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调节7个参数(基线、彩色图(精)

彩色调节7个参数(基线、彩色图(精)
彩色调节7个参数(基线、彩色图(精)

附件:

项目需求书第一包:

第二包:

第三包:

注:技术要求中带*号的为实质性要求

附件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技术需求

1、设备用途说明:腹部、泌尿科、妇产科、浅表组织、小器官及外周血管

2、主要技术及系统概述:

2.1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包括:

高分辨率彩色逐行扫描15英寸显示器

全数字化彩色超声诊断系统主机

数字化二维灰阶成像单元

数字化彩色多普勒单元

数字化频谱多普勒显示和分析单元

数字化能量血流成像单元

数字化波束形成器,双波束形成

处理通道能力≥1024通道

*微米成像技术

反相脉冲组织二次谐波成像(应用于凸阵、相控阵及高频线阵探头)

*实时、非预设置二维、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模式一键式自动图像优化调整

频谱多普勒实时自动测量及自动校正技术

方向性彩色多普勒能量图(DCA)

线阵探头凸型扩展技术

原始数据采集、储存

2.2测量和分析:(B型、M型、频谱多普勒、彩色模式)

2.2.1一般测量(包括腹部、泌尿、小器官等软件包)

2.2.2妇、产科测量,10种胎儿体重算法,5种妇产科报告

2.2.3心脏功能测量

2.2.4多普勒血流测量与分析

2.2.5外周血管测量与分析

2.2.6 348个注释菜单,不规则形测量及双幅拼图测量

2.3图像存储与(电影)回放重现单元

2.3.1超声图像静态、动态存储,原始数据回放重现

*2.3.2原始数据储存,可对回放的二位图像调节10个参数(增益、动态范围、灰阶图、伪彩、图像方位反转、抑制等)、多普勒调节19个参数(增益、基线、角度校正、快速角度校正、反转、显示格式、扫描速度、全幅显示、抑制、灰阶图、伪彩、压缩、自动计算、修改计算参数等)、彩色调节7个参数(基线、彩色图谱、彩色反转、预值等)

2.3.3一体化病案管理单元包括病人资料、报告、图像等的存储、修改、检索和打印等。

2.4图像管理与记录装置:

2.4.1动态图像、静态图像以PC通用格式直接存储,无需特殊软件即能在普通PC机上直接观看

*2.4.2一体化的剪贴帖版(在荧光屏上)可以存储和回放动态及静态图像

2.4.3硬盘动静态图像储存大于等于80GB

2.4.4 CD-RW刻录机,2个USB接口

3、技术参数:

3.1系统通用功能:

3.1.1探头接口:≥3个

3.1.2所有探头可配穿刺引导件

3.1.3超声影像工作站:60G硬盘/17寸液晶显示器,配套软件,喷墨打印机,二维影像打印机

3.2二维灰阶显像主要参数:

3.2.1扫描:

电子凸阵:超声频率2.0-5.0MHz

电子线阵:超声频率4.0-10.0MHz

电子微凸阵:超声频率4.0-11.0MHz

*3.2.2扫描速率:扇扫探头,全视野,18cm深度时,帧速率≥50帧/秒

3.2.3接收方式:发射、接收通道≥512,多倍信号并行处理,系统可调动态范围〉120dB

3.2.4数字式声束形成器:数字式全程动态聚焦,数字式可变孔径及动态变迹,

A/D≥12bit

3.2.5谐波成像基波频率个数≥4

3.2.6回放重现:全程回放

3.2.7预设条件:8种临床诊断类型,针对不同的检查脏器,预设最佳化图像的检查条件,减少操作时的调节,及常用所需的外部调节及组合调节。

3.2.8增益调节:B/M/D/CFM可独立调节,STC分段≥8

3.2.9可选23种灰阶图

3.2.10空间分辨率:符合GB10152-1997国家标准。

3.3频谱多普勒:

3.3.1最低测量速度:≤2mm/s(非噪声信号)

3.3.2电影回放:≥60秒

3.3.3零位移动:≥10级

3.3.4取样宽度及位置范围:宽度1mm至16mm分级

3.4彩色多普勒:

3.4.1扇形扫描角度:10o—90o选择

*3.4.2彩色显示帧频:扇扫探头、最大角度,18cm深时,彩色显示帧频≥10帧/s

3.4.3显示位置调整:先针扫描感兴趣的图像范围:-20o—+20o

3.4.4彩色显示速度:最低平均血流测量速度≤5mm/s(非噪声信号)

附件2

内窥式流产吸引系统技术要求

1、内窥镜

1.1镜体分辨率:≥28lp/mm

1.2视场角:≥65o

1.3视向角:≥90o

1.4照度:≥2600lx

1.5视场暗点:≤2个(Φ2mm)

1.6内含传光和传像束:

2.8×1.7mm

1.7成像清晰范围:≥96%

2、镜鞘

2.1有效长度:≥200mm

2.2外径:Φ6、Φ7

2.3吸引孔道:≥1

3.3mm2(外径Φ6)

≥21.8mm2(外径Φ7)

2.4吸口半径:13mm

2.5吸口弦长:1

3.5mm

2.6前侧臂厚:0.5mm

2.7头顶部到取像中心距离:≤10mm

3、监视器:17寸纯平或15寸液晶

4、冷光源:照度160万lx,色温5600k,机壳<50℃

5、CCD摄像头:信噪比≥50dB,最低照度:≤3lx,分辨率≥4百万像素

血栓弹力图仪 产品技术要求

性能指标 1 外观 1.1 外观应清洁,无划痕、无毛刺缺陷; 1.2 面板上图形、符号和文字应准确、清晰、均匀; 1.3 紧固件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得有松动现象。 1.4 测量通道:仪器应有8个通道。 2 开机时间 开机时间应不超过30 min。 3 连续工作时间 连续工作时间不应小于24h。 4 温度控制 血栓弹力图仪恒温装置部温度控制在37.0℃±1.0℃范围内。 5 噪声 仪器噪声≤75dB(A)。 6 仪器可比性 两台仪器各检测项目的相对偏倚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不同凝血试验测定项目的仪器可比性要求

7 测量重复性 血栓弹力图仪的测量重复性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不同凝血试验测定项目的测量重复性要求 8 通道差 不同通道测试同一份参考品,所得结果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不同凝血试验测定项目的通道差要求 9 安全性能 应符合GB 4793.1-2007《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4793.9-2013《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9部分:实验室用分析和其他目的自动和半自动设备的特殊要求》、YY 0648-2008《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2-101部分:体外诊

断(IVD)医疗设备的专用要求》的要求。 10 电磁兼容性 应符合GB/T 18268.1-201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18268.26-201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26部分:特殊要求体外诊断(IVD)医疗设备》1组A类的要求。 11 环境试验 应符合GB/T 14710-2009中气候环境试验I组、机械环境试验Ⅱ组及表4的要求。运输试验、电源电压适应能力试验应分别符合GB/T 14710-2009中第4章、第5章的要求。 12 数据接口要求 存储格式应为*.tra文件。 13 用户访问控制要求 用户身份应通过管理员用户名及密码识别访问权限。 14 软件功能 14.1 多图视图最大化功能 14.2 图形最大化功能 14.3 运行图形筛选功能 14.4 历史数据查询功能 14.5 打印和预览功能 14.6 触摸屏输入功能 14.7信息录入功能

交互作用分析

交互作用分析 一、交互作用的概念 简单地说,交互作用指当两个因素都存在时,它们的作用大于(协同)或小于(拮抗)各自作用的和。 要理解交互作用首先要区别于混杂作用。 混杂作用 以吸烟(SMK)和饮酒(ALH)对收缩压(SBP)的影响为例,可以建立以下二个模型: 模型1:SBP = β0+β2’SMK 模型2:SBP = β0+β1ALH+β2SMK 假设从模型1估计的SMK的作用为β2’,从模型2估计的SMK的作用为β2。如吸烟与饮酒有关(假设吸烟者也多饮酒),而且饮酒与血压有关,这时可以假想两种可能: 1.吸烟与血压无关,但因为饮酒的原因,模型1中的β2’会显著,而模型2控制了ALH 的作用后,SMK的作用β2将不显著。 < 2.吸烟与血压有关,模型1中估计的SMK的作用β2’一部分归功于饮酒,模型2估计的β2是控制了ALH的作用后SMK的作用,因此β2’不等于β2。 是不是β2不等于β2’就意味着有交互作用呢不是的,这只是意味着β2’中有饮酒的混杂作用。 那么什么是交互作用呢 根据吸烟与饮酒将研究对象分成四组,各组SBP的均数可用下表表示: 吸烟与饮酒对SBP的影响,有无交互作用反映在β12上,检验β12是否等于零就是检验吸烟与饮酒对SBP的影响有无交互作用。而上面的模型2是假设β12等于零所做的回归方程。

交互作用的理解看上去很简单,但需要意识到的是交互作用的评价与作用的测量方法有关。以高血压发病率为例,看吸烟与饮酒对高血压发病率的影响就有两种情况。 I、相加模型: II、相乘模型: 相加模型检验Isa是否等于零,相乘模型检验B是否等于1,可以想象Isa等于零时B不一定等于1,因此会出现按不同的模型检验得出的结论不同。在报告交互作用检验结果时,要清楚所用的是什么模型。一般的线性回归的回归系数直接反映应变量的变化,是相加模型,而Logistic回归的回归系数反映比值比的变化,属相乘模型。 二、交互作用的检验 交互作用检验有两种方法,一是对交互作用项回归系数的检验(Wald test),二是比较两个回归模型,一个有交互作用项,另一个没有交互作用项,用似然比检验。本系统采用似然比检验(Log likelihood ratio test)方法。 如以吸烟与饮酒两个两分类变量为例,可以形成回归方程: 方程1:F(Y)= β0+β1ALH+β2SMK+β12SMK*ALH # 计算该方程似然数(likelihood),似然数表示按得出的模型抽样,获得所观察的样本的概率。它是一个很小的数,因此一般取对数表示,即Log likelihood,似然数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拟合度。 如果我们假定吸烟与饮酒无交互作用,β12等于零,则方程为:

量子力学的隐变量解释

量子力学的隐变量解释1935 年 5 月, 在 Physical Review 上 Einstein 和他的两位同事 B. Podolsky和 N. Rosen 共同发表了一篇名为「Can Quantum-Mechanical Description of Physical Reality Be Considered Complete?」 (量子力学对物理世界的描述是完备的吗?) 三个人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在这篇著名的文章中,作者首先阐述了他们对物理理论的看法:一个严谨的物理理论应该要区别「客观实体」(object reality) 以及这个理论运作的观点.客观实体应独立于理论而存在.在判断一个理论是否成功时,我们会问自己两个问题:(1) 这个理论是否正确? (2) 理论的描述是否完备?只有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时,这样的理论才是令人满意的.理论的正确性当由实验来决定.而关于量子力学的描述是否完备则是这篇文章探讨的主题.在进一步讨论理论的完备性之前,我们必须先定义什么是完备性.作者们提出了一项判别完备性的条件:每一个物理实体的要素必须在理论中有一对应物(every element of the physical reality must have a counterpart in the physical theory)因此我们决定了什么是「物理实体的要素」,那么第二个问题就容易回答了.那么,究竟什么是「物理实体的要素」呢? 作者们以为: 「如果,在不以任何方式干扰系统的情况下,我们能准确地预测(即机率为一)某一物理量的值,那么必定存在一个物理实体的要素与这个物理量对应.」他们认为,只要不把这个准则视为一必要条件,而看成是一充分的条件,那么这个判别准则同样适用于古典物理以及量子力学中对实在的概念.举例来说,在一维系统中,一个以波函数φ(x) = exp(ip0x/2πh) (其中 p0是一常数,i 表纯虚数,h 为Planck常数)描述的粒子.其动量的算符为 h d ,p = ------ ---- ,2(Pi)i dx,因此: pFI(x) = p0FI(x),所以动量有一确定的值 p0. 因此在这种情形下动量是一物理实体.反之,对位 置算符 q 而言,qFI = xFI ≠ aFI ,因此粒子的位置并没有一确定的值.它是不可预测的,仅能以实验测定之.然而任何一实验的测定都将干扰到粒子而改变其状态,被测后的粒子将再也不具动量 p0了.对于此情况,我们说当一粒子的动量确定时,它的位置并非一物理 实体.一般来说在量子力学中,对两个不可对易的可观察量(observable)而言,知道其中一个物理量的准确知识将排除对另外一个的准确知识.任何企图决定后者的实验都将改变系统的状态而破坏了对前者的知识.至此,作者们发现我们面临了如下的两难局面: (1)或者,在量子力学中波函数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不完备的. (2)或者,两个对应于不可对易算符的物理量不能同时是实在的(即具有确定的值).因为,若两个不可对易的物理量同时具有确定的值,根据作者们对完备性的条件,在波函数的描述中应包含这些值.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调节效应分析

调节效应分析攻略 一、调节效应回归方程: 调节效应是交互效应的一种,是有因果指向的交互效应,而单纯的交互效应可以互为因果关系;调节变量一般不受自变量和因变量影响,但是可以影响自变量和因变量;调节变量一般不能作为中介变量,在特殊情况下,调节变量也可以作为中介变量,例如认知归因方式既可以作为挫折性应激(X)和应对方式(Y)的调节变量也可以作为中介变量。常见的调节变量有性别、年龄、收入水平、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等。在统计回归分析中,检验变量的调节效应意味着检验调节变量和自变量的交互效应是否显著。以最简单的回归方程为例,调节效应检验回归方程包括2个如下: y=a+bx+cm+e 1) y=a+bx+cm+c’mx+e 2) 在上述方程中,m为调节变量,mx为调节效应,调节效应是否显著即是分析C’是否显著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临界比率.05水平)。 二、检验调节效应的方法有三种: 1.在层次回归分析中(Hierarchical regression),检验2个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R12和R22是否有显著区别,若R12和R22显著不同,则说明mx交互作用显著,即表明m的调节效应显著; 2.或看层次回归方程中的c’系数(调节变量偏相关系数),若c’(spss输出为标准化?值)显著,则说明调节效应显著; 3.多元方差分析,看交互作用水平是否显著;

4.在分组回归情况下,调节效应看各组回归方程的R2。 注:上述四种方法主要用于显变量调节效应检验,且和x与m的变量类型相关,具体要根据下述几种类型采用不同的方式检验 三、显变量调节效应分析的几种类型 根据调节效应回归方程中自变量和调节变量的几种不同类型组合,分析调节效应的方法和操作也有区别如下: 1.分类自变量(x)+分类调节变量(m) 如果自变量和调节变量都是分类变量的话,实际上就是多元方差分析中的交互作用显著性分析,如x有两种水平,m有三种水平,则可以做2×3交互作用方差分析,在spss里面可以很容易实现,这我就不多讲了,具体操作看spss操作工具书就可以了。 2.分类自变量(x)+连续调节变量(m) 这种类型调节效应分析需要对分类自变量进行伪变量转换,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中心化(计算变量离均差)然后做层次回归分析。分类自变量转换为伪变量的方法:假设自变量X有n种分类,则可以转换为n-1个伪变量,例如自变量为年收入水平,假设按人均年收入水平分为8千以下、8000~2万、2万~5万、5万~10万、10万以上四种类型,则可以转换为3个伪变量如下: x1 x2 x3 10万以上 1 0 0 5万到10万 0 1 0 2万到5万 0 0 1 8千以下 0 0 0 上述转换在spss中可以建立3个伪变量x1、x2、x3,变量数据中心化后标准回归方程表示为:

隐变量交互作用分析建模及其在SAS上的实现

34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故Var(z】膏3)已知,同理Var(.z11.r4)、、mr(aj2.r3)、var(zz.r4)也可类似求出. 1.4估计步骤 从上述推导及图l、图2的比较可见,只要将图1中有关度量方程的参数估计出来,则图2所代表的度量方程中的参数也可以求出来.比如,图1中z:在乎,上的因子载荷为九”z。在乞上的因子载荷为A韶.而由式(7)可见:图2中交互作用项手,乞的指示变量z.z。在车。乞的因子载荷为1.o,_,z;在}。{:上的因子载倚为凡。,z。.r。在搴。乞上的因子载荷为A。。,z。.,r。在享。乞上的因子载荷为也,九:等。即带有交互作用项的模型中的所有度量参数均可由无交互式作用项的模型中的度量参数或其度量参数的函数表示.所以带有交互作用项的结构方程模型可以通过下面两个步骤实现. 1)估计无交互作用结构方程模型,并用其度量方程中的参数估计隐变量交互作用项言,毒:的指示变量的方差及其在交互项亭。手。,隐变量£瓯,享,艿。,}。乱,享:艿。上的因子载荷,以及毒1艿3、毒l艿。、毒2艿1、毒2d2、毒l亭2的方差; 2)将上步得到的度量参数的估计值做为约束条件,估计亭,、拿。在内生变量y上的主效应),,、%和交互项搴。手。在内生变量.、.上的交互效应以. 2应用示例 在图2中已知£的指示变量丁。z’。,毒:的指示变量z。z。以及指示变量的乘积项z。扎、.r,.r。,r:丁。、.=r:山和内生显变量y这9个显变量的协方差矩阵拟合值(artificialdata)为:-rlz2』’3.z4.r1‘z3z】.z4z223.r2丁{j, 丁,2.395 .r2 1.2541.542 .r3 ().4450.2022.079 .r;,0.2310.1161.1411.370 ‘ (9)_。t丁3—0.367一O.070—O.148一O.1335.669 .r1.Jr4一O.301——0.041一O.130。一O.1172.8683.076 j‘zr3——O.081——O.054O.038f).0372.9891.3463.411 卫’2.r{一O.047一O.045O.039—0.0431.3411.3921.7191.960 .)7~0.368一O.1790.402{).2822.5561.5791.6230.9712.174假设乞、乞对j,既有独立的主效应,又有交互作用,分析的主要任务是用sEM建立模型的结构方程(方程6).也就是确定£、乞对∥的主效应),,、y:和交互项手,邑在内生变量y上的交互效应7。并进行假设检验.在本驯中,需要估计的参数为:£,、乞的方差var(毒,)、Var(乞);拿。、乞的协方差cov(亭。,亭:);z,(?一1.2,3,4)的度量误差筑的方差var(d,)(i一1,2,3,4),方程不能解释的∥的残差f的方差V;;r(f)≯。在手。上的因子载荷九,、z。在乞上的因子载荷九。;拿,、手。对y的主效应Ky:和交马:项拿,乞在内生变量j,上的交互效应以;待估参数共13个.模型的自由度为32.运用sAs中的proccalis模块嘲,结合协方差矩阵式(9)的数据编写示例所用的S八S程序(见附录1),程J#中edf为样本容量减1,是按proccalis的要求给出观测例数,即没定样本容量为500.在SAh6.12上运行该程序,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 .),一一0.163/l*拿,_{一O.3186*拿2+O.7092*拿1拿2+1.0000f(10)

中药新药设计的核心与关键

发现-辨识-优化——中药新药设计的核心与关键 (来源:丁香园) 新药的创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中药还是西药,均包括研究与开发两个阶段。候选药物的确定是区分两个阶段的标志,即在确定候选药物之前为研究阶段,确定之后的工作为开发阶段。所谓候选药物是指拟进行系统的临床前试验并有可能进入临床研究的化学实体(西药)或中药提取物(中药)。研究阶段在新药创制流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否找到合适的候选药物,则决定着该药后期开发的风险和最终是否能成为上市新药。 就西药而言,为了寻求候选药物,提出了以“构效关系”为核心的药物设计(Drug design),其研究的内容是药物发现的中心环节——先导物的发现途径(衍生与优化)以及所涉及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 CADD)在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方面,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1]。 单一化合物是基于“构效关系”进行设计的,与之相对应,多成分的复方中药除了“构效关系”外,更多侧重基于“组效关系”进行研究设计。所谓中药“组效关系”Combination-Activity Relationship,CAR)是指在不同层次上的中药物质组合与药效活性之间的关联性,系统建模是分析“组效关系”的基本方法。为此,我们认为中药新药设计(Design of New Drug of Chinese Medicine DNDCM)以“组效关系”为核心,围绕饮片层次上的中药新药处方发现,主要有效成分的辨识,提取物(组分或成分层次)的组方优化三个关键环节,以确定高效低毒候选药物为目标,中药新药设计流程,见图1。 综上,就化药而言,研究阶段主要包括:靶标的确定,活性筛选发现先导化合物,先导化合物结构优化等3个环节,其中以上环节中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 化为新药设计,以“构效关系” “组效关系”与“构效关系”是中西药新药研究的主要区别。中药与西药新药研究流程对比,见图2。

第五课 TEG 血栓弹力图简介规范

TEG简介 美国Haemoscope公司生产的血栓弹力图仪(Thrombelastography, TEG)是一种从整个动态过程来监测凝血过程的分析仪。血栓弹力图仪于1948年由德国人Harter发明,8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临床指导术中输血,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已成为当今围术期监测凝血功能的最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世界上先进国家进行血制品管理的重要工具,在输血指南里使用该设备。其节约20%-50%的血制品使用功能被国内、外临床文献大量证明。该设备在95-96年开始在心脏外科开始使用。目前以TEG为主要监测手段的体外循环术中凝血监测方案已经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使用。2004年,该设备上市了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监测的方法—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从而为临床带来了快速、准确的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技术。国内外近4000份临床文献从各个角度就TEG对临床诊疗效果进行了论证。 TEG在国内的使用情况 我国许多三甲医院的麻醉科、ICU、体外循环、器官移植科等在2000年左右率先使用TEG指导术中成分血和凝血相关药物的使用,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并有大量文献报道。2006年,检验科开始使用TEG作为凝血检测的筛选和补充;同年,一些输血科开始将TEG正式纳入临床选择血制品的客观依据,并开始用TEG进行血制品使用的管理的主要设备。使临床医生真正做到了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和使用正确种类和剂量的成分血制品,从根本上杜绝了我国临床用血的盲目和浪费。2006年初,TEG的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开始在中国上市,从而开创我国心脑血管病抗血小板药物检测的新方法。填补了我国临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缺乏药物疗效监测的空白。为实现个性化的抗血小板治疗和解决PCI冠脉搭桥等手术的疑难病例,开创了新的起点。同时它为预防血栓和进行血栓分层等领域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国家认可的检测方法 TEG血栓弹力图试验列入2007年6月卫生部公布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

血栓弹力图简介及各科室的应用讲解

TEG简介及应用 血栓弹力图仪(Thrombelastography, TEG)是一种从整个动态过程来监测凝血过程的分析仪。血栓弹力图仪于1948年由德国人Harter发明,8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临床指导术中输血,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已成为当今围术期监测凝血功能的最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世界上先进国家进行血制品管理的重要工具,在输血指南里使用该设备。其节约20%-50%的血制品使用功能被国内、外临床文献大量证明。该设备在95-96年开始在心脏外科开始使用。目前以TEG为主要监测手段的体外循环术中凝血监测方案已经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监测的方法—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从而为临床带来了快速、准确的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技术。国内外近4000份临床文献从各个角度就TEG对临床诊疗效果进行了论证。 TEG在国内的使用情况 我国许多三甲医院的麻醉科、ICU、体外循环、器官移植科等在2000年左右率先使用TEG指导术中成分血和凝血相关药物的使用,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并有大量文献报道。2006年,检验科开始使用TEG作为凝血检测的筛选和补充;同年,一些输血科开始将TEG正式纳入临床选择血制品的客观依据,并开始用TEG进行血制品使用的管理的主要设备。使临床医生真正做到了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和使用正确种类和剂量的成分血制品,从根本上杜绝了我国临床用血的盲目和浪费。2006年初,TEG的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开始在中国上市,从而开创我国心脑血管病抗血小板药物检测的新方法。填补了我国临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缺乏药物疗效监测的空白。为实现个性化的抗血小板治疗和解决PCI冠脉搭桥等手术的疑难病例,开创了新的起点。同时它为预防血栓和进行血栓分层等领域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国家认可的检测方法 TEG血栓弹力图试验列入2007年6月卫生部公布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和《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2001年版)》新增和修订的项目目录中。 TEG与传统凝血试验的主要区别 TEG能从一份血样完整地监测从凝血开始,至血凝块形成及纤维蛋白溶解的

分析调节效应

调节效应重要理论及操作务实 一、调节效应回归方程: 调节效应是交互效应的一种,是有因果指向的交互效应,而单纯的交互效应可以互为因果关系;调节变量一般不受自变量和因变量影响,但是可以影响自变量和因变量;调节变量一般不能作为中介变量,在特殊情况下,调节变量也可以作为中介变量,例如认知归因方式既可以作为挫折性应激(X)和应对方式(Y)的调节变量也可以作为中介变量。常见的调节变量有性别、年龄、收入水平、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等。在统计回归分析中,检验变量的调节效应意味着检验调节变量和自变量的交互效应是否显著。以最简单的回归方程为例,调节效应检验回归方程包括2个如下:y=a+bx+cm+e 1) y=a+bx+cm+c’mx+e 2) 在上述方程中,m为调节变量,mx为调节效应,调节效应是否显著即是分析C’是否显著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临界比率.05水平)。 二、检验调节效应的方法有三种: 1.在层次回归分析中(Hierarchical regression),检验2个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R12和R22是否有显著区别,若R12和R22显著不同,则说明mx交互作用显著,即表明m的调节效应显著; 2.或看层次回归方程中的c’系数(调节变量偏相关系数),若c’(spss输出为标准化?值)显著,则说明调节效应显著; 3.多元方差分析,看交互作用水平是否显著; 4.在分组回归情况下,调节效应看各组回归方程的R2。 注:上述四种方法主要用于显变量调节效应检验,且和x与m的变量类型相关,具体要根据下述几种类型采用不同的方式检验 三、显变量调节效应分析的几种类型 根据调节效应回归方程中自变量和调节变量的几种不同类型组合,分析调节效应的方法和操作也有区别如下: 1.分类自变量(x)+分类调节变量(m) 如果自变量和调节变量都是分类变量的话,实际上就是多元方差分析中的交互作用显著性分析,如x有两种水平,m有三种水平,则可以做2×3交互作用方差分析,在spss里面可以很容易实现,这我就不多讲了,具体操作看spss操作工具书就可以了。 2.分类自变量(x)+连续调节变量(m) 这种类型调节效应分析需要对分类自变量进行伪变量转换,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中心化(计算变量离均差)然后做层次回归分析。分类自变量转换为伪变量的方法:假设自变量X有n种分类,则可以转换为n-1个伪变量,例如自变量为年收入水平,假设按人均年收入水平分为8千以下、8000~2万、2万~5万、5万~10万、10万以上四种类型,则可以转换为3个伪变量如下: x1 x2 x3 10万以上 1 0 0 5万到10万 0 1 0 2万到5万 0 0 1 8千以下 0 0 0 上述转换在spss中可以建立3个伪变量x1、x2、x3,变量数据中心化后标准回归方程表示为: y=b1x1+b2x2+b3x3+cm+e 3) y=b1x1+b2x2+b3x3+cm+c1mx1+c2mx2+c3mx3+e 4) x1=1表示10万以上;x2=1表示5万到10万;x3=1表示2万到5万;8千以下=0。此时8千以下的回归方程表示为:y=cm +e(在x1、x2、x3上的伪变量值为0);之所以单独列出这个方程,是为了方便大家根据回归方程画交互作用图,即求出c值就可以根据方程画出8千以下变量的调节效应图。 检验方法为分析R2显著性或调节系数C’显著性。 注:在这4种分类自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中,采用R12和R22显著性检验时,是对4种类型自变量在调节变量作用下的调节效应的整体检验,总体显著的效果可能会掩盖某种类型自变量与调节变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的情况,此时,我们就要逐一审查各个交互项的偏相关系数。对方程4)而言,如果检查调节变量的偏相关系数,则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调节变量偏相关系数不显著的情况,例如,c1显著、c2和c3不显著或c1和c2显著,c3不显著的情况等,此时可根据交互项的偏相关系数来发现到底是那种类型的自变量与调节变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3.连续自变量(x)+分类调节变量(m) 这种类型的调节效应需要采用分组回归分析,所谓分组回归分析既是根据调节变量的分类水平,建立分组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回归方程为y=a+bx+e。当然也可以采用将调节变量转换为伪变量以后进行层次回归分析,层次回归具体步骤同上,见三、2,需要注意的是,分类的调节变量

4、量子力学的隐变量解释分析

4、量子力学的隐变量解释 1935 年 5 月, 在 Physical Review 上 Einstein 和他的两位同事 B. Podolsky和 N. Rosen 共同发表了一篇名为「Can Quantum-Mechanical Description of Physical Reality Be Considered Complete?」 (量子力学对物理世界的描述是完备的吗?) 三个人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在这篇著名的文章中,作者首先阐述了他们对物理理论的看法:一个严谨的物理理论应该要区别「客观实体」(object reality) 以及这个理论运作的观点.客观实体应独立于理论而存在.在判断一个理论是否成功时,我们会问自己两个问题:(1) 这个理论是否正确? (2) 理论的描述是否完备?只有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时,这样的理论才是令人满意的.理论的正确性当由实验来决定.而关于量子力学的描述是否完备则是这篇文章探讨的主题.在进一步讨论理论的完备性之前,我们必须先定义什么是完备性.作者们提出了一项判别完备性的条件:每一个物理实体的要素必须在理论中有一对应物(every element of the physical reality must have a counterpart in the physical theory)因此我们决定了什么是「物理实体的要素」,那么第二个问题就容易回答了.那么,究竟什么是「物理实体的要素」呢? 作者们以为: 「如果,在不以任何方式干扰系统的情况下,我们能准确地预测(即机率为一)某一物理量的值,那么必定存在一个物理实体的要素与这个物理量对应.」他们认为,只要不把这个准则视为一必要条件,而看成是一充分的条件,那么这个判别准则同样适用于古典物理以及量子力学中对实在的概念.举例来说,在一维系统中,一个以波函数φ(x) = exp(ip0x/2πh) (其中 p0是一常数,i 表纯虚数,h 为Planck常数)描述的粒子.其动量的算符为 h d ,p = ------ ---- ,2(Pi)i dx,因此: pFI(x) = p0FI(x),所以动量有一确定的值 p0. 因此在这种情形下动量是一物理实体.反之,对位 置算符 q 而言,qFI = xFI ≠ aFI ,因此粒子的位置并没有一确定的值.它是不可预测的,仅能以实验测定之.然而任何一实验的测定都将干扰到粒子而改变其状态,被测后的粒子将再也不具动量 p0了.对于此情况,我们说当一粒子的动量确定时,它的位置并非一物理 实体.一般来说在量子力学中,对两个不可对易的可观察量(observable)而言,知道其中一个物理量的准确知识将排除对另外一个的准确知识.任何企图决定后者的实验都将改变系统的状态而破坏了对前者的知识.至此,作者们发现我们面临了如下的两难局面: (1)或者,在量子力学中波函数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不完备的. (2)或者,两个对应于不可对易算符的物理量不能同时是实在的(即具有确定的值).因为,若两个不可对易的物理量同时具有确定的值,根据作者们对完备性的条件,在波函数的描述中应包含这些值.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因此波函数的描述是不完备的.在量子力学中,通常假设了波函数包含了描述物理系统一切

血栓弹力图仪项目投资建议书

血栓弹力图仪项目 投资建议书 投资建议书参考模板,仅供参考

摘要 该血栓弹力图仪项目计划总投资17581.7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 投资14116.8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29%;流动资金3464.9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71%。 达产年营业收入23719.00万元,总成本费用18094.81万元,税 金及附加325.74万元,利润总额5624.19万元,利税总额6725.68万元,税后净利润4218.1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507.54万元;达产 年投资利润率31.99%,投资利税率38.25%,投资回报率23.99%,全部投资回收期5.67年,提供就业职位409个。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项目承办单位的管理决策层要以求实、 科学的态度,严格按国家《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要求,在全面完成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细致的论证和比较,做到 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以 客观公正立场、科学严谨的态度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做出科学的评价。 本血栓弹力图仪项目报告所描述的投资预算及财务收益预评估基 于一个动态的环境和对未来预测的不确定性,因此,可能会因时间或 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导致与未来发生的事实不完全一致。

血栓弹力图仪项目投资建议书目录 第一章血栓弹力图仪项目绪论 第二章血栓弹力图仪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第三章建设规模分析 第四章血栓弹力图仪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第五章总图布置 第六章工程设计总体方案 第七章风险评价分析 第八章职业安全与劳动卫生 第九章进度方案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

第一章血栓弹力图仪项目绪论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企业 (一)项目名称 血栓弹力图仪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x有限公司 二、血栓弹力图仪项目选址及用地规模控制指标 (一)血栓弹力图仪项目建设选址 项目选址位于xx产业示范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建设条件良好。 (二)血栓弹力图仪项目用地性质及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58162.40平方米(折合约87.20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血栓弹力图仪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三)用地控制指标及土建工程

调节效应分析_

调节效应重要理论及操作务实 调节效应重要理论及操作务实 一、调节效应回归方程: 调节效应是交互效应的一种,是有因果指向的交互效应,而单纯的交互效应可以互为因果关系;调节变量一般不受自变量和因变量影响,但是可以影响自变量和因变量;调节变量一般不能作为中介变量,在特殊情况下,调节变量也可以作为中介变量,例如认知归因方式既可以作为挫折性应激(X)和应对方式(Y)的调节变量也可以作为中介变量。常见的调节变量有性别、年龄、收入水平、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等。在统计回归分析中,检验变量的调节效应意味着检验调节变量和自变量的交互效应是否显著。以最简单的回归方程为例,调节效应检验回归方程包括2个如下: y=a+bx+cm+e 1) y=a+bx+cm+c’mx+e 2) 在上述方程中,m为调节变量,mx为调节效应,调节效应是否显著即是分析C’是否显著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临界比率.05水平)。 二、检验调节效应的方法有三种: 1.在层次回归分析中(Hierarchical regression),检验2个回归方 程的复相关系数R 12和R 2 2是否有显著区别,若R 1 2和R 2 2显著不同,则 说明mx交互作用显著,即表明m的调节效应显著; 2.或看层次回归方程中的c’系数(调节变量偏相关系数),若c’(spss输出为标准化?值)显著,则说明调节效应显著; 3.多元方差分析,看交互作用水平是否显著;

4.在分组回归情况下,调节效应看各组回归方程的R2。 注:上述四种方法主要用于显变量调节效应检验,且和x与m的变量类型相关,具体要根据下述几种类型采用不同的方式检验 三、显变量调节效应分析的几种类型 根据调节效应回归方程中自变量和调节变量的几种不同类型组合,分析调节效应的方法和操作也有区别如下: 1.分类自变量(x)+分类调节变量(m) 如果自变量和调节变量都是分类变量的话,实际上就是多元方差分析中的交互作用显著性分析,如x有两种水平,m有三种水平,则可以做2×3交互作用方差分析,在spss里面可以很容易实现,这我就不多讲了,具体操作看spss操作工具书就可以了。 2.分类自变量(x)+连续调节变量(m) 这种类型调节效应分析需要对分类自变量进行伪变量转换,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中心化(计算变量离均差)然后做层次回归分析。分类自变量转换为伪变量的方法:假设自变量X有n种分类,则可以转换为n-1个伪变量,例如自变量为年收入水平,假设按人均年收入水平分为8千以下、8000~2万、2万~5万、5万~10万、10万以上四种类型,则可以转换为3个伪变量如下: x1 x2 x3 10万以上 1 0 0 5万到10万 0 1 0 2万到5万 0 0 1 8千以下 0 0 0 上述转换在spss中可以建立3个伪变量x1、x2、x3,变量数据中心化后标准回归方程表示为: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

临床用途 一、血栓弹力图CFMS TM介绍 血栓弹力图方法于1948年由德国人Harter发明, 8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临床指导术中输血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已成为当今围术期监测凝血功能最重要的指标。这一方法业已成为发达国家指导各类血制品使用的重要依据,并写入了输血指南。目前以血栓弹力图为主要监测手段的体外循环术中凝血功能监测方法已在50多个国家及地区广泛使用。另外,通过血栓弹力图这一技术平台对各类凝血药物疗效监测的产品也在近年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抗血小板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阿昔单抗等药效的监测受到了各大权威医疗机构的青睐和肯定。 二、血栓弹力图CFMSTM与配套试剂临床用途 目前,北京乐普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血栓弹力图仪为LEPU-8800型,与之配套的试剂有五种: 1.CFMSTM 血栓弹力图普通杯检测试剂盒(粘度测定法) 2.CFMSTM 血栓弹力图肝素酶杯检测试剂盒(粘度测定法) 3.CFMSTM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试剂盒-ADP激活途径(粘度测定法) 4.CFMSTM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试剂盒-AA激活途径(粘度测定法) 5.CFMSTM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试剂盒-ADP及AA激活途径(粘度测定法)继承了TEG的技术特点,在设计上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国内首创,很好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五种试剂的临床用途为: 1)CFMS TM血栓弹力图普通杯检测试剂盒(粘度测定法):临床上主要用于监测人的凝血及纤溶状况,区分高凝、低凝、纤溶亢进等症状,指导成分输血和药物使用。 2)CFMS TM 血栓弹力图肝素酶杯检测试剂盒(粘度测定法):临床上用于评估肝素的疗效,判断肝素是否过量。

如何在SPSS及AMOS分析调节效应(实战篇

精心整理 调节效应重要理论及操作务实 一、调节效应回归方程: 调节效应是交互效应的一种,是有因果指向的交互效应,而单纯的交互效应可以互为因果关系;调节变量一般不受自变量和因变量影响,但是可以影响自变量和因变 个如下: C’是否 1. R12和m 2.或看层次回归方程中的c’系数(调节变量偏相关系数),若c’(spss输出为标准化?值)显着,则说明调节效应显着; 3.多元方差分析,看交互作用水平是否显着; 4.在分组回归情况下,调节效应看各组回归方程的R2。

注:上述四种方法主要用于显变量调节效应检验,且和x与m的变量类型相关,具体要根据下述几种类型采用不同的方式检验 三、显变量调节效应分析的几种类型 根据调节效应回归方程中自变量和调节变量的几种不同类型组合,分析调节效应的方法和操作也有区别如下: 1. 在 2. 心化 10 5万到10万010 2万到5万001 2万以下000 上述转换在spss中可以建立3个伪变量x1、x2、x3,变量数据中心化后标准回归方程表示为: y=b1x1+b2x2+b3x3+cm+e3)

y=b1x1+b2x2+b3x3+cm+c1mx1+c2mx2+c3mx3+e4) x1=1表示10万以上;x2=1表示5万到10万;x3=1表示2万到5万;2万以下=0。此时2万以下的回归方程表示为:y=cm+e(在x1、x2、x3上的伪变量值为0);之所以单独列出这个方程,是为了方便大家根据回归方程画交互作用图,即求出c值就可以根据方程画出2万以下变量的调节效应图。 方程的决定系数R2显着性整体效果,这和不同分类水平的自变量下调节变量的调节效应识别有区别。

交互作用分析

交互作用分析
若某因子不同水準間輸出的差異,會隨 其它因子水準的設定改變而改變,則這 些因子之間存在交互作用。
交互作用的處理方法
y Study control factor interactions to quantify their
effects.
觀察控制因子間的交互作用
y To minimize the likelihood of significant interactions
and avoid having to estimate them.
減少顯著的交互作用的發生
1

Interactions defined
y Antisynergistic 反向交互作用
Factor A 水準一到水準二間的輸出差異,會隨著 B水準設定而改變,且其變化方向相反。
Response Factor B High
A , B 間有相 互影響
Factor B Low Low Factor A
High
Interactions defined
y Synergistic 正向交互作用
Factor A水準一到水準二間的輸出差異,不會隨 著 B 水準設定而改變。
Response Factor B High A , B 間不會
影響到水準 的決定
Factor B Low
High
Low Factor A
不平行的量愈 大表示相互的 作用愈大
2

Measurement of Interactions
B1 B2
10 9 8 7 6 5 4 3 2 1
Run (L4) 1 2 3 4
A 1 1 2 2
B 1 2 1 2
C (A-B) 1 2 2 1
Y 7 5 10 8
1 Factor A
2
Delta 1 = A2B1 – A1B1 Delta 2 = A2B2 – A2B1 Delta 1 = Delta 2 表示因子 A 與 B之間 無交互作用
Measurement of Interactions
B1 B2
10 9 8 7 6 5 4 3 2 1
Run (L4) 1 2 3 4
A 1 1 2 2
B 1 2 1 2
C (A-B) 1 2 2 1
Y 9 5 6 8
1 Factor A
2
最佳水準組合將發生錯誤
Delta 1 = A2B1 – A1B1 -3 = 3 Delta 2 = A2B2 – A2B1 = Delta 1 ≠ Delta 2 且異號,表示因子 A 與 B之間有強交互作用
3

血栓弹力图临床意义

血栓弹力图临床意义 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仪是一种能够动态监测整个凝血过程的分析仪。与血液凝固分析仪不同的是,TEG通过检测少量全血,能够全面反映患者从凝血到纤溶的整个过程中血小板、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纤溶系统和其他细胞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数据准确,操作简便,主要用于对凝血、纤溶全过程及血小板功能进行全面检测。特别是术中能简化对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指导成分输血,并且是肝移植手术的国际通用设备。 一、实验原理 血栓弹力图仪主要部件包括:自动调节37℃恒温的杯槽、金属探针、连接金属探针的扭力丝和机电传感器,耗材有样品杯与配套的圆柱。将样品杯卡在杯槽上,圆柱套在金属探针上,在杯壁与圆柱体之间加入全血标本,杯槽带动样品杯以4°45′的角度和每9秒一周的速度做匀速转动;当血液呈液态状态时,样品杯的来回转动不能带动圆柱体;当血液开始凝固时,杯与圆柱体之间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的黏附而产生阻力,杯旋转通过圆柱体带动金属探针同时运动,纤维蛋白-血小板复合物的强度能影响探针运动的幅度;当血凝块回缩或溶解时,圆柱与杯壁间的阻力解除,杯的运动不再传递给探针。通过机电传感器将探针的转动幅度描绘到图形上形成特有的TEG图形。可分为普通杯检测、肝素酶对比检测及血小板图检测。 二、参考区间 主要通过测量血凝块形成及溶解的五个主要参数来评估图形信

息。 R时间,K时间,α值,MA值,LY30 三、临床意义 (一)TEG普通杯检测 评估凝血全貌,综合诊断患者凝血变化和原因(低凝/高凝/纤溶亢进);指导各种成分输血和相关药物使用;判断凝血相关药物如华法林(R时间10-14分钟提示治疗有效)、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 (诺其)、比伐卢定、t-PA、氨甲环酸等的疗效;区分原发和继发纤溶亢进;评估血栓概率,预防手术后的血栓发生;术后检测出血,判断出血原因,减少二次手术风险等。 (二)肝素酶对比检测 普通杯检测的R时间为肝素酶对比检测的1-2倍提示治疗有效,主要用于判断肝素、低分子肝素以及类肝素的疗效;判断肝素中和后的效果;判断有无肝素抵抗。 (三)血小板图检测 抗血小板药物(AA或ADP)的选择;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监测,最新的指南认为MAADP在31-47nm时ADP类药物疗效最佳。 四、应用评价 与目前常规的凝血功能检测项目(如PT,APTT等)不同,TEG 能反映凝血过程中血小板与凝血因子的相互作用,展现凝血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可分析从凝血因子的激活到稳定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再到纤维蛋白溶解的连续过程中各组分的功能水平。该试验

血栓弹力图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目录 一. 方法原理 ................................................................. .. (2) 二. 方法确认可(包括线性、不精密度、检出限、灵敏度和特异性) ............................................................... (6) 三. TEG?实验检测取血要求.................................................................. (11) 四.仪器和试剂 ................................................................. . (12) 五.TEG?质控检测操作流程.................................................................. . (13) 六.TEG?普通杯检测操作流程.................................................................. (18)

七. TEG?血小板图检测操作流程.................................................................. (21) 八. 参考区间(高岭样品) ................................................................ . (25) 九. 临床意义 ................................................................. . (26) 十.TEG 日维护 ................................................................. .. (31) 十一.TEG 月维护................................................................... . (33) 一方法原理 承载血标本的测试杯以作4°45'的角度和每 9 秒一周的速度均速转动,一旦血栓形成,置于血标本检测杯中的金属探针受到标本形成的切应力作用,随之出现左右旋动,金属针在旋动过程中由于切割磁力线而产生电流,给电脑软件处理后,便形成 TEG 曲线。 TEG参数图解凝血弹性描记仪(TEG)参数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