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应树立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新时期应树立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

观念

新时期应树立的教育观念

甘肃省镇原县三岔中学王*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新教材的实施为目前进行教学改革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但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以及其他条件的制约,目前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及个性受压抑的现状并未从根本上医治。在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教育教学改革难以形成一次大的突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如何面对新形势的要求和目前教育现状?笔者认为,要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关键是更新观念问题,只有把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才能真正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因此只有树立新观念,才能走进新课堂。

一、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

二十世纪中期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西方国家在造成经济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在70年代占

50—70%,80年代达80%,90年代更高,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其实质又是科技知识的竞争,归根到底又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楚什么是人才,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有用人才”?是按照我们统一的模式培养出来的任意摆布毫无生机的机器,还是一个个活生生的、能够不断充实、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生命体?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这就要求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变成有个性、有创造性的“自己”。教育家泰勒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科专家们,不要把学生变成‘你’”。如果变成‘你’就谈不上发展,谈不上创新。任何学科都是人类认识的结果,是随着人类的进步而进步的。但是,目前的教育现状是片面强调高分、高升学率,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用这样的教育观念培养的学生成为“人才”的很少,而成为“有用人才的”更是廖廖无几,更谈不上国际竞争,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我们把教育的目标不放在培养优秀人才,提高人口素质方向上来,后果不堪设想。

翻开现代史我们不难发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发展速度快的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普遍重视提高劳动者素

质。

印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1979年印度的科技人员己达230万,比50年代增加了十培,而且还是世界上拥有电子计算机程序设计人员较多的国家之一。别国成功的经验提醒我们,本国严峻的现实警示我们必须重新定位教育观念,从根本上解放思想,打破束缚,把教育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化到素质教育上来,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把个性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放在首位,与时俱进,真正使我们的教育对象成为高素质的“有用人才”。

二、开拓创新的教学观

确立了教育观,如何去实施,就离不开教学,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入手:

1、适应新课程,重视创新与开发。

传统课程倡导的教学观是课程与教学相分离,课程规定“教什么”,教学规定“怎么教”,课程是教学的目标,教学过程就是忠实地传递课程的过程,教材是圣经,教师不能有自己的见解,学生没有创新思维,教师越教越死板、机械,学生越学越厌烦、枯燥,这种现象正是俄国教育学家kg乌姆勃什科批评的那样:“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教师是权威的论述者,

学生是努力的听众”。假如学生没有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压力,没有将来考学、就业利益的驱动,这样的课堂谁乐意进、乐意学呢?而新课程正是抛弃了“文本课程”而走向“体验课程”,抛弃了“封闭”走向“开放”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抛弃“本本主义”,积极参与课程的创新与开发,把给定的内容变成“自己的课程”,用活教材、激活学生、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要引导学生向教材挑战、向权威挑战,向教师挑战,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核心,以提高素质为目标。

2、改变教学过程,注重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提到教学,我们就想到教师教,学生学,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讲台是“神坛”,从学习内容到学习方法都以教师为“主宰”,整个课堂突出教师权力至高无上,学生变成被动接受,复制教师知识的容器,教支配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不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及创新的空间,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泯灭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多少尖子生在这种教学过程下变得没有梭角,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创新的闪光点。

我们应该清楚,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其实质是交往和互动,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没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

程,学生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就没有达到教学的目标。如果教师在讲台上津津乐道,而学生却无所事事,甚至于蒙头睡觉,这就根本没有发生教学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创设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一种教学过程,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注重教学过程,教给学习方法。

传统教学是一种重结论,轻过程的走捷经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论证,名词解释、历史评价、公式定理……只要求学生记下来,从源头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想个性,其实质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高分低能现象就是这种教学现状导致的悲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由教会、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给学生“授之一渔”注重学生思考,提高学生智力,鼓励学生创新,注重将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一个既有结论,又有过程的学科认识结构,使学生的理性世界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三、研究促进的教师观。

树立怎样的教师观其实质是教师角色的定位问题。研究就是要求我们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传统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

分离,教师的任务就是教,研究只是专家的问题,这就导致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一定为教学所需,而在一线的教师缺乏理论指导,而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念难以解释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之中,以研究的眼光去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反思和总结,从而形成规律性的东西,真正把教学与研究溶为一体,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

促进,就是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即促进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和谐、健康发展。现代科技知识数量之多,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教师要将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把传授知识再不能作为唯一的目标和任务,“讲台”不能是“神坛”,而要变成师生讨论问题的平台,教师本身要变成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总之,随着时代的推进和教育需要的变化,要求我们只有树立新观念才能走进新课程,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师应树立起四种教育观念

教师应树立起四种教育观念 一个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仅仅靠校长的办学思想端正、教育观念正确是不够的,每一个教师都必须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正确的教育观念武装自己。因此教师应树立起四种教育观念: 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 教育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含教育手段)。学生是受教育者,而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充分发挥教育措施的功能,使受教育者将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在自己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内化为自己的智慧、才能、思想、观点和品质的活动过程。因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大小,将决定学校教育成果的好坏。由此,当代教育理论得出这样的结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或教育的本质。”(《教育学新编本》)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当代中小学教育理论界就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学校教育观。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融“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教育观于一体,主张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既要通过教育使学生的自身得到发展,同时又要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培养一定规格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首先要求学校和教师做到三个“着想”和两个“不允许”,即:为全校所有的学生着想,要为学生的各个方面着想,要为学生今后的发展着想;不允许只为少数尖子生着想而放弃对不能升学的或者自己不喜欢的学生的教育,不允许只对学生的智育或者某一方面负责而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心理、生理、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围绕三个“着想”做文章,正如当前一些学校提出的,学校教育要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其次要求学校和教师在施教活动中不能把学生当作可随意处置的、被动的教育对象看待。学生也有思想、有情感,学校教育要重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要提倡教学民主化,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突出培养他们的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那种在施教活动中的高压式、体罚式、训练式、灌输式的做法,要么就是把学生当成了动物,要么就是把学生当成了容器,他们错在不是以学生为本。我们提倡教师“蹲下来”和学生交流,以无限的爱心善待每一个学生。 二、“四有即才”的人才观 什么是人才?人才有没有标准?这涉及到人才观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就会做出许多违背素质教育要求的事来。 中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存在就有其深层的原因。他们的语文老师希望他们成为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指南》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通过对《指南》中的“健康“领域解读理解后,我有一些感想: 1.合理定位目标。 在实施中,不因完成体育技能目标而反复操练,以培养幼儿的体育活动兴趣为前提,根据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积极的情绪中达到既定的技能目标。每一个孩子的体质不同、经验不同、能力不同,尺度也不同,在设计活动时,要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户外体育活动应提供充足的体育器材,宽阔的体育场地,以分散的小组或个人活动为主,可以充分考虑和兼顾幼儿的不同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在进行户外活动时要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机会即让幼儿自由选择运动项目和运动器械,自由结伴游戏,教师最好不要硬性分组和规定玩法等,这样,幼儿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来选择活动,在自选活动中发展自己的动作及身体素质,幼儿也不会感到有什么压力,从而能轻松、愉快、自由的尽情活动。 《指南》在《纲要》的基础上,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要求按不

同的年龄段进行细化,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指导我们的工作。如对幼儿“动作发展”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数字变化正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数字差异,让我们教师对于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有了更好的参考数值,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曾经误认为幼儿健康就是上健康课,其实不然,这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首先是重视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中所蕴含的教育因素,如:晨间锻炼、用餐,洗手入厕、排队散步、人际交往等,需要我们老师科学指导,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如:中班健康活动:“我会叠被子”,教师可根据幼儿学习的程度,编儿歌两人合作“小杯子,铺铺平,边碰边,角碰角,变成一个长方形,好朋友,握握手,亲一亲,变成一个正方形,好朋友抱一抱睡床上”。等幼儿会一点后,引导他自己独立折,儿歌是这样的:“长方形一折为二,变成一个小长方形,再一折为二,变成一个正方形,再一折为二,变成一个小小的长方形”,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尝试,幼儿学会了折被子,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其次重视健康教育和环境教育的结合,重视创设健康的物质生活和良好的心理环境,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物体与空间更有益于幼儿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应树立的几种新观念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应树立的几种新观念(wangwen) 跨入21世纪,我国教育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教育能否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能否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最大限度的智力支持,观念的变革至为重要。历史的经验教训和现实的客观要求,促使我们在迈入新世纪的今天,必须立足现实,对我国的教育作出冷静的反思,开辟新视角、开拓新思维、树立新观念,开发新思路,从而为教育的改革提供科学的知道思想和成熟的理论架构,这是教育理论研究义不容辞的责任。观念的变革是一切变革的基础,因此,全面检讨并更我们的教育观,便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我们认为,在新的世纪里,我国教育改革应当树立以下新的基本观念。 一、树立终身教育和学习观,为学习社会的构建打造思想基础 萌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终身教育思想标志着教育思想的一场革命。它一经诞生,就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很快被奉为各国国民教育的基本原则。在我国,终身教育观念已上升为国家意志。但这一观念落实为成功的时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基于穷国办大教育这一基本国情,要在21世纪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树立终身教育观念是一项最最基本的工作。终身教育从根本上打破了一次教育享用终生的陈旧观念,倡导将教育覆盖到社会全员和人的一生,使教育真正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源。 虽然,终身教育作为人类教育的美好远景,至今没有在哪个国家得以圆满实现,但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历年和思想,自诞生至今却一直处于丰富完善和发展之中。关于学习社会的理论,就是终身教育理论发展的直接结果。学习社会的理论远远突破了教育的概念,强调了集体、团队、国家一切行为的基础、前提和永恒的支持体系。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树立终身教育和学习观对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它强调的终身性和全员性对教育改革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其一,它将促使我们充分关注国民教育在地域上的平衡发展,避免国民教育在地域上的不平衡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其二,有效促使教育更加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如老年人、失业者、残疾人、妇女等的教育和学习;其三,促使教育更加关注人文教育的充实和发展;其三,促使教育和学习由个体行为向集体、团队意识和行为转变。立足我国实际,从教育改革的角度而言,上述四个方面的作用无疑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终身教育观念将全方位知道我国教育从观念到实践革除积弊、弥补不足,真正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应该说,从术语的传人到形成对理念的基本人体,终身教育思想在我国的传播已20余年,不是什么新东西了,但从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角度而言,终身教育观念在全社会的树立进而上升为全民意识标志着一场观念的变革,它昭示着一切陈旧观念的革除,昭示着我们的教育实践真正开始迈出新的步伐,昭示着学习社会的美好蓝图真正开始从脚下奠基。这里应当特别指出的是,树立终身教育观不仅需要理性的呼唤,而且需要实践是全方位配套;不仅需要个体的努力,而且呼唤群体、社会、政府的意识和行为。应当说,全社会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二、树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为“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构建智力支持体系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以被看作是现代的生存和发展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的发展是一个平衡有序的过程,人类的行为必须有利于对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对生存环境的保护,主张人口的增加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环境和资源保持平衡,同时,主张通过有序的教育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作为新时代的中学教师,应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应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爱岗敬业是基石 爱岗敬业是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石。对于教师来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就是忠诚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社会、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寄予很高的期望,所以只有教师具备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才会在教育实践中,全身心投入,潜心钻研业务,努力掌握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广泛搜集最新教育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二、热爱学生是核心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我们要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待人,因材施教,平时注意全面了解学生动态,进行思想交流,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对后进生应该循循善诱,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用真诚去感化他们。教师尊重学生,爱学生,不仅意味着最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提高教育的功效,也还意味着教师能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三、为人师表是灵魂 教师是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之一。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行、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教育生活是由许多看似不经意的小事构成的,而教育的作用以及科学的育人观念,就是通过这些小事显现出来。真正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常常从关注小事入手,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就是学范和引领,因此,学校应成为一片道德的净土,心灵“精神特区”,这就要求教师用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精神生活。好的道德教育,应融科学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用富有生命力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活动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多元的教育意图。这样的教育才会让学生获得心灵的震撼,久久不能忘怀。作为新时代的中学教师,应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应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第一,不以学习成绩论学生。教育上片面追求升学率,社会上对人才的片面认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扭曲了“考试”作为教育评价手段之一的作用,也

新时代教师的教育教学观

新时代教师的教育教学观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是对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观念和观点的统称。从本质上讲,教育教学观是一种关于教育教学的理想、信念、价值判断,它决定着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所持有的基本立场、观念和态度。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观。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坚持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以适应新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关于教育教学观方面比较重要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一、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 “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空间,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好的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不能因为某个孩子某方面能力较强而忽视其其他方面。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时刻谨记以生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教师要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二、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终身学习是指一个人的一生都要不停地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进步的步伐,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工作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不断地学习作为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和发展自己的基础。所以说终身学习是教师的必修课程。 三、要树立正确的知识观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不能脱离人而独立存在。所以知识必须以人的智慧为基础,同时知识也具有价值性和客观性。 教学活动要坚持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要把学生培养成既有科学文化素质又有人文精神的人。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确立现代学生观 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是教师的立教之本,而确立现代教育观首先就必须要确立现代学生观,将“教师说学生听”、“教师灌学生记”、“教师管学生服从”的教育方法进行重新审视,转变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同时重视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以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更加注重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实际去观察去体会,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争论以促使学生动脑、动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表达能力。其次就是要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会学还要使学生乐学,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要贯彻启发式教学以最大限度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从“一言堂”、“满堂灌”中解放出来。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并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以使学生接受教师情感与情绪的表达,接受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 身为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无限热爱学生,“严”与“爱”应统一起来。“严”就是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爱”就是要热爱学生多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我们在平常的言行举止中需时常流露出对学生的尊重、理解,通过真挚的爱去感染、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更有效地接受教育。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充当学生倾诉的对象,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分析、解决问题,成为学生信任、愿意交心的朋友。比如说可以借助周记来了解他们的内心。有些学生可能刚开始只是试探性地向我们诉说一些心中感受,而当得到我们地细致回应后,

教育理念的更新

教育理念的更新 小学数学老师在知识高度发展的今天,在以人为本,素质教育为主的今天,面对新的教育创新,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理念。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和评价观。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改变那种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一切为了教师转的思想,要树立新的学生观,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质量观;要树立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观等。 二、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要自觉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课程改革的机遇,增强信心,在新课程实验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一名教师如果心地是善良的,但他自身缺少知识和教育能力,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其行为也是不道德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注重自身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更应具有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既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上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逻辑上的严密性,又要求对学生严格要求,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教育的发展规律,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三、建立良好的和谐机制,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进入21世纪以来,素质教育是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为本”是以人的自身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形式。“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日益受到青睐。因此在教育教学中一定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四、客观全面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及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以引导为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坚持目标的欲望和继续学习锻炼的热情。。另外,还要让学生学会评价方法,给他人评价、给自己评价,从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和深化的教育实践过程。要达到改革的目标,任重而道远。作为今天的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积极的参加终身学习,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理念,更好的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尊重幼儿权利

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尊重幼儿权利 幼儿的权利问题是目前幼儿园教育情境中受到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受教育机会不均等、师幼地位的不均等、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不尊重幼儿的人格、为了迎合成人的趣味等方面。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应该正确树立教育观念,真正尊重幼儿的游戏权利,正确把握幼儿园常规,合理使用惩罚手段,切实提高幼儿教师人文素养。 标签:幼儿园教育情境;幼儿权利;现状及对策 一、幼儿园教育情境中幼儿权利缺失的现状分析 (一)受教育机会不均等。 当今的幼儿接受的教育机会显然是不平等的,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到了什么性质的幼儿园,接受的就是什么样的教育。公办园的教师一般都是正规幼师毕业,具有幼儿园教师资格,总体素质较高,而那些私立幼儿园的教师则多为临时聘用,没有或只接受过少量的培训,这二种幼儿园的幼儿显然享受到的教育资源是不平等的,因此,接受的是不均等的教育影响,这种不均等有可能导致孩子以后的发展差异。 (二)师幼地位的不均等。 在老师的眼中,幼儿只是一个小不点,他们的能力很弱,知识少之又少,对成人世界的道德规范也不甚掌握,因些,幼儿往往是成人(老师及家长)进行批评、说教的对象,一旦犯错,轻则受批评,重则被体罚,上面案例二中发生的事在幼儿园是常有的。 (三)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随着《幼儿园工作规程》的颁布和《幼儿园教育纲要》的实施,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总的来说,说到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无非是指要尊重幼儿的自尊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发幼儿的创造力、为幼儿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等等。本人认为,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仅仅做到上述几方面是不够的。比如在一般情况下,教育活动主题都是由老师确定的,主题之下的各领域的教育活动内容也是老师来确定的,幼儿没有选择权利,也无法参与到确定主题这一活动中来,更是无法自由表达对这些内容的好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说真正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四)不尊重幼儿的人格。 如上案例三、四中反映的那样,我们的幼儿教师有时还不能真正解读幼儿,他们不能真正知道幼儿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一旦幼儿的发展不能如老师所期

个人总结-[教师个人教育观念-意义与建构] 树立正确教育观念的意义

个人总结-[教师个人教育观念:意义与建构] 树立正确教育 观念的意义 【摘要】教师个人的教育观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学生精神成长的条件,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前提。它主要通过教师自主意识的唤醒、教育理论的研究、教学反思的追问和教学实践经验的转化等途径来建构。 【关键词】教师教育观念教师个人教育观念 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教育问题的判断,进而影响其教育行为,从而最终决定了教师的教育实践的效果――这意味着对教师个人教育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极为必要。为此,本文就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意义与构建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内涵和意义 (一)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内涵 教师个人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与专业理论学习中,基于对学生发展特征和教育活动规律的主观性认识,而形成的对有关教育的个体性看法。这些看法直接影响教师对某个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的判断,并进而影响其教育行为的实施。其内涵包含以下四点:第一,教师个人教育观念是教师个体所独有的一些观念群。第二,教师个人教育观念是经过了严密的思维加工的科学教育观念。第三,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其实质反映了特定教师对教育问题的价值取向。第四,

教师个人教育观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的过程体系。 (二)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意义 1.教师个人教育观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首先,教师个人教育观念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它能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依据和追求目标,起到引领和定位的作用。其次,教师个人教育观念有助于唤醒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使教师意识到自己是作为主人存在于教育活动中,进而主动地寻求自我发展。另外,教师个人教育观念能引领教师趋向卓越的专业发展,它会有力地促进教师超越现实的功利,冷静地应对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执著地追求卓越的专业发展。 2.教师个人教育观念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条件 “教师的工作是以自己的学识、情感、世界观和灵魂去教育塑造人,这种工作不仅是知识的培育,更重要的是灵魂对灵魂的塑造。”人的成长主要是精神和灵魂的发育,成熟和提升,教师所能做的就是激励学生的精神。具有个人教育观念的教师会用自己清晰的教育观念代替外在强加的目的,他们的知识融合了自身完全理解的教育智慧;他们的教学艺术是与自身个性一体的;他们的教育智慧无时无刻不在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3.教师个人教育观念是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前提 教师个人的教育观念通常是隐性地存在于教师多种素质表现的背后,教师的教学实践受一定的教育观念支配和影响。“教学活动体现教师个人的特征和价值取向,这些特征和价值取向高度个体化,甚

当代教师教育应确立的新观念

当代教师教育应确立的新观念 在当下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几乎随处可以看到如下景象:老师手中拿着充满着全新教育理念的新教材,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掌握并运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新时代的老师,除了应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渊博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师德外,还必须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指导。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做好新时期的教书育人工作呢?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有高尚的“师魂” 韩愈在《师说》中将教师的责任明确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在商品市场的负面影响下,一些教师的道德观被扭曲。有的教师缺乏敬业精神,不认真备课,不批改作业,甚至擅离职守去搞“第二职业”;有的教师对学生冷嘲热讽,态度生硬甚至体罚;有的教师仪表不整、举止粗俗或以教谋私,严重影响了教师形象。 著名教育家吴玉章说过:一个学校办得好坏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因此,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教师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理念,刻苦钻研理论,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去教育和启迪学生。因此,作为中学教师一定要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首先要确立“传递者”意识。中学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中学教师承担着传递人类智慧、知识发展、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中学教师应以“传递者”意识作为自身价值定位的基准。二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人类科学文明的传播者和智力资源的开发者,必须与时代同步,打破传统的知识结构,不断调整、更新、充实自己。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刻的理论背景知识、现代教育的基础理论以及较渊博的科技知识、人文知识和美学知识都是时代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三是加强个性修养。中学教师应加强自己的个性修养。个性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发挥,而且影响他们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 二、要有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 目前国外虽然还没有人明确地提出教师教学监控能力,但近几年来有许多研究把元认知理论和维果茨基的言语自我指导理论,应用到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师培训领域。这种趋势表明,教学监控能力将逐渐成为教学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中,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为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是教学监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教学监控能力的实质是对教学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调控,即反思能力。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提倡教师在反思活动中训练反思,在反思训练中提高教学监控能力,以教学监控能力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显然,我们探索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目的不仅在于促使新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化,而且还在于学生学习质量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发展。目前的研究指出,专家

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培养社会主义建设 的合格人才 我院自 2021 年 1 月成立之日起,为了我们学院今后的发展方向,切实理解和把握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落实教学中心地位,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贯彻“4 号文件“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并对树立怎样的教育思想观念进行了研讨,通过多次的研讨教师在充分认识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和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的形势下,明确地意识到高等学校教学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每个教师肩负的责任是十分艰巨的。对此,全体教师一致认识,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才能真正突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我们一致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并以此指导教学工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是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各项工

作着的中心地位,通过我们每位教师的教学工作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强烈的国家意识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的专业合格人才;将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将人文类通识课的教学成为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理念的主要途径,为我校高素质、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夯实人文及社会科学理论基础。 我们每位教师十分明确所开课程的性质和重要性,以及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明确我校办学思想的实现、人才培养的路径就是教学。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大学的办学目标简单地说就是传授知识,创造知识,为社会服务。我们比较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是基础、是中心,科研是支撑,是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保证,服务社会是目的,并在教学工作中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同时,在讨论中教师们一致认识到,将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就必须加强和确立良好的师德师风。通过认真讨论,我们达成了以下共识: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它担负着传承人类文明的神圣使命。教育工作是一个光荣的岗位,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行为示范,为人师表”。其次,要增强责任心。作为高校教师应该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质量,

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作者:周迎春 来源:《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8年第1期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家长的希望,是家长的未来,家长总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那么, 到底对孩子应该怎样教育呢,成了家长的难题。我认为,家长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 教育观。 格塞尔的发展原则,为我们提供了养育儿童的新观念。每一位父母和学前教育的教师,都 应该充分认识成熟规律固有的智慧。 习惯很重要,一个好的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幼儿教育以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 学习习惯和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因为幼儿时期是培养和形成一个人终身生活习惯和学 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学习的内容就是最简单、最基础、最容易的知识 和技能,通过各种方法,游戏活动让幼儿对这些知识和技能愉快的掌握,并产生兴趣,激发出 学习的欲望使之养成终身学习的爱好。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可以陪伴其一生,并影响他的 一生。家庭是儿童成长发展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一种一对一的 个别教育,对于独生幼儿甚至是几个成人对一个幼儿的教育。因家长与孩子有着亲密的关系, 所以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最直接,对幼儿健康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家长既要注重 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同时也要注意教育的分寸,正确把握严与爱的尺度。要多给孩子鼓励,让 孩子从小学会自信。特别不能在他人面前当着孩子说孩子的缺点,并老是把“你真笨”“真糟糕”等斥责的词语挂在嘴边,这样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直接影响孩子学习、生活的积极性。而是宝贝今天高兴快乐吗?又认识了哪些好朋友啊。多鼓励让孩子树立自信心。 一、要有正确的教育目的观 作为教师应该明确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幼儿教育,才是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一直以来,幼儿教育都是以小学的预备阶段存在的,一些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信 奉“提前开始、越早越好”的教育思想,要求幼儿园大量给幼儿教识字、拼音、书写、计算等等,甚至要求将小学书本内容提前灌输给幼儿。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一些幼儿园过多地关注 了幼儿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幼儿情感、态度、能力、习惯、兴趣的培养。这种幼儿教 育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使幼儿失去了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 格塞尔的研究告诉我们,儿童对于他们自己的需要,什么事在什么时候准备去做,而什么 事在什么时候不做是明确的。其实,孩子早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神童,而在于培养头脑灵活、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品质优秀、人格健全的孩子。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应该是要让每一个 人的潜质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幼儿能自主地做事、自信的生活,体验到在幼儿园学习是一件幸 福的事。应让幼儿感到学习的过程是在追赶美丽的蝴蝶,而不是追赶随时可能会蜇人的黄蜂。 因此,需要教师、家长继续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目的观,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 童年。 二、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缺乏教具演示,缺乏图案色彩,缺乏生动的游戏,干巴巴的说教索然无味。课堂上,老师总会要求幼儿“小手放在小腿上”“小手背后,乖乖坐 好不准动”等等,幼儿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 基本活动”“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之中”。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在游戏、生活中教育幼儿,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并用,争取家庭、

新时期教师的新观念

新时期教师的新观念 [摘要]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适应新世纪的需要,适应整个教育事业的需要。 [关键词] 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关系观 作为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的教师,应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时代,将是一个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将是一个高素质人才竞争的时代。在这种高标准的时代要求下,教育显得尤其重要。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适应新世纪的需要,适应整个教育事业的需要。 1、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育人”首先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格,保护他们的自尊与自信,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其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使他们既具有高尚品格又具有聪明才干;既具有实践能力又具有创新精神;既具有鲜明个性又善于团结合作。 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人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新的发展阶段,教育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和艰巨。我们作为人民教师要承担起自己的神圣职责,就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知识水平和业务本领,必须自觉的坚持学习,加强学习,改善学习,做到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努力成为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模范,为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重知轻德、重教轻学、重知轻能的教育观念。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师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以改进自己的工作。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在合作、主体、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全面、自由、和谐发展,尽可能地从多种角度看待学生的发展,珍视学生个性,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健康的心理品质,成为学习的主人。基础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关心成绩优秀、升学有望的学生,同时也要关心成绩落后、升学无望的学生,教育者尤其要加强对学习成绩落后学生的教育和帮助,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鼓励和信任,尽可能发现他们的积极因素,扬善救失,鼓励上进,使他们成为成功者。 2、树立“教育促进者”的教师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