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通用6篇)

2023年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通用6篇)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1

【课题】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区分“天气”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初步认识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天气现象,并形成地理表象;

初步学会根据提供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人类活动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的重要性分析,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逐步养成关心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

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天气与生活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包括天气与生活、看图识天气、让天空更蓝三部分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特点,如何描述天气、常用的天气符号,简单分析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后面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影响天气的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初一学生位于认知发展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具备一定依赖于具体事物或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及天气对其生活的影响,亦在小学阶段通过其他学科了解到一些天气谚语。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联系实际生产、生活,设计多处角色扮演情景及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

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了一个教学课件。多媒体直观性和交互性,能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地理问题,从而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依据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及学习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角色扮演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体验获得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板书设计】

简单天气符号、卫星云图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2

学习目标:

1、准确说出地球的形状,学会运用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2、认识地球仪,能在地球仪上准确找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3、了解赤道、纬线、纬度的定义。

4、分析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明确南北纬度、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5、根据所给出的纬线图准确说出某一点的纬度位置、南北半球位置及所在的纬度区位置。

学习重点:

1、了解赤道、纬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南北半球的划分。

学习难点:

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并能准确说出某一点的纬度位置、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及纬度区。

学生自学

学习任务(一)自学课本14—16页地球的形状部分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说出地球的形状。

2、利用图中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并记录。

组间:以各组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记录,作出汇总。并互相解答。

学习任务(二)自学课文第16—17页地球仪部分思考回答:

1、什么是地球仪?

2、在地球仪上准确指出地轴、南北两极、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经线及纬线。

3、说出赤道、纬线、纬度的概念,南北纬度的是如何划分的,南北纬度各用那个字母表示。

4、观察“纬线与纬度”图分析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填下表。

纬线(圈)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特点

纬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分

零度线的确定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3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地;

2、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3、了解影响气候的几个因素及其基本道理。

学习重难点:

1、世界主要气候的类型及分布。

2、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完成,个别指导重点点拔。

导学过程:

1、请同学们结合前两节学习的知识,能说出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天气的特点是什么?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3、课本p57的A、B、C三幅图是描述哪些地区的气候的?

4、其中A、B两幅图中,都有“一年到头”这几个字,同学们想一想,这里的一年指的是某一特征的年份,还是一般而言呢?

5、人们描述天气,关注的时间是一天,常用到气温、降水、风、云、雾等要素。从图3、22的谈论中看,人们描述气候,关注的时间是多长?一般只注意哪两个要素?你们能用一句话概括当地的气候特点吗?

6、在前两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世界上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很大,同学们想想,世界上哪些地区温度高,哪些地区温度低?哪些地区降水量多,哪些地区降水量少?

7、课本p58,看图3、23能说出世界上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

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9、除了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有哪些影响?

达标检测:

1、课本p58活动题2。

2、课本p59—60活动题1、2、

3、4。

3、课本p61—62活动题2、3、4。

1、本节课我采用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的方法,得出影响气侯的主要因素,由浅入深,易化难点。

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理解起来有困难,通过小组间的互助学习加深理解。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4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知识和能力]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

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

什么是图例?

指导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组织活动

1、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教师给予指导启发,如点状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线状的呢?面状的呢?等等。

3、教师可用电脑逐个展示各种图例,让学生辨认,也可用课前准备的“图例卡片”,进行“找朋友”或“对号入座”等游戏。

4、组织学生进行绘制自己居住房间平面图的比赛,看谁画的又符合实际又美观,图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设计的图例等要素。

点拨

展示若干学生绘制的平面图,点拨后说明记住图例固然很好,但地图一般都附有图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记硬背,关键是要掌握识图的方法和步骤。结合绘图中的问题,强调在绘图和填图时,图例要规范准确,特别是注记,应该字体清晰匀正,大小合适,排列应“横写自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点状事物不离点,线状事物也是线,面状事物不出面。

过渡

同学们,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阅读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与地图“对话”,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板书

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提出问题

1、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

利用地图之外,还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

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阅读材料“地图家族一览”,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列举说明。

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后点拨。

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图,如气候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工业区或工业城市分布图、铁路、公路分布图、旅游景点分布图、商业中心分布图、政区图、军事地图等。

②根据地图的内容,通常可以划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类。普通地图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概括程度高,多为小比例尺地图。专题地图则是根据专门用途着重反映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地图。

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在地图绘制中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地图,地图家族中新贵族不断涌现,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使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成了现实,人们能够更快、更准确地传输和获取地理信息,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

④根据目的和需要,选择和使用地图,查找和获得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好习惯。特别是地理课的学习过程中更是离不开地图,正如人们说的那样:“地图是地理的眼睛”,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地图学好地理呢?

讨论引导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地图在自己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体会后进一步引导:

1、运用地图的方法——上课时要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养成读图、用图的好习惯。

2、运用地图的步骤:

①看和指——在图上找到所学地名,指出它的位置。

②读和写——生疏地名反复读,同音、近形、近义的地名要多写。

③想和说——看到的事物要多动脑想,想好以后要表达出来,能够“看图说话”,把“哑图”变为“活图”。

④变和画——变是指在地图上获取的信息,要善于迁移应用(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画是指要多动手进行画图练习。如照着画、默着画、反着画(如图上画的是南半球某种现象,你就画北半球相反的某种现象)繁化简、图配文、创新画等。

总之,学地理,在脑海里时时、事事都要装有一幅活地图,逐步建立空间概念。

反馈练习

1、电脑展示下面三件事,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件事,让各小组去组织分配的活动,看看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为什么?

2、各小组再去韩国汉城乘坐地铁,让学生完成课本P21活动2。

[课堂]

根据以下电脑展示,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地图基本要素的内容,强调养成运用地图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每个学习小组,用16开纸把学校的平面图设计出来,以“我为学校提建议”为形式设计未来的学校建设;或以“我浪费时间了吗”为主题,结合现有城市地图分析本组同学上学的路线是否最为简捷。地图上要有自己设计的图例及其他要素,以及绘图小组同学的姓名,一周后,大家评比,看哪个组绘的最准确、最美观。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

1、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2、自我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活动探索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名字呢?(地球),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这一称呼是否正确呢?

活动一:

下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任意平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平分几次之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过渡并提出问题:所以,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星球应叫什么?(水球),我们的先人为何叫地球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

小结:

由于古人缺少对地球面貌的整体认识,不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才称作“地球”,既然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地球了,也没有必要再改成“水球”了,但对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我们要有所把握,绝不能习惯成自然。

活动二:

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已经了解了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按自转方向拨转地球仪,闭上眼睛,用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咱们看看每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多少?(重复几次取平均值)

小结并提出问题:

通过上图,我们得出了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它们是均匀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吗?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有何不同?(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5,在该图上随意找出几组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上述地理名称的概念应该是什么?除了这些名称以外,我们还经常听说大洲一词,它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6及其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活动。

活动三:

1、出示各大洲轮廓图片,在黑板上挂出相应的世界海陆分布图。

2、请每小组同学选派代表逐一介绍其名称、由来,面积排序,并用磁钉钉在底图相应的位置上,同时说出相应位置的四大洋名称及面积排序。

训练:

通过观察地球仪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相连的大洲及其分界线(亚-非)

2、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是?(南极洲,北冰洋)

3、被三个大洋围绕的大洲?(北美、亚洲)

4、被赤道穿过大陆的大洲?(南美、非洲)

5、被五个洲围绕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

6、既有热带,又有温带,还有寒带的大洲是?(亚洲、北美洲)

7、练习一笔画世界

8、在世界简图上填注七大洲、四大洋名称

9、《同步训练》练习题

总结: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请同学们举例说明陆地和海洋对我们人类的生存有何意义?作为地球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你觉得应该怎样去做呢?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6

教学目标

1、知道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2、在地图上正确辨别方向;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并能根据比例尺,量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能够根据地图的图幅大小、所示范围大小,正确选取比例尺。

3、了解地图的制作原理和地图的分类;实例引导读图尝试,学会判定生活中地图上的方向。

4、体验演示判定方向的快乐;领略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方向的判定,熟知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四四方方一张纸,世界各地都容纳,有山不能爬,有水它不流。”—引出“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学会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绘制地图的一般方法

1、自主学习:

读图1—7和图1—8,思考:

(1)是不是图中那所学校象图中的那样小?画我们学校的校园平面图,要用一张象校园那么大的白纸来画吗?

(2)把校园中的事物象画美术作品那样真实地画在纸上吗?

(3)如何让人看明白哪里是教学楼?哪里是运动场?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

3、合作探究:

地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把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比例尺),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地物(图例),并用文字、数字标明(注记)。

地理事物按一定的________缩小,并用_______画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

_______,就成为一幅地图。

鸟瞰图—平面图—地图

学习任务(二)地图的分类

1、自主学习:读第7页第一段,思考:地图都有哪些种类?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

3、合作探究:

《肥城市各年龄段人口统计图》、《山东省河流分布图》各属于哪一类地图?

一般来讲,阅读地图时,应先看图名,知道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接下来是看图例,了解地图内容的表达方式怎样;阅读地图内容时,应该是先整体,后局部,先综合,后要素。尽量多地发掘地图内容,达到“图”尽其用的目的。

尽管地图的种类多种多样,内容不一,但每幅地图的制作均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地理事物后,用符号、文字来表达地理事物的,所以地图必须具备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学习任务(三)方向判定

1、自主学习:读课本第7页,思考下列问题

(1)地平面上的方向如何判定?

(2)判定地图上的方向:

①普通地图的方向如何判定?在右侧“米”字形示意图中标出。

②指向标地图中如何判定方向?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右图中A点在B点的_______方向。

指向标地图中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箭头前方为北,后方为南;箭头左方为西,右方为东。

正北方

通过实践明确方法:

1、扭身子不如扭图

2、指向标太小可放大

3、为求精确可平移指向标

学习任务(四)比例尺

1、自主学习:请大家自主学习第8、9页,完成下列问题

(1)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例尺可以用、和三种形式表示。三种表示方式的转换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______________

(3)如何比较比例尺的大小?(由分式大小的比较规则,得出比例尺的大小的比较规则)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分母愈大,比例尺愈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

北京市地图

中国地图

比例尺大小

表示范围大小

表示内容详略

(1)两幅图的比例尺哪个大?哪个小?

(2)两幅图表示的范围哪个大?哪个小?

(3)两幅图所表示的北京的地理事物,哪幅图详细?哪幅图简单?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表示的内容越。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表示的内容就越

分母

比例尺

表示实际范围

内容

越大

越小

越大

越简略

越小

越大

越小

越详细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医院在学校的______方向。

(2)小明从水电站步行到学校,速度为每分钟50米,则大约分钟可以到达。

解析:(1)首先要看地图上有无指向标。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所指的

北方确定方向,把指向标平移到学校,可判定医院在学校的东南方。

(2)先量得水电站到学校的图上距离为2cm,代入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2/1﹕0=40000cm),即400m,用距离/速度(400/50=8)即得出时间。

答案:(1)东南方(2)8分钟

2、下列四幅图中,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④①③②B.②④③①

C.②③①④D.③①④②

解析:一般说来,在地图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的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故D

符合题意。

3、完成教材10页活动题1、2、3、

4、5。

充分用好图中的比例尺数据,并可提供没有比例尺但图幅大小相同但范围明显不同的两幅地图来对比,以深化认识。

通过减0后明确1厘米代表的实地范围,以乘法口算即可。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5篇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5篇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如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最重要的工具”,学会看地图。 2、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与注记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看地图、运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2、通过学习运用地图认识周围环境和地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高计野外旅行线引导学生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懂得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和注记。教学难点 弄清比例尺大小与所表示的范围、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要求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自己绘制的学校平面图,教师选几名代表抽查,同桌之间也相互检查。 二、课前热身 1、师:地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点拨:用绘绘平面图的方法,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并用符号画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文字就成为一幅地图。 请几位同学对照自己的地图介绍一下所在的学校。 2、全作探究 (1)整体感知 师:你还见过哪些地图地图有多少种你会看地图吗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自学课本P6~10。 (2)四边互动 互动1:在庞大的地图家庭中地图分为几类各有哪些类型 明确: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前者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自然植被图等,后者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另外还有电子地图等之类的地图。 尽管地图种类繁多,内容不一,但每幅地图都是按一定比例把地理事物缩小后,用符号、文字来表达地理事物的。 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互动2:阅读地图,一定要学会辨别方向,你知道地平面上有哪些方向吗(教师在黑板上面画一个“米”了开,要求学生把方向标上。) 东南西北要用字母表示。 除了以上方法以外,还有其他方法确定方向吗 明确:有的地图用指向标批示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方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来确定方向。 学生将自己绘制的地图拿出来,分组交流:学校大门、办公楼、池塘、花坛、食堂等各在什么方向如何在野外判定方向(教师指导学生阅读P8“确定平面方向”) 你还有其他的确定方向的方法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几种确定方向的方法呢 互动3:在一般的地图里,按一定的比例将地理事物缩小,缩小的程度就是比例尺,比例尺如何计算呢指名学生根据小学的收获写出比例尺的计算公式:

2023年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通用6篇)

2023年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通用6篇)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1 【课题】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区分“天气”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初步认识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天气现象,并形成地理表象; 初步学会根据提供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人类活动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的重要性分析,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逐步养成关心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 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天气与生活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包括天气与生活、看图识天气、让天空更蓝三部分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特点,如何描述天气、常用的天气符号,简单分析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后面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影响天气的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初一学生位于认知发展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具备一定依赖于具体事物或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及天气对其生活的影响,亦在小学阶段通过其他学科了解到一些天气谚语。

2023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课件3篇

2023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课件3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 2.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有960万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下面我们看一段电视片断(播放黄土高原的电视片)看一看这是什么地形区,主要地貌有哪些?(黄土高原地貌有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引出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板书:一、世界的黄土堆积区

2023最新-七年级湘教版地理上册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湘教版地理上册教案【优秀6篇】 我来到了溪边,溪水清澈见底,能够看见小鱼们在栖戏。小溪的四周全是树,一棵棵高大挺拔,像一个个士兵保护着美丽的小溪,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6篇《七年级湘教版地理上册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教学难点: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讲授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海陆分布的内容,可以考察学生亚洲、欧洲相临近的`大洲——非洲。而非洲的名称“阿非利加”的本意是“阳光灼热”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也了解到,居住在非洲的人大都是黑色人种,这又是为什么呢?创设地理情境,提出假设,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图。 板书: ㈠国家最多的大洲 二、讲授新课 1、通过读图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北面与欧洲之间隔着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东北与亚洲之间隔苏伊士运河、红海;东临印度洋,与大洋洲隔海相望;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临大西洋,与美洲隔海相望。 经纬位置: 最北在30oN以北,最南在30oS以南;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都穿过非洲;最东在50oE 以东,最西在20oW左右。 半球位置: 多半在北半球,少半在南半球 2、主要在东半球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非洲的民族斗争历史,重点知道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㈡高原为主的地形 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己总结。通过读地形图和各种统计图表,逐步回答问题总结亚洲地形的特点。 1.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饼状图)及地形图上山脉高原的名称总结“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2.根据“全球、各大洲平均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总结“非洲的平均海拔一般”定基础。3.根据“全球、各大洲最高、最低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计算相对高度,总结“非地形地面起伏不太大” 4.根据地形图,总结“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通过地图、课本使学生观察到非洲的几处特别之处: 非洲东部的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裂谷;非洲中部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电子版七年级地理教案(通用6篇)

电子版七年级地理教案(通用6篇) 电子版七年级地理教案篇1 第三节地图 第一课时 迷语导入:“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迷底: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 板书:第三节地图 提问: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 学生:把实物缩小,用符号表示?? 提问:下边我们就实验一下,把实物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宽度(60×40),然后画在笔记本上;请一学生画在黑板上 提问:同学们画的非常好,谁能告诉大家,画图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学生:把课桌缩小。 提问:你们把课桌缩小了多少倍? 学生:缩小了10倍 提问: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写成1:10(注意单位用厘米)。板书: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学生活动: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写的比例尺的形式归纳出比例的三种表示形式) 板书: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提问: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换时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上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 学生活动: 提问:地图上的比例尺能表示地图缩小的程度,可以用来量算距离,看地图不仅要会读比例尺,还要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板书:二、地图上的方向 演示:指导学生读P19“C图-c”、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2)标出图中甲、乙、丙三点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3)图中的甲点在乙点的什么方向,丙点在乙点的什么方向? 学生: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甲点在乙点的正北方向,丙点在乙点的正东方向 提问: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板书:1、经纬网定方向

初中地理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天气与气候气温的变化学历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气温的变化(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二节 课标要求: 1、知道气温的概念及观测方法,能够运用气温资料计算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2、能根据气温曲线图,计算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分析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 3、学会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P53第一段、P54阅读材料和P53图,知道气温的概念及观测方法,读出温度计所示温度,能够运用气温资料计算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2、通过阅读教材P53图和图,计算气温日较差、月较差、年较差,分析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 3、学会运用气温资料,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培养善于观察、分析、推理和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 学习目标1指向课标要求第一条,采取“读出温度计所示温度”、“计算日平均气温”的评价方法易于观察,且能增强同学们的观察和计算能力。 学习目标2指向课标要求第二条,采取“在气温变化图中读出最高温、最低温及其出现的时间”“计算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说出气温变化规律”的评价方法来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学习目标3指向课标要求第三条,采取完成P54活动题“绘制和阅读气温曲线图”的方式来观察学生的达标情况。培养学生绘制地图和读图能力。 评价任务: 1.独立完成梳理认识气温的变化,完成课堂检测一。 2.独立完成课堂检测二,随后小组互评。 资源与建议 1.本节内容属于世界自然地理概况部分,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气温,主要讲了气温的变化与气温的分布两个内容,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引申,更是理解第四节气候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自然地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时为教材的重点。。 2.本主题内容的学习,可按以下逻辑顺序进行: 气温常识——气温日变化、年变化曲线图——绘制气温曲线图——同步检测。 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一) 知道气温的概念及观测方法,能够运用气温资料计算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1、概念 阅读课本第53~54页,按要求填空。 气温是指大气的,一般用表示,读作“”。 通常,气温观测一天要进行次,一般是北京时 间:、、、。 2、读图“日平均气温”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总结自己的计算过程。 日平均气温=四次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设计意图: 气温的概念较为基础,同学们通过自学能够完成,通过说出相关概念来观察是否达到学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发展与合作(二)

发展与合作 【教材分析】 1.运用实例比较不同地域发展水平的差异; 2.能在地图上归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3.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比较不同地域发展水平的差异; 2.归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3.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实例比较不同地域发展水平的差异; 2.通过在地图上归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读图归纳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客观分析问题的严谨

态度。 【教学重点】 1.不同地域发展水平的差异;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本部分内容有一定的生活常识,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老师起一定的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充分的阅读和思考,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方法】 举例分析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用图,一部手机的诞生需要很多国家的参与导入 讲授新课 一、地域发展差异 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图中指出城市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在下图中找出这些地区在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以及气候上的共性

一、地域发展差异 这些地区在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上有什么共性? ① ④ ③②A D C B C B ⑤ 总结转折:在自然条件有约的地区,城市发展水平较高。例外,地区间的差异还表现在其他发面。 印度小摊主拉兹 英国中学生凯特一家 印度加尔各答 英国伦敦 美国某学校 越南某学校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地域发展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挪威 日 本 埃 塞 俄 比 亚 利 比 里 亚 莫 桑 比 克 乍 得 尼 日 尔澳 大 利 亚 新 西 兰 美 国 了解不同国家的发展差异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找出各个国家所在的大洲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2023新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2023新 教材)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 课时1:地球与地球仪 - 课时目标: -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构成 - 了解地球仪的基本使用方法 - 教学重点: - 地球的形状和构成 -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 教学难点: -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 教学准备: - 地球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构成。 2. 温故知新:回顾地球的形状和构成的基本概念。

3. 呈现新知: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仪的图片,并解释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4. 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使用地球仪找出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特征,并进行讨论。 5. 拓展应用: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运用地球仪,确定两个城市之间的方位和距离。 6. 总结归纳:学生归纳地球的形状和构成,总结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 课后作业:完成课堂活动中的题目,巩固对地球形状和地球仪使用方法的理解。 课时2:经纬度与地理定位 - 课时目标: - 了解经纬度的概念和作用 - 掌握使用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 - 教学重点: - 经纬度的概念和作用 - 使用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 - 教学难点:

- 使用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 - 教学准备: - 地球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经纬度的作用。 2. 温故知新:回顾经纬度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3. 呈现新知:通过多媒体展示经纬度的示意图,并解释使用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 4. 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使用经纬度确定不同地点的位置,并进行讨论。 5. 拓展应用: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运用经纬度,找出几个重要城市的地理位置。 6. 总结归纳:学生归纳经纬度的概念和作用,总结使用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 - 课后作业:完成课堂活动中的题目,巩固对经纬度概念和使用方法的理解。 课时3:石油资源与石油储备 - 课时目标:

初中地理教材解读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修订) 居民与聚落《聚落的发展变化》教案

《聚落的发展变化》教案 龙文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区别,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读图、阅读活动方式,培养学生从图片上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双边活动,学会看天气预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读图、阅读活动方式,启发学生结合身边的所见所闻,讲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乡村和城市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区别。 难点:聚落发展变化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由看视频导入新课: 观看泸州市视频,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引出本课的题目,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 1、走进聚落 提问:通过前面的视频和以下图片,说一说什么是聚落,学生思考后回答。 通过图片学生说一说聚落有哪些类型?(乡村和城市) 什么是乡村?从事各种农业活动的居民聚居的地方。出示图片 出示同学们不熟悉的不同类型的乡村图片。乡村可以有林场、牧场、渔村等不同的村落类型。 什么是城市?城市是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的地方,它的人口达到一定的规模。出示工业、服务业、城市人口图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活动一:

观察图片,说说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区别,完成表格图。 活动二:小组合作 判断图、中A、B、C、D、四个区域分别是城市还是乡村,并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 小结A为乡村、B为城市、C为乡村、D为乡村。 思考:凭空出现城市吗? 学生看图聚落的发展和演变。 小村庄集镇小城镇城市(聚落发展和演变的一般过程) (二)探究聚落 假如穿越时空,你是部落的首领,你会带领你的族人在怎么样的环境居住生存下去呢? 活动一:寻找安家的地方 看图片小组讨论是否在这里安家,并说明理由。学生讨论完后上台讲述。 归纳聚落分布的一般规律雨林、沙漠、山区、高纬度地区少有聚落。河流中下游的平原或河口、沿河地区聚落易形成并逐渐密集。 活动二: (学生看图)归纳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从地形、气候、水源、交通等归纳) 小结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了解四大文明发祥地看图思考四大早期的聚落位置、分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活动三: 1、察图说出图中聚落的形成主要受哪些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学生看图,然后根据图中信息思考,并回答。 2、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选择安置三峡移民的最佳位置。 3、总结归纳。 三、课堂小结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通用)

第三节降水变化和分布 一、教材的地位 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降水量柱状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二、课程标准分析 在“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中,课标要求学生能举例说明,并能认识降水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使部分学生能够联系本地实际讨论分析降水与生活生产的关系,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主要学习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及分布。在学习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节内容,同时又为后面气候的学习打下基础。教材中涉及的数据、图表较多,要求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 四、设计理念 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来体会降水与我们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会测量降水量。通过读图分析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能够联系本地实际,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本地区降水的特征及水资源利用基本状况。 五、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学习积极性高。初一学生在刚接触到本节内容时会觉得很熟悉,如雨、雪、冰雹等大气降水现象。但在降水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上,认知水平短缺,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的学习方法,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六、教法与学法 1、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

初中地理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更新)绪言 与同学们谈地理走进地理

与同学们谈地理(2课时) 第一部分:讲地理课堂要求 1.带好地理学习用品 (1)书:地理教材、地图册、活动手册 (2)文具:2种颜色的笔 2.遵守课堂纪律 ⑴不迟到(预备铃响完前必须进教室),安静坐好,双手放在座位上。备齐书本(同意摆放在书桌左上方,最上方放教材,下面依次地理图册、活动手册),文具盒放在课桌中间。 课代表在预备铃响的时候站起身,准备检查登记。 ⑵认真听课,不发呆、不做转笔、转书、转身等小动作。水杯放在书桌下方,上课后尽量不动水杯。不在课堂上看杂志、小说或做其他作业等,一经发现,一律没收。 ⑶严禁在课堂上随意说话、严禁打闹等影响他人的行为,特殊情况举手报告老师。 3. 做好笔记 ⑴要求:准备至少2种颜色的笔,一蓝(黑)一红。不用准备笔记本,笔记直接记在书上,书写工整、书面保持清晰、整洁。 ⑵哪些需要记:PPT上重点突出显示的、出现下划线条的、老师强调的内容记录或勾画在书上。 地理成绩评定规则:平时(书本带齐、课堂纪律遵守、回答问题等)、期末测试。 第二部分走进地理 地理学什么 看到地理这个名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举手回答) “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学习地理应“胸怀宽广,放眼世界”。 人总是会生活在一定的地方,不过不同地方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必然的关系。人类正是通过逐步的积累这些关系,从而形成地理学。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天文知识、地表的形态、天气、气候、人口分布等等方面,应用的范围也十分广泛。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地理的,处处都有地理。 这里有一些关于地理的问题,我们请同学们先来看一看。地理课可以帮我们了解和分析这些问题(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展示地理问题) 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与地理有关的问题。 (学生交流分享) 地理有什么用 古人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说明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学好地理绝对是一件百益而一害的事情。你能说出诸葛亮运用地理知识的故事吗? (如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火烧连营) 根据本人理解,学好地理的好处有:

2023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2023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2023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能力目标 1.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观察地球仪,认别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3.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德育目标 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3.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4.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3.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知识,使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归纳等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地球仪、经纬仪。 2.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第二课时纬线和经线 第三课时利用经纬网定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生活和生产。那么,学习地理从哪开始呢?(学生议论)对,从认识人类的家园——“地球”开始。 多媒体画面1浩瀚的太空,星光灿烂。配上音乐,推出旋转的地球和课题。 [讲授新课]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提出问题晴空万里,我们能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十五的夜晚,我们能看到月亮像一个明亮的银盘;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个什么形状呢? 学生回答球体(球形)。 设问过渡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是无法看到地球整体面貌的。那么,古代人是如何逐步认识了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呢? 多媒体画面2图略(课本P2图1.1“天圆地方”) 读图思考我国古代为什么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点拨。 设问引导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产生了疑问,很多现象说明大地不是直觉的那么方方的、平平的,大地又变成了个什么样呢? 多媒体画面3图略(课本P2图1.1“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请同学们说说当时人们臆想中的大地是个什么样,并举例说明“大地不是平面的”。 组织活动1.学生描述、举例。教师评价。

2023年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2023年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2023年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3、根据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讨论该国如何开发 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资料,让学生讨论、比较 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 重点: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流 难点:巴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巴西的位置 导入新课:出示七年级上册的“面积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请学生运用地图回答:a各个国家分别位于那个大洲?b南美洲人口和面积居第一位的是哪个国家?从而导入新课。 播放亚马孙河的录象材料。 1、亚马孙河 在图8-51上找到亚马孙河,并找到他的源地、入海。

将亚马孙河的流量、长度流域面积与其他三条大河比较,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讨论: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小结: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位。 2、亚马孙平原和热带雨林气候区 在8-51图上找到亚马孙平原并观察他的范围,说明他是世界上的平原。并看图说出他的范围,在组内交流。 小结:亚马孙平原西起安第撕山麓,东到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积的平原。 读8-51图分析亚马孙平原的纬度位置,思考:该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此中气候条件下的植被是什么? 小结:亚马孙平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的热带雨林。这里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讨论: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有哪些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阅读材料“地球之肺” 说明: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过渡:巴西的地形除了平原,还有什么类型的地形? 3、巴西高原 ①引导学生观察8-51上的巴西高原的范围,并与亚马孙平原比较。 ②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巴西高原的气候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