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德育观:德育的出发点不是束缚人、约束人、禁锢人,而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条件发展人。德育的原则必须面向每个学生,尊重、关心、教育、引导好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德育的对象不是被灌输客体,而应当是培育主体。现代德育是不断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主体性的德育,它不仅是解决学生品格的认知问题,而且要体现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不仅是一种社会需求,还应当成为学生自身生存需要。德育的模式要灌注情感。感情支配着思考的方向,理性决定着思考的结果。只有从以情感人入手,才能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德育应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成长是幸福,不断超越自我,实现目标也是幸福。

人才观:德才兼备。先做人,后做事,是教育的本质规律。个性发展和个人主义是两回事

价值观:教育价值的科学定位,不是定在教育的具体目的上,不是定在专业知识技能上,而是定在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上,定在学生全面发展上。教育肩负更为重要的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据了解,目前青年学生尽管初步具备一些现代性思想品质,比如愈来愈鲜明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公平意识和竞争意识,但是在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公德意识、心理素质等方面还有欠缺,还有待于完善提高。

知识观:传统的知识观把知识看成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不但能诠释过去,而且能支配未来。基于这种对知识性质的理解,决定了我国教育是把传授确定的事实、系统概念作为终极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主要是知识的积累过程。创新需要知识积累,但不能本末倒置,知识要有利于创新。因此,要将传统知识观转变为现代知识观。即:知识既是认识的结果,更是探索知识形式的过程;知识既是事实、概念系统的描述,更是获得知识的方法;知识既是认识客观世界的相对真理,更是不断发展的过程。

要给学生三个层次的东西:

第一层次,也是最低层次是知识

第二层次,是方法。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要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我们主张授人以渔

第三层次,给学生广阔的视野。仅有知识的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有思想有视野的人,能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教育观念则是将教育理念付诸行动的关键。在现代社会,教育由传统的讲授知识转变为注重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过程,教育观念也应随之发展。在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中,以下几点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教育观念应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教师的权威和知识,而现代教育观念则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 其次,教育观念应强调实践教学。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才是真正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中应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重要的是,教育观念应强调多元化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特长,教育应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与探索。多元化学习应该基于分层教学、个性化课程设置等细节和措施,助力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及个人发展。 最后,教育观念应注重学科交叉。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知识的边界愈发模糊。为了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学科交叉不可或缺。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科之间的关联,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带来积极的教育体验和收益。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所在,也是实现个别发展与集体发展的内在要求。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发展将不可避免。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求与变化,并不断完善和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为全体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教育教学服务,也为感受到新时代的如梦如幻感受。在树立正确教育观念的前提下,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我们可以从教师、学生和家庭三个方面来入手。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教学中扮演着引导人、学生学习的重要角色。所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是创造良好教学氛围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规范的宣传,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及其考核评价体系;其次,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如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及时获取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和技术;最后,建立教师间相互学习、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加强教师与学科领域专家的合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参与和体验至关重要。在学生方面,可以积极推进多元化选拔,注重家庭背景和个人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课程规划、助教支持和社会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学术会议、

谈现代教育观念: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

谈现代教育观念: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立教的根本,是教师教育行 为的先导,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结合学习情况和工作实际,浅析我对现代教育观念的理解和体会。 一、教育观 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 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每位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无能”不能当好教师,“无德”不能当教师,师德并重才能当好教师,教师要教好书,成为“经师”,而且要成为学生成长和身心健康的指导者,成为“人师”。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的热爱他们时,他们感情的大门,智慧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任何教育都应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对学习的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 我们的教学直接面对生命,生命是认得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认知的、价值的、信仰的、需要的整合体,一只蚂蚁一条腿的进化需要经过上万年的时间,何况人乎!因此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情感潜能,提高效率。面对生命,教师教学要有激情,要融氛围之美、学科之美、探索之美、发现之美与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苦役、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一种乐趣。 二、教学观 ? 要认识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建立师生合作的、民主的教学环境。 知识和智慧是伴行的,在教知识的同时应给人以智慧,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知识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论,同时还是人类认识世界智慧的结晶。任何把智慧排除在外的知识都是盲目的、片面的,是不可能把人教聪明的。能力不仅仅是动手能力,应当是“手脑”并用。学习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我们应当让学生抢占能力的制高点,在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学习知识,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强占知识的制高点。 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是为学服务的,因此我们必须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教师由独奏者变为伴奏者。同时积极创设智力操作活动,教师将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教师指导

教师应树立起四种教育观念

教师应树立起四种教育观念 一个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仅仅靠校长的办学思想端正、教育观念正确是不够的,每一个教师都必须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正确的教育观念武装自己。因此教师应树立起四种教育观念: 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 教育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含教育手段)。学生是受教育者,而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充分发挥教育措施的功能,使受教育者将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在自己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内化为自己的智慧、才能、思想、观点和品质的活动过程。因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大小,将决定学校教育成果的好坏。由此,当代教育理论得出这样的结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或教育的本质。”(《教育学新编本》)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当代中小学教育理论界就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学校教育观。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融“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教育观于一体,主张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既要通过教育使学生的自身得到发展,同时又要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培养一定规格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首先要求学校和教师做到三个“着想”和两个“不允许”,即:为全校所有的学生着想,要为学生的各个方面着想,要为学生今后的发展着想;不允许只为少数尖子生着想而放弃对不能升学的或者自己不喜欢的学生的教育,不允许只对学生的智育或者某一方面负责而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心理、生理、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围绕三个“着想”做文章,正如当前一些学校提出的,学校教育要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其次要求学校和教师在施教活动中不能把学生当作可随意处置的、被动的教育对象看待。学生也有思想、有情感,学校教育要重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要提倡教学民主化,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突出培养他们的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那种在施教活动中的高压式、体罚式、训练式、灌输式的做法,要么就是把学生当成了动物,要么就是把学生当成了容器,他们错在不是以学生为本。我们提倡教师“蹲下来”和学生交流,以无限的爱心善待每一个学生。 二、“四有即才”的人才观 什么是人才?人才有没有标准?这涉及到人才观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就会做出许多违背素质教育要求的事来。 中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存在就有其深层的原因。他们的语文老师希望他们成为

教育观念现代化.

教育观念现代化 现代教育应确立以更新观念为先,以高尚师德为本的观念,这是教师素质现代化的关键。 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这是教育现代的核心。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观念的变革是教育改革的前奏,是教师素质现代化的的先导。只有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才会有现代的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科学化、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实现教师素质现代化、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的保证。 现代教育观念包括正确的教育观、全面的质量观、科学的人才观、教育创新观、现代教育价值观及现代学生观等。这里重点阐述现代学生观的内容,它体现着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崇高师德。 首先,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充分发展丰富多样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自由空间。学生是有巨大原潜能的,要靠教师去开发。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潜在智力、兴趣、爱好和特长,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既要教育学生具备适应信息化社会、

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现代人的基本素质,更要加强学生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方面教育,还需要强调学生参与合作竞争与自主、开拓、创新精神的培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施教方法、手段上心须符合学生特点,让每个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创新;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学会交往,学会生存,求得发发展,真正使学生成为具有现代化基本素质的合格人才。 其次,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从事学习社会化的个人主体,是认识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掌握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主体,也是形成自己观点信念、道德和人格的主休。因此,具有现代学生观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主体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和教育与自和管理的能力,这是现代学生观的高层次追求。只有确立学生主体的教育观念,才能自觉地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创造适应学生的教育,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 再次,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确立先进的教育民主化观念,是未来教师人格特征的重要内容。平等、民主的教育观,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是互尊互爱的平等关系,教学相长的相互学习关系。学生可以打断教师提问,甚至于可以立刻进行课堂讨论;教师不怕学生提问,勇于承认自己不懂。为了给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教学,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北京朝阳区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提出了语文教学中的“三个三原则”,即三个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

现代教育的十大理念

现代教育的十大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从重视科技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全方位促进和发展人的精神。它更加关注人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更加关注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力,更加关注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不断增强人的自尊。鉴于此,现代教育已经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综合国力的基础,并日益融入时代潮流,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 二、全面发展的理念 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因此更加注重人的发展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宏观上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教育,关注全民族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本目标。微观上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和完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这就要求人们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从专业教育到普通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教育为一体的教育策略。 三、素质教育的理念 现代教育扬弃了传统教育重视知识传授和吸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更加注重在教育过程中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内化为人的良

好品质,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互动、辩证统一、和谐发展。针对传统教育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重考试成绩、轻综合素质等弊端,现代教育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造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主张能力和素质是比知识更重要、更稳定、更持久的要素。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育教学的中心任务,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在全面开发学生的各种素质潜能,使知识与素质。 四、创造性理念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变之一是实现从知识教育向创造教育的转变。因为知识经济突出了人的创造性作用,人的创造潜力成为最宝贵的取之不尽的资源。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其基本目标是激发、引导、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才。它主张用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优美的教育教学艺术创造教育教学环境,充分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现代教育主张完整的创造力教育是由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和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形成的生态链。因此,加强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促进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 五、主体性理念 现代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它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主体价值,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并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使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转换成受教育者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应树立的几种新观念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应树立的几种新观念(wangwen) 跨入21世纪,我国教育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教育能否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能否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最大限度的智力支持,观念的变革至为重要。历史的经验教训和现实的客观要求,促使我们在迈入新世纪的今天,必须立足现实,对我国的教育作出冷静的反思,开辟新视角、开拓新思维、树立新观念,开发新思路,从而为教育的改革提供科学的知道思想和成熟的理论架构,这是教育理论研究义不容辞的责任。观念的变革是一切变革的基础,因此,全面检讨并更我们的教育观,便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我们认为,在新的世纪里,我国教育改革应当树立以下新的基本观念。 一、树立终身教育和学习观,为学习社会的构建打造思想基础 萌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终身教育思想标志着教育思想的一场革命。它一经诞生,就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很快被奉为各国国民教育的基本原则。在我国,终身教育观念已上升为国家意志。但这一观念落实为成功的时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基于穷国办大教育这一基本国情,要在21世纪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树立终身教育观念是一项最最基本的工作。终身教育从根本上打破了一次教育享用终生的陈旧观念,倡导将教育覆盖到社会全员和人的一生,使教育真正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源。 虽然,终身教育作为人类教育的美好远景,至今没有在哪个国家得以圆满实现,但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历年和思想,自诞生至今却一直处于丰富完善和发展之中。关于学习社会的理论,就是终身教育理论发展的直接结果。学习社会的理论远远突破了教育的概念,强调了集体、团队、国家一切行为的基础、前提和永恒的支持体系。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树立终身教育和学习观对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它强调的终身性和全员性对教育改革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其一,它将促使我们充分关注国民教育在地域上的平衡发展,避免国民教育在地域上的不平衡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其二,有效促使教育更加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如老年人、失业者、残疾人、妇女等的教育和学习;其三,促使教育更加关注人文教育的充实和发展;其三,促使教育和学习由个体行为向集体、团队意识和行为转变。立足我国实际,从教育改革的角度而言,上述四个方面的作用无疑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终身教育观念将全方位知道我国教育从观念到实践革除积弊、弥补不足,真正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应该说,从术语的传人到形成对理念的基本人体,终身教育思想在我国的传播已20余年,不是什么新东西了,但从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角度而言,终身教育观念在全社会的树立进而上升为全民意识标志着一场观念的变革,它昭示着一切陈旧观念的革除,昭示着我们的教育实践真正开始迈出新的步伐,昭示着学习社会的美好蓝图真正开始从脚下奠基。这里应当特别指出的是,树立终身教育观不仅需要理性的呼唤,而且需要实践是全方位配套;不仅需要个体的努力,而且呼唤群体、社会、政府的意识和行为。应当说,全社会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二、树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为“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构建智力支持体系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以被看作是现代的生存和发展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的发展是一个平衡有序的过程,人类的行为必须有利于对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对生存环境的保护,主张人口的增加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环境和资源保持平衡,同时,主张通过有序的教育

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思想理念

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思想理念 通过开展培训,我逐渐树立了现代教育的思想观念,努力优化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努力使自己朝着成为师德高尚、素质精良、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实验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的方向而努力。我认为,做一名现代化不落伍的老师,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同时,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终身学习,不断进步,这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为人教师的重要内容.以前我的认识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的工作的确需要奉献。通过这学年的培训后,我又认为新课程中有爱心,有创意,能够扩展教学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产生影响的具有注重人文关怀的教师。如关于真才实学的老师。也许“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的说法已经有些过时,但若将自己拥有的那桶水变成不断更新的“活水”,又有何不可?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以学生为友,甚至以学生为师都是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勤学善思。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和谐地与学生相处,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首先,对学生胸怀要博大,情感的体验要细微,“没有理由要求每个学生喜欢我,但我必须喜欢每个学生”。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性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长远的,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现在,我有了更理智的看法,教师们不能再像一部部快速老化的汽车超负荷地在公路上疾驶,社会应该重视教师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在教师中大力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优秀教师的形象无外乎就是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一天到晚泡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他们的身体大多不好,有的带病上课,甚至当场晕倒。他们没有天伦之乐,老人卧病在床,却不能侍奉左右;活泼可爱的孩子没人带,只能反锁在家;亲人过世,却不能赶回家见最后一面。教师是凡人,不是笼罩在崇高光环中的圣人,教师不应是站在讲台上拖垮早已患病的疲惫身躯,而充当学生含泪学习的崇高榜样;教师也不应无情地把正发高烧的子女留给年迈的父母,自己却被颂扬为舍小家、顾大家的优秀典型。依靠透支健康来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无疑是杀鸡取卵。总之,通过这学年的教师校本培训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一名让领导放心、学生满意、家长信任的好教师就是要以热爱事业为核心,把热爱学生视为灵魂,在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基础上不断进取。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作为新时代的中学教师,应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应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爱岗敬业是基石 爱岗敬业是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石。对于教师来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就是忠诚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社会、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寄予很高的期望,所以只有教师具备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才会在教育实践中,全身心投入,潜心钻研业务,努力掌握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广泛搜集最新教育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二、热爱学生是核心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我们要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待人,因材施教,平时注意全面了解学生动态,进行思想交流,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对后进生应该循循善诱,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用真诚去感化他们。教师尊重学生,爱学生,不仅意味着最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提高教育的功效,也还意味着教师能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三、为人师表是灵魂 教师是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之一。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行、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教育生活是由许多看似不经意的小事构成的,而教育的作用以及科学的育人观念,就是通过这些小事显现出来。真正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常常从关注小事入手,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就是学范和引领,因此,学校应成为一片道德的净土,心灵“精神特区”,这就要求教师用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精神生活。好的道德教育,应融科学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用富有生命力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活动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多元的教育意图。这样的教育才会让学生获得心灵的震撼,久久不能忘怀。作为新时代的中学教师,应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应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第一,不以学习成绩论学生。教育上片面追求升学率,社会上对人才的片面认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扭曲了“考试”作为教育评价手段之一的作用,也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明确现代教育教法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明确现代教育教法教学设计作为教育科学中的一门学问,是受一定的教育观念,支配的。教育观念并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它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以及教育自身发展的集中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社会需求日益发展,教育观念也随之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更新。 教学设计是在满足信息社会对教学效率、效果等急切的需求中应运而生。它是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思想的。 现代教育观念是在传统教育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需求所决定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变化,教育观念也随之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育”的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大教育观是从学校内外以及终身教育的广义角度来考虑整个教育问题,即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而改变了“学校即教育”的狭益教育观; 第二,传统教育观念常常把学生分为三流九等,不承认、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对学生的差异持消极态度,使教学效果维持在三个1/3上(即1/3学生达到优秀,1/3学生处于中等,1/3则位于下等);而现代教育观念相信学生“人人都能学习”,承认、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并认识到学生在自信心、创造力、决策能力、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对社会和自我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为满足社会对人才质和量的需要,则必须从学入手,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关心学生的学,力图让所有学生处于教育的优势之中,激发其学习的内驱力,建立起学习、生活的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取得成功的学习。 第三,现代教育观念强调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既重视教师在学生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也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活动。 第四,传统的知识教学观改变为现代的发展教学观。教学不再停留在封闭式的传授知识和技能上,而是强调在知识技能基础上开发学生智力,强调开放式教学,把整个世界向学习者开放,让学生学习到不断更新的知识和知识掌握的认知过程,特别是注意创设学习情境、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去探求、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并逐步建立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的策略,培养信息处理的能力,培养批评性思考、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变能力与实验能力。 第五,现代教育观念打破了以往单一的、面对面的集体授课方式,而发展为个别化教学、小组交互教学与集体授课教学等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选择或结合使用,其中特别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创造。

我国现代教育观的主要内容

我国现代教育观的主要内容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的教育观一直在不断演进和完善。现代教育观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现代教育观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传统教育观念注重知识的灌输,而现代教育观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也同样重要。 二、个性化教育观 现代教育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个性化教育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发挥自己的潜能。教育者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别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学习方式和环境,帮助他们实现个人价值。 三、终身学习的教育观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教育阶段的学习,而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教育应该贯穿个人的一生,帮助个人不断学习和成长。现代社会变化迅速,知识更新换代,终身学习的观念对于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现代教育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四、创新创造的教育观 现代教育观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知识和技能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因此,现代教育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五、多元评价的教育观 现代教育观强调评价的多样性和多元性。传统教育观往往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潜能。现代教育观则更加注重全面评价,包括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评价应该是一个全面、客观、公正的过程,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水平。 六、社会责任的教育观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发展,也是为了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现代教育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发展、个性化教育、终身学习、创新创造、多元评价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这些内容反映了现代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和新期望,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人才提供

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

一、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 传统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上与下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方式是以控制为主,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教师,否则就是犯上或大逆不道。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教师。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要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要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有自觉能动性的人,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 二、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 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在 1997 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0 年 8 月教育部又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均指出教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等。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告诫教师“你的教鞭下又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应该大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 三、增强法制观念 我们应该自觉地学习国家颁布的各种教育法规,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对于有关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条款,更应该认真学习,努力增强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并约束自己的行为。 四、学会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教师要避免体罚行为,还应该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作为教师要学会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五、培养良好的性格 独立、热情开朗、耐心细致、沉着冷静、诚实正直、温和宽厚,都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性格特征。我们要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就必须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进行刻苦磨练。 教育是一门艺术,如何掌握这门艺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使教育教学更艺术化,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只有不断地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学习一些学生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掌握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从而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建立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减少和避免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冲突,使整个教育教学有序化、和谐化。让自己快乐,学生幸福!

现代教育十大理念

现代教育十大理念 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无法被低估。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演进与创新。本文将探讨现代教育的十大理念,并从不同角度解读其内涵与实践。 第一,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和需求, 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案。教育者应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提供定制化的学习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第二,综合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外,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第三,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实践和发现知识。与传统的教师讲授式相比,探究式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四,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指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 育方式。教育者应提供创新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挑战。 第五,全球视野。全球视野意味着将学生的眼界拓宽到全球范围, 培养他们具有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学生应了解不同国家和地 区的文化、经济、政治等重要领域,以培养全球化时代所需的综合素养。

第六,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通过互动,教育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并提供个 性化的指导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第七,多元评价。多元评价指的是基于多种方式和标准对学生进行 评价。学校应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包括考试、项目作业、口头报告等多种评价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发展。 第八,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情感和社交能力的教 育方式。学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情商,教育他们正确表达情感、处理 人际关系,以及关心和帮助他人的能力。 第九,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意味着将学校与社区的联系紧密结合起来。学校应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活动,并将社区资源引入学校教育, 提供更丰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第十,生态教育。生态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的意识和行动能力。学校应通过教学和实践,教育学生关爱自然、尊 重生命,以及履行自己作为地球公民的责任。 总结起来,现代教育的十大理念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素 质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关注。只有根据这些理念灵活运用,才能满足不 同学生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国际竞争力的未来人才。

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教师的立教之本

教师做到四变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以知识和技术不断创新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通过继续教育培训的学习,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受益颇多。我深切地认识到,为了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而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正是教师的立教之本。 教学方式是直接影响学习方式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到四变" 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过去的管理者、控制者、主导者、仲裁者为现在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由施与者转变成引路者,从讲坛走向学生中间,参与学习发生的全过程,体会共同成长的快乐。面对飞速发展的科技知识,在今天教育信息化的平台上,教师的绝对权威已不复存在,因而教师作为终身学习的首当其冲者具有非凡的意义。从前倡导的换位思考、思维平等、理解学生等观念,在今天自然地成为教师的行为。 二是,教学策略的转变,研究适应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设计的改变,构建符合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模式群,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平台,探索长假、短假、平时作业形式的改变,为学生提供实践场、体验场,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学生的作业从昨天的复习知识、巩固加深这一学习的延伸阶段变成产生疑问、探求解答这一贯穿学习全过程的活动。 三是,教学方式的转变,重情景、重民主、重过程、重引导、重体验。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课堂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殿堂,这是现在教师们追求的一个境界,即使一个细节也不放过。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感悟、表达:可以用词语描述;可以用动作表演;可以用实物演示等等。这种教学设计,拓展了孩子的思维,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四是,教学呈现方式的转变,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学习搭建快捷、高效、大容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进行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的网上学习已经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课题,因此可以创造了丰富多样的课型。常识课堂的开心词典等都是生动有效的形式。 通过校本培训学习,使教师更新教育观验、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办学理验和办学特色,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通本期的计算机培训,我的计算机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我相信自己继续努力,今后我一定会用信息技术处理教学工作。 通过继续教育培训,使我在教学工作中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能给予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关心,认识的点拨,思想的疏导。并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并且能悉心研究每位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不遗弃,不淘汰任何一个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础。 一、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确立现代学生观 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是教师的立教之本,而确立现代教育观首先就必须要确立现代学生观,将“教师说学生听”、“教师灌学生记”、“教师管学生服从”的教育方法进行重新审视,转变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同时重视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以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更加注重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实际去观察去体会,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争论以促使学生动脑、动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表达能力。其次就是要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会学还要使学生乐学,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要贯彻启发式教学以最大限度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从“一言堂”、“满堂灌”中解放出来。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并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以使学生接受教师情感与情绪的表达,接受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 身为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无限热爱学生,“严”与“爱”应统一起来。“严”就是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爱”就是要热爱学生多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我们在平常的言行举止中需时常流露出对学生的尊重、理解,通过真挚的爱去感染、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更有效地接受教育。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充当学生倾诉的对象,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分析、解决问题,成为学生信任、愿意交心的朋友。比如说可以借助周记来了解他们的内心。有些学生可能刚开始只是试探性地向我们诉说一些心中感受,而当得到我们地细致回应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