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的基本概念

透视的基本概念
透视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透视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透视的形成原理与有关概念

一)透视的定义

透视意为“透而视之”,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最终使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实在二维平面上。

透视主要是研究眼睛与物体间的关系。

二)透视三要素

《透视学》是研究如何把看到的立体的景物转换成平面的透图,即研究在平面上进行立体造型规律的。而要在平面上取得立体的透视图非要借助假定的“画面”不可。因为透视图形是视线(眼睛到景物之间的连线)通过画面是留下的轨迹。物体的大小、画面离眼睛的远近以及眼睛对物体的角度都将决定透视图形的变化。

物体、画面、眼睛这是构成透视图形不可缺一的三要素。

眼睛——透视的主体,是眼睛对物体的观察构成透视的主观条件。

物体——透视的客体,是构成透视图形状的客观依据。

画面——透视的媒介,是构成透视图形的载体。

三)有关概念

图1-1

1.视点:指画者的眼睛位置。

2.足点:指视点对基面的垂直落点,画者的立足点。

3.画面:指模型上的玻璃板,即研究透视的假设画面。观察者与被观察物体

间的透明平面。

4.基面:指放置物体的水平面,画风景时即地面。

5.基线:指画面与基面相交之平线。

6.点心:视点对画面的垂直落点,在眼睛正前方的画面上,正好在视圈的中心。

7.视中线:是视点与心点相连的视线,是视线中离画面最短、最正中的一条,代表视点与画面的距离,也称视距。

8.视平线:画面上过心点的水平线,平视时与地平线重合,代表视点的位置高度,是上下分割画面的基准线。

9、正中线:过心点的垂直线,是左右分割画面的基准线。

10、距点:将视距分别标在心点两侧的视平线上,所得两点就是距点。

11、距离圈:在画面上,一心点为圆心,以视距为半径所画的视域圈。

12、天点:距离圈与正中线在视平线上方相交的点,到心点的距离也等于视距。

13、地点:距离圈与正中线在视平线下方相交的点,到心点的距离也等于视距。

图1-3

注:视点通过视中线必须和画面保持垂直关系

视点平视时:视中线平行于基面,画面垂直于基面。

视点仰视时:视中线向上倾斜,画面也向上倾斜甚至平行于基面。

视点俯视时:视中线向下倾斜,画面也向下倾斜甚至平行于基面。

四)两种观察方法与两种投影方式

1、观察方法

(1)焦点透视:称“定点法”属于有限视域范畴,其视域具有相对独立性,是一个被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的单视域。

(2)散点透视:称“活点法”用活动的眼睛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散点观察,以运动的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组成画面。

2、投影方式:

透视图是物体通过光线在画面上形成的投影形象,由于光线的状态不同,其投影方式所得的形象特征各不相同。(投影的光线状态,直接起因于视点、距离的变化)

图1-1 1-4

(1)焦点透视:为“中心投影”是视点在相对近距离观察物体的投影方式,视点是对物体各点投影和回收视线的中心,它的发射场是一个锥形体。

焦点透视对于空间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一个视域中的具体消失,根据物体的具体距离的推移,角度的转换,从体积解剖到点、线、面达到空间的无限,是一种对无限空间给予有限控制,出发于具体的空间而视线追及于灭迹的方法。

(立方体按近大远小的规律发生明显的透视缩变,同时受到透明画面上所推出的灭点、灭线的制约,产生消失于无

限远的灭迹现象)

灭线:又称消失线,画面中景物变线与消失点连接的线段叫灭线。

灭点:变线无限延伸,在画面上最终消失于灭点上。相互平行的变线,向同一个灭点汇聚并消失。

注:中心投影画面与视点距离不同,可对同一形象形成不同的投影,距离越远投影越大,画面贴于物体时,影与物相当。

图1-9

(2)平行投影:视点与物体间的视线按照一定的投射角度形成平行视线群,相当于无数个近距离视点以同相视线组成的集群观察效应,也象征着一个视点的多方位移动观察方法。(画面与视线相截后,视域相对无限,从距离上讲,画面无论在什么位置,所获得投影形象一致)

注:用平行光线从正侧面、正面、顶部投射物体,所得投影图分别为:侧视图、正视图、顶视图。

图1-9 1-10 1-11 1-12

第二节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一)视域

1、视觉感应分:能觉范围、能辨范围、最清晰范围。

2、正常能辨范围:60度视角所构成的视锥被画面相截后形成的视域圈。

3、正常视域圈内,视点所看到的最长限度为视域圈直径。

视距是底边(视域圈直径)长度的0.87倍,视点到物体的最小限数。

距点到心点的距离是直径的0.87倍,是半径的1.73倍。

1、心点确定在画面中心;视距为心点到画幅一角的1.73倍,可粗略为2倍。

2、心点不在画面中心,视距为心点到画幅最远角的1.73倍,可粗略为2倍。

三)视点与物体的观察距离

视点退离物体长度1.23倍,使视角变为44度时物体透视长度等于正方形画面边长。

长度的1.5倍(视角为37度)。

第三节近大远小与消失

一)景物的深度变化与近大远小

图1-20

焦点透视在空间意识处理上,属于有明确消失轨迹的视觉空间,景物只要与视点前面的画面有深度变化,在视觉中其形象就要从高度、宽度、深度上产生近大远小的变化和消失现象。

二)直线的视觉分类与透视变化。

原线:与画面保持平行关系的直线,无论怎么延伸也不会和画面相交,同类线彼此也不会聚拢消失。

变线:与画面成一定角度而彼此平行的直线,向远处延伸,在无限远处必然消失到一个灭点上。

第一组:原线——与画面平行,彼此平行的直线

1、水平线平行画面平行基面无灭点

第一类(不消失)2、垂直线平行画面垂直基面无灭点

3、斜线平行画面倾斜基面无灭点

第二组:变线——与画面成角度,彼此平行的直线

4、直角线垂直画面平行基面消失到心点

第二类(水平消失)与画面成任意角平行基面消失到余点

5、成角线(与画面成45度的成角线消失到水平距点)

第三类(倾斜消失)6、近低远高线与画面、基面均成近低远高角度消失到天点

7、近高远低线与画面、基面均成近高远低角度消失到地点

余点:位于视平线上,心点两侧,与画面呈任意角度(除45度、90度)水平线的消失点。

三)视点与灭点的关系

灭点的形成原理:一切变线的灭点都可以由视点引变线的平行线与画面相交而成。

心点:是一切垂直于画面的直角线灭点。

距点:是与画面成45度角的成角线的灭点。

第四节视点位置的选择与构图

一、视位上下高度变

图1-29 1-30 1-31 1-32

二、视位左右角度的变化

图1-33

三、视位前后距离的变化

图1-34 1-35

四、视位与物体的方位关系

透视关系主要指视点与物体的方位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画面与物体间的基本状态。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美术技法理论》透视.解剖(第三版)主编:魏永利、殷金山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设计透视方法》2008-1-1版作者:盛建平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七、课程小结:

透视是一种视觉现象。就是我们看到的自然界物体所产生的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实远虚的视觉现象。透视学是绘画艺术的基础知识。只有熟练掌握了透视理论和技法,才能准确而迅速地进行绘画写生,才能把自然界中物体的空间位置、大小比例和色彩正确地表现出来。

八、作业:

1、画出透视原理图,并标出相对应的相关术语。

2、熟记相关概念、各类线的视觉分类和透视变化。

绘画中的透视 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原理》教案 彭富江08345820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分析,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基本透视原理并且能够基本正确的运用到今后的各种绘画中 教学重点:学生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把透视原理基本正确运用到绘画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上课之前,线看看这张图片,在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铁路随着距离的变化有呢些不同呢?旁边这个电线架子随着距离的变化又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再想,(示意图)公路是属于哪一个属性呢?(近宽远短窄 公路旁边的树呢?(近高远低 这同学们,种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绘画中的透视原理 二,具体理解 现在我们把这个粉笔盒可以画成这样的样子

(平行透视)在我们这幅一点透视中就能够基本涵盖刚才所讲的透视关系 我们观察相等的横线近处与远处的横线由长到短的关系。 相等竖线由距离的变化的由高到低的关系 我们把这个粉笔盒再这么旋转一下,就可以画成这样的成角透视

同样的能够发现大小高低的变化 我们再观察下面这幅图片 在图片中我们看到,相同大小的船随着距离的变化有呢些变化?能够得出哪样的透视关系呢?(近大远小) 我们同样可以想到生活生活中很多这样的现象,比如公路上的小汽车等近处和远处的大小变化

但是在我们的绘画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透视原理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 我们先看这张图片

在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脸随着距离的变化出现,近处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人的五官,但随着距离的变化,五官越来越模糊,最后只剩下一个影子我们用简笔画就可以这样变现出来(简笔画 为什么我们说这个关系很重要呢?是因为在我们绘画的过程中,不管是油画还是国画素描水粉等绘画中,空间层次的前后关系的区别拉开这个关系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同学们今后的作画中能够切身体会到 比如下面这幅画 综上所述,我们在绘画中用线和面表现出物体空间位置,轮廊和投影的绘画原理就叫透视 三,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 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对透视这个基本概念有所了解,那么我们怎么

对外贸易的基本概念

对外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对外贸易、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 对外贸易(ForeignTrade),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货物、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因此,提到对外贸易时要指明特定的国家。如中国的对外贸易等;某些岛国如英国、日本等也称对外贸易为海外贸易。对外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对外贸易,从商品移动方向,可分为三种贸易形式: 出口贸易(ExportTrade),是指一国将生产和加工的商品运往他国市场出售。 进口贸易(ImportTrade),是指一国将外国商品输入本国市场销售。 过境贸易(TransitTrade),凡一国向另一国出口的商品要通过第三国国境,对第三国来讲,就是过境 贸易。 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是就每笔交易的两面而言,对卖方国家而言,是出口贸易;对买方国家而言,就 是进口贸易。 一国在一定时期(一年、半年或一个季度)出口值与进口值之差额,称为贸易差额。出口值与进口值相等,称为贸易平衡;出口值大于进口值,称为贸易顺差(又称出超);出口值小于进口值,称为贸易逆 差(又称入超)。 复出口(Re-export),是指外国商口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也称再出口。复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同经营转口贸易有关;复进口(Re-import),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再进 口。复进口多因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货)所造成。 一国在同类商品上既有出口也有进口,如该类商品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叫做净出口;反之,该商品出 口量小于进口量时叫做净进口。 二、总贸易、专门贸易 这是以国境和关境作为标准对对外贸易所作的划分。

(完整word版)透视学教案_图文(精)

教案纸系环艺专业 08艺术1 班级任课教师 章节 第章 节题目透视的基本概念、平行透视 时间2008年 9 月 22日星期一第三四节 教学 目的 认识透视的概念与用途;初步了解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教学重点 (结合高职特点提出重点思路)1、透视图的形成原理 2、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3、近大远小与消失 4、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 教学难点(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1、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2、近大远小与消失 3、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及透视中几个重要关系 4、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

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拟采用的教学方法)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先让学生亲自感受,再进行边画边讲,在最后示范给学生看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不同程度的教学方法,且要重复讲述。 教 具、 图表 投影仪、计算机、黑板 板书设计及讲解要点教学内容及设计时间分配 1、透视图的形成原理 "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归纳出视觉空间的变化规律。客观物体占据的自然空间有一定的大小比例关系,然而一旦反映到眼睛里,它们所占据的视觉空间就并非符合原来的大小比例关系了。正如一只手与一幢高楼相比微不足道,手在远处几

乎观察不到,但若将其向眼前移动,它的视觉形象就会越来越大,最后竟能遮住高楼,甚至整个蓝天,这就是常言所说一手遮天的道理。根据这个道理,可以通过玻璃窗子,向外观察,外面的景物,或树木,或山峰,或高大建筑,或人群,都可以在很小的窗框内看到。如果一只眼睛作固定观察,就能用笔准确地将三度空间的景物描绘到仅有二度空间的玻璃面上,这个过程就是透视过程。用这种方法可以在平面上得到相对稳定的具有立体特征的画面空间,这就是"透视图”。把这个透视图转画到纸面上就叫做写生。从透视图中推导出的视觉形象近大远小、缩形的变化规律,就构成了绘画中特定的"透视学”。 一、基本术语: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

断面图的基本概念教案

课题:1、断面图的基本概念 2、断面图的分类 3、剖切位置与标注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介绍断面图的概念和分类 2、讲解断面图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要求:1、理解断面图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断面图的画法和标注方法 教学重点:移出断面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断面图的标注 教具:挂图:“轴的断面图” 教学方法:讲课时需讲清三个问题: (1)举例说明断面与剖视的区别,防止学生将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避免把断面画成剖视; (2)指出断面图的作用和优点;(3)定性地指出断面图的适用范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总结各种剖视图的画法、应用场合和标注,巩固剖视一节的内容,为学习断面图打下基础。 二、引入新课题 在上一节,我们重点学习了用剖视图来表达零件的内部结构。但对于某些零件,如种类,断面图的有关知识。 三、教学内容 国家标准GB/T17452—1998和GB/T4458.6—2002规定了断面图。 (一)断面图的基本概念 1、概念 假想用剖切平面将机件在某处切断,只画出切断面形状的投影并画上规定的剖面符号的图形,称为断面图,简称为断面。如图6—21所示。

(a)(b) (c) 图6—21 断面图的画法 2、断面图与剖视图的区别 断面图仅画出机件断面的图形,而剖视图则要画出剖切平面以后的所有部分的投影,如图6—21(c)所示。 (二)断面图的分类 断面图分为移出断面图和重合断面图两种。 1、移出断面图 (1)概念 画在视图轮廓之外的断面图称为移出断面图。 (2)举例 如图6—21(b)所示断面即为移出断面。 (3)画法要点 1)移出断面的轮廓线用粗实线画出,断面上画出剖面符号。移出断面应尽量配置在剖切平面的延长线上,必要时也可以画在图纸的适当位置。

练习联合国大会基本用语

模拟联合国大会基本用语 开头: 1、请大会主席团成员和工作小组成员就位。 2、Distinguished delegates, now we’re going to have the roll call. Please raise you placard and answer ‘present!’(现在大会开始点名) 3、 There are [A] delegates present, the Simple Majority is [B], the two-thirds Majority is [C] and 20% of All is [D]. 名结束,本会场本分组会议共有[A]位代表出席,简单多数为[B],2/3多数为[C],20%数为[D]。 4、现在我宣布首届模拟联合国大会正式开会。 5、大会首先对叙利亚问题进行讨论,需要发言的国家请举牌。 6、现在请X国代表上台对本国立场进行2分钟的陈述。 (正式辩论): 1、下面有请X国代表上台发言,时间60秒。 2、Now the Speakers’ List is open. Delegates, who want to be added in the Speakers’ Lis t, please raise your placards. 现在开启正式辩论发言名单,请希望被列入主发言名单的国家高举国家牌。注意点国家名时注意速度,以便主席助理记录 3让渡时间 3.1让渡给主席 The Chair: Thank you, delegate. You have X seconds left. Would you like to yield your time? 主席:谢谢X国代表,您还有__秒的发言时间。请问是否愿意让渡你的发言时间? 代表:让渡给主席。 The Chair: Thank you.(主席:谢谢) 3.2让渡给其他代表 The Chair: Thank you, delegate. You have X seconds left. Would you like to yield your time? 主席:谢谢X国代表,您还有__秒的发言时间。请问是否愿意让渡你的发言时间?Delegate: I would like to yield my time to (India) 代表:让渡给印度代表 The Chair: Thank you. Delegate of India, now you have X seconds. 主席:谢谢。印度代表,现在您有X秒的发言时间。 3.3让渡给问题 The Chair: Thank you, delegate. You have X seconds left. Would you like to yield your time? 主席:谢谢X国代表,您还有__秒的发言时间。请问是否愿意让渡你的发言时间?Delegate: I would like to yield my time to question. 代表:让渡给问题。 The Chair: Thank you. All those delegates who want to ask questions to X国, please raise your placards. 主席:谢谢。下面代表们可以就X国代表发言提问,希望提问的代表请举牌。 The Chair: Thank you, dear delegate. Your time is up. 主席:谢谢x国代表,您的发言时间结束。

基础美术详细教案(透视)

基础美术(素描) 模块:透视原理 能力目标: 1.能掌握透视的基本术语和基本规律 2.掌握正确画透视的方法 知识点目标:1.画出各种几何形体的透视关系 2.基本掌握两种透视方法 课时安排: 1天 任务要求:画出正方体的两到三种透视 任务分析:分析透视的原理和绘画方法 难点分析:掌握各种透视的同时加入不同视角 知识点讲解: 透视原理 角度与透视实际上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不仅仅在画画创作时,其它各种美术形式都很讲究角度与透视。它是美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绘画艺术一般都要求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表现三度空间的立体感,比如同样的物体近大远小等,所以,透视规律在画面构图上的运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透视变化是绘画构图变化的现实依据。 透视的基本术语

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灭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在漫画中是常用的,也是最简单的透视规律。一个物体上垂直于视平线的纵向延伸线都汇集于一个灭点,而物体最靠近观察点的面平行于视平面,这种透视关系叫一点透视,也叫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的表现方法: 首先在画面上画一条水平线(视平线),然后再画一条垂直线,相交点作为灭点,从灭点随便延伸出一条线,这条线就是将要画的物体的透视关系,然后在透视关系线和视平线之间画出所要绘制的物体。物体高度的变化是根据透视线和视平线所成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当物体所处的位置不同时,画面中将表现出物体不同的面。在画物品的一点透视图时,首先找出灭点,通过灭点

一点透视教案

透视法课程教案

一点透视 一、透视的概念4 1、透视的起源4 2、透视的定义4 3、透视图4 二、透视的分类5 1、一点透视(平行透视)5 2、两点透视(成角透视)5 3、三点透视(斜角透视)6 三、一点透视的作图方法6 1、视线法6 2、量点法7 四、一点透视在室内设计效果图中的运用9

一、透视的概念 1、透视的起源:最早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由达芬奇发现并对其研究,运用在绘画上,至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 2、透视的定义:“透视”一词起源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是绘画和设计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在二维平面上再现三度物象的基本方法(如图1)。透视现象的最基本特征是“近大远小”,故也有称为“远近法”。 3、透视图:是基于透视的原理,在二维平面上再现人眼里的三维形象的图画。 图1 透视原理的分析 教学要求:简明扼要的介绍透视的概念,要求学生了解透视的定义及特征。 二、透视的种类 透视可分为焦点透视和三点透视,其中效果图常用的焦点透视又分为:一点透视(平行)、两点(成角)透视和三点(斜角)透视。(如图2)

1.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物体的两组线,一组平行于画面,另一组水平线垂直于画面,聚集于一个消失点,叫做一点透视,也称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的特点:是表现范围广,纵深感强,适合表现庄重,严肃的室内空间.缺点是比较呆板,与真实效果有一定距离。(如图3) 2.两点透视(成角透视): 物体有一组垂直线与画面平行,其他两组线均与画面成一角度,而每组有一个消失点,共有两个消失点,也称成角透视。 二点透视的特点:是图面效果比较自由,活泼,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空间。室内外效果图都经常使用。缺点是角度选择不好易产生变形。(如图4) 图 2焦点透视的分类 图3 不同角度的一点透视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与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 3、理解并能画出不同网络拓扑结构图。 4、了解常用的网络硬件与软件。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画出不同网络拓扑结构图。 三、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练习法。 四、课堂练习、作业: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根据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和规模分类,可分为哪几种? 3、画出几种网络拓扑结构图。 五、课后小结: 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对以后掌握网络的相关应用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概念性的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教学上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因特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因特网已经深深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并正以极快的速度在不

断发展和更新,掌握因特网的应用是时代和工作的需要,本节我们先来学习因特网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二)授课内容 1、计算机网络 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二、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是指在两个计算机或终端之间以二进制的形式进行信息交换和传输数据。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分类标准有很多种,根据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和规模分类是最普遍采用的分类方法。依据这种分类标准,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如下三种。 (1)局域网(LAN) 局域网是一种在有限区域内使用的网络,在这个区域内的各种计算机、终端与外部设备互连成网,其传送距离一般在几公里之内,最大距离不超过10公里,因此适用于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组建的网络。 (2)城域网(MAN) 城域网是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它的设计目标是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学校、公司的多个局域网的互连需求,以实现大量用户之间的信息传输。 (3)广域网(WAN) 广域网又称远程网,所覆盖的地理范围要比局域网大得多,从

高中美术《绘画中的透视》教案

课题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 中美术《绘画中的透视》教 案 科目美术 教学目标掌握透视的基本概念,根据透视规律, 正确画出透视图,加强对空间的立体 认识,培养学生表现物象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学具准备 > 重点难点掌握透视的基本知识和作图规律 用立体的观察法表现空间 教学简案 展开教学活动的任务性问题串设计 学生活动 串设计 ? 目标达成反馈 串设计 1游戏导入请同学们一起观察教室里走廊的宽度,为什么近宽远窄 ——这就是透视现象 同学们在生活中,校园中透视现象无处不在,(欣赏校园风景图 片)这些现象都是我们身边的,我们现在来讨论一下路两旁的树木 是不是近处的高,远处的低呢 学生产生 好奇心, 激发学习 兴趣。 、 学生思考,老 师引入课题 2新课…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位置时,在观者眼里会出现近大远小,而且越 远越小的变化,这种变化用绘画上的法则来解释就叫透视现象。 再次出示生活中的照片,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现象在生活中是不是无 处不在呢还能举出哪些例子 通过图 片,观察 透视现 象。 教师归纳 3新授知识点^ 一,透视的基本术语:(图示讲解) 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 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2,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3,灭点(消失的):透视现象中的消失点 学生听并 看图理 解,观察 并思考 看图讲解

% 二,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1,你觉得(超市图片)中有几个消失点 2,把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物体抽象为一个立方体,当立方体前后 二个面平行于画面时,我们就称这种现象叫——平行透视。它就会 消失于一个点,所以也称一点透视。 3,平行透视的基本画法:(教师作画示范) (1)在画面上绘制一条水平直线作为视平线 (2)在视平线上目测选择一个点作为消失点 (3)在画面两侧画出与画面平行的的面(长方形)从消失点向长 方形的四个顶点连线,被遮挡的忽略 (4)( (5)再画出与视平线垂直的线 (6)删除多余的线条 3,欣赏名画中的现象 三,成角透视(二点透视) 1,在景物的侧面观察(图示)时,你又能找到几个消失点 2,把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物体抽象为一个立方体,当立方体任何 一个面都不平行于画面时,我们就称这种现象叫——成角透视。它 就会消失于二个点,所以也称二点透视。 3,成角透视的基本画法:(师生合画) (1)在画面上绘制一条水平直线作为视平线, 在视平线上目测选 择二个点作为消失点的位置。 (2)@ (3)在消失的之间绘制与视平线垂直的线。 (4)在离画面最近的垂直线上选择上下二点(也就是目测高度)与 消失点进行连线完成轮廓。 (5)继续完成细节部分,删除多余的线条 学生观察 讨论,思 考后回答 ? 】 学生理解 后和老师 共同完成 绘画图稿 (请个别 学生上黑 板完成 老师未完 成的绘 画) 教师作画示 范,帮助学生 理解一点透视 作画原理 $ 反馈与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相信同学们已经可以掌 握六面体的基本透视方法,为了巩固我们学习的知识,请运用透视 知识选择一张进行速写。(老师出示透视场景图,供同学们选择) 学生作画 作业展示 学生互评 教师点评

教案透视的基本概念

透视的基本概念石阡华夏中学美术组:赵彪教学设计(一) 章节第章 节 题目透视的基本概念、平行和成角透视 时间2012年``````` 月`````日星期四`````` 第``````` 节教学目的认识透视的概念与用途;初步了解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教学重点(结合本课特点提出重点思路)1、透视图的形成原理 2、视域、画面、物体与视本点的关系 3、近大远小与消失 4、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 教学难点(提出解决难点的思 路)1、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2、近大远小与消失 3、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及透视中几个重要关系 4、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 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拟采用的教学方 法) 演示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先让学生亲自感受,再进行边画边讲,在最后示范给学生看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不同程度的教学方法,且要重复讲述。

教具、图表投影仪、计算机、黑板 板书设计及讲解要点 教学内容及设计 时间 分配1、透视图的形成原理 "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 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归纳出视觉空间的变化规律。客观物体占据的 自然空间有一定的大小比例关系,然而一旦反映到眼睛里,它们所占 据的视觉空间就并非符合原来的大小比例关系了。正如一只手与一幢 高楼相比微不足道,手在远处几乎观察不到,但若将其向眼前移动, 它的视觉形象就会越来越大,最后竟能遮住高楼,甚至整个蓝天,这 就是常言所说一手遮天的道理。根据这个道理,可以通过玻璃窗子, 向外观察,外面的景物,或树木,或山峰,或高大建筑,或人群,都 可以在很小的窗框内看到。如果一只眼睛作固定观察,就能用笔准确 地将三度空间的景物描绘到仅有二度空间的玻璃面上,这个过程就是 透视过程。用这种方法可以在平面上得到相对稳定的具有立体特征的 画面空间,这就是"透视图”。把这个透视图转画到纸面上就叫做写 生。从透视图中推导出的视觉形象近大远小、缩形的变化规律,就构 成了绘画中特定的"透视学”。 一、基本术语: 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著视平线上的一点。 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 两旁的消失点。

基本概念教学文档

专题检测评估(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化学家(1776.08.09- 1856.07.09),曾开业当律师,24岁后弃法从理,十分勤奋, 终成一代化学大师。为了纪念他,人们把1 mol 某种微粒集合体所含有的粒子个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 A 表示。下列说法或表示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B.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230210? C.6.230210? 1mol -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D.科学上规定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合体都为1 mol 2.2Na O 、NaOH 、23Na CO 、NaCl 、24Na SO 可按某种标准划为同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 ①钠的化合物 ②能与硝酸反应的物质 ③可溶于水的物质 ④电解质 ⑤钠盐 ⑥钠的含氧化合物 A.①③④ B.①②⑤⑥ C.②⑤⑥ D.①②④⑤ 3.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液氯和氯水 B.酒精溶液和乙醇 C.七水合硫酸亚铁和硫酸亚铁溶液 D.干冰和冰水 4.(2012江西师大高三一模,1)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石炭酸、福尔马林、水玻璃、水银; ②化合物:2CaCl 、烧碱、聚苯乙烯、HD; ③电解质:明矾、胆矾、冰醋酸、硫酸钡; ④同系物:22CH O 、242C H O 、362C H O 、482C H O ; ⑤同素异形体:60C 、70C 、金刚石、石墨。 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⑤ 5.(2012江西师大高三一模,2)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 A.2H O 、HCOOH 、4242()()NH Fe SO 中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 B.HCl 、24H SO 、3HNO 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 C.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孔雀石都是常见的铁矿石 D.23Na CO 、2()Ba OH 、4NH Cl 、22Na O 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透视》教案

描绘我们的校园一一透视原理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 元《美丽的校园》第一章《描绘我们的校园》活动一:学习与研究一—透视法。其主要内容是:透视知识的学习,是活动二写生与表现必备的造型基础之一。透视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透视是造成物体在绘画中产生空间感的主要因素。 2过程和方法目标: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并能用学到的知识画出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锻炼学生感性和理性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消失规律。 难点: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实际运用。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材 学生:教材、纸、笔、尺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教学楼线描图(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请同学们分析原

因。 教师归纳总结并导入新课。 3.讲授新课: ⑴.了解透视的概念及一些术语: ①透视:是通过一层透明的平面去研究后面物体的视觉科学,是一种表现空间深度的简明方法。 ②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③视平线: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④消失点: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上的点。 (2).看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透视现象存在。 课件展示图片,请同学们找出相同点。 教师小结:“近大远小”是透视变化中最基本的规律。 ⑶.透视的分类: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课件展示,请学生比较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平行透视----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两个消失点 4.探究与表现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及分析图,让学生加深印象。 课堂作业:要求同学参照图片展示的建筑,画出一幅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线描图。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作业。 5.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透视原理 1.基本规律:近大远小 2.平行透视:一个消失点 成角透视:两个消失点【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 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

1.1运动学基本概念 教案

适用学科
高中物理
适用年级
适用区域 人教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知识点 参考系、质点、位移、路程、标量与矢量、时刻与时间间隔
高一 2 课时
教学目标 1、 明白参考系的概念及其与运动的关系
2、 理解质点的概念及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 3、 能正确分析与建立坐标系 4、 能区分时刻与时间间隔
5、 掌握位移的概念,明白位移与路程的不同 6、 明白矢量与标量的定义及两者的区不
教学重点 质点、参考系、时间与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不与联系、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
的区不、
教学难点 对质点与参考系的理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
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差不多学习了运动描述的一些基本概念,关于不同的参考系,对运动的描述是不同的, 今天我们重点复习一下如参考系、参考系的选取及运动的相对性、质点、时刻与时间间隔、 位移的概念,位移与路程的区不,以及矢量与标量的定义及两者的区不等这些重要物理量、 基础知识回顾 1、 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假如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对问题 的影响能够忽略,就能够看做质点、 2、 参考系 (1)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2)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估计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 考系。 3、位移是位置的变化量,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填“矢”或“标”) 4、速度 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即 v=ΔΔtx ,其是描述物 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v =\f(x,t),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指向前进的一侧,是矢量、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
??? 二、知识讲解
一、(质一点)考与参点考解系读
1、质点 (1)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2)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假如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能够忽略,就能够看 做质点。 (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参考系 (1)参考系能够是运动的物体,也能够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假定它是 静止的。 (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3)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估计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 二、位移与速度 1。位移与路程 (1)定义:位移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动,它是质点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等于质点 运动轨迹的长度、 (2)区不:位移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是标量,没有方向、 (3)联系: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其她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
(二)考点详析

最新透视学-教案

电子教案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含实践)。课程采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边学习边实践的教学方法,辅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基础理论扎实,能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透视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环境绘制出透视图的基本技能。 1.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透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和构图方式; (2)掌握绘制的物体空间的尺寸,为绘制透视图的比例打下基础; (3)掌握特定环境的透视变化因素; (4)掌握几种透视图的制图方法。 (5)根据实践案例、项目能独立完成设计。 2.能力培养目标 (1)初步具有徒手作图能力; (2)具有根据不同条件完成透视图的能力; (3)具有灵活运用所学透视技法的能力。 3.素质教育目标 (1)具有较强的设计意识; (2)具有艺术的.科学的.严谨的态度与思想。 三.教学内容: (一)理论教学1: 1.透视的基本概念 2.透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术语 3.透视的基本规律(法则) 4.确定物体形状的基本透视方法 5.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平行透视概念;平行透视设计构图画面特点;构图画面框架建立过程;物体比例的设置;室内或室外场景平行透视。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剖析典型案例。 教学实施: 一.透视的定义 “透视”(Perspicere)即“透而视之”。就是透过透明平面看前方的景物,使三维的景物投影到二维的透明平面上,形成立体的图像,这就是透视。

二.透视三要素 透视学是研究如何把看到的立体的景物转换成平面的透视图,即研究在平面上进行立体造型规律的。而要在平面上取得立体的透视图非要借助假定的“画面”不可。因为透视图形是视线(眼睛到景物之间的连线)通过画面是留下的轨迹。物体的大小.画面离眼睛的远近以及眼睛对物体的角度都将决定透视图形的变化。 物体.画面.眼睛这是构成透视图形不可缺一的三要素。 眼睛——透视的主体,是眼睛对物体的观察构成透视的主观条件。 物体——透视的客体,是构成透视图形状的客观依据。 画面——透视的媒介,是构成透视图形的载体。 三.透视的名词术语 1.视点EP(Eye Point):画者眼睛所在的位置。 2.停点SP(Standing Point):视点在基面上的垂直落点,也称驻点。 3.画面 PP(Picture Piane ):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是构成透视图形必备的条件。 4.中心视线CVR(Central Visval Ray):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连线,是视域圆锥的中轴线,又叫视中线.中视线.视轴。 5.视心CV(Center Of Vision):中心视线与画面的垂直交点。又称心点.主点.视心点。 6.视平线VH(View Horizon):过视心所作的水平线。 7.视平面HP(Horizontal Piane):视平线所在的水平面 8.视高H(Height):视点到立点的垂直距离。 9.视距D(Distance):视点到视心点的垂直距离。 10.视线SL(Sight Line):视点到物体上各点的连线。 11.基面GP(Grand Plane):物体所在的平面,也是立点的所在面。 12.基线GL(Grand Line):画面与基面的交接线。 13.灭点VP(V)(Vanishing Point):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无限远的投影点,也称消失点。 14.中心视线CL(Central Line):过视心点所做的视平线的垂线,也叫中垂线。15.测点M(Measvring):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与视平线的交点,也称量点.测量点。 16.视角SA(Sight Angle):任意两条视线与视点构成的夹角。绘画上采用的视角不超过60°,当视角过大时,透视图形会产生不正常的变形。 17.视域(Visual Threshold):固定视点所能见到的空间范围。绘画上通常采用600以内的视域作画。60°视角左右的视域叫舒适视域。 18.地平线HL(Horizon Line):平原上看到的天空与地面的交接线。投影在画面上与视平线重合。 19. 距点DP(Distance Point):以视心为圆心,视距长为半径作圆称作视距圆,圆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称为距点。常用到的是视距圆与视平线的两个交点。是所有平行于地面.与画面成45°角的平行直线的灭点。 20.余点RP(Rest Point):余角透视中在视平线上,除了距点和视心点以外的其它灭点都叫余点。 21.内余点IP(Inside Point):余角透视中在视平线上视心与距点之间的灭点。

教育的方法教学的基本概念

教學的基本概念 Instructor: 方永泉 Date:2007.12 教學的意義 中文 ●古籍中教與學兩字常單獨出現,如說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學則為「效也」、「受人之教而效也。」 ●禮記學記篇:「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是中國首將教、學合用之始。 ●從中文來看,教學包括了教師的指導示範以及學生的遵從仿效。因此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雙方共同完成有計畫、有目的、有價值、符合認知性與學習者發展狀況的一種歷程與結果。 教學的意義 ●英文─teaching, instruction ●兩者區分不大。嚴格說來,teaching涉及整個教學情境中的師生互動關係,範圍較廣,包括計畫、準備教材、評鑑等全部教學活動。Instruction範圍較窄,專指在教室中所執行的例行技能之訓練。 ●teach的字源有四種意義: 1.lore:為learn的字根,指用來被教的事實與信念,早期的teach與learn相同。 2.token:使用信號或符號,向某人展示某事物,或引發某人對於特定人事物的反應。 3.imparting:給予資訊,向某人展示如何做及進行某科目的練習等。亦即由外向內地傳授。 4.inquiry: 有計畫地提供學習者探究的模式。指師生間進行教育性的論辯,討論有意義的議題。 教學的意義─綜合來說 ●教學: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的學習活動」,亦指「教學(導)者透過特殊程序的安排以促使被教導者學習教材。」 ●基本上,「教」是依存於「學」的,教的核心工作就是要使學生能執行學習的活動,否則教學任務無法達成。 教學的性質 ●教學是一種複雜的概念或活動歷程,教學活動必須依據理論才不致徒勞; ●不同的教學內容與目的必須佐以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技巧; ●教學是一種傳遞訊息與溝通的過程,故教學雙方的條件會影響結果; ●有效的教學是一種雙向回饋活動,教與學缺一不可; ●教學是達成教育目的的手段,若無教育目的,教學便無意義。 教學的規準 ●目的性(purposiveness):教學是有意向、計畫及目的的活動,而且也不應悖離基本價值。 ●釋明性(indicativeness):教材的傳遞必須透過某種特殊的程序或方法的設計,它不是隨機的。

教育学基本概念试题 .docx

1.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即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讲,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2.工业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3.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4.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一是对广大人民进行政治和意识形态教育促使他们的政治社会化,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公民;二是培养政治人才,以补充社会管理层的需要,直接参与统治阶级的管理,执行统治阶级的意志,为统治阶级服务)。二,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学校是一个宣传和传播文化的场所。学校还是一个营造社会舆论的场所)。三,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一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二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明珠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民主化的重要一环。三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孵化器) 5.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全民族素

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6.教育目的实现的理性把握;一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一是人的发 展的全面性与和谐性,二是人的发展的差异性和多元性,不强求一律,不用固定的模式看待和要求人的发展,而是重视和鼓励人个性发展的多样性)二要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1.确立全面发展教育馆的必要性。2.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发展(一不能把西方传统上的人得全面发展与我国现在所讲的人得全面发展等同起来,二全面发展不是人得各方面;平均发展、均衡发展,实质上,全面发展是炙热的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三全面发展不是忽视人的个性发展,人得全面法杖和个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3.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要注意避免两种片面的倾向:一是只注重各育之间的联系性和相互促进性而忽视各育的独特功能;二是只注重各育的区别和不可代替性而忽视各育相互促进的作用,甚至把它们割裂开来、对立开来)4.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7.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 规则。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8.教师个体专业(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有:专业理想的建立(视角是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专业知识(是教师 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经验系统)的拓展(知识量的拓展

透视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透视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透视的形成原理与有关概念 一)透视的定义 透视意为“透而视之”,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最终使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实在二维平面上。 透视主要是研究眼睛与物体间的关系。 二)透视三要素 《透视学》是研究如何把看到的立体的景物转换成平面的透图,即研究在平面上进行立体造型规律的。而要在平面上取得立体的透视图非要借助假定的“画面”不可。因为透视图形是视线(眼睛到景物之间的连线)通过画面是留下的轨迹。物体的大小、画面离眼睛的远近以及眼睛对物体的角度都将决定透视图形的变化。 物体、画面、眼睛这是构成透视图形不可缺一的三要素。 眼睛——透视的主体,是眼睛对物体的观察构成透视的主观条件。 物体——透视的客体,是构成透视图形状的客观依据。 画面——透视的媒介,是构成透视图形的载体。 三)有关概念 图1-1 1.视点:指画者的眼睛位置。 2.足点:指视点对基面的垂直落点,画者的立足点。 3.画面:指模型上的玻璃板,即研究透视的假设画面。观察者与被观察物体 间的透明平面。 4.基面:指放置物体的水平面,画风景时即地面。 5.基线:指画面与基面相交之平线。 6.点心:视点对画面的垂直落点,在眼睛正前方的画面上,正好在视圈的中心。 7.视中线:是视点与心点相连的视线,是视线中离画面最短、最正中的一条,代表视点与画面的距离,也称视距。

8.视平线:画面上过心点的水平线,平视时与地平线重合,代表视点的位置高度,是上下分割画面的基准线。 9、正中线:过心点的垂直线,是左右分割画面的基准线。 10、距点:将视距分别标在心点两侧的视平线上,所得两点就是距点。 11、距离圈:在画面上,一心点为圆心,以视距为半径所画的视域圈。 12、天点:距离圈与正中线在视平线上方相交的点,到心点的距离也等于视距。 13、地点:距离圈与正中线在视平线下方相交的点,到心点的距离也等于视距。 图1-3 注:视点通过视中线必须和画面保持垂直关系 视点平视时:视中线平行于基面,画面垂直于基面。 视点仰视时:视中线向上倾斜,画面也向上倾斜甚至平行于基面。 视点俯视时:视中线向下倾斜,画面也向下倾斜甚至平行于基面。 四)两种观察方法与两种投影方式 1、观察方法 (1)焦点透视:称“定点法”属于有限视域范畴,其视域具有相对独立性,是一个被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的单视域。 (2)散点透视:称“活点法”用活动的眼睛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散点观察,以运动的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组成画面。 2、投影方式: 透视图是物体通过光线在画面上形成的投影形象,由于光线的状态不同,其投影方式所得的形象特征各不相同。(投影的光线状态,直接起因于视点、距离的变化) 图1-1 1-4 (1)焦点透视:为“中心投影”是视点在相对近距离观察物体的投影方式,视点是对物体各点投影和回收视线的中心,它的发射场是一个锥形体。 焦点透视对于空间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一个视域中的具体消失,根据物体的具体距离的推移,角度的转换,从体积解剖到点、线、面达到空间的无限,是一种对无限空间给予有限控制,出发于具体的空间而视线追及于灭迹的方法。 (立方体按近大远小的规律发生明显的透视缩变,同时受到透明画面上所推出的灭点、灭线的制约,产生消失于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