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西林分散片工艺规程

阿莫西林分散片工艺规程
阿莫西林分散片工艺规程

1. 产品概述

[品名与结构式]

正式品名:阿莫西林分散片

英文名:Amoxicillin Dispersible Tablets

汉语拼音:Amoxilin Fensan Pian

商品名:再林

本品主要成分:阿莫西林

化学结构式: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规格]每片含阿莫西林0.25g。

[贮藏]遮光、密封,在阴凉处保存。

[有效期]二年。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80237。

2处方和依据

[处方]

3.生产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示意图

30万级区 一般生产区

4. 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生产操作过程包括:

——配料混合:原辅料领用、混合、中间体入中间站

——压片:中间体的领取、压片、拣片、片芯入中间站

——分装:内包材的领取、片芯的领取、分装、目检、药板入中间站

——包装:外包材的领取、药板的领取、包装

4.1 配料

4.1.1 原辅料领用、称量

4.1.1.1 生产前检查器具、设备是否清洁,所用设备是否完好,并检查计量器具合格证是否在有效期内。

4.1.1.2 到物料缓冲间领取各物料,领料时依据《批生产指令》核对品名、规格并检查物料状态标志等应符合要求。

4.1.1.3 根据《批生产指令》依次称取各原辅料,将物料放入有两层物料袋的周转框中,按好袋口转移至总混间。

4.1.1.4 称量前应核对品名、规格并检查物料状态标志,称量时必须双人复核。

4.1.2 混合

4.1.2.1 将称好的交联CMC-Na、阿司帕坦(预先过24 目筛再进行称量)、香精混合粉、微粉硅胶和硬脂酸镁手工混合20 分钟后加入混合机。

4.1.2.2 将阿莫西林、微晶纤维素PH101、滑石粉加入混合机,混合30 分钟。

4.1.2.3 混合结束后,QA 取样现场检测水分,水分范围为2%~

5.5%;若混合粉水分不在范围内,将混合粉放进热风循环烘箱中设定温度40℃干燥至水分符合要求(约1~2 小时)。

4.1.2.4 水分符合要求后,QA 取样请验含量、水分等。操作人员将混合粉取出,装入内衬 3 层物料袋的周转桶中,并在第二层外放入一袋干燥剂,扎紧袋口,盖好桶盖,贴上标签(注明品名、批号、生产日期、操作人)。

4.1.3 中间体入中间站

4.1.3.1 将混合粉送入中间站,称重,填好毛重、净重、皮重,中间站管理员进行称重(双重复核)后,登记中间站流转记录。

4.1.3.2 生产结束后,按要求进行清场,认真做好各项记录。

4.2 压片

4.2.1 中间体的领取

4.2.1.1 从中间站领取贴有绿色合格证的混合粉中间体。

4.2.1.2 核对所领取的中间体的品名、批号、规格及数量。

4.2.2 压片

4.2.2.1 确认冲头、冲模规格应为17×7.5mm。

4.2.2.2 根据混合粉中间体含量计算平均片重,根据平均片重计算片重范围(±3%)。

4.2.2.3 将混合粉加入料斗中,先手动调整所压片子参数,使硬度在7-20KP、分散均匀性<2min、脆碎度<0.8%、片厚<

5.3mm。

4.2.2.4 由QA 检查合格后,批准开始正式压片。

4.2.2.5 操作人员每20 分钟检查片芯重量,若超出范围及时调整,不得有松、缺、裂片出现。

4.2.3 挑片

4.2.3.1 压制好的片芯除去细粉,挑去不合格药片。不得让裂片、断片、表面有斑点、凹点等不合格片流入下道工序。

4.2.3.2 将挑好的合格片芯装入内衬3 层物料袋的周转桶中,并在第二层外放入一袋干燥剂,扎紧袋口,盖好桶盖,贴上标签(注明品名、批号、生产日期、操作人);不合格片芯放入小物料袋中,扎紧袋口,做好报废物料标志。

4.2.4 片芯入中间站将片芯送入中间站,称重,填写标签上的毛重、净重、皮重(报废物料称取净重),中间站管理员进行称重(双重复核)后,登记中间站流转记录。

4.3 分装

4.3.1 内包材的领取

4.3.1.1 根据《批生产指令》领取复合膜。

4.3.1.2 核对品名、代码、批号、规格、数量。

4.3.2 片芯的领取

4.3.2.1 从中间站领取片芯。

4.3.2.2 核对品名、批号、规格、数量。

4.3.3 分装

4.3.3.1 调节SLB320 型双铝箔自动填充热封包装机的温度、压力及产品批号、有效期至。

4.3.3.2 待温度达到要求后,开机试分装。

4.3.3.3 QA 检查合格后,正式分装。

4.3.3.4 分装时不得有缺片、碎片现象,批号及有效期至清晰,密封完好无泄漏,每1 小时及换内包材料时检查一次泄漏,经检查合格流入下一道工序。

4.3.3.5 生产结束后进行清场,并认真做好各项记录。

4.3.4 目检

4.3.4.1 检查双铝板批号及有效期至:应正确、清晰、位置适中;

4.3.4.2 抽查双铝板泄漏:应无泄漏;

4.3.4.3 检查双铝板外观:应无缺片、多片、裂口、一粒半、切刀位置不正、网纹不清晰等不合格双铝板流入下道工序。

4.3.4.4 目检不合格的双铝板应适时送回分装工序,重新分装。未能或不能重新分装的双铝板应剪出片芯做为报废物料。

4.3.5 药板入中间站将目检合格的药板及报废物料称重,注明品名、批号、重量、日期、目检号(报废物料除外),送入中间站,并登记中间站流转记录。

4.4 包装

4.4.1 药板的领取

4.4.1.1 从中间站领取药板。

4.4.1.2 核对品名、批号、规格、数量。

4.4.2 外包材的领取

4.4.2.1 外包装在一般生产区中进行,只有符合工艺条件又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才能包装,成品包装后存放于仓库。

4.4.2.2 根据《批包装指令》领取以下包装材料,领取的包装材料必须是本厂检验合格的。

——阿莫西林分散片小盒

——阿莫西林分散片使用说明书

——阿莫西林分散片防伪标贴

——封口贴

——热收缩膜

——防潮袋

——阿莫西林分散片大箱

——“simcere”封箱胶带。

——打包带

——合格证,QA 检查员保管发放

4.4.2.3 核对品名、代码、批号、版本号、规格、数量,检查外观质量。

4.4.3 包装

4.4.3.1 根据批生产指令,操作人员设定排版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包装工段长复核,QA 检查无误后生产。将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打印在小盒、大箱及合格证上。

4.4.3.2 将两板或三板片剂(每板6 片)放入已打有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的小盒内并放入一张折叠好的说明书。每300 小盒贴上一组防伪标贴。

4.4.3.3 将10 小盒套进一个热缩膜内,经热收缩包装机热缩成一个中包装。

4.4.3.4 将30 个中包装随同一张产品合格证装入垫有防潮袋的大箱,扎紧袋口,封箱,称重并在大箱两端打印本次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及大箱重量。

4.4.3.5 包装工段长填写成品请验单,通知QA 取样。

4.4.3.6 包装结束,清点包装材料防伪标贴、说明书、小盒、大箱的数量,实用数、结余数、残损数之和与领用数应相符,如不符应查明原因。结余已印批号及残损不规则的以上包装材料由包装工段长销毁并记录,QA 负责监督。

4.4.3.7 包装完毕,按要求进行清场,填写《包装工序清场记录》。由 QA 检查清场情况,合格后签发“清场合格证”。

4.5 生产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5.阿莫西林分散片质量控制要点

投料准确投料、无撒漏和污染随时/批混合混合时间30 分钟 1 次/批

混合粉中间体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水分的测定 1 次/批

压片片子外观随时/批

片重 1 次/20 分钟

硬度、厚度、脆碎度、分散均匀性定时/批

目检无裂片、断片、表面有斑点、凹点等不合格片随时/批

分装分装起始分装温度 1 次/批

分装外观检查随时/批泄漏检查定时/批包装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设定核对 1 次/批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清晰度随时/批小盒、说明书、大箱内容、版本正确,无色差随时/批热收缩膜平整、牢固随时/批装盒装箱数量、批号、说明书、合格证、打包随时/批

6. 设备生产能力一览表

设备编号设备名称型号生产能力数量所属工段洁净级别

DG0513089 混合机 HDA-1500 600kg /次 1 配料三十万级

DG0513008 热风循环烘箱 CT-C-1 100kg/次 1 DG0513009 热风循环烘箱 CT-C-1 100kg/次 1 DG0513010 热风循环烘箱 CT-C-1 100kg/次 1 DG0513011 热风循环烘箱 CT-C-1 100kg/次 1 DG0513027 压片机 ZPW21 1.5~4.5 万片/h 1 压片 DG0513028 双铝箔包装机

SLB320 3~5 万片/h 1 分装 DG0513085 热收缩包装机 SM-4525 500~700 中包/h 1 包装一般区 DG0513041 纸盒印字机 K-420D 3600 小盒/h 1 DG0513040 胶带封箱机 WP6050 10~20 箱/min 1 DG0513039 全自动捆扎机华展 3~6 箱/min 1

7. 工艺卫生、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7.1 工艺卫生

7.1.1 物流程序见工艺流程图,物料必须单向流动,不得往复运动。

7.1.2 物净程序物料→去包装→缓冲间→各洁净区

7.1.3 空气净化根据生产工艺要求,车间内洁净级别为三十万级,外包装在一般生产区。

7.1.3.1 车间净化及温湿度要求净化级别温度(℃)湿度(%) 300,000 级 18~26 5~50

7.1.3.2 尘埃粒子及微生物数净化级别尘粒最大允许数/立方米

微生物最大允许数≥0.5μ m ≥5μ m 沉降菌/皿 300,000 级 10,500,000 60,000 15

7.1.4 人净程序:见MF701《人员进出青霉素固体制剂车间生产区标准操作程序》。

7.1.5 人净标准区域清洁标准清洁部位 300,000 级无尘粒、无污垢身体每天清洗穿规定工作服戴一次性手套一般区常规

常规

7.1.6 工衣标准区域衣帽裤鞋手套处理方法 300,000 级蓝色蓝色一次性手套每2 天洗涤一般区白色白色无每周2 次洗

7.1.7 卫生要求

7.1.7.1 一般生产区

——生产区人员按公司相关规定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患有传染病、隐性传染病、精神病者不得从事药品生产工作。——经常洗澡、理发、刮胡须、修剪指甲、换洗衣服,保持个人清洁。

7.1.7.2 洁净区

——除符合一般生产区要求外,带菌皮肤病(如皮癣、灰指甲等)以及其它有可能污染、影响药品质量的人,不得直接接触药品生产。——进入洁净区人员不得化妆、配带饰物与手表,按规定洗手、更衣,戴帽应不露头发,工作衣、帽、鞋等不得穿离本区域。

——进入洁净区,消毒后不得再做与生产无关的动作,不得再接触非生产用品。

——每周用0.5%新洁尔灭(或75%乙醇)揩、拖。

7.2 技术安全

7.2.1 安全管理要点

7.2.1.1 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安全意识,做好安全工作。

7.2.1.2 安全工作必须实行全员参加的,全过程的、全面的安全管理,每一个管理人员和职工都应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履行安全职责。

7.2.1.3 每一员工应认真执行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管理

制度,遵守工艺纪律和劳动纪律,严禁违章作业。

7.2.1.4 严格穿戴好各种防护用品,如工作衣、帽、鞋、手套、面具等,防止事故发生。

7.2.1.5 每日由工程部维修人员和车间管理员进行设备和安全生产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隐患。

7.2.1.6 加强设备管理,定期维护保养,防止跑、冒、滴、漏,消除事故隐患。

7.2.2 操作注意事项

7.2.2.1 各工序应严格按岗位操作规程操作,安全生产。

7.2.2.2 开机时先空运转,检查设备运转是否正常。

7.2.2.3 设备传动装置如电机、皮带轮等应有防护罩,压力容器、空压机应安装安全阀。各气管接头应牢固密封。

7.2.2.4 生产中暴露工序的内包装材料、原料药粉均不得裸手接触,操作人员应戴手套。

7.2.2.5 操作工上岗前、上班时禁止饮酒,上班不得睡觉、无故串岗、打闹、大声喧哗。

7.2.2.6 生产过程中密切注意设备运转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停机,不能自行处理时通知维修并报告生产管理员;如遇停电、停水、停气时,必须按各自的操作规程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处理并报告管理员,做好记录备查。

7.2.2.7 因客观影响,个别生产条件难以符合工艺规程时,由车间主任提出报告,经质量管理部门同意、生产部经理批准后,方可进行生产。紧急情况下,车间生产现场指挥人员有紧急处理权,但事后要报质量管理部门审查、生产部备案。

7.3 劳动防护

岗位防范重点注意及禁止事项空调净化电器、电路防短路、老化、火灾定期检查防止手、工器具伸入运转设备内严禁冷冻剂泄漏空压机电器、电路防短路、老化、火灾定期检查压力防止不在规定范围,防爆严禁违章作业防止手、工器具伸入运转设备内注意安全阀的可靠性制水电器、电路防短路、老化、火灾定期检查压力防止不在规定范围,防爆严禁违章作业防止手、工器具伸入运转设备内严禁冷冻剂泄漏树脂处理时防酸碱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

防注射用水烫伤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洁净区各岗位电器、电路防短路、老化、火灾定期检查防机器轧伤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外包装电器、电路防短路、老化、火灾定期检查防烫伤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机修安全用电,防火严禁烟火,严禁违章作业防损伤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电器、电路维修应有二人以上严禁一人维修电器、电路

8. 综合利用和三废处理

8.1 废渣废包材统一送至厂区垃圾站处理。

8.2 废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入公司污水池,统一由公司污水站处理。污水处理流程图:

9. 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 9.1 阿莫西林分散片原辅料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

序号物料名称质量标准编号检验方法编号 1 阿莫西林 CS701 QC701 2 微粉硅胶 CS308 QC308 3 微晶纤维素 CS313 QC313 4 滑石粉 CS307 QC307 5 交联CMC-Na CS318 QC318 6 硬脂酸镁 CS309 QC309 7 阿司帕坦 CS464 QC464

9.2 阿莫西林分散片包装材料、介质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

序号名称质量标准编号/ 检验方法编号 1 复合膜 CS102 2 防伪标贴 CS121 3 说明书 CS115 4 小盒 CS119 5 热缩膜 CS123 6 防潮袋 CS124 7 大箱 CS127 8 纯化水 CS213/QC213

9.3 阿莫西林分散片中间体和成品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

序号名称质量标准编号检验方法编号 1 香精混合粉 CS708

QC708 2 混合粉中间体 CS721 QC721 3 成品 CS722 QC722

9.4 阿莫西林分散片成品检验规则

—— QA 凭车间“请验单”按抽样方法抽取样品,并填写抽样记录。污水隔离池沉淀池中和池调节器达标排出

——QC 部门按本标准进行检验,经复核无误后,签发成品检验报告单。

——按批进行检验

——检验标准中任何一项不合格,则该批为不合格品。

9.5 介质

介质类别用途质量要求饮用水 1、洗涤清洁应符合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标准 2、设备、容器具的初洗 3、制备纯化水的水源纯化水 1、容器具的终洗符合《中国药典》2005 年版二部纯化水质量标准

0.45μ m 滤器过滤后使用,电导率≤4.3μ S/cm 细菌总数<

100CFU/ml 2、三十万级工作鞋帽的洗涤压缩空气 1、片剂分装符合压缩空气技术标准的要求

10. 包装要求、标签、小盒、说明书及待包装产品的贮存要求

10.1 内包装要求

10.1.1 片剂分装应在三十万级区进行。

10.1.2 规格:6 片/板。

10.1.3 分装过程不得有空板、破板、多药、少药、泄漏、异物、网纹不清晰、批号不正确、不清晰或位置不正确等。

10.2 外包装要求

10.2.1 包装规格 6 片/板,2 板或3 板/小盒,每大箱装300 盒。

10.2.2 将30 个中包装随一张装箱单装入成品大箱中,装箱单上应有包装人、检验人印章或工号标记。封好大箱,封箱时应严密,胶带应平整,保持箱体美观,打包时松紧度适中。

10.3 贮存要求

10.3.1 中间体贮存:30℃以下保存,贮存周期不得超过20 天。10.3.2 待包装产品:储存时要求按批摆放、上锁管理。

10.3.3 小盒、防伪标贴、说明书等要专库存放,加强管理。

10.3.4 其它包装材料在干燥处存放,并严禁烟火。

10.3.5 成品贮存:遮光、密封,在阴凉处保存。

11. 劳动组织、岗位定员、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

11.1 劳动组织青霉素固体制剂车间阿莫西林分散片的生产分4 个工段:

11.1.1 配料混合工段(包括称量、混合)

11.1.2 压片工段(包括压片、挑片)

11.1.3 分装工段(包括目检、分装)

11.1.4 外包工段

11.2 岗位定员

按每日生产一班制定员

岗位车间管理员洗衣房中间站配料混合压片分装机修电工外包合计人数 2 1 1 4 3 11 1 1 25 49

11.3 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

工段生产时间周期配料混合 1 个工作日 7 个工作日压片 3 个工作日分装 2 个工作日外包 1 个工作日

12. 培训

12.1 培训对象

青霉素固体车间全体人员,QA、QC 有关人员,工程部有关人员。

12.2 培训内容及时间序号培训内容课时培训对象 01 GMP 培

训 12 全体人员 02 工艺规程(固体制剂车间) 8 车间全体人员、QA 03 片剂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8 车间全体人员、QA 人员 04 安全 4 全体人员 05 固体制剂车间公用工程系统 4 维修人员、QA、车间管理员以上人员 06 片剂生产质量控制及环境监控 4 QA、QC、车间主管以上人员

13. 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13.1:配料混合收率%= c/(a+b)×100%

13.2:配料混合平衡率%= (c+d+e)/(a+b)×100%

13.3:压片收率%= f/c×100%

13.4:压片平衡率%=(f+g)/c ×100%

13.5:分装收率%=q-(n-o-p)/f ×100%

13.6:成品平衡率% =1*(j-k)+i/(a+b) ×100%

13.7:成品率%=1/m×100%

a.投入原料的重量(kg)

b. 投入辅料的重量(kg)

c. 总混后所得物料量(kg)

d. 总混后取样量(kg)

e. 配料混合报废物料量(kg)

f. 压片后所得片芯的重量(kg)

g. 压片报废物料量(kg)

h. 分装报废物料(kg)

i. 总报废物料(kg)

j. 平均实板重(g/板)

k. 平均空板重(g/板)

l. 成品数量(板)

m. 理论产量(板)

n. 复合膜使用量(kg)

o. 复合膜损耗量(kg)

p. 复合膜切边量(kg)

q. 检板后合格板重量(kg)

13.8:各指标的限度范围混合收率应为98.0%~100.0%

13.9: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每批成品入库数(件)/车间定员人数

阿莫西林可溶性粉说明书

阿莫西林可溶性粉说明书 兽用 【兽药名称】 通用名:阿莫西林可溶性粉 商品名: 英文名:Amoxicillin Soluble Powder 汉语拼音:Amoxilin Kerongxingfen 【主要成分】阿莫西林。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药理作用】本品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基本相同,由于其在单胃动物的吸收比氨苄西林好,血药浓度较高,故对全身性感染的疗效较好。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及软组织等全身感染。 本品对胃酸相当稳定,单胃动物内服后74%~92%吸收。胃肠道内容物影响其吸收速率,但不影响吸收程度,故可混饲给药。同等剂量内服后,阿莫西林血清浓度比氨苄西林高1.5~3倍。表观分布容积,犬为0.2 L/kg。马、牛、山羊、绵羊、犬和猫的半衰期分别为0.66、1.5、1.12、 0.77和0.75~1.5小时。 阿莫西林可与克拉维酸复合制成片剂或混悬液,内服可治疗犬和猫的泌尿道、皮肤及软组织的细菌感染。克拉维酸是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竞争性与β-内酰胺酶不可逆结合,使酶失去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活性。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合用可提高前者对耐药葡萄球菌感染的疗效。【适应证】主要用于对阿莫西林敏感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用法用量】以阿莫西林计。内服:一次量,每1 kg体重,鸡20~30 mg,一日2次,连用5日;混饮:每1L水,鸡60 mg,连用3~5日。 【不良反应】对胃肠道正常菌群有较强干扰作用,反刍动物内服可引起 肠道功能紊乱。 【注意事项】(1)现配现用。(2)蛋鸡产蛋期禁用。 【休药期】鸡7日。 【规格】10%。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普拉克索杂质及其合成路线方法,药品研究

实验室定制合成普拉克索杂质 产品名称:普拉克索杂质A 产品编号:P003001 CAS NO.:106092-09-5 分子式:C 7H 11 N 3 S 分子量:169.25 Synonyms:(S)-4,5,6,7-tetrahydrobenzo[d]thiazole-2,6-diamine 库存价格 产品名称:普拉克索杂质D 产品编号:P003002 CAS NO.:104632-28-2 分子式:C 10H 19 N 3 S 分子量:213.34 Synonyms:(6R)-N6-propyl-3a,4,5,6,7,7ahexahydrobenzo[d]thiazole-2,6-diamine 库存价格 产品名 称: 普拉克索杂质E 产品编 号: P003003

CAS NO.:106006-84-2 分子式:C 10H 17 N 3 Os 分子量:227.33 Synonyms :N-((6S)-2-amino-3a,4,5,6,7,7ahexahydrobenzo[d]thiazol-6-yl) propionamide 主营杂质对照品,标准品,原研参比制剂:伊潘立酮杂质,索拉非尼杂质,西咪替丁杂质,恩曲他滨杂质,恩替卡韦杂质、奥氮平内酰胺、硫代内酰胺杂质、卡格列净二聚体杂质、福莫特罗杂质、阿维巴坦杂质、酞普兰杂质、甲氨蝶呤杂质,多佐胺杂质、普瑞巴林杂质、索拉菲尼杂质、多西他赛杂质、阿比特龙杂质、仑伐替尼杂质,阿加曲班杂质、洛索洛芬杂质、帕拉米韦杂质、阿奇霉素杂质、柠檬黄杂质,度骨化醇杂质,阿法骨化醇杂质、雷贝拉唑杂质、罗库溴铵杂质,卡非佐米杂质、缬沙坦杂质、帕罗西汀杂质、利奥西呱杂质、利奈唑胺杂质、伐地那非杂质、核黄素磷酸钠杂质、非布司他杂质、西咪替丁杂质、奥美拉唑杂质、克拉维酸杂质、卡泊三醇EP杂质、阿哌沙班杂质、孟鲁司特钠杂质、氨曲南杂质、恩曲他滨杂质、氢氯噻嗪杂质、依度沙班异构体杂质,泊沙康唑杂质,酮康唑杂质、福莫特罗杂质、长春胺杂质、替罗非班杂质、丙戊酸钠杂质、头孢西丁杂质、利格列汀杂质、艾拉莫德杂质、硫酸羟氯喹杂质、辅酶Q10杂质、霉芬酸杂质、伊伐布雷定杂质、罗库溴铵杂质、吡喹酮杂质芬戈莫德杂质、更昔洛韦杂质、伏硫西汀杂质、托莫西汀杂质、丙环定杂质、决雌醇杂质、艾替班特杂质、普拉克索杂质、硫酸阿托品相关杂质、

高考化学复习题型十九 新信息、新情境的有机合成与推.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题型十九新信息、新情境的有机合成与推 断题 通关演练 (建议完成时间:30分钟) 1.(2012·重庆理综,28)农康酸M是制备高效除臭剂、粘合剂等多种精细化学品的重要原料,可经下列反应路线得到(部分反应条件略)。 (1)A发生加聚反应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所得聚合物分子的结构型式是 ________(填“线型”或“体型”)。 (2)B→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M的同分异构体Q是饱和二元羧酸,则Q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只写一 种)。 (4)已知:—CH 2CN――→ NaOH水溶液 △—CH2COONa+NH3,E经五步转变成M的合成反应

流程为: ①E→G的化学反应类型为________,G→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J→L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C(OH) 3 ――→ 自动脱水 —COOH+H 2 O,E经三步转变成M的合成反应流程 为________(示例如图;第二步反应试剂及条件限用NaOH水溶液、加热)。解析(1)需注明碳碳双键的线型。 (2)由A→B ,B在NaOH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脱去 1分子HCl。 (3)Q为饱和二元羧酸,只能为含一个环丙基的二元羧酸。 ②J→L发生的是—CHO的银镜反应。 注意:[Ag(NH 3) 2 ]OH为强碱,完全电离。

答案(1)碳碳双键线型 (3)

2.(2013·武汉调研)有机物A(C 10H 20 O 2 )具有兰花香味,可用做香皂、洗发香波的 芳香赋予剂。已知 ①B分子中没有支链。 ②D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③D、E互为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E分子烃基上的氢若被Cl取代,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阿莫西林原料药质量标准USP-36版

C16H19N3O5S,3H2O 419.45 4-硫代-1-氮杂双环[3.2.0]-庚烷-2-羧酸,6-[[氨基(4-羟苯基)乙酰基]氨基]-3,3-二甲基-7-氧-,三水合[3S-[2α,5α,6β(S*)]]-;(2S,5R,6R)-6-[(R)-(-)-2-氨基-2-(p-羟苯基)-乙胺基]-3,3-二甲基-7-4-硫代-1-氮杂双环[3.2.0]-庚烷-2-羧酸水合物 无水物365.41 定义:每mg阿莫西林包含C16H19N3O5S不少于900ug不多于1050ug,由无水物计算。 鉴别:红外吸收【197k】 含量: 步骤: 溶剂:用水配置6.8g/l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用45%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至5.0±0.1。 流动相:乙腈和稀释液(1:24) 标准溶液:用溶剂溶解阿莫西林标准品(USP)1.2mg/ml(注意:在6h之内使用) 试样溶液:用溶剂溶解阿莫西林1.2mg/ml[注意:在6h之内使用] 色谱系统:(见液相色谱(621),系统适应性) 模式:LC 检测器:UV 230nm

柱:4mm×25cm;填充物L1 流速:1.5ml/min 进样量:10ul 系统适应性: 样品:标准溶液 适应性需求: 拖尾因子:不大于2.5 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0% 分析: 试样: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计算C16H19N3O5S,3H2含量ug/mg用以下公式结果=(ru/rs)×(Cs/Cu)×P ru=样品溶液中得出的峰面积 rs=标准品中得出的峰面积 Cs=标准品阿莫西林溶液的浓度 Cu=样品溶液的浓度 P=阿莫西林标准品的效价(ug/mg) 验收标准:每mg无水化合物中900~1050ug C16H19N3O5S 杂质: 有机杂质: 步骤:溶液A:2.72g/l磷酸二氢钾。用1N氢氧化钾或20%磷酸调节pH到5.0±0.1

阿莫西林工艺规程

阿莫西林工艺规程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阿莫西林工艺规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本产品有关介绍 1.1.1.药品名称: 品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1)分散片 商品名:盛西凯 汉语拼音:Amoxilin Kelaweisuanjia FensanPian 英文名: Amoxicillin and Clavulanate Potassium Dispersible Tablets 1.1. 2.类别:本品为抗菌素类药。 1.1.3.剂型:片剂 1.1.4.规格:228.5mg 1.1.5.主要成分:主要成分为阿莫西林(C16H19N3O5S)和克拉维酸(C8H9NO5)。 1.1.6.批量:75万片。 1.1.7.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淡黄色。 1.1.8.包装规格:铝塑包装,外套铝箔袋,12片/板,1板/盒,10盒/包,40 包/箱。 1.1.9.药理作用:本品由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钾以7:1配比组成的复方制 剂,其中阿莫西林与安苄西林的抗敏感微生物作用相似,主要作用在 微生物的繁殖阶段,通过抑制细胞壁粘多肽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克 拉维酸钾具有与青霉素类似的β-内酰胺结构,能通过阻断β-内酰 胺酶的活性部位,使大部分细菌所产生的这些酶失活,尤其对临床重 要的、通过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这些酶通常与青霉素和头孢菌 素的抗药性改变有关)作用更好。 1.1.10.适应症:本品可用于治疗如下条件中指明微生物的敏感菌株引起的感 染: 1.1.10.1.下呼吸系统感染:由β-内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 起。 1.1.10. 2.中耳炎:由β-内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1.1.10.3.窦炎:由β-内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1.1.10.4.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由β-内酰胺酶产生菌葡萄球菌、大肠杆 菌或克雷白 杆菌引起。 1.1.10.5.尿路感染:由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或肠杆菌引起。 1.1.11.贮藏:密闭,在阴凉处保存。 二、生产工艺流程

阿莫西林胶囊使用说明书

阿莫西林胶囊 【通用名称】阿莫西林胶囊 [药典] 【商标名称】再林 ( Zailin ) 【英文名称】 Amoxicillin Capsules [药典] 【汉语拼音】 A Mo Xi Lin Jiao Nang 成份: 化学名称:(2S,5R,6R)-3,3-二甲基-6-[(R)-(—)-2-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三水合物。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6H19N3O5S·3H2O 分子量: 所属类别: 化药及生物制品 >> 抗微生物药 >> 抗细菌药 >> 抗生素类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适应症: 阿莫西林适用于敏感菌(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的下列感染: 1.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2.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或粪肠球菌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 3.溶血链球菌、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4.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5.急性单纯性淋病。 6.本品尚可用于治疗伤寒、伤寒带菌者及钩端螺旋体病;阿莫西林亦可与克拉霉素、兰索拉唑三联用药根除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降低消化道溃疡复发率。 规格: (按C16H19N3O5S计算)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每6~8小时1次,一日剂量不超过4g。 小儿一日剂量按体重20~40mg/Kg,每8小时1次;3个月以下婴儿一日剂量按体重30mg/Kg,每12小时1次。 肾功能严重损害患者需调整给药剂量,其中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0~30ml/分钟的患者每12

药物化学复习测试题(20130606)总论

2011级《药物化学》复习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个属于吸入性全身麻醉药() A. 恩氟烷 B. 羟丁酸钠 C. 盐酸氯胺酮 D. 盐酸利多卡因 E. 盐酸布比卡因 2. 下列哪个属于静脉全身麻醉药() A. 恩氟烷 B. 盐酸氯胺酮 C. 盐酸普鲁卡因 D. 硫卡因 E. 盐酸利多卡因 3. 布比卡因的化学结构属于() A. 苯甲酸酯类 B. 氨基酮类 C. 氨基醚类 D. 酰胺类 E. 哌嗪类 4. 达克罗宁的化学结构属于() A. 苯甲酸酯类 B. 氨基酮类 C. 氨基醚类 D. 酰胺类 E. 哌嗪类 5. 硫卡因是普鲁卡因的() A. 电子等排物 B. 同分异构体 C. 同系物 D. 立体相似物 E. 几何异构体 6. 降压药氯沙坦属于() 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B. NO供体 C. PDE抑制剂 D. ACEI E. AⅡ受体拮抗剂 7. 降压药赖诺普利属于() 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B. NO供体 C. PDE抑制剂 D. ACEI E. AⅡ受体拮抗剂 8. 抗心绞痛药物硝酸甘油属于() 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B. NO供体 C. PDE抑制剂 D. ACEI E. AⅡ受体拮抗剂 9. 氯贝丁酯临床主要用于治疗() A. 心率不齐 B. 高三酰甘油血症 C. 高血压

D. 心绞痛 E. 心力衰竭 10. 洛伐他汀临床主要用于治疗() A. 心率不齐 B. 高三酰甘油血症 C. 高胆固醇血症 D. 心绞痛 E. 高磷脂血症 11. 奎尼丁属于哪类钠通道阻滞剂() A. ⅠA B. ⅠB C. ⅠC D. ⅠD E. 以上都不是 12. 尼索地平的作用靶点是() A. 受体 B. 酶 C. 离子通道 D. 核酸 E. 细胞壁 13. 利血平在光和热的的影响下将生成无效的() A. 利血平酸 B. 3-异利血平 C. 3,4-二去氢利血平 D. 3,4,5,6-四去氢利血平 E. 聚合物 14. 利血平在酸碱催化下水解生成() A. 利血平酸 B. 3-异利血平 C. 3,4-二去氢利血平 D. 3,4,5,6-四去氢利血平 E. 聚合物 15. 化学名为(S)-(+)-6-甲氧基-α-甲基-2-萘乙酸的药物是() A. 阿司匹林 B. 对乙酰氨基酚 C. 布洛芬 D. 萘普生 E. 吡罗昔康 16. 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的药物是() A. 阿司匹林 B. 对乙酰氨基酚 C. 布洛芬 D. 萘普生 E. 吡罗昔康 17. 长期使用易引起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的解热镇痛药是() A. 阿司匹林 B. 双水杨酯 C. 对乙酰氨基酚 D. 安乃近 E. 布洛芬 18. 阿司匹林的杂质中能与FeCl3作用显紫色的是() A. 乙酸酐 B. 乙酰苯酯 C. 乙酰水杨酸苯酯 D. 游离水杨酸 E. 乙酰水杨酸酐 19. 化学名为(±)-4,4-二苯基-6-(二甲氨基)-3-庚酮盐酸盐的药物是() A. 盐酸麻黄碱 B. 盐酸氯胺酮 C. 盐酸普鲁卡因 D. 盐酸哌替啶 E. 盐酸美沙酮

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的波谱分析 阿莫西林(Amoxicillin),又名安莫西林或安默西林,是一种最常用的青霉素类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一种白色粉末,半衰期约为61.3分钟。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胃肠道吸收率达90。阿莫西林杀菌作用强,穿透细胞膜的能力也强。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口服青霉素之一,其制剂有胶囊、片剂、颗粒剂、分散片等等。青霉素过敏及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 阿莫西林分子式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对阿莫西林胶囊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按阿莫西林胶囊配方组成配制含主药阿莫西林浓度范围从5.91%~84.13%的32个实验室样品,并收集来源于九个厂家的41批工业样品,采集其近红外光谱。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和判别分析法建立定量和定性分析模型,将其用于对未知样品含量进行预测分析,并对定量分析方法的重现性和加样回收率进行考察。结果:定量分析模型对24个未知样品的的预测均方差RMSEP为1.22%,预测值与真值的相关系数R为0.9983,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9.75%,系统精密度RSD为0.3%,方法精密度RSD为0.6%;定性分析模型对18个预测样品的判错率为0%。结论: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阿莫西林胶囊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准确可靠,方法简便快速,不需预处理,可推广用于此类样品工业现场的原位和在线检测。

阿莫西林药物分析: 方法名称:阿莫西林原料药-阿莫西林-高效液相色谱法 应用范围:本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莫西林原料药中阿莫西林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阿莫西林原料药。 方法原理:供试品经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离,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54nm处检测阿莫西林的峰面积,计算出其含量。 试剂: 1. 乙腈 2. 磷酸二氢钾溶(0.05mol/L) 3. 氢氧化钾溶液(2mol/L) 仪器设备: 1. 仪器 1.1 高效液相色谱仪 1.2 色谱柱 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理论塔板数按阿莫西林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1.3紫外吸收检测器 2. 色谱条件 2.1 流动相: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2mol/L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值至5.0)乙腈=97.5 2.5 2.2 检测波长:254nm 2.3 柱温:室温 .2.4 流速:1mL/min 试样制备: 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阿莫西林对照品约25mg,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至刻度,摇匀,即为对照品溶液。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供试品约25mg,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至刻度,摇匀,即为供试品溶液。 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 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操作步骤: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20m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用紫外吸 收检测器于波长254nm处测定阿莫西林(C16H19N3O5S)的峰面积,计算出其含量。

阿莫西林胶囊一致性评价方案

1.1. 通用名:阿莫西林 1.2. 英文名:Amoxicillin 1.3. 化学名称: (2S,5R,6R)-3,3-二甲基-6-[(R)-(-)-2-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三水合物 1.4. 结构式: 1.5. 分子式::C16H19N3O5S?3H2O 1.6. 分子量:419.45 1.7. CAS登记号:26787-78-0 1.8. 剂型和规格:胶囊剂,0.25g。 2. 品种简介 阿莫西林为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药,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基本相同,但其耐酸性较氨苄西林强,其杀菌作用较后者强而迅速,但不能用于脑膜炎的治疗。半衰期约为61.3分钟。阿莫西林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胃肠道吸收率达90%,较氨苄西林吸收更迅速完全,除对志贺菌效果较氨苄西林差以外,其余效果相似。阿莫西林杀菌作用强,穿透细胞膜的能力也强。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口服半合成青霉素之一,其制剂有胶囊、片剂、颗粒剂、分散片等等,现在常与克拉维酸合用制成分散片。 阿莫西林于1972年在英国上市,由Beecham制药厂(隶属于GSK)开发;美国在1974年上市,申请人GLAXOSMITHKLINE;日本最早在1975年上市。 3. 适应症、推荐剂量和治疗窗 阿莫西林适用于敏感菌(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的下列感染:1.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2.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或粪肠球菌所致。 口服。1.成人一次0.5g,每6~8小时1次,一日剂量不超过4g。2.小儿一日剂量按体重20~40mg/kg,每8小时1次;3.3个月以下婴儿一日剂量按体重 30mg/kg,每12小时1次。4.肾功能严重损害患者需调整给药剂量,其中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0~30ml/分钟的患者每12小时0.25~0.5g;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分钟的患者每24小时0.25~0.5g。 4. 理化性质 4.1.关键理化信息 理化项目性质描述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 溶解度本品在水中微溶,在乙醇中几乎不溶。

年产6亿粒阿莫西林胶囊GMP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制药工艺课程设计 题目年产6亿粒阿莫西林胶囊GMP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学院药化学院 专业制药工程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2013 年11 月18 日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书 (1) 第二章.课程设计说明书 (2) 一.产品概述 (2) 二.处方设计及工艺 (4) 三.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说明 (4) 3.1工艺流程 (4) 3.2净化区域划分说明 (5) 四.物料衡算 (6) 4.1生产制度 (6) 4.2物料衡算基准 (6) 4.3物料衡算(日工作量) (6) 五.工艺设备选型说明 (8) 5.1选用原则 (8) 5.2设备选用 (8) 六.工艺设备主要一览表 (13) 七车间工艺平面布置说明 (13) 7.1车间布置的原则 (13) 7.2车间布置及人流物流的概述 (13) 八.设计体会及今后改进意见 (15) 参考文献 (16)

制药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第四组) 设计题目:年产6亿粒阿莫西林胶囊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一、设计内容和要求 1.确定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 2. 每位组员详细叙述一个胶囊生产工艺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及关于此设备国内外的现状、研究前沿; 3. 物料衡算、设备选型(按单班考虑,年工作日250d/a。) 4. 紧扣GMP规范要求设计车间工艺平面图; 5. 编写设计说明书。 二、设计成果 1. 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产品概述、处方设计及工艺、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说明、物料衡算、工艺设备选型说明、工艺主要设备一览表、车间工艺平面布置说明、车间技术要求;每位学生的设备详细综述。 2.工艺流程示意图一张(A1,手绘); 3.车间平面布置图一张(1:100)(A1,手绘)。

阿莫西林中间体的制备与拆分

09级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指导 阿莫西林中间体的制备与拆分

第一次实验对羟基苯苷氨酸消旋体的制备 实验目的 1.掌握对羟基苯苷氨酸消旋体的合成方法及原理 2.掌握薄层板的制备和薄层层析法检测反应的方法 3.掌握熔点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D-对羟基苯苷氨酸是阿莫西林,头孢哌酮等抗菌药物的重要手性中间体。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发展最早、临床运用最广、品种数量最多和近年来研究最活跃的一类抗生素。主要包括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目前这类抗生素产品均是半合成或全合成产品。在其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一般采取先合成相关的侧链,然后再和母核依次缩合,最后脱除保护基的程序。 D-对羟基苯苷氨酸分别是口服吸收效果良好的青霉素类产品阿莫西林的6β位侧链和头孢羟氨苄的7β位侧链。用化学合成法得到DL-对羟基苯苷氨酸后需对其进行拆分来制备需要的D-对羟基苯苷氨酸。 目前工业生产中主要运用的是乙醛酸苯酚合成路线。 实验方法与步骤 1.依次向100ml三颈瓶中加入氨基磺酸14.6g,水20ml,苯酚9.4g,硫酸1ml。 2.搅拌加热至60oC,待固体全溶后,缓慢滴加50%乙醛酸水溶液10ml。 3.滴加完毕,保温70oC反应约5h,薄层层析法检测反应终点。(展开剂:乙酸乙酯/石油 醚1:3) 4.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烧杯中,25%氨水调节pH = 7。 5.冷却至室温,析出固体,过滤,滤饼分别用适量的水和甲醇各洗三次。 6.干燥得白色固体,称量,测熔点。(文献值240oC) 第二次实验对羟基苯苷氨酸甲酯的制备和拆分 实验目的 1.掌握对羟基苯苷氨酸甲酯的合成方法 2.了解非对映异构体结晶拆分的原理及操作 3.掌握比旋光度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D-对羟基苯苷氨酸是合成阿莫西林等头孢菌素的一个重要中间体,其拆分方法较多,有诱导洁净法,生物酶拆分法,化学拆分法。我们选用化学拆分法,其原理是:酯化,重结晶,再水解得到相应的手性化合物。

酶法合成阿莫西林原理

酶法合成阿莫西林介绍 β-内酰胺抗生素经过多年的发展,己成为抗生素中的最主要类型之一。由于具有良好的抗菌效力,较低的毒副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发展非常迅速。现全世界耗用量已过万吨,预计今后还会增长。其中,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为最重要的两大类β-内酰胺抗生素。酶法合成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酶缩合反应技术、产品分离以及固定化酶技术等方面取得很大的发展,配套技术日益完善,具备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条件。全球著名的β-内酰胺抗生素生产厂家如荷兰DSM公司已有酶法合成的商品头孢氨苄、阿莫西林等产品面世。由于酶法应用于β-内酰胺抗生素合成,不仅可减少反应步骤,而且还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有利于保护环境,降低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优异,所含杂质极少。因此,21世纪β-内酰胺抗生素的酶法合成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酶法合成研究起步并不晚,但至今仍未形成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与国外先进厂家差距较大。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要求,政府对环保的重视,政府和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绿色化学制药”的研究开发,特别是加快工业化生产的推进进程。 酶法产品主要有三大特点: 一是产品含量稳定、变化小,可降低制剂在有效期内的检测风险,并且杂质低,降解速度慢,对制剂的安全性,尤其是特殊制剂的稳定性尤为重要。 二是酶法产品生产批量能够达到化学法产品的2~3倍,这既能够大幅度节省制剂生产商的检验成本,粗略估算原料检测成本能够节约人民币9元/kg;同时,也便于物流、仓储和生产管理。 三是酶法产品是通过生物酶一步到位生产而得,以纯净水为介质,不使用传统化学工艺中的特殊化工原料,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大幅度减少90%,废水排放减少80%,品质更纯净。 1 青霉素酰化酶的发展 青霉素酰化酶是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中发现的一类具有特定活性的蛋白质。能够产生青霉素酰化酶的微生物广泛分布于细菌、放线菌、真菌和酵母中,如:醋酸杆菌、假单胞菌、粪产碱菌、黄单胞菌、产气单胞菌、大肠杆菌、芽孢杆菌、枝状杆菌、克氏梭菌( Kluyvera) 等,其中常用的有巴氏醋酸杆菌、粪产碱

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制备及性质考察_杜青

·论 著·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制备及性质考察 杜 青 郑 宁 孙 鹏* 张秀英 赵兴茹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石家庄050017) 摘 要 目的分散片是一种快速崩解的新型片剂,制备阿莫西林分散片并观察其崩解速度。方法通过添加 4种不同比例的辅料制备阿莫西林分散片,并与市售的阿莫西林胶囊及粉末剂的溶出速度比较。结果当低取代羟 丙基纤维素和微晶纤维素比例为7∶3,海藻酸钠用量为1%,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为2%时,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崩 解时间最短,溶出度明显快于市售胶囊剂型(P<0.05),与市售粉末剂相当(P>0.05)。结论经4种不同辅料制 备的阿莫西林分散片崩解迅速,溶出度高;该技术工艺简单,具有实用价值。 主题词 阿莫西林/分析;胶囊/分析;片剂/分析;崩解;溶出度 中图号 R978.1 PR EPAR ATION AN D STU DY OF AMOXYCILLIN DISPER SIBLE TABLET Du Qing Zheng Ning Sun Peng Zhang Xiuying Zhao Xing ru Department of Pharm ac eutics,the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Hebei Medical Univesity(Shijiazhuang050017) ABSTR ACT Objective Dispersible tablet is a new kind tablet w ith sw ift disinteg ration. Amoxycillin dispersible tablet is prepared and its disinteg ration observed.Methods By adding four different propo rtional adjuvants,an Amoxycillin dispersible tablet w as prepared,and its dissolution rat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apsule and pow der o nes.Results The disinteg ration time of Amoxycillin dispersible tablet w as the shortest w hen the ratio of low-substituted hy droxyproply cellulose and microcry stalline cellulose w as7∶3,sodium alginate1%,and sodium lauryl sulphate2%.Dissolution rate of dispersible tablet w as obviously faster than commercial capsule(P<0.05),and similar to commercial pow ders(P>0.05).C on clusion The Amo xycillin dispersible tablet made by the four different adjuvants can rapidly disinteg rate with a high dissolution rate.The technique is simple and practical. MeSH Amo xycillin/anal;capsules/anal;tablets/anal;disintegration;dissolution rate 分散片是1种新型片剂,遇水可以迅速崩解并形成均匀的混悬液。分散片既有液体制剂服用方便、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同时又具有普通片剂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携带和贮存方便等特征,特别适合于婴幼儿、老年人及吞服药片或胶囊有困难的患者服用[1]。本文将青霉素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制成分散片,考察了片剂辅料和制备工艺对崩解时间的影响,并以市售制剂为对照,测定分散片的溶出度。1 实 验 部 分 1.1 仪器与试药:片剂崩解仪(北京医疗设备四厂)。片剂四用仪(上海黄海制药厂),ZDY异形压片机(上海远东医疗器械厂),RC-3B药物溶出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751G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阿莫西林原料药(华北制药厂提供),阿莫西林市售胶囊(河北某药厂批号980801),阿莫西林市售粉末剂(昆明某药厂批号9712031),低取代羟丙基 · 135 · 第21卷第3期2000年5月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JO U RN AL OF HEBEI M ED ICA L U N IV ERSI T Y   Vol.21 No.3 M ay. 2000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99届毕业生

阿莫西林的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

阿莫西林的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 【摘要】阿莫西林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青霉素类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阿莫西林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机制进行了简单分析,重点阐述了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不良反应,旨在为阿莫西林在临床上的投入使用提供一定的指导,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避免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关键词】阿莫西林;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前言 阿莫西林又称羟氨苄青霉素,是广谱青霉素的一种,一般为白色或者类白色的结晶状粉末,微苦。药品具耐酸性,用药过程中不受食物影响。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尿路、胆道感染的治疗,对慢性活动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也有很好疗效,但应用时要进行青霉素的敏感试验,防止意外发生。口服后吸收迅速,同时可能会产生恶心、腹泻、呕吐、荨麻疹和皮疹等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休克。临床上它应用广泛,杀菌效果显著,具有抗菌谱广、耐酸性强及疗效确切等特点,现对该药的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如下。 正文 1 阿莫西林药理机制 1.1理化特性阿西莫林是一种属于青霉素类的抗生素,是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种,带有氨基侧链,与氨苄西林的化学结构十分类似,在侧链苯环上比氨苄青霉素多一个羟基,所以两者具有相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阿莫西林为白色粉末,呈结晶状,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味道微苦,耐酸性较好,因此口服经胃肠道吸收效果较好,体内半衰期约为1~1.3h,比旋度为290°~310°。 1.2 作用机制该药剂的杀菌效果及穿透细胞壁能力较强。阿莫西林的β-酰胺环是作为其基本结构而发挥抗菌活性作用,患者口服后其内酰胺基即刻水解生成肽键,迅速同菌中的转肽酶相结合,抑制细菌黏肽合成酶的活性,切断了菌体依靠转肽酶合成糖肽用来建造细胞壁的唯一途径,造成细菌细胞壁损坏或破坏,促使细菌细胞迅速成为球形体破裂溶解。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阿莫西林对于人体的毒性比较小,但还是可以产生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阿莫西林对大多数致病的G+菌和G-菌具有强大的抑制及杀灭作用,可有效抑制肺炎链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奇异变形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淋病奈瑟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等需氧

阿莫西林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阿莫西林胶囊 商品名称:阿莫西林胶囊 英文名称:Amoxicillin Capsules 拼音全码:AMoXiLinJiaoNang 【主要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阿莫西林,其化学名为(2S,5R,6R)-3,3-二甲基-6-[(R)-(-)-2-氨基-2-(4- 羟基苯基)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三水合物。 【成份】 分子式:C16H19N3O5S·3H2O 分子量:419.46 【性状】本品内容物为白色至黄色粉末或颗粒。 【适应症/功能主治】阿莫西林适用于敏感菌(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的下列感染: 1.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2. 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或粪肠球菌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 3.溶血链球菌、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4.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5.急性单纯性淋病。 6.本品尚可用于治疗伤寒、伤寒带菌者及钩端螺旋体病;阿莫西林亦可与克拉霉素、兰索拉唑三联用药根除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降低消化道溃疡复发率。 【规格型号】0.25g*50s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0.5g,每6~8小时1次,一日剂量不超过4g。小儿一日剂量按体重20~40mg/kg,每8小时1次;3个月以下婴儿一日剂量按体重30mg/kg,每12小时1次。 肾功能严重损害患者需调整给药剂量,其中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0~30ml/分钟的患者每12小时0.25~0.5g;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分钟的患者每24小时0.25~0.5g。 【不良反应】 1.恶心、呕吐、腹泻及假性膜性肠炎等胃肠道反应。 2.皮疹、药物热和哮喘等过敏反应。 3.贫血、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4.血清氨基转移酶可轻度增高。 5.由念珠菌或耐药菌引起的二重感染。 6.偶见兴奋、焦虑、失眠、头晕以及行为异常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禁忌】青霉素过敏及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

维生素B6工艺路线及生产过程

维生素B6的工艺路线及过程 维生素B6(Vitamin B6)是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的总称。又称吡哆素,其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在体内以磷酸酯的形式存在,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遇光或碱易破坏,不耐高温。[1]1936年定名为维生素B6。维生素B6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及乙醇,在酸液中稳定,在碱液中易破坏,吡哆醇耐热,吡哆 花生中含量较多。维生素B6为人体内某些辅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多种代谢反应 尤其是和氨基酸代谢有密切关系。 1.结构和性质 (1)化学结构 (2)性质 a.维生素B6在室温下为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b.在干燥环境或水溶液中稳定,在碱性和中性水溶液中不稳定,其中吡哆醇要比吡哆胺和吡哆醛稳定得多。 c.在过氧化剂或光的照射下易破化,在中性水溶液中加热到120摄氏度即发生聚合,形成二聚体或三聚体。 2.中国药典质量标准 按干燥晶计量,含C6H11NO3·HCl应为98.0%-102.0% 酸度取本品1.0g,加水20ml使溶解,测得PH应为2.40-3.00。 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超过0.5% 灼烧残渣不得超过0.1% 重金属不得超过10ppm

3.生产工艺流程 4.生产操作过程

1 养生堂 美容品、儿童营养品、健康养生品及处方药等领域,是中 目前公司已取得 证, 2 21金维他 。 3 善存 善存, 康药物部, 辉瑞公司创建于 20 余年, 在超过 其中包括美国、 保健品公司。 4 金施尔康 百时美施贵宝( 人类寿命, ( 贵宝(

5 安利纽崔莱纽崔莱营养保健食品自 了营养补充食品、 类共 6 爱乐维 爱乐维?,来自全球维生素专家——德国拜耳,是全球经 妊娠期、 7 黄金搭档 港元的外商独资企业, 合而成, 上海黄金搭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保健品、 8 果维康以“做好药,为中国”竖起民族医药的大旗, “欧意”、“维宏”、“石药阿莫西林”等知名品牌的石 药集团, 9 汤臣倍健 汤臣倍健秉承“营健康人管理健康”的理念,多年来一直 致力于开发、 目前,汤臣倍健拥有全面、科学的膳食营养补充体系,包 括:维生素、矿物质、天然草本提取物及其它功能性营养 补充食品;按照辅助功能划分,涵盖了增强免疫力、提升 精力、改善睡眠、运动营养、美容营养等不同功能;从心

药物化学简答题

抗生素 1、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可分为哪几大类?各举一例药物。 (1)β-内酰胺抗生素: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2)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5)其她:氯霉素 2、简述青霉素对酸、碱、酶的不稳定性,试以反应式表示。 (1)在强酸条件下或氯化高汞的作用下,β-内酰胺环发生裂解,生成青霉酸,青霉酸与水生成青霉醛酸,青霉醛酸不稳定,释放出二氧化碳,生成青霉醛。另一途径为青霉酸脱二氧化碳生成 青霉噻唑酸,在分解为D-青霉胺与青霉醛。在弱酸(pH=4)的室温条件下,侧链上羰基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作为亲核试剂进攻β-内酰胺环,再经重排生成青霉二酸,青霉二酸可进一步分解 生成青霉胺与青霉醛。(2)在碱性条件下,碱性基团向β-内酰胺环进攻,生成青霉酸,青霉酸加热时易失去二氧化碳,生成青霉噻唑酸,遇氯化高汞青霉噻唑酸进一步分解生成青霉胺与青霉 醛。(3)在β-内酰胺酶的作用下,酶中亲核性基团向β-内酰胺环进攻,生成青霉酸(青霉酸加热时易失去二氧化碳,生成青霉噻唑酸,遇氯化高汞青霉噻唑酸进一步分解生成青霉胺与青霉醛)。 3、简述寻找耐酸、耐酶、广谱青霉素的研究方法。 (1)耐酸青霉素的设计原理:天然青霉素V的6位酰胺侧链上连有吸电子基,可阻碍电子转移,避免分子内重排,增加了对酸的稳定性。为寻找耐酸青霉素提供了基本思想,即在6位酰胺基的α位引入O、N、X等电负性原子,从而合成了一系列耐酸的青霉素。(2)耐酶青霉素的设计原理:通过改变6位侧链,引入立体障碍大的基团,可以阻止青霉素与β-内酰胺酶的活性中心作用,同时可以限制侧链与酰胺C=O之间的单键旋转,迫使青霉素分子变成一种与酶活性中心 不易适应的构型,降低了青霉素与酶活性中心作用的适应性,从而保护了分子中的β-内酰胺环。(3)广谱青霉素的设计原理:对G+菌的作用低于青霉素G,但对G-菌却显示较强的抑制作用。分析原因就是由于其侧链为亲水性。受之启发,合成一系列含有NH2,COOH,SO3H的侧链的半合成青霉素。 4、为什么青霉素G不能口服?而青霉素V却可以口服?为什么青霉素G的钠盐或钾盐必须做成粉针剂型? 青霉素G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发生重排而失活。因此不能口服,通常将其做成钠盐或钾盐注射使用,但其钠盐或钾盐的水溶性碱性较强,β-内酰胺环会发生开环生成青霉酸,失去抗菌活性。因此青霉素的钠盐或钾盐必须做成粉针剂使用。 青霉素V:具有耐酸性,不易被胃酸破坏。 5、奥格门汀就是由哪两种药物组成?说明两者合用起增效作用的原理。 临床上使用克拉维酸与阿莫西林组成复方制剂称为奥格门汀,可使阿莫西林增效130倍,用于治疗耐阿莫西林细菌所引起的感染。阿莫西林为半合成的光谱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但会被细菌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水解而失活。克拉维酸就是有效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与多数β-内酰胺酶牢固结合,可使阿莫西林免受β-内酰胺酶的钝化,用于治疗耐阿莫西林细菌所引起的感染。 6、简述天然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不稳定性,并说明四环素类抗生素不能与牛奶等富含金属离子 的食物一起使用的原因。 (1)天然四环素具有易产生耐药性,化学结构在酸、碱条件下不稳定等缺点。不稳定部位为C-6位的羟基与C-4位的二甲胺基。在酸性条件下,C-6上的羟基与C-5α上氢发生消除反应,生成无活性橙黄色脱水物。在pH2-6条件下,C-4二甲胺基很易发生可逆反应的差向异构化,生成差向异构体。4位差向异构化产物在酸性条件也还会进一步脱水生成脱水差向异构化产物。在碱性条件下,C-6上的羟基形成氧负离子,向C-11发生分子内亲核进攻,经电子转移,C环破裂,生成无活性的具有内酯结构的异构体。(2)分子中含有许多羟基、烯醇羟基及羰基,在近中性条件下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不溶性螯合物。四环素类抗生素能与钙离子形成黄色的络合物沉 积在骨骼与牙齿上,小儿服用后会发生牙齿变黄色,孕妇服用后其产儿可能发生牙齿变色、骨 骼生长抑制。因此小儿与孕妇应慎用或禁用。 7、试从红霉素的不稳定性说明半合成红霉素药物的设计原理,并举出两例药物。 结构存在多个羟基以及在其9位上有一个羰基,因此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发生分子内的脱水环合。在酸性液中,C-6上的羟基与C-9的羰基形成半缩酮的羟基,再与C-8上氢消去一分子

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 一、背景介绍 青霉素是一类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的抗生素的总称。青霉素类抗生素分天然青霉素和合成青霉素两大类。天然青霉素共7种,其中青霉素G活性最强。但由于其抗菌谱较窄,通过改变其侧链可扩大其抗菌谱,考虑到青霉素N侧链上的取代性质,首先研究有氨基侧链的一系列半合成青霉素,在苄青霉素的侧链引入@-氨基得氨苄西林。又由于氨苄西林生物利用度不高,口服疗程不佳,在其4位引入羟基的阿莫西林,它具有广谱,对酸稳定,口服吸收好的特点。 阿莫西林,又名安莫西林或安默西林,化学名称:(2S,5R,6R)-3,3-二甲基-6-[(R)-(-)-2-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三水合物。 学名羟氨苄青霉素 别名阿莫锋、阿莫灵、阿莫仙、阿莫新、阿木西林、阿摩西林、安福喜、奥纳欣、弗莱莫星、酚塔西林、广林、奈他美、强必林、强力阿莫仙、特力士、新达贝宁、益萨林、氧他西林、再林、再灵阿莫仙。 外文名Almodan、Amoxicillin、Amolin、Amolin、Bristamox、Amoxa、Amoxicilline、Amoxicillinum、Amoxicllin、Amoxil、Amoxipen、Amoxycillin、BRL-2333、Bristamox、Capsules、Clamoxil、Clamoxyl、Daxipen、Flemoxin、Larocin、Natamox、Oxetacillin 通用名阿莫西林是一种最常用的青霉素类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一种白色粉末,半衰期约为61.3分钟。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胃肠道吸收率达90。阿莫西林杀菌作用强,穿透细胞壁的能力也强。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口服青霉素之一,其制剂有胶囊、片剂、颗粒剂、分散片等等。青霉素过敏及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 二、结构性质以及合成路线 1.结构 HO CH CONH O N S CH3 CH3 COOH NH2 2.理化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