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森林收获作业法与森林更新-质量工程

第六篇森林收获作业法与森林更新-质量工程第六篇森林收获作业法与森林更新

森林收获作业法~简称森林作业法~是对成熟林分或林分中部分成熟的林木进行采伐(通常称作主伐)~而后采取适宜的更新方式~使采伐迹地得以更新~森林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生态环境能够维持与改善的一整套技术措施。

由于作业的主要目的是采伐林木获得木材~因此它叫做森林收获作业法。

在选择森林作业法时,往往需要考虑生物学要求与社会经济利益的结合,使树木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正常更新。在选择森林作业法时,要善于解决林分本身的需要与具体的作业法所能达到的目的之间的矛盾。

森林收获作业法的目的与要求

森林收获作业的目的与要求可归纳为:

在伐去主伐木的同时,保证在预定时期内恢复与建立新的林分;

创造一定的环境条件,以利于某个目的树种的生长并早日成林;

提供一种办法,使它能有选择地只有利于某一两个树种,而不利于其他树种;

为了满足景观、娱乐、野生动物、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方面的要求,而提供

各种可能的林分处理办法;

为保持或发展一定的林分结构创造机会;

为适应经营上的需要,调整产品结构,而采取不同的采伐方式;

针对存在的病、虫害或火灾的危险采取相应的更新方法;

为了有效地采用新的采伐工艺,新的利用方式和新的产品形式,选用适当的

作业方法。

总的来说,森林收获作业的目的与要求应是: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

~持续利用。

森林采伐是否合理~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森林的可持续经营。走可持续经营之路已成为广大林业工作者的共识。

日本东京大学渡边定元教授提出永续性经营林之必要条件是:

一为高蓄积。高蓄积之森林,可将与暖化地球相关联之二氧化碳以木材之形式贮存;

二为高生长量。高生长量之森林既可固定二氧化碳,又可满足社会所需之用材与薪炭材;

三为高收益。在有高收益时,才能有利润,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才能发展地方经济与提高生活水平;

四为具有多项功能,并可多目标利用,如采集野菜与中草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与滞洪等;五为维持生物之多样性。

由此可见,可持续经营之森林是资源可持续利用之基础。具体说来,不仅指木材生产的可持续,还应在水资源、林下植物与动物资源及森林的其他各种用途(如森林旅游)等各方面能够持续。只有正确地选择作业方式,严格按总体设计控制采伐量,年采伐量超过年总生长量,采伐迹地能及时更新,这样才能满足森林可持续利用的要求。二、森林作业法的分类

森林作业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每一类有其相应的更新方式: 1.乔林作业法

种子更新。

同龄林

皆伐作业法:一次采伐全部林木。多采用人工更新,也有的情况下宜采用天然更新,形成的新林为同龄林;

渐伐作业法:在一定时期内(不超过一个龄级期)分若干次采伐掉伐区上的林木,利用保留木下种,并为幼苗幼树提供遮荫条件。新一代林子仍是同龄林。 (2)异龄林

择伐作业法:单株或群状采伐掉成熟林木,形成并始终保持异龄林。 (3)同龄或异龄林

更新作业法

无论是同龄或异龄的成熟林,当不宜采用上述3种作业法时,但又需要对其中枯死木、病虫害木与部分成熟木进行采伐,以此促进林内天然更新,使森林保持良好结构者,则应采用更新作业法;

拯救作业法

是当森林受到火灾、风灾等自然灾害损伤后,需及时采伐利用,并为更新创造条件的作业。因此,它是不分年龄,不分树种进行采伐的作业法。

2(矮林作业法

萌芽条或根蘖更新。

矮林作业是砍伐林木后,以伐桩或树根的休眠芽与不定芽发育成植株,并形成一代新的森林。

3(中林作业法

有性与无性更新相结合。

中林作业是在同一块林地上将乔林作业与矮林作业结合起来的一种作业方法,既有种苗更新,又有无性繁殖更新。

三、森林更新

森林更新是森林持续发展与持续利用的基础。天然林或人工林经过采伐、火烧或因其他自然灾害而消失后~在这些迹地上以自然力或人为的方法重新恢复森林的过程~叫做森林更新。

森林更新与森林采伐是密切相关的,有什么样的采伐方式就有相应的更新方式。比如皆伐作业,要求用人工更新的方式。渐伐与择伐作业,都是采用天然更新方式,有时辅以人工更新,而矮林则完全依靠天然更新。因此,森林更新与森林采伐是一个整体,是森林作业法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森林更新的方法除了人工更新和天然更新,还有一种是对天然更新加以人工辅助的方法,称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它是在有天然下种的条件下~对采伐迹地或林下影响天然更新的杂草、灌木进行局部管理(即割灌与去草皮)、松土、整地~为种子接触土壤得以发芽~为幼苗幼树能良好生长创造条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内蒙古、东北林区普遍运用了另一种更新方法——人天混更新。它是在皆伐或火烧迹地上利用强大的阔叶树的天然(萌生)更新~再适当人工补栽部分针叶树苗~形成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更新幼林。也有的在择伐林地补栽部分幼苗~形成人天混的更新层。

此种人天混的更新方法有着颇多的优点,一是节省人工栽苗的数量与工时,二是因势利导,形成混交林,还可提高幼林地的生物多样性与维持林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只要对幼林加以适当的管理,幼林的生长往往比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者要好一些。

根据森林更新发生于采伐前后的不同,可区分为伐前更新和伐后更新。伐前更新(简称前更)是在采伐前,在林冠下面的更新;伐后更新(简称后更)是在森林采伐以后的

更新。

森林更新方法的选用应根据森林培育的目的(培育的是商品林或是公益林)与各地区森林类型的特点(如树种特性、更新过程与演替方向等)加以考虑合理安排,如果不分情况,一概强调人工更新,忽视天然更新的作用,或一概强调天然更新,忽视人工更新的作用,都会造成损失。适宜的更新方法,既是培育下一代新的质量

高、生态环境好的林分的重要措施,也是降低育林成本与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天然更新是由老树下种生出实生苗,或在大树伐去后由树桩或树根发出萌生条,因此,它的优点是更新的费用少,能保持地表与土壤的良好状态,常可形成稳定的适应性强的混交林结构;缺点是实生幼苗生长慢,更新过程较迟缓,并且往往有较多的次生非目的树种滋生,会降低商品林中目的树种的产量。

人工更新是通过人工播种或植苗形成新林以代替老林的方式。其优点是幼苗幼树生长较迅速,便于更换树种,及时将整个林分伐去而避免过熟立木留存过久。缺点是更新成本较高,林分伐光后地面暴露,易引起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栽植的如是耐萌树种则易遭受霜害,特别是所形成的同龄林易遭受病虫危害。

实践证明,渐伐、择伐迹地和有天然更新条件的地方,可侧重利用天然更新;皆伐迹地或没有天然更新条件的地方,应采用人工更新。同一更新地,可根据具体条件,同时采用几种更新方法相互结合进行。更新必须跟上采伐,这是中国林业对更新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一个林业单位更新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志。

按照中国《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1987年9月10日公布)的规定,更新跟上采伐的标准为:在采伐后的当年或者次年内必须完成更新造林任务。更新质量必须达到以下标准:

人工更新,当年成活率不低于85,,3年后保存率应当不低于80,;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补植、补播后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人工更新的标准;天

然下种前整地的,达到所规定的天然更新标准;

天然更新,每公顷皆伐迹地应当保留健壮目的树种幼树不少于3000株或者幼

苗不少于6000株,更新均匀度应当不低于60,。择伐、渐伐迹地的更新质量,

达到规程所规定的择伐、二次渐伐与三次渐伐的林地所应达到的要求。

森林采伐与更新是林业生产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密切结合的。林木成熟后,应该进行采伐利用,充分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主要用材树种主伐年龄见表1P343。森

林采伐后,为了再生产,就需要及时进行森林更新,使更新跟上采伐,为再生产创造条件,只有这样永续不断地进行林业生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利用森林和恢复、改造森林相结合,才能保证有林可伐,生产更多更好的木材,从而推动林业不断地向前发展。

因此,需要全面地看问题,不能强调一方,忽视另一方。为解决中国森林资源少、国家建设对木材需要量大的矛盾,除应重视选择主伐方式外,还应采取积极措施,在当前力争使更新跟上或超过采伐的速度,不断地扩大森林资源。

由于森林与环境是个统一体~因此作业法的选择与更新的成效又都密切联系着森林的防护作用。由于中国水旱灾害比较严重,森林又多分布在山区,因此在进行主伐、更新时,还必须将获得木材与提高森林的防护效能一起考虑,争取有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事实说明,作业法的确定,将对森林资源(木材与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森林防护作用的维持与发挥,以及后备资源的恢复等多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此,正确地选择~并将采伐与更新适当地结合起来~就必须考虑下列因素: 林分的作用。

由于森林有多方面的作用,林种不同,其主导作用也就不同,采伐与更新方式就应该有助于其作用的发挥。比如对起水源涵养与珍贵动植物保护作用的林分,绝不能皆伐,只可进行择伐,并为天然更新创造条件。

林分的结构。

林分在组成、年龄、起源、郁闭度、层次与水平配置等方面的结构不同,都影响着采伐与更新方式的选择。如果是异龄复层林、中小径木为珍贵树种者(如阔叶红松林),则采用择伐与天然更新;如果是异龄但缺少中小径木的过熟林(如川西的云、冷杉林),则用小面积皆伐与人工更新;杨、桦、栎等次生阔叶林,往往采用皆伐,不更换树种,靠萌生成林,要更换树种时,便人工引进珍贵树种。林分为块状或群状分布者,则采用块状皆伐、群状择伐或群状渐伐,更新依具体情况施行人工或天然更新。

林分与树种的更新特点。

林下更新较好,则采用不同强度的择伐与渐伐;目的树种的种子易飞散,成苗容易,幼苗在全光生长好者(如落叶松、马尾松),宜采用皆伐,并优先考虑天然更新或适当辅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最佳经济效益。

企业对作业法与更新要有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两者统一抓,数量、质量一起抓。该用择伐的如果进行皆伐与人工更新,则木材成本虽然降低了,更新费用与幼林抚育费用却提高了。所以主伐与更新应统一算一笔总账,应把两者协调起来,争取有最佳经济效益。

由于一个地区的森林类型多种多样,那么作业法也必然各不相同。在选用作业法时,必须本着有利于森林更新,有利于森林的多种用途和方便木材生产的原则,根据林分的特点与下一代林分的培育方向,确定适宜的作业法。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对各种主伐方式有一定的认识。并在对具体林分进行采伐施工前,对施工对象做调查,然后才能做出符合实际的作业设计。

第十九章择伐作业与更新

第一节择伐作业的种类

一、择伐作业的含义

择伐作业(selection system)这个术语用于形成或保持复层异龄林的育林过程。择伐(selection cutting)是每次在林中有选择性的伐去一部分成熟木~林地上始终保持着多龄级林木~森林的天然更新是连续进行的~择伐后更新的林分仍是异龄复层林。

由于择伐作业伐去了一部分上层木~改善了林内光照条件~提高了土壤温度~同时采伐后~保留有较多的林木与下木~森林环境条件保持得较好~这都能有助于种子的发芽与幼苗幼树的生长。因此,采伐得好的择伐林~天然更新是容易获得成功的,因为它符合森林发生发展进程的规律,很接近形成原始林的更新过程,其不同点仅在于择伐是通过采伐成熟林木造成林冠的疏开,而原始林则是通过老龄过熟木的自然枯死和腐朽造成林冠的稀疏。

择伐通常是与天然更新相配合进行的,但在天然更新不能保证的情况下,并不排除采用人工植苗或播种的方法,来弥补天然更新的不足。

二、择伐作业的种类

择伐就其经营的集约程度,分为集约择伐法与粗放择伐法。

1(集约择伐法

故名思义,集约择伐(intensive selective felling)为经营集约度高的择伐方法。它又可划分为单株择伐(single-tree selection felling)与群状择伐(group selection

felling)。

单株择伐~是在林地上伐去单株散生的已达轮伐期和劣质的林木。采伐后,林地上所形成的每块空隙地面积较小,时常只有较耐荫的树种才能得到更新。单株择伐虽然对森林环境的影响不大~但在每块空隙地上更新起来新林木会受毗邻树木延伸树冠的压抑。

群状择伐~是小团状或小块状的采伐成熟木~每块可包括两株或更多的林木~块的最大直径可达周围树高的2倍。块状地的大小可根据树种对光照的要求来确定~喜光树种可大些~耐荫树种可小些。在实行群状择伐的林分中,每一个块状林是由同龄的树木所组成,但从全林来看,仍是异龄的。此种择伐一般采用天然更新,但更新不良时,也要用人工更新加以辅助。

集约择伐无论采用单株或群状择伐~应始终保持有各种大小林木的均匀分布。择伐后的森林结构仍接近于原始林相,其重要区别在于,天然林内通常存在着衰老木、枯死木及风倒木,而人工经营的林分则较规整。采伐强度严格说来,应该采伐量与林木净生长量保持平衡。间隔期决定于采伐量与生长量。采伐木的选择应本着“采大留小、采劣留优”的原则,并要维持各种大小林木的均匀分布。

集约择伐要求很高的作业技术与管理水平,适用于山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护坡林、护岸林等)~经营强度高的林区应用于用材林。为了使一个林分的采伐量不超过间隔期内林木的生长量,并维持生态环境,应严格控制采伐强度,而且应将蓄积采伐强度与株数采伐强度结合起来考虑。一般情况下,上层林冠郁闭度不应小于0.5~用材林可小些~防护林宜大一些。

国家规定的更新择伐也属于集约择伐的范畴,它适用于所有的公益林(包括各类山地防护林、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与风景林等),不以取得木材为目的,只采伐已经衰老,行将死亡的过熟木,以及各个径级的病腐木、虫害木以保证林分健康的发展,并获得良好的更新为目标。所以更新择伐的时间、强度等因素应视林分实际情况来确定,无法统一做出一定的规定。

2(粗放择伐法

粗放择伐(extensive selection felling)是与集约择伐相对而言~着重于木材的

利用~取材是主要目的~从而忽视今后森林的产量与质量。

目前,世界很多国家的边远林区,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所采用的径级择伐,即为一种粗放择伐;一些发达国家在南亚、南美、非洲等一些发展中国家购租林地,施用粗放择伐法,在采伐时,单纯取材,往往施用很大的择伐强度,而且只采好的与大径级的林木,森林恢复颇难。

径级择伐,确定采伐木的标准主要是径级~即根据对木材的要求~决定最低的采伐径级。凡在最低采伐径级以上的林木才采伐。生产单位为了追求低成本、高收益,常常只采伐一定径级以上的健康优良木,而对已达到规定径级的病腐木、弯曲木、濒死木等弃之不顾。

我国在日伪统治时期的东北林区,就是这样采伐的,俗称“拔大毛”式的采伐。建国初期,为了获得急需的大量木材,对红松林、云杉林的采伐,也沿用了此种方法,常常是去大留小,采优留劣,保留郁闭度不定,伐后林相一般都很残败。

一般说来径级择伐的采伐强度为30,,60,~甚至更高。伐后林分郁闭度较低,甚至在0.4以下,目的树种砍去甚多,次要树种占了优势,保留木易发生枯梢风倒,森林恢复十分缓慢。

现在东北林区各林业局普遍采用择伐作业。有的局还明确规定对原始林、原生次

施用类似径级择伐的作业方法,对目的树种红松、云杉的直径大于32cm,生林(过伐林)

冷杉大于22cm,黄波罗、水曲柳、核桃楸等26cm以上,其他树种lOcm以上的林木进行采伐,但其做法与要求却与粗放的径级择伐明显不同。比如,采伐过程中要考虑保留木的郁闭度不得小于0.5或0.6,病腐木、弯扭木、站干与其他无培育前途的林木尽可能伐除。要伐去原生次生林中的霸王木,解放被压木,为目的树种的中小径木和幼树生长创造条件,前更幼树株数每公顷不到3000株或达到数量而分布不均者应进行补栽。还要求清理好伐区,堆好枝桠,或将枝桠运出利用,为天

然更新与幼苗生长创造条件。因此,东北林区现在进行的择伐作业已属于集约择伐。采伐与更新都要求得颇严格。第二节择伐作业的理论根据

一、异龄林的培育与择伐

林木的年龄相同或相近~未超过一个龄级的林分~常叫它同龄林(even aged forest)。林分中的林木年龄相差一个龄级以上时~称做异龄林(uneven aged forest),很多的树种常常形成异龄林。

它们都是耐荫种或中性种,如云杉、冷杉、红松等,能在林冠下天然更新,长成幼苗、幼树,直到长成大树,因此林分中的林木往往是“四世同堂”,而且是上层株数少~下层小径木与幼树幼苗多~这符合森林群落的发展方向~群落趋向稳定,生产力也较高。这样的林分只宜进行择伐。从主林冠层砍去部分大径级的与形质不良的个体。

择伐更新~成熟木是以单株分散采伐或者呈小群团状采伐。不论用哪种办法,采伐均可一直重复地进行~始终保持所采伐的林分为异龄林。采伐的过程与森林的更新紧密相结合,每次采伐之后都给森林更新创造良好的空间条件,使之有利于幼苗的发生和生长。短间隔的每次采伐之后,都不断有新龄级林木出现。

理想的择伐应该使每次的采伐量相等。一个理想的永续择伐林分~必然包括所有年龄的林木~每年都可采伐~每年都有更新。林木从1年生幼苗一直到采伐年龄的老龄木,全部存在林内。每一年龄的林木株数不等,但所占据的面积相等,其胸径和株数的分配应接近于反“J”形圆滑曲线。事实上,自然界很难找到这样一种林分。通常所指的异龄林并不是所有年龄的林木都存在。假如一个林分有3个龄级或者更多龄级,即使不包括所有年龄的林木,也可称其为平衡异龄林。如果各龄级的分配很不均匀,则称为不规则的异龄林。

实际上进行采伐的林分,原来的年龄分配,一般不是平衡状态,采伐也不一定每次相等,所以它的胸径或年龄分配可能不是“J”形圆滑曲线那样。不过在长期择伐的林分中,它的更新树种分配状况,越来越趋于平衡分配。

因为择伐林应尽可能保持更新林分构成一个平衡异龄林分~所以择伐法要以主伐为主~并应辅以抚育采伐。因此,择伐林中可按林木高度分成上、中、下3层:组成上层的为高大的、发育良好的单株或成群分布的林木;组成中林层的为高度中等、发育中等并成群分布的林木;组成下林层的为矮小的幼林。

由于择伐林内不同年龄的大大小小的树木是混生在一起的~因此在具体进行择伐操作中~就要随时随地考虑哪些树种应该更新~哪些树木应该抚育。

另一方面~除了考虑育林更新与抚育的效应外~还要考虑森林的经济效益。例如,面对一些已达采伐年龄的树木,是伐去这些树木以促进更新和为其周围的幼树提供光照以加速其生长呢?还是把这些树木保留下来以免生产资本的亏损(立林蓄积)和影响未来的收益?

在现场~人们只能见到自己身边的是一部分树木~而不能看到林分其他地方的结

构;如果全林内大树甚少,那么把眼前的大树砍掉,就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

失。反之,如果大树过多而加以保留,则既是育林上的失误,也是经济上的错误。

在以防护功能为主的公益林内~为了保持林分的良好状态~无论采取这种或那种做法~均无不可~但也要有良好的龄级分布~以保证能起到经常的持久的防护作用。

在用材林的情况下~则必须对林分未来的生长和收益都要着重地加以考虑。为了使择伐林能提供持续的收益,就必须使林内不同径级的树木既要在数量上保持一定的比例,又要能有较均匀的分布,这也是这一理想的作业方法的难点所在。为此,在进行伐区调查设计时,要由有经验的技术人员针对林分特点(树种、年龄分

布,立地条件)与经营目标(林种与材种),从建立林分适宜的年龄结构考虑采伐对象。二、复层林的形成与择伐

林木的高度大体相同~由整齐一致的树冠层所形成的林分~称为单层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树冠层形成的林分~称为复层林。复层林也包括那些上下树冠不整齐,难以区分树冠层次被称为连层林的林分。

林分建立复层结构,无论对培育用材林或防护林来说,都有很多的优点。 1.用材林建立复层结构

表现出以下优点

(1) 提高林木生长量~林木蓄积与生物量

复层林的林木生长量大于单层林~这是因为复层林能有效地利用太阳能~有效利用立体空间~并在时间上可以重复利用。这也就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与光能利用率。显然,复层林高于相同立地单层的林木生长量。

作为复层林除短期型一时性二层林以外,上层林木长期存在于林内,也就是上层林木采伐期限的延长,延长采伐期与下层中小径木的不断进级,这就意味着林分蓄积量的增大。

复层林的下层林木因庇荫而生长较慢,但当施用择伐采去上层林木后,如云杉和冷杉,其生长会大大加快,不到10年,其生长迟缓部分即可以弥补。因此,林木在庇荫下的10年也绝不是毫无意义,这就是复层林在时间上的重复利用。这也意味着它比皆伐形成的单层林能缩短林木培育周期。

复层林不但地上有多个层次的林木生长,有更多的叶量,而且地下有多层次分布的根量,因此林分的生物量也是较高的。

(2) 提高木材质量~增加木材产值

像东北林区的红松天然林,是较典型的复层林,红松生长在大量阔叶树伴生之中,下层的伴生树种大大促进了红松的天然整枝。在集约经营条件下,为了使下层

林木(红松幼树、小径木)获得一定光照条件而对上层林木修枝。这都可以培育更多的无节或少节良材。

由于复层林的幼树是在上层木庇荫下生长起来的,心材的年轮幅度较小,心材未成熟部分所占比重也少,使用后木材很少变形,因此木材价格也较高。

任何树种只要达到一定径级以上~径级越大价值越高,大径级木材可以满足多种需要的成材或木料,同时材积利用率较高。

(3) 节约劳力与更新成本~全年劳力分配合理

复层林实行林内更新(天然更新或人工适当补栽)~一般不需要像在皆伐迹地更新那样整地~大量植苗~不但可节省种苗费~而且可节省整地用费~及节约幼林抚育用费。同时林冠下补栽幼苗,因林内有较好土壤水分与空气湿度条件,因而苗木成活率与保存率都会大大高于空旷地的森林更新。

其次,与皆伐的单层林比较~复层林受季节性制约的作业种类很少,全年劳力的分配可以基本做到平衡。复层林内适宜更新作业的时间可以延长,一般在一年中任何时候都可安排更新作业。

(4) 复层林的森林环境可更好地发展珍贵用材树种

一些耐荫的和一些中生的珍贵用材树种如云杉、椴、水曲柳、黄波罗、核桃楸等树种~在空旷的皆伐迹地上造林~苗木保存率低~但在复层林的良好森林环境中~无论天然更新或人工补栽都有很高的成活率与保存率,生长量也高,复层林中多个树种混交也是远比单层林中树种混交的矛盾小。

2.防护林建立复层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地生产力

复层林的林地上由于始终有立木存在,有的林分的林地相当阴湿,在地表有蕨类、苔藓植物覆盖,加之枯落物层较厚,因此,林分的保水保土作用很强~能很好地阻拦地表水的流动~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大大提高水源涵养作用。同时因

没有土壤侵蚀,枯枝落叶又在分解后能补充林地养分~从而使林地不间断地进行物质循环~不会造成地力衰退。

(1) 增强调节水量的作用

森林可以减轻大雨和融雪造成的洪水灾害~干燥时期可以使缺水严重情况缓和~森林的这种机能被称为调节水量作用。树冠可以暂时阻止雨水到达地表,落叶层和林木植被抑制地表水流出,又由于森林土壤孔隙度高~能使雨水很快入渗并保持在土壤中~并且森林覆盖于地表可以抑制水分蒸发。相反,通过森林的蒸散作用,也有消耗水量的一方面。

(2) 提高抵抗气象灾害的能力

复层林实行林冠下更新~可以避免气象灾害~即使遭受气象灾害其受害程度也可大大减轻~可以说经营复层林是避免气象灾害的有效办法。诸如日本主要更新树种柳杉、扁柏,我国东北林区珍贵树种水曲柳、黄波罗在皆伐更新中很难成林,而在复层林有上层林木保护下,可以避免冻害。

复层林中的下层林木与幼树上~落雪量明显减少~显然~上层林木对雪害的减免作用是很大的。

经营复层林也是防止山崩、塌方的理想办法。这是因为林木根系对土、石有良好固定作用的结果。地上林木是复层分布,地下根系也是按层分布的,大量的根系能牢牢地抓住土壤与石块。

(3) 提高森林的生物多样性

一般说来,天然林因自身在进展演替中能形成较合理的林分结构,群落中的树种与其他植物成分能合理地配置,因而它的物种与基因多样性高于人工林,而复层林不但有由建群树种的不同龄级的个体所构成~还有其他树种生长在林分中~同时野生动植物、微生物等种类也较丰富,因此,复层林的生物多样性是很高的~高的生物多样性导致群落的高稳定性。在这一点上是有一定生态与生产意义的。

复层林往往是异龄林~又是多个树种混交的林分~经营要求较高的技术条件~最适宜的作业法就是择伐作业。只有进行择伐,依靠天然更新,加上适当的森林抚育,林分才能更好地保持复层异龄结构,才能保持生物的多样性,才能使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三、典型的近天然林经营模式——择伐林

1.“近天然林”经营思想的形成

19世纪,近代工业的兴起与迅速发展,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森林经营理论和实践

也进入了最辉煌的发展时期,为了在最短的时期内获得最大的木材产量和经济效益,应用单一树种营造大面积人工林成为森林经营的主要模式。

进入20世纪,随着经济繁荣与伴随出现的环境问题,森林的物质生产功能(木材生产与其他林内动植物产品)、环境保护功能、社会公益功能、森林游憩功能、以及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逐渐被人们所认识。面对应用单一树种,比如中欧的云杉连栽、营造人工林所导致的地力衰退、生产力下降、病虫害严重发生,自然灾害频繁,生物物种骤减,生态防护功能与社会公益下降,从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等严重后果,逐步开始了对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传统森林经营理论与实践的反省和批判。在此过程中~近天然可持续森林经营的思想逐渐发展起来。

早在1898年德国著名名林学家嘎耶尔(Karl Gayer)第一个提出了“接近自然的林业”(即“森林经营应该回归自然~遵从自然法则~充分利用自然的综合生产力”)。此后在长达近百年的时间里,因为人工林结构不稳定的问题始终缠绕着中欧各国,“接近自然的林业”或称“近天然林经营”一直是林业理论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接近自然林业”在中欧一直悄悄地发展着~逐步成为中欧乃至西欧一些国家森林经营的目标。1949年,法国一些林业工作者和林主结成了

一个联盟,称为“适应自然的林业工作同盟”(简称ANW),它申明以推行“接近自然的林业”为宗旨。该组织对“接近自然林业”的实践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所谓近天然林经营是指充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不断优化森林经营过程~从而使生态与经济的需求能最佳结合~森林能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真正贴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模式。

实施这一森林经营技术的目标是培育“近天然林”。其理论首先要求根据当地的原始森林群落组成来选择树种,认为只有乡土树种才能保证建成的森林群落与外部环境达到最为和谐的统一,才能有最强的生活力和稳定性。培育过程必须遵循并充分利用森林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培育成的“近天然林”应是健康、稳定多样的混交林,既具有集约经营的人工林生长迅速的优点,又具有天然林稳定、持续发挥多种效益的性能。为此,森林培育要“生态化”,建成近天然的、多级结构的稳定林分。要以生态学原理协调、平衡森林群落中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与森林生态系统自我更新的关系。

在制定森林经营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充分发挥森林的自然功能(指森林本身的一些属性,如物种与基因的多样性及其质量,生态过程等);

充分发挥森林的生产功能(主要指保持森林生产力,保持森林的自然特征和木材生产、林内其他非木质产品生产的持久性,保持自然能量流动与物质

循环的能力)

充分发挥森林的防护作用(主要表现在保护土壤结构,保持天然生物群落与物种、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水源涵养能力、保护与改善大气质量,保护与

改善地区的气候条件等);

充分发挥森林的文化功能(主要指保持与创造丰富多彩的森林结构而形成的自然景观与安静的空间环境,来提高森林的游憩功能,增进人类的健康,

以及保持与创造森林在文化传统方面的作用)。

40多年来,ANW的成员遵循K(嘎耶尔的理论,在探索“接近天然的林业”建设的实践中累积了不少的经验。如建立林业的多目标——生态目标、森林状态目标、经营目标;用发展天然更新的方法节省资金;增加森林抗病虫的能力;培育丛状、团状、阶状等混交林来提高森林质量和蓄积量;按所要求的林木径级进行单木采伐或团状采伐;使一切立地上的生产性树种向更新过渡;放弃破坏林地的现代化抚育措施等。

德国,原西德地区在采用“近天然林”经营恢复天然林的行动最快,各州林业管理部门相继以“接近天然的林业”为指导思想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如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于1989年6月宣布采用“近天然林”经营方法,并规定采用以下4项措施:保持疏密度,放弃皆伐,发展天然林,实行蓄积抚育(单株择伐与目的径级采伐)。德国一些林业企业自采用“近天然林”经营方法后,实现了森林蓄积量和木材价值双增长的目标,而在多次森林灾害中所受损失最少。比如,Dsterholz-Scharmbeck林业局从1964,1986年的更新中,阔叶树种显著增加和针叶树种减少,到70年代初期,该局天然更新的比例已达到70,以上,到1990年时,混交林的比例达到了84,。

瑞士是较早采纳“近天然林”经营理论的国家,数十年来系统地发展了择伐、异龄混交和天然更新的技术,使森林尽可能地达到高质量和高价值。匈牙利把推行“近天然林”经营的原则纳入了森林法,并制定了与此相适应的森林经理方案。在波兰,国家已确立了“在生态基础上尽可能进行”近天然林经营的长期目标。奥地利是较早推行“近天然林”原则的国家,它已成功试验了一套有效的措施,为恢复天然植被、改善立地条件、减少管理成本、促进森林生长量和质量等。法国,直到1972年,政府只支持发展

针叶林,此后就一直注重培育混交林,这种变化也是明显的。

1.典型的“近天然林”可持续经营模式——择伐林的培育

培育“近天然林”~保证林地的永久郁闭和各种功能的可持续性~采伐更新方式是关键问题。它应当采用的作业方式只能是择伐与天然更新(有的辅以人工促更)。

择伐为单株择伐与团状择伐,通过天然更新~形成复层、异龄、混交林,以此符合“近天然林”的要求。采伐利用时~要以不对林地和保留的林木及林下幼苗、幼树造成损害为标准~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天然更新过程,才能形成复层、异龄、混交,具有天然林的结构和功能的林分。可见,此种林分也就是择伐林~是以择伐作业营建的林分~具有天然林的诸多特征,是从原始林直接转变成用材林(及防护林)的一种经营作业方式,也是从人工林转变为天然林的一种经营作业方式,林分具有多层林相和自我更新、生产的能力,又有很强的防护性能。

四、林隙理论的应用——林隙更新与择伐

1.林隙理论

森林群落林冠层(主林层)中一株或一株以上的树木死亡后所形成的林中空隙~是未来的树木得以活跃更新的场所。

20世纪中后期,随着以热带雨林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林隙动态与林隙作用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80年代以来,还对北美森林进行了一系列的林隙动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林隙在群落结构、演替和多样性维持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林隙的概念最初是由英国人Watt(1947)提出的。后来美国森林生态学家Runkle在对北美东部的原始老龄林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林隙的概念进行了扩充,他把林隙分为两类:?冠林隙(canopy gap),系指直接处于林冠层空隙下的土地面积~有人称之为实际林隙(actual gap)。

扩展林隙(expanded gap),指由冠层空隙周围林木树干围成的土地面积。

现在林隙的两个概念已被广泛应用,但冠林隙的概念应用较多。创建林隙的树木叫林隙形成木。有的林隙由单株树木死亡后形成,称其为单形成木林隙;有的是由2株形成木形成的,称其为双形成木林隙;有的则是3株或3株以上形成木形成的,可称其为多形成木林隙。林隙形成木的组成、直径、树高的不同,影响着林隙的大小,影响着其周围的下层植物,从而影响林隙的更新。

林隙大小是林隙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研究林隙环境和林隙更新最主要的一个指

标。直接影响着林隙内的生态环境,从而对各树种的生长和更新产生不同的作用。

22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将林隙的面积确定在4,1000m的界限之内,小于4m的间隙很

2难与林分中的树枝间隙区分开来,故不当作林隙处理。而大于1000m的范围则当作林中空地来处理。

2从大部分研究结果看到,温带森林中的林隙平均大小都变动在40,130m,而在热

2带森林中则较大些,变动于80,600m。吴刚对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冠空隙的研究得出:

222冠空隙的大小大多为50,350 m,200,250m所占的面积最大,最小面积为12.28 m。,

22最大为680.94 m,平均为165m;

22扩展林隙大多为100,600m,其中400,500m所占面积的比率最大,最小面积为

222167.3m,最大面积为992.74m,平均为346.2m。臧润国等对海南山地热带雨林的林隙

森林经理学复习题

1 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内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可以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所需要的时间 2 小班经营法:直接以一个小班或地域上相连接的几个小班为独立经营单位,设计和执行经营措施的方法 3 主伐年龄:也称伐期龄。实行皆伐作业的森林经营单位内,各小班可以进行正常主伐的年龄。一般以龄级表示 4 森林资源调查:查清、查准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消长的比例关系,掌握森林资源的动态规律 5 森林经营方案:对一定地域内的森林资源按时间顺序和空间秩序安排林业生产措施的技术性文件。又称施业案 6 森林收获调整:从经营的森林中,预测今后一定期间内可能收获的数量,把这个内容按经营目的进行调整(井上由扶) 7 森林作业法:根据既定的森林培育原则而对构成森林的林作进行抚育、采伐和更替而导致具有显著不同外观的林作的操作过程(美国) 8 森林成熟: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达到最符合经营目的和任务的状态。这个时期的年龄称森林成熟龄 9 回归年:即择伐周期,表示采伐符合一定尺寸的林木,通过其它保留的林木继续生长,再恢复到能够采伐利用大小为止的经营周期 四、简答 1 什么是森林经营类型?简述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 在林种区内,根据小班特点,进行归类组织,采取相同的经营利用措施,所组织起来的单位,称为森林经营类型或叫作业级。 组织经营类型的主要依据: ①树种的不同。林分或有林地小班之间,最显著的差异是树种不同 ②立地质量的不同。优势树种或主要树种相同,而立地质量差别显著、且各占一定的面积比例时,小班(林分)的自然生产力有较大的差别,可以组织不同的经营类型 ③森林起源的不同。优势树种相同而林分起源不同,则林木的寿命、生产率、材种、出材量以及防护效能均不同,可分别组织经营类型 ④经营目的不同。根据经营目的不同组织不同的经营类型 2 简述异龄林的理想结构。 异龄林的特点是在同一林分内具有老幼各种年龄林木的多层结构。异龄林的理想结构模式为法正异龄林,即择伐标准林 ①株数按年龄法正分配:在同一类型的异龄林中,各不同年龄的林木株数分配曲线呈反J型 ②株数按直径法正分配(最重要):呈反J型分布 ③蓄积按直径法正分配:呈J型分布 ④理想的异龄林还要求林分内有均匀分布的树群 树群是由不同年龄和大小直径的林木所组成。法正异龄林是由无数相对稳定而平衡的树群构成的森林植物群落,从而可以完善地保持着森林环境 3 森林经营计划体系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1)长期计划。计划期10年以上 涉及计划单位长期的木材供应、林地规模的扩张、生境恢复等 具有长的时间框架,不涉及森林经营活动的详细处理 2)中期计划。未来10年的计划 我国称森林经营方案。主要考虑道路、采伐及基础设施建设等 森林收获的空间安排,生态和游憩项目、道路建设等是森林经营方案的共同要素 遵从计划的等级性并执行长期计划的分期活动。主要考虑如何平衡长期的政策(如可持续收获或生态目标)与短期的考虑(与经济有关),选择在空间和时间上能最好地满足长期和短期目标的森林活动组合 3)短期计划。即作业计划,未来1年到几年 主要考虑为采伐林分的标记及采伐监控等具体活动的安排

林业造林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

林业造林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 林业造林工程是指为了保障生态环境,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人工方法种植、培育和管理森林植被。然而,在实际的造林中,存在许多质量问题,如种植密度不均、造林方案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差、作业管理不规范等。这些问题对林业发展和森林生态 功能的实现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为改善林业造林工程的质量,以下提出几点改进措 施。 一、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工人水平 技术工人是林业造林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员,他们掌握着种植技术和工程操作技能。 因此,通过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能够有效提高工人的作业质量和效率。培 训的内容应包括:森林植被的生态特征、种植技术、造林方案设计、测量标准等方面,让 工人对造林工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通过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将培 训效果最大化。此外,为了提高培训的有效性,还应该定期进行考核和晋升。 二、优化管理制度,规范作业流程 建立严格的林业管理制度和作业流程,是改善林业造林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应该建 立完善的作业规范和流程,确保整个构林过程的执行者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操作,从而 保证造林质量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要落实好职责分工,明确每个工作者的 职责、权限、责任和义务,发挥好作业人员的专业性和创造性,将整个工程流程管理起来。此外,在作业过程中对施工工艺和设备的定期检修和保养,也可以有效提高工程质量。 三、加强监督和检查,保障质量安全 加强对林业造林工程的监督和检查,是必要的一项措施。监督和检查的内容应该包括:施工质量、各项工作的进度情况、合同履行相关规定等方面。要求施工单位配备有专业监 理人员,对每个工程节点进行具体的检查和验收,及时将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在建立监督和巡查机制的同时,还需借助科技手段,如遥感等, 及时掌握工程实时情况,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可视化、可控制和可调整。 四、加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联性 在实施林业造林工程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建立生态环境的“三 调配套”机制:即要考虑植被适宜性调查、土壤调查、气候调查三大调查手段,从而合理 选定树种、合理量化施工进度和质量。此外,也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适当调整造林方案、清楚知晓植被生长规律、加强病虫害预防、提高监督管理力度,减少不必要的规划难度,保证造林工程的持续性和可持续性。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森林培育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森林立地 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 立地条件:是指在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森林立地因子概述: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文)、森林植被因子(类型、组成、覆盖度及其生长状况)和人为活动因子(最大干扰因子也是最重 要的因子)。 物理环境因子: 气候:温度、降水; 地形: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型、小地形等; 土壤: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土壤腐殖质、土壤酸碱、土壤侵蚀度、各土壤层次的石砾含量、土壤含盐量、成土母岩和母质的种类等; 水文:地下水深度及季节变化、地下水的矿化度及其盐分组成。 森林立地分类原则:科学性、实用性(例:中山阳坡厚土层红壤立地条件类型) 造林地种类:荒山荒地;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 四旁地:路旁、水旁、村旁和宅旁植树的造林地种类。 四旁植树:是指在路旁、水旁、村旁、宅旁进行成行或零星植树。 采伐迹地:森林采伐后腾出的林地。 火烧迹地:森林被火烧后留下来的林地。 第二章林种规划和树种选择 森林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其中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称为商品林,而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称为公益林。 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林分。 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林分。 经济林:以生产木材以外的林产品为主要目的。 薪炭林:以生产木材燃烧(薪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和生产繁殖材料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林业区划的系统和命名:一级区(地区)8个,二级区(林区)50个,三级区(省级区)168个。 树种选择的原则:经济学原则、林学原则、生态学原则 各林种对树种的要求: 1、用材林的树种选择:速生、优质、丰产 2、经济林的树种选择:早实、优质、速生、丰产 3、防护林树种的选择:根系发达、枝繁叶茂、落叶丰富 4、薪炭林及能源林地树种选择:生长迅速、适应性强、丰产 5、特种用途林树种选择:母树林(通直、扭曲度小)、风景林(弯曲、花果枝要异样)、 环保林(抗污染)。 适地适树:生物学特性与立地条件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适地适树的意义:是造林成败的关键。. 适地适树的标准:成活、成林、成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适地适树的数量标准:某个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平均材积生产量;立地期望值。 适地适树的途径:选择(选地适树和选树适地)和改造(改地适树和改树适地) 四料:木料、燃料、饲料、肥料。 第三章林分的结构及其培育 造林密度:单位面积上种植穴或播种穴的数量。 林分密度:单位面积上林木的数量。 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1、林分密度和经营目的关系; 2、林分密度与造林树种的关系; 3、林分密度与立地条件的关系; 4、林分密度与培育技术措施的关系; 5、林分密度与经济因素的关系。 种植点的配置:行状配置(正方形、长方形、品字形、正三角形等)、群状配置 培育混交林的重要意义: 1、可较充分地利用光能和地力 2、可较好地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

东林营林学课件7第七章皆伐作业与更新.doc

第七章皆伐作业与更新 一、皆伐迹地环境条件特点 1、迹地小气候 (1)小气候特征 >光照强烈; >昼夜温差变大; >蒸发、降水量均大于有林地,蒸发量增加更显著; >风速加大; 积雪增加,融化迅速。 (2)对更新的影响 ①易发生霜冻、冻拔、日灼、生理干旱危害一早春积雪融化早,地面温差大; ②阳性害虫种群数量增加一全光照和较高的温度,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前更幼苗幼树,生长量比在遮荫下显著提高。 2、迹地植被和土壤 (1)植被 阳性灌木、杂草迅速侵入,覆盖度逐渐增加。 对更新不利。 (2)土壤 土壤紧实度新迹地植被盖度低,土壤疏松,整地和栽植易;老迹地杂草灌木滋生,草根盘结,不利根系发育。 土壤水分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温度升高和风速加大导致土壤更为干燥;在湿润的条件下,原植被的蒸腾消失,土壤含水量增加,平缓地易引起地表沼泽化。 土壤养分温度的提高和丰富的采伐剩余物,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矿化增强,速效 养分增加。但坡度较大地段,皆伐造成水土流失,养分输岀。 二、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 (一)皆伐迹地的种子来源 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通过天然下种和萌芽更新实现。种子來源包括邻近林分下种、采伐木和林地种子库。 1.邻近林分 种子主要靠风播于伐区。靠近林墙的种子数量多,越向伐区中心数量越少。更新幼苗也是离林墙越近越密。 如落叶松、樟子松等 2.采伐木 采伐作业为种子年时,种子可来自采伐木。 3.地被物 森林土壤和枯枝落叶层中储存一种子库。其活力能保存数年(红松2・3年)。 采伐后,条件适宜,种子萌发。 (二)促进天然更新的措施 天然更新三要素:足够的种源,有适于种了发芽与幼苗生长的林地条件和气候条件。 天然更新的保证措施:

森林经营学复习

《森林经营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森林经营:是对现有森林进行科学管理,以提高森林不同目的的适用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抚育间伐:又称抚育采伐,是指在未成熟的林分中,为了给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而采伐部分林木的森林培育措施。 封山育林:是对被破坏的森林进行人为的封禁培育,利用林木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促进新林形成的一项技术措施。 渐伐:不是将伐区上所有林木一次伐光,而是在较长期限(一般不超过一个龄级期,如10~20年)分2次或多次采伐掉伐区上全部成熟林木,又称“遮荫木法”、“伞伐法”。 皆伐:是将伐区上的林木在短期内一次全部伐光或者几乎全部伐光(有的保留部分母树),并于伐后用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恢复森林的一种作业方式。 幼林抚育:造林后到郁闭这一时期所进行的管理措施。 林分改造:对在组成、临湘、郁闭度与起源等方面不符合经营要求的那些产量低、质量次的林分进行改造的综合营林措施。 林木分级:根据林木因竞争力的不同而表现出来的在大小和形态等方面的分化程度对林木进行划分级别。 择伐作业:是每次在林中有选择性的伐去一部分成熟木,林地上始终保持着多龄级林木,森林的天然更新是连续进行的,择伐后更新的林分是异龄复层林。 森林作业法:森林收获作业法,简称森林作业法,是对成熟林分或林分中部分成熟的林木进行采伐(通常称作主伐),而后采取适宜的更新方式,使采伐迹地得以更新,森林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生态环境能够维持与改善的一整套技术措施。 预备伐:在成熟林分中为更新准备条件而进行的采伐。 森林更新:天然或人工林经过采伐、火烧或其他自然灾害消失后,在迹地上以自然力或人为方法重新恢复森林的过程,叫森林更新。 矮林:矮林作业是砍伐林木后,以伐桩或树根的休眠芽与不定芽发育成植株,并形成一代新的森林。 二:填空题 次生林类型:次生林的自然类型(按优势树种分类、以立地条件分类、以环境主导因子分类)和次生林的经营类型(抚育间伐型、盖造型、抚育采伐结合改造型、利用型、封育型) 封育方式:全封(也称死封)、半封(也称活育)、轮封 渐伐过程:预备伐、下种伐、受光伐、后发 抚育间伐的要素: 林地及林木抚育措施:林地管理(松土除草、灌溉与排水、养分综合管理与施肥、栽种绿肥作物及改良土壤树种、保护林内掉落物)和林木抚育(林木修枝、摘芽和除蘖)

(整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采伐更新调查设计实施细则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采伐更新调查设计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以及《森林采伐作业规程》,结合林区经过五十多年开发建设,森林资源结构和林分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实际情况,为满足林业健康发展和生产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调查设计质量,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采伐更新调查设计是林业企业采伐更新的法定性技术文件,是具体生产作业的依据。它包括主伐调查设计,抚育伐调查设计,其它采伐调查设计,更新采伐、低产(效)林改造(包括火烧迹地清理)调查设计和更新造林调查设计。 第三条采伐更新调查设计应贯彻“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建设方针,本着“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注重效率,分类经营。”的原则。 第四条调查设计单位必须获取自治区以上林业主管部门颁发的丁级以上资质的调查设计 证书方可承揽调查设计业务。 第二章调查前准备 第五条为了提高调查员素质,林业局每年要定期举办业务培训并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人员方可上岗。 第六条根据林业局下达的森林调查计划,搜集过往森林经营资料包括林相图、森林资源变化图、森林经营方案及小班调查簿等。 第七条准备必要的测绘仪器、用品、备品和生活物资。 第八条根据已掌握的森林资源分布、路网布局和生产计划情况会同资源、生产、营林等部门研究调查预案。 第九条踏查 1、以林班为单位,详细了解森林资源情况,初步确定区划原则。 2、目测天然更新情况、林分蓄积量、出材量、郁闭度、林龄、土壤、植被等各项林地况因子,初步确定采伐更新方式和集材方式。 3、初步确定运材线路的走向、装车场的位置,并作出比较方案。 4、在林相图素图上绘制踏查草图。 第三章外业标志 第十条测点桩标准 测点标桩小头直径不小于3厘米,高出地面50厘米以上,并砍出书写面,书写顺序从0点开始,用铅油或油性号笔书写。 第十一条小班桩设在小班线起止点和明显的转折点,小班桩高1.3米,小头直径8至12厘米并剥皮,砍出流水冒并书写标面,书写面面对小班内;无立木时埋设标桩。

森林培育学整理复习

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活动。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生境:林木和其他活体生物生存和相互作用的空间场所。 立地质量: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能力。 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所有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能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是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常用指标之一,通常用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来表示。 立地分类:把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组合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 林型:反映林分的立地条件和生产能力指标,具有相同的立地条件、相同的起源、相似的林木组成,具有共同的森林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林分总体。 立地质量直接评价法:指直接利用林分的收获量和生长量的数据来评定立地质量,如地位指数法、树种间地位指数比较法。 立地质量间接评价法:指根据构成立地质量的因子特征或相关植被类型的生长潜力来评定立地质量的方法,如测树学方法、指示植物法。 森林立地类型:把立地条件相近、具有相同生产能力而不相邻的地段组合起来划为一类。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地理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人工林:凡由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 林种:依据造林的目的及人工林的效益不同划分成不同种类。 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森林树种组成:是指构成森林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 同龄林:林分中全部林木的年龄处于一个龄级范围内 异龄林:林分中不同树种的年龄大于一个龄级范围 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林分。 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 林分组成:指该林分中树种组成的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通常指某一树种株数占全林分株数百分比表示。 林木个体生长:是指树木个体体积和重量的增长变化,林木由种子萌发,经过幼苗时期,长成枝叶茂盛、根系发达的林木。 林木个体发育:林木个体构造和技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 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极性:林木体或其离体部分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 再生: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 林木个体生长的相关性:林木各个器官分工不同,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但他们的关系密切,不能独立存在,任何一个器官的生长都会受到其他器官生长的影响。 森林的潜在生产能力:在一定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够达到的最高生产力。 现实生产力:指现存的森林植被所具备的实际生产力,它往往低于气候—立地生产力。 造林规划:是对造林工作的宏观安排,包括它的发展方向、林种比例、局部、规模、进度、主要技术措施的规定、投资和效益计算及其他基本建设的规划等。

东林营林学课件9第九章 择伐伐作业与更新

第九章择伐作业与更新 一、择伐更新过程及特点 1、择伐更新(selection system) 每次选择性伐去林分中部分成熟林木; 森林的采伐和更新是交错进行的; 择伐更新的林分仍是异龄复层林。 2、择伐更新的特点 (1) 符合自然状态下森林发生发展规律。 近似天然林的更新过程,林相接近天然林。不同点是通过采伐成熟林木造成林冠的疏开;清除了林地的CWD。 (2) 保持并改善森林环境,促进森林更新、演替进程 改善林内光照,提高土壤温度,环境条件好,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幼树生长。 二、择伐的种类 1.集约择伐法(intensive selective cutting) 以可持续经营为目标,强调伐后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的择伐方法。分为单株择伐与群状择伐。 (1)单株择伐(single-tree selection felling) 定义:在林地上伐去单株散生的成过熟和劣质林木。 特点:形成的林隙面积较小,对森林环境的影响小,较耐荫的树种才能得到更新。(2)群状择伐(group selection felling) 定义:小团状地采伐成熟木,包括两株或更多,群团最大直径可达2H。 特点: 地块大小不定,满足不同树种需求,促进天然更新能力较强; 群团由同龄的树木所组成,但全林仍是异龄。 (3)集约择伐的技术要点及适用条件 ①技术要点 采伐强度-采伐量与林木净生长量持平或低,维持郁闭度0.5以上。 采伐木的选择“采大留小、采劣留优。 ②适用条件 适用于一般公益林,风景林、优质大径材用材林。 2、粗放择伐(extensive selection cutting) 着重木材的利用,取材是主要目的,忽视森林的产量、质量及生态功能。 径级择伐,确定采伐木的标准主要是径级,只采伐一定径级以上的健康优良木,对病腐木、弯曲木、濒死木等弃之不顾。 三、择伐作业的理论依据 1.接近自然的林业(close-to-nature forestry) 接近自然的林业遵循自然规律的林业生产活动,在森林经营中充分尊重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规律,在维持林分组成和结构稳定的前提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2.林隙理论与森林更新 (1)林隙理论 ①林隙(forest gap): 林冠层中1株或多株林木死亡后形成的林间空隙。是天然林中树木更新的最重要场所。

(整理)森林主伐更新技术

第5单元森林主伐更新技术 本单元教学目标: 了解森林主伐更新的概念,熟悉采伐与更新的关系;掌握皆伐更新、渐伐更新、择伐更新的实施技术,熟悉皆伐更新、渐伐更新伐区排列方法的异同;了解不同主伐更新方式的选用条件及优缺点。熟悉中林、矮林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经营矮林、中林的技术。 森林主伐更新是指将森林培育成熟时,对成熟林木采伐利用的同时,培育起新一代幼林的全部过程。森林主伐更新概念的提出是人类智慧在林业生产实践上的体现。在18 世纪森林培育理论形成体系之前,对成熟林木的采伐利用,在采伐迹地上(或在近、成熟林分内)培育或形成新一代幼林,二者在人们的营林实践上是基本分开的两部分内容,前者可称为森林采伐,后者可称为森林更新。人们可以将成熟林分采伐完后再去考虑更新,甚至伐后基本不管,主要让森林自然恢复。后来人们认识到,要提高营林效益、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发挥森林的多种效能,在考虑对成熟林木进行采伐利用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如何培育新一代幼林。采伐利用成熟林木,是森林更新的前提。更新需要采伐,采伐必须更新,二者不可分开。如果从发展的角度看,更新比采伐显得更重要。由此为了规范自己的营林行为,人们把采伐和更新两个概念嵌合在一起,就产生了森林主伐更新概念。把主伐与更新连在一起形成的森林主伐更新理论,是林业工作者顺应客观规律、科学经营森林的一个创举。更新跟上采伐,做到了这一点,可以充分利用地力尽快培育后续资源,以保证永续利用;同时新的采伐迹地更新容易,可以节省森林更新的劳力和资金。若更新跟不上采伐,不仅林地荒芜、浪费地力,失去了森林的各种有益效能,而且使迹地杂草、灌木丛生,增加以后更新工作困难,耗费较多资金。 森林主伐更新强调了主伐与更新的有机联系,但分析研究森林主伐更新过程仍然从森林主伐和森林更新两方面入手。 森林主伐常采取不同的方式。所谓主伐方式就是在预定要进行采伐的森林地段内,根据森林更新的要求配置伐区,并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采伐的方法和过程。所谓伐区,就是区划出来供采伐的森林地段,指具体的采伐小班。森林主伐的方式最常用的有三种类型:皆伐、渐伐和择伐。但正如前面所述,采伐与更新是连在一起的,所以通常称之为皆伐更新、渐伐更新和择伐更新。 森林更新有多种方式。①根据更新与采伐成熟林木的先后,可将它分为伐前更新和伐后更新两类:伐前更新是在林冠下进行更新,是指林下幼树达到一定年龄、一定数量后,才伐尽全部成熟林木;伐后更新是指伐尽全部成熟林木后,在采伐迹地上进行更新。②根据人为参与更新的程度,可将森林更新分为人工更新、天然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一般为了提高森林更新的质量和缩短更新期,应多采用人工更新;在能保证森林天然更新获得成功的林分,可采用天然更新,以便充分利用自然力,节省劳力和资金;当采用天然更新,由于受自然力的限制,难以获得满意的幼林时,必须进行人工促进更新,进行补播、补植、整地松土、除去竞争植物等。 在选择更新方式时,必须贯彻“以人工更新为主,人工更新和天然更新相结合”的方针,务必使更新与采伐紧密结合,做到更新跟上采伐、采伐与更新同时考虑。伐后更新做到当年采伐、当年更新;伐前更新做到采伐完成熟林木,新一代幼林已经形成。 在更新质量上。对人工更新,树种选择要适地适树,合乎经营要求,当年成活率应当不低于85%,3年后保存率应当不低于80%;对天然更新,每公顷要均匀保留目的树种幼树3000株以上,或幼苗6000株以上,更新均匀度不低于60%。

森林管护工培训内容

森林管护工培训内容 森林管护工培训内容 森林管护工培训内容 第一篇森林培育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树木识别(讲课6学时,实习4学时)1植物的生物学特性2植物的分类3常见森林植物 第二章森林立地(讲课4学时)1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2森林立地因子概述3森林立地质量评价4森林立地分类5造林地的种类 第三章林种规划和树种选择(讲课2学时)1林种规划2树种选择 第四章森林的结构及其培育(讲课2学时)1林分密度的概念和意义2种植点的配置3林分的树种组成 第五章森林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讲课2学时)1林木个体的生长发育 2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3森林的生产功能及其调控 第二篇森林培育技术(上)人工造林 第六章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讲课4学时,实习4学时)1造林用种与林木良种生产基地2采种与种实调制3种子品质检验与贮藏4种子休眠及催芽 第七章造林苗木培育(讲课4学时,实习4学时)1裸根苗培育2移植苗培育3营养繁殖苗培育4容器苗培育5苗木质量评价 第八章植树造林(讲课4学时,实习4学时)1造林整地2造林方法3主要林种的营造 第三篇森林培育技术(中)森林抚育管理

第九章林地及林木抚育管理(讲课2学时)1林地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2林木抚育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第十章森林抚育采伐(上)(讲课2学时,实习2学时)1抚育采伐的目的2抚育采伐的种类与方法 第十一章森林抚育采伐(下)(讲课4学时,实习4学时)1抚育采伐的开始期2抚育采伐的强度3采伐木的选择4抚育采伐的间隔期5抚育采伐的效果和影响 第十二章林分改造(讲课4学时,实习2学时)1林分改造的意义与对象2低价值人工林的改造3次生林的发生及其重要性4低价值次生林改造 第四篇森林培育技术(下)森林收获作业法与森林更新 第十三章择伐作业与更新(讲课2学时)1择伐作业的涵义与种类2择伐作业的理论根据3择伐作业的应用条件与评价 第十四章皆伐作业与更新(讲课2学时,实习2学时)1皆伐迹地环境条件特点2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 3皆伐迹地人工更新 第十五章渐伐作业与更新(讲课2学时,实习2学时)1渐伐更新过程及其特点2渐伐的种类 3渐伐的选用条件与评价 第十六章其他采伐作业法与更新(讲课2学时)1矮林作业法与更新2中林作业法与更新 第五篇森林保护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教学大纲 silvicultrue 课程编号: 学时数: 70(讲课: 60实验:10)学分数: 3.5 适用专业:林学,森林保护与游憩开课学期: 6 执笔者:翟明普编写日期: 2002 年 9 月 一. 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的性质:《森林培育学》是高等农林院校林学专业的专业课,是森林 保护、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林木种子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和主伐更新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解决森林培育生产问题和从事森林培育工作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 介绍本课程的性质、意义、内容以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等。 第一篇森林培育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森林立地(讲课 4 学时) 1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 2森林立地因子概述 3森林立地质量评价 4森林立地分类 5造林地的种类 第二章林种规划和树种选择(讲课4学时) 1林种规划 2树种选择 第三章森林的结构及其培育(讲课4学时) 1林分密度的概念和意义 2种植点的配置 3林分的树种组成 第四章森林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讲课 4 学时 )

1林木个体的生长发育 2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 3森林的生产功能及其调控 第二篇森林培育技术(上)人工造林第五章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讲课 6 学时,实验 10 学时)1造林用种与林木良种生产基地 2采种与种子调制 3种子贮藏与品质检验 4种子休眠及催芽 第六章造林苗木培育(讲课8 学时) 1裸根苗培育 2裸根苗造林与活力保护 3容器苗培育 4苗木质量评价 第七章植树造林(讲课 4 学时) 1造林整地 2造林方法 第八章农林复合经营(讲课 4 学时) 1农林复合经营的概念 2农林复合经营研究的主要内容 3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分类及其结构 4我国农林复合经营主要模式举例 第三篇森林培育技术(中)森林抚育管理第九章林地及林木抚育管理(讲课 4 学时) 1林地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林木抚育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第十一章森林抚育采伐(上)(讲课 2 学时) 1抚育采伐的目的 2抚育采伐的种类与方法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2009-12-18 来源:国家林业局驻长春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 长春专员办资源监管处王铁汉 有关标准方面的知识: 一、标准的分级 有关标准方面的知识: 一、标准的分级 中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 级。 国家标准代码为:GB 行业标准代码为:如林业为LY,农业为NY 地方标准代码为:DB 二、标准的性质 中国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性质的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三、标准的管理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行业标准:各行业的主管部门。 如:林业行业标准,国家林业局 地方标准:省技术质量监督局 前言 本标准主要包括十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明确了制定目的、适用范围、原则等。

第二是关于森林采伐有关机构、人员的能力,并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机构包括森林采伐规划设计单位、采伐作业队伍,人员包括森林采伐的管理人员、调查规划设计人员、采伐作业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等。 第三是明确了采伐类型,将所有的采伐分为主伐、抚育采伐、低产低效林改造采伐、更新采伐和其它采伐五大类,并规定了每种类型的适用条件、技术标准。 第四是将森林采伐规划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三个层次,重点说明了伐区调查设计,提出了缓冲区的设置与管理等概念。 第五是森林采伐的作业准备,主要侧重于伐区内的集材道、楞场和生活点的准备。 第六是伐木作业,包括伐区作业的主要环节和采伐作业完成后伐区、生活点、装运点、集运道沿线的清理。 第七是森林采伐后的更新,包括更新方式和主要技术指标等。 第八是采伐作业全过程的安全与伐区卫生,包括安全生产操作和劳动保护、森林防火、机械设备保养维护、场地卫生要求和有害有毒物品的管理等。 第九是森林采伐作业监督、检查、伐区验收的管理要求、程序、方法和评判标准等。 第十是森林采伐更新档案,包括档案的管理机构、人员职责和建立程序等。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一、范围和原则 (一)目的

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

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 本办法是国家关于林业的行政法规之一,于1987年8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同年9月10日由林业部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全文共5章27条,并有“用材林主要树种主伐年龄表”、“林木采伐许可证格式”、“更新验收合格证格式”附后。2010年12月29日国务院第138次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对本办法部分条款予以修正,于2011年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88号发布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合理采伐森林,及时更新采伐迹地,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森林采伐更新要贯彻“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建设方针,执行森林经营方案,实行限额采伐,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条全民、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个人所有的林木采伐更新,必须遵守本办法。 3第二章森林采伐 第四条森林采伐,包括主伐、抚育采伐、更新采伐和低产林改造。 第五条采伐林木按照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时,除提交其他必备的文件外,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和部队还应当提交有关主管部门核定的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农村集体、个人还应当提交基层林业站核定的年度采伐指标。上年度进行采伐的,应当提交上年度的更新验收合格证。 第六条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核发,按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1]。授权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应当有书面文件。被授权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单位,应当配备熟悉业务的人员,并受授权单位监督。 国营林业局、国营林场根据林木采伐许可证、伐区设计文件和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向其基层经营单位拨交伐区,发给国有林林木采伐作业证。作业证格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条对用材林的成熟林和过熟林实行主伐。主要树种的主伐年龄,按《用材林主要

林学综合考试大纲

《林学综合》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林学综合考试涵盖《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和《森林昆虫学》三门课程的内容,三门课程均为林学的骨干专业课程,是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入学考试的重点内容。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一)考试内容 一、森林培育学部分 绪论 森林培育学概论 第一篇森林培育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森林立地 基本概念:立地,森林立地,森林立地类型。 基本原理:森林立地的因子,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造林地的种类 第二章林中规划和树种选择 基本概念: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特殊用途林,适地适树。 基本原理:林种的类型,树种选择的基础,适地适树的途径与方法 第三章植物组织 基本概念:林分密度,初始密度。 基本原理:密度的作用,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种植点的配置方式,培育混交 林的意义,树种混交的类型,混交树种原则,混交方法第四章森林的生长及其调控 基本概念:森林生产力,森林的潜在生产力,森林的现实生产力。 基本原理:林木个体发育时期,林分生长发育的阶段,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 第二篇森林培育技术(上)人工造林 第五章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 基本概念:良种,种子成熟,种子生理成熟,种子形态成熟,净种,种子的寿 命,净度,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种子休眠,种子催芽。 基本原理与技术:影响种子寿命因素,种子贮藏主要方法,种子催芽主要方法第六章苗木培育 基本原理与技术:裸根苗的缺点,苗圃地施肥的原则,苗圃地追肥方法,苗圃地苗 期管理的主要技术环节要点,硬枝扦插的主要技术环节,容器 苗的优点,评价苗木质量的主要指标要点 第七章植树造林 基本原理与技术:造林的剩余物和植被清理的方式,造林的剩余物和植被清理的方 法,造林的整理方式,造林地整地的方法要点,人工造林方法 要点。 第八章农林复合经营 基本概念:农林复合经营 基本原理与技术:农林复合经营的主要类型,农林复合经营时间和空间结构的主要类型。 第九章苗圃总体规划设计与造林规划设计

森林作业法说明与示例

森林作业法说明与示例森林作业法相关表格见表1.1~表1.3。

近自然森林经营全周期森林作业法示例 生态服务主导的侧柏-珍贵阔叶树混交林群团状择伐作业法 1) 作业法名称:生态服务主导的侧柏-珍贵阔叶树混交林群团状择伐作业法 2) 适用对象 适用于近自然保育区和精准提质抚育经营区,土壤养分贫瘠且石砾含量较多的侧柏人工林。以培育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为主兼顾森林景观提升侧柏-珍贵阔叶树种混交林经营类型。 3) 目标林相 侧柏为优势树种,其它珍贵阔叶树种混交的侧柏异龄混交林,阔叶树种包括栎类、椴树、元宝枫等, 混交比为侧柏与阔叶组成比例为 6:4 或 5:5;密度目标 60 株/hm2~80 株/hm2,侧柏目标胸径 35 cm, 栎类目标胸径 45 cm,元宝枫目标胸径 55 cm。异龄复层结构,上述珍贵树种的幼苗、幼树、成树在不同垂直高度均有分布。侧柏第二次抚育后林下补植混交树种,生长周期 60 年以上,目标蓄积量 180 m3/hm2 以上,采用动态目标树(群团或单株)择伐的作业方式,最终采伐达到目标胸径的高品质林木。 4) 全周期培育过程表 按森林生态系统完整生命周期的五个发育阶段导向经营的培育过程表见表 2.1。 表 2.1 生态服务主导的侧柏-珍贵阔叶树混交林全周期培育过程表 对影响幼苗生长的灌木、大草本割除; 对死亡个体应进行补植; 造林后 3 年后,应定株抚育,每穴保留 1 株旺盛的个 体; 坡度>25 o 时,应修保水肥鱼鳞坑; 避免人畜干扰和破环 第一次疏伐抚育,间隔 5~7 年后第二次疏伐抚育; 本阶段末期执行第二次抚育,是选择标记高品质目标树 的预备作业,预选目标树密度 300 株/hm2 以上; 针对目标树修枝作业; 保护天然栎类、元宝枫、椴树、胡桃楸等珍贵乡土树种, 作为生态目标树(或说是辅助树) 10 m~15 m 第一生长伐,选择确定目标树并使目标树有自由树冠,降低林分密度; 对目标树进一步选优和标记,密度 150 株/hm2~225 株/hm2 左右; 每株目标树伐除 1~3 株干扰树; 目标树修枝; 间伐劣质木、病虫木; 保护和促进阔叶混交树种生长; 补植槲栎、麻栎和元宝枫等阔叶树,设置围栏

森林培育

1.森林培育: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2.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3 立地泛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地段上的植被及其环境的总和,是自然地理发展的自然综合体。 4 森林立地是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5 立地质量(site quality):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6 立地条件(site condition):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可以通用。 7 立地类型(Site type):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8 森林立地类型(Forest site type):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 三、立地因子 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地貌地形,土壤,水文。 植被因子:生长,生产力,类型。 人为活动因子:经营、破坏因子。 (一)物理环境因子 气候:大尺度—水热组合,决定着植被分布。(从南到北的水平分布、从高到低的垂直分布)。举例: 特点:稳定、简单。 2 地形:包括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形、小地形等。地形影响水热条件的再分配,并

直接影响土壤条件。 特点:①稳定、直观,易于调查和测定; ②与树木高生长及植被生物量直接相关; ③是各项生态因子的综合反映结果。 3 土壤:包括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土壤腐殖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侵蚀度、土壤石砾含量、成土母质等等。 特点:①对树木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有调控作用;②与树木高生长密切相关;③比较容易测定;④综合性强,全面反映了林木根系生长空间和肥力水平。 4 水文:主要是地下水深度、矿化度、盐分组成,地面积水情况等。在平原地区该因子起到重要的作用

【优质】苗木成活保证书-范文模板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苗木成活保证书 篇一:造林承诺书 更新造林保证书本人,乡村村民,在伊宁县林业局办理了 亩株林木的采伐证,该林木保证在年月日前种植更新完毕。如果不按 时种植更新完毕,把现有抵押的集体房产证、农村土地使用证、土地承包合同,伊宁县林业 局可将抵押证件不返回、不退还。本人无任何意见。保证人: 年月日篇二:林木采伐更新承诺书林木采伐更新承诺书 一、严格按照《林木采伐许可证》批准的地点、四至、范围、株数、蓄积、树种、采伐 方式、期限进行采伐,不超面积、株数、蓄积采伐。 二、严格采伐秩序,林木采伐作业结束,及时清除伐区内剩余物,并报告市、 镇街林业 工作人员进行现场验收,如超伐或异地采伐,承担《森林法》、《森林法实施 条例》规定的法 律责任。 三、严格按照《森林法》的规定,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树种、苗木规格、完 成更新造 林任务,成活保存率达到90%以上,如未按规定标准完成更新任务,按照《森 林法》第四十 五条、《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之规定接收处罚:(1)不再发放许可证;(2)责令限期

完成造林更新任务;(3)逾期未完成的,处应完成造林任务所需费用2被罚款(杨树造林费 按每亩400元计算);(4)连续两年未完成更新任务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责任人 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四、采伐更新要求此承诺书一式三份:市林业局、镇街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采 伐户主各执一份,签字生效。镇街林业主管人员:签字社区(村)负责人:签 字采伐更新单位(个人):签字年月日篇三:还林承诺书 - 松江农业网还林承诺书 一、承诺还林内容 还林时间: 还林地点: 还林树种、数量(面积):还林责任单位或者个人: 还林的其他相关要求:造林作业符合《上海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的规定。上述承诺是真实意思的表示,若违反承诺或者作出不实承诺的,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 任。 二、承诺的法律责任 对于承诺还林内容,如果行政审批机关在事后监督检查中,发现实际还林情况 与承诺内 容不符的,承诺人将承担限期整改和依法处罚的责任。 三、承诺的诚信管理 承诺人作出承诺后,未履行承诺或者履行承诺不符合承诺书要求的,将在行政 审批机关 的诚信档案系统留下记录,该记录将作为承诺人以后申请行政审批时参考依据。承诺人(委托代理人):(签字盖章) 年月日(一式两份)篇四:自愿退出退耕 还林承诺书

2023年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作业完整答案

202 3年继续教育林学专业作业答案 1、什么是森林资源?简述森林资源的组成。 答: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涉及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林地涉及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 2、世界森林资源重要变化趋势有哪些? 答:上世纪9 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政府强化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森林政策,开展植树造林,人工林面积连续增长,森林正由木材生产向多功能运用转变,森林可连续经营取得新进展。但全球森林面积,特别是原生林面枳继续呈减少趋势。(-)全球森林面积总体上继续呈下降趋势,但减少的速度变缓。(二)全球人工林面积增速加快。(三)全球原生林面枳迅速减少。(四)森林由木材生产向多功能运用转变。 3、中国森林资源发展目的是什么? 答:争取到2023年森林面积比2023年增长40 0 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 2 3年增长1 3亿立方米qu o t的宏伟目的。 4、简述如何由龄级划分龄组。 答:森林生长发育周期长,实际生产中用年龄表达生长发育阶段很不方便,因此常用龄级、龄组来反映林龄,龄级期限划分反映了林分的生长速度快慢,龄级划分反映林分发育的不同生长阶段,龄组划分反映了林分哺育、保护和运用的不同经营阶段,合理林龄结构是森林可连续经营的基础。 根据数量成熟理论的研究,拟定东北红松林的生长速度较慢,数量成熟龄为130年生,合用的龄级期限为202 3,在此基础上,按2 0 2 3为一个尺寸计算,划分红松林的年龄阶段,即龄级。而数量成熟龄所在的年龄阶段为121 — 1 40年。因此,规定主伐年龄为1 2 023,主伐龄级为第VII龄级。进一步,根据定义,成熟林龄组阶段涉及第VII、VI I I两个龄级,过熟林为第IX龄级及其以上,近熟林为第VI 龄级,由于近熟林以下尚有5个龄级。因此,幼龄林比中龄林多一个龄级,即幼龄林为第I、II、III龄级,中龄林为第IV、V龄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