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安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全国最安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为了应对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确保实现“富民强市、加快发展”的战略目标,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市”的要求;为将这一要求具体落实细化,形成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由市委政法委牵头,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派员参加,专门成立了调研小组,在市统计局、科技局和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的指导配合下,对“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市”的参照系本文仅限于治安安全进行了调查研究,初步形成了南京市“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设想和框架; 一、关于“全国最安全城市”的概念对一个城市而言,环境就是资源,就是竞争力;而城市安全,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也是最有吸引力的招商资源;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市”,正是为了营造城市安全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参照国内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结合维护城市安全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全国最安全城市”的概念应由三个基本概念组成: 1、城市所谓城市,辞海中规范的解释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对于城市本质和特征的最权威的提法,已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之中,即:“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和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 2、安全关于安全,就其本质而言,即: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从人们最关心的看,莫过于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安全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安全,应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一切因素;而狭义上的安全,主要指治安方面的安全;因本调研主要集中于政法、综治工作“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市”的目标、任务,故将此安全限定为治安安全,以便突出重点进行研究; 3、安全城市安全城市,从理论上讲应当是没有危险,市民不受威胁,生产、生活不出事故,群众普遍有安全感的城市;但在城市现代化建设加快的现阶段,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利益关系的不平衡和贫富差距拉大,以及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念的矛盾冲撞,许多新的犯罪诱因不断产生,各类违法犯罪案件的上升将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只要保障社会治安秩序稳定的控制力控制住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破坏力,且破坏力的幅度控制在社会和群众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那么城市社会治安就是平稳的、安全的,即为安全城市;这是目前国际、国内犯罪学研究的共识; 4、全国最安全城市根据我国城市规模、行政等级的不同,城市间的可比差距加大;为科学、客观地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将国内15个副省级城市含本市作为参照城市,即:在全国同等城市副省级市中,治安安全最好的城市就是“全国最安全城市”;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最安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文中所提出的指标体系基本设想,系以统

计学和统计分析实践中常用的五级量表为依据,将15个副省级城市的测评情况分为5个档次,凡综合评价为第一档次的,即为“全国最安全城市”; 二、关于“全国最安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全国最安全城市”和对“全国最安全城市”的评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全国最安全城市”是客观存在的,而人们对“全国最安全城市”的评价或者说怎样才是“全国最安全城市”,则属于主观认识的范畴;所谓对“全国最安全城市”进行科学评价,就是要对评价范围进行科学界定,对评价标准进行科学确定,对评价方法进行科学选择,这就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设立“全国最安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目前,世界各国对“全国最安全城市”的评价尚没有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警方登记的刑事案件数量作为衡量是否安全的主要指标,如日本主要依据警方报告的案件数,台湾地区主要依据暴力案件和盗窃案件的升幅,香港特别行政区主要依据报警案件数等等;以刑事案件立案数作为评价是否安全的主要指标,这虽然是世界通行做法,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安全评价的研究成果,如英国警务专家从社会学角度提出的七项评价指标,美国学者提出的九项评估指标,法国开展的全面犯罪调查,澳大利亚学者按照“社会契约”学说提出的三项指标等,结合我国城市安全实际,设立“全国最安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我们正确把握社会治安真实情况和监测城市安全状况,有利于规范对城市安全的评价和正确制定政策,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和进行正确的分类指导,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从我市而言,通过把本市与国内同等城市的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可以明确而具体地看到本市的排列位置、强项和弱项,然后通过对各量化指标的详细分析,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工作规划,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加快城市安全进程,使南京市早日成为“全国最安全城市”; 二关于“全国最安全城市”评价范围的界定科学界定“全国最安全城市”的评价范围,是科学评价城市达到最安全目标的前提;从我国国情和城市治安状况的实际以及公安机关现有条件出发,我们认为,对城市安全的评价,范围和涵盖面都不宜过大,否则内容繁多又不易量化;但也不能太小,仅限于对构成治安状况的某一方面进行评价,涉及面窄,难以得出比较全面、系统的结论;过去经验式评价治安是否安全,常用违法犯罪案件发案数的高低这一单一指标进行分析,发案上升了,就认为治安变坏了,发案下降了,社会治安就好转了;事实上,社会治安状况的发展变化并非如此;当保证城市治安秩序稳定的控制力与对城市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构成威胁的破坏力适应或基本适应时,城市治安状况就稳定或基本稳定,市民就感到安全;当控制力小于破坏力,不能有效地控制和消除违法犯罪对城市

治安秩序的冲击时,城市治安状况就会不稳定,市民就感到不安全;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虽然犯罪率大大高于我国,而城市治安状况仍较稳定、市民仍有较高安全感的原因所在; 因此,对城市安全的评价应当取适中的范围,界定在可以量化的、具有可比性的、较为稳定的、对城市治安安全影响较大的三个方面,即:危害城市治安秩序的主要破坏力指标、维护城市治安秩序的控制力指标以及公众安全感这一主观社会指标;只有将描述客观现象的破坏力、控制力指标,同反映公众安全感状况的主观社会指标有机结合起来,互相印证,才能科学评价城市安全状况,反之则不然; 三关于“全国最安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设想我们调研的“全国最安全城市”指标体系,是为综合反映和说明城市治安安全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即评价我国城市治安安全状况的标准;它应该处于能综合考察城市治安状况破坏力与控制力的动态平衡状态,是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的统一,具有可计量性和可比较性的特征; 1、危害城市治安秩序的破坏力指标影响城市治安秩序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和最直接影响的还是违法犯罪案件的发案数量和质量;违法犯罪案件的多少与轻重,不仅从数量方面揭示了一定区域、一定时期内违法犯罪对社会治安秩序的危害程度,而且从质量方面反映了违法犯罪对社会治安秩序的破坏状况;仅将违法犯罪案件的发案数和发案率作为评估社会治安状况的唯一标准是不正确的,然而任何忽视违法犯罪的数量和质量这一重要依据去评估社会治安状况更是错误的; ①刑事案件发案率刑事案件发案率是指每年度依法侦查或确认的符合刑事案件构成标准的案件数与年平均人口的万分比;发案率比发案数更易于横向对比,具有更强的可比性和说服力,因为犯罪的发生随着人口的变化而必然变化;发案率可以考察各地刑事犯罪对社会治安的危害程度,目前在国际上普遍使用;其公式为:刑事案件发案率=年刑事案件发案总数/该区域年平均人口数×10000; 注:从目前掌握情况看,我市在14个副省级城市厦门市未收集到刑案资料中,XX年刑事案件发案率排在第6位从高到低,呈中等偏上水平;但再从市区人口占全市总人口比重来看,我市在15个城市中排居第5位如除去厦门市,我市排在第4位,城市化程度较高;从社会学、犯罪学角度说,犯罪活动随着人、财、物向城市转移集中而转移集中;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和社会管理机制往往滞后于社会发展,城市化程度越高,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越大,犯罪也就越多,这是一个难以避免的社会历史现象;因此,可以基本认定,在国内副省级城市同比中,凡刑事案件发案率排位后于市区人口比重排位的城市,发案率将是相对平稳的;但由于我市发案率与市区人口比重在同等城市中排位接近,因而有效遏制案件上升势头仍是十分重要的;副省级城市发案率、市区人口比重见图一、图二②八类暴力型案件比重犯罪类型、手段、动机、作案的环境不同,对社会治安危害的程度是不一样

的;考察对城市治安构成威胁的破坏力,不仅要考察违法犯罪的总量,更要考察其危害的严重程度和结构;而八类暴力型案件杀人、抢劫、伤害、xx、放火、爆炸、劫持、绑架就是各类犯罪中对城市安全和市民安全感造成严重影响的案件,显然一起杀人案件比一起盗窃案件的社会危害要严重得多;因此,在评价犯罪对城市治安造成的严重程度和影响大小时,需要用八类暴力型案件比重来进行衡量;其公式为:八类暴力型案件比重=一定时期发生的八类暴力型案件数/同一时期发生的全部刑事案件数×100; 注:从目前掌握的12个副省级市的八类案件比重情况看,我市处最低水平,每100起刑事案件中仅有暴力型案件起,由此反映出我市暴力案件对城市治安的危害程度相对较小;见图三③不发生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严重恶性暴力案件和重特大治安事件; 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严重恶性暴力案件和重特大治安事件,往往是手段极其残忍、杀伤力极大、对社会危害极其严重或严重涉外暴力案件以及影响极大、性质极其严重的围堵、冲击铁路、公路、桥梁等交通要道和党政机关的治安事件,对城市的安全造成非常大的损害,其对市民和外来人员安全感的影响常常不可估量;因此,“全国最安全城市”应不发生此类极其严重的恶性暴力案件和重特大治安事件; ④外来人口犯罪比重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涌向城市;人口的流动性,使得原有的社会控制力弱化;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城市流动人口约有2/3来自农村;农村劳动力的大转移,总体上激活了生产要素,沟通了城乡关系,为城市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伴随着流动人口的到来,混迹其间的违法犯罪分子也不断增多,成为城市治安安全的主要隐患;因此,从外来人口犯罪占全部作案成员的比重大致可以看出,各城市对流动人口管理、控制的力度不排除同等城市中流动人口数量的多少也相对造成犯罪的高低,从一个方面也反映出该城市社会面上治安管理的成效;外来人口犯罪比重的公式为:外来人口犯罪比重=一定时期抓获的外来人口刑事案件作案成员数/同一时期抓获的全部刑事案件作案成员数×100; 注:在XX年12个副省级城市中,我市外来人口作案成员所占比重比最高的广州低20个百分点,比最低的济南、沈阳两市高个百分点;控制外来流动人口犯罪是我市当前乃至未来城市安全的重要任务;见图四⑤失业率在考察违法犯罪对城市安全危害的同时,失业率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一方面,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人口城市化的加快和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导致城市就业人口的供给超过需求,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失业人口;另一方面,随着入世和

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社会就业中脑力劳动、专业技术岗位比重上升,一大批文化素质不高、技术素质低下、劳动技能单一的劳动者被分流下岗,成为失业人员;失业会加剧贫困,贫

困则可能导致犯罪增多;据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调查,美国失业率每增加1%,杀人、盗窃犯罪率就增加%,进监狱的人数就增加4%;因此,失业率应当列入评价城市治安安全的主要指标;

注:据市统计局反映,由于失业率测算较为复杂,且目前全国各地对失业人口统计口径不一,横向对比的可比性不强;但从XX年15个副省级市的统计看,我市失业人口较高,为万人,严峻的失业形势对社会治安的冲击与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除上述5项指标外,青少年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和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也应作为破坏力指标;这是因为青少年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可以直接反映出该区域法制教育状况和居民人口素质,而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则反映了社会治安管理的力度和成效;如果青少年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人数占在校生总人数比重较高,就说明该区域社会治安环境不良,青少年受社会负面影响较大;而如果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高,则说明该地区社会治安管理较弱、安置帮教工作不力;由于这两项指标目前尚不具备横向对比条件,因此暂不列入本指标体系,但做好预防青少年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工作和遏制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则是创建最安全城市中的重要工作,必须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切实将这两项工作做好; 2、维护城市治安秩序的控制力指标违法犯罪案件是影响城市治安状况的基本因素,但对城市治安起决定因素的还是控制力状况;控制力强不仅可以将城市治安控制在稳定或基本稳定的状态下,而且可以抑制和减少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减少对城市安全的危害;城市治安控制力是一个综合指标,从可以量化的测评指标而言,主要包括警力配备、经费保障、破案率、警情反应速度及专业协警力量配备等方面; ①警力配备率在我国城市安全方面,一般采用警力配置等资源保障指标来衡量城市安全的程度;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犯罪率之所以能够得以有效控制,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配置了充足的警力,为城市治安提供了资源保障;警力配备状况公式为:警力配备率=公安民警总人数/同期全市人口总数×10000; 注:从已掌握的XX年11个副省级城市警力配备情况看,我市居第4位,是最高的广州市警力配备率的一半,比最低的宁波市高出近八成;从我市加快发展的需求出发,加强警力的配置仍显十分重要;见图五②警务经费保障在城市治安秩序控制职能逐渐由全社会转为主要靠由司法机关来承担的情况下,警务经费保障应列入城市控制力指标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警务经费保障通常用两项指标进行衡量:a、警务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指年度警务经费占财政经费中支出的百分比;b、警察人均经费数:指年度中平均每名警察实际占有的经费数额;其中,警务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一般为5%,而特大城市的警务经费应远远高于其他中小城市; 注: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加大警务经费投入,仅“110进社区”购置巡逻车就先后投入了600余

万元,最近又投入1000余万元,购置了100辆派力奥轿车作为110巡逻车,使我市警务经费

投入又达到一个新水平;但由于目前上述两项指标均未收集到同等城市的有关情况,建议可

用其中一项便于收集、对比的指标作为指标体系中考察的内容; ③警情反应速度警情反应速度,是指从接警到警察赶赴现场的时间;警情反应速度越快,制止和抓获犯罪的效率就越高;据美国警方统计,在特急情况下,能够在现场或现场不远地方抓获作案人的警情反应时间平

均为分钟,不能现场抓获作案人的警情反应时间平均为分钟;根据我国长期治安实践,公安部将接警到赶赴现场的时间规定为城市5分钟内,郊区和农村15分钟内,这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正是警情反应速度对犯罪的重要控制作用,使得世界第三次警务革命的立足点将警力重点摆在街面上,以缩短警察赶赴现场的时间;从城市治安安全角度而言,警情反应速度是考察城市治安控制力状况的重要指标; 注:该项指标并不便于横向对比,在考察中只要我市警方达到了国家规定要求,就可评价为是同等城市中最好的之一; ④公安民警人均破案数侦破各类

刑事案件,是公安机关的首要职能;国际上各国警方通常以破案率作为衡量警察战斗力的主

要指标;破案率直接反映了公安机关对违法犯罪案件的侦破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

违法犯罪活动打击惩处力度;破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控制犯罪、打击犯罪、稳定治安的

效能;案件及时破获,就能为消除因违法犯罪案件发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奠定基础,反之则会使犯罪愈演愈烈;但从目前我国公安机关统计工作情况看,一度时期立、破案水份较大,衡量总体破案能力的全部案件破案率不能准确评估各地破案状况;因此,本指标体系提出,目前可将公安民警人均破案数列入考察指标;通过民警人均破获刑事案件数量的多少,可以从一定程

度上反映公安机关的整体战斗力和破案实效;其公式为:公安民警人均破案数=年破获刑事

案件总数含年前、外地案件/该区域公安民警总人数;今后随着公安机关统计质量的提高,可转变为测评全部刑事案件破案率; ⑤专业协警力量配置和经费投入由于我国警力配备分别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在现代城市治安工作中,专业协警力量就显得

尤为重要;专业协警力量作为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群防群治队伍,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警力

的不足,同时也使城市治安工作融入人民群众之中,使之社会化;随着违法犯罪的日益广泛化、智能化、科技化,单纯警力的局限性愈来愈突出;一方面,面对警力与治安需要之间的差距,社会力量必须加以弥补;另一方面,城市治安工作只有融入市民群众之中,才富有生命力,

也才能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治安工作社会化是治安工作必然的归宿;为便于横向对

比分析,目前可将年度各级地方财政用于专业协警力量的投入经费及专业协警人员数作为评价指标;今后随着治安工作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作为民间治保力量,应该既有政治的,又有产

业的,还有公益的,考察指标也可随之而变动; 注:目前国内大城市中上海、广州、大连、青岛、济南等市,近年来均由各级财政拨专款,聘用下岗职工及低保人员等,组成社区治安巡防队、联防队、保安队等专业协警队伍,参与社区安全防范、夜间巡逻等协警工作,有效补充了社区警力的不足,控制了可防性案件的发生,逐步形成了一种市民广泛参与维护城市安全的氛围;据了解,XX年,上海市聘用了11000余名下岗职工等组成社区保安队,统一着装、统一管理,工资由地方财政拨款一部分、再就业部门补贴一部分、公安专项收费提成一部分予以解决;大连市由市财政拨款3000万元,聘用4000名下岗工人,成立社区巡防队,用于4个城区的社区治安防范,6个县财政拨款约500万元,聘用下岗及低保人员1000名,用于本县的治安防范;我市今年以来在六城区及部分郊县地区,也相继由区、街镇两级财政出资,招聘下岗工人,成立了专职社区保安队或辅警队,用于居民小区的治安防范工作,目前已投资1700余万元,组成了2600余人的专职社区保安队,有效维护了全市社区安全;今后我们要不断加大对专业协警力量的投入,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城市安全的要求; 除上述5项指标外,法治环境也应作为一项控制力指标;这是因为社会治安是受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调节的一种社会秩序,一定时空范围的法治环境对该范围的治安状况影响颇大;一方面,应从立法上对建立良好的城市治安秩序进行规范,并由基层组织通过村规民约、小区公约、职工守则等条例,来引导群众自觉守法、讲究公德;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大张旗鼓地宣传维护城市安全人人有责,形成一种强烈的社会氛围,提高市民的道德水平,实施“以德治市”,使预防犯罪工作从矫正反道德行为开始,真正做到“关口前移”;由于这项指标目前不具有可比性,暂不列入指标体系,但这项工作我市应多借鉴外地的经验,力争上水平、升层次,为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市”提供条件; 3、公众安全感社会治安状况,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一种主观感受;衡量城市治安,不仅要考察客观指标,而且要考察城市居民的主观感受;城市安全与否,必须以是否超出了市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承受度为衡量标准,通过公众安全感进行测评;公众安全感不同于个人安全感,它是个人安全感的集合,是一种群体意识,具有社会的相对稳定性;如果说犯罪受不同社会环境、条件及统计标准的影响,其发案数、立案数可比性不足的话,那么公众安全感则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可比性很强;公众安全感是市民对社会治安状况的直接感受和综合反映,也反映了社会治安的破坏力和控制力的动态平衡状况;因此,公众安全感是考察和评价城市安全的重要指标,主要可以从4个方面进行测评:①群众对城市安全状况的评价;②群众对自身安全状态的感觉;③群众受到不法侵犯时的反应;④群众对司法机关提供城市安全保障状况的评价; 注:近几年,公安部、国家统计局、中央综治委组织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测评,各地也都组织了一定区域内的安全感

调查;其中XX年4月由公安部组织开展的国内30个城市4个直辖市、26个省会城市的千

人问卷调查中,我市公众安全感在各市中排名第4位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为21%、基本满意率为%、不满意率为%,属较高水平;此外,XX年下半年由我省综治委委托省城调队,也组织了一次全省13个省辖市公众安全感测评,从测评结果看,我市群众认为社会治安“很好”的有%,“较好”的有%,合计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第5位,属中上水平我市作为副省级省会城市,与一般省辖市及中等城市具有一定的不可比性;上述情况说明,我市作为特大型城市,公众安全感已达到了较高水平,是多年来努力工作的结果,但要保持或者超过现有水平,尚需做艰苦的努力; 四关于“全国最安全城市”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本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采用加权综合评分法,即各指标均以五级计分法测评,再确定各指标在体系中的权重,最后将各指标按权重所得评分加总,得出总分;15个副省级城市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5个档次,如综合得分排名前3位,应视为全国同等城市中最安全城市之一,即为“全国最安全城市”; 1、确定权数值为了便于计算,总的权数确定为100%;再根据各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确定各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权重为30%,二级指标权重

为10%,三级指标权重为5%; 2、主要评价指标及所占权数值第一、危害城市治安秩序的破坏力指标35% ①二级指标两项20%: a、八类暴力型案件比重10%; b、不发生全国有重

大影响的严重恶性暴力案件和重特大治安事件10%; ②三级指标三项共15%: a、刑事案件发案率5%; b、外来人口犯罪比重5%; c、失业率5%; 第二、维护城市治安秩序的控制

力指标35% ①二级指标两项20%: a、警情反应速度10%; b、民警人均破案数10%; ②三级指标三项15%: a、警力配备率5%; b、警务经费保障5%; c、专业协警力量配置和经费投入5%; 第三、公众安全感30% 由于公众安全感是衡量城市安全状况的最主要指标,因此该指标为本指标体系中唯一的一项一级指标,权重为30%;只有得到市民的广泛认可,我市才能迈入“全国最安全城市”的行列; 3、评分的具体方法根据五级计分法要求,各指标经测评后,将15个副省级城市分为五个档次,由高到低五档次分别得分为:100分、75分、50分、25分、0分,再用权数值去乘,得出该指标实际得分;最后将各指标

实际得分相加即得出综合总分,满分为100分;根据综合总分再将各市分为5个档次,只有进入第一档次即前3名的市才可视为“全国最安全城市”;

“全国最安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初探调研报告.doc

“全国最安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初探_调研报告 安全感调查。其中2001年4月由公安部组织开展的国内30个城市(4个直辖市、26个省会城市)的千人问卷调查中,我市公众安全感在各市中排名第4位(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为21%、基本满意率为66.2%、不满意率为12.8%),属较高水平。此外,2000年下半年由我省综治委委托省城调队,也组织了一次全省13个省辖市公众安全感测评,从测评结果看,我市群众认为社会治安“很好”的有 2.77%,“较好”的有32.61%,合计为35.3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第5位,属中上水平(我市作为副省级省会城市,与一般省辖市及中等城市具有一定的不可比性)。上述情况说明,我市作为特大型城市,公众安全感已达到了较高水平,是多年来努力工作的结果,但要保持或者超过现有水平,尚需做艰苦的努力。(四)关于“全国最安全城市”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本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采用加权综合评分法,即各指标均以五级计分法测评,再确定各指标在体系中的权重,最后将各指标按权重所得评分加总,得出总分。15个副省级城市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5个档次,如综合得分排名前3位,应视为全国同等城市中最安全城市之一,即为“全国最安全城市”。 1、确定权数值为了便于计算,总的权数确定为100%。再根据各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确定各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权重为30%,二级指标权重为10%,三级指标权重为5%。 2、主要评价指标及所占权数值第一、危害城市治安秩序的破坏力指标(35%)①二级指标两项(20%):a、八类暴力型案件比重(10%);b、不发生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严重恶性暴力案件和重特大治安事件(10%)。②三级指标三项(共15%):a、刑事案件发案率(5%);b、外来人口犯罪比重(5%);c、失业率(5%)。第二、维护城市治安秩序的控制力指标(35%)①二级指标两项(20%):a、警情反应速度(10%);b、民警人均破案数(10%)。 ②三级指标三项(15%):a、警力配备率(5%);b、警务经费保障

2023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解读

2023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解读2023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是中国政府为了推动城市文明建设而 制定的一套测评指标和评价体系。它的目标是通过量化指标和科学评估,促进城市的文明素质提升,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本 文将对2023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进行详细解读。 2023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分为三个维度评价,分别是城市文明 建设、城市公共服务和城市社会风尚。城市文明建设是评价城市文明 水平的核心指标,包括城市文化活动、城市环境卫生、城市交通秩序、城市安全等方面。城市公共服务是评价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的指标,包括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方面。城市社会风尚是评价 城市社会道德风尚和公民素质的指标,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文 明用语、公共秩序等方面。 在城市文明建设方面,测评体系关注城市文化活动和城市环境卫生。城市文化活动指标包括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节日庆典,以及文 化设施的建设和利用率。城市环境卫生指标包括城市垃圾分类和处理、

公共厕所的数量和质量、绿化覆盖率等。这些指标旨在提高人们的生 活品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在城市公共服务方面,测评体系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 覆盖范围和质量。教育指标包括学校数量和质量、教育资源的配置等。医疗指标包括医院数量和质量、基本医保的覆盖率等。社保和养老指 标关注社保和养老服务的保障程度,例如养老院的数量和服务质量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教育、医疗和养老保障 水平。 在城市社会风尚方面,测评体系关注人们的社会道德和公民素质。社会公德指标包括遵守法律、尊重他人、不排队等方面的行为规范。 家庭美德指标关注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的健康与和谐,例如家庭成员 间的关爱和尊重等。文明用语指标关注人们的言语行为是否文明有礼、不脏话不辱骂他人等。公共秩序指标关注城市中的公共秩序维护情况,例如是否存在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这些指标旨在培养 良好的社会风尚,提高城市的整体文明程度。 2023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政府对城市文明 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推动。通过量化指标和科学评估,可以客观地评价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评价指标体系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是我国首都的重要交通运输系统,它的运营情况直 接关系到北京市民出行的便利性和城市交通的发展水平。建立科学合 理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提高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运 营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收支指标 1.1 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是评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乘 客的出行需求和交通运营的市场表现。可以通过营业收入的增长情况 来评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盈利能力以及市场占有率。 1.2 成本支出 成本支出是评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益的重要指标,它包括人工成本、能源成本、车辆维护成本等各种开支。通过成本支出的控制情况可以 评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经济效益和成本控制能力。 二、运营安全指标 2.1 事故率 事故率是评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乘客 乘坐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风险。可以通过事故率的统计和数据分析来 评价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运营风险。 2.2 人员伤亡率 人员伤亡率是评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 乘客在乘坐城市轨道交通过程中所面临的伤亡风险。可以通过人员伤

亡率的统计和分析来评价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保障措施和运营管理水平。 三、运营效率指标 3.1 运营效率 运营效率是评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城 市轨道交通系统为乘客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通过乘客等候时间、 列车发车频率等数据可以评价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3.2 列车正点率 列车正点率是评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它 反映了列车运行的准时性和可靠性。可以通过列车正点率的统计和分 析来评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运行稳定性和服务质量。 四、客户满意度指标 4.1 旅客乘坐体验 旅客乘坐体验是评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 反映了乘客在乘坐城市轨道交通过程中的舒适度和便利性。通过乘客 投诉率、满意度调查等数据可以评价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和客户 满意度。 4.2 服务水平 服务水平是评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质量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城市轨 道交通系统为乘客提供服务的全面性和质量。可以通过服务质量评价、客户投诉处理情况等数据来评价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

优化平安城市创建指标体系,考核方式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城市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建设和评估一个安全的城市,我们需要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方式来衡量城市的安全水平。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优化平安城市创建指标体系和考核方式,以此为基础来建设更加安全的城市。 1. 评估城市的安全水平 我们需要明确城市安全的含义以及评估的指标。城市安全不仅包括公共安全、交通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还包括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多个维度。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多维度的指标体系来评估城市的安全水平。这个指标体系可以包括安全环境的建设、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社会治安水平等多个方面的指标,以全面反映城市的安全状况。 2. 优化指标体系 建立指标体系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优化。这包括确定权重、设定阈值、更新指标等方面。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以更好地反映城市的实际情况。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不断更新指标,以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 3. 设定考核方式 除了建立指标体系外,我们还需要确定相应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应该能够全面反映指标体系中的内容,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可以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还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来进行评估,以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4. 个人观点和理解 在我看来,建设安全的城市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优化指标体系 和考核方式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建立科学的体系和方式,我 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城市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更好地确保城市的安全和稳定。 总结 在总结中,我认为建设平安城市需要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方式 作为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评估城市的安全状况,及时发 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指标体系和考核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希望未来城市能够更加安全,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发展的理想之地。 在本文中,我将对如何优化平安城市创建指标体系和考核方式进行了 探讨,并共享了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城市安 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城市发展迅猛, 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安全问题也愈发凸显。为了建设和评估一个安全 的城市,我们需要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方式来衡量城市的安全 水平。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持续探讨如何优化平安城市创建指标体 系和考核方式,以此为基础来建设更加安全的城市。 评估城市的安全水平 城市安全不仅包括公共安全、交通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还包括经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交通状况是评价一个城市交通发展水平和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合理的交通状况可以提高通勤效率、降低交通事故率,使城市居民出行更 加便利和安全。为了全面评价城市道路交通状态,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 的评价指标体系。 1.交通流量指标 -日交通流量:道路上通过车辆的平均数量,反映道路的使用水平。 -峰值交通流量:道路上通过车辆的最大数量,反映道路的容量和交 通拥堵情况。 -平均通行速度:车辆在道路上平均行驶速度,反映车辆通行的顺畅 程度。 -道路车辆使用率:车辆数量与道路容量的比值,反映道路的利用率。 -交通密度:单位时间和单位路段上通过车辆的数量,反映道路通行 的拥挤程度。 2.交通事故指标 -交通事故发生率:单位时间内交通事故的数量,反映道路交通安全 状况。 -交通事故死亡率: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与总出行人数的比值, 反映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交通事故严重程度:交通事故中伤亡人数的程度,反映交通事故对 人身财产造成的危害程度。

3.交通拥堵指标 -拥堵延误指数:表示交通拥堵情况的一个综合指标,反映车辆通行 的流畅程度。 -平均延误时间:车辆在交通拥堵情况下相比通畅状态下增加的行程 时间。 -交通拥堵范围:交通拥堵区域的范围和面积。 4.交通环境指标 -空气污染程度:交通引起的尾气排放和颗粒物扬尘等污染物对空气 质量的威胁程度。 -噪音污染程度:交通引起的噪声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 -道路绿化面积比例:道路两侧绿化带的面积占道路总面积的比值, 反映道路的美观程度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5.交通管理指标 -交通信号控制效果:交通信号灯对交通流控制的效果,反映交通管 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设备维护和巡查频率:交通管理设备维护和巡查的频率,反映设备 运行和管理的效果。 -道路交通秩序:交通从业人员和驾驶员的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秩序 的程度。 -交通出行便利性:公共交通设施、停车设施等交通出行设施的数量 和覆盖范围。

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工具的不断更新,城市交通的发展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 重要支撑之一。为了评价城市交通的发展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至关 重要的。本文将针对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研究,通过对城市交通发 展的特点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套全面、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 提供科学依据。 一、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分析 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交通网络的健全完善、交通运输系统的高效便捷、交通环境的优良和交通安全的保障。一方面,城市交通网络的建设需要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形成完善的道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交通网络,保障城市内部和城市间的交通畅通;交通运输系统需要高效便捷,提供便捷、快速、安全、舒适的交通服务;交通环境的优良 也是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点,包括空气质量、噪音污染和交通拥堵的改善;交通 安全的保障也是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减少交通事故和保障行人、车辆的安 全。 在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中,尽管我国城市交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 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城市交通网络的健全完善程度有所不足,一些城市交通网络还不够完善,城市交通连接性和通达性不够强;交通运输系统的高效便捷程度有待提高,一些城市 交通拥堵情况严重,公共交通服务还不够全面;交通环境的优良程度也需要加强,一些城 市交通环境恶劣,交通污染、噪音污染、空气质量等问题仍然存在;交通安全保障还存在 挑战,一些城市交通事故频发,交通安全存在隐患。 二、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为了科学评价城市交通的高质量发展情况,需要构建一套全面、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城市交通发展的各个方面,从交通网络、交通运输、交通环境、交 通安全等多个维度来进行评价。 1. 交通网络 交通网络是城市交通系统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网络、铁路网络、水路网络等。评价 城市交通网络需要考虑城市交通连接性、通达性、道路密度、路网结构等指标,以评价城 市交通网络的健全完善程度。 2. 交通运输

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态环境的问题逐渐显现,为了有效解决这 些问题,各地开始逐步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然而,生态城市建设需要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来衡量其成效。本文将探讨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一、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 1.生态环境指标 生态城市建设首要考虑的指标就是生态环境指标。其中包括大气、水、土壤、 噪声等方面的指标,这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大气污染的指标可包括PM2.5、NOx、SOx等,而水环境的指标则包括COD、BOD、TN、TP等,土壤方面可从 重金属、有机物、PH值等角度考虑,另外,由于城市噪声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比较大,因此噪声污染指标也是不可或缺的。 2.生态景观指标 除了生态环境指标之外,生态景观指标也是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景观指标包括园林绿地覆盖率、湿地面积、城市森林覆盖率等等。这些指标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的生态景观状况,也能够展示出生态城市的美丽与舒适。 3.交通、居住、能源等指标 生态城市建设不仅仅是单纯的环境和景观,还需要从交通、居住、能源等多个 角度考虑。其中可包括公共交通的完善程度、住宅用房面积、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指标。这些指标既能够反映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也能够体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方法 1.多维度综合评价法

生态城市建设需要一个多维度综合评价法来衡量其成效。这种方法可以将生态环境指标、生态景观指标、交通、居住、能源等各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评价。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全面地了解生态城市建设的情况,并依据评价结果通过调整来优化生态城市建设。 2.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它可以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可以代表全部信息的主成分。这种方法使评价数据简化,同时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生态景观、交通、居住、能源等方面。 3.AHP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在生态建设中也可以应用。这种方法将指标分成多个层次,然后通过专家对每个层次进行打分,最终得出总体评价结果。这种方法适用于较为复杂的生态城市建设评价,可以避免评价中的主观性,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总之,生态城市建设需要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来衡量其成效。多维度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AHP法等方法都可以用于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深入,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法,以促进城市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平安北京建设发展评估指标体系

平安北京建设发展评估指标体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市一直致力于打造平安宜居的城市环境,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为了科学评估北京市的平安建设发展情况,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意义 建立平安北京建设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全面客观地衡量和评估北京市的平安建设工作,为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考察和评估平安建设的成效,有助于发现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平安建设工作。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应涵盖平安建设的各个方面,全面考虑城市治理、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等各个领域的指标。 2.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构建,确保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权威性原则: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参考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标准规范,确保评估结果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4.可比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具有可比性,能够对不同地区、不同时

间段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为决策提供参考。 三、指标体系的内容 1.治安状况指标:包括犯罪率、案件破获率、扫黑除恶成效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治安的状况和治安工作的成效。 2.交通安全指标:包括交通事故率、交通违法行为数量等指标,用于评估交通安全状况和交通管理的效果。 3.消防安全指标:包括火灾发生率、火灾扑灭率等指标,用于评估消防安全的状况和消防工作的效果。 4.环境安全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状况等指标,用于评估环境安全的状况和环境治理的成效。 5.社会秩序指标:包括社会纠纷数量、治安突发事件数量等指标,用于评估社会秩序的状况和社会管理的效果。 6.应急管理指标:包括应急响应速度、应急演练成效等指标,用于评估应急管理的状况和应急工作的效果。 四、指标体系的应用 指标体系的应用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可以用于市级、区级和街道级的平安建设评估,也可以用于不同时间段的对比分析。相关部门

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一、城市健康服务指标 1.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评估城市覆盖居民健康管理服务的程度,包 括居民体检率、健康档案建立率等。 2.医疗服务能力:评估城市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床位数、医生和护 士人数等,以及医院设备和技术水平。 3.医疗服务质量:评估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医疗质量控制水平,包括医疗事故率、住院患者满意度等指标。 4.健康教育宣传指数:评估城市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的力度和效果,包 括健康教育活动覆盖率、公共健康宣传介质覆盖率等指标。 5.健康保障水平:评估城市的基本医疗保障、医保覆盖率、特殊人群 健康保障等指标。 二、环境健康指标 1.空气质量:评估城市的大气污染程度,包括PM 2.5浓度、二氧化硫 浓度、二氧化氮浓度等指标。 2.水质和水环境:评估城市供水水质、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的执行 情况,包括饮用水安全、水源地保护等指标。 3.噪音环境:评估城市噪音污染的情况,包括交通噪音、工业噪音等 指标。 4.废物处理和垃圾分类:评估城市废物处理设施和垃圾分类的落实情况,包括废物处理厂数量、垃圾分类覆盖率等指标。

5.生活环境质量:评估城市的居住环境、公共场所环境、社区环境等 指标。 三、健康生活方式指标 1.健康饮食指数:评估城市居民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包括膳食结 构合理性、膳食多样性等指标。 2.运动健康指数:评估城市居民的体育锻炼情况,包括运动频率、运 动时长等指标。 3.吸烟控制:评估城市吸烟控制政策的实施情况,包括无烟公共场所 比例、吸烟宣传覆盖率等指标。 4.饮酒控制:评估城市饮酒控制政策的执行情况,包括酒驾比例、酒 精依赖治疗情况等指标。 四、健康社区建设指标 1.社区健康服务覆盖率:评估社区健康服务的提供情况,包括健康管 理覆盖率、社区医疗服务能力等指标。 2.社区公共设施:评估社区公共设施的建设和配套情况,包括社区医 疗机构数量、健身场所数量等指标。 3.社区健康促进:评估社区开展健康促进活动的情况,包括健康讲座、健康体检等指标。 4.社区环境卫生情况:评估社区环境的卫生状况,包括垃圾清理、排 污处理等指标。 五、城市健康管理能力指标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城市的道路交通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城市规划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了解道路交通的现状,找出交通瓶颈和问题,为改善交通状况提供决策依据。下面是关于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基础信息指标 1. 城市面积:标识城市的大小,区域内道路交通的规模; 2. 人口数量:影响道路交通的需求量; 3. 道路里程:道路网络的规模和密度; 4. 停车位数量:城市内停车容量的大小; 5. 公共交通线路数量:公共交通的发达程度。 二、交通拥堵指标 1. 交通流量:通过采集交通数据进行统计,评估道路上的交通量; 2. 峰值小时交通流量比率:在高峰时段内交通流量与平时的比值,用以评估高峰期的交通状况; 3. 平均通行速度:计算数据中的平均速度,用以评估交通拥堵程度; 4. 停车时间:衡量车辆在路上停留的时间,用来评估交通拥堵程度; 5. 出行延误指数:通过比对实际行驶时间和预计行驶时间得出的延误指数,用于评估交通拥堵的程度; 6. 易堵路段数量:识别常常发生交通拥堵的路段。

三、交通安全指标 1. 事故发生率:计算一定时期内交通事故的数量,用来评估交通安全水平; 2. 交通死亡率:计算一定时期内因交通事故而导致的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 3. 交通肇事率:计算一定时期内交通肇事的数量,用来评估交通安全水平; 4. 交通事故处理效率:交通事故立案调查和处理的效率,及时处理交通事故; 5. 交通违法率:通过抽样调查违法行为的数量,评估交通违法程度; 6. 驾驶员违法率:驾驶员在道路上的违法行为的数量比例。 四、交通环境指标 1. 噪音水平:评估道路交通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噪音污染程度; 2. 尾气排放:评估道路交通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3. 道路基建影响:评估道路建设和维护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五、出行便利指标 1. 公共交通服务覆盖率:衡量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覆盖的范围和密度; 2. 公共交通运营频率:评估公共交通运营的频率,衡量出行的便利性; 3. 自行车道建设覆盖率:评估城市自行车道建设的覆盖面积及质量; 4. 行人通行设施:评估城市行人通行设施的完善程度。

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评估体系的指标构成

一、背景介绍 城市作为人口聚集、经济发展的中心,是各种公共事件发生的高发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如地震、洪水、恐怖袭击等,不仅对城市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更会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评估体系的构建对于提高城市的应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标构成 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评估体系的指标构成是评估城市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应急准备和反应能力的重要依据。这些指标应当全面反映城市在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四个阶段的应急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阶段 (1)风险评估能力:城市是否能够准确识别潜在的公共安全风险,包括自然灾害、社会治安等各种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因素。(2)信息监测和预警能力:城市是否能够建立完善的信息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获得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信息,并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 2. 准备阶段 (1)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能力:城市应急物资储备是否充足,包括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应急救援队伍组建是否合理,能否快速响应

并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 (2)应急演练和培训能力:城市应急部门是否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协作能力。 3. 应对阶段 (1)指挥协调能力:城市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是否能够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建立指挥部,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应急工作。 (2)紧急救援和医疗救助能力:城市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能否迅速开展救援和医疗救助工作,确保伤者得到及时救治。 4. 恢复阶段 (1)灾后重建能力:城市在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灾害之后,能否迅速展开灾后重建工作,恢复城市的正常运行。 (2)社会精神恢复能力:城市在突发公共事件之后,能否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受灾裙众恢复心理平衡,重建信心,维护社会稳定。 三、结论 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评估体系的指标构成对于城市应急管理工 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有助于城 市了解自身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理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城市的应 急准备和反应能力,有效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的稳定发展。希望在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 急能力评估体系的指标构成能够不断完善,为城市的安全稳定和可持

全国最安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全国最安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为了应对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确保实现“富民强市、加快发展”的战略目标,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市”的要求。为将这一要求具体落实细化,形成可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由市委政法委牵头,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派员参加,专门成立了调研小组,在市统计局、科技局和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的指导

配合下,对“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市”的参照系(本文仅限于治安安全)进行了调查研究,初步形成了南京市“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设想和框架。 一、关于“全国最安全城市”的概念 对一个城市而言,环境就是资源,就是竞争力。而城市安全,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也是最有吸引力的招商资源。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市”,正是为了营造城市安全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参照国内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结合维护城市安全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全国最安全城市”的概念应由三个基本概念组成: 1、城市 所谓城市,《辞海》中规范的解释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对于城市本质和特征的最权威的提法,已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之中,即:“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和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 2、安全 关于安全,就其本质而言,即: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从人们最关心的看,莫过于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安全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安全,应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一切因素;而狭义上的安全,主要指治安方面的安全。因本调研主要集中于政法、综治工作“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市”的目标、任务,故将此安全限定为治安安全,以便突出重点进行研究。 3、安全城市 安全城市,从理论上讲应当是没有危险,市民不受威胁,生产、生活不出事故,群众普遍有安全感的城市。但在城市现代化建设加快的现阶段,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利益关系的不平衡和贫富差距拉大,以及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念的矛盾冲撞,许多新的犯罪诱因不断产生,各类违法犯罪案件的上升将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只要保障

国家公交都市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公交都市评价指标体系一、指标名称和定义

二、指标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 1.计算方法: 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城市公共交通出行量 机动化出行总量 ×100% 其中:城市公共交通出行量包括城市居民采用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轮渡等(不含公共自行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出租汽车)交通工具的出行量;机动化出行总量包括城市居民采用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轮渡、小汽车、出租汽车、摩托车、通勤班车、公务车、校车等各种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的交通工具的出行量。 2.数据来源: 城市公共交通出行量:依据国家标准《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技术标准》(GB/T 51334–2018)相关要求,开展的城市居民出行调查。 机动化出行总量:依据国家标准《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技术标准》(GB/T 51334–2018)相关要求,开展的城市居民出行调查。 (二)城市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 1.计算方法:

城市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单份有效调查问卷得分 有效调查问卷总数×100 ×100% 其中: 单份调查问卷得分=∑(单项调查内容得分×调查内容权重) (1)调查具体内容。共分为7项,包括候车时间长度、换乘便捷度、服务态度、出行信息服务、乘车舒适度、候车环境、车内卫生环境。 (2)调查范围及方式。随机问卷调查,每年1次,需保证有效调查问卷总数不小于市区人口的万分之三,公共汽电车与城市轨道交通的问卷发放比例按照客运量比例分配。由第三方调查机构组织有关人员在城市公共交通站点采取现场问卷式调查,《城市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调查表》式样见表1。 表1 城市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调查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