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区域经济学题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题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的是城市和区域

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相互作用。城市作为经济的核心和重要的发展极,

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从城市化进程、城市

规划与发展、城市经济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迁移到城市地区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

城市规模、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对于区域经济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首先,城市化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

更多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其次,城市化加速了城

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再次,城市

化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溢出效应,例如经济规模效应和人力资本

积累等。因此,城市化进程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城市规划与发展

城市规划与发展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

量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城市规划的目标是使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环

境方面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发展。城市规划可以从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方面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布局,以满足不

同层次居民的需求。城市规划与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

的引导和支撑作用。

三、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是指城市内各种经济活动的发展和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城市经济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城市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区域内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和区

域经济合作。其次,城市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推动了区域内人力资本的积累。再次,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刺激了消费

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增长,带动了区域内市场的扩大。因此,城市经济

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总结: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和区域之间经济关系的学科,研究城

市化进程、城市规划与发展、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城市化进

程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城市规划与发展对于城市和区域的可持

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区域内其他地

区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合作。在未来的发展中,

应注重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促进城市与区域的协同发展,实现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判定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区域经济学》试题 一、判定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区域经济开发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 2.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进展的根本推动力。() 3.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4.任何地区都应放弃自身优势去进展那些在全国分工体系中具有优势地位的产业。() 5.后向联系产业是为特地化产业供应产后服务或进一步加工的产业。() 一、推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2. √ 3. × 4. × 5. ×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包括(AB )o A.经济地理学 B.区位理论 C.均衡增长理论 D.非均衡增长理论 2•埃德加?胡佛构筑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是指(ABC )o A.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淌性 B.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 C.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淌性 D.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可分性 3.区域自然资源采用的类型包括(ABCD)。 A.纯自然资源型 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 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 D.资源缺乏型 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缘由包括(BCD )o Λ.区域自然环境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5,非均衡增长理论提出的“连锁效应”包括(ABD )o A.前向关联效应 B.后向关联效应 C.集聚效应 D.旁侧关联效应 6.区域开发的特点包括(ABCD)o A.开发对象位置的明确性 B.开发范围的明确性 C.开发的时效性 D.开发行动的综合性 7,区域经济进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进展的要害性阶段是(B )o A.工业化初期阶段B.工业化中期阶段 C.工业化后期阶段 D.后工业化社会 8.产业结构演化的基本动因是(C) o A.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B.海内生产总值增加 C.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 D.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 9.影响产业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AB) o A.人口和劳动力 B.市场 C.自然环境 D.自然资源 10.依据区域经济合作主体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分为(BCD )o A.国际经济合作 B.民间合作 C.官方合作 D.官民合作 11.区域间的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BD )o A.股份合资 B.信贷 C.契约合资 D.证券投资 12.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经济条件包括(ABCD )o A.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B.产业结构的递次演进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 C.结构角度 D.环境角度 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政府与企业 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 A.成本最低 B.地区形象最佳 C.市场份额最大 D.聚集效应 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 A.经济发达程度 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 A.水平合作 B.国际经济合作 C.垂直合作 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 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 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 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 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 A.信贷 B.独资 C.证券 D.合资 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 A.固体能源 B.液体能源 C.气体能源 D.电力

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 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 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 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 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 A.统一原则 B.发挥优势原则 C.兼顾全局原则 D.效益原则 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 A.区域交通系统 B.公用事业系统 C.文化教育系统 D.医疗卫生系统 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 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 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 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区域: 2.配第-克拉克定律: 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 4.投资: 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 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理由: 2.网络型城镇体系又被称为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 理由: 3.前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产生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或生产设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 C.结构角度 D.环境角度 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政府与企业 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 B.地区形象最佳 C.市场份额最大 D.聚集效应 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 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 B.国际经济合作 C.垂直合作 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 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 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 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 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 B.独资 C.证券 D.合资 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 B.液体能源 C.气体能源 D.电力 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 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 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 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 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 B.发挥优势原则 C.兼顾全局原则 D.效益原则 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 B.公用事业系统 C.文化教育系统 D.医疗卫生系统 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 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 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 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区域: 2.配第-克拉克定律: 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 4.投资: 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 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理由: 2.网络型城镇体系又被称为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 理由: 3.前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产生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或生产设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区域经济增长 2、地区生产产业专业化 3、核心区 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5、投资环境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第三产业 3、商品交换 4、创新 5、S形 6、关联性 7、能源生产弹性系数 8、区域性原则、效益原则 9、资本流量和流向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2、市场因素是对--------影响最大的因素; 3、区域贸易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的--------活动的总称; 4、熊彼特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应该作为一种崭新的生产要素被引入生产函数; 5、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表现为----------; 6、城镇体系域城镇群的最大差别体现在---------; 7、一般来说,----------是用来反映能源生产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互适应状况的指标; 8、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一方面要体现-----------的原则,另一方面要体现----------的原则; 9、投资三要素是指投资主体、资本流向和流量、获利程度,其中,-----------是核心要素;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ABCD 2、BC 3、 A 4、 A 5、 D 6、ABCD 1、中国区域经济跨世纪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 规范政府职能 B 培育大型企业集团 C 加强宏观调控力度 D 实现经济协调增长 2、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是------ A目标驱动机制 B 利益驱动机制 C 市场调控机制 D 宏观调控机制 3、在下列经济合作中属于水平性经济合作的是----- A棉花生产企业与纺织厂的合作 B 为汽车总装厂生产零部件的加工企业 C 南南合作 D 东西合作 4、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是--------- A科技进步 B 人力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C 第三产业的高速增长 D 政策的改善与优化 5、在城镇体系建设中,城市的基础是-------- A最大的城市 B 大城市 C 中等城市 D 小城市 6、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条件是-------------- A 应当有很高的区位商 B 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 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 二、简答题 1.区域的特征 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 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 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

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 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 4.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是区域经济研究对象之一; 5.自然禀赋的差异和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是区域差异的基础; 1.ד缩小”改为“扩大” 2.ד是”改为“不是” 3.ד宏观”改为“微观”,“微观”改为“宏观” 4.√ 5.√ 四、论述题要点 1.目前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哪些 2.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主要有哪几种 3.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1.1研究区域经济演变规律,尤其是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 布及发展变化规律;2研究在国家范围内建立多层经济区域体系,在发挥各地区优 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整体经济效益最佳的途径;3研究区域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区域政策和效应规律;4研究区际经济关系发展变动规律,主要 包括区际间的均衡与国民经济总效率的关系,区域分工与经济技术协作、区域差异 与区际关系的调整等;5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相关学科成果,完成区域经 济研究方法和开拓区域经济研究领域;6引进国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 验,加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交流; 2.第一种观点是从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来定义区域经济学, 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以胡佛为代表;第二种观点主要是对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 C、结构角度 D、环境角度 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政府与企业 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 B、地区形象最佳 C、市场份额最大 D、聚集效应 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 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 B、国际经济合作 C、垂直合作 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 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 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 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 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 B、独资 C、证券 D、合资 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 B、液体能源

C、气体能源 D、电力 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 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 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 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 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 、统一原则 B、发挥优势原则 C、兼顾全局原则 D、效益原则 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 B、公用事业系统 C、文化教育系统 D、医疗卫生系统 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 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 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4分) 1. 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 C.结构角度 D.环境角度 2. 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 政府 B. 企业 C. 个人 D. 政府与企业 3. 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 成本最低 B. 地区形象最佳 C. 市场份额最大 D. 聚集效应 4. 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 经济发达程度 B. 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 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 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5. 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 B.国际经济合作 C.垂直合作 D. 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 )。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6.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B. 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 C.人力资源包括体

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 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

7. 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 信贷 B.独资 C.证券 D.合资 8. 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 固体能源 B. 液体能源 C. 气体能源 D. 电力 9.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 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 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 D. 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 10. 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 统一原则 B. 发挥优势原则 C. 兼顾全局原则 D. 效益原则 11. 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 区域交通系统 B. 公用事业系统 C. 文化教育系统 D. 医疗卫生系统)。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12.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 B.区域经济具有要 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 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 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16 分) 1. 区域: 2. 配第-克拉克定律: 3. 垂直区域经济合作: 4. 投资: 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 1. 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 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电大 区域经济学

区域规划的主体是(A.政府)。 C.食物支出与消费品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当前我国城市发D.限制中等城市发展成为。 (C.工业赶超)战略主张以发展工业 从(B.空间角度)研究经济现象,正 恩格尔系数是(C.食物支出与消费品 (D.顺序-规模分布型)城镇体系又 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是(C. 各产。 (B. 利益驱动)机制是产业区位选择 区域经济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B.工业化中期。 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中居高的地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通常其人均GDP 要大大高于全国人均水平。这样的区域被称B.区域经济核心区) 。 世纪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B.。 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包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 D.资源缺乏型)。 区域开发的特点包括(A. 开发对象位B.开发范围的明确性C.开发的时效性 D.开发行动的。 B. 发挥优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 A. 区B.预见性C.综合性D.可操作性)。 (B.C.契约合资)。 A.产业结 B.产业组织政策 D.产业布局政 B.包含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C.包含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 D.包含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B.是一种利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的战略 C.重视对民族工业的。 A. 网B.顺序-规模分布型城镇 C.双中心型城镇体系)。 A.关联性 C.D.层次性)。 根据区域经济合作主体的不同, 区域B.民间合作C.官方合官民合作)。 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来调控区域经济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 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B. 发挥优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 我国的新产业区大致包括(B.高新技 C.新工业区 D.现代农业。 我国城市发展方针包括(A. 严格控制B.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C.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非均衡增长理论提出的“连锁效应”A.前向关联效应 B.后向关联效应。 对区域内各类资源和环境条件进行 A.绝对量评价 B.平均 C.需求量评价 D.综合评价)。 与城镇群相比, 城镇体系具有下列特A.关联性B.整体性C.层次性) 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经济条件包括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B.产业结构的递次演进C.规模化与专业化的充分发 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包括( A.B.新制度学派 C.区域。 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评价标B.地区产业结构是否最优C.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否最好D.社会效益是否。 自然资源的特点有(C.稀缺性D. 区域 (√) (√) (×) 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 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 (×) 的比值。(×) 一般来说,如果某产业产品的收入弹 1,则意味着人们在增加的收入中,用于购买该产业产品的比重在下 (×)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 支柱产业往往具(×) 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由于国情区(√) 影响力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 (√) 根据比较利益学说,如果两个区域中较高的绝对效率,两个区域之间的贸易(√) 垂直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合作双方经工深度和技术层次不同的合作活动,比如汽车零部件企业相互配合,为总装厂 (×) 顺序- 规模分布型城镇体系是指在城(×) 如果城镇人口增长系数K<0.5 ,意味增长规模,城市化水平很低,增长缓慢。 后向联系产业是为专门化产业提供(×) 纯粹的物质商品贸易不属于区域经(√) 任何地区都应放弃自身优势去发展 (×) 直接投资是指投资方将资金以资本定项目,并始终参与或控制投资项目的生产、经营全过程,最终获取经济利益(√) 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的恩格尔系数比较低,不得不将较多的收入用于满足(√) 进口替代战略就是用本国产品替代 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 同种活动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各种影响 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快、发展质量较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通常其 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是指存在于受资区域 是指在各种因素和布 是以区域经济各产业为对和完善,直接或间接参与产业或企业的 是指基于合理劳动地域分的劳动力市场密切连接,实行专业化分工。除了一般的聚集意义外,其特别强调专业化和小企业集群,强调企业之间 包括教育、工作经验以及人口的健康营 随着经济的发展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是指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 是指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域经发展质量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通常其人均GDP 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 指一个区域内经济社会联 是公众对该地区的综合评产品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3)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4)先行地区增长的经济的要素流动。(3)调整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4)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5)加快区域社会发展,振兴文化、教 开发自然资源。(3) 完善经济运行机制。(4) 调节各种经济活动。(5) 做好扶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主要有六方面的内涵:(1)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2)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3)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4)城市化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5)城市化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6)城市化 机制。(3)宏观调控机制。(4)市场调(2)地域性特点与现代化风格相结合的原则。(3)区内外公众最大认同原则。(4) 会发展的一种再认识和理论上的升华,或者说是对地区的一种包装。它也是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一种理论抽象,并用最简洁的方式将一个地区呈现给区内和区外的广大的公众。所以地区形象塑造的性质,可以归纳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地区投资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地区在国家的地位的一种表现。 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区形象塑造是地区经济发展环境的客观反映。(2)地区形象塑造是地区形象的扩大和延伸。(3)地区形象塑造是区内与区外关系的集中反映。(4)地区形象塑造是展的主导产业,必须同时具备4个条件:(1)有较高的区位商或专业化水平,一般q 值或专业化系数在0.5以上,该产业的生产主要为区外服务(2)在地区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宰地区经济发展;(3)与区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二者之间的联系越广泛、越深刻,越能通过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4)能够代表区域产业

区域经济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区域经济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业(1) 1、请简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三个基石。 答: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发展、区际经济关系、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埃德加•胡佛:(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2)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张敦富:(1)自然禀赋的差异性(2)经济活动的极化性(3)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2、为什么产业部门会在区域之间互相转移? 答:(1)按照梯度转移理论,地区间存在梯度高低之分。处于高梯度的地区其创新活动比较频繁,新的产业部门、新产品和新技术等都不断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对新产品需求的增加和旧产品成本的上升使高梯度创新地区在产业的发展上必须有所杨弃和取舍,所以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有了原动力。而处于低梯度的地区,往往是处于发展的传统阶段,所能够发展的大多是技术简单、劳动密集的低水平的产业,与高梯度地区存在明显的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或者由于资源耗竭而经济停滞,迫切需要从发达地区引入新的产业部门改善部门结构,因此低梯度地区有接受梯度转移的必要性和主动性。(2)按照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当一个产业在一定区域走向衰退时,必然促使生产要素空间上的转移,从产业衰退区域转出到处于创新活动阶段的区域。 (3)产业的发展存在着积聚和分散的关系,产业的集聚和分散是实现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当一个产业在一个区域过度积聚就会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引发产业向周围空间的扩散。 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看,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既是不同梯度地区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体现,也是产业集聚与发散发展的一种平衡。 3、请简述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标准。 答:(1)成本最低的选择(运费、劳动力) (2)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 (3)获得聚集效益的选择 4、请简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答:(1)工业化和市场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因。 (2)农村生产力的提高是城市化的基础动力。 (3)制度创新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因素。

大学《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 )1、区域经济的研究范围不再是一个国家内的区域经济,其重点是城市区域经济。 (√ )2、诺斯的区域经济观点强调经济活动的内容以及空间组织。 (× )3、区位单位是经济区域的布局主体。 (× )4、欧洲一体化的长远目标是建立经济同盟。 (× )5、综合经济区的划分是按均质方法进行的。 (× )6、世界上第一个经济特区是建立于1547年英国的热那亚湾的里窝那自由港。 (√ )7、总部经济实际上指的是作为经济区域中心的城市。 (× )8. 总部经济能够实现二产向三产的延展,但还不能够实现由知识性服务业向一般性服务业的延展和扩散。 (√ )9、科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 (× )10、世界性的梯度大转移是间歇性发生的。 (× )11、国民收入指标在一般经济增长中是最基本的测度指标,对城市经济的考察,也需要利用这一指标。 (× )12、在辐射过程中,人才流动和资本流动一样,从落后的周边地区向中心城市流动。 (× )13、大农业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 (√ )14、产业专门化率指标和区位商指标都反映的是区域产业结构中专业化部门及其专业化程度问题。 (× )15、要淡化和消除二重结构,从根本上讲,是发展商品经济,实现工农业的现代化,破除社会经济结构。 (× )16、可持续发展观在认识上只看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生态保护对立的一面。

(× )17、绝对优势理论渊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 (× )18、地域分工的必要前提是社会再生产结构演进,并集中表现在产业结构变动时的决定作用上。 (× )19、地域分工的必要前提是社会再生产结构演进,并集中表现在产业结构变动时的决定作用上。 (√ )20、不论区域的资源结构如何,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都是合理的产业结构。 (× )21、堪称区域开发典范的是美国奥兰治的开发。 (× )22、技术创新系统是由与技术创新全过程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核心部分是技术。 (× )23、振兴东北与西部大开发在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都存在矛盾,所以二者不可能协调发展。 二、不定项选择题(以下各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 1、京津冀可以形成几大产业功能分区(ABCD) A、北部生态旅游现代牧业功能区; B、东部重化工港口物流旅游休闲功能区; C、京津高技术研发孵化产业化和辐射基地,北方经济中心功能区; D、南部现代食品高技术制造业功能区。 2、要实施产业群战略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ABCD) A、实现市场一体化强化市场的统一性; B、构建产业群; C、交通网络一体化; D、建立信息与网络统一平台;

最新区域经济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最新区域经济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最新区域经济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分支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作为一名经济专家,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区域经济学的历史和理论,更应该关注最新的研究论文。本报告将列举5个最新区域经济学论文的题目,逐一展开分析,并列举5个相关案例以进行深入阐述。 一、"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竞争力"被视作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相关指标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针对这一问题,该论文选题对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具体来说,该文在回顾现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中国城市的新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分析进行了验证。 二、"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人口流动是当今世界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大趋势之一,与城市经济增长关系密切。该论文选题研究了人口流动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拓展了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认识和理解。 三、"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经济区域协调发展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如

何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是该领域的热点问题。该论文选题主要是针对中国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利用效率等角度综合考虑,建立了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参考。 四、"城市化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 城市化的加速将生产和生活资源聚集到城市,从而对环境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该选题研究城市化与环境质量的关系,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为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五、"经济全球化与地方政府财政" 经济全球化为地方政府的财政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该选题研究了经济全球化对地方政府财政的影响,分析了其作用机制,同时提出了应对之策,旨在为地方政府财政实践提供参考。 以上是从不同角度选题的5篇区域经济学论文,下面将围绕这些选题列举5个相关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一、"人口流动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广东省为例" 广东省作为人口流动和城市经济增长双重驱动的典型地区,是该问题研究的重要案例。通过对广东省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对城市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短期和长期负面影响。

区域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1、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概念是如何界定的?如何划分不同类型的空间?什么是连续空间、离散空间、同质区域、功能区域?各空间具有何种特征? 区域概念的界定:区域,是一个客观上存在的、抽象的、人们观念上的空间概念,它往往没有严格的范畴和边界以及确切的方位。地球表面上的任何部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几个国家均可称为区域。但不同的学科对区域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地理学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某种地域单元,这种地域单元按内部组成物质的连续性特征和均质性特征来划分,其边界是组成物质连续性和均质性遭到破坏的过渡带;政治学把区域看成是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这种行政单元是按行政权力覆盖面而划分的,其边界与国界或一国之内的省、市、区、县重合;社会学把区域看成是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因此区域可以超过国界和行政边界,也可以包括不同的自然地理单元。目前,影响较大的有关区域的定义是由胡佛于1984年给出的定义,他认为区域是“为了叙述、分析、管理、规划或制定政策等目的,视为客观实体来加以考虑的一片地区,它可以根据内部经济活动同质性或功能同一性加以划分,并认为最适宜的区域划分应当遵循行政区域讲解,并且每一个区域必须包含至少一个中心城市组成的核心。”可以看出,区域是根据区内经济活动的某些同质性特征以及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强度来进行划分的,它可以划分为连续空间和离散空间。 连续空间:一般指地理学意义上的连续的实体空间。在这种空间中,区域经济学是根据具体事务之间的实际距离和运输成本来描述空间属性的。 离散空间:不同于连续空间的实体空间,离散空间是具有一定边界且又互不重叠的均质空间,这些空间单元可以组成更大范围的空间单位,这些空间单位就是我们常说的区域。 离散空间又可以划分为同质区域和功能区域。 同质区域:是指那些在一起或几种属性方面具有同质特征的地区组合在一起的区域。在同质区域中,区域经济学主要解释区域内生的经济增长问题,也就是研究在地区层面上经济是如何增长的,决定地区层面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存在发达地区和次发达地区,省、市、经济区等次一级经济系统如何组织和引领当地的经济活动,以及这些系统如何强化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等区域内生方面的能力,这种理论称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功能区域:是根据经济活动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划分的。空间相互作用是指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人口、商品、资本或信息的转移。如果界限范围内地区间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大于与界线外地区间的空间作用强度,这些界线内区域就是功能区域。这种空间中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机制是聚集经济,这种空间是通过区域经济联系和循环累积机制不断强化区位优

区域经济学论文题目[城市经济学论文题目]

区域经济学论文题目[城市经济学论文题目]城市经济学论文题目(一) 1.基于能值分析的区域海洋环境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2.绿色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3.区域经济有序程度的微观度量 4.中国财政分权机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5.酒嘉区域经济一体化红利效应 6.主导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大成集团研究 7.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治因素影响研究 8.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研究 9.国内新兴财经报纸区域经济报道研究 10.市场与行政双重逻辑下的区域合作制度变迁 11.成都市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1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战略与对策研究 13.博弈论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运用研究 14.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 15.云南乡村区域中心发展模式研究 城市经济学论文题目(二) 1.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国民经济发展

2.实现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转变 3.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评价与应用 4.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 5.重庆三峡库区腹地经济合作的构想 6.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实证研究 7.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分析 8.区域经济公正探析 9.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问题的实证研究(1978~2004) 10.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梯度发展的协调性研究 11.盐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12.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转型分析 13.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 14.论冷战后中国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 15.区域经济发展的法律环境研究 城市经济学论文题目(三) 1.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 2.中日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3.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探究 4.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策研究

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题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增长极:指社会经济客体在特定城市的集聚而使经济的高效发展,同时在这种集聚基础上又进一步向外围地区扩散,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 2、产业:是指由利益相互联系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 3、产业结构:是指各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 4、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形态; 5、产业集群cluster: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6、城乡边缘区:是指大城市建成区外围在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统计学特征方面处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一种过渡地带; 7、: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8、回波效应:是指别国由于“”所引起的增加,又会通过进口的增加使最初引起“”的国家的再增加; 二、概念辨析 1、经济区域与区域经济 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区域regional economy 在一定区域内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反映不同地区内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2、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发展除包含经济增长外,还包含经济结构的变化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消费结构的改善和升级,社会结构的变化如人口文化教育程度的提高,寿命的延长,婴儿死亡率的下降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收入分配的变化如社会福利的增进,贫富差别的缩小等; 3、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 主导产业,顾名思义,就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它是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 三、简答题 2.简述增长极形成的条件 1在一个地区内存在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和企业家群体,这实际上是熊彼特关于创新学说的反映,即创意与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元动力而非简单的或消费拉动;

2023年复试区域经济学真题

23年真题科目:区域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7分,合计42分) 1.区域发展旳内涵 2.GDP 3.环境缓冲能力 4.配第-克拉克定律 5.地区生产专门化 6.人口容量 二。简答题(每题8分,合计48分) 1.区域经济学旳研究对象 2.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旳基本内容 3.增长极理论旳基本内涵 4.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旳基本内容 5.什么是区域发展硬环境 6.都市化过程 三。论述题(每题14分,合计70分) 1.增进区域经济发展旳途径 2.现阶段我国产业构造调整旳方向 3.根据点轴开发模式和网络开发模式,论述某个详细区域旳发展过程4.论述怎样搞好我国西部大开发

5.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为例,论述怎样实现产业构造升级 23年真题科目:区域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地区生产专门化 2.点轴开发模式 3.经济区划 4.可更新资源 5.软环境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区域经济学旳研究内容 2.区域发展旳内涵 3.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4.适度人口 5.PRED战略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区域产业构造合理化旳判断原则 2.论述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旳原因3.目前我国西部大开发旳重要意义和工作重点

4.循环经济旳基本内涵,怎样发展循环经济 07真题科目:区域经济学一。名词解释(5题,每题8分,共40分) 1.乘数效应 2.收入弹性 3梯度转移理论 4.保税区 5.需求门槛 二。简答(5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用数学公式解释断裂点理论 2.用数学公式表述区域产出增长型生产函数 3.霍夫曼系数及其变化规律 4.威廉姆逊倒U型学说及其意义 5.怎样评价某区域综合开发旳效益 三。论述(3题,每题20分,共60分) 1.怎样判断区域产业构造旳合理化程度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 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 二、简答题 1.区域的特征 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 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 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答案汇总)

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1 一、填空题 1、区域开发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 2、区域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艾萨德和胡佛对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 3、我国区域经济学界一般主张将区域经济学划分为三大部分即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关系和区域经济政策. 4、自然资源的特点有稀缺性和区域性。 5、区域经济资源包括资金、劳动力、技术和区位资源. 6、人才与文化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是知识经济的特点,也使人力资源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来源。 7、在区域经济的环境条件中,制度环境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与自然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环境一起,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所必备的三大环境。 8、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中心是产权安排和交易成本,其特点是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和交易成本的区域最小化. 9、按照经济学新古典模型分析,区域经济的生产要素是资本、劳动力和技术。 10、区域开发包括开发模式构建、产业部门更替和产业部门间转移三部分. 二、名词解释 1、区域经济学 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区域经济增长 答: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来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 3、区域开发 答:一般指对具有某种或某几种资源的区域进行的开发及在这个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属于区域发展早期阶段的过程。 4、区域产业结构 答: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三、简答题 1、目前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一)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包括:1、理论经济学的路径。2、应用经济学的路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