他,我想知道他在小学表现的咋样,所以顺口问了孩子在小学的表现,他妈妈一脸的失望,说:“原来在幼儿园,你们老师都在不断的鼓励孩子,所以孩子表现的很好,可是上一年级后,老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一次老师批评他说脑子进水了,唉!我们很忙,没时间下午放学后到学校去给孩子记作业,听说每天下午都有家长进教室去给孩子记作业。”听了孩子家长的一席话,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了。 案例分析: 现在社会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都是由大人包办代替,对父母、老师的依赖性强。在园里,我们会时常发现游戏之后,不能自觉地收拾、整理好玩具,椅子倒了不会自觉扶起来,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总指望老师给予帮助扶起。这是由于他们缺乏任务责任感,因而不能有始有终,认真负责地把自己该做的、会做的事做好。期的孩子,往往被认为是无忧无虑,孰不知在他们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学前后期的一部分孩子,由于完成任务能力差,不同程度受着自卑的干扰。我注意到有近乎三分之一的孩子极少或从来不敢在外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这与独生子女是“小皇帝”、“小太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园采用以游戏为主,保教并举的教学方式,还感受不到因缺乏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产生的困扰。而到了小学一年级,环境、老师的改变,特别是小学以授课为主的教学形式才使这些无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的孩子产生了危机感。 从园升入小学,跨两个学段,即学前向学龄发展的过渡时期,是人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之一,衔接尤其关键。多年来,幼教和小教间就如“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你忙你的,我做我的,无形中加大了幼小衔接的“坡度”,使失去了自信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厌学。现实中,通过和家长的交谈,根据已上一年级学生家长反馈,他们的孩子在入学后一段时间明显存在着许多不适应,表现为:(1)认识不到老师布置的任务要做,(2)缺乏完成任务的责任感,(3)缺乏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这些都是任务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而任务意识薄弱,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

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

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 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在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早期,陶行知先生就已倡导“生活教育思想”,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张雪门提出的“行为课程”也以生活作为理论建构的基点,认为“生活就是教育”,重视儿童生活本身的教育,实行教育生活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幼儿学习科学知识到底有什么用处?在科学活动中,怎样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把科学教学融入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呢?根据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教育内容生活化 科学的内容就是孩子们学习的对象,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不可能凭借抽象的符号系统和逻辑的推导,而是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因此教育内容生活化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前提与条件。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能关注幼儿身边的事,切合幼儿实际探索的需要,使幼儿能真正感受和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知识对自己的意义,这样的活动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还会使他们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自己在身边,这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提供了获得直接经验的前提和可能;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背景。例如:在主题活动“我生活的环境”中,我们带领幼儿参观

幼儿园所在的一条街,河旁的小水管、垃圾箱等,让孩子感受幼儿生活的周边环境,发现街道上飘散着一些包装袋和生活垃圾,有的孩子说:应该在街道两旁写个牌子“不乱扔垃圾”!有的孩子甚至气愤地说:“太脏了,我们要保护环境!”参观结束后,孩子们回到教室真的动手做起了环保宣传牌。我们还设计了“垃圾分类”的活动,鼓励幼儿帮助一起回收家中的废旧电池,动手“变废为宝”,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收集无毒无害的塑料管、碎布、易拉罐、可乐瓶、果冻盒、纸盒等废旧物制作游戏材料又如:活动“小小美食家”就来源于幼儿餐后水果时,吃到酸酸的番茄都皱起眉头时有趣的表情,其实各种形态各异的外形、鲜艳美丽的色彩,奇特丰富的口味食品,都对幼儿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发现如果我们让幼儿置身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去学习,幼儿的眼界将更加开阔,他们对现代科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也将理解得更深。 二、活动形式生活化 习惯的幼儿科学活动,教师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反复地观察和讲解,做到先声夺人,幼儿很少有机会亲身体验,而科学探究活动的优势就在于幼儿能够全身心的投入,不受时间、空间、常规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说、随心所欲地做、随心所欲地想,过程组织生活化的策略就是密切幼儿生活,以触动幼儿的内心体验为核心,从创设情景中入手,根据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搭建幼儿内心体验的新平台,以深刻体验为基础,丰富幼儿的经验。在每

浅谈幼儿园管理策略

浅谈幼儿园管理策略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浅谈幼儿园管理策略 幼儿园是孩子从学前到小学的重要过渡阶段,让幼儿园的孩子准备上小学并不意味着以学习知识来取代游玩的时间,强迫孩子们掌握一年级的知识,或依靠标准化的考试来评估孩子们的成绩。通过对幼儿园管理学的研究,美国幼儿教育专家提出一个优秀幼儿园的10个标志: 一是孩子们正在玩玩具或与别的孩子玩。他们不是无目的地四处活动或强迫他们长时间安静坐下来。 二是一天下来孩子们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像搭积木、扮演游戏、图画书、涂料和其它艺术材料,另外还有桌上玩具。孩子们不会总是在同一时间做同样的事。 三是一天中,老师要分别与个别孩子、小组和所有孩子工作在一起。 四是教室用孩子们自己的艺术作品、他们自己发明的拼写字和口述故事来装饰。 五是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孩子们学习数字和字母。探索动植物自然世界、烹饪、服务、准备快餐等都是对孩子们有意义的活动。 六是填写工作表不应是他们的基本活动。 七是只要天气许可孩子们每天有机会到室外活动。户外游戏决不能被太多的教学时间所占用。 八是全天任何时候老师可以读书给孩子们听,不要只限于小组讲故事的时间。 九是课程表适用于那些比别的孩子强的孩子和需要额外帮助的孩子。因孩子们的经验和背景不同,他们不会在同一时间以相同的方法学同样的东西。 十是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期待上学。送孩子上幼儿园父母感到安全。孩子们感到高兴,因他们不会哭叫或常生病。 个性化幼儿园各种各样,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背景课程也是各种各样。但所有发展适当的幼儿园教室将有一个共同点:焦点聚在孩子的整体发展上。

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

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 海宁市实验幼儿园胡雪娟概述:本文分析并阐明了幼儿园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使之入小学作好充分的准备,详细论述了教师实践中采取的有效措施:1、开展各种活动,有:加强值日生工作,明确其主要的任务;大带小活动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图示活动教会幼儿完成任务的方法;各种游戏活动,训练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布置口头任务,及时检查,培养幼儿的持久性。2、家园配合,形成合力。 3、拓展评价的方法:由以往单一的教师评价改变为多种人员的参与评价,有教师、幼儿自己、同伴及家长。全文有四个部分构成:一、问题的提出简单分析了幼儿入小学的不适应及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了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必要性; 二、培养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可行性从政策性理论、心理学及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等综述了实施的可行性;三、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目标;四、教师采取的具体措施:详实而操作性强。 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是幼小衔接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平常的教育中教师和家长较忽视。我们可以看到:家长在智力上投资,让幼儿熟练地运算10以内加、减法;教师组织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学习生活。当然这些做法很有心要的,但是不够全面,容易出现以下的现象:初入小学的孩子不会整理书包,上课找不到所要的书或练习本,接连丢失学习用具等,孩子不能很快地适应入小学后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心理紧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归纳为两个方面。 1、幼儿自身方面: (1)、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学前晚期的儿童虽然在感知、思维、注意、记忆、想象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他们由于对外界的新异刺激缺乏准备,反应极不稳定,对环境的变化缺乏适应性,从而导致精神紧张,无所适从。 (2)、自制力差。学前儿童具有好奇、好问、好动、好模仿等显著特征,而且要求自己独立活动,成为活动主人的愿望强烈。但由于知识经验贫乏、活动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控制、掌握自己的行为,做事往往有始无终,缺乏恒心。

03生命意识缺失现象

生命意识教育 一、大学生的生命意识缺失现象 以上几个案例说明当代大学生轻视生命、伤害生命及浪费生命的现象已屡见不鲜。这些现象的发生方式尽管不同,但极其相似的一点是:对生命的漠然和轻视。基于笔者的分析,生命意识缺失现象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漠视生命 大学生中存在着一些漠视生命、不尊重生命的现象,诸如学生之间的打架斗殴,人际交往中的谩骂或冷落,同学间的讽刺挖苦,对残疾人、心理疾病患者的歧视等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对生命权利和尊严的轻视和践踏。漠视生命必然会带来个人情感经验的缺失,造成人格的扭曲和人性的缺陷,严重的甚至会发展到采取极端的方式去否定生命。 (二)否定生命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目前自杀已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中的一个较突出和敏感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2001——2005年,中国内地媒体共报道了281名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中209人死亡。2007年上半年,浙江省高校大学生自杀的人数已超过30人,其中某高校一个月内有3位大学生自杀(其中两人身亡)。已有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是自杀的高危人群,自杀率高于一般年轻人。从本质上说,大学生自杀是对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根本否定。大学生选择自杀往往有一些所谓的理由,比如因为失恋、考试失败、人际关系紧张等,但由于一些理由就以轻易放弃生命作为回应,这明显反映出生命意识的严重缺失。 (三)暴虐生命 大学校园里暴虐生命(或称生命暴力)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所谓生命暴力,从完整的意义上看,它应包含两个方面:对他人生命和自己的生命采取暴力态度诸如刘海洋的“伤熊事件”、张亮的“虐猫事件”、马加爵的“杀人事件”,这些无端剥夺其他生命的暴力事件,突现的是一些大学生对生命的冷漠与残暴。大学校园中各种生命暴力行为,其背后都昭示着当事人个性心理的扭曲畸变及生命意识的缺乏。 (四)游戏生命

谈谈幼儿园生活化教育——幼儿社会实践活动

1 精选文档 谈谈幼儿园生活化教育——幼儿社会实践活动 学前教育课程专家虞永平教授曾指出:“生活化不是将生活本身 原封不动的当作幼儿园课程,更不是将成人认为重要的知识体系原 封不动的当作课程。将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还原为与幼 儿生活有关的、感性的、需要幼儿动用各种感官来学习的活动体系,这就是课程的生活化。”[1]真正生活化的教育应该是最来自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的,最立足于幼儿生活经验的,也是最有利于幼儿获得 有益经验的,最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综合活 动应该是最生活化的。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2]到陶行知的“生活即 教育”[3],再到今天举国上下的课程改革,生活化教育的意义已越来越明晰。我园在实践这一理念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出自己的园本特色: 案例(一):“买菜” “叔叔,豆芽多少钱一斤?”“阿姨,西红柿怎么卖?”“我要买黄瓜!”“我要买青菜!”“阿姨,我要买营养最丰富的菜。”“我最喜欢吃 螃蟹了。叔叔,1块钱能买几个螃蟹啊?”“我钱很少的,你能不能少要一点啊?”“阿姨,这是什么东西啊?好不好吃啊?”……来到菜场,可把孩子们忙坏了,他们这里看看,那里瞧瞧,争先恐后地选购自 己想要的东西。最后大家满载而归。“我买了三样菜,妈妈给我的钱 全用光了。”“我也买了三样菜,我还有钱。”“螃蟹太贵了,买不到。我买了菠菜和西红柿,很有营养的!”“我买了奶奶最爱吃的豆腐!”… 到菜场买菜是个十分开心的体验过程,孩子们不仅认识了更多 的蔬菜,而且对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初步学会了理财;能够克服“买什么”“怎么买”“钱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促进了幼儿交际交 往能力的发展,语言得到了锻炼,情感获得了满足。这个活动是幼 儿的一种真实生活的体现,没有很刻意的课的模式,幼儿能获得哪 些方面的发展已不言而喻,幼儿的生活情趣和快乐更是可见一斑。 案例(二):“找春天” 页1

浅谈幼儿园管理策略

浅谈幼儿园管理策略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浅谈幼儿园管理策略 幼儿园是孩子从学前到小学的重要过渡阶段,让幼儿园的孩子准备上小学并不意味着以学习知识来取代游玩的时间,强迫孩子们掌握一年级的知识,或依靠标准化的考试来评估孩子们的成绩。通过对幼儿园管理学的研究,美国幼儿教育专家提出一个优秀幼儿园的10个标志: 一是孩子们正在玩玩具或与别的孩子玩。他们不是无目的地四处活动或强迫他们长时间安静坐下来。 二是一天下来孩子们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像搭积木、扮演游戏、图画书、涂料和其它艺术材料,另外还有桌上玩具。孩子们不会总是在同一时间做同样的事。 三是一天中,老师要分别与个别孩子、小组和所有孩子工作在一起。 四是教室用孩子们自己的艺术作品、他们自己发明的拼写字和口述故事来装饰。 五是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孩子们学习数字和字母。探索动植物自然世界、烹饪、服务、准备快餐等都是对孩子们有意义的活动。 六是填写工作表不应是他们的基本活动。 七是只要天气许可孩子们每天有机会到室外活动。户外游戏决不能被太多的教学时间所占用。 八是全天任何时候老师可以读书给孩子们听,不要只限于小组讲故事的时间。 九是课程表适用于那些比别的孩子强的孩子和需要额外帮助的孩子。因孩子们的经验和背景不同,他们不会在同一时间以相同的方法学同样的东西。 十是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期待上学。送孩子上幼儿园父母感到安全。孩子们感到高兴,因他们不会哭叫或常生病。

个性化幼儿园各种各样,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背景课程也是各种各样。但所有发展适当的幼儿园教室将有一个共同点:焦点聚在孩子的整体发展上。 下面根据幼儿园有关大纲要求,结合我市幼儿园的全面普及,谈谈我对幼儿园管理的一些体会: 一、从确立办园理念、办园目标和培养目标入手 根据自身条件和幼儿园的文化特点,提出办园理念、办园目标、培养目标,将以上目标写入幼儿园的三年发展规划,并以此制订分阶段实施计划和各部门、各年级组乃至教师个人的发展计划,以保障目标的达成度。同时,还应注重制度建设、教科研工作和园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通过在以上三个方面的积极探索来构建园本化管理体系。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信任、服务、依靠和团结广大教职员工,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管理方法,使教师在这种氛围中快乐幸福地工作。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发展的主体,因此,幼儿园新型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建立,要从提高教师的主人翁意识,集体荣誉感入手,多发掘他们的潜能,强调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现在的幼儿教师要具有创新能力,教师从主导者变成了研究者,这是对每位幼师的起码要求。如果幼儿园的管理制度过于教条,必然会影响教师学习研究和开发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建立幼儿园管理制度时,既要达成规范化科学化,又要体现人性化,充满人文关怀。做到真正尊重教师,充分理解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与创造性,给教师的学习研究和开发课程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幼儿教师面临着来自家长、社会乃至幼儿园的巨大压力。因此,幼儿园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到教师需求。通过交心对话,了解教师的个性、爱好特长和能力水平等,把握教师的需求。只有在充分了解教师的基础上建

论《活着》中余华的生命意识

论《活着》中余华的生命意识 论《活着》中余华的生命意识 摘要: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向我们展现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死亡。通过主人翁福贵对孤独的体会,对苦难的承受,对死亡的超越,及对温情的救赎来反映作者对生命意识的探究。本文主要通过以上四个方面论述《活着》中作者所传递出的对于生命的认知。 关键字:《活着》;苦难;生命意识发表论文网站 《活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小说。这部作品名为“活着”,但是给我们讲述的却是一个不断死去的故事。可以说《活着》其实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小说。这篇小说事事都围绕着主人公福贵来展开。作者也正是通过福贵这一人物形象的展示向我们传达了生死之别的真谛。在一次访谈中,余华先生说:“我见到的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了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这句话指出了一个事实,也做出了一个判断。那么《活着》到底给我们展示了一种什么样的生命意义,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论述余华的生命意识。

一、孤独意识 福贵活着但却孤独,身边的亲人一个个都离他而去,父亲被他气死,母亲去世,孩子有庆被抽干血而亡,春生上吊自杀,女儿得败血症死去,妻子得软骨病死去,二喜因为工伤丧命,外孙苦根活活撑死。可以说跟福贵有关系的人都不在了,福贵的精神支柱已经是没有的了。这个世界就剩下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了。在小说结尾处有段福贵的话;“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些年。我还是老样子,腰还是常常疼,眼睛还是花,我耳朵倒是很灵,村里人说话,我不看也能知道是谁在说。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我也想通了,轮到自己死时,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着收尸的人,村里肯定会有人来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气味谁也受不了。我不会让别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头底下压了十元钱,这十元钱我饿死也不会去动它的,村里人都知道这十元钱是给替我收尸的那个人,他们也都知道我死后是要和家珍他们埋在一起的。”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福贵已经做好了孤独终老的准备了。后来福贵买了一头老牛,福贵就和这头老牛相依为命,一起孤独到老,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他是孤独的,没有一个亲人,只有一头老牛陪伴他。在内心世界福贵同样也是孤独的,亲人都离去了,自己内心已经没有了寄托,在牛耕田的时候福贵是这样说的:“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可以说福贵把牛当作了自己对亲人的一种思念和寄托,把动物当成了

浅谈幼儿教育生活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d1154163.html, 浅谈幼儿教育生活化 作者:黄熙 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9年第06期 摘要:新课程教育改革在幼儿教育方面已经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该与多方面合作,例如家庭,社会,将多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一起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平台,不能只是幼儿园自己发挥作用。但幼儿园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应该首当其冲,为学生在多方面创造较好的学习环境与生活条件。例如,学生活动时和学习时的环境与场地,午饭的营养搭配,良好的而又健康的作息时间安排等等。让学生在幼儿阶段不仅能够开心愉快的学习,还有一个健康的幼儿阶段。从这一点出发,现在社会认为,幼儿园应该与社会上多方面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而又快乐的童年,让学生学习的空间变得更开放。下面本文将浅析一下幼儿教育生活化,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和交流。 关键词:生活化;幼儿教育;共同合作 引言:幼儿阶段的教育是学生开始接触教育的起点。幼儿教育的质量可能会对孩子日后能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学生日后能否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或社会都应该重视起幼儿的教育。那么怎样才能使學生生活在更加健康、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里?怎样才能促进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这应该是现在社会和学校以及家庭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增强学生感知生活的能力 如果想让幼儿阶段的教育变得更加生活化,就一定要培养学生感知生活的能力,让学生以了解和认知实际为基础,进而了解生活、认识社会、提升自己。因为幼儿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思维还不够成熟,如果只是通过教师单方面进行理论的引导,很大程度上是不能使其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果的,因此应该通过让学生感知生活的方式,使其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不过于死板、严格,可以允许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或途径,了解和感知生活,提升自我。 举个例子,夏天是菊花开得正艳的时候,这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去野外或公园看一看菊花。让学生在观察中欣赏菊花的姿态、颜色等等。在观察和欣赏中感受菊花的美,或者猜一下菊花的花语,然后共同交流和分享一下有关菊花的诗句。与此同时,在学生观察完菊花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带领,告诉学生虽然菊花很美,但同时它的生命却很脆弱,如果有人不小心将它摘下来或者不小心踩到它,它可能就死掉了。任何一株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应该尊重和珍视这些弱小的生命。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爱护它们,在走路时不能随意践踏。如果我们不尊重不爱护它们,而是随意地践踏它们,就会对菊花造成一定的伤害。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观赏菊花的同时,培养爱护菊花的情怀,进而珍惜菊花、同情弱小。让幼儿阶段的学生通过实际的接触和切身的感受发现生活的美,进而更加珍惜生命【1】。

浅谈幼儿园管理策略

浅谈幼儿园管理策略 幼儿园是孩子从学前到小学的重要过渡阶段,让幼儿园的孩子准备上小学并不意味着以学习知识来取代游玩的时间,强迫孩子们掌握一年级的知识,或依靠标准化的考试来评估孩子们的成绩。通过对幼儿园管理学的研究,美国幼儿教育专家提出一个优秀幼儿园的10个标志: 一是孩子们正在玩玩具或与别的孩子玩。他们不是无目的地四处活动或强迫他们长时间安静坐下来。 二是一天下来孩子们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像搭积木、扮演游戏、图画书、涂料和其它艺术材料,另外还有桌上玩具。孩子们不会总是在同一时间做同样的事。 三是一天中,老师要分别与个别孩子、小组和所有孩子工作在一起。 四是教室用孩子们自己的艺术作品、他们自己发明的拼写字和口述故事来装饰。 五是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孩子们学习数字和字母。探索动植物自然世界、烹饪、服务、准备快餐等都是对孩子们有意义的活动。 六是填写工作表不应是他们的基本活动。 七是只要天气许可孩子们每天有机会到室外活动。户外

游戏决不能被太多的教学时间所占用。 八是全天任何时候老师可以读书给孩子们听,不要只限于小组讲故事的时间。 九是课程表适用于那些比别的孩子强的孩子和需要额 外帮助的孩子。因孩子们的经验和背景不同,他们不会在同一时间以相同的方法学同样的东西。 十是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期待上学。送孩子上幼儿园父母感到安全。孩子们感到高兴,因他们不会哭叫或常生病。 个性化幼儿园各种各样,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背景课程也是各种各样。但所有发展适当的幼儿园教室将有一个共同点:焦点聚在孩子的整体发展上。 下面根据幼儿园有关大纲要求,结合我市幼儿园的全面普及,谈谈我对幼儿园管理的一些体会: 一、从确立办园理念、办园目标和培养目标入手 根据自身条件和幼儿园的文化特点,提出办园理念、办园目标、培养目标,将以上目标写入幼儿园的三年发展规划,并以此制订分阶段实施计划和各部门、各年级组乃至教师个人的发展计划,以保障目标的达成度。同时,还应注重制度建设、教科研工作和园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通过在以上三个方面的积极探索来构建园本化管理体系。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信任、

班级讲座:任务意识的培养

童星幼儿园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班级讲座 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大班年级组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能够增强幼儿的责任心、独立性、坚持性,使幼儿各项能力得到发展,这也是做好大班幼儿入小学前各种能力准备的重要目标之一。家园合作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怎样让家长们有效地配合教育,做到家园互动非常关键,实践中我们是这样与家长合作的。 一、留给幼儿的任务要向家长“保密” 教师不定时地把任务直接留给幼儿,向幼儿交待清楚应做的事情,完成的时间,鼓励幼儿自己完成任务。在幼儿完成任务之前,教师要向家长保守任务具体内容的“秘密”,当家长询问时,引导幼儿亲自把任务告诉家长。如:一天雨后,孩子们在操场游戏时发现了很多蜗牛,对蜗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蜗牛,并在离园前留给幼儿一项任务:回家后把观察到的蜗牛画下来,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装饰,第二天交回。第二天,那些未完成任务的幼儿的家长看到有小朋友交画,自然就会询问。这时,教师请这些幼儿自己把任务内容告诉爸爸妈妈,帮助他们进行回忆,鼓励他们在次日完成任务。就这样,我们不断地鼓励幼儿自己向家长交待并完成任务。任务的“保密”减少了幼儿过多依赖家长的心理及家长过多的包办代替行为,有效地提高了幼儿完成任务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二、公示的统计结果要“有所保留” 建立一张“幼儿完成任务统计表”,这是教师和家长进一步了解和肯定幼儿进步的重要手段。教师将幼儿点点滴滴的进步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定时进行口头表扬。对于统计的结果教师会有所保留,只向全班幼儿公布按时完成任务的小朋友的名字,进行表扬。在向家长介绍幼儿每次按时完成任务情况时,也只介绍全斑幼儿按时完成任务人数及百分比。对于没有或经常不能完成任务的幼儿,教师做到心中有数,要多加关注这些幼儿完成任务的情况,并在每次留下任务后特别加以提醒。当家长询问到幼儿完成任务情况时,教师都会婉转地告诉家长,您的孩子哪几项任务是按时完成的,比以前有怎样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对于统计表的“保留”,使教师和家长不断看到的是幼儿的进步,这样更有利于强化幼儿的任务意识,树立完成任务的自信心。 三、家园之间的信息要相互速递

幼儿园班级管理论文15篇(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策略)

幼儿园班级管理论文15篇 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策略 幼儿园班级管理论文 摘要:幼儿园班级管理是幼儿生活的前提,幼儿园班级管理,需要幼儿园教师从对幼儿的爱出发,以尊重引导为主,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创设适宜幼儿成长的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以培养幼儿自我管理为目标,促进师幼关系,增强家园互动,实现管理资源优化,促进幼儿园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幼儿快乐中学习,健康中成长。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教育论文教育 幼儿园班级管理论文: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策略 摘要幼儿园班级是幼儿学习、游戏的主要场所,是幼儿园 实施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本文介绍了幼儿园班级管理以 及在其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以树立先进的管理理 念、营造宽松的班级环境、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提高 家园互动质量为策略,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目标。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

幼儿园班级管理是幼儿园班级中的保教人员通过计划、组织、实施、调整等过程协调班集体内外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以达到高效率实现保育和教育目的的综合性活动。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需要幼儿园教师实施有效的管理策略。 1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原则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原则是对班级管理必须遵守的普遍性行为准则,班级管理原则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的体现在幼儿园管理当中,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的基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实践经验证明,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和高效性原则是班级管理中最基本的原则。主体性原则指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具有的自主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又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整体性原则指班级管理应是面向全体幼儿并涉及班内所有管理要素的管理;参与性原则指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不以管理者身份高高在上,而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民主、平等地对待幼儿,与幼儿共同开展有益的活动;高效性原则指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求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尽可能地使幼儿获得更多、更全面、更好的发展。 2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策略

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经常听到家长交流,孩子回去不能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特别是大班的孩子即将上小学了,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任务意识尤其重要。在本学期我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 现在社会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都是由大人包办代替,对父母、老师的依赖性强。游戏之后,不能自觉地收拾、整理好玩具,椅子倒了不会自觉扶起来,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总指望老师给予帮助扶起,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总指望老师给予帮助。这是由于他们缺乏任务责任感,因而不能有始有终,认真负责地把自己该做的、会做的事做好。因此,在班上我们通过值日生,每天轮流让孩子担当值日生,让孩子帮助发放碗、收拾学习用品、排放桌椅等等,在通过为大家服务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受到很好的效果。 幼儿任务是否完成,与记忆有着密切的关系。开始时,我们一般当场分配任务,指定当场完成,老师也随即检查评价,如个别幼儿的任务委托(到邻班去借、还东西、让孩子去拿东西等)这样的任务日常生活很多很多,经常反复要求,加强练习,有助于好习惯的养成。在此基础上,我们再逐渐延长布置任务与执行任务之间的间隔时间。如:晚上回家把新学的儿歌说给家人听、把小手工和家长一起做一遍……布置这样简单的“家庭作业”,同时对于个别爱忘事的幼儿再多嘱咐几遍,或者是悄悄把任务告诉家长,督促幼儿完成任务。对于没有完成“家庭作业”的幼儿,会多加提醒,明确告诉幼儿老师要按时检查,一直到任务完成。这样可以让幼儿意识到:老师布置的任务一定要完成,而且必须是按时完成。对于每次都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孩子给予小小的奖励。久而久之,让孩子逐渐形成任务意识。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把老师的要求转化为幼儿的需要,渴望有“任务”,以至积极主动完成任务。例如:在科学活动中记录气温,此活动需要四周的时间,我们通过让孩子每天回家收看天气情况,并及时记录,刚开始的时候,总有部分孩子会忘了,这时候,我们会多加提醒,渐渐地孩子每天都有了记录气温的习惯。再如:在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孩子知道每天早上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记录植物的变化等等。渐渐地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逐渐有了任务意识,有时候相互之间还会提醒别人去做。 孩子任务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我们多方面的配合,让孩子逐渐养成任务意识。

论文幼儿园教育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生活化 草皮街幼儿园杨银 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在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早期,陶行知先生就已倡导“生活教育思想”,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张雪门提出的“行为课程”也以生活作为理论建构的基点,认为“生活就是教育”,重视儿童生活本身的教育,实行教育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幼儿学习科学知识到底有什么用处?在科学活动中,怎样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把科学教学融入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呢?根据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教育内容生活化 科学的内容就是孩子们学习的对象,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不可能凭借抽象的符号系统和逻辑的推导,而是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因此教育内容生活化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前提与条件。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能关注幼儿身边的事,切合幼儿实际探索的需要,使幼儿能真正感受和体验到所探

究和学习的知识对自己的意义,这样的活动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还会使他们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自己在身边,这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提供了获得直接经验的前提和可能;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背景。例如:在主题活动“我生活的环境”中,我们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所在的一条街,河旁的小水管、垃圾箱等,让孩子感受幼儿生活的周边环境,发现街道上飘散着一些包装袋和生活垃圾,有的孩子说:应该在街道两旁写个牌子“不乱扔垃圾”!有的孩子甚至气愤地说:“太脏了,我们要保护环境!”参观结束后,孩子们回到教室真的动手做起了环保宣传牌。我们还设计了“垃圾分类”的活动,鼓励幼儿帮助一起回收家中的废旧电池,动手“变废为宝”,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收集无毒无害的塑料管、碎布、易拉罐、可乐瓶、果冻盒、纸盒等废旧物制作游戏材料又如:活动“小小美食家”就来源于幼儿餐后水果时,吃到酸酸的番茄都皱起眉头时有趣的表情,其实各种形态各异的外形、鲜艳美丽的色彩,奇特丰富的口味食品,都对幼儿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

浅谈幼儿园的管理工作

浅谈幼儿园的管理工作 任丘市吕公堡镇圈里幼儿园:韩金池 众所周知,近几年来,我市的幼儿教育发展很快,硬件建设相当过硬,为幼儿创设了优美、舒适、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然而,我们知道,楼房再漂亮、庭院再优雅,也只是外表,唯有搞好保教质量,才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才是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力。那么怎样把幼儿保育好、教育好、其管理水平和教师素质是关键,有一句话说的好,有一个好园长,就有一所好幼儿园,园长是幼儿园的行政首长,对外代表幼儿园,对内全面领导和管理幼儿园,是幼儿园行政工作的决策者和统一指挥中心,对幼儿园的办园方向,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负有完全责任,要想使幼儿园真正有所成绩,真正达到大办优质教育的目标,作为一园之长,不得不讲究一点工作艺术。 一、一人为本,科学管理,打造民主和谐奋进的团队 管理的核心是人,人的发展潜能是巨大的,在工作中,让全体教职员工心情舒畅,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发展教职员工的聪明才智和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管理者要追求的目标。 ﹙一﹚让情感贯穿管理的全过程 我园在不断完善制度管理、目标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全员量化管理。如果说我们的管理能收到好的效果,原因是因为我抓住了教职员工的心,首先赏识、尊重、信任教职员工我们的老师是最棒的,我们每制定一项规章制度或出台一项改革措施,都要与教职员工商量,大家一致通过才执行。其次是搭建发展平台,为教职工创设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和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搭建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激励教师大胆尝试,大胆创新,将教育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内化为教职工的精神支柱,园兴我荣,园衰我耻,使每个教职员工都认为幼儿园的荣誉、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与自己息息相关。 ﹙二﹚实现自身价值、勇于竞争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激励、竞争、评价、制约等机制,并采取学习、教育、树先进典型等多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塑造教师的正确行为,激发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自信心和勇于竞争的意

树立生命意识

论语 新课程把语文教学推向了新的阶段,我们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不再是传统意义的语文教学了。具有现代观念的语文教学应该是,由教师、文本、学生建构起来的具有生命意识的,生命与生命相互碰撞的,生命的完善与运动的过程。 语文可以看成是学生生命的“营养”,语文教学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吸收语文的“营养”,从而完善自我的生命历程。构成语文生命的基本要素是知识、能力、情感,那么语文教学就要研究生命与生命之间,生命与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必然联系。 用生命来解释生命,用生命来碰撞生命,用生命来补养生命,这才是具有生命活力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生命意识,可以归结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命的服务意识。 我们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策划者。教师的学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生命的成长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重大的。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碰撞与交流,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服务的意识,促进和完善学生的生命。要树立服务意识,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生命。那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广泛的吸取营养,使自己的德识兼备。现代社会道德理念、科学技术不断的创新,一个老师不去学习,就适应不了教育的发展。孩子也不是以前的孩子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孩子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他们善于思考,敢于提问,敢于挑战,因此,教师必须有足够的知能储备,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其次,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教师要认真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教育的因素,预想学生学生的学习方式,推测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补充资料,例如,教具、挂图、课件等。 第三,创设教学情景。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激活学生学习的生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境的手段,渲染教学氛围,使学生善学、爱学、乐学。 第四,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过去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得怎么学,只允许教师问学生,学生不得问老师,更不能向老师的观点挑战,学生就像温顺的羔羊,学生哪能有生命的创造力呢?现在我们强调,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子,学生也不再是教师的奴隶,学生有选择权、提问权、挑战权,学生的个性得到了解放。课堂教学要充满师生的亲和力。 第五、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生命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都有情感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赏识的需要,自由的需要,快乐的需要等等,教师应善于洞察学生积极的需要,满足他们的要求,给予他们关爱,呵护他们的生命。 第六,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教师的眼光不能只放在优秀学生的身上。一个好母亲是不会嫌弃自己孩子的,母亲们常说:“孩子好比是她的十个指头,十指连心,哪个受到伤害都会心疼的。”“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所以,教师应以“母爱”的方式,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精神的力量,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幸福与快乐。 二、生命的主体意识 小鸡在蛋壳里孕育了生命,当它的生命成熟的时候,它就会自己破壳而出,然后是奋力的挣扎站起来。企鹅妈妈教企鹅宝宝游泳的时候,是把它扔进大海里,任凭海浪的冲击,自己去体验游泳的技巧。海龟孵化出来,它要靠自己的力量游进大海,历经艰险与磨难,然后才能走进生命的历程。这些现象说明生命具有主体意识,生命是靠自己完善的。我们的教学老师总是不放心学生,这个不教学不会,那个不教也学不会,就像多嘴的老婆婆,叨叨絮絮的没完没了,熟不知学生已经听腻了,早已反了胃口。例如,有的教师教课文,总是自己先读一

浅谈幼儿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浅谈幼儿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发表时间:2020-04-14T13:15:41.65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期作者:林婷婷[导读] 在引导幼儿学数学时要立足于从幼儿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创设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导幼儿从实际生活中感知,从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乐趣 【摘要】在引导幼儿学数学时要立足于从幼儿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创设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导幼儿从实际生活中感知,从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乐趣。本文通过分析幼儿数学回归生活的必要性,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实现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途径。【关键词】幼儿数学教育;回归生活;生活化;途径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研究已越来越深化,一些新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已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被运用于教育实践之中。然而,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注重集体形式的教育活动,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视小组、个别形式的教育活动;忽视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倾向。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往往花费很多的精力准备大量的教具来进行教学,但是活动过后,教师对幼儿究竟有没有形成良好的数感和数学意识;有没有感受和体验到数学学习的重要和有趣;幼儿能否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却关注的很少。幼儿园数学教育应让幼儿的数学学习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经验,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让幼儿数学教育回归儿童的生活。随着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贯彻落实,幼儿园数学教育正在向回归于幼儿的生活发展。1幼儿数学教育回归生活的必要性 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的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也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数学是从普通的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促进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是各种实际需要。学习数学必须包含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种知识储备或是教条。幼儿的数学学习也重演着人类数学发展的历史。儿童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是以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为基础的。儿童应更多地通过真实的生活问题情境产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需要,并且亲自实践,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基于当代数学的发展,形成对儿童数学的学习特点的新认识和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和新原则。幼儿园教育新《纲要》指出: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幼儿园数学教育应让幼儿的数学学习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经验,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让幼儿数学教育回归儿童的生活。 让幼儿数学教育回归儿童的生活,就是让幼儿的数学学习生活化,让幼儿在亲自体验,参与解决与他们生活现实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大量的数学问题,从而感受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数学能力。这些问题即从数学教育内容来看,与社会生活相关、基于日常生活情境、应用于社会生活。数学教育内容以数学学科结构为基点向以儿童生活经验为基点转换,教育形式应采取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区角活动、个别自选活动等结合,形式灵活多样。数学教育的评价应体现目标的多元化、方法的多样化。实行个别化的,关注儿童内在变化和情感体验的评价。让幼儿的数学学习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幼儿的整个生活,努力挖掘幼儿生活周围的学习情境,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生活情境,选取具有生活气息的内容和活动形式,开展数学教育。注重幼儿数学教育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幼儿能从生活经验和客观现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不断遇到各种挑战和不断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2实现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途径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处处隐含着数学教育的内容。教师要突破以知识为主线的设计方式,强调以幼儿的数学活动为主线。教师不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情景组织集体教学活动,还要在游戏中提供材料让幼儿操作和探索,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让幼儿在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家园互动的作用,使数学教育的开展得到家长的配合、支持与理解。 2.1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生活化——“给生活以教育” 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生活化既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也包括在设置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学习的途径应具有生活性,更多的是在生活或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而不是在数学情景中学习。”儿童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过程中了解周围世界的,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料,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如在一些游戏结束时,我会和幼儿一起玩帮“玩具找家”的游戏,不仅培养了幼儿收拾整理物品的习惯及能力,还引导幼儿练习了简单分类。再如:每天请值日生和老师一起点幼儿人数,摆杯子、毛巾等,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劳动能力,也巩固了孩子们对数的理解和运用。 日常生活活动中的数学教育资源是取之不尽的,每个幼儿会在其中认真地运用他所学到的粗浅的知识,同时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积累有关数学的感性经验,引导幼儿去感受来自于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结论 生活化的数学教育,使教师关注幼儿的整个生活,一是充分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教育作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之间应相互联系,集体教学、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形式应相互渗透;二是从幼儿的在园生活、家庭生活等场所挖掘数学教育内容。新《纲要》指导下的学前教育不只是为孩子入小学做知识准备,记住了多少数、做了多少道数学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幼儿能在生活化数学教育中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和有价值的问题,并且能从不同方向去认识他们,从而启迪幼儿的思维,使孩子能从幼儿期就开始积累创造的才能。幼儿教育只有扎根于幼儿生活与经验,幼儿教育才能发挥自己的效能,教育才有意义。所以,我们要让幼儿数学教育回归儿童的生活,倡导充满生活气息的幼儿的数学教育。 ● 【参考文献】 [1]刘占兰. 新《纲要》中的幼儿科学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2]虞永平. 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幼儿教育,2005,6.[3]张校芳.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初探.上海托幼第,2006,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