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竞赛几个重要的特殊数列

高中数学竞赛几个重要的特殊数列
高中数学竞赛几个重要的特殊数列

第二节 几个重要的特殊数列

基础知识 1.斐波那契数列

莱昂纳多?斐波那契(1175-1250)出生于意大利比萨市,是一名闻名于欧洲的数学家,其主要的著作有《算盘书》、《实用几何》和《四艺经》等。在1202年斐波那契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数列,即: 假设一对兔子每隔一个月生一对一雌一雄的小兔子,每对小兔子在两个月以后也开始生一对一雌一雄的小兔子,每月一次,如此下去。年初时兔房里放一对大兔子,问一年以后,兔房内共有多少对兔子? 这就是非常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问题。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并不是很困难,可以用n F 表示第n 个月初时免房里的免子的对数,则有

3,2,1321===F F F ,第2+n 个月初时,免房内的免子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第1+n 个月初就已经在免房内的免子,共有1+n F 对;另一部分是第2+n 个月初时新出生的小免子,共有n F 对,于是有

n n n F F F +=++`12。

现在就有了这个问题: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如何去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种求递归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特征根法。

特征根法:设二阶常系数线性齐次递推式为n n n qx px x +=++12(0,,1≠≥,q q p n 为常数),其特征方程为q px x +=2,其根为特征根。 (1)若特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βα,,则其通项公式为

n n n B A x βα+=(1≥n ),其中A 、B 由初始值确定;

(2)若特征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α,则其通项公式为

1

)1([--+=n n n B A x αα(1≥n )

,其中A 、B 由初始值确定。 (这个问题的证明我们将在下节课给出)

因此对于斐波那契数列n n n F F F +=++`12,对应的特征方程为12+=x x ,其特征根为:

2

51,25121-=

+=x x ,所以可设其通项公式为n

n

n B A F ??

?

? ??-+???? ??+=251251,

利用初始条件2,121==F F 得

???????=??

?? ??-+???? ?

?+=????

??-+???? ??+2

251251125125122B A B A ,解得

5

251,5

251--

=+=

B A

所以???

????????? ??--???? ??+=++1125125151n n n F 。 这个数列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斐波那契数列有许多生要有趣的性质,如:

它的通项公式是以无理数的形式给出的,但用它计算出的每一项却都是整数。斐波那契数列在数学竞赛的组合数学与数论中有较为广泛地应用。为了方便大家学习这一数列,我们给出以下性质:(请同学们自己证明)

(1)斐波那契数列的前n 项和12-=+n n F S ; (2)n n n n F F F )1(221-=?-++; (3)n n n F F F 6341<<+(3≥n );

(4)111-++++=n m n m n m F F F F F (1,,*>∈n N n m ); (5)21212-+-=n n n F F F (1,*>∈n N n ); 2.分群数列

将给定的一个数列{n a }: ,,,,,,654321a a a a a a 按照一定的规则依顺序用括号将它分组,则可以得到以组为单位的序列。如在上述数列中,我们将1a 作为第一组,将32,a a 作为第二组,将654,,a a a 作为第三组,……依次类推,第n 组有n 个元素,即可得到以组为单位的序列:(1a ),(32,a a ),(654,,a a a ),……我们通常称此数列为分群数列。 一般地,数列{n a }的分群数列用如下的形式表示:(p a a a ,,,21 ),(r p p a a a ,,,21 ++),(s r r a a a ,,,21 ++),……,其中第1个括号称为第1群,第2个括号称为第2群,第3个括号称为第3群,……,第n 个括号称为第n 群,而数列{n a }称为这个分群数列的原数列。如果某一个元素在分群数列的第m 个群中,且从第m 个括号的左端起是第k 个,则称这个元素为第m 群中的第k 个元素。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数列可以得到不同的分群数列。如对数列{n a }分群,还可以得到下面的分群数列:

第n 个群中有12-n 个元素的分群数列为:(1a ),(432,,a a a ),(98765,,,,a a a a a )…;

第n 个群中有n 2个元素的分群数列为:(21,a a ),(6543,,,a a a a ),(14987,,,,a a a a )…等等。 3.周期数列

对于数列{n a },如果存在一个常数)(*N T T ∈,使得对任意的正整数0n n >恒有n T n a a =+成立,则称数列{n a }是从第0n 项起的周期为T 的周期数列。若10=n ,则称数列{n a }为纯周期数列,若20≥n ,则称数列{n a }为混周期数列,T 的最小值称为最小正周期,简称周期。 周期数列主要有以下性质:

(1)周期数列是无穷数列,其值域是有限集;

(2)周期数列必有最小正周期(这一点与周期函数不同); (3)如果T 是数列{n a }的周期,则对于任意的*N k ∈,kT 也是数列{n a }的周期;

(4)如果T 是数列{n a }的最小正周期,M 是数列{n a }的任一周期,则必有T|M ,即M=kT (*N k ∈);

(5)已知数列{n a }满足n t n a a =+(,,*N t n ∈t 为常数),n n T S ,分别为{n a }的前n 项的和与积,若*,,0,N r q t r r qt n ∈<≤+=,则r t n S qS S +=,

r q t n T T T ?=)(;

(6)设数列{n a }是整数数列,m 是某个取定大于1的自然数,若n b 是

n a 除以m 后的余数,即)(m od m a b n n ≡,且}1,,2,1,0{-∈m b n ,则称数列}{n b 是{n a }关于m 的模数列,记作)}(m od {m a n 。若模数列)}(m od {m a n 是

周期的,则称{n a }是关于模m 的周期数列。 (7)任一k 阶齐次线性递归数列都是周期数列。 4.阶差数列

对于一个给定的数列{n a },把它的连续两项1+n a 与n a 的差1+n a -

n a 记为n b ,得到一个新数列}{n b ,把数列}{n b 称为是原数列{n a }的一

阶差数列;如果=n c n n b b -+1,则称数列}{n c 是数列}{n b 的一阶差数列,

}{n c 是{n a }的二阶差数列;依次类推,可以得到数列{n a }的p 阶差数

列,其中*N p ∈。

如果某一数列的p 阶差数列是一非零常数列,则称该数列为p 阶等差数列。其实一阶等差数列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等差数列;高阶等差数列是二阶或二阶以上等差数列的统称。

高阶等差数列具有以下性质:

(1)如果数列{n a }是p 阶等差数列,则它的一阶等差数列是1-p 阶差数列;

(2)数列{n a }是p 阶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数列{n a }的通项是关于n 的p 次多项式;

(3)如果数列{n a }是p 阶等差数列,则其前n 项之和n S 是关于n S 的

1+p 次多项式。

高阶等差数列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求通项公式以及前n 项和,更深层次的问题2是差分方程的求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有: (1)逐差法:其出发点是∑-=+-+=1

111)(n k k k n a a a a ;

(2)待定系数法:在已知阶数的等差数列中,其通项n a 与前n 项和S n 是确定次数的多项式(关于n 的),先设出多项式的系数,再代入已知条件解方程组即得

(3)裂项相消法:其出发点是a n 能写成n a =f (n +1)-f (n )

(4)化归法:把高阶等差数列的问题转化为易求的同阶等差数列或低阶等差数列的问题,达到简化的目的

设数列{n a }不是等比数列:若它的一阶等差数列是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则称它是一阶等比数列;若它的一阶差数列不是等比数列,而二阶差数列是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则称这为二阶等比数列。一般地说,如果某一个数列它的1-p 阶等差数列不是等比数列,而p 阶差数列是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则称这个数列为p 阶等比数列,其中*N p ∈。

0阶等比数列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等比数列,一阶及二阶以上的

等比数列,统称为高阶等比数列。 典例分析

例1.数列{}n f

的通项公式为1122n n

n f ??

???=- ??????,n ∈+Z .记12

12C +C +

+C n

n n n n n S f f f =,求所有的正整数n ,使得n S 能被

8整除.

(2005年上海竞赛试题)

解:记αβ=

=则

(

)(

)()(

)10

00S 113322n n i i i

i i i n n n i i n n n n

i i i i n n i i n n

C C C C αβαβαβαβ=====--??=-=+-+???

?????+??=- ? ? ????????

∑∑ 注意到

3535

3,

12

2

2

2

+

+

=?

=,可得

()

1

1

21333333S 2222223S S n n n n n n n ++++??

??????????????-?????=-+--?? ? ? ? ? ? ??????????????????????

????

=-* 因此,S n+2除以8的余数,完全由S n+1、S n 除以8的余数确定

112

11122122,3S C f S C f C f ==+=,故由(*)式可以算出{}n S 各项除以8的余数

依次是1,3,0,5,7,0,1,3,……,它是一个以6为周期的数列,从而83n S n ?

故当且仅当38n n S 时,

例2.设n a 是下述自然数N 的个数,N 的各位数字之和为n ,且每位数字只能取1、3或4,求证:n a 2是完全平方数,这里 ,3,2,1,0=n 分析:这道题目的证法很多,下面我们给出借助于斐波那契数列证明

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利用斐波那契数列作过渡证明。

设k x x x N 21=,其中}4,3,2,1{,,,21∈k x x x 且n x x x k =+++ 21。 假设4>n ,删去1x 时,则当1x 依次取1,3,4时,n x x x k =+++ 32分别等于4,3,1---n n n ,故当4>n 时,431---++=n n n n a a a a (1) 作数列}{n F :2,121==F F 且n n n F F F +=++`12, ,3,2,1=n 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下述两式成立:

22n n F a = (2) 112++=n n n F F a (3)

因为2,132==a a 故当2,1=n 时(2)(3)两式成立。

假设当k n ≤(1≥k )时,(2)(3)两式成立,由当1+=k n 时,由(1)式、}{n F 的定义以及归纳假设,知

)(11122121222--+--++++=++=k k k k k k k k k F F F F F a a a a 2111111)(+-++-+=+=+=k k k k k k k k F F F F F F F F

)(1211222232-+-++++=++=k k k k k k k k F F F F a a a a =+=++12

1k k k F F F 2111)(++++=+k k k k k F F F F F

这样(2)(3)两式对于1+=k n 成立。故(2)(3)两式对于一切自然数),1(*N n n n ∈≥成立。,由(2)即可知n a 2是完全平方数。

方法二:由}{n a 的递推关系式寻求}{2n a 的递推关系式,从这个递推关系式对求}{2n a 与斐波那契数列的关系。

设k x x x N 21=,其中}4,3,2,1{,,,21∈k x x x 且n x x x k =+++ 21。 假设4>n ,删去1x 时,则当1x 依次取1,3,4时,n x x x k =+++ 32分别等于4,3,1---n n n ,故当4>n 时,431---++=n n n n a a a a 所以4232122---++=n n n n a a a a )(524222---++=n n n a a a 4232--++n n a a

42222--+=n n a a )(5232--++n n a a 42222--+=n n a a )(6222--++n n a a

422222--+=n n a a 62--n a

令n n a b 2=,则当3>n 时,有32122----+=n n n n b b b b

因为9,4,1634221======a b a b a b ,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n n F b =,其中

}{n F 是斐波那契数列:2,121==F F 且n n n F F F +=++`12, ,3,2,1=n

当2,1=n 时结论显然;

设)3(≥≤k k n 时结论成立,于是222122112222----+-+=-+=k k k k k k k F F F b b b b

222121)()(-----++=k k k k k F F F F F 2

1222

221

+--=-+=+k k k F F F F k 即当1+=k n 时命题成立。

从上述证明可知,对一切正整数*N n ∈,n b 是完全平方数,从而n a 2也是完全平方数。

例3.将等差数列{n a }:*4 1 ()n a n n N =-∈中所有能被3或5整除的数

删去后,剩下的数自小到大排成一个数列{n b },求2006b 的值. (2006年江西省竞赛试题)

解:由于6015=-+n n a a ,故若n a 是3或5的倍数,当且仅当15+n a 是3或5的倍数.

现将数轴正向分成一系列长为60的区间段:(0,+∞)=(0,60]∪(60,120]∪(120,180]∪…,注意第一个区间段中含有{n a }的项15个,即3,7,11,15,19,23,27,31,35,39,43,47,

51,55,59.其中属于{n b }的项8个,为:71=b ,112=b ,193=b ,234=b ,315=b ,436=b ,477=b ,598=b ,于是每个区间段中恰有15个{n a }的项,8个{n b }的项,且有k b b r r k 608=-+,k ∈N,1≤r ≤8.由于2006=8×250+6,而436=b ,所以1504343250602506062006=+?=+?=b b .

例4.将正奇数集合},5,3,1{ 从小到大按第n 组有12-n 个奇数进行分组:{1},{3,5,7},{9,11,13,15,17},……问1991位于第几组?

解:需要写出第n 组的第1个数与最后一个数,1991介于其中,而

第n 组的最后一个数为122-n 。

第n 组的第一个数即第n -1组的最后一个数后面的奇数,为[2(n -1)2-1]+2=2(n -1)2+1。由题意知2(n -1)2+1≤≤1991122-n , 解得(n -1)2995≤且9962≥n ,从而32≤n 且32≥n ,故32=n ,即1991位于第32级中。

例5.设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为d ,将}{n a 按第k 组有k 3个数的法则分组如下:

),,(321a a a ,),,,(954a a a ,),,,(181110a a a ,……,

试问n a 是第几组的第几个数?并求出n a 所在那组的各项的和。 解:设n a 位于第k 组,则前1-k 组共有3+6+9+…+3(k -1)=2

)

1(3-k k 项,

所以<≤+-n k k 12)1(3132)

1(3+++-k k k 即???>-++≤-+-0

2233022332

2n k k n k k 解此方程组得:≤<-+-k n 61524216

15

2421

-+

n , 因为*N k ∈且

6

15

242

1-+n -(1)6

15

242

1=-+

-n ,所以??

????-+=6152421n k 。 因此,n a 是第k 组的第??????--2)1(3k k n 个数,其中??

????-+=6152421n k 。 因为第k 组是以d k k a a k k 2

)

1(311

2

)1(3-+

=+-为首项,d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其所有项的和等于+??

? ??

-+

d k k a k 2)1(31d k k k ka d k k 2)12(32)13(321-++=-,其中??

?

???-+

=615242

1

n k 。

例6.设奇数数列:1,3,5,7,9…… (1) 按2,3,2,3……的个数分群如下:

(1,3),(5,7,9),(11,13),(15,17,19),……(2) (I )试问数列(1)中的2007是分群数列(2)中的第几群中的第几个元素?

(II )求第m 个群中的所有的元素之和。

解:(I )将数列(1)重新分群,按每个群含5个元素的方式分群: (1,3,5,7,9),(11,13,15,17,19), (3)

由于2007排在(1)中的第1004个,因此2007是分群数列(3)中的第201群中的第4个元素。对照分群数列(2)与(3),容易知道(3)中的第201个群的第4个元素是数列(2)中的第402个群中的第2个元素,所以2007是分群数列(2)中第402群中的第2个元素。 (II )对n 分偶数和奇数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若n 为偶数,则k n 2=,则数列(2)的第n 群的元素是数列(3)的第

k 群的第3,4,5个元素,由于数列(3)的第k 群的5个元素之和是110-k ,所以数列(2)中的第n 群的元素之和为

915930)510()310()110(-=-=-+-+-n k k k k ;

若n 为奇数,设12+=k n ,则数列(2)的第n 群的元素是数列(3)的第1+k 群的第1,2个元素。由于数列(3)的第1+k 群的5个元素之和是110+k ,所以数列(2)中的第n 群的元素之和为

610420)310()110(-=+=+++n k k k 。

例7.数列}{n a :1,9,8,5,……,其中4+i a 是2++i i a a 的个位数字( ,3,2,1=i ),

试证明:2

20002198621985a a a +++ 是4的倍数。

证明:数列}{n a 中i a 为奇或偶数时,分别记i b 为1,0,则得数列}{n b :1,1,0,1,0,1,1,0,0,1,0,0,0,1,1,1;1,1,0,1,0,1,1,0,0,1,0,0,0,1,1,1;…且i a 与i b 的奇偶性相同。

由于数列}{n a ,}{n b 的定义及前面得到的新数列}{n b 的一些项,可见}

{n b 是以15为周期的周期数列,即得i i b b =+15,而)15(mod 51985≡,)15(mod 61986≡,……,)15(mod 52000≡,

于是,051985==b b ,161986==b b ……,052000==b b 即在1985到2000的这16项中,奇数、偶数各有8项,

由于偶数的平方能被4整除,奇数的平方被4除余1,由此命题得证。 例8.已知2,121==a a ,??

?--=++n

n n

n n a a a a a 1235,为奇数时为偶数时n n n n a a a a 11++,试证:对于一切*N n ∈,n a 所有的项都不是4的倍数。

证明:方法一:由题设中的递推关系,知21,,++n n n a a a 的奇偶性只有三种情况:奇,偶,奇;偶,奇,奇;奇,奇,偶。7,2,1321===a a a 均不是4的倍数。下面证明}{n a 中的所有项都不是4的倍数。

假设存在m a 是4的倍数的最小下标m ,则3>m ,且2,1--m m a a 均为奇数,

3-m a 为偶数。

由于32135----=m m m a a a 和21---=m m m a a a ,得m m m a a a -=--2343所以3-m a 是4的倍数,与所设的矛盾!因此命题得证。

方法二:由于该数列不是周期数列,但模4后得到的数列是周期数列,从开头的几项1,2,7,29,22,23,49,26,-17,……模4后得1,2,3,1,2,3,1,2,3,……发现这是一个周期为3的周期数列。

设)4(mod 3n n a a ≡+,对于k n ,,2,1 =(其中3≥k )成立,则)4(mod 12-+≡n n a a ,

所以

3

2++k k a a 与

k

k a a 1-奇偶性相同,所以

)4(m od 353511234+-+++≡-≡-≡k k k k k k a a a a a a

或)4(m od 11234+-+++≡+≡+≡k k k k k k a a a a a a

因此,将数列每一项模4后,余数成周期数列,周期为3,因此n a 所有项都不是4的倍数。

例9.一个三阶等差数列{a n }的前4项依次为30,72,140,240,求其通项公式

解:由性质(2),a n 是n 的三次多项式,可设a n =A n 3+B n 2+C n +D 由a 1=30、a 2=72、a 3=140、a 4=240得

解得:

所以a n =n 3+7n 2+14n +8

例10.对于任一实数序列A={a 1,a 2,a 3,…},定义?A 为序列{a 2-a 1,a 3-a 2,…},它的第n 项为a n +1-a n ,假设序列?(?A)的所有项均为1,且a 19=a 92=0,求a 1

解:设序列?A 的首项为d ,则序列?A 为{d ,d +1,d +2,…},它的第n 项是d +(n -1)

,因此序列A 的第n 项

)2)(1(21

)1()2()1()(1

1

1111--+-+=-++++++=-+=∑-=+n n d n a n d d d a a a a a n k k k n

显然a n 是关于n 的二次多项式,首项等比数列为

2

1, 由于a 19=a 92=0,必有)22)(19(2

1

--=n n a n ,所以a 1=819.

方法二:由题意知,数列A 是二阶等差数列,因面它的通项是关于n 的二次三项式,故可设c bn an a n ++=2,由a 19=a 92=0,知19,92是方程

02=++c bn an 的两个根,所以

)22)(19(--=n n a a n ,又已知1)()(1223=---a a a a ,

从而0)921)(191()922)(192(2)923)(193(=--+-----a a a

解得2

1

=a ,所以)22)(19(2

1--=n n a n ,将1=n 代入求得a 1=819. 针对练习:(主要是阶差数列的练习)

1.数列{a n }的二阶差数列的各项均为16,且a 63=a 89=10,求a 51 解:法一:显然{a n }的二阶差数列{b n }是公差为16的等差数列,设其首

a ,

b n =a +(n -1)

×

16,

a n =

a 1+

=a 1+(n -1)a +8(n -1)(n -2)

这是一个关于n 的二次多项式,其中n 2的系数为8,由于a 63=a 89=10,所以

a n =8(n -63)(n -89)+10,从而a 51=8(51-63)(51-89)+10=3658

解:法二:由题意,数列{a n }是二阶等差数列,故其通项是n 的二次多项式,又a 63=a 89=10,故可设a n =A(n -63)(n -89)+10 由于{a n }是二阶差数列的各项均为16,所以(a 3-a 2)-(a 2-a 1)=16 即a 3-2a 2+a 1=16,所以

A(3-63)(3-89)+10-2[A(2-63)(2-89)+10]+A(1-63)×(1-89)+10=16 解得:A=8

a n =8(n -63)(n -89)+10,从而a 51=8(51-63)(51-89)+10=3658 2.求和:S n =1×3×22+2×4×32+…+n (n +2)(n +1)2 解:S n 是是数列{n (n +2)(n +1)2}的前n 项和,

因为a n =n (n +2)(n +1)2是关于n 的四次多项式,所以{a n }是四阶等差数

列,于是S n是关于n的五次多项式

k(k+2)(k+1)2=k(k+1)(k+2)(k+3)-2k(k+1)(k+2),故求S n可转化为求

K n=和T n=

k(k+1)(k+2)(k+3)=[ k(k+1)(k+2)(k+3)(k+4)-(k-1) k(k+1)(k+2)(k+3)],所以

K n==

T n==

从而S n=K n-2T n=

3.已知整数列{a n}适合条件:

(1)a n+2=3a n+1-3a n+a n-1,n=2,3,4,…

(2)2a2=a1+a3-2

(3)a5-a4=9,a1=1

求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

解:设b n=a n+1-a n,C n=b n+1-b n

C n=b n+1-b n=(a n+2-a n+1)-(a n+1-a n)=a n+2-2a n+1+a n=(3a n+1-3a n+a n-1) -2a n+1+a n=a n+1-2a n+a n-1

=C n-1 (n=2,3,4,…)

所以{ C n}是常数列

由条件(2)得C1=2,则{a n}是二阶等差数列

因此a n=a1+

由条件(3)知b4=9,从而b1=3,于是a n=n2

4.求证:二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证明:设{a n}的一阶差数列为{b n},二阶差数列为{c n},由于{a n}是二阶等差数列,故{c n}为常数列。

又c1=b2-b1=a3-2a2+a1

所以

5.求数列1,3+5+7,9+11+13+15+17,…的通项

解:问题等价于:将正奇数1,3,5,…按照“第n个组含有2n-1个数”的规则分组:

(1)、(3,5,7)、(9,11,13,15,17),…然后求第n组中各数之和a n

依分组规则,第n组中的数恰好构成以2为公差的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因而确定了第n组中正中央这一项,然后乘以(2n-1)即得a n 将每一组的正中央一项依次写出得数列:1,5,13,25,…这个数列恰为一个二阶等差数列,不难求其通项为2n2-2n+1,故第n组正中央的那一项为2n2-2n+1,从而

a n=(2n-2n+1)(2n-1)

6.数列{a n}的二阶差数列是等比数列,且a1=5,a2=6,a3=9,a4=16,求{a n}

的通项公式

解:易算出{a n}的二阶差数列{c n}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c n=2n,

{a n}的一阶差数列设为{b n},则b1=1且

从而

7.设有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纸一张,若将这张纸剪成一边长为别为1厘米、3厘米、…、(2n-1)厘米的正方形,愉好是n个而不剩余纸,这可能吗?

解:原问题即是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12+32+…+(2n-1)2=1002

由于12+32+…+(2n-1)2=[12+22+…+(2n)2]-[22+42+…+(2n)2]=

随着n的增大而增大,当n=19时=9129<10000,当n=20时=10660>10000

故不存在…

竞赛数列训练题

竞赛数列专题训练(1) 1.(2009年全国联赛)使不等式1111200712213 a n n n +++<-+++ 对一切正整数n 都成立的最小正整数a 的值为 . 2.正整数n 使得2 2005n +是完全平方数, ________. 3.(2008年全国联赛)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满足:1 (1) n n n S a n n -+= +,1,2,n = ,则通项 n a =________. 4.(2007年全国联赛)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不为0,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q 是小于1的正有理 数。若a 1=d ,b 1=d 2 ,且3 212 32221b b b a a a ++++是正整数,则q 等于________. 5.已知数列}{n a 满足,01=a ),2,1(1211 =+++=+n a a a n n n ,则n a =___ . 6.已知数列n x ,满足n x x n n n +=++1)1(, 且21=x , 则2013x = . 7.(2007年湖北竞赛改编)若数列{}n a 满足:112,3n n a a a += -==2010a ____. 8.(2009年全国联赛)一个由若干行数字组成的数表,从第二行起每一行中的数字均等于其肩上的 两个数之和,最后一行仅有一个数,第一行是前100个正整数按从小到大排成的行,则最后一行的数是 (可以用指数表示) 9.设4012 2N = ,求不超过 1 N n = 10.(2007年全国联赛) 设∑=-+=n k n k n k a 1) 1(1 ,求证:当正整数n ≥2时,a n +1

高中数学竞赛数列问题

高中数学竞赛数列问题 一、 高考数列知识及方法应用(见考纲) 二、 二阶高次递推关系 1.因式分解降次。例:正项数列{a n },满足12+=n n a S ,求a n (化异为同后高次) 2.两边取对数降次。例:正项数列{a n },a 1=1,且a n ·a n+12 = 36,求a n 三、 线性递推数列的特征方程法 定理1:若数列{a n }的递推关系为a n+2=λ1a n+1+λ2a n ,则设特征方程x 2=λ1x+λ2, 且此方程有相异两根x 1,x 2(x 1≠x 2),则必有 a n =c 1x 1n +c 2x 2n ,其中c 1,c 2由此数列已知前2项解得,即 ???+=+=2 222112 2 2111x c x c a x c x c a 或由???+=+=22111 2 10x c x c a c c a 得到。(见训练及考试题) 定理2:若方程x 2=λ1x+λ2有相等重根x 0,则有 a n =(c 1+c 2n )x 0n ,其中c 1,c 2仍由定理1方程组解得。 例如.:1,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21+++∈+===N n a a a a a n n n ,求数列{}n a 的 通项公式 2,.数列{}n a 中,设,2,1321===a a a 且)3(32 1 1≥+= --+n a a a a n n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3,.数列}{n a 满足:.,2 36 457,12 10N n a a a a n n n ∈-+= =+ 证明:(1)对任意n a N n ,∈为正整数;(2)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4,已知.数列{}n a 满足121,2,a a n N +==∈都有2144n n n a a a ++=-,求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 四、 特殊递推的不动点法 ( f (x )= x 的解称为f (x )的不动点 ) 定理1:若数列{a n }满足递推:a n+1=a ·a n +b (a ,b ∈R ), 则设x=ax+b ,得不动点1 0--= a b x 且数列递推化为:a n+1-x 0=a (a n -x 0),

高中数学竞赛教案讲义(7)解三角形

第七章 解三角形 一、基础知识 在本章中约定用A ,B ,C 分别表示△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分别表示它们所对的各边长,2 c b a p ++=为半周长。 1.正弦定理:C c B b A a sin sin sin ===2R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 推论1:△ABC 的面积为S △ABC =.sin 2 1sin 21sin 21B ca A bc C ab == 推论2:在△ABC 中,有bcosC+ccosB=a. 推论3:在△ABC 中,A+B=θ,解a 满足) sin(sin a b a a -=θ,则a=A. 正弦定理可以在外接圆中由定义证明得到,这里不再给出,下证推论。先证推论1,由正弦函数定义,BC 边上的高为bsinC ,所以S △ABC =C ab sin 2 1;再证推论2,因为B+C=π-A ,所以sin(B+C)=sinA ,即sinBcosC+cosBsinC=sinA ,两边同乘以2R 得bcosC+ccosB=a ;再证推论3,由正弦定理B b A a sin sin =,所以)sin()sin(sin sin A a A a --=θθ,即sinasin(θ-A)=sin(θ-a)sinA ,等价于21-[cos(θ-A+a)-cos(θ-A-a)]= 2 1-[cos(θ-a+A)-cos(θ-a-A)],等价于cos(θ-A+a)=cos(θ-a+A),因为0<θ-A+a ,θ-a+A<π. 所以只有θ-A+a=θ-a+A ,所以a=A ,得证。 2.余弦定理:a 2=b 2+c 2-2bccosA bc a c b A 2cos 2 22-+=?,下面用余弦定理证明几个常用的结论。 (1)斯特瓦特定理:在△ABC 中,D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BD=p ,DC=q ,则AD 2=.22pq q p q c p b -++ (1) 【证明】 因为c 2=AB 2=AD 2+BD 2 -2AD ·BDcos ADB ∠, 所以c 2=AD 2+p 2-2AD ·pcos .ADB ∠ ① 同理b 2=AD 2+q 2-2AD ·qcos ADC ∠, ② 因为∠ADB+∠ADC=π, 所以cos ∠ADB+cos ∠ADC=0, 所以q ×①+p ×②得 qc 2+pb 2=(p+q)AD 2+pq(p+q),即AD 2=.22pq q p q c p b -++ 注:在(1)式中,若p=q ,则为中线长公式.2 222 22a c b AD -+=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数列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试题讲座——数列 一、选择题部分 1.(2006年江苏)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 2 45 n a n n =-+,则{}n a 的最大项是( B ) ()A 1a ()B 2a ()C 3a ()D 4a 2(2006安徽初赛)正数列满足()231221,10,103n n n t a a a a a n --===≥,则100lg ()a = ( ) A 、98 B 、99 C 、100 D 、101 3. (2006吉林预赛)对于一个有n 项的数列P=(p 1,p 2,…,p n ),P 的“蔡查罗和”定义为s 1、s 2、…s n 、的算术平均值,其中s k =p 1+p 2+…p k (1≤k≤n ),若数列(p 1,p 2,…,p 2006)的“蔡查罗和”为2007,那么数列(1,p 1,p 2,…,p 2006)的“蔡查罗和”为 ( A ) A. 2007 B. 2008 C. 2006 D. 1004 4.(集训试题)已知数列{a n }满足3a n+1+a n =4(n ≥1),且a 1=9,其前n 项之和为S n 。则满足不等式|S n -n-6|<125 1 的最小整数n 是 ( ) A .5 B .6 C .7 D .8 解:由递推式得:3(a n+1-1)=-(a n -1),则{a n -1}是以8为首项,公比为- 3 1 的等比数列, ∴S n -n=(a 1-1)+(a 2-1)+…+(a n -1)= 3 11] )31 (1[8+--n =6-6×(-31)n ,∴|S n -n-6|=6×(31)n <1251,得:3n-1 >250,∴满足条件的最小整数n=7,故选C 。 5.(集训试题)给定数列{x n },x 1=1,且x n+1= n n x x -+313,则 ∑=2005 1 n n x = ( ) A .1 B .-1 C .2+3 D .-2+3 解:x n+1= n n x x 3 3 133 - +,令x n =tan αn ,∴x n+1=tan(αn +6 π), ∴x n+6=x n , x 1=1,x 2=2+3, x 3=-2-3, x 4=-1, x 5=-2+3, x 6=2-3, x 7=1,……,∴有 ∑===2005 1 11n n x x 。故选A 。 6、(2006陕西赛区预赛)已知数列{}{}n n a b 、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A ,n B 记

高中数学竞赛_数列【讲义】

第五章 数列 一、基础知识 定义1 数列,按顺序给出的一列数,例如1,2,3,…,n ,…. 数列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两种,数列{a n }的一般形式通常记作a 1, a 2, a 3,…,a n 或a 1, a 2, a 3,…,a n …。其中a 1叫做数列的首项,a n 是关于n 的具体表达式,称为数列的通项。 定理1 若S n 表示{a n }的前n 项和,则S 1=a 1, 当n >1时,a n =S n -S n -1. 定义2 等差数列,如果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a n +1-a n =d (常数),则{a n }称为等差数列,d 叫做公差。若三个数a , b , c 成等差数列,即2b =a +c ,则称b 为a 和c 的等差中项,若公差为d, 则a =b -d, c =b +d. 定理2 等差数列的性质:1)通项公式a n =a 1+(n -1)d ;2)前n 项和公式: S n =d n n na a a n n 2 )1(2)(11-+=+;3)a n -a m =(n -m)d ,其中n , m 为正整数;4)若n +m=p +q ,则a n +a m =a p +a q ;5)对任意正整数p , q ,恒有a p -a q =(p -q )(a 2-a 1);6)若A ,B 至少有一个不为零,则{a n }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S n =An 2+Bn . 定义3 等比数列,若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 q a a n n =+1,则{a n }称为等比数列,q 叫做公比。 定理3 等比数列的性质:1)a n =a 1q n -1 ;2)前n 项和S n ,当q ≠1时,S n =q q a n --1)1(1;当q =1时,S n =na 1;3)如果a , b , c 成等比数列,即b 2=ac (b ≠0),则b 叫做a , c 的等比中项;4)若m+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 定义4 极限,给定数列{a n }和实数A ,若对任意的ε>0,存在M ,对任意的n >M(n ∈N ),都有|a n -A |<ε,则称A 为n →+∞时数列{a n }的极限,记作.lim A a n n =∞ → 定义5 无穷递缩等比数列,若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q 满足|q |<1,则称之为无穷递增等比数列,其前n 项和S n 的极限(即其所有项的和)为q a -11(由极限的定义可得)。 定理3 第一数学归纳法:给定命题p (n ),若:(1)p (n 0)成立;(2)当p (n )时n =k 成立时能推出p (n )对n =k +1成立,则由(1),(2)可得命题p (n )对一切自然数n ≥n 0成立。 竞赛常用定理 定理4 第二数学归纳法:给定命题p (n ),若:(1)p (n 0)成立;(2)当p (n )对一切n ≤k 的自然数n 都成立时(k ≥n 0)可推出p (k +1)成立,则由(1),(2)可得命题p (n )对一切自然数n ≥n 0成立。 定理5 对于齐次二阶线性递归数列x n =ax n -1+bx n -2,设它的特征方程x 2=ax +b 的两个根为α,β:(1)若α≠β,则x n =c 1a n -1+c 2βn -1,其中c 1, c 2由初始条件x 1, x 2的值确定;(2)若α=β,则x n =(c 1n +c 2) αn -1,其中c 1, c 2的值由x 1, x 2的值确定。 二、方法与例题 1.不完全归纳法。 这种方法是从特殊情况出发去总结更一般的规律,当然结论未必都是正确的,但却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普遍方式。通常解题方式为:特殊→猜想→数学归纳法证明。 例1 试给出以下几个数列的通项(不要求证明);1)0,3,8,15,24,35,…;2)1,5,19,65,…;3)-1,0,3,8,15,…。 【解】1)a n =n 2-1;2)a n =3n -2n ;3)a n =n 2-2n . 例2 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 21,a 1+a 2+…+a n =n 2a n , n ≥1,求通项a n . 【解】 因为a 1= 2 1,又a 1+a 2=22·a 2,

高中数学竞赛教案讲义(17)整数问题

第十七章 整数问题 一、常用定义定理 1.整除:设a,b ∈Z,a ≠0,如果存在q ∈Z 使得b=aq ,那么称b 可被a 整除,记作a|b ,且称b 是a 的倍数,a 是b 的约数。b 不能被a 整除,记作a b. 2 带余数除法:设a,b 是两个给定的整数,a ≠0,那么,一定存在唯一一对整数q 与r ,满足b=aq+r,0≤r<|a|,当r=0时a|b 。3.辗转相除法:设u 0,u 1是给定的两个整数,u 1≠0,u 1 u 0,由2可得下面k+1个等式:u 0=q 0u 1+u 2,01且n 为整数,则k a k a a p p p n 2121 ,其中p j (j=1,2,…,k)是质数(或称素数),且在不计次序的意义下,表示是唯一的。 6.同余:设m ≠0,若m|(a-b),即a-b=km ,则称a 与b 模同m 同余,记为a ≡b(modm),也称b 是a 对模m 的剩余。 7.完全剩余系:一组数y 1,y 2,…,y s 满足:对任意整数a 有且仅有一个y j 是a 对模m 的剩余,即a ≡y j (modm),则y 1,y 2,…,y s 称为模m 的完全剩余系。 8.Fermat 小定理:若p 为素数,p>a,(a,p)=1,则a p-1≡1(modp),且对任意整数a,有a p ≡a(modp). 9.若(a,m)=1,则)(m a ≡1(modm), (m)称欧拉函数。 10.(欧拉函数值的计算公式)若k a k a a p p p m 2121 ,则 (m)=.)11(1 k i i p m 11.(孙子定理)设m 1,m 2,…,m k 是k 个两两互质的正整数,则同余组: x ≡b 1(modm 1),x ≡b 2(modm 2),…,x ≡b k (modm k )有唯一解, x ≡'1M M 1b 1+'2M M 2b 2+…+'k M M k b k (modM), 其中M=m 1m 2m k ;i M =i m M ,i=1,2,…,k ;i i M M '≡1(modm i ),i=1,2,…,k. 二、方法与例题 1.奇偶分析法。 例1 有n 个整数,它们的和为0,乘积为n ,(n>1),求证:4|n 。 2.不等分析法。 例2 试求所有的正整数n ,使方程x 3+y 3+z 3=nx 2y 2z 2有正整数解。

高中数学竞赛训练题--选择题(每题含详解)

最新高中数学奥数竞赛训练题—选择题 1.当01x <<时,()lg x f x x = ,则下列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22()()()f x f x f x << B. 22()()()f x f x f x << C. 22()()()f x f x f x << D. 22()()()f x f x f x << 2.设()f x 在[0,1]上有定义,要使函数()()f x a f x a -++有定义,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A .1(,)2-∞-; B. 11[,]22-; C. 1(,)2+∞; D. 11(,][,)22 -∞-?+∞ 3.已知P 为三角形ABC 内部任一点(不包括边界),且满足 ()(2)0PB PA PB PA PC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则△ABC 一定为 ( ) A .直角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 4.已知()() 2222212f x x a b x a ab b =++-++-是偶函数,则函数图象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的最大值是( ) A B. 2 C. D. 4 5.已知函数34)(2 +-=x x x f ,集合}0)()(|),{(≤+=y f x f y x M ,集合 }0)()(|),{(≥-=y f x f y x N ,则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集合M N I 所表示的区域的面积 是( ) A. 4π B. 2 π C.π D.π2 6. 函数()f x ) []3 . 1, . 1, C. 1, D. 1, 22A B ?????????? 7. 设)(x f 有反函数)(1x f -,将)32(-=x f y 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关于x 轴对称后所得函数的反函数是( ) A .2 1)(1 --= -x f y B .2 )(11x f y --=- C .2 )(11x f y --= D .2 1)(1 -= -x f y 8.化简三角有理式x x x x x x x x 22662244cos sin 2cos sin cos sin sin cos ++++的值为( ) A. 1 B. sin cos x x + C. sin cos x x D. 1+sin cos x x 9.设a v ,b v 为两个相互垂直的单位向量。已知OP uuu v =a v ,OQ uuu v =b v ,OR uuu v =r a v +k b v .若△PQR 为等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五)──数列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五) ──数列 一、基础知识 定义1 数列,按顺序给出的一列数,例如1,2,3,…,n,…. 数列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两种,数列{a n}的一般形式通常记作a1, a2,a3,…,a n或a1, a2, a3,…,a n…。其中a1叫做数列的首项,a n是关于n的具体表达式,称为数列的通项。 定理1 若S n表示{a n}的前n项和,则S1=a1, 当n>1时,a n=S n-S n-1. 定义2 等差数列,如果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a n+1-a n=d(常数),则{a n}称为等差数列,d叫做公差。若三个数a, b, c成等差数列,即2b=a+c,则称b为a和c的等差中项,若公差为d, 则a=b-d, c=b+d. 定理2 等差数列的性质:1)通项公式 a n=a1+(n-1)d;2)前n项和公式: S n=;3)a n-a m=(n-m)d,其中n, m 为正整数;4)若n+m=p+q,则a n+a m=a p+a q;5)对任意正整数p, q,恒有a p-a q=(p-q)(a2-a1);6)若A,B 至少有一个不为零,则{a n}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S n=An2+Bn.

定义3 等比数列,若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 ,则{a n}称为等比数列,q叫做公比。 定理3 等比数列的性质:1)a n=a1q n-1;2)前n 项和S n,当q1时,S n=;当q=1时,S n=na1;3)如果a, b, c成等比数列,即b2=ac(b0),则b叫做a, c的等比中项;4)若m+n=p+q,则a m a n=a p a q。 定义4 极限,给定数列{a n}和实数A,若对任意的>0,存在M,对任意的n>M(n∈N),都有|a n-A|<,则称A为n→+∞时数列{a n}的极限,记作 定义5 无穷递缩等比数列,若等比数列{a n}的公比q满足|q|<1,则称之为无穷递增等比数列,其前n 项和S n的极限(即其所有项的和)为(由极限的定义可得)。 定理3 第一数学归纳法:给定命题p(n),若:(1)p(n0)成立;(2)当p(n)时n=k成立时能推出p(n)对n=k+1成立,则由(1),(2)可得命题p(n)对一切自然数n≥n0成立。 竞赛常用定理 定理4 第二数学归纳法:给定命题p(n),若:(1)p(n0)成立;(2)当p(n)对一切n ≤k的自然数n都成立时(k≥n0)可推出p(k+1)成立,则由(1),(2)可得命题p(n)对一切自然数n≥n0成立。 定理5 对于齐次二阶线性递归数列x n=ax n-1+bx n-2,设它的特征方程x2=ax+b的两个根为α,β:(1)若αβ,则x n=c1a n-1+c2βn-1,其中c1, c2由初始条件x1, x2的值确定;(2)若α=β,则x n=(c1n+c2) αn-1,其中c1, c2的值由x1, x2的值确定。 二、方法与例题 1.不完全归纳法。 这种方法是从特殊情况出发去总结更一般的规律,当然结论未必都是正确的,但却是 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普遍方式。通常解题方式为:特殊→猜想→数学归纳法证明。

高中数学联赛数列基础练习题

高中数学联赛数列基础练习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36分,每小题6分) 1.设函数2()(1),([1,3],)f x x n x n N *=-+∈-∈的最小值为n a ,最大值为n b ,记22n n n c b a =-,则数列{n a } ( D ) A .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B.是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 C.是常数列; D.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2.等差数列{}n a 中,2n ≥,公差0d <,前n 项和是n S .则有(C). (A)1n S na ≥ (B)n n S na ≤ (C)1n n na S na << (D)1n n na S na << 3.(2004,3,37)22 11(1)(1) 23- - (21) (1)2003-的值是( ) A .20054006 B .10012003 C .10022003 D .20074006 4.(高一希望311)自然数k 的各位数字和的平方记为1()f k ,且 11()[()]n n f k f f k -=,则(11)n f ,(n N *∈)的值域为( ) A .N * B. 5 C.{4,16,49,169,256} D.{2,4,7,13,16} 5.(高考分类题解60)若{n a }是等差数列,首项 11116 ,,55n n n a a a n N *++=+=∈,则12()lim n a a →∞ ++n …+a =( ) A .25 B.27 C.14 D. 425 6.(2005,11,41)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n s ,若1n a =+,则满足条件的数列有( ) A .1个 B.2个 C.多于2的有限个 D.无限个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_数列

数列 一、基础知识 定义1 数列,按顺序给出的一列数,例如1,2,3,…,n ,…. 数列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两种,数列{a n }的一般形式通常记作a 1, a 2, a 3,…,a n 或a 1, a 2, a 3,…,a n …。其中a 1叫做数列的首项,a n 是关于n 的具体表达式,称为数列的通项。 定理1 若S n 表示{a n }的前n 项和,则S 1=a 1, 当n >1时,a n =S n -S n -1. 定义2 等差数列,如果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a n +1-a n =d (常数),则{a n }称为等差数列,d 叫做公差。若三个数a , b , c 成等差数列,即2b =a +c ,则称b 为a 和c 的等差中项,若公差为d, 则a =b -d, c =b +d. 定理2 等差数列的性质:1)通项公式a n =a 1+(n -1)d ;2)前n 项和公式: S n =d n n na a a n n 2 )1(2)(11-+=+;3)a n -a m =(n -m)d ,其中n , m 为正整数;4)若n +m=p +q ,则a n +a m =a p +a q ;5)对任意正整数p , q ,恒有a p -a q =(p -q )(a 2-a 1);6)若A ,B 至少有一个不为零,则{a n }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S n =An 2+Bn . 定义3 等比数列,若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 q a a n n =+1,则{a n }称为等比数列,q 叫做公比。 定理3 等比数列的性质:1)a n =a 1q n -1 ;2)前n 项和S n ,当q ≠1时,S n =q q a n --1)1(1;当q =1时,S n =na 1;3)如果a , b , c 成等比数列,即b 2=ac (b ≠0),则b 叫做a , c 的等比中项;4)若m+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 定义4 极限,给定数列{a n }和实数A ,若对任意的ε>0,存在M ,对任意的n >M(n ∈N ),都有|a n -A |<ε,则称A 为n →+∞时数列{a n }的极限,记作.lim A a n n =∞ → 定义5 无穷递缩等比数列,若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q 满足|q |<1,则称之为无穷递增等比数列,其前n 项和S n 的极限(即其所有项的和)为q a -11(由极限的定义可得)。 定理3 第一数学归纳法:给定命题p (n ),若:(1)p (n 0)成立;(2)当p (n )时n =k 成立时能推出p (n )对n =k +1成立,则由(1),(2)可得命题p (n )对一切自然数n ≥n 0成立。 竞赛常用定理 定理4 第二数学归纳法:给定命题p (n ),若:(1)p (n 0)成立;(2)当p (n )对一切n ≤k 的自然数n 都成立时(k ≥n 0)可推出p (k +1)成立,则由(1),(2)可得命题p (n )对一切自然数n ≥n 0成立。 定理5 对于齐次二阶线性递归数列x n =ax n -1+bx n -2,设它的特征方程x 2=ax +b 的两个根为α,β:(1)若α≠β,则x n =c 1a n -1+c 2βn -1,其中c 1, c 2由初始条件x 1, x 2的值确定;(2)若α=β,则x n =(c 1n +c 2) αn -1,其中c 1, c 2的值由x 1, x 2的值确定。 二、方法与例题 1.不完全归纳法。 这种方法是从特殊情况出发去总结更一般的规律,当然结论未必都是正确的,但却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普遍方式。通常解题方式为:特殊→猜想→数学归纳法证明。 例1 试给出以下几个数列的通项(不要求证明);1)0,3,8,15,24,35,…;2)1,5,19,65,…;3)-1,0,3,8,15,…。 【解】1)a n =n 2-1;2)a n =3n -2n ;3)a n =n 2-2n . 例2 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 21,a 1+a 2+…+a n =n 2a n , n ≥1,求通项a n . 【解】 因为a 1= 2 1,又a 1+a 2=22·a 2,

《高中数学竞赛》数列

竞赛辅导 数列(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的 问题。数列最基本的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所谓数列,就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如果数列{a n}的第n项a n与项数(下标)n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a n=f(n)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从函数角度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而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为了解数列竞赛题,首先要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两类基本数列的定义、性质有关公式,把握它们之间的(同构)关系。 一、等差数列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等差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 前n项和公式为: 从(1)式可以看出,是的一次数函()或常数函数(),()排在一条直线上,由(2)式知,是的二次函数()或一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在等差数列{ }中,等差中项:且任意两项的关系为: 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项和公式还可推出: 若 二、等比数列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表示。等比数列{a n}的通项公式是: 前项和公式是:

在等比数列中,等比中项: 且任意两项的关系为 如果等比数列的公比满足0<<1,这个数列就叫做无穷递缩等比数列,它的各项的和(又叫所有项的和)的公式为: 从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项和公式可以推出: 另外,一个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各项取同底数数后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反之,以任一个正数C为底,用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做指数构造幂,则{}是等比数列。在这个意义下,我们说:一个正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是“同构”的。重要的不仅是两类基本数列的定义、性质,公式;而且蕴含于求和过程当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智慧,也是极其珍贵的,诸如“倒排相加”(等差数列),“错位相减”(等比数列)。 数列中主要有两大类问题,一是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二是求数列的前n项和。 三、范例 例1.设a p,a q,a m,a n是等比数列{a n}中的第p、q、m、n项,若p+q=m+n, 求证: 证明: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公比为q,则 说明:这个例题是等比数列的一个重要性质,它在解题中常常会用到。它说明等比数列中距离两端(首末两项)距离等远的两项的乘积等于首末两项的乘积, 即:a1+k·a n-k=a1·a n 对于等差数列,同样有:在等差数列{ }中,距离两端等这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即:a1+k+a n-k=a1+a n 例2.在等差数列{}中,a4+a6+a8+a10+a12=120,则2a9-a10= A.20 B.22 C.24 D28 解:由a4+a12=2a8,a6+a10 =2a8及已知或得 5a8=120,a8=24 而2a9-a10=2(a1+8d)-(a1+9d)=a1+7d=a8=24。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涂色问题 新人教A 版

§29涂色问题 涂色问题是数学竞赛中较为典型的问题,可以直接用抽屉原则解决涂色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别的有关问题“涂色”,转化为涂色问题,涂色问题本身,有其深刻的数学背景。有些问题,本来就属于图论的内容。有些问题的解决,则需要用到数论、组合数学的理论和方法。这里介绍,只是中学数学竞赛中的有关问题。 1.小方格染色问题 最简单的染色问题是从一种民间游戏中发展起来的方格盘上的染色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后来又发展成为解决方格盘铺盖问题的重要技巧. 2.线段染色和点染色 (1)线段染色.较常见的一类染色问题是发样子组合数学中图论知识的所谓“边 染色”(或称“线段染色”),主要借助抽屉原则求解. (2)点染色.先看离散的有限个点的情况. 例题讲解 1.把正方形ABCD的一边AB分成n段,使奇数号的线段长度之和等于偶数号的线段长度之和(如图01—01)。过各分点作平行于AD的线段,得到n个矩形。每一个矩形又被对角线BD 分成两部分。将奇数号矩形左部及偶数号矩形的右部涂上同一颜色。证明:在对角线BD两侧的有同色的部分,其面积和相等。 2.在一张无限方格纸的某些方格上涂上红色,其余方格涂上蓝色,每一个2×3 的六方格矩形内恰好2个红方格。试问:一个9×11的99方格矩形内包含多少个红方格? 3.在n×n(n≥2)个方格的正方形表中,有n-1个格子里涂了色,求证:通过交换

两行或两列的位置,总可以将所有涂色的方格移到正方形表的左上角顶点到右下角顶点的对角线下方。 4.有n×n(n≥3)个方格表中,先在表中任意选出n-1个方格都涂成黑色,然后将那些凡是至少与两个已涂色的方格相邻的方格也都涂黑色。求证:不论怎样选择最初的n-1个方格,都不能按这样的法则,将表中的所有方格全涂黑。 5.设ABC为正三角形,E为线段BC,CA,AB上点的集合(包括A,B,C在内)。将E分成两个子集,求证:总有一个子集中含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顶点。 6.设a1,a2,a3……是一个不减的正整数序列,定义b m是使a n≥m的n的最小值,若a19=85,试求a1+a2+…+a19+b1+b2+…+b85的值。 7.有1987块玻璃片,每块上涂有红、黄、蓝三色之一,进行下列操作:将不同颜色的两块玻璃片擦净,然后涂上第三种颜色。 (1)求证:无论开始时红、黄、蓝色玻璃片各有多少块,总可以经过有限次操作而使所有的玻璃片涂有同一种颜色; (2)求证:玻璃片最后变成哪种颜色,与操作顺序无关。 8.把集合M={1,2,…,1987}的元素用4种颜色涂色,求证:至少存在一种涂色方法,使得M中任何等差数列的10项,不是同一颜色。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之数列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之数列 一、数列的性质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是中学阶段的两种重要数列,也是各年高考、竞赛的重点,现将它们的主要性质及容对照讨论如下: 性质1:若K K ,,,,21n a a a 是等差(等比)数列,那么K K ,,,,kj i j i i a a a ++仍是等差(等比)数列。 性质2:若}{n a 为等差数列,且 ∑∑===k l l k l l j i 11 ,那么 ∑∑===k l j k l i l l a a 1 1 (脚标和相同则对应的 项的和相同);若}{n a 为等比数列,且∑∑===k l l k l l j i 1 1 ,那么l l j k l i k l a a 1 1 ===ππ(脚标和相同则对 应的项的积相同)。 性质3:若}{n a 为等差数列,记K K ,,,,1 )1(1 2 1 1∑∑∑=-+=+==== k i k m i m k i k i k i i a S a S a S ,那么 }{m S 仍为等差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记K K ,,,,)1(1 1 21 1k m i k l m k i k l i k l a P a P a P -+=+=====πππ, 那么}{m P 仍为等比数列。 性质4:若}{n a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q ,且|q|〈1,则q a S n n -= ∞ →1lim 1 。 例1、若}{n a 、}{n b 为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分别为n n T S ,,若 1 32+=n n T S n n , 则=∞→n n n b a lim ( )A.1 B. 36 C. 32 D.94 例2、等差数列}{n a 的前m 项和为30,前2m 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m 项的和为( ) A.130 B. 170 C. 210 D.260 例3、}{n a 、}{n b 为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分别为n n T S ,,若 3 3131 3++=n n T S n n (1)求2828a b 的值, (2)求使n n a b 为整数的所有正整数n 。

数学竞赛教案讲义排列组合与概率

第十三章 排列组合与概率 一、基础知识 1.加法原理:做一件事有n 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m 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m 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m 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一共有N=m 1+m 2+…+m n 种不同的方法。2 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n 个步骤,第1步有m 1种不同的方法,第2步有m 2种不同的方法,……,第n 步有m 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 1×m 2×…×m n 种不同的方法。3.排列与排列数: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 ≤n)个元素,按照一定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m ≤n)元素的所有排列个数,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排列数,用m n A 表示,m n A =n(n-1)…(n-m+1)= )! (! m n n -,其中m,n ∈N,m ≤n, 注:一般地0 n A =1,0!=1,n n A =n!。 4.N 个不同元素的圆周排列数为n A n n =(n-1)!。 5.组合与组合数:一般地,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 ≤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即从n 个不同元素中不计顺序地取出m 个构成原集合的一个子集。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 ≤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用m n C 表示: .)! (!! !)1()1(m n m n m m n n n C m n -=+--= 6.组合数的基本性质:(1)m n n m n C C -=;(2)1 1--+=n n m n m n C C C ;(3) k n k n C C k n =--11;(4)n n k k n n n n n C C C C 20 10==+++∑= ;(5)111++++-=+++k m k k m k k k k k C C C C ;(6) k n m n m k k n C C C --=。 7.定理1:不定方程x 1+x 2+…+x n =r 的正整数解的个数为1 1--n r C 。

2019-2020年高中数学竞赛标准教材讲义 数列教案

2019-2020年高中数学竞赛标准教材讲义 数列教案 一、基础知识 定义1 数列,按顺序给出的一列数,例如1,2,3,…,n ,…. 数列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两种,数列{a n }的一般形式通常记作a 1, a 2, a 3,…,a n 或a 1, a 2, a 3,…,a n ….其中a 1叫做数列的首项,a n 是关于n 的具体表达式,称为数列的通项. 定理1 若S n 表示{a n }的前n 项和,则S 1=a 1, 当n >1时,a n =S n -S n -1. 定义2 等差数列,如果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a n +1-a n =d (常数),则{a n }称为等差数列,d 叫做公差.若三个数a , b , c 成等差数列,即2b =a +c ,则称b 为a 和c 的等差中项,若公差为d, 则a =b -d, c =b +d. 定理2 等差数列的性质:1)通项公式a n =a 1+(n -1)d ;2)前n 项和公式: S n =d n n na a a n n 2 )1(2)(11-+=+;3)a n -a m =(n -m)d ,其中n , m 为正整数;4)若n +m=p +q ,则a n +a m =a p +a q ;5)对任意正整数p , q ,恒有a p -a q =(p -q )(a 2-a 1);6)若A ,B 至少有一个不为 零,则{a n }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S n =An 2+Bn . 定义3 等比数列,若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则{a n }称为等比数列,q 叫做公比. 定理3 等比数列的性质:1)a n =a 1q n -1;2)前n 项和S n ,当q 1时,S n =;当q =1时,S n =na 1;3) 如果a , b , c 成等比数列,即b 2=ac (b 0),则b 叫做a , c 的等比中项;4)若m+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 定义4 极限,给定数列{a n }和实数A ,若对任意的>0,存在M ,对任意的n >M(n ∈N ),都有|a n -A |<,则称A 为n →+∞时数列{a n }的极限,记作 定义5 无穷递缩等比数列,若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q 满足|q |<1,则称之为无穷递增等比数列,其前n 项和S n 的极限(即其所有项的和)为(由极限的定义可得). 定理3 第一数学归纳法:给定命题p (n ),若:(1)p (n 0)成立;(2)当p (n )时n =k 成立时能推出p (n )对n =k +1成立,则由(1),(2)可得命题p (n )对一切自然数n ≥n 0成立. 竞赛常用定理 定理4 第二数学归纳法:给定命题p (n ),若:(1)p (n 0)成立;(2)当p (n )对一切n ≤k 的自然数n 都成立时(k ≥n 0)可推出p (k +1)成立,则由(1),(2)可得命题p (n )对一切自然数n ≥n 0成立. 定理5 对于齐次二阶线性递归数列x n =ax n -1+bx n -2,设它的特征方程x 2=ax +b 的两个根为α, β:(1)若αβ,则x n =c 1a n -1+c 2βn -1,其中c 1, c 2由初始条件x 1, x 2的值确定;(2)若α=β,则 x n =(c 1n +c 2) αn -1,其中c 1, c 2的值由x 1, x 2的值确定. 二、方法与例题 1.不完全归纳法. 这种方法是从特殊情况出发去总结更一般的规律,当然结论未必都是正确的,但却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普遍方式.通常解题方式为:特殊→猜想→数学归纳法证明. 例1 试给出以下几个数列的通项(不要求证明);1)0,3,8,15,24,35,…;2)1,5,19,65,…;3)-1,0,3,8,15,…. 【解】1)a n =n 2-1;2)a n =3n -2n ;3)a n =n 2-2n . 例2 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a 1+a 2+…+a n =n 2a n , n ≥1,求通项a n . 【解】 因为a 1=,又a 1+a 2=22·a 2, 所以a 2=,a 3=,猜想(n ≥1). 证明;1)当n =1时,a 1=,猜想正确.2)假设当n ≤k 时猜想成立. 当n =k +1时,由归纳假设及题设,a 1+ a 1+…+a 1=[(k +1)2-1] a k +1,, 所以 ) 1(1231121+?++?+?k k =k (k +2)a k +1, 即1113121211+-++-+-k k =k (k +2)a k +1, 所以=k (k +2)a k +1,所以a k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