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方用药原则

遣方用药原则
遣方用药原则

试论中医临床遣方用药的方法

2009-08-05 17:59 【大中小】【我要纠错】

临床上运用中药,要严格遵循药物的配伍规律,既不能将数味中药简单的罗列,也不能无重点、无组织的见症付药,而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密切结合临床四诊等有关资料,经过辨证,立法,择方,选药,全面考虑,综合分析,深入推敲,最后完成方剂的制定。只有在方剂制定以后,才能把辨证论治实施于临床。因此,方剂的制定不仅反映了辨证论治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决定着临床治疗的效果。历代医家对方剂都十分重视,把方剂看成是辨证论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认为方剂是理、法、方、药密切融合在一起的产物,是治疗大法的终极体现。

下面根据历代先贤的有关论述,结合现代方剂学、中药学最新研究成果,谈谈本人在临床实践中对遣方用药的认识。

1 方剂制定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律及原则

在临床实践中,经过详细诊断,正确辨证,确立治法,到最后遣方用药,我们一般有两种选择:一是选用现有的成方;二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新方剂。选用成方是方剂的使用问题,而制定新方是方剂的制定问题。现在首先来讨论方剂制定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1“依法统方”原则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中医证法方药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和极为密切的逻辑关系。一般来说,在诊断时运用中医理论确定主证,完成“辨证”以后,就要进行“论治”。论治首先是“立法”(确定用何种治法),然后要根据立法的要求来遣方用药。前人把这种方法称做“依法统方”。可见方剂是在立法的基础上制定的,离开立法的方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遣方用药就无从谈起。历代医家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创立了一些基本治法。如汗、吐、下、补、清等。又根据具体情况衍化出许多具体的治法。例如汗法中有辛温发汗、辛凉发汗、滋阴发汗等;下法中有急下、缓下、润下等;补法有峻补、缓补、温补、凉补、补心、补肺、补脾、补肾……,此不详举。而且,还可以将各法互相配合,灵活运用,可以说治病之法变化无穷。由此也衍生出了众多的方剂来适应复杂的临床症候。因此,方剂的制定,必须以立法为基础。

1.2“君臣佐使”原则

在辨证审因,确立治法以后,就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剂量,按照一定的组方原则配伍组合成方剂。重要的是在具体制定方剂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君臣佐使的制方原则。因为方剂的组成决不是机械的药物堆砌或简单的药效相加。《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首先确定了“君臣佐使”的方剂制定原则。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314首方剂,约三分之二体现了这一组方原则。后世《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中诸多有效方剂的组成也都配伍严谨,主从有序,大都遵从或符合“君臣佐使”这一制方原则。现在,随着方剂实验研究的深入,进一步揭示了“君臣佐使”组方原则的科学内涵。当前各版本的《方剂学》教材,也均将“君臣佐使”作为方剂的组成原则,

并将其上升到指导研究方剂配伍理论与方法的高度。可见“君臣佐使”是我们临床组方选药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应该指出,方剂一方面是以治法作为组方选药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是治法的具体体现。此外,方剂是由具体的药物组成的,是对单味中药的组合应用。因此,中医的各项治则,如正治反治,标本缓急,以及中药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理论,应在方剂的具体制定过程中有所体现。

2临床运用方剂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除了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新方剂以外,更多的情况下是选择使用现有的方剂。

一般来讲,前人的方剂皆为医学理论精华和临床宝贵经验密切结合的智慧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许多方剂组织严谨,配伍巧妙,直到今天依法使用仍有良效。在临床运用时,我们不仅要选方恰当,而且也要进行适当的变化,以符合辨证论治的要求。重点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方证合宜,“谨守病机”

中医治疗学的精髓是“辨证论治”。其具体内容可概括为理、法、方、药。理就是病理病机(也有人理解为“中医理论”的),是立法的根据。治疗疾病就是根据立法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方剂。因此辨证是否准确,决定了立法的正确性;而法的确立也决定了选方是否恰当。可见“理”贯穿法、方、药的始终。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只有在精确理解了方剂的主治病证,治法依据,药物的配伍特点等“方义”的情况下,才能做到选方精当。也就是说,我们一方面要准确的辨证,另一方面要准确的选方。二者的结合方能体现“理”。因此,“谨守病机”,才能做到方证合宜,才能收到比较好的临床效果。例如,对于“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患者,辨证为“风寒表实证”,从“辛温解表”立法。而麻黄汤主治风寒表实,治法依据(或功效)就是辛温解表。所以,选用麻黄汤正是方证相宜。而贯穿两者的结合点,是“风寒束表”这一基本病机。

2.2随证化裁,灵活变通

疾病的临床表现是千变万化的。同一种疾病,在不同阶段会表现为不同的证。同时,患者体质差异或其他疾病的影响,以及治疗因素的干预等,也会使证的表现多样化。可以说证的变化是无穷的。而相对来说,方剂的数量,尤其具体到某个医生能掌握的方剂数量是有限的。以有限之“方”来对应无限之“证”,就很难做到方证相符了。因此,必需灵活化裁,以适应证的变化。只有这样才可真正体现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至于变化的方法,不外乎药味的增减变化,以及用量的调整,或者是剂型用法的改变。历代医家对此非常重视,提出“用药之巧,莫过于加减”,“量乃汉方不传之秘”等。我们认识到只有采取适当的变化才能对应不同的病证,才能做到方证合宜,从而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变化的尺度就是“随证化裁”,证同治同,证变方变。换句话说就是“有是证用是药”。对此前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焦树德教授将其归纳为“加、减、裁、采、穿、合、化”七法。(《方

剂心得十讲》)。不难理解,丰富的中药学知识,是我们恰当的化裁方剂的基础。应当将各种药物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特性,以及配伍禁忌,毒副作用等了然于胸。

2.3审时度势,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是中医的基本治则。在临床的遣方用药上最能得到全面的体现。这是因为“遣方用药”是辨证论治过程中采用的最终措施。反映或代表了辨证论治的结果。因此,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的体质,年龄等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选择适当方剂,使用合适的药物是我们临床工作中应该恪守的原则。例如春夏季节,阳气升发,人体腠理疏松开泄,即使患了外感风寒,亦不宜过用辛温发散,以免开泄太过,耗伤气阴;而秋冬季节,阴盛阳衰,阳气敛藏,腠理致密,此时若非大热,应慎用寒凉,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以防苦寒伤阳。三因制宜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醒我们认清矛盾的特殊性,从而知常达变,有效的解决问题。

2.4关于剂型选择、煎服方法、饮食宜忌问题

无论是经方还是时方,对于上述问题都有比较具体的要求。临床用药,除了最常用的汤剂以外,还有丸、散、膏、丹、酒等许多剂型。根据证情的变化,需要改变剂型时,处方时应适当增减药物的用量。例如,生石决明、生赭石、生石膏一类质重的药物,在汤剂中往往用量较重,如将原方由汤剂改为丸剂时,则可适当减轻其用量。对于方剂的煎服方法,饮食宜忌,《伤寒论》中有很好的范例。如桂枝汤方后注云:“右五味,(口父)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上执下水)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交待的何等详尽!可惜有很多临床医生作不到这一点。至于饮食宜忌问题也是常走两种极端,要么什么都不忌,要么什么都忌。我亲眼见过有个医生让患者忌口种类达20种之多,未免强人所难。

我们一定要结合临床实际,做到有的放矢,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才不失医疗的基本准则。

3临床遣方用药应用举例

3.1瓜蒌薤白半夏汤治验

患者,女,35岁。胸中满闷,心痛彻背,上气喘急,呼吸困难,大便不利,脉象沉滑,舌苔白腻。诊断:浊阴逆行,气壅上焦,胸阳闭阻,升降不利。主以通阳泻浊法,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之,四剂而愈。瓜蒌实三钱,薤白二钱,法半夏二钱,枳实一钱半,杏仁泥二钱,桂枝一钱半,橘皮一钱,水煎服。(《蒲园医案》)

按:胸痹心痛,责在胸中阳微,气不宣畅,仲景以通阳为主,复其上焦之阳,则浊阴自降。

3.2血府逐瘀汤治验

患者,男,42岁,司机。于1995—08一lO就诊。自述失眠2年余,曾多处医治,服用过安定片、五味子片、归脾丸等药,症状时轻时重。近1月来失眠加重,且睡后易醒,甚者彻夜不眠,烦躁,胸胁胀满,食欲尚可,大小便正常。查:面色萎黄,眼眶肤色青暗,舌质黯红,苔白,脉弦涩。又细问其2年前因车祸受伤,伤愈后即见失眠之症。诊断为失眠。属中医“不寐”范畴,其病机为气滞血瘀,新血不得归经,心神失养。治以理气活血,养心安神。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味。处方: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当归10g,生地黄10g,赤芍10g,桔梗10g,枳壳10g,柴胡10g,黄芪30g,生龙齿(先煎)18g,白术10g,炒酸枣仁18g,远志6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服3剂后,烦躁、胸胁胀满明显减轻,眼眶肤色转淡,失眠有所改善。遂在原方中加茯神15g,连服15剂后病告痊愈。

按:失眠一症,病因较多,但总是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而责之于瘀血者少。本例患者失眠得之于外伤,结合其症状故辩证为气滞血瘀,心神失养。用血府逐瘀汤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加黄芪、白术益气扶正;生龙齿、远志、炒枣仁、茯神以安神,则血运气行,心神得养而失眠向愈。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

中医临床对遣方用药的认识-刘弼臣谈方剂的常和变

发表者:赵东奇(访问人次:344)

1 方剂制定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律及原则

在临床实践中,经过详细诊断,正确辨证,确立治法,到最后遣方用药,我们一般有两种选择:一是选用现有的成方;二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新方剂。选用成方是方剂的使用问题,而制定新方是方剂的制定问题。现在首先来讨论方剂制定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1“依法统方”原则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中医证法方药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和极为密切的逻辑关系。一般来说,在诊断时运用中医理论确定主证,完成“辨证“以后,就要进行“论治”。论治首先是“立法”(确定用何种治法),然后要根据立法的要求来遣方用药。前人把种方法称做“依法统方”。可见方剂是在立法的基础上制定的,离开立法的方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遣方用药就无从谈起。历代医家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创立了一些基本治法.如汗、吐、下、补、清等。又根据具体情况衍化出许多具体的治法。例如汗法中有辛温发汗、辛凉发汗、滋阴发汗等;下法中有急下、缓下、润下等;补法有峻补、缓补、温补、凉补、补心、补肺、补脾、补肾……,此不详举。而且,还可以将各法互相配合,灵活运用,可以说治病之法变化无穷。由此也衍生出了众多的方剂来适应复杂的临床症候。因此,方剂的制定,必须以立法为基础。

1.2“君臣佐使”原则

在辨证审因,确立治法以后,就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剂量,按照一定的组方原则配伍组合成方剂。重要的是在具体制定方剂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君臣佐使的制方原

则。因为方剂的组成决不是机械的药物堆砌或简单的药效相加。《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首先确定了“君臣佐使”的方剂制定原则。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314首方剂,约三分之二体现了这一组方原则。后世《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中诸多有效方剂的组成也都配伍严谨,主从有序,大都遵从或符合“君臣佐使”这一制方原则。现在,随着方剂实验研究的深入,进一步揭示了“君臣佐使”组方原则的科学内涵。当前各版本的《方剂学》教材,也均将“君臣佐使”作为方剂的组成原则,并将其上升到指导研究方剂配伍理论与方法的高度。可见“君臣佐使”是我们临床组方选药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应该指出,方剂一方面是以治法作为组方选药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是治法的具体体现。此外,方剂是由具体的药物组成的,是对单味中药的组合应用。因此,中医的各项治则,如正治反治,标本缓急,以及中药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理论,应在方剂的具体制定过程中有所体现。

2临床运用方剂时应注意的几问题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除了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新方剂以外,多的情况下是选择使用现有的方剂。

一般来讲,前人的方剂皆为医学理论精华和临床宝贵经验密切结合的智慧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许多方剂组织严谨,配伍巧妙,直到今天依法使用仍有良效。在临床运用时,我们不仅要选方恰当,而且也要进行适当的变化,以符合辨证论治的要求。重点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方证合宜,“谨守病机”

中医治疗学的精髓是“辨证论治”。其具体内容可概括为理、法、方、药。理就是病理病机(也有人理解为“中医理论”的),是立法的根据。治疗疾病就是根据立法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方剂。因此辨证是否准确,决定了立法的正确性;而法的确立也决定了选方是否恰当。可见“理”贯穿法、方、药的始终。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只有在精确理解了方剂的主治病证,治法依据,药物的配伍特点等“方义”的情况下,才能做到选方精当。也就是说,我们一方面要准确的辨证,另一方面要准确的选方。二者的结合方能体现“理”。因此,“谨守病机”,才能做到方证合宜,才能收到比较好的临床效果。例如,对于“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辨证为“风寒表实证”,从“辛温解表”立法。而麻黄汤主治风寒表实,治法依据(或功效)就是辛温解表。所以,选用麻黄汤正是方证相宜。而贯穿两者的结合点,是“风寒束表”这一基本病机。

2.2随证化裁,灵活变通

疾病的临床表现是千变万化的。同疾病,在不同阶段会表现为不同的证。同时,患者体质差异或其他疾病的影响,以及治疗因素的干预等,也会使证的表现多样化。可以说证的变化是无穷的。而相对来说,方剂的数量,尤其具体到某个医生能掌握的方剂数量是有限的。以有限之“方”来对应无限之“证”,就很难做到方证相符了。因此,必需灵活化裁,以适应证的变化。只有这样才可真正体现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至于变化的方法,不外乎药味的增减变化,以及用量的调整,或者是剂型用法的改变。历代医家对此非常重视,提出“用药之巧,莫过于加减”,“量乃汉方不传之秘”等。我们认识到

只有采取适当的变化才能对应不同的病证,才能做到方证合宜,从而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变化的尺度就是“随证化裁”,证同治同,证变方变。换句话说就是“有是证用是药”。对此前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焦树德教授将其归纳为“加、减、裁、采、穿、合、化”七法。(《方剂心得十讲》)。不难理解,丰富的中药学知识,是我们恰当的化裁方剂的基础。应当将各种药物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特性,以及配伍禁忌,毒副作用等了然于胸。

2.3审时度势,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是中医的基本治则。在临床的遣方用药上最能得到全面的体现。这是因为“遣方用药”是辨证论治过程中采用的最终措施。反映或代表了辨证论治的结果。因此,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的体质,年龄等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选择适当方剂,使用合适的药物是我们临床工作中应该恪守的原则。例如春夏季节,阳气升发,人体腠理疏松开泄,即使患了外感风寒,亦不宜过用辛温发散,以免开泄太过,耗伤气阴;而秋冬季节,阴盛阳衰,阳气敛藏,腠理致密,此时若非大热,应慎用寒凉,以防苦寒伤阳。三因制宜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醒我们认清矛盾的特殊性,从而知常达变,有效的解决问题。

2.4关于剂型选择、煎服方法、饮食宜忌问题

无论是经方还是时方,对于上述问题都有比较具体的要求。临床用药,除了最常用的汤剂以外,还有丸、散、膏、丹、酒等许多剂型。根据证情的变化,需要改变剂型时,处方时应适当增减药物的用量。例如,生石决明、生赭石、生石膏一类质重的药物,在汤剂中往往用量较重,如将原方由汤剂改为丸剂时,则可适当减轻其用量。对于方剂的煎服方法,饮食宜忌,《伤寒论》中有很好的范例。如桂枝汤方后注云:“右五味,(口父)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上执下水)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交待的何等详尽!可惜有很多临床医生作不到这一点。至于饮食宜忌问题也是常走两种极端,要么什么都不忌,要么什么都忌。我亲眼见过有个医生让患者忌口种类达 20种之多,未免强人所难。

我们一定要结合临床实际,做到有的放矢,才不失医疗的基本准则。

便秘的治疗原则及用药

便秘的治疗原则及用药 (一)便秘的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避免滥用泻药。 2.对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引起的便秘,主要在于解除梗阻,可禁食、胃肠减压,禁用口服泻药。对慢性不完全肠梗阻,用润滑泻药,使粪便软化,变稀,有利于通便。如是假性肠梗阻或肠蠕动减弱时,则应刺激肠蠕动,促进排空。 3.对于习惯性便秘,重点在于建立正常的排便反射,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降低引起便意的阈值,不可滥用泻药。 4.对易引起粪块嵌塞、排便困难者,应予泻药,软化大便。如已形成粪便嵌塞,则应予以开塞露、肥皂水灌肠,软化粪便,必要时带手套抠出直肠内硬质的粪块。 5.老年便秘患者滥用过多泻药后,有的易引起大便失禁。此时,不宜过分用止泻剂,以免又引起便秘。应停药或选用一种缓泻剂,可收到良好疗效。 (二)治疗用药 1.接触性泻药 (1)酚酞(Phenolphthalein): 遇碱性肠液后,形成可溶性盐,刺激结肠粘膜,促进结肠蠕动;并阻滞肠液吸收,增加水和电解质向肠腔内扩散,起到缓泻作用。临睡前服0.1~0.2g ,8~10h后引起排便。约15%的酚酞吸收,大部分进行肠肝循环,其作用可持续3~4天。 (2)蒽醌甙类: 如大黄、番泻叶、芦荟等。口服大黄(Rheumofficimale)、番泻叶(Sennalenf)或芦荟后,自小肠吸收,在体内变成大黄素后,再由大肠分泌。大黄素刺激大肠,增加推进性蠕动,引起缓泻,不伴腹痛。服大黄3g或番泻叶5g,当茶饮,6~8h后可引起排便。 (3)蓖麻油(Castor oil): 口取后,在小肠上段被脂肪酶水解为有刺激性的蓖麻油酸,促进肠道,尤其是小肠的蠕动。口服20~30ml,2~6h引起排便。为强力泻药,导泻后可引起暂时性便秘。 2.容积性泻药 (1)硫酸镁(Magnesium sulfate): 为盐类泻药。硫酸镁不被吸收,在肠内保持一定的渗透压,使肠内保留大量的水分,增加容积,机械性地刺激肠蠕动,引起腹泻。引起排便的时间与浓度有关,服5%400ml后2~4h即腹泻,而20%100ml需较长时间,故应多饮水。 (2)甘露醇(Mannitol) 为多醇的糖。口服后,在胃肠道内不吸收。5.07%水溶液为等渗溶液,口服高渗的甘露醇溶液使肠内渗透压增高,从而容积增大,刺激肠蠕动,引起水泻。服用20%甘露醇100~250ml 后1~2h,再分别喝水300~500ml,可增加水泻。用于肠道清洁、急性中毒,或肝硬变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时防止肝昏迷等。 (3)乳果糖(Laotulose): 为人工合成的双糖,在肠道不为双糖酶水解,进入结肠后被肠菌分解成乳酸和乙酸,增加渗透压,达到渗透性通便作用,见肝昏迷用药。 (4)开塞露: 内含硫酸镁、山梨醇等。注入直肠后,刺激直肠粘膜,引起直肠排便反射。 3.润滑性泻药 (1)液状石蜡(Liquid paraffin):

外用药的使用原则复习进程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1根据不同的皮疹使用不同的药物剂型。如急性渗出期,使用溶液较好。亚急性期伴少量渗出时用糊剂或水粉剂。慢性皮损可用软膏等,有苔癣样变时还可用涂膜剂等。有糜烂,渗出时不能用酊剂。 2低浓度到高浓度使用。 3先局部再全面使用。 4年龄和部位不同使用药物不同,如婴幼儿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多毛部位不使用糊剂或水粉剂等。 治疗皮肤外用药物很多,从剂型上分类大致有:溶液剂、软膏剂、油剂、霜剂、洗剂、糊剂、酊剂和外用散剂等。从药物作用分类有:清洁药、保护药、止痒药、收敛药、角质溶解药、角质增生药、消毒抗菌药等。成人的皮肤总面积约1.5-2平方米,可发生多种皮肤病。选用皮肤外用药时,应根据病因和病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况加以选择。用药适当,能使症状减轻,促其痊愈,否则应用不当,反使病理过程加剧,增加病人痛苦,因此应用皮肤外用药时,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根据发病的原因及病理改变的程度,正确选择药物及剂型 1、急性期:炎症表现有红、肿、丘疹、皮疹、水泡而无外溢者,用粉剂或洗剂为宜,因这类剂型有安抚、冷却、止痒及蒸发作用,可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消除患处的肿胀与炎症,使患者感觉较舒适。 急性时不能用糊剂及软膏剂,因能阻滞水分蒸发,增加局部的温度,可使皮疹加剧。 急性开放性皮炎,则宜用湿敷,如大片糜烂渗液则选用适当的水溶液湿敷,促其炎症消退,如3%硼酸溶液具有散热、消炎、清洁作用,可用于急性皮炎,但配成软膏只能用于治疗慢性皮炎,否则阻碍局部散热,使渗出液更多,炎症更重。 2、亚急性期:炎症表现为小片的糜烂,伴有少量渗出,也有为分散的丘疹或出现鳞 片和痂皮,一般用糊剂,如无糜烂渗液,可用洗剂、霜剂等,有痂皮时先涂以软膏,软化后拭去,再用外用药物,使药物易吸收。 3、慢性期:表现为干燥、增厚、粗糙、苔藓样变或角化过度,此期应选用软膏或霜 剂、硬膏等。苔藓样变也可用酊剂,能保护滋润皮肤,软化附着物,使其渗透到病损深部而起作用。 感染化脓性皮肤病,应选用适宜的抗感染药物。 皮肤瘙痒病,由于皮肤病大多有瘙痒的症状,应注意选择使用止痒药物。止痒药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挥发性物质,如樟脑、薄荷脑、冰片等,另一类为有局部麻醉作用的药物。如石炭酸、地卡因、苯佐卡因等。可配成粉、搽、洗、酊、溶液剂等,用于皮肤的瘙痒性治疗。 有的病人将肤氢松软膏看作是止痒的特效药,任意使用,这是不妥的。

药品外用剂型使用方法

药品外用剂型的使用方法总结 一、定量喷雾剂(MDI) 1.先确定铁药管是否正确的放置入了塑料外壳内。 2.去掉口盖,上下摇晃喷雾剂约10次,确保药物在喷雾剂药管中平均分 散。 3.如果是首次使用,或者超过一周未使用该喷雾剂,需要先预喷4次,确 保喷雾剂使用时药品的正确剂量。 4.垂直摆放喷雾剂, 防止喷雾剂外漏。病人应在坐立或站立状态使用喷雾 剂,确保正确剂量的药品到达肺腔内。 5.向上看头向后仰,确保药品雾剂能有一个较直的通道直达肺腔内部。 6.为了保证吸入时缓慢而深入,先正常呼气。 7.然后用嘴唇包紧喷头,喷头应处于舌头上,通过牙床后的位置。如此可 预防喷雾药品外泻而达不到药品剂量。 8.缓慢的深吸气,约3-5秒后,释放喷雾剂。如果吸气过快,则大部分药 品无法达到肺腔内部。 9.喷雾完后,建议屏息10秒,为确保喷雾后呼气不会将吸入药物呼出。 10.如果需要,建议等待30秒后,再使用第二次。(使药管内压力平衡) *使用前应检查喷口内是否有异物。 *如药管内已无药品,晃动喷雾剂时无声响。 *取出铁药管,用肥皂水一周清洗塑料外壳一次,风干,不要清洗铁药管。 优点: 1.便携 2.轻便 3.可多次使用 4.耐潮 缺点: 1.不易使用 2.需要计算使用次数 3.每次预喷都会浪费药品 常见使用方法问题: 1.使用前忘记摇晃喷雾剂 2.喷雾剂上下拿反 3.喷雾与吸入时配合不好 4.因用口吸气,不能用鼻吸气 5.吸入时速度太快 6.吸入后没有屏息10秒 7.药品喷入口腔后,没有吸入肺内 8.忘了去掉口盖 9.牙齿,舌头,嘴唇阻挡喷出药品 10.雾喷到喉咙有感觉后,就停止吸气

11.多次喷雾,但只吸入一次 12.使用已用完的喷雾剂 二、旋转式定量干粉吸入剂(Turbuhaler) 1.旋松并拔出瓶盖。 2.拿直药瓶,吸嘴向上。 3.握住底部红色部分和药瓶中间部分,先向右旋转底部红色部分,当转到 不能再转时原路返回,当听到“咔嗒”一声时,表明一次剂量的药物已 装好。 4.尽力呼气, 但切忌不可对吸嘴内呼气, 因为湿气会使干粉集结, 使药品不能 平均分配。 5.将吸嘴平置于齿间,用双唇包住吸嘴,用力快速深吸气,可以重复多次 吸气,确保装置内已上好的药品全部被吸入。 6.吸气后尽力屏息10秒。 7.需吸入二次时,中间不需要等待,可直接重复步骤3上一次药,再次吸 入。 8.吸入时,因为药品的干粉粒非常微小,所以没有任何感觉和味道。 9.上药后, 吸嘴不可朝下, 装置本身不能倒转, 因为药品会被倒出, 如果一但 出现倒转或者吸嘴向下的情况, 须重新按步骤3上药。 10.清洁此类装置时不能用水清洗,直接用干纸巾擦拭瓶盖即可。 *装置上有计数器,可看到已使用次数。 *装置因存放在干燥处。 优点: 1.病人可以自己控制吸气。 2.只有少量的药品会在吸入时附和在口咽腔内,口腔内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降低。 3.不需要配合喷雾动作和吸气过程。 4.病人可以多次吸气,从而确保所有药品都被吸入。 5.便携 缺点: 1.无味,感觉不到是否已吸入药品。 2.干粉可能对某些病人有刺激性。 3.需要用力深呼吸,不是所有病人都能达到要求的吸气量。(如幼年儿童, 和严重COPD或哮喘病人) 常见使用方法问题 1.忘记拔掉瓶盖。 2.只向一个方向旋转了,没有听到“咔嗒”声。 3.上药时,装置非直立状态,有倾斜或倒转。 4.吸入前没有全力呼气。 5.咬住吸嘴时,位置或方向错误。 6.吸入时速度过慢。 7.吸入已经用完的装置。 8.不确定是否需要剂量已全被吸入。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外用药物在治疗皮肤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手段。如应用恰当,可获得明显疗效,同样如使用不当或错误,可造成病情加重或导致药源4性疾病的发生。首先,应在正确诊断及了解自然病程的基础上,全面了解药物的性能,剂型,浓度及目前治疗进展状况。掌握患者个体差异,患病部位等,同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一,正确选择剂型常用的剂型有散剂,溶液,洗剂,酊剂、油济、硬膏剂、气雾剂等。这些剂型都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要根据皮肤不同病期(进展期、稳 定期、慢退期)及不同性质(急性、亚急性、慢性)选用不同剂型。依占皮 肤病很大部分的湿疹皮炎类疾病为例,对剂型选用加论述:1急性期在红斑、 丘疹、小水疱、无渗液阶段,可选用散剂、洗剂、乳剂;在水疱、糜烂、有 渗出阶段,为使渗液停止,肿胀消退,应选用具有收敛、消炎、止痒药物的 溶液进行湿敷或罨包;2 亚急性期在丘疹、水疱、点状糜烂、痂皮、色暗红 时可用糊剂、乳剂;3慢性期皮肤损害以皮肤肥厚、苔藓化为主,局部耐受 性强,选择范围广泛,则可选用糊剂、软膏、乳膏、酊剂、搽剂、涂膜剂、 气雾剂等。掌握了湿疹皮炎类疾病三个不同阶段的治疗原则,可举一反三, 其它皮肤病的治疗照此原则即可。 二,正确选用药物及浓度外用药物根据其不同的药理作用,分为清洁剂、抗真菌剂、收敛剂、角质剥脱剂、角质促成剂、腐蚀剂、抗过敏剂等多种。临床上 应根据病因进行选择。如真菌病用抗真菌药物,若误用激素类药就会使病情 加重。另外应注意药物浓度例如水杨酸1%~2%有角质促成作用,5%有角质溶 解作用,20%以上有角质剥脱腐蚀作用。 三,患者个体的差异用药时应加以注意,并区别对待之。如颜面部、颈部、生殖器、皮肤粘膜对药物较敏感,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婴幼儿皮肤细 嫩,用药浓度宜低;孕妇药物吸收会影响胎儿发育,应禁用对胎儿有毒害作 用的药物;有的患者对某些药物有过敏现象,如对氢醌、汞制剂等。 四,药物的使用方法选择适当的药物及剂型后,使用方法亦决定治疗效果。皮肤病多为门诊患者,以自用为了主,若使用方法不当,则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甚至延误病情。同时还应注意外用批的过敏和刺激现象及发生后相应的处理 方法,均应告诉患者,并在病历上记录。有些外用药不可大面积高浓度使用, 以避免吸收中毒。使用方法应详细交待清楚或作示范,并告知患者在病情发 展过程中调整使用方法。 第二章常用外用药物 2.1 清洁剂 通过外用药物,使皮肤损害或皮肤达到清洁目的。主要清除皮肤损害处的浆液、脓液、鳞屑及治疗后附着的药粉、药膏等污物。 软皂又称钾肥皂,药用软皂。溶于水(1:4)、热水(1:1)、乙醇(1:1)。作为去污剂、清洁剂、保护剂、乳化剂。可配成溶液、酊剂。清除鳞屑、痂皮、污物。 植物油常用的有芝麻油、大豆油、菜子油、蓖麻油、花生油、橄榄油等。单用或加酚、水杨酸、紫草、甘草等配制油剂后应用,用于清除痂皮、脓液,治疗后遗留的药粉、药膏等。又作保护剂、赋形剂、润滑剂。 生理盐水配制成0.85%溶液,用于清洁皮损上的污物或供浸浴、湿敷用。 硼酸溶液3%溶液用于糜烂渗出的皮损、清洗及湿敷用。 2.2 保护剂 一般为中性或无刺激的植物或矿物性药粉,具有保护、安抚、干燥、止痒作用。此外,

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

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 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是什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也随之而来,大家都知道高血压是要靠长期药物治疗的,然而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是什么呢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1)将血压控制到一个适当的水平,消除高血压带来的种种不适感,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2)尽量减少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争取逐渐逆转已经形成的损害。 (3)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要防治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其他危险因素,如左心室肥厚、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等。 (4)方案应尽量简便,能够长期坚持。 (5)坚持个体化,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作出方案。 (6)提倡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强调病人与医院、家庭要密切配合。 (7)低剂量开始,如血压未能达到控制目标,应根据服药情况增加该药的剂量。 (8)如第一种药物无效,应进行合理的联合用药,通常是加用小剂量的第二种降压药物,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有效的五类联合用药组合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ACE 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 (9)如果第一种药物疗效很差或不能耐受,可换另一类降压药物,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或加用第二个药物。 高血压药分类 现在的高血压一般都是通过选择降压药物来治疗,高血压药分类目前有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二受体阻滞剂(ARB)。

(1)利尿剂:有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各种利尿剂的降压疗效相仿,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排纳,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压起效角平缓,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作用持久,服药2-3周后作用达到高峰。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在盐敏感性高血压,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高血压有较强降压效果。利尿剂的主要不利作用是低血钾征和影响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往往发生在大剂量时,因此现在推荐使用小剂量,不良反应主要是乏力、尿量增多。痛风患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2)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卡维洛尔、拉贝洛尔。降压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的RAAS。降压起效较迅速、强力。适用于各种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尤其是心律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患者,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β阻滞剂治疗的主要障碍时心动过缓和一些影响生活质量的不良反应,较高剂量被他5阻滞剂治疗时突然停药可导致撤药综合症。虽然糖尿病不是使用β1阻滞剂的禁忌证,但它增加胰岛素抵抗,还可能掩盖和延长降糖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证,使用时要注意。不良反应主要有心动过缓、乏力、四肢发冷。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收缩力、方式传导及窦性心律均有抑制作用,并可增加气道阻力。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房室传导阻滞和外周血管病患者禁用。 (3)钙通道阻滞剂:又称钙拮抗剂,主要有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根据药物作用持续时间,钙通道阻滞剂又可分为短效和长效。除心力衰竭外钙拮抗剂较少有禁忌证。相对于其它降压药的优势是老年患者有较好的降压疗效,高钠摄入不影响降压疗效;在嗜酒的患者也有显着的降压作用;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长期治疗还有抗动脉粥样应还作用。主要缺点是开始治疗阶段有反射性交感活性增强,引起心率增快、面部潮红、头痛、下肢水肿,不宜在心力衰竭、窦房结功能底下或心脏传导阻滞者患者中应用。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用的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西拉普利。降压起效缓慢、逐渐增强。ACE抑制剂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尿蛋白作用,在肥胖、糖尿病和心脏、肾脏靶器官受损的高血压患者具有相对较好的疗效,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时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高钾血症、妊娠妇女和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 (5)血管紧张素二受体抑制剂:常用的有氯沙坦,降压作用起效缓慢,但持久而稳定。最大的特点是直接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少,不引起刺激性干咳,持续治疗的依从性高。虽然在治疗对象与禁忌证与ACEI相同,但ARB有自身治疗特点,与ACEI并列为目前推荐的常用五大类降压药中的一类。

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

一、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不合理用药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药品是能用来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或者能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的物质。 合理用药包括安全、有效、经济三个方面。用药首先是安全,安全的意义在于使患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其次是有效,这是合理用药的关键。药物的有效性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如根除病源治愈疾病、延缓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发生、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等。第三是经济,经济是指以尽可能低的医疗费用达到尽可能大的治疗效益,降低社保和病人的经济支出,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价格越低的药品越经济。 基本药物是指由国家制定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是从我国目前临床应用的各类药物中遴选出的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药物用得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不但不能治病,还会影响身体健康。轻则可增加病人痛苦、提高医疗费用,重则可能使病人致残甚至死亡。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才能避免和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 二、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所以要谨慎用药。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服用药物,例如普通感冒,只要注意休息、戒烟、多饮开水、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进食易消化食物,同时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一般5—7天即可自愈。服药时应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的不同成分之间有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也许会因此而失效,不仅影响原有的疗效,而且可能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的原则。 不同的给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输液的优点在于见效快,主要用于危重病人或特殊病人的治疗;缺点在于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要高于其他给药途径,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肌肉注射其药物吸收比输液慢,比口服快,缺点是引起局部疼痛等损害。口服是最常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法;缺点在于起效相对较慢,有些药品还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症状。选择给药途径时应遵循国际公认的原则,即根据病情能口服的就不注射,可以皮下或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或输液。 三、购买药品要到合法的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

皮肤外用药全集,非常好使〔方剂〕

第一节散剂 1.1五白散配方:白薇、白及、白蔹、白芷、白鲜皮、青黛、苍术、黄柏、大黄、紫草、生地榆各 30g 煅龙骨、煅牡蛎、煅石膏、煅白矾、煅蛤壳各60g冰片15g制法:除冰片外,共研细粉,加入冰 片,过罗,混匀,备用。主治:燥湿收敛、消炎止痒,主治湿与皮炎的糜烂渗出期。用法:撒布患 处,每日多次。 2.1.2防护散配方:黄柏、煅炉甘石、五倍子、滑石粉各1000g 制法:各别研成细粉,过筛,混匀, 备用。主治:干燥收敛,消炎止痒,用于浸渍糜烂型皮炎,稻田皮炎的预防等。用法:清水洗净皮损 后,撒布患处。 2.1.3冰花散配方:冰片15g 花椒60g 细辛3g 制法:取细辛、花椒、冰片依次放入碗内,上盖玻 璃板,下用火加热,则见冰花散逐渐凝集在玻璃板下,然后刮取,混匀瓶装,待用。主治:消炎止 痒,可用于神经性皮炎、瘙痒症、口腔糜烂等。用法:粘膜处用散撒布,皮损上可撒布,也可用95% 酒精制成0.5%冰花散外涂,每日2-3次。 2.1.4石黛散配方:煅石膏、金银花、青黛、枯矾、五倍子各1000克制法:各研细末,过筛、混 匀,备用。主治:脓疱疮。用法:芝麻油煎沸后,入药粉调成糊状(含散量为35%左右)冷却后敷涂 患处,每日2-3次。 2.1.5钟乳散配方:钟乳石66g 寒水石60g 黄连6g 三梅片3g制法:上药共研成粉末,连筛,混匀, 装瓶密闭备用。主治尿布皮炎。用法:温开水将患儿臀部洗净,擦干,将此散撒敷患处,每日3次; 如有糜烂渗出时,先涂芝麻油少许,再用药散撒布。 2.1.6褥疮生肌散配方:黄连3g、冰片2g、人工牛黄3g、血竭10g、元明粉6g、儿茶10g、白牙10g、 黄芪15g、蚤休10g制法:各研细末,过120目筛,各粉混匀,装瓶备用。主治:褥疮(II度或III度)。 用法:首先要妥当处理创面,除创面上有小水疱可直接涂上药散外,若有大水疱需抽出疱内渗液, 如表面渗出物过多时,再以生理盐水冲洗,然后用10%黄柏水湿敷,直疮面干净为止,再外撒药散, 每日换药1-2次,直至收口为止。

临床合理用药应遵循四大原则

临床合理用药应遵循四 大原则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临床药物治疗遵循的合理用药原则 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时要做到合理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四大用药原则。 1、安全性用药的安全性是指要求使用的药品质量合格、毒性低、副作用小、风险小。用药首先强调的是安全性,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促进合理的用药。安全用药的目的在于用最小的治疗风险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为保证用药安全性,可以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等报告进行选择,慎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较多、临床毒副作用较大的品种。在需要联合使用多种药物的情况下,还必须注意联合用药时的配伍禁忌,避免毒、副作用的叠加。 2、有效性用药的有效性是指治疗疾病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做到辨明病症、对症下药、因病施治。药物的有效性是选择药物的关键。临床上,药物的有效性可分为:消除致病原,治愈疾病;延缓疾病的进程;缓解疾病的临床症状;预防疾病的发生;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判断药物有效性包括治愈、显效、好转、无效等。 3、经济性在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还应该考虑用药是否经济,患者能否承受得起。用药的经济性并非单纯地指尽量少用药或只用廉价药品,其正确含义是指用药时获得相同的治疗效果所投入的用药成本应尽可能降低,以达到减轻患者及社会经济负担的目的。 4、适当性用药的适当性是指遵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来使用药物,以保证用药的安全和有效,用药的适当性包括6个方面: ①适当的用药对象。临床科室应该个体间的差异选择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即使能用同一种药物治疗,也要进行全面权衡。 ②适当的时间。遵循药物在体内作用的规律,设计给药时间和间隔,以提高药效,减少副作用。 ③适当的剂量。应严格遵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剂量给药。4.适当的途径。一般情况下应首选口服给药,既方便又经济;对病情较急、危重的患者可先考虑静脉给药,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给药。 ④适当的疗程。没有依据地延长给药时间,容易产生药物蓄积中毒、细菌耐药、药物依赖等不良反应,应严格控制用药时间。 ⑤适当的治疗目标。临床科室应积极、客观、科学的态度来制定双方可接受并能达到的治疗目标。

合理用药点评制度及处罚标准

合理用药制度及处罚标准 为加强药品使用管理效能,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自觉性,防止商业贿赂行为,加强用药监督,保障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提高医疗质量,我院建立阳光用药制度,依据《广东省医疗机构阳光用药制度实施意见(试行)》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1、医师和药师在药物临床应用时须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指导原则。 2、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要根据临床诊断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症、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并根据临床观察指征和检验结果及时修正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程记录上作出分析。 3、临床医师不得随意扩大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如因医疗创伤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查通过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辨症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4、具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药理作用的药物不得联用或长期交替使用(包括同类的抗菌药、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及肽类、蛋白水解物等) 、医师制定药物方案时要根据药物的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的病情和药敏结果给以个体化用药,充分考虑到剂量、次数、疗程、给药途径,

同时考虑药物经济实用性,对可用可不用的坚决不用,可用低档药的坚决不用高档药,尽量减小药物对机体的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降低药品费用,用最经济的药物达到预期目的。 5、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处方的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告知用药医师,情况严重的要拒绝调配并登记,定期向合理用药小组汇报。 二、处方的管理及评价标准 ㈠、合理用药小组定期或不定对门诊处方及病历医嘱进行检查。㈡、处方点评小组每月随机抽查门诊处方100张及病历医嘱不少于30份。并将不合理用药处方及医嘱上交医院质控小组进行评定。㈢、处方及病历医嘱的检查标准 1、按卫生部[2010]28号颁布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附表1)的要求进行。 2、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要进行分级使用,选择药物要严格遵循卫生部印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附表2) 三、不合理用药的处罚 将规范合理用药情况纳入科室考核和医师定期考核指标体系,与医德考评挂钩,与个人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晋升、职称评聘挂钩,达到相互监督和自我约束的目的,促进医务人员廉洁从业。 ㈠、处方点评: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表皮的结构 由深入浅依次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1、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2、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原则为:①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②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③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④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3、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 抗组胺药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1、H1受体拮抗剂由于有与组胺相同的已基胺结构,因此能与组胺争夺相应靶细胞上的H1受体,产生抗组胺作用。可以对抗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平滑肌收缩,呼吸道分泌增加,血压下降等效应,此外尚有一定的抗胆碱及抗5-羟色胺作用。不良反应:第一代,嗜睡,法力,困倦,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部分还可导致黏膜干燥,排尿困难,瞳孔放大。第二代,轻微困倦。2、H2受体拮抗剂与H2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可拮抗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血管扩张作用和抗雄激素作用。不良反应:头痛,眩晕,长期应用可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阳痿,精子减少等,孕妇及哺乳妇女慎用。 皮损类型:原发: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大疱,脓疱,结节,囊肿。继发: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 皮肤的功能:屏障,吸收,感觉,分泌和排泄,体温调节,代谢,免疫 棘层松解征又称尼氏征,是某些皮肤病(如天疱疮)发生棘层松解时的触诊表现,可有四种阳性表现:手指推压水疱一侧,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周边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 定义: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粘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致病原与发病机制:总分为两大类。 1、原发性刺激物-----原发性刺激反应(机制:直接损伤或破坏皮肤细胞、组织。共同特点: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无一定潜伏期;皮损多限于直接接触部位,境界清楚;停止接触后皮损可消退) 2、接触性致敏物-------- 接触性致敏反应(机制:主要是IV型变态反应--迟发型变态反应,初次反应(诱导期)4天,二次反应(激发期)24-48小时,少数人,“迟发、泛发”斑贴试验阳性。共同特点:有一定潜伏期,首次接触后不发生反应,1-2周接触到同样致敏物才发病;皮损呈广泛性、对称性分布;易反复发作;皮肤斑贴阳性) 临床表现均伴有瘙痒 急性接触性皮炎:轻的红斑、丘疹;重的水疱、糜烂 亚急性接触性皮炎:脱屑、浸润。 慢性接触性皮炎:肥厚、苔藓样变。 几种特殊类型的接触性皮炎:化妆品皮炎、尿布皮炎漆性皮炎、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 多形红斑 定义:是一种以靶形或虹膜状红斑为典型皮损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发黏膜伤害,易复发。 多形红斑的特征性皮损:靶型红斑或虹膜状红斑。此为多形红斑与固定型药疹的鉴别要点临床分型:红斑—丘疹型较常见,全身症状较轻,但易复发。皮损主要是为红斑,颜色鲜红血周围扩大;典型皮损为暗戏色或风团样皮损 水疱—大疱型由红斑-丘疹型发展而来,除四肢远端外可向心性扩散到致全身并出现糜烂。

护理资格知识符合皮肤病外用药剂型选择原则解析

1.不符合皮肤病外用药剂型选择原则的是(C) A.急性炎症性皮损,仅有潮红、斑丘疹而无糜烂,选用粉剂或振荡剂 B.有水疱选用湿敷 C.糜烂、渗出时选用软膏 D.亚急性炎症性皮损可选用油剂、糊剂或乳剂 E.慢性炎症性皮损选用软膏、糊剂或硬膏 2.为昏迷患者吸痰时间为(B) A. 3.对有遗传病家族史或分娩史的孕妇应在何时抽羊水做染色体核型分析:(B) A.妊娠早期 B.妊娠中期 C.妊娠32~34周 D.妊娠35~37周 4.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是(D) A.Ⅰ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 B.Ⅱ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 C.Ⅲ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 D.Ⅳ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 E.混合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 5.血液凝固的发生是由于(E) A.因子Ⅷ激活 B.血小板聚集与红细胞叠连

C.纤维蛋白溶解 D.纤维蛋白的激活 E.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6.因增加心室后负荷而导致心力衰竭的是:(C) A.心肌梗死 B.心包填塞 C.高血压病 D.二尖瓣关闭不全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传染病分为:(B) A.甲、乙、丙三类共53种 B.甲、乙、丙三类共35种 C.甲、乙、丙三类共23利 D.甲、乙、丙三类共36种 8.对行扁桃体切除术的病人正确的护理措施是:(B) A.局麻术后即可进食 B.局麻术后4小时进食冷流质 C.全麻术后4小时进食冷流质 D.局麻术后4小时进食半流质 9.遇热后易破坏的药物是:(C) A.酵母片 B.黄连素 C.青霉素

D.盐酸肾上腺素 10.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不包括(C) A.失语 B.意识障碍 C.血性脑脊液 D.偏瘫 E.偏盲 11.造成胸膜腔负压的主要因素是:(A) A.肺的回缩力 B.呼吸运动 C.大气压 D.呼吸肌的收缩 12.胆道梗阻病人的大便可呈:(D) A.黑色 B.暗绿色 C.暗红色 D.白陶土色 13.下列不属于奥勒姆自理模式基本结构的是:(B) A.自理结构 B.助理结构 C.自理缺陷结构 D.护理系统结构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个原则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6个原则 老年人合理用药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状况,疾病和药物已经成为和老年人最亲近的“危险朋友”。据调查显示,有85%的老年人几乎每天都需要药物来维持机体功能,其中30%的人每天同时使用4种以上的药物。这些药物一方面帮助老年人治疗疾病,另一方面又可以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种种危害。所以说,老年人合理用药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 老年人机体的耐受性降低,对药物的应激反应变弱、变迟缓,特别是参与药物代谢、转化、排泄的主要脏器肝、肾功能下降后,直接影响到药物在人体内的正常转化和排出,导致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如老年人的肝脏代谢能力下降,服用安定(地西泮)的半衰期可以比成年人(一般为20~40小时)延长4倍;肾功能下降,体内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的排泄时间可以延长2倍以上,使用这两种抗生素产生的肾损害和耳聋的发生率也明显上升。 由于很多老年人对医药知识了解相对较少,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对医嘱用药的依从性差,若再自行用药,更容易造成危险的用药事件,进而威胁到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曾经有一位七旬老人,患有顽固的原发性高血压,由于服药不规律,长期以来血压一直控制得不理想。某天晚6点老人自测血压时,发现血压已高达190/110毫米汞柱,由于急于降压,自行将10毫克的硝苯地平片嚼碎服用,1小时后血压陡降至100/70毫米汞柱,4小时后血压又反跳至150/95毫米汞柱,老人害怕药效不足再次将10毫克硝苯地平嚼碎服用,服药不久就出现休克症状,幸亏家人叫来救护车将老人送往医院及时抢救,才将老人从死亡线上拖回来。后经医师解释,他的家人才了解到,老人是因为短时间内过量服用硝苯地平片导致血压下降过低、过快,从而引发了心源性休克。 类似的老年人用药安全隐患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那么老年人应该注意哪些用药问题呢?在此,我们送给您六道护身符,为您安全用药保驾护航。 第一道护身符:“切忌自行用药” 有些老年人因为患有慢性病,认为久病成医,所以每当身体出现不适时,总是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进行自我治疗。 药师提示:老年朋友进行自我治疗,说明有一定的保健意识,但是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情况特殊,通常起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后果难以预料,所以老年朋友们切勿盲目随意进行自我“治疗”。 第二道护身符:“谨慎用药” 药物是一柄“双刃剑”,几乎不存在没有不良反应的药物。医生在使用药物时对其剂量、疗程都是有严格标准的。医师是针对患者的病情设计治疗方案,所以每位患者所使用的药物也不完全相同。 药师提示: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患者应和医师或药师充分沟通,采用个体化给药方案,以便结合自身的病情特点和个人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给药时间、剂量和疗程。 第三道护身符:“遵医嘱用药”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标准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 (版本号:HLYY00) 为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机制,推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细则。 一、抗生素使用原则 1.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凡怀疑细菌感染者,必须采集标本作细菌培养且应力争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作细菌培养 2. 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需氧菌+厌氧菌,G+球菌+G-杆菌);二重感染 (细菌+真菌);需长期用药且细菌易产生耐药的感染 (结核病);以两联为宜,且相互间具协同或相加作用。未经全院讨论,一律不允许使用三联抗菌药物。 3. I类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常见手术,要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1)选择抗菌药物。以下手术原则上不允许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甲

状腺、乳腺、腹股沟疝、关节镜检查、颈动脉内膜剥脱、颅骨肿物切除、白内障手术、冠脉造影等血管介入诊断手术。I类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法及时间:在术前~2小时内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4. 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根据临床反应或临床微生物检查结果,决定是否更换所用抗菌药物。感染患者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可再继续用药3天。 5.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该类药物。 6. 抗生素品种见“常州市中医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5版)”。 7.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见附件1。 二、神经(含脑细胞、脊髓)营养药、脑细胞保护药、改善颅内血管循环药物(静脉用或肌注用)使用原则 第一诊断为脑血管病或脑神经病变的患者同时使用不超过两种。第一诊断为其他疾病但伴随有脑血管病或神经病变的患者,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不得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必要时结合口服西药、中药汤剂进行调整。超出以上范围使用的需要有临床诊治指南Ⅰ级推荐或循证医学A级证据支持,否则视为不合理用药。

高血压的治疗及用药原则

神经外科8月份小讲课内容 时间:2013年8月12日8 : 30 地点:神经外科护士站 人物:N1、N3护士 援课人:陈超 内容:高血压治疗原则及用药指导 一、非药物治疗 (1)减轻体重,建议体重指数控制在24kg/m2以下。 (2)合理膳食。减少钠盐,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 ;减少膳食脂肪将脂肪控制在热量的25 %以下;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 %左右;注意补充钾和钙;多吃蔬莱水果;限制饮酒,男性饮酒每日酒精量v 20?30g,女性v 10?15g ; (3)增加体育活动。 (4)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减少应激。 二、药物治疗 不论选择何种药物,降压药物应用原则为:(1)开始治疗应用/小剂量。(2)使用适宜药物联合以达到最大降压效果,同时减少副反应。(3) 如果第1种药物降压不明显或有副反应时应改用第2种药物,而不是增加药物剂量或联合应用第2种药物。(4)应用长作用的药物,

每日1剂,提供24小时持续效果。(5)个体化原则。 对于经过非药物治疗及至少3种以上作用性质不同的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后血压仍高的患者,采用如下步骤: 2.1病因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失败的原因可能是真正的顽固性高血压,但在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仍不能找到潜在的升高血压的原因,如高胰岛素血症及高脂血症等。甚至一部分男性顽固性高血压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关,治疗呼吸障碍后血压随之下降。通过自测血压及24小时血压监测有相当一部分顽固性高血压仅仅是白大衣效应。已有报道钙拮抗剂中异搏定缓释剂能减轻白大衣性高血压。此作用可能与其减轻交感活性有关。寻找顽固性高血压潜在的原因,确定真正的顽固性高血压至关重要。 2.2提高依从性顽固性高血压治疗效果不佳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能坚持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所有的方法都失败,应停止药物治疗,严密监测血压,测定血液中药物浓度,重新开始新的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打破恶性循环,对于有漏服药物倾向的病人应选用长效制剂,建立严格的随诊制度及监测制度。 2.3重新考虑药物剂量及药物联合是否正确是否存在剂量太小,或不恰当的联合用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加大药物剂量,合理联合用药如:ACEI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钙拮抗剂,利尿剂与大多数降压药,钙拮抗剂与B受体阻滞剂等,其中卡维洛尔是新型的第3代B1 (a l )受体阻滞剂,兼有a、B受体双重阻滞作用并能抑

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培训材料 一、合理用药的定义及原则 1、什么是合理用药? 所谓合理用药就是以医药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它强调不仅要发挥药物的最大有效性,又要考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 2、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合理用药的标准是什么?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合理用药标准有5条:(1)开具处方的药物应适宜;(2)在适宜的时间,以公众能支付的价格保证药物供应;(3)正确地调剂处方;(4)以准确的计量,正确的用法和用药时间服用药物;(5)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有效。 3、合理用药应包括哪几方面? 因病情和病因是多变的,所以绝对的合理用药是难以达到的,一般指的合理用药是相对的,它包括1、安全性,它是合理用药的首要条件;2、有效性;3、经济性,是指尽可能降低用药成本,而不是少用药或使用廉价药品;4、适当性,适当性强调尊重客观现实,立足当前医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水平,避免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水平的药物治疗。 4、合理用药原则有那些?

由于药物的局限性,即品种有限及疗效有限,疾病的无限性,即疾病种类无限及严重度无限,因此不能简单以疾病是否治愈作为判断用药是否合理的标准。从理论上说合理用药是要求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而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当然这也不够具体,因此只能提出几条原则供临床用药参考。 (1)明确诊断:选药不仅要针对适应症还要排除禁忌症。 (2)根据药理学特点选药:尽量少用所谓的“撒网疗法”,即多种药物合用以防漏诊或误诊,这样不仅浪费而且容易相互产生作用。 (3)了解并掌握各种影响药效的因素:用药必须个体化,不能单纯公式化。(4)祛邪扶正并举:在采用对因治疗的同时要采用对症支持疗法。 (5)对病人始终负责:开出处方仅是治疗的开始,必需严密观察病情反应,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治疗药物。要认真分析每一病例的成因及失败的关键因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医

临床合理用药应遵循四大原则最新版本

临床药物治疗遵循的合理用药原则 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时要做到合理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四大用药原则。 1、安全性用药的安全性是指要求使用的药品质量合格、毒性低、副作用小、风险小。用药首先强调的是安全性,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促进合理的用药。安全用药的目的在于用最小的治疗风险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为保证用药安全性,可以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等报告进行选择,慎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较多、临床毒副作用较大的品种。在需要联合使用多种药物的情况下,还必须注意联合用药时的配伍禁忌,避免毒、副作用的叠加。 2、有效性用药的有效性是指治疗疾病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做到辨明病症、对症下药、因病施治。药物的有效性是选择药物的关键。临床上,药物的有效性可分为:消除致病原,治愈疾病;延缓疾病的进程;缓解疾病的临床症状;预防疾病的发生;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判断药物有效性包括治愈、显效、好转、无效等。 3、经济性在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还应该考虑用药是否经济,患者能否承受得起。用药的经济性并非单纯地指尽量少用药或只用廉价药品,其正确含义是指用药时获得相同的治疗效果所投入的用药成本应尽可能降低,以达到减轻患者及社会经济负担的目的。 4、适当性用药的适当性是指遵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来使用药物,以保证用药的安全和有效,用药的适当性包括6个方面: ①适当的用药对象。临床科室应该个体间的差异选择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即使能用同一种药物治疗,也要进行全面权衡。 ②适当的时间。遵循药物在体内作用的规律,设计给药时间和间隔,以提高药效,减少副作用。 ③适当的剂量。应严格遵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剂量给药。 4.适当的途径。一般情况下应首选口服给药,既方便又经济;对病情较急、危重的患者可先考虑静脉给药,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给药。 ④适当的疗程。没有依据地延长给药时间,容易产生药物蓄积中毒、细菌耐药、药物依赖等不良反应,应严格控制用药时间。 ⑤适当的治疗目标。临床科室应积极、客观、科学的态度来制定双方可接受并能达到的治疗目标。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编辑版wor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