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开挖施工台架专项方案(含计算书)

隧道开挖施工台架专项方案(含计算书)
隧道开挖施工台架专项方案(含计算书)

新建xxxxx段标段

隧道工程开挖作业台架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xxxxx段工程指挥部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隧道工程开挖作业台架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括

CKGZTJ-9标位于云贵高原构造剥蚀中低山区,正线起讫里程为DK818+413~DK881+601,全长63.745双线公里。隧道19座共43.485km (L>4km隧道3座,3km<L≤4km隧道1座,2km<L≤3km隧道1座,1km<L≤2km隧道2座,L≤1km的隧道12座),其中Ⅰ级风险隧道3座,Ⅱ级风险隧道1座,隧道工程占线路总长的68.3%。本标段隧道开挖采用装载机拖动行走简易台车,该台车制作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刚度大、炮眼位置及方向容易控制,并且可以同时满足30台以上YT-28风动凿岩机同时作业。

2、制作过程

主要组成部分:工字钢门架、侧翼“翅膀”、底纵梁、钢筋网片、伸缩钢管、风水管道系统、牵引钢丝绳等组成。如下图:

简易开挖台车侧视图

2.1工字钢门架

门架采用不同规格的型钢用焊接而成的门字型台架,共3排,排与排间距2.2m,采用20a工字钢作立柱, 20a工字钢作纵梁, 20a工字钢作横梁,采用14工字钢与16工字钢作斜撑,采用门架立柱外侧面采用[12.6槽钢水平横向加固。

2.2侧翼“翅膀”

由1.5m长的两根20a工字钢作为2架、由2.5m长的两根20a工字钢作为一架,分别再配以斜撑。

2.3底纵梁

有两根5.95m长的20a工字钢并焊作为纵梁。

2.4钢筋网片

由5根长5.15m(间距为1.825m)的10槽钢纵向搭接在横梁上作为纵向链接和工作平台的骨架,在纵向和横向上分别用Φ12的螺纹钢焊接,间排距12cm。

3、工作原理

由装载机前斗挂拉台车上的钢丝绳,通过装载机前后移动牵引台车前后行走,台车到达掌子面后,使用伸缩钢管和钢筋网片使整个工作平台与掌子面围岩相接,工人利用台车上的照明和风水管系统可以较快的作好开挖前准备并开始凿岩作业。

4、工作程序

装载机就位→挂牢钢丝绳→牵引行走→台车就位→测量放样→调整伸缩钢管→钻工就位→开始钻孔作业

5、材料用量

7、注意要点

1.保证焊接质量。

2.保证车辆通行净空。

3.行走轮车轴定期维护防止生锈。

4.爆破时台车远离掌子面60米以上距离。附件:隧道开挖台架结构验算资料

隧道开挖台架结构验算

一、隧道开挖台架组成

门架总成:门架采用不同规格的型钢用焊接而成的门字型台架,共3排,排与排间距2.2m,采用20a 工字钢作立柱, 20a 工字钢作纵梁, 20a 工字钢作横梁,采用14工字钢与16工字钢作斜撑,采用门架立柱外侧面采用[12.6槽钢水平横向加固。

二、门架横梁检算

顶部钢管每区格面积S1= 0.75×2.2= 1.65m 2,人、小型机具、材料等荷载按2.5KN/m 2计算,每根立杆承受的荷载为F1=1.65×2.5=3.63 KN 。门架横梁受力可简化为受集中荷载的三跨等跨连续梁计算,跨度取最大值L = 5.7m,集中力为每根立杆承受的荷载F1=3.63KN 。

F1F1

F1F1F1F1

立柱 斜撑 斜撑 立柱

1)抗弯强度检算

①最大弯矩M max= KMFL ,KM —弯矩系数,查表得0.311;

即得出M max= 0.311× 3.63× 1.73= 1.95 KN .m

②横梁截面强度σ =M max/W = 1.95 ×106/(237× 103)= 8.23N /mm 2

<[f]= 215N /mm2,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2)抗剪强度检算

①最大剪力V max= KvF ,查表得Kv= 1.311;

即V max= K vF 9 =1.311×3.63=4.76KN

②横梁截面抗剪强度τ=V max × Sx/(Ix ×tw)=4.76× 103×136.1× 103/(2370× 104× 7)=3.9N /mm2<[fv]=125N /mm2,

抗剪强度满足要求!

3)挠度变形检算

ω =KW F 9L s/(100× E × Ix),查表得K W = 2.716

即ω = 2.716× 3.63× 1.733/(100× 2.06 × 108× 2370×

10-8)=0.105× 10-3m=0.105mm

ω =0.105mm <[ω]= L /400= 5700/400=14.25mm,L —跨度; 受力挠度变形满足要求!

4)横梁稳定性检算

横梁长细比λ = h /ix= (4.432+1.2×2)/8.15× 10-2=84,查表得υ=0.661,N = ψ×A× f,即f=N /(ψ× A)= F1/(ψ× A)3.63 ×103/(0.661× 35.5× 100)= 1.55N /mm2<[f]=215N /mm2,

门架横梁稳定性满足要求!

三、门架立柱及斜撑受力检算

顶部钢管每区格面积S1= 0.75×2.2= 1.65m2,

钢管架总重F2=20.6 KN 。

横梁重F3=(6.8× 27.9× 6× 9.8/1000)× 1.2=11.2 KN ×

1.2=13.44KN ;

纵梁重F4=(12× 27.9 × 2× 9.8/1000)× 1.2= 6.6KN ×

1.2= 7.92K N 。每根立柱承受的力F4= (S1×6.357×6.6+F2+F3+ F4)/(3×3)

F4= (1.65×6.357×6.6+20.6+13.44+7.92)/(3×3)= 12.57KN ,斜撑受的力

F5= 12.57/COS25= 12.7KN 。

工14工钢斜撑稳定性检算

立柱长细比λ = uL /ix,u= 1,L1= 2.73m ;

λ =1× 2.73/(5.76× 10-2)= 47,查表得

υ =0.924,N = ψ×A× f,即f= F5/(ψ× A)= 12.7× 103/(0.924× 21.5× 100)=6.4N /mm2<[f]=215N /mm2,稳定性满足要求!

工16工钢斜撑稳定性检算

立柱长细比λ = uL /ix,u= 1,L2= 2.88m ;

λ =1×2.88/(6.58×10-2)= 44,查表得

υ =0.932,N = ψ× A× f,即f= F5/(ψ× A)=12.7× 103/(0.932× 26.1× 100)=5.3N /mm2<[f]=215N /mm2,稳定性满足要求!

结论:台车门架立柱及斜撑受力均满足要求!

通过上述的分析计算可知,整个台架的强度及刚度是足够的。

参考文献:

[1]、《隧道施工机械简明手册》第一册,铁道部隧道工程局,1984;

[2]、《弹性和塑性力学中的有限单元法》,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3]、《材料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4]、《机械设计手册》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

计算:xxx 复核:xxx

土地岭隧道贯通方案专项施工方案

省道318黑石渡至道士冲段公路改造一期工程 土地岭隧道贯通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省道318黑石渡至道士冲段公路改造一期工程项目部 二O一七年八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施工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贯通区间内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贯通区间设计支护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贯通区间地质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施工进度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贯通总体施工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贯通总体施工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开挖工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 隧道贯通误差测量及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 超前地质预报........................................................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监控量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质量保证措施 (9) 八、安全保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危险源辨识及预控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现场贯通安全控制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环境保护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水土保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一、文明施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二、应急预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与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塌方的征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 应急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隧道专项施工方案(1)

开化城关(独山)至江西(白沙关)省际公路改建工程 A2合同段 (K14+722—K14+900) 枧 坑 畈 隧 道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浙江国途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开化县城白公路改建工程A2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制

隧道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枧坑畈隧道起止桩号:K14+722~K14+900,长178m,其中明洞段长10m,暗洞长168m,隧道位于低山区,地表地形为斜坡,坡度约为20~35°,山体植被较发育,以杉树、灌木等为主。局部山体表面强分化岩石出露。 本隧道平面线性位于直线段内,纵面K14+775.044之前桩号位于R=7000、T=75.044的凹型竖曲线段内;K14+775.044至K14+836.75桩号位于2%的上坡段,K14+836.75之后桩号位于R=5500、T=63.250的凸型竖曲线段内。 围岩级别:V级42m,IV级74m,III级62m。 施工方法:暗洞按新奥法(NATM)施工,V级围岩采用留核心土环形开挖,IV级围岩采用正台阶开挖法,III级围岩采用全断面开挖法。通风采用机械通风,照明采用高压钠灯型隧道专用灯具,分级控制。出洞口偏压段隧道施工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的基本原则,并及时反馈量测资料,适时调整偏压处理方案。隧道施工遵循总原则是:疏排水、少扰动、管超前、短开挖、弱爆破、快喷锚、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 二、施工方法 (一)、隧道开挖及相应开挖支护 1、洞口段施工 洞口挖方根据洞口地质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施工方法,并依据地

质情况按照监理工程师的指示确定边、仰坡坡度、支护方式。 (1)、洞口开挖方法:洞口开挖原则以尽量减少洞口刷坡,争取早进洞的原则,进行因地制宜开挖: (1)截水沟:首先在开挖边线外5米施工截水沟,确保仰坡不受坡顶的水流冲刷。 (2)土方开挖: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自上而下分层逐段开挖,自卸汽车配合挖掘机运输,装载机辅助平整场地,在开挖土方的同时进行截水沟和排水沟的开挖和施作。开挖后人工修整边、仰坡,清除可能滑塌的表土和灌木,视土层情况及时进行边坡防护。 (3)石方开挖:石方开挖遵循减小对围岩振动的原则,尽量采用机械开挖软石和强风化岩石,自卸汽车配合装载机装运,不能用机械开挖的岩石必须采用爆破开挖时,采用松动爆破,严格控制装药量。接近边、仰坡的开挖石方,采用预裂爆破或光面爆破,维护边、仰坡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开挖后对边、仰坡及时进行修整,排除危石,并进行防护。 (2)、边、仰坡防护方法:洞口边、仰坡防护根据地层的稳定程度采用相应的防护措施: (1)覆盖层表土全风化岩层(Ⅵ级围岩)部分:开挖坡率1:1~1:1. 5,喷砼层厚20cm+双层钢筋网(2×φ6~15×15cm)+Ф22钢筋砂浆锚杆(长3.5m,间距1.5×1.5m)。 (2)强风化岩层(Ⅴ级围岩):坡率1:0.5~1:1.0,喷砼层厚15cm+双层钢筋网(2×φ6~15×15cm)+Ф22钢筋砂浆锚杆(长3.5m,间距1.5×1.5m)。 (3)中风化岩层(Ⅳ级围岩):坡率1:0.3~1:0.75,喷砼层厚10cm+单层钢筋网(φ6~15×15cm)+Ф22钢筋砂浆锚杆(长3.0m,间距

桁架计算书

罐笼桁架设计计算说明书

一、桁架结构图 1. 桁架结构特点及主要尺寸 桁架为空间桁架结构,由四根圆钢管(外径:Φ75mm ,壁厚7.5mm )做为主肢,加等边角钢的斜腹杆和横腹杆组焊而成。主肢外包尺寸0.65×0.65m ×15m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标准节每节高3 m.标准节,材料均为Q345。抗拉、抗压强度为295,抗剪强度为170,断面承压fce=400 Mpa 。 .整个桁架连接在整块的钻井平台固定支座上。 桁架结构简化模型,主要尺寸见下图。 钻井平台 罐笼 钢丝绳罐道 制动绳 标准架 绞车 滑轮 主绳

桁架各部件重量见表一。 表一:主要性能参数表 2. 计算工况及方位的确定 2.1计算工况 计算按独立式静止工况进行计算。 额定重量见上表,高15m。 3、桁架几何特性 3.1 标准节几何特性 3.1.1 标准节主肢 主肢材料:圆钢管:D=75mm,d=67.5mm

截面积: 惯性矩: 4、单肢强度校核: 一、压杆所受的工作压力:F1=12.5KN 二、强度校核: 【σ】许用压强度:295Mpa 三、稳定性校核:1、回转半径: 2、柔度系数: 其中:μ是长度因数,根据稳定理论取μ=1 单肢计算长度:l=15000mm [λ]是柔度:钢材的柔度大于100是大柔度杆。 3、确定临界力:

4、稳定条件: 【n】是稳定系数: 根据《钢结构稳定理论与设计》钢材的稳定系数是:1.8~3.0。故单肢稳定性不安全,需要加支撑。 5、整体校核 1、整个截面面积: A=4A1=4×10683.75=4275mm2 2、整个截面惯性矩: 整个界面因为是正方形所以x虚轴,y虚轴相等: I X=I Y=4I1=4×533859.5=2135438mm4 3、整体稳定验算:许用临界力: 因为整体许用临界力小于荷载力,故整体也不稳定,需要加支撑。 5、钻井平台压应力计算:

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

---------------------------------------------------------------------------------------------------------------------------------------------- 目录 一、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2) 二、工程概况 (3) 三、施工工艺及方法 (4) 四、质量验收及控制标准 (8) 五、设备配备 (8) 六、劳动力组织 (9) 七、质量保证措施 (9) 八、安全保证措施 (10) 九、环境保护措施 (11)

---------------------------------------------------------------------------------------------------------------------------------------------- 一、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一)、编制依据 1、《贵州省沿河至榕江高速公路沿河至德江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一合同段; 2、现场踏勘、施工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和信息; 3、我公司多年积累的类似施工经验; 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5、当地水文、气象及本标段的地质资料;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D60-2004); 7、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8、《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67-95); 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J/T F60-2009); (二)、编制原则 1、遵循合同文件标准条款的原则,积极响应合同文件的各项条款,严格执行合同文件的规定,标准统一,格式规范; 2、遵循设计文件,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写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中,严格按设计标准、现行规范和质量验

隧道贯通方案1

目录 1 编制依据 (2) 2 工程概况 (2) 3 人员及机械设备配置 (3) 4 隧道贯通方案 (4) 4.1贯通面的选择及贯通误差估算 (5) 4.1.1洞外控制测量 (11) 4.1.2 洞内控制测量 (11) 4.1.3 横向贯通误差估计 (11) 4.2 贯通前的施工方案 (13) 4.3 实际贯通误差测定 (16) 4.4 贯通误差调整 (16) 4.4.1 平面贯通误差调整 (16) 4.4.2 高程贯通误差调整 (16) 5 质量标准及保证措施 (17) 5.1洞身开挖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7) 5.2洞身开挖质量保障措施 (17) 6 安全与环保措施 (17) 6.1 隧道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7) 6.2环境保护 (19)

帕隆2#隧道控制方案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本工程位于西藏林芝地区境内,它东起波密县通麦镇以西约恰路1.5公里,沿途跨越易贡臧布,经排龙乡,西至林芝县境内的105道班。第三标段帕隆2#隧道位于林芝县排龙乡境内,桩号为K4101+108至K4103+195。隧道为2087米的单线隧道。 隧道平面设计线路为圆曲线加直线加圆曲线,圆曲线半径分别为850m、680m,圆曲线长度分别为988.369m、296.806m;直线长度为1032.909米。进口设计高程设计为2086.000米,出口设计高程为2033.040米,纵坡为-1.596%至-2.641%,隧道纵向高差为52.96米。 2、编制依据 ①国道318线川藏公路(西藏境)通麦至105道班段整治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②《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③《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④《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⑤105道班第三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⑥项目已投入本工程的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以及在其它同类工程施工中取得的成熟经验。 3、编制目的 隧道控制测量是隧道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阶段是保证隧道相向开挖时,能按规定的精度正确贯通,并使建筑物的位置符合规定,不侵入建筑限界,以确保运营安全。 4、控制测量设计思路 为保证隧道的准确贯通,本着先总体后碎步的原则,在隧道沿线建立一精密的控制网,覆盖所有隧道,使之总体受控,以便根据它进行隧道的洞内控制测量或中线测量。本项目是在每隧洞口布设三个GPS定位网点,在洞外GPS定位网的基础上,根据洞口施工情况于洞

桁架承重架设计计算书

桁架承重架设计计算书 桁架承重架示意图(类型一) 二、计算公式 荷载计算:1.静荷载包括模板自重、钢筋混凝土自重、桁架自重(×; 2.活荷载包括倾倒混凝土荷载标准值和施工均布荷载(×。 弯矩计算: 按简支梁受均布荷载情况计算 剪力计算: 挠度计算: 轴心受力杆件强度验算: 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性计算: 三、桁架梁的计算 桁架简支梁的强度和挠度计算 1.桁架荷载值的计算. 静荷载的计算值为 q1 = m. 活荷载的计算值为 q2 = m. 桁架节点等效荷载 Fn = m. 桁架结构及其杆件编号示意图如下: 桁架横梁计算简图 2.桁架杆件轴力的计算. 经过桁架内力计算得各杆件轴力大小如下: 桁架杆件轴力图 桁架杆件轴力最大拉力为 Fa = . 桁架杆件轴力最大压力为 Fb = . 3.桁架受弯杆件弯矩的计算. 桁架横梁受弯杆件弯矩图 桁架受弯杆件最大弯矩为M = 桁架受弯构件计算强度验算= mm 钢架横梁的计算强度小于215N/mm2,满足要求! 4.挠度的计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简支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 桁架横梁位移图 简支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为 V = .

钢架横梁的最大挠度不大于10mm,而且不大于L/400 = ,满足要求! 5.轴心受力杆件强度的计算. 式中 N ——轴心拉力或轴心压力大小; A ——轴心受力杆件的净截面面积。 桁架杆件最大轴向力为, 截面面积为 . 轴心受力杆件计算强度 = mm2. 计算强度小于强度设计值215N/mm2,满足要求! 6.轴心受力杆件稳定性的验算. 式中 N ——杆件轴心压力大小; A ——杆件的净截面面积; ——受压杆件的稳定性系数。 轴心受力杆件稳定性验算结果列 表 ----------------------------------------------------------------- ------------ 杆件单元长细比稳定系数轴向压力kN 计算强度N/mm2 ----------------------------------------------------------------- ------------ 1 -------- 2 -------- 3 4 5 -------- 6 -------- 7 8 9 10 11 12 13 -------- 14 15 -------- 16 --------

隧道洞口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老鹰山隧道洞口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老鹰山隧道工程为本标段的控制工程和关键工程之一。老鹰山隧道进口桩号为K25+466,出口桩号为K26+814,全长1348m;进出口各设24m长的遮阳棚,隧道正洞进口桩号为K25+490,出口桩号为K26+790,正洞长进1300m;其中进口端明洞长15m,出口端明洞长40m,隧道暗洞长1245m(S5-I 63m;S5-II 155m;S4 244m;S3-J 84.8m;S3-J0 50m;S3 648.2m)。 隧道位于直线上,纵坡为人字坡,变坡点设在K26+704.053,前半段纵坡为0.9%,长1238.053m;后半段纵坡为-2.8%,长109.947m。本隧道分别在K25+983.8左侧,K26+166.2右侧,各设置一处长40m的紧急停车带。 洞口开挖的主要工程量 二、地形地貌 老鹰山隧道进口段表层为⑧1层含碎石亚粘土、碎石,松散状,VP=600-900m/s,厚4~8m;以下为⑨层凝灰岩,强风化层厚3~6m,VP=1400-1900m/s,岩体破碎;中分化层厚5~8m,VP=1900-2800m/s,岩体呈碎裂状;以下为微风化层,该段隧道围岩完整性与稳定性差,地下水以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为主,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控制,地下水动态明显,该段蓄水层较厚,水量较丰富,开挖时滴水,渗水严重,雨季时局部可能出现涌水。 隧道出口段,地面坡度较缓,约10~150。表层为⑧1层坡残积含砾、碎石亚粘土,碎石层,松散状,VP=600-900m/s,厚3~15m;以下为⑨层凝灰岩,强风化层厚2~5m,VP=1400-1900m/s,岩体破碎;中分化层厚较大,约6~20m,VP=1900-2800m/s,岩体完整性较差,呈碎裂状;以下为微风化层,VP=2800-3200m/ s,岩体较完整。该段隧道浅埋,洞顶覆盖层以粘性土、碎石土及强风化基岩为主,围岩完整性与稳定性差。地下水以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为主,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控制,地下水动态明显,该段蓄水层较厚,水量较丰富,开

刘家堡3#隧道贯通专项施工技术方案1

刘家堡3#隧道贯通专 项施工技术方案1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刘家堡3#隧道贯通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刘家堡3#隧道全长180m,属黄土Ⅴ级偏压,开挖后拱顶部位易掉块。最大开挖断面为120m2,其初期支护采用喷锚、钢筋网及钢架联合支护形式,设计喷砼厚度25cm,钢架为I20的型钢钢架,钢架间距60cm。其超前支护形式设计采用φ42小导管,每根长,环向间距33cm,每环39根,纵向每一环。 2施工方案 开挖到DK246+710时,停止掌子面掘进,施做一环超前小导管,环向间距33cm,全环39根,在中导加临时仰拱,预留核心土并封闭掌子面,同时紧跟仰拱和二次衬砌施工。当隧道剩余30m后,锁脚锚管由2根增加至4根,隧道剩余21m后钢架间距调整为。施工中仰拱距掌子面距离控制在20m以内,二衬距仰拱距离控制在15m以内。接近贯通时仰拱距下导不超过5m。当隧道施工至中间部分剩余5m左右时,上、下导停止掘进,中导每(隔2榀)施作中槽超前支护,加强拱部超前小导管搭接长度,直至中槽贯通。中导贯通后,上、下导继续掘进,每次开挖为1榀间距,左右向错开开挖,至全隧贯通,及时施作仰拱及二次衬砌。 3施工步骤 ⑴开挖至DK246+707时,停止掌子面开挖,施做一环超前小导管,整修好开挖面,并做好临时支撑。网喷封闭掌子面,挂设 20×20cmφ8钢筋网,喷射C25混凝土10cm。

⑵施工仰拱至下导,施工二衬至下导距离不大于15m。 ⑶进口段边仰坡开挖及防护。 ⑷施作超前大管棚套拱及30m长超前大管棚。 ⑸当隧道施工至中间部分剩余5m左右时,出口拱部每施作一环超前小导管,保证超前小导管搭接长度,每次开挖长度为一榀拱架间距,拱架间距不超过60cm,开挖后及时封闭,稳步向前推进。 ⑹中导贯通后,上、下导继续掘进,每次开挖为1榀间距,左右向相错开挖,至全隧贯通。 (7)及时施作仰拱及二次衬砌。 4施工方法 双侧壁导坑开挖 施工中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即先采用φ42超前小导管护顶,先开挖隧道两侧导坑及时施做导坑四周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对余部采用二步或三步开挖。仰拱紧跟下台阶并及时闭合成环。采用该法施工时,在上、中、下各台阶形成一定的步距,而且同一台阶左右工作面形成相互错开后,即可在各工作面按每循环进尺进行平行流水作业。施工时每循环进尺,各台阶步距控制在3m,同一台阶左右工作面错开1m。 双侧壁导坑施工的主要工序如下,见图1: 1、①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做隧道超前支护;开挖1部左(右)侧导坑上部土方;喷8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②导坑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架设钢架及临时钢架,并架设锁教钢管,钻设系统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架桥机计算书

目录 一、设计规范及参考文献 (2) 二.架桥机设计荷载 (2) 三.架桥机倾覆稳定性计算 (3) 四.结构分析 (5) 五.架桥机1号、2号车横梁检算 (7) 六.架桥机0号立柱横梁计算 (9) 七、1号车横梁及0号柱横梁挠度计算 (11) 八.150型分配梁:(1号车处) (13) 九、0号柱承载力检算 (14) 十、起吊系统检算 (15) 十一 .架桥机导梁整体稳定性计算 (16) 十二.导梁天车走道梁计算 (18) 十三.吊梁天车横梁计算 (18)

一、设计规范及参考文献 (一)重机设计规范(GB3811-83) (二)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 (三)公路桥涵施工规范(041-89) (四)公路桥涵设计规范(JTJ021-89) (五)石家庄铁道学院《GFJT-40/300拆装式架桥机设计计算书》 (六)梁体按30米箱梁100吨计。 二.架桥机设计荷载 (一).垂直荷载 =100t 梁重:Q 1 单个天车重:Q =20t(含卷扬机、天车重、天车横梁重) 2 主梁、桁架及桥面系均部荷载:q=0.67t/m×1.1=0.74t/m =4t 前支腿总重: Q 3 中支腿总重:Q =2t 4 =34t 1号承重梁总重:Q 5 2号承重梁总重:Q =34t 6 =12t 2#号横梁Q 7 梁增重系数取:1.1 活载冲击系数取:1.2 不均匀系数取:1.1 (二).水平荷载 1.风荷载 a.设计取工作状态最大风力,风压为7级风的最大风压: =19kg/m2 q 1 b. 非工作计算状态风压,设计为11级的最大风压; q =66kg/m2 2 (以上数据参照石家庄铁道学院《GFJT-40/300拆装式架桥机设计计算书》) 2.运行惯性力:Ф=1.1

高速铁路隧道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 .......................................................................................................................... 编制依据 1第二章编制范围 . (1) 第三章工程概况 (1)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1) 4.1施工方案 (2) 4.2施工方法 (2) 4.2.1明洞段开挖方法 (2) 4.2.2台阶法 (2) 4.2.3.隧道围岩分级、开挖方法及衬砌支护形式 (4) 第五章施工进度安排 (5) 第六章爆破设计 (6) 6.1爆破方案 (6) 6.2钻爆设计 (6) 6.2.1光爆基本参数 (6) 6.2.2掏槽方式 (7) 6.2.3周边眼 (7) 页脚内容17

6.2.4掘进眼 (8) 6.2.5装药结构及堵塞方式 (8) 6.2.6炮眼布置 (8) 6.3爆破设计的优化及爆孔布置 (12) 第七章劳动力和机械设备配置 (12) 7.1劳动力配置 (12) 7.2机械配置 (13) 第八章质量保证措施 (14) 第九章安全、文明施工 (15) 页脚内容17

第一章编制依据 1、新建贵阳枢纽小碧经清镇东至白云联络线《摆龙村一号隧道设计图》; 2、新建贵阳枢纽小碧经清镇东至白云联络线第三册《隧道附图洞门及洞口工程》; 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4、《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6、《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 7、《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8、《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 9、新建贵阳枢纽小碧经清镇东至白云联络线站前4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章编制范围 新建贵阳枢纽小碧经镇东至白云联络线站前Ⅳ标(D1K64+770~D1K65+275)摆龙一号隧道。 第三章工程概况 摆龙村一号隧道位于贵阳市金华新区金华镇摆龙村境内,全长505米,隧道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1K64+770、D1K65+275。该隧道为时速200kmⅠ级铁路双线隧道,隧道内线间距为4.6m。洞内采用重型轨道碎石道床,铺设Ⅲ型轨枕(2.6m)及60kg/m钢轨,轨道结构高度766mm。 隧区岩溶中等至强烈发育,隧道进出口右侧边坡顺层且洞身右侧围岩顺层偏压。洞身与梨木山断层平行,相距30~80m,洞身位于地下水垂直渗流带内,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4.1施工方案 根据设计要求,隧道除明洞段为明挖之外,隧道暗挖段采用锚喷构筑法施工、光面爆破开挖。暗挖段根据围岩类别的不同分别采用IV级围岩采用台阶法,V级围岩采用台阶法+临时横撑。 4.2施工方法 4.2.1明洞段开挖方法 摆龙村1号隧道明洞段进出口各15m共30米。明洞段均采用明挖法施工。摆龙村1号隧道明洞基本处于强风化灰岩层,施工时采用挖机施工,每施工一个台阶立即进行喷锚支护。遇到有不易破除岩石的部位采用控制爆破开挖。 4.2.2台阶法 隧道开挖分上下台阶施工(除仰拱开挖外),上下台阶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施工做适当调整。微台阶长度宜控制在5米左右,长台阶不宜超过14米。本隧道施工段台阶法施工适用于Ⅳ、Ⅴ级围岩。 页脚内容17

岩前隧道主洞贯通施工技术实施方案

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5合同段 岩前隧道主洞贯通施工技术方案 编制: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批准:年月日 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5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O一四年五月 一、编制依据 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隧道) 5、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5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四册; 6、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5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7、我项目现有技术水平、机械装备能力及现场实际条件。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岩前隧道起迄桩号为左洞ZK30+535~ZK37+330,右洞YK30+550~YK37+335。左洞长6795米,右洞长6785米。隧道左、右线分别位于R=4500m的平曲线及缓和曲线上。纵坡设计采用人字,左洞纵坡为0.5%、-0.55%;右洞纵坡为0.5%、-0.6%。隧道主洞限界宽10.75m=0.75m(JL)+0.5(LL)+3.75×2(W)+1.0m(LR)+ 1.0m(JR),限界高5m;主洞隧道内轮廓净高7.14m。隧道洞身采用”新奥法”原理设计采用柔性支护体系结构的复合式衬。 2、水文地质 隧址区经过路段无大中型水库和河流。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地表水对混凝土具弱腐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计算最大涌水量为10965m3/d。 三、现场施工情况 隧道采用钻孔爆破开挖、铲车配合出碴车运输,左、右洞双向掘进,同步施工。截止2014年7月15日,隧道进、出口进度如下: 根据目前进度推断隧道左洞贯通点约在ZK33+634.8右洞贯通点约在

18米普通钢桁架设计计算书

钢屋架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1.原始资料: 某工业厂房为单跨,无天窗,纵向长度为60m,跨度为18m,采用梯形钢屋架,无檩方案,屋面采用1.5×6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面板,100mm厚泡沫混凝土保温层,二毡三油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屋面,屋面为上人屋面,坡度为i=1/15。屋架铰支于钢筋砼柱上,柱截面400mm×400mm,砼标号为C25,车间无吊车。屋架采用的钢材为Q345钢,手工焊。 2.屋架形式和几何尺寸确定 屋架计算跨度(每端支座中线缩进150mm): l o=18-2×0.15=17.7m 跨中及端部高度 桁架的中间高度:h=2250mm 在17.7m的两端高度:h=1650mm 桁架跨中起拱50mm 图1 桁架形式及几何尺寸 桁架支撑布置图如图2所示:

图2

4.荷载和内力计算 4.1荷载计算: 4.11屋面永久荷载标准值: ①屋架及支撑自重:按经验公式q=0.12+0.011L,L为屋架跨度,以m为单位,q为屋架及支撑自 重,以kN/m2为单位; ②屋面活荷载:施工活荷载标准值为2.0kN/m2,雪荷载的基本雪压标准值为S0=0.35kN/m2,施工 活荷载与雪荷载不同时考虑,而是取两者的较大值。 积灰荷载标准值:0.5kN/m2。 ③屋面各构造层的荷载标准值: 二毡三油改性沥青防水层 0.40kN/m2 水泥砂浆找平层 0.40kN/m2 保温层 0.60kN/m2 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 1.50kN/m2 屋面活荷载与雪荷载不会同时出现,从资料可知屋面活荷载大于雪荷载,故取屋面活荷载计算。沿屋 α=换算为沿水平投影面分布的荷载。桁架沿水面斜面分布的永久荷载应乘以1/cos 1.005 P=+?支撑) 平投影面积分布的自重(包括支撑)按经验公式(0.120.011 W 计算,跨度单位m。 永久荷载标准值: 二毡三油改性沥青防水层 1.002×0.4kN/m2=0.4008kN/m2水泥砂浆找平层 1.002×0.4 kN/m2=0.4008kN/m2保温层 1.002×0.6 kN/m2=0.6012kN/m2 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 1.002×1.5 kN/m2=1.503 kN/m2桁架和支撑自重 0.12 KN/m2+0.011×18 kN/m2=0.318kN/m2 总计:3.2kN/m2可变荷载标准值:

桁架梁承重架计算书

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计算参数: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9.2m , 梁截面 B ×D=600mm ×2000mm ,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 l=0.50m ,立杆的步距 h=1.00m , 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杆。 面板厚度10mm ,剪切强度1.4N/mm 2,抗弯强度15.0N/mm 2,弹性模量6000.0N/mm 2。 木方40×80mm ,剪切强度1.7N/mm 2,抗弯强度17.0N/mm 2,弹性模量10000.0N/mm 2。 梁两侧立杆间距 1.00m 。 梁底按照均匀布置承重杆3根计算。 模板自重0.50kN/m 2,混凝土钢筋自重25.50kN/m 3,施工活荷载2.00kN/m 2。 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1.00。 922

图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按照规范4.3.1条规定确定荷载组合分项系数如下: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2×(25.50×2.00+0.50)+1.40×2.00=64.600kN/m 2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35×24.00×2.00+0.7×1.40×2.00=66.760kN/m 2 由于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 最大,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35,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0.7×1.40=0.98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 一、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多跨连续梁计算。 作用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 1 = 25.500×2.000×0.500=25.500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 2 = 0.500×0.500×(2×2.000+0.600)/0.600=1.917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 1 = (0.000+2.000)×0.600×0.500=0.600kN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均布荷载 q = 0.9×(1.35×25.500+1.35×1.917)=33.311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集中荷载 P = 0.9×0.98×0.600=0.529kN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W = 50.00×1.00×1.00/6 = 8.33cm 3; I = 50.00×1.00×1.00×1.00/12 = 4.17cm 4; A 计算简图 0.080 弯矩图(kN.m)

隧道中隔壁法开挖方案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建兴高速公路 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交一公局海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建兴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 2012年11月1日

分部分项施工技术方案审批单 HWGS-JL-07-01 编号: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灰窑子隧道位于建昌县灰窑子村附近,呈北东向展布,为两条分离式单行曲线隧道,左线长1000米,右线长1005米,属长隧道,具体桩号位于ZK3+020~K4+020(左线)、K2+985~K3+990段(右线)。 本隧道左、右线两端洞口纵断面均位于凸型竖曲线上,中间段均位于直线段上;左线洞身直坡段纵坡-2.05%,.右线洞身直坡段纵坡为-2.06%。隧道最大埋深约112m。 2.气象水文及区域地质构造 项目区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带,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风沙干旱,雨量很少。多年平均降水量450~591mm,约有70%集中在六月至八月,多年平均蒸发量1512.4~929.3mm。年平均气温8.3~9.2℃,极端最高气温40.8~43.3℃,极端最低气温-27.5~29.5℃,最冷月为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9.8℃,年平均风速2.2-2.6m/s,无霜期140天左右,标准冻深为1.2m。经地表调绘及钻探,隧道区未发现

地下水。 区域地层:隧道区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枳碎石、块石,白垩系义县组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及安山岩。 区域构造:设计带处于阴山纬向构造体系中、东段与大兴安岭太行山新华夏构造体系东缘的交接部位,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按构造体系可分为东西向构造、北东向构造、北北东向构造、南北向构造。受构造影响,区内断裂较为发育,以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为主。据区域断裂位置可知,设计带中断层F28从隧道区K3+500~K4+000右侧沟谷中通过。其性质不明,走向北55~75度东,断层西侧为白垩系义县组地层,东侧为蓟县系雾迷山组地层。 3.施工平面布置图 灰窑子隧道进口平面布置图

隧道开挖施工方案

中交四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重庆三环铜永段 土建三标项目经理部 隧道开挖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2012年2月重庆

隧道开挖施工方案 1.目标 明确隧道开挖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隧道开挖施工,尽可能地减少超挖,保证隧道的开挖作业安全、保证开挖质量。 2.编制依据 ⑴重庆三环铜永段玉龙山隧道设计图纸; ⑵《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3.适用范围 适用于重庆三环铜永段土建三标项目经理部玉龙山隧道开挖。 4.隧道开挖施工 4.1 方案设计 本线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并要根据不同围岩级别及周边环境选择相应工法,应根据监控量测结果,适时施作二次衬砌。 石质隧道破碎带按照“先支护、后开挖、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进行组织施工。 隧道开挖前,首先完成洞口截水沟、洞口土方及边仰坡防护施工。洞口土方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自上而下分层施工,大型自卸汽车运输,并及时做好坡面防护,开挖一段(台阶)防护一段(台阶)。洞口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开挖至明暗分界线后,先施做护拱混凝土,然后施做暗洞超前大管棚,随后立即做好明洞衬砌,随后进入暗洞施工,待明洞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及时进行明洞洞顶回填。暗洞开挖根据围岩情况:隧道浅埋、V级围岩地段采用留核心土的台阶法开挖,IV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开挖,Ⅲ级围岩地段采用上下台阶法或全断面开挖,每循环进尺控制在2.5m

以内。 石质隧道采用钻爆法开挖,出碴采用装载机配合大型或中型自卸汽车无轨运输。 施工通风采用管道压入式通风。 在施工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工艺。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加强围岩监控量测管理。根据量测结果,及时调整预留变形量及支护参数,适时施作二次衬砌,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开挖方法的改变,要严格按程序申请设计变更。 洞身开挖中,记录开挖的地质情况,并绘制地质描述图(描述开挖面地层的层理、节理、裂隙结构状况、岩体的软硬程度、出水量大小等),核对设计地质情况,判别围岩类别及稳定性。当发现围岩地质情况发生变化时通知设计单位及时现场核实。若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地质情况出入较大时,设计单位应进行补充勘察。 4.2留核心土台阶开挖法 先开挖上部导坑成环形,并进行初期支护,再分部开挖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此方法主要应用于隧道V级围岩的开挖。 4.2.1岩石隧道留核心土台阶开挖法 工艺流程见图1, 施工工序见图2。

隧道开挖CD法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施工方案 (1) 1.施工参数 (1) 2.施工方法 (2) 3.施工注意事项 (7) 三.人员机械组织 (8) 1.机械设备 (8) 2.劳动力组织 (9) 四.质量控制 (9) 1.质量控制标准 (9) 2.质量检测 (10) 3.质量保证措施 (10) 五.安全、环保措施 (12) 1.安全保证措施 (12) 2.环保措施 (12)

CD法开挖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马家坡隧道出口位于渭源县七圣乡境内,隧道起讫里程DK116+137~DK119+052,全长2915米,为双线隧道,洞内线路为-0.3%、-1.28%、-1.3%、-1.28%的单面下坡,隧道除洞身DK115+303.216~DK117+329.375两段位于直线上外,其余均位于R=4500米的曲线上。由于马家坡隧道出口处于浅埋段,在目前施工中围岩级别较差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较大,拱顶下沉最大值达到 1.6m,因此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现场勘查后 将从目前掌子面DK118+649至DK118+629由原设计开挖工法大拱脚加临时仰拱法变更为CD法。 二.施工方案 CD法又称中隔壁法,用于浅埋及比较软弱地层中,而且是大断面隧道的开挖。CD法是在用钢支撑和喷射混凝土的隔壁分割开进行开挖的方法,是在地质条件要求分部开挖及时封闭的条件下采用。CD法适用于双线Ⅳ级、Ⅴ级、Ⅵ级围岩隧道,地质条件困难,围岩软弱,覆盖层薄,含水量大,基底承载力低等条件。采用CD法开挖,减小软弱围岩隧道及大跨度隧道分部开挖跨度和开挖高度,通过增加中壁墙等临时支护构件,形成分部开挖初期支护快速封闭环,使分部开挖环环相扣,最后完成全部断面开挖与初期支护 1.施工参数 ①超前支护:拱部采用双排小导管超前预支护,并注水泥浆。

隧道施工方案45919

隧道工程施工工艺 一、总体方案 (一)施工原则 采用大型施工机械配套施工,开挖出渣机械配套作业线、初期支护砼机械配套作业线与二次衬砌砼施工作业线相配合一条龙作业。软弱围岩坚持“短进尺、弱(不)爆破、快封闭、强支护、紧衬砌”的原则,开挖后仰拱及时跟上封闭成环。施工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先进的量测探测技术对围岩提前做出判断,拟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布置 隧道根据施工现场场面状况,采用单向掘进,隧道进口布置一个隧道专业机械化施工队。洞内施工开挖、出渣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模筑砼平行作业。隧道路面待贯通后从洞口反向施工。根据地形地貌及工期要求,本隧道不设施工支洞。 (三)总体方案 根据磐南隧道围岩情况、及断面设计,结合本承包人现有技术装备力量和多年的隧道施工经验,确定Ⅲ类围岩采用正台阶开挖法施工,Ⅳ类采用全断面开挖法施工。隧道出渣采用侧翻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初期支护施作及时可靠,衬砌砼采用机械化作业,二次衬砌采用砼输送车、输送泵和全断面液压衬砌台车相配合的方案。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及时处理分析数据,高速支护参数。开挖前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工作,根据围岩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隧道施工测量控制 为保证隧道贯通精度,拟定如下测量控制方案: 1、地表平面控制 (1)为保证洞口投点的相对精度,平面控制网根据设计提供的控制点和实地地形情况布设精密控制网,并保证洞口附近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精密控制网点。 (2)地表控制网经过多次复测,复测无误后方可引线进洞的测量工作。 2、洞口联系测量 为保证地面控制测量精度很好地传递到洞内,采用如下洞口控制测量方案: (1)在洞口仰坡完成及洞口施工至设计标高后,在洞口埋设二个稳固的导线控制点。 (2)洞口附近在基础稳定处埋设2~4个水准点,与地表水准控制网级网观测及平差计算,以便于隧道进洞水准测量。 3、测量方法及措施 (1)地表平面控制测量选用全站仪施测,建立四等导线控制网,并把隧道中线和横向轴线纳入控制网内以保证放样精度。 (2)高程控制按四等网施测,用自动按平水准仪施测,精度至毫米。 (3)洞内控制测量与地表控制测量按同等精度建网,施工中线测量使用全站仪。 (4)具体要点:

隧道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开挖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2012年2月

隧道开挖施工方案 1.目标 明确隧道开挖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隧道开挖施工,尽可能地减少超挖,保证隧道的开挖作业安全、保证开挖质量。 2.编制依据 ⑴重庆三环铜永段玉龙山隧道设计图纸; ⑵《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3.适用范围 适用于重庆三环铜永段土建三标项目经理部玉龙山隧道开挖。 4.隧道开挖施工 4.1 方案设计 本线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并要根据不同围岩级别及周边环境选择相应工法,应根据监控量测结果,适时施作二次衬砌。 石质隧道破碎带按照“先支护、后开挖、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进行组织施工。 隧道开挖前,首先完成洞口截水沟、洞口土方及边仰坡防护施工。洞口土方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自上而下分层施工,大型自卸汽车运输,并及时做好坡面防护,开挖一段(台阶)防护一段(台阶)。洞口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开挖至明暗分界线后,先施做护拱混凝土,然后施做暗洞超前大管棚,随后立即做好明洞衬砌,随后进入暗洞施工,待明洞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及时进行明洞洞顶回填。暗洞开挖根据围岩情况:隧道浅埋、V级围岩地段采用留核心土的台阶法开挖,IV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开挖,Ⅲ级围岩地段采用上下台阶法或全断面开挖,每循环进尺控制在2.5m 以内。

石质隧道采用钻爆法开挖,出碴采用装载机配合大型或中型自卸汽车无轨运输。 施工通风采用管道压入式通风。 在施工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工艺。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加强围岩监控量测管理。根据量测结果,及时调整预留变形量及支护参数,适时施作二次衬砌,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开挖方法的改变,要严格按程序申请设计变更。 洞身开挖中,记录开挖的地质情况,并绘制地质描述图(描述开挖面地层的层理、节理、裂隙结构状况、岩体的软硬程度、出水量大小等),核对设计地质情况,判别围岩类别及稳定性。当发现围岩地质情况发生变化时通知设计单位及时现场核实。若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地质情况出入较大时,设计单位应进行补充勘察。 4.2留核心土台阶开挖法 先开挖上部导坑成环形,并进行初期支护,再分部开挖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此方法主要应用于隧道V级围岩的开挖。 4.2.1岩石隧道留核心土台阶开挖法 工艺流程见图1, 施工工序见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