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高考回归课本100个问题(11-20)

高三数学高考回归课本100个问题(11-20)
高三数学高考回归课本100个问题(11-20)

高考数学回归课本100个问题(11-20)

11.求反函数时,易忽略求反函数的定义域.

12.函数与其反函数之间的一个有用的结论:1()()f b a f a b -=?=

13求函数单调性时,易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和“或”;单调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

14、奇偶性:f(x)是偶函数?f(-x)=f(x)=f(|x|);f(x)是奇函数?f(-x)=-f(x);定义域含零的奇函数过原点(f(0)=0);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为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

15、周期性。

①若()y f x =图像有两条对称轴,()x a x b a b ==≠,则()y f x =必是周期函数,且一周期为2||T a b =-;

(2)函数()f x 满足()()x a f x f +=(0)a >,则()f x 是周期为a 的周期函数”:①函数()f x 满足()()x a f x f +=-,则()f x 是周期为2a 的周期函数;②若1()(0)()f x a a f x +=≠恒成立,则2T a =;③若1()(0)()

f x a a f x +=-≠恒成立,则2T a =.

16、函数的对称性。①满足条件()()f x a f b x +=-的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2

a b

x +=对称。(2)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一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3)反比例函数:)0x (x c y ≠=平移?b

x c a y -+

=(中心为(b,a))

17.反函数:①函数存在反函数的条件一一映射;②奇函数若有反函数则反函数是奇函数③周期函数、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无反函数④互为反函数的两函数具相同单调性⑤f(x)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f[f -1(x)]=x(x ∈B),f -1[f(x)]=x(x ∈A).⑥原函数定义域是反函数的值域,原函数值域是反函数的定义域。 题型方法总结

18Ⅰ判定相同函数: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相同

19Ⅱ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

(1)待定系数法――已知所求函数的类型(二次函数的表达形式有三种:一般式:

2()f x ax bx c =++;

顶点式:2()()f x a x m n =-+;零点式:12()()()f x a x x x x =--)。如已知()f x 为二次函数,且 )2()2(--=-x f x f ,且f(0)=1,图象在x 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22,求()f x 的解析式 。(答:21()212

f x x x =++) (2)代换(配凑)法――已知形如(())f

g x 的表达式,求()f x 的表达式。如(1)

已知,sin )cos 1(2x x f =-求()

2x f 的解析式(答:242()2,[f x x x x =-+∈);

(2)若221)1(x x x x f +=-,则函数)1(-x f =_____(答:223x x -+);(3)若函数)(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当),0(+∞∈x 时,)1()(3x x x f +=,那么当

)0,(-∞∈x 时,)(x f =________(答:(1x ). 这里需值得注意的是所求解析式的定义域的等价性,即()f x 的定义域应是()g x 的值域。

(3)方程的思想――对已知等式进行赋值,从而得到关于()f x 及另外一个函数的方程组。如(1)已知()2()32f x f x x +-=-,求()f x 的解析式(答:2()33f x x =--

);(2)已知()f x 是奇函数,)(x g 是偶函数,且()f x +)(x g =

1

1-x ,则()f x = (答:21x x -)。 20求定义域: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如:分母?;偶次根式被开方数?;对数真数?,底数?;零指数幂的底数?);实际问题有意义;若f(x)定义域为[a,b],复合函数f[g(x)]定义域由a ≤g(x)≤b 解出;若f[g(x)]定义域为[a,b],则f(x)定义域相当于x ∈

[a,b]时g(x)的值域;

如:若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为??

????2,21,则)(log 2x f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答:{}

42|≤≤x x );(2)若函数2(1)f x +的定义域为[2,1)-,则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________(答:[1,5]).

高三复习回归教材方案(数学)

高三数学回归教材方案 考虑到本校学生的学情及高考数学试题的走势,应校长室要求,加强教材在高三数学复习中的作用,现做出“回归教材”这一举措,并拟定以下方案: 一、高考数学试题的命题背景 高考数学学科的命题,在考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察,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察,注重展现数学的学科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试题力求新颖,表达脱俗,背景公平。高考试题根植于课本,着眼于提高 课本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又是教学的依据,理应成为高考数学试题的源头。因此高考命题注重课本在命题中的作用,充分发挥课本作为试题的根本来源的功能,通过对高考数学试题命题的研究可以发现,每年均有一定数量(10题左右)的试题是以教材习题为素材的变式题,如2015年理科全国高考卷Ⅰ中有第1、2、4、5、6、8、10、13、14、15、17、18等题都是以教材中的题目变形来的。通过变形、延伸与拓展来命制高考数学试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选编原题,仿制题。有的题目直接取自教材,有的是教材概念、公式、例题、习题的改编。如2006年湖北理科15题,广东卷第9题等; 第二层次:串联方式,综合习题。即有的题目是教材中几个题目或几种方法的串联。综合与拓展。如2006年广东卷第15题,2016年全国卷第17题等; 第三层次:增加层次,添加参数。即通过增加题目的层次,设置隐含条件、引进讨论的参数,改变提问的方向等,提高题目的灵活性和综合性。 二、学生对回归教材的一些误区 历届的高三学生,对回归教材都有轻视之感。老师要求班上的同学看教材,他们中的一部分就会不以为然,认为不如把时间用来多做几个题有效。有些同学也看了教材,觉得没什么收获,主要是方法不对。老师必须讲清回归教材的重要性,同时要指导和督促学生做好这件事情。 三、教师如何提高课本例习题的复习价值 1、高三数学复习课既要忠实于课本,又要拔高课本 课本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本”,高考选拔人才必然要以这个“本”为依据,那么高三复习肯定要忠实于课本,以课本为基础,根据数学课的特点,不仅仅是重复旧知识,而应该在归纳课本上的思想方法的基础上拔高课本,使课本上的思想方法得到升华。 2、多题一组,编拟问题链,形成“合力”,加强题与题之间的横向联合。 3、将例习题解法“一般化”,培养思维的概括能力。

回归课本知识要点(高中理科)

必修1 第一章、集合 定义1 一般地,一组确定的、互异的、无序的对象的全体构成集合,简称集,用大写字母来表示;集合中的各个对象称为元素,用小写字母来表示,元素x 在集合A 中,称x 属于A ,记为A x ∈,否则称x 不属于A ,记作A x ?。 例如,通常用N ,Z ,Q ,B ,Q +分别表示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正有理数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用?来表示。集合分有限集和无限集两种。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并用逗号隔开表示集合的方法,如{1,2,3};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属性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例如{有理数},}0{>x x 分别表示有理数集和正实数集。 定义2 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A 叫做B 的子集,记为B A ?,例如Z N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如果A 是B 的子集,B 也是A 的子集,则称A 与B 相等。如果A 是B 的子集,而且B 中存在元素不属于A ,则A 叫B 的真子集。 便于理解:B A ?包含两个意思:①A 与B 相等 、②A 是B 的真子集 定义3 交集,}.{B x A x x B A ∈∈=且 定义4 并集,}.{B x A x x B A ∈∈=或 定义5 补集,若},{,1A x I x x A C I A ?∈=?且则称为A 在I 中的补集。 定义6 集合},,{b a R x b x a x <∈<<记作开区间),(b a ,集合 },,{b a R x b x a x <∈≤≤记作闭区间],[b a ,R 记作).,(+∞-∞ 定义7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补充知识点 对集合中元素三大性质的理解 (1)确定性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对于集合A 和元素a ,要么a A ∈,要么a A ?,二者必居其一.比如:“所有大于100的数”组成一个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而“较大的整数”就不能构成一个集合,因为它的对象是不确定的.再如,“较大的树”、“较高的人”等都不能构成集合. (2)互异性 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任何两个相同的对象在同一集合中时,只能算作这个集合中的一个元素.如:由a ,2a 组成一个集合,则a 的取值不能是0或1. (3)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的次序无先后之分.如:由1 23,,组成一个集合,也可以写成132,,组成一

回归课本回归教材

回归课本回归教材. 高三化学教材基础知识高考考前必读 必修一 必修一: 1.P4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主要知道常见

物质的性质与标志相对应。如酒精为易燃液体、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浓硫酸为腐蚀品、KCN为剧毒品。如P10习题第二题选B。2. P6-7 熟记过滤、蒸发、蒸馏装置图,分别需要哪些仪器?蒸馏烧瓶中温度计水 银球的位置,冷凝管水流方向(若冷凝管竖直冷凝水流方向)。蒸馏烧瓶和普通烧瓶的区别。 2+2+2-等杂质,MgSO 除去粗盐中的Ca、、3. P7 4先加入过量的BaCl,至沉淀不再

产生后,再加入过量2的NaCO、NaOH,充分反应后将沉淀一并滤去,经检322-,其原因是SOBaSO测发现滤液中仍含有一定量的442-COKsp差不大,当溶液中存在大量的和BaCO的33时,BaSO就会部分转化为BaCO。其中NaCO的作32432+2+。所以试剂加入顺序Na和过量的BaCOCa用是:除32在之BaCl 后。24. P9 萃取和分液:分液装置图,分液漏斗的结构(两活塞、两小孔)。溴水呈橙色、溴的(苯)CCl4橙红色。碘水呈黄色,碘的(苯)CCl呈紫红色。萃取42 后分液,上下层液体分别从上下口倒出。注意实验1-4的第(2)步、(4)步操作的注意事项及规范的文字表述。P9关于CCl 的注解①42-2-的检验方法。和氯离子、COSO 5. P10 第6-7题

43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6. P16 ()。重点注意步骤、图示、注解、注意事项、学与问等。称量固体时托盘天平)P18习题6(包括只保留一位,量筒量取液体时也只保留一位。容量瓶查“”)。使用的第一步操作:检查是否漏水(简称“查漏的方法:向容量瓶中加入适量水,盖好瓶塞,左手漏”食指顶住瓶塞,右手托住瓶底,将容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最新目录 (1)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2函数及其表示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指数函数 2.2对数函数 2.3幂函数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函数与方程 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必修二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2直线的方程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必修三: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1.2基本算法语句 1.3算法案例 第二章统计 2.1随机抽样 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 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 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 2.2用样本估计总体 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 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 第三章概率 3.1随机事件的概率 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3.2古典概型 3.3几何概型 阅读与思考概率与密码 必修四: 第一章三角函数 1.1任意角和弧度制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5函数y=Asin(ωx+ψ) 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5)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材实验 目录 01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选修5,P17) (2) 02苯甲酸的重结晶(选修5,P18) (2) 03用粉笔分离菠菜叶中的色素(选修5,P19) (3) 04乙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选修5,P32) (3) 05溴苯的制取(选修5,P37) (4) 06硝基苯的制取(选修5,P37) (5) 07苯、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选修5,P38) (5) 08溴乙烷水解反应实验及产物的验证(选修5,P42) (6) 09溴乙烷消去反应实验及产物的验证(选修5,P42) (6) 10乙醇的消去反应(选修5,P51) (7) 11乙醇与重铬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选修5,P52) (7) 12苯酚的酸性(选修5,P53) (8) 13苯酚与溴水的反应(选修5,P54) (9) 14苯酚的显色反应(选修5,P54) (9) 15乙醛的银镜反应(选修5,P57) (9) 16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选修5,P57) (10) 17实验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选修5,P60) (10) 18实验探究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选修5,P61) (11) 19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选修5,P80) (12) 20果糖的还原性实验(选修5,P80) (12) 21蔗糖与麦芽糖的化学性质(选修5,P82) (12) 22淀粉水解的条件(选修5,P83) (13) 23蛋白质的盐析(选修5,P89) (14) 24蛋白质的变性(选修5,P89) (14) 25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选修5,P90) (15) 26酚醛树脂的制备及性质(选修5,P108) (15)

高考语文复习更应该回归课本

新课改后的高考语文复习更应回归课本 庆阳一中马康 [摘要]虽然高考语文试卷的内容大多是取自课外,但课本是语文教学的工具和根本,是无庸置疑的。语文高考复习应回归课本,语文教师应用好课本这个“例子”,培养起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切实提高语文高考复习有效性。 [关键词]课本语文高考复习 高考语文复习好像一直处于被质疑、被批判甚至被否定的位置,“高耗低效”的评价也使广大语文教师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如何走出困境,迎来语文教育的春天?我认为,课本应是高考语文复习的重要转折点。 在高考语文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很多的思想误区,有人认为语文的考试,考到书本的可能性为零,复习可有可无,只要考试临场发挥就行,根本不需要课本;更有不少人急功近利,平时不看课本,复习不用课本,宁愿置身于题海之中。把大量时间花在做各种练习题上。这些都是很不正常的现象,也是学习效率、复习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语文课本和高考其实有密切联系。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就是通过这些例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有真正学好这些“例子”,才能实现升华到举一反三的转折。否则,语文能力培养就只能是缘木求鱼。因而,高考语文复习要做到落到实处,卓有成效,真正授人以渔,就应该重视语文课本的复习,善用课本,用好课本。 一、熟悉课文,夯实基础知识 高考语文试题出自课本之外,但“根”在课本内-认真分析一下高考试题,几乎都可以从教材中找到它们的“身影”,都可以依靠中学教材的知识来解决。比如我们从必修一到五种可以找到众多考试常考词汇:睚眦必报、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疑神疑鬼、妄加揣测、伎俩、指桑骂槐、惴惴不安、不期而遇、意料之外,平易近人、消尽散绝、夸夸其谈、自惭浅薄,居高临下、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独抒新见、入木三分、梦魇、犀利、如坐春风……

高中数学回归课本的100问

回归课本的100个问题 1.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lg x y x =—函数的定义域;{}|lg y y x =—函数的值域;{}(,)|lg x y y x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2.在应用条件A ∪B =B?A ∩B =A?AB时,易忽略A是空集Φ的情况. 3,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2n ,真子集个数为2n -1;如满足{1,2}{1,2,3,4,5}M ??≠集合M 有______个。 (答:7) 4、C U (A ∩B)=C U A ∪C U B; C U (A ∪B)=C U A ∩C U B;card(A ∪B)=? 5、A ∩B=A ?A ∪B=B ?A ?B ?C U B ?C U A ?A ∩C U B=??C U A ∪B=U 6、注意命题p q ?的否定与它的否命题的区别: 命题p q ?的否定是p q ??;否命题是p q ???;命题“p 或q ”的否定是“┐P 且┐Q”,“p 且q ”的否定是“┐P 或┐Q” 7、指数式、对数式: m n a =,1m n m n a a -=,,0 1a =,log 10a =,log 1a a =,lg 2lg51+=,log ln e x x =,log (0,1,0)b a a N N b a a N =?=>≠>,log a N a N =。 8、二次函数①三种形式:一般式f(x)=ax 2+bx+c(轴-b/2a,a ≠0,顶点?);顶点f(x)=a(x-h)2 +k;零点式 f(x)=a(x-x 1)(x-x 2)(轴?);b=0偶函数;③区间最值:配方后一看开口方向,二讨论对称轴与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b = (答:2) ; 910递减,在时)0,[],0(,0a a a -> 1112 13 14定义域含零的奇函数过原点 15()y f x =必是周期函数,且一周期为 T 期为a 的周期函数”:①函数()f x 满足 f -1 )(0)() a f x =≠恒成立,则2T a =;③若1 ()(0)() f x a a f x +=- ≠恒成立,则2T a =. 16、函数的对称性。①满足条件()()f x a f b x +=-的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2 a b x += 对称。(2)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一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3)反比例函数:)0x (x c y ≠=平移?b x c a y -+ =(中心为(b,a)) 17.反函数:①函数存在反函数的条件一一映射;②奇函数若有反函数则反函数是奇函数③周期函数、定义域为非单

高考物理回归课本

原子物理基础知识2016.5 一、黑体和黑体辐射 1.热辐射现象: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有关,所以称为热辐射。 2.黑体: 物体具有辐射能量的本领,又有吸收外界辐射来的能量的本领。 绝对黑体(简称“黑体”)是指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填“各种”或“部分”)波长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而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3.实验规律: (1)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2)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二、、光电效应现象 1、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物体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发射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2、光电效应的研究结论: ①任何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③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④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入射光的强度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电子数越多。 3、光电效应的应用: 光电管:光电管的阴极表面敷有碱金属,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较弱,在光的照射下容易发射电子,阴极发出的电子被阳极收集,在回路中形成电流,称为光电流。 注意: ①光电管两极加上正向电压,可以增强光电流。 ②光电流的大小跟入射光的强度和正向电压有关,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光电流越大。 ③遏止电压U0。回路中的光电流随着反向电压的增加而减小,当反向电压U0满足: 2 max 2 1 eU mv=,光电流将会减小到零,所以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4、波动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 ①不论入射光的频率多少,只要光强足够大,总可以使电子获得足够多的能量,从而产生光电效应,实际上如果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无论光强多大,都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②光强越大,电子可获得更多的能量,光电子的最大初始动能应该由入射光的强度来决定,实际上光电子的最大初始动能与光强无关,与频率有关。 ③光强大时,电子能量积累的时间就短,光强小时,能量积累的时间就长,实际上无论光入射的强度怎样微弱,几乎在开始照射的一瞬间就产生了光电子. 5、普朗克常量:普郎克在研究电磁波辐射时,提出能量量子假说:物体热辐射所发出的电磁波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是hv的整数倍,hv称为一个能量量子。即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其中v 辐射频率,h是一个常量,称为普朗克常量。 6、光子说:光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能量是一份一份的,而且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每一个能量子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E跟光的频率v成正比,E= hv,其中:h是普 朗克常量. 7、光电效应方程 (1)逸出功W0: 电子脱离金属离子束缚,逸出金属表面克服离子引力所做功的最小值 (2)光电效应方程: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hv大于逸出功W0,那么有些光电子在脱离金属表面后还有剩余的动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出射光子的最大初动能E k与入射光子的能量hv、逸出功 W0的关系式是 2 max 2 1 W mv hv+ =(其中2 max 2 1 mv是指出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3)光电效应的解释: ①极限频率:金属内部的电子一般一次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入射光子的能量hv小于逸出功W0时,电子不可能逸出,这就是光电效应存在极限频率的原因。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大全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大全 新课标人教A版 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1.1 集合 1.2 函数及其表示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本章小结与复习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 2.1 指数函数 2.2 对数函数 2.3 幂函数 本章小结与复习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 函数与方程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本章小结与复习 必修二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本章小结与复习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 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 本章小结与复习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2 直线的方程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本章小结与复习 第四章圆与方程 4.1 圆的方程 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4.3 空间直角坐标系 本章小结与复习 必修三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2 基本算法语句 1.3 算法案例 本章小结与复习 第二章统计 2.1 随机抽样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本章小结与复习 第三章概率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3.2 古典概型 3.3 几何概型 本章小结与复习 必修四 第一章三角函数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5 函数y=Asin(ωx+?)的图象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本章小结与复习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 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 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本章小结与复习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本章小结与复习 必修五 第一章解三角形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2 应用举例 1.3 实习作业 本章小结与复习 第二章数列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2.2 等差数列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 等比数列 2.5 等比数列前n项和 本章小结与复习 第三章不等式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 3.4 基本不等式ab≤ 2 b a+ (a≥0,b≥0)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 教材实验 目录 01 粗盐的提纯(必修 1,P5-P7) (2) 02 粗盐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 (2) 03 检验蒸馏前后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必修 1,P8) (3) 04 碘水的萃取与分液(必修 1,P9) (3) 05 电解水(必修 1,P13) (4) 06 配制 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必修 1,P16) (5) 07 胶体的性质和制取(必修 1,P26-P27) (5) 08 离子反应(必修 1,P31-P33) (6) 09 钠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7-P48) (7) 10 铝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8) (7) 11 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49-P50) (8) 12 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必修 1,P50-P51) (8) 13 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必修 1,P51) (9) 14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55) (9) 15 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性的探究(必修 1,P56) (10) 16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0) 17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1) 18 焰色反应(必修 1,P57) (11) 19 氢氧化铝的制备(必修 1,P58) (12) 20 氢氧化铝的两性(必修 1,P58) (12) 21 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必修 1,P60) (13) 22 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1) (14) 23 三价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必修 1,P61) (14) 24 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必修 1,P62) (14) 25 硅酸的制备(必修 1,P76-P77) (15) 26 硅酸钠的耐热性试验(必修 1,P77) (15) 27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82-P83) (16) 28 氯气与氢气的反应(必修 1,P83) (16) 29 氯气的漂白实验(必修 1,P84) (17) 30 氯离子的检验(必修 1,P85-P86) (17) 31 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必修 1,P90) (18) 32*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实验(必修 1,P90) (18) 33 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的实验(必修 1,P92) (19) 34 氨气的喷泉实验(必修 1,P97) (20) 35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99) (20) 36 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必修 1,P101) (21) 37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必修 1,P101) (21)

2016年高考数学回归课本必备

2016年高考数学回归课本必备 1 .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x|y=lgx }—函数的定义域;{y|y=igx }—函数的值 域; {(x,y)|y= igx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2. 在应用条件A U B =B A n B =A A E 时,易忽略A 是空集① 的 情况. 3, 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2n ,真子集个数为2n - 1; 如满足{1,2} M {1,2,3,4,5}集合M 有 ___________ 个。 (答:7) 4、C U (A n B)=C U A U C U B; C U (A U B)=GA n QB;card(A U B)=? A U B=B A B C U B C U A A n C U B= C U A U B=U q ;命题“ P 或q ”的否定是=P 且门Q', “ P 且q ”的否定是=P 或门Q log a N — b(a 0,a 1,N 0) , a N 。 &二次函数 ① 三种形式:一般式f(x)=ax 2+bx+c(轴-b/2a,a 工0,顶点?);顶点f(x)=a(x-h) 2 +k;零点式 f(x)=a(x-x 1)(x-x 2)(轴?);b=0 偶函数; ③区间最值:配方后一看开口方向,二讨论对称轴与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女口:若函数 y 2x2 2x 4的定义域、值域都是闭区间[2-2b ],则b ④实根分布:先画图再研究△ >0、轴与区间关系、区间端点函数值符号 方程f(x) 0在(k 「k 2)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f(kjf(k 2)0不等价,前者是后者的一 个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 a 0 二次函数f (x) ax 2 bx c 0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2 b 4a c 0 5、A n B=A 6、命题p q 的否定与它的否命题的区别:命题p q 的否定是 P q ;否命题是 7、指数式、 对数式: m n 丄 0 m ,, a a n 1 , log a 1 0 , log a a 1 , lg 2 lg5 1 , log e x ln X , a b N log a N (答:2)

高考数学考前必看系列材料之三 回归课本篇

高考数学考前必看系列材料之三 回归课本篇 《回归课本篇》(一上) 一、选择题 1.如果X = {}x |x >-1 ,那么(一上40页例1(1)) (A) 0 ? X (B) {0} ∈ X (C) Φ ∈ X (D) {0} ? X 2.ax 2 + 2x + 1 = 0至少有一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是(一上43页B 组6) (A)03 ,且A ∪B = R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一上43页B 组2) 12.函数y = 1 x 218 -的定义域是______;值域是______. 函数y = 1-( 1 2 )x 的定义域是 ______;值域是______. (一上106页A 组16) 13.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 pn + q ,其中p ,q 是常数,且,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______ 如果是,其首项是______,公差是________. (一上117页116) 1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把正确的题号都写上) (1)如果已知一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那么可以写出这个数列的任何一项; (2)如果{a n }是等差数列,那么{a n 2}也是等差数列; (3)任何两个不为0的实数均有等比中项;

回归课本回归基础回归本质

回归课本回归基础回归本质 ——2011年新课标试题的一点思考 黄华南 2011年高考尘埃落定,我省的首届新课标高考也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纵观江西省2011年新课标试卷和其他兄弟省市的新课标试卷,浮现在我脑海里的是那曾经令我们热血沸腾的俩个字:回归。回归课本,回归基础,回归本质是2011年数学新课标高考试题所发出的热烈呼唤。 一回归课本,以本为本。 高三的复习教学普遍是师生共拿一本厚厚的资料,老师从第一页讲到最后一页,学生从第一页做到最后一页。为了赢得时间去复习,暑假就得开始补课,周末放弃休息,平时加班加点.真的是“5+2”,“白加黑”,疲劳教学,苦中作乐。高三是由高一、高二成长过来的。我们却忘却了来时的路,将命运寄托在书商的一本资料上。用这本厚厚的资料作为我们备考的工具,却忘记了路上的点点滴滴。今年江西的高考,我们从满是灰尘的课本里看到了源于必修2第17页例6的文科第9题,看到了源于选修4-4第48页阅读材料的理科第10题。 今年的陕西高考文理18题都考了一个只有9个字的题目: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我对这一题的印象深刻,所有1981年参加高考的人都有同感,因为30年前那时的高考数学试卷中也有这样一道题目。三十年一个轮回,三十年不长不短,这样的课本题又回来了。 看来是我们该改变“重资料,轻课本”的时候了.资料上不必题题皆

收,课本必须放在身边。累了,困了,翻翻课本,重温当时的感受,应该有新的感觉,新的收获。更何况我们一大批同学连课本上的问题都没有过关,概念不清,方法遗失,思想迷离,更不能抛弃课本.数学的成长,首先应该是在课本中成长。 当然,回归课本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更知晓,更巩固。在知晓上拔高,在巩固中加强。回归课本,对老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盲目地教资料,而是在备学情的基础上,结合课本和考试说明更好更充分地备好每节课。 二回归基础,稳中出新。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高三虽然是高中里的最高年级,而向上比较,却是大学前的基础年级。高中所学的一切,终归是为在大学进一步学习或走向社会打基础。从这一点来看,盲目地拔高实无必要,犹如初中知识相比高中来说浅显得多,高中所学的东西与大学来比较,也是小菜一碟。违背新课标,随意地添加自认为重要的内容,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是一种没有认真研读新课标考试说明的表现。 2011年江西的高考数学试题文理我都推崇数列题。数列我们学了什么,无非是两种最简单且具规律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就是最基础的知识。今年的江西数列题在基础之上出了一个很好的题目,尤其是文科数列题,既考察了基础内容,又考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运算能力。一改前几年以递推数列为考察点,引导学生丢弃基础,盲目拔高的不良做法。这是回归基础,也是回归理性。如果离开基础,神马都是浮云。以前我们在浮云中飘了很久。

高考数学基础教材(艺术生用)

第1节 常见不等式及其解法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不等式ax >b (a ≠0)的解集为:当a >0时,解集为{x |x >b a }.当a <0时,解集为{x |x <b a }. 的情形,以便确定解集的形式. 解集是解的集合,故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一定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解不等式(高中我们能遇到的所有不等式)的通用步骤:①解方程②画图像③写解集 例1.解下列不等式: (1)2x 2+7x +3>0; (2)x 2-4x -5≤0; (3)-4x 2+18x -81 4≥0; (4)-1 2x 2+3x -5>0; (5)-2x 2+3x -2<0; (6)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x 2+ax +b <0的解集为{x |1<x <2},求关于x 的不等式bx 2+ax +1>0的解集. 例2.解下列不等式: (1)x +23-x ≥0; (2)2x -1 3-4x >1

叮叮小文库 1.已知集合P ={x |x 2-x -2≤0},Q ={x |log 2(x -1)≤1},则(?R P )∩Q =( ) A .[2,3] B .(-∞,1]∪[3,+∞) C .(2,3] D .(-∞,-1]∪(3,+∞) 2.设a >0,不等式-c

2017年高考回归教材化学必修1

考前不言苦与累,易错知识必须背 《必修1 》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需要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 2.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溶液的操作,主要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含铁圈)。 蒸发是加热溶液使溶剂挥发的操作,主要仪器有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含铁圈)。 蒸馏是利用液体的沸点不同而加热使其分离的操作,主要仪器有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3.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和Na2SO4时添加试剂的顺序: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 4.萃取是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操作,分液是分离两种互不相溶液体或溶液的操作, 萃取分液的主要仪器有__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含铁圈)___。 萃取碘水中的碘,对萃取剂的要求是: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不与碘反应。 5.[P110 附录二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溶解性规律:①都溶于水的盐是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 ②盐酸盐不溶于水的是__AgCl__; ③硫酸盐不溶于水的是__BaSO4、PbSO4__、微溶于水的是__ CaSO4、Ag2SO4__; ④碳酸盐可溶于水的是__K2CO3、Na2CO3__、微溶于水的是_ MgCO3__; ⑤碳酸氢钙与碳酸钙中,溶解度较大的是__碳酸氢钙__;碳酸氢钠与碳酸钠中, 溶解度较大的是_碳酸钠_。 ⑥不溶于强酸的盐有:BaSO4、PbSO4、AgCl、CuS 。 6.检验SO42-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加入到试管中,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 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 检验CO32-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加入到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无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O32-(或HCO3-); 7.浓溶液稀释:c1·V1= c2·V2或ω1·m1=ω2·m2;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c B=1000ρω/M 。 8.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必须选用具体规格的容量瓶(如100 mL、250 mL 、500 mL和1000 mL),容量瓶上标有容量、温度和刻度线。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胶体,三者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2.分散系及其分类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向沸水中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利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分胶体与溶液。 4.什么叫渗析法?利用半透膜分离胶体粒子和溶液中溶质粒子的操作 5.生活中的胶体: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土壤、血液、河水、肥皂水、豆浆、烟、雾等。6.(p42-5)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①④。 ①有尘埃的空气②稀硫酸③蒸馏水④墨水 7.电解质:在__________或_________,能够导电的____________。 8.酸:_________时生成的离子________是离子的_____________。

高考生物考前回归课本汇总

生物高考最后冲刺回归课本整理(高频考点) 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及结构基础 1. 脂质可分为_脂肪_、_类脂__和__固醇_。(1)固醇包括_胆固醇__、性激素_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2)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3)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2.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 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3. 自由水的作用:①细胞内的良好溶剂②参与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③运输。结合 水的作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4. 无机盐的作用:①构成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 动,如缺钙会出现抽搐等症状。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5. 细胞膜主要是由_磷脂分子_ 和__蛋白质构成,基本结构支架是_磷脂双分子层__,外表有一层_糖蛋白_,又叫_糖被,与细胞识别有关。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_具有一定的流动性__,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 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6. 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__核仁__和___染色质_。核膜上有_核孔,它是大分子的通道。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的功能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 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7. 判断原核和真核细胞的标准主要是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常见的原核生物有细菌、蓝藻、支原体,其中最小的是支原体,它不同于其它原核生物的是无细胞壁。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是蓝藻,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但不利用光能的是硝化细菌。 8、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 1 23 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溶酶体核糖体中心 体

2021-2022年高考数学回归课本 整数问题教案 旧人教版

2021年高考数学回归课本整数问题教案旧人教版 一、常用定义定理 1.整除:设a,b∈Z,a≠0,如果存在q∈Z使得b=aq,那么称b可被a整除,记作a|b,且称b是a的倍数,a是b的约数。b不能被a整除,记作a b. 2.带余数除法:设a,b是两个给定的整数,a≠0,那么,一定存在唯一一对整数q与r,满足b=aq+r,0≤r<|a|,当r=0时a|b。 3.辗转相除法:设u0,u1是给定的两个整数,u1≠0,u1 u0,由2可得下面k+1个等式:u0=q0u1+u2,01且n为整数,则,其中p j(j=1,2,…,k)是质数(或称素数),且在不计次序的意义下,表示是唯一的。 6.同余:设m≠0,若m|(a-b),即a-b=km,则称a与b模同m同余,记为a≡b(modm),也称b是a对模m的剩余。 7.完全剩余系:一组数y1,y2,…,y s满足:对任意整数a有且仅有一个y j是a对模m的剩余,即a≡y j(modm),则y1,y2,…,y s称为模m的完全剩余系。 8.Fermat小定理:若p为素数,p>a,(a,p)=1,则a p-1≡1(modp),且对任意整数a,有a p ≡a(modp). 9.若(a,m)=1,则≡1(modm),(m)称欧拉函数。 10.(欧拉函数值的计算公式)若,则(m)= 11.(孙子定理)设m1,m2,…,m k是k个两两互质的正整数,则同余组: x≡b1(modm1),x≡b2(modm2),…,x≡b k(modm k)有唯一解, x≡M1b1+M2b2+…+M k b k(modM), 其中M=m1m2m k;=,i=1,2,…,k;≡1(modm i),i=1,2,…,k. 二、方法与例题 1.奇偶分析法。 例1 有n个整数,它们的和为0,乘积为n,(n>1),求证:4|n。 [证明] 设这n个整数为a1,a2,…,a n,则a1,a2,…,a n=n,① a1+a2+…+a n=0。② 首先n为偶数,否则a1,a2,…,a n均为奇数,奇数个奇数的和应为奇数且不为0,与②矛盾,所以n为偶数。所以a1,a2,…,a n中必有偶数,如果a1,a2,…,a n中仅有一个偶数,则a1,a2,…,a n中还有奇数个奇数,从而a1+a2+…+a n也为奇数与②矛盾,所以a1,a2,…,a n中必有至少2个偶数。所以4|n.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人教版化学选修4

回归课本之选修4 1.化学反应与能量 P4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该实验中,为了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采取了哪些措施?每一次实验一共要测量几次温度?测定混合溶液的温度时是测量最高温度。除大小两个烧杯外,还有有两种重要的玻璃仪器名称是什么?注意观察它们的位置。50mL 0.5 mol/L盐酸温度为t1℃,50mL 0.55mol/L NaOH溶液温度为t2℃,混合溶液最高温度为t3℃,写出生成1 mol H2O的反应热的表达式(注意单位)。为了使盐酸充分中和,采用0.55mol/L NaOH的溶液,使碱过量。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生成最稳定的氧化物,生成液态水);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除有H+、OH-外,如弱酸、浓硫酸、弱碱或生成沉淀的反应热与中和热的对比)。可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如299 K时,合成氨反应 N2 (g ) + 3H2 ( g )=2NH3 ( g ) ℃H = -92.0 kJ/mol,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小于92.0 kJ。 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P18 实验2-1,明确实验目的,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外(内)拉(压)针筒活塞,松开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表明装置不漏气。] P20 实验2-2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草酸为弱酸,生成的Mn2+作反应的催化剂,所以反应速率越来越快。 P21 实验2-3,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硫酸起酸的作用,Na2S2O3发生歧化反应。P22实验2-4,P23科学探究1,H2O2分解的催化剂可以是MnO2,也可以是Fe3+。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不影响热效应。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中,温度和催化剂增大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浓度和压强只增加了活化分子的浓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 P26 实验2-5,Cr2O72-和CrO42-的颜色及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相互转化的离子方程式。实验2-6中,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在血红色溶液中加入NaOH颜色变浅。[血红色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Fe3++3SCN-℃Fe(SCN)3,加入NaOH时,Fe3++3OH-= Fe(OH)3↓平衡左移,Fe(SCN)3浓度变小,血红色变浅。] P28 实验2-7,记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阻止温度升高,但温度最终比原来高,颜色变深;降低温度,平衡右移,阻止温度降低,但最终比原来低,颜色变浅。理解只能减弱不能抵消。 P29 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的正确书写,只与温度有关。 P36 自由能的变化。具体某反应能自发进行的时,判断外界条件。如: 2NO(g)+2CO(g)=N2(g)+2CO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