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湖南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湖南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湖南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考试大纲考试时间:180分钟

总分:150分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判断改错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

考试大纲

一、数据的定义

数据的定义包括数据类型和存储类别。

1、基本类型

(1)常量

熟练掌握各种表示形式的整数、实数、和字符(串)常量,符号常量的定义和使用。

包括整数的十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的表示形式、长整型常量的表示形式,实数的浮点表示法和科学记数法,字符的转义序列,常用符号常量的含义(如NUCLEON等)

(2)变量

熟练掌握变量的定义和初始化。

2、构造类型

构造类型包括数组、结构体和类。

(1)数组

熟练掌握一维和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初始化,数组元素的引用。

包括一维字符数组和字符串,二维字符数组和字符串数组。

(2)结构

熟练掌握结构类型的定义,结构变量的定义和初始化,结构变量成员的引用及结构体数组和结构体指针的使用。

3、指针

(1)熟练掌握指针和地址的概念

(2)熟练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和初始化

(3)熟练掌握通过指针引用指向实体

4、构造类型和指针类型的混合定义及应用

(1)熟练掌握指针、数组和地址间的关系

(2)熟练掌握指针数组

(3)链表:掌握链表的建立和遍历、结点的插入和删除

5、变量的存储类别、作用域和生存期

(1)静态存储变量

(2)掌握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

二、运算及流程控制

1、基本运算

熟练掌握运算符的功能

熟练掌握运算符的优先级、结合性和目数

熟练掌握隐式类型转换和强制类型转换

2、表达式

熟练掌握各类表达式的组成规则和计算过程

3、语句

(1)熟练掌握表达式语句、空语句、复合语句;

(2)熟练掌握简单控制语句(break、continue、return);

(3)熟练掌握选择控制语句(if switch)

(4)熟练掌握重复控制语句(for、while、do—while);

三、程序结构和函数

1、程序结构

熟练掌握main函数与其他函数之间的关系

包括标准库函数和自定义函数

2、函数的定义

(1)熟练掌握函数定义的ANSI C格式

(2)熟练掌握函数的参数(形式参数和实在参数)及参数传递,包括指针作为函数的参数

(3)熟练掌握函数的返回值,包括指针作为函数的返回值

3、函数的调用

(1)函数调用的一般格式

熟练掌握通过函数名调用函数,了解通过函数指针调用函数

(2)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

(3)熟练掌握标准库函数的调用

常用数学函数:cos、sqrt、pow、exp、fabs、log、log10等

常用字符函数:isalnum、isalpha、isdigit、islower、toupper等

常用字符串函数:strcpy、strcmp、strcat、strlen等

四、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1、文件:熟练掌握文件流的基本概念

2、标准文件的输入和输出

熟练掌握常用输入输出函数:scanf、printf、getchar、putchar、gets、puts等

3、文件流操作

(1)熟练掌握文件的打开和关闭

(2)熟练掌握文件的基本读写操作

(3)熟练掌握文件的状态检测

五、常用算法

1、分类(排序)算法

冒泡、选择、插入

2、检索(查找)算法

(1)无序数据序列的查找(见遍历算法)

(2)有序数据序列的查找:二分法

3、遍历算法

(1)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遍历

(2)链表的遍历

(3)文件的遍历

4、字符串处理基本算法

(1)比较

(2)查找

(3)插入、删除、截取

5、穷举法、递归法、迭代法等算法

参考书目

1.《C程序设计(第4版)》潭浩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

2.《C Primer Plus(第5版)中文版》普拉塔著,云巅工作室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2

3.《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2版)》李丽娟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3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完整)2018年上海高考考纲数学学科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数学科目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目的和对象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学科目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提供依据的选拔性考试。选拔性考试是高利害考试,考试结果应该具有高信度,考试结果的解释和使用应该具有高效度。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立德树人,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科学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 考试对象是符合2018年上海市高考报名条件的考生。 二、考试目标 依据《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及其调整意见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结合中学教学实际,本考试旨在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应用与探宄能力。具体为: I.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1理解或掌握初等数学中有关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函数与分析、数据 整理与概率统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 1,2理解集合、对应、函数、算法、数学建模、极限、概率、统计、化归、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分解与组合等基本数学思想;掌握比较、分析、类比、归纳、 坐标法、参数法、逻辑划分、等价转换等基本数学方法。 I. 3 能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步骤进行计算、作图和推理;掌握数学阅读、表达 以及 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之间进行转换的基本技能;会使用函数型计算 器进行有关计算。 II.逻辑推理能力 II.1能正确判断因果关系。 II.2会进行演绎、归纳和类比推理,并能正确而简明地表述推理过程。 III.运算能力 III.1能根据要求处理、解释数据。 ni.2能根据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IV.空丨司想象能^3 IV. 1 正确地分析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 IV.2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和变形。 V.数学应用与探究能力 V.1能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和适当的解题策略,解决有 关数 学问题。 V.2能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有关社会生活、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并能解释其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第三次物理化学小考答案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第三次物理化学小考答 案 一、选择题 1、氯化镁可以采用基本单元MgCl 2或21 MgCl 2。在一定温度和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两者的极限摩尔电导率存在下列关系:2∞Λm (2 1 MgCl 2)( b )∞Λm (MgCl 2) 选择填入:(a) >; (b) =; (c)<; (d) 二者之间无一定的关系 2、在一定条件下,强电解质AB 的水溶液中只存在A +和B -两种离子(H +、OH -与它们相比较完全可忽略不计)。已知A +与B -运动的速率存在下列关系:υ+ = 1.5υ- 。则B -的迁移数t -=( a )。 选择填入:(a) 0.40; (b) 0.50; (c) 0.60; (d) 0.70 3、在300K ,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极限摩尔电导率∞Λm 最大的正离子是 ( d )。 选择填入:(a) Na +; (b) 21Mg 2+; (c) 3 1 La 3+; (d) H + 4、在25℃时,若要使电池 Pt|H 2(g, p 1)| HCl 水溶液| H 2(g, p 2) Pt 的电动势E 为正值,则必须使( b )。 选择填入:(a) p 1=p 2; (b) p 1>p 2; (c) p 1

环境工程方向

研究方向简介: 水环境恢复工程 以水环境恢复为目标,综合考虑水量、水质、城市区域水的良性循环、节水技术、城市污水综合利用与资源化和科学化管理等因素对水环境恢复的影响,研究水环境恢复工程的理论与技术。研究领域包括:城市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和超深度处理与技术、城市污水综合利用与资源化、城市区域水循环生态特征、饮用水除铁除锰理论与技术、城市区域水良性循环系统科学化管理与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等。 水污染研究与控制工程 本研究方向是围绕着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处理理论、控制与应用展开的。其中主要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理论、控制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为主,包括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污水处理的新工艺与新技术、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的防止与控制、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智能控制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水环境与污水处理的地理信息系统等。 主要特色是以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为核心研究内容,紧跟本领域的世界前沿研究方向,并密切结合我国实际,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近年来,主要开展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控制理论与应用,特别是活性污泥法非稳定条件下的最优控制、模糊控制及其他智能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环境毒理学与预防工程 环境毒理学与预防工程的研究方向包括:1、环境污染物构效关系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代谢产物与生物大分子作用的理论与实验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将上述研究所得到的理论成果应用于环境污染的防治、高效低毒抗癌药、抗爱滋病药物、防癌剂或其它低毒无污染化学品的设计与合成、仿生催化剂的研制与绿色化学生产工艺过程的开发等过程中。2、环境病毒学与相应疾病的防治研究,尤其是涉及病毒作用的各类疾病,包括肝炎、爱滋病、癌症等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的病毒学、病理学、早期诊断与预防方法、药物治疗与药理学方面的研究等。 催化技术与污染控制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有机物在较低温度下迅速氧化成CO2和H2O,有害气体迅速转化为无害的物质,这种方法具有净化效率高,工作温度低,能耗少,操作简便和安全性好等特点,已成为控制气态化学物质污染的主要手段之一。30年来形成了以下五个研究内容:1.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2.二氧化碳激光器工作气体的催化净化;3.氮氧化物的选择催化还原;4.燃料电池用催化剂;5.基于催化原理的化学传感器。 水环境工程与系统优化 本方向围绕水环境工程与城市给排水系统优化、管理、模拟和防灾等几个很有发展前途的研究领域开展研究工作。用生态学理论进行水环境工程理论研究,将计算数学、计算机技术与

湖南大学结构力学大纲

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专业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443 课程名称:结构力学 课程总分:150 考试时间:180分钟 一、课程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并且能综合运用结构力学的理论、方法解决具体的问题。 二、考试内容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1)了解几何不变体系、几何可变体系、几何瞬变体系的定义。 (2)了解刚片、约束(必要约束、多余约束)、自由度的概念。 (3)掌握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并能运用它们分析一般体系的几何组成,正确区分不同体系,即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几何可变体系及几何瞬变体系。 (4)了解静定与超静定结构几何组成特征。 2、静定结构内力计算 (1)了解常见的各类静定结构(梁、拱、桁架、刚架、组合结构等)的受力特征与计算方法。 (2)熟练掌握直杆内力图的形状特征及绘制直杆弯矩图的叠加法。 (3)熟练掌握多跨静定梁和其他多跨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能区分基本部分与附属部分,并能熟练地画出内力图。 (4)熟练掌握各类静定刚架的内力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画出内力图。 (5)掌握桁架零杆的判别方法,掌握用结点法和截面法计算简单桁架与各种联合桁架指定杆件的内力。掌握组合结构的内力计算和弯矩图画法。 (6)掌握三铰拱的反力计算和指定截面内力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画出内力图。了解合理拱轴线的概念。 (7)了解静定结构的特征。 3、虚功原理与结构位移计算 (1)了解广义力、广义位移、虚功及弹性体系虚功原理的概念。 (2)掌握计算结构位移的单位荷载法,能根据实际状态中拟求位移的位置、方向和性质,正确地建立虚拟状态。 (3)了解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了解荷载作用下结构位移计算的实用公式。(4)熟练掌握用积分法计算结构的位移,熟练掌握用图乘法计算梁和刚架的位移。熟记三角形、标准二次抛物线等常见图形的面积及形心位置。 (5)了解功的互等定理、位移互等定理、反力互等定理、位移和反力互等定理及其使用条件。 4、力法 (1)了解超静定结构的概念。 (2)掌握超静定次数的确定方法和力法基本结构的选取。 (3)了解力法的典型方程式及其物理意义。 (4)熟练掌握荷载作用下超静定梁和刚架的内力计算方法,并能绘出最后内力图。(5)掌握力法计算中的对称性利用,会用对称的基本结构简化计算。 (6)掌握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能利用结构条件对力法计算进行校核。

2018年高考数学考纲与考试说明解读

2018年高考数学考纲与考试说明解读 专题一:函数、极限与导数的综合问题(一)不等式、函数与导数部分考查特点分析与建议

全国课标卷考查内容分析(考什么) (一)结论: 考查的核心知识为: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象、导数的应用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分段函数); 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对称性、周期性; 函数的图象:包含显性与隐性; 导数的应用: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利用导数求单调区间、极值、最值 与零点;结合函数的单调性解不等式或证明不等式、求参数范围. (二)试题题型结构:全国卷基本上是2道选择题或填空题、1道解答题,共3道题.分值为22分. (三)试题难度定位:全国卷对函数与导数的考查难度相对稳定,选择、填空题中,有一道为中等难度,另一道作为选择、填空的“压轴题”进行考查;解答题均放置于“压轴”位置. 小题考点可总结为八类: (1)分段函数;(2)函数的性质; (3)基本函数;(4)函数图像; (5)方程的根(函数的零点);(6)函数的最值; (7)导数及其应用;(8)定积分。 解答题主要是利用导数处理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等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往往放在解答题的后面两道题中的一个.纵观近几年全国新课标高考题,常见的考点可分为六个方面:(1)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2)证明不等式的问题; (3)方程的根(函数的零点)问题;(4)函数的最值与极值问题; (5)导数的几何意义问题;(6)存在性问题。

考点: 题型1 函数的概念 例1 有以下判断: ①f (x )=|x | x 与g (x )=? ?? ?? 1 x -x 表示同一函数; ②函数y =f (x )的图象与直线x =1的交点最多有1个; ③f (x )=x 2-2x +1与g (t )=t 2 -2t +1是同一函数; ④若f (x )=|x -1|-|x |,则f ? ?? ??f ? ????12=0. 其中正确判断的序号是________. 题型2 函数的概念、性质、图象和零点(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理科第8题) 例 2、已知函数()()2112x x f x x x a e e --+=-++有唯一零点,则a = 【解析】函数()f x 的零点满足()2112e e x x x x a --+-=-+, 设()1 1 e e x x g x --+=+,则 当()0g x '=时, 1x =;当1x <时, ()0g x '<,函数()g x 单调递减; 当1x >时, ()0g x '>,函数()g x 单调递增,当1x =时,函数()g x 取得最小值,为 ()12g =.设()2 2h x x x =-,当1x =时,函数()h x 取得最小值,为1-,若0a ->, 函数()h x 与函数()a g x -没有交点;若0a -<,当()()11a g h -=时,函数()h x 和 ()a g x -有一个交点,即21a -?=-,解得故选C. 例3、 (2012理科)(10) 已知函数1()ln (1)f x x x = +-;则 () y f x =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第三次物理化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第三次物理化 学小考答案 一、选择题 1、氯化镁可以采用基本单元MgCl2或MgCl2。在一定温度和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两者的极限摩尔电导率存在下列关系:2(MgCl2)(b )(MgCl2) 选择填入:(a) >; (b) =; (c)<; (d) 二者之间无一定的关系 2、在一定条件下,强电解质AB的水溶液中只存在A+和B两种离子(H+、OH与它们相比较完全可忽略不计)。已知A+与B运动的速率存在下列关系:+ = 1.5。则B的迁移数t=( a )。 选择填入:(a) 0.40; (b) 0.50; (c) 0.60; (d) 0.70 3、在300K,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极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正离子是( d )。 选择填入:(a) Na+; (b) Mg2+; (c) La3+; (d) H+ 4、在25℃时,若要使电池 Pt|H2(g, p1)| HCl水溶液| H2(g, p2) Pt 的电动势E为正值,则必须使( b)。 选择填入:(a) p1=p2; (b) p1>p2; (c) p1

2018年政治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天津

2017年天津高考文综政治部分解析 1. “俯身接地气,用心听民意。”近来在广阔的华夏大地上,新一轮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正在蓬勃展开。群众反映干部们带来了政策和资金,改善了干群关系;干部们体会到只有“接地气”,才能“有人气”。下基层活动的良好成效体现了我们党 A.坚持政治领导的领导方式 B.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C.坚持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 D.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 【答案】 D 【解析】从材料可以找出关键词“接地气”实际上就是走进群众,倾听民意。题干大意是在描述“群众”和“党的干部”的关系,因此所选的答案里必须又包含“群众”又包含“党”还要包含“群众”和“党“的关系,因此选择D。 【考点定位】必修二《政治生活》中有关党的知识。 2.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 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大陆和台湾对于同一事物称呼的称谓是有所区别的,这体现出文化的不同点,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那表现出的就是“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所以选择C。 【考点定位】必修三《文化生活》中有关中华文化的内容。 3. 中国古人用“五行”说来解释世界。如图1所示,“五行”相生 相克。“生”即产生、滋生、促进,“克”即战胜、排斥、克制。 该学说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①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所以要排除错误选项,③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如果用“循环”来定义发展,那就是说“发展”可以和“倒退”可以划等号,因此不选③和④,因此我们直接去除C和D两个选项。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也是错误的,发展是辩证否定的发展,实质是“扬弃”,所以不选④。既然不选,那就选①和②,所以选A。 【考点定位】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的知识。

湖南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结构力学》考试大纲_湖南大学考研网

湖南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结构力学》考试大纲801结构力学一、课程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并且能综合运用结构力学的理论、方法解决具体的问题。 二、考试内容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1)了解几何不变体系、几何可变体系、几何瞬变体系的定义。 (2)了解刚片、约束(必要约束、多余约束)、自由度的概念。 (3)掌握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并能运用它们分析一般体系的几何组成,正确区分不同体系,即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几何可变体系及几何瞬变体系。 (4)了解静定与超静定结构几何组成特征。 2、静定结构内力计算 (1)了解常见的各类静定结构(梁、拱、桁架、刚架、组合结构等)的受力特征与计算方法。 (2)熟练掌握直杆内力图的形状特征及绘制直杆弯矩图的叠加法。 (3)熟练掌握多跨静定梁和其他多跨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能区分基本部分与附属部分,并能熟练地画出内力图。 (4)熟练掌握各类静定刚架的内力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画出内力图。 (5)掌握桁架零杆的判别方法,掌握用结点法和截面法计算简单桁架与各种联合桁架指定杆件的内力。掌握组合结构的内力计算和弯矩图画法。 (6)掌握三铰拱的反力计算和指定截面内力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画出内力图。了解合理拱轴线的概念。 (7)了解静定结构的特征。 3、虚功原理与结构位移计算 (1)了解广义力、广义位移、虚功及弹性体系虚功原理的概念。 (2)掌握计算结构位移的单位荷载法,能根据实际状态中拟求位移的位置、方向和性质,正确地建立虚拟状态。 (3)了解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了解荷载作用下结构位移计算的实用公式。 (4)熟练掌握用积分法计算结构的位移,熟练掌握用图乘法计算梁和刚架的位移。熟记三角形、标准二次抛物线等常见图形的面积及形心位置。 (5)了解功的互等定理、位移互等定理、反力互等定理、位移和反力互等定理及其使用条件。 4、力法 (1)了解超静定结构的概念。 (2)掌握超静定次数的确定方法和力法基本结构的选取。 (3)了解力法的典型方程式及其物理意义。 (4)熟练掌握荷载作用下超静定梁和刚架的内力计算方法,并能绘出最后内力图。 (5)掌握力法计算中的对称性利用,会用对称的基本结构简化计算。 (6)掌握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能利用结构条件对力法计算进行校核。 (7)了解超静定结构的特征。 5、位移法 (1)了解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位移法计算中结点角位移和独立的结点线位移未知数数目的确定方法。掌握位移法基本结构的选取。

2018年度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总纲) 总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8年高考语文天津卷【附解析】

D--.-偃-.--(-- yǎn)卧兀.(w ù)立题..绝密★启用前 号证考准 ---------- 浙-- 江省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卷) 在 语文 --------------------------- 本 --- 试 --- 卷 -- 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此 ---------------- 第Ⅰ卷 一、(12 分)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 题。 卷 转过山角,悄.无声息地盘垣.一段古潭般__________ 的河湾。一片暗绿扑上眉睫,浑身一 阵清凉。溪水到这里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夹岸竹树环合,面是翠盖蓊.郁, 象,试图解开关于时空和存在的本质。 C.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高融合性、高带动性等优势, 是创建宜居“智慧新城”的有力推手。 D.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在比赛现场,都有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一批球迷与这支队伍同呼吸共命运。 4.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论语》四书语录体舍生取义逝者如斯夫 B.《三国演义》章回小说以时间为序拥刘反曹三打祝家庄 C.《家》现代小说巴金高觉新激流三部曲 D.《哈姆莱特》悲剧文艺复兴莎士比亚卡西莫多 名姓_____ 校学业 中间的虬.藤柔曼.,纠挽披拂 来。一棵倔强的老柳树,偃 只有两头逆射出来的波光云影,参差画出流水的 ________ 卧在河面,_____ 的枝叶梢头,兀立着一只鹭鸶,侧头睥 着岸边的林子。 ----------- 1 -- . -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答 A. 悄.(qi āo) 无声息盘垣.(hu án) B.蓊.(w ēng )郁虬.(qi ú)藤 C.披拂.(f ú)参差.(cī)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澄澈.(ch è) 柔曼.(m àn ) 倔拗.(ào) 睥.(pì)睨 )(3 分) )(3 分) B. 幽邃蜿蜒稀疏 - 无 -------------- C -- . - 深 --- 邃 --曲折稀疏 D. 幽邃曲折荒疏 A. 深邃蜿蜒荒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尤瓦尔? 赫拉利写作了《人类简史》一经上市就登上了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蝉--- 联--榜首长达100周,30 多个国家争相购买版权。 效B.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通过自己杰出的大脑,倾尽毕生精力,以整个宇宙为研究对 二、(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 题。 在信息化时代,体能与机械能不再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智能成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 权威性标准,而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则进一步将这种决定性与权威性推向顶 峰。 信息是什么?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从本质上讲,信息是事物存在方 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但是它必须通过主体的主观认知才能被反映 和揭示。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的意识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沟 通。客观世界所包含的各种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人的意识,并在人的大脑中 进行加工和处理,被翻译成人与人之间可以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人类语言成为这种被意识 到的信息存在的唯一載体。因此,信息与人的关系的本质可以表述为,人是信息的主宰者, 信息为人所控制,为人服务。然而,这种关系在信息化社会遭遇了或正在遭遇颠覆性的挑 战。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 展莫定了基础。有了这样的共识,人们放松而理所当然地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奇 妙、自由、淋漓的快感。而恰恰是这种人对信息渐形成并且巩固的心理依,将信息与人的本 质关系置于了深刻的矛盾之中。 如前所述,现实中的信息必须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信息化时代生了一 语文试卷第1 页(共18 页)语文试卷第2页(共8 页)

湖南大学结构力学考试及答案

结构力学 试 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分数 一.是非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弧:以O 表示正确,X 表示错误)(本大题分4小题,共 11分) 1 . (本小题 3分) 图示结构中DE 杆的轴力F NDE =F P /3。( ). 2 . (本小题 4分) 用力法解超静定结构时,只能采用多余约束力作为基本未知量。 ( ) 3 . (本小题 2分) 力矩分配中的传递系数等于传递弯矩与分配弯矩之比,它与外因无关。( ) 4 . (本小题 2分) 用位移法解超静定结构时,基本结构超静定次数一定比原结构高。 ( ) 二.选择题(将选中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弧内)(本大题分5小题,共21分) 1 (本小题6分) 图示结构EI=常数,截面A 右侧的弯矩为:( ) A .2/M ; B .M ; C .0; D. )2/(EI M 。 F p /2 M 2a 2a a a a a A F p /2 F p /2 F p /2 F p F p a a a a F P E D

2. (本小题4分) 图示桁架下弦承载,下面画出的杆件内力影响线,此杆件是:( ) A.ch ; B.ci; C.dj; D .cj . 3. (本小题 4分) 图a 结构的最后弯矩图为: A. 图b; B. 图c; C. 图d; D.都不对。( ) ( a) (b) (c) (d) 4. (本小题 4分) 用图乘法求位移的必要条件之一是: A.单位荷载下的弯矩图为一直线; B.结构可分为等截面直杆段; C.所有杆件EI 为常数且相同; D.结构必须是静定的。 ( ) 5. (本小题3分) 图示梁A 点的竖向位移为(向下为正):( ) A.F P l 3 /(24EI ); B . F P l 3 /(!6EI ); C . 5F P l 3 /(96EI ); D. 5F P l 3 /(48EI ). A l /2 l /2 EI 2EI F P a d c e b f g h i k l F P =1 1 j l l M /4 3M /4 M /4 3M /4 3M /4 M /4 M /8 M /2 EI EI M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说明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理工类高考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 (1)要求考生不但能够概括出所学生物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还要能够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考生不但能够分别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还要知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要求考生能够用生物学术语、图表、图解等表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例如,用文字表述生物学概念、实验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用系谱图表述遗传关系,画出细胞失水后状态的简图等。 (3)在理解能力中高一层次的要求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释、推理、判断或得出结论。题目可能是要求考生对某一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如说明“放在窗台上的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等。 例1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 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 答案 ] C [ 说明 ] 本题以“DNA双链不能解开”为关键点,考查考生对“DNA的状态”和“DNA 复制、RNA转录、细胞周期以及癌细胞增殖等”相关性的理解。

湖南大学环境工程复试真题(水控和气控)

例题 名词解释 1 活性污泥法: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2 污泥龄(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微生物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是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和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的比值。 3 SVI,污泥体积指数,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min后,每单位重量干污泥形成的污泥的体积。 5 好氧生物处理:在有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6 污水土地处理:在利用人工调控下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使污水中的污染物净化的处理方法。 7膜分离技术:利用薄膜分离水溶液中溶质或微粒的方法。 8水体的自净作用:水体中的污染物在水体中向下游流动过程时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 9离子树脂的全交换容量:一定量的离子交换树脂所具有的活性基团或可交换离子的重数量。 10吸附:在相界面上,物质的浓度自动发生累积或浓集的现象。 11生化需氧量: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要的眼量。 12 BOD5污泥负荷:指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BOD5的量。 13 MLSS:混合液污泥浓度,指在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时,曝气池中由污水、回流污泥和空气互相混合形成的混合液中悬浮固体的浓度。 简答 1. 简述多点进水活性污泥法工艺运行的优点。 污水从曝气池的不同位置分为多点进水,解决了传统推流式曝气池中供养量和需氧量不平衡的问题,在同样的曝气池中,在相同供气量的条件下,得到较高的处理效果。 2. 简述生物膜法的净水机理及生物膜的形成与脱落过程。 微生物附着在介质滤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触后,溶解性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成水、CO2、NH3和微生物细胞物质,污水得到净化,所需氧气直接来自于大气。 污水流过滤床时,有一部分污水、污染物和细菌附着在滤料上,微生物便在滤料表面大量繁殖,不久形成一层充满微生物的年末,即生物膜。但生物膜超过一定厚度后,吸附的有机物在被传递到生物膜内层时就被消耗完,内层微生物因为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而进入内源代谢期,失去其吸附性能而从滤料上脱落下来,随水流处。同时有机负荷、水力负荷也和生物膜的脱落速度有较大关系。 3. 简述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特点。P124 4. 讲述厌氧生物处理基本原理。P193 5. 绘出UASB工艺结构图并就其工艺流程进行说明。P199 7. 为何难降解或高浓度有机废水在经过厌氧处理后,往往还在后段设置好氧生物处理?P204 8. 写出米式方程式的表达式(或者莫诺特方程),并说明米式常数的重要物理意义。P72.9. 生物滤池有些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何作用?P95 10. 生物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中,活性污泥法由哪些部分组成,并说明每一部分的作用。P136 11. 生物法除磷的机理是什么?P258

湖大环境工程环境毒理学考研真题简答题整理(2002-2014)

1、简述环境毒理学的基础。 环境毒理学的基础包括医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 2、简述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生物特别是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各种环境污染物 (environmental pollutant)。环境污染物主要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化 学性污染物。 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探索环境 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和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和有效防治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此外,根据环境污染物对其他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个体、种群及生态系统的危害,甚至在特定环境中对整个生物社会的危害,研究其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早期损害指标及防治理论和措施。环境毒理学的最终任务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存和持续健康的发展。环境毒理学的主要内容: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降解和转化产物对机体相 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剂量与作用的关系,毒物化学结构和毒性以及影响毒作用的各种有关因素。 3、简述污染物的迁移规律和研究意义。 答:污染物的迁移(transport of pollution)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 位置的相对移动过程。 污染物的迁移规律: Ⅰ机械性迁移,包括气的机械性迁移、水的机械性迁移和重力机械性迁移。 Ⅱ物理-化学性迁移:①风化淋溶作用:是指环境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运动时通过水解作用使岩石、矿物中化学元素溶入水中的过程,其作用的结果是产生游离态的元素离子。②溶解挥发作用;③酸碱作用;④络合作用;⑤吸附作用;⑥氧化-还原作用。 Ⅲ生物性迁移①生物浓缩:指从环境中蓄积某种污染物,出现生物体中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又叫生物富集。②生物积累:生物个体随其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从环境中蓄积某种污染物,而使浓度系数不断增

2017年湖南大学 湖大 自命题科目 结构力学 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湖南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科目名称 考试大纲 (提纲式列举本科目须考查的知识要点, 纸张不够可附页) 801 结构力学 一、课程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 力性能。并且能综合运用结构力学的理论、方法解决具体的问题。 二、考试内容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1)了解几何不变体系、几何可变体系、几何瞬变体系的定义。 (2)了解刚片、约束(必要约束、多余约束)、自由度的概念。 (3)掌握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并能运用它们分析一般体系的几何组成,正确区分 不同体系,即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几何可变体系及几何 瞬变体系。 (4)了解静定与超静定结构几何组成特征。 2、静定结构内力计算 (1)了解常见的各类静定结构(梁、拱、桁架、刚架、组合结构等)的受力特征与计算方法。 (2)熟练掌握直杆内力图的形状特征及绘制直杆弯矩图的叠加法。 (3)熟练掌握多跨静定梁和其他多跨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能区分基本部分与附属部分,并 能熟练地画出内力图。 (4)熟练掌握各类静定刚架的内力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画出内力图。 (5)掌握桁架零杆的判别方法,掌握用结点法和截面法计算简单桁架与各种联合桁架指定杆 件的内力。掌握组合结构的内力计算和弯矩图画法。 (6)掌握三铰拱的反力计算和指定截面内力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画出内力图。了解合理拱 轴线的概念。 (7)了解静定结构的特征。 3、虚功原理与结构位移计算 (1)了解广义力、广义位移、虚功及弹性体系虚功原理的概念。 (2)掌握计算结构位移的单位荷载法,能根据实际状态中拟求位移的位置、方向和性质,正 确地建立虚拟状态。 (3)了解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了解荷载作用下结构位移计算的实用公式。 (4)熟练掌握用积分法计算结构的位移,熟练掌握用图乘法计算梁和刚架的位移。熟记三角 形、标准二次抛物线等常见图形的面积及形心位置。 (5)了解功的互等定理、位移互等定理、反力互等定理、位移和反力互等定理及其使用条件。 4、力法 (1)了解超静定结构的概念。 (2)掌握超静定次数的确定方法和力法基本结构的选取。 (3)了解力法的典型方程式及其物理意义。 (4)熟练掌握荷载作用下超静定梁和刚架的内力计算方法,并能绘出最后内力图。 (5)掌握力法计算中的对称性利用,会用对称的基本结构简化计算。 (6)掌握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能利用结构条件对力法计算进行校核。 (7)了解超静定结构的特征。 5、位移法 (1)了解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位移法计算中结点角位移和独立的结点线位移未知数数目的确定方法。掌握位移法 基本结构的选取。 (3)了解位移法的典型方程式及其物理意义。 (4)熟记几种常见等截面单跨超静定梁的形常数和载常数。 (5)熟练掌握荷载作用下超静定刚架的计算。 (6)掌握直接利用平衡条件建立位移法方程的原理与方法。 6、影响线及其应用 (1)了解移动荷载的概念和影响线的定义。 (2)掌握用静力法作结构某量值影响线的方法。 (3)掌握用机动法作结构某量值影响线的方法。 (4)掌握应用影响线求既定荷载作用下的影响量。 7、矩阵位移法 (1)、了解矩阵位移法的基本概念。了解单元局部坐标系与结构整体坐标系。 (2)、熟记局部坐标系的单元刚度矩阵。 (3)、熟练掌握连续梁、忽略轴向变形矩形刚架的结构刚度矩阵的形成原理与方法(先处理法)。 (4)、掌握非结点荷载的处理方法。 (5)、掌握用矩阵位移法计算连续梁、忽略轴向变形矩形刚架的步骤与过程。 8、结构的动力计算 (1)了解动力计算的意义。了解动力荷载的分类。了解动力计算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弹性体 系动力自由度的确定方法。 (2)熟练掌握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与受迫振动(简谐荷载)。 (3)熟练掌握两个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了解振型的正交性。 (4)了解两个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下的受迫振动。

2018年全国卷物理考纲

.. 物理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 试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 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实验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表 2、表 3 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 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精校版)2018年天津文综政治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文科综合思想政治部分 文科综合共30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思想政治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 1 至4 页,第Ⅱ卷 5 至6 页,共100 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 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 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标号。 2. 本卷共11 题,每题 4 分,共44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改革开放40 年来,中国从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其成就得益 于全球化。同时,中国为全球化创造巨大市场,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超过30%。这说明全球化 A .是以平等互利为基础的 B .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 C.有利于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D .既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发展 2. 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某地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雏鹰建言行动”。几年来,学生围绕“环境保护”“中医药文 化”等20 多个主题开展探究,形成 5 万余条建言,不少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纳入提案带上两会,交政府相关部门办理。“雏鹰建言行动” ①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信息资源 ②坚持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是中小学生有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表现 ④是中小学生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A .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 3.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前往青海、西藏八个地市州调研, 通过和农牧民接触,细致调查,结合数据和实例为参加政协会议准备提案。十一世班禅的做法 A .说明佛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B .表明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