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有机酸含量测定(精)

果蔬有机酸含量测定(精)
果蔬有机酸含量测定(精)

果蔬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植物材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酒石酸、草酸等。利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果蔬中的可滴定酸含量,可以从风味及营养的角度衡量其品质。

重点:①碱式滴定管的调零、体积读数,容量瓶、移液管的正确使用;②邻苯二甲酸氢钾及有机酸样品的正确称取(差减法);③有效数字的取舍及确定。

难点:滴定终点的判断及掌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强碱滴定弱酸的基本原理及指示剂的选择。

2.掌握NaOH的配制和标定方法以及基准物质的选择。

二、实验原理

1.大多数有机酸是弱酸,如果某有机酸易溶于水,解离常数Ka>>10-7,用标准碱溶液可直接测其含量,反应产物为强碱弱酸盐。滴定突跃范围在弱碱性内,可选用酚酞指示剂,滴定溶液由无色变为微红色即为终点。

2. NaOH标准溶液是采用间接配制法配制的,因此必须用基准物质标定其准确浓度。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它易制得纯品,在空气中不吸水,容易保存,摩尔质量较大,是一种较好的基准物质,标定反应如下:

反应产物为二元弱碱,在水溶液中显微碱性,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邻苯二甲酸氢钾通常在105-110℃下干燥2h后备用,干燥温度过高,则脱水成为邻苯二甲酸酐。

3. 在一定温度下,用蒸馏水或乙醇将植物材料中的有机酸浸提出来,用碱溶液滴定浸出液,即可计算出样品的可滴定酸含量。果实中的有机酸含量如柑橘类可换算成柠檬酸、葡萄可换算成酒石酸,苹果类可换算成苹果酸表示。

二、仪器设备

1. 天平

2. 250 mL三角瓶

3. 匀浆机(或研钵)

4. 恒温水浴锅

5. 低速离心机(或漏斗)

6. 50mL离心管(或定性滤纸)

7. 碱式滴定管

8. 100 mL容量瓶

9. 25mL移液管

三、试剂

1. 0.05 mol·L–1NaOH标准溶液:在天平上取约0.5g固体NaOH(可用干燥小烧杯称取),另用大量筒量取250mL去离子水(无CO2),倒少量水入装有NaOH固体的小烧杯中,搅拌使NaOH溶解后将其倒入试剂瓶中;再将大量筒中剩余的水倒入试剂瓶中,混匀。

以邻苯二甲酸氢钾(分析纯)标定其浓度:用万分之一的天平称取干燥过的邻苯二甲酸氢钾0.1250 g ~0.1500 g 3份,分别置250 mL 三角瓶中,用80 mL 无CO2水溶解,加酚酞指示

剂2~3滴,用所配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大约15mL左右)。依下式计算NaOH的准确浓度,求3份样品的平均值,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4位。

M =

式中 M —— 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1);

W ——邻苯二甲酸氢钾的重量(g);

V ——滴定时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mL);

0.2043 ——每毫摩尔邻苯二甲酸氢钾的重量(g)。

2. 1%酚酞指示剂:称取1 g 酚酞,溶解于100 m L 70%~90%乙醇中。

四、实验内容

1.将新鲜组织用匀浆机匀浆,称取匀浆5g于50mL离心管中,将35mL左右蒸馏水加入50mL离心管,于80℃恒温水浴中浸提30 min,其间不断摇匀。

或称取新鲜组织5g,至于研钵中迅速研成糊状,用50mL蒸馏水洗入250mL三角瓶中,加适量蒸馏水,于80℃恒温水浴中浸提30 min,其间不断搅拌。

2.冷却后6000 r·min–1离心10~15 min,上清液用蒸馏水定容到100 mL(如材料为匀浆处理,且溶液色泽不影响滴定终点判断,亦可不离心冷却后直接定容到100 mL)。

或过滤,残渣用10~15 mL蒸馏水冲洗2~3次,合并滤液,定容至100mL。

3.取试液3份,每份25 mL ,分别置250 mL三角瓶中,各滴入酚酞指示剂2~3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30秒不褪色,即为终点。记录NaOH的用量。

4.结果计算

总酸度 = *100%

式中 V1 ——样品提取液总体积(mL);

V2 ——滴定时所取滤液体积(mL);

V ——滴定时所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mL);

N —— 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1);

K ——将总酸换算为特定有机酸的系数:苹果酸0.067、柠檬酸0.064、酒石酸0.075、乳酸0.090、草酸0.045

a ——样品滴定前的稀释倍数;

W ——样品鲜重(g)

五、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内容消耗NaOH标准溶液体积(mL)结果计算

一二三一二三平

NaOH标准溶液标

样品总酸度测定

六、注意事项

1. 如样品中有机酸含量过高,应在滴定前适当稀释,计算时将稀释倍数带入公式。

2. 如果试液颜色较深,影响滴定终点的观察,应采用电位滴定法。

3. 一般果蔬中含酸量较少,利用0.1mol/L NaOH溶液进行滴定时,NaOH所消耗的体积较少,容易引起误差。实操中,可以将NaOH适当稀释后使用。例如用0.05mol/L甚至0.01mol/L的NaOH溶液进行滴定。

七、作业与思考

1.园艺产品中的主要有机酸有哪些?计算时如何选择折算系数?

2.对于颜色较深的样品,测定有机酸时终点不易观察,应如何处理?

3.如果邻苯二甲酸氢钾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还是偏低?溶解邻苯二甲酸氢钾时加入80mL水,是用量筒量取,还是用移液管移取?为什么?

分析化学 实验二 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重点:①碱式滴定管的调零、体积读数,容量瓶、移液管的正确使用;②邻苯二甲酸氢钾及有机酸样品的正确称取(差减法);③有效数字的取舍及确定。 难点:滴定终点的判断及掌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强碱滴定弱酸的基本原理及指示剂的选择 2.掌握NaOH的配制和标定方法以及基准物质的选择 二、实验原理 1.大多数有机酸是弱酸,如果某有机酸易溶于水,解离常数Ka>>10-7,用标准碱溶液可直接测其含量,反应产物为强碱弱酸盐。滴定突跃范围在弱碱性内,可选用酚酞指示剂,滴定溶液由无色变为微红色即为终点。根据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c和消耗的体积V计算该有机酸的含量: 2. NaOH标准溶液是采用间接配制法配制的,因此必须用基准物质标定其准确浓度。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它易制得纯品,在空气中不吸水,容易保存,摩尔质量较大,是一种较好的基准物质,标定反应如下: 反应产物为二元弱碱,在水溶液中显微碱性,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邻苯二甲酸氢钾通常在105-110℃下干燥2h后备用,干燥温度过高,则脱水成为邻苯二甲酸酐。 三、仪器和试剂 邻苯二甲酸氢钾(KHP)分析纯;酚酞2g·L-1乙醇溶液;NaOH分析纯;有机酸试样。 电子天平;细口试剂瓶;容量瓶(100mL);移液管(25mL);碱式滴定管;锥形瓶(250mL)。 四、实验内容 1. 0.1mol/L NaOH溶液的配制 在台秤上取约2g固体NaOH(用小烧杯称取),另用大量筒量取500mL去离子水,倒少量水入装有NaOH固体的小烧杯中,搅拌使NaOH溶解后将其倒入试剂瓶中;再将大量筒中剩余的水倒入试剂瓶中,混匀。 2. 0.1mol/L NaOH溶液的标定: 准确称取三份0.5-0.6g邻苯二甲酸氢钾分别于250mL的锥形瓶中,加20-30mL水溶解,加2滴酚酞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至淡粉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3次,计算NaOH溶液的浓度。 3.有机酸试样的测定: 准确称取有机酸样品3.0-4.0g,置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移液管取有机酸溶液25.00mL, 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30秒不褪色,即为终点。记下NaOH用量,平行测定三份,计算有机酸试样的含量。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 测定几种常见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摘要:利用维生素C对紫外产生吸收和对碱不稳定的特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5种常见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最大吸收波长为243nm,标准曲线方程为A=0.00537c,相关系数为R^2=0.99539。9种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mg·(100g)-1]分别为:青尖椒111.8、上海青104.2、韭菜82.5、小白菜78.9、西芹59.70、胡萝卜49.8、西兰花28、茄子26.4、山药14.9。该方法简单、快速,结果令人满意。 1.前言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能预防牙龈出血及萎缩、提高人体免疫力,对坏血病、动脉硬化、贫血等有一定疗效。天然存在的抗坏血酸有L型和D型2种,后者无生物活性。维生素C 是呈无色无臭的片状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在酸性环境中稳定,遇空气中氧、热、光、碱性物质,特别是由氧化酶及痕量铜、铁等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其氧化破坏。氧化酶一般在蔬菜中含量较多,故蔬菜储存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流失。但在某些果实中含有的生物类黄酮,能保护其稳定性。 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钼蓝比色法、原子吸收法、碘量法、电位滴定法、荧光光度法、毛细管电泳法、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2-12]等。其中原子吸收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仪器相对昂贵;碘量法和电位滴定法操作步骤较繁琐,而且受其它还原性物质、样品色素颜色和测定时间的影响;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维生素C对紫外产生吸收和对碱不稳定的特性,于243nm处测定样品液与碱处理样品液两者吸光度之差,通过标准曲线方程,即可计算样品中维

有机酸检测方法

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草酸、苯乙酸、阿魏酸 甲酸、乙酸、丙酸、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草酸、 仪器与设备 waters2695 Alliance SeparationsModule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2996 PhatadiodeArray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eraeus离心机;HORIBApH计。 色谱分析 (1)混标配置。分别准确称取适量上述10种有机酸并用超纯水溶解或稀释,以孔径0. 45μm 的微孔滤膜过滤,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定容,配制浓度为100mg/L的储备液,保存于4℃冰箱中。 (2)标准曲线绘制。有机酸标准液的配置:根据紫外吸收灵敏度,将草酸、酒石酸、苹果酸、甲酸、丙二酸、乳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丙酸按照0. 2∶2. 5∶5∶5∶5∶2. 5∶5∶5∶5∶5的比例配制混标,逐级稀释,配制成A、B、C、D、E五个浓度级别的标准溶液,以绘制标准曲线。其中A级别标准溶液浓度为0. 2; 2. 5, 5, 5, 5, 2. 5, 5, 5, 5, 5(μg/mL);B、C、D分别为上一个级别浓度的5倍稀释,E级为D级的2倍稀释。并将这10中有机酸编号为:OA01-OA10。 (3)色谱条件。反相C18柱CAPCellPAK C18MG 4. 6mm×250mm, 5um, pH范围: 2~10,流动相: 0. 1%H3PO4的去离子水和乙腈(V/V)98∶2;检测器波长: 210nm;流速: 1mL/min;进样量: 20u;l柱温: 35℃; (4)流动相配置。取1mLH3PO4用超纯水稀释至1000mL,经孔径为0. 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超声脱气后备用。乙腈(色谱纯)超声脱气备用。

果汁中Vc含量的测定

研究性学习成果 关于果汁中VC的含量 浙江澄潭中学高一(x)班 指导教师: xxx 组长: xxx 小组成员: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课题研究的时间:2008年12月到2009年4月

关于果汁中Vc含量的研究 新昌澄潭中学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营养摄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水果中富含Vc。但也有一些同学影响着水果中Vc的含量。比如,一些水果为了防虫害日晒。在生长过程中常用纸袋包裹起来,结果造成维生素C含量减少;夏季水果丰收,储藏于冷库,冬天出售时,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也会减少;现代家庭一般都有冰箱,许多人喜欢买大量水果放入。但水果存放的时间越长,维生素C损失就越多。 关键词:Vc含量果汁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有些同学养成了天天吃水果的习惯,但同学们对于哪些水果营养丰富,Vc含量较多还不是很清楚。因此我们想测出各种水果及果汁饮料中Vc含量,知道较好的水果品种和果汁饮料品牌。 二:研究过程 从2008年12月起,到2009年4为止,历时5个月,我们利用研究性学习时间和其他课余时间对果汁中Vc含量进行了初步研究。除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以外,我们还进行了实验法。 实验1: 实验目的:测量果汁中Vc的含量。 实验器材:碘滴定液(0.05mol/L),淀粉指试液。 实验原理:将样品加冷水与稀醋酸使溶解,加淀粉指示液,立即用碘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在30秒内不褪色,读出碘滴定液使用量,计算Vc的含量。 实验步骤:取样品20g精密称量,加冷水100ml与稀醋酸10ml使其溶解,加淀粉指试液1ml,立即用碘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在30秒内不褪色,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记录消耗的碘滴定液的体积数(ml),每1ml碘滴定液(0.05mol/L) 相当于8.806mg的C 6H 8 O 6 。 实验记录: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滴定法)

学号姓名 实验三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滴定法) 一、实验原理 果汁具有酸性反应,这些反应取决于游离态的酸以及酸式盐存在的数量。总酸度包括未解离酸的浓度和已解离酸的浓度。酸的浓度以摩尔浓度表示时,称为总酸度。含量用滴定法测定。果蔬中含有各种有机酸,主要有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果蔬种类不同,含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食品中酸的测定是根据酸碱中和的原理,即用标定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 二、材料、仪器与试剂 (一)材料:西红柿、苹果、果汁等 (二)仪器:碱式滴定管(20mL)、容量瓶(100mL)、移液管(10mL)、烧杯(100mL)、研钵或组织捣碎机、100ml量筒(量酒精)、1%酚酞指示剂、胶头滴管/滴瓶、容量瓶(1000mL)、布氏漏斗+滤纸、天平、三角烧瓶、洗瓶、活性炭(脱色)、和板、蒸馏水。 (三)试剂 1).0.1mol/L氢氧化钠:称4.0g氢氧化钠定容至1000mL,然后用0.1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若浓度太高可酌情稀释。 2).1%酚酞指示剂:称1.0g酚酞,加入100mL50%的乙醇溶解。 三、操作步骤 1)0.1mol/L 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将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加入干燥的称量瓶内,于105-110℃烘至恒重,用减量法准确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约0.6000克,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50 mL无CO2蒸馏水,温热使之溶解,冷却,加酚酞指示剂2-3滴,用欲标定的0.1mol/L NaOH溶液滴定,直到溶液呈粉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2)样品的处理与测定:准确称取混合均匀磨碎的样品10.0g(或吸10.0mL样品液),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用滤纸过滤,准确吸取滤液20mL放入100mL 三角瓶中,加入1%酚酞2滴,用标定的氢氧化钠滴定至初显粉色在0.5min内不褪色为终点,记下氢氧化钠用量,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四、实验结果 式中:V——样品稀释总体积(mL)V1——滴定时取样液体积V2——消耗氢氧化

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佛山三中高中部陈荣智招树满何衍健 指导老师丘晓琳 0 引言 维生素C的功效早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从营养补充剂、维生素C糖果、到涂在脸上的含有维生素C的保养品,全都标榜着能让你更白皙、更健康。德国营养研究会建议,每人每天应摄取50~100mg的维生素C,才能刚好让血中的维生素C浓度达到饱和,如果摄取超过此范围,身体也无法多吸收,等于浪费。而30mg的维生素C是人体1天摄取维生素C的最少值,如果低于30mg,身体就会缺乏维生素C,使部份机能无法正常运作,长期下来,甚至出现坏血 症。当下,人们讲究“食疗”,倡导“天然”,认为从天然产物摄取维生素C 更安全、更能适应人体的需要。故,我们必须思考“吃什么,怎样吃”的问题。基于这点,本课题对普遍认为含维生素C较多的水果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以及对处理过的水果(如加热)中维生素C含量进行了测定,以求得从天然产物中摄取维生素C的较佳方案。 1 维生素C简介 1.1.1维生素C的结构及性质 维生素C (Vitamin C ,Ascorbic Acid,分子式: C6H8O6 ;分子量:176.12u;分子结构如左图)又叫抗坏血 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液呈酸性,在溶液中会氧化 分解。 1.1.2维生素C主要生理功能 1、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 2、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 3、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 4、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病。 5、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 6、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1.1.3维生素C的药物作用 近代研究表明VC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1.坏血病。血管壁的强度和VC有很大关系。微血管是所有血管中最细小的,管壁可能只有一个细胞的厚度,其强度、弹性是由负责连接细胞具有胶泥作用的胶原蛋白所决定。当体内VC不足,微血管容易破裂,血液流到邻近组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标准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酶抑制法测定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筛选测定。 测试方法酶抑制率法 2. 原理 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胆碱酯酶正常功能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农药的浓度呈正相关。正常情况下,酶催化神经传导代谢产物(乙酰胆碱)水解,其水解产物与显色剂反应,产生黄色物质,用分光光度计在410nm处测定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值,计算出抑制率,通过抑制率可以判断出样品中是否有高剂量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存在。 3.试剂 3.1 pH8.0缓冲溶液:分别取43.5g无水磷酸氢二钾与2.2g磷酸二氢钾,用510mL蒸馏水溶解。 3.2 显色剂:分别取160mg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DTNB)和15.6mg 碳酸氢钠,用20mL缓冲溶液溶解,4°C冰箱中保存。 3.3 底物:取25.0mg硫代乙酰胆碱,加3.1mL蒸馏水溶解,摇匀后置4℃冰箱中保存备用。保存期不超过十天。 3.4 乙酰胆碱酯酶:根据酶的活性情况,用缓冲溶液溶解,3 min 的吸光度变化D A0值应控制在0. 3以上。摇匀后置4℃冰箱中保存备用,保存期不超十天。 3.5 可选用由以上试剂制备的试剂盒。乙酰胆碱酯酶的ΔA0值应控制在0.3以上。

4 仪器 4.1 分光光度计或相应测定仪。 4.2常量天平。 4.3 恒温水浴或恒温箱 5 分析步骤 5.1 样品处理:选取有代表性的蔬菜样品,冲洗掉表面泥土,剪成1cm左右见方碎片,取样品1g,放入烧杯或提取瓶中,加入5mL 缓冲溶液,静制十五分钟,之间需振荡几次,待用。 5.2 对照溶液测试:先于试管中加入2.5mL缓冲溶液,依次加入0.lmL酶液、0.1mL显色剂、0.lmL底物摇匀,此时检液开始显色反应,应立即放入仪器比色池中,记录反应3 min的吸光度变化值ΔA0。 5.3 样品溶液测试:先于试管中加入2.5mL样品提取液,其它操作与对照溶液测试相同,但在加底物之前必须放置15分钟,记录反应3min的吸光度变化值ΔAt。 6 结果的表述计算 6.1 结果计算 检测结果按公式计算:抑制率(%)=[ (ΔA0-ΔA t)/ ΔA0]×100式中:ΔA0-对照溶液反应3min吸光度的变化值; ΔA t-样品溶液反应3min吸光度的变化值; 6.2 结果判定 结果以酶被抑制的程度(抑制率)表示。当蔬菜样品提取液对酶的抑制率≥50%时,表示蔬菜中有高剂量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存在,样品为阳性结果。阳性结果的样品需要重复检验2次以上。 对阳性结果的样品,可用其它方法进一步确定具体农药品种和含量。 7 附则

实验四柠檬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 柠檬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配制和标定NaOH 标准溶液的方法。 2.进一步熟练滴定管的操作方法。 3.掌握柠檬酸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主要试剂和仪器 仪器:4F 滴定管;锥形瓶;容量瓶;移液管(25mL );烧杯;洗瓶。 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质,100-1250C 干燥1小时,然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后备用);NaOH 固体;柠檬酸试样;%酚酞乙醇溶液。 实验原理 大多数有机酸是固体弱酸,如果有机酸能溶于水,且解离常数Ka ≥10-7,可称取一定量的试样,溶于水后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突跃在弱碱性范围内,常选用酚酞为指示剂,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微红色即为终点。根据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c 和滴定时所消耗的体积V 及称取有机酸的质量,计算有机酸的含量。 n n 1 (H A) (H A)100% 1000 c V M n m ω??=??样 有机酸试样通常有柠檬酸,草酸, 酒石酸, 乙酰水杨酸, 苯甲酸等。滴定产物是强碱弱酸盐,滴定突跃在碱性范围内,可选用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30s 不褪色)为终点。 实验步骤 1. mol ·L -1 NaOH 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mol·L-1 NaOH溶液的配制同实验一。 准确称取 g邻苯二甲酸氢钾,置于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20-30 mL水,微热使其完全溶解。待溶液冷却后,加入2-3 滴%酚酞指示剂,用待标定的NaOH 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如果较长时间微红色慢慢褪去,是由于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所致),记录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平行测定3次。 2.柠檬酸试样含量的测定 用分析天平采用差减法准确称取柠檬酸试样约,置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溶解,定量转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至刻度,摇匀。 用25mL移液管移取上述试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至溶液呈微红色,保持30秒不褪色,即为终点。记下所消耗NaOH溶液体积,计算柠檬酸质量分数。如此平行测定3次,相关数据填入表2中。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写出有关公式,将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填入表1和2。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分别计算出NaOH溶液的准确浓度和柠檬酸的质量分数,并计算三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对标定结果要求相对标准偏差小于%,对测定结果要求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表1 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氢氧化钠

(推荐)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

(一)维生素C有关概念介绍 ①基本定义 ②功效 ③营养价值 ④适宜人群与正常需求 ⑤VC与癌症 (二)研究活动原理与准备 ①实验原理 ②试剂和原料 ③实验步骤 (三)研究活动过程与总结 ①西瓜的取样及其VC含量测定 ②柑橘的取样及其VC含量测定 ③葡萄的取样及其VC含量测定 ④香蕉的取样及其VC含量测定 ⑤草莓的取样及其VC含量测定 ⑥分析实验误差与心得体会

一.维生素C有关概念介绍 1.基本定义 维生素C(Vitamin C ,Ascorbic Acid)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食物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一旦吸收,就分布到体内所有的水溶性结构中,正常成人体内的维生素C代谢活性池中约有1500mg维生素C,最高储存峰值为3000mg维生素C。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绝大部分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 2.功效 1、胶原蛋白的合成:胶原蛋白的合成需要维生素C参加,所以VC 缺乏,胶原蛋白不能正常合成,导致细胞连接障碍。人体由细胞组成,细胞靠细胞间质把它们联系起来,细胞间质的关键成分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占身体蛋白质的1/3,生成结缔组织,构成身体骨架。如骨骼、血管、韧带等,决定了皮肤的弹性,保护大脑,并且有助于人体创伤的愈合。 2、治疗坏血病:血管壁的强度和VC有很大关系。微血管是所有血管中最细小的,管壁可能只有一个细胞的厚度,其强度、弹性是由负责连接细胞具有胶泥作用的胶原蛋白所决定。当体内VC不足,微血管容易破裂,血液流到邻近组织。这种情况在皮肤表面发生,则产生淤血、紫癍;在体内发生则引起疼痛和关节涨痛。严重情况在胃、肠道、鼻、肾脏及骨膜下面均可有出血现象,乃至死亡。 3、预防牙龈萎缩、出血:健康的牙床紧紧包住每一颗牙齿。牙龈是软组织,当缺乏蛋白质、钙、VC时易产生牙龈萎缩、出血。维生素C 略带酸性,作为微量营养素被摄入体内,经体内溶解、消化,其酸碱性对人体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所以不必过份在意它的酸碱性。维生素C有助巩固细胞组织,有助于胶原蛋白的合成,能强健骨骼及牙齿,还可预防牙龈出血,长期服用对牙齿、牙龈无害而且有益。

NaOH的标定 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第六周实验(第二次) 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时间: 一、NaOH的标定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练习滴定操作。 (2)学习酸碱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方法。 二、简要原理 NaOH标准溶液是采用间接法配制的,因此必须用基准物质标定其准确浓度。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用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简写为KHP)为基准物质,酚酞作指示剂。 三、仪器与试剂 0.1mol/L NaOH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酚酞指示剂 四、实验步骤 在分析天平上用差减法准确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0.4-0.6g三份,分别置于三个已编号的25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去离子水,摇动使之溶解。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无色至微红色半分钟不褪,即为终点。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五、思考题 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范围? 答:根据消耗的标准溶液的体积在20---30mL,来计算基准物质的质量范围。的大多,一方面浪费,另一方面,称的太多,消耗的标准溶液的将会超过滴定管的最大体积, 造成误差;消耗的标准溶液的体积太少,测量误差太大。 2、标定NaOH溶液浓度时称量KHC8H4O4需不需要十分准确?溶解时加水量要不要十分准确?为什么? 答:标定溶液浓度时称量不需要准确测量KHC8H4O4的质量,因为公式中KHC8H4O4的质量是实际称得的质量,称量在0.5000±0.0500范围内都是允许的。 溶解时加水量也不需要十分准确,因为计算需要的是它的质量,与溶解时的加水量无关,所以加水量不需十分准确。 3、用KHP标定NaOH溶液时为什么用酚酞而不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答:邻苯二甲酸氢钾相当于弱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的产物是邻本二甲酸二钾,若正好中合,则弱酸强碱盐溶液呈碱性;而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变色发生在酸性溶液中,无法指示碱性溶液,也就是无法指示反应的终点。 4、如果用NaOH标准溶液在保存过程中吸收了空气中的CO2,用该标准溶液滴定盐酸,以甲基橙为,对结果有什么影响? 答:1.吸收二氧化碳,溶液中有碳酸钠,果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刚开始的颜色是红色,终点是橙色,ph在3.1-4.4之间,盐酸稍过量.这种情况下碳酸钠也会被反应成氯化钠,应该没有影响.如果以酚酞为指示剂,刚开始无色,终点红色,ph在8-10之间,碱过量.这种情况下,碳酸钠会被反应成碳酸氢钠,相当于有一部分氢氧化钠没有参与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体积变大,结果偏大.首先,从理论上来讲,吸收了空气中的CO2会生成碳酸钠,用该标准溶液滴定盐酸,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对结果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氢氧化钠之前吸收了二氧化碳,与盐酸反应后又完全释放出来,所以摩尔比是一样的.但是,如果用酚酞作指示剂,结果还是有影响的,结果应该偏高.因为吸性的二氧化碳相当于是吸收了碳酸,在滴定盐酸时,滴到酚酞变色时,二氧化碳不能完全释放出来,碳酸钠只生成了碳酸氢钠,而不会生成氯化钠,所以会造成结果的偏差.而从实际上来讲,如果装氢氧化钠瓶子的密封性很好,氢氧化钠最多也只吸收了瓶内空隙那微量的二氧化碳,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了,但如果吸收了外面的二氧化碳,那可想而知,和外面空气接触时,氢氧化钠标液中的水份也不知道挥发了多少,这样一来,结果的准确度就不好说了.

果蔬中vc含量的测定

果汁中Vc含量的测定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很多,如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滴定分析法、钼蓝比色法、碘量法等,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要求样品的纯度较高,还需要有昂贵的仪器;紫外分光光度法中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操作麻烦,耗时较长;2,6-二氯靛酚法操作简便且应用最普遍,但是药品价格昂贵,而且多数果汁样品溶液都有颜色,使滴定终点不易判定,使用脱色剂也很难脱色完全,且造成VC的损失。相比之下,碘量法只需标定碘液,其后续操作方便简单,易操作,故本次试验采用碘量法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关键字:维生素C 碘量法碘溶液可溶性淀粉滴定 一、实验部分 (一)、实验原理 维生素C属水溶性维生素,分子式C6H8O6。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还原性,能被I2定量地氧化成二酮基,因而可用I2标准溶液直接测定。 C6H8O6+I2= C6H6O6+2HI 使用淀粉作为指示剂,用直接碘量法可测定药片、注射液、饮料、汁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由于Vc的还原性很强,较容易被溶液和空气中的氧氧化,在碱性介质中这种氧化作用更强,因此滴定宜在酸性介质中进行,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考虑到 I -在强酸性中也易被氧化,故一般选在pH为3~4的弱酸性溶液中进行滴定。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 材料:果汁。 仪器:烧杯多个、量筒、玻璃棒、滴管、容量瓶多个(250mL)、酸式滴定管、滤纸、锥形瓶等。 药品:0.02mol /L碘溶液、2% 可溶性淀粉溶液、2% HC l溶液。 (三)、试验步骤 1、购买市场上现成的果汁; 2、滴定果汁中vc的含量; (1)、移取50ml果汁注入250 ml锥形瓶中,三份,分别向三个锥形瓶中加人3m l淀粉溶液,再滴加10ml醋酸,将PH 值调至3左右; (2)、用0.02mol /L碘溶液滴定果汁,在滴定过程中,边滴边晃动锥形瓶,直到提取液呈现蓝色,且在30 秒不褪色;

实验三果蔬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及含酸量的测定

实验三(1)果蔬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一、目的及原理 利用手持式折光仪测定果蔬中的总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TSS)含量,可大致表示果蔬的含糖量。 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产生折射现象,且入射角正弦之比恒为定值,此比值称为折光率。果蔬汁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折光率在一定条件下(同一温度、压力)成正比例,故测定果蔬汁液的折光率,可求出果蔬汁液的浓度(含糖量的多少)。由于果蔬汁液中除糖以外,有机酸含量也很可观,并且含有果胶、单宁、无机盐等可溶性物质,故用手持糖度计测定的实是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通过测定果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含糖量),可了解果蔬的品质,大约估计果实的成熟度。 常用仪器是手持式折光仪,也称糖镜、手持式糖度计,该仪器的构造如下图所示。

二、材料与器具 果蔬、蒸馏水、烧杯、滴管、卷纸、手持式折光仪 三、操作步骤 打开手持式折光仪盖板,用干净的纱布或卷纸小心擦干棱镜玻璃面。在棱镜玻璃面上滴2滴蒸馏水,盖上盖板。 于水平状态,从接眼部处观察,检查视野中明暗交界线是否处在刻度的零线上。若与零线不重合,则旋动刻度调节螺旋,使分界线面刚好落在零线上。 打开盖板,用纱布或卷纸将水擦干,然后如上法在棱镜玻璃面上滴2滴果蔬汁,进行观测,读取视野中明暗交界线上的刻度,即为果蔬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重复三次。 四、结果与计算

实验三(2) 果蔬中含酸量的测定 一、目的与原理 果蔬中含有各种有机酸,主要的有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等。果品品种种类不同,含有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果蔬含酸量测定是根据酸碱中和原理,即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故测出来的酸量又称为总酸或可滴定酸。计算时以该果蔬所含主要的酸来表示,如苹果、梨、桃、杏、李、番茄、莴苣主要含苹果酸,以苹果酸计算,其毫克当量为0.067g ;柑橘类以柠檬酸计算,其毫克当量为0.064g ;葡萄以酒石酸计算,其毫克当量为0.075g 。 苹果酸 柠檬酸 补充说明:毫克当量数=摩尔质量/氢离子摩尔数 二、材料与用具 样品:常见果蔬,本实验用橘子; 试剂:0.1mol/L 氢氧化钠、1%酚酞指示剂; 仪器:打浆机、250ml 容量瓶、滤纸、20ml 移液管、锥形瓶、酚酞指示剂、0.1mol/LNaOH 、碱式滴定管、天平 三、操作步骤 1、称取均匀样品25g ,打浆机打浆,用纱布初滤,再用蒸馏水洗涤滤渣,后用滤纸过滤,定容至100ml 。 2、吸取滤液20ml 放入烧杯中,加酚酞指示剂2滴,用0.1mol/l NaOH 滴定,直至成淡红色为止(15秒不退色)。记下NaOH 液用量。重复滴定三次,取其平均值。 3、计算 果蔬含酸量= %100c ????A B W R V

实验三 果蔬中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实验三果蔬中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紫外法) (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用铜离子氧化法测定维生素C(Vc)(紫外法); 2. 了解Vc定量测定的其他方法,如:磷钼酸比色法、碘量法、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近年来用全自动电位滴定仪进行电位滴定)、紫外法、2,4-二硝基苯肼测定总抗坏血酸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荧光法、Flinb近红外分光光度法等。 二、实验原理 抗坏血酸在波长243~267nm处有较高的吸收值,但在样品成分比较复杂时,因有强烈的背景吸收而不适宜用紫外法测定其Vc含量。用碱加热法等处理法都存在试剂较贵、操作复杂、时问长等一系列问题而不能广泛应用。利用铜离子消除背景误差,能直接测定一些水果蔬菜样品中的Vc含量而不需要进行前处理,操作简单干扰少。 附加说明:在测定Vc的国标方法中,荧光法为测定食物中Vc含量的第一标准方法,2,4-二硝基苯肼法作为第二法。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 实验材料 桔子 实验器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涡旋混合仪;高速冷冻离心机;榨汁器;电热恒温水浴锅;试管与试管架;胶头器长滴管及移液管;250mL烧杯等。 实验试剂 1. 120μg/mL Vc贮液:120mg Vc,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然后用1000毫升容量瓶定容。存4℃备用。 2. 5μg/mL的铜离子溶液:①先配成1000μg/mL的硫酸铜溶液;②取上述

硫酸铜溶液5mL,加入1mol/L的醋酸溶液7mL及1mol/L醋酸钠200mL,用蒸馏水定容。③5×104mol/L的EDTA溶液:36.5mgEDTA溶于适量蒸馏水,250 mL 馏水定容。④铜离子-EDTA混合液(6.2×105mol/L):使用前将上述铜离子溶液和EDTA以4:1(v/v)混合而成(现用现配)。 四、实验步骤 1. 标准曲线制作 取12支试管(大试管)分成2组,按下表进行操作。维生素C溶液浓度为120μg/mL。 2. 样品测试 取一定量的桔子瓣记录克数。挤压成汁,9000 rpm,4℃离心15min,取上清液量其体积并稀释20倍。 1 mL样品稀释液,加入5mL铜离子-EDTA混合液(pH6)于波长267nm处测定其吸收值,结果为J(I)。 取1mL样品稀释液加入4mL铜离子溶液(5μg/mL),50℃水浴中加热15min,以破坏所有Vc,然后加入1mL 5×104 mol/LEDTA溶液于波长267nm处测定其吸收值,结果为J(II)。 3. 计算 样品中Vc含量= M S V J ?? ? ? 6 其中:6——铜离子-EDTA溶液稀释倍数△J——J(I )-J(II) V——材料总体积

果蔬中有机酸的测定

实验水果、蔬菜中总酸的测定 (学号:030212011031,030212011026 李欣钰和郎琳) 【实验目的】 1、利用标准液滴定水果蔬菜,测定不同水果蔬菜中总酸度 2、练习利用滴定管滴定溶液 3、练习移液管的使用 4、练习pH计的使用 【实验原理】 1、水果和蔬菜中含有各种不同的有机酸,主要为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等。果树的种类不同,含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果汁或菜汁的酸性取决于游离态的酸或酸式盐的存在数量。这些算都是有机弱酸,所以在测定时,有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就能测出酸度。这样测得的数据是总酸度,包含了未离解酸和已离解酸的浓度。用下式计算: 总酸度(%)=(V 样/W 样 )x(V NaOH xc NaOH x折算系数/V取样)x100 式子中V样为样品稀释总体积;V取样为滴定时取样体积;W样为样品的质量。折算系数为不同有机酸的毫摩尔质量 2、食品中的总算度往往根据算韩算的不同,而取其中某种主要有机酸计量。食品中常见的有机酸及其毫摩尔质量折算系数如下 苹果酸——0.067(苹果,梨,西红柿) 酒石酸——0.075(葡萄) 柠檬酸——0.090(柑橘类) 【仪器试剂】 烧杯(100ml)(3-5只),洗耳球,移液管(25ml),容量瓶(250ml)(3只),滤纸,铁架台,滴定管夹,碱式滴定管,玻璃棒,胶头滴管,电子天平,研钵,酚酞指示剂,NaOH标准溶液(约为0.2mol/l),西红柿,葡萄,橘子(自备),塑料袋若干(自备),小刀(自备) 【实验内容】 1.准确称取混合均匀磨碎的样品10g 2.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加纯水至刻度线,摇匀 3.吸取5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两滴酚酞试剂 4.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溶液至淡红色,并且在30s内不退色,即到达终点。 5.记下所用的NaOH体积。重复测定三次取平均值。 6.利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剩余的两种水果或蔬菜。并记录实验数据 7.用pH计测出样品稀释液的pH 8.处理实验数据,比较所测的西红柿,葡萄,橘子的总酸度的不同 实验数据处理表

果蔬维生素C含量测定及其分析

果蔬维生素C 含量测定及其分析 摘要 本次实验我们测定了橘子中的维生素c 含量,试验中,通过2,6-二氯酚靛酚对维生素C 的滴定从而测定了橘子所含的维生素C 含量,我们测得橘子的维C 的含量是20.46mg/100g ,相对较低。经查阅资料,讨论后发现维生素C 在空气中易氧化,而且不同成熟程度、品种、新鲜程度、生长地、测定温度等客观因素也会对其有很大的影响。 一、前言 实验目的: 测定橘子中的维生素c 含量,从而进行分析。 实验原理: 维生素C 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缺少它时会产生坏血病,因此又称为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它对物质代谢的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发现它还有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并具有化学致癌物的阻断作用。 维生素C 主要存在于新鲜水果及蔬菜中。水果中以猕猴桃含量最多,在柠檬、桔子和橙子中含量也非常丰富;蔬菜以辣椒中的含量最丰富,在番茄、甘蓝、萝卜、青菜中含量也十分丰富,野生植物以刺梨中的含量最丰富,每100克中含2800毫克,有“维生素C 王”之称。维生素C 为无色晶体,味酸,溶于水及乙醇,不耐热,在碱性溶液中极不稳定,日光照射后易被氧化破坏,有微量铜、铁等重金属离子存在时更易氧化分解,干燥条件下较为稳定。故维生素C 制剂应放在干燥、低温和避光处保存;在烹调蔬菜时,不宜烧煮过度并应避免接触碱和铜器。 C C C C C C HO H HO HO O H OH O 2 N OH Cl Cl O +C C C C C C O H O HO O H OH O 2 N OH Cl Cl O + O H (蓝色) 还原型抗坏血酸 氧化型脱氢抗坏血酸 2,6-二氯酚靛酚还原型2,6-二氯酚靛酚(红 色)H OH + (无色) N Cl Cl O H H 维生素C 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它可分为还原性和脱氢型。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溶液中的有机酸含量_图文(精)

第27卷第3期 2010年3月 应用化学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HEMISTRY V01.27No.3 Mar.2010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溶液中的有机酸含量 牛金刚刈梁晓静钆6刘霞4.蒋生祥”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6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摘要利用水溶液中的有机酸在高氯酸羟胺(HAP和Ⅳ,∥一二环己基碳酰亚胺(DCC存在的条件下生成的羟肟酸,以及羟肟酸在酸性高氯酸铁溶液中显色的性质,建立了一种分光光度测定水中有机酸含量的方法。对显色剂的酸度、浓度、加入体积、HAP和DCC的浓度、加入体积以及显色反应的温度、反应时间对吸光度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该显色反应在反应条件:0.0687mol/L HAP 1.0mL、0.6mol/-L DCC 0.5mL、震荡均匀后室温下放置反应。15min、0.02mol/L酸性高氯酸铁溶液(高氯酸浓度o.3mol/L显色条件下具有最大的吸光度;并对正丁酸、正戊酸、苯甲酸进行了线性关系考察。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线性范围较宽、准确度高等优点,可用于那些不易从水溶液中萃取的有机酸的测定,也可用于液相色谱洗脱液中有机酸的测定。 关键词有机酸,.7、r,Ⅳ,一二环己基碳酰亚胺,高氯酸羟胺,羟肟酸,羟肟酸铁络合物,分光光度法 中图分类号:06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518(201003-0342-05 DOI:10.3724/SP.J.1095.2010.90183

羟肟酸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溶液中的酯类化合物已有较多报道¨“o,该方法是利用酯和羟胺反应生成羟肟酸,然后与三价铁反应得羟肟酸铁显色。在该方法的基础上,先将羧酸转化为相应的酯或酰氯,然后再按上述方法显色可测定无水溶液中的有机酸含量,由于该反应必须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并且反应步骤较多,操作繁琐,影响测定的准确度。Cetin等∞’利用水溶液中羧酸可以在羟胺和DCC‘的存在下一步反应生成羟肟酸,并和过量高氯酸铁反应生成紫红色的羟肟酸铁络合物的现象,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药片中赖诺普利的含量,Kostic等∞3利用相同的原理测定了人造果汁中柠檬酸的含量。本文利用该方法原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溶液中的有机酸含量,详细考察了不同的反应条件对吸光度的影响,给出了比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并对不同种类的羧酸进行了线性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线性范围较宽准确度高等优点,可以作为水溶液中有机酸检测方法。 1实验部分 1.1试剂和仪器 Ⅳ,Ⅳ’.二环己基碳酰亚胺(DCC购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高氯酸铁购于Alfa Aesar公司; 高氯酸羟胺(HAP自制"],以盐酸羟胺和高氯酸钠为原料,甲醇为反应介质60℃反应24h,取上层清液蒸干可得到白色晶体状的HAP。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721型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菁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Lambda 35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德国柏琴公司。 1.2实验方法 o.02mol/L酸性高氯酸铁溶液(其中高氯酸的浓度为0.3mol/L。羧酸标准溶液:分别称取 0.125g正丁酸、正戊酸和苯甲酸用蒸馏水定容至25mL,得到浓度为 500mg/L的羧酸标准溶液。在 5mL容量瓶中准确移入0.5mL羧酸标准溶液或蒸馏水,依次加入0.0687mol/L HAP的甲醇溶液 1.0mL、0.6mol/L DCC的乙醇溶液 0.5mL震荡摇匀后,于室温下(25℃反应15min,最后加入 0.02mol/L酸性高氯酸铁溶液2mL,用乙醇定容至5.0mL,震荡摇匀后,用l CI'II比色皿以未加羧酸的溶液为参比溶液,于520nnl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

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教案

《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教案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彭石娟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水果蔬菜中Vc的测定,通过组内成员间的交流和讨论,体验并共享实验结果。 2.知道设计实验的原则:单因子变量、对照。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维生素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能合理膳食。 4.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了解生化相关职业。 【重点】 知道实验设计的原则,形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难点】 利用已知标准量来换算被测品维生素C含量。 二、课前准备 1.教师实验准备: 【试剂】各种水果和蔬菜,0.5%淀粉溶液,0.1%碘液,稀盐酸、碘液 【仪器】烧杯,锥形瓶,量筒,铁架台,酸式滴定管,pH试纸,容量瓶,研钵,滤纸,漏斗,榨汁机,电子秤或天平。 2.学生准备 完成《维生素相关资料收集单》 三、实验原理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它是人体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之一。维生素C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人体胶原蛋白的形成、参与体液内多种氧化还原反应、具有解毒作用等。在蔬菜水果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维生素C。 维生素C是强还原性物质,在酸性溶液中,能把碘(I2)还原成碘离子(I-),而当碘液过量时,又会使被测溶液里的淀粉显蓝色,因此利用这一原理,可以用直接碘量法测定水果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 四、教学方法——PBL教学 PBL教学法是项目学习(problem based-learning),由美国教授Barrows于1969年首创,它是在构建主义理论指导下,基于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自主和小组学习为主,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到并学习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提出完整的解决方案,而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及时提供知识上的帮助和引导,为学生的活动进行提供保障。

实验六果蔬中含酸量的测定.doc

实验六果蔬中含酸量的测定(中和法) 一、目的及原理 果蔬中含有各种有机酸,主要有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由于果蔬种类不同,含有机酸的种类也不同;同一果蔬品种,其成熟度不同,有机酸 的含量也有很大差异。果蔬中含酸量的多少亦是衡量其品质优劣的一个重要指 标,它与新鲜果蔬及加工处理后成品的风味关系密切。因此,了解其含量对鉴 定果蔬品质及进行合理加工有重要作用。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果蔬总酸量测 定的原理,学会并掌握果蔬含酸量测定的方法。 果蔬含酸量的测定是根据酸碱中和的原理,即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并根据碱溶液用量,计算出样品的含酸量。所测出的酸又称总酸度或可滴 定酸。还有少量的酸,由于受果蔬中缓冲物质的影响,不易测出。计算时以 该果实所含的主要酸来表示,如仁果类、核果类主要含苹果酸,以苹果酸计算, 其毫摩尔质量为;柑桔类以柠檬酸计算,其毫摩尔量为;葡萄以酒石酸计算,其毫摩 尔量为;蔬菜中主要含草酸,其毫摩尔量为。 二、药品与器材 桃、杏、葡萄、番茄、莴苣等; 氢氧化钠、 1%酚酞指示剂; 50ml 或 10ml 滴定管、 200ml 容量瓶、 20ml 移液管、 100ml 烧杯、研钵、分析天平、漏斗、棉花或滤纸、小刀、白瓷板、滴定管。 三、操作与步骤 称取均匀样品20g,置研钵中研碎,注入2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混合均匀后,用棉花或滤纸过滤到干燥的250 ml 烧杯中。 吸取滤液 20ml 放入 100mL烧杯中,加酚酞指示剂 2 滴,用 NaOH 滴定,直至成淡红色为止。记下NaOH液用量。重复滴定三次,取其平均值。 某些果蔬容易榨汁,而其汁液含酸量能代表果蔬含酸量,可以榨汁,取定量汁液(10ml)稀释后(加蒸馏水至20ml),直接用 NaOH液滴定。

实验三 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实验三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用基准物标定 NaOH 溶液浓度的方法。 2.了解有机酸摩尔质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绝大多数有机酸为弱酸,它们和 NaOH 溶液的反应为: nNaOH + H n A = Na n A + nH2O 当有机酸的各级离解常数与浓度的乘积均大于 10-8时,有机酸中的氢均能被准确滴定。用酸碱滴定法,可以测得有机酸的摩尔质量。测定时,n值须已知。由于滴定产物是强碱弱酸盐,滴定突跃在碱性范围内,因此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NaOH 不符合基准物的条件,必须用近似法配制,然后用基准物标定。本实验采用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为基准物,酚酞为指示剂标定 NaOH 溶液的浓度,其反应式为: OH- + HC8H4O4- = C8H4O42- + H2O 三、仪器与试剂 NaOH、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有机酸试样乙酰水杨酸(C9H8O4)、酚酞指示剂(0.2%乙醇溶液)、量筒(10mL)、烧杯、试剂瓶、滴定管(50mL)、锥形瓶(250mL)、移液管、容量瓶。 四、实验步骤 1. 0.10mol/L NaOH的配制 用直接称量法在台秤上称取2g NaOH于小烧杯中,溶解后,置于500ml戴橡皮塞的试剂瓶中稀至500ml摇匀。(需要定量吗?) 2. 0.10mol/L NaOH的标定 在称量瓶中用差减法平行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7份,每份约 0.4~0.6 g ,(分子式约204)分别倒入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 40~50 mL 水使之溶解,加入 1~2 滴酚酞指示荆,

用待标定的 NaOH 溶液滴定至呈现微红色,保持 30 秒内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测定 3 次,计算 NaOH 溶液的浓度和相对平均偏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