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温州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1 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的整体架构

1.1 背景与环境

新城市中心区位于带状

发展的市区中部,西北临老城

区,西南紧靠火车站,东连经

济技术开发区,面积5.2平方

公里。

1.2 设计目标

1.2.1 建构多元功能复合

的城市中心区

温州城市中心区作为全

市公共生活活动的集聚中心,

在考虑具备行政办公、文化娱

乐、金融商贸、商务会展及市

民公共活动五大中心功能的

同时,还介入居住与旅游,形

成多元功能复合与互动。

1.3 规划结构

城市设计为中心区建立

了“一心、二轴、三街、四点、

四片”的规划结构。(彩图2)

“一心”指以市政府大厦

为主体的行政办公建筑群形

成的行政中心和由博物馆、科

技馆、图书馆、美术馆和剧院

等文化建筑组成的文化中心

围绕世纪广场形成的市民公

共活动中心。他是中心区规划

结构的核心。

“二轴”是中心区相交与

世纪广场的东西、南北两条轴

线,是支撑中心区结构最重要

的骨架。南北轴南起休闲绿

园,穿过世纪广场北至绣山公园,与城市宏观环境中的南部三洋水网区及北部的杨府山、瓯江相呼应,形成以山水、绿化、广场开放空间为载体的城市生态绿化景观轴。东西轴则是一条城市的建筑景观轴。城市设计根据地形条件,特意设计了一条线形流畅、优美的东西向“弓”形景观轴——市府大道。并以此为载体,两侧布置重要的建筑广场群,成为步移景异,显示丰富多彩的街道建筑景观的轴线。两条轴线使自然、生态、山水、绿化与现代人工、技术、建筑、工程景观对比交织。

“三街”是指中心区内东、西、南分别设置的三条商业街。

“四点”包括商业金融中

心、商务会展中心、绣山公园和休闲绿园。商业金融中心布置在东西轴的西端,集中布置全市性大型商业服务设施以及金融业,由于它近水的地形条件,将建设有水乡特色的商业购物环境和城市形象提供可能;商务会展中心在东西瘦的东部,以国际会展中心建筑及广场为主题,结合周围的商务办公建筑形成中心区另一重要节点;绣山公园及休闲绿园是分布在南北轴两端的绿化节点,其中休闲绿园以大片绿地、水面、广场及高雅的休闲娱乐街构成高品位的开放型绿色

休闲区。

“四片”设施完善的居住区分布在中心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使中心区的规划结构更有机完善,生活气息更加浓郁。

1.4 城市设计框架

世纪广场是中心区最最要的城市节点,由办公、文化建筑围合广场、河流、桥梁、绿地形成的公共开放空间环境。

中心区的三栋地标建筑以其重要的位置以及制高点控制着中心区建筑群全局,它们既是世纪广场的视觉焦点和市府大厦的对景,又是俯瞰中心区全景

的最佳视点。

市府大道作为中心区城市重要的意象轴线,横贯中心区,串联商业中心、水心殿、世纪广场、会展中心以及东部桥头广场五个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城市节点,通过商贸、文化、会展三个不同的建筑景观风貌区。

纵贯中心的南北生态绿化轴是另一条城市意象轴。

最能体现温州水乡城市个性的构思是滨水景观绿环的设置。

漳州市新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

1.规划立意与构思

(1)从整个城市的角度出发,完善用地内的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已有的生态格局形成“三纵两横”的生态网络。

(2)以行政中心为原点,两条城市轴:城市中心文化轴与城市中心商业轴形成新城市中心区的骨架,这样的布局打破了行政中心与商业中心布局互相孤立的传统

方式,从而将城市商业轴的人气引入到行政中心,使行政中心充满生机,形成

资源良性互动,充分发掘了用地价值,并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居住区

以嵌入的方式位于城市公共区域周边,方便城市居民到达公共区域。将环境景

观设计与城市空间设计融为一体,突出闽南山水城市特色。

(3)新中心区以行政中心的建设为契机,形成以行政中心区为原点,向外扩散的开发建设轴。通过滚动式的开发建设使建设沿着十字轴线方向向外推进,使建成

区总是处在一种相对完善的空间格局中。

2.规划布局

2.1 总体布局

新的城市中心区以行政中心区为核心,形成一个十字花瓣的空间轴线,新城区的主要公共功能——城市文化和城市商业位于这个十字轴线上,构筑清晰简洁的城市空间格局。

在原有水系的基础上局部疏通水体,完善水网结构,形成环状的自然水系与十字型的人工水系相结合的水网结构。

公共区域采用“建筑群+外环绿带”的组织方式,体现公共区域的外向与开放;住宅区采用“建筑群+中央庭院”的模式,创造居住区内敛与宁静的空间环境。

2.2 空间构成与功能布局

(1)开放的空间体系

(2)行政中心区

(3)城市中心文化轴

文教卫生区

会展区

滨江生态公园

(4)城市中心商业轴

(5)居住区

3.道路交通组织

规划范围内形成以水仙大街\新蒲东路\五号路\东二号路为主要骨架的道路系统,结合周边的迎宾路、东环城路,构成区域内的交通要道。

规划设计方案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城市公共区域中的十字步行系统。

4.3 城市尺度与高度控制

以多层和低层建筑为主的城市空间有机结合生态环境的建设,核心区的公共建筑一般不超过10层,住宅不超过6层。

杭州市江滨城市心中新城市设计框架

1.1 城市新中心功能定位

杭州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区域经济中心。杭州市在接受上海市辐射的同时,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尤其是生态资源旅游功能。杭州的江滨城市新中心可能与伤害的陆家嘴CBD共同构筑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和市场运作的多级CBD网络。

杭州市总体规划中确定城市设两个市级中心,功能各有侧重。现有的城市中心位于延安路、武林广场及湖滨地区,以旅游、商业、文化娱乐为主体功能。江滨城市新中心是杭州市级中心之一,具有行政办公、金融、贸易、会议展示、文化娱乐、旅游服务等功能,是区域的商务中心,是未来上海CBD多级网络的组成部分。

1.2 城市新中心容量预测

江滨城市新中心用地约为3平方公里,城市主要道路将其分为2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和1平方公里的居住区,核心区可建筑开发地块约104ha,居住区的可建筑开发地块为54ha。核心区开发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办公、会展、酒店、商业、文化、休闲、公寓等设施。

2.2.1 土地使用规划

(1)江滨城市新中心与现状城市中心呈轴线扩展格局,为了强化新老中心之间的轴向联系,规划增设了两条直接联系新老中心及杭州东站的交通干道,同时增设轨道交通线路,形成“纵向到达——横向伸展”的沿江发展态势。

(2)整个中心区在功能布局上分为核心地区、居住园区、生态公园。富春江路作为中心区商务发展轴,横向布局,灵江路与新安路之间形成的带状空间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发展轴,纵向布局。

(3)确定富春江路沿线地块为高强度开发区,两侧逐级递减的原则。

2.2.3 空间布局规划

(1)江滨城市新中心的空间布局以纵横两条景观轴线作为主要构架。其中横向为富春江路两侧的高层商务办公建筑及人工绿化构成。纵向轴线由中央步行绿化带及其两侧的文化展示建筑构成,主要由绿地与水景构成,空间尺度较为开阔。

(2)对街道景观按照边界围合的要素和方式,分为建筑围合式景观街道、绿化围合式景观街道及开放式景观道路。

(3)根据广场的规模、活动内容及对公众的开放程度和吸引力,分为城市广场、街区广场、街坊广场

3.1 分期开发建议

3.1.1 一期——创业期

建设市政府、大剧院,启动庆春路以东居住园区,为中心的发展打开局面,树立江滨城市新中心形象。

3.1.2 二期——开拓期

开发金融商务办公区,启动富春江路轨道交通线,构筑中心区发展的骨架,增强地区的吸引力和对外辐射力,为中心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1.3 三期——成型期

启动会展中心、会务办公园区、酒店、博物馆等项目,建立常识新中心区的基本框架,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完成杭州城市中心由湖滨向江滨迁移的目标。

3.1.4 四期——完善期

简直商务办公园区、体育中心、全面建成城市新中心,进一步提升城市中心功能。

金华婺城新区中心区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研究层次 城市设计可分三个层面进行:宏观城市设计、中观城市设计和微观城市设计。本次完成的成果涵盖的内容主要是中观层次的城市设计,其研究范围是金华市婺城新区中心区;其次,还将对其重要地段与节点进行微观层次的初步设计与研究。 城市设计研究内容 将城市自然景观、城市人工景观、城市人文景观这三部分内容从总体功能布局、道路交通、绿地系统、空间景观、景观风貌、建筑景观引导、地标与景观视廊、城市天际线、城市夜景、街道设施等方面作出安排。 主要成果 ·城市设计图则 城市设计导则 比例为1:1000~1:2000的模型

城市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6月8日); 日) 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 婺城新区发展战略规划》(2003年7月); 婺城新区(中心区、高教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3年7月)。 婺城新区(中心区高教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月) 国家相关规范及金华市政府和规划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项目阶段 第一阶段:亦就是目前的工作阶段,根据婺城新区(中心区、高教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城市设计意向,深入研究中心区城市设计理念以及建筑群体与开敞空间组织、天际线及制高点、景观视廊、水景与绿化,并初步提出两个城市设计概念性方案。 第二阶段:在本次提出的概念性方案基础上深化,综合、深化城市设计方案。第阶段在本次提出的概念性方案基础上深化综合深化城市设计方案 第三阶段:根据方案修改意见,完成本次城市设计成果。

我国城市设计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主要有: 指导思想片面,观念滞后。就空间论空间,只注重物质空间的外形,城市空间缺少内涵,缺少个性。 不注重地域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取。造就千城一面的毫无个性、难以分辨的众多乏味的城市。 形象定位模糊,主题不突出。没有对当地文脉、城市性质以及影响城市形象的内外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城市形象模糊不清,主题不突出。 重设计轻保障,重局部轻系统。城市设计可操作性差,城市景观杂乱无章。

城市中心区设计

城市规划纲要: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 总体规划: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来统筹的安排城市的各项建设用地,并且合理的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把握好城市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来更好的指导城市发展。(一般20年,近期规划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是10—20年,近期规划3—5年) 分区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进一步安排。而这一工作,是方便于与下一步的详细规划作更好的衔接工作。 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对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的管理内容要求作详细的规定,或是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而我们这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主。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一种。 修建性详细规划所涉及到的文件和图纸包括: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规划地区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等。

主要内容: 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而修建性详规所收集的必要的规划资料: A、本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资料; B、现行规划相应规范、要求 C、现有场地测量和水文地质资料调查; D、人口资料及本区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E、供水、供电、排污等情况调查; F、居民消费水平调查; 图纸部分,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图纸: 1、总平面规划图中应明确下列有关内容: (1)城市道路坐标、高程、红线宽度及分幅、转弯半径等; (2)建设用地边界各拐点坐标,用地范围及相邻周边地貌地物;

湖州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湖州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批准文号: 项目分类:城市设计 管理级别: 起始时间: 终止时间: 获奖情况: 负责人: 参与者: 规划构思 湖州市中心区位于湖州市中心城中部,是在原有老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核心区。针对中心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中心区城市设计按照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原则,把疏解矛盾、改善环境、加强开发建设的控制和引导作为首要目标。 空间布局 确定中心区由“中心绿轴”与主干路的相互衔接的总体结构,以中心广场为核心,以贯穿中心区的绿地系统“中心绿轴”为纽带,东端连着代表湖州历史传统的市河,西端连着龙溪港,与龙溪港隔河相望的是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空间串起三个主题广场,分别代表着历史、现代与未来。并与步行街区、骆驼桥滨河广场、传统街区保护区共同构成广场系列。呈十字形的两主干路作为中心区主轴,通过支路连接中心区的各个片区,与“中心绿轴”共同构成具有金融、商贸、文化综合功能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 创新与特色 从总体上把握中心区的整体景观形象。针对老城区的特点,把现有的城市景观要素组织到整体环境中,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注意把握好广场的尺度,因地制宜,求精不求大。针对老城特点确定建筑高度控制原则,保持原历史古城的空间尺度特性。重视人与环境的关系,建立中心区步行系统。强调城市设计引导与控制相结合。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中心区规划范围内用地62.58公顷,考虑到中心区周边的环境影响因素,实际规划用地扩大到89.39公顷。 另外,还有体育、医院、学校等用地。规划中心区内新建和改建总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实施效果依据规划进行环境改善和建设,已建成“中心绿轴”上的中心广场、西端龙溪港滨河公园的广场、东端骆驼桥的滨河广场。浙北大厦前进了清理并开辟广场,完成了观凤大厦前广场(观凤广场)的绿化工程,规划的广场系列已初具规模。规划中心区的主要轴线南街和苕溪路已经贯通,中心广场周围的支路正在修建。规划的商业步行区已完成拆迁和场地平整。今、明两年的重点是开通中心广场与龙溪广场联系的绿化轴线,建成龙溪广场,着手进行龙溪港东岸滨河地带和堤岸改造以及滨河路、滨河绿化带的建设。 主要规划指标如下:

德阳市概念规划和新区城市设计综合方案简介

德阳市概念规划和新区城市设计综合方案 简 介 一、概况 德阳市概念规划和新区城市设计综合方案,是在2012年3月份由五家单位提供的竞标方案的基础上,由广州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山大学联合体,进一步提炼、深化、总结后整合而成。 二、德阳城市发展定位 “古蜀文明之都”、“东方智造之城”、“绿色温情德阳”。 三、德阳发展目标 “世界新能源重装产业中心”、“中国第四极智造引擎”、“成都大都市圈北翼极核”、“绿色新田园城市”和“古蜀文化旅游名城”。 四、方案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高度概括了德阳战略发展的核心思路 (一)宏观:“跳出德阳看德阳”-德阳市市域战略规划 1.在成渝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的背景下,应对天府新区,提出的宏观战略思想: (1)“一体两翼、成德同城,全力打造北翼核心区”,在成都北翼中强化德阳核心地位。 (2)“成德同城、交通先行”、“八脉纵贯、跨界生活”。 2.构建“全域德阳”,强化城镇群竞争力和凝聚力,建立

“1+5+X”组团城镇群市域城镇体系结构和“三环五廊”市域空间结构。 3.进一步强化德阳主导产业的支撑体系,突显市域产业特征,以低碳可持续为目标实现新型工业化。弘扬“三星堆文化”、“三国文化”、“德孝文化”,突出工业立市、文化强市。 4.城市宏观景观风貌特征:“双龙戏珠”、“山水相依”。 (二)中观:“拉开布局,构建大德阳”-德阳市两大新区概念规划 力争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00万,用地规模控制在200平方公里。 1.中心城区: (1)空间拓展方向:“北延、东进、南联、西调”,近中期发展重点:向北向东; (2)空间结构:“一主轴、两廊道、三核心、四次轴”(一主轴:绵远河城市发展轴;两廊道:石亭江生态廊道、龙泉山生态廊道;三核心:大城北综合服务核心、中心城区传统服务核心、南部产业服务核心;四次轴:城北综合城市发展次轴、长江路城市发展次轴、金沙江路城市发展次轴、城南产业发展次轴); (3)生态结构:“绿、泽、田、园”为特色,构建“山水相依、城田交融”的生态体系。点线面相结合,形成“一脉一核三廊五心多点”的“指状城市”空间形态与生态格局(一脉:龙泉山生态绿脉;一核:三星湖生态核;三廊:绵远河、石亭江、鸭子河,以及区域性交通防护廊道等组成的生态廊道;五心:三星

宜昌新区城市设计 案例分析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宜昌新区城市设计 宜昌山环水绕,城乡辉映。新区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105平方公里(江北60平方公里、江南45平方公里),保留山体、河流水系等不可建设用地约115平方公里。整体与自然相得益彰,让现在的都市快节奏带来的紧张感得以放松。 宜昌新区将紧紧依托现有建成区,实施渐进式拓展,以长江为发展主轴,形成“一带、多廊、十片、多中心”的结构布局。“一带”,即形成沿江发展带;“多廊”,即建成多个城市发展廊道;“十片”,即开发十个功能片区;“多中心”,即以卷桥河会展中心为核心,形成江南中心,以中央商务区为引导形成东站中心,与老城中心形成“三心”

鼎立格局。在设计中主要强调低碳生态,特色发展。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新区开发的突出位置,贯穿到新区规划、建设和管理每个环节,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统筹编制区域生态环保、水系规划,建设绿色长廊、生态林地、风景园林,疏浚、美化水体,开发低碳生态化社区,打造城市特色和个性。宜昌新区涵盖了宜昌国家级高新区、三峡旅游度假区、三峡物流园等重点园区,辐射带动枝江、宜都、当阳、夷陵等省级工业园,在宜昌建设“沿江万亿经济走廊”中处于龙头地位。建设宜昌新区,有利于促进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生产要素合理集聚,提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推动宜昌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南面城区设计的重点在于政府设计以及一些城市基础设施。 俯瞰长江,设计师运用有机结构设计了宜昌新区总体规划。博物馆的构造,展览中心的规划,以及其他一些配套设施位于城市南部,以此向中国发明丝绸织布机的嫘祖致敬。

独一无二的外观,全部覆盖的是参数化的编织。铝管的直径在这一设计中加强了这样的外观效果。它还提供了一个实用功能,在文化中心内部,游人们可以欣赏到发光的卷轴型画廊,中间还适当的穿插着观众席和展览空间。 一个池塘河曲系统贯穿整个地址,在这里它作为雨水收集系统的一部分,旨在充分利用宜昌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整个宜昌地区的总体规划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研究分析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重庆西部物流城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

概要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的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为重庆市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物流发展的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大物流产业的计划正抓紧实施,物流已经成为重庆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而其中,水路与铁路运输是重庆大物流发展中的重点,大力发展水铁联运是提升重庆物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设计背景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我国十八个铁路集装箱节点站之一,同时更是铁道部所定中国五大铁路物流中心之一,它的开工建设,使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有条件成为重庆一个新的物流高地;市政府在重庆市主城区集装箱物流枢纽“一基地四港区”总体布局中,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确立为“一基地”,在重庆物流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沙区城市格局“东中西西”四大板块中,西部新城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重庆市主城区向西拓展的主要城市空间。它实际上承载了沙区“一区三高地”定位中的全部三个高地,即中国西部教育高地、高新技术高地、现代物流高地。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二、设计目的 对作为西部物流高地的现代物流产业城,在产业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和风貌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提出物流城整体概念性规划构思,并对物流城产业链进行策划及规模预测,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将物流功能及物流延伸出的商贸、居住功能三者有机融合,并妥善解决交通问题,使之符合现代物流高地的功能定位。 三、设计理念 物流顺畅统领商脉绿色环保生态宜居 四、设计构思 以缙云山、中梁山为绿化山体背景,物流城处于两山环抱之间,通过梁滩河水系以及一纵线、二横线、渝遂高速动脉,伸展、延伸,进而与重庆、西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相联系,使之成为全国中心现代物流基地。 通过打造特色的物流功能区,进而带动商贸功能、城市配套等功能,形成一个集物流、商贸、居住、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综合物流城。 五、中心城区分析 5.1区位分析 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一个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丰姿绰约!一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无尽的现代神话!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正在不断创造人间奇迹!一个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新重庆正在开发中走向世界!” 本次规划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城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坝区是重庆市的西大门和重要交通枢纽,是重庆市主城区、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通往渝西地区和成都市的必经之地,不仅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而且是重庆市的商贸和工业基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具有坚实的基础。

城市中心区规划(中英文)

城市中心区规划 (City Center Area Planning) 要做好一个城市规划,就要充分了解规划用地的信息,并把规划用地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一个城市规划最重要的就是其中心区的规划.一个好的中心区规划,往往可以使整个城市规划变得出彩。所以我写个这个关于城市中心区规划的文章。 To do a urban planning, we need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information of the planning land, and to exploit the advantages of planning land. The most important one of urban planning is its central area planning, a good central area planning, often the make whole the urban planning become excellent. So I write this articles about the City Center planning . 规划用地位于新安江沿岸,傍山依水,风景宜人,其周围有优秀的旅游资源,所以建设一个以旅游为城市性质的城市是个很好的选择。 The land of planning is near the Xin'anjiang it coast hillside and surrounded by water,the scenery there is very beautiful, it has excellent tourism resources around, so the city to build tourism as its nature is a good choice. 在以旅游为城市性质的前提下,城市中心区位置的考虑应以满足居民使用需求的同时兼顾旅游及因旅游而拉动的商业发展。 under the urban nature of tourism,the location of urban centers should be not only consi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residents but also consider to the commercial development which made by the tourism. 所以,城市中心区位于设计地块的几何中心偏南处,城市中心区以政府大楼为中心周围建造有医院,体育馆,市民中心,住宅及商业区,同时有一条由江边延伸而来的绿化带为这片忙碌的中心区到来生机。 Therefore, the city center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the geometric center,there are hospitals, sports, community centers,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areas surround the busy city center.A green belt which extension from the river make the city f ull of vitality. 城市中心区占地约0.5平方公里绿化率40%,以打造新时代的城市中心为目标,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宗旨,中心区的改建把原有的工业园区整体剥离出去,并将江水内引,沿山边贯穿整个中心区,创造山,水,人,的和谐场景。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一.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分析 1.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 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2.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 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3.主要职能:济宁主城的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 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 4.用地规模: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 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的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的区域除去水域的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5.规划的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城市发展主轴: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的城市发展轴。是城 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空 间,也是本片区的特色之一。 ?两区:北部的城市建设区与南部的北湖度假旅游区。 ?四心绕一湾: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 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6.片区发展策略 ?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 北到规划界限。规划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0.9万人。该区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的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的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 廊, 北至日荷铁路。规划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2万人。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是近期重点建设的居住区,包括安置和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 北至 高压走廊。规划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1万人。该区以高教园区及文体中心为重点,建立济宁文化体育设施基地。 ?04片区:古运河西片区,规划范围东起京杭古运河,西至北湖中路,南至外 环路。规划用地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7万人。本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中心,建设济宁运河之都的风貌。 ?05片区:古运河东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南起礼贤 路,北到规划边界。规划用地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0万。该区是近期居住重点建设区域,沿古运河建设运河文化区。 ?06片区:南环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北起礼贤路, 南到望湖路。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6万人。是发展居住为主的区域。 ?07片区:北湖湾东片区。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临洸俯河, 西至经北湖路。规划用地面积4.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1万人。商业金融业为核心,完善配套居住。传承运河文化精髓,将石佛村打造为“江北

山水江城:重庆市江津北部新区城市设计方案

山水江城:重庆市江津北部新区城市设计方案 A City On The Yangtze River: An Urban Design Scheme for North Jiangjin 作者:俞孔坚,刘向军,张媛发表:《新建筑》2011(2):104-108 摘要:介绍了重庆市江津区北部新区的城市设计理念与方案。设计以生态基础设施作为新城的基本框架结构,用以组织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并最终成为城市的特色。该生态基础设施对应于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给城市提供的社会经济服务,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供生态服务,它们是城市居民最基本的需要,也是城市生态与人文特质的基本保障。基于这一理念和方法论,根据场地“三面云山一面江、溪水内聚到名堂”的场地特征,形成了“坐山-留水-眺江”的“茶花状”主体城市格局,塑造了一个生态与人文气质的又富有经济活力的江津新城。 关键词:城市设计,反规划,景观都市主义,生态城市,生态基础设施,重庆新津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urban design scheme for the North Jiangjin District, Chongqin City, on the north bank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EI) is identified and planned to frame and structure the new city, and eventually becomes the unique feature of the new city. As a counterpart of the gray infrastructure of the city that provides social and economic services, the EI or the green infrastructure provides ecosystems’ services that are necessary for the sustainable, ecological and livable city. Based on this concept and as an adaptation to the specific site that is enclosed with hills at the north, east and west, faces the Yangtze River at the south and contains streams and ponds in the middle, the new city is designed in a flower-shaped pattern, a well functioning and beautiful eco-city. Key words: Urban design,The Negative Approach, landscape urbanism,eco-city,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Xinjin of Chongqing City Yu Kongjian:Peking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iu Xiangjun, Zhang Yuan:Turenscape (Beijing Turen Design Institute) 景观都市主义是在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思潮和理论,在国际上有较为广泛的讨论,它涉及建筑、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领域,强调景观和生态作为城市的主导地位。尽管在许多理论问题上还有待讨论,但它为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的一种新的视角——一种由建筑学和建筑师提出的对景观在城市设计中的基础设施作用,这主要是由建筑师和建筑学者引发的对城市、景观和建筑三者关系的重新认识,由土人团队完成的重庆江津新城的设计方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归类为景观都市主义的城市设计,也可以归为“反规划”和生态城市途径的案例。 一规划设计区概况 重庆市江津区北部新城地处江津中心城区的德感片区。江津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距重庆都市区46km,地处重庆市中心城镇群范围,境内有成渝铁路,渝黔铁路、成渝高速公路及长江水运与重庆相连。规划区位于长江(几江)北岸,与江津老城区隔江相望,南临长江,西望缙云,其西部为德感工业园,北部为双福工业园,是连接几大产业区的交汇部位,具有成为生产服务业中心的区位条件。规划区总面积约30km2,其中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规划面积约8km2。规划区内地貌以丘陵地形为主,标高在180—470m之间。规划区内地表水多为溪流、农田积水和水塘。 二核心理念与规划方法 建设一个生态与人文的城市、一个绿色而宜居的城市,是本城市设计方案的核心目标。为实现这目标,本方案采用了“反规划”途径[1,2]和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 [3]的设计方法,即首先通过场地和区域的全面系统的分析,判别维护自然过程(特别是雨洪和地质灾害)、生物过程和乡土文化遗产与生态游憩过程的景观安全格局(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s)[4),再综合这些单一过程的景观安全格局,得到一个综合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EI) [1,2,5]。该生态基础设施(或景观基础设施)对保障未来新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生态服务(Nature’s services)[6,7],具有关键意义,因而成为城市总体设计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除了生态基础设计作为城市建设不可突破的限制条件外,城市建设本身要求有适宜的地质条件和避灾要求,还有基础设施预留用地。两方面共同作为划定禁止建设区、控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的依据,进而得到城市土地开发的适宜性评价图。在此基础上,引入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需求、城市功能和性质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要求,以及生活和工作其中的人的需求。这三个方面的结合是本城市设计的基本依据。 其中,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是本方案尤其要强调的,因为它综合体现了自然过程、生物过程和人文过程的安全和健康发展,是实现生态与人文城市的核心和关键。生态基础设施将区域生态系统、特别是长江和缙云山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提供给未来的城市。城市设计将紧紧围绕城市居民如何便利地获得生态基础设施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展开。包括:如何让市民能亲近江水、如何汇集雨水进入社区,发挥湿地的净化功能,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如何建立与绿道和绿地系统相结合的便捷步道系统,等等。最终形成一个“坐山-留水-眺江”的“茶花状”主体城市格局,塑造了一个生态、人文并富有经济活力的江津新城,其总体格局可概括为: 青蚰蜿蜒奔来,三面云风拂市; 巴山喜雨咸聚,四方绿水归堂; 临江阳台远眺,无数帆影来去; 金枝玉叶如花,一座山水江城。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重庆西部物流城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

概要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的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为重庆市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物流发展的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大物流产业的计划正抓紧实施,物流已经成为重庆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而其中,水路与铁路运输是重庆大物流发展中的重点,大力发展水铁联运是提升重庆物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设计背景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我国十八个铁路集装箱节点站之一,同时更是铁道部所定中国五大铁路物流中心之一,它的开工建设,使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有条件成为重庆一个新的物流高地;市政府在重庆市主城区集装箱物流枢纽“一基地四港区”总体布局中,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确立为“一基地”,在重庆物流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沙区城市格局“东中西西”四大板块中,西部新城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重庆市主城区向西拓展的主要城市空间。它实际上承载了沙区“一区三高地”定位中的全部三个高地,即中国西部教育高地、高新技术高地、现代物流高地。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二、设计目的 对作为西部物流高地的现代物流产业城,在产业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和风貌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提出物流城整体概念性规划构思,并对物流城产业链进行策划及规模预测,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将物流功能及物流延伸出的商贸、居住功能三者有机融合,并妥善解决交通问题,使之符合现代物流高地的功能定位。 三、设计理念 物流顺畅统领商脉绿色环保生态宜居 四、设计构思 以缙云山、中梁山为绿化山体背景,物流城处于两山环抱之间,通过梁滩河水系以及一纵线、二横线、渝遂高速动脉,伸展、延伸,进而与重庆、西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相联系,使之成为全国中心现代物流基地。 通过打造特色的物流功能区,进而带动商贸功能、城市配套等功能,形成一个集物流、商贸、居住、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综合物流城。 五、中心城区分析 5.1区位分析 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一个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丰姿绰约!一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无尽的现代神话!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正在不断创造人间奇迹!一个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新重庆正在开发中走向世界!”

上海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27 城市规划199711 规划实例 上海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周澍临 图1空间分析示意图 一、设计范围 这次城市设计的工作范围是上海市黄浦区西藏路以西地区。东起西藏路,西至成都路(上海市南北高架道路),北濒苏州河,南临金陵路。面积1166公顷,陆域1163公顷。上海市的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位于该地区,上海市人民政府位于该地区内的人民广场。在区内有上海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娱乐设施。在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的周边有国际饭店、金门饭店、基督教西侨青年会(现市体委)等被列为受保护的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这些建筑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工作步骤和内容简介本次城市设计分为总体规划(Master Plan )、设计准则(Guide Lines )、区划(Zonin g )三个阶段进行. (一)总体规划(Master Plan )在总体规划阶段,根据不同的土 地使用价值,从加强综合开发着手,试图勾画出规划区的物质形态,通过形体、开放空间、容量、基地开发以及建筑的特征、朝向、密度、材质等手段建成一个既保护上海市的历史遗产,又是真正的、高质量的现代化的城市。适当地提高容积率,控制建筑高度和建筑后退,降低建筑密度,提供更多的开放空间(O p en S p ace ),构思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模式,并合理组织交通,建立区域内的步行系统。 11空间布局 本次总体规划从城市空间的设计入手,充分利用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的开敞空间,沿其周边的现有建筑大部分为保留或保护建筑,高度相对较低,这是第一层次的空间,再向外围规划安排三组建筑群,这些建筑群的建筑风格要与人民公园周边的优秀保护建筑相协调。每组建筑群都有一幢超高层标志性建筑为中心,并围合成较 大的城市广场,这些广场与人民公园、人民广场之间用二层高的步行平台相联系共同组成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这三组建筑群的空间布局是以市政府大厦和市博物馆构成的中轴线,向南北延伸,两端各安排一组,另一组在轴线西侧,形成以市政府大厦为中心的半环形高低错落的建筑轮廓线,面向浦东的东方明珠(图1)。每组建筑都有不同的主要功能,南片是以政府办公为主,与市政府大楼共同组成了上海市的行政中心;北片是以商业办公为主,将集中安排各大商业公司、批发市场等商业机构的办公楼及部分商场;西片则安排宾馆、公寓式办公或服务式公寓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娱乐、餐饮等服务业;沿苏州河和成都路安排居住用地(图2)(鸟瞰图、总体规划图见中心插页图5、图6)。 21绿化系统 充分利用位于市中心的人民公园

漳州市新城市中心区

漳州市新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 1.规划立意与构思 (1)从整个城市的角度出发,完善用地内的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已有的生态格局形成“三纵两横”的生态网络。 (2)以行政中心为原点,两条城市轴:城市中心文化轴与城市中心商业轴形成新城市中心区的骨架,这样的布局打破了行政中心与商业中心布局互相孤立的传统 方式,从而将城市商业轴的人气引入到行政中心,使行政中心充满生机,形成 资源良性互动,充分发掘了用地价值,并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居住区 以嵌入的方式位于城市公共区域周边,方便城市居民到达公共区域。将环境景 观设计与城市空间设计融为一体,突出闽南山水城市特色。 (3)新中心区以行政中心的建设为契机,形成以行政中心区为原点,向外扩散的开发建设轴。通过滚动式的开发建设使建设沿着十字轴线方向向外推进,使建成 区总是处在一种相对完善的空间格局中。 2.规划布局 2.1 总体布局 新的城市中心区以行政中心区为核心,形成一个十字花瓣的空间轴线,新城区的主要公共功能——城市文化和城市商业位于这个十字轴线上,构筑清晰简洁的城市空间格局。 在原有水系的基础上局部疏通水体,完善水网结构,形成环状的自然水系与十字型的人工水系相结合的水网结构。 公共区域采用“建筑群+外环绿带”的组织方式,体现公共区域的外向与开放;住宅区

采用“建筑群+中央庭院”的模式,创造居住区内敛与宁静的空间环境。 2.2 空间构成与功能布局 (1)开放的空间体系 (2)行政中心区 (3)城市中心文化轴 文教卫生区 会展区 滨江生态公园 (4)城市中心商业轴 (5)居住区 3.道路交通组织 规划范围内形成以水仙大街\新蒲东路\五号路\东二号路为主要骨架的道路系统,结合周边的迎宾路、东环城路,构成区域内的交通要道。 规划设计方案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城市公共区域中的十字步行系统。 4.3 城市尺度与高度控制 以多层和低层建筑为主的城市空间有机结合生态环境的建设,核心区的公共建筑一般不超过10层,住宅不超过6层。

南山后海中心区城市设计

地块平面坐标图(最终依据规划国土局核发文件为准) 空间要素控制图 《南山后海中心区城市设计》地块规划设计要点说明 (J 区/J-04) 根据《南山后海中心区城市设计》的要求,对申请地块提出规划设计的初步要求如下: 一、用地性质: C1/C2/C3/C4/S3/U2 商业服务业设施及商业办公用地, 用地应充分体现中心区物业高度集聚的用地特征,特别是在垂直方向的功能综合特征,并结合组团建筑以及周边交通条件,综合考虑在近地及地下层设置商业服务设施以及连接周边的公共通道。 二、用地面积: J-04地块约4322.36平方米。(以用地许可证为准)。 三、用地指标和设计指引: 1、 规划地块容积率: (以用地许可证为准)建议 J-04地块14.76。 2、 规划建筑总面积: (以用地许可证为准)J-04 地块63800万平方米。 3、 规划建筑覆盖率:不低于90%,鼓励建筑地上部分的贴线建设(零退线)﹡,不设覆盖率上限。但在地面首层需要

满足地面首层指引留设必要的公共开放空间(详见城市空间控制总图)。 4、建筑退后红线:J-04地块各边均采取贴线建设(零退线)﹡,南、西侧留 设首层步行内缩空间(建议尺度高6米深3米);在所处J街坊组团中与周边地块的总体空间控制要素详见附图。(地块空间要素控制图如上所示、图例参照附图) 注:贴线建设或零退线﹡仅针对建筑地面以上部分,指建筑地面以上整体各层顶视投影与用地红线贴合,允许建筑首层退后做内缩处理及局部退缩变化,但建筑实体空间轮廓均不得超出用地红线范围,; 建筑地下空间的退缩要求需按照深圳市相关规划建设规范执行,以确保市政管线与建筑基础施工的必要退后空间。 5、首层建筑功能设置及建筑功能面积要求 作为完整地块开发,需要在建筑近人尺度既首层(包含地下层)空间安排与南山中心区定位对应的公共性城市商业文化及其他服务设施,并提供良好的开放性和可达性,避免单一封闭功能大堂和首层功能的出现。 为保障街区活力,要求商业功能建筑面积不少于8000平米(仅指近地面层部分,未包含地下商业和可能的顶层商业),同时应结合地面及首层地下空间主要部分布置,并保证商业空间与周边地块以及地下空间系统的有效联系。特别是与南侧街坊中心开放空间J-05地块和西侧建筑群体的立体(地上及地下)连接,应该考虑在地面进入地下空间的便捷设施与通道,同时在地面提供地下采光、通风、避难疏散等必要的空间和设施。 对于除商业以外的其余建筑功能面积不做指定要求,建议结合区位优势提供综合办公、酒店、餐饮、文化等公共服务性强的使用功能。 6、规划控制的建筑高度:J-04地块为单一塔楼及裙楼组合建筑体量,塔楼高度 控制150米以下,群楼18米以下,(具体范围参见空间要素控制图)。 7、规划绿地率:地块处于密集开发地区,根据具体的建筑方案进行场地外绿化 设计,地块内提供10%左右的室外公共空间,其中的绿化比例结合景观设计确定。建议结合裙楼顶层,步行连廊等立体空间设置屋顶绿化。 8、机动车停车位:按用地比例参照《深标》配建,考虑中心区交通政策特征和 整体需求控制可适当降低停车标准。地面仅考虑沿街停车带(限时收费停车)和地下或地上车库进出口设置,地块内不允许设置停车场。机动车出入口设

日照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为进一步实现鲁南临海产业区概念规划的发展目标,提升日照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的水准,切实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滨海城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日照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于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开展了日照市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工作。2009年5月底,由来自5个国家的11名国际、国内知名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最终入围的5家设计机构提报的日照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方案进行了评审。按照投票计分方式评选确定华汇(厦门)环境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提报的方案获一等奖。2009年7月,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委委托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在一等奖方案的基础上,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吸取各个设计方案的精华部分,对中心区城市设计成果进行整合完善。淄博路地段(原用名)是城市中心区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城市中心区的建设,整合城市中心区的公共资源,提升中心区的土地价值,聚集人气,2009年7月,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委委托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协同华汇环境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编制淄博路地段(原用名)修建性详细规划。2010年3月,两项规划方案在日照市规划委员会第十一次全委会上审议通过。 日照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按照“高档、高层、精品”的基本理念,提出土地功能使用混合化的规划思路,增加中心区路网密度,加强中心区与滨海的横向联系,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扩展城市空间形态,激发城市活力,建设功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建筑风格协调统一、景观风貌与特色显著的现代化滨海城市中心区,打造富有特色的滨海地区城市形象。 日照城市中心区淄博路地段(原用名)详细规划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结合商务办公、度假游览、教育文化、休闲娱乐、会议展览、信息咨询等城市设施和服务功能,打造日照城市商贸旅游休闲服务平台,提供游客与市民时尚摩登的城市空间与活动体验,展现日照多样性的城市文化与魅力,打造集临港经济运营总部、商业金融、商务办公、会展旅游、休闲娱乐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力街区。 规划范围: 整体城市设计研究范围:沙墩河以东、黄海一路以北、学苑路以南、东至海滨,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 滨海核心区概念城市设计范围:太公一路以南、文登路以东、山东路以南、枣庄路以东、铁路以北、海滨二路以东、黄海一路以北、东至海滨。规划面积19.3平方公里(其中包含部分建成的万平口景区约10平方公里)。 近期重点建设区城市设计范围:青岛路以西、滨州路以南、文登路以东、济南路以南、烟台路以东、泰安路以北,规划面积2.9平方公里。 规划目标与定位:

行政中心区域概念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诸暨市行政中心区域概念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04.05. 前言 纵观整个世界,城市中的各种核心区域一直以来对城市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城市和地区在其发展过程中时刻都会受到其主要城市核心的影响。由于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而引起城市核心的基本转变以及功能分化,正在对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和物质条件的变化产生着根本性的影响。 行政区域,尤其是行政中心,已经成功地获得了新的传播方式,从而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取得了密切的联系。传统的影响全球的政权独尊的因素,诸如一些历史的限制因素,例如地位、财力、级别和制衡等,已经被与时并进的新行政模式所取代。在这种新模式下,效率成为衡量政府的标准,行政区域的优劣在于是否处理好政府与市民的关系。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城市和地区已经在城市核心的定位和发展的开始阶段就取得卓著的效率,行政中心区域是城市在高速发展与建设阶段使政府获得高效率和统筹优势的一个卓有成效的方式。 从本质上说,诸暨市行政中心区域是诸暨在浙江地区、长三角乃至全中国范围内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地位的重要举措之一,必须承认多年以来,成为地区性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往往都需要通过建设高水平的行政管理体系来完善城市的整体功能。 诸暨市行政中心区域位于诸暨城关的东部约122公顷的区域,行政中心区域要把行政、文化、金融等功能通过区域规划建设合理的结合起来,其中,行政中心要作为体现这一意图的标志。行政中心区域的设计必须体现出具有特色的,反映城市历史与文化的,亲民高效的复合特性。 本方案试图表达出行政中心区域的发展的大致意向,我们要感谢项目的发起人——诸暨市规划局,他们诚挚地邀请我们参与行政中心区域的概念规划设计,感谢他们所给予的技术上的支持。希望诸暨市行政中心区域在未来的日子里可以成为一个长江三角地区的主要政治、文化中心,我们希望为行政中心区域的更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1.0规划背景分析 1.1城市概况 诸暨市地处浙江中部内陆,建成区面积21.8平方公里,人口逾16万,规划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35万,属于现代化中等城市的行列。 诸暨地形以丘陵为主,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浦阳江贯穿南北,东白山、龙门山造就了东西部的丘陵起伏,北部湖田平坦,中部城区为河谷盆地。 诸暨连续三届跻身“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经济总量进入“浙江省十强县(市)”行

贵安新区总体方案(含规划图)

贵州贵安新区总体方案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和《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8号)精神,为积极稳妥扎实推进贵安新区建设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设立贵安新区的重要意义 贵安新区地处贵州省贵阳、安顺两市之间,区域范围涉及贵阳市花溪区、清镇市和安顺市平坝县、西秀区的20个乡镇。贵安新区区位优势明显、地势相对平坦、人文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潜力较大。 (一)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支撑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探索欠发达地区后发赶超新路径。 贵安新区地处黔中经济区核心地带,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发挥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干线汇集、产业基础较强、能源资源富集的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优化聚集,提升贵州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有利于推动贵阳安顺同城化,拓展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空间,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实现跨越,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贵阳城市空间容量趋于饱和,城市发展受到较大制约,贵安新区是贵州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有利于科学开发低丘缓坡,提高荒山荒坡和劣质农用地利用水平,更加有效地保护基本农田;有利于统筹推进城乡用地等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探索符合西南地区特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贵州生态景观良好,但喀斯特地貌分布广、生态基础脆弱,同时,贵州的生态环境对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按照主体功能区划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