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皮肤电实验报告

情绪与皮肤电实验报告
情绪与皮肤电实验报告

关于悲伤高兴两种情绪与皮肤电阻值关系

的相关研究

小组成员:组长:陈明林,组员:张琴,罗保露,毛浩,吴思慧,邓招菊(本文作者),蒋永刚。(名字按学号顺序排)

摘要:情绪与皮肤电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类如何将情绪的变化和皮肤电的变化相联系起来?这就是值得探讨分析的问题。实验目的:了解在悲伤和高兴的刺激材料下引起不同情绪下对皮肤电变化的规律,深入探索情绪与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实验方法:运用悲伤和高兴的音频刺激材料引起被试的悲伤或高兴情绪反应再测试其皮肤电阻值从而推测其皮肤电的变化,了解情绪变化与皮肤电变化的相关关系。实验结果:悲伤或高兴情绪越剧烈,皮肤电阻值越高。

关键词:悲伤情绪,高兴情绪,皮肤电

1前言

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人在加工外界输入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征及其关系,还会形成对事物的态度,产生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就是情绪。情绪包含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1]。皮肤电反应最早叫心理电反射,但这一

词不甚确切,以后一般都采用皮肤电反应一词。其机理是:在情绪状态时,皮肤内血管的舒张和收缩以及汗腺分泌等变化,能引起皮肤电阻的变化[2]。皮阻皮温仪是用来测量人体

皮肤电阻值的仪器,通过各种悲伤或高兴的情绪表达来测量该被试的皮肤阻值,从而探索情绪与皮肤电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皮肤电阻值来推测被试情绪状态。

2方法,步骤:

2.1,被试:大学二年级心理学专业的大学,平均年龄在20

岁左右,4男2女共6名。

2.2,仪器和材料

仪器:数据式皮阻皮温仪以及相关记录数据的基本文具,

秒表,手机,耳机等。

材料:悲伤的音乐《关机》和高兴激扬的音乐《Hit me》

2.3,实验设计与程序。

实验步骤:首先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先将皮阻皮温仪试测两次看有无误差,确认好有无误后开始正式实验。

(1)先用皮肤电反应仪依次测出各位被试皮肤电阻的基础

值。并由记录人员做好记录。

(2)测量高兴情绪情况下的皮肤电阻值。首先,用酷狗音

乐播放欢快激昂的音乐《Hit me》,让被试带上耳机。测量

其皮肤电阻值。6位被试依次测高兴状态下的皮肤阻值。每

次音乐播放一分钟,从头开始,每个10s记录一次数据。

(3)测量悲伤情绪情况下的皮肤电阻值。同样,用酷狗音

乐播放悲伤的歌曲《关机》,让被试带上耳机。本轮实验先

测的是最开始测高兴情绪的那位被试,避免情绪干扰。,每

次音乐播放一分钟,从头开始,每个10s记录一次数据。

(4)整理数据,对被试进行采访。

3结果:

实验结果如下:

图1 高兴情下况皮肤阻值变化情况

备注:本实验所有图的横坐标为时间变化,单位为秒,纵坐标为

皮肤电阻值变化,单位为欧姆。

在本次实验中有三位被试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皮肤电阻值在呈上升趋势,而另外三位保持平稳状态。尤其明显的是程大丽同学的,音乐开始时较为平稳,然后慢慢的在增强其活力,激昂,强劲,欢快,引起其情绪变得逐渐兴奋。有两位被试皮肤电阻值的也在平缓上升。后三位同学的皮肤电阻保持基本稳定。

图2中,同样也有同学的电阻值在呈上升的趋势,一个同学先上升然后再保持相对稳定,其余的变化不太明显,原因有待进一步讨论。

图2 悲伤情下况皮肤阻值变化情况

图3 高兴和悲伤两种情绪的皮肤阻值变化

4讨论

皮肤电阻,心理现象外显的一种表现形式。一般情况下,情绪越兴奋,皮肤电阻就越高。在本实验中,A和B被试的情绪反应

都明显高于基础值。而其他几位被试的情绪反应阻值无明显变化。基础值是在被试平静情况下测定。当实验开始,播放音乐,被试会因音乐的旋律和内容而发生情绪的变化,当音乐的旋律和情感表达逐渐升高时被试会变得兴奋,皮肤电阻值会升高,但是在本实验中,从单个实验来看,基本符合实验假设。在高兴情况下和悲伤情况下,均有显示皮肤电阻呈平缓状态。在实验后对被试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被试对我们的实验材料并不是太敏感,在他们的感觉里高兴的也许跟平常的曲子差不多,而悲伤的曲子也不是悲伤,还没有达到让其悲伤的阶段。当然,也可能是实验的氛围影响了被试表达情绪。

实验,过程中测量基础值时有一定的误差,首先,所有被试都是第一次做情绪与皮肤电的实验,测试时还有仪器放在指尖,这会是被试紧张或兴奋的心理。其次,其他被试的影响,实验中,被试之间相互交流对实验结果会有影响。

在本实验设计中,我们先测其基础值,将6位被试基础值测量完后才开始正式实验,即高兴情绪刺激的影响,图1中,有三位被试的基础值1比高兴情绪反应的皮肤电阻值2要高,从3开始逐步升高,原因可能是被试受音乐开始阶段的影响,心情平静,从地20s后逐渐升高,说明激扬的音乐影响了被试的情绪,让被试更兴奋。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4:3

[2]沈政,林庶芝.生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33-245

附录

表2实验数据

小组内分工:

主试:毛浩

记录员:罗保露

计时员:张琴

被试:吴思慧,蒋永刚,邓招菊,陈明林。曾礼,程大丽(其他组成员)

心理学作业

.第1题 最早运用无意义音节研究遗忘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 A.巴甫洛夫 B.弗洛伊德 C.艾宾浩斯 D.冯特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2题 校庆时两位老同学相会,虽然叫不出名字,但彼此能认识,此时的记忆活动主要是( )。 A.回忆 B.再认 C.识记 D.保持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3.第12题 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A.弗洛伊德 B.华生 C.马斯洛 D.罗杰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4.第28题

“比奈—西蒙”量表是在()年由比奈和助手西蒙设计出来的。 A.1905 B.1916 C.1908 D.1911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5.第29题 与朋友的友情,无论在顺利的条件下,还是在困难的环境中,都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互相爱护,这是属于情感品质中的() A.倾向性 B.深刻性 C.稳固性 D.效果性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30题 下面选项中属于无意想象的是() A.理想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梦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7.第31题 “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被注意到是利用刺激物的()。

A.强度 B.对比 C.变化 D.活动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8.第38题 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是() A.概括性和形象性 B.集中性和指向性 C.间接性和概括性 D.准备性和敏捷性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9.第39题 ()认为情绪就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机体的生理变化在情绪经验是第一位的,个体的情绪直接由生理变化引起。 A.阿诺德 B.坎农—博德 C.普里布拉姆 D.詹姆士—兰格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0.第40题 ()又称认知的内驱力,是一种以获得知识为目的的学习动机。 A.求得赞赏的动机 B.求知欲 C.成就动机 D.自我效能感

情绪心理学

简述情绪劳动的研究极其特征 吴其0914040102 前言情绪作为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心理学中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 究。由于情绪是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 因此情绪的应用研究也就涉及到了个人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 直到20 世纪70 年代, 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才把研究的兴趣逐渐转移到组织中的情绪问题上来。最近几年,由于失业压力及职业倦怠等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最终导致了一个异常引人注目的问题—情绪劳动或工作。企业员工在工作时有一定的工作表现,这种情绪表现作为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员工在工作中付出体力和智力的同时还得付出情感。 一情绪劳动的概念 情绪劳动的概念最早由Hochschild 于1979 年提出。她在1983 年出版的著作中对空姐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指出她们的工作不仅具有生理方面的要求, 而且更有情绪方面的要求: 必须时刻应付乘客和她们自己的情绪问题。情绪劳动其实质就是员工与顾客的相互交往, 在面对面、声音对声音的交往中, 员工都被要求表达适当的情绪。例如, 上面提到的空姐就被要求即使面对傲慢无礼的乘客也必须表示友好; 护士和教师必须对病人和学生表示同情; 银行职员必须以好的情绪状态而不是板着面孔来显示对他人的信任; 商场营业员必须以微笑来面对顾客。Gaffman 指出, 在所有的现实社会交往中, 人们都倾向于扮演一定的角色并努力产生某种印象, 这种印象要求遵循一定的规则, 表现出适当的情绪。H 运用这一观点来解释情绪劳动, 把情绪劳动看作是组织中的社会互动。她认为员工不仅须按要求完成任务, 付出精力和生理努力, 而且他们往往被要求在工作中控制自己的情绪。Mo rris 和Feldman 把情绪劳动定义为员工必须进行努力、计划和控制, 在人际交往中按照组织的要求表现出情绪的活动。由此可见, 情绪劳动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 1) 情绪劳动在与顾客面对面、声音对声音的互动中完成。( 2) 情绪表达要用来影响他人的情绪、态度和行为。( 3) 情绪的表现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二情绪劳动的特征 情绪是在客观事物满足或不满足人的主观需要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体验。人的情绪活动是普遍、广泛的, 人时时在产生情绪, 处处在体验情绪。然而, 不能把员工所有的情绪活动都看成是情绪劳动。Zapf 对情绪劳动所具有的特征进行了如下归纳: 1. 情绪劳动是员工与顾客之间互动的产物。情绪劳动是与顾客面对面、声音对声音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工作, 特别是助人职业, 如教师、医生、警察、收银员等的工作都是情绪劳动。如果没有他们付出情绪劳动, 很难想像这些职业会取得成功。不过, 并非所有的服务工作都是面对面和声音对声音进行的工作。工作应分为两类: 一类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另一类是与物打交道的工作。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比与物打交道的工作涉及更多的情绪控制、产生及表现问题。因此, 在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中, 员工必须按要求付出情绪劳动。 2. 情绪劳动是有目的地表现情绪来影响他人情绪的过程。在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中, 员工常常需要按要求表达情绪, 以影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员工的工作行为是由其内在的情感及情

电工的实验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3025-90 电工的实验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电工的实验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电工实验报告 姓名:汪尧 班级:072141 姓名汪尧班号072141学号20xx1002094 日期20xx。 10。27指导老师张老师成绩 实验名称微分积分电路的研究 实验名称: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相关知识; (2)学会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积分微分电路; (3)设计一个RC微分电路,将方波变换成尖脉冲波; (4)设计一个RC积分电路,将方波变换成三角波。

主要仪器设备:EE1641C型函数信号发生器/计数器;双踪示波器;电子实验箱;导线若干。输入波形:实验内容:微分电路:上图所示是RC微分电路(设电路处于零状态)。输入的是矩形脉冲电压u1,在电阻两端输出的电压为u2。通过改变电阻R和电容C来记录u2的变化情况。微分电路参数R/Ω300 100 100 300 1k C/μF 0。10 0。10 0。22 0。 22 0。47 2、积分电路:上图所示是RC积分电路(设电路处于零状态)。输入的是矩形脉冲电压u1,在电容两端输出的电压为u2。通过改变电阻R和电容C来记录u2的变化情况。积分电路参数R 1k 300 300 100 100 C 0。47 0。47 0。22 0。22 0。10 实验结果: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是矩形脉冲激励下的RC电路。若选取不同的时间常数,可构成输出电压波形与输入电压波形之间的特定(微分或积分)的关系。微分电路: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微分成正比的电路,称为微分电路。微分电路可把矩形波转换为尖脉冲波,此电路的输出波形只反映输入波形的突变部分,即只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3. 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4.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 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5. 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6. 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7. 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8. 主导性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9. 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10. 学习:学习是主体积累经验,建构心理结构,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表现为持久的行为或潜能变化。学习 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11. 知识迁移:知识技能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影响。 12.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为提高学习效率,而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 程,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与调控的方略。 二、填空题 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3.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4.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四种。 5.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效价)乘期望值。 6.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7.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 8.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因变量)或依从变量。 9.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动)的内部动力。 10. 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两种。 11. 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12.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教育)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 能力。 13. 心理学(psychology) 是以(科学)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14. 以调查法搜集资料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问卷)调查,一是访谈式调查。 15.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 16. 动机是由需要内驱力和各种内外(诱因)相互作用形成的。 17. 根据动机的自主性水平,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18.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分析表 姓名学号得分实验名称习得性无助实验 研究背景 (“习得性无助”被认为是人类的一型沮丧。指人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无助感,那么在以后的情境中仍不能从这种关系中摆脱出来,从而将无助感扩散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这种扩散了的无助感会导致个体的抑郁并对生活不抱希望。) 一直以来,情绪起源的问题都困扰着心理学家们。 华生在70年前曾做了著名的“小阿尔伯特”实验。他用该实验证明了情绪能通过条件反射而习得。在试验中,小阿尔伯特对老鼠甚至后来泛化到对白色东西的恐惧。华生还证实了阿尔伯特习得的情绪是会从一个环境迁移到另一个环境的。如,把阿尔伯特带入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房间,更亮的灯光,更多的现场人员。阿尔伯特对老鼠和兔子的反应仍然是恐惧,尽管程度有所减轻。 在1953年,哈佛大学的所罗门,坎明和维恩进行过另一项研究。他们把40只狗置于“穿梭箱”里;隔体将箱子分开两部分,一开始,隔体只有狗背高。从格栅箱底上对狗脚发出千百次电击。狗如果学习到跳过阻隔体到另一边,就可以逃脱电击。然后,进行“挫折狗”的跳脱实验,实验人员在狗跳入另一边时,也在格栅通电,并且狗必须跳100次才终止电击。他们说:“当狗从一边跳入另一边之际,发出预料可免电击的松释声,但当它到另一边的格栅而重遭电击时,则发出惨叫。”接下来,用透明塑胶玻璃阻隔在两边之间。狗触电后向另一边跳跃,头撞玻璃。狗开始“大便、小便、惨叫、发抖、畏缩、咬撞器材”等等;但10天至12天之后这些无法逃避电击的狗,不再反抗。实验人员说他们为此“感动”。结论道,两边之间加以透明玻璃并加电击,“非常有效”的消除了狗的跳脱意图。他们的研究显示反复对动物施以无可逃避的强烈电击会造成无助和绝望情绪。 但华生和哈佛的学者们没想过如果在一个被试可以控制或逃离的情景中,被试们的反应又会如何呢? 60年代对这种“习得的无助感”之研究又做了加强。突出的实验者之一是宾州大学的马丁·赛里格曼。他和梅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以狗为被试的试验,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建构了他的理论。 (后续研究:1975 年塞里格曼用人当受试者, 结果使人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80年代,心理学家仍在继续做这种“习得的无助感”的实验。费城天普大学,菲立普·柏希和另三位实验人员训练老鼠去认识警示灯,让它们知道5秒钟之内将有电击。老鼠一旦懂得了警示灯的含意,就可以走入安全区避免电击。在老鼠学会了这一步以后,实验人员又把安全区挡住,使老鼠遭受比原先更久的电击而无法逃避。可以想见,后来即使可以逃避了,老鼠们还是无法重新很快习得逃避。)

电工学实验报告A2

请在左侧装订成册 大连理工大学Array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工学实验A(二)学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联系电话: 2015 年~ 2016 年第2 学期

实验项目列表 姓名:学号: 注意集成运算放大器实验的上课时间(3学时):第一节:(1.2节课)7:30 第二节:(3.4节课)10:05 第三节:(5.6节课)13:00 第四节:(7.8节课)15:30 第五节:(9.10节课)18:00

电工学实验须知 一. 选课要求 实验选课前需确认已在教务选课系统中选择该课程。电工学实验实行网上选课,请按选课时间上课,有特殊情况需事先请假,无故选课不上者按旷课处理,不给补做,缺实验者不给成绩。 二. 预习要求 1.课前认真阅读实验教程,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本节实验预备知识,回答相关 问题,按要求写好预习报告,注意实验内容有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 2.课前在实验报告中绘制电路原理图及实验数据表格(用铅笔、尺作图); 3.课前在实验报告中列出所用实验设备及用途、注意事项(设备型号课后填写); 4.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要求课前完成必要的电路设计和实验方案设计; 5.没有预习报告或预习报告不合格者不允许做实验。 三. 实验课上要求 1.每个实验均须独立完成,抄袭他人数据记0分,严禁带他人实验报告进入实验室; 2.认真完成实验操作和观测; 3.所有实验记录均需指导教师确认(盖印),否则无效; 4.请遵守《电工学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则》。 四. 实验报告 1.请按要求提交预习报告; 2.所有绘图必须用坐标纸绘图,并自行粘贴在报告上; 3.实验完毕需各班统一提交实验报告,没有按要求提交报告者不给成绩;抄袭实验 报告记0分。

心理学形考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情绪 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 2、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 复合情绪是由两种以上的基本情绪组合而形成的情绪复合体。 3、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就是因意外得到奖赏或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时产生的感受。 消极情绪是指生活事件对人们心理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 二、简答题 1、简述情绪的成分和功能 成分: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 功能: (1)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2)情绪是激励行为的动机。 (3)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 (4)情绪是人际交流的手段。 2、简述情绪的二维度说的基本内容 情绪最基本的维度有两个。一个维度是愉快不愉快,称之为情绪的效价。在效价维度上,由正到负,愉悦度依次降低,中间的某一点上无情绪感受。位于正效价那端、有愉悦感受的情绪称为积极情绪(正情绪),位于负效价那端、有不愉悦感受的情绪称为消极情绪(负情绪)。另一个维度是唤醒度,有低唤醒与高唤醒,它由弱到强。

2、请简要列出情绪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答:三种经典的情绪理论:(1)詹姆斯—兰格理论。代表人物有詹姆斯和兰格。他们强调情绪是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外界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2)坎农—巴德理论。代表人物有坎农、巴德。该理论认为有机体的生理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情绪是大脑皮质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共同激活的结果。(3)沙赫—辛格理论。代表人物有沙赫特和辛格。该理论认为,情绪状态是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中整合的结果。 三、论述题 1、什么是表情?表情有哪些类别和功能 情绪是一种内部的主观体验,但在情绪发生时,又总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这些与情绪有关的外部表现,叫表情。 表情包括情绪在面部、言语和身体姿态上的表现,称为面部表情、语调表情和姿态表情。表情起着求偶、顺从、维持接触行为以及警告、求救和威胁等信号作用,在人类,表情特别是面部表情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工具。 面部表情:人类表达情绪的最主要的一种表情,是情绪在面部的表现。不同的情绪会产生不同的面部表情。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将人的面部分为额眉-鼻眼区、眼-鼻颊区和口唇-下巴区等三个区域。这三个区域的活动构成了不同的面部表情,表达着响应的情绪。将各区肌肉的细微活动综合起来就可表达不同的情绪。在表现不同情绪的面部表情中,起主导作用的肌肉各有不同。愉快时:额眉区放松,眉毛下降;眼鼻区眼睛眯小,面颊上提,鼻面扩张;口唇部嘴角后收、上翘,这三个部分的肌肉运动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笑的面部表情。 姿态表情:是情绪在身体姿势和动作方面的表现。其中头、手和脚是表达情绪的主要身体动作部位。欢乐:手舞足蹈;悔恨:顿足捶胸;惧怕:手足失措;虔诚:肃立低头。 语调表情:情绪发生时在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方面的表现。高兴时音调轻快;悲哀时声音低沉缓慢;愤怒时说话大声而严厉;撒谎时声音会比平时高一些;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声音讲出,则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理解:“你干吗” 升调表示怀疑;降调表示不耐烦;用感叹语气强调“吗”字,则表示责备。 情绪识别是借助于许多线索,特别是借助面部那些活动性更大的肌肉群的运动而实现的。面部表情如果和姿态表情与语调表情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情绪状态。

情绪管理测试及答案

情绪管理测试及答案 1、下列关于情绪的陈述,说法错误的是() A、情绪是人的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 B、为了积极乐观地生活,我们需要压抑某些不良情绪 C、情绪是一种体验 D、疏解受困情绪,要选择合适而安全的方法 答案: B 2、下列认识,有错误的是() A、压力是对精力的持续消耗 B、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应对不良情绪,我们要重视与家人、朋友、同事的关系 C、情绪是人际关系的界线,我们要学会给别人一个空间 D、帮助他人会带来成就感,他人提出的要求,我们要尽可能满足 答案: D 3、人的快乐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不需要外界的能量或

刺激,就能感觉到快乐,被称为() A、自觉性快乐 B、竞争式快乐 C、内在性快乐 D、自主性快乐 答案: C 4、你的好朋友最近陷入某种困境,压力很大,这时你应该() A、不插手 B、陪她一起难过 C、为她制定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案 D、认真听她倾诉,给她提出建议 答案: D 5、你的同学小李约你和他去打篮球,由于某些原因,你并不想去,那么你应该如何拒绝?() A、“我明天要交一份作业,今天要在图书馆写作业。” B、“打篮球没意思,我不想打。” C、“我昨天刚打了一场,这两天不想打了。” D、“小李已经约了我一起去踢足球。” 答案: A

6、期末论文没有得到预期的分数,你觉得很挫败,你应该怎样安慰自己呢?() A、我写得那么好,一定是老师打分不公平 B、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老师的意见需要认真反思 C、我的分数虽然不高,但至少比某某强 D、无所谓,反正我也不在乎 答案: B 7、下列哪些活动是舒缓压力的好方法?() A、大量进食 B、去公园慢跑 C、打电脑游戏 D、听轻音乐 答案:B,D 8、下列做法,哪些是老师讲到的应对压力的主动策略?() A、升华 B、代偿 C、转移

心理学作业

成人教育《心理学》 题号一二三四五得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和。 2、记忆的三个环节:识记、和。 3、情绪、情感是伴随着而产生的心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 体验。 4、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支配、调节,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5、现代科学表明:心理是的机能,心理是的反映。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所谓“狼孩事件”说明了。 A.人的心理对于生存环境的依存性 B.人的心理的主体性 C.人的心理的意识性 D.人的心理反映了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2、气质主要反映了心理活动在方面的动力方面的特点。 A.速度、强度、稳定性和选择性 B.速度、平衡性、稳定性和指向性 C.灵活性、平衡性、稳定性和指向性 D.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 3、“一心两用”即注意的分配是。 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 C.不可能的 D.天才 4、从学习程度方面来说,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遗忘。当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能刚好完全背诵的时,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 A.110% B.150% C.200% D.200%以上 5、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 A.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干扰 D.抑制

6、“生,吾所欲也;义亦吾所欲也;”是指动机冲突中的。 A. 双避冲突 B. 双趋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7、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叫做。 A.需要 B.情绪 C.情绪和情感 D.情感 8、一支白粉笔,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都会把它知觉为白粉笔,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9、意志行动的基础是。 A、不随意运动 B、随意运动 C、果断性 D、兴趣爱好 10、个性就是。 A.个性倾向性 B.心理特征 C.气质 D.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 11、注意是一种。 A.独立的心理过程 B.心理过程的共同特征 C.个性心理特征 D.认知过程 12、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是。 A、比奈 B、马斯洛 C、冯特 D、斯金纳 13、曹雪芹塑造的林黛玉形象是。 A、创造想象 B、幻想 C、再造想象 D、无意想象 14、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这是。 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稳定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15、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逻辑记忆 D.运动记忆 16、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比较B.具体化C.演绎与推理D.分析与综合 17、边听课,边记笔记的记忆是。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工作记忆 18、儿童梦想将来能够在太空遨游,这是。 A.有意想象B.幻想C.再造想象D.无意想象 19、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是。 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集中思维D.发散思维 20、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外部感觉。 A.视觉 B.听觉 C.机体觉 D.味觉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下列句子中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后面括号内划“√”,错的划“ⅹ”。

普通心理学实验报告

普通心理学实验报告 ——动作稳定性实验 班级:10人力(1) 姓名:蔡金 学号:2010950072

情绪对动作稳定性的影响 摘要:学习手动作稳定性的目的是除了学习其本身,还要学会检测情绪对手动作的稳定性的影响。实验中被试从九洞仪直径大的洞向直径小的洞移动点击,只要在每洞中没碰到边缘则算通过,每个洞有三次机会,当出现连续碰边三次时,则被认为失败。手动作稳定性存在个体差异,并受个体情绪的影响。 关键词:手动作稳定性情绪指标 1 引言动作稳定性是动作技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受个体自身和外界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情绪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情绪的波动会引起手臂肌肉的震颤。当一个人尽量控制自己的身体、手臂和手指等保持不动时,往往仍有明显的不由自主的细微颤动,身体某部位的这种颤动范围可作为控制运动能力的指标。颤动范围越大,控制运动的能力越低;反之,控制运动的能力越强。而当一个人出于某种情绪状态时,这种身体的不自主颤动会比心平气和时明显,所以这种颤动范围又可作为情绪强度的指标。本实验所用的九洞动作稳定器就是一种通过测定手的动作稳定程度来间接测量情绪波动程度的仪器。 前人在有关的研究中已发现: (1)手臂动作的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尤其在6-8岁最明显; (2)右手的运动稳定性超过左手,6-12岁比15、16岁明显,

成人 则有时相反; (3)大多数男孩的两手运动稳定性都超过女孩; (4)运动的方向对稳定性有影响。 本次实验目的是学习测定手动作的稳定性,检验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检测情绪对手动作的稳定性的作用。 2 方法 2.1 被试安徽财经大学10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5名学生,各项生 指标正常。 2.2 器材 EP2004型心理实验台及EPT704动作稳定仪 2.3 实验方法: 1 将主机与附机EPT704动作稳定仪连接好,按(运行/待机)键; 2 主试根据屏显内容设置:联机模式→九洞型→学号→姓名→允许碰壁次数(3),按(确定)键,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可以实验; 3 被试看见绿色指示灯亮后,手握试笔,肘部悬空。尽量与桌面保持垂直,将笔头在最大洞旁的金属区域点一下,仪器开始计时,被试将笔插入洞中,碰到底后再拿出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做,整

护理心理学试题+答案

护理心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焦虑 3.心身疾病 二、填空题 1.记忆心理过程包括_____识记_______、_____保持______,____再现_______三个阶段。2.思维的两大特征是_____间接性_______、___概括性________ 3.情绪心理现象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因素组成。 4.系统脱敏疗法包含___放松训练_________、____建立焦虑恐怖事件等级_______和___脱敏治疗_________三个步骤。 5.对病人来讲,最基本的需要是____安全感________。 6.病人焦虑可分出三类:___期待性_____、____分离性_______、____阉割性焦虑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确认叫做( b ) A.再现 B.再认 C.识记 D.保持 2、心理过程指的是以下过程( a ) A.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B.感知觉、记忆、理想、思维、情感意志等 C.感知觉、记忆、想象、能力、情感意志等 D.记忆、想象、能力、自我意识、情感意志等 3、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属于特殊能力的是( d ) A.记忆能力 B.想象能力 C.观察能力 D.数学能力 4、评价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括( c ) A.人际和谐 B.情绪稳定 C.身体强壮 D.人格完整 5、同样的应激源对于不同的个体会产生( b ) A.相同的反应 B.不同的反应 C.类同的反应 D.积极的反应 6、短时记忆指在感觉记忆基础上信息能保持( d )左右的记忆。 A.1/4秒 B.2~4秒 C.半分钟 D.一分钟 7、用于人格测验的问卷是( c ) A.SAS B.SCL-90 C.EPQ D.LES 8、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心理咨询的方式( d ) A.门诊咨询 B.信函咨询 C.电话咨询 D.电报咨询

电工实习实验报告

《电子装配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建立学生对电子电路的感性认识,和对实践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良好的实验技能及创新意识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对学生更好的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认识并正确使用元器件;理解PCB设计,掌握万用表的焊接技术,掌握装配、调试、故障处理,等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电类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 二、实习场所与设备: 场所:电子装配实验室 设备:大十字梅花螺丝刀、小十字梅花螺丝刀、焊枪、镊子、焊丝、塑料盒、小刀、水口钳等。 三、DT-830T型数字万用表的装配 1、基本元器件识读 常用元器件包含:电阻器、电位器、电感器、电容器、半导体二极管、电路板等。 电阻器: 1、电阻在电路中用“R”加数字表示,如:R1表示编号为1的电阻。电阻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为分流、限流、分压、偏置等。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倍率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等。换算方法是:1兆欧=1000千欧=1000000欧电阻的参数标注方法有3种,即直标法、色标法和数标法。a、数标法主要用于贴片等小体积的电路,如:472 表示47×100Ω(即4.7K); 104则表示100Kb、色环标注法使用最多,现举例如下:四色环电阻五色环电阻(精密电阻)。 2、电阻识别法: 电容: 1. 电容在 电路中 一般用 “C” 加数字表示(如C13表示编号为13的电容)。电容是由两片金属膜紧靠,中间用绝缘材料隔开而组成的元件。电容的特性主要是隔直流通交流。电容容量的大小就是表示能贮存电能的大小,电容对交流信号的阻碍作用称为容抗,它与交流信号的频率和电容量有关。容抗XC=1/2πf c (f表示交流信号的频率,C表示电容容量)电话机中常用电容的种类有电解电容、瓷片电容、贴片电容、独石电容、钽电容和涤纶电容等。 2.识别方法:电容的识别方法与电阻的识别方法基本相同,分直标法、色标法和数标法3种。电容的基本单位用法拉(F)表示,其它单位还有:毫法(mF)、微法(uF)、纳法(nF)、皮法(pF)。其中:1法拉=10^3毫法=10^6微法=10^9纳法=10^12皮法容量大的电容其容量值在电容上直接标明,如10 uF/16V 容量小的电容其容量值在电容上用字母表示或数字表示字母表示法:1m=1000 uF 1P2=1.2PF 1n=1000PF数字表示法:一般用三位数字表示容量大小,前两位表示有效数字,第三位数字是倍率。如:102表示 10×10^2PF=1000PF 224表示22×10^4PF=0.22uF3、电容容量误差表符号 F G J K L M允许误差±1% ±2% ±5% ±10% ±15% ±20%如:一瓷片电容为104J表示容量为0. 1 uF、误差为±5%。 晶体二极管: 晶体二极管在电路中常用“D”加数字表示,如:D5表示编号为5的二极管。

认知心理学作业(三)整理

认知心理学作业(三) 一、试阐述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答: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反映)。感觉产生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不同感觉虽然收集的信息不同,产生它的机构不同,但作为一个加工系统,它的活动基本上包括以下三个环节。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收集信息即我们常说的接受刺激(有来自体内外的)。感觉活动的第二步是转换(编码),即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这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其机构称感受器。不同感受器上的神经细胞是专门化的,它们只对某一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发生反应。感觉活动的第三步是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并在复杂的神经网络的传递过程中,对传入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最后,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被加工为人们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的感觉。 二、简述下列概念。 1、感觉剥夺:所谓感觉剥夺指的是有机体与外界环境刺激处于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有机体处于这种状态,外界的声音刺激、光刺激、触觉刺激都被排除。几天后,有机体发生某些病理心理现象。 2、三色说:三色说是色觉理论的基本理论之一,三色说最先由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Young,1807)提出,后由赫尔姆霍茨(H.von Helmholtz)扩展,认为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各种颜色

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按相应比例活动产生的。三色说并不能解释红绿色盲。 3、侧抑制和感受野:侧抑制是指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抑制的现象。会影响到神经信号的加工。其中,一个感受器细胞的信息输出,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输入,而且也取决于临近细胞对它的影响。感受野是指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范围。当它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细胞(例如:外侧膝状体、皮层细胞)的感受野一般具有性质对抗的两个区域。 4、费西纳定律:心理学术语,指感觉量与刺激量的对数成正比,用来表明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 5、临界闪光带:光感受器对间断光刺激的反应决定于刺激的间歇频率。如果刺激周期性波动的频率较低,就容易看成是闪光;频率增加,观察者的闪光感觉便衔接起来,产生了“闪烁”效应;当闪光频率进一步增加时,闪烁效应消失,物理上波动的光就被看成是稳定的光了。高频率的间断光和连续光在主观上都能引起稳定光的感觉,但只有当它们的光总量,即光的呈现时间×光强完全相等时,二者的明度才相匹配。例如,黑暗中一个亮暗时间相等的闪烁光,它每一周期只有50%的时间使视网膜曝光。因此,一个连续光若要和它明度上相匹配,其强度只有闪烁光强度的50%就够了。这就是Falbot-Plateau定律。物理上闪烁的光在主观上引起的感觉介于闪烁和稳定之间时的频率叫做临界闪光频率(critical flicker frequency),或临界融合频率(critical fusion frequency),简写为CFFO。刺激物的特性(强度、

实验二-肌电反馈-生理心理学实验报告

肌电反馈效应的实验评价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生物反馈的原理及掌握生物反馈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2.1 实验内容 本实验要求被试边听录音边做动作,主试通过多导仪记录其各个阶段的斜方肌的肌电、呼吸、脉搏,同时被试根据生物反馈来继续协调自己的动作,来降低自己的肌电活动水平等。 2.2 实验原理 放松训练也称松弛疗法,是诱发松弛反应的技术。松弛反应是一种导致交感神经系统普遍降低的综合性下丘脑反应。赫斯首先描述这种反应,称之为“向营养性反应”。后来赫伯特·本森将其定义为:松弛反应是当受试者在安静环境中处于松弛状态时引起的一套综合的生理变化,他们包括耗氧量、心率、动脉血压、呼吸率的降低,全身骨骼肌张力下降等。 生物反馈(或生理回馈,biofeedback)是利用电子仪器将与心理生理过程有关的机体生物学信息(如肌电、皮电、皮温、心率、血压、脑电等)加以处理,以视觉或听觉的方式显示给人(即信息反馈),训练人们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认识,有意识的调控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肌电反馈是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的反馈方式之一。 肌电反馈(electromyography feedback)就是利用生物反馈仪,将骨骼肌兴奋收缩时产生的肌电活动及时加以检出,并转换成大脑所熟悉的感觉刺激方式加以显示。通过示波器和扬声器的反馈,训练受试者对肌肉内不同运动单位的放电进行控制,进行松弛肌肉和加强肌肉收缩运动的训练,以达到全身松弛和神经肌肉功能再建的目的。 肌肉的松弛和紧张程度与生物反馈仪测量的表面肌电电压幅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肌肉紧张时,肌电值迅速上升,肌肉放松时,肌电值迅速下降。肌电反馈的优点是,能较为敏感且迅速的反映机体不同部位肌肉的紧张程度,也可以反映情绪的兴奋程度。同时,肌电生物反馈有利于降低肌电活动水平,这对于放松肌肉、缓解压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主要仪器材料 多道生物反馈仪,计算机,测量呼吸频率和脉搏和肌电的传感器。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情绪心理学 复习提纲

核心内容 1. 情绪维度理论的内容与国际情绪图片系统的制作方法。 The dimensional theory of emotion assumes that emotion can be defined by a coincidence of values on three discrete dimensions. This view is founded in Osgood's (Osgood, Suci, & Tanenbaum, 1957) seminal work where factor analyses conducted on a wide variety of verbal judg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variance in emotional assessments were accounted for by three major dimensions: The two primary dimensions were one of affective valence (ranging from pleasant to unpleasant) and one of arousal (ranging from calm to excited). A third, less strongly-related dimension was variously called 'dominance' or 'control'. The International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dimensional theory of emotion. The developers used the Self- Assessment Manikin (SAM) procedure to rate affective valence, arousal and dominance for each picture. This procedure used a graphic figure depicting values along each of the 3 dimensions on a continuously varying scale (see Lang, Bradley, & Cuthbert, International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 (IAPS): Technical Manual and Affective Ratings, 1997) 2. 基本情绪理论的内容与基本面部表情刺激的制作方法。 按照具体的面部表情形式,给定情景下正负情绪的基本类别可以划分为:厌恶,恐惧,惊奇,悲伤,愉快,愤怒。各种基本情绪具有独特的生理唤醒特征,神经基础,表情形式,情绪行为与主观体验基本情绪的体验与表达一定程度上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基本情绪是先天预存的,独立于后天学习与经验影响。由于每种基本情绪对应着独特表情形式尤其是面部活动模式。因此可以通过每种基本情绪所产生的独特的面部活动模式去界定基本情绪的类别。Ekman的基本面部表情刺激系统就是基于基本情绪的这一特点制定的。 3. 正负情绪与动机的关系。 正性情绪与需要的满足相联系,而负性情绪与需求的缺失有关。正性情绪往往与趋近动机相联系,而负性情绪常与防御动机相联系。正性

实用心理学形考作业3

实用心理学平时作业3(第七章到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 A )1. 智力三元理论是由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A.斯腾伯格 B.卡特尔 C.吉尔福特 D.斯皮尔曼( ) ( B )2. 我们平常所说的“大器晚成”表现了()。 A.能力类型差异 B.能力表现早晚的年龄差异 C.能力水平差异 D.能力语言思维方面的差异 ( B )3. 母性动机是一种()。 A.社会性动机 B.生理性动机 C.物质性动机 D.交往动机 ( B )4.二因素说认为能力是由两种能力组成的。这两种能力指的是()。 A.言语能力和空间能力 B.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C.运动能力和言语能力 D.空间能力和逻辑能力 ( A )5.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 A.马斯洛B.赫兹伯格 C.阿达姆斯D.布鲁纳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情绪 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2.应激 答:应激又称紧张状态。是加拿大学者泽利于1936年提出的。他将机体遭遇各种强烈的有害刺激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即刻大幅度增加,超过一般生理水平,以及由此引起机体的各种适应性、抵抗性变化的一种机能状态,称为应激或紧张状态。应激是个体生存所必需,它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抵抗力,减轻机体所受损害。引起应激的各种极度的有害刺激称应激源,如创伤、中毒、感染、出血、缺氧、环境温度剧烈变化、疼痛、饥饿、疲劳以及情绪紧张、忧虑、恐惧、盛怒、激动等躯体的和情绪的刺激。任何应激源除引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报告 自我分析(一) 发展史之高峰低谷 个人发展史的过程为: 1、开始对社会、人文、科学等有一个简单的接触,学会了基本的知识,了解了基本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自我认识和基本的道德准则的选择等。 2、开始规划并努力实现梦想、愿望,并懂得如何正确地选择生活方式。 3、发展潜力和提高专业技能;尽量多方位发展个人能力,在挫折和成功中学习并提高自己。 4、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个人精神生活,丰富个人情感等,包括注重在健康、文化、家庭、朋友、特长、交流和沟通等方面的个人发展。 5、增强自我认知,取得个人生活的控制力和自我智慧的实现。我想我的发展史高峰是在初中阶段吧,那时的我已经慢慢地开始理解父母的艰辛,了解父母的难处和不容易,不再和父母斗嘴,不再叛逆,不再惹他们生气,学习也更上一层楼,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到如今,自我感觉低谷就在高中阶段了,那时的我从熟悉的地方搬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面对不一样的新世界,完全不知所措,迷失了动力和目标,尽管最终的努力使自己找回了状态,但始终都觉得是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一点遗憾,这也使自己更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和成功。

(二)意识到自己成为成人 开始意识到自己成为一个成人最初的感觉是在初中阶段,当时父母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现在已经快16岁了,应该懂得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吧。当时一听这话瞬间觉得自己似乎真的长大了,该懂事了。其实真正感觉自己已经成为一个成人的时候便是自己18岁生日的时候吧,说也奇怪,仅仅一天之隔,18岁前和18岁后就是不同的两种感觉,从此肩上无形地多了一种压力,不,是责任感。所以我当时就下定决心,再也不要让父母为我操心,我给他们更多的应该是安心、放心、舒心、宽心、关心。而体现我成熟的标志就是能够完成常规性的日常工作,并且进行复杂思维的工作;富于冒险、敢于竞争,经营、管理、劝服、监督和领导,并实现机构、政治、社会及经济目标的工作。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劝说、支配和言语方面的技能,以及自信、精力充沛、领导力强的优势;能克制自己冲动的想法和行为。感情明确,热爱家人,朋友,懂得谦让,不会随情绪办事情等等特点。 (三)最好的五个品质 我觉得应该是积极、乐观、有耐心、幽默、虚心。 在我看来最值得骄傲的就是我乐观的心态,在经过人生最低谷之后,在我看来,一切的问题都不值得一提,自然,这就造就了我乐观的心态,成为了我最引以为豪的优点。我是一个热情开朗的人,很容易和他人交往,合作和适应的能力特别强。喜欢和别人共同工作,乐于参加或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不会斤斤计较,对于别人的批评也能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