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特征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特征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医疗操作或医疗环境的影响而感染的疾病。微生物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特征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至关重要。本文将重点介绍医院感染常见菌种及其特征,为医疗工作者提供有关医院感染控制的参考。

一、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常见菌种之一。它们具有一层厚的细胞壁,呈蓝紫色。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

1.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之一。它具有强大的耐药性,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还能够形成生物膜,增加其对抗生素和免疫系统的抵抗力,导致治疗困难。

2. 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在医院环境中,肺炎链球菌往往会在呼吸设备等器械上形成生物膜,增加其传播和定植的风险。

3. 表皮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之一,在健康状态下不会引起感染。然而,在医院环境中,表皮葡萄球菌能够形成生物膜,并通过血液途

径进入人体引发感染,尤其是对于接受血液透析或外科手术的患者。

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与革兰氏阳性菌不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为薄,呈红色。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包

括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克雷伯菌等。

1.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但在医院中,它也是一种常见的病

原菌。大肠杆菌主要通过食物、水和空气等途径传播,容易引发尿路

感染、呼吸道感染和伤口感染等问题。

2. 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通常存在于水、土壤和湿润的环境中,是一种常见的

医院感染病原体。它具有多种抗药性,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使

得治疗非常困难。

3. 克雷伯菌

克雷伯菌是导致尿路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克雷伯

菌的多重耐药性使得治疗变得困难,严重时可能导致败血症和脑膜炎

等严重感染。

三、真菌

除了细菌外,真菌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传统上,念珠菌、曲霉菌和毛霉菌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真菌。这些真菌通常在医院

环境中寻找适宜的生长条件,如潮湿环境和营养丰富的培养基等。

结论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特征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了解这些微生物的特征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医疗

工作者应该加强感染防控措施,包括严格手卫生、清洁和消毒措施,

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开展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监测耐药菌

株的工作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以减少抗药性菌株的传播和感染。通

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健康安全。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复习资料总结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显性感染(n):如果宿主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病原体数量较多,毒力较强,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细菌大小以微米为测量单位。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培养基按用途分类:1.基础培养基。2.营养培养基。3.鉴别培养基。 4.选择培养基(n):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化学物质,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而有助于需要的细菌种类的生长,使需要菌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染色体和质粒,其化学组成为DNA,DNA籍其构成特定基因来传递遗传信息。 质粒(n):是染色体外的DNA,携带有编码某些遗传特性的基因,它能独立于染色体进行自我复制。 质粒的特性:不相容性;可转移性;自主复制质粒;质粒可自然丢失或用人工方法消除。(P67) S-R变异(n):新从患者体内分离的沙门菌通常为光滑型,经人工培养后菌落呈粗糙型。 丝状菌(或称霉菌n):营养体呈多细胞类型的真菌是由菌丝和孢子交织组成。 细菌的科学命名:属名在前,是名词,首字母大写;种名在后,是形容词,无论是人名还是地名均小写,两者均用斜体表示。中文译名则种名在前属名在后。

氧化-发酵试验(O-F):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必须以分子氧作为电子受体的称为氧化型;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无氧降解的称发酵型,此类细菌无论有氧或无氧均可以分解葡萄糖,通常为兼性厌氧菌;不分解葡萄糖的细菌称产碱型。此试验用于细菌种属间的鉴别:肠杆菌科细菌为发酵型,非发酵菌通常为氧化型或产碱型。此外,微球菌属可氧化葡萄糖,而葡萄球菌属则能发酵葡萄糖。迟缓分解乳糖(n):只有β-半乳糖苷酶而缺乏半乳糖苷渗透酶(或是其活性很弱)的细菌,不能很快将乳糖运送到细菌细胞内,需要几天时间乳糖才能被分解。 氧化酶试验:氧化酶或称细胞色素氧化酶,是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终末呼吸酶。作氧化酶试验时,此酶首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然后氧化型细胞色素C再使对苯二胺氧化,产生颜色反应。本试验肠杆菌科阴性,弧菌科和非发酵菌阳性(个别菌种除外),奈瑟菌属阳性。 荚膜肿胀试验:有夹膜的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等,当与相应的抗血清反应时荚膜将明显增宽,在显微镜下可见在蓝色细菌周围有边界清晰的环状物,厚薄不等,而对照侧则无,则为荚膜肿胀试验阳性。 二倍体细胞培养广泛用于病毒分离和疫苗制备。 体外联合药物敏感试验的意义:1.治疗混合性感染;2.预防或延迟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3.联合用药可以减少剂量以避免达到毒性剂量;4.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时常常效果更好。 联合抑菌试验的判断标准:FIC指数<0.5为协同作用;0.5到1为相加作用;1到2为无关作用;>2为拮抗作用。

临床常见细菌及其特点

临床常见细菌及其特点 一般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一、革兰氏阳性球菌 主要包括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等 凝固酶阳性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葡萄球菌属表皮葡萄球菌 人型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溶血葡萄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 A:凝固酶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1)生物学特点:凝固酶阳性,β溶血,耐盐。 (2)传染源与传播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存在于人类鼻咽部粘膜和皮肤表面,可经 手,打喷嚏,皮肤伤口传播。 (3)疾病:①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②化脓性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如:疖痈、脓肿等 ③严重的肺炎

④脑膜炎、心内膜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全身性感染、同时也 可引起中毒性休克综合症 ⑤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晚期肾脏疾病患者特别容易感染金葡菌。 ⑥金葡菌尤其耐药金葡菌感染是引起住院患者感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之一 (4)耐药性: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各类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其 他β-内酰胺类均交叉耐药。mecA基因是MRS特有的耐药基因。 B:凝固酶阴性

(二)链球菌

(三)肠球菌属原属链球菌 常见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 1、生物学特性:溶血或不溶血,触酶阴性 2、传染源和途径:胃肠正常菌群,伤口感染,机会感染的致病菌 3、致病:已作为医院感染重要的致病菌,国外上升为第3位的院感菌,泌尿道感染 比较常见 4、耐药性:(1)对头孢菌素,苯唑西林,单环类天然耐药,对青霉素敏感性较链球 菌低, 耐药由β-内酰胺类亲和力降低的低分子量的PBPs引起 (2)耐药性最严重的为耐万古霉素的VRE表型共有VanA、VanB、 VanC、VanD、VanE、VanG六型,最常见为VanA、VanB (3).屎肠球菌的耐药性较粪肠球菌高。

医学微生物学

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 第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考点2.G+与G-菌对比 头孢抑制G+菌肽聚糖的五肽交联桥;溶菌酶可水解聚糖骨架的β-1,4糖苷键,发挥抗菌作用; 多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和杆菌肽抑制四肽侧链的连结;磷霉素抑制聚糖骨架的合成。 考点3.质粒 本质: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分类: R质粒: 耐药性质粒 F质粒:编码性菌毛 Col质粒: 产生大肠菌素

第三章细菌的生理 考点1.基本概念 生长繁殖规律:二分裂方式 考点2.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毒素 内毒素:G-菌的脂多糖 外毒素:G+菌产生的蛋白质,毒性强且有高度的选择性 侵袭性酶:利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如卵磷脂酶、透明质酸酶等 色素:对细菌的鉴别有帮助,如铜绿 抗生素: 细菌素:杀伤近缘细菌,用于细菌分型★★ 维生素:大肠埃希菌能合成VB和VK等 第四章消毒与灭菌 考点1.基本概念 消毒: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包括芽胞。 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全歼

第五章噬菌体 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 第六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考点1.细菌遗传与变异的机制 ①转化:如活的无毒力的肺炎链球菌可摄取死的有毒力的肺炎链球菌DNA 片段 ②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通 ③转导:噬菌体介导,将供菌DNA片段转入受菌 ④溶原性转换 耐药质粒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耐药质粒(R质粒)转移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 第七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考点1.条件致病菌

第八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考点1.防治原则 人工主动免疫—打抗原 人工主动免疫是人为地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过程 输入含有特异性抗体免疫血清或制备好的免疫细胞,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的过程。用于某些急性传染病的应急预防和治疗。 常用的人工被动免疫制剂有: 1.抗毒素:破伤风、白喉、肉毒、炭疽 2.抗菌血清:已经淘汰 3.胎盘丙种球蛋白和血清丙种球蛋白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特征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特征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医疗操作或医疗环境的影响而感染的疾病。微生物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特征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至关重要。本文将重点介绍医院感染常见菌种及其特征,为医疗工作者提供有关医院感染控制的参考。 一、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常见菌种之一。它们具有一层厚的细胞壁,呈蓝紫色。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 1.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之一。它具有强大的耐药性,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还能够形成生物膜,增加其对抗生素和免疫系统的抵抗力,导致治疗困难。 2. 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在医院环境中,肺炎链球菌往往会在呼吸设备等器械上形成生物膜,增加其传播和定植的风险。 3. 表皮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之一,在健康状态下不会引起感染。然而,在医院环境中,表皮葡萄球菌能够形成生物膜,并通过血液途 径进入人体引发感染,尤其是对于接受血液透析或外科手术的患者。 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与革兰氏阳性菌不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为薄,呈红色。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包 括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克雷伯菌等。 1.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但在医院中,它也是一种常见的病 原菌。大肠杆菌主要通过食物、水和空气等途径传播,容易引发尿路 感染、呼吸道感染和伤口感染等问题。 2. 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通常存在于水、土壤和湿润的环境中,是一种常见的 医院感染病原体。它具有多种抗药性,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使 得治疗非常困难。 3. 克雷伯菌 克雷伯菌是导致尿路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克雷伯 菌的多重耐药性使得治疗变得困难,严重时可能导致败血症和脑膜炎 等严重感染。 三、真菌

微生物的特点

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面积大结构简,胃口大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变异频 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 球菌:菌体呈球形或近似球形,以典型的二分裂殖方式繁殖,分裂后产生的新细胞常保持一定的空间排列方式。 (1)单球菌:分裂后的细胞分散而单独存在的球菌。如尿素微球菌 (2)双球菌:分裂后两个球菌成对排列的为双球菌。如肺炎双球菌 (3)链球菌:分裂是沿一个平面进行,分裂后细胞排列成链状。如乳链球菌 (4)四联球菌:分裂是沿两个相垂直的平面进行,分裂,分裂后每四个细胞在一起呈田字形。 如四联微球菌 (5)八叠球菌:按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进行分裂后,每八个球菌在一起成立方体形。 如藤黄八叠球菌 (6)葡萄球菌:分裂面不规则,多个球菌聚在一起,像一串串葡萄。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杆菌(bacillus) 因菌种不同,菌体细胞的长短、粗细等都有所差异。 排列方式:链状、栅状、“八”字状以及有鞘衣的丝状等 螺旋状的细菌称为螺旋菌。 根据其弯曲情况分为: 弧菌:螺旋不满一圈,弧形或逗号形例:霍乱弧菌、逗号弧菌 螺旋菌:螺旋满2—6环,螺旋状例:干酪螺菌 螺旋体:旋转周数在6环以上,菌体柔软例:梅毒密螺旋体 细菌的异常形态: 1、畸形: 由于化学或物理因素刺激,阻碍了细胞的发育,从而引起的异常形态。 2、衰颓形: 由于培养时间过长,营养缺乏,代谢排泄物浓度积累过高等使细胞衰老而引起 的异常形态。 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细胞壁-革兰氏染色: 革兰染色法(Gram stain):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复红复染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肽聚糖的结构: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革兰阳性菌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组成,形成三维立体结构 革兰阴性菌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二部分组成,形成二维平面结构。 凡是能破坏肽聚糖的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都能使细胞壁出现缺陷,甚至没有细胞壁,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细胞壁是筛选抗菌药物的重要靶位。 溶菌酶:能裂解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能干扰五肽交联桥的形成,使肽聚糖不能合成,细胞壁出现缺陷,导致细菌死亡 革兰氏阳性细菌特有的成分:磷壁酸 革兰氏阴性细菌特有的成分:外膜,位于肽聚糖层的外部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微生物学检验 绪论 1.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微生物的分类。 一、微生物的概念与特点 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比表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 繁殖快,代谢强 适应强,易变异 种类多,分布广 1.微生物类型 根据微生物大小、结构和组成不同分为三类型 2.病原微生物的定义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引起动物、植物或人类产生疾病的微生物。 3.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微生物的发现与研究

(1)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最早观察到微生物;微生物学研究的创始人:XXX、XXX、XXX 第一章细菌的基本性状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布局 1.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肽聚糖结构及其化学组成;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 (一)细胞壁 化学组成与布局,革兰染色共有组分:肽聚糖 特殊组分:G+菌、G-菌不同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磷壁酸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外膜 1 微生物学检验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2.细胞壁的功用: (1)维持细菌固有形态和抵抗低渗作用。(2)物质交换作用。(3)屏障作用。(4)免疫作用。(5)致病作用。(6)与细菌药物敏感性有关。 G+菌与G-菌细胞壁布局比较

•细菌细胞膜的布局与真核细胞基本相同,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但不含胆固醇。 •细菌细胞膜可形成一种特有的结构,称中介体。 2.细菌荚膜、鞭毛和菌毛的功能。 荚膜: 功能: 有抗吞噬和抵制杀菌物资的杀菌作用,增强细菌的侵袭力,构成细菌致病力的重要因 素之一。②具有免疫原性。③鉴别细菌和血清学分型 鞭毛:功能:细菌的运动器官 菌毛 通俗菌毛:具有黏附性,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变异相关 3.芽胞结构特点、意义、与消毒灭菌的关系;细菌L型的形态特征、检验要点。芽胞:某些细菌(主要为革兰阳性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浓缩脱水而形成一个折光性很强,具有多层膜状结构、通透性很低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 L型细菌: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常发生在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医治过程中。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监测的任务(1)评价医院现行预防医院感染措施的效果,根据日常监测结果提出预防方案和建议,防止可能发生的相关医院感染事件; (2)对已发生的医院感染快速查明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紧急措施,尽快控制传播;(3)判断采取的经常性或特殊性措施是否适宜,并评价其效果 医院感染的特征 1.由于医院是各种疾病集中的场所,因此其病原体的种类比较繁多,且来源也较广泛。 2.医院中流行的菌株大多为耐药性菌株,甚至为多重耐药性菌株,感染后可给临床治疗带来相当的困难。 3.污染环节较多,控制难度大。 4.易感人群集中,抗病能力差,感染后病死率较高。 医院感染的传播来源 医院内感染的传染来源是指有病原体存在的处所,包括生物性的传染源及非生物性的杂物两类。病人、病原携带者、已感染的动物等为生物性传染源。非生物性传染来源(杂物)包括病人衣物、食品、医疗器械、医疗预防制品及有利微生物生存的环境等。 1.病人 2.病原携带者 3.动物 4.医院中的某些湿的环境或液体中适合病原体存活和繁殖。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医院感染的监测和医院感染的爆发的调查。其应用的方法与其他疾病调查一样,不外乎描述、分析和实验法等。 1.医院感染的监测 2.医院感染爆发调查 医院感染的来源 1.交叉感染或外源性感染在医院内患者接受不洁的输血或注射或不规范的介入诊疗技术,如导管、插管及内镜等,被微生物交叉感染。 2.环境感染环境中或无生命物品上被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及机会致病微生物,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密切接触途径,使被暴露人群获得的附加感染。 3.内源性感染感染来自于患者自身的机会致病微生物,常常发生在应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抗肿瘤化疗药物及放射治疗的患者,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以及AIDS、肿瘤和慢性肝炎等晚期患者。 常见的医院感染 (一)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常发生在一些慢性严重影响病人防御机制的疾病 (二)尿路感染 (三)伤口感染 (四)病毒性肝炎 (五)皮肤及其它部位感染医院感染特点 1、不是患者入院的原发疾病的延伸。 2、一般入院后48小时或更晚发生。 3、可因抗生素使用、介入技术、免疫抑制剂和化疗药物等大量使用导致发病率上升。 4、医院感染类型既有内源性的,也有外源性的,以内源性感染为主。 5、条件致病菌为常见感染菌,且格兰阴性。 医院感染的主观因素 1.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 2.不能严格地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 3.医院规章制度不全,无健全的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住院部没有入院卫生处置制度,致使感染源传播; 此外,缺乏对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的客观因素 1、侵入性诊治手段增多。 2、使用可抑制免疫的治疗方法。 3、环境污染严重。 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特性 1.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大多数为人体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 2.免疫力低下病人发生的感染中以革兰阴性杆菌较多(占1/2~3/4)。 3.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大多数具有耐药性。 4.医院感染与储菌所关系: 医院感染类型 ①交叉感染即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工作 人员间通过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 ②自身感染又称内源性感染指病原体 来自于病人本身的感染。 ③医源性感染即指在诊断治疗或预防 过程中由于所用器械、材料及场所的消毒不 严,或由于制剂不纯而造成的感染。 ④带入传染,病人入院时已处于另一种 传染病的潜伏期,住院后发病,传给其他患 者。如痢疾病人入院前已感染上腮腺炎,入 院后发病,致使腮腺炎在医院内传播开来。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1.对于有明确潜伏期的疾病,自入院第一 天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所发生的感染即 为医院感染。 2.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发生在入 院48小时后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3.若病人发生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 关,亦为医院感染。 4.在原有医院感染的基础上,出现新的 不同部位的感染或在原有感染部位已知病原 体的基础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又培养出 新的病原体,这些均为医院感染。 5.新生儿在经产道时发生的感染,亦为 医院感染。 不应看作医院感染的条件 1.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或分泌物中 只有细菌定植,而无临床症状和体征者。 2.由损伤产生的炎性反应或由非生物性 刺激,如化学性刺激或物理性刺激而产生的 炎症等。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单纯疱 疹病毒,弓形体、水痘病毒或巨细胞病毒等,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出生后48小时内出 现感染指征,不应认为是院内感染。 发生医院感染时的管理 医院感染发生后,应尽快组织流行病学 医师、检验人员及有关科室医务人员进行流 行病学调查,以期找出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 并及时采集样品检验,以明确病原体。同时 应采取以下措施: 1.患者隔离 2.检疫 ⒊检查病原携带者 医院感染与门诊护理管理 1.加强门诊诊室的管理 (1)特殊诊室的管理 (2)普通诊室的管理 2.加强重点科室的管理 (1)门诊手术室、治疗室、换药室的管 理室 (2)口腔科的管理 (3)门诊输液室的管理 3.加强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1)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 培训 (2)加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2)护理工作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中的 作用 医院感染的概述 医院感染由医院的病原微生物或其毒素 导致的局部或全身感染性疾病,有定义为病 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也称医院内感染 或医院获得性感染。 感染源特点 1.不是患者人院的原发疾病的延伸。 2.一般人院后48小时或更晚发生。 3.可因抗生素使用、介入技术、免疫抑 制剂和化疗药物等大量使用导致发病率上升 4.医院感染类型既有内源性的,也有外 源性的,以内源性感染为主。 5.条件致病菌为常见感染菌,且革兰阴 性。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1.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由病人 自身正常菌群引起,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常 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防御屏障功能受 损的病人。 2.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病原微 生物来源于病人自身之外,通过空气传播、 间接传播(护理、便盆、尿壶等)、直接接触、 注射或接种、医疗器械、未彻底灭菌或污染、 昆虫媒介等传播。 控制 1.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 2.隔离。 3.监测。 4.合理使用抗生素。 5.建立医院感染控制机构和法规。 医院感染术语 一、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 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 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 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 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 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系统、 连续地观察、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 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 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 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综合性监测:是指对全院住院病人 进行综合性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监测。 四、目标性监测:是指根据医院感染管 理的重点:对选定目标开展的医院感染监测, 如“U病人的监测、外科术后病人的监测、新 生儿的监测、抗感染药物耐药性监测等。 五、医院感染散发;是指医院感染在某 医院或某地区住院病人中历年的一般发病率 水平。历年是指情况大致相同的年份,历年 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可因医院、时间、感染部 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六、医院感染流行水平。 七、医院感染暴发多医院感染病例的观 象。 是指某医院、某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显 着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是指在某医院、某科 室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 八、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是指在某医院、 某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增加快,短期内不 能控制。 九、医院感染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时间 内住院病人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的频 率,其计算公式为: 医院感染发病率=(一定时间内医院感 染新发病例数/同期的住院病人数)X100% 十一、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 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 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 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1)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 源性疾病约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 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 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 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 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十二、保护性隔离措施:是指为预防高 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他病人、医务人员、 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条件致病微生物的 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旋。 十三、抗感染药物:是指用以治疗病原 体(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 菌、螺旋体、真茵、原虫、蠕虫等)所致感 染的各种药物,其中包含抗菌药物(抗生素、 合成类抗菌药)、抗结核药、抗麻风病药、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物。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 与社区感染比较,医院感染的发生、发展以及预防与控制,有着其自身的规律与特点,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医院感染的三个环节 医院感染的感染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即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人群,缺少或中断任一环节,将不会发生医院感染。这是指外源性感染,而内源性感染或自身感染则不同,它的感染过程是感染源(自身)、易位途径和易感生态环境,需从微生态进行考虑。 (一)感染源 医院感染的感染源主要有病人、带菌者或自身感染者、感染的医务人员、污染的医院疗器械、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环境储源和动物感染源,但动物感染源少见。 (二)感染途径 感染途径可由单一因素组成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可经接触感染,也可由多个因素组成如鼠伤寒沙门菌可经接触、共同媒介或生物媒介感染。医院中被病原体污染的环境物品如仪器设备、病人的日常用品等则称为感染因素。医院感染的感染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接触感染:为医院感染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感染方式之一。包括直接接触感染和间接接触感染。直接接触感染指病原体从感染源直接传播给接触者如病人之间、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医务人员之间,都可通过手的直接接触而感染病原体;病人的自身感染也可认为是自身直接接触感染,如病原体从已感染的切口传递至身体其他部位,粪便中的革兰阴性杆菌传递到鼻咽部等。间接接触感染源排出后,经过某种或某些感染媒介或医务人员手、医疗仪器设备、病室内的物品等传播给易感者。在间接接触感染中,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作用。因为手经常接触各种感染性物质及其污染物品,很易再经接触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医务人员、病人或物品。目前由于我国手卫生设施差、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与知识不高,因此医务人员的手在接触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卫生部已经颂布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并在2009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这必将对加强我国医务人员的手卫生,防控医院感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经飞沫感染:是指咳嗽、打喷嚏或谈话时排出病原体导致病人发生感染,如2003年春夏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即为经飞沫感染。因飞沫在空气中悬浮时间短,播散距离一般小于1m,所以不需空气隔离或消毒。 (3)空气传播:是以空气为媒介,在空气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随气流流动,当病人吸入这种带微生物的气溶胶后而发生感染。空气传播在结核杆菌感染等呼吸道传播疾病的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医源性感染:因各种诊疗活动所致的医院感染。常经污染的诊疗器械和设备、血液及血制品、输液制品、药品及药液、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等而发生感染。 (三)易感染人群 病原体传播到宿主后,是否引起感染取决于病原体的毒力和宿主的易感性。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主要有: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一、引言 医院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服务期间,患者由于接触医疗环境或接受医疗操作而感染的疾病。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并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了解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对于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至关重要。 二、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分类 1. 医院感染的定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入院后48小时内或出院后30天内在医疗机构内感染的疾病。 2. 医院感染的分类:根据感染部位和感染原因,医院感染可分为以下几类: a. 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支气管炎等。 b. 尿路感染:包括尿道感染、膀胱炎等。 c. 伤口感染:包括手术切口感染、创伤感染等。 d. 血液感染:包括败血症、菌血症等。 e. 胃肠道感染:包括腹泻、肠炎等。 三、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1. 发病率: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是衡量医疗机构感染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的数据,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在2%至20%之间变化。发病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免疫状态、手术创口的清洁程度、医疗机构的卫生条件等。

2. 病原体: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多样化,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 寄生虫等。其中,最常见的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体的选择和分布与医疗机构的特点和患者的免疫状态有关。 3. 传播途径: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 空气传播是指通过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传播,如气溶胶传播的肺结核。接触传播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如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的接触。飞沫传播是指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4. 影响因素:医院感染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 基础疾病、手术创口的清洁程度、医疗机构的卫生条件等。此外,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策略和措施也对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产生重要影响。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1. 感染控制策略:医疗机构应制定和实施感染控制策略,包括建立感染控制委 员会、培训医务人员、制定感染控制指南等。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推广手卫生等措施。 2. 患者预防措施:患者应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保持个人清洁、避 免接触患者或物品等。对于高危患者,如免疫功能低下或手术患者,应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如使用无菌技术进行手术。 3. 医务人员预防措施:医务人员应加强手卫生,包括勤洗手、正确使用洗手液 或酒精洗手剂等。此外,医务人员还应遵守感染控制指南,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等。 4. 抗生素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抗生素管理制度,包括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抗 生素的选择和使用时间的控制等。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加强抗生素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使用策略。 五、结论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蠕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感染的概念 感染是指微生物侵入人体后繁殖或机体自身菌群的异位、比例失调对机体造成的损害而引发的一种炎症反应。 感染发生中的微生物因素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致病取决于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和入侵门户等。病原体数量愈大,引起感染的可能性愈大。致病力是指病原体引起疾病的能力,包括粘附、侵袭组织、产生毒性物质和抗拒、逃避宿主防御的各种能力。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前者可直接损伤组织,后者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胞

壁的脂多糖。人体的免疫力也是是否致病的重要因素,只有在病原体数量大、毒力强、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才会致病。 感染类型:分四类 感染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病原体被清除,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如胃酸)或特异性免疫使病原体不能定植而被清除。第二类是潜伏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立即引起病状,而是在一段时间后才发病。第三类是急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短时间内引起明显的病状。第四类是慢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病情持续较长时间,病状轻微或隐匿。 经过以上的改写和删除,文章更加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病原携带状态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停留在入侵部位或侵入较远的脏器,继续繁殖,而人体没有出现任何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出病原体。慢性携带时间大于3个月,急性携带时间小于3个月。病原携带的共同特征是能排出病原体,而无临床表现及免疫应答。病原携带常常不易为人们识别,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隐形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仅引起宿主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度组织损伤。它没有明显的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测才能发现,但宿主能排出病原体。感染的结果,一部分人的病原体被消除,另一部分人转变为病原携带者,甚至持续携带成为健康带菌者。 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在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和组织的变化,在临床上出现某一种感染并所特有的综合症时称为显性感染。在不同感染性疾病中,这四种感染类型各有侧重。在社会感染中,隐形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病人以显性感染较多见,而医务人员则以携带状态多见。 感染的临床分期包括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与再燃期和后遗症期。潜伏期对医院感染非常重要,不仅确诊某些感染是否发生在院内,也是医学观察、检疫、隔离、留观期限的依据。复发再燃不属于医院感染。 感染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与毒血症、炎形体征和皮炎。大多数感染者有发热、寒战、发热伴脉速试验中感染常见的前驱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特点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特点 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它们具有不同的分类特点和生物学特性,下面将对各类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类与特点的详细解释。 1. 细菌: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形态多样,有球形、杆状、螺旋形等。细菌的特点是细胞结构简单,没有真核细胞的核膜和细胞器,遗传物质以单环DNA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细菌具有较强的代谢能力,可以利用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作为能源和碳源。细菌可以通过分裂繁殖,繁殖速度较快。细菌的分类主要依据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目前已知的细菌种类非常多,包括致病菌和非致病菌。致病菌可以引起各种感染和疾病,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 病毒: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的微生物,由核酸(DNA或RNA)包裹在蛋白质壳中构成。病毒的特点是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代谢活动,必须寄生在细胞内才能进行繁殖。病毒可以感染细菌、植物和动物等不同寄主,引起不同种类的疾病。病毒的分类主要依据核酸类型、壳蛋白结构和寄主范围等特征,目前已知的病毒种类非常多,包括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3. 真菌:

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的微生物,包括酵母菌和菌丝菌两种形态。真菌的特点是细胞结构较复杂,具有真核细胞的核膜和细胞器,遗传物质以多线性DNA形式存在于细胞核中。真菌可以通过芽生、分裂或孢子繁殖,繁殖速度较慢。真菌可以利用有机物作为能源和碳源,有些真菌还可以分解纤维素等复杂有机物。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等部位,引起皮肤炎、念珠菌感染等疾病,如白色念珠菌、毛霉菌等。 4. 寄生虫: 寄生虫是一类多细胞的微生物,包括原生动物、线虫和节肢动物等。寄生虫的特点是具有复杂的细胞结构,包括真核细胞的核膜和细胞器。寄生虫依赖于寄主进行生活和繁殖,可以在寄主体内或体外进行不同的生活阶段。寄生虫的分类主要依据形态、寄主范围和生活方式等特征,目前已知的寄生虫种类非常多,包括疟原虫、钩虫等。寄生虫感染主要通过摄取感染源(如寄生虫卵或幼虫)或感染媒介(如蚊虫、跳蚤等)进入人体,引起各种寄生虫病,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特点主要基于它们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不同类别的病原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对人类和动植物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了解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特点,有助于科学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安全。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又称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或陪住者在医院内获得的一切感染性疾病,亦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一、病原体种类 (一)、致病微生物:致病微生物引起医院感染与院外获得感染一样,病原体毒力强,因而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人来讲,比一般人院外获得感染致病微生物的后果严重。如院外获得感染肺炎住院后,而又院内获得感染菌痢,其病情就比单一获得感染者后果严重。 (二)、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主要是正常定植菌异位,比如大肠杆菌异位至伤口等。 (三)、机会致病菌:指平素无害的人体寄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在正常皮肤寄居,不会发生感染。而免疫缺陷,抵抗力低下的病人或烧伤病人最易发生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特征 (一)、医院感染的人群分布 1.医院感染的年龄分布,大量的调查表明,医院感染与年龄有关,婴幼儿和老年人感染率高,如有调查表明心外手术后病人,5岁组的医院感染率是10岁组的4.7倍,心瓣膜替换术50岁以上

组是20岁组的2.4倍,这主要与婴幼儿和老年人抵抗力有关。 2.医院感染的性别分布:多数调查发现医院感染与性别有关,特别某些部位的感染性别差异显著,如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女性较男性发病率高。 3.患不同基础疾病的病人医院感染发病率不同,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系统1996年检测报告以肿瘤病人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血液系统、内分泌、营养代谢及免疫疾病病人。 4.有无危险因素的病人医院感染发病率不同,如插管病人,手术时间过长的病人感染的机率高,有统计资料表明插管时间>4日者为<4日者的20.1倍,手术时间>5小时者为<5小时者的3.7倍。 (二)、医院感染的地区分布 1、医院感染的科室分布 我国医院感染发病率以内科最高,其次为外科与儿科,以五官科发病率最低。牙科、针灸科是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科室,医院感染的高危病室有各类型的ICU、新生儿病房、危重病人抢救室、神经外科病房、烧伤科、心胸外科、呼吸病房、血液病房和肾病病房等。 2、不同级别、性质及床位数的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发病率在不同级别的医院不同,级别愈高,医院感染发病率愈高。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是否为教学医院及医院大小有关,医院感染发病率教学医院高于非教学医院,大于1000张病床的医院其医院感染率高于500张病床以下的医院,这主要是由于

微生物学知识点常见微生物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微生物学知识点常见微生物感染的诊断与治 疗 微生物学知识点 常见微生物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微生物感染是指人体被各种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这些微生物感染可以引起各种不同的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生命危险。为了有效地诊断和治疗这些感染,了解微生物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常见微生物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一、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微生物感染类型之一,细菌可以引起肺炎、腹泻、尿路感染等疾病。首先,诊断细菌感染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查,包括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细菌培养可以在实验室中培养出细菌,并鉴定其种类,药敏试验则可以测试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基于这些检查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 二、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病毒感染是另一种常见的微生物感染类型,病毒可以引起感冒、流感、肝炎等疾病。与细菌感染不同,病毒感染的诊断比较困难,通常需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病毒基因片段。治疗病毒感染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退烧、止

咳等。对一些病毒感染,如流感,也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 三、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真菌感染可以引起皮肤感染、口腔念珠菌病等疾病。诊断真菌感染 主要是根据病变部位取样进行真菌涂片检查和真菌培养,可以确定感 染菌株以及菌株的敏感性。治疗真菌感染常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氟康唑等,可以口服或者局部使用。对于一些顽固性真菌感染, 也可以考虑使用静脉抗真菌药物。 四、寄生虫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寄生虫感染包括疟疾、血吸虫病等,常见于热带地区。寄生虫感染 的诊断一般是通过血液检查,如血涂片或者血清学检测来确定感染。 治疗寄生虫感染常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氯喹、莫西沙星等。治疗的 同时,还需要注意症状的缓解和并发症的预防。 五、医院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获得的感染,常与手术、留置导尿管等 治疗操作相关。诊断医院感染需要考虑病人在医院中的感染风险因素,并采用细菌培养等病原学检查。治疗医院感染主要是针对感染部位进 行局部处理,并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除此之外,医院感染的防治 也非常重要,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严格消毒等方面。 结语

病原微生物简答题

1、简述微生物的种类与特点。 (1)非细胞型微生物:体积最小,结构最简单,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由单一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如病毒。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体积大小不一,缺乏完整的细胞器,生长能力不一,仅有原始核质,无核膜、核仁。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体积最大;分化程度较高,内有内质网、线粒体、核糖体等多种完整的细胞器,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等典型的核结构,如真菌。 2、叙述细菌特殊结构的种类及意义。 (1)荚膜:①抵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和保护菌体免受体内溶酶菌、补体、抗体及其他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使细菌致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有免疫原性,可作为细菌鉴别和分型的依据。 ③荚膜多糖具有黏附作用,可使细菌彼此之间黏连,也可形成生物膜,是引起 感染的重要因素。 (2)鞭毛:①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根据鞭毛菌的动力可以鉴别细菌。 ②鞭毛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称为H抗原,根据鞭 毛的类型和抗原性,可以鉴别细菌和进行细菌的分型。 ③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可导致病变的发生。 (3)菌毛: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性菌毛能以接合的方式在细菌之间传递物质,导致某些肠道杆菌易产生耐药性。(4)芽孢:①芽孢的大小、形状和位置随菌种而异,可用以鉴别细菌。 ②芽孢对热力、干燥、辐射和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大的抵抗力。芽孢 一旦进入机体即可发芽转化为繁殖体,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③杀灭芽孢最可靠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是否杀死芽孢可用来判断灭菌效果。 3、比较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比较。 4

(医院感染护理学)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原理

(医院感染护理学)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原理考纲: 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与作用 一、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 正常菌群:在人体的皮肤、黏膜与外界相通的各种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生殖泌尿道)等部位,均存在着对人体无害的庞大的微生物群,它们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群体内部或它们与人体之间,均形成一种自然生态体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经常保持着生态平衡。 正常菌群的定义归纳 1.部位:人体的皮肤、黏膜与外界相通的各种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生殖泌尿道)等。 2.菌群: -常居菌(正常菌群)和暂居菌(过路菌); -对人体无害。 3.正常菌群绝大部分是厌氧菌,在人体特定部位定植,密度极高。 二、人体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1.营养作用—降解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合成维生素B2、维生素K、叶酸、泛酸等。 2.免疫调节作用—刺激机体免疫应答。 3.定植抵抗力作用—代谢产物杀伤侵入有害细菌。例如口腔中的唾液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和脑膜炎球菌;皮肤上的痤疮丙酸杆菌—产生抗菌性脂类,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的生长。 4.生物屏障作用—通过黏附和繁殖形成一层自然菌膜,是一种非特异的保护膜,抵抗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及定植。正常菌群被视为机体防止外来菌侵入的生物屏障。 5.其他作用—肠道中的双歧杆菌、乳酸菌、肠球菌等还有降低胆固醇、降血氨、抗衰老等作用。 微生态的平衡与失衡 一、微生态平衡 定义: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生理性组合,达到定位、定性、定量三个方面的平衡。

微生态平衡对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但许多因素如疾病状态、有创诊疗措施及大量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等,都会影响人体微生态的平衡。 二、微生态失衡 定义:在外环境影响下,正常微生物之间及正常微生物与宿主之间平衡状态改变,由生理性组合转变成病理组合的状态。 微生态失衡可表现为菌群失调和移位。 (一)原位菌群失调 指正常菌群虽仍生活在原来部位,亦无外来菌入侵,但发生了数量或种类结构上的变化,即出现了偏离正常生理组合的生态学现象,可对宿主产生某种不良影响。 根据失调程度不同,原位菌群失调可分为三类。 一度失调: 【原因】外环境因素、宿主患病或所采取的医疗措施(如使用抗菌药物或化学药物治疗)的作用。 【结局】一部分细菌受到了抑制,而另一部分细菌却得到了过度生长的机会,造成某些部位正常菌群的结构和数量发生暂时性的变动,即为一度失调。 失调的因素被消除后,正常菌群可自然恢复,临床上称这为可逆性失调。 二度失调: 【原因】正常菌群的结构、比例失调呈相持状态。 【结局】菌群内由生理波动转变为病理波动。 去除失调因素后菌群仍处于失调状态,不易恢复,即具有不可逆性。 【表现】慢性腹泻(肠炎)、肠功能紊乱及慢性咽喉炎、口腔炎、阴道炎等,临床常称为比例失调。 三度失调(亦称菌群交替症或二重感染): 【原因】常为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使大部分正常菌群消失,而代之以暂居菌或外袭菌,并大量繁殖而成为该部位的优势菌。 【结局】原正常菌群大部分被抑制,只有少数菌种占决定性优势。 【表现】急性重病症状,如难辨梭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白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葡萄球菌等都可能成为三度失调的优势菌。 (二)移位菌群失调 也称定位转移或易位,即正常菌群由原籍生境转移到外籍生境或本来无菌的部位定植或定居,如大肠中的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转移到呼吸道或泌尿道定居。 【原因】多为不适当地使用抗菌药物,即该部位的正常菌群被抗菌药物抑制或消失,从而为外来菌或过路菌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定植的条件。 【易发】—外科手术、插管等侵入性诊疗; —免疫力低下的病人。 【表现】 横向转移—从下消化道向上消化道转移; —从上呼吸道向下呼吸道转移。 纵向转移—从皮肤及黏膜表层向深层转移; —从肠腔向腹腔转移; —经血循环或淋巴循环向远处转移。 细菌的定植与定植抵抗力 一、细菌定植的概念 各种微生物(细菌)经常从不同环境落到人体,并能在一定部位定居和不断生长、繁殖后代,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细菌定植”。 细菌定植是人类的机体与正常菌群或其他各种微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生关系。定植的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一、有关基本概念 l、什么叫医院感染? 答: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既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也包括在住院时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哪几类? 答: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两类:(1)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通过日常诊疗活动、病人或病人间的接触或从污染的外环境中而接受的感染。(2)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是指病人由于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在接受诊疗处理的过程中,体内正常菌群发生紊乱、激活机体潜在的病菌、患者体腔或体表原来存在的常驻微生物发生移位等而引起的感染。 3、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答:(1)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h 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者则以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或常见)潜伏期的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脓毒血症迁徙灶除外),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经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4、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答:(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反应。(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 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5、某患者在住院第四天时出现了泌尿系统感染症状,该患者是否属于医院感染?为什么?答:属于医院感染。因为没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均属于医院感染. 6、某患者因腿部皮肤感染久治不愈而入住某科,入院后行创面分泌物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经一周的治疗后再次做细菌培养又发现表皮葡萄菌生长,此次感染是否属于医院感染?为什么?答:该患者属于医院感染。因为是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的感染. 7、新生儿在出生48小时内发现的弓形体病、单纯疱疹及水痘属于医院感染吗?答:不属于医院感染。因为该新生儿是在出生后48小时内即发病,是经胎盘获得的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