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数据分析专题

自然科学数据分析专题
自然科学数据分析专题

(1)该棉田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2分),属于消费者的是。(2分)(2)A区8

月26日以后,棉铃虫逐渐减少的原因是:;(2分)B区施用了农药甲胺磷,但不久棉铃虫的

数量增长至比施药前还多,原因是。(2分)

(3)A、B两区最后结果说明,生物治虫和农药治虫哪一种方法效果更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40,下表是几种原子的组成和它们的相对原子质

量。

(l) ; (2) 。

3. (10分)由于不重视环境保护,某市一条长约150km的作为饮用水源的河水受到严重污染,被污

染的河水pH在2~6之间,河水中的氮、磷、铅的含量都超过可作为饮用水源的类,II类地表水的

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地表水质量作了明确规定,部分指标如

下(除

电能来进行活动的,但目前科学家已制造出了一种能捕食苍蝇的生态机器人,它能将捕到的苍蝇体内

的糖类物质通过微生物燃料电池直接转化为电能,供自身活动需要。请回答下列问题:

(1)糖类物质属于_________机物,生态机器人的能量转化形式是从_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2)

在实验中,质量为20千克的生态机器人吃了8只苍蝇,用5天时间匀速移动了10米,若机器人受到

的阻力是该机器人重的0.1倍,该机器人克服阻力做的功是________。

(3)除这种能捕食生物为食的生态机器人外,如果让你设计一种可从自然界中较方便的自主补充能

量再转化为电能的机器人,你设计的机器人直接从自然界补充的能量形式是_________,获得这种能

量的方法(途径)是可在机器人上安装_________。

5 某同学按图9-12所示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若保持R1不变,并通过改变滑动

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使电压表V1的示数分别为2V、4V和6V,电压表V2、V,电流表A相应的示数

(1)对表格中三只电压表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归纳出

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表格中电压表V1和电流表A的数据进行分析

可归纳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蝙蝠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哺乳动物。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发现障碍物的,”科学

家在一个大房间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然后记录撞击或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实验方法和结

果见下表。

图9-12

的目的是▲。

(2)从实验A和B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3)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蝙蝠是通过▲来发现障碍物的。(填器官名称)

7.为了研究滑轮组在提升重物时的机械效率,同学们作了多个猜测:

猜想1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有关。速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猜想2可能与被提升的钩码重力有关。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小明与小柯分别根据各自的猜想进行了探索(右图为实验装置),

(1)请帮助小柯完成表中的一项计算,

(2)根据实验,你认为合理的结论是。 (填序号)

A.猜想1是正确的,猜想2是错误的B.猜想1是错误的,猜想2是正确的

C.猜想1和猜想2都是正确的D.猜想1和猜想2都是错误的

8、如图9所示,AC、EG分别为长度和粗细都相同的锰铜丝和镍铬合金丝,B、F分别为这两段电阻丝的中点,张明同学用该装置做“探究决定电阻大

小的因素”实验,记录数据见下表:

(1)比较步骤,得出结论:导体电阻

大小与材料有关。

(2)比较步骤1和2(或4与5),得出结

论:;

(3)比较步骤2和3(或5与6),得出结论:;

(4)张明同学在完成上述实验后,将M同时接到A和E,N同时接到C和G,读出安培表

示数为0.7A

,再与步骤1与

4结果相比较,又悟出一个电流规律:

9、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图(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的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

是 .

(3)设图(b)中小桌对海棉的压强是P 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

c,则

P b P c (小于/等于/大于).

(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

是: .

10、如图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若干操作,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设深度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填序号)。

(2)若选用的操作是②④⑥,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的关系。

(3)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汗液体体积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_________(填序号)。

1、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

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某同学在探究导体的电阻与

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下面三个问题:

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是否有关?

②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什么关系?

请你就上面提出的三个问题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探究,

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压恒定的电源,导线若干,开关,

小灯泡,各种规格的导体(见下面的表格)。要求:

写出你要探究的问题;你选用的用来做对比实验的导

体规格(在表格中选取);实验方法:电路如何连接,

11.(8分)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

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

根据实验记录,某同学得出了下面的一些结论:

A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B .质量不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C .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不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D .质量不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请选出正确的,将字母填入下题相应的空格内:

(1)分析比较1,2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

分析比较3,4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 分析比较1,3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

(2)分析上述结论,综合归纳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 有关系? ▲ 。

12.(4分)以下为浙江省泰顺乌岩岭森林植被与土壤涵养水份的关系表,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

问题。(*为半腐解物厚度)

森林植被与土壤水份涵养性能和物理性质关系

(1)以上林型中,涵养水源性能最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开发西北的过程中,国家提出不仅要退耕还林,还要退耕还草。其中,退耕

还草可以从表格中哪项找到科学依据_________________。

(3)较大面积的植被遭到破坏时,会造成______ _____和土壤沙化等严重问题。 (4)以上林型中,_____ _____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13.小丽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现有线圈匝数分别为50匝和100匝的外形相同的电磁铁,她先后将这两个电磁铁接入图9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 后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并移动滑

动变阻器的滑片.重复了多次实验,记录如下:

(1)实验中小丽是通过电磁铁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定其磁性强弱的.

(2)分析第1、2、3次的实验记录,会发现______相同时,______磁性越强. (3)分析第______次的实验记录,会发现______相同时,______磁性越强.

14、某同学做了“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实验后,展开了下面的思考与探究 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他做了一组实验:每次均取5ml30%的双氧水溶液,然后稀释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均在20℃室温下进行,其他条件相同) 请发现表中的数据回答:(1)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

如果有,是怎样影响的呢?

。 (2)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该反应速率呢?请你说出一个猜想:

(3)该同学在室温中要收集5L ,需要多少克30%的双氧水溶液(20℃室温中氧气的密度为1.4

克/

《数据分析》练习题

《数据分析》练习题 1.一个地区某月前两周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各天的最低气温依次是(单位:℃):x 1, x 2, x 3, x 4, x 5和x 1+1, x 2+2, x 3+3, x 4+4, x 5+5,若第一周这五天的平均最低气温为7℃,则第二周这五天的平均最低气温为 。 2.有10个数据的平均数为12,另有20个数据的平均数为15,那么所有这30个数据的平均数是( ) A .12 B. 15 C. 1 3.5 D. 14 3.一组数据8,8,x ,6的众数与平均数相同,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 A. 6 B. 8 C.7 D. 10 4.某校在一次考试中,甲乙两班学生的数学成绩统计如下: 请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甲班众数为 分,乙班众数为 分,从众数看成绩较好的是 班; (2)甲班的中位数是 分,乙班的中位数是 分; (3)若成绩在80分以上为优秀,则成绩较好的是 班;、 (4)甲班的平均成绩是 分,乙班的平均成绩是 分,从平均分看成绩较好的是 班. 5.在方差的计算公式 ()()()222 21210120202010 s x x x ??= -+-+???+-??中, 数字10和20分别表示的意义可以是( ) A .数据的个数和方差 B .平均数和数据的个数 C .数据的个数和平均数 D .数据组的方差和平均数 6..如果将所给定的数据组中的每个数都减去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该数组的 ( ) A.平均数改变,方差不变 B.平均数改变,方差改变 C.平均输不变,方差改变 D.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 7..已知7,4,3,,321x x x 的平均数是6,则_____________321=++x x x . 8..已知一组数据-3,-2,1,3,6,x 的中位数为1,则其方差为 . 9..已知一组数据x 1,x 2,x 3,x 4,x 5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 3 1 ,那么另一组数据3x 1-2,3x 2-2,3x 3-2, 3x 4-2,3x 5-2的平均数是和方差分别是 . 10..关于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 B. 中位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 C.众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分数 50 60 70 80 90 100 人数 甲 1 6 12 11 15 5 乙 3 5 15 3 13 11

剖析大数据分析方法论的几种理论模型

剖析大数据分析方法论的几种理论模型 做大数据分析的三大作用,主要是:现状分析、原因分析和预测分析。什么时候开展什么样的数据分析,需要根据我们的需求和目的来确定。 作者:佚名来源:博易股份|2016-12-01 19:10 收藏 分享 做大数据分析的三大作用,主要是:现状分析、原因分析和预测分析。什么时候开展什么样的数据分析,需要根据我们的需求和目的来确定。 利用大数据分析的应用案例更加细化的说明做大数据分析方法中经常用到的几种理论模型。 以营销、管理等理论为指导,结合实际业务情况,搭建分析框架,这是进行大数据分析的首要因素。大数据分析方法论中经常用到的理论模型分为营销方面的理论模型和管理方面的理论模型。 管理方面的理论模型: ?PEST、5W2H、时间管理、生命周期、逻辑树、金字塔、SMART原则等?PEST:主要用于行业分析 ?PEST: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 ?P:构成政治环境的关键指标有,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国防开支水平政府补贴水平、民众对政治的参与度等。?E: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指标有,GDP及增长率、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消费价格指数、居民可支配收入、失业率、劳动生产率等。?S:构成社会文化环境的关键指标有:人口规模、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种族结构、妇女生育率、生活方式、购买习惯、教育状况、城市特点、宗教信仰状况等因素。

?T:构成技术环境的关键指标有:新技术的发明和进展、折旧和报废速度、技术更新速度、技术传播速度、技术商品化速度、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国家投入的研发费用、专利个数、专利保护情况等因素。 大数据分析的应用案例:吉利收购沃尔沃 大数据分析应用案例 5W2H分析法 何因(Why)、何事(What)、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如何做(How)、何价(How much) 网游用户的购买行为: 逻辑树:可用于业务问题专题分析

数据分析期末试题及答案

数据分析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人口现状.sav数据中是1992年亚洲各国家和地区平均寿命(y)、按购买力计算的人均GDP(x1)、成人识字率(x2),一岁儿童疫苗接种率(x3)的数据,试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各国家和地区平均寿命与人均GDP、成人识字率、一岁儿童疫苗接种率的关系。(25分) 解: 1.通过分别绘制地区平均寿命(y)、按购买力计算的人均GDP(x1)、成人识字率(x2),一岁儿童疫苗接种率(x3)之间散点图初步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 上图是以人均GDP(x1)为横轴,地区平均寿命(y)为纵轴的散点图,由图可知,他们之间没有呈线性关系。尝试多种模型后采用曲线估计,得出 表示地区平均寿命(y)与人均GDP(x1)的对数有线性关系

上图是以成人识字率(x2)为横轴,地区平均寿命(y)为纵轴的散点图,由图可知,他们之间基本呈正线性关系。 上图是以疫苗接种率(x3)为横轴,地区平均寿命(y)为纵轴的散点图,由图可知,他们之间没有呈线性关系 。 x)为横轴,地区平均寿命(y)为纵轴的散点图,上图是以疫苗接种率(x3)的三次方(3 3 由图可知,他们之间呈正线性关系 所以可以采用如下的线性回归方法分析。

2.线性回归 先用强行进入的方式建立如下线性方程 设Y=β0+β1*(Xi1)+β2*Xi2+β3* X+εi i=1.2 (24) 3i 其中εi(i=1.2……22)相互独立,都服从正态分布N(0,σ^2)且假设其等于方差 R值为0.952,大于0.8,表示两变量间有较强的线性关系。且表示平均寿命(y)的95.2%的信息能由人均GDP(x1)、成人识字率(x2),一岁儿童疫苗接种率(x3)一起表示出来。 建立总体性的假设检验 提出假设检验H0:β1=β2=β3=0,H1,:其中至少有一个非零 得如下方差分析表 上表是方差分析SAS输出结果。由表知,采用的是F分布,F=58.190,对应的检验概率P值是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原假设,表示总体性假设检验通过了,平均寿命(y)与人均GDP(x1)、成人识字率(x2),一岁儿童疫苗接种率(x3)之间有高度显著的的线性回归关系。

中考复习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 知识点归纳 1、平均数: 一组数据中,有n 个数据,分别记为 , ,……, ,则它们的平均数为: = ,如果这 n 个数据比较大,而且批次之间接近,我们就可以采用“选基准数”求和的简便算法. 2、加权平均数: 在统计学中,经常把下面的这种算术平均数看成加权平均数: 在求n 个数得算数平均数时, 如果出现 次,出现次,…, 出现次, 这里( =n) ,那么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为:= ,也叫做 … 这k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分别叫做,,…,的权. 3、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顺)的顺序进行排列,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应是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4、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如果一组数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据出现的次数一样,都是最大,那么这些个数据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如果所有数据出现的次数都一样,那么这组数据没有众数,譬如:1,2,3,4,5 没有众数. 当一组数据有较多重复数据时,众数往往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量. 5、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对一组数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描述 平均数反映这组数据中各数据的平均大小; 众数反映的是这个值出现的次数最多; 中位数不易受极端值影响. 6、方差 ⑴极差:极差=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 ⑵方差的计算:①基本公式:2 222121 [()()()]n S x x x x x x n = -+-++-L . ②简化公式:22222 121[()]n S x x x nx n =+++-L 或22222 121()n S x x x x =+++-L . ⑶标准方差:2 222121[()()()]n S S x x x x x x n ==-+-++-L . ⑷方差与标准方差都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特征数(或衡量一组数据相对于它们的平均数的离散程度).方差较大的波动较大,方差较小的波动较小,方差的单位是原数据单位的平方,标准方差的单位与原单位相同. 例题精讲 【例1】 某男子排球队20名队员的身高如下表: 身高(cm ) 180 186 188 192 208 人数(个) 4 6 5 3 2 则此男子排球队20名队员的身高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B A .186cm ,186cm B .186cm ,187cm C .208cm ,188cm D .188cm ,187cm

数据分析经典语录汇总

数据分析经典语录汇总 【数据分析三字经】①学习:先了解,后深入;先记录,后记忆;先理论,后实践;先模仿,后创新;②方法:先思路,后方法;先框架,后细化;先方法,后工具;先思考,后动手; ③分析:先业务,后数据;先假设,后验证;先总体,后局部;先总结,后建议; 做数据分析首先是熟悉业务及行业知识,其次是分析思路清晰,再次才是方法与工具,切勿为了方法而方法,为工具而工具。 【数据分析的3点要求】第一,熟悉业务,不熟业务,分析的结果将脱离实际,业无从指导;第二,多思考,只有经常发问为什么是这样的?为什么不是那样的?只有这样才有突破点;第三,多动手,不动手,靠脑袋想是不够的,不要怕错,大不了错了重来。 数据分析不仅是个工具,而且是门艺术,优秀的数据分析师不光要懂业务、懂管理,懂分析、还要懂创意、懂设计、懂生活,所以数据分析师也是个艺术家。 【数据分析流程】首先明确分析目的,然后搭建分析体系,确定各个分析内容,进行数据搜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展现逐步完成,最后检验是否达到分析目的! 【数据挖掘流程】①业务理解:清晰定义业务问题;②数据理解:有什么数据,数据质量心中有数;③数据准备:数据抽样、转换、缺失值处理等;③建模:选择和应用不同的模型技术,调整模型参数;④评估:对前面步骤进行评估;⑤部署:把数据挖掘成果送到相应人手中,并进行日常监测和维护、更新。 【以终为始的分析原则】我做这个数据分析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再根据这个目标倒推应该从哪几个角度、指标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5步走】1、锁定分析目标,梳理思路,叫纸上谈兵;2、把杂乱的数据整理出图表报表,用数据探业务,叫自问数答;3、锁定核心抓重点,设定最终算法,叫挟天子以令诸侯;4、梳理重点发现,准备剧本开拍,接受PK,叫才辨无双;5、效果梳理,总结经验,叫内视反听。 【数据分析框架的重要性】问题的高效解决开始于将待解决问题的结构化,然后进行系统的假设和验证。分析框架可以帮助我们:1、以完整的逻辑形式结构化问题;2、把问题分解成相关联的部分并显示它们之间的关系;3、理顺思路、系统描述情形/业务;4、然后洞察什么是造成我们正在解决的问题的原因。 数据分析如果一开始数据分析方向就错了,所有努力都是徒劳,后果不堪设想。亲们,数据分析前先明确目的,再根据分析目的确定分析框架与内容,以及所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常用数据分析方法】:趋势分析:查看一段时间某一数据或者某一组的变动趋势,得出某一个业务上升、下降、平稳、波动等趋势信息;对比分析:自己和自己比,找趋势、规律;自己和别人比,找差异、问题。结构分析:拆字诀,子类目、属性值、新老会员、各个运营节点,都可拆。 【数据分析注意点】1、要注意每种统计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2、使用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对同一问题进行解释,来互相验证结论的真伪,多次尝试;3、结果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图表进行描述;4、需要耐心和细致,不能出现任何疏漏,别一个老鼠害一锅汤;5、高级数据分析不一定是最好的,简单有效才是最好的。 【如何用数据看透问题】1、确定指标,看数值;2、问题还不够明确?将指标层层分解;3、只看数值还不能确定问题?多周期看趋势;4、问题初步明确了,找不到原因或者发力点?将统计对象分类,拆解为不同角度来观察;5、参考行业对比数据,如果有的话...而每一步具体怎么走,全靠业务理解!

数据分析真题

数据分析考试真题一、单选题(题数:30,共 45.0 分)1 复利现值系数是()(1.5分) 0.0分 ?A、 (F/ A,i,n) ?B、 (F/P,i,n) ?C、 (A/ P,i,n) ?D、 (P/F,i,n)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2

流动比率怎么计算() (1.5分) 0.0分 ?A、 (流动资产合计-存货)/流动负债合计 ?B、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 ?C、 流动自残合计/总负债

?D、 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 3 变异系数越大,表示风险程度(1.5分)1.5分 ?A、 大 ?B、 小 ?C、 不变

?D、 等于零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4 在敏感性分析过程中,( ) 因素是较敏感的因素。(1.5分)0.0分 ?A、 临界点较高者 ?B、 敏感度系数较低者 ?C、 敏感度系数较高者 ?D、 不易分析得出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5 盈亏平衡分析中,产量盈亏平衡点是指(1.5分) 1.5分 ?A、 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费用 ?B、 销售收入大于总成本费用 ?C、 销售收入小于总成本费用 ?D、 销售收入略大于总成本费用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6 某家长为了使孩子在第3-6年上大学的4年中,每年年初得到10000元助学基金,他应在2年前在银行存入多少钱?(年利率按5%计算)(1.5分)

0.0分 ?A、 33771 ?B、 30291 ?C、 32163 ?D、 45256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答案解析: 7 无限期支付的年金是(1.5分)1.5分 ?A、 永续年金

专题24数据的分析(共50题)-2020年中考数学真题分专题训练(教师版含解析)【全国通用】

专题24数据的分析(共50题)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2020?深圳)某同学在今年的中考体育测试中选考跳绳.考前一周,他记录了自己五次跳绳的成绩(次数/分钟):247,253,247,255,263.这五次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253,253B.255,253C.253,247D.255,247 【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出结果即可. 【解析】x=(247+253+247+255+263)÷5=253, 这5个数从小到大,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是253,因此中位数是253; 故选:A. 2.(2020?徐州)小红连续5天的体温数据如下(单位:℃):36.6,36.2,36.5,36.2,36.3.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位数是36.5℃B.众数是36.2°C C.平均数是36.2℃D.极差是0.3℃ 【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极差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出结果即可. 【解析】把小红连续5天的体温从小到大排列得,36.2,36.2,36.3.36.5,36.6, 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是36.3℃,因此中位数是36.3℃; 出现次数最多的是36.2℃,因此众数是36.2℃; 平均数为:x=(36.2+36.2+36.3+36.5+36.6)÷5=36.36℃, 极差为:36.6﹣36.2=0.4℃, 故选:B. 3.(2020?烟台)如果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都减去5,那么所得的一组新数据() A.众数改变,方差改变 B.众数不变,平均数改变 C.中位数改变,方差不变 D.中位数不变,平均数不变 【分析】由每个数都减去5,那么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都减少5,方差不变,据此可得答案. 【解析】如果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都减去5,那么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都减少5,

16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汇总

一、描述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检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μ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μ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 配对样本t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 两独立样本t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 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 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 三、信度分析 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 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

数据分析专项训练及解析答案

数据分析专项训练及解析答案 一、选择题 1.分析题中数据,将15名运动员的成绩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即为运动员跳高成绩的中位数; 2.对于一组统计数据:1,1,4,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位数是1 B.众数是1 C.平均数是1.5 D.方差是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根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的定义依次计算可得答案.【详解】 解:将数据重新排列为:1、1、1、3、4,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A选项正确; 众数是1,B选项正确; 平均数为11134 5 ++++ =2,C选项错误; 方差为1 5 ×[(1﹣2)2×3+(3﹣2)2+(4﹣2)2]=1.6,D选项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的定义与计算公式. 3.有甲、乙两种糖果,原价分别为每千克a元和b元.根据调查,将两种糖果按甲种糖果x千克与乙种糖果y千克的比例混合,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效果.现在糖果价格有了调整:甲种糖果单价下降15%,乙种糖果单价上涨20%,但按原比例混合的糖果单价恰好不 变,则x y 等于() A.3 4 a b B. 4 3 a b C. 3 4 b a D. 4 3 b a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表示出价格变化前后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进而得出等式求出即可.【详解】 解:∵甲、乙两种糖果,原价分别为每千克a元和b元, 两种糖果按甲种糖果x千克与乙种糖果y千克的比例混合,

∴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为:ax by x y + + , ∵甲种糖果单价下降15%,乙种糖果单价上涨20%, ∴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为: 1520 (1)(1) 100100 a x b y x y -?++ + , ∵按原比例混合的糖果单价恰好不变, ∴ax by x y + + = 1520 (1)(1) 100100 a x b y x y -?++ + , 整理,得15ax=20by ∴ 4 3 x b y a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表示出价格变化前后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4.某青年排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 则12名队员的年龄() A.众数是20岁,中位数是19岁B.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19岁 C.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20.5岁D.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20岁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中位数是指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就称为中位数;众数是指在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众数可以不存在或多于一个). 【详解】 解:在这一组数据中19岁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19岁;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20岁,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20岁.故选:D. 【点睛】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数据的分析中考题大全

数据的分析 要点一: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一、选择题 1.(2010·上海中考)某市五月份连续五天的日最高气温分别为23、20、20、21、26(单位:°C),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 22°C,26°C B. 22°C,20°C C. 21°C,26°C D. 21°C,20°C 【解析】选D.把这5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后,最中间的是21,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1.这组数据的中20出现2次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是20. 2.(2009·泸州中考)在一次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某位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数是()A. B.9.3 C. D. 【解析】选D 根据要求去掉、两个数据, 因此数据的平均数为数据:、、、、的平均数即:; 3.(2009·内江中考)今年我国发现的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在成都某医院隔离观察,要掌握他在一周内的体温是否稳定,则医生需了解这位病人7天体温的() A.众数 B.方差 C.平均数 D.频数 【解析】选B 反映数据的波动大小的量为数据的方差,因此选B; 4.(2009·齐齐哈尔市中考)一组数据4,5,6,7,7,8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7,7 B.7,6.5 C.,7 D.,7 【解析】选D 数据组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为7,中位数为6、7的平均数即;5.(2010·潼南中考)数据 14 ,10 ,12, 13, 11 的中位数是() A.14 B.12 C.13 D.11 【解析】选B,先把所有的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10,11,12,13,14,中间的一个为12 6.(2009·南宁中考)(2009威海)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表:

实证研究论文数据分析方法详解

修订日:2010.12.8实证论文数据分析方法详解 (周健敏整理) 名称变量类型在SPSS软件中的简称(自己设定的代号) 变革型领导自变量1 zbl1 交易型领导自变量2 zbl2 回避型领导自变量3 zbl3 认同和内部化调节变量 TJ 领导成员交换中介变量 ZJ 工作绩效因变量 YB 调节变量:如果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是变量M的函数,称变量M为调节变量。也就是, 领 导风格(自变量)与工作绩效(因变量)的关系受到组织认同(调节变量)的影 响,或组织认同(调节变量)在领导风格(自变量)对工作绩效(因变量)影响 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具体来说,对于组织认同高的员工,变革型领导对工作绩 效的影响力,要高于组织认同低的员工。 中介变量:如果自变量通过影响变量N 来实现对因变量的影响,则称N 为中介变量。也就 是,领导风格(自变量)对工作绩效(因变量)影响作用是通过领导成员交换(中 介变量)的中介而产生的。 研究思路及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1)领导风格对于员工工作绩效的主效应(Main Effects)研究。 (2)组织认同对于不同领导风格与员工工作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Moderating Effects)研究。 (3)领导成员交换对于不同领导风格与员工工作绩效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Mediator Effects)研究。

目录 1.《调查问卷表》中数据预先处理~~~~~~~~~~~~~~ 3 1.1 剔除无效问卷~~~~~~~~~~~~~~~~~~~~ 3 1.2 重新定义控制变量~~~~~~~~~~~~~~~~~~ 3 2. 把Excel数据导入到SPSS软件中的方法~~~~~~~~~~ 4 3. 确认所有的变量中有无“反向计分”项~~~~~~~~~~~4 3.1 无“反向计分”题~~~~~~~~~~~~~~~~~~ 5 3.2 有“反向计分”题~~~~~~~~~~~~~~~~~~ 5 4. 效度分析~~~~~~~~~~~~~~~~~~~~~~~~6 5. 信度分析~~~~~~~~~~~~~~~~~~~~~~~~8 6. 描述统计~~~~~~~~~~~~~~~~~~~~~~~~9 7. 各变量相关系数~~~~~~~~~~~~~~~~~~~~ 12 7.1 求均值~~~~~~~~~~~~~~~~~~~~~~~12 7.2 相关性~~~~~~~~~~~~~~~~~~~~~~~12 8. 回归分析~~~~~~~~~~~~~~~~~~~~~~~13 8.1 使用各均值来分别求Z值~~~~~~~~~~~~~~~13 8.2 自变量Z值与调节变量Z值的乘积~~~~~~~~~~~13 8.3 进行回归运算~~~~~~~~~~~~~~~~~~~~14 8.3.1 调节作用分析~~~~~~~~~~~~~~~~~~14 8.3.2 中介作用分析~~~~~~~~~~~~~~~~~~18 8.4 调节作用作图~~~~~~~~~~~~~~~~~~~~22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真题汇编及答案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真题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校团委组织开展“医助武汉捐款”活动,小慧所在的九年级(1)班共40名同学进行了捐款,已知该班同学捐款的平均金额为10元,二小慧捐款11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0元是该班同学捐款金额的平均水平B.班上比小慧捐款金额多的人数可能超过20人 C.班上捐款金额的中位数一定是10元D.班上捐款金额数据的众数不一定是10元【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的定义依次判断. 【详解】 ∵该班同学捐款的平均金额为10元, ∴10元是该班同学捐款金额的平均水平,故A正确; ∵九年级(1)班共40名同学进行了捐款,捐款的平均金额为10元, ∴班上比小慧捐款金额多的人数可能超过20人,故B正确; 班上捐款金额的中位数不一定是10元,故C错误; 班上捐款金额数据的众数不一定是10元,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数据统计中的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的定义,正确理解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已知一组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4,那么数据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A.7,6 B.7,4 C.5,4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可知a+b+c=5×3,据此可得出1 3 (-2+b-2+c-2)的值;再由 方差为4可得出数据a-2,b-2,c-2的方差. 【详解】 解:∵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a+b+c=5×3=15, ∴1 3 (a-2+b-2+c-2)=3, ∴数据a-2,b-2,c-2的平均数是3;∵数据a,b,c的方差为4, ∴1 3 [(a-5)2+(b-5)2+(c-5)2]=4,

中考---数据分析

专题31 数据的分析 ?解读考点 ?2年中考 【2015年题组】 1.(2015泰州)描述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方差 【答案】D. 考点:统计量的选择. 2.(2015宜宾)今年4月,全国山地越野车大赛在我市某区举行,其中8名选手某项得分如表: 则这8名选手得分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A.85、85 B.87、85 C.85、86 D.85、87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众数是85;把数据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可得中位数=(85+87)÷2=86;故选C. 考点:1.众数;2.中位数. 3.(2015凉山州)某班45名同学某天每人的生活费用统计如表:

对于这45名同学这天每人的生活费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平均数是20 B.众数是20 C.中位数是20 D.极差是20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这组数据中位数是20,则众数为:20,平均数为:20.4,极差为:30﹣10=20.故选A. 考点:1.众数;2.加权平均数;3.中位数;4.极差. 4.(2015随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购买1张彩票就中奖”是不可能事件 B.“掷一次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是6”是随机事件 C.了解我国青年人喜欢的电视节目应作全面调查 D.甲、乙两组数据,若 22 S S 甲乙,则乙组数据波动大 【答案】B. 考点:1.随机事件;2.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3. 方差. 5.(2015广州)两名同学进行了10次三级蛙跳测试,经计算,他们的平均成绩相同,若要比较这两名同学的成绩哪一位更稳定,通常还需要比较他们成绩的() A.众数B.中位数C.方差D.以上都不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方差能反映数据的稳定性,需要比较这两名学生三级蛙跳成绩的方差.故选C. 考点:统计量的选择. 6.(2015南宁)某校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分布如图条形图所示,则这些队员年龄的众数是() A.12 B.13 C.14 D.15

常用数据分析方法详细讲解

常用数据分析方法详解 目录 1、历史分析法 2、全店框架分析法 3、价格带分析法 4、三维分析法 5、增长率分析法 6、销售预测方法 1、历史分析法的概念及分类 历史分析法指将与分析期间相对应的历史同期或上期数据进行收集并对比,目的是通过数据的共性查找目前问题并确定将来变化的趋势。 *同期比较法:月度比较、季度比较、年度比较 *上期比较法:时段比较、日别对比、周间比较、 月度比较、季度比较、年度比较 历史分析法的指标 *指标名称: 销售数量、销售额、销售毛利、毛利率、贡献度、交叉比率、销售占比、客单价、客流量、经营品数动销率、无销售单品数、库存数量、库存金额、人效、坪效 *指标分类: 时间分类 ——时段、单日、周间、月度、季度、年度、任意 多个时段期间 性质分类 ——大类、中类、小类、单品 图例 2框架分析法 又叫全店诊断分析法 销量排序后,如出现50/50、40/60等情况,就是什么都能卖一点但什么都不 好卖的状况,这个时候就要对品类设置进行增加或删减,因为你的门店缺少 重点,缺少吸引顾客的东西。 如果达到10/90,也是品类出了问题。 如果是20/80或30/70、30/80,则需要改变的是商品的单品。 *单品ABC分析(PSI值的概念) 销售额权重(0.4)×单品销售额占类别比+销售数量权重(0.3) × 单品销售数量占类别比+毛利额权重(0.3)单品毛利额占类别比 *类别占比分析(大类、中类、小类) 类别销售额占比、类别毛利额占比、 类别库存数量占比、类别库存金额占比、

类别来客数占比、类别货架列占比 表格例 3价格带及销售二维分析法 首先对分析的商品按价格由低到高进行排序,然后 *指标类型:单品价格、销售额、销售数量、毛利额 *价格带曲线分布图 *价格带与销售对数图 价格带及销售数据表格 价格带分析法 4商品结构三维分析法 *一种分析商品结构是否健康、平衡的方法叫做三维分析图。在三维空间坐标上以X、Y、Z 三个坐标轴分别表示品类销售占有率、销售成长率及利润率,每个坐标又分为高、低两段,这样就得到了8种可能的位置。 *如果卖场大多数商品处于1、2、3、4的位置上,就可以认为商品结构已经达到最佳状态。以为任何一个商品的品类销售占比率、销售成长率及利润率随着其商品生命周期的变化都会有一个由低到高又转低的过程,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商品同时达到最好的状态,即使达到也不可能持久。因此卖场要求的商品结构必然包括:目前虽不能获利但具有发展潜力以后将成为销售主力的新商品、目前已经达到高占有率、高成长率及高利润率的商品、目前虽保持较高利润率但成长率、占有率趋于下降的维持性商品,以及已经决定淘汰、逐步收缩的衰退型商品。 *指标值高低的分界可以用平均值或者计划值。 图例 5商品周期增长率分析法 就是将一段时期的销售增长率与时间增长率的比值来判断商品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方法。不同比值下商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表示) 如何利用商品生命周期理论指导营运(图示) 6销售预测方法[/hide] 1.jpg (67.5 KB) 1、历史分析法

2020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1辑)第20章数据的分析

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一辑)第20 章数据的分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0?齐齐哈尔)九年级一班和二班每班选8名同学进行投篮比赛,每名同学投篮10次,对每名同学投中的次数进行统计,甲说:“一班同学投中次数为6个的最多”乙说:“二班同学投中次数最多与最少的相差6个.”上面两名同学的议论能反映出的统计量是() A.平均数和众数B.众数和极差C.众数和方差D.中位数和极差2.(2020?娄底)11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初赛,他们的等分互不相同,按从高分录到低分的原则,取前6名同学参加复赛,现在小明同学已经知道自己的分数,如果他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复赛,那么还需知道所有参赛学生成绩的()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 3.(2020?福州)下表是某校合唱团成员的年龄分布 年龄/岁13 14 15 16 频数 5 15 x 10﹣x 对于不同的x,下列关于年龄的统计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A.平均数、中位数B.众数、中位数 C.平均数、方差D.中位数、方差 4.(2020?台湾)表为甲班55人某次数学小考成绩的统计结果,关于甲班男、女生此次小考成绩的统计量,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成绩(分)50 70 90 男生(人)10 10 10 女生(人) 5 15 5 合计(人)15 25 15 A.男生成绩的四分位距大于女生成绩的四分位距 B.男生成绩的四分位距小于女生成绩的四分位距 C.男生成绩的平均数大于女生成绩的平均数 D.男生成绩的平均数小于女生成绩的平均数 5.(2020?怀化)某校进行书法比赛,有39名同学参加预赛,只能有19名同学参加决赛,他们预赛的成绩各不相同,其中一名同学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决赛,不仅要了解自己的预赛成绩,还要了解这39名同学预赛成绩的() A.平均数B.中位数C.方差D.众数 6.(2020?衡阳)要判断一个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是否稳定,那么需要知道他最近连续几次数学考试成绩的()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 7.(2020?内江)某校有25名同学参加某比赛,预赛成绩各不相同,取前13名参加决赛,其中一名同学已经知道自己的成绩,能否进入决赛,只需要再知道这25名同学成绩的() A.最高分B.中位数C.方差D.平均数 8.(2020?淄博)下列特征量不能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是() A.众数B.中位数C.方差D.平均数

(完整版)常用数据分析方法论

常用数据分析方法论 ——摘自《谁说菜鸟不会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方法论主要用来指导数据分析师进行一次完整的数据分析,它更多的是指数据分析思路,比如主要从哪几方面开展数据分析?各方面包含什么内容和指标? 数据分析方法论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理顺分析思路,确保数据分析结构体系化 ●把问题分解成相关联的部分,并显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后续数据分析的开展指引方向 ●确保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及正确性 常用的数据分析理论模型 用户使用行为STP理论 SWOT …… 5W2H 时间管理生命周期 逻辑树 金字塔SMART原则 …… PEST分析法 PEST分析理论主要用于行业分析 PEST分析法用于对宏观环境的分析。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 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时,由于不同行业和企业有其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经济、技术、社会,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以下以中国互联网行业分析为例。此处仅为方法是用实力,并不代表互联网行业分析只需要作这几方面的分析,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和细化相关分析指标:

5W2H分析法 5W2H分析理论的用途广泛,可用于用户行为分析、业务问题专题分析等。 利用5W2H分析法列出对用户购买行为的分析:(这里的例子并不代表用户购买行为只有以下所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逻辑树分析法 逻辑树分析理论课用于业务问题专题分析 逻辑树又称问题树、演绎树或分解树等。逻辑树是分析问题最常使用的工具之一,它将问题的所有子问题分层罗列,从最高层开始,并逐步向下扩展。 把一个已知问题当成树干,然后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和哪些相关问题有关。 (缺点:逻辑树分析法涉及的相关问题可能有遗漏。)

数据分析典型练习题集

1、某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共开设了跳绳、足球、篮球、跑步四种运动项目,为了解学生最喜爱哪一种项目,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绘制了如下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部分信息未给出)。 (1)求本次被调查的学生人数;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该校共有120中学生骑电动车上学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为了解某中学2500个学生家长对“中学生骑电动车上学”的态度,从中随机调查400个家长,结果有360个家长持反对态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查方式是普查 B.该校只有360个家长持反对态度 C.样本是360个家长 D.该校约有90%的家长持反对态度 如果有2500名学生,请估计全校最喜爱篮球的人数比最喜爱足球的人数多多少? 2、为了了解某区八年级7000名学生的身高情况,从中抽查了500名学生的身高,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7000名学生是总体 B. 每个学生是个体 C. 500名学生是所抽取的一个样本 D. 样本容量为500

3、某市青少年宫准备在七月一日组织市区部分学校的中小学生到本市A,B,C,D,E五个红色旅游景区“一日游”,每名学生只能在五个景区中任选一个.为估算到各景区旅游的人数,青少年宫随机抽取这些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五个红色景区,你最想去哪里”的问卷调查,在统计了所有的调查问卷后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 (1)求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数,并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若参加“一日游”的学生为1000人,请估计到C景区旅游的人数 4、国家环保局统一规定,空气质量分为5级:当空气污染指数达0—50时为1级,质量为优;51—100时为2级,质量为良;101-200时为3级,轻度污染;201-300时为4级,中度污染;300以上时为5级,重度污染.某城市随机抽取了2015年某些天的空气质量检测结果,并整理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各题: (1)本次调查共抽取了天的空气质量检测结果进行统计;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扇形统计图中3级空气质量所对应的圆心角为°; (4)如果空气污染达到中度污染或者以上,将不适宜进行户外活动,根据目前的统计,请你估计2015年该城市有多少天不适宜开展户外活动.(2015年共365天)

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含解析

数据分析经典测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某校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分布如图所示,则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中位数分别是( ) A .15.5,15.5 B .15.5,15 C .15,15.5 D .15,15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为: 132146158163172181 268321 ?+?+?+?+?+?+++++=15岁, 该足球队共有队员2+6+8+3+2+1=22人, 则第11名和第12名的平均年龄即为年龄的中位数,即中位数为15岁, 故选D . 2.某实验学校女子排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分布如图所示,则这12名队员的年龄的众数、平均数分别是( ) A .15岁,14岁 B .15岁,15岁 C .15岁,156 岁 D .14岁,15岁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众数、平均数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即可. 【详解】

观察图表可知:人数最多的是5人,年龄是15岁,故众数是15. 这12名队员的年龄的平均数是:123131142155161 1412 ?+?+?+?+?=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众数、平均数,熟练掌握众数、平均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3.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竞赛,进入决赛的共有20名学生,他们的决赛成绩如下表所示: 决赛成绩/分 95 90 85 80 人数 4 6 8 2 那么20名学生决赛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85,90 B .85,87.5 C .90,85 D .95,90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85分的有8人,人数最多,故众数为85分; 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第10、11两个数, 为85分,90分,中位数为87.5分. 故选B . 考点:1.众数;2.中位数 4.在某次训练中,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各射击10发子弹的成绩统计图如图所示,对于 本次训练,有如下结论:①22 s s >甲乙;②22 s s <甲乙;③甲的射击成绩比乙稳定;④乙的射 击成绩比甲稳定.由统计图可知正确的结论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从折线图中得出甲乙的射击成绩,再利用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完整版)2019中考真题——数据分析

2019年中考真题——数据的分析 一、选择题 1.(毕节)在一次爱心义卖活动中,某中学九年级6个班捐献的义卖金额(单位:元)分别 为800、820、930、860、820、850,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820,850B.820,930C.930,835D.820,835 2.(铜仁)某班17名女同学的跳远成绩如下表所示: 成绩(m) 1.50 1.60 1.65 1.70 1.75 1.80 1.85 1.90人数23234111这些女同学跳远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1.70,1.75B.1.75,1.70C.1.70,1.70D.1.75,1.725 3.(成都)某校开展了主题为“青春·梦想”的艺术作品征集互动,从九年级五个班收集到的作品数量(单位:件)分别为:42,50,45,46,50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42件 B.45件 C.46件 D.50件 4.(广元)如果一组数据6,7,x,9,5的平均数是2x,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A.5B.6C.7D.9 5.(四川凉山)某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统计如表所示: 人数(人)317137 时间(小时)78910 那么该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A.17,8.5B.17,9C.8,9D.8,8.5 6.(四川眉山)某班七个兴趣小组人数如下:5,6,6,x,7,8,9,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 数是7,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6B.6.5C.7D.8 7.(四川绵阳)帅帅收集了南街米粉店今年6月1日至6月5日每天的用水量(单位:吨),整理并绘制成如下折线统计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