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本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62-63页

一、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是代数知识的起始性知识,也是学生从算术思维飞跃到代数思维的关键一步。方程在形式上是已知数与未知数连成的等式,但本质上是用等式表示两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教“方程的意义”,并非让学生简单地认识方程的外在形式,而是要让学生领悟方程的本质。

教学重点:准确从生活情景中提炼等量关系,然后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表达,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即用数学符号表示两件事情的等量关系。

二、学情分析

儿童学习数学概念,必须经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因此掌握“方程的意义”,必须借助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再引导他们发掘数量信息、寻找数量相等关系,进而使用数字与符号描述这一关系,得出方程。

三、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情景理解方程的意义——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两件事情的量相等。 2.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感受数学的模型基本思想即“建立方程模型表征等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四、教学重点:准确从生活情景中提炼等量关系,然后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表达,理解方程的意义。

五、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即用数学符号表示两件事情的等量关系。

六、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和设问。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七、教学准备:PPT课件,卡片,苹果

八、教学过程

(一)设疑生趣

1. 仔细观察下面这些图片,待会老师会根据这些图片来提问(幻灯片一张一张的过,最后停留空白)。刚才你看到了一些图片,其实这些图片都有一个共同点?你发现了吗?

(生:这些建筑物或标志当中都用到了天平)

2.师:为什么会用到天平呢?

(生1,生2‥‥‥)

3.师:天平有什么特点?(课件呈现一台天平)

(只有当天平两端的质量完全相同时,天平才会保持平衡,如果天平保持平衡就说明天平两端的质量相等;如果天平两端的质量不相同时天平就会出现倾斜,重的一端下沉,轻的一端上翘,很容易被人发现)

所以这些标识是利用天平来象征公平。

(二)画面阅读,读讲探究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经常也会利用天平的特点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

1.师:请大家阅读教材第62页。出示自学要求:

(1)观察天平发生了什么变化?

(2)你能用什么式子表示?

2.师: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主题图一

(1)你看到了什么?(生1:天平的左盘放了一个空杯子,右盘放了一个100g的砝码。)(生2:天平现在平衡了,表示杯子的质量是100g。)

出示主题图二

(2)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天平的左盘放了一个100g的杯子倒入了x克水,天平的右盘放了一个重100g 的砝码。)

(3)你能根据刚才的表述列出一个式子吗?

出示主题图三

现在在右盘再加入一个100g的砝码,你能列出一个式子表示现在的状态吗?

在右盘继续加入一个100g的砝码,现在谁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的状态?

在右盘将一个100g的砝码换成50g的砝码,天平终于平衡了。你能列出一个式子表示现在的状态吗?

3.老师也用天平来称一称。

(1)我在天平的左盘放上两个100克的橙子,右盘放上一个20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谁能用一个式子表述?

(2)我在左盘放上一个60克的橙子和一个40克的橙子,右盘放上一个100克的砝码,天平也是平衡的,谁能用一个式子表述?

(3)现在我们通过观察天平的平衡与否,已经得到了6个式子。来歇会儿吧!这位同学上课特别认真,老师奖励你一个120克苹果。来尝一尝,让其他同学羡慕羡慕。

请大家想一想,老师把这位同学咬过的苹果放到天平上,右盘放上10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你能用式子表达吗?

4.(1)同学们,请看黑板。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列出了九个式子,你能将这九个式子

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分类吗?说说你的想法。

方法一:是否含有字母。

方法二:是否为等式。

(2)指导学生归纳等式与不等式。

(3)你还能将这些等式继续分一分吗?

将等式分为了含有未知数和不含未知数的两类。

(4)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在数学王国里我们称它为方程。一起读一读并记在脑海里。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数学王国里的一位新成员——方程(板书:方程的意义)。你能告诉大家方程具有什么特点吗?下次当你遇见它时你一眼就能将它认出来吗?(生:有两个特点,一是必须含有字母,二是必须为等式。)

5.同学们能快速的辨认出方程了吗?判断下列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是方

程的画√,不是方程的画×。

35+65=100 ( ) X-14>72 ( )

y+24 ( ) 5x+32=47 ( )

28<16+14 ( ) 6(a+2)=42 ( )

重点讨论

下面这个问题大家好好想一想:

“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三)分层精练,应用拓展

1.

1)

6x+

=78 (2)42﹣

.看图列方程。

x 千克

0.5千克 2.5千克

36支

X 支X 支X 支

.如果3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中间的数是x,你能列出方程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四)概括总结

播放微课程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100+x>200 60+40=100 100+x ﹤300 100+x=250

100+x>100 100+100=200 120-x ﹥100 120-x=100

120-x ﹤100

不等式 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九、教学随笔: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p64、p65页。

教材分析:

等式的性质是“数与代数”中“式与方程”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在刚刚认识了等式与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材中占用重要的地位;它是系统方程学习的开始,是解方程的基础和依据,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式的数学模型。过去,在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方程变形的依据是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这样的教学利用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易于理解,但不利于与初中代数教学的衔接,而且小学的思路及其算法掌握的越牢固,对中学起步教学的负迁移就越明显。现在,根据《标准(2011)》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避免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而且有利于学生代数思维习惯的培养。本节课就是借用天平游戏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发现天平平衡的规律,从中悟出等式的性质,为后面的解方程提供依据。

学情分析:

学生已了解等式的特点,并对生活中如天平、跷跷板等一些事物的平衡原理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探讨能力,他们乐于动手实验,喜欢探究发现。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验表明,小学生对以天平为直观形象载体的等式性质,感到新奇、有趣,乐意接受,也容易理解。这堂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让他们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发现和归纳等式的基本性质,并理解其内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天平游戏中,让学生发现天平平衡的规律,从中悟出等式的性质,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在实验演示、用算式验证、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验等式基本性质探索过程的挑战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方程

等式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等式的基本性质,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难点:抽象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

3、关键: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天平游戏中找规律、悟出等式性质。

教法学法:引导探究;小组合作实验、交流、归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猜一猜!

(课件出示谜语:一个瘦高个,肩上挑副担,如果担不平,头偏心不甘。)

指名让学生猜谜语。

师:那你们知道天平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自由说知道的天平知识。

小结:看来大家对天平非常熟悉,今天我们就利用天平来做游戏。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通过猜谜活动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唤起了学生对天平的已有认知,为新知探究作铺垫。]

二、新知探究

(一)探究天平与等式的关系

1、观察探究(课件出示天平图)

师:请仔细观察这幅天平图,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茶壶的质量=两个茶杯的质量。

(课件出示:一个茶壶的质量=两个茶杯的质量。)

师:你能用更简洁的方式来表示这个式子吗?请写在本子上。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写法的多样性。

2、交流发现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

学生汇报,要求说出想法。教师结合回答板书学生写的式子。

3、小结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用各种方式表示出茶壶与茶杯之间的关系,那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引导学生说出是等式。

师:(板书:等式)那等式与天平有什么联系呢?

小结: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等式的左边相当于天平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相当于天平的右边,等于号就表示天平左右两边平衡。这节课我们就借助天平来研究等式的性质。

(板书:的性质)

[设计意图:设计用各种方式表示出茶壶与茶杯之间的关系这一活动,让学生感悟天平与等式之间的联系,明白等式具备天平同样的性质,建立对等的关系,为接下来探究等式的性质做准备。]

(二)探寻发现等式性质1

1、探究图一

(课件出示p64天平图一)

师:如果用x表示一个茶壶的质量,用y表示一个茶杯的质量,请看天平,大声说出这个等式!

板书:x=2y

师:如果在天平两边各放上1个同样的茶杯,猜猜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

指名学生猜测,然后仔细观察动画演示。

(课件播放动画演示。)

师:结果怎样?为什么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指名让生说说想法。

师: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吗?

板书:x+y=2y+y

师:如果两边各放上1个同样的茶壶,天平还保持平衡吗?

指名让生说说想法。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演示)

师:天平仍然平衡,你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吗?

板书:x+x=2y+x

2、探究图二

(课件出示P64天平图二)

师:我们接着看这幅天平图,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说出:1个花盆的质量+1个花瓶的质量=4个花瓶的质量

师:如果用a表示1个花盆的质量,用b表示1个花瓶的质量,怎样用等式来表示呢?

板书:a+b=4b

师:如果两边各拿掉1个花瓶,天平还保持平衡吗?

指名猜想,然后说说想法。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课件演示)你能用等式表示吗?

板书:a+b-b=4b-b

3、总结归纳等式性质1

师:仔细观察刚才写的这些等式,请小组讨论:你们有什么发现?

X =2y a+b =4b

X+ y=2y+y a+b-b=4b-b

X+ x=2y+y

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小结:是呀!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这就是等式的一个重要性质,请大声读一读!

课件出示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天平的直观性,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大胆猜想,课件验证帮助学生建立天平两边加、减同一个物体天平两边保持平衡的表象,然后让学生经历小组讨论的过程,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等式的性质。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科学的探索精神。]

(三)探寻发现等式性质2

1、探究等式两边乘同一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课件出示教材第65页情境图第一个天平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如果设一瓶墨水重m克,1个文具盒重n克谁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

板书:m=2n

(课件出示教材第65页情境图第二个天平图。)

师:这时图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天平两边加的物品不同,数量也不同,为什么还能保持平衡呢?

引导学生说出理由。

小结:天平两边尽管所增加的物品不同,数量不同,但两边物品的质量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所以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师:你能用等式表示吗?

板书:m ×2=2n ×2 。

师:在等式两边乘2,左右两边仍然相等。那猜猜在等式两边乘3、乘4、乘其它同一个数,会不会仍然相等呢?(指名猜)这只是你们的猜想,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请看活动要求。

课件出示:

(1)、请先写一个数字等式,然后在该等式的左右两边乘一个相同的数。

(2)、思考:等式左右两边是否仍然相等?和同桌互相交流你的发现。

学生先写再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请3到4个同学汇报。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2、探究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课件出示)师:请看大屏幕!从上往下看:等式两边乘4,左右两边仍然相等。如果从下往上看,等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将问号变成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4

小结:等式两边除以4,左右两边仍然相等。那除以其它的数呢?同样我们写个等式算一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写算式验证,教师巡视指导。

请几名学生在展示台上展示。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总结归纳等式性质2

师:通过刚才这两个活动的探究,你能用一句话总结等式的这个性质吗?

小结: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我们又发现了等式的一个性质,请大声齐读!

课件出示: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设计意图:经历等式性质1的探究,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究经验,这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测、验证,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参与者、引导者。]

三、巩固运用

(课件出示)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154

154+399×9÷2154154154-124+39-124

÷2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符号和数,使天平平衡。

汇报时让学生说清楚运用了等式的哪条性质。

2、判断。(用手势判断。)

(1)因为x+15=y,所以x+15-15=y-15 ()

(2)因为 35-x=15,所以35-x+x=15+x ()

(3)因为5a=b,所以30a = 5b ()

(4)因为a=3b,所以a÷c=3b÷c (其中c≠0)()

3、下图中每个○的质量是3g,则每个□的质量是多少克?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逐步巩固所学知识,不断提升学生在练习中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总结全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借助天平发现了等式的性质。希望同学们在后面的学习中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去解方程。这节课大家的表现非常棒,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

五、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六、课堂随笔:

《解方程》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7页例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等式的性质及方程的意义的基础上正式学习解方程的初始课。主要讨论x+a=b的方程的解法。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方程和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与原有教材不相同的是,新课标实验教材以等式的基础性质为基础,而不是依据逆运算关系教学解方程,这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对于本课中较简单的方程,教材要求,直接利用等式的性质,只要通过一次变形,即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乘上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就能求出方程的解。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大部分学生思维比较清晰、思路敏捷,对什么是方程有一个很清晰的判断,对等式的性质也理解得比较透彻,所以这节课让学生自己利用等式的性质探究解方程的方法,并弄清楚解方程的原理应该是不难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 利用登时的性质解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形如x+a=b的方程原理,。

教学难点:学生能正确“抵消”方程左边的常数项。

教法学法:探究归纳;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老师先来检查同学们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1、请判断下列哪些式子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X+3.6=7 2x+3y=9 3-1.4=1.6 2a<2.4 5y=15 3÷b

2、数字游戏

在下列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字,使等式依旧成立。

3+5=8 10-4=6

师:同学们为什么能这么快的变出这么多等式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运用等式的性质来学习新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方程的概念和等式的性质为后面的解方程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彭老师昨天去商店买9个球做教具,售货员阿姨给了我一盒整的还有3个。

师:请把这句话中的数学信息用一幅简单的图表示出来。

学生画图,然后展示。

提问:这一整盒球是多少个?

生:6个

师:你是怎样求出来的?

引出方程:x+3=9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情景导入,让学生知道用简单的图表示数学信息,从而列出方程,引出课题)

2、探究x+a=b方程的解法

活动一:试着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然后把自己的解题方法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先动手解题,然后讨论交流,最后点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解题过程。

抛出问题:方程两边为什么要减3呢?减2行吗?减5呢?

方程两边同时减3以后,左右两边仍然相等吗?

指名回答,让学生明白必须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3,才能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的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课件演示

再提问:解方程在格式上要注意一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重视解方程时等于号一定要对齐,要记得写“解”字。

师:x=6是不是方程x+3=9的解呢?应该怎样进行检验呢?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检验过程,然后动手检验,上台展示。

活动二:a.思考: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B.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概念的?

教师先指名回答,然后再出示: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师: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概念的。

引导学生说出方程的解是一个数值,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3.师:如果把方程x+3=9变成x-3=9,又该怎样解答呢?动手试一试吧。

请一个学生上台板演,并说出解题方法。

师:请同学们归纳出解x+a=b方程的步骤。

点名回答,课件演示

解方程的步骤:①、先写“解:”。

②、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使方程左边只剩下 X,方

程左右两边相等

③、求出X的值。

④、验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利用等式的性质探究解方程的方法,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板演设疑,课件演示,独立思考,概括总结,让学生明白解方程的原理,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和格式,知道什么是解方程和什么是方程的解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参与者、引导者。)

三、强化认知,巩固提高

1、我是计算小能手

4.7+x=10.3 x-63=36

2、我是小老师

X+1.2=5.7 x-1.8=4

解: X+1.2-1.2=5.7-1.2 x-1.8+1.8=4+4

X=4.5 x=8

3、把方程和它的解连起来。

X÷2=6 x=5

X-8.2=1.8 x=4

0.9+x=4.9 x=10

4x=50 x=12

4、列方程并解答。

小明X岁,小明的爸爸40岁,他们俩相差28岁。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逐步巩固所学知识,不断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课堂小结,谈谈收获

师:我们这节课初步了解了解方程的原理,知道了如何来解x+a=b这样的方程,希望同学们灵活运用这节课的知识,为将来学习更多、更复杂的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非常棒,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我们自己吧!

[板书设计]

解方程

x+3=9

解:x+3-3 =9-3

x=6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五、教学随笔:

《简易方程—解方程(2)》教学设计

第四课时

教材分析:

解简易方程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生在学习代数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要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所以这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及其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关键。这为过渡到下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69页例4、例5。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学会解ax+b=c, ax-b=c 与a(x+b)=c, a(x-b)=c 类型的方程。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掌握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在解方程中,把一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

教学难点: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

学生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3·5元x 元x 元x 元

x 元吗?(学生自由回答)

2、算算我多大:到底猜没猜对呢?来验证一下:我今年x 岁,我的年龄的3倍,再

加上4,等于100。你能列出方程,算出我的年龄吗?

学生列出方程:3X+4=100,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年龄的3倍就是3X)

在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引导学生说出把年龄的3倍当做一部分,4当做一部分。

让学生试着求出方程的解。

学生在尝试解方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困惑。

学生可能会疑惑:方程的左边是个二级运算,不知道如何解。

也有学生可能会想到,把3X当成一部分,先看这部分是多少,再求老师的年龄。(如

果没有,老师提示学生这样思考)

师:假如知道我的年龄,要求我的年龄的3倍加上4的和是多少,你会怎么算?

生:先算出3倍是多少,再加上4.

师:在这里我们也是把年龄的3倍看成了一个整体,先求这部分。解方程时,也是

把谁当成一个整体?(3X)

3、喊生板演,让他说解方程的过程。板书解题过程:3X+4=100

解: 3X+4-4=100-4

3X=96(先把3X看成了整体)

3X÷3=96÷3

X=32

4、出示例5类似例题:

师:今天我收到一份珍贵的生日礼物--朋友送我一幅周长为90分米的十字绣,你能

列方程算出它的长度吗?让生列出方程:

2(15+X)=90

师:你能说说方程左边的运算顺序吗?

生:先算15+X,再乘2,积是90.

思考:你能把它转化成你会解的方程吗?

让学生尝试解方程,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做法,然后集体订正,学生可能会有两种

做法:

(1)利用例4的方法解。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重点说说把什么看做了整体?

生:把X+15看成了整体。

让生板书计算过程:

2(X+15)=90

2(X+15)÷2 =90÷2(把X+15看成了整体)

X+15=45

X+15-15=45-15

X=30

(2)用运算定律来解。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有些学生会看出这个方程时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方程来解。

让生板书计算过程:

2(X+15)=90

2X+30=90(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2X+30-30=90-30(把2X看成了整体)

2X=60

2X÷2=60÷2

X=30

5、让学生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先说说如何检验,在自主检验。

生:可以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中计算,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学力大比拼:收到这么珍贵的礼物,我想开个生日PATY,你们愿不愿意来参加啊!

人太多,这样吧,我们来一场学力大比拼,得分高的组将接受我的邀请。

1、解下列方程:

(100-3x)÷2=8 3x-12×6=6

2、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3、当a等于多少时,下面的式子的结果是0?当a等于多少时,下面的式子的结果是1?(36-4a)÷8

四、课堂总结:

1、真不错,展示一下你们的得分吧!我郑重的邀请你们下回来参加我的生日派对。

2、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引导总结:

(1)在解较复杂的方程时,可以把一个式子看做一个整体来解。

(2)在解方程时,可以运用运算定律来

五、板书设计:解方程(2)

3X+4-4=100-4

解: 3X=96(先把3X看成了整体)

3X÷3=96÷3

X=32

2(X+15)=90

解:2(X+15)÷2 =90÷2(把X+15看成了整体)

X+15=45

X+15-15=45-15

X=30

2(X+15)=90

2(X+15)=90

解:2X+30=90(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2X+30-30=90-30(把2X看成了整体)

2X=60

2X÷2=60÷2

六、课堂随笔:

《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本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68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等式的性质,会运用数量关系式或等式的基本性质对解方程的过程进行语言表

述;

2、会对具体的方程的解法提出自己解答的方案并能与同学交流;

3、能够验算方程的解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多种方法解方程。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方程。

一、复习导入

判断以下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①4+6=10, ②4+8x=40, ③16—7x, ④x÷5=8,

⑤9.2+3x=4.8, ⑥x-17<34, ⑦0.5x=1, ⑧ 8㎡,

⑨6a=30, ⑩a+b+c=17

二、设计小记者采访车参观周三下午的社团活动的大情境,贯穿新授,练习,拓展环节。

(一)、新授

1、课件图片展示:三年级有12个班,每班x人参加“好吃俱乐部”社团,该社团共48

人。

请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12x=48

2、课件图片展示:12个小组成员品尝美食,已经有x个小组尝过了,还剩9个小组在

等待。

请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12﹣x=9

3、尝试用多种方法解以上两个方程,女生完成第一道,男生完成第二道,各自独立完

成。

4、教师巡视,选取不同方法的解方程方式,要求学生板演。

5、汇报交流,总结,解方程的两种方法:

①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

②可以利用等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

(二)、纠错

1、“我爱数学”社团的孩子正在进行一场解方程比赛,老师收到了几份这样的答卷,

请你做小老师,给每道题一个合适的评价。

2、课件出示三到五份相同手写答卷,有一份全对,其他每份都有不同的错误,请学生

判断,评价。

3、总结,解方程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书写格式:写“解”,等号要对齐;

②正确处理未知数与等式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③检验,以保证方程的解的准确无误。

(四)、拓展练习。

1、“手工制作”社团

“手工制作”社团的三个小组本周共同完成了60个作品,已知三个小组各自完成的作品数分别为三个连续的自然数,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用方程解答)

学生尝试用多种解法,板演,汇报,评价。

2、“数一数二”数学社团在进行趣味测量:

一段木头,不知道它的长度,拿一根绳子量木头的长,把绳子拉直,绳子多4.5米;如果将绳子对折过来量,绳子又短1米,问:这段木头有多长?绳子又有多长?

通过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是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让一部分孩子在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后,能“跳起来摘桃子”。

三、课堂随笔: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73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方程、掌握了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即“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和“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等式仍然成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并且是将如何解方程和解决应用题结合在一起,将数学概念与生活应用相联系的教学。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两课时的巩固与深化,又为后面学习用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应用题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数学的方法。观察能力较强,能够通过模仿和理解转化新知,有了一定的学习迁移能力。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应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步骤,掌握简易方程的解

法,提高解简易方程的能力。

2、总结解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让学生借助直观图自主探究,分析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并正确地列出方程解决实

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分析、观察和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懂得要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为建

设两型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设未知数,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并会解方程。

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法学法:引导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创建两型社会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两型社会的建设需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浪费粮食、多植树造林,注意保护环境卫生等等。来,让我们来看看身边的人是怎么做的。

二、新课探究

水是生命之源,我国广大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课件:云南干旱)学生看视频,老师感情讲述。在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却出现这种现象,水资源在不断浪费。有一位少先队员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拿桶在一个滴水龙头下接了30分钟,共接得水1800克。你们知道一个滴水龙头每分钟浪费多少克水吗?(课件)

1、提问:你们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们能独立完成这道题吗?那我们先试一试

吧!

2、学生独立完成后讨论交流

学生1:30分钟滴水量÷30=每分钟滴水量(课件)

1800÷30=60(克)

学生2:列方程解答。

每分钟滴水量×30=30分钟滴水量(课件)

解:设每分钟滴水量为X克。

30X=1800

X=1800÷30

X=60

答:一个滴水龙头每分钟浪费水60克。

3、师小结:用方程解决问题时,先找到题目中的关健句,再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根

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4、学生说其它方法

30分钟滴水量÷每分钟滴水量=30(课件)

解:设每分钟滴水量为X克。

1800÷X=30

X=1800÷30

X=60

答:一个滴水龙头每分钟浪费水60克。

5:谈话让我们回过头来看刚才找出来的3个关系式,第一个关系式可直接用除法来解答,还有两个关系式,你们觉得列方程解答哪个更好。

学生自由答

6、板书课题,小结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学生小结,教师板书:设找列解验答

三、拓展延伸

1、导语:为了节约能源,我们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环保节能活动。我们先去五年级看看吧!

2、学生随机抽取(课件)

五(1)班题型说数量关系

五(1)班男生在公园拾得白色垃圾的个数是女生拾得个数的2倍。

课件:男生拾得个数÷2=女生拾得个数

女生拾得个数×2=男生拾得个数

男生拾得个数÷女生拾得个数=2

五(2)班题型解决问题

五(2)班开展了收集矿泉水瓶活动。1小组收集了81个,是2小组收集个数的3倍。2小组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课件:设2小组收集了矿泉水瓶X个。

2小组收集个数×3=1小组收集的个数

3X=81

X=81÷3

X=27

答:2小组收集了27个。

1小组收集的个数÷2小组收集的个数=3

81÷X=3

X=81÷3

X=27

答:2小组收集了27个。

五(3)班题型选择题

自从学校开展节能活动以来,小军家也积极参与活动,小军家本月用电53.6度,比上月节约17.8度。小军家上月用电多少度?

解:设小军家上月用电X度。正确方程是:

A X-17.8=53.6

B X-53.6=17.8

C X+17.8=53.6

3、谈话:同学们都是些勤于思考的孩子,也是爱护环境的好孩子。瞧,我们班也不例外。

4、课件:我班李思奕同学收集了费电池,每节五号电池重90克,是每节七号电池的 4.5倍。每节七号电池重多少克?

要求学生互说关系式,再根据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七号电池的重量×4.5=五号电池的重量

解:设每节七号电池重X克。

4.5X=90

X=90÷4.5

X=20

答:每节七号电池重20克。

5、课件:如果李思奕同学收集了4节五号电池,那么需要收集多少节七号电池,它们的重量才会相等?(每节五号电池重90克,每节七号电池重20克,列方程解答)每节七号电池的重量×节数=每节五号电池的重量×节数

解:设需要X节七号电池。

20X=90×4

20X=360

X=360÷20

X=18

答:需要18节七号电池。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解:设每分钟滴水量为X克方法:设找列解验答

30X=1800

X=1800÷30

X=60

答:滴水龙头每分钟浪费60克水。

六、教学随笔:

《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五年级上册第74页例2,完成练习十六第5—11题。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意义,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后,再来学习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问题,通过这个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正确地分析数量关系句,找出等量关系式,列形如ax b=c方程,从中再次渗透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学习的经验,认真发展水平也达到了一定高度,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采用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学生的相互学习中,使不同的思维进行碰撞,从而去探究新问题,获取新的知识。

教材例题选取了学生比较熟悉的足球,从孩子们感性认知的足球颜色和形状,引出被他们忽略的黑、白皮的块数,通过“白色皮共有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去求黑色皮的块数,从而比较全面地让学生了解足球蕴含的数学知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时,学生还刚刚学了列方程解一步计算的问题,在孩子们的潜意识里仍认为,采用算术方法比方程算起来要简单,感受不到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在初步解决例题中的问

题时,学生可能仍然选用列算式解答,但对于“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的理解错误,会造成计算的错误。所以,通过这个例题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知难而退,感受列方程更容易理解题意,转而接受方程。由于前面已经重点地让学生学习解形如ax ±b=c方程,这节课对解方程的过程相对忽略些。

为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关系句的意思,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比较归纳法教学;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式等方法进行教和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列形如ax ±b=c方程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画、比较等方法,理解关系句,再进一步掌握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形如ax±b=c的方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方程的优越性,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正确地分析数量关系句,找出等量关系式,列形如ax ±b=c方程;

五、教法学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比较归纳法教学;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式等方法进行教和学。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大家喜欢什么体育运动?(生答)有一群男孩子喜欢踢足球,他们在训练射门,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灯片)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小刚射进16个球,小军射进6个球,一共射进22个球。

师:你还说出了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真棒!这两个数量之间还存在其它的数量关系吗?

生:小刚射进球的个数比小军多10个。

师:它们之间除了存在和或者相差关系之外,还存在整倍数的关系吗?

生:不存在,16比6的2倍还多4,但是比6的3倍又少了2。

师:讲得真好!16不是6的整倍数,但比它的几倍多或者少几。这也是一种相差关系。这种相差关系,与第2句中的相差关系的不同点是这里只和小军射球的个数比,但是第3、4句中是把小刚进球个数和…

生:和小军的2倍或者3倍去比。

人教版方程的意义说课稿(通用8篇)

方程的意义说课稿 人教版方程的意义说课稿(通用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方程的意义说课稿(通用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方程的意义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第九册第四单元第2节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方程在小学乃至初中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方程的意义”这一节内容是学习其他方程知识的基础。对后面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教学目标 在认真分析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特点和课标要求,我拟定了本科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什么是方程,能判别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3、学生在对式子的观察和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创新等能力。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知识经验,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能判别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教学难点是: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先后采用演示、实践等教学方法,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主、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充满趣味性、挑战性的各种数学情境中,充满自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所以本课的动手实践、合作探索,小组学习作为本课的学生学

习的主要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又掌握了所学基本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等能力。 四、说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动手操作,但由于年龄所限,有的同学比较和概括能力还有待加强。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遵循《新课标》理念,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形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情境。我把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上课伊始,我首先用谜语导入,引出本课的教具——天平,对于天平学生并不陌生,在实验室里使用到过,所以学生可以非常轻松地说出天平平衡的条件,即天平的左右两边相等。通过这一个环节的设计,把握住学生的好奇天性,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调到起来。把介绍平衡的条件放手给学生,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从中也体会到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顺势进入第二个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我主要分四个层次进行。 第1个层次,教师演示:在天平的一端放一个空杯子,另一端放100克的砝码,这时平衡,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得出这个杯子的重量是100克。 第2个层次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把水慢慢倒入空杯子内,进行左边与右边的比较。学生操作的结果一般有3种情况,(1)往水杯的方向倾斜(2)往砝码的方向倾斜(3)平衡。教师适时引导水的重量是未知的,在未知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它,如用x 或其他的字母,进而用一个简单的式子表示自己所演示的情况。学生在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体验称量成功的喜悦,学生体验到应有的满足感,既复习了旧知识,形成平衡与等式的印象,又为式子的分类打好了基础。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本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62-63页 一、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是代数知识的起始性知识,也是学生从算术思维飞跃到代数思维的关键一步。方程在形式上是已知数与未知数连成的等式,但本质上是用等式表示两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教“方程的意义”,并非让学生简单地认识方程的外在形式,而是要让学生领悟方程的本质。 教学重点:准确从生活情景中提炼等量关系,然后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表达,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即用数学符号表示两件事情的等量关系。 二、学情分析 儿童学习数学概念,必须经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因此掌握“方程的意义”,必须借助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再引导他们发掘数量信息、寻找数量相等关系,进而使用数字与符号描述这一关系,得出方程。 三、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情景理解方程的意义——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两件事情的量相等。 2.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感受数学的模型基本思想即“建立方程模型表征等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四、教学重点:准确从生活情景中提炼等量关系,然后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表达,理解方程的意义。 五、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即用数学符号表示两件事情的等量关系。 六、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和设问。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七、教学准备:PPT课件,卡片,苹果 八、教学过程 (一)设疑生趣 1. 仔细观察下面这些图片,待会老师会根据这些图片来提问(幻灯片一张一张的过,最后停留空白)。刚才你看到了一些图片,其实这些图片都有一个共同点?你发现了吗? (生:这些建筑物或标志当中都用到了天平) 2.师:为什么会用到天平呢? (生1,生2‥‥‥) 3.师:天平有什么特点?(课件呈现一台天平) (只有当天平两端的质量完全相同时,天平才会保持平衡,如果天平保持平衡就说明天平两端的质量相等;如果天平两端的质量不相同时天平就会出现倾斜,重的一端下沉,轻的一端上翘,很容易被人发现)

五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方程的意义》

五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方程的意义》 相信是成功的起点,坚持是成功的终点。要生存,就要进取;要成功,就要坚强;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五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方程的意义》。 《方程的意义》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方程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一)出示实物天平。 师:认识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称物体的重量、使得左右平衡) (二)演示:出示三个质量分别20克、30克、50克砝码,(将未标有重量的一边朝向学生) 师:它们的重量我们还不知道,如果要分别放在两个盘上,天平会怎样呢(演示)学生观察后发现天平平衡(这时,将砝码标有重量的一边朝向学生) 1

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学生在本子上写,指名回答。) 板书:方程的意义 2 新知探究 (一)出示课本例题(见PPT课件) 说明: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板书: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 (二)引导分类,概括方程概念。 1、学生自学(见PPT课件) 要求: (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八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 20+30=50 20+X=100 50+X=100 50+2X>100 80100+50 100+2X>50×3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8道算式。) (3)把这8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要说出理由。 A、想一想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B、把自己分类的情况,写在纸上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第一种:相等的分一类,不相等的分一类 (20+30=50 20+X=100 50+X=100 3X=150)(50+2X>100 80100+50 100+2X>50×3) 第二种:含有未知数的,不含未知数的 (20+X=100 50+X=100 50+2X>100 8050×3)( 20+30=50 100+20>100+50) 2、比较辨析,概括概念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按自己的标准对式子进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A、教师指着黑板说: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板书:像X+100=250、这样_____________的等式方程) 2

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教案1 方程的意义

1 方程的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51页,方程的意义。 ◆教学提示 教材首先通过天平演示引出等式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接着通过实例让学生自己写一 些方程。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能用一些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为下面的学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等式与方程两个概念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建构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动手操作、细心观察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语言描述、概括应用的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难点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我小时候喜欢玩一种游戏,相信你们也一定玩过。看--(课件演示两学生玩跷跷板)生:(兴奋地说)跷跷板! 师:这个游戏里也含有数学问题。瞧!他俩为什么不玩了? 生1:一边的学生太重,另一边的学生太轻。 生2:两边的同学体重不一样,不能正常玩。 师:如果让你玩,你想怎么玩?为什么? 生:我会找一个和我体重一样的同学玩,这样跷跷板就会平衡,玩起来比较轻松。 师:这位同学用了“平衡”一词,说明跷跷板两边的同学体重是一样重,或者说两边的同学体重是相等的。(板书:平衡、相等) 师:受跷跷板平衡的启发,人类很早就发明了称物体质量的天平。(出示实物天平)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游戏情景引入新课,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诱导”出了“平衡”,为“等式”概念的引入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操作天平,体验“平衡”的意义 师:看!这就是一台天平。科学课上见过吧。谁来说一说天平的使用方法呢? 生:一盘内放物品,另一盘放砝码;当天平的指针指在中央时,表示天平平衡;放砝码时要用镊子…… 师:你的介绍很详细。这架天平太小,后面同学可能看不清楚,我们通过大屏幕看看怎样正确使用天平! (课件演示用天平称杯子的质量,老师叙述:在天平的左盘内放所称的杯子,右盘内放砝码,不断调整砝码,使天平平衡。) 师:天平的指针指在中央,表示天平平衡了,也就是天平的左边=右边,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这个杯子的质量是100克。(板书:1只杯子=100克) 师:为了帮助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体会平衡的含义,下面我们要四人一组,用简易天平称物品的质量。要想更好地完成实践活动,称之前,一定要认真听听活动规则。(课件出示) 师:(1)活动一:拿出一袋物品放入托盘,另一盘放入砝码,调试至天平平衡,则称出该物品的质量; (2)活动二:再放入另一袋物品一起称,调试砝码至天平平衡,再将称得的结果填入记录单。 最后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既抓紧时间又遵守规则。祝同学们活动顺利! 师:老师再送给你们三个字:低、轻、静。小组合作时声音要低;放物品和砝码时动作要轻;活动结束要静。孩子们赶快行动吧!

方程的意义说课稿

方程的意义说课稿 方程的意义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程的意义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方程的意义》 一、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第九册第四单元第2节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方程在小学乃至初中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方程的意义”这一节内容是学习其他方程知识的基础。对后面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教学目标 在认真分析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特点和课标要求,我拟定了本科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什么是方程,能判别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3、学生在对式子的观察和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创新等能力。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知识经验,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能判别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教学难点是: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先后采用演示、实践等教学方法,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主、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充满趣

味性、挑战性的.各种数学情境中,充满自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所以本课的动手实践、合作探索,小组学习作为本课的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又掌握了所学基本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等能力。 四、说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动手操作,但由于年龄所限,有的同学比较和概括能力还有待加强。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遵循《新课标》理念,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形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情境。我把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上课伊始,我首先用谜语导入,引出本课的教具——天平,对于天平学生并不陌生,在实验室里使用到过,所以学生可以非常轻松地说出天平平衡的条件,即天平的左右两边相等。通过这一个环节的设计,把握住学生的好奇天性,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调到起来。把介绍平衡的条件放手给学生,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从中也体会到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顺势进入第二个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我主要分四个层次进行。 第1个层次,教师演示:在天平的一端放一个空杯子,另一端放100克的砝码,这时平衡,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得出这个杯子的重量是100克。 第2个层次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把水慢慢倒入空杯子内,进行左边与右边的比较。学生操作的结果一般有3种情况,(1)往水杯的方向倾斜(2)往砝码的方向倾斜(3)平衡。教师适时引导水的重量是未知的,在未知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它,如用x 或其他的字母,进而用一个简单的式子表示自己所演示的情况。学生在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体验称量成功的喜悦,学生体验到应有的满

人教版数学五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教案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科书62—6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法:启发、引导法。学法:观察、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跷跷板图)师:这是什么?大家玩过吗? 2、老师给大家讲一个跷跷板的故事,(课件出示情境图)俩只小白兔在开心的玩跷跷板,这时来了一只胖小猪,它也想玩跷跷板,可两只小白兔都不想和它玩,胖小猪非常伤心,大家知道为什么小白兔不想和胖小猪玩?有什么办法也让胖小猪也玩的开心呢? 3、受跷跷板平衡的启发,人类很早就发明了称物体质量的天平。(出示实物天平) 4、看!这就是一台天平。谁来说一说天平的使用方法呢? 二、实际操作,探究新知 (一)、操作天平,体验“平衡”的意义,引出等式 1、在天平的左边20克和30克的物体,右边放上50克砝码。(课件出示图片) 提问:你看到天平怎样?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 引导学生列出20+30=50(板书:20+30=50) 2、20+30=50这个式子是用等号连接的。数学上就把“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左右两边相等(板书:等式) 3、其实,“等式”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在过去已学过的加、减、乘、除运算时就得到许多“等式”,如6×7=42就是等式,你们见过的等式太多了,谁能说几个? (二)、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1、操作天平(课件演示):引出方程 第一步:称出杯子的质量是100克,现在向杯子里倒水,看发生了什么情况? A、我倒了多少水?不知道倒的水有多少,用刚学过的知识,该怎样表示?(用字母表示) B、左盘中杯子和水的质量怎样用式子表示呢?100+X。(板书:100+X) 师:100+x这个式子左盘中水杯的总的质量。再看天平,同学们有办法让天平平衡吗?(加砝.) 第二步:在右盘中再加砝码。 A、看,我加了一个10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吗?哪端重? B、这说明杯子加水的质量大于200克。这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还可以用数学式子简单地表示为:l00+X>200。(板书:l00+X>200) 第三步:继续加砝码。 A、同学们,要想平衡怎么办?(还可以继续加砝码。) B、我又加了一个10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吗?说明什么?怎样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板书:100+X<300) 第四步:把右托盘中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的。 A、刚才我们加了两次砝码都没有使天平平衡,大家还有办法使天平平衡吗?(换砝码。) B:把右托盘中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的,试一试看,怎么样?说明了什么?用式子怎么表示?(板书:100+X=250) C:100+X=250就准确地表达出“杯子和水共重250克。

《方程的意义》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方程的意义》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方程的意义》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方程的意义》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数学书P53-54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具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

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1、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1、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2、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看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 四: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再列出相应的方程。 2、独立完成第3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要,然后让学生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应的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五、作业:练习十一第1题。 课后反思: 2、《方程的意义》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材分析 《方程》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展开的,为下面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教学作铺垫,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同时,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1)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62—6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 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借天平感受相等和不等。 1.师: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出示天平)它是?当两个托盘里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什么样?(平衡)你能用数学符号表示吗?(=)对可以用=表示,表示左边物体的质量等于右边物体的质量。

当两个托盘里物体的质量不相等的时,天平又会怎样?你能用哪个数学符号表示?对,当质量不相等时,可以用大于或小于表示。表示左边物体的质量大于(或小于)右边物体的质量。 2.师:我们发现无论天平是否平衡,我们可以用相应的数学符号来表示。当天平平衡时,我们可以用“=”表示,天平不平衡时,可以用“<”或“>”表示。 (二)根据天平的不同状态,写出相应的式子。 师:你能根据天平的不同状态,写出相应的式子吗?我们一起来试试。 1.将500克砝码放在天平的右侧,天平怎么样?(不平衡)要想使他平衡,你们有什么方法?(课件:将天平左侧的托盘放两个苹果,分别重280克和220克)你们能用数学算式记录下这个状态吗? (280+220=500) 2.(课件:从左盘取走220克的苹果)天平怎么样啦?你能用数学式子表达吗? (280<500) 3.左边放一个750克的菠萝和一个不知道重量的苹果,我用x克表 示,右边放1000克砝码,这时天平平衡,你能用数学式子表达吗? (750+x=1000)

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5.2方程的意义优秀优秀教案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2—63页《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2、能够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并能方程表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方程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用方程表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跷跷板》游戏 师:今天老师想与大家玩一个非常好玩的小游戏《跷跷板》,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玩这个游戏呢? 生举手,师点名。 师:由于时间的关系,不能每名同学都上来玩这个游戏,但老师可以把这个游戏分享给大家,课余时间可以再玩!那么,同学们考虑一下要想玩好这个游戏得注意什么呢? 生1:老师,玩的时候要注意选取的物品。 生2:我认为动作要快。 生3:要想玩好这个游戏,我觉得要注意跷跷板的平衡! 师:第三名同学说出了重点,那就是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跷跷板的平衡!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也具有与跷跷板原理一样的称量工具——天平。 2、课件出示天平画面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用到的称量工具——天平。天平是由天平秤和砝码组成的。砝码的质量不同,越大就越重。把要称量的物体放在左边的托盘,右边的托盘放上相应的

砝码,当天平平衡、指针指在正中间,说明这个物体的质量就是砝码的质量。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天平来学习《方程的意义》。(教师板书课题) 二、利用天平,探究新知 (一)、利用天平,感知等式与不等式 1、出示图1 师:天平在这种状态下,谁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呢? 生:50+50=100 师:像这样的式子谁还能再举几个例子呢? 生1:12+10=22 生2:20+20=40 生3:2.5+3.5=6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这些式子都是等式。 2、出示图2和图3 图2 图3 师:通过对图2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呢? 生1:天平平衡了。 生2:左侧和右侧一样重。 生3:一个空杯子的质量正好是100克。 师:那么图3天平向左倾斜又说明了什么呢?如果水的质量用X克表示,那么空杯子和水一共重多少呢? 生1:天平左边重了,右边轻了。 生2:空杯子加水后比右边的砝码重了。 生3:杯子和水一共重100+X。 师:如果老师在天平右边的托盘里再加一个100克的砝码,请同学们猜想,这时天平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请用式子表示一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修改版]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重点难点: 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知识点: 数学书P53-54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3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 观察出示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天平是平衡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1)先在天平左边放上两个砝码(一个20克、一个30克),这时天平有什么变化?(天平不平衡了) (2)如果让天平达到平衡状态,应该怎么办?在天平的右边放一个50克的砝码。问:现在天平是什么状态?(平衡) 现在天平达到平衡了,大家能不能用式子来表示这种情况?试试看。[板书:20+30=50] 20+30=50是个什么式子?(等式)那么这次咱们再来操作一次天平:第一步,在天平的右边放上一个100克的砝码,第二步,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20克 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20克和x克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 第三步,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的这种不平衡的状态吗?20+x>100。 2、这些图你能用式子表示吗?(让学生根据天平的平衡或不平衡写出相应的式子) 3、思考:你能给这些式子分类吗?并说说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 20+30=50 20+x>100 40+x=100 50+2x﹤180 80+70=100+50 3x=180 65+30>80 100+2x=50×3 (1)先让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写出自己的分类。(2)汇报交流自己的分法。(3)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4)

人教版五年级上小学数学教案:《方程的意义》

人教版五年级上小学数学教案:《方程的意义》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2~63页“方程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在观察、比较、描述、抽象、概括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抽象思维。 3.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2.教学难点: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今天的这节数学课上老师带了一种利用平衡创造的工具,你们看是什么?(出示天平)关于天平你们都有哪些了解的?(简单介绍天平的工作原理)(二)探究新知 1.现在我们对天平有了初步的了解,那我们来看这幅图(出示天平:左盘2个50g的物品,右盘100g砝码。)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这副图里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平衡状态吗?(50+50=100或50x2=100)。 2.我们再来看这幅图又告诉了你什么信息?(课件出示:左边一个空杯子,右边一个100g砝码的天平。)(杯子重100g) 3.师:现在我给杯子倒满水,天平还平衡吗?天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师:我们不知道加入的水有多重,可以用一个未知数x来表示(水重xg),那么天平左边的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克?可以怎样表示呢?(100+x)师:天平向左倾斜,说明左边这杯水的重量比右边100g砝码的重量要重。得到数学式子:100+x100 4.现在我给右盘再加一个100g的砝码,仔细观察,现在天平平衡了吗?得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公开课教案第【1】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第53页、第54页“方程的'意义”。教学目标:借助生活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能从形式上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感受方程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从生活情境中提炼方程模型,然后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表达,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即方程两边代数式所表达的两件事情是等价的。 教学过程一、呈现情境,建立方程 1.师:(出示一台天平)请看,这是一台天平,在什么情况下天平会保持平衡呢 教师在天平的一边放上两袋100克的食物,另一边放一个200克的砝码,这台天平保持平衡了吗 提问: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平衡吗(100+100=200或100×

2=100)你怎么想到了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天平的平衡呢(引导学生说出:这里的100+100表示的是天平左盘食物的质量,200表示的是天平右盘砝码的质量,正因为它们的质量相等,天平才会平衡,如果学生说成:食物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教师也给予肯定,然后问:现在已经知道这两袋食物的质量都是100克,砝码的质量是200克,那么上面的式子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2.(出示两小袋食品)将左盘的食物换成两袋30克的食物,天平还是平衡的吗为什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不平衡吗(30+30200)咱们班谁喜欢喝牛奶你喝吧!问:这盒牛奶被喝掉多少克了再问:这盒牛奶现在的质量可以怎么表示(275-x)克。 3.再将这盒喝过的牛奶放在天平的左盘,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可以怎么表示写一写!点名汇报,(切忌一问一答!当学生答出一种情况,老师随机问这种情况表示的是什么情况) 当学生说出275-x>200、275-x=200、275-x200,275-x>200,275-X=200,275-x72,③y+24④5x+32=47,⑤2x+3)=34,⑥6(a+2)=42 (对不是方程的式子,一定要学生从本质上解释为什么不是方程) 学完方程后。小明又列了两个式子,却不小心被墨水给弄脏了,猜猜他原来列的是不是方程 让学生明白,不管墨迹处是什么,第一个都是方程,第二个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可小明说,他列的第二个式子也是方程,猜一猜,他列了个什么方程 4.看来,大家对方程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实,早在三千六百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黄爱华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黄爱华 师写一个乘法算式3×4=12 师:说一个与上面算式乘积相等的乘法算式3×4=2×6 相等 师:相是相互,等是等于。孩子们把左手和右手一起做两边相等的手势。 出示教材四副图,看图描述图意,每副图描述时要分别用上四个词:平衡、如果、式子、等式。 生:杯子与砝码是平衡的,如果杯子加水呢? 师:杯子在哪?砝码在哪?是天平平衡还是质量平衡? 生说 师:天平平衡意味着什么? 生:质量相等 生:天平平衡,杯子重量是100克,如果水重X克,杯子和水重多少啊? 师:这里的省略号。再发挥下此时天平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杯子加水比100克中2了。 师:如果杯子加水是100+X,nm 那么左边100+X,谁在这里发挥作用? 生:杯子加水质量是天平左边的质量,把它们加在一起就是天平左边的质量,加了一个砝码此时是100+X>200,再加一个此时是100+X<300,我能判断杯子和水的质量在200和300之间。 师:第一次我们聊聊就有新的认识,第二次讨论了省略号认识有深入,第三次聊聊又有新收获,思考问题就是不断的深入的。 生:能编出等式100+X=250,我能知道水的质量是150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师:还有意见吗? 生:为什么水的质量是150克? 师:平衡说的轻描淡写,有必要要惊喜一下吗?知道了砝码的重量。

师:知道水有多重,就知道天平平衡了,就知道未知数了,这时能用什么符号连接? 生说 师:等号是因为平衡了。因为平衡所以就用等号。师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刚才前面几个孩子还提到这样的式子:100+X>200,100+x<300,它有未知数吗?它不是等式怎么弄出方程来的,想想方程要有什么?生:得要有未知数 师:有未知数就有方程?平衡重不重要?还要找到一种平衡。 师:(1)要设未知数(2)寻找关系(3)列方程以后再来解方程关键词是设、找、列、解 这就是学习方程的过程 再问问什么是方程?为什么要用方程?以前学的数有加减乘除,现在的有什么不同? 未知数要建立相等关系。 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让同学们按照(1)(2)(3)步列出方程 (1)天平左边是一个苹果和一个50克的砝码,右边是200克的砝码 (2)天平左边是2个苹果,右边是100克和20克砝码 师:接下来没有未知数了,怎么办?设呗(3)天平左边是4只虾,右边是200克砝码 (4)天平左边是3只鸡,右边是2只鸭师:我们一般把含有字母的式子写在等式左边 师:增加难度,没有天平了,题目里能找到平衡的关键词吗? (5)4个月饼一共是380克。 师:平衡的关键词是? 师:抓住这个“是”就能列出方程 (6)一个水壶(2000毫升)刚好倒满2个水瓶和一个水杯(200毫升) 师:抓哪个关键词? (7)一副两个孩子站一起的有身高差的图生:175-X=150

《方程的意义》教案

《方程的意义》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方程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一)出示实物天平。 师:认识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称物体的重量、使得左右平衡) (二)演示:出示三个质量分别20克、30克、50克砝码,(将未标有重量的一边朝向学生) 师:它们的重量我们还不知道,如果要分别放在两个盘上,天平会怎样呢?(演示) 学生观察后发现天平平衡(这时,将砝码标有重量的一边朝向学生) 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学生在本子上写,指名回答。) 板书:方程的意义 2新知探究 (一)出示课本例题(见PPT课件) 说明: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板书: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 (二)引导分类,概括方程概念。 1、学生自学(见PPT课件) 要求: (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八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 20+30=50 20+X=100 50+X=100 50+2X>100 80<2X 3X=150 100+20>100+50 100+2X>50×3 (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8道算式。) (3)把这8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要说出理由。A、想一想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B、把自己分类的情况,写在纸上?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第一种: 相等的分一类,不相等的分一类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6篇)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

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 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 2、使学生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方程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五上第五单元:《方程的意义》教案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五上第五单元:《方程的意义》教案设计及反思 第一部分;核心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学习任务;1理解方程的意义 2掌握等式的性质 检测工具;见检测练习题 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具准备:天平、砝码、米袋。 第二部分;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游戏导入课题: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数学和语文课本,找两本一样的课本,分别端在两只手上,两手要一样高,你有什么感觉呢?(一样重或平衡)。同桌再交换左手中的课本,又有什么感觉?(一边重一边轻或不平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平衡为话题来研究其中的数学问题:方程的意义) 2、现在我们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理解方程的意义2掌握等式的性质,进一步认识什么是平衡? 3预期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圆满掌握学习任务 首先我们要认识一种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天平用于计量物体的质量。它是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左边托盘放物体,右边托盘放砝码。当两边托盘所放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明主导学 任务一;演示称量,体会平衡 1、任务呈现:体会平衡 2、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一)要求: 请在右边托盘里放入100g的砝码,你有什么发现?你能想办法用手中的砝码使天平平衡吗?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学生得出:略。 3展示交流:小组派代表 任务二;学习等式的性质 1任务呈现;学习等式的性质 2自主学习:先独立学习,后合作交流 学生活动(二)要求: (1)请把左边托盘里的一个砝码换成不知道质量的号米袋,观察天平有什么变化,并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想一想:不知道质量的米袋该用什么来表示?)学生得出:略。 (2)请把左边托盘里的号米袋换成不知道质量的号米袋,观察天平有什么变化,并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学生得出:略3展示交流:以小组进行 任务三; 1任务呈现:什么是方程 2自主学习。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三)要求: 请把左边托盘里的号米袋换成不知道质量的号米袋,观察天平有什么变化,并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学生得出:50+x=100。 2、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学生分析概括出:今天所探究的是:像50+x=100这样的等式!那么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请同学们在阅读中找出这句话的关键词,并用着重符号记录。 4、我们可以用方程的意义来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3展示交流。 三、检测导结

优质课《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优质课《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教材P62~63及练习十四第1、2、3题。 课时:一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标要求: 1、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 2、提高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是在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是今后学习运用方程解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问题的重要基础。 《方程的意义》对于儿童来说是一堂全新数学概念课,是算术思维的一种提升,是数的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从列出算式解发展到列出方程解,从未知数只是所求结果到未知数参与运算,思维空间增大,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学情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和《认识方程》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学生已经通过天平初步掌握了有关等式、方程的意义,而本课在此基础上,再次利用学生在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天平,深入了解等式的规律,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解简单的方程。本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为学生设计了的一系列活动,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感受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其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评价方式: 1、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检测学生对方程的意义的理解,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完成对目标1的检测。 2、通过具体的评价样题,以及学生完成情况对目标2、3的检测。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分类、抽象、概括和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天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 教师简单介绍《曹冲称象的故事》 2.谁能简单地说一下曹冲是利用什么原理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呢? (让大象和石头的重量相等,再称石头的重量。) 3.是的。那么你们知道吗,在生活中有很多工具能帮我们测量出相同重量的物体。今天就先来认识其中的一种:天平。 通过小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二、互动新授 1.出示天平: 让学生说一说对天平有哪些了解? 让学生自由发言,可能会说:天平有两个托盘,中间有指针;天平一边放物品一边放砝码,物品的重量与砝码的重量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