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

重庆城
重庆城

“重庆城”是重庆母城的发祥地,位于长江与嘉陵江汇流处,形如半岛,先后称江州、垫江、楚州、巴州、巴郡、渝州、恭州、重庆。老一辈的重庆人对“重庆城”一直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但年轻一些的重庆人对其历史可能知之甚少。本文拟对“重庆城”历史和城市特征作一概略描述。

重庆城建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300多年前。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巴郡由阆中移江州(今渝中半岛朝天门至小什字一带)。东汉时期,巴郡和江州治所曾移至江北刘家台附近的“北府城”。蜀汉建兴四年(226年),江州都督李严在今渝中半岛端部新筑大城,称“南城”,江州治所遂由江北嘴北府城迁驻南城,距今1 780余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550年),武陵王萧纪政改巴郡置楚州,州治设于垫江县。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改楚州为渝州,治所设于巴县。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渝州改名为恭州。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八月,因恭州为光宗赵惇潜藩之地,依惯例升格为府,恭州更名为重庆府。南宋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为重庆路,隶属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正月,红巾军将领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国号大夏,年号天统,皇宫设在巴县长安寺(今新华路长江索道站一带)。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重庆路为重庆府,隶属于四川行中书省。清代设川东道、重庆府、巴县署三级官府,治所均驻巴县(今渝中区下半城)。川东道辖重庆府、夔州府、绥定府、忠州、酉阳直隶州和石柱厅,重庆府辖一厅(江北厅)、两州(合州、涪州)、十一县(巴县、江津县、长寿县、綦江县、大足县、璧山县、铜梁县、永川县、荣昌县、南川县、定远县)。

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重庆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宣布独立,成立蜀军政府,拥张培爵为都督。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成渝两地军政府合并成立四川军政府,治所驻成都,在重庆设置镇抚府,辖54个州、县、厅。重庆镇抚府仅存4个月,于6月10日宣告撤销。中华民国成立后,于民国二年(1913年)在全国废府设道,以道辖县,重庆设川东道,保留巴县,道、县驻地仍在重庆城。民国十三年(1924年)六月和民国十四年(1925年)二月,曾两度在重庆设立四川省长公署,均未及一年。民国十八年(1929年)二月,重庆设市。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二月,改组后的四川省政府在重庆成立,当年七月迁驻成都。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巴县政府迁驻人和乡(今九龙坡区华岩镇冷水场),重庆市政府与巴县两级治所从此分开。1954年1月巴县政府迁驻鱼洞镇至今。

重庆历史上有几次大规模的筑城。第一次是公元前314年,秦国大夫张仪在江北嘴和现渝中半岛尖端修筑土城,范围大致从朝天门至后来的巴县衙门所在地带,面积未过2平方公里。第二次是三国蜀汉建兴四年(226年),江州都督李严在旧城基础上新筑江州城,范围向西扩大到大梁子、小梁子和较场口一线,开设了仓龙、白虎两道城门。第三次是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四川安抚制置副使兼重庆知府彭大雅改李严旧城土墙为砖墙,城池西移北拓至今较场口、临江门一带,范围扩大近两倍,开通了千厮、洪崖、薰风、镇西四道城门。第四次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重庆府指挥使戴鼎在宋代旧城基础上大规模修筑石城,形成九开八闭十七道城门的格局。十七道城门分别为朝天、东水、太平、储奇、金紫、南纪、通远、临江、千厮九道开门和翠微、金汤、人和、凤凰、太安、定远、洪崖、西水八道闭门。墙垣范围由东至西约4公里,由南至北约1.5公里,城墙围合周长据清乾隆王尔鉴所纂《巴县志》记载为二千六百六十丈又七尺(合8 890米)。第五次在清康熙二年(1663年),四川总督李国英下令补筑城墙,修补长度达12华里。这之后,官府对重庆城城墙还进行过多次修建维护。人们通常所谓的重庆城,指的就是明代戴鼎主持扩建、清代李国英主持补筑的十七道城门范围内。

自两汉至20世纪30年代,重庆城核心一直在“下半城”。据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出版的《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人口分布”篇记述,“重庆城核心,从两汉至今,均在两江汇流处。最初时期,城市中心偏居今日之陕西路、林森路一带,以其接近江边,有航运和取水之便利,故居民聚集甚密,此为本市发展之第一期。嗣后城内外开辟公路,建立自来水厂,人口重心乃渐向城中转移,今之都邮街遂取城南之中心地位而代之。”

下半城是一个因地形特征和长江水码头而形成的特殊区域。大致范围是:长江沿线从朝天门、东水门、望龙门、太平门、金紫门、储奇门到南纪门,嘉陵江沿线从朝天门、千厮门、洪崖门到临江门,山脊线从朝天门、接圣街(今信义街)、新街口(今重庆饭店一带)、小什字、打铁街(今25中一带)、半边街(今25中到重庆群众艺术馆一带)、大梁子(今警备区到凯旋路口)至较场口。当年繁华的下半城面积约0.97平方公里。

长期以来,下半城都是重庆政治、经济、金融中心。清代的川东道署、重庆府署、巴县署、右营都司署、县学署、左营游击署、左营守备署和厘金局、邮政局、海关等署衙和机构都设在下半城。辛亥革命时期成立的蜀军政府,1929年建立的重庆市政府设于下半城。近现代重庆主要银行大都设在下半城。民国时期,下半城的陕西路、小什字一带成为繁华的金融区,川盐银行、川康银行、美丰银行、聚兴诚银行、大川银行、华威银行、和成银行、四川地方银行总行等银行都集中在这一区域。抗战时期迁渝的“四行二局”(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大部分设于下半城打铜街、道门口一带。各种票号、当铺、金铺、银楼主要集中在下半城陕西路、白象街、打铜街一带。清代各地移民兴建的“八省会馆”全部建在下半城。重庆各种行帮公所,如盐帮公所、纸帮公所、绸帮公所、书帮公所,药材公会以及经营棉纱的同庆公所、经营杂货的河南公所、经营纽扣的扣帮公所都设在下半城。

直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下半城仍是繁华之地。据《新民报》统计,1947年,下半城的茶馆就有2 580家之多。重庆城上下半城之区别还有一个有趣的事:1926年,重庆市面使用双百铜元,因找补不便,上半城以制钱三文当十文使用,下半城则将双百铜元劈成两半或四半使用,上下半城之间互不通用。

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庆正式对外开埠,英国人在重庆城内朝天门顺城街开设海关,同年在方家什字麦家院(今民生路重庆宾馆附近)设立领事馆。实际上,在重庆开埠之前,外国商人和外交人员已经进入重庆城。光绪二年(1876年)七月二十六日中英签署的《烟台条约》规定:“英国可派员驻寓重庆,查看川省英商事宜;重庆开埠问题,待轮船上驶重庆以后,再行议办。”随后,英国派“驻寓”代表谢立三(Alexander Hosie)和英商代理人倍伯尔到重庆。

英国领事机构率先入驻重庆后,法国、日本、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的商人、外交人员随之而来,他们先后在重庆设立领事馆,开办公司、银行。通远门附近有一条街叫“领事巷”,是外国领事馆集中之地。英国领事馆1900年从方家什字迁领事巷;1895年10月27日,美国领事馆设在领事巷桂香阁;1895年,法国领事馆设领事巷12号(老地名二仙庵);德国领事馆设领事巷五福宫;1896年5月,日本领事馆设小梁子伍公馆,1907年5月设临江门大井巷,1912年5月设领事巷附近培德堂巷,1925年8月设临江门顺城街。

外国教会进入重庆先于开埠。明末崇祯年间,意大利籍神父利类思和葡萄牙教士安文思到成渝两地传教。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法国神父在重庆城定远坊杨家什字(今民生

路、鲁祖庙和青年路上段形成的十字路口)建立天主教堂。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罗马教廷毕天祥、穆天池来到重庆城,在华光楼(今民族路)购买民房作教堂。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因尊孔祭祖之争,清政府禁止天主教在中国传播,穆天池被解送澳门。几年后,对外国教会又有松动,至雍正时期,外国传教士到重庆城数量逐渐增加。重庆开埠后,教会势力进一步得到扩展,重庆城内教堂多达十几家。比较出名的有位于七星岗的法国天主教若瑟堂,位于九块桥的英国福音堂,位于米花街(现民生路)的美国警世堂,位于放牛巷的英国基督教堂,位于蹇家巷(现五四路)的法国真原堂,位于二仙庵(现领事巷)的法国天主教仁爱堂,位于保安路(现八一路)的英国基督教福音堂,位于磁器街的美国基督教社交会堂,等等。教会办的医院、学校、红十字会也遍布重庆城内。

20世纪20年代,随着外国资本的进入和重庆民族工业的发展,重庆城内人口增加,城市地位提升,重庆工商界和地方士绅都有着建市的迫切要求。1921年11月,时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的刘湘在重庆成立重庆商埠督办处,由川军第二军军长杨森兼任督办。1922年8月由川军第三师师长邓锡侯兼任督办,改商埠督办处为市政公所。1926年,刘湘驱走黔军,四川为刘湘势力所控制,地方局势始趋平静,商业与经济也逐渐恢复正常。1926年6月,刘湘将重庆市政公所改为商埠督办公署,委派三十二师师长唐式遵兼任督办,旋由三十三师师长潘文华继任督办。潘文华担任督办后,深感重庆老城区面积狭小,市政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发展需要,有必要在改造旧城区的同时,向老城外开辟新城区。1927年上半年,潘文华成立了重庆新市区管理局,开始实施扩城计划。1927年11月,督办公署改为市政厅。

在此期间,潘文华积极向国民政府报请升重庆为特别市。在重庆各界和潘文华等人的努力争取下,1929年2月15日,国民政府正式批准重庆成立特别市政府,潘文华出任首届市长。1929年7月颁布《重庆特别市市政府暂行条例》26条。总则第一条明确:“重庆特别市依照国民政府公布之特别市组织法第三条第三项之规定,为中华民国特别市行政区域,直隶于中央政府,不入省县行政范围。”

1927年至1935年,潘文华在担任重庆商埠督办和市长的9年期间里,用了6年半时间向城外扩展新城区,城区面积从原2.35平方公里扩大到近10平方公里。与此同时,城市水、电、路、桥、电话、公交、码头等公共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1927年2月,重庆商埠督办公署开始整修扩建朝天门码头(今四码头)和嘉陵码头(今三码头),委派工务局局长傅骕主持实施该项工程,朝天门城门和左右城墙各一段被拆除。码头整修扩建工程于同年7月完工,1927年9月投入使用。1930年整修千厮门码头,1932年整修太平门码头,1935年整修储奇门、金紫门码头。码头环境条件的改善,使重庆航运事业得以较快发展。

1927年上半年新市区管理局成立后,首要任务是迁除老城外数十万座坟墓。为了加强迁坟工作,新市区管理局改为迁坟事务所。从1927年8月至1934年5月,历时6年半、耗资2万余元,沿嘉陵江临江门到牛角沱,长江南纪门到兜子背,陆上通远门到两路口、王家坡一带向外开拓新市区,共迁坟435 894座,扩展新区约7.5平方公里。

1927年下半年开始建设中干道。1929年8月,从通远门外七星岗经观音岩、两路口、上清寺至曾家岩,全长3.5公里的城区中干道(陪都时期取名中正路,解放后更名为中山一路、中山二路、中山三路、中山四路)竣工通车。中干道建成后,市政府决定将朝天门与中

干道连通,道路从朝天门过街楼起,经小什字、小梁子、会仙桥、都邮街、关庙街、劝工局街到七星岗再接中干道,即现在的新华路、民族路、邹容路、民生路一线。该道路于1930年动工修建,至1932年9月建成通车。

南干道从1929年5月开工建设,至1933年7月完成南纪门至菜园坝段,全长2.87公里;1933年4月动工修建南纪门至陕西路段,1935年6月完成,全长约4公里。

1926年至1927年初,潘文华发起筹办自来水厂。重庆市民旧时长期靠井水和河水供饮用和生活之需,20世纪初至水厂建成前,城区以挑水为生者即达万人之多,故重庆城以“水巷子”、“水市巷”为名的街巷不在少数。重庆自来水厂开建后,挑水工唯恐影响生计,还举行集会抗议。1929年2月,自来水厂开工建设,在大溪沟设立取水口,在通远门打枪坝修建储水净化池。1932年2月28日水厂建成,向城区试行通水。经过近两年的调试,至1934年2月开始正常供水。

重庆没有发电厂前,市民历来用菜油、桐油照明,开埠后逐步改用洋油(煤油)照明。1907年重庆绅商刘泽膏、赵资生等集资创办“重庆烛川电灯公司”。初设100千瓦直流发电机,后购置400千瓦直流发电机,在太平门人和湾建立发电厂,进行小范围城市供电。1932年9月,潘文华指示接管烛川电灯公司,另在大溪沟建设新发电厂。1934年9月,大溪沟发电厂建成发电,安装1 000千瓦发电机3台,1936年增加4 500千瓦发电机2台,重庆城区照明得到较大改善。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迁都重庆。1937年11月26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乘船抵达重庆。12月上旬,政府各机关陆续迁入重庆新址办公。1938年12月8日,蒋介石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抵达重庆。1939年5月5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签发《国民政府为改重庆市为直辖市给行政院训令》。5月11日,行政院院长孔祥熙、内政部长何健签发《行政院关于改重庆市为直辖市的训令》。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颁发《国民政府明定重庆为陪都令》。随着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大量机关、学校、工厂、银行、研究单位和职员、家属搬迁重庆。原设于南京的各国外交机构也迁往重庆,先后有26个国家在重庆派驻使节,有14个国家在重庆设大使馆。据国民政府经济部统计,到1945年底,以资本总额计算,重庆工业占全国的32.1%,占川、滇、黔、康西南四省的45.5%,占全川的57.6%。重庆由一个西部区域性商业城市,一跃而成为抗战大后方的政治中心、军事指挥中心和经济、金融中心。

1938年2月到1943年8月,日军对战时首都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大轰炸,企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重庆城因房屋密集,道路狭窄,遭轰炸后经常是火灾蔓延,损失惨重。为减少空袭带来的灾害,改善城市道路和防灾条件,重庆市政府于1939年至1940年在旧城区拆除大量房屋,开辟火巷马路。重庆城内的中华路、中兴路、五一路、凯旋路、和平路等道路就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火巷马路。

开埠至陪都时期,各国驻渝使领馆、政府各级机构、党政军要员、商人、银行家和知名人士在重庆城内修建了不少府邸宅院,中西合璧式建筑比比皆是。抗战时期,由于城内人口激增,加之战时经济困难,重庆城出现大量“抗战房”,这些房屋多为简易竹木捆绑结构、土石结构和砖柱夹壁结构,沿江一带和坡地则出现吊脚楼相连成片的景象。重庆城地势起伏不平,道路弯曲、街巷狭窄,房屋依山就势、重重叠叠、鳞次栉比,形成独特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山地建筑景观。

1946年4月30日,国民政府颁布还都南京令。至5月初,国民政府各院、部、委先后离渝,5月5日,国民政府重新在南京办公。1949年,随着上海、南京、武汉被人民解放军攻占,国民政府迁广州。10月12日,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宣布,10月15日起,国民政府从广州迁重庆办公。1949年11月14日,蒋介石从台北飞抵重庆。11月21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成都,28日,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党政机关撤出重庆,迁往成都。29日,蒋介石在林园召开军事会议,决定30日晚撤出重庆。30日凌晨,蒋介石飞离重庆。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12月1日,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式。12月2日,中央任命刘伯承为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12月11日,奉中央人民政府电令,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陈锡联任市长,曹荻秋任副市长。1950年2月22日,西南军区在重庆正式成立。中央任命贺龙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委,陈赓、周士第、李达为副司令员,李达兼参谋长,宋任穷、张际春、李井泉为副政委,张际春兼政治部主任。1950年6月28日,中央任命贺龙、邓小平、熊克武、龙云、刘文辉、王维舟6人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重庆近现代历史沉淀深厚,大量开埠至陪都时期的历史遗迹和抗战遗址、名人旧居留在了重庆城。由于几十年来的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现留存下来的遗址、遗迹已经越来越少。重庆城作为重庆的母城和发祥地,对她应该多一份记忆和眷顾,多一分尊重和忧思;应该有规划、有计划地保留一些典型历史街区,留下一些记录着城市发展演变历史的实体形态记忆。如果说现在没有经济实力和更好的理念方法来对它们进行有效的保护利用,适当放一放、留一留可能也不失为一种方式,要相信后人比我们更有办法。怕就怕目光短浅,虑不及此,继续制造不可弥补的历史文化损失。

永川楼盘信息

凤凰湖周边楼盘 凰城华府 开发商:重庆利安地产 地址:永川区凤凰大道1号 交通状况:凰城华府周边公共交通:可乘301、108、302、103等多路公交。容积率:0.73 绿化率:60% 占地面积:300亩 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 户数:总共300户 物业公司:重庆利安物业有限责任公司 售房均价:最低价4630元/平方米 最新楼盘动态:首付5.5万置业凰城华府,特价房可享受89折总房款优惠 凰城华府项目特点: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永川第一大盘; 永川唯一内设2.5万平方米业主私属中央公园的洋房社区; 永川唯一的5+1电梯洋房组团。 凰城华府周边配套: 学校:红旗小学、永川中学; 医院:永川人民医院; 公园:凤凰湖公园、观音山公园; 体育配套:体育中心等。 游泳池、健身房、羽毛球场、篮球场等娱乐健身设施。 楼层状况:多层花园洋房,5+1层纯电梯洋房组团。 代理商:中原地产 景观设计单位:重庆蓝调国际设计公司 建筑设计单位:美国INC建筑设计咨询公司,中国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 整合推广公司:中原地产 产权年限:50年 高层 红河枫景 开发商:重庆竣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物业公司:重庆竣祥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交通状况:红河枫景三期交通:101、102、107、108、501等多路公交 容积率:3.47

绿化率:36.13% 项目配套: 红河枫景三期毗邻竹溪夜雨广场、华创步行街、文理学院、公安局、水景公园,项目周边还有人民广场、体育中心等。 红河枫景三期小区配有游泳池、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健身房、棋牌室、幼儿园、地下车库、中心水上舞台。 楼层状况:3栋高层,每栋31层。 占地面积:19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78000平方米 物业管理附加信息:暂定为0.8-1.0元/平方米·月 建筑单位:重庆精物实业有限公司 代理商:重庆竣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单位:重庆宏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单位:重庆宏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优惠:一次性付款的客户可享受总房款优惠5%,按揭付款可享受总房款优惠1%,公积金贷款可享受总房款优惠2%;老带新活动(老客户可获得价值1000元提货卡一张,新客户可享受总房款3000元的优惠);团购优惠,(购房3套及以上)购房者可享受1000元总房款优惠。 物业形态:高层 在售房源:160多套 户型面积:59—135㎡ 价格:折前4385—4660元/㎡ 凤凰育才 开发商:重庆福特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物业公司:重庆仰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物业费:0.80元/平方米·月 容积率:2.5 绿化率:41.85% 户数:总共168户

重庆房地产公司排名前 强

重庆房地产公司排名前50强小介绍: 重庆龙湖企业拓展有限公司 1 重庆华宇物业(集团)有限公司 2 重庆市金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3 重庆隆鑫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4 重庆鲁能开发(集团)有限公司5 重庆同创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6 重庆东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7 重庆光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8 重庆协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9 重庆兴茂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10 重庆洋世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11 重庆海宇置业(集团)有限公司12 重庆渝高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3 融侨锦江(重庆)房地产有限公司14 重庆源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15 重庆鸥鹏物业开发有限公司 16 重庆南方集团有限公司 17 重庆港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18 重庆升伟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19 重庆晋愉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 重庆英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1

重庆财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2 重庆长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3 重庆珠江实业有限公司24 保利(重庆)投资实业有限公司 25 重庆力扬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26 重庆金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7 重庆香江高科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28 重庆市锦天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29 重庆庆隆屋业发展有限公司 30 重庆斌鑫集团有限公司31 重庆渝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32 重庆天景置业有限公司 33 重庆北城置业有限公司34 重庆大川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35 重庆东海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36 重庆浦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37 重庆聚丰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38 重庆市人和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39 重庆市元方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40 重庆金鹏物业(集团)有限公司41 重庆聚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42 重庆世家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43

重庆城管理职业学院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校全日制高职学生学籍管理,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保证学生合法权益,规范学籍管理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普通全日制高职学生的学籍管理。 第一章入学与注册 第一条凡经我校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应持录取通知书和学校规定的有关证件,按录取通知书规定的日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及时向学校招生办公室或教务处请假,假期一般不得超过两周。未经请假或者请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的因素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二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和体检标准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一经查实,取消学籍。情节恶劣者,提请有关部门查究。 第三条新生经体检复查发现患有疾病,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不宜在校学习的,由本人申请,学校批准后可保留入学资格一年。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在保留入学资格期内经治疗康复,可以在下一学年新生入学前向学校申请入学,由学校指定医院诊断,符合体检要求,经学校复查合格后,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取得学籍后,编入同层次原录取专业新生班学习;如原录取专业在该年未招新生,则转入相近专业。复查不合格或者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四条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应当按学校规定的时间,持学生证及缴费单据到所在二级学院办理注册手续。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者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 因故不能如期注册者,应当履行暂缓注册手续。不履行任何手续超过两周未注册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确因家庭经济困难不能按时缴纳学费的,经本人申请,学校批准办理缓交手续后,可予注册。 第五条学生注册后,即取得该学期在校学习资格,所修读各门课程和各类学习环节考核取得的成绩方为有效。 第二章基本学制与学习年限 第六条学校实行学分制、弹性年限制。 (一)高职专业基本学制以重庆市教育主管部门批复的专业学制为准。普通全日制高职学生在校学习年限以3年为基本学制。 (二)3年制专业弹性学习年限最短不得少于2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含休学)。应征入伍保留学籍者除外。 第七条学校对学业特别优秀,提前修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和完成各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等)学习任务并取得合格成绩的学生,经二级学院推荐、教务处审核和学校批准,允许提前一年毕业。 学校对学习有困难或有其他特殊原因的学生,允许申请降至下一年级重修课程从而推迟一至两年毕业。

重庆城

“重庆城”是重庆母城的发祥地,位于长江与嘉陵江汇流处,形如半岛,先后称江州、垫江、楚州、巴州、巴郡、渝州、恭州、重庆。老一辈的重庆人对“重庆城”一直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但年轻一些的重庆人对其历史可能知之甚少。本文拟对“重庆城”历史和城市特征作一概略描述。 重庆城建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300多年前。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巴郡由阆中移江州(今渝中半岛朝天门至小什字一带)。东汉时期,巴郡和江州治所曾移至江北刘家台附近的“北府城”。蜀汉建兴四年(226年),江州都督李严在今渝中半岛端部新筑大城,称“南城”,江州治所遂由江北嘴北府城迁驻南城,距今1 780余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550年),武陵王萧纪政改巴郡置楚州,州治设于垫江县。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改楚州为渝州,治所设于巴县。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渝州改名为恭州。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八月,因恭州为光宗赵惇潜藩之地,依惯例升格为府,恭州更名为重庆府。南宋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为重庆路,隶属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正月,红巾军将领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国号大夏,年号天统,皇宫设在巴县长安寺(今新华路长江索道站一带)。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重庆路为重庆府,隶属于四川行中书省。清代设川东道、重庆府、巴县署三级官府,治所均驻巴县(今渝中区下半城)。川东道辖重庆府、夔州府、绥定府、忠州、酉阳直隶州和石柱厅,重庆府辖一厅(江北厅)、两州(合州、涪州)、十一县(巴县、江津县、长寿县、綦江县、大足县、璧山县、铜梁县、永川县、荣昌县、南川县、定远县)。 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重庆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宣布独立,成立蜀军政府,拥张培爵为都督。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成渝两地军政府合并成立四川军政府,治所驻成都,在重庆设置镇抚府,辖54个州、县、厅。重庆镇抚府仅存4个月,于6月10日宣告撤销。中华民国成立后,于民国二年(1913年)在全国废府设道,以道辖县,重庆设川东道,保留巴县,道、县驻地仍在重庆城。民国十三年(1924年)六月和民国十四年(1925年)二月,曾两度在重庆设立四川省长公署,均未及一年。民国十八年(1929年)二月,重庆设市。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二月,改组后的四川省政府在重庆成立,当年七月迁驻成都。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巴县政府迁驻人和乡(今九龙坡区华岩镇冷水场),重庆市政府与巴县两级治所从此分开。1954年1月巴县政府迁驻鱼洞镇至今。 重庆历史上有几次大规模的筑城。第一次是公元前314年,秦国大夫张仪在江北嘴和现渝中半岛尖端修筑土城,范围大致从朝天门至后来的巴县衙门所在地带,面积未过2平方公里。第二次是三国蜀汉建兴四年(226年),江州都督李严在旧城基础上新筑江州城,范围向西扩大到大梁子、小梁子和较场口一线,开设了仓龙、白虎两道城门。第三次是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四川安抚制置副使兼重庆知府彭大雅改李严旧城土墙为砖墙,城池西移北拓至今较场口、临江门一带,范围扩大近两倍,开通了千厮、洪崖、薰风、镇西四道城门。第四次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重庆府指挥使戴鼎在宋代旧城基础上大规模修筑石城,形成九开八闭十七道城门的格局。十七道城门分别为朝天、东水、太平、储奇、金紫、南纪、通远、临江、千厮九道开门和翠微、金汤、人和、凤凰、太安、定远、洪崖、西水八道闭门。墙垣范围由东至西约4公里,由南至北约1.5公里,城墙围合周长据清乾隆王尔鉴所纂《巴县志》记载为二千六百六十丈又七尺(合8 890米)。第五次在清康熙二年(1663年),四川总督李国英下令补筑城墙,修补长度达12华里。这之后,官府对重庆城城墙还进行过多次修建维护。人们通常所谓的重庆城,指的就是明代戴鼎主持扩建、清代李国英主持补筑的十七道城门范围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