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整理点校成果,应受更好 保护

古籍整理点校成果,应受更好    保护
古籍整理点校成果,应受更好    保护

专家认为:典籍整理亦学问 标点也是大文章

古籍整理点校成果,应受更好保护

《 光明日报 》( 2012年09月16日 10 版)

《四库全书》 资料图片

当年,主持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整理的前后有陈垣、宋云彬、陈乃乾、唐长孺、王仲荦、聂崇岐、张政烺、陈述、翁独健、王毓铨、启功、王锺翰、孙毓棠、周振甫……每一位都是学界公认的各断代史学科的大学者。

参加点校本“二十四史”这一新中国最大的古籍整理工程的诸位先生没有想到、也不会想到,当年他们倾注心力,付出智慧,融入创造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在他们身后,在网络时代,竟会遭遇这样的尴尬:被盗版者、抄袭者堂而皇之地用来牟利不说,而且,先生们的研究与贡献,竟被盗版者、抄袭者轻贱成任何人都可以轻易为

之、甚至电脑程序可以代劳之事。

中国具有悠久学术传统的古籍整理,在网络背景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生存与发展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古籍整理学科、整理者、出版者被迫着发出呼声:《著作权法》应对古籍整理给予“强保护”。

从点校本“二十四史”入手,厘清古籍整理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历史地位与贡献,古籍整理的独创性所在,不仅仅是给从事古籍整理的前辈学者一个交代,给当今甘坐冷板凳,为中华文化传承孜孜以求的学者们一个立足天地间的理由,更是为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之责的古籍整理留存一片发展的空间。

此事,关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关乎一代学术大家的学术尊严。

本不该遭遇的尴尬

对古籍整理作品的独创性,它的著作权的存在,还会有质疑吗?

自有文献以来,中华民族的文献整理就从未中断过。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中华文化得以传承,秉持文献整理追求的历代文献学家厥功至伟。因他们的奉献,《论语》影响中国社会数千年;一部《史记》让中华民族读到今天……对古籍整理作品的独创性,从未有过质疑,对整理者的艰辛劳动与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人们给予了充分的尊重。而这已经成为文化与学术传统:在每一项古籍整理的成果——纸质图书上,原作者、整理者的贡献清清楚楚写在上面。所以,虽然在若干年中,我国并没有著作权保护制度,但自在人心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以及行业规范,却在古籍整理领域扎起了无处不在的篱笆,在这一领域,践踏他人劳动成果,侵犯他人著作权的事情,人们很少闻之。

市场经济的到来,让人们的价值判断发生了巨大变化。追求利益,在一些人那里变得不择手段。

网络的出现,使复制与传播变得轻而易举,盗版带来的巨大利益,使逐利者铤而走险。

于是,古籍整理这桩以往由专业学者从事的工作,在一些情况下,演变成一些录入员指尖的键盘敲击;有的学者,魄力激增,敢以一己之

力一年之功整理出的“前四史”,挑战学术大师数十年心血结晶的点校本《史记》等古籍整理成果!难料的世事,竟让沉寂在古籍整理中的学者们不知身处何年,出版了数十年古籍整理成果的出版社,眼见“自家的孩子”被盗版者明抢,讨回公道的路却漫长而坎坷。圈内人门儿清来自何方的对古籍整理独创性、著作权的消解之说,让人们平添不尽惶惑。

不久前,北京海淀法院召开了一次涉及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本著作权官司的座谈会。会上,某高校的一位“古籍校点专家、法学博士”的发言语惊四座:“古籍标点就不应该受《著作权法》保护,一堆标点符号有什么可保护的?”

不少学者听到这针对点校本“二十四史”的言论,第一反应是震惊,随之为他汗颜,继之,陷入深深的悲哀。

这是怎么了?

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二条,其中明明规定:

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

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

第三十五条又进一步明确:出版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汇编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应当取得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汇编作品著作权人和原作品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著作权法》修订参与者、新闻出版总署政策法规司司长王自强在日前举行的一次古籍整理专家、司法界、出版界人士参加的《著作权法》修订座谈会上也明确:古籍整理作品属于演绎作品。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人享有和其他作品著作权人同样的权利。

那么,问题出在哪呢?

点校本“二十四史”的诉说

重温一下过去不久的关于点校本“二十四史”的历史,或许有助于我们在讨论古籍整理独创性与著作权时,找到一个共同的起点。

八十多岁的著名历史学家蔡美彪先生在他的《“二十四史”校点缘

起存件》一文中说: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的出版,是对我国史学界的一大贡献,也是近年古籍整理工作的一项巨大成就。

历史学者吴树平《历史所史学前辈与“二十四史”的整理》一文,更从细部帮人们理解着古籍点校的智力成果本质。他说,人们常说: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这是因为“二十四史”卷帙浩繁,记事时间久远,内容包罗万象。全部加以校点、分段,校勘,其中的难度和艰辛,不亲执其役,难得体会出来。

在“二十四史”整理的每一个时期,历史所都有几位先生参加各史的标点、校勘,顾劼刚先生、孙毓棠先生、王毓铨先生、张政烺先生都先后长期承担了繁重的任务,对“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整理出版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顾劼刚先生是整理“二十四史”的第一人。司马迁撰著的《史记》开创了纪传体这一编纂体例,它在“二十四史”中位居首位。“二十四史”的整理工作展开以后,理所当然地从《史记》开始;而整理《史记》的最佳人选,又理所当然地首推顾先生。

上个世纪30年代,顾先生便有《史记》的白文点校本问世。这个版

本是与徐文珊先生共同点校,并有赵澄、黎光明、孙海波、赵贞信等襄理校雠,积七年始成书。与此同时,对《史记》“三家注”也整理完毕。这次顾先生主持的整理工作,为而后的重新标点、校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司马迁是史学大师,他笔下的《史记》,不仅叙述人物,记载史事,而且包罗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天文、历算、地理、河渠、礼乐、货币等,可谓气象万千,林林总总。这就要求整理者具备相应博大精深的学识。只有如此,才能理解《史记》内容,句读准确,校勘无误。在学术界,顾先生博学多识,精研先秦史,深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司马迁和《史记》了如指掌,由顾先生点校《史记》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决定整理《史记》的人选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顾先生。为什么呢?赵先生说:“大家公认顾先生是《史记》的权威。”

顾先生为中华书局点校《史记》,是从1955年5月开始的,他在这一年5月的日记中记载:“整理《史记》及《三家注》。嘱贺次君到北京图书馆,遍校《史记》各种版本,月付彼50元。”1958年12月29日,顾先生在日记中写道:“今日《史记》三家注校点毕工。四年工作,一旦完成,肩负为之一轻。”

说顾先生为学术界提供了一部“标点、校勘的范本”,并非溢扬之

辞。由于业务工作的需要,我是离不开《史记》的,每次阅读,都不能不感到,《史记》经过顾先生的整理,确实成为了一部全新的善本,至今没有一种版本能够取代它。

古籍标点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古汉语和传统文化功底,一句一读,无法回避,十分分明,于细微处把学问显露无遗。顾先生给《史记》加标点,运用深厚的国学功力,纠正沿袭多年的句读谬误,揭示司马迁的本义,为今天广大读者不知扫除了多少阅读障碍。例证比比皆是,这里仅举一例,《秦本纪》记载:“丹犁臣蜀相壮杀蜀侯来降。”过去人们以“丹犁臣蜀”为句,读起来倒也顺畅,实际上断句有误。顾先生标点为:“丹、犁臣。蜀相壮杀蜀侯来降。”(丹、犁两个戎国向秦称臣,蜀相壮杀死了蜀侯前来投降。)

这样标点,显然与《史记》本义相契合。

从1958年开始“前四史”校点,到1978年“二十四史”的最后一史《宋史》出版,前后历时20个春秋。

蔡美彪、吴树平讲述的这段往事,告诉人们,点校“二十四史”始终是一项学术工作,而且是一项综合性、高难度的学术研究。虽然研究

成果最终以标点校勘的形式表现,但没有广博且精深的古代文献知识,没有校勘与研究作基础,点校是无法进行的,点校背后,是有长期的研究积累作支撑的。

同时,在两位先生的娓娓道来中,我们得以形象地了解,高质量的古籍点校本,怎样在古籍基础上,“从有到有”,在融汇点校者大量创造性劳动之后,演绎成为一部全新的作品。作为演绎作品的古籍整理点校成果,其创造性智力成果的性质毋庸置疑。《著作权法》规定的“演绎作品著作权人享有与其他著作权人相同的权利”于是让人感到正当合理,心悦诚服。

缘何“点校古籍”成为被侵权重灾区?

重温了上面一段史实,下面的对古籍整理著作权消解的言论变得不堪一击。

●古籍标点有规定性,谁标点都是同样的结果,这是侵权者盗用他人成果时的一个借口。

在古人的著述中,标点是隐含在文中的,句读在当时约定俗成。斗

转星移,朝代更替,当年古人著述时的约定俗成,也就是今天所说

的“规定性”,即古籍文本的本义,已经成为古文献学、历史学的一门基础性学问,并不是对古文一知半解就可以知晓的。没有古文献学的学养和传统文化的专业研究,读不懂古籍文本本义,就根本无法接近古籍的“规定性”,也谈不上做出权威、高水平的标点。顾劼刚先生点校《史记》的史实,已将这一点表述得十分清楚。

●一堆标点符号,有什么著作权?这是侵权者否定校点古籍著作权的又一个借口。

此标点符号非彼标点符号也!我们今天在现代汉语写作中使用标点符号,与用标点符号对文言文古籍进行点校,难度大不相同。古籍整理作品是基于史实和文本理解、学术判断,以标点、分段、校勘为主要形式的阐释作品,创作过程颇有些像今天的考古发现,标点者要像考古学者一样,以综合的历史知识作基础,才能在标点时作出判断,切中古籍经典本义。蔡美彪先生在他的《学林旧事》“《资治通鉴》标点工作回顾”一文中,对古籍标点作了这样的解读:“标点古籍需要逐句逐字理解原义,实际上也是对古籍的一种注解,不是文字注解而是符号注解。”正因为此,古文献学在今天还有一个通俗的称谓:文献考古。在行家或说“圈内人”看来,为古籍做标点,是阐释古文的一种方式,绝不是大街上或是高校里随便拉一个人来就可以做的,这是常识。会说

出“古籍标点就不应该受《著作权法》保护,一堆标点符号有什么可保护的”这样话的人,是没有搞清楚标点在现代汉语与文言文中应用的区别。

综观古籍整理侵权现象,侵权者在抄袭古籍标点本时,大多做了手脚,不交代版本,不交代使用的参校本,甚至把前言、校勘记、注释性文字等直接表现整理者创造性劳动的内容都删掉。这种做法,不仅让明眼的学者看到了侵权者的马脚,侵权者的故意,由此一目了然。侵权者几乎都拿不出自己的校勘记,更无校勘长编,但一般读者不关心的校勘记,却像个试金石,将学问家与偷窃者区别出来。

侵权者侵权首选古籍整理中的点校作品,这是为什么?

古籍整理专家、出版者和一些法律界人士认为,侵权者这样做,一是利用了公众对古籍点校学术性、专业性的不了解;二是由于法律工作者对专业性、学术性较强的古籍整理的陌生与隔膜;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上,尤其是立法者对古籍整理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古籍整理重要性、专业性、独创性在我国《著作权法》中没有得到准确、充分的体现,古籍整理著作权的相关条款过于抽象,司法实践中没有司法解释提供判案依据,致使古籍整理作品侵权判定在司法实践中,裁决结果因法官而异,保护程度因法官不同而不

同。

《著作权法》应体现对古籍整理著作权的“强保护”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延绵不断,古籍是重要承载。我国现已查明的古籍有20多万种,这样丰富的典藏,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古籍整理因关系到中华文明传承,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推进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

但古籍整理的现状并不让人乐观。古籍整理无论是作者、学科,还是出版者在目前都是最脆弱的行当:古籍整理人成果不被重视,学科岌岌可危,出版行业在市场化产业化条件下生存艰难,同时还面临数字出版环境下盗版和非法使用带来的巨大的冲击。

正是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出发,一些古籍整理专家、出版者和法律界专家提出:《著作权法》仅仅将古籍整理作品纳入“演绎作品”是不够的,应从我国古籍存量巨大,古籍整理成果囊括了各种在古籍的基础上“从有到有”的再创作作品,不仅浩繁,而且专业性、学术性强这一国情出发,在《著作权法》中,将古籍整理作为文字作品的专项列出,

给予特别强调,给予“强保护”。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认为,我国的《著作权法》立法,要遵循世界其他国家的一般规律,一般要求,体现它的一般准则,但是,它还应该根据中国文化自身的特点,体现中国特色,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一个基本准则。要反映中国特点,中国古籍浩如烟海这一特点是不可忽视的。古籍整理的著作权保护,如果不从立法上解决问题,那么在司法实践中会出现很多分歧,很多混乱。因此,古籍整理著作权保护,在立法时必须高度重视。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安平秋指出,老祖宗留下的古籍,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础。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支持整理古籍是为了古为今用,要古书为今天服务。陈云同志提出要整理古籍,不仅要点校,还要翻译、注释,让能读懂报纸的人都能读懂古籍。整理古籍的“整理”和“整理整理”屋子的“整理”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是一个学术的概念,内容具有丰富含义,这点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指示中讲得很清楚,中共中央1981年37号文件也讲得很清楚,不容置疑。这个认识高度,应在《著作权法》中体现出来。

中华书局编审许逸民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基因,应从

这个高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古籍整理工作。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致忠同意这样的看法。他说,古籍整理作品的创作,在中国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不会停歇的,这是由文化传承的需要决定的。应从传统文化传承的高度来认识古籍整理的历史意义,考虑《著作权法》的修订。

专家们还建议,尽快出台《著作权法》有关古籍整理作品的司法解释,以规范涉及古籍整理作品的著作权侵权案件审理。古籍整理著作权学术性专业性强的特点,导致其学术性和独创性判定往往是行业内、从业者内心有比较坚实的标准,而在司法实践中很难理解与掌握。著作权法法律简单,司法实践复杂的问题,在古籍整理领域变得越发突出。李致忠认为,应尽快出台一个著作权法司法解释。当法律规定高度抽象时,司法解释可以作为判定的依据。王自强指出“当下许多问题不是出在立法上,而是出在执法上”,他说,人的阅历、知识结构不一样,对著作权的认识就不一样,对作品的独创性的理解也会不一样,判定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同样的案子给不同的法官,得出的结论会有很大差异。他的说法,也从一个角度,呼唤着规范司法实践的著作权法司法解释的诞生。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东进认为,尽快制定古籍整理作品著作权保护的相关司法解释,是目前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他说,关于侵权认

定,首先依照法律,法律没有具体规定的,就依照最高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如果仍然没有,就依照行业惯例。他提出,积极争取把行业惯例这一内容放进法律,这样可以在《著作权法》中为古籍整理案件的把握提供一个适用的空间。同时,通过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来使司法实践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从程序上讲,司法解释出台比法律或行政法规制定来得更快些,而且指导性更强。本报记者 庄 建

方案-信息时代古籍整理的困境与对策

信息时代古籍整理的困境与对策 '题注:本文系本人1999年7月为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的全国古籍整理研究所青年学者研讨会而作,并在小组会上摘要作了发言。 古籍整理的 ,在现今 急剧变化的形势下,无疑已经遇到愈来愈严重的困难。如何谋求古籍整理的生存和发展,也无疑是当今热爱和关心这一事业的人们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的,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由于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搜集材料,加上本人的学力限制,文中定多谬论。为避免误解,本人特此声明:本文所有的言论,仅代表本人个人的观点,与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无关,也与此外其他所有机构无关。 信息时代对中国社会的冲击,表现于各个方面。从科学研究的方面来说,传统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各类历史学科,成为科学研究领域中首当其冲的冲击对象。而作为传统之传统学科中的传统专业,古籍整理所面临的冲击尤其巨大。当愈来愈多的人(并且是知识阶层的人)开始从观念到 上抵制乃至摈弃古籍整理专业时,古籍整理的生存已经受到非常直接的威胁。 追求直接的经济效益,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在这一点上,古籍整理最缺乏竞争力。把古书当作古董卖,还可以弄几个钱,倒也还具有点市场经济的特性。但是,把整理古书当作一项事业来做,则绝难同市场经济挂上钩。而且,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愈高,古籍整理不能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的特点就愈显突出。而这一点,又直接导致人们对古籍整理专业存在价值的怀疑。 建设也是一个社会健全发展的重要方面。作为在理论上被认可为文化建设的一门专业,古籍整理也只是在通常“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意义上才获得了它的存在价值。然而,对于现实的中国社会而言,“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往往不是真正从文化建设的需要这一角度出发,而是从 功利,抑或是从传统文化对经济建设具有利用价值这一角度出发。这使得“弘扬传统文化”在具体的实践中演变为标准的口号,而古籍整理也在貌似尊重的背景中,被本专业及邻近专业之外的几乎所有的人弃置一旁。 除此之外,当那些具有显著现代特征的学科研究者在研究现代社会的弊端时,亦莫不把“传统”作为比较和批判的对象。虽然这种比较和批判常常不是建立在对“传统”进行全面、综合地研究的基础上,但由于切合公众的口味,反而具有更大的宣传效果。而这一点,又在无形中降低或抵销了古籍 者的专业努力,增加了古籍整理专业通过舆论扩大自己阵地的困难。 经费投入相对比例的降低,也是影响古籍整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同那些现代学科和专业相比,古籍整理专业在争取各类课题上都困难重重。在纵向课题方面,古委会的年度资金乃是古籍整理项目经费的唯一来源。古籍整理机构的研究人员既无法以古籍整理的项目获得其他经费(如国家社科研究基金,一些省市立项的课题等),甚至也难以以一些研究性课题而获得相应的经费资助。 在横向课题方面,“古籍整理”的名称几乎在导致项目经费争取失败上所向披靡。若非有特殊的利用价值,几乎没有一个团体或个人会向一项古籍整理项目投注资金。即便是有人愿意资助的那些项目,也是在项目争取者反复揣摩资助者的资助意图乃至充当“雇佣兵”之后才

营业线施工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营业线施工安全措施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营业线施工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施工准备阶段中的安全工作 施工准备阶段是做好施工安全基础工作的重要阶段。 做好这一阶段的安全工作,就为施工中的各项安全工作始 终处于受控状态创造了条件。一般讲,这一阶段的安全工 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设计交底、现场调查情况和有关施工安全的政策 法规,核对设计文件、设计图纸。由于个别工程设计周期 较长,可能会出现与新实行的法规政策不符或者地质情况 与设计不符,按原设计施工可能会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以 及其他等方面的原因,需要从施工安全的角度对设计文 件、图纸进行认真复核。 2.与设备管理单位共同调查确认各类地下管线、隐蔽建

筑物的位里、各类建筑物的限界现状。 各类地下设施和各种限界现状是影响施工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施工单位必须弄清这些情况。如地下设施埋设年代久远,设备管理单位确实无法提出其准确位置时,施工单位也应采取仪器探测、人工探测等方法进行调查,严禁盲目动用机械施工。 3.了解掌握施工地点所在铁路局的《行车组织规则》、《营业线施工管理办法》、相关车站的《站细》等有关行车和施工安全的规章及规定。 施工单位在执行铁道部有关既有线施工安全规章的同时还必须执行所在铁路局关于行车组织、行车安全的有关规定。因此,在施工前有必要全面了解掌握这方面的要求。 4.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渡具体实施方案。 在编制施工方案和施工过渡实施方案时,除按设计文

浙江松阳科技成果汇编

浙江省松阳县科技成果汇编 2001-2002年度 一等奖 芳纶纤维无石棉离合器面片研制 完成单位:浙江科马摩擦材料有限公司 协作单位:浙江科技学院 完成人员:王宗和徐发健王关李叶菊金胡文榜 项目简介: 汽车离合器面片是汽车中的关键零部件,通常是由粘接剂、摩擦性能调节剂、骨架纤维材料、填充剂等组成。一个好的高傲面片要求摩擦系数稳定、磨损率低、比重轻、在使用时接合平顺、冲击小,并且还能300℃以上的高温。国内生产的离合器面片主要是以石棉和玻纤为主要骨架材料,存在环保和操作工皮肤有过敏影响等问题。 芳纶纤维俗称“凯芙拉纤维”,英文名为“Kevlar”,是人工合成纤维。目前的美国杜邦公司和荷兰的帝人公司拥有该产品的多项专利。芳纶纤维质轻、比表面积大、强度高、耐高温、耐磨损、蓬松、和浆料的相容性好,且无环保问题。该公司从综合性能考虑,在国内首次研究开发了高档芳纶纤维无石棉离合器面片,填补了国内空白。 公司研发的芳纶纤维无石棉离合器面片,具有生产工艺先进,产品质量稳定,耐300℃高温摩擦、磨损等性能。芳纶纤维和其它骨架材料匹配与配方的构成、一步法工艺的应用等技术具有重要创新,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属国内领先,接近国际水平。KM181产品已达到与德国贝斯托9605产品相似的性能水平。所检测的各项指标符合

Q/KM001-2003企业标准,优于GB/T5764-1998技术要求。经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东风汽车设计研究院、一汽东光离合器公司检测各项性能指标良好,能替代进口产品。 本产品按年产200吨计算,单位经营成本为每吨67185元,年经营成本1343.7万元,进口同类产品市场销售价为每吨16万元,按每吨销售价10万元计算,年销售收入可达2000万元,利润总额可达454.3万元,净利润可达304.3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达160万元。具有较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松阳县小水电实时监控系统建设 完成单位:松阳县供电局 协作单位:上海申贝科技发展公司 完成人员:王土福翁军美鲍跃英何波徐发林翟苏海 项目简介: 小水电实时监控系统建设项目,是采用国内首创的噪声平衡式DPSK调制技术的电力载波数据通信,配以遥测、状态量和电度量采集以及遥控跳闸功能的一项高新技术项目。该项目建设投资省、安装、维护方便:每个不水电站装置一套不水电分站,中心变电所加装主站装置,悼念各分站的实时信息,传递调度控制命令。主站装置配有信息集成模块,可瘵变电站的原有信息与小水电信息集成后通过原有通道上发至供电局调度,在调度瑞与原有变电所信息同等处理,可减少主站软硬件方面的投资,实现方便、快捷。利用现有配电网作为通讯信道,以中心站形成一个子集,并由多个子集群构成完整的电网数据传输通道。网络结构合理、实用,而且无需对现有电网进行任何改造,安装方便,维护简单,运行成本低廉。具有较高的抗干扰性和数据可靠性。

版本目录学试题

《版本目录学》往年试卷部分试题说明:这里面的试题就是那天同学们趁老师不在的时候跑上去拍的那些,因为部分照片非常模糊而难以辨认,所以仅仅是得到以下这么多。这部分的试题因为是往年的试题,所以这次的考试估计并不会完全按照这个题目来出,整理出来只是为了能让同学们对考试类型和题目类型有所了解,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复习。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 一、单项选择题: 5、拱花指用凹凸两块印版嵌合压印画谱,最接近( A ) A 鋀钉版和套印本 B 朱印本、蓝印本 C 聚珍版 D 配本 6、以树皮为主要原料的纸称为( D ) A 黄纸 B 连史纸(粉连纸) C 草筋纸 D 棉纸 7、指出古书装订史第二阶段的最后成果标志( D ) A 卷子 B 经折装 C 蝴蝶装 D 线装 8、修复破损旧书在两面之间附加一页白纸,以加强书的骨力,称( A ) A 衬纸 B 金镶玉 C 夹板 D 包角 9、古籍页中缺文记号i,除“空白之外还有另外一种称呼叫( A ) A 黑钉 B 墨围 C 行格 D 耳子 10、古书版本中,包括篆隶楷行四种字体的刻本,称( B ) A 肤廓本 B 写刻本 C 两节版、三节版 D 上图下文本 11、古籍版本中以宋体字刊刻行事的称( B ) A 写刻本 B 肤廓本 C 三节版 D 上图下文本

12、指出清代著名藏书家兼抄书家( A ) A 孙星衔 B 叶盛 C (照片缺字) D (照片缺字) 13、雕版文献的一个特征是( B ) A 按书稿逐字排捡组合 B 同一版面的字体大小基本一致,无(照片缺字) C 无断版裂版现象 D 可以拆字并多次使用 14、属于广义目录的是( B ) A 一切文字目录 B 一切事物名称记录 C 一切图书目录 D 一切文件目录 15、以下有一种版本装订形式最初出现于南宋( A ) A 包背装 B 蝴蝶装 C 旋风装 D 经折装 16、属于南宋李焘编的史书是( B ) A 《续资治通鉴》 B 《续资治通鉴长篇》 C 《宋元资治通鉴》 D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17、指出哪一种断代史不属于“八书“之列( A ) A 《新唐书》 B 《隋书》 C 《梁书》 D 《北齐书》 18、《通鉴纪事本末》的作者是( A ) A 袁枢 B 杨仲良 C 陈邦瞻 D 谷应泰 19、王鸣盛的代表作是( B ) A 《二十二史考异》 B 《十七史商榷》 C 《二十二史札记》 D 《史通》 20、首次以“经、史、子、集”四部命名古籍的史书是( B ) A 《汉书·艺文志》 B 《隋书·经籍志》 C 《文心雕龙》 D 《文史通义》

论数字时代图书馆古籍整理与保护

论数字时代图书馆古籍整理与保护 摘要:古籍是古代智慧和中华文化的载体,是古代先贤留给我国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多数古代典籍因为年代久远,存在着保存难度大和使用整理不方便的问题。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不仅为古籍保护提供了有利契机,也给古籍保护带来新的 任务,需要对古籍保护与整理工作进行重新审视。 关键词:数字时代古籍整理与保护措施方法 一、数字时代古籍保护与整理的基本要求 1.传统与现代保护方式的整合。做好数字环境下的图书馆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应当做到传统与现代相整合,使传统有效的古籍整理与修复技术与现代化的 数字环境相结合,全面提高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质量。(1)在数字环境下做好 古籍的修复工作,要着力选择精准版本,经过仔细的校勘后,为读者提供高质量 的古籍。(2)要对古籍文本进行数字化的转化,着力解决古籍存在的讳字、通 假字等,重点保存古籍的有价值信息,全面减少古籍中的错误。(3)要求做好 古籍语义的解释工作,利用有效的古籍文本处理程序,做好基本的标点、注释、 解读等工作,从而借助数字环境提高读者对古籍的解读能力。 2.实现数字时代古籍整理创新。(1)数字化时代图书馆可以建立起庞大的古籍数据库,读者与研究人员可以按照不同权限访问古籍文献资源,提高古籍使用 效率。(2)现代化的软件衍生了强大的古籍自动标注与自动翻译的能力,随着 现代计算机能力的不断加强,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的效率还将大幅增强,新的应 用方向将不断出现。(3)古籍整理与保护应当向着专业化与普通读者的需求的 双向发展,古籍整理与保护应当体现出更强的适应性。 二、数字时代古籍保护与整理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数字化古籍整理与保护是时代的必然标志,也是图书馆古籍 整理与保护工作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快发挥出数字古籍整理与保护作用,应当遵 循系统性原则。(1)要求图书馆全面统筹协调配置资源,保证古籍资源的完整 性与可利用性。(2)实现全面科学的调配图书馆现有的古籍资源,实现图书馆 间的古籍资源优势互补,不断提高各种古籍的利用效率。(3)要求古籍整理与 保护遵循数字化的规律,科学地研究古籍数字化整理与保护,提高数字化古籍信 息质量,为读者呈现有价值的古籍信息。 2.特殊性原则。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更多地体现在对图书馆现有专藏古籍 的保护上。在数字环境下,只有做好图书馆专藏古籍的保护,才能体现出图书馆 古籍保护与整理工作质量。(1)应当针对图书馆的专藏古籍设计鲜明的数字化 专藏古籍整理与保护模式,形成小型的数字化局域网,突出馆藏古籍的作用,形 成核心资源优势。(2)不断丰富特色古籍的数量和质量,依靠数字古籍提升对 用户的图书馆网站的访问量和关注度,从而发挥出特色古籍的重要作用,实现数 字化古籍整理与保护的实际价值。 3.安全性原则。在传统环境下进行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的重点在于对古籍物 质形态保护,要求古籍不损失和不丢失,不受到来自人为原因的古籍损坏等。在 数字环境下进行古籍保护,要求古籍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安全使用。(1)保证古 籍电子版权的合法性,使古籍保护与整理工作不出现法律及版权方面纠纷,能有 效发挥出图书馆的古籍传播作用,保证古籍的合法安全有效使用。(2)使古籍 处在各种技术手段的全面监控保护之下,保证数字古籍的真实性与网络环境安全

西北工业大学科技成果汇编

机电类 西北工业大学科技成果汇编 1. 干冰造粒机 内容介绍: 利用最新制冷技术,使液体二氧化碳节流膨胀生成雪花状干冰,再将雪花 状干冰压缩成干冰颗粒,用于各种不同场合的清洗以及冷藏保鲜等。该项成果国 内领先,居国际先进水平。 性能指标: 12、干冰转化率(2.5~31205㎏/小时, 、规格有80㎏/小时,.)1;150㎏/小时,200㎏/小时不等。特点: 123、设备使用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生产过程自动化、连续化,产量稳定; 、颗粒大小均匀。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军工、核工业、食品加工业、铸造、橡胶等 行业清洗与冷藏保鲜等。 效益分析: 300%。 系高新技术产品,国内能生产的企业较少,产品的利润率约为200~ 投资规模: 投资规模100~200万元,产品的销售价是直接成本的3~4倍,生产的设备 主要有机加、钣金等。 应用推广情况: 已在北京、山东、上海、江苏、陕西等省市的橡胶与塑料模具、铸造模 具、发动机大修清洗以及食品保鲜、生物活体长途运输保鲜中得到广泛应用,效 果良好。 合作方式: 技术开发、技术转让。 西北工业大学科技成果汇编 2. 干冰清洗机 内容介绍: 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与载体,以被加速的干冰颗粒为介质,通过专门设计 的高速高压喷枪将干冰颗粒喷射到被清洗物表面,使被清洗物表面的污垢迅速冷 冻、淬化、龟裂,加上高速高压气流吹除,达到清洗的效果。该项成果填补国内 空白,居国际先进水平。 性能指标: 耗气量2~3m3/min 3~5m3/min 5~8m3/min不等,其情况效率亦不同。 特点: 1234、清洗速度快、效率高; 、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无清洗剂残留,对环境不产生二次污染,对人身不产生危害; 、不会损伤清洗物表面,被清洗物表面也无需进行防锈处理。 适用范围:

营业线施工安全控制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营业线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005-76 营业线施工安全控制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总则 结合营业线的施工特点,对施工前准备工作;驻站联络和现场防护;现场安全监控;区间线路拨接(含成段清筛、换轨)和站场改造施工;顶进框架桥涵桩基开挖;顶进框架桥涵工字梁(D型梁)铺设及拆除;框架桥涵顶进;框架桥与涵洞接长;路堑边坡开挖及路堤帮宽填筑;跨线桥梁施工;临时道口铺设;大型工程机械施工;路料卸车;管、线、电缆等隐蔽设施防护;“三电”迁改;爆破作业;防洪安全;人身安全卡控等十八项安全控制重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 1.施工单位在营业线上施工一律实行《营业线施工许可证》制度。未办理《营业线施工许可证》的施工单位,一律不准在营业线施工。

2.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广运发(2008)282号文件附件5,与设备管理单位和行车组织单位分别签订施工安全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和义务,及时协调施工与运营的关系。需签订施工安全协议而未签订施工安全协议的不予审批施工方案,严禁施工。 3.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内容和影响程度及施工等级确定施工负责人。线路拨接、站场改造、成段清筛换碴、成段换轨、开挖路基、建筑物基坑、框架桥涵顶进、跨线桥梁铺架、加固或改建桥隧建筑物、拆铺便线(桥)、铺设临时道口和临时架空结构等施工;需办理封锁手续,设置移动停车信号防护,线路开通后需限制列车运行速度等施工作业,应由具备工程项目经理资质的人员担任。 4.施工负责人应具备必需的施工安全素质。施工项目经理、副经理、安全、技术、质量等负责人必须取得相应资格、岗位证书,并经铁道部(或广铁集团)营业线施工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担任,不允许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人员担任上述工作。

古典文献学书目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94。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北京:中华书局,2001。 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厦门:鹭江出版社,2003。 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北京:北京大学,2006。 张舜徽:《文献学论著辑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余嘉锡:《古书通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邱陵:《书籍装帧艺术简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韩仲民:《中国书籍编纂史稿》,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来新夏:《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魏隐儒:《古籍版本鉴定丛谈》,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 戴南海:《版本学概论》,成都:巴蜀书社,1989。 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2002(重印)。 姚伯岳:《版本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戴南海:《校勘学概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管锡华:《校勘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北京:中华书局,1963;成都:巴蜀书社,1991。 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北京:中华书局,198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目录编》,济南:齐鲁书社,1988。 周少川:《古籍目录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古籍整理的规范问题

古籍整理的規範問題 ——以敦煌文獻為中心 南京師範大學 黄征 學術研究的規範問題,無疑是目前全社會嚴重關注的問題。不過大家最關注的只是道德層面的問題,也就是“學術腐敗”的問題。這個問題我們雖然可以提建議、提方案,但主要還是自上而下嚴加約束的問題。我這裏談的主要是我們自己能夠“說了就算”的敦煌文獻校錄整理的一般規範問題,希望有助於敦煌文獻學研究“行規”的建立。 ? ? 什麼是“古今字”?以前的學者大多只作說明而不作定義,例如王力《古代漢語》第一冊《古漢語通論(六)——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1 、洪成玉《古今字》2等都是。我覺得語言學的研究必須對每一個術語作出明確的定義,否則易生歧義,不利於進一步深入探討和展開廣泛討論,更不利於推廣使用。我的定義是: 古今字是一對或一組為了區分一字多義現象而形成的古本字與後起字的關係字。 這個定義也許還不夠精確,我期待商榷與訂補。首先,“古今字”必 1 中华书局1999年5月第3版,170-178页。 2 语文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

須是一對或一組互相對照的字,不能單獨應用“古字”或“今字”的概念;其次,“古今字”必須是先後產生的、用來區別一字多義現象的字,因此也稱為“古字”、“古本字”與“後起字”;再其次,一個“古字”既可以只有一個“今字”,也可以有兩個或多個“今字”,例如“辟”與“避”、“僻”、“譬”、“闢”等字都是古今字關係。 例如某書《錄文校勘體例》:“古今字、異體字、正俗字、武周新字一律改為標準繁體字,不出校記。原文筆誤、筆劃增減及變體者,徑直改為正字,不出校記。”按:“古今字”是指產生時代有先後的異體字,如“云”、“雲”,“弟”、“第”,“或”、“惑”,“知”、“智”,“道”、“導”,“內”、“納”,等等,各組前一字為古字,後一字為今字,“古”、“今”是相對時間概念,故“今字”又稱“後起字”。古字不可徑改為今字,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今字是古字的兒子、孫子。在未有兒子、孫子之時,當然也就無法讓兒子、孫子去頂職;即使有了兒孫,四世同堂,事情輪到誰做還該誰做,不該剝奪長輩的權利。例如該書第34頁《天竺國菩提達摩禪師論一卷》:“何名‘安心門’者?由常看守心故,熟看諸境種種相貌,一切境界悉知不從外來。”該頁下校記雲:“‘熟’,底本作‘孰’,據文意改。”按:“孰”是“熟”的古字,《說文》:“孰,食飪也。《易》曰:‘孰飪。’”段玉裁注:“後人乃分別熟為生熟、孰為誰孰矣。曹憲曰:‘顧野王《玉篇》始有熟字。’”王力先生主編的《古 代漢語》把“孰、熟”作為例子列在該書《古漢語通論?古今字》一

古籍整理的方法工序是什么

古籍整理的方法工序是什么 古籍整理加工究竟包括哪些方法或所谓方式,以及哪些重要的工序下面一起来看看! (1)选择底本。这不是整理古籍的方法而只是整理的一个工序,但在所有工序中是最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工序。古籍不论用哪种方法来整理,都必须尽可能选择好底本。而选择好底本,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学问。 (2)影印。这是整理古籍的一种方法。由于具体影印是印刷厂的事情,有了底本就可以送印刷厂影印成书,所以有些人把它看得很简单。其实,光选择底本这件事就需要不少学问,有些影印本还要加标点,附校记,做索引,就更不容易了。 (3)校勘。这是整理古籍的一种方法和工序,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最常用的方法和必备的工序。除非找到古籍的原稿写定本,可以不必再作校勘外,要整理古籍就少不了做校勘。有时影印本也要做校勘附校记。同时,校勘这个工作做起来比较繁难,需要用上各种学问,因此要做好也最不容易。 (4)辑佚。这是整理古籍的一种方法。是从类书、古注以及《永乐大典》中把已经佚失的古籍搜辑出来,虽不能恢复该古籍的全貌,至少能起豹窥一斑的作用。有些从《永乐大典》中搜辑的,还可以大体接近全貌。当然这不是整理

古籍常用的方法,整理现存的古籍除发现有佚篇佚文外,就用不到辑佚。 (5)标点。这是整理古籍的一种方法和工序,而且和校勘一样也是常用的方法和必备的工序。不仅新整理出版的古籍都得施加标点,有些古籍影印时也得加上标点。标点这个工作,看起来比校勘简单一些,其实也需要学问,要做好并不容易。 (6)注释。这是整理古籍的一种方法,但并不是常用的方法。有的古籍并不需要注释,有的已有合用的旧注释就不需要再做新注释,还有的分量太大而不可能作注释。注释当然要有学问,做出高水平的注释比自己写书更不容易。 (7)今译。这是整理古籍的一种方法,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注释工作的延续。要作今译的古籍比要注释的为数更少,其难度则并不亚于作注释。 (8)索引。这是整理古籍的一种方法和工序,但不是常用的方法和必备的工序。有些索引附在古籍原书之后,有的则可脱离原书独立成册。有的索引做起来比较简单,有的则极为繁难,必须具有专门学问方能胜任。近年来又有使用计算机技术编制古籍索引和全文数据库的,已取得可喜的成绩。 (9)序跋。这不是整理古籍的方法而是整理的一个工序,但任何古籍在整理后都少不了这个撰写序跋的工序。当

2016年科技成果登记项目汇总表.doc

2016年科技成果登记项目汇总表 2016年科技成果登记项目汇总表 序号成果名称第一完成单位 1 主要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 紫山药种质资源利用与开发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3 谷氨酸废液农业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及其生态效应研究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4 济宁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研 究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5 黄淮海小麦-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与推广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6 高产高抗甘薯新品种徐薯27培育与示范推广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7 水稻减氮技术研究与推广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8 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9 远望智能快递柜系统(高新)济宁远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10 胆红素吸附树脂LK500S的研制及产业化艾美科健(中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11 新型抗骨髓瘤药泊马度胺及泊马度胺胶囊的研制艾美科健(中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12 新型动物专用大环内酯类半合成抗生素泰拉霉素的研 究开发 艾美科健(中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13 新型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及塞来昔布 胶囊的研究开发 艾美科健(中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14 高吸附性能高强度琼脂糖层析介质的研制及产业化艾美科健(中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15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的研究开发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6 毛织物数码印花关键技术研究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7 智能化多工业现场安全分布式光电传感器在线监测系 统 济宁科力光电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18 滚珠丝杠用钢材料山东博特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19 侧支撑贴边压路机山东路得威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0 窨井盖圆周切割机山东路得威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1 伸臂式激光整平机山东路得威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2 手扶式混凝土激光整平机山东路得威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3 逆变式埋弧焊电源双逆变器均流控制系统的研发济宁奥太电气有限公司 24 软开关逆变式埋弧焊电源的输出电流稳定技术及其产 业化的推广 济宁奥太电气有限公司 25 低成本逆变式直流手弧/氩弧焊机济宁奥太电气有限公司 26 SD90-5履带式推土机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27 SD20-5LNG燃气式推土机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28 DH17全液压推土机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29 SM100MT-3铣刨机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30 SM200M-3路面铣刨机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31 1米铣刨机整体底盘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32 SP90Y履带式吊管机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33 优质河蟹、水稻的规模化生态种养技术研究济宁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34 稻蟹(鱼、中华鳖)生态种养技术研究济宁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35 低品质煤高效低能耗干燥提质利用技术及装备济宁学院 36 抗根肿大白菜系列品种选育与示范济宁微山湖种业有限公司 37 微山麻鸭高产系选育和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微山县富民微山麻鸭原种场 38 4万吨/年废旧聚酯瓶片料生产再生可染、可纺棉型涤 纶短纤维关键技术 微山县南四湖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 司 39 废旧聚酯瓶片料生产可染、可纺毛型再生涤纶短纤维 关键技术 微山县南四湖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 司

营业线施工安全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

营业线施工安全注意事项及安全 一、开工前,与设备管理单位共同调查确认地下管线位置,如设备管理单位无法提岀其准确位置,施工单位采取仪器探测,人工探测等方法进行调查,严禁盲目动用机械施工。 二、单位工程在编制施工方案和施工过渡实施方案时,除按设计文件要求之外,还必须考虑确保营业线的行车安全。 三、向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教育,必要时还应进行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 J-U 冈。 四、拆动既有线设施影响行车安全的工程,开工前必须与设备管理单位签订施工安全协议书 五、邻近既有线旁施工机械作业,必须设置标志明显的限界杆,并拉限界绳,防止机械侵入限界。 六、既有线施工,每个工点必须设置经过培训的防护员,保证行车安全 七、劳务工必须先培训后上岗,且作业期间有集团公司员工带队。

八、在有架空电缆、电线下施工,或机动车辆运行,必须在来车方向设置限界架,防止机械挂断架空线路。 九、既有线有列车通过时,紧靠既有线的施工运输车辆应停止作业,保持静止状态,列车通过后再恢复作业。 十、雨季时,必须制订防洪措施。 一、拆动无缝线路必须考虑防胀工作,施工有防胀轨和跑道措施。 十二、施工中,应自觉接受监理公司、设备管理单位的指导,服从建设单位的指挥 十三、封锁、慢行施工,主要领导应坚守岗位,按照批准的施工方案,设置的驻站联络员,执行济局“四不准”、“五必须”、“八不准”制度。 十四、便线、便桥按《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路线路维修规则》,进行检查保养维修,定期检查,及时消除各种隐患。 十五、施工作业人员所带的工具、材料(包括长杆、导线、塔尺、钢尺、皮尺、花杆)与牵引供电设备的带电部分保持2.0 米以上距离。 十六、在离接触网带电部分不到2.0 米的建筑物上作业时,必须按规定办理接触网停电申请手续,得到许可停电施工命令,并有接触网工区派人安设临时接地线后,方能施工。

论我国古籍整理的几个重点(一)

论我国古籍整理的几个重点(一) 摘要:从文献流传形式和保存形式来划分,我国古文献可分为世传古文献、出土文献、民间古文献、域外古汉籍四大类。世传古文献的整理已受到普遍重视,但其中“古佚书”的整理尚未全面展开,应开展前人所辑古佚书的全面整理和古佚书新辑工作。近百年来出土文献约百七十余批,原文披露者和整理发布者尚为少数,应加强出土文献的基础性整理和研究工作。复制、整理域外古汉籍应不断加强。民间古文献数量众多,收藏分散,急需抢救。 关键词:古籍整理;世传古文献;出土文献;民间古文献;域外古汉籍 Abstract:Byspreadingandkeepingforms,classicdocumentsinourcountrycanbeclassifiedintoancient, unearthed,folk-preservedancient,andforeignancientChineseclassics.Sincecommonconcernisshow edwithrearrangementofancientclassics,especiallyrearrangementof“scatteredancientclassics”,anov erallrearrangementofscatteredancientclassicseditedbytheearlyscholarsshouldbecarriedoutimmed iately.KeyWords:rearrangementofancientclassics;handed-downancientclassics;excauateddocume nt;folk-preservedancientclassics;foreignChineseancientclassics 从文献流传、保存形式来划分,我国古文献可分为世传古文献、出土文献、民间古文献、域外古汉籍四大类。世传古文献指在学界公开流传或被学界所知和被图书馆保存(含个人藏书)的古文献,它是我国古文献的主体,自隋代正式区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出土文献是考古发掘和发现的前世文献,依其载体不同而分为竹简木牍文献、缣帛文献、甲骨文献、金石文献等。民间古文献指在民间保存和小范围流传而没有进入公私目录系统的文献,含古代民间之谱牒、石刻、文书、应用文籍和民间创作等。域外古汉籍指流出国门的汉文古籍和域外产生的汉字古文献等。 改革开放近30年来各类文献的整理取得很大成就,但我们今后还应注重文献整理的重点。 一、世传古文献的整理 与古佚书辑考世传古文献整理和研究的队伍庞大。目前全国有古籍整理研究机构百余个,其中高校古委会直属机构近30个;这些机构中从事古籍整理和研究的专职人员有千余人,再加上从事古代文学、古代历史、古代哲学、古代科技等研究人员的部分参与,估计现有近万人从事古籍整理和研究工作。 建国后,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渐受重视。上世纪50-60年代,出版过诸多文史资料汇编、全集、大型工具书和资料性丛书,“二十四史点校本”可谓其标志性成果之一。改革开放后,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组织启动了《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甲骨文合集》、《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华大藏经》、《中华大典》等重大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领导工作委员会部署了跨世纪古籍整理工程“八全一海”,即《两汉全书》、《全唐五代诗》、《全宋诗》、《全宋文》、《全元文》、《全元戏曲》、《全明文》、《全明诗》、《清文海》,本世纪初又启动了《魏晋全书》;山东省启动了《南北朝全书》,甘肃学者正在编辑整理《先秦文海》。除“全唐五代文”外,世传古文献的主要部分大都有人在整理或已陆续出版整理本。 国家图书馆正在实施的“古籍数字化工程”,使世传古文献的流通和利用将更加便捷,它代表着当前古籍整理的另一大学术发展趋势。 但世传古文献中古佚书的系统整理工作尚未全面展开。 孙启治、陈建华先生《古佚书辑本目录》著录建国前326种丛书所收前代人所辑先秦至南北朝间古佚书5206种,其中经部18类1702种,史部12类884种,子部12类763种,集部2类1857种〔1〕,而前代人所辑此期古佚书的实际存量还应多于此;并且,前代人所辑隋唐及其后古佚书,目前尚无综合目录,尚未全面统计。那么,古佚书应是一笔数量巨大的世传古文献遗产。 这批庞大的文献遗产是研究古代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及军事史、宗教史等必不可缺的重要基础文献,故至迟自宋代起,学界就开始辑录古佚书。(注:据叶德辉《书林清话》卷8

最新国际科技成果汇编

目录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推介】 (1) 1.自由位置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1) 2.消除毒性活性的SEB突变疫苗 (1) 3.光学治疗和光学诊断复合型光源装置 (2) 4.Emtele智能电网解决方案 (2) 5.一种选择PCR引物,优选用于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检测方法 (3) 6.癌症生物探测器 (3) 7.家庭实验室——测定尿液中蛋白质的手持设备 (4) 8.气味/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环境改善设备 (5) 9.家庭及业务用分布式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 (5) 10.水处理搅拌曝气装置(Draft Tube Aerator,DTA) (6) 11.用于神经性疼痛的新型混合药物 (7) 12.用于肿瘤治疗的异硫氰酸盐和阿霉素药物制剂 (7) 13.个人血液透析监测器(pHDm) (8) 14.干式排烟脱硝装置/湿式排烟脱硫装置 (8) 15.超快光学跟踪系统 (9) 16.Verappo远程医疗系统 (9) 17.水处理快速纤维过滤装置(MARIMO) (10) 18.多频道闭路电视视频全周期非识别/还原技术 (11)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推介】 1.自由位置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韩国电器研究院成立于1976年,是政府全额出资研究机构,主要负责电力项目、电力工业以及电力应用等方面研究。 该院的无线电力系统制造技术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化、经济性等特点,无需根据接收信息间位置的变更使用感应整合电路,减少了系统的复杂性。使用单一的线圈,没有单独附加的电路,20%以内的相互感应的无线电力传输距离或者有效无线充电范围内,可自由配置收信机和发信机。在带有相互感应的无线电路传输距离中,由于带有一定的相互感应,多个机器同时接收无线电力,为各机器的动作提供电力或进行充电,减少感应整合难度。该技术与近距离无线电力传输系统有关,可适用于手机、汽车无线充电领域。 该技术已具有专利,且小规模生产,外方希望以技术入股、合作生产等方式寻求合作。 2.消除毒性活性的SEB突变疫苗 韩国国防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70年,负责尖端国防科学技术调查、研究、开发试验,提高国家自主国防科技水平。 葡萄球菌肠毒素B型(SEB)蛋白质中通过氨基酸置换产生突变,以此为基础制作毒性遏制疫苗。SEB的细胞结合部位MHC(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以及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结合部位的氨基酸序列中,通过从N-末端开始将23次及90次氨基酸置换为丙氨酸(Alanine,Ala),或者将第23次、90次、110次、117次氨基酸置换为Ala,从而去除MHC及TCR的结合力,制造消除毒性的黄葡萄球菌肠毒素B型疫苗,这种疫苗对可用做预防和治疗SEB病毒的组成元素。 -1-

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规定

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规 定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总则 为加强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严格营业线施工程序,细化工作内容和防护措施,标准作业和规范管理,确保营业线施工安全、可控,特制定本细则。 营业线施工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行车不施工,施工不行车”的原则,严格执行营业线施工相关规定。 本细则依据《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以及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营业线施工有关管理规定编制。 组织机构和职责 项目经理部成立营业线施工领导小组,组织营业线施工管理。 组长:李树峰 副组长:刘泽拉、李忠玉、邓建国、莫树滨、丁涛涛、 周世军、邱爽 组员:李细得、郭淇、曹占亮、郭一平、张国润、蔡杰、 付云成、周阳、安云龙、张昌华 营业线施工领导小组职责 (一)负责营业线施工人员、设备、材料等资源配备; (二)负责方案报路局和公司审批;

(三)负责施工前作业内容、工作程序、方案、安全措施等方面的交底和培训; (四)负责组织与设备管理单位和行车管理部门签订安全协议。 (五)负责组织管理人员、现场负责人、安全员、防护员、联络员参加路局培训取证。 (六)负责组织施工计划的申报。 施工现场负责人职责 (一)负责施工现场的组织指挥工作。检查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指挥现场施工,安排施工防护,确认放行列车条件等; (二)负责协调施工作业,及时处理施工中发生的问题,掌握施工进度,反馈现场信息,及时汇报施工情况,随时与驻站联络员保持联络; (三)及时总结分析施工组织、进度和安全等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驻站联络员职责 (一)负责办理施工要点登记手续; (二)及时掌握本站及邻站列车运行情况,了解本站接、发车时刻及临时变更情况,确认后,立即向工地防护员发出预报、确报或变更通知; (三)驻站联络员必须坚守岗位,加强与车站值班员沟通和联系; (四)通信设备必须妥善保管,经常检查试用,保持畅通,保证在使用时性能良好; (五)与现场防护员通话时,严格执行复诵制度,防止错听,并及时记录内容。

古籍整理与古籍的数字化

古籍整理与古籍的数字化 郑永晓 毫无疑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古籍整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就巨大,成绩喜人。无论是大型古籍丛书抑或中小作家的文集,都出现了数量可观的影印、校点、笺注整理本,为人文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笔者以为美中不足的是古籍整理部门对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信息和网络技术置若罔闻,古籍的数字化进程尚未纳入有关部门和科研人员的视野。或许在部分专家看来,对于古籍整理这个学科来说,关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是不务正业,甚至是误入旁门左道。但笔者以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实在关系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生死存亡问题,关系到古籍整理的未来方向,是一个极为严肃并且十分重大的文化战略问题。 众所周知,在近年来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中,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计算机和网络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正在演变成一种文化。它们早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即使从工具层面观察,网络技术也应该被引入到古籍整理中来。因为传播媒体的的发展史即是文明的发展史。人类自结绳记事以来,先后经历了以甲骨文、钟鼎铭文、石刻、竹简等为载体的传播工具,而后发明了纸张、活字印刷。伴随每一次传播媒体的进步都带来文明的飞跃。互联网正是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而迅速崛起的新一代传播媒体,它的开放和宜于传播等特性注定了它将在文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试想如果没有造纸技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我们的古籍整理将处在什么样的水平?如果没有近年来激光照排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否出版如此众多的古籍整理著作。而

互联网的重要性则远远超过了上述任何一种发明。它在古籍整理方面至少能够发挥如下功能: 一、经过数字化的古籍易于传播和销售。笔者在这里并非谈论网上售书,而是指在网站上通过有偿服务提供古籍的数字化版本。其优越性在于出版商将大型古籍化整为零,读者按需索取。比如个人用户很少有能力购买整套《四库全书》影印本,即使是所谓光盘版也价格不菲,且有数百张之多,不但检索繁复,且难以保管。如是网络版,则读者尽可随时购买其中任何一部分内容,即需即买。同时出版社则是按需出书,彻底改变了以往图书经销中的绝版和库存观念。不但方便读者,而且也极大地降低了经营成本。 二、有利于古籍整理的行业管理和信息交流。目前的古籍整理行业是计划经济的行政指令和无序竞争的混合体。例如笔记和小说类作品因为卖点较好,各出版社一哄而上,极易造成库存积压和资源浪费现象。而某些具有更高学术价值的作家文集和史料至今没有出版过铅印本。所以,加强行业管理和信息沟通已刻不容缓。古籍整理的领导部门应首先建立古籍图书出版资讯网站。不仅方便出版部门及时了解相关信息,科学地制订出版规划,也使出版和读者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三、有利于彻底普查全国各图书馆中的古籍品种和数量。以往虽然有不少学者耗费大量精力从事这一工作,结果或者因工程巨大半途而废,或者只是局限于某一种类或时期的古籍普查。如果使用网络数据库的形式,则容量巨大,制作方便。读者不仅能了解所需要的版本藏在何处,而且也可以看到该版本的版式。省却许多奔波之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