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优翼课件

七年级上册地理优翼课件

一、引言

七年级上册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自然环境、人文地理、气候变化等等。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本课件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七年级上册地理的重点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

本课件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件中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七年级上册地理的重点内容,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1. 地球和地图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地图是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运动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地图的种类和绘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地球和地图的基本知识。

2. 陆地和海洋

陆地和海洋是地球表面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相互关系等基础知识,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陆地和海洋的基本知识。

3. 天气和气候

天气和气候是影响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特点、形成原因等基础知识,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

四、教学步骤及时间安排

本课件的教学步骤如下: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一些简单的地理知识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内容。

2. 讲解地球和地图(20分钟)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地球和地图的基本知识。

3. 讲解陆地和海洋(25分钟)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陆地和海洋的基本知识。

4. 讲解天气和气候(20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 总结与回顾(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6. 作业布置(3分钟)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时间安排总计为1小时左右。

五、结语

希望本课件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七年级上册地理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观察、思考、讨论和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七年级地理上册-主要气候类型解析

主要气候类型 热带气候 (一)赤道(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以南美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大、小巽他群岛等为典型。全年在赤道气团控制下,高温、多雨、湿度大。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气温年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自然植被为热带雨林。 (二)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地区为典型。我国云南大部、西藏东南角等地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超过20℃。盛行风向的季节转换显著。夏半年受赤道气团控制,降水充沛,形成雨季,气候特征与热带雨林气候相似;冬半年,有些地方在热带大陆气团控制下,降水明显减少,形成干季。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年总量的80—90%以上,干湿两季分明。自然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三)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而长的干季。自然植被为热带稀树草原。 (四)热带沙漠(干燥)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高压带控制下的大陆内部和西岸,以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沙漠区为典型。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全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有些地方只有数十毫米或更少,日照丰富,气温很高,最热月平均气温可达30℃左右。热量与水分矛盾突出。世界大沙漠的分布与形成,与热带干燥气候密切相关。自然植被是荒漠。 亚热带气候 (五)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以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北美大陆东南部,南美大陆东部和澳大利亚东南部为典型。盛行风向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气温偏低,降水少;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水分季节分配不均。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六)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以地中海沿岸分布面积最广、最典型。以北半球为例,夏季副热带高压带北移,为高压控制,这里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天气晴朗干燥、炎热少雨;冬季副热带高压带南移,受西风带(地中海锋带)影响,温暖多雨。自然植被是常绿硬叶阔叶林和常绿灌木林。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快速记忆PPT课件第5章 发展与合作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一、地域发展差异 1、面积大小不同 (1).世界上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2).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 2、人口数量不同 人口数量居世界前三位的是中国、印度、美国,人口最少的是梵蒂冈。 3、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1)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生活、医疗、教育、工农业及服务业都 比较完善 (2)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低,生活、医疗、教育、工农业及服务业都比 较落后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1).发达国家大多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发达国家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新 西兰。 (2).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2、发展中国家落后原因 (1)长期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剥削,大量资源被掠夺,导致经济 发展滞后。 (2)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不平等。

3.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 (1)、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商谈 (2)、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三、国际经济合作 1.合作原因: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需要人类携手共同应对;随着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2.合作重要性:全球资源和能源的分布不平衡,各国的资金、技术、市场条件也不一样,每个国家在发展经济中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随着国 际经济合作的日益增强,世界各国的经济更加相互依赖、相互融合。 3.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出售产品。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设备、先进的 四、重要的国际组织 1、联合国—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 (1)、成立于1945年,总部在美国纽约 (2)、基本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2.重要的国际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WTO) 世界银行(WBG) 联合国(UN)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欧洲联盟(EU)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_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_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 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经度时差)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四.板书设计: 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24小时(一天) 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经度时差 5.地方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中图版(钟作慈主编)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中图版(钟作慈主编)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度的划分以及利用经纬度定位。本教学设计是本节第一课时的内容,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学习地球仪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球空间概念。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通过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比较归纳经纬线的基本特点,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本节是初中地理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入门,对学生形成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了解地理课有很大作用。通过古人对地球形状的探索,

更好的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经纬线的学习,能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也着力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二)学情分析 由于小学的学习,学生对地球的形状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并不了解,对古人不断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无法直观的感受。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地球仪兴趣浓厚,但是注意力难以持久。教师在教学中积极采用形象生动的事实、多媒体教学方法及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练习等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以及比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说出地球的形状,并尝试提出其他证据,证明地球的形状。 2.通过阅读“地球的大小”示意图,学生从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三个方面描述地球的大小,与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 3.观察地球仪,并在地球仪上找出海洋、城市、河流等地理事物的代表符号、文字等。 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快速记忆PPT课件第3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与气候 二、天气预报 1、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情况 2、卫星云图: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降水概率越 大。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 3、天气符号 三、空气质量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 1、概念:是指空气的温度。 2、测量: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 面 1.5米。单位:℃(摄氏度)。 3、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日较差=(该天)最高气温-(该天)最低气温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南北半球一样)一般来说,高纬度地区气温日较差比低纬度地区小,海洋上的气温日较差比陆地少,山地的气温日较差比同纬度的平地小。⑵年变化指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2)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二、气温分布 1、等温线 (1)概念: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即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等 (2)等温线的判断 ●等温线密,温差大;等温线稀,温差小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等温线与海岸 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影响显著

●等温线呈封闭曲线,气温内高外低为盆地,低地;反之为高原、 山地 ●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为北半球 ●等温线向高纬凸起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高;向低纬凸起气温比 同纬低(若为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凸起处为陆地,向低纬凸起 处为海洋;若为冬季,等温线向低纬凸起处为陆地,向高纬凸 起处纬海洋)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纬度因素: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即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海陆因素: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地形因素: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雹,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一个 地方的降水的多少,是用雨量器来测定的,通常用毫米计算。 2、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分布情况。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 的降水量相等。 3、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的影响。 4、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四多四少): (1)赤道地区多雨,两极少雨; (2)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 (4)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北风坡降水少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5篇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5篇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如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最重要的工具”,学会看地图。 2、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与注记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看地图、运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2、通过学习运用地图认识周围环境和地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高计野外旅行线引导学生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懂得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和注记。教学难点 弄清比例尺大小与所表示的范围、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要求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自己绘制的学校平面图,教师选几名代表抽查,同桌之间也相互检查。 二、课前热身 1、师:地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点拨:用绘绘平面图的方法,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并用符号画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文字就成为一幅地图。 请几位同学对照自己的地图介绍一下所在的学校。 2、全作探究 (1)整体感知 师:你还见过哪些地图地图有多少种你会看地图吗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自学课本P6~10。 (2)四边互动 互动1:在庞大的地图家庭中地图分为几类各有哪些类型 明确: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前者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自然植被图等,后者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另外还有电子地图等之类的地图。 尽管地图种类繁多,内容不一,但每幅地图都是按一定比例把地理事物缩小后,用符号、文字来表达地理事物的。 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互动2:阅读地图,一定要学会辨别方向,你知道地平面上有哪些方向吗(教师在黑板上面画一个“米”了开,要求学生把方向标上。) 东南西北要用字母表示。 除了以上方法以外,还有其他方法确定方向吗 明确:有的地图用指向标批示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方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来确定方向。 学生将自己绘制的地图拿出来,分组交流:学校大门、办公楼、池塘、花坛、食堂等各在什么方向如何在野外判定方向(教师指导学生阅读P8“确定平面方向”) 你还有其他的确定方向的方法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几种确定方向的方法呢 互动3:在一般的地图里,按一定的比例将地理事物缩小,缩小的程度就是比例尺,比例尺如何计算呢指名学生根据小学的收获写出比例尺的计算公式:

七年级上册地理优翼课件

七年级上册地理优翼课件 一、引言 七年级上册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自然环境、人文地理、气候变化等等。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本课件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七年级上册地理的重点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 本课件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件中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七年级上册地理的重点内容,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1. 地球和地图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地图是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运动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地图的种类和绘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地球和地图的基本知识。 2. 陆地和海洋 陆地和海洋是地球表面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相互关系等基础知识,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陆地和海洋的基本知识。

3. 天气和气候 天气和气候是影响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特点、形成原因等基础知识,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 四、教学步骤及时间安排 本课件的教学步骤如下: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一些简单的地理知识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内容。 2. 讲解地球和地图(20分钟)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地球和地图的基本知识。 3. 讲解陆地和海洋(25分钟)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陆地和海洋的基本知识。 4. 讲解天气和气候(20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 总结与回顾(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6. 作业布置(3分钟)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时间安排总计为1小时左右。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快速记忆PPT课件第2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世界海陆分布 (1)、海陆面积比例:陆地占29%,海洋占71%,所以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 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在任何等分的 半球中,海洋面积都比陆地面积大。 2、七大洲 (1)大陆、岛屿、半岛、大洲 (1)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2)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3)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4)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5)热带面积最大的大洲是非洲。 (6)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北美洲和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是南极 洲。 (7)赤道穿过:大洋洲、亚洲、南美洲、非洲(谐音记忆“大雁南 飞”)。 (8)0°经线(本初子午线)穿越的大洲:欧洲、非洲、南极洲。 (9)七大洲的分界线: ①亚洲、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沟通了黑海和地中海)

②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 ③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④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 ⑤南美洲、南极洲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3、四大洋 (1)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位置和特点: 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是面积最阔、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 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是世界第二大洋,呈“S”型 印度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是世界第三大洋 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间,是四大洋中面积和体积最小、深度最浅、水温最低的大洋。 (3)四大洋的分界线 ①太平洋与北冰洋西起俄罗斯东北部的杰口尼奥夫角,经白令海峡中的大、小代奥米德岛,至美国阿拉斯加西端苏厄德半岛的威尔士王子角一线,为白令海峡最窄处。 ②太平洋与印度洋北起马六甲海峡北口,沿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爪哇岛南海岸,经阿拉弗拉海、托宙斯海峡,再沿澳大利亚东海岸和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经线至南极大陆。 ③太平洋与大西洋在德雷克海峡处,大致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67°经线为界。 ④大西洋与北冰洋西起哈得孙湾东口,经戴维斯海峡、丹麦海峡、冰岛—法罗海槛、威维尔一汤姆森海岭、设得兰群岛的马克尔—弗拉格岛,到挪威西南沿海的塔斯德角一线。

七年级地理课件全套

七年级地理课件全套 第一节:自然地理 本节主要介绍地球的构造和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 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三大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并介绍它们的主 要特点和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向学生展示地球表面的地理特征, 如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并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 第二节:人文地理 本节主要介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人文地理特征。通过具 体案例和图片,向学生展示人类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影响,如城市扩张 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人口密度分布的不均等。同时,介绍人文地理 特征,如城市、村庄、交通网络等,以帮助学生理解人类在地理环境 中存在的活动范围和特点。 第三节:气候与气象 本节主要介绍气候和气象的基本概念及其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气候的主要要素,如温度、湿度、降水等,并介绍它们的变化规律和地理分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 不同气候类型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气象学对天气预报 的重要性。 第四节:自然资源

本节主要介绍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通过直观的图片和数据,向学生展示地球上的各类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等,并介绍它们的地理分布和利用方式。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可能带来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资源利用与保护策略。 第五节:环境保护 本节主要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通过案例和图片,向学生展示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从个人和社会层面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介绍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并介绍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 总结: 地理课件的设计要既符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整洁美观的排版、准确流畅的表达和多媒体资源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地理课件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球的关注和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成为地球的守护者。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课件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课件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课件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 图2:“盖天说”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 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 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学生活动) 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 讲述并引导: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下面请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上来为我们讲述。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 1.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2.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过程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球体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的过程 古代人为什么说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此说法正确吗? 1、进一步认识 随着人们视野的扩大,很多现象说明大地不是直觉的那么平,于是人们臆想中的大地变成了一只倒扣的盘子,天像一顶半圆的斗笠。因此有“天如斗笠,地如覆盘”之说。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于1522年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2、伟大的实践----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3、地球的确证形状-----地球卫星照片 近代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推测:“地球”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确证:地球是球体 生活中哪些现象能够作为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讨论: 海边看到帆船的情况 2 发生月偏食 海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船的桅杆。 提供现象1 ------海边看船 月食时从月亮上看到地球影子的一部分是圆弧形的。 提供现象2-----月偏食 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不过地球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小)。

七年级上册翼教版地理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翼教版地理知识点汇总地理是一门较为实用的学科,它的知识点非常广泛,而且又和 人们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学生们需要学 习关于地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这对于后续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下面将会为大家汇总七年级上册翼教版地理学的相关知识点。 一、地球的构造和地球的运动 地球是一个由大陆和海洋组成的行星,其内部由地核、地幔、 地壳三部分构成。而地球的运动主要由自转和公转组成。自转是 指地球的东西两极轴周围自转,公转则是指地球在绕太阳的速度 与方向上的不断变化。此外,地球还有一些其他很有意思的现象,比如地球的倾斜角和日地距离的变化等,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产生着影响。 二、气候和天气 气候是指一定时期内地球某一地区平均降水量、温度、风力、 湿度等各种因素的总体表现。而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气象现象。 七年级地理中,学生需要对气候和天气两个概念有一个较为清晰

的认知,并且学习一些具体的天气现象和名词,如台风、龙卷风、雷电等。 三、地球的水资源 地球的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生需要知 道全球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利用方式,以及近年来全球水污染日 益严重的问题。此外,为了维护全球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需 要了解水文循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四、地球的风景和旅游资源 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因为其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或人文环境等原因,呈现出独特的风景和旅游资源。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各地著名 的旅游景点,并且通过比较和归纳,形成自己的旅游知识体系。 五、国际和中国的地理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学习国际地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们需要通过简单的地理知识,了解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自

七年级上册的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的地理知识点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 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 ⑵、比例尺:①、比例尺=———— 实地距离 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 1/1000或1:1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 线段式0123 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 10 面上的表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纬度 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 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 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 90°S)。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 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长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圆。 2、经度: ⑴、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⑵、180°经线: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如:15°W 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全国一等奖

《发展与合作》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国家及地区之间的差异。 2.正确理解“领土”、“国界”的本质含义。 3.了解世界上国家及地区的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明白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政治地图》,能够在地图上查找世界的主要国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国家不分大小,地位应当平等。领土、国界争端等问题,和平解决是最佳方式,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1.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 2.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及主要领域; 教学难点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充分理解当今社会的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图导图练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20世纪80年代以后,加强国际合作,实现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日益频繁。那么,你知道全世界有多少个国家如何辨别国际社会的曲折是非,加强国际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 板书:发展与合作。 二、新课学习 1.国家和地区 教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世界上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下面让我们分小组根据材料讨论问题:(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在“授

课”活动中展示。) 教师板书:面积大小不同 材料①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总面积达1707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八分之一。欧洲的摩纳哥面积不到2平方千米,梵蒂冈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总面积只有平方千米,还不到10个标准足球场大。 课件出示:世界上面积位于前6位的国家. 教师提问:你知道世界上面积位于前6位的国家吗它们分别位于哪些大洲 能否举出一些面积较小的国家 学生在地图上找出面积占前6位的国家并记住。 教师板书:人口多少不同 材料②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达13亿之多,世界上平均5人里面就有1个中国人,人口在40万以下的的“袖珍国”有20多个,像梵蒂冈人口只有1千多人。 课件出示读图: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分找出它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 教师提问: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人口较多 学生识记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找出其所在的大洲。 教师板书:政治制度不同 材料③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以私有制为主,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主,私有制、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并存。 教师总结:国家不论面积大小,人口多少,政治制度有何不同,地位应当是平等的。美国对伊开战,遭到了盟国的反对,这是世界各地反战的最好证明。我国一贯倡导和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逐渐成为指导世界政治、经济诸多领域的国际关系准则。我们相信,和平与发展是时代潮流,是任何人和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不过伊拉克战争再次告诫人们,和平之路是曲折的,世界的未来是光明的。 教师过渡:纵观当今国际形势是总体缓和、局部紧张,这些局部的动荡、战争引发因素是诸多的,但国界和领土的争端是其中重要的因素。那么,什么是国界什么是领土它们对一个主权国家又意味着什么呢 2.国界和领土 国界及划分 课件出示:读图,并思考什么是国界国界是如何划分的国界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并依次总结国界划分的依据。 教师总结: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都主张用和平谈判的方式,协商解决边界和领土纠纷,反对用武力和强权政治单方面改变国界,侵犯别国领土。我国提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必将

七年级上册地理三维电子版

七年级上册地理三维电子版 第一章打开地理知识之门 第一节生活离不开地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到人类与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能简单的认识地理事物,说出当地的地理环境。 2、过程与方法:利用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难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教具使用】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相关地理图片)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常都用“ 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形容一个人博学。其实,天文和地理都 属于现在地理学的范畴。那么,什么是地理呢?地理又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老师相信这些都是同学们急于想知道的问题。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板书课题:生活离不开地理。 (三)展示教学目标:(见教学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什么是地理?学习地里有什么作用? 2、看图片(因纽特人的冰屋、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陕北窑洞、埃及金字塔等),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景观。 3、读图(P4)1.5和1.6,完成学习行动第1题。 4、你知道仙人掌和骆驼大多生活在什么环境吗?为什么? 5、读图(P4)1.7和1.8,说说这两幅图说明了什么道理。你能结合我们的生活说明这个道理吗? (二)自主学习(学生依据自学提纲,认真看书p1至p5,圈点批注,完成相 关内容) 二、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相互交流,把小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小组或教师讲解)(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在自学中不会的疑难问题 2、学生思考题并完成基础训练1---3页二、三题。 3、学生思考并完成第5页“学习行动”问题。 (三)学生展示(每小组的下游学生展示,中游学生纠正,上等生点评,每小组1--2个题,每题1---5分) 学生谈本节课收获、画出本节知识结构图、本节知识有哪些运用?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人总是会生活在一定的地方,不过,不同地方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必然的关系。人类正是通过逐步的积累这些知识体系,从而形成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天文知识、地表的形态、天气、气候、人口分布等多方面,应用的范围也十分广泛。生活是离不开地理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