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有害微生物检测技术及发展

乳品有害微生物检测技术及发展

乳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也是重

要的农业经济产业,但由于其中可能存在有害微生物,如

致病菌、毒素产生菌等,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威胁。因此,

乳制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检测成为了保障公共健康和食品质

量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将介绍乳制品有害微生物检

测技术及其发展。

一、乳制品中常见的有害微生物

1.黄白念珠菌:被广泛认为是乳制品中污染的主要来源。投喂家畜时常常使用含有此菌的饲料,黄白念珠菌因此在

牛奶中被检测出来。

2.乳炸菌属:冷藏温度下有能力生长的一组细菌。它们

有可能在处理乳制品时进行污染,并在包装后长时间存储。

3.大肠杆菌:乳制品经常被大肠杆菌污染,这是因为生

产过程中可能发生交叉污染或者添加了含有此菌的原材料。

4.耐盐性沙门氏菌:生长温度和条件与黄白念珠菌相似。它们在乳制品中的寄主主要是鱼和海产品。

5.枯草芽孢杆菌:也是常见的乳制品中的微生物之一。

它们能够在常温下存活,并在低酸度、低氧气和低温度下

对乳制品进行化学变化。

二、乳制品有害微生物检测技术发展

乳制品有害微生物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传统方法和先进方法。

1.传统方法

传统方法包括培养法、滤膜法、浸出法等,这些方法是

基于微生物生长的原理,将乳制品样品培养在含相应培养

基的培养皿中。

(1)培养法

培养法是检测有害微生物的传统方法。该方法是将样品

划分到含有相应营养的培养基中,使其中的有害微生物能

够在其上生长。

(2)滤膜法

该方法将液态食品中全部微生物过滤到硬膜上。在硬膜

上再按照一定的条件生长,避免了在寄主生长上的问题。

(3)浸出法

浸出法是将样品溶解于适当的缓冲液中,再用菌落计数

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根据数量来判断样品是否含有有害微

生物。

2.先进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采用了先进的检测方法,集成自动枪和自动化系统,如PCR和基因芯片技术,有利

于提高检测效率和精度。

(1)PCR技术

PCR是一种基于核酸扩增的检测技术。由于它具有极高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快速鉴别目的菌属和种属方面具有

很高的应用价值。

(2)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能够检测成千上万种微生物,并能够分析

分离的微生物DNA。基于其高通量和多样性,在乳制品中微

生物的检测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场景。

三、结论

尽管乳制品中有害微生物检测技术已经不断发展,但仍

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成

本和耗时等。因此需要依靠不断创新和发展,寻求更为可靠和高效的检测手段,以保障公共健康和食品安全。

乳品有害微生物检测技术及发展

乳品有害微生物检测技术及发展 提纲一:乳品有害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现状 乳品有害微生物检测技术包括传统培养法、PCR、荧光法、基因芯片技术等,现状是各种技术都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中,但仍有不足之处。 传统培养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鉴定微生物的方法,但应用于此类食品检测时,其快速性、准确性有所不足;PCR技术基于特异性PCR扩增,依赖于引物设计的准确性;荧光法原理是氧气感应下的荧光染料反应,同时也有快速检测的优点;基因芯片技术另一种高通量快速检测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微生物,但是技术门槛较高,成本较高,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支持。 提纲二:乳品有害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乳品有害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将趋向于高效、高通量、低成本、实时性等方向。应运而生的新技术,如CRISPR-Cas 技术、纳米技术等,相应的将应用于乳品安全检测中,从而实现更快速、准确、可靠的检测。 提纲三:乳品有害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 乳品中的有害微生物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常会引起肠胃不适、感染等严重后果,如何确保乳品的安全性一直是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要问题。乳品有害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在生产、质检等环节均得到广泛应用,不仅确保了消费者的用品安全,也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度。 提纲四:乳品有害微生物检测技术的不足之处

目前乳品有害微生物检测技术在商业化生产中依然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检测误差较大、成本较高、检测时间较长等。除此之外,资源与技术水平的不平衡也导致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与实用性的降低。因此,需要先进的技术来完善乳品有害微生物检测中的问题。 提纲五:乳品有害微生物检测技术发展的现实意义及未来趋势乳品有害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意味着食品安全的保障及企业的利润保障,但是需要的是先进的技术、合适的政策和更高的技术水平。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方便、高效和规范化。 案例一:2019年乳制品中沙门氏菌污染事件 2019年起湖南常德市局部地区多名儿童食用未经严格检测的乳制品,由于乳制品中沙门氏菌严重污染而导致这样的事件被曝光。根据专业人士的调查,这样事件的发生与缺乏高效、快速和准确的微生物检测技术相关。 案例二:2018年牛奶大肚杆菌检测问题 2018年起,北京市场多家商超售卖的进口牛奶被检测出大肠杆菌超标,引起媒体广泛关注。据专家分析,这一事件的发生同样和检测方法的不足是有关系的。 案例三:2021年蒙牛嬉戏玄谷谷物饮品检测呈阳性 2021年,蒙牛推出了一款嬉戏玄谷谷物饮品。不久后,一些市场上出售的商品出现明显变质或异味,经检测后发现蒙牛的嬉戏玄谷饮品中存在大肠杆菌超标问题。这一事件存在的问题是乳品检测工艺的不完善以及检测技术的落后。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 生牛奶中的微生物污染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细菌、真菌、酵母和寄生虫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会在奶牛乳汁采集、加工和贮存过程中引入牛奶中,给牛奶的品质和安全性带来潜在风险。对生牛奶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控制至关重要。 1. 细菌计数 细菌计数是评价生牛奶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方法是平板计数法,即将取样的牛奶平铺在含有营养物质的琼脂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通过计数菌落的数量来估算牛奶中的细菌数量。 2. 病原菌检测 生牛奶中可能存在各种病原菌,如沙门氏菌、变形虫等。常用的方法是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通过检测目标基因和蛋白质来判断牛奶中是否存在病原菌的污染。 3. 酵母和真菌检测 生牛奶中的酵母和真菌可能对牛奶品质造成影响,特别是发酵牛奶的生产。常用的方法是培养法和PCR法,通过培养和检测特定基因来鉴定和计数酵母和真菌。 4. 蛋白质和乳酸菌菌种检测 蛋白质和乳酸菌是生牛奶中的重要组分,其数量和菌种多样性直接影响乳品的质量。常用的方法是电泳和PCR,通过分析蛋白质和菌种的特征来判断牛奶的质量。 为了控制生牛奶中微生物的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严格控制奶牛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兽医检查和疫苗接种,防止病原菌的传播。 2. 保持牛奶采集和加工设备的清洁和消毒,避免微生物的交叉污染。 3. 控制牛奶的温度和pH值,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4. 采用低温贮存和瞬时高温消毒等技术,杀灭牛奶中的微生物。 5. 引入先进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及时发现和处理牛奶中的微生物污染。 生牛奶中微生物的检测和控制是确保牛奶品质和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采用适当的检测方法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消除牛奶中的微生物污染,保证牛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

生牛奶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控制 摘要:生牛奶是一种易受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其中常见的细菌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乳酸菌等。为了确保生牛奶的质量和安全,需要进行微生物检测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牛奶微生物检测方法,以及控制生牛奶微生物污染的有效措施。 1.总生菌数测定法 总生菌数是指生牛奶中所有的细菌数量,是一种评估生牛奶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总生菌数测定方法有平板计数法和膜过滤法。平板计数法是将适量的生牛奶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经过一定的培养时间后,通过计数菌落形成单位面积的数量来估计总生菌数。膜过滤法是将一定体积的生牛奶过滤到预先灭菌的膜上,然后将膜放置在富含营养物的琼脂平板上进行培养,最后通过染色或直接观察菌落数量来估计总生菌数。 2.大肠杆菌检测 大肠杆菌是常见的肠道致病菌,其存在于生牛奶中可能表明有肠道污染。一种常用的大肠杆菌检测方法是利用免疫学技术,例如PCR方法检测其特定基因的存在。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大肠杆菌培养基进行传统的培养和计数。 3.沙门氏菌检测 沙门氏菌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其存在于生牛奶中可能导致食物中毒。沙门氏菌检测方法包括传统的培养和分离方法,以及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传统的培养方法是将生牛奶进行适当稀释,然后接种到沙门氏菌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最后通过染色和形态学特点来鉴定沙门氏菌的存在。PCR技术可以检测沙门氏菌的特定基因片段,从而达到高度准确和快速检测的目的。 二、控制生牛奶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1.保持良好的生产卫生 生产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卫生,包括对设备、材料、工作人员进行消毒和清洗,确保生产环境无细菌污染。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和卫生意识。 2.采用高温短时间灭菌技术 高温短时间灭菌技术可以有效地杀死细菌,同时尽量保留牛奶的营养成分和风味。该技术一般将生牛奶在超高温下加热至70-90℃,然后迅速冷却,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3.冷链运输和储存

乳品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标准介绍

乳品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标准介绍 乳品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标准介绍 乳品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与质量一直备受关注。为了确保乳品的食用安全,我们需要对乳品中的微生物指标进行检验。本文将介绍乳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指标以及相关的检验标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乳品安全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乳品、微生物指标、检验标准、食品安全 一、引言 乳品是指以牛乳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的各种食品。由于乳品富含营养,易被微生物污染,因此乳品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为了确保乳品的质量和安全,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微生物指标及检验标准。 二、乳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指标 1、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是指乳品中细菌总数的数量,是评价乳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 2、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是指肠道中的细菌,当数量过多时,可能意味着存在肠道传染病等安全隐患。 3、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可导致人体

出现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 4、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样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可导致人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5、其他病原菌: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病原菌外,还有阪崎肠杆菌、李斯特菌等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三、乳品微生物指标的检验标准 1、国际标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制定的《乳与乳制品通用标准》是全球范围内通用的乳品安全标准。 2、国内标准:我国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酵乳》等一系列乳品安全标准,以确保国内市场的乳品安全。 四、检验方法 1、菌落总数检验:通常采用培养基方法,将样品接种在培养基上,然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菌落的形成情况。 2、大肠菌群检验:同样采用培养基方法,将样品接种在大肠菌群专用培养基上,观察菌落的形成情况,并进行生化鉴定。 3、沙门氏菌检验:一般采用免疫学方法(ELISA)、分子生物学方法(PCR)等,以检测沙门氏菌的存在。

乳及乳制品微生物检测标准及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

乳及乳制品微生物检测标准及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第一、乳及乳制品微生物相关标准解读与检测方法分析 一、微生物发酵生产过程中,怎么屏蔽其他微生物杂菌的污染?答:需要从人员,仪器,原料,环境等各方面去控制,严格监控来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二、①两个平板里各加1mL无菌稀释液→做空白对照;②一个平板加1mL无菌稀释液另一个啥都不加(直接倒培养基)→作为稀释液和培养基的对照。哪种好? 答:空白对照不仅仅是对培养基的监控,而是需要尽可能多的涵盖所有可能的样品污染来源,所以方式①更好一点。 三、比如沙门25g定性和1g有什么区别,如果做0.01g的话意义大吗? 答:一般来说样品检测的重量越大越具有代表性,所以相同的样品25g的结果比1g的结果代表性更强。但是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产品产量很小或很贵重,那在混匀性很好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降低检测量。

四、粗加工大葱过程中有没有比较好的杀菌方式,暂时只用消毒水简单处理,但是大肠菌群还是超标,有没有更好的控制方式?答: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杀菌措施的话只有加强原料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增加清洗消毒的程序等等。 五、生产过程中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微生物风险? 答:生产过程需要从原料,人员,生产和储存环境,生产线设计,厂房设计,规章制度等各个方面来进行微生物的风险控制。 六、芽孢怎么检测? 答:芽孢检测需要在接种前对样品进行加热处理以杀死样品中的细菌,具体检测可以参考:SN/T 0178-2011 出口食品嗜热菌芽胞(需氧芽胞总数、平酸芽胞和厌氧芽胞)计数方法。 七、对于粘度比较大的胶粉类产品,怎么做十倍稀释度的检测?答:可以增大稀释倍数和使用过滤膜袋,如按照1:20倍稀释,结果再按照20倍算回去。 八、微生物涂抹样取样和寄养有哪些注意点? 答:涂抹取样前需要首先确定采样点,采样频率,采样数量,采样程序,检测方法,纠正措施等一系列的方案。从采样到检测的

微生物检验技术介绍

微生物检验技术介绍 微生物检验技术是医学、生物学、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交叉融合的前沿技术,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等进行观察、测定和分析,为疾病诊断、病原体鉴定、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以下是微生物检验技术的主要内容: 一、传统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传统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是建立在经典微生物学的基础上,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等特征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和分类。该方法具有简单、直观、快速等优点,但易受主观因素和经验限制,且无法对某些微生物进行准确鉴定。 1、显微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是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结构等特征,对微生物进行初步鉴定。该方法主要用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观察。 2、培养基培养 培养基培养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通过在培养基中接种

微生物,观察其生长情况,进行分离、鉴定和计数。该方法可用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培养。 3、生化鉴定 生化鉴定是通过测定微生物对各种生化试剂的反应,了解其生理生化特性,从而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和分类。该方法可用于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鉴定。 二、现代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越来越趋向于自动化、快速化和高精度化。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现代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1、免疫学检测技术 免疫学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通过制备特异性抗体,对样本中的抗原进行检测。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等领域。 2、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DNA或RNA等核酸分子的检测方法,通过分析核酸分子的序列、结构等特征,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和分类。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菌落总数的测定 1、术语 菌落是指在因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的相同的细茵集合而成。 茵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处理后,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营养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需氧性质等)所得1ml(g)检样中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本方法规定的培养条件下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在营养琼脂上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的菌落总数。所以厌氧或微需氧茵、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由于现有的生长条件不能满足其生理要求,故难以生长。因此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 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2、设备和材料 培养箱:36±1℃ 冰箱:0~4℃ 恒温水浴:46±1℃ 天平 电炉 吸管 广口瓶或三角瓶:容量为500ml 玻璃珠:直径50mm

平皿:直径约90 mm 试管 放大镜 菌落计数器 酒精灯 均质器或乳钵 试管架 灭菌刀或剪子 灭菌镊子 3 培养基和试剂 营养琼脂培养基:按中规定或按购买的商用培养基配方配制。生理盐水 75%乙酵溶液 4 检验程序 菌落总数的检验程序如下: 5 操作步骤

检样稀释及培养 5.1.1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g(或ml)剪碎放于装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均质器中以8000~10000r/min 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5.1.2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 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管内稀释液)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5.1.3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述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一支1ml灭菌吸管。 5.1.4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标本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做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吸管移1ml稀释淮于灭菌平皿内。 5.1.5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应及时将凉至46℃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可放置于46±1℃水浴中保温)注入平皿约15ml,并转动平皿使混合均匀。同时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倾入加有1ml稀释液的灭菌平皿内做空白对照。 5.1.6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置36±1℃培养箱内培养48±2h。 菌落计数方法 做平板菌落计数时,可用肉眼观察,必须时用放大镜,以防遗漏。在记下各平板的菌落数后,求出同稀释度的各平板平均菌落总数。

牛奶国标微生物检验报告

牛奶国标微生物检验报告 牛奶中微生物含量的国家标准与检测方案 2000年,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向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经征求其他国家的意见,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将每年的6月1日定为“世界牛奶日”。 因为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钙,牛奶已经被中国膳食指南推荐为每日营养来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中也建议一般人群食用奶及奶制品。 目前,我们市场上在售的牛奶主要包括四类:巴氏杀菌乳(鲜牛奶)、灭菌乳(纯牛奶)、发酵乳(酸乳、风味酸乳)、调制乳。 巴氏杀菌乳(鲜牛奶),是仅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等工序制得的液体产品。 灭菌乳(纯牛奶)分为超高温灭菌乳和保持灭菌乳。超高温灭菌乳指以生牛乳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在连续流动的状态下,加热到至少132℃并保持很短时间(一般3-4秒)的灭菌,再经无菌灌装等工序制成的液体产品。保持灭菌乳指以生牛乳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无论是否经过预热处理,在灌装并密封之后经灭菌等工序制成的液体产品。 发酵乳可分为酸乳及风味酸乳,指以生牛(羊)乳或乳粉为原料,经杀菌、发酵后制成的 pH 值降低的产品。 调制乳是以不低于80%的生牛(羊)乳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料,添加

其他原料或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采用适当的杀菌或灭菌等工艺制成的液体产品。 牛奶中微生物的含量是评价牛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乳品中微生物含量高,其中的致病菌会导致消费者中毒,因此需要对牛奶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常见的检测项目有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菌群等。 《GB 1964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巴氏杀菌乳》 《GB 1930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酵乳》 《GB 2519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调制乳》 不同种类的奶执行的国家标准不同,具体的检测项目也有差异,但检测项目的检验方法均参照GB 4789中的相关标准参照执行,如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为GB 4789.4,乳酸菌数的检验方法为GB 4789.35。 预防和控制奶类中微生物污染,全流程、全方面的检验检测不可或缺。杭州大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专注微生物检测,已研发出DW品牌系列微生物仪器,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制药工业、疾病防控、环境监测及医疗等领域。 奶类全流程解决方案: 第一步:样品稀释 液体:取25ml样品,置于225ml稀释液中,制成样品匀液。 固体/半固体:取25g样品,置于225ml稀释液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in~2min,制成样品匀液。 DW-JURAY系列微生物样品自动重量稀释仪

现代微生物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

现代微生物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微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乳品工业也逐渐适应这一趋势,广泛应用于其中。 微生物技术能够帮助工业生产商提高生产效率、改变产品的功能和质量、解决处理问题和 环境保护等方面。本文将介绍现代微生物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 一、微生物的发酵技术 微生物发酵技术在乳品工业中是非常重要的。微生物发酵是将某些单细胞或多细胞生 物转换或转化成有用的产品或化合物。比如,把乳酸菌添加到乳制品中,通过发酵将乳糖 转化为乳酸,使得乳制品获得了更好的口感和保质期,也让一些特殊人群,如乳糖不耐受 者能够享用乳制品而不引起不适。 另外,发酵技术还可以制备乳酸、丙酸、醋酸、微生物胶和酵素等多种产品。而在乳 品工业中,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增加产品的营养价值等等。 微生物转化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将一些原本无法利用的物质,转化为有 用的化合物。乳品工业中,利用微生物技术可以将部分乳品废水及污染物转化为其他有价 值的化合物,减轻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此外,微生物转化技术还可以将乳脂肪酸和 氨基酸转化为芳香和酮等化合物,增加乳制品的香气和味道。 微生物的基因工程技术是指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对其进行修改和调控,使其更好地适应 生产工艺和产品制备。例如,在乳制品生产过程中,人们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得到一些优良 的发酵菌(如乳酸菌等),可提高产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利用基因工程 技术还可产生新的品种,使乳制品的功能、营养成分等得到增强或改良。 将某些有用的乳酸菌或其他微生物从自然状态下的菌种中分离出来,可以形成活的、 可重复扩增和连接的基因库。这一库可以作为生物合成、新制品取代传统化学合成此类研 究的重要资源。通过微生物的分离技术,可以从乳制品中筛选出适合发酵的菌种,逐渐筛 选出适合生产的乳制品,各种成分比例也能够得到更加精确、合理的配比。 总的来说,现代微生物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涵盖了微生物的发酵技术、转化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和分离技术等方面,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能够产生更优质的产品,减少 了对环境的污染,让乳制品行业更加健康可持续。

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微生物检验技术概述 微生物是指在人类肉眼难以看清的“微小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可能带来疾病、污染和食品质量和安全问 题等。因此,检测微生物对于保护健康和消费者权益至关重要。 微生物检验技术是检测这些微生物的技术,它是衡量食品和医疗 保健产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微生物检验技术主要被用于以下场景: 1.食品工业。微生物检验技术被用于检测和评估食品、生食、 动物饲料、化妆品等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这些检验可为消费者 提供保障,并保证企业的竞争力和声誉。 2.医疗保健行业。微生物检验技术被用于检测和确定疾病的病因,包括以菌为主的感染病。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和专家确定最佳 治疗方案,以及有效地控制疾病扩散。 (二)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现状 常见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包括传统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两类。 1.传统方法 (1)菌落计数法。通过培养微生物,以计数形成的微生物数 量来判断样品中微生物数量的多少。

(2)生化鉴定法。通过观察微生物在营养基上的生长、代谢等不同特征,并进行特异性试验,进而鉴定菌株。 (3)显微镜观察法。采用标准的显微镜,观察样品中的微生物形态等特征。 传统方法存在取样时间长、检测时间长、准确性低、操作繁琐等问题,虽然仍然有效但远不能满足当今快节奏、高要求的现代化需求。 2.分子生物学技术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包括PCR技术、DNA芯片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等在微生物检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PCR技术。PCR技术是一种目前常用的检测技术,可快速而准确地检测出微生物DNA片段,并成功鉴定微生物的种属。 (2)DNA芯片技术。DNA芯片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大量微生物,其优点是操作快速,灵敏度高,并且能够提供准确性更高的微生物检测方法。 (3)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这种技术通过检测微生物RNA或DNA测定样品中微生物物种的存在程度。这种技术在很多医疗保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食品安全中的微生物污染控制与检测方法

食品安全中的微生物污染控制与检测方法 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却能引发食品安全事件,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食品安全中的微生物污染,一直是困扰着我们的难题。如何控制和检测微生物污染,是食品科学家和生产商们所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危害 微生物污染,是指在生产或存储过程中,食品被细菌、病毒、蛋白质和真菌等微生物污染。微生物的原生态环境,是在自然界中存在的,而微生物的繁殖能力极强,一旦污染了食品,就会形成食源性疾病。微生物污染所带来的食品安全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腐败致病:在食品中,许多细菌会繁殖腐败,会产生刺鼻的气味和有害物质,从而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2.食源性传染病:由于食品可能污染肉类、禽蛋、乳制品和海鲜等,所以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不符合规范的操作和管理会引发严重的食源性传染病,如肠炎、流感等。 3.食品化学污染:在生产或保存过程中,食品可能受到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污染,而且这些化学物质的毒性很强,容易引发癌症等慢性病。 二、微生物污染控制的关键 在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要避免微生物污染,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是关键所在。摆脱微生物污染的方法很多,我们简单罗列以下几点: 1.操作规范:生产厂家必须严格执行符合规范的操作标准,以保证生产线的卫生。

2.食品质量控制:生产厂家应该加强对原料的质量控制,并选择符合规范的供应商。 3.食品保鲜:合理储存食品可以避免微生物的繁殖。保持食品的新鲜度,有效保证食品的安全。 4.生产设备清洁:所使用的设备应该保持清洁,并且经常进行消毒,保证食品的卫生。 三、微生物污染检测方法 如何快速和准确地检测微生物污染,一直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工作者们努力的方向。目前,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包括: 1.传统培养法:通过样本培养和直接检验来寻找微生物的繁殖区域,可以判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2.PCR技术:PCR技术是一种高效而敏感的检测方法。基于PCR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到食品中微生物的DNA信息。 3.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快速检测微生物污染的方法。基于质谱法,可以通过检测样本中的特征质量,来发现微生物的存在。 总体来说,微生物污染已经成为了食品安全的难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努力之下,健康食品仍旧是大家所追求的生活方式。

现代微生物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

现代微生物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 乳制品一直是人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牛奶、奶酪、酸奶等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微生物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微生物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乳制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还可以开发出更多的新型乳制品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本文将针对现代微生物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微生物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的酵母菌和乳酸菌在乳制品发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微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微生物菌株,提高其发酵能力和产物质量,成为乳品工业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功能性乳制品和定制化乳制品也成为了乳品行业的新趋势。下面我们将从发酵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功能性乳制品和定制化乳制品四个方面来探讨现代微生物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 在乳品工业中,微生物发酵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奶酪、酸奶和发酵乳等产品的生产中。通过添加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株,可以使得不同类型的乳制品得到不同的口感、香味和营养成分。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还可以将乳制品的保存期延长,减少对防腐剂的使用,对乳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进行提升。微生物发酵技术还可以提高乳制品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对乳品工业和市场竞争有着积极的影响。 基因工程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也是一大亮点。通过改良微生物菌株的基因结构,可以提高其对乳品原料的利用率和发酵能力,从而提高乳制品的产量和质量。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改良微生物菌株的抗菌抗氧化性能,延长乳制品的保存期,减少添加防腐剂的使用。在基因工程技术的指导下,乳品工业可以生产更多种类、更高品质的乳制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功能性乳制品是近年来乳品工业中的一个新兴领域,通过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生产出富含益生菌、益生元等功能性成分的乳制品。这些功能性成分可以调节人体的肠道菌群,提高人体免疫力,对肠胃消化健康有益。生产功能性乳制品不仅可以扩大乳品市场的空间,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种类、更多功能的乳制品选择。 定制化乳制品则是根据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和口味定制生产的乳制品。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和微生物发酵技术,乳品工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出口味、营养成分、功效等方面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乳制品,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高市场竞争力。定制化乳制品的生产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对乳品工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牛奶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牛奶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一、引言 牛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食品之一,其质量受到了广泛关注。不同的乳制品企业采用的生产工艺和原材料不同,因此牛奶的质量也会有所不同。对于牛奶企业来说,如何保证牛奶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牛奶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希望能够对牛奶企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二、牛奶质量 2.1 牛奶的分类 牛奶按产地分类可分为鲜乳和乳制品。其中,鲜乳是指新鲜挤出来的牛奶,而乳制品则是将鲜乳通过不同的处理工艺制成的产品,如奶粉、乳蛋白、酸奶、芝士等。 2.2 牛奶的成分 牛奶是一种复杂的生物液体,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对于牛奶的营养价值和口感都有重要影响。 2.3 对牛奶质量的影响因素 牛奶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牛奶的初乳率、牛奶的脂肪含量、牛奶的细菌总数、牛奶的菌群、牛奶的异味等。其中,

微生物的繁殖是影响牛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生产过程中需 要特别关注。 三、牛奶质量监测技术 3.1 牛奶质量监测的目的 对牛奶质量进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牛奶的质量情况,检验是 否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的要求,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并为食品 安全提供保障。 3.2 牛奶质量监测方法 为了对牛奶质量进行监测,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物理化学 检测、生物学检测、传感器检测等。其中,生物学检测主要是采 用微生物计数法、微生物鉴定法等方法。 3.3 牛奶微生物计数法 微生物计数法是对牛奶微生物数量的一种标准化检测方法。通 过检测牛奶中的微生物数量,可以评估牛奶质量。常用的微生物 计数法有总生菌数(TPC)、大肠杆菌群、酵母菌、糖链球菌等。其中,TPC是衡量牛奶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最常用的指标。 四、牛奶质量控制技术 4.1 牛奶质量控制的目的

嗜冷菌对牛乳的危害及检测控制

嗜冷菌对牛乳的危害及检测控制 韩中惠1,黄艾祥1,毛华明2,范江平1,* 1.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2.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摘要:嗜冷菌及其代谢产生的酶是引起原料乳及乳产品发生酸包、乳清分离等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了嗜冷菌的分类,分析了牛乳中嗜冷菌的来源与危害,并介绍了嗜冷菌的检测方法及对嗜冷菌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嗜冷菌;来源;危害;检测方法;控制措施 近几年来,我国的奶类总产量增长迅速,2011年奶类总产量达3825万吨。据预计,未来5年原料奶产量仍将以高速稳步增长。原料奶营养丰富,是微生物的良好培养基,属高危险性食品原料。严重污染的原料奶,蛋白质和脂肪会被微生物产生的酶所氧化或水解,奶胶体系统丧失原有的稳定性,并产生风味缺陷。这样的奶已无法经受某些加工处理,生产的产品也不再具有乳香味,整体质量受到破坏。如果奶中微生物种类多、数量高,直接影响杀菌效果,使奶制品的保质期缩短,易引起其腐败变质,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原料奶中嗜冷菌对不同的乳制品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国外早在20世纪80年代,在乳品生产过程中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嗜冷菌检测体系。我国在乳品生产过程中,对嗜冷菌的控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家检测标准中也尚未有明确的规定。近年来由食品卫生问题而导致的

多起消费事故,导致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嗜冷菌的检测和控制,有助于提高乳及乳制品的质量,保证消费者的食用安全性。 1.嗜冷菌的定义和分类 1.1嗜冷菌的定义 1887年Forster首次发现在0℃时,鱼中仍具有在生长能力的微生物[1]。1902年Schmidt-Nielsen首次对该类微生物做了定义:能够在0℃生长繁殖的微生物称之为嗜冷菌[2]。在微生物学术界对嗜冷菌的定义有很多种。目前在乳制品行业中,国际乳品联合会(IDF)对嗜冷菌的定义是公认的。国际乳品联合会(IDF)定义嗜冷菌为:能够在7℃及以下能生长繁殖的微生物为低温菌;在20℃及以下能生长繁殖,在10℃-15℃为最适生长温度的微生物称为嗜冷菌。由于嗜冷菌长期生活在低温条件下,自身形成了一系列适应低温机制,这一机制主要表现在细胞生物膜、细胞内的酶、冷休克蛋白、基因调控等[3]。 1.2嗜冷菌的分类 嗜冷菌在自然界的分布范围极其广泛。在高山上、极地地区,以及大洋深处嗜冷菌都可以存在;与此同时,人工制冷设备冰箱、冷库中也大量存在嗜冷菌。很多人将嗜冷菌分为2类,1986年Hucker 将嗜冷菌进行细分,定义那些只能生活在低温下且最高生长温度不超过20℃,最适生长温度等于或小于15℃,在0℃及以下都可以繁殖生长的嗜冷菌为专性嗜冷菌(Psychrophile);将最高生长温度可以超过20℃,在0-5℃的环境中可以生长,一般生长温度范围在0-35℃的嗜

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乳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之一,其包括牛奶、酸奶、奶酪等多种产品。随 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视,乳制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成为了食品行业 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从乳制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及其危害、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乳制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及其危害 乳制品是一种优质、丰富的营养食品,但由于其中含有丰富的水分和营养成分,成为 了细菌、霉菌的理想培养基。乳制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霉菌等。 这些食源性致病菌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引起急性食物中毒:食源性致病菌在乳制品中繁殖并产生毒素,人们食用后很容 易出现呕吐、腹泻等急性食物中毒症状。 2. 导致慢性疾病:长期食用被感染的乳制品容易引起慢性疾病,如胃肠道炎症、营 养不良等。 3. 传播疾病:某些食源性致病菌会引发传染性疾病,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会引起食物 中毒性疾病。 对乳制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及时、准确的检测至关重要。 2. 基于免疫学法的检测方法 免疫学法是指利用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特异性反应,通过免疫学方法对食源性致病菌进 行检测。目前,常见的免疫学方法包括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免疫层析法等。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对样品中的特定抗原或抗体进行检测,快速准确地鉴定食源性致病菌的存在。 3. 基于质谱技术的检测方法 质谱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技术,可以对复杂混合物中的化合物进行 分析和鉴定。在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质谱技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检测方法。通过质谱技术,可以对样品中的微生物代谢产物进行快速、高效地鉴定,具有高灵敏度、 高特异性等特点。 以上几种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都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乳 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难题,提高了乳制品的安全性和质量。随着食品行业的不断发

乳制品中有害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乳制品中有害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李卓,朱洁,周优 来源:《现代食品》 2018年第21期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一直都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乳制品的安全问题是其中重要部分 之一。本文探讨了乳制品有害成分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乳制品;有害成分;检测 1 乳制品中常见的有害成分来源 1.1 重金属污染 自然界中的重金属元素极为常见且种类繁多,一部分重金属元素存在于矿石、岩土中,还 有一部分重金属元素存在于生物体中。虽然各重金属元素存在形式以及含量各不相同,但经过 生物圈中的食物链传递和累积,这些微量的重金属元素会在用来制造生产乳制品的原料中逐渐 堆积,最终污染乳制品。人类活动也会对乳制品的重金属元素污染有重大影响,比如含有重金 属元素的农药施用,这些农药中的重金属元素会被农作物吸收,依次进入饲料、畜牧、乳制品中。 曾经发生的多起重金属元素超标案例都是通过这种途径造成的。此外,在乳制品加工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可能被重金属元素污染,如车间空气、用水,乳制品的包装等。重金属的污染 防治措施除了减少污染源,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之外,还需要在检测技术上下功夫,提高乳制品 中重金属元素的检测技术非常有必要。 1.2 微生物污染 乳制品的微生物污染源主要有内源性与外源性2个方面,内源性微生物污染主要指生物体 自身感染的微生物污染,而区别于内源性微生物污染,乳制品中还有一种常见的污染被称为外 源性微生物污染,指乳畜产品在生产、运输、使用等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卫生标准,导致被环 境中含有的微生物污染源所感染。引发内源性污染的微生物寄生于畜牧的肠道或其他器官上, 逐渐对畜牧的健康产生威胁,使其患上疾病,最终演变成原料乳与肉类食品对人类的危害。常 见的引发外源性污染源的致病微生物有沙门菌、炭疽等,这类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后果相当严重,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 为了减少乳制品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应在微生物含量检测上下功夫,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 性地做好防护措施。 1.3 化学污染 乳制品中含有多种化学污染源。食品添加剂的不当使用,会造成化学污染溢出,严重危害 乳制品和其他食品的安全。使用杀虫剂、除草剂,化学有害物质会残留在饲料中,并通过食物 链污染乳制品;兽药、霉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也会残留在牛奶和奶制品中。 此外,生长激素的滥用也使畜牧业受到化学物质的严重污染,如常见的雌二醇、催产素、 孕酮等生长激素。

微生物技术在乳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微生物技术在乳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微生物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在生物与食品领域得到不断的应用,尤其是在食品的加工领域,微生物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是食品生产和食品检验,尤其是在乳制品的加工和检验中,微生物技术必不可少。在乳制品的生产中,我们既需要通过发酵和培养来进行一定形式的乳制品生产,也必须严格控制其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在微生物的检验过程中,更加需要严格检测其中的各种微生物含量,以确保其具有足够的营养价值并不会损害人体健康。 本文先介绍微生物技术的起源与发展,并对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介绍,结合实际乳制品的生产需要,分别从生产和检验的角度,探讨乳制品生产中使用的微生物技术,最后,结合现今微生物领域的前沿技术,对乳制品生产的未来趋势做出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技术、乳制品生产和检验、微生物污染。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BIAL TECHNOLOGY IN THE DAIRY PROCESSING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crobial technology has also been considerably developed and used in the field of biological and food constantly,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food processing, microbial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cluding food production and food examination, especially in the dairy processing and examination, microbial technology is essential to the production of dairy products. In the processing of dairy products, we need to not only process particular form of dairy productions through microbial fermentation and culture, but also strictly control the microbial pollution; in the microbial examination process, we must more rigorously test the content of kinds of microbiological to ensure that it has enough nutritional value and will not harm human health. This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microbial technology, and introduces som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second combined with actual dairy production needs, discuss the use of microbial technology in the dairy processing techn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cessing and examination, Finally,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oday's microbial field’s cutting-edge technology, make a outlook of future trends of dairy processing. Key words: Microbial Technology, Dairy processing and examination, Microbial pollution.

乳品抗生素残留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大全五篇]

乳品抗生素残留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大全五篇] 第一篇:乳品抗生素残留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 (1) Abstract (1) Keyword ......................................................... 1 前言 (2) 1、乳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原因 (3) 2、乳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 (3) 3、抗生素残留现状 (4) 4、抗生素残留的主要检测方法 (4) 4.1微生物检测法 ............................................. 4 4.2理化检测方法 ............................................. 5 4.3免疫法 ................................................... 5 5、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 (5) 5.1 放射免疫法............................................... 6 5.2 酶联免疫吸附法........................................... 6 5.3酶联免疫受体法........................................... 6 5.5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 (7) 6、新型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 (8) 6.1 免疫传感器............................................... 8 6.2蛋白芯片................................................. 8 6.3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8 6.4快速检测试纸条 . (9) 7、结束语 (9) 8、参考文献 (11) 9、致谢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