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交通运输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而对交通调度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我国对专业人员的教育存在着很多不足,各高校对于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也存在很大程度的欠缺,因此,本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

标签:交通运输人才培养交通调度人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家用汽车越来越多,交通运输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交通运输方面的工作者应具有较好的专业能力,尤其是交通调度人员。因此,在高职及工作行业的教育中要重视城市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打开正确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对企业工作人员的培养

1.1开设培训中心

在企业中开设培训中心,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一般都是在高职院校进行,但对于已经就业的人员,再进行回读是不实际的,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运营企业也应开设一些培训中心,对一些专业知识欠缺的工作人员及缺乏实际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跟班练习,使交通调度人员更具专业性,更加熟练准确的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发展。

1.2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工作人员更加熟练的掌握工作技巧。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要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以形成一套完整化的培养体系。

1.3建立考核机制

在企业中建立考核机制,以对交通调度人员在培训中心及实践课堂上所学内容进行考核验收。考核机构要根据教学内容对交通调度人员的基础知识、工作技能及互相间的协作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以提高培训的效果,使工作人员充分掌握专业知识及工作技能。

2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建立可行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加快人才的培养,在最少的时间内迅速、高效进行人才培养。

2.1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理论课的完整体系

交通运输类(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交通运输类(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第一部分培养方案 一、学制 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3~6年。 二、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三、毕业和学位要求 修满本培养计划规定学分并符合《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要求的学生,可获得交通运输专业本科毕业证书。 符合毕业要求并达到《北京交通大学授予普通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实施细则》要求的学生,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专业定位 本专业面向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重大需求,立足轨道交通自身发展,面向多种运输方式,以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为背景、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素质教育为重点,建设并完善适应综合交通发展需要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确保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处于一流水平,并不断提高国际知名度。 本专业依托相关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着眼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以及控制领域专门人才的需求,制定知识面宽厚、专业基础扎实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专业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五、培养目标 培养遵纪守法,具备健全人格、个性突出,具有综合交通运输背景、城市轨道交通特色,满足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需要,基础宽厚、视野开阔、发展潜力大、创新意识强、工程素养突出、综合素质优秀,掌握交通运输的基础理论与城市轨道交通需求调查分析、路网规划设计、运力资源配置、运营管理控制以及应急处置等领域内专门知识与关键技术,并具有引领城市轨道交通科技与管理发展潜质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六、培养标准及实现矩阵 本专业的培养标准:掌握与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自然科学、数学、工程、经济管理知识,并具有创造性地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与控制的潜力;在系统掌握交通运输系统共性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政策法规标准、需求调查分析、路网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方向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方向 辇伟恒 上海伟珂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上海201900 摘要:人类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超前消耗、环境急剧恶化的空前挑战,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的现代城市规划,决定了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只能追求以公共交通为基础的高质量的可达性。具有多项显著优点的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运输模式),是解决大城市中心区域交通拥堵问题的最佳途径,但必须在依托改善既有公交系统、并通过优化网络便捷换乘而达到相互协调配合的前提下,注意降低它的建造运营成本。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s faced with population expansion,resource consumption,ahead of sharp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of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modern city planning,decided our country in most areas of pursuing only to public transportation based on the high quality of sex.Has a number of advantages of rail transportation(especially the metro transport mode),is the city center area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s in the best way,but must rely on improving existing bus system,and by optimizing the network convenient transfer to coordinate each other under the premise,pay attention to reduce its operation cost.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轨道交通;建造运营成本 Key words:sustainable development;city planning;rail transit;operation cos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作为文明历史发展中的崭新时代,城市的诞生宣告了人类生存方式的彻底变革,也由此开创了城市建设与规划的初始形态。今天,伴随全球化的大潮,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人口迁移与国土城市化过程,充满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实践,越来越体现出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交通是现代城市规划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各方面处于跳跃式发展的人口大国,科学地制定切合实际又具有前瞻性的城市交通规划,意义尤其重大深远。 主要以上海市为例,城市化加速背景下城市交通规划面临的重大选择作为切入点,对如何进行城市格局系统规划和解决轨道交通与现存城市公交系统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如何经济、优化地建造与运营城市轨道交通,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以大交通推动大发展

以大交通推动大发展 ——关于长沙市加快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的几点思考 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型行业。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将为区域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综合交通体系构建是对交通系统进行整体规划、建设、运营的举措,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吸引更多的发展资源,从而推动区域又好又快发展。 一、长沙市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看,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加速,随着高速铁路、地铁、城际轻轨等的快速发展,交通发展的功能和定位正发生新的变化。顺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长沙市必须加快构建综合交通体系。 第一,这是全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需求的需要。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在人均GDP从5000美元向8000美元跃升时期,交通运输需求会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从而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迈上新台阶。2009年长沙市人均GDP达5.66万元,正处于交通运输需求急剧上升阶段。据初步测算,2020年长沙市旅客运输量需求和货物运输量需求将分别达到目前的2.1倍和2.4倍。在运输需求结构上,旅客出行将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航空客运等高端运输需求不断增长;货物运输对低成本、高速度以及安全、及时等要求更加突出,集装箱及各类专业运输需求将迅速扩大。面对未来长沙市交通运输需求在“量”和“质”两个方面的迅速提升,传统独立发展的运输供给模式将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更高层次的运输需求,

迫切需要按照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的理念和思路,在增加交通运输供给问题的同时,不断优化交通运输供给结构,从而在更高平台上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第二,这是全面提升长沙市在区域层面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长沙市要在全省率先、中部领先、全国争先,必须始终保持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基础设施是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四大要素之一。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可以显著提升一个地区获取资源和刻市场的能力,增强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据统计,长沙市的物流成本占到GDP的19%,运输费用占到物流成本的56%。统筹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和有机衔接,可以形成更加合理的运输分担,有效降低货物运输成本,并提供更加紧贴产业特点、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只有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才能刻主动,抢得先机,否则就将被边缘化,陷入从属地位。目前,全国各地在建设综合交通体系、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方面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当仁不让,重庆、武汉、郑州、成都也纷纷出手,竞争全国铁路交通枢纽、综合交通枢纽、航空枢纽等。长沙市作为中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在这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和较强的竞争优势,应该顺势而上,奋发有为。 第三,这是全面发挥现代交通对经济支撑作用的需要。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交通运输发展对现代工业、资金和人口具有诱人、产生和聚集三个作用,从而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更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随着武广高速铁路的建成,长沙市进入了武汉和广州的“一小时经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机械与车辆学院交通工程专业报告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 指导老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 摘要:通过分析欧洲先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过程,探讨了在我国发展中等运量的综合轨道交通系统的可能性。 关键词城市交通轨道交通综合交通模式 In urban rail transit of China model of development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dvanced European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raffic volume in medium comprehensive rail transit system in the possibility. Key words:city traffic ;rail transit ;comprehensive; traffic mode

目录 摘要 (2) 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 (4) 二中等运量的综合轨道交通系统 (8) 1.运量 (8) 2.适用范围 (8) 3.线路型式 (8) 4.车辆 (9) 5.运营管理 (9) 6.车站规模 (10) 7.车场 (10) 三结论与展望 (11)

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大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简单的阔路增车方法已解决不了城市的这一重大问题。世界上一些城市的发展由于没有找到解决城市交通的有效方法而趋于崩溃,私有车辆的增长使这种影响更趋恶化,尤其当交通状况到了趋于停滞的边缘时,用其他方式代替公共交通将负担不起或不太可能。因此研究一种基于我国国情的、既经济又实用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确迫在眉睫。 改善城市交通的拥挤状况是一项投资宏大的工程。同时也是摆在市政府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事实证明,建设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根本途径,其中轨道交通系统又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因为轨道交通系统使用专用的道路,可以保证快速、准点、安全和没有污染,这一点在中国及亚洲的大城市体会更深。然而,选择哪种公共交通系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因为轨道交通与公共汽车的差异不仅是在运量上,更重要的是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上海地铁1号线长16.1km,造价为6.2亿/km。广州地铁1号线长18km,造价为7.6亿/km。如此高的投资,使许多城市对地铁的发展望而生畏。对此,除了在建设标准和国产化方面需要重新反思外,轨道交通多种形式的最优配置问题,也是应该予以重视的重要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可进一步分为有轨电车、轻轨和地铁。随着城市基础建设项目的增加及工程预算的消减,我们一直在寻找一条有效的轨道交通途径,既要投资少、降低运行费,又要安全可靠、满足客运要求。目前中国建设地铁的城市人口均在300~400万以上,属特大型城市。人口密度高、城市公共交通运量很大的城市,建设大运量的地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单一的地铁方案,不仅运量浪费大(图1),而且投资运量比也不合理。尤其在100~200万人口的城市里,公共交通运量相对要小一些。因此,是否可以探求一种中等运量的轨道交通模式呢?尤其是在当前资金筹措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如何能做到既要建设轨道交通,又要少花钱呢?我们现在必须冷静地面对当前的地铁热,鼓励发展有轨电车和轻轨。实际上亚洲和世界的许多城市也都碰到了同样的问题:一方面地铁方案是技术成熟、环境最优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全面的地铁网不仅投资巨大,而且运能又高于实际要求。所以应该找出这样一个解决方案:在满足运量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投资运量比合理的轨道交通方案。

交通运输专业分类

交通运输专业分类 【篇一:专业大类分类】 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 性专业目录(试行) 专业代码专业名称 51 农林牧渔大类 5101 农业技术类 510101作物生产技术 510102种子生产与经营510103设施农业技术 510104观光农业 510503乡镇企业管理510504林业经济信息管理 510505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 52 交通运输大类 5201 公路运输类 520101公路运输与管5204 水上运输类 520401航海技术 520402水运管理 520403国际航运业务管理 520404海事管理 520405轮机工程技术 520406船舶工程技术 520407船舶检验 520408航道工程技术 5205 民航运输类 520501民航运输 510105园艺技术 510106茶叶生产加工技术 510107中草药栽培技术 510108烟草栽培技术 510109植物保护 510110植物检疫 510111农产品质量检测 5102 林业技术类 510201林业技术 510202园林技术 510203森林资源保护 510204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510205野生动物保护 510206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510207森林生态旅游 510208林产化工技术 510209木材加工技术 510210森林采运工程 5103 畜牧兽医类 510301畜牧兽医 510302畜牧 510303饲料与动物营养 510304特种动物养殖 510305兽医510306兽医医药 510307动物防疫与检疫 510308兽药生产与营销 5104 水产养殖类 510401水产养殖技术 510402水生动植物保护510403海洋捕捞技术 510404渔业综合技术 5105 农林管理类 510501农业经济管理 510502农村行政管理 理 520102 护与管理 520103 520104 520105 能控制 520106 520107 520108 技术 520109 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 交通运输部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8号)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已于2018年5月14日经第7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 部长李小鹏 2018年5月21日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保障运营安全,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应当遵循以人民为中心、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经济舒适的原则。

第四条交通运输部负责指导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所在地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城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运营基础要求 第五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建设规划征求意见阶段,应当综合考虑与城市规划的衔接、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需求、运营安全保障等因素,对线网布局和规模、换乘枢纽规划、建设时序、资源共享、线网综合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线路功能定位、线路制式、系统规模、交通接驳等提出意见。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审批征求意见阶段,应当对客流预测、系统设计运输能力、行车组织、运营管理、运营服务、运营安全等提出意见。 第六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中应当设置运营服务专篇,内容应当至少包括: (一)车站开通运营的出入口数量、站台面积、通道宽度、换乘条件、站厅容纳能力等设施、设备能力与服务需求和安全要求的符合情况; (二)车辆、通信、信号、供电、自动售检票等设施设备选型与线

城市交叉口交通组织

城市交叉口交通组织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的咽喉和“瓶颈”,也是交通拥堵和事故的多发地。合理组织交叉口交通不仅可以提高道路的服务水平;还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人生财产安全。 平面交叉口的安全通畅与其几何构造有关,同时也与该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有关。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的基本任务就是保证相交道路上的车辆、行人的安全,并且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1.交叉口交通组织对象 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 1.1机动车辆的交通组织 常用的交通组织的方式有:限制机动车辆的行驶方向,设置专用车道(左转、直行、右转车辆交通组织),组织渠化交通,实行交通信号管制。 1)限制机动车的行驶方向 设置专用车道就是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道路上个行其道,互不干扰。 (1)当左、直、右方向车辆组成比较均匀时,各设一条专用车道。 (2)当右转较多、左转较少时,设置右转一条车道、直左一条车道。 (3)当左转较多、右转较少时,设置左转一条车道、直右一条车道。 (4)当左转和右转均较少时,设置直左一条车道、直右一条车道。 (5)当车道宽度较窄时,设置一条快车道、一条慢车道(非机动车道)。 限制机动车行驶方向优点: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到冲突点的数目、车辆碰撞产生的交通事故,减少机动车通过交叉口使用的时间,提高道路的交通能力。 2)设置专用车道(左转、直行、右转车辆交通组织) 左转弯车辆不仅是产生交通冲突点的主要因素,而且也严重影响直行方向车辆的交通。 左转弯交通组织方式有: (1)设置左转专用车道。 (2)实行左转交通信号管制。 (3)变左转为右转(环形交叉口)。 3)组织渠化交通 平面交通的渠化交通是在交叉口范围内,通过布置交通岛、展宽车道、绿化带、交通标志、地面标线等方式,使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流向、不同车速的车辆,沿着规定的方向行驶。 渠化交通的主要作用:保证行车安全,提高交通能力。 (1)利用分车线或分车带 (2) 4)实行交通信号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文献检索实训——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姓名 学号 所属院系自机学院 专业年级 12交通运输 指导教师 2015年12月

前言 摘要: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战略性的基础设施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部分——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分化重组。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各个城市利用轨道交通规划及其引起的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进行分析。 关键字:轨道交通居住空间商业空间城市更新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1世纪,我国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的建成带来人流在量和质上的巨大变化,大大提高其沿线的通达,改变其沿线的区位条件,从而影响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空间布局,进而影响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的实际形态和结构往往是交通发展战略和空间发展战略相互作用的结果[1]。轨道交通大运量、快速度的特点使它能够把人流引向特定的地点,并且在某个点上集中大量的人流,这种特性决定了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集中于与人流密切相关的居住空间、商业空间的变化。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战略性的基础设施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部分——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分化重组。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各个城市利用轨道交通规划及其引起的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提供建议。 1 城市轨道交通对居住空间变化的影响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出现了居民工作地和居住地的分离。特别是郊区化的趋势迫使人们出行范围加大、通勤时间和距离也相应增加。通勤成本已经成了人们选择居住地的一大要 素。而轨道交通凭借其快速度、准时便捷的优势极大地缩短了沿线居民的通勤时间,在吸引通勤人口移居的过程中改变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布局。 1.1 挤出效应使居住空间向郊区转移 轨道交通凭借其快速高效的优势带来其沿线地区良好的通达性。交通的改善带来了区位条件的改善,提高了土地的潜在收益,沿线和两端的物业价值也 将有所提升。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只能通过竞价获取。不同的土地使用者的地租支付能力是不同的,地租支付能力高的商业会将地租支付能力相对低的居民住宅挤出优势区位,其结果是居住空间向郊区或城市边缘地带迁移。同时,轨道交通可以将通勤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即使住在城市边缘区,只要在地铁附近,就可以通过获得到达工作场所或消费场所的快速便捷的交通,而且可以避开中心区高地价、道路拥堵等城市问题,这对居住空间向郊区的迁移产生了极大的牵引力,使挤出效应导致的居住空间转移需求得以实现。

交通运输专业就业方向与前景

交通运输专业就业方向与前景 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交通运输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交通运输专业主要学习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方 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交通运输技术管理、商务管理、 信息管理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运用运输技术设备,合理组织 运输生产以获得最佳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基本能力。培养以工科为 基础,具有扎实的汽车运用技术、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管理、物 流系统工程等方面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汽车运用与管理、物流 系统规划设计与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交通运输专业就业方向 通运输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可以在汽车后市场、交通运输部门、汽车运输企业、铁路运输管理部门、地铁运输部门、轨道运输管 理部门、物流企业、汽车制造或改装企业从事工程设计、技术管理、轨道交通管理、汽车及配件营销、改装维修、试验检测等方 面的工作。相应的就业岗位有:现场应用工程师、销售经理、司机、管理培训生、销售代表、物流操作员、融资租赁业务经理、 储备干部、调度员、物流类管理培训生、客服专员助理、试验检 测员等。 交通运输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我国城市的经济贸易和社会活动日益繁忙,城市交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增长,传统的道路交通设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交通运输专业在就业时有很大的局限性,基本上离开了铁路公路地铁就不没什么对口的工作了,就业要看自己的兴趣,你是不安于现状想去闯荡的就不要进这些单位,若你是传统型,认为平平淡淡生活就可以了,可以考虑下进铁路或是在学校当老师。交通运输的就业范围虽然很窄,不过可以从物流,仓储,供应链管理这几个方面着手,范围就可以扩大不少。

城市轨道交通的经营模式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的经营模式分析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 一、城市轨道交通商业化运作模式 (一)商业化运作模式的理论基础 公共基础设施分解理论。准公共产品供给上存在高度垄断的单一供给模式,限制社会资金进入这些领域,减少了潜在的供给增加,也使准公共产品生产供给缺乏竞争。鉴于此,有必要打破行政垄断,实施政府管制职能和具体经营业务的分析制度,给各种经济成分进行平等竞争创造条件;在必须实行垄断的准公共产品行业划分出适宜市场竞争业务和不适宜市场竞争业务。对前者鼓励市场竞争,对后者通过采取一些竞争性的激励制度,来提高其内部运行效率。 技术变化和管理创新打破了一部分基础设施的自然垄断特性,基础设施经营的规模得以降低,业务得以分解,这使得利用市场和竞争改善基础设施服务的生产、供应成为可能。当技术和管理创新降低了基础设施经营的必要规模时,可以分解原本大一统的基础设施部门来获取竞争收益。就城市轨道交通而言,按生产过程的上下游关系垂直分解为轨道线路管理与运营业务分解。 (二)东京商业化运作模式的经验 日本城市轨道交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商业化的经营方式,具有经营主体多样化的特点。东京地铁建成后交由东京都交通局和东京地下铁株式会社公私两个团体共同运营。地铁运营费用也是由运营公司自行融资解决,政府不直接干涉。政府对地铁运营的控制主要体现在运营公司的高层领导的任免权上。东京政府规定地铁票价要以社会物价增长指数为准,一般4年调价一次。作为补偿措施,政府将对地铁运营企业实行政策性补贴,补贴金额相当于实际价格与按总成本原则所拟价格的差额。

(三)上海商业化运作模式的经验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具有有别其他内地城市的一些优势,如资金充足、客源丰富。尽管如此,上海地铁为了可持续的发展,积极探索了商业化的投融资和运营模式。在投融资方面,上海地铁由前期的政府主导逐渐向市场化过度。上海地铁以项目公司为载体,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鼓励企业投资,并借助政府财力、政策的支持,搞活资产运作,实行多元化融资。 在运营方面,上海地铁的投资、建设、运营分别经历了三者合一、三者分开和三者再合一的过程,目前为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运营模式。2001年8月,上海地铁通过资产置换借壳上市,开拓了市场化的融资渠道。然而上市所融资金毕竟有限,上海地铁上市另一个重要的目标是为了创造更好的商业运作环境,实现循环建设。 (四)商业化运作模式的盈利措施 要保障商业化经营模式的盈利,必须做好综合交通体系的宏观调控。香港地铁的发展历程中,除了令人津津乐道的上盖物业盈利模式外,香港交通运输政策的变化对香港地铁的发展也留下许多经验和教训。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香港的运输政策几经调整,最初保护铁路运输的政策大大促进了轨道交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益。而后的政策调整使得前后政策不具有一致性,之后轨道交通发展面临“增量不增收”的局面。一般认为,公共交通市场私有化能够通过引入竞争提高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然而,尽管香港有着极高的人口密度和极低的私家车出行率,如果没有行政干预和管制,市场也并不能有效地避免恶性竞争和供应过剩,这种恶性循环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效应。 所以,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不仅应该进行价格规制,更重要的是要控制各类公共交通服务的供给和扩张,确保部分用户的利益获取不是以其他利益相关者和整个社会的利益损失为代价。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专业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申请广州市示范性建设专业自评报告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2008年10月 目录

一、专业发展与基本概况 (一)专业发展历程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广州市市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华南地区唯一以轨道交通专业为特色的高职院校。作为铁路行业的老牌院校,我校自1975年开始开办铁道运输专业,至今已有30余年的办学历史,先后为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柳州铁路局等铁路企业培养了几千名运营管理类技术骨干。 为适应广州地铁建设与运营需求, 1995年我校与成立不久的广州地铁公司合作开办了地铁运输大专班,是国内最早开办订单式地铁运输班的院校之一。目前该班大部分学生已成为广州地铁、深圳地铁运营管理部门技术管理骨干力量。学院成立后,2001年开始招收铁道运输高职学生43人,其中被深圳地铁、广州地铁录用的32人均已成为公司业务骨干。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蓬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我院本着服务区域经济,瞄准市场需求的原则,在实力较强的“铁道运输”专业师资和实训条件基础上加大专业规划和建设力度,2004年按照教育部批准的高职专业设置目录正式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招生。多年的专业沉淀以及遍布在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优秀毕业生为专业赢得了声誉。贴近企业的办学思想使专业呈现出“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局面(见表1)。 表1 近三年运营专业学生招生、就业情况 (二)专业基本概况 1.专兼职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本专业现有学生486人,专任教师12名,其中具有“双师”素质教师8人,占67%,具有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7人,占58%;主讲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人,占42%;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与机遇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与机遇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而城市轨道交通将直接受益于智慧城市的发展。 目前,我国在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4448公里,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投资累计达2.63万亿元。2015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完成投资3683亿元,比上一年大幅增加27%。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我国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拉动力。 截至2015年末,我国共有44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获批;已有26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共计116条线路,运营线路总长3618公里。其中,地铁2658公里,占73.4%;其他制式城轨交通规模960公里,占比达26.6%。 据统计,2015年,我国城市新增轨道交通运营线里程445公里,比上一年增加14%。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138亿人次,同比增加9.5%。新增运营线路多、客流增长快、轨道交通系统制式多样化的趋势日益凸显。 而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有50个城市拥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有望达到6000公里。随着相关申报门槛降低,未来还将有更多三四线城市加入轨道交通发展“俱乐部”。

据成都市此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宣布轨道交通将“加速成网”,未来5年每年计划开通运营2个项目,打造地铁、有轨电车、磁悬浮等多制式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 德阳、眉山、泸州、攀枝花……全省21个市州,已有17个启动了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事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形成热潮。17个市州“谋”城市轨道交通。 成都是四川省亦是西部首个启动地铁建设的城市,目前有3条地铁线路、88公里建成运营。今年,成都市提出了“轨道交通加速成网”,未来5年每年计划开通运营2个项目,到2020年,实现530公里地铁运营、252公里地铁在建、50公里有轨电车运营。 绵阳市明确提出今年要争取开工建设,2016—2023年,拟先期建设轨道交通1、2号线,线路总长约45公里。 德阳市正在根据成都市地铁网规划,研究成都地铁1号线、3号线、5号线、15号线向德阳延伸的方案。 最新修编的天府新区规划中,至少有3条轨道线将延伸至眉山市境内,实现天府新区域内的快速连接。 泸州、宜宾、南充、乐山、资阳、遂宁、内江、广元、巴中、攀枝花等13个市州,已经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纳入“十三五”或远期规划,谋建的城市轨道多为地铁,部分是有轨电车。雅安市和阿坝州则是轻轨,主要出于龙门山和九寨沟旅游的需求。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省各市州城区人口剧增,除成都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战略思考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战略思考 一、引言 随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向发展,工业化进程快,致使我国城市速度不断加速,城市模急剧扩张,城市人口速增加。居民出行与物资交流高度繁,客货运输需求急剧增长而我国大中城市交通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城市土地减、道路堵塞、车辆拥挤交通秩序混乱、空气噪污染严重,城市交通环境与交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危机,恶了我国大城市的投资环,严重地束缚和限制了市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我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人口密度将进一步加大,大市的交通拥挤问题必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城环境的关键因素。 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展状况 1.我国城市轨道通的发展现状 我城市轨道交通的发起步晚且发展慢,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有近30个城市提出修建城轨道交通的计划,20多个市作了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北京东直门至西直门的40km市铁路2002年通车,北京城市轨道交总长达96km,成为其共交通的骨干;上海已建成3线路,全长约62km,日客运量达100万人次;广州地铁1、2线相继投入使用,连接2号线新机场的23km轻轨线也正可行性研究中;天津地铁2期工程南北线改扩建26.188km也已完成设计。此,深圳、青岛、南、成都、大连、武汉、重庆、尔滨、杭州等大城的地铁、轻轨均在划修建中;济南、兰州、昆、西安、乌鲁木齐城市也正在积极研究开发城市

轨交通事宜,上述诸城市编制的轨交通线网总里程达3000km。[1] 另外,随我国各个大城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很多大城市的铁枢纽被包围在城市心区内。为此,一些城市出了充分利用现有铁路资源,积极开发城市郊铁路和城际快速铁路,广州、北京等城市已经提出了行性报告。因此,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在改善城市交通结构、顺畅通、促进劳动就业改善投资环境、拉动城市经济发、提高城市形象的高速发展中,渐成长为一个可持续发展新型产业。 2.目前存的问题 在目前我国城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轨道交通的规划未结合市发展做全面的规划,成轨道线路布局不尽合理,与城市功能布局缺乏整体的协调合。 有轨道线路间、站点内的乘通道不尽合理,轨道交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缺乏整体调,车站不能快速地集客流。仅考虑了与公交的配,而忽略了与公路、铁路、民航大交通的协调与配合 对既有城市轨道扩,没解决城市轨道扩展后与地面交的协调。既不能根本上解决城市交拥堵,投资效益也得不到报,或可能引起局部地区更大范的交通堵塞。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模式,总是一味地、盲地强调地铁的开发,忽视了有轨电车、轻轨、市郊铁路等其轨道交通方式的研究和发。 我国现有城市轨道通的运营技术、运营理和市场营销战略等严滞后,很大程度上依然停留在划经济时期的内部管理模上,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境。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国向外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 摘要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发展 的“瓶

颈”。如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将严重影响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要有前瞻性,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各大城市自身特点来确定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通过近几年对轨道交通的亲自参与和了解认识,现分析一下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问题及原因,建设历程 1、前言 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

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愈趋受到众多城市的 关注。城市轨道交通是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单轨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和磁浮系统。由于畅通、高效、可靠的交通出行不仅是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基础,更是城市交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快速、便捷、安全、运量大和运输效率高等特性,成为城市公共交. 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出行。[1]

2、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历程 起步——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地铁建设,在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发展——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仅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汇编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招生对象:招收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水平的复转军人以及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身体健康,反应灵敏,无色盲,色弱。 标准学制:三年 鉴定考核工种及其等级: 1.必考工种及等级:普通话二级乙等计算机操作员? 2.选定工种及等级:计算机? 一、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日常运营指挥工作的中级技能人才。车站值班员(中级) 二、专业基本要求 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了解城市轨道运输企业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具有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重视环境保护,并能解决一般性专业问题。同时具有下列专业能力: 1.熟悉各类行车设备的名称、位置、功能并能熟练操作。 2.能对各类行车设备的故障现象做出准确描述,并报修及处置。 3.能通过行车监控设备对运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4.能正确使用、保养车站各类机电设备,并报修、确认各类故障。 5.能对车站非运营期间的施工进行监督管理。 6.能根据实际状况和调度命令完成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作业。 7.能根据客流变化安全有序地组织乘客购票、乘车、换乘及进出站。 8.能及时处理车站的乘客纠纷等客运突发事件,并做好相关信息的上报、记录。 三、教学分析

四、课程设置及课时分配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说明:三学年共312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990学时占30%,实践教学为1054学时占70%。 五、教学环节总体安排 六、主干课程及主要实践教学内容简介 1、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主要学习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路网设计、线路与车站、车辆与供电、信号与通信、运行组织与经营管理、投资效益分析。 2、交通运输法 本书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交通运输以及交通运输法的发展,交通运输法律行为、关系和体系,明确了交通运输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从铁路、公路、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国向外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发展的“瓶颈”。如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将严重影响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要有前瞻性,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各大城市自身特点来确定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通过近几年对轨道交通的亲自参与和了解认识,现分析一下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问题及原因,建设历程 1、前言 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愈趋受到众多城市的关注。城市轨道交通是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单轨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和磁浮系统。由于畅通、高效、可靠的交通出行不仅是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基础,更是城市交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快速、便捷、安全、运量大和运输效率高等特性,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出行。[1] 2、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历程 起步——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地铁建设,在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发展——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仅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 政府调控——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一批省会城市开始筹划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纷纷进行地铁建设的前期工作。由于要求建设的项目较多且工程造价高,1995年12月国务院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模式的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模式的探讨 摘要简单回顾了欧洲先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过程,探讨了在我国发展中等运量的综合轨道交通系统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城市交通轨道交通交通模式 1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大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简单的阔路增车方法已解决不了城市的这一重大问题.世界上一些城市的发展由于没有找到解决城市交通的有效方法而趋于崩溃,私有车辆的增长使这种影响更趋恶化,尤其当交通状况到了趋于停滞的边缘时,用其他方式代替公共交通将负担不起或不太可能.因此研究一种基于我国国情的、既经济又实用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确迫在眉睫. 改善城市交通的拥挤状况是一项投资宏大的工程.同时也是摆在市政府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事实证明,建设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根本途径,其中轨道交通系统又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因为轨道交通系统使用专用的道路,可以保证快速、准点、安全和没有污染,这一点在中国及亚洲的大城市体会更深.然而,选择哪种公共交通系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因为轨道交通与公共汽车的差异不仅是在运量上,更重要的是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上海地铁1号线长,造价为亿/km.广州地铁1号线长18km,造价为亿/km.如此高的投资,使许多城市对地铁的发展望而生畏.对此,除了在建设标准和国产化方面需要重新反思外,轨道交通多种形式的最优配置问题,也是应该予以重视的重要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可进一步分为有轨电车、轻轨和地铁.随着城市基础建设项目的增加及工程预算的消减,我们一直在寻找一条有效的轨道交通途径,既要投资少、降低运行费,又要安全可靠、满足客运要求.目前中国建设地铁的城市人口均在300~400万以上,属特大型城市.人口密度高、城市公共交通运量很大的城市,建设大运量的地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单一的地铁方案,不仅运量浪费大(图1),而且投资运量比也不合理.尤其在100~200万人口的城市里,公共交通运量相对要小一些.因此,是否可以探求一种中等运量的轨道交通模式呢?尤其是在当前资金筹措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如何能做到既要建设轨道交通,又要少花钱呢?我们现在必须冷静地面对当前的地铁热,鼓励发展有轨电车和轻轨.实际上亚洲和世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课程性质:必修 学时:总学时64课时 适用专业:三年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学分: 二、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是轨道交通专业的学生必须了解与掌握的一项重要业务技能。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材与最新研究成果相结合、教师与业界精英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相结合等原则,着力提高教学效果。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和理论知识的拓展提高,加上课堂讨论、课内外练习、小组研究,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信号系统与通信系统的相关知识,能够对城规交通的运营管理有较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确保列车的运行安全和行车效率,为将来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挥和管理设备维护等工作提供知识保障。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相关工

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的具体设计是以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为主线,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工作要求相结合展开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为车站售检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售检票作业、车站计算机(SC)操作、车站票卡和票款的管理等若干项目。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以工作任务为活动载体,以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各环节引出专业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通过校内实训、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采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强化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更好地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的各种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站务员岗位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城市轨道交通站务员岗位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城市、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思想品质,树立安全和服务意识。 (二)能力目标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的相关知识 能执行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