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第一节 合成材料教案3.doc

71第一节 合成材料教案3.doc
71第一节 合成材料教案3.doc

高二化学同步辅导教材 (第40讲)

主讲:许洪福(无锡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本讲内容]

第八章合成材料

第一节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介

高分了化合物是指相对分了质量很大的化合物,它们的相对分了质量一般在104以上,是千百个原了以共价健连而构成的大分了化合物。淀粉、纤维索、蛋白质、册料、橡胶、合成纤维等都属于高分了化1^*4勿0高分子化合物的分了量虽然很大,但它们的化学组成一般比较简单,常由结构单元重复连接而构成。合成的高分了化合物都是由一种或儿种低分了化合物聚合而成,因此,又称为聚合物或高聚物。学习时应抓住链节、聚合度、单体等进行分析,加深对高分子化合物的认识。

比较分析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理解由同一种单体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聚合而成的高分了化合物,它们备个分了的聚合度总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它们备个分子的相对分了质量不同,因此,在学习屮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明确认识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实际上是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不等的同系列混合物,这类化合物的相对分了质量只是一种平均相对分了质量,这样将更清楚的认识高分了化合物与低分了化合物的性质不同。

一、高分子化合物与低分子化合物

二、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1.热塑性和热固性

线型高分子的热舉性指的是其高分了材料受热到一定温度范I韦I时,开始软化,直到熔化成流动液体,冷却后又变成固体,这样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艮好的可册性,能制成薄膜、拉成丝或压制成所需的各种形状, 用于工、农业及I」常生活等。而体型高分了材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溶化,因而具有热尚性。如酚醛塑料等。

2.高分了材料的强度一般都较大,可制成各种绳了,可用悬M重物等。如锦纶可制作降落伞绳等。

3.电绝缘性

高分了?化合物链里的原了是以共价键结合的,一般不易导电,所以高分了材料是有很好的电绝缘性,是良好的电绝缘

材料,广泛用于电气工业上,如制成电器设备零件、电线及电缆的护套等。

第二节合成材料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槊?料,常识性介绍几种常见槊料性能、用途及制品。二是合成纤维,简单介绍了儿种重要的纤维。三是合成橡胶,介绍了儿种常见橡胶和儿种特种橡胶。

通过对上述三大合成材料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化学在合成材料屮的应用。新的合成材料的不断出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点点

热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槊料的主要成份是合成树脂,其次还有根据需要加入的具有某些特定用途的添加剂,根据其性能數料可分为热槊性和热固性两大类。此外还有特殊用途的槊?料,如工程槊?料、增强槊?料、改性槊?料等。

热犁性槊料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热固性犁料则相反,一旦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这是二者的主要区别。工稈册料作为工程材料和代替金属使用的册料,它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电绝缘性能、I耐化学腐蚀和耐高温等性能。尤其是特种工程槊料在宇宙航空、原了能工业和其它尖端技术领域发挥肴极其重要的作用。

合成纤维是利用石油、夭然气、煤和农副产品作原料得单体,再经聚合反应而制成的“六大纶”都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不发霉、不怕虫蛀、不缩水等优点。其屮的锦纶强度是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以二烯坯和烯姪为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了,它是制造飞机、军舰、汽车、拖拉机、收割机、水利排灌机械、医疗器械等所必需的材料,例如硅橡胶具有无毒、化学稳定性高,不易老化,表面光滑、易加T成型等特点,常作为口腔印模,基托衬层,颌面缺损修复和整容等材料,还可用来制作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胆?管、导尿管等。

第三节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木节内容简要介绍了其屮的两种新型高分子材料,一是功能高分子材料,二是复合材料。通过学习,将使我们大致了解上述两种材料的性能及用途,同时通过对有机高分了材料的发展趁势的了解,既可使我们展望新型高分了材料研制、应用的未来,也使我们认识到了化学的魅力,从而可激发我们学化学、用化学的热情。

重点难点

一、功能高分子材料

功能高分了材料是指既有传统高分了材料的机械性能,又有某些特殊功能的高分了材料。

二、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成的一种新型材料,其屮一种材料作为基体,另外一种材料作为增强剂,所以复合材料可以发挥每一种材料的优点,避免其弱点。因而复合材料一般具有强度高、质最轻、1耐高温、1耐腐蚀等优异性能。

例题解析

[例1]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是()

A.棉花

B.淀粉

C.油脂

D.犁料

[解题思路]棉花的主要成份是纤维素,淀粉和纤维素是天然的高分了化合物,油脂则属于低分子化合物,蜩料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故应选Do

[例2]耐纶是一种重要的合成纤维,用它可制取具有光泽、坚牢、耐拉和耐化化学腐蚀的人造丝和人造毛,下曲

是高聚物]耐纶分了一部分

-NH—(CHo)6—NH—CO—(CH2)4—CO—NH—(CHa)6—CO—(CH2)4—CO——

(1)合成耐纶的单体有___________ 种。

(2)具有碱性的单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种。

(3)合成耐纶的反应称________ 反应。

[解题思路](1)由题给的高聚物耐纶分了的一部分可知,该高聚物应是H2N—(CH2)6—NH2和HOOC —(NH2)4—COOH两种单体缩聚产物。故合成]耐纶的单体有两种。

(2)在上述两种单体屮,HOOC—(CH2)L COOH属于二酸,具有酸性,而H2N—(CH2)6—NH2则属于二胺,具有碱性,故具有碱性的单体结构简式为:H2N—(CH2)6—NH2

(3)合成耐纶所发生的反应是一NH?和—COOH Z间缩去H2O分了,以飞弋一键形长链大分了的缩聚过程。故称为缩聚反应。

[例3]当前我国环保急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所指的是()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教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

[解题思路1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当今人们广泛使用的一次性,不可降解的槊料制品。故应选C。[例4]工程壊料ABS树脂的结构简式是:

+CH2CHCH2CH==CHCH2CH2CH-|-?J,合成时用了三种单体,这三种单体绘____________ 、_____ 、

C J N 4 比

[解题思路]由于链屮含一个c=c双键,说明单体屮有二烯坯,再根据二烯坯加成时双键的转移规律,这种二烯坯必然是1.3-丁二烯,剩余两种单体由加聚示在链节屮的排列不难看出,将其用虚线隔开如下:

—CH2CH—CH2CH==CHCH2—CH2—CH—

OH C J H5

故三种单体分别为:CH2 = CH - C N CH2 = CHCH = CH2<^^>—OH=CH2

[例5]下列高分了材料屮,属于医用高分了材料可用做人工器官的是()

A.隐身材料

B.硅聚合物

C.高分子膜

D.聚氨酯

[解题思路]隐身材料主要用于制隐形眼镜、口腔印模材料等,可排除A:高分了膜根据其特殊功能可分为高分了分离膜、传感膜和热电膜,它们分别用于物质的分离和各种能量的转换上,故可排除C;而硅聚合物和聚氨酯属于医用高分子材料,可用做制人T心脏等人工器官。因而选B、Do

[例6]乳酸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聚酯结构简式为L[ OYH—G]“,该酯可以作为新型的

餐具原料。由它所产生的舉料在乳酸菌作用下,能迅速分解为无毒物质,可以降解,下列有关这种新型的降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解塑料是一种纯净物

B.其生产过稈屮的聚合方式与聚苯乙烯相似

C.它属于一种线型高分子材料

D.其相对分了质量为72

[解题思路]该降解敬料是乳酸在一定条件下的聚合产物,其聚合度〃值总是不同的,它是相对分了质量大小不等的混合物,A错;由乳酸生成其聚酯属于缩聚反应,它的链节彼此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长链,

属予一种线樂高分了化合物,而苯乙烯生成聚苯乙烯发生的则是加聚反应,故B错,C正确,该聚合物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几,D错,故应选C。

练习:

?、选择题

1、现代以石油化工为基础的三大合成材料是()

①合成氨,②槊料,③医药,④合成橡胶,⑤合成尿素,⑥合成纤维,⑦合成洗涤剂

A.②④⑦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2、科技文献屮经常出现的下列词汇,其屮与相关物质的颜色并无联系的是()

A.赤色海潮

B.绿色食品

C.白色污染

D.棕色烟气

3、下列塑料可作耐高温材料的是()

A.聚氯乙烯

B.聚四氟乙烯

C.聚苯乙烯

D.有机玻璃

4、下列物质屮,在氧气屮完全燃烧,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是()

A.. -f-CHj-

B. +?C^

1—CH+-

COOCBi

C.蛋白质

D.硫化橡胶

5、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现代人的生活屮使用的化工产品,如泡沫绝缘材料的办公用品、化纤地毯及书报、油漆等不同程度释放出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甲醛

B.甲烷C?CO D. CO2

6、下列材料屮属于合成高分了?材料的是()

A.羊毛

B.棉花

C.粘合剂

D.蚕丝

7、下列化合物不属于天然有机高分了化合物的是()

A.淀粉

B.汕脂

C.纤维素

D.蛋广1质

8、下列物质属于槊料的是()

A.有机玻璃

B.锦纶

C.电木

D.白明胶

9、丁列物质属于人造纤维的是()

A.木材

B.粘胶纤维

C.丙纶

D.涤纶

10、下列翔料的合成,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与另外三种不同的是()

A.聚乙烯劑料

B.聚氯乙烯槊料

C.酚醛槊?料

D.聚苯乙烯敎料

二、填空题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犁料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塑性劑料的特点

是;热固性槊?料的特

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造纤维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成纤维的原料是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成橡胶是以 ________ 为原料,以为单体聚合而成的。

14、U知涤纶树脂的结构简式为:

则合成涤纶树脂所需的单体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合成相对分了质量在2000?5()000范囤内具有确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种新研究领域。1993年 报道:合成

了两种坯A 和B,其分子式分别为C1134H1146和C1398H1278。B 的结构跟A 相似,但分 了屮多了一些结构为的结构单元。B 分了比A 分了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数字)个这样 的结构单元。

参考答案

I 、 B2、B3、B4、B5、A6、C7、B 8、AC9、B 1()、C II 、 合成树脂加热到一定温度可软化甚至熔化,可反复加工,多次使用 受热不会熔化 12、 天然纤维石汕、天然气、煤及农副产品 13、 石油、夭然气 二烯坯、烯姪

15、重复结构单元的组成是C8H4o B 中的碳原子个数比A 中多,即有1398-1134=264; B 中的氢原子 个数比A 中多,即有1278-1146=132。又因为264讥=33, 132三4=33,所以多33个单元。

11、 12、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 (精选汇编)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温度计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 2.帮助幼儿获取温度计指示温度的粗浅知识,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及测量、记录的简单技能。 3.激发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水温计,记录卡,笔。 2.每组提供冷水、热水人手一份。 3.温度计模型,气温计、体温计若干。词卡:温度计、热胀冷缩。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认识水温计,并知道它是测量水的温度的。 2.请幼儿仔细观察水温计,说出它的特征:玻璃管子、红柱子、数字。 3.出示温度计模型,认读记录温度。 出示温度计模型,问:"温度计里的红柱子和数字有什么用?"告诉幼儿:红柱子指的数字就是温度,我们可以用"0C"来记录,读作摄氏几度。出示卡片oC。)并且移动模型中的红柱子,指导幼儿记录温度,第一次可由老师记录,接下来可由幼儿上来记录。 (二)幼儿操作活动:测量并记录水温。 1.孩子们,你们觉得测量有趣吗?现在桌上有许多的水,请你们去把它的温度测量出

来,并记录在小卡片上。 2.在测量前提几个小要求: (1)温度计是用玻璃制作的,特别容易碎,请小心使用;(2)碰到困难,请仔细想一想,或与好朋友商量,想出解决的办法。 (3)结束后,请与好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 幼儿第一次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孩子碰到的是什么困难?是否想办法解决了困难。 3.幼儿交流。 "你是怎么使用温度计的?怎样观察的?怎样记录的?碰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 (三)继续指导幼儿测量热水温度并记录。 1.第二次操作。 2.提问:"刚才我们测量了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发现了什么?"(幼儿交流,温度计中的红柱子的长度会发生变化),是怎么变化的呢?从冷水到热水怎么变?从热水到冷水又会怎么变呢? 3.老师小结:热胀冷缩。 (四)游戏:热胀冷缩。 "小朋友,老师有个提议,我们来玩个"热胀冷缩"的游戏,好吗?那这个"热胀"怎样来做出来?这个"冷缩"怎么来做?想出来后,师幼一起做游戏两遍。 (五)认识其他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 小朋友,老师这儿有三个小问题,请你们动脑筋告诉我答案。 (1)有位小朋友生病了,我们怎么知道他是不是发烧了呢? (2)我们怎么知道今天的气温有几度呢? (3)我们怎么知道水的温度呢?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温度计,并告诉幼儿它们的名字: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天气情况的叫气温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叫水温计。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温度计"(出示卡片"温度计")1.请幼儿比较三种温度计相同的地方。 2.提问:"温度计还有什么作用?你在哪里见过?"请了解后与好朋友或老师来交流。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纸》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纸》 我们班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不断丰富,他们变得越 来越好奇好问。最近,我发现班上的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纸,产 生了兴趣。常常有孩子带纸到幼儿园来玩,还用纸折出了不同的东西。《纲要》里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把握时机,积极 引导,并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此, 我们设计了生成活动《纸》。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体验、积累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活动目的: 1.通过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有积极探索的 欲望。 2.通过尝试操作对不同质地的纸进行比较,感知纸的特性,了解 纸的一般用途。 3.通过活动丰富生活经验,培养操作和实验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对各种纸有初步的认识,知道一些纸制品。 2.物品:面巾纸、图画纸、塑料包装纸、报纸、宣纸、挂历纸、 牛皮纸同样大小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纸

1.请幼儿介绍各种纸的名称、一般用途。 2.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硬,有的软) 二.尝试活动——运沙 1.提出问题:如果请你们用纸来运沙,你们会选哪一张纸?为什么?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中注意的问题: 运沙时不能用手托,注意保持活动室的卫生。 4.幼儿尝试用纸运沙。 5.说说我的发现: A.塑料纸、图画纸、挂历纸、牛皮纸运沙好,不容易破;面巾纸、宣纸运沙不好,容易破。 B.把纸折成容器运沙更方便。 三.尝试活动——运水 1.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运的不是沙,而是水,你们会用什么纸?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要求,幼儿多次尝试运水。 A.不把纸折成容器,你们能用它来运水吗?是不是所有的纸都行呢? 幼儿尝试运水。 B.如果折成容器来运水,哪种纸折的容器最好? 幼儿尝试运水。 4.说说我的发现:

初三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3.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4.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二、本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有机化合物中的“活动与探究”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学生通过填写并分析一些具体物质的化学式、组成元素和相对分子质量,自己归纳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同时,教材从有机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的不同说明了其数目异常庞大的原因。 第二部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一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目的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以及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这是本课题的重点。教材还从结构与性质的密切关系的角度介绍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热塑性和热固性)。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建议如下: 1.有机合成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因此,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样品,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以使学生对合成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有一个直接的认识。 2.虽然教材中关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论述不多,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用途的基本观点。 3.要使学生树立辩证地看问题的观点,认识到虽然合成材料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起着巨大作用,但是不合理使用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如“白色污染”。 4.组织教材中的讨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要体现开放性。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讨论时将学生分组,还可补充除教材以外的参考论点,以增强辩论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应及时补充有机合成材料发展的新成就、新进展,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8合成材料教案

第八章合成材料 第一节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介【学习目的】海南省农垦中学陈良兴 1.对材料的类别有大致的印象。 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质。 3.初步了解高分子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作用。重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质 难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 ⑴按来源分⑵按结构分 ⑶按性质分⑷按用途分 …… 高分子化合物中的基本概念 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构成每一个高分子的结构单元的数目并不完全相同,所以研究一个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并无多大实际意义,只研究一种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平均值才有意义。 五、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用途: 【巩固练习】 1.下列对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称为聚合物或高聚物,是因为它们大部分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生成的。 B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因而其结构复杂 C 对于一块高分子材料,n是一个整数值,因而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确定的 D 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两大类 2.将乙烯和丙烯按1:1物质的量之比聚合时,生成聚合物乙丙树脂,该聚合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CH3( ) A [CH2-CH2-CH2-CH2-CH2]n B [CH2-CH2-CH-CH2] n C [CH2-CH2-CH2-CH] n D [CH2-CH2-CH=CH-CH2]n CH3 3.现有两种高聚物A、B,A能溶于氯仿等有机溶剂,并加热到一定温度下熔融成粘稠状的液体,B不溶于任何溶剂,加热不会变软或熔融,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高聚物A可能具有弹性,而高聚物B一定没有弹性 B 高聚物A一定是线型高分子材料 C 高聚物A一定是体型高分子材料 D 高聚物B一定是体型高分子材料 4.某有机物通过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还能水解生成两种有机物,则这种有机物的结构中一定具备的基团有() O H ①-OH ②-C=C- ③O=C-OH ④-C=O ⑤R- ⑥-C=O A ①②⑤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②⑥ 5.今有高聚物:…-CH2- CH- CH2- CH- CH2- CH-…, C=O C=O C=O O-CH3O-CH3O-CH3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OCH3OCH3() A 其单体是CH2=CH2和H-C=O B 其链节是CH3-CH2-C=O OCH3 C 其单体是CH2=CH-C=O D 其高聚物是加聚产物 6.设N0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28g聚乙烯树脂中,含有的碳原子个数为2 N0 B 在合成28g聚乙烯树脂的单体中,含有的双键数目为N0 C 28g聚乙烯树脂完全燃烧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 N0 D 28g聚乙烯树脂中,含有的C-H的数目为4 N0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0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汇总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跳绳计数 设计思路:在运动会跳绳比赛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跳绳计数的结果产生了分歧,原因在于跳绳计数方法不对,计数结果不准确,孩子们觉得不公平。《3—6岁儿童学习及发展指南》提出:5—6岁幼儿已能发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并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为抓住幼儿生活中出现的“真”问题,并以此作为支持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我们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的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学习正确计数。 3.能及同伴分享合作,协商解决遇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来自幼儿真实生活的录像片段——“跳绳比赛争执瞬间”,记录纸和笔。 2.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有关体育比赛的资料,观察了解各种比赛的过程和名次确定的方法;幼儿已有跳绳和跳绳计数的经验。 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通过实践,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在不断增强计数兴趣的过程中学习正确计数。准备运用实践体验法、讨论法及游戏法突破这一重点。 2.难点:能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准备运用启发提问法、活动延伸法突破。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观看录像,进行讨论。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录像,请你们看一看,录像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看完录像后提问: (1)录像中的小朋友因为什么事情发生了争执? (2)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的问题? 2.第二遍录像(慢速播放),便于幼儿观察跳绳速度及计数速度的对应关系,分析现场计数时出现的问题。 提问:(1)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问题出在哪儿? (2)如果是你,会怎样为跳绳计数? 3.小组实践,集体分享:如何使跳绳计数更准确。 (1)幼儿分组活动,每组取一根跳绳。幼儿可以边实践,边商讨计数方法,并通过图画标记等形式记录跳绳计数的方法。 (2)集体分享 a.分享探索过程,如: 开始计数时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计划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幼儿已初步掌握了1—5的加减运算,理解了1—5的数的组成,另外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 二、学期目标: (一)科学领域 1.帮助儿童了解不同环境中的动物植物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种植)。 2.让儿童获取有关季节、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能用不同形成表现四季的特征。 3.引导儿童学习使用常见科技产品(塔、交通、通讯工具等)的方法,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活动,能够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并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4.使儿童喜欢并较长时间参与科学活动,能主动探索周围自然界,并能用绘画或符号的形式记录发现、提出问题、寻求答案;能关心、爱护自然环境。(二)数的概念 1.教幼儿学习6—10数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 2.教幼儿学习10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3.教幼儿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 4.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 5.启发幼儿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及正逆性关系。 6.教幼儿认识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7.引导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右转动。 8.教幼儿认识时钟,学着看整点和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9.教幼儿认识一元以内的纸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的值是不同的。 10.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1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12.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三、教学安排表: 1.学习6-10的加减法和组成 2.让幼儿讲述图意并列出算式,会编应用题。

九年级化学下册《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 1.了解有机物的概念,能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及其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通过塑料性质的探究及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实验,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1.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认识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种类和用途以及塑料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一类物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化合物?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102探究。 [学生活动] 讨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3 [归纳总结]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通常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用有机高分子制成的材料称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它又分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合成材料的用途很广,下面一起来研究:有机合成材料 [板书]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1、塑料 [学生实验] 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聚乙烯为例 【归纳总结】按受热时的表现,塑料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加热后又可以熔化

的塑料称为热塑性塑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的塑料称为热固性塑料。 【应用】根据刚才的实验和生活经验,讨论下列问题: ①雨衣 ②根据你到书店或超市买东西的生活经验,谈谈用于包装的塑料袋是如何封口的?它们是热塑性塑料还是热固性塑料? ③手电筒的外壳 ④炒菜用的锅的手柄是热塑性塑料还是热固性塑料? 2、合成纤维 [提出问题]买衣服时,怎样知道面料的种类呢?穿不同布料的服装时,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学生收集衣服标签,通过查看标签,了解纤维的种类,并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 [学生实验]:燃烧棉花、纯羊毛线与涤纶、锦纶 [得到结论]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的区别 3、合成橡胶 【图片投影】橡胶树→天然橡胶 【介绍】介绍合成橡胶的优点。 【引导交流】引导学生交流合成橡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幻灯片展示]塑料垃圾对大自然的污染。 [提出问题]什么叫“白色污染”?废弃塑料带来的污染叫“白色污染” [学生讨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 [得到结论]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 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教案

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 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教学目标: 1、知道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了解我们身边有哪些材料是天然材料,哪些材料是人造材料。 2、通过比较棉花与晴纶棉,发现他们的相似之处与不同点,初步了解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异同之处。 3、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为什么现在用天然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少,用人造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多。 教学重点: 1、了解我们身边有哪些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了解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通过比较棉花与晴纶棉,发现他们的相似处与不同点。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比较,了解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棉花、晴纶棉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我们身边的物品,想一想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初步了解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各自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33页的一首小诗: 爸爸用木头, 给妈妈做小桌子, 那木头是哪来的? 妈妈用布, 给我做花裙子, 那布是哪来的? 我用纸, 给洋娃娃折扇子,

那纸是哪来的? 2、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木头、花布和纸张分别是从哪里来的? 3、教师引导:同学们,木头、花布和纸张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有什么特点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探究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 4、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材料的分类。 板书课题: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二、探究生活中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探究建造房子的材料 教师引导: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爸爸妈妈和我住在一座大房子里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们知道造房子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吗? 学生说一说造房子需要用到的材料。 预设: 沙子、水泥、砖头、木料、钢筋、铝合金、玻璃、瓷砖、电线、大理石、灯具、塑料等等。 教师相机出示这些材料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材料哪些是天然的?哪些是人造的? 属于天然材料的有:沙子、木料、石料、大理石。 属于人造材料的有:水泥、钢筋、铝合金、玻璃、瓷砖、电线、灯具、塑料等等。 三、认识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概念 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材料,这些材料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材料,一类是人造材料,那么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呢? 出示课本35页上面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 预设: 天然材料是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 人造材料是指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者是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 根据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哪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课件大全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课件大全 【导语】课件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科学教学打开了更加广阔的新天地。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篇一】 孩子们对玩水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会看到他们把一粒石子、一片树叶等投进水里,百玩不厌。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我结合大班《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一书设计了此活动——沉浮。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大胆探索、尝试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发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学习两人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活动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记录表、铅笔;盛水的水盆若干个,积木块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二、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如果把这些材料放进水中,会发现什么现象? 1.幼儿尝试。 2.幼儿介绍尝试结果。 教师总结:石子、牙膏皮、橡皮泥这些物体沉到了水底,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沉;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这些物体浮在了水面上,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浮 (二)教师提出尝试性问题:“怎样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在水面上?”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友好协商,一人尝试,一人记录。 2.尝试结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捏成带边的薄片状),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三)教师提出尝试问题:怎样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到水底?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互换尝试。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尝试。 2.尝试结论: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装在空药丸盒里可使空药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四)教师提出尝试问题: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时,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积木块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么办法帮他们把积木很快分出来? 幼儿尝试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积木块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积木块,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教师实验演示,验证答案。 活动延伸 老师把这些材料放在科学区,活动结束后,小朋友可以来继续进行尝试。

幼儿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纸》

幼儿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纸》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纸 我们班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不断丰富,他们变得越来越好奇好问。最近,我发现班上的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纸,产生了兴趣。常常有孩子带纸到幼儿园来玩,还用纸折出了不同的东西。《纲要》里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并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此,我们设计了生成活动《纸》。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体验、积累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活动目的: 1.通过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2.通过尝试操作对不同质地的纸进行比较,感知纸的特性,了解纸的一般用途。 3.通过活动丰富生活经验,培养操作和实验能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对各种纸有初步的认识,知道一些纸制品。 2.物品:面巾纸、图画纸、塑料包装纸、报纸、宣纸、挂历纸、牛皮纸同样大小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纸 1.请幼儿介绍各种纸的名称、一般用途。 2.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二.尝试活动——运沙 1.提出问题:如果请你们用纸来运沙,你们会选哪一张纸?为什么?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中注意的问题: 运沙时不能用手托,注意保持活动室的卫生。 4.幼儿尝试用纸运沙。 5.说说我的发现: A.塑料纸、图画纸、挂历纸、牛皮纸运沙好,不容易破;面巾纸、宣纸运沙不好,容易破。

B.把纸折成容器运沙更方便。 三.尝试活动——运水 1.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运的不是沙,而是水,你们会用什么纸?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要求,幼儿多次尝试运水。 A.不把纸折成容器,你们能用它来运水吗?是不是所有的纸都行呢? 幼儿尝试运水。 B.如果折成容器来运水,哪种纸折的容器最好? 幼儿尝试运水。 4.说说我的发现: A.如果不将纸折成容器运水,面巾纸、宣纸吸水性强,可以运水,但是运的水少,而且很容易破烂。 B.把纸折成容器后运水好,但是要选吸水性差的纸,纸吸了水以后容易破。 教学总结: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与用途。 3.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解决办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性质差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通过辩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化学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3.从法律角度认识有害塑料和白色垃圾对人类的威胁。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较好地组织学生进行“使用塑料的利与弊”的辩论。 教学方法:探究、启发、实验、阅读、讲解、讨论等。 教具准备:投影仪和相关资料;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火柴; 聚乙烯塑料碎片、棉花、羊毛、木片、干草; 的确良、尼龙、腈伦等合成纤维制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 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探索太空世界,都离不开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的最多的是有机合成材料。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诞生,结束了人类只能今依靠天然材料的历史。 [板书] 课题3 在机合成材料 [过渡] 到底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呢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板书] 一、有机化合物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就通过活动与探究来了解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活动与探究] [投影下表,请学生完成,可请学生直接填写,也可由生答教师填写]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滚动的球》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滚动的球》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滚动的球》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摸弄,引起幼儿对球在斜面上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2、学习用语言和图表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 活动重难点: 1、物体在斜面上会移动的。 2、在不同的坡度上,物体移动的速度是不同的。 活动准备: 1、幼儿在科学角活动中已对物体的滚动发生兴趣。 2、已学习过作单一物体的观察记录。 3、球、洗衣板、积木、记录纸、笔等。 活动过程: 一、初次探索 1、设疑:怎样不用力推,球也能滚起来。

2、探索:幼儿自由的操作摆弄,教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积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等) 3、讨论: (1)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并演示。 (2)小结:板的一端垫高了,不用力推球就会从高的地方往下滚。 二、再次探索 1、设疑:请小朋友两个人一起玩,想办法使两只球在板上滚的快慢不一样。 2、探索:幼儿自由结伴操作摆弄,教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两块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积木垫的高低不一祥。或者是,一块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块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积木垫的一样高)

3、讨论: (1)幼儿讲述合作的经过,并进行演示。 (2)小结了两块平整的板面,积木垫的低不一样,的滚动快慢也不一样,垫的高的板球滚的快,垫的低一点的球滚的慢。"老师.教案,出,处!两块积木垫的一样高,平的一块球滚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块板球滚的慢。 4、幼儿体验 三、记录 1、请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记录下来,让大家一看就明白。 2、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记录。 四、延伸: 今天我们玩的是球,那么别的东西放在上面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活动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光》 活动意图: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温暖的阳光下茁壮地成长。平时的户外活动中,经常看到有孩子在阳光下玩“踩影子”的游戏。他们已经对光产生了兴趣。相信他们会很愿意通过实验来探索光的奥秘。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将带领我们的孩子来一个初步的实验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和用途; 2、培养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3、体验动手实验、发现现象的快乐。 活动重点: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和用途; 活动难点:发现光的特性 活动准备:知识铺垫:已经了解常见的各种光;物质准备:人手一个手电筒,一面镜子;课件:光的用途的图片和有关视频。 活动过程: 一、设置场景,激发兴趣 活动室里拉上窗帘:“小朋友,教室里怎么变暗了?”拉开窗帘:“教室 里怎么又变亮了呢?” 二、结合经验,进行分类 1、你知道哪些光? 2、小结:像太阳光、月光、星光、闪电光、火光、萤火虫发出的光叫“自 然光”;像灯光、激光、X光、荧光棒叫“人造光”。 三、观察发现,探索特性 实验(一):将活动室的窗帘拉上,让小朋友打开手电筒,观察发现手电 筒的光是怎么走路的?老师小结:这叫光的直射性。 实验(二):将活动室的窗帘拉开,请小朋友到有阳光的地方玩镜子,观 察发现光有什么变化?老师小结:这叫光的反射性。 四、扩散思维,了解用途 1、小朋友们知道这么多的光,你知道这些光都有什么用吗?比如:太阳光, 它有什么用?激光,有什么用? 2、观看课件,一一介绍光的用途。 3、小结:人们不仅发现了各种光,还用各种光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 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活动延伸: 亲子活动:请家长跟孩子在家继续探索光,帮助孩子了解光还有哪些特性。 并用图画、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来与大家共同分 享。 活动评价:及时表扬、肯定在活动中敢于发现、大胆探索的孩子;鼓励其他孩子大胆地尝试。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有机物 过程与方法:在已有的基础上学习有机物的分类,认识合成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有机物。 难点:塑料的分类 三、【教学方法】 分组实验法(前后四个同学一组),自主总结法,讲授法 四、【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你们知道自己身上穿的衣服是由什么制成的?这些物质都属于有机物(一)、有机化合物 【活动探究】 1、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什么共同点? 答:都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2、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比有 什么不同? 答: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而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 【总结】:化合物可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 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甲烷,乙醇,葡萄糖) 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NaCl H 2SO 4 KNO 3 ) 有机物的分类: 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非常大 (二)有机合成材料 【指导阅读】:P98什么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怎样分类? 【总结】: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1)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木材、和草类(天然纤维)和天然橡胶等。 (2)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涤纶、腈纶、锦纶)和合成橡

胶等——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几种有机合成材料 1、塑料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中有很多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也叫聚合物,如聚乙烯分子就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分子聚合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聚合物中小分子有的连接形成很长的链状,有的结成网状,性质不同。 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塑性,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后又可以熔化,因此这种材料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能制成薄膜、拉成丝,压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酚醛塑料——电木等,加热后不会熔化,一旦加工成型后,不能通过加热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具有热固性。 目前,塑料的品种和用途很多,应用十分广泛。 【讨论】: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应如何封口?电木插座破裂后能否热修补?答:加热使之熔化粘连在一起,不能热修补。 2、纤维 【活动探究】你有下列生活常识吗?妈妈从市场上买回一件漂亮的“羊毛衫”,回家后怀疑自己上当受骗,你会帮妈妈鉴别一下真假吗? 答:用火点燃,闻燃烧的气味,看灰烬的特点。 3、橡胶 橡胶可分为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 【小结】:常用的合成橡胶有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和氯丁橡胶等,合成橡胶具有高弹性,绝缘性,耐油,耐高温等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 合成材料的使用极大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其废弃物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如白色污染,如何应对,该怎样做呢? (三)、合成材料带来的问题及发展的方向 【指导阅读】:P101—102 【总结】:1、白色污染 危害:a. 很难降解、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b. 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 解决方法:a. 减少使用塑料制品,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b. 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 c. 使用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 d. 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2、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户外做操时,我忽然发现站在第二排的张煜程小朋友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来,双手在胸前来回摆动,根本就不是在做操。我刚要提醒他,只见他又停了下来,一会儿看看地面,一会儿看看小手,原来他在玩影子。我没有制止他,他一直专注地玩到做操结束。做完操,我把原来制定的十米往返跑,改为踩影子游戏。孩子们发现了许多有关影子的秘密,由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影子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知道了光和影的形成条件,在探索中了解了物体、光源和反射面之间的关系。 下面这个案例只是其中之一,使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了影子形成的条件、影子变大变小、日晷等经验),通过猜测、记录上午9点下午3点之问,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探索太阳、人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之间的关系。 2、能准确地记录人、太阳、影子之问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阳光充足的日子、户外场地、记录纸、自制的日晷、时(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 2、经验准备:知道太阳光下能反射出人的影子;了解了影子是在物体、光源、反射面三个条件下形成的;通过钟表与日晷对照,初步了解了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影指示时问的工具等。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位置之间的关系。 难点:引导幼儿对影子的变化进行猜想与验证。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活动前,教师在户外选定地点,放置一个大钟表和调置好的日晷。请幼儿猜测:假如上午9点,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哪儿?不同时问,太阳的位置会怎样变化?影子会有什么变化? 2、验证9点影子的位置。 参加活动的幼儿每人负责画一个时问段的影子,并在影子上记录时间和自己的名字。上

有机合成材料 优秀教案

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瓷器。 师: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板书: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活动探究一 师: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的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学生表格的填写并汇报讨论结果。 师:我们将甲烷、乙醇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而氯化钠、硫酸等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无机化合物,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化合物。 动画演示:石油中跳出一个个乙烯分子,乙烯分子连成链状。 师:有机物中碳原子间可以连接成碳链或碳环,因此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通常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像乙烯这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称为小分子,由有机高分子合成的材料称为有机合成材料。 活动探究二 师: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 学生实验:

二、加热塑料片 通过此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小结:线型高分子都具有热塑性,加热软化后可以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也可制成纤维;体型高分子加热后不会熔化,具有热固性,这种塑料一旦加工成型后,不能通过加热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 幻灯片展示: 1.“塑料王”聚四氟乙烯制品。 2.具有热固性的尿素甲醛制品。 3.电线的包皮聚氯乙烯。 4.聚苯乙烯制成的灯饰。 5.日本铃木汽车公司制造的全塑汽车。 活动探究三 师: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纤维织成,实验台面上的3种不同颜色的毛线都是纤维制品。 学生实验:燃烧不同颜色的线 师:买衣服时,怎样知道面料的种类呢? 生1:根据燃烧时的不同现象判断。 生2:可以看服装标签。 展示:服装标签

2020关于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大全

2020关于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大全 一篇好的教案对于老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以此特此整理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仅供参考!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第一篇:神奇的力活动 目标: 1、让幼儿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活动准备: 各种纸球、沙包、矿泉水瓶、药瓶、塑料袋、报纸、松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扔东西的游戏。"(2)游戏要求:每次选择一种物品进行尝试,看谁发现的问题多。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4)你刚才扔的是什么东西?你扔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最后结果是什么样的?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双击此处修改或

者删除页眉页脚信息2、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实践要求:幼儿每次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比较物体下落的速度。(2)选择你认为落地速度快的物体(3)你发现什么东西落得快,什么东西落得慢? 3、小结: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知道物体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那是因为地球具有吸引力。而且还发现轻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 4、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我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 5、延伸活动:观看人在太空的录象尝试改变两张纸下落的速度活动反思对《神奇的力》教学活动的反思: 吸引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怎样让幼儿去理解吸引力呢?我选择了游戏活动--扔东西,通过游戏的层层引导,首先感知物体的下落现象,其次比较两种物体的下落速度,再次讨论怎样改变同一物体的下落速度,让幼儿积极的参与游戏,并尝试通过感受、探索、发现、引导幼儿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使幼儿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探双击此处修改或者删除页眉页脚信息索者,从而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设计的活动延伸实验:如何改变同一物体的下落速度,意欲将正规科学活动与非正规科学活动(区域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孩子的积极思考引发孩子再

大班科学不会下落的乒乓球教案范文

大班科学不会下落的乒乓球教案范文 设计意图: 在一次谈论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时,有孩子说,最佩服运动 员骑着自行车在大圆筒的斜壁上走,还问这是不是一种特殊的自行车?我引导孩子去观察,在生活中是不是还有类似的现象存在?同时设计了这个乒乓球的活动,旨在让孩子亲自感受到离心现象的存在和它带来的奇妙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感知乒乓球在瓶内旋转的离心现象,培养 观察的敏锐性和操作的准确性。 2、理解应用概念:旋转、绕动、转动。 活动准备: 玩绳子系着沙包的做圆周运动的游戏;乒乓球、瓶口大瓶身高 的无底塑料瓶等。 活动建议: 1、动手使乒乓球在瓶中旋转 猜一猜 乒乓球能在瓶中旋转吗? 试一试 将桌面上的乒乓球扣入一个底部开口的塑料瓶,尝试让球旋转 起来 2、感知离心现象

猜一猜 离开桌子,乒乓球还能在无底的塑料瓶里呆着吗? 试一试 怎么做才能使离开桌子的乒乓球还能留在塑料瓶里,不掉下来。 谈一谈 实验的体会 瓶子离开桌子的同时,还要继续转动瓶子,才能使离开桌子的乒乓球不掉下来,(产生离心现象) 绕得越快,球升得越高, 如果不转动,球就会掉下来。 3、运乒乓球比赛 练一练 幼儿分成两组,练习手拿瓶子同时转着球,从一张桌子向另一张桌子运球,使球不掉下来。 比一比 哪组幼儿运到的乒乓球多。 想一想, 是什么让乒乓球在旋转的时候,不会从瓶子里掉出来 活动延伸: 了解生活中的“离心现象” 观察在水面上,汽车快速通过时,带起的弧形水线。

在盛有水的盆里玩齿轮玩具,当快速转动齿轮时,会带出弧形水线。 快速转动沾水的雨伞,观察飞出的水珠产生的弧形水线。 设计说明 通过动手操作,在让乒乓球在瓶中旋转的过程中,发现离心现象, 以对现象进行描述的方式,与同伴互相交流。 感知现象后,进行练习和比赛,发现在一定力量的作用下,才能使球在瓶壁上不下来。 在延伸活动中,了解更多在生活中的离心现象,并能看到有形的离心作用线,对实验有进一步的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因为离心现象而产生的有趣的事情。但在物理学领域,并不确定有“离心力”这个概念存在,在理论上“离心力”只是一种与向心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所以在本活动中,我们只让孩子感受离心现象,而非离心力。 向心力是物体作圆周运动受到的合力,一般来讲以地面为参考系。它的方向指向圆心。 如果向心力不足(绳子断了),物体就会越转越离开旋转中心甚至直接被直线甩出去,也就是离心现象。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课时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材料教案与教学反思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送灵师》 镇海中学陈志海 本课题与前两课题的内容联系不大,但学习方法类同,所以学生在学习本课题时也应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本课题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两部分。第一部分有机化合物中的"探究",让学生填写一些物质的化学式、组成元素和相对分子质量,然后通过比较、分析、讨论的方法自己归纳出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组成元素有什么不同,从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比较引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同时教材从有机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的不同说明了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 第二部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一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以及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教材还从结构与性质的密切关系的角度介绍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并且通过实验验证了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性质差异,以及用图片列举了它们的不同用途。此外,教材还通过比较说明了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的不同性能。合成材料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也带来了环境问题,教材用图表和文字介绍了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合成材料的发展前景,使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立足教材、立足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具体、直观材料,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长。 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