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筋技术

中医理筋技术
中医理筋技术

中医理筋技术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理筋技术

一、概念

用手或其他部位在患者的经络、穴位或某些特定部位进行技巧性操作,以达到治疗骨科筋伤疾病的中医骨伤科常用外治法。又称推拿按摩手法。

二、操作

一般先用按,推,摩,揉,擦等手法,镇痛解痉,散瘀活血,疏松肌肉;继用屈伸,旋转,牵抖,摇晃等手法,调和营卫,理顺经络,分离粘连;最后运用叩击,揉搓,运展等手法,调和气血静脉。

三、治疗作用

理筋手法有许多重要的治疗作用,是其他疗法所无法代替的,在筋伤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作用除与手法有关外,还与所选取的经络、穴位和某些特定部位有一定关系。理筋手法具有行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解痉、舒筋活络、滑利关节、理筋顺络、整复错位、驱邪蠲痹、温经散寒等用于各类经伤的治疗作用。

四、临床常用的手法

①按摩法。按法和摩法的合称,按是用指尖、拳尖、手掌、肘等部位在患处垂直用力,按法作用较深,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摩法是用手在局部回旋移动,作用轻柔而浅,速率较快。按摩两法临床使用最普遍,明代以前作为理筋手法的总纲。②推拿法。推法和拿法的统称,推法是用指、掌等着力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经络、穴位上,沿某一方向向前推行;拿法是用双手或单手,以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捏拿某一部位或穴位,徐徐用力捏紧,并不时揉拿。推法因操作部位不同分

成指推法、大小鱼际推法、掌根推法等;拿法分成三指拿、四指拿、五指拿等。推拿法是常用手法,故又是手法的统称。③揉法。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压着作轻轻回旋揉动的手法,操作时手不离开皮肤,使该处的皮下深部组织随揉动而滑移。④点穴法。又称指针,是用指端、指间关节、拳尖、肘尖等部位在体表经络、穴位上垂直点压,使患者产生得气感,是常用的治疗性手法。⑤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或前臂,附着于施术部位作连续滚动运动。⑥叩击法。叩法和击法的合称,叩法较轻,用空拳或指端;击法较重,用拳、掌或器械。叩击法操作时是以腕部活动带动手部叩击,快速有节奏,用力又有弹性。⑦摇晃法。依据被摇晃的部位,持拿肢体远端,相对固定肢体近端,以关节为轴,使肢体作被动的回旋、环转及屈伸活动。⑧牵抖法。用双手或单手持握肢体远端,轻轻向远端做牵拉,然后发力快速上下抖动,使肢体产生小幅的上下连续颤抖。⑨扳动法。用双手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使关节被动伸展或旋转至极限,然后再突然用巧力,使关节产生一关节弹响。扳法主要用于颈、腰、胸椎及关节筋伤,手法技巧性极高,使用不慎可能出现意外,故须慎用,严格掌握。⑩弹拨法。弹法和拨法的合称。弹法用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捏拿肌肉筋腱,用力向上提拉迅速放手,使筋腱回弹;拨法用指端按压于穴位上或某一部位,做与肌筋纤维垂直方向的来回拨动。

五、手法的运用

以上是临床常用的基本手法,使用时常需两种或两种以上手法混合使用,达到治疗的综合作用。使用时一定要在辨证诊断明确的基础上,确认无理筋手法的慎用症和禁忌症时,方可使用。一般认为:年老体弱、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急性筋伤伴较大血肿或开放损伤出血者,孕妇,伴有骨折、脱位的急性筋伤等均

需慎用。理筋手法的禁忌症有:恶性肿瘤患者,骨强度明显降低者,骨、关节化脓性感染、结核等感染性疾患,严重的软组织感染者,内伤属脏腑损伤者,凝血机制障碍或血管脆性增加者。

巧用橡皮筋进行体育教学

《巧用橡皮筋进行体育教学》优质课 齐齐哈尔市第十八中学 李然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贯彻与深入,在教学中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我们作为第一线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把握课程的基本理念,理解课程改革的性质,从受竞技体育教学影响的传统体育课程中走出来,认识到合理有效地改造和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才能促进有效的课程实施,本文结合本人多年以来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对橡皮筋对体育教学中起到的一些辅助和代替作用进行一下探讨。 橡皮筋价格便宜、携带方便,在体育教学或运动队训练的实践中,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掌握体一育的丛本技术技能、提高技术水平以及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均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一、准备活动时 1、跳橡皮筋 跳橡皮筋是男女生,尤其小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体育运动项目。它是在两脚之间交替跑跳中完成各种动作的全身运动,以跳跃为主,穿插着点、迈、勾、挑、跨、碰、压、踢、绊、搅、绕、盘、踩、掏、摆、顶、转等十几种基本动作,同时还可以组合跳出若干花样来。运动时,由两人分执橡皮筋两端,牵直固定,参加者即可在橡皮筋上来回踏跳。既可以单人跳,还可以集体跳,可以跳出各种花样,如三角形、棱形、斜线形、八字形、波浪形等,辅以技巧、音乐、歌谣,能极大地调动学生上课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2、游戏踩“蛇”尾 在准备活动时,一学生拿着橡皮筋的一端左右摆动,另一端拖在地上,就像蛇在地上游动一样,另一学生用脚踩拖在地上一端的橡皮筋,踩住两者交换。 3、游戏“两人三足”跑 两个学生并排站立,一学生的左腿与另一学生的右腿紧靠在一起,用橡皮筋捆绑好双腿,做两人三足跑。 二、作为辅助器材 1、辅助锻炼跑步项目

(1)在短跑等发展速度项目练习中,两学生前后站立,间隔50-80厘米,将橡皮筋缠绕在前面的学生腰部,后面的学生手攥橡皮筋的两端,前面学生快速奔跑,体会蹬地、摆臂动作要领,协调用力,后面学生有的放矢地施加负荷给前面的学生,帮助其建立快速跑的蹬地、摆臂的动作表象;也可以将橡皮筋固定在双杠、肋木、墙壁、楼梯扶手上做原地快速蹬地、摆臂练习。(注意:练习时,橡皮筋应该稍微粗一点,或用多根橡皮筋缠绕在一起,避免勒伤练习者腰部。 (2)在冲刺跑教学中的应用在终点冲刺教学中,用皮标带代替终点线。具体方法为:指派两名学生横拉一根(跑道宽)皮标带(高度以学生胸高为宜),学生冲刺时看到红白相间的皮标带,能够在视觉上受到刺激,从而激发起冲过终点的欲望,激起斗志,振奋精神,迅速以胸触线冲过终点。实践证明,采用这种练习方法,可以激励学生消除心理紧张以及怕撞线而减速的现象,提高学生陕速奔跑的能力。 2、辅助投掷项目 投铅球 将橡皮筋一端固定在双杠、肋木上,一端固定在练习者的踝关节或攥在手里,辅助牵引练习,既蹬地或出手速度的辅助练习。 掷标枪 将橡皮筋一端固定在双杠、肋木上,一端攥在练习者的手里,背对或斜对橡皮筋,做牵引练习。 掷垒球 将垒球用一个小的网带装起来,固定在橡皮筋的一端,橡皮筋的另一端攥在练习者的手里,做牵引、鞭打、旋转练习,还可以迅速收回垒球,既节省时间,又安全实用。还可以用橡皮筋系着小沙袋练习做旋转运动,像掷链球一样。 三、作为体育器材(竹竿等)的替代品 1、跳远 在进行跳远练习时,可以利用橡皮筋进行辅助练习,提高腾空技术环节。 (1)用一个竹竿挑着一根橡皮筋,跳远练习者腾空时用头部触及橡皮筋。 (2)在踏跳板前50-80厘米处,拉起一跟高30-40厘米高度的橡皮筋,跳远练习者踏跳以后尽量充分越过橡皮筋架起的障碍高度,达到提高腾空技术环节。

拉延筋设计

1.3 拉延筋技术 1。3。1 拉延筋在板料拉深中的作用 拉深成形生产中,尤其是象车身覆盖件等这样的大型工件的拉深工序中, 往往会因为零件几何型面的不对称,使得板坯在成形时各处材料沿凹模口的 流动速度不均衡(图1一1),造成拉深后的工件,局部减薄量大出现颈缩或者 破裂,而有些部位出现起皱、波纹等质量缺陷。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需要在 压料面上控制对工件不同部位提供的进料阻力(毛坯在进入凹模前遇到的阻 力),即在需要材料多的部位相应的进料阻力小,而在需要材料少的部位相应 的进料阻力大(图1一),从而平衡坯料在凹模口部的流动速度差异(图1刁), 提高零件成形质量。 改变压料面上进料阻力的方法有: 1.改变压边力或采用变压边力压边、 2.改变压料面与模具之间的间隙、 3.改变凹模口圆角半径 4.设置拉延筋等。 设置拉延筋是应用较灵活方便、修改较容易的一种方法,主要表现为,润: (1) 控制变形区材料的进料阻力,调节冲压变形区的拉力及其分布: (2) 通过对拉延筋各项参数的适当配置,能够通过均衡工件各部分的进 料阻力来调节材料的流动情况,增加坯料流动的稳定性,得到变形均匀的冲 压件; (3) 使用拉延筋后,压料面间隙可适当加大,表面精度可适当降低,从 而减少压料面的磨损,降低模具制造成本; (4) 通过增加径向拉应力,使材料的塑性变形程度、硬化程度得以提高, 减少由于变形不足而产生的松弛回弹以及波纹等缺陷,提高工件的刚度; (5) 可防止因凸缘周边材料不均匀流动而不可避免产生的皱纹进入修 边线内,减轻或消除复杂零件悬空部分因材料集中而发生的内皱现象;

(6) 拉延筋提供的进料阻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压床吨位的需 求;通过增加胀形成分和增大进料阻力,可减小板料外形尺寸,提高材料利 用率。 目前,在大多数板料拉深中,拉延筋是必不可少的模具组成部分,针对 拉延筋的研究己经成为当今板料冲压成形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1.3。2 拉延筋的设置 以半圆形筋为例(图1一),板料在通过拉延筋时,在点1到点6之间发生了弯曲、回复、反弯曲的反复变形,这些变形所需要的变形力加上板料与 拉延筋之间的摩擦力构成了拉延筋的进料阻力。因此,不同断面形状、不同 尺寸的拉延筋对板料的作用效果是不同的。 为了能够适应特定冲压零件成形的需要,拉延筋在种类、断面各尺寸、 长度、条数、位置等参数上都要做特定的选择。参考前人学者们对拉延筋布 置规律的研究成果,拉延筋的经验布置原则总结如下: (1) 按拉延筋作用布置。拉延筋的布置原则见表卜1. 表1一1拉延筋的布置原则 要求布置原则 增加进料阻力放整圈的或间断的1条拉延槛或1-3条拉延筋 增加径向拉应力, 降低切向压应力,防止毛坯起皱在容易起皱的部位设置局部的短筋 调整进料阻力和进料量拉延深度大的直线部分,放卜3条拉延 筋;拉延深度大的圆弧部分,不放拉延筋: 拉延深度相差较大时,在深的部位不设拉 延筋,浅的部位设拉延筋 (2)按凹模口形状布置。拉延筋的布置方法见图1一5及表1一2。(典型图) (3) 拉延筋布置方向。拉延筋一定要与材料流动方向垂直,一般情况下,

轴力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3、钢板桩、H型钢应力计算公式: δ=E s·K(f i2-f02)○1应变传感器计算公式 式中:δ—钢板桩(H型钢)应力变化值(KPa); E s —钢的弹性模量(KPa);碳钢:2.0—2.1×108 KPa 混凝土:0.14—×108 KPa K—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10-6/Hz2); f 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观测值(Hz) f0—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 δ= K(f i2-f02)○2测力传感器(钢筋计)计算公式 式中:δ—钢板桩(H型钢)应力变化值(KPa); K—测力传感器的标定系数(KPa /Hz2); f i—测力传感器任一时刻观测值(Hz) f0—测力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Hz) 4、钢筋砼支撑轴力计计算公式: 4.1 N= E c·A【K(f i2-f02)+b(T i-T0)】○1砼应变传感器的计算公式式中:N—钢筋砼支撑轴力变化值(KN); E c—砼弹性膜量(KPa); A—钢筋砼支撑截面积(mm2); f i—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的观测值(Hz); f0—应变传感器的初始观测值(零值)(Hz);

K — 应变传感器的标定系数(10-6/Hz 2); b — 应变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系数(10-6/Hz 2); T i — 应变传感器任一时刻的温度观测值(℃); T 0— 应变传感器的初始温度观测值(℃); 4.2 N i = Es Fc (As A -1)【K (f i 2-f 02)+b (T i -T 0)】 ○ 2钢筋测力传感器计算公式(基坑施工监测规程中公式) 式中:E s — 钢筋弹性膜量(KPa ); A s — 钢筋的截面积(mm 2 ); N i — 单根钢筋测力传感器的计算出的支撑轴力值(KN ); b — 钢筋测力传感器的温度修正系数(KN/℃) K — 钢筋计的标定系数(KN /Hz 2) 4.3 根据相关规范、规程要求,每道钢筋砼支撑轴力测试,一般可分为4个测点,故该式为: N= (N 1+N 2+N 3+N 4)/4 ○ 3 式中:N — 钢筋砼支撑轴力值(KN ); N i —钢筋砼支撑某测点受力值(KN )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橡皮筋技术(完整代码,准确无误)

计算机图形学上机实验报告 橡皮筋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姓名: xxx 完成日期: 2010-12-7

实验:橡皮筋技术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OpenGL,进一步掌握基本图形的绘制方法, 2.理解glut程序框架 3.理解窗口到视区的变换 4.理解OpenGL实现动画的原理 5.学会基于鼠标和键盘实现交互的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 利用OpenGL实现折线和矩形的皮筋绘制技术,并采用右键菜单实现功能的选择 实现方法:1.橡皮筋技术的实现采用双缓存技术,绘制图形时分别绘制到两个缓存,交替显示。 2.右键菜单控制选择绘制折线还是绘制矩形,实现方法:通过菜单注册函数创建一个弹出式菜单,然后使用函数加入菜单项,最后使用函数讲菜单与鼠标右键关联起来,GLUT通过为菜单提供一个整数标识符实现对菜单的管理,在main主函数通过标识符用函数指定对应的菜单为当前的菜单。 2. 折线的橡皮筋绘制技术实现:鼠标所在位置确定一个点,移动鼠标时,每次移动时将点的信息保存在数组中,连接当前鼠标所在点和前一个点的直线段。 3.矩形的橡皮筋绘制技术:每个矩形由两个点唯一确定,鼠标当前点为第一个点,移动鼠标确定第二个点的位置,由这两点的坐标绘制出举行的四条边(直线段),矩形即绘制完毕。 三、实验结果

图鼠标右键菜单 图绘制矩形 四、体会 1> 经过这次实验,逐步对opengl软件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对于理论知识有了很好的巩固,并非仅仅会C语言就能编写画图程序,gult程序有自己特殊的框架与实现过程.在这次试验中,虽然没有完全理解其原理,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应用打下了基础. 2>初步了解了如何在OpenGL实现基本的绘图功能,以及鼠标和键 盘灯交互设备的实现,还有如何由初始生成元绘制分形物体。在这个过 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程序的调试也是困难重重,通过自己看书思考和 老师、同学的帮助最终完成了程序的调试,在这一过程中加深了对理论 知识的理解,以及理清了理论到实践转换的一点点思路,再一次体会到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重要性,今后要多多提高提高动手能力。

最新AUTOFORM分析拉延成型资料

常见缺陷及解决办法 1.拉延开裂 开裂是拉延工序中最为常见的缺陷之一,其表现为出现破裂或裂纹,产品部分如果出现破裂或者裂纹将被视为不合格产品,所以必须予以解决。产生开裂的原因大致有: (1)产品工艺性不好,如R角过小、型面变化剧烈、产品深度较深以及材质成形性能差等。 (2)工艺补充、压边圈的设计不合理。 (3)拉延筋设计不合理,不能很好的控制材料流动。 (4)压边力过大。 (5)模具型面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摩擦阻力大。 (6)模具加工精度差,凸凹模间隙小,板料流动性差。 目前,主要通过改善产品工艺性、设计合理的坯料形状、增加刺破刀、加大R角、合理设计工艺补充及压料面、调整拉延筋阻力及压边力和模面镜面处理等方式来解决拉延开裂问题。 2.起皱 起皱是拉延工序中另一个常见的缺陷,也是很难解决的板件缺陷。板件发生起皱时,会影响到模具的寿命以及板件的焊接,板件发生叠料时还会使模具不能压合到底,从而成形不出设计的产品形状,同时,由于叠料部位不能进行防锈处理,容易导致板件生锈而影响到板件的使用寿命,给整车安全造成隐患。 目前主要从产品设计及工艺设计上来解决起皱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产品设计时尽量避免型面高低落差大、型面截面大小变化剧烈,在不影响板件装配的情况下,在有可能起皱的部位加吸皱包。 (2)工艺上可以考虑增加整形工序。 (3)分模线调整。随着分模线的调整,往往会伴随着开裂缺陷的产生,目前主要通过使用CAE软件来分析确定合理的分模线位置。 (4)在工艺补充面上增加吸料筋、工艺台阶等,将多余的料消化掉。 (5)合理设计拉延筋,以确保各个方向进料均匀为目标。 (6)当开裂与起皱同时存在,且起皱不被允许时,一般先解决起皱再解决开裂。 AutoForm模拟分析算法

“利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教学案例-2019年精选文档

“利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教学案例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物理学科知识为基础,体现物理学科特点,带有物理学科特色的实践类活动。该实践活动以课堂教学为原点,从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建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学校的更加开放的活动空间,并向学生家庭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延伸。现物理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物理教学的一种新的课程形式。但由于其耗时长、准备繁琐、学生安全得不到保障等一系列的问题,造成此类课程没有被学校和物理教师重视。虽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中对其明确提出了活动建议,但从课程实施的层面看,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教学用书上,此类课程的资源都是相当匮乏的。为了完善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资源,笔者在物理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现以“利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综合实践活动为例,谈谈在开展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活动主题的选择 学习完《弹力》的知识后,学生们知道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这一原理,并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弹簧测力计。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为今后重力、摩擦力的测量提供支持,同时也为力学的实验研究打下基础。 二、活动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目标 1.根据“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原理,利用所给材料,自制一个橡皮筋测力计。 2.利用自制测力计测量身边物品的重力,为学生建立家庭实验室提供技术保障。 3.为自制的橡皮筋测力计编制使用说明书,训练学生在遇到新的器材时有查看使用说明书的意识,并为读懂使用说明书打好基础。 (二)能力目标 从简单的操作着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并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并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精神。 三、活动的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师生共同讨论:弹簧测力计的构造,需要哪些生活物品作为实验器材,并将讨论结果填入下表。 2.让学生讨论并形成初步方案,然后制定活动步骤,初步进行人员分工。 【设计意图】研究课题确定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器材的选择和活动步骤的确定并进行小组分工。同时教师及时对学生

模修工基本技能

模具维修工基本技能 V 1.0 OP20 (拉延模)部分 拉延面的抛光 注意:此处阐述的内容并不适用于经过镀铬处理的模具 1.抛光方向 基本概念及要求:沿着板料滑动的方向抛光 判断板料流动方向——通常是垂直于压料圈/凸模分模线 板料流动方向 更简单的判断方法——观察拉延件的表面,通常会有板料流动的痕迹 板 料 流 动 的 痕 迹

以往的经验:可以与板料流动方向呈一定夹角并交叉的进行抛光 交叉的进行抛光 板料流动方向 2.磨料(油石、砂纸)的选择和使用 基本概念及要求:对于较粗糙的表面应先使用油石抛光,然后再使用砂纸抛光; 对于较光洁的表面可以直接使用砂纸抛光; 无论是使用油石还是砂纸应遵循先用较粗粒度后用较细粒度的原则注意:在较恶劣的情况下会有部分钢板材料烧结在模具表面,一定将这些烧结在模具表面的钢板材料完全去除,否则即使将表面抛光后也会很快造成新的拉毛 以往的经验:(1)抛光时应尽量让油石以最大面积与凸模表面接触,避免使用尖角部位 (2)在最后使用400至800粒度的砂纸进行抛光 3.及时去除模具和油石表面上的磨料沙砾和金属碎屑 基本概念及要求:粘附在模具及油石表面上的磨料沙砾或金属碎屑会被挤入模具材料表面形成很深的痕迹,从而影响表面的光洁度,应及时清除 磨料沙砾和金属碎屑会造成很深的划痕

以往的经验:对于密度较高的油石或磨料不易脱落的砂纸可在清洗剂或煤油中浸泡后使用,一旦有磨料沙砾或金属碎屑粘附在油石及砂纸表面请及时利用清洗剂或煤油去除 4.气/电动抛光工具的使用 基本概念及要求:如果经过良好的手工抛光后仍无法达到使用要求时可使用气/电动抛光工具; 注意:对于一个未经过良好手工抛光的粗糙表面,任何气/电动抛光工具的使用效果都会大打折扣以往的经验:四种常见气/电动抛光工具的介绍 R角的修整 注意:此处阐述的内容并不适用于经过镀铬处理的模具 1. R角的形状要求 基本概念及要求:R角应与周边型面呈相切关系,形状应保持圆顺、饱满; 以往的经验:对于下列情况应进行R角的修整

“利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教学案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09058147.html, “利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教学案例 作者:刘立华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2017年第12期 关键词: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测力计的制作;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35-0054-03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物理学科知识为基础,体现物理学科特点,带有物理学科特色的实践类活动。该实践活动以课堂教学为原点,从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建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学校的更加开放的活动空间,并向学生家庭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延伸。现物理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物理教学的一种新的课程形式。但由于其耗时长、准备繁琐、学生安全得不到保障等一系列的问题,造成此类课程没有被学校和物理教师重视。虽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中对其明确提出了活动建议,但从课程实施的层面看,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教学用书上,此类课程的资源都是相当匮乏的。为了完善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资源,笔者在物理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现以“利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综合实践活动为例,谈谈在开展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活动主题的选择 学习完《弹力》的知识后,学生们知道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这一原理,并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弹簧测力计。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为今后重力、摩擦力的测量提供支持,同时也为力学的实验研究打下基础。 二、活动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目标 1.根据“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原理,利用所给材料,自制一个橡皮筋测力计。 2.利用自制测力计测量身边物品的重力,为学生建立家庭实验室提供技术保障。 3.为自制的橡皮筋测力计编制使用说明书,训练学生在遇到新的器材时有查看使用说明书的意识,并为读懂使用说明书打好基础。 (二)能力目标

力学计算公式

力学计算公式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常用力学计算公式统计 一、材料力学: 1.轴力(轴向拉压杆的强度条件) σmax=N max/A≤[σ] 其中,N为轴力,A为截面面积 2.胡克定律(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σ=Eε或△L=NL/EA 其中σ为应力,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ε为轴向应变,EA 为杆件的刚度(表示杆件抵抗拉、压弹性变形的能力) 3.剪应力(假定剪应力沿剪切面是均匀分布的) τ=Q/A Q 其中,Q为剪力,A Q为剪切面面积 4.静矩(是对一定的轴而言,同一图形对不同的坐标 轴的静矩不同,如果参考轴通过图形的形心,则 x c=0,y c=0,此时静矩等于零) 对Z轴的静矩S z=∫A ydA=y c A 其中:S为静矩,A为图形面积,y c为形心到坐标轴的 距离,单位为m3。 5.惯性矩 对y轴的惯性矩I y=∫A z2dA 其中:A为图形面积,z为形心到y轴的距离,单位为 m4

常用简单图形的惯性矩 矩形:I x=bh3/12,I y=hb3/12 圆形:I z=πd4/64 空心圆截面:I z=πD4(1-a4)/64,a=d/D (一)、求通过矩形形心的惯性矩 求矩形通过形心,的惯性矩I x=∫Ay2dA dA=b·dy,则I x=∫h/2-h/2y2(bdy)=[by3/3]h/2-h/2=bh3/12 (二)、求过三角形一条边的惯性矩 I x=∫Ay2dA,dA=b x·dy,b x=b·(h-y)/h 则I x=∫h0(y2b(h-y)/h)dy=∫h0(y2b –y3b/h)dy =[by3/3]h0-[by4/4h]h0=bh3/12 6.梁正应力强度条件(梁的强度通常由横截面上的正 应力控制) σmax=M max/W z≤[σ] 其中:M为弯矩,W为抗弯截面系数。 7.超静定问题及其解法 对一般超静定问题的解决办法是:(1)、根据静力学平衡条件列出应有的平衡方程;(2)、根据变形协调条件列出变形几何方程;(3)、根据力学与变形间的物理关系将变形几何方程改写成所需的补充方程。8.抗弯截面模量 W x=I x/y c

橡皮筋技术

CRectTracker类可以方便的实现这些功能 CRectTracker是一个很有用的类,可以通过调用CRectTracker::TrackRubberBand 响应WM_LBUTTONDOWN消息来创建一个橡皮区矩形。 相应三个消息:鼠标按下,移动,松开 按下的时候得到矩形的一个点 移动过程中鼠标的位置作为对角线上的点,画矩形 松开时鼠标位置为最终的点 在鼠标移动过程中不断的得到最近的一个矩形 但是以前画的矩形不知道应该怎么样擦除? 代码如下,只有鼠标移动部分: CRebarDoc* pDoc = GetDocument(); CClientDC dc(this); pDoc-> PEnd = point; dc-> Rectangle(pDoc-> PStart.x, pDoc-> PStart.y, pDoc-> PEnd.x, pDoc-> PEnd.y); CView::OnMouseMove(nFlags, point); 回答1: 添加如下部分 CClientDC dc(this); int nOp = dc.SetRop2(R2_NOT); dc-> Rectangle(pDoc-> PStart.x, pDoc-> PStart.y, pDoc-> PEnd.x, pDoc-> PEnd.y); pDoc-> PEnd = point; dc-> Rectangle(pDoc-> PStart.x, pDoc-> PStart.y, pDoc-> PEnd.x, pDoc-> PEnd.y); dc.SetRop2(nOp); 回答2: void Changerect::Draw (CDC* pdc,CPoint firstpoint,CPoint secondpoint) { CPen pen; pen.CreatePen (PS_SOLID,1,RGB(255,0,0)); CPen* poldpen= pdc->SelectObject (&pen);

冲压件钣金设计规范

一冲压件的分类 冲压件按其主要工序可以分为: 拉延件:毛坯(板料)在拉延工序中,有很大的拉伸、压缩变形; 一般拉延件:她的拉延工序在有压边力的情况下,在单动压床上进行。如梁、加强板等; 大型覆盖件:它的拉延工序主要以双动压床为主; 外覆盖件:它的曲面是外形面的一部分,有外形设计给出数据。结构设计时充实与周边件的联结结构,分块与间隙;如车门外板,前围外板,侧围外板,顶盖等;内覆盖件:其曲面结构是根据功能、强度、刚度要求来设计。如车门里板、后围内板、地板等; 成型件:毛坯在成型工序中,材料有局部的拉延、压缩及弯曲变形,他的主要工序在无压边力情况下,在单动压床上进行。如梁、加强板等; 弯曲件(压弯件):毛坯在弯曲工序中,材料只有弯曲变形,基本无拉伸、压缩变形。有压弯、卷圆、滚压成型等工序。如支架、铰链等。 二点焊 点焊焊点直径,焊点间的最小距离,板件的最小搭(对)接边尺寸等与板件厚度之间的关系:

注: 1、板料厚度: 1)两层板焊接时,t为厚度小的板厚值; 2)三层板焊接时,厚板夹在中间时,t为薄板厚度值;薄板夹在中间时,t为厚板厚度值; 3)在两层板焊接时,厚薄板厚度之比不能大于3。在三层板焊接时,总厚不大于薄板厚度的4倍。 2、焊接方法的选择:

板料厚度在1.6以下,一般选点焊; 板料厚度在1.6—3.2,可选点焊或熔接焊; 板料厚度在3.2以上,一般选择熔焊; 3、焊点强度为剪切强度,板料的强度极限为30Kg/mm2。三最小冲孔尺寸: 孔与孔、孔与边缘的最小尺寸:

C: 大于或等于3-5t

外凸圆的最大翻边高度:

平板件的最小翻边高度: 翻边,拉延,成形时,最小内圆角半径: 落料的最小圆角半径:

图形学实验报告 OpenGL实现橡皮筋技术教材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 实验2OpenGL实现橡皮筋技术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橡皮筋技术的实现原理和方法; 2.掌握OpenGL的双缓存技术; 3.掌握OpenGL中鼠标的使用方法; 4.掌握OpenGL中键盘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环境 主要是软件开发环境:VC 6.0 三、实验内容 1、OpenGL中利用鼠标实现橡皮筋技术的例子。 2、OpenGL中利用键盘实现橡皮筋技术的例子。 3、OpenGL实现拾取操作的例子,演示拾取操作的过程,其中拾取窗口的宽度和高度都设置为10。 四、实验结果 1、利用鼠标实现橡皮筋技术的结果:

2、利于键盘实现橡皮筋技术的结果: 3、实现拾取操作的例子结果:

五、程序代码 1、利用鼠标实现橡皮筋技术 #include int iPointNum = 0; //已确定点的数目int x1=0,x2=0,y1=0,y2=0; //确定的点坐标 int winWidth = 400, winHeight = 300; //窗口的宽度和高度void Initial(void) { glClearColor(1.0f, 1.0f, 1.0f, 1.0f);

void ChangeSize(int w, int h) { winWidth = w; winHeight = h; glViewport(0, 0, w, h); //指定窗口显示区域glMatrixMode(GL_PROJECTION); //设置投影参数 glLoadIdentity(); gluOrtho2D(0.0,winWidth,0.0,winHeight); } void Display(void) { glClear(GL_COLOR_BUFFER_BIT); glColor3f(1.0f, 0.0f, 0.0f); if(iPointNum >= 1) { glBegin(GL_LINES); //绘制直线段 glVertex2i(x1,y1); glVertex2i(x2,y2); glEnd(); } glutSwapBuffers(); //交换缓冲区

02-OpenGL菜单及橡皮筋技术

第二次作业:用键盘实现技术橡皮筋已经绘制矩形,菜单选择 说明:用键盘实现橡皮筋技术绘制矩形或直线,通过鼠标右键菜单进行选择。 运行截图: 附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iPointNum=0; //已确定点的数目 int x1=0,x2=0,y1=0,y2=0; //确定的坐标 int winWidth=400,winHeight=300; //窗口的宽度和高度 int change=1; void Initial(void){ //设置窗口的背景颜色 glClearColor(1.0f,1.0f,1.0f,1.0f); } void ChangeSize(int w,int h){ winWidth = w; winHeight=h; glViewport(0,0,w,h); glMatrixMode(GL_PROJECTION); //指定设置投影参数 glLoadIdentity(); //调用单位矩阵,去掉以前的投影参数 gluOrtho2D(0.0,winWidth,1.0,winHeight); //设置投影参数 } void Display(void){ glClear(GL_COLOR_BUFFER_BIT); //用当前背景色填充窗口 glColor3f(1.0f,0.0f,1.0f); //指定当前的绘图模式

if(iPointNum>=1){ if(change==2){ glBegin(GL_LINE_LOOP); //绘制矩形 glVertex2i(x1,y1); glVertex2i(x1,y2); glVertex2i(x2,y2); glVertex2i(x2,y1); glEnd(); }else{ glBegin(GL_LINES); //绘制直线段 glVertex2i(x1,y1); glVertex2i(x2,y2); glEnd(); } } glutSwapBuffers(); //交换缓冲区 } /* void MousePlot(GLint button,GLint action,GLint xMouse,GLint yMouse){ if(button==GLUT_LEFT_BUTTON&&action==GLUT_DOWN){ if(iPointNum==0||iPointNum==2){ iPointNum=1; x1=xMouse;y1=winHeight-yMouse; //确定直线的第一个端点} else{ iPointNum=2; x2=xMouse;y2=winHeight-yMouse; glutPostRedisplay(); //指定窗口重新绘制 } } if(button==GLUT_RIGHT_BUTTON&&action==GLUT_DOWN){ iPointNum=0; glutPostRedisplay(); } }*/ void Key(unsigned key,int x,int y){ switch(key){ case 'p': if(iPointNum==0||iPointNum==2){ iPointNum=1; x1=x;y1=winHeight-y; //确定直线的第一个端点 } else{ iPointNum=2;

盒形件落料拉深

计算机毕业设计https://www.360docs.net/doc/a09058147.html,JSPJAVAVBC++DelphiPHPVFPPB网络电子毕业设计电子信息通信单片机嵌入式 机电毕业设计机械模具数控工艺夹具电气PLC机电一体汽车土木毕业设计 当前位置:主页 > 机电毕业设计 > 模具 > 盒形件落料拉深复合冲裁模具设计 摘要我设计的是一个落料拉深复合冲裁模,在本次设计中我参考了大量有关冷冲模模具设计实例等方面的资料。再结合老师布置的题(设计一个工件为盒形件的复合冲裁模),我充分运用了资料上所有设计模具中通用的表、手册等,如修边余量的确定、拉深件毛坯直径的 摘要 我设计的是一个落料拉深复合冲裁模,在本次设计中我参考了大量有关冷冲模设计实例等方面的资料。再结合老师布置的题(设计一个工件为盒形件的复合冲裁模),我充分运用了资料上所有设计中通用的表、手册等,如修边余量的确定、拉深件毛坯直径的计算公式、盒形件用压边圈拉深系数、盒形件角部的第一次拉深系数等,然后再集结了自己平时的所学,还有通过对工件的零件、模具工作部分(凸凹模、拉深凸模、落料凹模)、模具装配图的绘制,我的绘图功底也有了一定程度地提高。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工件的工艺性分析;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模具的技术要求及材料选用;主要设计尺寸的计算;工作部分尺寸计算;模具的总体设计;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模具的总装图;模具的装配等。 我觉得通过本次的毕业设计,达到了这样的目的: 1.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冷冲压模具(落料拉深冲裁模)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 2.巩固与扩充所学有关冷冲模具设计课程的内容,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查阅设计资料和手册,熟悉标准和规范等。 关键词:冷冲压落料拉深

确定拉延筋约束阻力的一种数值模拟方法

文章编号:!""#$!%&!(&""&)!&$"’’!$"% 确定拉延筋约束阻力的一种数值模拟方法 徐丙坤博士研究生 徐丙坤 施法中 徐国艳 摘要:利用率形式的虚功原理和考虑弯曲影响的()*+,)*曲壳单元,根据塑性变形体积不可压缩的假设,将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应用于板料成形过程中,建立了接触摩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自行开发的软件-.//01234模拟板料流经拉延筋的过程,确定板料成形数值模拟中建立等效拉延筋模型需要 的拉延筋约束阻力、塑性厚向应变和最小压边力%个边界条件,并与5)*/等人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关键词:冲压;数值模拟;有限元法;曲壳单元;拉延筋约束阻力 中图分类号:67%%898 文献标识码::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8!!$;&"$"&") 在有限元模拟中精确模拟拉延筋的影响比较困难,主要是因为拉延筋尺寸较小,形状复杂。目前通常的做法是采用等效拉延筋模型,将拉延筋复杂的几何形状抽象为一条附着在模具表面能承 受一定约束力的拉延筋线 [!=%]。>2?0/3@[&] 的研究发现,拉延筋的影响不仅仅是为板料增加一附加的约束力,它使材料的属性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板料流过拉延筋时,板料的应变分布和厚度都发生了变化。仅考虑附加约束力的等效拉延筋模型不能体现这一影响。因此要建立较为精确的等效拉延筋模型需要确定拉延筋约束阻力、塑性厚向应变和最小压边力%个边界条件。 等效拉延筋边界条件的确定方法主要有& 种:"单独对拉延筋进行数值模拟,该方法可以较直观地反映板料在拉延筋处的变形过程;#解析方法,该方法根据塑性力学理论并进行必要的简 化,推导出约束阻力的计算公式。AB3,//3等 [#=<]根据平面应变假设建立了考虑板料应变和厚度变化的&维平面应变拉延筋模型,并利用隐式算法 软件C)/D:进行了拉延筋模拟。吴建平等 [E ] 给出了一个简化的直拉深筋作用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模拟计算了半圆形截面和方形截面在直拉深 筋作用下的板料变形。>:57[;] 最早根据平面应变假设推导出一个拉延筋计算模型。-02?F.02* [’]根据能量原理给出一个拉延筋计算公式。为了反映等效拉延筋各边界条件对成形历史的依赖性,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来确定各边界条件。利用 率形式的虚功原理和考虑弯曲影响的()*+,)*曲 壳单元,根据塑性变形体积不可压缩的假设,将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应用于板料成形过程中,建立了接触摩擦模型。利用自行开发的软件-.//0G 1234模拟了板料流经拉延筋的过程。该方法虽然看起来较常用的&维平面应变拉延筋模型复杂,但它实际上可以利用覆盖件成形分析的大部分有限元程序,省去了许多程序开发的工作量。同时可以达到更高的计算精度,在计算时间上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 基本理论 !9! 单元模型 板料流经拉延筋是一个涉及弯曲、拉伸等问 题的过程,为了准确地应用有限元法对该过程进行模拟,必须选用合适的单元模型。在AB3,//3等 人的工作中,一般采用平面应变单元。由于这类单元不能反映弯曲的影响,所以一般在拉延筋的厚度方向将单元划分为几层。本文中采用的()*+,)*曲壳单元存在独立的转动自由度, 可以很好地反映弯曲问题。采用()*+,)*曲壳单元需要构造一组坐标系(见图!)。设!!是空间固定笛卡尔直角坐标系,"!为其单位矢量。考虑%维板壳单元,由中面上各点沿其法矢方向伸长而张成的空间定义。将板壳中面离散为&维的单元,为描述方便定义位于中面各离散点处局部坐标系!!,由此板壳单元内任意一点的空间位置坐标可表示 为 [!"]!!(")# !$% &#! $& (!!,!&)(!!&’!%&(&#%& )(!) ? !’’?确定拉延筋约束阻力的一种数值模拟方法———徐丙坤施法中徐国艳 万方数据

橡皮筋动力小车

自制“橡皮筋动力车”竞赛活动报告 针对学生动手机会少,动手能力差,遇到问题不能想办法解决的现实,寒假里,“今腾科技社团”组织了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给学生提供一次动手机会,和自我展示的机会。其中四年级命题制作,自制“橡皮筋动力车”真正体现了研究活动。 活动要求:“橡皮筋动力车,用硬纸片剪制车轮,用竹签、金属丝等作车轴,橡皮筋作动力。用瓶子、纸盒等材料作车壳。” 我作为辅导教师,布置完任务后,我逐个班级进行了“选择材料,介绍原理”等必要的辅导。寒假期间我也进行了尝试性制作,比想象中要难! 问题一,车做好后,车轮原地打转,车子不向前走。 学生返校的日子里,学生也提出这样的问题。开学后,我组织科技社团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我们用的是橡皮筋的弹性,橡皮筋绕在车轴上,在其弹性的作用下,释放弹力的速度比较快而有力,车身轻,车轮与地面摩擦力小,而车轮原地自转。在讨论中,找到了一种改进方法:加重车身重量,增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在同学们的实验中,车身加重到200——500克不等,原地打转的现象被克服了,车子能走了,但距离很近。 问题二,前进一段距离后,车子会倒退,达不到理想的前进距离。在第二次组织学生分析研究时,我组织学生分析了原因:橡皮筋一端固定在车轴上,车子前进时橡皮筋释放完后,车子由于惯性继续前进,橡皮筋反方向被绕在车轴上,产生反弹力,使车子后退。我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 车轴上安装挂钩,挂住橡皮筋的一端,当绕在车轴上的橡皮筋释放完成后,橡皮筋会从挂钩上自动脱落,就不会产生是车子后退的现象了。我指导科技社团的同学们共同实验、改进,车子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利用惯性还能前进一段距离,结果令人满意,不会出现倒退的现象了。 问题三,橡皮筋动力车因橡皮筋的长度有限,在车轴上绕多少圈,决定了车子前进的距离——依据车轮的大小,大约1米2米左右。“难道只能走这么短的距离吗?”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社团活动中,我带领学生分析了橡皮筋在小车内产生动力的方式(弹力:车轴缠绕橡皮筋是橡皮筋逐渐拉紧,利用的是橡皮筋在弹性范围内产生的弹力拉动车轴转动带动车轮转动,是车子前进。我们可以试用一下橡皮筋的扭力。) 拉线玩具“小老鼠”的启发(如图):

汽车外覆盖件DL设计-13

a)骄车后侧围外板拉延制件工艺补充面放大图 (图一百一十六)骄车后侧围外板拉延制件成形工艺分析图 延制件工艺补充面放大图。图中显示了凸模工艺补充面上的凸包和凹坑,也显示了它们的凸模圆角半径和凹模圆角半径的变化规律,其变化规律与(图一百一十四)和(图一百一十五)所阐述的变化规律相同。设置凸模工艺补充面上的凸包和凹坑都是为了增加该处附近板材的塑性变形程度,以求遵守“拉延制件塑性变形应遵守的准则”。选择它们的凸模圆角半径和凹模圆角半径数值大小,可以改变该处变形程度的大小,因为该处的塑性变形內容与(图十七)所阐述的塑性变形內容相同,大的凸模圆角半径和凹模圆角半径显示了较小的变形程度;小的凸模圆角半径和凹模圆角半径显示了较大的变形程度。 8,完善DL图或工法图或加工要领图的可视化内容: 拉延制件三维数模的建立,只是完成了车身覆盖件各道冲压工序件的三维数模形状和尺寸,还没有把DL图或工法图或加工要领图应该表达的【27】项内容用可视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特别是必要的文字说明。如何使得DL图或工法图或加工要领图的使用人能够一目了然地领悟图中的内容,有以下三种方法: (1)将拉延制件三维数模通过计算机绘图软件转换成二维三向视图,通过制图的方法完善DL图或工法图或加工要领图,如(图八十五)所示。 (图八十四)的二维三向视图也是(图八十三)的三维立体数模通过计算机绘图软件转换而成,再通过制图的方法完善说明和表达。 这种方法是把车身覆盖件各道冲压工序件要说明的事都表达在一张二维三向视图上,故称综合工序图。它的优点是对照查看比较方便,但是,需要说明的事不是很多。适合于单冲压工序模具在压力机生产线上排序冲压的情况。 (2)将拉延、修边、翻边、斜契冲孔等各道冲压工序件的三维数模通过计算机绘图软件分别转换成各道冲压工序件的二维三向视图,通过制图的方法完善每一道冲压工序件及其模具设计需要说明的事,包括模具型面精细设计及加工需要说明的事等等。例如(图一百)拉延件的二维三向视图就是(图九十九)拉延件的三维立体数模通过计算机绘图软件转换而来;(图九十六)修边件的二维三向视图就是(图九十五)修边件的三维立体数模通过计算机绘图软件转换而来;(图八十四)翻边件的二维三向视图就是(图八十三)翻边件的三维立体数模通过计算机绘图软件转换而来。我们在这些二维三向视图上注明该付模具使用、制作、安装、调整、保管等需要详细说明的事项,故称加工要领图。我们再把这些二维三向视图连起来,即称冲压工法图。

AUTOFORM分析拉延成型

常见缺陷及解决办法1.拉延开裂 开裂是拉延工序中最为常见的缺陷之一,其表现为出现破裂或裂纹,产品部分如果出现破裂或者裂纹将被视为不合格产品,所以必须予以解决。产生开裂的原因大致有: (1)产品工艺性不好,如R角过小、型面变化剧烈、产品深度较深以及材质成形性能差等。 (2)工艺补充、压边圈的设计不合理。 (3 (4 (5 (6 2 (1 (2 (3)分模线调整。随着分模线的调整,往往会伴随着开裂缺陷的产生,目前主要通过使用CAE软件来分析确定合理的分模线位置。 (4)在工艺补充面上增加吸料筋、工艺台阶等,将多余的料消化掉。 (5)合理设计拉延筋,以确保各个方向进料均匀为目标。 (6)当开裂与起皱同时存在,且起皱不被允许时,一般先解决起皱再解决开裂。 AutoForm模拟分析算法 AutoForm模拟分析算法主要有两种:隐式算法和一步成形法。

1.隐式算法 静态隐式算法是解决金属成形问题的一种方法。在静态隐式算法中,在每一增量步内都需要对静态平衡方程迭代求解。理论上在这个算法中的增量步可以很大,但是实际运算中要受到接触以及摩擦等条件的限制。随着单元数目的增加,计算时间几乎呈几何级数增加。由于需要矩阵求逆以及精确积分,对内存要求很高。隐式算法的不利方面还有收敛问题不容易得到解决以及当开始起皱失稳时,在分叉点处刚度矩阵出现奇异等。其中静态隐式算法多配合动态显式算法用于求解成形后的回弹分析。 2.一步成形法 一步法有限元方程利用虚功原理导出,其基本思想是采用反向模拟。将模拟计算按照与实际成形相反的顺序,从所期望的成形后的工件形状通过计算得出与此相对应的毛坯形状和有关工艺参数。板材成形过程的变形决定其有利于进行方向模拟。 3. 1 由于 图1? 导入CAD模型 2.网格检查及空洞填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