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馆设计规范

体育馆设计规范
体育馆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6)第7.4.5条:

室外楼梯符合下列规定时可作为疏散楼梯:

1 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

2 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3 楼梯段和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

4 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

5 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0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7.4.

6 用作丁、戊类厂房内第二安全出口的楼梯可采用金属梯,但其净宽度不应小于0.9m,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丁、戊类高层厂房,当每层工作平台人数不超过2人且各层工作平台上同时生产人数总和不超过10人时,可采用敞开楼梯,或采用净宽度不小于0.9m、倾斜角度小于等于60°的金属梯兼作疏散梯。

体育馆建筑设计任务书

该体育馆位于高校内既能承担国家级单项比赛,以进行手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体操等赛事为主,也可作为学校庆典、展览、大型会议演出活动的场所,平时作为体育教学、训练场地,容纳约8000人,建筑面积约为15000-18000 m2,建筑设计应考虑建筑的多功能使用性,使体育场地和辅助用房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空间,设计一座现代化、多功能、人性化的高品质校园体育建筑。

一、规模及面积指标分配

1、用房组成:

⑴比赛大厅:(7000 m2)

①比赛区:篮球场(15m×28m)设至少两个(可兼用作网球、排球、手球场、乒乓球场),空间高度以排球高度为准。②观众席③裁判席④贵宾席⑤检票台⑥记者工作区

⑵服务用房:(3000 m2)

①观众用房:a、观众休息厅 b、门厅、小卖、饮水、吸烟、咖啡、茶室、卫生间

②贵宾用房(休息室、接待室、卫生间)

③运动员用房:a、休息室:4间以上 b、更衣室(男、女分开)c、卫生间、洗浴:2套

d、健身房、按摩室:2套

e、会议:2套

f、医务急救(可1间)

g、兴奋剂检察室(工作室、侯检室、卫生间等)

④检录处

⑤新闻媒介用房:a、新闻官办公 b、记者工作区(休息、采编、公告等)

2、管理及设备用房:(3000 m2)

⑴竞赛管理用房①组委会办公室②管理人员办公室③会议室④仲裁录放

⑤编辑文印⑥数据处理

⑦裁判员休息室⑧赛后控制中心

⑵工作人员用房①馆长室、办公室若干、更衣、卫生间②会议室

⑶设备用房

①广播电视用房:a、广播和电视转播系统(播音室、评论员室、声控室)

b、内场广播

c、电视发送

d、摄像间、音响系统等

②记时记分系统(记时控制、显示屏控制、数据处理)

③技术设备用房:a、灯光控制b、消防控制c、器材库d、电话系统、变电室、空调机房、等

⑷其它用房(2500 m2)

排练厅(或多功能厅) 2000 m2

展厅 300 m2

健身房(包括男女更衣) 100 m2

便利店(包括储藏室) 100 m2二、设计要求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功能区域化分明确,合理,满足体育馆的使用要求及相关标准。建筑造型美观、现代、新颖,体现人文环境的观赏性;体现绿色环保节能;体现安全可靠和耐久性。设计要考虑建筑所处环境,符合公共建筑的特点,注意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主体可采用框架结构或钢结构,功能合理,流线清晰,注意各用房与比赛厅的衔接,处理好大空间的建筑与结构的有机结合,符合防火疏散安全设计的要求。三、设计图纸及相关材料要求 1、图纸方面⑴.手绘图图幅650x420,手法不限,不得为黑白图; ⑵.电脑绘施工图图幅720x500,要标出

建筑的标高、开间、进深、层高、梁柱节点详图和局部详图,并附加各种经济技术指标; ⑶.方案图比例及要求①总平面图(1:1000)

②各层平面图(1:300)

③立面2个(1:300)

④剖面2个(1:300)

⑤建筑效果图(计算机绘制)(A3纸)

⑥视线分析图(1:200)⑷.施工图比例及要求

①首层平面图(施工图) (1:300)

②构造详图(至少3个且有详图索引符号)(1:50 )

③立面1个(1:300)

④剖面1个(1:300)四、参考资料 1、建筑设计资料集七 2、体育建筑设计手册重庆建筑大学(曾涛) 3、体育馆建筑设计规范 4、实用建筑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FLY]基地图[/FLY]

现代化体育场馆照明设计要求

现代化体育场馆照明设计要求 现代化体育场馆在设计上往往都是一个多功能的综合性场所,它除了能满足各类体育比赛的要求外,还有可能承担文艺演出、各类会议接待要求,在体育场馆的辅助建筑场地中还包括有如餐厅、酒吧、咖啡厅、商场、会议室、办公室等等不不同需要的场所。 照明在现代化多功能体育场馆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要满足各类体育比赛对场地的照度要求,而且对照度、光色、眩光都要达到一定的国际标准。对于观众席及其他区域照明则要求能适应不同环境泊不同需求,达到不同的照明效果。通过对多功能体育场馆的各类照明灯具按各自的不同的要求进行智能照明控制,是现代化多功能体育场馆的必要选择。 现代化多功能体育场馆按功能区域划分,可以分为两大区域,即主赛场及辅助区域。所有辅助区域可以细分为观众席、餐厅、酒吧、咖啡厅、会议室等等。现代体育场馆对照明有以下基本要求: 运动员和裁判员:能够清楚察看比赛场地内的任何活动,发挥最佳的表现。 观众:在舒适的情况下观看比赛,同时可以清楚看到四周的环境,特别是在进场,观看期间和退场时的安全问题。 电视、电影和新闻从业员:对比赛过程、运动员的近镜(大特写)、观众席、记分牌??…等,能够摄取优良的效果。 体育场馆的其它主要辅助功能区如:大会议厅、多功能厅等,需要不同的场面而变幻的灯光效果,以营造出最佳的照明环境。体育场馆的照明耗电约占整体

能源的30%左右,要求通过控制系统能达到节省能源消耗对于主赛场的照明不仅要求照明亮度稳定、可靠,满足运动员比赛时 的视觉要明的要求。通常,主赛场照明的显色指数Ra应大于80 ,色温应在4000-7000K, 亮度在700-1500Lux ,在一般比赛的照度约1200Lux 。 主赛场的照明一般可以采用金卤灯为主,混合碘钨灯为辅的组合方 式,满足地照度的要求。由于金卤灯的功率在( 25W-1000W )。其启动时 间更长,约10-15分种,这就需要对金卤灯的启动进行必要的控制。 在一个比赛场地,即使同一种比赛在不同时间段,如比赛准备、正式比赛、场间休息、颁奖、演讲、观众席等,对场地灯光要求和点灯模式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对比赛场地的照明控制需适应不同的亮灯模式,用一般的控制器件难以实现多种的控制要求,所以必须采用场景预设方式来进行灯光控制。 对于辅助区域的各种功能不同的场所,照明效果在整个环境中丐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照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通常会使用多种光源,气派而且富有层次,通过调光和场景预设置功能营造多种灯光效果,变换不同的光间,给人以舒适完美的视觉享受。

室内体育场馆验收要求规范

室内体育场馆验收规范 1 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体育场所实施体育服务认证的通用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向社会开放的体育场所。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9668 体育馆卫生标准 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7093 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卫生标准 GB 17498 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 GB 19272 健身器材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 GB 22185 体育场馆公共安全通用要求 GB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 JGJ 31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JGJ 153 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 HAUC 003 体育场所服务保证能力要求 3 术语、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3.1 体育场所

向社会开放的,能满足人们进行体育运动健身休闲、训练、竞赛等活动需要的体育场所。 4 卫生、环境和建筑要求 4.1 体育场所内和体育场所周边环境噪音应符合GB3096要求。 4.2 体育场所环境卫生应符合GB9668要求。 4.3 体育场所室内空气应符合GB/T17093要求。 4.4 体育场所内外公共信息符号应符合CB/T10001.1要求,指示用标志应清晰、实用、美观。 4.5 体育场所如采用网架结构,建筑设计应符合GB50017要求。 4.6 体育场所及附属设施的建筑设计应符合JGJ31要求,且应考虑节能要求。 4.7 室内体育场馆照明应符合JGJ153要求。 5 安全保障要求 5.1 体育场所的治安、消防、安全管理应达到治安、消防、安全管理部门检查验收合格标准。 5.2 体育场所应有安全保卫监视系统(包括摄像头和监控室)。 5.3 体育场所应有覆盖全场的中、英文双语应急广播系统。 5.4 体育场所体育器材的使用和存放应符合公安、消防安全规定。 5.5 体育场所火灾自动报警器、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及附属设施、防火封堵及其他消防设施应保持使用状态良好。 5.6 体育场所各种电器、机械设备要求 5.6.1 各种电器、机械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随时启用; 5.6.2 体育场所开放区域内电源线路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接、拉临时用电线路的,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电器设备应当安装漏电和过载保护装置; 5.6.3 体育场所变配电室要求 5.6.3.1 体育场所变配电室为10KV电压等级且容量在630KVA及其以上的,应安排专人昼夜值班,值班人员应做好值班工作记录;

体育馆规范规范

目次 1 总则 2术语 3基地和总平面 4建筑设计通用规定 4.1 一般规定 4.2 运动场地 4.3 看台 4.4 辅助用房和设施5体育场 5.1 一般规定 5.2 径赛场地 5.3 田赛场地 5.4 足球场地 5.5 比赛场地综合布置 5.6 练习场地 5.7 看台、辅助用房和设施 补充规定 5.8 田径练习馆 6体育馆 6.1 一般规定 6.2 场地和看台 6.3 辅助用房和设施 6.4 练习房 7游泳设施 7.1 一般规定 7.2 比赛池和练习池 7.3辅助用房与设施 7.4训练设施 8防火设计 8.1 防火 8.2 疏散与交通 9声学设计 10建筑设备 10.1 给水排水 10.2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10.3 电气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总则 1.O.1 为保证体育建筑的设计质量,使之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技术、经济及体育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O.2本规范适用于供比赛和训练用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和游泳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设计。 1.0.3当体育建筑有多种用途(或功能)时,其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用途确定建筑标准,其他用途则适当兼顾。 1.0.4体育建筑设计应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比赛和训练环境,为观众创造安全和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 1.O.5体育建筑设计应结合我国国情,根据各地区的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民族习惯以及传统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应遵循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1.O.6体育设施,尤其是为重大赛事所建的设施应充分考虑赛后的使用和经营,以保证最大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O.7体育建筑等级应根据其使用要求分级,且应符合表1.0.7规定。 表1.0.7 体育建筑等级 表1.O.8 体育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级 1.0.9在进行正式比赛时,体育建筑设计必须符合国家体育主管部门颁布的各项体育竞赛规则中对建筑提出的要求。进行国际比赛时,同时还必须满足相关国际体育组织的有关标准和规定。 体育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体育建筑 sports building 作为体育竞技、体育教学、体育娱乐和体育锻炼等活动之用的建筑物。 2.O.2体育设施 sports facilities 作为体育竞技、体育教学、体育娱乐和体育锻炼等活动的体育建筑、场地、室外设施以及体育器材等的总称。 2.O.3体育场 stadium 具有可供体育比赛和其他表演用的宽敞的室外场地同时为大量观众提供座席的建筑物。 2.O.4 体育馆 sports hall 配备有专门设备而供能够进行球类、室内田径、冰上运动、体操(技巧)、武术、拳击、击剑、举重、摔跤、柔道

体育馆建筑设计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体育馆建筑设计规范 篇一:体育馆建设标准(a4)11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2 (体育馆建设标准) (征求意见稿) 建标――20xx 20xx北京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2 (体育馆建设标准) 建标――20xx (限国内印发) 主编部门:国家体育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施行日期:年月日 出版社 20xx北京

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发布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的通知 建标[20xx]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发展改革委,计划单列市建委、发展改革委,解放军总后营房部、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委: 根据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函 [20xx]172号)的要求,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编制的《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业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全国统一的建设标准予以发布,自年月日起实施。 本建设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其具体解释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oo九年月日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加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经济技术规则的管理,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规范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针对目前常见的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提出了场

馆建设选址的要求,确定了此类项目的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和分项面积指标,明确了在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具有指导作用。本标准为《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体育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解释。(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2号,邮编:100763),主编单位是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参编单位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华体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体育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北京中体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目录 第一章总则 (5) 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 (6) 第三章建设规模 (7) 第四章主要项目构成与建筑面积指标 (8) 第五章建筑标准 (10)

国家级大型体育场方案设计说明

一、电气设计 1. 设计依据 设计任务书 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技术标准。 建筑、建筑设备专业提供的技术条件。 2. 供电 用电负荷等级 本建筑为国家级大型体育场,计时计分用计算机系统电源、一部分比赛场地照明、消防控制室、消防泵、消防电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急疏散照明等消防用电负荷按特别重要负荷考虑,比赛场地、电话机房、转播机房、扩音机房、灯光控制室、终点摄像室、仲裁录放室及主要通道的照明等按一级负荷考虑,其余按二级负荷设计。 供电电源 在本体育场设10kV开闭所一座,由奥运村中心110KV变电站及上级变电站分别引一路10kV独立电源至本10kV开闭所,为本体育场提供10kV电源,正常工作时,两路电源同时供电,互为备用,各负担50%负荷,一路电源故障时,另一路电源供全部负荷。10kV配电设备选用手车式真空开关柜,直流操作。 应急电源 ①UPS电源:供电范围为计时计分用计算机系统电源。 ②柴油发电机组 供电对象有一部分比赛场地照明、消防控制室、消防泵、消防电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急疏散照明等消防用电设备。为综合考虑柴油发电组的使用,柴油发电组除必需确保消防负荷外,平时还要供其他重要负荷如生活水泵、排污泵等。市电停电时,柴油发电机供给重要负荷,而市电停电又有消防要求时,在消防信号作用下,自动切断重要负荷及其它非消防设备的用电电源。当市电停电时,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应在15秒内自动启动,自动向220/380V应急母线供电。

备用电源及临时电源 考虑到赛后利用,东西看台均预留400~600KW电源作为备用电源,以满足小型文艺演出、商业推广等的需要。但对于大型文艺演出及开幕式,其舞台灯光、舞台机械用电量高达6000~10000KW,而平时基本不用,此部分考虑由临时电源供电,在东看台预留临时用电变配电所,由临时用电变配电所至临时舞台下预留电缆沟。 3. 低压配电 按体育场分区设置变电所,使变电所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场地比赛照明采用专用变压器供电,并与附属用房变压器形成单母线分段,提高供电可靠性。为减少对扩声系统的干扰,扩声系统供电采用1:1隔离变压器。为显示屏供电时,考虑降低谐波措施。 本建筑低压配电电压为交流220/380V,配电系统采用TN-S系统。 所有消防设备,均采用双电源末端自投,由低压配电柜引双回路放射供电,一路引自应急母线段,另一路引自正常母线段。线路采用防火电缆及阻燃电缆。 冷冻站设电动机控制中心(MCC)。冷水机组由配电柜引出电源单独回路供电,其起动控制设备按成套供应考虑,并考虑就地电容补偿。与冷水机组成套的冷冻、冷却水泵由MCC供电,电机采用软启动方式。 4. 照明: 本体育场设有场地照明、室外泛光照明及室内照明。 场地照明满足国际足联和国际田联对照明的要求,灯光控制按日常维护、训练和娱乐、俱乐部比赛、球类比赛、田径比赛、彩电转播级及高清晰度电视转播级等使用功能不同进行分级控制,光源采用金属卤化物光源,显色指数大于90,色温在4000~6000K之间。为了满足比赛时不低于700lx的应急照明,此部分灯具采用带热触发装置的金属卤化物灯具,以满足因瞬时或短时失电灯具能瞬时再启动的要求。整个场地的均匀度和眩光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观众席照明与场地照明统一考虑,为表现观众对比赛的热烈反响,靠近比赛区的观众席垂直照度不低于比赛区的25%,并保证一定的均匀度。 室外泛光照明结合体育场的造型,对体育场进行灯光再塑,使体育场夜间也成为一个亮点,同时充分注意控制光污染,保护环境。 体育场场地照明及观众席照明和室外泛光照明集中在灯光控制室采用计算机控制,在灯控室可预先设置多种灯光场景,方便不同的控制要求,此灯光控制系统还可与楼宇控制系统联

体育馆设计规范 体育馆规范规范

体育馆设计规范体育馆规范规范目次 1 总则 2 术语 3 基地和总平面 4 建筑设计通用规定 4(1 一般规定 4(2 运动场地 4(3 看台 4(4 辅助用房和设施 5 体育场 5(1 一般规定 5(2 径赛场地 5(3 田赛场地 5(4 足球场地 5(5 比赛场地综合布置 5(6 练习场地 5(7 看台、辅助用房和设施补充规定 5(8 田径练习馆 6 体育馆 6(1 一般规定 6(2 场地和看台 6(3 辅助用房和设施 6(4 练习房 7 游泳设施7(1 一般规定 7(2 比赛池和练习池 7(3辅助用房与设施 7(4训练设施 8 防火设计 8.1 防火 8.2 疏散与交通 9 声学设计 10 建筑设备 10.1 给 1 水排水 10.2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10.3 电气本规范用词说明 1 总则 1.O.1 为保证体育建筑的设计质量,使之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技术、经济及体育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O.2 本规范适用于供比赛和训练用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和游泳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设计。 1.0.3 当体育建筑有多种用途(或功能)时,其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用途确定建筑标准,其他用途则适当兼顾。 1.0.4 体育建筑设计应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比赛和训练环境,为观众创造安全和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 1.O.5 体育建筑设计应结合我国国情,根据各地区的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民族习惯以及传统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应遵循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1.O.6 体育设施,尤其是为重大赛事所建的设施应充分考虑赛后的使用和经营,以保证最大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O.7 体育建筑等级应根据其使用要求分级,且应符合表1.0.7规定。 2 表1.0.7 体育建筑等级 表1.O.8 体育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级 1.0.9 在进行正式比赛时,体育建筑设计必须符合国家体育主管部门颁布的各项体育竞赛规则中对建筑提出的要求。进行国际比赛时,同时还必须满足相关国际体育组织的有关标准和规定。 1.O.10 体育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1 2.0.1 体育建筑 sports building 作为体育竞技、体育教学、体育娱乐和体育锻炼等活动之用的建筑物。 2.O.2 体育设施 sports facilities

体育馆初步设计说明

体育馆初步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目录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第二章总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四章结构设计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第六章强电设计 第七章弱电设计 第八章暖通空调设计第九章消防设计 第十章环保设计 第十一章卫生防疫 第十二章劳动保护 第十三章节能设计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是校区一期工程重要建筑单体之一,是校区体育教学和运动娱乐的基地,对提高师生身心素质,娱乐教学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馆位于规划校园南面,用地方正平整,坐落于西区校园南北主轴上,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条件。用地北侧正对校园主环线,西侧紧邻校园运动场地,东侧是规划中的学生活动中心,南侧面对校园南门,在满足学校多功能使用的同时,能为周边居民提供全民健身服务。总用地面积262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16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1.《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3.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4.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5.业主提供的测绘资料 6.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设计任务书 7.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方案设计 8.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总体规划 9.建设单位对方案的修改意见 10.国家和云南省现行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设计规范 三、设计理念 云南,地处彩云之南,气候温和,万物滋长,素有“花朵王国”之称;花同时也是对于莘莘学子的美好比喻。云南师范大学历史悠久,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育人树人的宗旨烽火传承。本方案以“花”为核心理念,结合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本着美好的愿望和寓意,体现体育建筑的力与美,体现校园建筑的自然与亲和,力争创造时代性、标志性和地方性的建筑形象。四、设计目标 本项目按国家一流技术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造,力图服务于云南师范大学的体育赛事、大型典礼和体育教学需要,体现建筑设计的以人为本、整体性、经济性、超前性原则。 整体性: 充分体现云南师范大学教书育人的信念宗旨,发展的文化内涵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体现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鲜明特色,符合云南师范大学校园总体规划原则,建筑造型美观大方、富有现代感和标志性。 以人为本: 满足体育专业队训练及大学生体育教学、大型集会、文艺演出要求的综合体育馆;配备始终可以安全、舒适、愉快地利用的设施、流线、服务。 经济性: 充分利用地形与气候条件,选择最佳的材料和施工工艺;运用节能设施,降低运营管理费用。 超前性: 反映具有超前形态的体育馆;反映具有不懈地研究发展的大学形象;树立最尖端高科技大学的形象。 服务种类: 提供大型赛事、大型典礼和演出场地与服务; 提供体育教学和体育健身场地与服务; 功能配置: 一流的体育赛事和健身锻炼场地设备; 安全舒适的观众厅及其座席; 贵宾视察和观礼专用的休息室、小型会议室; 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高效率行政办公室; 五、设计等级 1.建筑类别 根据《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本工程的体育建筑等级为乙级,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1 总则 1.0.1 为保证体育建筑的设计质量,使之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技术、经济及体育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供比赛和训练用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和游泳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设计。 1.0.3 当体育建筑有多种用途(或功能)时,其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用途确定建筑标准,其他用途则适当兼顾。 1.0.4 体育建筑设计应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比赛和训练环境,为观众创造安全和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 1.0.5 体育建筑设计应结合我国国情,根据各地区的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民族习惯以及传统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应遵循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1.0.6 体育设施,尤其是为重大赛事所建的设施应充分考虑赛后的使用和经营,以保证最大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0.7 体育建筑等级应根据其使用要求分级,且应符合表1.0.7规定。 1.0.8 不同等级体育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级应符合表1.0.8的规定。

1.0.9 在进行正式比赛时,体育建筑设计必须符合国家体育主管部门颁布的各项体育竞赛规则中对建筑提出的要求。进行国际比赛时,同时还必须满足相关国际体育组织的有关标准和规定。 1.0.10 体育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体育建筑 sports building 作为体育竞技、体育教学、体育娱乐和体育锻炼等活动之用 2. 0.2 体育设施 sports facilities 作为体育竞技、体育教学、体育娱乐和体育锻炼等活动的体育建筑、场地、室外设施以及体育器材等的总称。 2.0.3 体育场 stadium 具有可供体育比赛和其他表演用的宽敞的室外场地同时为大量观众提供座席的建筑物。 2.0.4 体育馆 sports hall 配备有专门设备而供能够进行球类、室内田径、冰上运动、体操(技巧)、武术、拳击、击剑、举重、摔跤、柔道等单项或多项室内竞技比赛和训练的体育建筑。主要由比赛和练习场地、看台和辅助用房及设施组成。体育馆根据比赛场地的功能可分为综合体育馆和专项体育馆;不设观众看台及相应用房的体育馆也可称训练房。 2.0.5 游泳设施 natatorial facilities 能够进行游泳、跳水、水球和花样游泳等室内外比赛和练习的建筑和设施。室外的称作游泳池(场),室内的称作游泳馆(房)。主要由比赛池和练习池、看台、辅助用房及设施组成。 2.0.6 竞赛区 arena 由观众席围合的运动场地及其辅助区域,包括竞技场地和缓冲区。 2.0.7 跑道 track 体育场内用作径赛的场地。正式比赛的跑道为全长400m的长圆形,并对场地方位、面层、规格有严格的要求。 2.0.8 合成面层 synthetic surface 用人工合成方法制成的地面面层,在田径及一些球类项目中,要求采用符合该项目要求的合成面层。 2.0.9 足球场 football pitch 供进行足球比赛的长方形场地。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1)《公共体育场建设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体育场的建设,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提高体育场建设项目决策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第一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体育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新建体育场项目。政府投资建设的改建、扩建工程和非政府投资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体育场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竞赛体育及群众体育的需要,做到规模合理、功能适用、经济高效。 第四条体育场的新建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乡建设规划、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实际情况考虑未来发展需要,避免重复建设;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五条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体育场的建设,尚应符合《体育场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同时也应符合体育竞赛规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及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建设条件 第六条体育场的选址应征得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选址,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第七条体育场的选址应考虑市、区各级体育设施的布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段选址,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用地至少应有一面或两面临接城市道路,以满足交通、疏散等要求。 第八条体育场的建设应符合城乡规划条件要求。 第九条体育场应满足朝向、日照、风向、安全、卫生、消防、环保等建设条件的要求,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满足体育竞赛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节能、节水措施,科学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合理确定建设方案。 第三章建设规模 第十条体育场的建设规模应按人口规模和竞赛要求确定。体育场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五级,即200万以上人口、100-200万人口、50-100万人口、20-50万人口、20万以下人口。

标准体育场设计要点汇总

福州师范大学标准体育场 设计要点说明 第一节建筑专业设计说明 1. 设计要求及设计依据 1.1 体育场总投资估算约为3250 万元。 (2)功能要求:能举办群众性、地方性运动会和单项国际比赛训练的标准田径和足球场。满足学校正常的教学要求; (3)设计要求:标准田径场配置。塑胶跑道,设弯道8条,直道10条。跑道各起点至终点预埋电动计时电缆,100米终点看台最高处设一电动计时工作室;天然草足球场,配自动淋灌系统。6000人看台,分东西布置,西侧为主看台(含主席台),东侧为副看台。 根据功能要求在西侧看台下设广播室、器材室、裁判休息室、运动员休息及更衣室、新闻工作室及休息室、卫生间等功能用房;同时考虑布置武术课教学训练室。 根据功能需要设灯光、音像、通讯、监控记分、电视屏幕等配套设施。 2. 工程概述 2.1 建筑规模: (1)建筑面积:约3500 ㎡。 (2)座席数量:6000席,其中固定座席席,活动座席席。 2.2体育建筑等级:乙级 2.3建筑层数:2层。 2.4建筑总高度:m。 2.5建筑最大跨度:m。

2.6结构选型:屋盖以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盖采用索桅支承空间钢桁架结构。 2.7抗震设防烈度:7度。 2.8 建筑物防火分类:一类。 2.9 建筑物耐火等级:二级。 2.10 建筑结构使用耐久年限50年。 2.11屋面防水等级:2级。 3. 功能布局 根据“功能第一,经济实用”的原则,及对本体育场的功能定位和具体要求,在功能空间布局方面着重做到“平赛结合、功能多元”,兼顾体育比赛和平时训练等多种使用要求,整合空间,在西侧看台下设置了三道100米标准室内跑道,跆拳道训练室、太极拳训练室、新闻工作室及广播室、运动员休息室、贵宾休息室和接待室等功能用房以满足平时上课训练要求,而正式比赛时,室内百米跑道部分可以作为运动员的检录大厅,位于一层中部的跆拳道训练室、太极拳训练室则可临时充当组委会和后勤的办公室,从而在功能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其中,运动员休息区设置于西侧看台席下房间的北端。贵宾休息区设置于西侧看台席下房间的中部,设独立的出入口与主席台相连。新闻记者区设置于西侧看台席下房间的南端。设备用房集中布置。观众相对集中的西侧看台下设有观众休息平台。 西侧看台下设有卫生间,便于观众使用。

综合体育馆工程施工设计

综合体育馆工程施工设计 第一章编制依据1.1工程合同及建设文件 1.2施工图纸 1.3主要标准图集 1.4主要规范、标准、规程、

1.4.1主要规范

1.4.2企业标准 1.4.3地方标准 1.4.4主要法律、法规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项目基本情况 2.2简介 拟建为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配建场馆建设工程,是山东省2014年第二十三届运动会的主要场区,总用地面积580633平方米。基地由文体中心(已建)、6000座规模的综合体育馆、2000座的游泳跳水馆、2500座的射击射箭馆、能源中心以及与场馆配套的训练场、停车场、全民健身广场、公园绿地等服务设施组成,将承担运动会的所有赛事。 综合体育馆建设用地面积136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993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建筑总高度23.5米(屋盖最高点) 。地下一层部分设置平战结合核6级以及6B级人防,,平时为汽车库,战时功能为物资库、二等人员掩蔽部、专业队队员掩蔽部。共四个防护单元,防护单元建筑面积近:6605平方米。

2.3电气专业及说明 2.3.1变配电系统 本工程在地下室设置10/0.4KV变电所。变电所内包括以下10KV中置式高压开关柜、二台1250KVA变压器供照明、动力用电,采用SCB10干式变压器及IP30外保护罩,插拔式低压配电柜及直流屏、计量屏。变配电所层高为5m,高压柜电缆采用下进下出线,低压柜电缆采用下进下出线。 2.3.2动力及照明系统 照明分为一般照明、应急照明、应急疏散照明、比赛场地照明、室外广场照明、景观照明。 动力系统分为一般低压配电箱柜,低压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检查、接线,桥架、电力电缆敷设,各种小型电气器具安装。 2.3.3防雷与接地系统 本工程按二类防雷设计,设计中针对直击雷、雷电波侵入、雷电感应和雷击电磁脉冲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电力系统保护形式为TN-S系统。 2.3.4照明及声光控制系统 比赛场地照明、观众席照明及热身馆场地照明均采用智能化照明系统,设在现场的各控制单元可根据需要,通过预编曲程序,对各照明系统进行多种开关模式或定时开启等多种功能控制。 其他还有数据网络系统、电子显示屏系统、公共广播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多功能会议和同声传译系统、主计时时钟系统、票务系统等弱电系统。

体育馆设计要求

体育馆设计要求 1、体育馆采用自然通风换气、及采光方式 2、保证今后日常体育教学,必须有足够的室内场地。如:场地架空的形式,把主场设在第二层,场下 做成半场下的风雨操场。 (1)看台下空间设计一个篮球场、二个排球场和一个网球场、若干条100米田径跑道。从比赛、训练和教学三结合的角度上看,单项体育设施能拥有如此多 的场地,可节约资金。 (2)场馆合一联体修建的新做法,会产生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它不仅使建筑的空间丰富多彩,造型宏伟壮观,更主要的在于它能节省土地和投资。(大约节省20亩土地和约200万元资金)其内部设施,包括贵宾室、裁判、教练员、休息室、卫生沐浴间、照明电控和消防、广播用房等均能做到场馆兼用,在总体布置上也可留出宽松的余地,为整体学院环境的优化创 造了条件。 3、学院体育馆设施除强调其体育教学条件之外,每年新生入学都需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大学典礼,迫切需

要一个能容纳几千学生集会的场所,而体育馆具备这种 条件。 4、体育馆发挥舞台演出功能:在比赛场一侧专门设置舞台,建筑时应考虑相应的灯光音响设施,舞台上安置10——12排的活动座席,随意进行灵活移动,来满足不同规模的使用要求,可为使体育馆发挥更大的 使用效率。对舞台的形态作仔细推敲。 三、场馆合一(军体部)基础二部需设置 1、办公室3间一间:40平方米、二间:20平方米 2、体育器材室:40平方米 3、健美操房:200平方米 4、乒乓球房:180 5、武术(散打)房: 200平方米 6、风雨操场:一个篮球场、二个排球场、一个网球场、若干条100米跑道 7、运动员、裁判员、贵宾休息室、会议室 8、招待所若干间 9、空调机房、音控房

运动场设计规范

运动场设计规范 前言 根据建设部(83)城科字第224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通用规定;5.体育场;6.体育馆;7.游泳设施;8.防火设计;9.声学设计;10.建筑设备。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62号,邮政编码:100045) 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马国馨单可民曹越魏春翊 孙东远项端祈马晓钧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基地和总平面 4 建筑设计通用规定 4.1 一般规定 4.2 运动场地 4.3 看台 4.4 辅助用房和设施 5 体育场 5.1 一般规定 5.2 径赛场地 5.3 田赛场地 5.4 足球场地 5.5 比赛场地综合布置 5.6 练习场地 5.7 看台、辅助用房和设施补充规定5.8 田径练习馆 6 体育馆 6.1 一般规定 6.2 场地和看台 6.3 辅助用房和设施6.4 练习房 7 游泳设施 7.1 一般规定 7.2 比赛池和练习池7.3辅助用房与设施 7.4训练设施 8 防火设计 8.1 防火 8.2 疏散与交通 9 声学设计 10 建筑设备 10.1 给水排水 10.2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10.3 电气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总则 1.O.1 为保证体育建筑的设计质量,使之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技术、经济及体育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O.2 本规范适用于供比赛和训练用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和游泳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设计。 1.0.3 当体育建筑有多种用途(或功能)时,其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用途确定建筑标准,其他用途则适当兼顾。 1.0.4 体育建筑设计应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比赛和训练环境,为观众创造安全和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 1.O.5 体育建筑设计应结合我国国情,根据各地区的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民族习惯以及传统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应遵循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1.O.6 体育设施,尤其是为重大赛事所建的设施应充分考虑赛后的使用和经营,以保证最大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O.7 体育建筑等级应根据其使用要求分级,且应符合表1.0.7规定。 表1.0.7 体育建筑等级 等级 主要使用要求

体育馆初步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目录 第一章 设计总说明 第二章 总平面设计 第三章 建筑设计 第四章 结构设计 第五章 给排水设计 第六章 强电设计 第七章 弱电设计 第八章 暖通空调设计 第九章 消防设计 第十章 环保设计 第十一章 卫生防疫

第十二章劳动保护 第十三章节能设计

第一章设计总 说明 一、工程概况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是校区一期工程重要建筑单体之一,是校区体育教学和运动娱乐的基地,对提高师生身心素质,娱乐教学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馆位于规划校园南面,用地方正平整,坐落于西区校园南北主轴上,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条件。用地北侧正对校园主环线,西侧紧邻校园运动场地,东侧是规划中的学生活动中心,南侧面对校园南门,在满足学校多功能使用的同时,能为周边居民提供全民健身服务。总用地面积262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16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1.《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JGJ31-200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年版)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4.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5.业主提供的测绘资料 6.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设计任务书 7.“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方案设计 8.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总体规划 9.建设单位对方案的修改意见10.国家和云南省现行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设计规范 三、设计理念 云南,地处彩云之南,气候温和,万物滋长,素有“花朵王国”之称;花同时也是对于莘莘学子的美好比喻。云南师范大学历史悠久,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育人树人的宗旨烽火传承。本方案以“花”为核心理念,结合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本着美好的愿望和寓意,体现体育建筑的力与美,体现校园建筑的自然与亲和,力争创造时代性、标志性和地方性的建筑形象。 四、设计目标 本项目按国家一流技术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造,力图服务于云南师范大学的体育赛事、大型典礼和体育教学需要,体现建筑设计的以人为本、整体性、经济性、超前性原则。整体性: 充分体现云南师范大学教书育人的信念宗旨,发展的文化内涵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体现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鲜明特色,符合云南师范大学校园总体规划原则,建筑造型美观大方、富有现代感和标志性。以人为本: 满足体育专业队训练及大学生体育教学、大型集会、文艺演出要求的综合体育馆;配备始终可以安全、舒适、愉快地利用的设施、流线、服务。 经济性: 充分利用地形与气候条件,选择最佳的材料和施工工艺;运用节能设施,降低运营管理

网球场馆的设计规范

网球场馆的设计规范(详细) 时间:2012-09-08 10:42:45作者:orange来源:体博网评论:0人气:2635 ?体育用品业高峰论坛举 ?探索专业拓展器材生产 ?中国体育用品产业白皮 网球场设计 网球场的选址,应考虑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一)向阳、避风。 (二)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不高。 (三)不得离公路过近,不得有移动物等。如有上述情况,最好用避光网状物挡住为宜。 (四)在场地周围能种植草坪和植物。 (五)便于群众使用。 (六)室外场地长轴基本为南北向,偏向宜小于20o。 根据面积大小规划出最合理的建设方案,主要考虑因素有:场地土质厚度,地下水位置,球场的方向,水泥或沥青基础的选择,多片球场相连时空地间隔大小等。

国际网联和国家体委颁布的《网球竞赛规则》中规定,一片标准网球场地的占地面积不小于36.58米(南北长)×18.29米(东西宽),这一尺寸也是一片标准网球场地四周挡网或室内建筑内墙面的净尺寸。在这个面积内,有效双打场地的标准尺寸是:23.77米(长)×10.9 7米(宽),在端线后应留有不小于6.40米的余地,在边线外应留有不小于3.66米。在球场安装网柱,两柱中心测量,柱间距是12.80米,网柱顶端距地面是1.07米,球网中心上距地面是0.914米。 如果是两片或两片以上相连而建的并行网球场地,相邻场地边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6 6米。如果是室内网球场,端线6.40米以外的上空净高不小于6.40米,室内屋顶在网球上空的净高不低于11.50米。 室外网球场的四周围挡高度一般为4米,视球场周围环境与建筑物高度,也可适量增减。 需要安装照明灯光的网球场,除室内屋顶灯具分布外,室外网球场上空和端线两侧不应设照明灯具,室外灯光球场灯具应设置在球场两侧,灯具距地面6.0米以上,灯光从场地两侧朝地面均匀照射。灯光照射应根据球场使用的不同用途,请电光源技术人员专门设计。一片标准网球场一般配置8套1000W网球场专用照明灯具。 网球场面层 丙烯酸塑胶面层 这是一种现场浇铺用刮板制作在沥青混凝土上或钢盘混凝土结构地面上的新型材料,其工艺主要分为找平结合层、加强层、耐磨层等多层做法,还有含胶粒的多层做法。这种面层材料及工艺的优点是平整度高、表面硬度高、耐磨、抗晒、色泽鲜艳、使用寿命长、便于管理和维修。这种面层材质稳定的网球场,近年来已开始在世界各地普遍采用,尽管它球速稍快,较之其它类型球场,球的弹跳平衡,球员场上跑动舒服,是一种既可供娱乐打球也可用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1 (体育场建设标准) (征求意见稿) 建标――2009 2009 北京

公共体育场馆系列-1 (体育场建设标准) 建设标准 建标――2009 (限国内印发) 主编部门:国家体育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施行日期:年月日 出版社 2009 北京 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发布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的通知 建标[2009] 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发展改革委,计划单列市建委、发展改革委,解放军总后营房部、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委: 根据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办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6]172号)的要求,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编制的《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业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全国统一的建设标准予以发布,自年月日起实施。 本建设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其具体解释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OO九年月日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加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经济技术规则的管理,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规范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6】172号)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有关文件,组织编制《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本标准由国家建设部立项,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国家体育总局负责主编、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单位具体编制,任务完成后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针对目前常见的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提出了场馆建设选址的要求,确定了此类项目的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和分项面积指标,明确了在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具有指导作用。本标准为《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体育场建设标准》。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系列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解释。(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2号,邮编:100763),主编单位是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参编单位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华体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体育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北京中体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

有关体育建筑计算疏散宽度的规范摘要

摘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3.10 体育馆的观众厅,其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 个,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 人。 5.3.16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宽度,应根据其通过人数和疏散净宽度指标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100 人不小于0.6m 的净宽度计算,且不应小于 1m;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8m。 在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 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剧院、电影院、礼堂等,每排不宜超过22 个;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 个;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0.9m 时,可增加1 倍,但不得超过50 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应减少一半; 2 剧院、电影院、礼堂等场所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表5.3.16-1 的规定计算确定; 3 体育馆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表5.3.16-2 的规定计算确定; 4 有等场需要的入场门不应作为观众厅的疏散门。 注:表5.3.16-2 中较大座位数档次按规定计算的疏散总宽度,不应小于相邻较小座位数档次按其最多座位数计算的疏散总宽度。 条文说明:

5.3.10 本条规定了体育馆观众厅的疏散门数目设置要求和每个疏散门的疏散人数限制。有关防火设计要求在《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31—2003中还有进一步规定。 1 对于体育馆观众厅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要求一般不能超过400~700人。 1)根据对国内一部分已建成的体育馆调查,对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体育馆观众厅内人员的疏散时间,依据容量规模的不同按3~4min控制。 另据对部分体育馆的实测结果是:对于2000~5000座的观众厅,其平均疏散时间为3.17min;5000~20000座的观众厅其平均疏散时间为4min,故将一、二级耐火等级体育馆观众厅人员的疏散时间定为3~4min,作为安全疏散设计的一个基本依据。 2)体育馆观众厅容纳人数的规模变化幅度较大,由三四千人到一两万人。观众厅每个疏散门平均担负的疏散人数也应相应有个变化幅度,而这个变化又与观众厅疏散门的设计宽度密切相关。 从调查情况看,体育馆观众厅疏散门的平均宽度最小约为1. 91m;最大约为 2.75m。据此宽度和规定人员从观众厅疏散出去的时间可概算出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分别为(1.91/0.55)×37×3=385(人)和(2.75/0.55)× 37×4=740(人),其中37为楼座阶梯地面的每股人流通过能力。因此,规范将一、二级耐火等级体育馆观众厅疏散门平均疏散的人数定为400~700人。具体设计时,设计者可按上述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容量规模,合理地确定观众厅疏散门的数目、宽度,以满足规定的控制疏散时间的要求。 [例]一座容量规模为8600人的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体育馆,如果观众厅的疏散门设计为14个,则每个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为8600/14=614(人)。设每个出口的宽度为2.2m(即4股人流所需宽度),则通过每个疏散门需要的疏散时间为614/(4×37)=4.15(min),超过3.5min,不符合规范要求。因此,应考虑增加疏散门的数目或加大疏散门的宽度。如果采取增加出口数目的办法,将疏散门数目增加到18个,则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为8600/18=478(人)。通过每个疏散门需要的疏散时间则缩短为478/(4×37)=3.22(min),不超过3.5min,符合规范要求。 又如:容量规模为20000人的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体育馆,如果观众厅的疏散门数目设计为30个,则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为20000/30=667(人)。设每个出口的宽度为2.2m,则通过每个出口需要的疏散时间为667/(4×37)=4.5(min),超过了4min,不符合规范要求。如把每个出口的宽度加大为2.75m(即5股人流所需宽度),则通过每个疏散门的疏散时间为667/(5×37)=3.6(min),小于4min,符合规范要求。 3)体育馆的疏散设计,要注意将观众厅疏散门的数目与观众席位的连续排数和每排的连续座位数联系起来加以综合考虑。如图6所示一个观众席位区,观众通过两侧的2个出口进行疏散,其间共有可供4股人流通行的疏散走道。若规定出观众厅的疏散时间为3.5min,则该席位区最多容纳的观众席位数为4×37×3.5=518(人)。在这种情况下,疏散门的宽度就不应小于2.2m;而观众席位区的连续排数如定为20排,则每一排的连续座位就不宜超过518/20=26(个)。如果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