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发展战略得以强化

优先发展战略得以强化
优先发展战略得以强化

十一五的五年,是商洛教育大发展的时期。教育优先的发展战略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教育内涵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始终把确保教育投入作为重中之重,市县两级政策性教育经费拨款、全市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实现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教育部门办学经费连年增长,总投入累计为79.77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103.9万平方米,全部消除D级危房。其中,市区全面完成了企业办学校分离工作,东风小学、第三实验小学、崤函小学、育才小学、市七中等改扩建工程相继完成,新建了市阳光小学、市外国语高中,有效地缓解了中小学入学压力;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力度逐年加大,教学仪器、图书、课桌凳、电教多媒体、体育器材投入5717.8万元,改造农村初中食堂81个、面积达3.39万平方米,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新增计算机教室409间、校园网120个、多媒体教室1165间,市直学校全部建成“班班通”,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中教育相对滞后已成为我县教育发展以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一是普通高中总量不足,社会供需矛盾突出;二是教师队伍总体学历结构和学科结构不合理,骨干教师、知名教师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三是教育设施落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学质量总体偏低;四是职业高中招生困难,总体办学效益偏低;五是办学体制单一、陈旧,机制不活,总体教育效益不高;六是高中教育的有效需求不足,社会兴办高中教育的积极性差,发展民办教育困难

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按照新课程要求,改革传统课堂教学,充分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还时间给学生,四十五分钟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三十分钟完成,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教学的互动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学习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主动的学习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一是深化高中课程改革,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体系,鼓励和引导学校向特色方向发展;二是加快探索创新性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大学资源衔接,筹建高中实践创新基地;三是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四是改善行政管理,扩大高中办学自主权,特

别是招生、用人方面的自主权,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五是建立高中学业质量标准,提高办学质量;六是探索引进国际课程,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国际理解教育。

构筑引力场提升向心力(主标)

办好教育,必须依靠教师。教师的素质决定教育的质量。

宜宾市一中的教学质量在川南地区首屈一指,是因为他们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一直把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教艺精湛、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作为实现学校“三人”办学思想的根本保证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青年教师,学校向他们提出了“三年站稳一中讲台,六年成为新一代骨干教师”的发展目标。

近年来,随着青年教师的不断成长,学校逐渐涌现了一大批“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名师”“省级骨干教师”;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干劲十足,相继成为师风师德的行业楷模。人们都说,正是学校在人才兴校战略上,卓有成效地通过构筑三大“引力场”工程,提升了团队向心力,才成就了这支队伍的优秀。

师德提升场——让新教师找到职业归属感

“一名国家级示范高中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形象?具备怎样的能力?”这是“创示”之初,摆在宜宾市一中全体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人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教师队伍建设又应该有什么样的标准?面对这个问题,校长伍小兵和老师们交锋观点、碰撞火花。

最终,大家给出一致的答案——一名示范校教师应具备三种形象:一是崇高的道德形象,使学生敬服;二是渊博的智能形象,令学生佩服;三是高雅的美感形象,使学生悦服。这三者缺一不可,环环相扣。

观点层次分明、富于逻辑、直中要害,一经提出,立即得到教师们的积极响应。

紧接着,学校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摸底后,一些棘手的问题浮出水面:部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缺乏职业归属感,岗位意识不强、奉献精神不足、工作粗枝大叶马马虎虎,部分中老年教师出现职业倦怠……而由此带来

的教学得不到细化、学生家长有看法等一系列问题,正在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针对这种现象,宜宾市一中充分挖掘学校资源,积极营造“师德提升场”:首先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勤政务实,廉洁奉公,勇于开拓,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建设目标,以创“四好”活动为载体,努力做到“风正心齐”,讲实效、办实事、重实绩。要求校级领导作师德的表率,应具有高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和高能力素质,做到大事不独断,小事不纠缠,难事不推诿,好事不抢先,失误不埋怨;中层干部应是教师的楷模、具体工作的带头人、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其次是加强校风建设,以教风促学风、班风,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从2007年11月起,每月进行一次全校的师德教育——“三讲、三爱”系列教育活动,期期有主题、有反馈、有总结,持续一年时间;针对调查问卷中所反映的教师在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领导班子与教师一对一谈心交流,锁定思想根源,一一化解。

这几年,每年学校都要举行一次师德报告会,让教师们了解身边的优秀事迹:“全国优秀教师”祝天虹3次晕倒讲台;“四川省先进工作者”黄君明两次从讲台上抬进了医院;“全国模范教师”张国琼几年如一日给学生煮鸡蛋、送牛奶;学校“爱心妈妈”刘凌凌晨4点还在满街找学生;“四川省优秀教师”唐光裕每天都是7点20到校,晚上10点半离开,几十年如一日等等……教师们高尚情操让老师们热泪盈眶,也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新教师的心。

同时,针对青年教师较多的实际,学校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其思想、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帮他们排忧解难,给予全方位的关心;通过“导师助教制”,让年轻教师既传承了教学技艺,又得到师德熏陶;组织他们到贫困山区学校考察支教,感受心灵震撼,逐渐形成高尚的人格力量………另外,学校还利用行风评议的机会,重新定位教师的师德素质,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

几年来,通过一系列师德提升活动,成效显著:学校现有全国、省、市师德标兵5人,被国家级表彰的教师共14人,被省级表彰的教师共36人,被市级表彰的教师共158人。2007年9月,学校张国琼老师被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模范教师”,同时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德育先进工作者”,还被全国妇联、教育部表彰为“巾帼建功标兵”,她是全省基础教育系统获此殊荣的唯

一代表。在最近三年的行风评议中,学校每年都是宜宾市教育系统一等奖的第一名。这些都是“师德提升场”效果的最佳体现。

技能成长场——为青年教师成长开辟快车道

走进宜宾市一中的每一间教室,你随处都可以看到青年教师听课的身影。

在课堂上授课的是特级教师、学术带头人、拔尖人才、国家级骨干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名师、校级名师……他们被冠以一个统一的名字——“导师”。他们为台下听课的助教们量身定做成长方案,通过课堂教学和理论指导,手把手地教给他们教学本领。

在一中,这种培训方式被称作“导师助教制”。所有新教师经考试合格后,才能正式走上讲台,而且必须通过一年的“跟班”学习。这期间,他们将在导师的指导下,熟悉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备课、听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答疑、指导实验和课程设计等。

“我们选备的导师,首先要经过资格审查,并由导师、助教双向选择后结为‘对子’。”谈起导师助教制,宜宾市一中分管教学科研和继续教育的副校长黄滨如是说。“我们就是要让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足的中老年教师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培养,使其迅速熟练地掌握教学方法,由新手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

宜宾市一中现有专职教师462名。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几乎每年都从高校引进大批毕业生。目前,教龄6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学校教师的50%左右。

为此,学校狠抓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提出“三年站稳讲台,六年成为一中新一代骨干教师”的发展目标,以科研课题为抓手有效地推进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学校承担的省级重点课题“同构——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获得了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着力抓好“九大工程”:为期一周的新教师培训;实施“导师助教制”;每周一次的青年教师沙龙活动;每年一届的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每期一次的青年教师培训会;每期上一节合格课;每期参加一次高三的诊断考试;承办省市级学术会议和赛课活动;选定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为其量身定制发展计划进

行培养等。通过这“九项工程”,使青年教师迅速适应教学,并逐步成为骨干教师。

“读好一本教育理论专著;练好一手粉笔字;讲好一口普通话;设计好一份优秀教案;上好一堂公开课;掌握好一项技能;带好一个班;辅导好一个课外兴趣小组;写好一篇教育科研论文。学校期期有总结,有汇报,表彰优秀,鞭策后进。”谈起学校的“九个一”活动,教科处主任余祯银说。

这期间,学校有意识地把一些重要的教学任务交给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让青年教师挑重担,增强其工作的独立性。诸如:让他们搞公开教学,承担校教改实验课题,担任班主任等。让他们在教学第一线“唱主角”、“挑大梁”,在实践中激动力、见世面、长知识、增才干、练内功。数学教师朱弦就是这样一位。81年出生的她,今年28岁,在导师的指导下,今年5月第一次参加全市优质课比赛便取得第一名。

“压担子”的举措,激发了青年教师的内在需求。与2005年相比,如今学校特级教师人数、省级骨干教师都有所增加。现在,宜宾市一中有特级教师及后备人选12人,高级教师106人,国家级骨干教师5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中小学模范德育工作者2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人,省市级青年骨干教师63人,省优秀青年教师标兵2人,市师德标兵2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6人,市级拔尖人才及后备人选9人,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0人,市级以上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11人。

理论学习场——由自主学习激发科研热情

有关调查显示:在全国范围内,有72.3%的教师将理论学习视为工作任务而非专业自需;教师因整日疲于应付各种差事,很少有自发性和实质性的学习行为;真正经常自学的不足30%。这些都造成中小学教师理论学习表面化、形式化和低效化。

根据这一具体情况,宜宾市一中着力构筑“理论学习场”,要求全校干部、教师,都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边学边思,边思边行,以学习完善自己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学习的结果最终体现于教育教学行为的不断改进中。为此,学校在教师中树立“人人都是课题研究者,人人都是课改实践者”的

理念,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班子”、“学习型科组”和“学习型班级”的要求,让学习成为一中人的一种本性,一种乐趣,一种永不停息的精神追求,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

每次,在校长办公会和行政会上,都是校长伍小兵带领干部有针对性地共同学习相关管理类文章;在校本研修中各教研组每次教研活动必须共同学习一篇教育教学理论的文章;每年教师聘结束后,立即组织教师参加暑期学习,学习合格后才能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学习,学校专门编印了每月一期的《教科论坛》和每半月一期的《教学参考》供教师学习;为每位教师提供经费用于订阅专业杂志;购置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设立了教师图书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还投资2 00多万在每个教室安装了视频系统,建立了教师学习室,这些硬件的投入,增加了教师学习的机会,提升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强化了学校学习的氛围。

近五年,学校派出了600余人次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培训、派出300余人次参加各级进修学习和到相关学校考察学习。学校还邀请了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张昌余教授和游永恒教授、四川教育学院姚文忠教授和刘裕权教授、西南大学朱德全教授、成都七中王志坚校长、绵阳教科所龚林泉副所长、山东德州一中课改专家等到校,就教育理论、德育工作、心理辅导、教学艺术、新课程改革以及高三复习迎考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讲座并与教师及管理层互动交流,全员学习了江苏南通和河北衡水的教育教学经验,组织全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讨论。

这些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校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提升了理论素养,强化了教育研究意识,增强了教育研究能力,转变了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与2005年春期相比,学校研究的课题新增加1项省级重点课题、2项国家级子课题、2项省级子课题、5项市级课题。科研成果有1项获省政府二等奖、1项获省教育厅二等奖、3项获市政府三等奖、1项科获市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4项获市教育局一、二、三等奖。五年来教师发表论文和获奖论文共610

篇,其中国家级61篇,省级177篇。学校两次被评为宜宾市教育科研、教学改革实验先进单位。

如今,学校已形成了系统的国家、省、市、校科研课题研究网络,构建了系统、科学的信息获取、运用机制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效有力地推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宜宾市一中高考上本科线人数从2006年的603人,至2007年1206人,至2008年1407人,至20 09年1728人,至2010年2065人。学生参加各级文学、艺术、体育及科技创新竞赛均获得优异成绩:在刚刚结束的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上,宜宾市一中学生一举夺得男子篮球、女子三级跳远、男子800米和男子4×400米接力四项冠军,并获得男子4×100米接力、女子4×100米接力季军和男子排球第四名等成绩;高二年级的魏廷屹同学获得“全国十佳小作家”称号,并出版个人诗文集《黎明的星空》。

“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教艺精湛、团结协作”这一追求完美的教师成长理念,已经成为宜宾市一中500多名教师人心向往的“为师准则”,学校已形成的“德才并重”的校本培训模式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而这所学校,也因此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三人”的办学思想、“我存在、我自信、我努力、我成功”的铿锵斗志,将鼓舞着宜宾市一中的教师们向着更加辉煌的目标奋进。

——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加强,施教能力普遍提高。

由于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一举扭转了高中优质师资流失的不良局面,为高中教育后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开展全市新课程大讲堂,让全体教师全面认识课改、了解课改、走进课改,使广大的高中教师第一次享受公费培训的好处,

坚持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深入开展“敬业爱岗”主题教育活动,先后涌现出了以丁贞花等20名“感动崤函?十佳人民满意教师”为代表的师德楷模。全市2.99万名教职工中,专任教师2.56万人,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6.67%、98.92%、99.46%,比2005年提高18.94、2.60、0.46个百分点。此外,还有300余人取得研究生学历或研究生课程班进修学历。“十一五”期间,广大中小学教师普遍参加了岗位培训,2306人参加了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2.1万人(次)参加了新课程培训,1.6万人参加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师施教能力明显提高。全市拥有国家、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名师2747人。通过招教考试、特岗教师招聘等形式,补充了2500余名年轻教师,为队伍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全市初步建立了“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科学考核”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和“重实绩、重贡献、奖勤罚懒、多劳多得”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教师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内部管理日趋规范,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市教育系统大力实施以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为标志、以创建市级管理规范化学校和市级示范性学校、打造特色学校活动为抓手、以“八项管理”(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安全管理、收费管理、校园文化管理、卫生管理、档案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学校管理上台阶”活动,积极引导各级各类学校优化管理、提升服务。全市现有市级管理规范化学校380所,市级管理规范化先进学校334所,市级管理示范性学校98所;其中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8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6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省级重点4所,形成了一批规模大、条件好、质量高、特色鲜明的学校。特别是以“五项活动”(敬业爱岗主题教育、班主任比武、校长讲校、满意学校创建、星级科室创建)为抓手,以“一高”(构建高效课堂)、“两无”(无投拆、无重大安全事故)、“三优”(优良的校园周边环境、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和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不断提高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市招办自主研发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网络管理信息系统”、“普通高校招生报名网络管理系统”、“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和“成人高校招生报名网络信息管理

系统”、“普通高招网上采集考生体检信息管理系统”,使考试组织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效率明显提高。

——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坚持“两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大力实施了中小学课外科技文体活动工程,125万人(次)参加;扎实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广大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276人次获得科技创新奖;大力开展艺术展演活动,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不断规范办学行为,积极探索改革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育系统连续十五年获得市政府通令嘉奖,老百姓正享受着教育快速发展的成果。

看师资:多措并举师资队伍德、才均过硬

看德育:创新方式促素质教育大提升

看均衡:优质教育资源规模迅速壮大

学校办学质量问题关系到学校的所有人,且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为此,质量管理要坚持“三全”原则:一是要坚持全面性,让全体学生包括最后一名学生都能受到良好教育,实现全面发展;二是全员性,学校里的每一位领导,每一位教师、职工,每一名学生,都是提高质量的主体,要形成人人重视质量、关心质量、推动质量的良好氛围;三是全程性,也就是要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点、接口以及结果。重视教学工作过程就不必多讲了,结果也非常重要,比如高考前应该对学生进行今后就业思想的指导和填报志愿的指导,而不能只问耕耘不问结果,因为我们培养的是社会的人,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质量的根本之策。近年来我市切实加大了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都大大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但是整体力量还不够强,特别是特级教师、名师等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优秀教师比例还偏低。就高中教师队伍来讲,职高明显还薄弱,专任老师学历合格率仅为67.84%,全省排倒数第一。普高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了92.36%,还不错,但是优秀教师还不够多,真正能够担纲重任、挑起大梁的骨干教师还不够,并且没能形成合理的梯队。这次我到各所重点中学调研,看到校长都重视师资建设,我很高兴,但是我还不够满意。为什么呢?因为我问了校长们,学校能够搭配起几套比较满意的队伍?问下来,几所学校中,最好的才两套多一点,一般都是一套多。这样的结构、这样的状况,要想做到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是比较困难的。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还是将师德放在首位。师德问题主要是抓个案,我市包括高中教师在内的整个教

师队伍,师德师风整体是好的,但也有极少数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正甚至品行败坏的教师,在严重影响着教育形象。对这部分教师要加强教育和管理,严重的要严肃处理。强化师德建设,也包括教研员在内。其次,教师还是要立足于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师德是根本,教学是核心。教师要切实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特别是下半年全市高中都要进入课改,这对教师教学的业务能力要求将更高。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还是在课堂,要坚持以课堂为中心加强教学。第三,要切实加强教育科研。这一直是我市教师的一大薄弱环节,近年来虽有所进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还不够,特别是优秀的教科研成果不多,真正能用在教学工作上并发挥效用的更是寥若晨星。教师要提高水平,教科研是关键,是从“教书匠”到“教育家”必不可少的途径。

从学校来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制订和实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规划是龙头,不同定位的学校对师资队伍有不同的要求,比如省一级、二级重点中学对教师队伍的一个要求,就是要有多少多少位在全省知名的教师。学校制定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要对学历、专业、职称等各方面结构以及梯队建设等,提出合理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安排足够的经费予以保证实现。二是着力培养。特别是要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通常讲“三个留人”,我想改为“三个培养”,即要做到感情培养、事业培养、待遇培养,并要给他们压担子。教师都是知识分子,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有这样一种心理:有事做,不亦乐乎。有事给他做,他会认为校长看得起他,若是没事给他干,他就会感觉没受到尊重,心里就会烦。校长要大度、大气,对能干的教师要大胆使用,创造机会让他们冒尖,而不能“武大郎开店”。这里我还想指出,校长应该要上课。校长本来就是老师,虽然行政事务是繁重,但不能不兼课,脱离教学一线。要和师生打成一片,了解一线教学情况和师生情况,不然不足以服人,难以管好学校。

人才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上)

人才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上)试题 总分值100.0分 您的考试成绩:84.0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1 题. 造成全球经济一体的始作俑者应该首推跨国企业的企业家与科学家。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 A 案: 您的答 A 案: 第2 题. 据统计,当今世界有3.9亿技术人才不在出生国效力。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 B 案: 您的答 A 案: 第3 题. 当前,合作与共享已经成为一种各国人才战略发展趋势。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 A 案: 您的答 A 案: 第4 题. 当前,我国人才发展事业进入了一个重大战略转折期和黄金机遇期,人才发展将 进入一个重大创新活动期。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 A 案: 您的答 A 案: 第5 题. 2010年5月25日,中央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 划纲要》。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 A 案: 您的答 A 案: 单选题部分(每小题12.0分,共60.0分) 第1 题. 从1978年至2004年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投资情况来看,人力资本因素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仅占()。 A. 8.30% B. 18.30% C. 28.30% D. 38.30% 标准答 A 案: 您的答 C 案: 第2 题. 20世纪中期,新加坡人才流失率曾经高达90%,但从20世纪()年代开始,其人 才回流率逐年上升。 A. 60 B. 70 C. 80 D. 90 标准答 D 案: 您的答 D 案: 第3 题. 当前,最急缺人才的发展中国家高端人才却大量流失向()国家。 A. 其他发展中 B. 新兴 C. 西方 D. 发达 标准答 D 案: 您的答 D 案: 第4 题. 在资源禀赋上,中国的资源相对短缺,特别是()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 瓶颈。 A. 煤炭

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重要性及措施

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重要性及措施 摘要:目前,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机动车化是不可避免的,是未来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需要变思维方式,不能一味想着怎样让车子动起来,而是应当考虑如何让人动起来。换言之,就是要让有限的道路能够为更多的出行服务。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行“公交优先”战略。 关键词:城市公交优先发展重要性措施 1.城市公交的含义 城市公共交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是指包括公共汽车(电车)、出租车、地铁、轨道、轮渡等交通方式在内的经济方便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总称,通常称为“公共交通”;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城市及所辖区范围内供公众出行采用的、经济方便的公共汽车(电车)客运交通方式,通常称为“公交”。在此,本文讨论的主要是狭义的公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大,一些城市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城市的发展。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仅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也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重大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交通堵塞已成为城市居民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如何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经济、安全的出行环境,改善交通堵塞和道路拥挤,成为许多人面临的共同问题;同时,由大量增加的机动车辆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也亟待解决。解决这些问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行“公交优先”战略,对于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惠及百姓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2.1公交优先: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世界银行曾有项研究表明:交通需求增长超前于经济增长速度,一般都在两倍以上。可见,交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公交作为城市生产的第一道工

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大国的崛起(二):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大国的崛起(二)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稿光辉历程 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的确立给中国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6年4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金贵乡潘昶小学的孩子们在新建校园里快乐地学习与生活。(本报资料图片) 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性事件,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重大的战略机遇,中国政府冷静观察、从容应对,坚定不移地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了攸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重大历史抉择,这是国家意志与人民意愿的集中体现。 (一)世界风云变幻与教育的重大使命 在中国的改革史上,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一个重大事件,推动了中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折,推进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城市发表了“南方谈话”,他洞察全球政治风云变化和经济发展,对“苏东剧变”作了深刻剖析,阐述了剧变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现状和趋势,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走向。这是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对中国的发展方向作出的重大抉择---中国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当人们的思想再一次出现困惑时,邓小平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又一次极大地解放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在全国引发起自由市场经济改革的新浪潮”。这标志着我国开始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转变,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重要目标的历史新阶段。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征程。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伟大尝试。 知识经济对中国优先发展教育有重大启示。世纪之交,知识经济悄然兴起,发达国家开始从后工业化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亟须跨越式完成现代化的发展中大国,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在研究思考知识经济对中国社会和跨世纪教育发展的影响。世界正处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折时代,发达国家相继从后工业时代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代替物质资源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Toffler)指出:知识正在成为一切有形资源的“最终替代”,知识的极端重要性,已经或正在改变工业组织、公司结构、商业竞争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创造财富的途径,甚至战争的方式。他在《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中提出:“我们正快速迈向一个迥然不同的权力结构,这一权力结构造成的将不是一个分成两种文明的世界,而是一个为三种截然对立和相互竞争

人才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下) 试题及答案

人才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下)试题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 1 题. 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千分之三。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B 第 2 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人才先行实现经济追赶是一条普遍规律。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A 第 3 题. 目前中国人才流失数量位居世界前列。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A 第 4 题. 创新型国家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A 第 5 题. 美国《华尔街日报》2010年1月26日报道的美国有关政府机构最新数据表明,在美国留学五年后仍然留在美国的博士中,韩国最高。 A. 正确 B. 错误 标准答案:B 单选题部分(每小题12.0分,共60.0分) 第 1 题. 当前,我们要努力做到用()造就人才。 A. 事业 B. 环境 C. 机制 D. 法制 标准答案:A 第 2 题. ()是对国家和经济最具安全性、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A. 知识和科技 B. 人才 C. 自然资源 D. 文化 标准答案:A

第 3 题. ()是人才优先的活的灵魂。 A. “天生我材必有用” B.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C.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D. “不拘一格降人才” 标准答案:D 第 4 题. 在人才发展指标体系中,除()我国居世界首位外,其他各项指标都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A. 人才贡献率 B. 人力资本投资占GDP的比例 C. 人才资源总量 D. 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 标准答案:C 第 5 题. 要加大对人才发展投入力度,提高投资(),推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投资人才资源开发,促进人才资本优先积累。 A. 效益 B. 数量 C. 能力 D. 目的 标准答案:A 多选题部分(每小题4.0分,共20.0分) 第 1 题. 当前,各级政府围绕促进各类人才培养、选拔、评价、使用、流动和激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的良好制度氛围。 A. 党管人才 B. 鼓励人才干事业 C. 支持人才干成事业 D. 帮助人才干好事业 标准答案:BCD 第 2 题. 目前,在中国,()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A. 重物质投入轻人才投入 B. 重资源开发轻人才开发 C. 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引进 D. 重招商引资轻招才引智 标准答案:ABCD 第 3 题. 建设世界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的具体措施包括()。 A. 确定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 B. 确立我国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 C. 坚持以用为本,创新体制机制 D. 坚持人才统筹发展的政策创新和工程创新

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分析

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分析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阶段,为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目标。面对党的十七大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最根本的还是要更加自觉地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推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指导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长期战略选择[1]。 关键词:教育优先发展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工作方针,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政治智慧的结晶其确立和推进展现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看为重中之重。【2】 一、教育优先发展的概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决定了我们无论着眼于当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还是深谋远虑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大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必须将其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其出发点应该是多视角、多层面的。就战略一词的本质涵义而言,全局性和长远性是其定位的核心依据。全局性是空间上的定位,而长远性则是时间上的定位。因此,教育优先不仅含有在同时期同等条件下,教育要超前于其它行业先行发展的意义;而且还包括在长远的多种事务不能齐头并进时,在排序上使教育先行的内涵。勿庸置疑,教育优先发展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二、教育优先发展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这一切的功劳该归于改革开放,在人口众多的背景下,我国的人才处于短缺阶段,造成这一后果的是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导致我国很多行业无人才可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的发展变显得更为重要。百业应以教育为先,其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首先,优先发展教育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了,到现在来看已经有了一定的效果,从高等教育入学率来看,年年都在增长,这些都是教育发展的成果。所以优先发展教育可以普遍提高全民素质,在当今精神文明建设重要于物质文明建设的时代,教育则变得更加重要。我国的文化传承需要教育,经济建设需要教育,奔向小康更需要教育。 其次,优先发展教育可以满足经济文化建设的人才需要。有利于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教育优先发展是基于当今世界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依据教育发展的规律和时代特征做出的战略抉择,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重在落实;新时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根本大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妥善解决关系教育全局的重大问题,使教育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使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4] 最后,优先发展教育必然会引导着科学、文化、卫生、国防等其他行业的发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Eduwest

第四章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导学 70年代未到80年代初,在前一阶段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在科技、教育以及其他方面的各种会议和座谈会上,亲自动员全党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强调尊师重教,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育“四有”新人。 在明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之前后,全国上下围绕教育问题开展了激烈的讨论: 如:教育的社会性和功能的讨论; 关于教育战略地位的讨论; 关于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的讨论; 关于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问题的讨论; 关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讨论; 关于教育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的讨论; 邓小平正是从整个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深刻的分析,把发展教育看成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全党重视知识,重视人才,重视教育,进而指出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的指示。 邓小平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同时又是基于他对教育在新技术革命中的战略意义的分析,把教育同人才、科技发展、经济振兴、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看待的。这正是现代生产和高科技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体现了教育的本质规律。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者应做到: 1.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点和要点 在学习“教育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人力资源”一部分时,应了解“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内涵;学习“教育为科技发展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一部分时,应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学习“教育为社会全面进步创造重要条件”一部分时,应了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内涵。 同时,应掌握经济持续增长离不开教育,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核心,教育是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基础。 2.理解和领会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 学习本章,应联系实际,理解为什么说经济持续增长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教育是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基础。 同时,结合教育发展和工作实际,领会教育为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思想保证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_》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文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三)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第三章学前教育 (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 (六)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实行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财政补助。(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扩建托幼机构,在小学附设学前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第四章义务教育 (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原因与措施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原因与措施 (2012级)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所在学院 提交日期2014年12月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原因与措施 摘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中阐述了 城市可持续交通的先进理念和具体措施,进一步说明只有实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才能构建高效、和谐、节约型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 关键词:公共交通,公交优先,措施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城的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总体上滞后,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关键是要树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先公交发展是城市健康发展和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方面,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1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必要性 “公交优先”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由法国巴黎最先提出的,其后很快在欧美发达国家得以推行。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雄辩地证明,这种高效利用通道资源的交通方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公交优先”即公共交通优先,是指在城市发展和规划中,把公共交通的建设、管理放在优先的位置上,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使其能以畅通的道路、良好的车况、纵横密集的线网站点,为公众出行提供更多、更好、更快的服务。 1.1 公交优先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 城市公交的正常营运,直接支撑着城市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有序运转,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也可以说城市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方向、用地布局紧密相关,没有大运量的、快捷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城市想要达到理想的空间布局几乎是不可能的。伴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增长,建立区域公共交通体系,能更好地联系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可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仅是解决城市交通的需要,而且也是优化城市布局,推动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本质要求。 1.2 公交优先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 公共交通的发展是决定城市形态和城市人口密度,节约使用土地、能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能源已经成为涉及我国经济安全的战略资源。据统计,每百km的人均能耗,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8.4%,电车为3.4%至4%,地铁为5%。如果采用个体小汽车出行的人有1%转乘公共交通,仅此一项全国每年节省燃油将达到0.8亿L。由此可

2019年树立强烈地人才意识,大力推进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题库

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大力推进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单选题: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要素。 A. 核心 B.基本 C.内在 D.外在 ★下列国家中,不承认双重国籍的有()。 A. 中国 B.巴西 C.菲律宾 D.越南 ★为了提高人才回流率,世界各国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其中,法国出台的政策是()。 A.提供高级职位,解决子女教育及眷属就业问题 B.智力回归 500 人计划 C.卓越研究中心计划 D.国家及海外研究人员归国激励基金 ★在全球人才指数报告的排名中,中国在2015 年排名()位。 A.30 B.31 C.32 D.33 ★()创新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 A. 思想 B.理念 C. 科技 D.文化 而且★美国为了吸引人才,声明从美国高校()专业毕业的国际留学生可以直接申请绿卡, 没有名额限制。 A. 文科 B. 理工科 C. 商科 D.医科 ★目前,我国人口的中位年龄约为()岁。 A.25 B.30 C.36 D.40 多选题: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进程,就是()。 A.科技创新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 B.以农业现代化为核心引起全面改革的过程 C.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不断开发涌现的过程 D.产业变革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 ★各国移民政策调整主要聚焦在()人才。 A. 高端 B.中端 C. 紧缺 D.普通 ★美国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来的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计划集聚吸引力()等国的一千名科学家参加。 A. 英国 B.德国 C.法国 D. 意大利

★下列承认双重国籍制度的国家有()。 A. 加拿大 B.澳大利亚 C.韩国 D.日本 ★下列不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积分制移民的国家是()。 A. 加拿大 B. 澳大利亚 C.韩国 D.日本 ★下列承认双重国籍制度的国家有()。 A.人才管理体制不顺 B.人才政策开放度不够高 C.市场主体难以发挥作用 D.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不到位 判断题: ★20 世纪初,国际人才市场出现了一群在人才流出国和流入国之间来回流动的高级人才, 形成了人才环流。 A.正确 B.错误 ★为了吸引留学生人才,新加坡政府在2004 年启动了全球校园计划。 A.正确 B.错误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 A.正确 B.错误 ★外国留学生比直接引进的外籍人才更熟悉引进国国情,相对本土人才节省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成本。 A.正确 B.错误 ★为了吸引留学生人才,日本推出了“留学生30 万人计划”。 A.正确 B.错误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承载者。 A.正确 B.错误 C.

关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实现我区教育跨跃式发展

关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现我区教育跨跃式发展 、我区基础教育发展历史和现状 平解放前,西藏没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1951,创办第一所小学——昌都小,开创西藏现代教育之先河。1956年,创办第一所学——拉萨中学。1965年,第一所高校—西藏民族学院诞生。经近60年的发展,一个包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技教育、高等教育及成人教在内的具有西藏特点的社会主教育体系初具规模。截至2008年底,西藏共有各级各类校1017所,小学龄儿童入学率98.5%;初入学率92.2%;高中阶段入率51.2%;高等教育入学率19.7%。另外,在全国各各级各类学校就读的在校生有1.9万余人。西藏的74个县(区)已完成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的目标,青壮年文盲率降到2.4%。 近年来,中央政府断加大对西藏教育的支持力度。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立了农牧区中小学教经费保障新机制,提了义务教育保障水平。从1985年开始,国家对西藏义务育阶段的农牧民子采取“包吃、包住和包学费用”的措施,2007又全部免除中小学生学杂费使西藏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免费义教育的地方。 二、实现区教育跨跃式发展的要意义 1.实现育跨跃式发展是我区贯彻落实科学展观的迫切要求。 改革开30多年,特别是国家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10年来,西藏教育发虽然在整体上取得了喜的成绩,实现了迅捷的发展,但内地各兄弟省市相比,西教育的水平、质量和会效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基础设施办学条件在整体上还较落后,师资队伍参差齐、专业水

平整体不高,教教学质量提高缓慢,育管理和教育理念相对落后等方。因此,实现教育跨跃式发展是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 2.现教育跨跃式发展是我区坚持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和客观求。 跨越式展是一种快速度的发展,要在遵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用尽能短的时间达到目。教育是适应未来展的事业,是提高人口素质根本所在,也是实现人的全发展和建构现代文明大厦的基础当然,教育跨越式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是在经济社发展和人口、资源、环相协调的情况下,提高可持续展能力,使我区经济社会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是我们坚持教育优先展战略的理论依据和要求。 3.实现教育跨跃式发展是实我区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的基础和要目标。 由于历的原因和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远落后于其它省市和兄民族。在中央的关心和家的大力支持和各兄弟省市的对援助下,西藏经济社的状况发生了并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区提出了跨越式发目标。当今世界,知识和人才、民素质和创新能力正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一发展趋势,既为藏跨跃式发展提供了利高科技和先进知识超越传统模式发的有利机遇,又提出了前所未的严峻挑战。因此,们必须清醒地认识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用,切实把实现教育跨跃式展作为实现我区经济社跨跃式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目标。 三、牢固树立“育是第一民生”理念,把教育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为什么党和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为什么党和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的四大客观依据: 一、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二、教育与人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国际竞争力,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三、教育与人才培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因而必然也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四、教育与人才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 从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联系来看: 教育优先发展不仅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支撑,而这两者的基础都在教育。教育在提高人民素质、推进城市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教育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石和动力,是改善整个国家人文环境和未来发展的关键。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应当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怎样落实这一战略决策?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的全面谋略和全瞻性部署,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需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科技、教育人才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

关于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思考(广西)

关于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思考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资源、人力资本的作用,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战略资源。《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人才优先”为核心的24字方针,集中体现了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要素的战略思想。广西实现跨越发展,必须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做到“四个优先”:位置优先把人才发展放在最优先的位置;积累优先瞄准未来发展,作好人才储备;投资优先优先投资人才开发,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开发优先在整体发展中,优先开发人才,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在此,笔者谈谈广西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建立和完善“以用为本”的人才工作机制 人才培养和引进的目的在于使用,人才在使用中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坚持“以用为本”,用好现有人才,盘活现有人才资源,需要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其一,进一步提高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地位,使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激励创新热情,涌现大量创新人才;其二,注重以项目用才育才。依托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等各类平台,在使用中培养人才,在培养中使用人才;其三,发挥企业人才在创新创业中的主体作用;其四,深化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克服“官本位”倾向,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作用的良好环境。 思考二:人才战略要紧贴为产业发展服务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广西正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走广西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现在的瓶颈是,人才资本相对匮乏和人才结构布局不尽合理,缺乏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缺乏造就世界品牌的人才,严重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紧贴产业发展,突破人才瓶颈制约,当前应抓好五项重点工作。其一,根据广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优化现有人才结构,把人才战略体现到产业战略中去,把人才优势体现到产业优势中去。其二,瞄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前沿领域,采取特殊措施和办法,引进一批世界一流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其三,充分发挥企业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各类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向企业流动,打造一批“旗舰型”的企业。四是完善区域人才开发政策与协调机制,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务。其五,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元化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使教育培养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 思考三:确立开放的人才战略 “天下人才天下用,天下人才为我用”。要提倡“世界性的人才观”,扩大人才开放,按照国际通行的人力资源规则和惯例,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和配置人才资源,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一是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国际化政策,建立健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大力引进一批适应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智力。二是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创新载体建设,积极吸引优秀留学人才来广西发展。三是着力推进本土人才国际化,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和鼓励企业主动“走出去”开发和利用海外人才。 思考四:制订人才储备计划 根据广西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要求,广西急需储备四种紧缺人才,即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首席执行宫人才,特别是“旗舰型”跨国公司的企业领袖;现代服务业人才,重点是生产性服务业人才;通晓国际商务运作规则的外向型人才。这四类人才对广西未来十年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因此,要切实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较大幅度地提高人力资本投入比重,提高投资效益;加强产业、行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继续围绕重点领域发展,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及时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发挥企业在人才储备中的主体作用,储才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调整人才教育结构,加强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 思考五:营造优质的人才服务环境

大力实施县城优先发展战略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a2928260.html,)/总结报告/经验材料 大力实施县城优先发展战略 大力实施县城优先发展战略近年来,##县通过实施县城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县城建设同发展产业相结合,同聚焦生产要素相结合,同改善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不断增强县城的竞争力,县城经济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带动了全县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达到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效果。一、坚持产业兴镇,为县城发展提供经济支撑。城镇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动力之源和重要支撑,是提高城镇竞争力的基础,没有城镇产业的壮大,城镇的土地、资金、基础设施就不可能发挥最佳效益,难以形成城镇建设发展的良性循环。根据##县城的实际,我们从三个方面加强县城的产业建设。一是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坚持“产业关联,特色立园”的方针,在县城东区创建了桃花江民营创业园,全方位、多领域招商引资,引导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发展,主动接纳大中城市的产业转移,积极发展园区经济。园区采取“零收费”、“低地价”、全程代理服务等优惠政策,边建设边招商、分步实施、滚动发展。该园自去年11月挂牌组建以来,已有7家企业入园动工建厂,其中6家为外资企业,固定资产投入达2.2亿元。预计在3-5年内,园区企业可发展到30家,将成为

我县县域经济的支柱。二是加大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改组力度,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近年来,我们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采取兼并联合、股份制或股份制合作改造、租赁经营、分块搞活、“两个置换”等办法,引进外来和民间资本改造和提升了传统产业。对国有、集体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已有新兴管件、力威制药、纸厂等工业企业和几家上规模的商业零售企业重现生机,产销两旺,安置劳动力3000余人,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使县城的三产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我们确立了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三产业发展的思路。一方面是加快发展旅游业。县城总的定位是“留山水风光,建旅游新城”,以桃花江竹海为龙头,突出“美女和竹”两大特色,把县城的各景点有机结合,建设生态旅游城,促进生态经济发展。去年,全县接待中外游客26万人次,其中县城20万人次。另一方面是搞活商贸流通。在县城建成了4个投资超过500万元的综合性超市和7个市场,发展个体工商户2664户,去年,县城的房地产开发、交通运输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二、扩大城镇规模,为县城发展提供空间载体。一是精心做好县城规划。规划是县城建设的灵魂,决定县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一方面是突出特色编制规划。围绕“打造江南名镇,创建花园城市”的目标,将县城定位于建设融山水风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新城,把我县独有的天问台、桃花江竹海、桃花江女子旅游学校等自然、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融入县城规划,并以此来开展对县城的基础设施、

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研究

文献综述 ——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研究 苗莹 (公共事业管理0801班) 【文章摘要】 战国时,冯曾对孟尝君抱怨“出无车”。如今,随着交通工具的增多,人们追求的不再是“出有车”,而是更加快捷方便的出行质量。同时由于我国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已成为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 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后, 交通运输部门将承担起城市客运的管理职责, 在这种形势下, 如何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 是摆在各级政府和交通运输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公交优先的理念最早由法国提出。伦敦、巴黎、纽约等城市公交化均在70%左右,东京更高达87%,而在我国这个比例却大多在20%。 【关键词】 公交优先;发展;交通 一、公交优先的含义 1、王训锋在《泸州市常规公交规划研究》中谈到,公交优先是指城市内客运交通以大容量、快速度的大公交系统为主,以其他交通工具为辅。公交优先应包括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技术装备、企业改革、交通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先。 2、陈懿在《公交优先战略研究》中提到,狭义的“公交优先”是指在交通工程范围内, 采用适当的交通管理和道路工程措施, 使城市内部的客运交通以大容量、快速度的公交系统包括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为主, 其他个体交通工具为辅。而广义的“公交优先”不但是指公交在“路权”使用上的优先, 更是指有利于公交优先发展的所有政策和措施, 包括公交在规划和财税、经济政策上的优先。公交优先既是一个经济问题, 又是一个社会问题, 既是一个技术问题, 又是一个管理问题。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人才发展规划

人才发展规划

佳时特2015-2016年度 人才发展规划 —2015年~2016年 为实施“人才兴企”发展战略和更好地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盘活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双向共赢,加快企业发展,满足生产发展需要,根据总体目标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人才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人才队伍现状 公司组建以来,经理部在公司高层的领导下,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按照公司生产发展实际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积极为公司招募人才。 1、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止2015年5月,全公司共拥有员工100名,且成立了20人的技术研发团队,其中包括高级工程师、博士、海归,硕士。并先后与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华东交通大学签订了人才战略合作协议,接收培养两所大学优秀的毕业生为公司服务,逐步提升公司人才素质。2015年,与华中科技

大学段正澄院士合作筹建院士工作站,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为自动化生产线及高端数控机床制造储备技术力量。 2、人才素质不断提高。公司现拥有博士1名,硕士3名,本科毕业生26名,大专毕业生33名,中专技校毕业生24名,高中毕业生13名,相比往年,员工文化层次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3、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公司高层领导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增加在人才招募和人才选拔、培养上的投资比例,不断完善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在人才招募上,采用外部招聘和内部选拨相结合的方式;在员工培训方面,进行内部培训,主要方式是授课及讨论,培训内容主要有技术改进和相关管理知识。此外,在人才使用上,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内部竞聘与选拔,为员工晋升提供便利条件,积极为稳定人才、吸引人才、激励人才提供支撑。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公司正在快速发展,人才工作虽处于不断完善之中,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不足。 1、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和行动有待进一步加强。“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投入是最有效的投入”等理念尚未完全树立。 2、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公司长远发展。虽然职工数量在不断增加,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技艺精湛的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的领军人才依然十分缺乏。 3、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活的现象在一定程度内存在。

浅谈优先发展教育对我国的重要性

浅谈优先发展教育对我国的重要性 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当今世界,人才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教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在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中,教育越来越居于龙头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取决于教育。必须进一步凝聚优先发展教育的共识,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 【关键词】重要性、优先教育、任务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规划纲要任务分解分工方案,提出重点任务、重要政策和重大工程配套实施办法。以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为重点,抓紧启动重大教育项目和改革试点。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对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我们党科学判断世界形势,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本质要求,从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造福当代、泽及千秋的英明决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完成“十一五”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特别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迫切要求更加重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落实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多年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改革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实际工作发展不平衡,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有的地方、有的部门、有的同志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尤其需要尽快加以解决。 一要明确优先发展教育要性 一是要从国家命运的高度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教育被摆上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教育加快改革发展步伐,我国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能够顺利推进,跨国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投资办厂,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相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我们拥有受过基本教育的较高素质劳动力优势,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专门人才优势。时

11.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11.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二十世纪上半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了在短时间里赶上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防力量以抵抗军事威胁和侵略,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通过对经济实行国家的高度计划,对内实行高积累、高投入,以保证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即赶超发展战略。二十世纪中后期,后发国家强烈的赶超愿望,使激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观占据重要位置,都先后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即经济赶超的战略;同时,为服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赶超战略,都逐步实行了三位一体的计划经济体制。 然而,几乎所有实行赶超战略的国家经济经过多年的积累,大都陷入诸如日益加深的城乡贫困化,旷日持久的高通货膨胀以及经济结构失衡的困境之中,林毅夫指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没有能够发挥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而是脱离比较优势进行赶超,因而不能取得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成功。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早期阶段,要素禀赋结构的特征是资本的严重缺乏和劳动力的过剩以及技术的落后。在通过扭曲要素价格和其他经济管制推行重工业化的情况下,所能做到的也仅仅是把有限的资本倾斜配置到几个产业上,与此同时必须压抑其它产业和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赶超战略所扶持的产业部门,由于不符合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只好依赖于扭曲价格和国家保护政策才得以生存,因此,这些产业必然是缺乏效率、竞争能力和自生能力的。违背比较优势所形成的畸形产业结构与劳动力丰富的要素禀赋节后形成矛盾并抑制了对劳动力的吸引,相当大规模的人口长久处于贫困之中的状况难以改变,也就不能在整体上缩小与发达经济在资本和技术水平上的差距。 从理论上建,按战后法国家的要素禀赋时间需要有个发展的“过渡期”,比如保护个体农业和手工业,保护私营工商业,通过不同经济成分的竞争,推动生产条件的改进和生活的改善,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积累。但是,为什么中国在当时会对三大改造提前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提前过渡,并在不考虑比较优势战略的情况下,坚决地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呢? 按照整体经济学理论逻辑体系,并着重于从当时中国面临的约束条件去分析,导致重工业优先发展得以形成的因素是很多的:首先,中国刚刚走上独立发展道路,迫切地想要解决如何更快地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问题,强烈的赶超愿望,使领导者的激进主义经济发展观占据主导;其次,朝鲜战争引发中共领导人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的忧虑担心;再次,中国共产道夺取政权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中国新政权的不成任何经济封锁,阻断了中国与西方社会的联系,强化了中国另辟蹊径的决心;最后,苏联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苏联经验对中国产业的示范效应和苏联给予的全面援助,是中国看到了前进的方向,中共中央决策层形成了加速实现工业化国家是关系国家和政权生死存亡头等大事的共识,他们感到:“任何一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要有一点独立的能力,更不用说像我们这么一个大国。太小的国家,原料短缺,不可能不靠旁的国家,而我们这样的大国,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完整的工业体系,不然一旦风吹草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支援我们完全解决问题。”为了掌握主动权必须迅速提高国防军施攻防实力和战时国民经济的动员能力。要使国家真正实现独立富强,必须迅速地建立起比较完整地、自成体系的工业结构,必须把重工业摆在突出位置上。 显然,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不是个单纯的经济决策问题,而是中央领导人对更加复杂多元的价值评估后的取舍。但只要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