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武术短兵运动发展前景探究

现代武术短兵运动发展前景探究
现代武术短兵运动发展前景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713552725.html,

现代武术短兵运动发展前景探究

作者:程亚楠

来源:《武术研究》2018年第01期

摘要:武术短兵运动与摔胶、散打、太极推手,都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风格的武术对抗项目。它结合了中华武术短兵器中的各种实用技术,其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源渊和深厚的文化意蕴。文章将从短兵运动的历史起源、文化特色、运动特点、继承和推广等方面,通过对知网近十年来相关研究文献的查阅和总结探究未来短兵运动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武术短兵发展前景研究

1短兵运动的历史文化起源

短兵运动起源于我国古代的击剑运动,当时叫“中国式击剑”,在1928年时才成为一项正式的武术比赛项目。经过很多年的演变,又因为它结合了刀和剑的共同特点,在某些技术特点上与西洋击剑运动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因此便确定为“短兵”,短兵这个概念从此便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剑是我国古代兵械中最常用的兵器2--,也是我国短兵器的代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击剑活动已非常盛行。“吴王好剑,百姓受剑瘢。”可见当时已有大量的剑士和专业传授剑法的武术家。当时击剑之术不仅是士卒战斗的技能而且也是民间武艺的主要内容。民间好击剑者很多,史料记载:越女是历史上最早的民间剑客。她非常喜欢击剑,并且将剑法练得出神入化,从她的剑法技艺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形神相应、动静互制、长于变化、出奇制胜的剑术理论被后世剑术家继承。由此可见,在中国远古的民间社会活动中,男女已有击剑的习武风俗。

该运动发展到汉代,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化和人们对生命的逐渐尊重和珍惜,人们逐渐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不能随意践踏。随着封建法制的不断完善,这种残忍的斗剑运动逐渐被国家所禁止,当时的人们开始寻求一种安全的比试方式。因此,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记载中,就有了以“杖”代剑的记载,最著名的就是越女与猿公比剑。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曾与奋威将军邓展进行过一场比武,当时二人比武时用的武器就是蔗代替的剑;明末清初,颜李学派创始人、思想家颜元和李木天比武时则是用竹子代替刀剑。宋元之后,用竹子等木制兵器进行训练和比试逐渐增多,发展至今,短兵器械已经变成了用藤条裹一层海绵,外面在裹一层薄皮制成的器械。而且在活动中为了安全还需佩戴护具。

2短兵运动的特点

2.1独特的礼仪特色

我国素有“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的传统武术礼仪文化,武术套路、散打开始前都要互相行抱拳礼礼,武术短兵也不例外。在2016年举办的首届武术短兵比赛中礼仪内容

论中国武术短兵运动的特点与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713552725.html, 论中国武术短兵运动的特点与作用 作者:王建利 来源:《搏击·武术科学》2014年第01期 摘要:中国武术短兵运动是一项具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新型体育项目,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短兵运动的特点和作用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武术短兵运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具有鲜明的技击性、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格、技术方法的多样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等方面;武术短兵运动的作用主要在于健体防身、培养品德、竞技交流、休闲娱乐等方面。 关键词:武术短兵特点作用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4)01—0032—02 前言 中国武术短兵是运用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刀、剑、锏、鞭杆等短兵器的实战技术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则要求,两人进行实战或比赛的一种对抗性竞技体育项目。短兵运动源于中国传统武术中短兵器的搏斗与竞技运动,也是一项具有鲜明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和风格的新型竞技项目。1927年旧中国成立的“中央国术馆”,曾将武术短兵设为教学科目,并在1928年和1933年举办的国术国考中设有武术短兵比赛。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委对武术给予高度重视,武术短兵也在1952年被列为“天津民族形式体育表演比赛大会”的竞赛项目。此后,武术短兵被作为体育院校的一门课程,但未作为一个竞技项目进行比赛。直到1979年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开展之后,才重新引起国家重视,进行了实验、公开表演和内部交流、调研比赛,进一步完善竞赛规则和裁判、短兵礼仪、场地设施和护具等,为短兵的进一步发展确定了初步框架。 武术短兵运动的发展历时近一个世纪,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系统的各种级别的公开比赛开展很少,以及竞赛规则、短兵器械材质等方面原因,短兵运动的发展几经起伏。目前,公众对于武术短兵运动的认知和参与还很不够,还需花大力气对短兵运动进行宣传和推广。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武术短兵运动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升人们对于武术短兵运动的认知水平,为积极推动短兵运动的发展服务。 1 武术短兵运动的特点 1.1 鲜明的技击性 短兵运动器械是用皮、棉包制的硬质有弹性的杆状物质,形制如刀、剑状,其技术也兼有刀、剑的技术特点。短兵运动是运动员持短兵器械,运用击、刺、劈、砍、斩、崩等具有刀、剑搏斗的技战术,在一定的场地和规则下进行斗智角力的一项竞技体育项目。它的源流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刀、剑等短兵器文化,尤指刀剑文化。刀剑文化在中国武术文化史上具有崇高

武术短兵与击剑_剑道项目特色之比较研究_戴小平

第44卷第5期2010年5月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Jo 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P hy sical Educatio n V o l .44N o .5M ay 2010 收稿日期:2010-02-25;修回日期:2010-04-02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项目(WSH2006/B5)。作者简介:戴小平(1956-),男,江西南昌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武术散打教学与训练。 武术短兵与击剑、剑道项目特色之比较研究 戴小平 (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 要:特色是项目立足的法宝。具有民族特点,符合民族文化风格特色,这样的项目才有普及价值。 西方击剑、日本剑道、中国武术短兵作为一种短兵文化群共同组建了国际短兵运动这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各项目展示着本民族精神和本国短兵器技击文化的特色。武术短兵运动这一发展比较缓慢的项目,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使其在国际舞台上与其它项目并驾齐驱,对武术短兵的项目特色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以项目特色问题为个案,通过与击剑和剑道的项目特色作比较分析,找出武术短兵项目特色存在的问题,窥探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短兵运动对策。关键词:武术短兵;项目特色;击剑;剑道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0X (2010)05-0071-04 Comparative study of characteristics of Wushu short weapon and “fencing ,Kendo ” DAI Xiao -ping (Wushu Co lleg e ,W uhan Inst .of P .E .,Wuhan430079,China ) A bstract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an event are w hat is most impo rtant .Only events w 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consistent with the cultural habits of the natio nal people can have universal value . Weste rn fencing ,Japan Kendo ,Chine se Wushu sho rt w eapon are such sho rt w eapon events w ith na -tional spirit .In this pape r ,co unte rm easures fo r the Chinese Wushu sho rt w eapo n w 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keep in pace w ith the other international sho rt w eapon events are proposed through com pariso n of it w ith fencing and kendo .Key words :Wushu sho rt w eapon ;event characteristics ;fencing ;kendo 在国际上,有著名的两大短兵类对抗性项目———击剑、剑道,可谓家喻户晓。其中击剑运动已是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一员,日本剑道也是世界盛行。与击剑和剑道同类的短兵对抗性项目———中国武术短兵运动,近年来,萌发了生机,出现了复苏的迹象。然而,遗憾的是武术短兵运动这一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技击内涵丰富的项目,由于种种因素,曾有过数起数落,直到今天还处在一种初级探索阶段。其原因有多方面的,项目特色则是困扰武术短兵运动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项目特色问题为个案,通过与击剑、剑道的比较分析,找出武术短兵项目特色存在的问题,窥探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短兵运动对策。 1 击剑与剑道项目特色的比较 为了清楚了解击剑与剑道两个运动项目的不同特色,笔者以表格的形式把它们的内容一一列出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的个性和共性(见表1)。 这里须说明的是项目的主体部分。所谓项目的主体部分就是支撑起整个项目的主要框架和结构,它是项目的主要部分,只有这部分内容的不同才能表现出其个性的不同,也才能凸显该项目的特色。比如,击剑与剑道相比较,虽然它们的对抗形式是共性的,都是以站立式对抗为主,可它们在手持兵器方面是各异的,击剑是单手持兵对抗,剑道是双手持兵对抗,这就使得它们在实战对抗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形式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用个性特点“冲淡”了共性的东西。再加上其它 方面,如礼节、护具、竞赛场地、兵器等方面的不同,因 此说,击剑与剑道是两个同类的不同项目特色的短兵对抗性运动项目。

“武术套路”“散打”“短兵”评分规则

“武术套路”“散打”“短兵”评分规则 在比赛官网(网址:) 下载1:关心下一代·少儿武术竞赛评比规则汇编(试行) 下载2:关心下一代·少儿散打竞赛评比规则汇编(试行) 下载3:关心下一代·少儿短兵竞赛评比规则汇编(试行) “基本功”评分规则 1.【后手翻.头顶翻.侧手翻.侧空翻.抢背前滚翻.后滚翻】评分规则:在10米距离内,从一侧到另一侧做连续翻滚动作,用时最少者获胜。 2.【原地后手翻】评分规则:2米范围内,连续做后手翻10个,用时最少者获胜。 3.【旋子.旋风脚】评分规则:在10米范围内,从一侧到另一侧做连续动作,用时最少者获胜。 4.【倒立行走、下腰走】评分规则:10米内,从一侧到另一侧做手倒立行走,一次完成用时最少者获胜。 5.【抡臂拍地】评分规则:左右各做10次抡臂拍地动作,用时最少者获胜。 6.【快速点棍】评分规则:左右各做点棍30个,用时最少者获胜。 7.【悬梁叉】评分规则:两脚置于约30cm高凳上呈横叉式(悬梁叉),双手侧平举保持上体不动姿势下时长多者获胜。 7.【蛤蟆撑】评分规则:两手臂将身体撑起,两腿前伸水平呈八字,保持上体抬头挺胸不动姿势下时长多者获胜。 “传统射箭”评分规则 一、竞赛箭头:安全钝头箭。 二、靶心(锣)直径大小:第一轮为50cm、第二轮为35cm 第三轮为20cm。 二、起射线与箭靶距离限定: 1.少年组.少儿甲组:初赛距离为4米。 2.少儿乙组.丙组.幼儿组:初赛距离为3米。 三、竞射流程 1.运动员持弓、取箭进入射位等待状态(弓箭置于身体侧下方)。 2.根据裁判旨意,运动员开始竞射,每轮连续射三箭,射中二箭则自动进入下一轮比赛,直到决赛。 3.运动员每进入下轮比赛时,起射距离增加1米,同时更换靶心。 四、得分判定方法 1.运动员每一轮的竞射总时长不超过45秒,超时停止比赛。 2.竞射结束后按运动员射中率计算最后成绩,每射中一箭计1分,得分最多者获胜。 五、团体赛评定方法 1.每组3名运动员前后依次侧位站立,每人3箭,依次竞射,三轮比赛结束后,3名运动员得分累计相加,得分高者获胜。 2.当每组成绩得分相等时,进行第四轮比赛,当比赛相等时进行第五轮赛。 “功夫推手”评分规则

武术的运动特点及分类

武术的运动特点及分类 运动特点: 一、寓技击于体育之中 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 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其技击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在实用中,其目的在于杀伤、制限对方,它常常以最有效的技击方法,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这些技击术至今仍在军队、公安中被采用。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技术上仍不失为攻防技击的特性,而是将技击寓于搏斗与套路运动之中,而搏斗运动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从体育观念出发,他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如在散手中对武术中有些传统的实用找击方法作了限制,而且严格规定了击打部位和保护护具,短兵中使用的器具也作了相应的变化,而推手则是在特殊技术规定下进行竞技对抗的。因此,可以说武术的搏斗运动具有很强的攻防技击性,但又与实用技击有所区别。 套路运动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特有的表现形式,不少动作在技术规格。运动幅度等方面与技击的原形动作有所变化,但是动作方法仍然保留了技击的特性。即使因连结贯串及演练技巧上的需要,穿插了一些不一定具有攻防技击意义的动作,然而就整套技术而言,主要的动作仍然是以踢、打、摔、拿、击、刺诸法为主,是套路的技术核心。它的攻防技击特性是通过一招一式来表现的,汇集百家,它的技击方法是极其丰富的,在赦手。短兵中不宜采用的技术方法,在套路运动中仍有所体现。 二、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 既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内,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总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内与外、形与神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比如五禽操就是一种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的奇妙功夫,其精髓就是:“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 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投法来体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如极拳主张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大洪拳、少林拳也要求精、力、气、骨、神内外兼修。此外武术套路在技术上往往要求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相合,完整一气,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来锻炼心身。这一特点反映了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倍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 三、广泛的适应性 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的对练,还有与其和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应人们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同时它对场池、器材的要求较低,俗称“拳打卧牛之地”,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变化练习内容和方式,即使一时没有器械也可以

武术运动基本知识

武术运动基本知识 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为素材,按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的相互变化的规律编成套路,或两人斗智较力,形成搏斗。 第一节武术的产生和发展 一、武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为了生存,必须靠群体力量同自然界搏斗。狩猎中逐渐形成了武术套路中劈、砍、刺的技能,这就是今天武术技术的物质基础。 二、原始社会的出现,促进武术向军事战斗技能发展 氏族公社时代的部落战争 奴隶社会的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斗争 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的戚家拳 现代军队中特种兵的搏斗术 三、强身除病的客观要求使武术成为体育的一种手段 原始社会的猿猴舞、雀鸟舞、熊舞等。《尚书》称之为“百兽舞”。由之后创的有“五禽戏”、“象形拳”。(五禽是指:虎、鹿、熊、猿、鸟。) 近代有明末清初由陈王廷所创的太极拳(陈式)为现代人最为热衷的健身方式之一。 四、周秦以来的武术运动 商周时期的武舞,庠序中的射御、习舞干戈。 春秋战国后的“角试”。 吴、越时期的制剑术,盛行配剑。 秦汉盛行手搏、击剑等。 唐朝实行武举制。 宋元时期的对练,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 明清时期是武术发展时期,流派林立,拳种纷呈。 近代,冷兵器的出现,武术运动着重于强身自卫。 民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拳社、武士会、体育会等。 新中国武术发展的“五次浪潮”。 第二节武术的形成、内容与分类 一、套路运动 内容包括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 拳术包括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拳、通背拳、象形拳等。 长拳中的“四击”指:踢、打、摔、拿。 “拟形喻势”: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鹤、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 太极拳的十三势:鹏、捋、挤、按、采、捩、肘、靠、进、退、顾、盼、定。 按时间前后可分为陈、杨、武、吴、孙共五式。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松腰敛臀、圆裆松胯、沉肩坠肘、舒指坐腕、尾闾中正、内宜鼓荡,外示安逸、运动如抽丝,迈部如猫行、往返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动静有常,势势均匀、势势相连,绵绵不断、势要圆,毋使有凸凹、心要静,毋使有杂念、用意不用力。 拳经总歌(陈王庭)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钩掤逼揽人人晓,闪惊取巧有谁知。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滚栓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捶。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桩根腿。截前押后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疑。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肋世间稀。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一)器械 器械分长、短、双、软器械。 枪、棍是长器械的代表,刀、剑是短器械的代表。 棍法主要以劈、扫、戳、挑、撩、拨等组成。

论武术短兵器械走进校内课后服务活动

论武术短兵器械走进校内课后服务活动 发表时间:2018-08-28T14:49:56.407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8月作者:林世荣[导读]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短兵的起源发展与价值及某区中小学生课余体育活动质量现状,对武术短兵器械进入课后服务活动提出相关建议。珠海高新区唐家小学广东珠海 519000 内容提要:在《意见》指导下,各校纷纷创新校内课后服务模式,积极开展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校内课后服务。在众多的开展活动中,笔者认为武术短兵器械除具有传统武术的防身技击功效还具有良好的健身娱 乐价值功能,被各个年龄阶段的健身爱好者所青睐,是当前较为流行的大众健身武术器械之一。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短兵的起源发展与价值及某区中小学生课余活动质量现状,对武术短兵器械进入课后服务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武术短兵器械;课后服务;激发兴趣;规范管理以往我们国内外对武术短兵器械的发展前景有广泛的研究,如武术短兵器械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研究。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短兵的起源发展与价值及某区中小学生课余体育活动质量现状,对武术短兵器械进入课后服务活动提出相关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300名某区7所中小学的学生以及20名体育一线教师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选题在图书管、资料室和网上查阅相关论文、期刊。 1.2.2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武术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的采访调查。 1.2.3问卷调查法 对某区7所中小学在校学生发放300份匿名调查问卷。(注:随机某区几所公立小学某小学的在校生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5份,回收率为98.3%:其中有效问卷283份,有效率为95.8%,问卷的回收率、有效率能满足本调查研究的需要)。 2. 国内武术短兵器械的发展现状 2.1起源与演变 短兵起源于古代一种古老击剑,还包括有刀、短鞭、锏等,是以单手使用为主的短兵器的总称。现在常用的武术短兵器械器械是用铁筋或藤条裹以棉垫,再包皮制成的。近些年,由于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习武人口逐年增加,并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这当中包括研习武术短兵器械器械的。(如图一) 图1 各年龄层次习练武术短兵器械比例图2.2发展现状2.2.1研习人口不断壮大,交流传播渠道四面八通 由于器械制作简单,携带简易,而且练习时场地需求相对较少,老少皆宜,所以普及率较高。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练习人群越来越多,在全国各地的公园、小区、校园都可以看到。 2.2.2相关体育部门关注度提高,管理制度日益完善2.2.3短兵的制造规格与用途的安全性逐步规范严谨 因以前市面上生产销售的武术短兵器械存在较大的尺寸和重量问题,对研习者的动作学习和技术提高带来负面影响。近几年来,通过众多研习者的练习体会和总结,使武术短兵器械的规格趋于统一。 3. 武术短兵器械运动的价值3.1社会价值

武术

武术单选题 1 武术竞赛按年龄分组武术比赛中少年组的年龄A.13周岁-18周岁 B.12周岁-18周岁C.12周岁-18周岁以下 D.12-17周岁 C 武术多选题 2 弓步的动作要领在做弓步时,前腿的大腿应( )膝部约与脚尖( ) A.大于100度 B.接近水平 C.垂直"D. 应大于120度" B,C 武术单选题 3 弓步的动作要领在做弓步时,前腿的膝部约与脚尖成( ) A.60度 B.90度 C.120 D.100 B 武术单选题 4 散手基本拳法散手基本拳法有直拳,栽拳,摆拳和( ) 等 A.弹拳 B.崩拳 C.抄拳 D.劈拳 A 武术单选题 5 剑的组成剑是由剑刃、背、护手及( )等组成 A.尖 B. 面 C.轮 D.锋 D 武术单选题 6 刀的构成刀是由刃、背、尖及( )等构成的A.刀柄 B. 锋 C.尖 D.面 A 武术单选题7 器械的种类器械包括长、短器械和( ) 等 A.硬器械B. 暗械 C.软器械D.枪 C 武术单选题8 形意拳形意拳以( )为基本姿势A.二体式B.三体式C. 四体式 D.一体式B 武术单选题9 套路运动主要内容套路运动主要内容包括拳术、器械、对练和 A.形意拳B.散打 C.剑术 D.集体表演 D 武术单选题10 太极拳演练时间太极拳规定套路比赛演练时间( )分钟 A.3-4 B.4-5 C.6-7 D.5-6 D 武术单选题11 正踢腿正踢腿要求挺胸与( )等A.塌腰 B.松髋 C. 展髋 D.直腰 D 武术单选题12 42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以( )式太极拳为主 A.吴 B.

陈 C.孙 D.杨 D 武术单选题13 武术段位武术分( )个段位A.十 B.八 C.七 D.九 D 武术单选题14 剑指在做剑指时,中指与食指伸直并拢,拇指压在无名指第指节上A.二 B.三 C.一 D.以上答案都不对C 武术单选题15 旋风脚在做旋风脚时,腾空转体时,异侧手击拍脚掌 A.160度 B.180度 C.270度 D.360度 C 武术单选题16 腿法选出以下属于腿法的一项( ) A.跃步 B.纵步 C.弹腿 D.什步 C 武术单选题17 掌法选出以下属于掌法的内容( ) A.顶掌 B.砸拳 C.贯拳 D.楼手 D 武术单选题18 拳法选出以下属于拳法的内容( ) A.横拳 B.推拳 C.刁手 D.砍掌 A 武术单选题19 手法手法包括拳法、掌法和 ( ) A.勾法 B.冲法 C.肘法 D.腕法 C 武术单选题20 法的内容法指手法、身法和( )等A.动作方法 B.演练方法 C.器械方法 D.脚法 C 武术单选题21 型的内容武术中的型包括手型、步型和( ) A.腿型 B.身法 C.身型 D.头型 C 武术单选题22 武术的作用武术具有改善和增强体质,以及( )等作用 A.娱乐观赏 B.凌弱逞强 C.打家劫舍 D.提高艺术素养 A 武术单选题23 武术的特点武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 )的特点 A.寓技击于体育之中 B.攻击对方 C.飞檐走壁 D.健身防身 A 武术单选题24 十二型快如风,转如轮,折如弓是武术套路( )中的内容 A.身型 B.十三型C.十二型D.步型 C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