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与城市规划

区域经济学与城市规划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不同地理区域内的经济活动和发展的学科,它涉及到资源配置、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和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而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本文将探讨区域经济学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城市规划。

一、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区域内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它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地理区位优势: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产业结构调整:各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也会有差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3.区域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不仅仅是单个地区的问题,还需要考虑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实现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布局,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综合性原则:城市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实现城市的全面发展。

2.可持续性原则:城市规划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浪费。

3.公平性原则:城市规划需要注重社会公平和公共利益,以确保城

市发展对所有市民都有利。

三、区域经济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一定的指导和支持。

下面将介绍区域经济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1.资源配置:区域经济学可以通过研究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和利用

状况,为城市规划提供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

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学可以通过研究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

发展状况,为城市规划提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建议,以提高经济

效益和竞争力。

3.交通布局:区域经济学可以通过研究交通网络和交通需求,为城

市规划提供合理的交通布局方案,以解决交通拥堵和运输效率低下的

问题。

4.城市发展策略:区域经济学可以通过研究不同地区的发展潜力和

优势产业,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的发展策略,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区域经济学与城市规划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通过合理运用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产业的优化调整、交通的高效布局和城市发展的科学规划,从而推动城市的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础

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础 包括区域(空间)经济学理论、社会生态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和区域管治理论 一、区域(空间)经济学理论基础 ?空间经济研究:关于资源在空间的配置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问题 ?空间经济的核心问题:解释地理空间中经济活动的集聚现象。解释经济活动地理结构和空间分布式怎样在集聚的向心力和分散的离心力这两股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空间经济学的基本模型: ?区域模型:中心-外围模式(CP Model) ?城市模型:城市层级体系的演化 ?国际模型:产业集聚与国际贸易 ?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生产的空间区位 ?理论渊源:19世纪初开始创立的区位理论;30年代,特别是二战后,研究 对象:单个厂商区位选择发展成宏观区域决策的理论 ?1、区位论研究 ?(1)古典的区位论 ?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农业区位论,6个同心农业圈

韦伯:工业区位论,基本决定因素:运费+劳动力

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六边形的中心地网络体系

?(2)战后区位论的发展 ?从单个厂商区位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 ?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的推导,变为力求作接近区域实际的、具有应用性的区 域模型 ?区位决策客体,从工业、农业、市场,增加到第三产业(运输,商业,服务 业,银行,保险,旅游,度假等) ?区位决策不仅考虑节约生产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同时也考虑人们的 居住、采购、出行、游乐等行为效用最大化目标。 ?贡献最大的是美国、挪威、瑞典和德国学者 ?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面对二、三十年代英国(包括卷入三十年代大经济危机的其它国家)经济困境,明确地承认经济运行存在大量的问题,认为不能再放任自流,必须运用市场机制以外的力量,进行调节和干预,才能恢复经济的均衡发展。 ?西方国家区域经济活动实践证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以具体微观的区位选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区位理论显然不能适应制订中观或宏观的国家区域发展计划和区域经济政策的需要。 ?为了解决区域问题,跳出区位论的理论限制,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开始用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区域问题。 ?研究区内资本积累、劳动力就业、技术创新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区内产业结构的演化与升级,区际间合理的劳动分工及其如何采用各种有效的政策手段解决萧条区和欠发达地区的问题,研究如何解决中心城市的过度集聚以及生态条件的恶化,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和保持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等等。……E. M.. 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 ?起步很晚,系统研究是近年的事。 ?兴起与西方国家有相似之处,为适应企业扩权、地方分权为主线的经济体制 改革而出现的不同区域发展路径以及区际间协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 ?70年代以前,经济学界研究生产力布局问题,地理学界重点研究产业布局 问题,这些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我国区域经济学产生的基础条件,因此有局 限性。 ?研究的中心和主体: ?在特定时间下,国民经济总投资的地区分配以及重大建设项目分布地区、地 点的选择; ?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各生产部门、各生产要素、空间组合的安排; ?各经济区域之间、各经济中心之间、城乡之间、城市与地区之间的分工协作 及其发展比例关系的确定。 ?生产力布局原则: ?①有计划地在全国范围为均衡布局生产力; ?②把地区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结合起来; ?③工业尽可能接近原料地、燃料地和消费地; ?④合理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 ?⑤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战略防御能力和国防的巩固。 ?而平衡布局是总的指导思想,其它原则均从属或服从于它 ?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体制的弊端,区域经济主体的“虚无”状态,无活力,经

经济学中的城市与区域经济学

经济学中的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城市与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城市和区 域内部的经济活动、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和发展等问题。本文将从城 市化的影响、产业集聚与区域发展、城市规划与城市功能等方面来探 讨经济学中的城市与区域经济学。 一、城市化的影响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人口比例不断提高的过程。随着 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内外的经济活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城市 化使得城市人口的规模增大,人口密度增加,这就为经济活动提供了 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消费需求。其次,城市化带来了就业机会的 集中,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城市化也带动了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城 市与区域的经济增长。 二、产业集聚与区域发展 产业集聚是指某一特定行业在特定区域内集中发展的现象。在经济 学中,产业集聚被认为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产业集聚,企业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同时,由于产业 集聚,区域经济可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 推动区域内的经济发展。 然而,在产业集聚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首先,由于产业集聚 导致资源的过度集中,可能会造成资源肥滥和环境恶化。其次,产业

集聚也可能导致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富者恒富贫者恒贫的现象加剧。因此,在区域发展中,需要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提高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的效率,同时减少区域发展差距。 三、城市规划与城市功能 城市规划是指通过设计和组织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社会功能等,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和方法。城市规划在经济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良好的城市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空间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其次,城市规划也可以通过划定城市的功能区域,提高不同功能区域的协调发展和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的各类需求。 然而,在城市规划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城市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各类因素,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在实践中难免会遇到利益冲突和权力争夺。其次,城市规划需要与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同城市的规划需求和路径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合力参与,并注重科学决策和民主参与。 综上所述,城市与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城市和区域内部的经济活动、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和发展等问题。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集聚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也面临着资源过度集中和发展差距扩大的问题。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

区域经济学地区发展与城市规划

区域经济学地区发展与城市规划地区发展与城市规划是现代社会中至关重要的议题之一。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理空间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的学科,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地区发展和城市规划。本文将探讨区域经济学在地区发展和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实践经验。 一、地区发展与城市规划的背景与重要性 地区发展是指一个地理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整体发展。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管理城市空间、资源和功能。地区发展和城市规划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地区发展和城市规划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竞争力。 二、区域经济学对地区发展与城市规划的指导作用 区域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对地区发展和城市规划具有指导作用。首先,区域经济学通过分析地理空间上的经济活动和区域间的联系,揭示了地区发展的内在规律。其次,区域经济学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和发展方向的工具和方法。例如,区域经济学中的交通、土地利用和人口流动分析等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制定合理的城市布局和交通网络。此外,区域经济学还可以帮助提升城市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可持续发展等。 三、区域经济学在地区发展与城市规划中的实践经验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已经在地区发展和城市规划实践中得到广 泛应用。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实践经验: 1. 区域经济分析 通过区域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可以评估不同地区的经济潜力、竞争 优势和发展阻碍因素,为地区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在区域经济 分析的基础上,决策者可以选择适合地区发展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战略。 2.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区域经济学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土地利用。通 过研究城市土地市场的机制和规律,可以选择合适的土地利用政策, 平衡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城市交通规划 区域经济学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参考。通过研究人口流动、交通 网络和交通需求等,可以为城市规划者制定科学的交通规划,提高交 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4. 可持续城市发展 区域经济学也可以为可持续城市发展提供指导。通过考虑环境、经 济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可以制定合适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城市的可持 续发展。例如,结合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推动城市绿色建筑、新 能源利用和循环经济等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总结:

区域经济学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 区域开发:指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人力资源: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人力资本:指以人力资源为核心,主要以人的能力的利用、开发为表现的,包括教育、工作经验以及人口的健康营养状况等因素在内的资本形式。 产权:人们拥有的对资源的用途、收入和可让渡性的权利。 区域经济增长: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来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则还包括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等。区域经济开发:区域经济开发指人类运用发展经济的各种手段作用于特定区域的经济的过程区域经济发展: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产业结构:指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情况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区位商: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 地区生产专业化:指按照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利用特定区域某类产业或产品生产的特殊有利条件,大规模集中地发展某个行业或某类产品,然后向区外输出,以求最大经济效益。 布局指向:在各种因素和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大范围区域的产业布局往往具有倾向于某一类地域的趋势。 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职能各异、规模不等、经济社会密切联系的城镇群体所组成的空间体系。 城市首位度:是指一国或地区最大城市人口数与第二大城市人口数之比值。 区域规划: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的区域和产业发展的详细的安排。 区域经济政策:由政府针对区域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 简答题 1、区域经济开发模式主要有哪些?就广西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所处发展阶段而言,最适宜采用哪种开发模式,请说明理由。 增长极模式。发展轴模式。网络型模式。 广西适宜采用增长极模式,在建设资金有限,而基础设施建设又需要巨额社会资本投资的情况下,关键是选择一二个区位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进行重点开发,使之构成区域的增长极或增长点。 长江三角洲地区适宜采用网络型模式,一个地区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增长极开发和点轴开发阶段以后,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基础上或者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区域经济开发适用网络型模式。

《区域经济学》第五章

第五章区域产业布局 1.区位因素:是指在特定的地点或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经济活动比在其他地区进行同种活动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各种影响因素的集合 2聚集效应:是指由于某些产业部门、某些企业向某个特定地域集中所产生的使生产成本降低的效果,主要是通过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扩大生产规模等方法来实现,表现为联合化和协作化 3投资硬环境:是指与投资活动直接相关的物质条件,包括物质环境(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和区位环境(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 4投资软环境:是指与有形的投资硬环境相对应的方面,如社会经济体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政局稳定性、法律、民族特点、文化传统、消费习惯、社会治安、政府部门的行政办事效率、优惠政策等等。是有形的要素外的一切投资环境要素。 5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核心,以知识劳动为主要形式,以知识人才为生命载体。 6产业布局指向:产业布局指向给出了一个产业区位选择的趋向,地区对产业的吸引,是将产业引到一个具体的地点,有些地区发展生产的条件比较优越,资源集中,环境容量大,供电、供水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均较好,这样的地区,可能对多种产业的布局来说,都是理想的地点。但是,更多的情况是,一个地区的布局条件具有某些有利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利或者限制性因素。有些地区,限制性条件可能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 7功能聚集:是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 8.非功能聚集,指工业基础设施、文教卫生等服务功能以及人才、信息等方面的聚集。 9新产业区:是指基于合理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结成的网络,这些网络与本地的劳动力市场密切连接,实行专业化分工。从这个定义出发,新产业区是产业地域集中的一种新的形式,除了一般的聚集意义外,特别强调专业化和小企业集群,强调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以及制度的建设。所以,新产业区可以称为“社会经济综合体” 10.地域合理规模: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是以企业的合理规模为基础的。企业生产装置和设备的最佳组合,会使生产能力和产量大幅度增加,产品成本下降,从而带来大规模的节约效益。具有这种节约效益的企业在地域上的相互协作,又可以带来更大的规模效益。这种能够带来大规模节约效益的企业在某个地方的聚集规模,我们称之为地域合理规模。 11 聚集和分散:也称集聚和消聚,是实现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

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系统(URPMS)研究

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系统(URPMS)研究 顾朝林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210093 人文地理 否 是 否 1999年2月1日 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系统(URPMS)研究 人文地理 城市规划 2000 01 2002 12 6。0 顾朝林 1958 06 男 教授 1995 10 (025)3593730 南京大学 1987 12 博士英语俄语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建设部高等城市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术委员会委员、区域规划组组长 城市与区域规划,数学模型,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2年 6。0万 2001年12月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成果的预计去向 传统的城市与区域规划受地理学“经验归纳法”、建筑学“形象思维法”和经济学“理论演绎法”的影响较大,实际工作中比较注重定性分析,对定量分析的应用不足。八十年代初,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城市规划界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979-1982年的理论准备阶段;1982-87年的实际应用和发展阶段;1987-90年的巩固与反思阶段;1990年以后的大发展阶段(陈燕申,1995)。当前,各种与规划有关的应用软件在城市与区域规划领域的应用已经开始普及,但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软件却很少。 本项目旨在开发面向城市与区域规划数据分析软件的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系统(URPMS)。其功能介于以GIS软件和通用的数据分析软件之间,以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功能为核心,同时包括空间数据分析并向与城市规划CAD和SPOT影像应用衔接努力。这样,它既弥补了GIS软件统计分析功能和专业模型功能相对薄弱的不足,又克服了通用数据分析软件,如SAS(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SPSS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等缺乏专业模型功能的弱点。 目前,国内已有各类城市规划设计院及咨询机构1000多个,区域和国土规划单位400多个,土地规划设计院近200处,从事规划、计划的人员超过60000人。URPMS系统是国内第一个面向城市与区域规划的数学模型系统软件,它也可用于经济学、管理学、地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运算。URMPS系统开发也得到建设部城市规划司、科学与技术发展司的大力支持,可在城市规划系统内推广应用。 二、研究课题所涉及的科学领域,国内外达到的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本课题的学术思想、立论根据、主攻关键及独到之处 当前国外商品化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和统计分析软件很多,但普遍缺乏城市与区域规划方面的专业模型功能。因此,我们研究的URPMS是一个以数据分析和专业模型功能为主体的软件系统,目的是为城市与区域规划工作者提供一个实用的数据分析工具。 目前,我国自行开发的城市规划应用软件,主要集中在城市GIS和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并且几乎都是在国外GIS工具软件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开发。比如,由十堰市建委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1991-1992年建立的以PC ARC/INFO和 dBase IV为支撑软件的十堰市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徐红等,1994);北海市城市信息系统(申学军,1994);建设部信息中心开发的基于通用GIS软件平台上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郝力,1995);以MapInfo、AutoCAD和FoxPro为基础平台的广州珠江新城土地开发信息系统(丁建伟等,1995);建立在Genamap平台上的济南市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张启来等,1995);以ArcCAD 和AutoCAD为基础开发的基于GIS的城市规划专题制图系统(周勇前等,1995);1989年同济大学陈秉钊教授主持设计的苏州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广州城市信息系统(林炳耀,1991)等等。 然而,城市与区域规划中经常用到的数据分析、评价、模拟、预测软件,国内还没有成功的软件推出。见于文献的有北京大学地理系刘闯设计的辅助决策系统(林炳耀,1991)和区域分析微机辅助系统(曹桂发,1992)。后者采用模块化结构,用FORTRAN77语言开发,具有统计数据和地图数据的简单分析功能,提供的分析模型十分简单;前者仅侧重与决策分析。上面提及的城市信息系统中,有的也具有专业模型功能,但均不够系统。

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

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 摘要: 一、区域和城市经济学简介 1.定义区域和城市经济学 2.阐述区域和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二、区域和城市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 2.发展历程 3.重要理论和贡献 三、区域和城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1.集聚经济理论 2.空间经济学理论 3.城市规模经济理论 四、区域和城市经济学的应用 1.城市规划与政策制定 2.区域发展差异分析 3.资源配置与优化 五、我国区域和城市经济学的实践与挑战 1.我国区域和城市经济学的实践成果 2.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未来发展方向

正文: 【区域和城市经济学简介】 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和城市经济活动的学科,它关注城市和区域发展的规律、机制和政策。区域和城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城市化、城市规模、城市间竞争、城市产业结构、城市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城市环境等。通过研究这些内容,区域和城市经济学为城市和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区域和城市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 区域和城市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的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城市和区域的经济现象,并试图解释这些现象。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区域和城市经济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分支。许多经济学家为区域和城市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Eugene Glaser、Edward L.Ullman、Walter Isard等。 【区域和城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1.集聚经济理论:认为企业和人才倾向于在城市或区域中心集聚,因为这样可以更容易地获取市场、技术和人才资源。这一理论揭示了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内在机制,为城市规划和区域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 2.空间经济学理论:关注城市和区域发展中空间因素的作用。它认为,城市和区域的空间结构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地理位置、交通、政策等。空间经济学理论为城市和区域的空间分析提供了方法论。 3.城市规模经济理论:主张城市规模越大,生产效率越高。这一理论解释了城市为什么会不断扩张,以及城市发展为何具有规模效应。城市规模经济理

区域经济学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

区域经济学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关注地区经济的特征、区域发展的模式以及城市规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问题。本文将从区域发展和城市规划两个方面探讨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一、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区域发展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综合进步和改善。它不仅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繁荣,还对整个国家乃至全球产生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增长:区域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例如,发展旅游业可以利用地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提高地区的经济效益。 2. 社会稳定:区域发展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贫困和社会不公平现象,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3. 资源合理利用:区域发展要求合理利用地区的资源,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例如,通过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二、城市规划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分析、评估和实施各项城市发展政策,以促进城 市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的科学规划活动。城市规划在区域发展中起到 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确保城市 的用地合理分配,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例如,规划住宅区和商业区 的相对位置,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性。 2. 基础设施规划:城市规划还可以规划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例如,在城市规划中 考虑到交通流量和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合理布局交通设施。 3. 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可以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 居民的生活质量。例如,规划城市绿地和公园,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 质量。 三、案例分析:深圳的区域经济与城市规划 深圳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 深圳的成功经验表明,区域经济学和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积 极的推动作用。 在区域经济学方面,深圳通过充分利用自身地理位置的优势,聚集 了大量的资本、人才和技术,形成了独特的经济增长模式。此外,深 圳积极参与国家的区域经济整合计划,与周边城市建立合作关系,形 成了更加完善的产业链。

区域经济学领域中城市空间规划与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学领域中城市空间规划与经济 发展 城市空间规划与经济发展一直是区域经济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空间规划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本文将探讨城市空间规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关键要素与挑战。 城市空间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规划与布局,以达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城市空间规划直接影响到城市经济的发展效果。首先,城市空间规划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可以有效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和空间组织,可以实现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产业协同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城市空间规划对于城市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城市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可以促进城市各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例如,在中心城区规划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可以吸引企业总部、高端金融机构等,促进经济集聚和产业动能转换;在郊区规划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可以推动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在农村规划新型农业示范区,可

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可以实 现城市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城市整体经济的快速增长。 此外,城市空间规划还能够优化城市的交通、环境和居住条件,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可以降低交通成本,促进物流畅 通和市场扩大。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和环境保护区,可以改善 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吸引优秀人才和外来投资。当城 市拥有良好的交通、环境和居住条件时,可以吸引更多的产业和 人口流入,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然而,在城市空间规划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和问题。首先,城市空间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协调各类 利益主体的关系。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政府、企业、居民等利益 主体之间存在着各自的利益诉求和冲突。如何在满足经济发展需 要的同时,保证居民的合法权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其次,城 市空间规划需要综合考虑长期与短期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在追 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 生态。 总之,城市空间规划在区域经济学领域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集聚与协同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此外,城市空间规划还能够促进城市各区域 的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的交通、环境和居住条件,进一步推动经

区域规划名词解释

区域规划名词解释 区域规划(RegionalPlanning)是指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制定宏观性社会经济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开发规划,以适应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趋势的变化的统筹规划过程。区域规划是由宏观视野和预期结果触发的,它借助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地理学,环境学等多学科知识,组织资源,推动发展,从而达到特定目标。 二、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是指在城市内部进行的规划,用以规范城市地域空间结构,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效益。城市规划包括环境规划,经济规划,交通规划,公共服务规划等。城市规划的目的是通过布局合理的城市空间,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和保证,实现有效的社会经济发展。 三、区域建设 区域建设(Regional Construction)是指政府及相关机构在市、县、乡(镇)等地区范围内进行的建筑及公共设施等空间布局与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区域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给人们更加便利的生活环境及更高水平的居住环境,保障社会稳定的发展,以及促进地区的经济增长。 四、郊区规划 郊区规划(Suburban Planning)是指对城市郊区地域空间结构,经济空间组织,社会、文化空间布局,市政公建设施,环境空间照顾

和自然资源保护等综合性规划的过程。通过郊区规划,可以使城市郊区与城市内部协调发展,保证城市及其郊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郊区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 五、区划调整 区划调整(Boundary Adjustment)是指针对不断变动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调整县域范围内,乡镇范围内,行政村范围内的境界边线,以满足人口变化及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的活动。区划调整,可以改善行政区划的不合理,提高行政效率,更有效地配置区域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六、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Regional Economy)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由其居民和企业所构成的经济体系。它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投资环境、劳动力市场、国家的行政政策等。区域经济是指在一个政府管辖地区内,经济活动的比例,以及这个地区不断发展产生的经济收入、物质产出、就业人口和生活环境等情况。 总之,区域规划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其中包括各种规划形式,如城市规划,区域建设,郊区规划,区划调整等,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梦想。

北大区域经济学博士学习安排

区域经济学专业 1.专业与方向介绍 (1)城市与区域经济方向 本方向主要研究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理论、方法及应用,主要包括城市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地方政府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与城市公共政策分析,强调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多学科交叉。 (2)区域分析与规划方向 本方向主要研究城市与区域分析方法以及城市与区域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城市和区域系统分析的各种定量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技术,以及城市与区域管理、城市与区域规划、经济发展规划与管理、旅游规划、城市土地利用、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强调城市与区域数量分析方法及其在规划中的应用。 (3)经济地理方向 本方向主要研究经济地理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企业区位理论、产业转移理论、新产业空间和创新体系理论与方法、产业集群理论等方面。强调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 2.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1)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4年,在职博士生4-8年;硕博连读学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5年,从硕士入学起在校学习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8年。 (2)博士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19学分 院校必修:7学分 马列主义理论课(公共课) 外国语(公共课) 专业必修:9学分 区域经济学前沿讨论 文献选读 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 专业基础课:9学分 房地产经济与管理(选修) 城市经济与城市政策分析(选修) 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专题(选修) 计算空间经济学(选修) 高级区域经济学(选修) 以上学分规定为学生应修学分的最低要求,学生可以在完成以上学分要求基础上在学院与全校范围内选课。具体课程内容由导师与学生围绕培养目标商量确定。

(3)硕博连读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48学分 院校必修:14学分 马列主义理论课(硕士课程+博士课程) 外国语(硕士课程+博士课程) 专业必修:18学分 高级微观经济学 高级宏观经济学 高级计量经济学 高级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前沿讨论 文献选读 3.学习安排与基本要求 (1)博士学生在其入学后的第三、四学期初进行由考试委员会主持的学科综合考试;硕博连读学生在其博士阶段第二学年初进行由考试委员会主持的学科综合考试。学生进行综合考试前须已修完所有必修课学分,参加综合考试前需提交三篇论文,考试方式为答辩式。 (2)所有学生都需在开题报告会上进行答辩,学位论文撰写时间一般不低于两年(包括寒假时间),最后参加博士论文答辩。 (3)所有学生都需在学习期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至少两篇具有较高质量的论文。

经济学与城市规划的交叉研究及应用

经济学与城市规划的交叉研究及应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经济学和城市规划之间的交叉研 究变得越来越重要。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行为的学科,与城市规划这门研究城市发展和规划的学科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将探 讨经济学与城市规划的交叉研究,并探讨其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 一、经济学与城市规划的交叉研究 经济学和城市规划在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上存在着很高 的相似性和互补性。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经 济分析的支持,而城市规划的空间视角和综合性分析也对经济学研究 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首先,经济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区域发展 和城市规划政策等方面。经济学家通过对土地市场、房地产市场和人 口迁移等经济现象的研究,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土地利用的决策依据。 同时,经济学研究也可以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为城市规划提供 区域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指导。 其次,城市规划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城市生产要素配置、交通运输和市场竞争等方面。城市规划师通过对城市功能分区、 交通网络规划和市场分析等工作的开展,为经济学家提供了城市发展 的基础数据和分析框架。同时,城市规划的空间分析和综合规划也可 以为经济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模型和实证案例。 二、经济学与城市规划的应用案例

经济学与城市规划的交叉研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具体案例: 1. 经济发展与区域规划:通过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城市规划的空间分析,可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提出合理的区域规划和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 2. 地产开发与城市规划:经济学的土地市场分析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土地利用决策的依据,结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对地产开发进行规划和监管,以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 3. 交通规划与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的交通规划可以为经济学家提供交通运输的基础数据和分析框架,通过综合交通规划,促进交通效率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可达性。 三、经济学与城市规划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发展的加速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经济学与城市规划之间的交叉研究将变得更加紧密和必要。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空间经济学的发展:空间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与城市规划交叉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将更加深入地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间的联系,为城市规划提供更科学的决策支持。 2. 城市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与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城市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通过研究和实践,推动城市的创新能力,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区域经济学就业方向

区域经济学就业方向 一、引言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地域内经济活动的规律和特点的一门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结构转型的深入,区域经济学成为了热门专业之一。本文将从就业角度出发,探讨区域经济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二、区域经济学专业概述 1. 专业介绍 区域经济学是应用微观和宏观理论及方法,研究地域内各种生产、流通、分配等经济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城市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与管理、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等方面。 2. 就业前景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各级政府对于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越来越重视。同时,新型城镇化也在不断推进。因此,未来几年内该领域人才需求量将持续增加。 三、区域经济学专业就业方向 1. 政府机构

在国家发改委、省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城市规划部门等政府机构中从事城市和区域规划、土地管理、城市建设等工作。 2. 地产开发企业 地产开发企业是区域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另一个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在房地产开发公司中从事项目策划、土地评估、市场分析等工作。 3. 研究机构 研究机构也是区域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之一。毕业生可以在各类研究机构中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社会经济调查与分析等工作。 4.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也是区域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之一。毕业生可以在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中从事城市投融资顾问、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咨询等工作。 5. 外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企进入中国市场,这也为区域经济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毕业生可以在外企中从事市场研究、商务拓展等工作。 6. 自主创业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与城市规划 设计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打造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新高地 一、研究中心概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是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创办的研究机构。 该研究中心以“城市与区域规划”为研究方向,是国内最具规模和实力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研究机构之一。研究中心聚集了一批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拥有强大的科研力量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研究中心主要任务 1.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研究 作为国内重要的城市规划研究机构,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推动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研究的发展。开展了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与区域竞争、城市空间组织与管理和城市更新等方面的研究。 2.城市与区域规划设计实践 研究中心在城市与区域规划实践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并已在众多重要城市和区域的规划与设计工作中为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例如,北京市规划“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中,研究中心承担了诸多重要课题的研究工作。 3.培育人才

研究中心不仅具有丰富的科研和实践经验,同时也是一所集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城市规划培训中心。通过不断的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中心为培养一批具有综合素质、善于创新和实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研究中心的贡献 作为国内最著名的城市规划研究机构之一,研究中心在城市与区域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例如,在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领域,研究中心提出了“七带一区”的城市正向更新模式,该模式已经在多个城市得到了实际应用。 此外,研究中心还积极推动了“规划与设计的融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智慧城市”的概念,着力推动城市规划和设计实践的变革与创新。 四、研究中心未来发展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研究中心的未来发展任务非常重大。在未来的发展中,研究中心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发力。 1.加强学科建设,提高研究品质 研究中心应该加强学科建设,着力提高研究品质,特别是需要进一步完善“规划与设计融合”的理论框架,战略性地探索新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理念和方法。 2.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 研究中心应该着力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尽可能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3.打造中国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国际品牌

城市与区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城市与区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城市与区域科学是一个涉及众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主要涉及 城市与地区的发展、规划、治理、环境等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 的加速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与区域科学日益受到重视。本文 就城市与区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一、城市与区域科学的研究范畴 城市与区域科学的研究范畴非常广泛,涉及城市与地区的各方 面问题,例如城市化过程、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城市环境、城 市经济、区域经济、区域规划等。这些问题都是城市与区域发展 中必须面对的,而城市与区域科学的研究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这 些问题,推动城市与区域的发展。因此,城市与区域科学的研究,涉及众多学科,如城市学、经济地理学、交通规划设计学、环境 科学等。 二、城市与区域科学的理论研究 城市与区域科学的理论研究是城市与区域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城市与区域的发展理论、城市规划理论、区域规划理论、城市经济理论等。 首先,城市与区域的发展理论是城市与区域科学研究的基础, 是分析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发展模式及进程的理论。城市与区域的 发展模式主要有传统的集聚型发展模式、拓展型发展模式及多中

心发展模式。城市与区域的发展进程主要有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过程、区域划分等。 其次,城市规划理论主要涉及城市规划的概念、原则、方法及流程。其中,城市规划的概念主要是指规划的目的、内容和途径等;城市规划的原则是规划的基本准则,如人文环境原则、功能分区原则等;城市规划的方法主要是指规划的技术手段和手段;而城市规划的流程包括立项、调研、设计、评价、实施等。 再次,区域规划理论主要涉及区域规划的概念、原则、方法及流程。其中,区域规划的概念主要是指规划的目的、内容和途径等;区域规划的原则是规划的基本准则,如综合协调原则、特色鲜明原则等;区域规划的方法主要是指规划的技术手段和手段;而区域规划的流程包括立项、调研、设计、评价、实施等。 最后,城市经济理论主要涉及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城市产业结构、城市内外部经济关系等。城市经济论是城市与区域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城市与区域的发展。 三、城市与区域科学的方法研究 城市与区域科学的方法研究主要涉及城市与区域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数据分析、模型构建、决策分析等。这些

区域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课后题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1、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概念是如何界定的如何划分不同类型的空间什么是连续空间、离散空间、同质区域、功能区域各空间具有何种特征区域概念的界定:区域,是一个客观上存在的、抽象的、人们观念上的空间概念,它往往没有严格的范畴和边界以及确切的方位。地球表面上的任何部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几个国家均可称为区域。但不同的学科对区域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地理学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某种地域单元,这种地域单元按内部组成物质的连续性特征和均质性特征来划分,其边界是组成物质连续性和均质性遭到破坏的过渡带;政治学把区域看成是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这种行政单元是按行政权力覆盖面而划分的,其边界与国界或一国之内的省、市、区、县重合;社会学把区域看成是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因此区域可以超过国界和行政边界,也可以包括不同的自然地理单元。目前,影响较大的有关区域的定义是由胡佛于1984年给出的定义,他认为区域是“为了叙述、分析、管理、规划或制定政策等目的,视为客观实体来加以考虑的一片地区,它可以根据内部经济活动同质性或功能同一性加以划分,并认为最适宜的区域划分应当遵循行政区域讲解,并且每一个区域必须包含至少一个中心城市组成的核心。”可以看出,区域是根据区内经济活动的某些同质性特征以及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强度来进行划分的,它可以划分为连续空间和离散空间。 连续空间:一般指地理学意义上的连续的实体空间。在这种空间中,区域经济学是根据具体事务之间的实际距离和运输成本来描述空间属性的。 离散空间:不同于连续空间的实体空间,离散空间是具有一定边界且又互不重叠的均质空间,这些空间单元可以组成更大范围的空间单位,这些空间单位就是我们常说的区域。 离散空间又可以划分为同质区域和功能区域。 同质区域:是指那些在一起或几种属性方面具有同质特征的地区组合在一起的区域。在同质区域中,区域经济学主要解释区域内生的经济增长问题,也就是研究在地区层面上经济是如何增长的,决定地区层面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理论与模式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理论与模式 摘要:甘肃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这就需要加强甘肃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模式研究力度,为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文章对甘肃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并探究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以此提出有效提升甘肃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甘肃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理论;模式 引言 甘肃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应当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结合区域规划理论主要包括增长极理论及点—轴渐进扩散理论。二者都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一,是建设增长中心,发挥经济带头作用;其二,是点轴网状空间建设,利用非均衡协调发展的优势。 一、甘肃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理论分析 1.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是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弗朗索佩鲁创立的,世界经济要素的作用是在一种非均衡的条件下发生的。而非均衡增长是从区域增长极开始的,增长极的形成需要具备三种条件。其一,该区域需要有足够创新能力的企业家群体。其二,该区域需要具备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其三,该区域要具有适宜的经济增长环境。例如,2015年甘肃省兰州市的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比重的30.9%,在全省市州中居第1位,生产总值是经济第二大城市庆阳市的的 2.86倍,是天水市的 3.85倍。因此是全省最大的增长极。甘肃酒泉、庆阳市的第三产业生产总值较小,但具有丰富的资源储藏,同时作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酒泉等地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相反,甘肃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如甘南地区、临夏地区,虽然第三产业在该地区的经济生产总值较高,但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经济增长方式较为单一。因此,很难与省内其他地区的经济保持平衡发展①。费朗索佩鲁也提出这种非均衡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强度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并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以致对整个地区的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法国经济地理学家就此提出了“增长中心”的概念,布德维尔将经济活动在地理上产生的极化,可以看作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进行传导,其增长极的产生与地理空间推动有着极大的关联。巨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