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综述

藻类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综述
藻类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综述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班级:08级环境工程一班姓名:潘玲学号:200840408114

课程论文题目:藻类对氮磷吸收作用的综述

课程名称:课程论文设计(环工)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藻类对氮磷吸收作用的综述

学生:潘玲

(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一班,学号200840408114)

摘要:利用藻类处理污水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归纳分析国内外利用藻类吸收氮磷的相关研究数据和结果,综述了国内外利用藻类吸收氮磷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发展及现状藻类发展前景去除

前言

本文针对各种藻类对氮磷的吸收效果进行总结概括,为以后该方面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随着工业进步和社会发展,水污染现象日趋严重。目前,废水二级处理后出水的进一步脱氮和除磷问题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传统的生化二级处理除磷工艺使大量的磷从污水中转移到剩余污泥中,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藻类为自养型生物,其生长对废水中的营养要求较低,主要以光能为能源,利用N、P等营养物质合成复杂的有机质,因此藻类可降低水体中氮磷的含量[1]。

一、藻类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引用藻类进行水质净化的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起,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2],早期主要是应用微型藻悬浮培养技术进行污水处理,相关技术有藻菌氧化塘、高效藻类塘,活性藻[3]等。由于微型藻悬浮培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易捕捞,仍在水体有残余,更多的焦点集中在固着藻类的研究与应用上,如固定化藻类技术[4]与藻菌生物膜技术。

DaCosta[5] 的研究结果证明,固定化藻类不但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营养,对去除镉和锌等重金属离子也效果显著。由于受限于固定藻类用载体的成本较高,以致该项技术仅停留在实验室规模的研究和探索阶段,至今未见大规模实际应用的报道。

二、典型性的藻类

(一)小球藻

小球藻是一种理想的蛋白质资源,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和色素等,是一种重要的微藻资源,具有增强免疫力、降血脂和抗原微生物等保健作用。

近年来,水质严重下降,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更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人员发现小球藻在生长过程中为好氧菌提高氧气,使之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并且还具备除氮磷能力和去除多种重金属离子的能力[6]。Ganter 等[7]比较了多种藻类,认为小球藻是去除效率最高的藻类之一,用做去除污水的N、P等物质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单细胞藻类。

研究人员在不断地探究出最适合的条件,其中在对固定化与游离态小球藻脱氮、除磷对比研究中,结果表明固定化藻在两天内对NH4+-N和PO43--P的净化效率比悬浮态藻分别高2.49%和35.25%。固定化藻技术不仅保留了悬浮态藻的优点,而且使得藻对氮、磷的去除率有较大的提高[8];在相关验中还发现饥饿处理可以提高小球藻的氮磷去除率,尤其可提高其对磷的去除率,饥饿处理又以24 h组效果较好[9];小球藻对氮磷的吸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氨的去除率在70%左右,磷的去除率在60%以上;对NO3-的最大去除量为1.10g·L-1,最大去除率为87.6%;对PO43-的最大去除量为0.28g·L-1,最大去除率为100%[10]。

(二)钝顶螺旋藻

钝顶螺旋藻的作用比较多,一般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作用为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肠胃蠕动、补充机体的常规元素和微量元素。值得一提的是螺旋藻藻蓝蛋白,藻蓝蛋是一种天然的食用色素、浴于水,不溶于油脂和醇类,是一种蓝色粉末。具有抗癌、促进细胞再生的功能、可作为高级的天然色素。同时它也在氧化塘法和生物膜法处理污水的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1]。它具有极高光合作用效率,对污水中N、P及重金属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国外利用藻类处理污水始于20世纪6O年代,起初是利用污水培养藻类。目前,国内外利用部分藻类处理废水氨氮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并且效果明显。但利用钝顶螺旋藻处理淡水养殖废水中氨氮的报道较少见。

在营养配比合适的Zarrouk培养中,当NH4+-N含量小于40.5mg/L时,螺旋藻生长速率较高,且对NH4+-N去除率可达99%以上。在生活污水中,当添加NaHCO3的量增加时,螺旋藻的生长速率亦增加;当在培养液中加入80%的生活污水,其中NH4+-N含量小于l9.38mg/L时,其对NH4+-N7d的去除率可达91.8%,且此时螺旋藻生长速率最大[12]。

有关实验结果标明温度以控制在25~38℃之间为宜,平均氨氮去除率达85%以上;最适PH值在9.O~10.5之间,氨氮去除率可达80%~90%;光照强度选在4000~lO0001x,最高氨氮去除率达91%氨氮初始浓度以控制在50mg/L内为宜,10 mg/L以内的氨氮浓度6d可以去除93%,过高的氨氮初始浓度要先进行稀释后才能利用钝顶螺旋藻进行处理,并且氨氮初始浓

度越低去除氨氮的速度越快,去除率也越高[13]。

(三)水网藻

水网藻,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天然饵料。有大型的网片状或网袋形缘藻,其繁殖能力比形成水华的蓝绿藻更强,肉眼可见,繁殖能力很强。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大量的氨氨、硝氮及无机磷等[14]- [15]。在其生长过程中可大量吸收水体中的氮、磷,而使蓝绿藻由于失去赖以生存的高营养条件,无法在水体中大量繁殖,可达到以藻治藻的目的[16]。

有关试验证明在一定的N、P浓度范围内,水网藻对N、P的吸收能力均随N、P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与王朝晖等[17]研究的温度和N、P浓度对水网藻生长的影响结果一致。在22℃和含5.0mg/L N、0.25mg/L P时,水网藻生长较好,对N、P等营养物的需求也较高,因此对N、P 的去除能力也较强。当N:P较适合时,水网藻生长良好,对N、P也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即使在N:P很不适合藻类生长条件下,水网藻也能保持一定的长势,而对TN、TP的去除率也分别达 76%和52%[18]。

网藻是一种对富营养化水体有一定脱氮除磷能力的植物,其去除百分率在30%~80%左右;氮磷比在一定范围内时(10:l~25:1),水网藻的生长速率,除氮磷能力与磷的浓度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水网藻在培养的前2天除N、P能力很高,几乎占一个生长周期去除率的60%,所以对不断有营养物质加入的湖水处理效果会很明显[19]。

(四)伊乐藻

沉水植物是自然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能阻留大量的营养物质,并对水体的污染做出敏感反应,对水体的净化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21]。伊乐藻含有丰富的钙、磷和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钙的含量尤为突出。伊乐藻不仅可以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氧,还可吸收水中不断产生的大量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和剩余的饵料溶失物及某些有机分解物,这些作用对稳定pH值,使水质保持中性偏碱,增加水体的透明度,对促进蜕壳、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品质等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净化水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22]。

伊乐藻的光合作用提高了水体的DO和pH水平,也促进了开放系统氨氮的挥发,却抑制了硝化细菌以及反硝化细菌的生物活性。开放系统的氨氮在高DO(8.26~12.36 mg·L -1)和高pH (9.35~10.0)条件下,主要以氨氮挥发的形式去除,而在低DO(8.17~8.63 mg·L-1 )和pH(7.42~7.81),主要以转化为硝氮的形式而去除。各处理DO均大于8.26 mg·L-1,再加之碱性的(pH9.35~10.05)环境不利于硝化细菌的存活,所以推测硝氮的反硝化作用极其微弱

或不存在。封闭系统通过阻止氨氮的挥发降低了总氮的去除量,但它并不影响氨氮向硝氮的转化[23]。

有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植物的生物量可以提高水中营养盐的去除效果[24]。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在一定的N、P浓度范围内,浓度升高可以促进伊乐藻的生长,但当N、P浓度过高时,植物的生长会受到明显的影响,生物量增长量减少,叶绿素含量下降,断枝不定根的形成受到抑制等[25]。同时伊乐藻对水体中N、P类植物营养物的净化去除均呈现出由快速至慢速至稳定的变化趋势,说明处于生长期的沉水植物具有更强的除污效能[26]。

三、发展前景

藻类是最原始的生物之一,通常呈单细胞、丝状体或片状体,结构简单,整个生物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光合效率高、生长周期短、速度快且分布特别广的特点[27]。利用污水培养藻类既可以廉价高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质,还可以产生大量的藻类生物量。这些生物量可以做为饲料、肥料或燃料等加以利用[28]。

采用固定化藻类细胞处理污水具有藻细胞密度高、反应速度快、去除效率高、藻细胞易于收获、净化后的水可再利用等优点,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工程技术,在污水处理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有关采用固定化藻类细胞技术处理污水中N、P营养盐的综述尚鲜有报道[28]。

今后应进一步开展以下方面的工作:(1)选择优良藻种及深人探讨其生理生化特性和净化机制;(2)研究廉价、性能良好的固定化载体;(3)开发适合于固定化藻类净化污水的高效、可规模化运转的生物反应器,从而为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相信随着对藻类处理氮磷技术的深入研究和不断改进,在不远的将来,该项技术在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一定能够实现[30]。

参考文献

[1] 王起华等.固定化藻类细胞去除污水中氮、磷的研究进展[J].化工环保,2008,7.

[2] Oswald W J,Gotaas H B et al.Photosynthesis in Sewage Treatment[J].Trans Am Soc Civ Eng,

1957,122:73-1O5.

[3] McGriff C E,McKinney R E et al.The Removal of Nutrients and Organics by Activated Algae[J].Wat

Res,1972,6:1155-1164.

[4] Champagne C P,Lacroix C,Isabelle S G et al.Immobilized Cell Technologies for the Dairy

Industry[J].Critical Reviews in Biotechnology,1994,14(2):109-134.

[5] Da Costa A C A,Leite S G F et al.Metals Biosorption by Sodium Alginate Immobilized Chlorella

Homosphaera Cells[J].BiotechnolLett,1991,13:559-562.

[6] 钱善勤,孔繁翔,张民等.铜绿微囊藻和蛋白核小球藻对不同形态有机磷的利用及其生长[J].湖泊科

学,2010,22(3):411-415.

[7] TONES A B, DENN ISON W C et al.N、P integrated treatment of shrimp effluent by sedimentation,

oyster filtration and macroalgal absorption: A laboratory scale study [ J ]. Aquaculture Engineering,2001,193(1):155-178.

[8] 颜胜华,鲁敏,陆世雄等.固定化与游离态小球藻脱氮除磷对比以及金属镉对吸收磷速率的影响[J].

纺织科技进展,2009年05期.

[9] 张静霞等.小球藻去除污水中氮磷能力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944-15945.

[10] 胡开辉,朱行,汪世华等.小球藻对水体氮磷的去除效率[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年11月,第35卷第6期.

[11] 魏小安等.旅游城市与城市旅游——另一种眼光看城市[J].旅游学刊,2001,(6):8-12.

[12] 王翠红,李日强,辛晓芸等.钝顶螺旋藻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2年,第21卷,第

12期.

[13] 邹万生等.钝顶螺旋藻对淡水养殖废水中氨氮去除率分析研究[J].科学论坛.

[14] Stary J,Zeman A,Kratzer K et al.The uptake of ammomium nitrite and nitrate ions by

Hydrodictyon reticulatum[J].Acta,Hydrochim.Hydrobiol,1987,15(2):193-198.

[15] Stary J,Kratzer K,Zeman A et al.The uptake of phosphate ions by the alage Hydrodictyon

reticulatum[J].Acta,Hydrochim.Hydrobiol,1987,15(3):275-280.

[16] 陈汉辉等.冬季水网藻对源水水质的净化作用[J].上海环境科学,2000年2月,第19卷,第2期.

[17] 王朝晖,骆育敏,林秋奇等.环境条件对水网藻生长的影响[J].应用生志学报.1999.10(3):345-349.

[18] 林秋奇,王朝晖,杞桑等.水网藻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行性研究[J].生态学报,2001年5月,第21

卷第5期.

[19] 范运尧,刘铁成,王明健等.水网藻对富营养水体去氮除磷能力的研究[J].广东化工,2006年第9期,

第33卷,第161期.

[20] 吴振斌,邱东茹,贺锋等.水生植物对富营养水体水质净化作用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1, 19

(4): 299-303.

[21] JAMES W F,BARKO J W,BUTLER M et al.Shear stress and sediment resuspension in relation

to submersed macrophyte biomass[J].Hyrobiologia,2004,515:181-191.

[22] 杨清心等.伊乐藻的利用价值[J].维普资讯.

[23] 赵安娜,冯慕华,李文朝等.沉水植物伊乐藻光合放氧对水体氮转化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0,

19(4):757-761.

[24] PETRUCIO M M,ESTEVES F A et al.Uptake rate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the water by

Eichhornia crassipes and Salvinia auriculata[J].Revista Brasileirade Biologia, 2OOO, 60

(2):229-236.

[25] 赵联芳,朱伟,莫妙兴等. 沉水植物对水体pH值的影响及其脱氮作用[J].水资源保护,2008年l1月,

第24卷,第6期.

[26] 沈耀良,王美敬,李勇等.沉水植物修复受污水体净化效能的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

版),2005年l2月,第l8卷,第4期.

[27] 宋东辉,侯李君,施定基等.生物柴油原料资源高油脂微藻的开发利用[J].生物工程

报,2008,24(3):341-348.

[28] 可再生能源—海洋微藻[J].技术与市场,2010年,第17卷,第1期.

[29] 孔进,李哿,刘连光等.固定藻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年2月,

第25卷,第1期.

[30] 李雪静,张璐瑶,乔明等.藻类生物燃料研究开发进展[J].中外能源,2009年4月,第14卷,第4 期.

虎杖的功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虎杖的功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虎杖含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其主要有效成分白攀芦醇苷,具有扩血管、抗血栓艟休克、降血脂厦抗氧化等作用;另外,虎杖还具有抗茵、抗病毒和保肝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和各种病毒感染等疾病. 美键词虎杖;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虎杖为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的干燥根和茎。别名:花斑竹、酸筒杆、酸桶笋、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叶蛇总管、黄地榆。性状:本品多为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长1~7cm,直径0.5~2-5cm。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切面皮部较薄,木部宽广,棕黄色,射线放射状,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质坚硬。气微,味微苦、涩。性味与归经: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其主要成分为:游离蒽醌和葸醌苷、黄素、大黄索甲醚、犬黄酚、总苷A、慈苷B、芪类化合物(白黎芦醇苷、糖苷类氪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祛风利湿、祛痰止咳清热解毒、活血化癀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疮痈肿毒、关节痹痛、经闭经痛、水火烫伤、跌打损伤等。近年来,根据化学成分,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广,现综述如下。 1 种质资源 虎杖喜温暖湿润生长环境,耐寒,不怕涝,对土壤要求不严,常生于山沟、河旁、溪边、林下阴湿处。主要分布于陕西、、、、、、四川等省[1]. RAPD[2]、ISSR[3]和SRAP[4]扩增结果表明,22个引物中l7个引物扩增产物具多态性。。22个引物共得到98条扩增DNA片段,平均每个引物可获得4.45个DNA片段,其中90.8%的片段具有多态性。每个多态性引物能扩增出3—8个DNA段,平均可扩增出5.24个多态性片段,表明虎杖种质资源多态性水平较高(90.8%)。说明虎杖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确实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2 栽培技术 2. 1繁殖育苗 在5~6月份虎杖开花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母株,提前1 d浇足水,以确保植体内水分充足。翌日,剪取地上部粗壮主枝,去除叶片、叶柄、侧枝及顶部细弱枝条;将枝条在分枝处剪开,保留5~10节,作为繁殖用种条。 将准备好的种条,整齐横放,排列成行,行距10cm,覆沙5~8 cm,浇足水,并注意保持土壤表层湿润,直至萌芽齐全方可少浇水或不浇水。种条埋人沙中7~10 d后,自茎节处萌生新芽,萌芽率约60~70%;15 d左右自节处生根,生根率达98%以上。 2. 2 移栽定植 2. 2.1选地、整地 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地块,施人腐熟的饼肥后深翻一次(25- 35cm),清除草根及杂物,耙细、整平。 2. 2.2移栽与定植 种条埋人25 d左右,长出嫩芽、生根数量较多后,可挖出种条,并从芽点处剪断,每小节即一株小苗。按株行距30 cm×60 cm定植,每穴1~2株,芽点向上斜放,培上细土,浇足定根水。移栽苗的成活率可达98%以上。 2. 3栽后管理 虎杖幼苗定植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根系生长。幼苗期要结合除草,松土。当植株长高后,可转为粗放管理。

纳米材料综述要点

纳米材料综述 一、基本定义 1990年7月,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举办,标志着 纳米科学技术的正式诞生。 1、纳米 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纳米=1×10-9米,即1米的十亿分之一,单位符 号为 nm。 2、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是在单个原子、分子层次上对物质的种类、数量和结构形态进行 精确的观测、识别和控制的技术,是在纳米尺度范围内研究物质的特性和 相互作用,并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产品的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 术。其最终目标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分子,制造出 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纳米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即在召开“Nano 1”以前主要是在实验室探索各种纳米粉体的制备手段,合成纳米块体(包括薄膜,研究评估表征的方法,探索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研究对象一般局限于纳米晶或纳米相材料。 第二阶段 (1990年~1994年人们关注的热点是设计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微粒与纳米微粒复合(0-0复合, ?纳米微粒与常规块体复合(0-3复合, ?纳米复合薄膜(0-2复合。 第三阶段(从1994年至今纳米组装体系研究。它的基本内涵是以纳米颗粒 以及纳米丝、管等为基本单元在一维、二维和三维空间组装排列成具有纳米结构的体系的研究。 3、纳米材料 材料基本构成单元的尺寸在纳米范围即1~100纳米或者由他们形成的材料就称为纳米 材料。纳米材料和宏观材料迥然不同,它具有奇特的光学、电学、磁学、热学和力学等方面的性质。

图1 纳米颗粒材料SEM图 二、纳米材料的基本性质 由于纳米材料是由相当于分子尺寸甚至是原子尺寸的微小单元组成,也正因为这样,纳米材料具有了一些区别于相同化学元素形成的其他物质材料特殊的物理或是化学特性例如:其力学特性、电学特性、磁学特性、热学特性等,这些特性在当前飞速发展的各个科技领域内得到了应用。科学家们和工程技术人员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可以说纳米材料特性促进了科技进步和发展。 1、力学性质 高韧、高硬、高强是结构材料开发应用的经典主题。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强度与粒径成反比。纳米材料的位错密度很低,位错滑移和增殖符合Frank-Reed模型,其临界位错圈的直径比纳米晶粒粒径还要大,增殖后位错塞积的平均间距一般比晶粒大,所以纳米材料中位错滑移和增殖不会发生,这就是纳米晶强化效应。金属陶瓷作为刀具材料已有50多年历史,由于金属陶瓷的混合烧结和晶粒粗大的原因其力学强度一直难以有大的提高。应用纳米技术制成超细或纳米晶粒材料时,其韧性、强度、硬度大幅提高,使其在难以加工材料刀具等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使用纳米技术制成的陶瓷、纤维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石油钻探等恶劣环境下使用。 2、热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比热和热膨胀系数都大于同类粗晶材料和非晶体材料的值,这是由于界面原子排列较为混乱、原子密度低、界面原子耦合作用变弱的结果。因此在储热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耦合性能应用方面有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Cr-Cr2O3颗粒膜对太阳光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从而有效地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热能。 3、电学性质 由于晶界面上原子体积分数增大,纳米材料的电阻高于同类粗晶材料,甚至发生尺寸诱导金属——绝缘体转变(SIMIT)。利用纳米粒子的隧道量子效应和库仑堵塞效应制成的纳米电子器件具有超高速、超容量、超微型低能耗的特点,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取代目前的常规半导体器件。2001年用碳纳米管制成的纳米晶体管,表现出很好的晶体三极管放大特性。并根据低温下碳纳米管的三极管放大特性,成

氮磷钾配比对高产夏玉米产量_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

文章编号:1005-0906(2009)06-0088-05 氮磷钾配比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养分 吸收积累的影响 王宜伦,韩燕来,张许,谭金芳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郑州450002)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高产夏玉米土壤养分限制因素及植株养分吸收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均比不施肥显著增产,增产7.3%~15.9%,氮磷钾推荐施肥(OPT)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2051.2kg/hm2,增产1651.2 kg/hm2;施用氮肥、钾肥能显著提高夏玉米的产量,N、K是高产夏玉米主要养分限制因素。高产夏玉米植株体内氮、磷、钾的积累量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养分积累量的大小顺序为N>K>P,从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是氮素、磷素和钾素吸收量和吸收速率最大的时期,整个生育期,高产夏玉米能持续吸收N、P、K养分。N当季回收率为18.05%,P2O5为14.55%,K2O为18.34%,每生产100kg经济产量需吸收的N、P2O5、K2O的量分别为1.62、0.69、1.83kg。 关键词:夏玉米;产量;超高产;养分限制因素;养分积累;养分回收率 中图分类号:S513.062文献标识码:A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ers on Yield and Plant Nutrient Accumulation of High-yield Summer Maize WANG Yi-lun,HAN Yan-lai,ZHANG Xu,TAN Jin-fang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450002,China) Abstract: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soil nutrient limiting factors and plant nutrient uptake and accumul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the treatment with fertilizers were increased observably,the in-crease rate was from7.3%to15.9%.The OPT treatment got the highest yield with12051.2kg/ha,with yield in-creased1651.2kg/ha.The nitrogen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 could increase yield of high-yield summer maize evi-dently;N and K were chief soil nutrient limiting factors.The accumulations of nitrogen,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of high-yield maize plants were increased with the extended of bearing period.The order of nutrients accumulation was N>K>P.It was the greatest period of nitrogen,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absorption amount and d rate from jointing stage to the large bugle stage,the N,P and K nutrients were absorbed at the whole stage.Under the conditions of rec-ommended fertilization(OPT),the increasing yield per kg nutrient of N,P2O5,K2O were3.73,5.20,6.76kg,the recov-ery rate of N,P2O5,K2O were18.05%,14.55%,18.34%,and the absorbed nutrient with100kilogram maize of N, P2O5,K2O were1.62kilogram,0.69kilogram and1.83kilogram. Key words:Summer maize;Yield;Super-high yield;Nutrient limiting factor;Nutrient accumulation;Nutrient recovery 收稿日期:2008-12-16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8BADA4B07)、中国-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合作项目(30200108) 作者简介:王宜伦(1976-),男,山东郓城人,讲师,在读博士,从事植物营养与施肥研究。Tel:132715502210371-63558290 E-mail:wangyilunrl@https://www.360docs.net/doc/9d11596052.html, 谭金芳为本文通讯作者。 玉米吸肥能力强、需肥量大,提供充足的养分是夏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长期以来,土壤肥料工作者在玉米合理施肥理论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关于超高产夏玉米(≥12000kg/hm2)的研究主要都集中在栽培技术、土壤和空间条件及生理特性方面,对超高产夏玉米需肥规律和科学合理施肥技术的研究较少。本文在河南省浚县高产玉米农田中研究推荐施肥(氮磷钾配施、磷钾配施、氮钾配 玉米科学2009,17(6):88~92Journal of M aize Sciences

文献综述的目的与作用

文献综述的目的与作用 张丽华王娟苏源德 摘要:阐述了文献综述的目的与作用,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如何撰写好文献综述的概念,框架以及步骤。指出了写作文献综述一般常犯的错误,并推荐介绍了文献综述的四个基本步骤:概述(归类),摘要,批判,建议。 文献综述在硕士,博士论文写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 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的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其目的并不是将可能找到的文章列出,而是要在辨别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论文来综合与评估这些资料。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课题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与目的 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问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简而言之,文献综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础。 大多数研究生并不考虑这些问题,就直接进行文献探讨,将在短时间内找到的现有文献做简略引述或归类,也不作批判。甚至与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也无关。 其实回顾的目的就是想看看什么是探索性研究,所以必须主动积极地扩大研究文献的来源。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增加研究的假设与变量,以改进研究的设计。 文献综述至少可达到的基本目的有:让读者熟悉现有研究主题领域中有关研究的进展与困境;提供后续研究者的思考:未来研究是否可以找出更有意义与更显著的结果;对各种理论的立场说明,可以提出不同的概念架构;作为新假设提出与研究理念的基础,对某现象和行为进行可能的解释;识别概念间的前提假设,理解并学习他人如何界定与衡量关键概念;改进与批判现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类研究,发掘新的研究方法与途径,验证其他相关研究。 总之,研究文献不仅可帮助确认研究主题,也可找出对研究的问题的不同见解。发表过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就是重要的问题来源,对论文的回顾会提供宝贵的资料以及研究可行性的范例。 二、文献综述中常见的问题 文献综述可以帮助新研究者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所以撰写此章节时,要向读者交代论文不同于先前研究之所在。它是一个新的有关此类研究主题方面的重要的学术研究。但是研究生在撰写文献综述过程中易犯以下四种错误:

甘草药理作用综述

甘草药理作用综述 甘草(Radix Glycyrrhiza),是一味补益中药,根、根茎是其药用部位,根呈圆柱形,直径0.6~3.5cm,长25~100cm,属于蝶形花亚科,呈灰棕色或者红棕色。本品味甘性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还能润肺祛痰而止咳喘。 甘草分布甘草资源分布要是产自俄罗斯、土耳其、希腊、伊朗、中国、印度、巴基斯 坦、阿富汗、叙利亚、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野生和半野生的甘草。中国甘草资源丰富,分布广而且多,目前己知有8种,包括:1 乌拉尔甘草,分布很广,中国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均有分布(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辽宁、黑龙江)。 2 光果甘草,仅产于新疆。 3 胀果甘草,主要分布于新疆,向东可到达甘肃西北部及疏勒河沿岸。 4 刺果甘草(Glycrrhizapallidiflora Maxim.),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河南、陕西。 5 粗毛甘草(Glycrrhiza aspera Pall.),仅分布在新疆的东部和北部。 6 黄甘草,主要分布于甘肃。7云南甘草(Glycrrhiza yunnanensis Chengf. etL. K. Tai)[1]。近年来,随着甘草的药用价值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学者也对甘草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甘草具有抗炎、抗病毒、抗癌、抗菌、抗肿、抗氧化、抗肝损伤、减毒作用等药理作用。 一抗炎 含甘草酸的甘草提取物可以有效治疗过敏性皮炎如湿疹、瘙痒症和皮肤囊肿。Abe 等用甘草酸治疗感染了伴刀豆球蛋白诱导的肝炎时小鼠三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甘草酸可以促进抗原肝树枝状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从而减轻炎症。此外,甘草中分离到的甘草黄烷在体外对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基转移酶活性抑制的IC50 值为7.7 μmol/L,具有抗炎活性,有望作为天然抗炎药物[1 ]。原皓等[15-16]报道了甘草酸二铵对大鼠结肠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6、IL-8 的产生和表达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2 ]。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甲醛性浮肿, 皮下肉芽肿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 抗组织胺, 或与肾上腺有关, 也有人认为它影响 了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 降低了细胞对刺激的反应性, 从而产生了抗炎作用[3 ]。 二抗病毒 甘草酸在临床上已被用于治疗慢性肝炎。甘草酸在体外可明显抑制HIV阳性病人血单核细胞中HIV复制,减少感染了致死剂量流感病毒的小鼠的发病率和死亡。Cinatl 等比较了三唑核苷、菌酚酸、吡唑呋喃菌素和甘草酸对两种SARS 冠状病毒FFM-1 和FFM-2的抑制,发现甘草酸对病毒复制的抑制最强[1]。梁再赋等报道了甘草酸单铵具有抗单纯I 型疱疹病毒的作用,当其ρ>25 mg/mL 时,对RK13 细胞有毒性作用;当ρ<12.5 mg/mL 时,则无影响;当ρ>4 mg/mL 时,不但有灭活细胞作用外,且有灭活细胞内的I 型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 而低质量浓度的甘草酸单铵具有减轻细胞损伤的作用,且对I 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ED50 的ρ=1 mg/Ml[4]。 Epstein-Barr病毒与外周T细胞淋巴瘤、胃癌、Hodgkin’s 淋巴瘤等许多疾病的病因有关。使用甘草酸进行体外抗Epstein-Barr病毒实验,发现甘草酸干扰病毒的早期复制,但不影响病毒的吸附,也不会使病毒质粒失活;体外实验还表明,甘草酸具有抗虫媒病毒的作用[5]。甘草不仅对单纯性疱疹病素、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有预防作用。张剑锋等的研究显示甘草酸对疱疹病毒群的VZV 感染的人胎儿成纤维细胞病灶数有明显的抑

吸收法废气处理综述.

吸收法废气处理 综 述 姓名: xxxxxx 班级: xxxxxxxxx1301班 学号: x4xxxxxxxxxx 日期: xxxxxxxxxxxxxxxxxx 吸收法废气处理 摘要 吸收法处理是利用液态吸收剂处理气体混合物以除去其中某一种或几种气

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会发生某些气体在溶液中溶解的物理作用,这是物理吸收。也有气液中化学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这是化学吸收。吸收作用常用于气体污染物的处理与回收 中文名吸收法处理含义利用液态吸收剂处理气体混合物 特点某些气体在溶液中溶解的物理作用作用吸收脱除硫化氢、氰化氢 一、基本内容 吸收法处理是利用液态吸收剂处理气体混合物以除去其中某一种或几种气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会发生某些气体在溶液中溶解的物理作用,这是物理吸收。也有气液中化学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这是化学吸收。吸收作用常用于气体污染物的处理与回收,如用石灰乳液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生成石膏;用碱性溶液或稀硝酸吸收硝酸厂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回收再用;还有用碳酸钠等碱性溶液吸收硫化氢。我国研究成功的APS法以苦味酸为催化剂,以煤气中的氨为吸收剂,可同时吸收脱除硫化氢、氰化氢,效率较高。吸收法还广泛作为有机废气的预处理,如除尘、除油雾、除水溶性组成,为进一步净化做准备。 二、关于废气中硫化氢的处理方法介绍 硫化氢是高度刺激性和腐蚀性的有害气体 ,通常很低浓度的硫化氢即可对人身健康和自然界造成严重的危害。现实中硫化氢废气主要来自石油化工、天然气、冶金、硫酸制造和矿物加工等行业 ,也有报道称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厌氧发酵[以及地理沉积处由于硫酸盐的热力化学还原 ( TSR) 都会产生硫化氢气体。我国对环境大气、车间空气及工业废气中硫化氢浓度已有严格规定[ 3 ] ,对其进行达标处理是相关行业不可推卸的责任。 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周围生计环境的质量。工业排放的废气中所含的硫化氢气体,能够导致设备管道的腐蚀、催化剂的中毒、生产工艺条件恶化,并会造成相当严重的环境污染,乃至损害人类生计。因此,必须对排放的 H2S 气体进行处理。而硫磺在动力、化工、医药、农业等方面都是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因此,处理硫化氢废气,使硫化氢气体变废为宝,在实践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国内外硫化氢废气处理的方法总结 这些年,关于 H2S 气体的净化方法研讨越来越活跃。依据各自的特点,可

氮磷钾配施对夏玉米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第10卷 第3期 2006年 9月 河北农业科学 Journa l o fH ebeiAgr i c u ltura l Sciences Vo l 10 N o 3 Sep 2006 收稿日期:2006-07-24 基金项目:中国 加拿大合作项目,PPI /PP I C 资助 作者简介:秦文利(1974-),女,河北邯郸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施肥研究。 文章编号:1008-1631(2006)03-0027-03 氮磷钾配施对夏玉米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秦文利,李春杰,刘孟朝,韩宝文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51) 摘要: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施水平对夏玉米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及配施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玉米的株高、穗位、棒三叶叶面积、穗长和秃尖长度;氮、钾肥对玉米株高、穗位、棒三叶叶面积的影响显著大于磷肥;在一定范围 内增施氮肥能显著增加玉米果穗长度;钾肥对玉米果穗秃尖长度的影响大于氮肥和磷肥。目前肥力条件下,以P 2O 5150kg /hm 2 、K 2O 150kg /hm 2 和N 300kg /hm 2 配施比较适宜。关键词:氮磷钾;夏玉米;性状;产量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E ffect of D ifferent NPK Rati os on M ai n Characteristics and Y iel d of Su mm er Corn Q I N W en -l,i LI Chun -jie ,LI U M eng -chao ,HAN B ao -w en (Instit u te o f A gro -resources and Env iron m ent ,H ebei A cademy o f A 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Sh iji a z huang 050051,Ch i na) Abst ract :The effect o f differentNPK ratios on m a j o r characteristi c s and y i e l d of summ er corn w ith cu ltivar Zhendan958w as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 ifferent NPK rati o s a ffected p lant heigh,t cob he i g ht ,LA I o f the three leaves ar ound cor n cob ,cob length and bare ti p leng th of cob d ifferentl y The effect ofNK fertilizers on the p lant he i g h,t cob he i g h,t LA I o f the three leaves around cor n cob w ere m o re sign if-i cant than the P fertilizer s W ith the i m prove m ent of N fertilizer ,t h e cob l e ngth of summ er corn had an in -creasi n g trend K fertilizer m ade m ore e ffect on the bare ti p l e ngth o f cob than N and P fertilizers The co r n y i e l d w ou l d increase w ith mo re N and K fertilizers app li e d The opti m um fertilization m ode l is the fertilization of P 2O 5150kg /hm 2,K 2O 150kg /hm 2and N 300kg /h m 2 K ey w ords :N-P -K;Summ er co r n ;Plant characteristics ;Y ield 目前河北省玉米生产普遍存在着氮、磷肥用量较多,钾肥用量较少,氮、磷、钾三要素不平衡,玉米持续增产效果不显著等问题。因此,研究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施对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可为玉米生产提供平衡施肥依据。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04年6月9日~9月18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教场庄村实施。试验地土壤为轻壤质潮土,0~20c m 耕层含有机质1 06%、全氮0 064%、速效磷11mg /kg 和速效钾130m g /kg ,p H 值7 23。

河流底泥氮磷释放规律及其对环境清淤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海洋科学 河流底泥氮磷释放规律及其对环境清淤的影响研究 1.国内外研究动态 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加,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工农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工业化带来了“城市化”现象,使得大量含有氮、磷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排入附近的湖泊,水库和河流,增加了这些水体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施用的化肥和牲畜粪便逐年增加,经雨水冲刷和渗透,进入水体的营养物质不断增多,以上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极大地减少了水体由贫营养向富营养过渡所需要的时间,国内外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在全球范围内30%-40%的湖泊和水库遭受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影响,我国近年来湖泊富营养化呈发展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41%上升到90年代后期的77%,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也较严重,处于富营养状态的水库个数和库容分别占所调查水库的30.8%和11.2%,总体而言,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程度和范围呈发展趋势,城市湖泊及邻近城镇的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湖泊和水库等相对静止的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重于河流,但河流富营养化问题也不容轻视,富营养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水环境保护中的重大环境问题。 水体富营养化是发生藻类污染的直接原因。近年来由于污染造成的环境恶化逐步加重,水体藻类污染的程度也逐年加深。赤潮或水华(Red tide or Bloom)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出现是藻类污染程度加深的直接反映。我国在1933年到1979年的 46 年中仅发生过12次赤潮,而1990年到1994年的5年中就发生了139次赤潮,藻类污染灾害日趋严重,主要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目前出现了一种各地纷纷出台禁磷措施和法规的"一边倒"现象,一时含磷洗涤剂变成了瘟神,这种盲目的现象对行业和国家的发展并非一件好事。客观地分析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现状,跟踪"禁磷"实施效果,提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解决措施和办法,已迫在眉睫。 2.引言 水资源是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和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整个国民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命脉。水对人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的59—66%是由水组成

氮磷钾对植物作用

目录 1. 1 氮 2. 2 磷 3. 3 钾 氮磷钾氮 编辑 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养分,它是每个活细胞的组成部分。植物需要大量氮。 氮素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成分[1],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是含氮化合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使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有机物(葡萄糖)和氧气,是借助于叶绿素的作用。葡萄糖是植物体内合成各种有机物的原料,而叶绿素则是植物叶子制造“粮食”的工厂。氮也是植物体内维生素和能量系统的组成部分。 氮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当氮素充足时,植物可合成较多的蛋白质,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增长,因此植物叶面积增长快,能有更多的叶面积用来进行光合作用。 此外,氮素的丰缺与叶子中叶绿素含量有密切的关系。这就使得我们能从叶面积的大小和叶色深浅上来判断氮素营养的供应状况。在苗期,一般植物缺氮往往表现为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薄而小,叶色缺绿发黄。禾本科作物则表现为分孽少。生长后期严重缺氮时,则表现为穗短小,籽粒不饱满。在增施氮肥以后,对促进植物生长健壮有明显的作用。往往施用后,叶色很快转绿,生长量增加。但是氮肥用量不宜过多,过量施用氮素时,叶绿素数量增多,能使叶子更长久地保持绿色,以致有延长生育期、贪青晚熟的趋势。对一些块根、块茎作物,如糖用甜菜,氮素过多时,有时表现为叶子的生长量显著增加,但具有经济价值的块根产量却少得使人失望。 我国土壤全氮含量的分布 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是土壤。我国土壤全氮含量的基本分布特点是:东北平原较高,黄淮海平原、西北高原、蒙新地区较低,华东、华南、中南、西南地区中等。大体呈现南北较高,中部略低的分布。但南方略高主要指水稻土,旱地含氮量很低。 一般认为土壤全氮含量<0.2%即有可能缺氮,我国大部分耕地的土壤全氮含量都在 0.2%以下,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几乎所有农田都需要施用化学氮肥的原因。 我国农田相对严重缺氮的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和华北地区。如果把土壤全氮含量等于0.075% 作为严重缺氮的界限,严重缺氮耕地超过面积一半的有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新疆等五个省区。 氮磷钾磷 编辑

药理学复习提纲综述

药理学讨论课题目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理学系 2011. 2 第一篇药理学总论 第1章绪论

【目的要求】 1.熟悉药理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 2.了解药物和药物发展史,药理研究在新药开发和研究中的作用和新药研究的大体过程。 【讨论题】 1.药物、毒物、新药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药理学概念、研究内容及任务。 3.试述新药研究的过程。 第2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药物作用机制,受体与配体的概念,受体类型及跨膜信息传递机制。 2.了解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 【讨论题】 1.什么是药物作用、药理效应?药理效应选择性与药物作用特异性的关系?2.什么是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分类及各类的定义及主要特点是什么? 药理效应与疗效、副反应之间的关系? 3.以某药为例,可从其量效曲线上获得哪些重要信息?阐明这些信息的意义。4.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的定义及意义? 5.用简明的方法描述药物作用机制的类型。 6.反应激动药内在活性和亲和力的参数有哪些? 7.竞争性拮抗药对激动药量效曲线的作用如何? 8.如右图所示,A、B两药的量效曲线平行,最大 反应相同,他们的pD2值和K D值谁大? 9.受体和配体的概念,受体类型及跨膜信息传递 机制有哪些? 第3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规律,各种基本参数及其概念。

2.熟悉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 【讨论题】 1.什么是pKa?已知药物的pKa和环境pH后,怎样计算弱酸性和弱碱性药物的离子化程度? 计算:⑴丙磺舒是一弱酸,pKa=3.4,其在胃液(pH=1.4)和血浆中(pH=7.4)的解离率分别是多少? ⑵某弱酸性药物的pKa=3.5,它在pH=7.5的肠液中可吸收多少? ⑶某弱酸性药物在pH=7.0的溶液中90%解离,其pKa值约为多少? 2.生物利用度的含义?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的计算公式和用途?什么是首关消除?有何意义? 3.零级消除动力学的定义及特点?如何计算按零级消除动力学代谢的药物的t1/2? 4.药物按一级消除动力学代谢有何特点?如何计算药物的t1/2? 5.用公式表达血浆清除率、消除速率、表观分布容积、给药速度。 6.连续恒速给药,根据需要怎样调整给药速度? 7.在病情危重时需立即达到有效血浓时,怎样计算负荷剂量? 8.拟给家兔静脉注射酚红,酚红在体内以一级消除动力学方式代谢,可通过测定酚红的血浆浓度,计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半衰期(t1/2)、表观分布容积(Vd)等。请设计详细的实验方案,并分析可能出现得实验结果(如结果偏大或偏小)。若实验结果不理想,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第4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的原则 【目的要求】 1.掌握合理用药的原则。 2.了解影响药物效应的各种因素。 【讨论题】 1.何谓安慰剂及安慰剂效应? 2.合理用药原则有哪些? 第二篇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 第5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地龙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理作用研究综述

地龙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理作用研究综述 发表时间:2019-03-20T08:46:03.500Z 来源:《药物与人》2018年12月作者:卞敬琦 [导读] 地龙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含多种氨基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卞敬琦摘要:地龙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含多种氨基酸。《神农本草经》中称其为白颈蚯蚓,收录在动物篇下品中,味咸,性寒,有小毒,能够清热生肌,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用于关节痹痛,肢体麻木,皮肤疮疡等。下面就地龙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具体阐述[1]。 1治疗与方法 1.1一般治疗 陈云峰[2]等用新西兰大白兔在背部脊柱两侧切割3个深入到肌层的圆形创面,分别滴入地龙提取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以及等量的生理盐水,用药3d,5d,7d后光镜观察,地龙组和bFGF组均有巨噬细胞增生,能够吞噬坏死组织,促进伤口修复。说明地龙组在伤口处出现的大量巨噬细胞,能有效清除伤口坏死组织、吞噬病原菌,促进伤口肉芽组织的生长及修复[3-5]。作用机制为地龙提取液能够促进巨噬细胞活化并含有能够引导单核细胞游离出血管,聚集在伤口形成巨噬细胞的趋化因子,刺激局部组织细胞增生转化为巨噬细胞。 2结果 李东兵等[6]将鲜地龙溶液喷洒于实验组动物以及混合痔术后患者的创面,结果表明实验组的间质成纤维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多,同时,上皮细胞分裂象和间皮细胞分裂象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创面愈合和肉芽的充填速度实验组均快于对照组。临床实验中,实验组创面愈合天数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成纤维细胞是参与创伤修复的主要细胞,该细胞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细胞分裂象可表明组织修复状态,全部的上皮细胞分裂象实验组均较对照组明显活跃。吴俊荣等[7]切除兔耳全层皮肤至软骨膜,创面裸露不予包扎。实验组在创面敷鲜地龙匀浆纱布,对照组擦拭积雪草甙霜软膏;模型组敷以生理盐水的纱布。术后50天处死家兔切下左右兔耳创面制成标本,石蜡包埋,HE染色及Masson染色。肉眼可见模型组的瘢痕组织厚于周边正常皮肤,质地较硬,颜色淡红;积雪草甙霜组的瘢痕表皮较平滑,质地平软,颜色基本接近正常;地龙组瘢痕较平坦,外形与体积均变小,,颜色变浅为淡粉,基本接近于正常皮肤。镜下结果显示,给药组纤维束排列相对整齐,细胞结构比较完整,细胞间界清晰,没有发生融合。 3讨论 李东兵等[8]将人工养殖的鲜地龙制成的溶液喷洒于混合痔术后患者创面,并与使用紫草药条比较。结果显示地龙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以及大肠杆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抗炎并能减轻水肿作用。曾凡举等[9]定期随访168例用地龙浸出液治疗疗烧伤患者,结果显示使用地龙浸出液后,创面无渗出、无感染,并有效缓解疼痛、Ⅱ°以内烧伤创面2周内愈合,且很少留疤,浅Ⅲ°烧伤创面3周内愈合,有轻微疤痕。出院后随访所有病人,没发现疮面新生疤痕。且在地龙浸出液治疗过程中,没有皮疹及其他过敏反应发生。疼痛是烧伤主要症状,传统方法是应用麻醉药品,但易造成一些毒副作用。疼痛的原因是神经末梢受到损伤,组织水肿造成循环障碍[10]。喷洒地龙浸出液能有有效隔离了创面,湿润受损皮肤,阻隔创面与空气直接接触导致的创面干燥;保护痛觉末梢神经;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彻底清除创面脓液及坏死组织;有效减少创面细菌;使伤口更快痂片或焦痂软化 ,增加局部抗感染能力[11]。 地龙含有生物碱、亚油酸、多种酶、维生素、18种游离氨基酸和丰富的矿物元素[12],这些都为创面愈合提供了有利条件。鲜地龙液中含有生物活性物质,长期保存不影响疗效。且使用鲜地龙液治疗伤口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工艺简单,疗效确切,在临床上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江苏医学院编.地龙.中药大辞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112-2116. [2].陈云峰,张凤春,苏彦珍,胡奇芬.地龙促进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0(03):54-55+67. [3].Hunt TK.Basic principles of wound healing:growth factor andmacrophage interaction.J Trauma.1990,30(12 suppl):129. [4].刘良民.创伤伤口治疗的新进展.国外医学军事医学分册,1991,8:49. [5].程天民主编.创伤战伤病理学.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28-49. [6].李东冰,王沛,曾耀辉,赵雅茹,钱静仁,陈希琳,赵玉琴,吴佐周.地龙促进痔术后创面愈合的实验和临床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0(01):6-9. [7].吴俊荣,宫英勃,黄长军,夏祥河,祝红军.鲜地龙外敷抑制瘢痕形成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04):272. [8].李东冰,王沛,曾耀辉,赵雅茹,钱静仁,陈希琳,吴佐周,张玉茹.地龙组分促进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2):899-902 [9].曾凡举,贺子岑,刘士平,何风雷.地龙浸出液治疗烧伤168例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01(01):36. [10].李世明.MEBO治疗疮疡68例体会.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0,(1): 34 [11].黎鳌.烧伤治疗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20) [12].鲍世铨,曾耀辉.蚯蚓在医药保健方面的综合利用研究〔 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994; 15(3)∶165

氮磷钾元素作用

氮磷钾营养元素的作用 氮 氮是蛋白质、叶绿素、酶等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是构成植物细胞原生质的基本物质,原生质是新陈代谢的活动中心。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活动。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植株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有酶的参与。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物质,充足的氮能使叶色浓绿,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生长健壮,茎叶繁茂。另外,植株体内的核酸、磷脂和某些激素也都含有氮,这些物质也是许多生理生化过程所不可缺少的。可见氮的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 氮不足,叶色转黄,生育延迟,植株瘦弱,抽穗晚,雌穗发育不良,穗小粒少,严重时不结实,形成空杆。缺氮症状先由叶尖变黄开始,沿着中脉向内扩展,严重时叶片变褐枯死,从全株看,先由下部老叶开始变黄,然后扩展到中部和上部叶片,这是因为缺氮时老叶中的氮转移到上部正在生长的幼叶和其它器官的缘故。 玉米对氮的需要量是诸多营养元素之中最大的,占茎叶子实及根系在内的干重的百分比达到1.46%,明显高于其它营养元素,所以在生产中一定要注意氮元素的施用。 磷 磷在植株体内含量虽比氮、钾少(仅占植株干重的0.2%)。但其生理作用确是非常重要的。磷是核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核蛋白是原生质、细胞核和染色体的重要组成物质。磷也是核苷酸的主要成分之一。核苷酸的衍生物在新陈代谢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与玉米植株的正常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磷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及氮代谢中也都有重要作用,与脂肪代谢的关系也较密切。 磷对玉米植株发育及各生理过程均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在苗期,能促进根的发育,如果供给适量的磷,根系干重可比缺磷的高1倍。对提高粒重、提高品质也有重要作用。 如果缺磷,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发育,产量降低。如果发现缺磷,即使再供给充足的磷也难以弥补前期所造成的损失。早期缺磷、幼苗生长缓慢,根系发育差,叶片呈紫红色,严重时叶尖及叶片边缘变成褐色并枯死。中、后期缺磷,花丝抽出晚,雌、雄间隔时间长,影响授粉,果穗缺粒秃尖,成熟延迟,产量降低。在生产中一定注意从苗期开始就供给充足的磷,确保一生对磷的需要。 钾 钾在幼苗植株中的含量较高,仅次于氮(占植株总干重的0.92%),它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 钾能增强植株的抗旱性主要是由于钾是调节植株水分状况的重要元素。气孔开闭与K+含量有很大关系。施钾使叶肉K+细胞充足,气孔开放程度大,使细胞间隙进入的CO多,从而使光合速率增大,能增强光合产物的运输,提高光合速率,使碳氮代谢加强,有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往籽粒中输送。增施钾肥能增强作物的抗旱力,是由于钾离子有调节原生质的胶体特性,使胶体保持一定的分散度、水化度和粘滞性等。钾离子可增强原生质的水合作用,而钙能促使原生质浓缩,降低细胞的渗透性。当它们同时存在时,由于拮抗作用,可使胶体保持一定的分散度,又有一定的粘滞性和透性,使水分能顺利地进入细胞,加强了细胞的持水能力,从而增强了作物抗旱能力。 钾素能增强作物的抗病抗倒伏能力,因为钾对茎部纤维素合成有关。钾营养充足时,作物茎叶中纤维素含量增加,促进了作物维管束的发育,厚角组织细胞加厚,茎秆强度增加,植株生长健壮,不仅抗倒伏,也增强对病虫的抵抗能力。

神经妥乐平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现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d11596052.html, 神经妥乐平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现状综述作者:李晓婷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8期 神经妥乐平是将牛痘疫苗接种至家兔皮肤中,从其炎性、免疫组织中所提取并经过提纯、去蛋白、去微生物后精制而成的小分子生物活性混合物,药液中未添加防腐剂、无微生物。本药由40多种有机酸、核酸、氨基酸所构成,分为4个不同的组团,且每个组团的药理作用存在差异[1]。本文现就神经妥乐平的药理作用及应用现状作如下具体综述,旨在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1 神经妥乐平的药理作用 1.1 镇痛作用 神经妥乐平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发挥镇痛作用,其一为通过阻碍激肽释放酶而达到抑制缓解肽合成的效果,而缓解肽是介导疼痛、变态反应的主要介质;其二为可对下行行性疼痛抑制系统产生激活作用,而下行性疼痛抑制系统是疼痛调节的重要机构。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麻醉性镇痛药相比,神经妥乐具有不同的镇痛机制,其可避免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1.2 调节免疫系统作用 神经妥乐平可促进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增加,提高巨噬细胞及T细胞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对T细胞依赖性抗原抗体免疫反应。同时神经妥乐平可通过增加T淋巴细胞功能及数量,而达到减轻及抑制高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效果;此外,其还可促进T细胞产生IL-2的功能,刺激其分泌,进而恢复T细胞依赖性免疫反应,调节免疫系统。 1.3 修复、营养神经作用 神经妥乐平可促进神经突触传导的恢复,激活Na-K-ATP酶的活性,进而加快神经轴突的形成及许旺细胞的增殖,调节病损神经的传导速度,对缺氧状态下神经元功能发挥保护作用。此外,神经妥乐平可促进纤维母细胞瘤BDNF的表达,且对细胞形态及存活率无明显影响,常用于器质性疾病、大脑功能的治疗中[2]。 1.4 脑保护作用 神经妥乐平属于激肽释放抑制药物之一,可对腹内侧核及脑室旁的神经内分泌功能、自主神经功能产生影响,进而预防因脑缺血而引起的白细胞及血小板增多,降低脑能量耗竭、大脑水肿发生的风险。神经妥乐平可对脑炎性MBP诱发的免疫反应产生抑制,进而预防脑脊髓炎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