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组织学

交通运输组织学
交通运输组织学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 设计背景和内容 (1)

1.2 概括问题的提出 (1)

1.3 本设计所作的基本工作和基本结构 (1)

第二章顺丰物流公司货物运输量计划的统计 (2)

2.1 顺丰物流公司历史数据的资料分析 (2)

2.2 对历史数据利用指数平滑法建模分析 (3)

第三章顺丰企业2013年度车辆计划 (3)

3.1 车辆计划的编制 (3)

3.2 车辆运用计划的编制 (4)

3.3 车辆运用计划预测 (6)

参考文献 (10)

第一章概述

1.1 设计背景和内容

顺丰速运成立于1993年4月,主要经营国际、国内快递及报关、报检、保险等业务,为广大客户提供快速、安全、优质的服务。顺丰专注于满足市场需求,不断拓宽服务区域,逐步搭建起立足华南,拱连华东、华北,拓展华中的战略网络格局,为客户提供快速安全的速运服务。20年来,顺丰不断投入巨资加强公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运营设备和信息处理系统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意识。经过多年的努力,顺丰在中国速运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顺丰不断加强核心竞争力,以强大自有网络、高效运营速度和优质客户服务为后盾,力图将“顺丰”品牌塑造成为中国民族速运企业的“百年老店”,为中国速运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顺丰物流公司的货运主要有三个渠道,公路水路以及航空运输,其中,汽车为公路货运的主要方式。本设计主要研究汽车货运生产计划的编制,汽车货运计划是指货运企业对计划期内本企业应该完成的货物运输量、货运车辆构成情况和车辆利用程度等方面进行必要的部署和安排。

货运生产计划是组织运输生产的重要依据,在货物运输经营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合理制定货运生产计划,能充分满足市场对运输服务的需求,保证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其次,可不断提高汽车货运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运输费用,再次,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利用和合理分工,最后,合理制定货运生产计划也是企业经营目标的依据。

1.2 概括问题的提出

汽车货运生产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1)摸清货源情况,掌握货流的规律,落实货源。

2)科学、合理的将运输任务分解到各个基层单位。

3)与其他运输方式结合,合理分流,组织好多式联运。

4)尽可能的组织合理运输和直达运输。

5)组织连续、均衡生产,充分利用现有的运力水平。

1.3 本设计所作的基本工作和基本结构

汽车货运生产计划是企业经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运输生产的的纲领。汽车货运生产计划由运输量计划、车辆计划和车辆运输计划三部分计划组成。其中,运输量计划和车辆计划是货运生产计划的基础组成部分,车辆运用计划是车辆计划的补充。运输量计划表明社会对货运服务的需求,车辆计划和车辆运用计划则表明运输企业能够提供的运输生产能力。

编制货运生产计划的目的就是要在需求和可能之间建立一种动态的平衡,既根据货物运输市场的运输需求变化以及企业的运输能力,来确定本企业计划年度、季度和月度的运输量计划,根据企业运输量计划的基本要求,计算出计划期应配备的运输车辆的数量、车型及装载能力等,确定车辆计划,借助于车辆运用指标,计算车辆运用水平和车辆生产率,确定车辆运用计划。

本设计基于对顺丰公司的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预测其未来季度(或年度)运输量,以此制定未来的运输量计划(表格),依据运输量计划,制定车辆计划(表格),以及制定车辆运用计划,可采用顺编法或逆编法,并做运力平衡测算。最后,制作某一个周期如一周内的运行作业计划表。

第二章顺丰物流公司货物运输量计划的统计

2.1 顺丰物流公司历史数据的资料分析

通过网上资料以及顺丰企业的期刊年终报表等资料的总结,以下总结汇总了顺丰公司2012年度四季度的运输量计划表。

指标/季度实绩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1、货运量/T 35000 41000 59000 64000

零担货物/T 10000 13000 15000 14000

合同货物/T 10000 12000 13000 14000

集装箱货物/T 20000 20000 25000 30000

特种货物/T 5000 5100 6000 6000

11300 12800 14600 16300

2、货物周转量

/(T km)

零担货物5000 6000 7000 8000

合同货物5000 5500 6000 6500

集装箱货物1000 1000 1200 1300

特种货物300 300 400 500

2.2 对历史数据利用指数平滑法建模分析

利用以上5年的历史数据,根据上述的建模过程,对原始数据进行一次方根变换,建立GM(1.1)模型,计算得吞吐量的时间相应模型:

X(K+1)=40.327*e0.179215239K-34.4274

然后进行精度检测,求得平均精度为P=98.2461%,P>90%,合格。平均级比偏差p(avg)<10%,合格。所建立的GM(1.1)模型通过精度检测,可以用于对外推测。

利用模型预测得到2013到15年集装箱吞吐量,列于表2

指标/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货运量/T 70000 75000 80000 83000

货物周转量20000 22000 25000 27000

第三章顺丰企业2013年度车辆计划

3.1 车辆计划的编制

编制车辆计划时,年初车辆数及吨位根据前一统一期末的实有数据列入。对于这些车辆,首先是应该对其技术状况进行检测,对于性能降低、燃油耗费高、维修频繁的车辆,应考虑是否需要被淘汰。再根据编制的运输量计划和预测的运输需求资料,研究原有车辆在类型上的适用程度:哪些类型的车辆多余,哪些类型的车辆不足,最后确定其该应该删减的数量。

计划增加数量,包括由其他单位的调入和新增加的车辆,对于欲增加的车辆,还应该考虑车型是否合适、是否具有相应的技术人员和配套维修设施。减少车辆包括报废的车辆,调给其他单位的车辆,经批准封存的车辆和由营运改为非营运

的车辆。

车辆的额定吨额,应已记载与行车执照上的数据为准,不得随意更改换动。若车辆进行过改装,则应以改装后的数据为准。年末车辆数及吨位,按计划期内车辆增减变化后的实际数据检测。

增减车辆的时间通常采用“季中值”法确认,既不论车辆是季初还是季末投入或者退出营运,车日增减计算均已每季中间那几天来确定,为了简化计算工作,采用下表的近似值来作为个季度车辆增加后或减少前在企业内的保有日数。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增加后计算日320 230 140 45

减少后计算日45 140 230 320

通过车辆计划编制的原则和分析制出该公司2013年度的车辆计划表如下

类别额定吨

位年初增或减年末

车数吨位季度车数吨位车数吨位

1、货车20 21 25

大型货车 6 4 6 5 6 7 6 中型货车 3 5 3 5 3 7 3 零担货车 1 10 1 10 1 10 1 集装箱车10 1 10 1 10 1 10 拖车

2、挂车13 15 13 17 13 20 15 全挂车15 5 15 6 15 7 15 半挂车9 10 9 11 10 13 10

3.2 车辆运用计划的编制

车辆运用计划编制的关键的问题是确定各项车辆运用效率指标,各指标的确立应是已科学、合理、可行、先进而又留有余地为原则,应能使车辆在时间、速度、行程、载质量和动力各方面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科学合理的指标为组织汽车货运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本设计采用“逆编法”对车辆运用计划进行编制,顺丰公司2012年第一季度运输量计划中确定的计划货物周转量为7290000t.km,货运量为91125T,车辆计划中确定的营运车辆数为100辆,额定载质量为5吨位,完好率为95%,工作量为85%-95%,平均车日行程为178—200KM,里程利用率为65%-75%,重车载质量利用率为90%-100%,托运率为30%。

由此可拟定四个组合方案,

组合方案Αd(%)Ld/km β(%)γ(%)车吨位日产

量/(t.km)

1 90 185 70 97.4 113.5

2 87 190 75 98 121.5

3 85 190 70 107 113.5

4 88 18

5 68 102.4 113.4

经过比较,第一个方案是一个可行性、可靠性最好的方案。按此方案确定这四项指标的值,则可能完成的运输工作量为

P=90*100*5*0.9*185*0.7*0.975*1/1-0.3t.km

=7297695t.km

测算出的总周转量7297695t.km大于运输量计划确定的周转量7290000t.km,可以确保完成第一季度的运输任务。据此编制的该季度的车辆运用计划底稿为下表

主指标计算过程计划值营运总车日100*90 9000 平均营运车辆数100 平均总吨位100*5 500 平均吨位 5

完好率95% 工作率90%

车工作车日9000*0.9 8100

平均车日行程185

总行程8100*185 1498500 里程利用率70%

重车行程198500*0.7 1048950 重车行程载质量1048950*5 5244750 重车质量利用率10489508*5 5244750 货物周转量5244750*0.974 5108387 拖挂率30%

货物周转量5108387/(1-0.3)

*0.3

2197696 货物周转量5108397+2189309 7297696 平均运距7290000/91125 80

货运量7297696/100/5 14595.4 车吨位季产量7297696/100 72977 单车季产量7297696/100 72977 车公里产量7297696/1498500 4.87

3.3 车辆运用计划预测

车辆运用计划是货运企业在计划期内全部营运车辆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的计划,是计划期内车辆的各项运用效率指标应达到的具体水平。车辆运用计划是根据运输量计划、车辆计划来确定的,是衡量运力和运量平衡的主要依据之一,它能表征运输行业全部营运客车运输能力的利用程度,其主要指标有:

1.营运速度

营运速度是指车辆营运的平均速度,可用车辆行驶里程除以出车时间来计算,即:

营运速度=计划期总行驶里程/同期总出车时间

营运速度的计划值,一般参考往年实绩、技术速度和出车时间利用系数等确定:

营运速度=技术速度×出车时间利用系数

以往的技术速度约为72km/h ,而出车时间利用系数约为0.65。因此营运速度为:

营运速度=72*0.65=46.8km/h 2.车日行程

车日行程是提高车辆利用率和运输效率的重要指标,是指车辆平均每一个工作日行驶的里程,可用下式进行计算:

平均车日行程=总行程/工作车日数(km/ 车日)

车日行程计划值,可根据历史统计数据、运行计划及可能的营运速度等资料确定。在以往的统计中,车辆平均每日出车时间约为14小时。

另外,平均车日行程也可用平均每日出车时间与营运速度的乘积计算,即: 平均车日行程=平均每日出车时间*营运速度=14*46.8=655km/车日。 3.总行程

总行程是指车辆在一定时期内行驶的公里总数,也称总车公里,其计划值等于平均车日行程与计划期工作车日之乘积,计每辆车一年的工作车日为365天,故有下式:

总行程=平均车日行程×工作车日=655*365=239075千米 4.车辆完好率

车辆完好率是表明营运车辆完好程度的指标,是提高运输生产率和降低成本的基本条件。完好率高,车辆的利用程度也就有可能高,车况不好、修理频繁、保修车日多,就会影响提高车辆完好率。其计算公式为:

车辆完好率%=总车日数完好车日数

×100%

式中的完好车日数是指营运车辆处于技术状况完好的日数。

车辆完好率计划值是根据车辆技术性能、运用情况、保修能力等方面的工作水平确定的。根据鸿昌货运企业车辆性能技术、运用、保修能力等方面综合判断,车辆完好率基本为96%。 5.车辆工作率

车辆工作率是表明完好营运车辆利用程度的指标,车辆工作率愈高,说明完好车辆利用得越好,车辆效率也就发挥得充分。可用下式计算:

车辆工作率%=总车日数工作车日数

×100%

式中工作车日数是指完好营运车辆出车工作的车日数。

由于完好车辆不一定每天都出车,因此,工作率一般小于完好率,但相差不要太大,如超过5%,通常被认为是不正常的现象,说明运力没有被充分利用。二者相等时的工作率为最高值。

车辆工作率计划值,需根据以往实绩、运输任务和驾驶员配备等情况确定。 在上述中根据以往判断每年工作车日数为350天,因此: 车辆工作率=350/365=95.9% 6.载客量利用率

载客量利用率是表征车辆载客能力利用程度的指标,以周转量占载运行程载客量的百分比来表示,即:

载客量利用率%=载运行程载客量周转量

×100%

式中,载运行程载客量=额定座位×载运行程

载运行程载客量计划值可根据车辆额定座位和载运行程计划值计算。载客量利用率计划值是根据客流预测、营运方式、组织形式等有关因素和历史实绩研究确定的。

当计划期载客量利用率和载运行程载客量确定后,就可用下式计算求得计划周转量,即:

计划周转量=载运行程载客量×载客量利用率 7.里程利用率

里程利用率是表征里程利用程度的指标,以载运行程占总行程的百分比表示,即:

里程利用率%=总行程载运行程

×100%

里程利用率计划值,需根据所掌握的旅客流量、流向资料为依据,并分析以

往实绩后确定。载运行程计划值,可根据总行程和里程利用率计划值求得。计划中每辆车的总行程为211680千米,而预计载运行程178800千米,因此,里程利用率为:

里程利用率=178800/211680=84.5%。 8.实载率

实载率是表征里程利用程度和载货量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标,等于里程利用率和吨位利用率的乘积,即:

实载率=里程利用率×吨位利用率=总行程载货量周转量

×100%

前面假设吨位利用率为80%,因此实载率=0.8*0.845=67.6%。

实载率的计划值可根据计划期有关指标、预测货物量及以往实绩计算求得。注意不能定得太高,一般不超过85%。 9.单车产量

单车产量是综合反映生产效率的指标,可用下式计算:

单车产量=计划期周转量/周期平均运营车数=3553541/1855=1915.66吨公里。

编制车辆运用计划时,应根据有关资料在编制运输量计划和运力计划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各个指标的计划值,不能孤立地盲目追求某一个高指标,只有这样才能指导车辆的有效运用。在车辆运用计划预测中对各个车辆运用指标进行了预测,现汇总车辆运用计划的主要内容见下表:

表3-2 车辆运用计划

指标

上年度实际

本年度计划

全年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平均营运车数(辆)

38 42 40 41 43 44 总吨位(t ) 610 651 604 630 660 708 总车日(车日)

12810

13875

3303

3384

3515

3673

车辆完好率(%)95 96 95.3 95.9 96.4 96.2

车辆工作率(%)93.1 95.9 95.4 95.3 95.3 96.2

营运速度(km/h) 44.6 46.8 46.7 45.2 47.5 47.8

平均车日行程(km) 645 655 653 632 665 669 总行程(km) 228759 239075 58835 57512 61180 61548

实载率(%) 66.3 67.6 68.2 66.6 67.9 68.1

里程利用率(%) 83.2 84.5 85.3 83.2 84.9 85.1

参考文献

[1]屈冠银.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

[2]吴清一.物流管理.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11

[3]张旭凤.运输与运输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

[4]刘志强,丁鹏,盛焕烨.物流配送系统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吴清一.现代物流概论.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11

[6]李永生,郑文岭.仓储与配送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

[7]何坚勇.运筹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

[8]王明智.物流管理案例与实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9]https://www.360docs.net/doc/9d195145.html,

[10] Desrocher,M.,Desrosiers,J.,&Solomon,M.,1992,“A new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the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time windows”, Operations

research .40(2).342—354.

[11] Balakrishnan,N.,1993,“Simple heuristics for the vehicle routing problems with soft time

windows”.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44(3). 279-287.

[12]Baker,E.K.,1983,“An exact algorithm for the time-constrained 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

Operations research. 31,938-945.

《交通运输组织学 》课程考试试卷(6)卷 答案

《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考试试卷(6)卷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 ) 2、(2 ) 3、(4) 4、(4 ) 5、(4)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 2、 3、4 ) 2、(1、2、 3、4 ) 3、(2、4) 4、(2) 5、(1、2、4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运输对象和运力 2、运输组织管理、生产服务、通信信息系统 3、:载重量利用率、里程利用率、和装卸停歇时间。 4、货票 5、装(卸)货工段数 6、时间不均匀性 和空间不均匀性。 7、路线车辆数、正加班车数和行车间隔等。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货运代理是指在流通领域专门为货物运输需求和运力供给者提供各种运输服务业务的总称 2、实载率又称吨(客位)公里利用系数,是指车辆实际完成的货物(旅客)周转量与全行程周转量之比。 3、ABC分析法就是依据“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这一原理应用到物资储存管理之中的具体方法。 4、公路运输组织方式是指对公路运输对象及运力的综合组织管理形式,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运输市场组织管理及企业运输组织管理

等基本类型。 5、是指货运企业对计划期内本企业应完成的货物运输量、货运车辆构成和车辆利用程度等方面进行必要的部署和安排。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制定运输价格要以运输价值为基础; (1)其次要考虑合理的利润。主要有工资型、成本型、资金型和复合型等四种方法; (2)还必须考虑运输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3)要考虑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合理的运输比价; (4)最后还要适应国家的政策要求。 2、 (1)线路的走向要与服务区域内主要客流方向相符,并按照最短距离布置客运线路,尽量组织直达运输; (2)线路的线形应尽量使车辆平均载客量利用程度较好; (3)沿居民分布密度最大的区域布置客运路线; (4)客运线路应连通城市边缘与市中心,并与其他运输方式客运路线尽量相互衔接或交叉。 3、 (1)经营方式从分散走向联合,走综合运输道路; (2)组织形式是积极开展快速直达运输:汽车快速客运组织形式向夜行长途客运班车发展;汽车快速货物运输在城市运 输中则向小批量、多品种和高频率方向发展; (3)汽车运输管理技术则向系统采用现代技术,以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4、 (1)灵活机动,运输方便; (2)可实现“门到门”的直达运输; (3)中短途运输速度快; (4)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 (5)运量较小,运输成本高;

交通运输总论试题及部分答案200901

浙江省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交通运输总论试题 课程代码:06062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智能运输系统:是通过对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2.公路通行能力: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人为度量标准下,在一定的时段内道路某断面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3.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是经营国际多式联运的企业或机构,是全程运输的组织者,负责完成或组织完成多式联运合同规定的货物全程运输。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纵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史,第一个阶段是( B ) A.铁路阶段 B.水运阶段 C.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阶段 D.综合发展阶段 2.公共交通车站进行对置设站时,应在车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______m。( A ) A.30 B.40 C.50 D.60 3.不需要使用通信设备进行定位的移动目标定位技术是( A ) A.独立定位 B.地面无线电定位 C.卫星定位 D.GLONASS单独定位 4.______是流通系统化的具体体现,是流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 A ) A.物流系统化 B.物流国际化 C.物流信息化 D.物流网络化 5.铁路运输总成本中固定费用所占的比重大,一般占( B ) A.80% B.60% C.40% D.20% 06062# 交通运输总论试题第 1 页共 4 页

《公路运输组织》试卷及答案6卷

《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考试试卷(6)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以周转量为计算单位的货运车辆总生产率 W p=a d.ρ.δ.β.q0.r.V T,其中与车辆时间利用方面的指标为()(1)a d、ρ、δ(2)a d、ρ、δ、β (3)a d、ρ、δ、V T (4)q0、r、V T 2、车辆按汇集式路线完成运输工作,选择()为最佳或最经济的运行线路。 (1)空车行程最短;(2)总行程最短; (3)载重行程最短;(4)周转量最小。 3、以下不属于编制车辆作业计划所需的主要参数的是()。 (1)路线车辆数(2)正加班车数 (3)行车间隔(4)周转时间 4、不是我国公路运输管理部门的职权范围()。 (1)审批运输业户的开、停业申请;(2)调控运力数量与结构,规划、审批客货运线路、班次;(3)制定公路运输政策、法规; (4)核准执行运输经营者行业协会的调价方案。 5、评价乘客乘车方便程度的指标()。 (1)线路数目;(2)线路长度; (3)非直线性系数;(4)线路网密度。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客流分布在空间上的不均匀性表现为() (1)乘车方向不均匀(2)乘车距离不均匀(3)乘车站点不均匀(4)乘行路段不均匀 2、公路运输的生产要素包括() (1)公路 (2)公路运输对象 (3)公路运输站场设施(4)公路运输车辆与驾驶员3、运输量计划的正确编织方法是() (1)当运力小于运量时,以产定车 (2)当运力小于运量时,以车定产 (3)当运力达于运量时,以产定车

(4)当运力达于社会需要时,以需定产 4、主要用在城市交通支线或商业、游览线路上的客运营运方式的是() (1)定线定站式(2)定线不定站式 (3)不定线定站式(4)不定线不定站式 5、线路客流调查的方法主要有() (1)随车调查(2)驻站调查 (3)电话调查(4)票据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公路运输组织方式是指对公路和的综合组织管理形式. 2、公路货运站场系统主要由运输、、 及辅助系统等四个子系统构成。 3、对公路运输成本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是:、 、和。 4、公路货运作业过程中,车辆装货后,业务人员根据货物托运单和发货清单填制,它是货物承运的主要凭证,是一种具有财务性质的票据。 5、装卸货站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和装卸每吨货物所需的时间。 6、城市客流的基本特征是和。 7、编制城市客运行车作业计划所需的主要参数为:、 和。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货运代理 2、实载率

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交通运输组织学 设计题目: 多式联运的研究探讨 学生: *** 学号: ********* 班级: 物流*** 院系名称: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 柳伍生何其超周和平向慧利华 2015 年12 月

《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交通运输组织学 设计题目: 多式联运的研究探讨 学生: ** 学号: ******* 班级: 物流** 院系名称: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 柳伍生何其超周和平向慧利华

理工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物流工程专业2**级02班课程名称交通运输组织学 题目多式联运的研究探讨 学生 ** 学号 *****

注:1、此任务书由指导老师填写。如果不够,可以加页; 2、此任务书最迟必须在课程设计开始前一周下达给学生;

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 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1、课程设计目的 《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是物流工程本科专业的必修课,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核心课程。本课程设计是在该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完成之后,为巩固课程涉及到的交通运输组织学方面的方法、理论而开展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结合实际背景,应该已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资料查阅能力、绘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系统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等,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2、课程设计要求 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课程涉及的相关容与方法,结合实际背景,系统解决实际问题。从背景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要结论等几个方面开展。要求课程设计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与课程相关性并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 二、课程设计的依据与资料来源 课程设计的依据: ①客货运管理相关标准与规 ②《交通运输组织学》,董千里,人民交通,2008年 ③《公路运输组织学》,维斌,人民交通,1998年 ④《交通运输组织学》,书堂,东南大学,2008年 ⑤《运输组织学》,戴彤焱,机械工业,2008年 资料来源: ①指导教师提供相关资料; ②实际调研收集资料; ③相关书籍; ④网络资料收集。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历年真题讲解学习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历年真题

同济大学2004交通工程学试题 一简答题(6×8分) 1 单向交通的设置条件? 2 交通工程1后的习题。 3 公共交通优先有什么措施? 4出行分布的类型及其特点和适用条件。 5 给你道路1和道路2的时变图,如何确定是主干道还是次干道,并说明理由。 6 给你一个出行路线图,让你说明那条是基于家的出行HM和那条是非基于家的 出行NHM,计算出行产生次数和出行吸引次数。 二计算题(18+8+8+18 ) 1 运用logit模型求两条道路所占的流量的比例。 2 计算高峰小时流量,PHF(15),给你日变系数,和月变系数让你求AADT。 2005交通工程学试题 1.判断(10小题,每题3分) 具体的回忆不起来了,都是些基本概念,大部分说的都很绝对,所以大部分都是错误的 2.简答(6道?8道?每题5分) 这里面考察的都是比较理论的题目。有一题是考ITS,让你说下对ITS下面的几个子系统的看法等等。有一题是问有关转移曲线的问题,基本概念。还有考察设计车速的概念,信号配时方法等,具体的都记不清了,都是很基本的,不过有的题目出的有点偏,比如转移曲线的那道。 3.论述和计算(8道好像,每道都有10分左右) 里面考察了时间平均车速和空间平均车速的概念,及其和交通量之间的关系;信号配时;排队论(很简单的排队);福来特迭代(这个比较费时间,两次迭代);泊松分布;交通网布局及其特点。(能想起来的就只有这些了) 总的看来,05年的交通工程很偏重理论的,05年也是交通工程第一次作为专业课放在初试里考,第一次命题。计算题都比较简单,只是福来特迭代很麻烦,还要求迭代两次。 同济大学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 一、判断题 1交通工程学式关于道路、铁路、机场。以及标志、标线与防护栏等工程。(×) 2城市交通阻塞与其土地利用不当有关。(×) 3道路上车流到达服从泊松分布。(×) 4若道路某处的流量小于通行能力,则其交通状态是畅通的。(×) 5交通控制即是用信号机控制信号灯。

0301037运输组织学试卷(A)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运输组织学》期末考试卷(A) (开卷)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28分) 1、铁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是适应性 强; ; ;列车运行速度较高; ;环境污染程度小; 。 2、道路货运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经营主体, , ,管理手段。 3、影响旅客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 、 、 及城市化程度。 4、在出行分布阶段,将出行由 向 转移。在出行方式选择阶段,将出行方式由 向 转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出行中的时空消耗。 5、现实运输系统可视为由 、 、 和 四大要素构成。 6、运输产品质量的基本内容是 、 、准确、迅速、 、 、清洁、文明服务。 7、集装箱按照结构可以分为 、 、 、 和折叠式集装箱。

( )1、在解决交通供求矛盾的过程中,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交通设施的改良阶段,那么以下属于第一阶段的措施是。 (A)、完善路网体系;(B)、现有道路的有效利用; (C)、提高公交的方便性;(D)、新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 )2、以下不属于旅客运输产品结构形式产品层的是。 (A)、站车环境;(B)、车次; (C)、信息咨询;(D)、票价。 ( )3、城际客流是指在城市间流动形成的客流,那么乘车行程跨及两个铁路局及以上的客流称为。 (A)、国际客流;(B)、管内客流; (C)、直通客流;(D)、国内客流。 ( )4、从货物适合集装箱程度来分,有最适合的、比较适合的、介于适合与不适合之间的以及完全不适合装集装箱的四种类型,那么一般价值较大、运价较高、较易损坏和较易被盗的商品属于。 (A)、最佳装箱货;(B)、适合装箱货; (C)、边缘装箱货;(D)、不适合装箱货。 ( )5、以下不属于构成国际多式联运需要具备的条件的是 (A)、必须要有一个多式联运合同; (B)、必须使用一份全程多用联运单据; (C)、必须由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对全程运输负总的责任; (D)、必须必须是同一货主的货物。 ( )6、下图是属于哪一种联合运输

交通运输组织学复习大纲

第1章交通运输组织学概论 1.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综合运输是通过多种运输方式在合理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完成的运输过程 3. 可以划分为线路基础设施、运输基础设施、运输移动设备、运输人力资源和运输管理软件系统等几个系统 4. 运营机制:企业作为主体,以社会市场机制为导向,将多种运输方式整合起来,实现综合运输。国家相关机构进行宏观调控。 5.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方向是: (1)搞好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和协作。 (2)铁路仍将是中、长距离客、货运输的主力。 (3)充分发挥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送达快‘门到门’运输的优势,发挥公路运输在短途客、货运输中的主力作用。 4)水运是大宗和散装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 (5)航空运输建设周期短,效益高,速度快,大中城市间长距离客运,应优先发展航空运输。 (6)除发展原油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外,在成品油集中的流向上,要建设成品油管道,积极慎重的发展输煤管道。 第2章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 1.客流与物流的特点---平衡性 2.影响旅客运输方式选择的因数 一是出行目的;包含出差、旅行、探亲、访友、购物及其他 二是各运输方式的供给属性;包含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准时性、可达性和票价。 三是旅客和货物的需求属性。包含收入水平、出行距离、时间价值、偏好和生理状况等。 3.怎样提高(?)运输能力? 从个体到整体,从硬件设施到软件管理,注重薄弱环节 4.影响运输合理化的主要因数 (1)运输工具:合理优选 (2)运输环节:减少 (3)运输距离:缩短 (4)运输时间:缩短时间,避免等待、滞留 (5)运输费用:合理 5.运输合理化方法 (1)提高车辆运行效率 (2)选择最佳运输方式 (3)发展社会化运输体系 (4)发展直达和配载运输体系 直达运输:减少环节→降低成本 配载运输:多种货物或者多个客户的组合→实现满载 (5)发展特殊运输体系→安全性 (6)发展综合运输体系

交通运输组织学 A卷

装 订 线 ● ● ● 《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期末考试(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总分30分)。 1.交通运输产品的特征有( )、( )、( )、( )、( )和缺乏所有权。 2.现代交通运输系统是由( )、( )、( )、( )和( )五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立体化综合系统。 3.运输需求管理所采用的主要手段可概括为四大类:( )、( )、( )及( )等。 4.现实运输系统可视为由( )、( )、( )和( ) 四大要素构成。 5.表现在运输组织方面的技术创新主要有( )、( )、( )等。 6.货运业务主要在货运站(港、机场)进行,一般可分为( )、( )、( )。 7.在我国铁路上建立了四级调度机构,全路设( ),各铁路局和铁路分局设( )和( ),车站(主要是编组站、区段站、货运站)设( ),各级调度均必须在上级调度的统一指挥 下,实行分级管理。 8.运输企业生产计划规定的运输指标一般包括( )和(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总分15分)。 1.交通运输 2.运输需求 3.运输组织的技术创新 4.里程利用率 5.城际客运运班 三、问答题(每小题6分,总分30分)。 1.解释旅运输产品3个基本层次的具体内容。 2.不合理运输有哪些表现形式? 3.城市常规公交线网有哪些特征? 4.简述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5.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 四、论述题(总分15分) 比较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和生产组织与经营管理特征。 五、计算题(每小题5分,总分10分)。 1.某车一天行驶300公里,出车时间12小时,其中装卸工作停歇2小时,计划安排驾驶员休息2小时,求该车的出车时间利用系数、技术速度和营运速度。 2.根据下列资料,求这两辆车综合的平均净载重、净载质量利用率、平均车日行程。 指标 车号 额定 载质量(吨位) 载质量(t ) 车日行程(km ) A 4 3.5 210 B 8 7.2 195

《公路运输组织》试卷及答案4卷

《公路运输组织学》课程考试试卷(4)卷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分数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1 0分) 1.对于大多数流向分散的零担货物,【】是一种具有较大现实意义的零担货物 运输组织。 A直达零担班车 B中转零担班车 C沿途零担班车 D定线零担班车 2.对于发送量小的货主来说,不适宜采用【】 A随时受理制 B日历承运制 C预先审批制 D计划承运制 3.若实载率为50%,吨位利用律为80%,则里程利用率为【】 A 62.5 B 40 C 60 D 55 4.车辆运行作业计划是【】的具体化 A车辆运行调度 B运输生产计划 B车辆维修计划 D生产经营计划 5.不合理的运输方式有几种,其中我们平常所说的“近路不走走远路”的是哪种不合理的运输方式【】 A 对流运输 B 倒流运输 C 迂回运输 D 无效运输 6.汽车货运装卸工作中,一般对于货运量大、货流有季节性变化、装卸货地点工作时间又较长的货物,可以采用下面哪种装卸机械【】 A 固定起重机 B 移动式起重机 C 自卸汽车 D 气动运输机7.对公路货运工作量进行预测的方法中,下面属于定性预测法的是【】 A 直数平滑法 B 线性回归预测法 C 专家意见法 D 加权移动平均法 8.下列【】指标是用来表示总车日可以用于运输工作的最大可能性 A车辆工作率 B车辆完好率 C平均每日出车时间 D车辆昼夜时间利用系数 9.车辆在一定时间内行驶的里程称为行程。车辆行程由【】构成 A载重行程和空车行程 B空载行程和载重行程 C空载行程和调空行程 D空车行程和调空行程 10.零担运输是指托运人一次托运的货物计费总量在【】以下的货物运输 A1吨 B2吨 C3吨 D4吨 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在选择大宗货物运输车辆行驶路线中,选择环形式路线以完成同样货运任务 时,【】最高为最佳准则 A货运量 B周转量 C里程利用率 D空车行程 2.送达速度一般由哪几部分时间构成【】 A运行时间 B途中的停留时间 C始发的作业时间 D终到的作业时间 E签订承运托运合同时间 3.年度运输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A利润计划 B收入计划 C成本计划 D产量计划 E货源计划 4. 运输价格是由下列哪些因素构成【】 A运输成本 B税金 C利润 重庆交通学院系别: 年级班:学生姓名: 学号:

《运输组织学》复习题

《运输组织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调车作业计划:是规定车列如何解体、编组、取送、甩挂等作业的具体行动计划,调车工作应根据调车作业计划进行。 2、列车运行图:是全路组织列车运行的基础。它规定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程序,列车在车站的到发或通过时刻,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间,列车在车站的停站时间及机车交路等。 3、机车交路:指机车担当运输任务的固定周转区段,即机车从机务段所在段到折反段所在站之间往返运行的线路区段。 4、车列集结时间:从组成某一去向出发列车的第一组货车进入调车场之时起,至组成该车列的最后一组货车进入调车场之时止,为车列的集结过程,这过程的延续时间,称为车列集结时间。 5、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在自动闭塞区段,追踪运行列车之间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追踪列车间隔时间 6、铁路通过能力:在采用一定类型的机车车辆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条件下,铁路区段的各 种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指一昼夜)所能通过的最多列车数或对数。 7、技术计划:是为了完成月度货物运输计划而制定的机车车辆运用计划。 8、尾部牵出线编组能力:在既有技术设备、作业组织方法及调车机台数条件下,调车场尾部牵出线一昼夜能编组的货物列车数或车辆数。 二.单项选择 1、铁路线以()划分为区段。D A、编组站 B、区段站 C、中间站 D、技术站 2、编制阶段计划推算出发列车车流,是按()货车集结过程确定的。D A、到发场 B、到达场 C、直通场 D、调车场 3、在平行运行图上,当区间均等时,摘挂列车扣除系数等于()。 C A、停站次数 B、停站次数—1 C、停站次数+1 D停站次数+2 4、推送调车法是车辆在调动过程中()的调车方法。B A、摘车 B、不摘车 C、连挂 D、制动 5、直达列车是指至少通过一个()不进行改编作业的列车。 C A、技术站 B、区段站 C、编组站 D、货运站 6、全路运用车分为() A A、重车和空车 B、管内工作车、移交(重)车和空车 C、接运重车、交出重车和空车 D、使用车、交出重车和空车 三.填空 1、为保证技术站解体、编组作业的均衡性,铺画运行线时应注意各方向()列车和()列车,交错到开。改编无改编中转 2、增设会让站,可以缩短()长度、缩小()周期,从而达到()的目的。限制区间运行图提高通过能力 3、分组列车组织形式有()和()。不固定车组重量分组列车固定车组重量分组列车 4、货场配置图型可分为()、()和()三类。尽头式通过式混合式 四、多项选择题 1、按区间正线数目的不同,运行图可分为()运行图。ABC A、单线 B、双线 C、单双线 D、追踪 E、连发 2、单线半自动闭塞区段,某中间站只有2条到发线(包括正线在内)时,同一时间内车站允许最多列车的会车方式是()CD A、一列通过 B、两列通过 C、一列通过一列停车 D、两列停车 E、两列停车一列通过 3、技术计划内容包括()ABCDE A、使用车和卸空车计划 B、空车调整计划 C、分界站货车出入计划

第六组交通运输组织学设计

淮阴工学院 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 小组成员: 组长:张栋学号:1091501132 张宾1091501131 张瑜1091501133 赵杰伟1091501134 周凌宇1091501135 邹晨姣1091501136 系(院):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 交通运输 班级:运输1091 第六小组 指导老师:胡开桥 2011 年12 月

目录 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3) 1.1课程设计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课程设计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课程设计内容 (4) 3课程设计任务 (4) 4. 课程设计步骤 (7) 4.1绘制货流图 (7) 4.2求出站间的最短距离 (8) 4.3空车调度方案 (9) 4.4编制重空车流表 (10) 4.5确定往复直达行驶线路 (10) 4.6确定循环行驶线路 (11) 4.7计算汽车总行程,载重行程,里程利用率 (12) 4.8组织循环运输时要注意问题 (12) 4.8.1基本循环线路 (12) 4.8.2收发点的确定 (13) 5.课程设计进度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课程设计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对学生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的综合考核和检查,使学生接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是整个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计的特点是,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面较一般习题为广,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在运算、绘图、编写说明书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但份量应适当控制,注意不使学生负担过重,因此,可采取通过课外习题分散集中设计和进行两种方式。其基本目的是: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训练学生善于综合运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运输生产计划及设备运用计划的编制过程和方法。 3.熟悉调度工作内容和手段、方法,掌握提高运输效率的主要途径。 4.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如现有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对计划进行评估等。 5.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课程设计要求 1.根据交通示意图,绘制货流图。 2.计算最短路径。 3.根据任务制定空车调度方案。 4.编制重空车流表,组织基本循环线路。 5.阐述组织基本循环线路应注意的问题。 6.编制运输生产计划。 7.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课程设计是对学生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的综合考核和检查,使学生接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是整个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计的特点是,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面较一般习题为广,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在运算、绘图、编写说明书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但份量应适当控制,注意不使学生负担过重,因此,可采取通过课外习题分散集中设计和进行两种方式。其基本目的是: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训练学生善于综合运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通运输总论试题及部分答案200701

浙江省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交通运输总论试题 课程代码:06062 考生序号本试卷分A、B卷,使用2004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A卷,使用2003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B卷;若A、B两卷都做的,以B卷记分。 A卷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腹地线路:是分布在广大农村和工矿区内部的交通线,一般呈网状分布,像微血管一样贯输全国各地。 2.铁路准高速旅客列车:指旅客列车时速达到160公里以上,即将达到外国高速列车时速200公里标准的旅客列车。 3.公路中级路面:用碎砾石、不整齐石块、其他材料等面层铺筑的路面。 4.汽车容载量:载客车辆包括座位数和站立乘客数;载货车辆以最大装载质量表示。 5.交通管制:指的是出于某种安全方面的原因对于部分或者全部交通路段的车辆和人员同行进行的控制措施。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第一阶段为( A ) A.水运 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航空运输 2.人们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是( D ) A.安全迅速 B.经济 C.便利 D.安全、迅速、经济、便利 3.________是油、气运输的主要运输方式。( C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管道运输 D.水运 4.原油、天然气、成品油运输应优选( C )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管道运输 D.公路运输 06062# 交通运输总论试题第1 页(共9 页)

5.铁路货物运输采用重载技术在国际上始于( D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6.至1997年末,我国民用车辆完成的货运量相当于1978年的( D ) A.7倍 B.9倍 C.10倍 D.12倍 7.目前我国公路交通的基础设施还较差,路网密度只相当于日本的( D ) A.1/5 B.1/6 C.1/15 D.1/30 8.在15min内观测到的交通量为100辆,则流率v为( D ) A.200辆/h B.300辆/h C.400辆/h D.600辆/h 9.我国双车道三级公路标准路段的适应交通量范围为辆/d。( B ) A.4000~10000 B.1000~4000 C.1500以上 D.200以下 10.交通定时信号是利用定时控制器,按预先设定的时间顺序重复变换色灯。( B ) A.2 B.3 C.4 D.5 11.至1997年底,我国航空国内航线通航城市有(D ) A.125个 B.130个 C.135个 D.140个 12.目前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的集装箱船队,在世界 B 大班轮公司中排名第五。( ) A.10 B.20 C.30 D.40 13.我国1997年港口集装箱运量为( B ) A.7224万t B.7448万t C.7626万t D.7812万t 14.上海港1997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2万TEU,名列世界位。( ) 06062# 交通运输总论试题第2 页(共9 页)

铁路运输组织学考试试题2

铁路运输组织学考试试题 编号: 1 分共10分) 1.铁路运送旅客和货物,是以方式办理的。 2.车站从业务性质上可分为站、站和站。 3.客运站技术作业内容包括、、、、。 4.货物列车编组计划包括和两大部分。 5.从列车运行速度来分,我国铁路目前采用的是运行图,原因是。 6.在双线区段,相对方向的列车可以在上交会,列车越行必须在上进行。 7.追踪运行图中,同方向列车的运行以为间隔。 8.铁路能力负荷包括负荷和负荷。 .列车运行调整有和两方面的问题。 1分,共20分) 1.技术站一个班工作的领导和组织者是。 ①站长②站调③值班主任④车站值班员 2.铁路线以划分为区段。 ①编组站②区段站③中间站④技术站 3.调车工作要根据进行。 ①班计划②阶段计划③调车作业计划④列车编组计划 4.当到达车组大小相等,车组到达间隔时间相等,而集结有中断时,T集 12m车小时。 ①等于②不等于③小于④大于 5.保证车站到解系统的基本协调条件是。 ①一昼夜到达解体的列车数小于一昼夜列检作业能力 ②一昼夜到达解体的列车数大于一昼夜驼峰解体能力 ③一昼夜到达解体的列车数等于一昼夜驼峰解体能力 ④一昼夜列检作业能力等于一昼夜驼峰解体能力 6.车站办理车数等于__。 ①接入与发出重空车总数之和②车站办理装卸作业车数之和③接入与发出有调车重空车总数之和④在车站解体和编组重空车总数之和 7.直通列车是指至少通过一个__不进行改编作业的列车。 ①区段站②中间站③技术站④编组站 8.单组列车选分车组时的编组内容,在到达解体站之前的运行途中是__变化。 ①发生②不发生③有换挂车组④摘下部分选分车组 9.直线方向上有四个技术站时,单组列车全部编组方案有__。 ①10个②9个③8个④5个 10.货物列车在前,旅客列车在后的追踪间隔时间,应按__确定。 ①I到②I发③I通④I追 11.二分格列车运行图主要用于__。 ①编制新运行图②日常调度指挥绘实际运行图③编制旅客列车方案图④编制货物列车方案图 12.追踪运行图必须在有__设备区段使用。 ①双线②单线③半自动闭塞④自动闭塞 13.双线自动闭塞条件下旅客列车扣除系数一般应单线半自动闭塞的旅客列

交通运输学考试试题B

交通运输学考试试题(B) 出题人: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班级成绩 一、名词解释(10分) 1、运输 2、综合运输方法 3、运输价格 4、运输外部成本 5、合同 二、填空(36分) 1、管道运输就其运输对象又可分为 2、公共交通系统主要由

3、运输市场由两方面所构成 4、运输成本由三部分组成 5、运输设施的投资分为 6、四步模型由四个步骤组成,即 三、选择(18分) 1 、下列哪项不属于运输市场按运输对象分类的一种() A、交换市场 B、货运市场 C、客运市场 D、装卸搬运市场 2、下列哪项不是运输需求的特征() A、派生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异质性 3、运输决策的参与者不包括下列哪项() A、托运人 B、收货人 C、承运人 D、消费者 4、下列哪项是企业所面临竞争的主要内容() A、消费竞争 B、顾客竞争 C、进货竞争 D、价格的竞争 5、哪项不是运输规划方法的主要类型() A、混合运输方式—标准法 B、运输需求—标准法 C、单—运输方式模拟—评价法 D、多种运输方式模拟—评价法 6、哪项不是航空运输的主要经营模式()

A、班机运输 B、包机运输 C、分散托运 D、航空快递 四、简答(36分) 1、运输成本的分类(10分) 2、影响货物需求的要素(8分) 3、简述运输的作用(6分) 4、运输市场的特征(12分)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运输:是指时间和空间效应的创造 2、综合运输方法:即多种运输方式综合协调发展,其规划就是确定综合运输发展目标,设计达到该目标的过称 3、运输价格:是指运输企业对特定货物或旅客所提供的运输劳务的价格 4、运输外部成本:运输的外部不经济就是运输的外部成本 5、合同:合同指当事人(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关于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二、填空 1、液体管道气体管道水浆管道 2、公共汽车出租车地铁轻轨 3、供给需求 4、营运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公路运输组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公路运输组织学(专科)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件货物属于超限货物?[] A.宽度大于3米 B.重量在11t以上的货物 C.长度大于9米 D.长度大于14米 2.不属于运输生产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的是[] A.投入 B.行程 C.产出 D.运输生产过程 3.不属于公路客货运输站场系统的是[] A.通信信息系统 B.运输组织管理系统 C.生产服务系统 D.事故处理系统 4.公共客运的乘行起终点调查中,通常进行的是[] A.线路客流调查 B.月票乘客客流调查 C.出行起终点调查 D.随机客流量调查 5.不属于公路货运工作量近期预测的定性预测方法的是[] A.集合意见法 B.主观概率法 C.专家意见法 D.指数平滑法 6.不属于公路集装箱运输主要形式的是[] A.公路集装箱直达运输 B.公路、铁路集装箱联运 C.公路、水路集装箱联运 D.公路、航空集装箱联运 7.根据年运输量、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不同,集装箱货运站可分为[] A.四级 B.三级 C.五级 D.二级 8.不属于公路货运计划组成部分的是[] A.运输量计划 B.车辆运用计划 C.车辆计划 D.日常作业计划 9.不属于车辆速度利用指标的是[] A.营运速度 B.车辆走形时间 C.技术速度 D.平均车日行程 10.汽车运输管理领域采用现代技术中,GPS是指[] A.移动通信技术 B.全球定位技术 C.实时监控技术 D.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 11.不属于按运价运用范围进行分类的运价是[] A.普通运价 B.优待运价 C.特定运价 D.零担运价 12.制定运输价格要以()为基础[] A.运输成本 B.盈利率 C.运输利润 D.运输价值 13.不属于汇集式运输的是[] A.分送式 B.往复式 C.收集式 D.分送-收集式 14.不属于决定旅客所选汽车服务水平的主要因素的是[] A.旅客的自然条件 B.旅客的出行目的 C.旅客的身体状况 D.旅客的出行时间 15.()是选择公路货物运输装卸机械的综合依据。[] A.机械化的种类 B.运输成本 C.完成装卸工作时的特殊条件 D.货物及包皮的种类和性质 16.按车辆工作时间的长短与类型,城市公共汽车的营运方式分为[] A.线路客流调查 B.月票乘客客流调查 C.出行起终点调查 D.随机客流量调查 17.不属于货物按装卸方法分类的是[] A.计件货物 B.堆积货物 C.特殊货物 D.灌装货物 18.物资储存的重点管理方法中,B类物资的资金累积数约占库品的[] A.8%~15% B.10%~25% C.20%~30% D.65%~85% 19.不属于决定旅客所选汽车服务水平的主要因素的是[]

《公路运输组织学》课程考试试卷(3)卷

《公路运输组织学》课程考试试卷(3)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分数 阅卷人日期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1 0分) 1.下列哪种运输方式可以实现“门到门”的直达运输【】 A 航空 B 水运 C 公路 D 管道 2.所谓快速直达运输通常是指日营运速度达【】的直达运输 A 400 ㎞~600㎞ B 600㎞~800 ㎞ C 800㎞~1500 ㎞ D 1500㎞~2000 ㎞ 3.公路汽车客运作业程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行包受理 B 候车服务 C客车准备 D 运输统计 4.根据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能适应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5000~25000辆,连接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通往重点工矿区,可供汽车分道行驶并部分控制出入,部分立体交叉的公路,属于【】 A 一级公路 B 二级公路 C 三级公路 D 四级公路 5.车辆时间利用指标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车辆完好率 B 车辆工作率 C 平均日出车时间 D 平均车日行程 6.如图1所示,汽车从车场K到地点A 再到地点B完成了一次运输工作,这样一 个包括准备、装载、运送和卸载的一次运输过程称为【】 A 单程 B 运次 C 车次 D周转 注:K到A虚线代表空驶行程 A到B实线代表载重行程 地点A代表装载(上客)地点 7. 公路货运企业的生产计划由运输量计划、车辆计划和【】三部分组成 A 货物种类计划 B 包装计划 C 车辆运用计划 D 运输路线计划 8. 在相同的运输条件下,汽车运输生产率的提高取决于汽车的载重量、平均技 术速度和【】 A 装卸停歇时间 B 平均日行程 C 营运速度 D 平均每日出车时间 9. 按照城市客运线路的平面形状,那么由城市边缘各点直通城市中心的路线属 于哪种类型?【】 A 直径式路线 B 辐射式路线 C 绕行式路线 D 环形式路线 10. 按照ABC分析法把物资分类,现在有种物资它的库存物资品种累计数占库存 总品数的20%~30%,资金累计数约占库品的10%~25%,那么它属于【】 A A类物资 B B类物资 C C类物资 D 无用物资 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公路汽车货运作业基本程序包括【】等内容 A货物托运 B牌车装货 C运送与交货 D运输统计与结算 2.公路货运工作量调查的方式包括【】 A全面调查 B经常调查 C典型调查 D专题调查 K A B 重 庆交通 学院 系别: 年级班: 学生姓名: 学号:

铁路运输组织学大纲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交通运输本科专业 学 时 数:48 编写日期:2004年12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为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专业的学位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交通运输组织的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6学时) 了解铁路运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交通运营管理科学的概念、内容和研究方法;学科发展动态;理解运输生产过程及其特点,交通运输组织的完整概念和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第一节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沿革,现代交通运输系统及运输系统的运输组织的概念及发展情况。 第二节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理解并掌握旅客运输组织,货物运输组织,交通流组织及运输流程再造的概念及特点。 第三节运输市场 了解运输市场的概念及其构成,运输市场结构及特征,运输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运输政策 理解运输管制,国家运输政策及交通运输法制体系,我国的运输管制及交通运输法规,运输业的补贴的概念及特点。 第五节 交通运输组织现代化 了解交通运输组织的技术创新(集装箱运输、现代物流、EDI技术、智能运输),交通运输组织的体制创新的途径与思路。 第二章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4学时) 第一节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 掌握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基本特征,理解运输需求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通过运输需求函数,了解运输需求与运输量预测方法。 第二节运输量预测的概念、原理与方法

理解运输需求预测的概念和原理,掌握运输需求预测的方法。 第三节运输需求管理与运输组织 了解运输需求管理的概念及运输需求管理中的常用运输组织方法。 第三章交通运输组织工作基础与总体规划 (6学时) 第一节交通运输线网与通道规划 了解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基本原理,综合运输网的层次结构,客货运交通枢纽合理分布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交通场站与枢纽布局规划 了解客运场站合理分布,货运场站合理分布,载运工具整备场所合理分布及作业分工的原理方法。 第三节运载工具运用规划 了解载运工具合理数量和结构 (总量、等级、备用率),载运工具合理分布的原理方法。 第四节交通运输产品规划 理解运输产品的整体概念、效用、组合、周期及运输产品质量的概念,产品规划的思路及特点。 第五节交通运输生产与服务综合规划—交通时刻表 掌握交通时刻表的表示方式,理解交通时刻表的基本要素,掌握交通时刻表的编制原理和方法。 第四章交通运输能力 (6学时) 第一节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 掌握通道通行能力,站点作业能力,运输系统综合能力 第二节间断流的交通线路能力计算 通过分析间断流的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掌握其能力的计算方法。 第三节连续流的交通线路能力计算 通过分析连续流的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掌握其能力的计算方法。 第四节交通港站能力计算 了解港站的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掌握其能力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旅客运输组织 (6学时) 第一节旅客运输组织概述 理解旅客运输组织的基本要求,掌握旅客运输的种类,了解旅客运输系

交通运输市场学试题库

交通运输市场学试题库 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5*4) 1、市场经济:就是让商品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市场自身运行。 2、综合运输市场:是由同一经营运输服务的企业对同一运输对象在一次运输过 程中,依据不同的路段运用两种以上运输方式进行运输而形成的供求与交易 关系。 3、交通运输市场供求机制: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刺激生产,抑制需求,正向 竞争加剧,使供求趋向平衡。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抑制生产,刺激需求, 反向竞争加剧,也使供求趋向平衡。 4、交通运输市场风险机制:就是交通运输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主动地勇 敢地承担风险。风险机制适宜利益机制为基础的。 5、独立的交通运输市场主体:独立的交通运输企业是利益主体和权力主体,具 有资产权和人事权,存在着内外权利制约机制,是法人实体。 二、简答题(5*7) 1、简述交通运输市场的行业特点? (1)交易特殊产品 (2)强调安全正点 (3)价格透明度高 (4)供求调节性慢 (5)与工农业产品市场相适应 2、简答交通运输市场有序的具体表现? (1)短线运输方式生产增长,长线运输方式生产减少 (2)幼稚运输服务生产增长,劣质运输服务生产减少 (3)依法经营,交通运输市场主体具有良好的经营道德 (4)依法竞争,交通运输竞争主体具有公平竞争观念 3、简述运输市场价格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调控内容?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要素,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动力。市场机制存在着消极作用,而这种消极作用是由市场价格机制引起的。要限制交通运输市场价格机制的消极作用,就必须实行价格的国家的宏观调控。

运输价格宏观调控的内容: (1)运输价格总体水平调控 (2)具体运输产品价格调控 4、简述平等的交通运输市场竞争的作用? 平等的竞争环境能产生平等的竞争方式。采用平等的运输竞争方式的结果, 必然是优化市场运输方式结构,提高整体运输服务质量,充分满足运输市场 需求,提高整体运输经济效益,促进运输市场的正常运行与健康发展。 5、简述交通运输市场法制建设的意义? 市场行为、宏观调控行为、市场管理行为都得靠立法与司法来规范,因此,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法制是市场经济的轨道,是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保护 神。要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加强市场法制建设,建立起完 善的社会主义法制。 三、试述题(3*15) 1、试述各类交通运输市场竞争的特点? (1)铁路交通运输市场竞争的特点 铁路运输市场是垄断经营,属于完全垄断竞争类型,一般处于卖方市 场。铁路运输与汽车、水运相比具有速度快、运价低、安全可靠的 特点。 (2)空运市场竞争的特点 我国目前尚未形成的空运市场,同样是垄断经营,属于完全垄断竞争 类型。随着空运市场的形成,必然引起竞争类型的变化。包括经济 成分的变化和公司设立的变化。 (3)水运市场的竞争特点 近海远洋运输,投资大,生产周期长,竞争主要是国际间的,属寡头 垄断与完全垄断的竞争类型。沿海运输、河流运输、湖泊运输, 船类繁多,经济成分复杂,竞争相当激烈。 (4)公路运输市场的竞争特点 我国公路运输已处于买方市场,卖方竞争最为激烈 ①一路多公司 ②多经济成分 ③多运输方式 ④多运输工具 2、试述交通运输市场体系内部联系? (1)客、货运输市场间联系 可以说,二者是相互促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