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校本课程标准

优秀校本课程标准
优秀校本课程标准

优秀校本课程评选标准

一、符合有关政策。课程设置符合国家基础教育相关政策规定,课程特色显著,课程实施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二、体现新课程理念。能够以鲜活的、发展的、创新的活动形态整体设计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性。

三、从校本实际出发。能够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内容,通过分析和研究校内外环境,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体现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四、作为校本课程实施媒介和重要形式的校本教材,要具有原创性、地域性、教育性、实用性,系统讲解某一领域知识的教学材料汇编或正式出版物(文本教材)。校本教材结构合理,重心突出,层次清晰,内容丰富,体例严谨,行文流畅,用语规范,图文并茂,格调清新,可读性强,便于讲解或自学。不存在方向性、科学性、知识性错误。校本教材成果著作权人可以是个人、团队或单位。成果要求不少于1个学年的学习内容。确系根据学校实际自主开发的成果,严禁抄袭。每项成果主编1人,参与人数限前5人。参评成

果不包括学习辅导用书、习题集、教学参考资料,以及参与编写的国家和全省地方课程教材等。

五、材料完整、真实可信

1、《驻马店市优秀校本教材申报表》

2、《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的《校本课程纲要》、校本课程表、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课程学习结果评价等材料。

3、如有校本教材,需提供编写的校本教材;一学年的校本教材教案1份。

4、其他佐证性材料。能体现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反思等环节的过程性、真实性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始性材料。不能提供纸质的可提供电子材料刻录光盘。

校本课程案例

一、设计背景 国家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 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 教育的均衡化与优质化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 重。国家相关教育改革文件中反复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同 时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 2%。”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 重大举措。 实施学校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发展办学特色的有 效途径;实施学校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校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 随着课程权利 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学校课程开发研究将会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精 神。 学校背景:三大优势:1.学生素质:最大优势是学生的素养良好,有较好的 家庭教育背景, 家长对孩子的有较高的期望值, 能够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等。 2.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优良,有较高的人文素养。3.学校办学条件:新校的建立 为实施课程改革提供了条件,我们有条件,也必须实施改革。 二个主要矛盾是孩子日益增长的能力培养需求与有限课程服务平台之间的 矛盾。学生较高的学习兴趣与有限课程教学手段之间的矛盾。在这一背景下,需 要在国家课程基础之上开发出能够满足孩子需求的学校课程。 为了全面实施学校学校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改精 神,编制我校学校课程设计方案。 二、 指导思想 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 开发新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专家、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 26 中特 色的学校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 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 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目标 (一)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 学校的办学理念:厚积薄发、高端定位、科学发展、跨越提高

优秀校本课程标准

优秀校本课程评选标准 一、符合有关政策。课程设置符合国家基础教育相关政策规定,课程特色显著,课程实施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二、体现新课程理念。能够以鲜活的、发展的、创新的活动形态整体设计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性。 三、从校本实际出发。能够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内容,通过分析和研究校内外环境,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体现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四、作为校本课程实施媒介和重要形式的校本教材,要具有原创性、地域性、教育性、实用性,系统讲解某一领域知识的教学材料汇编或正式出版物(文本教材)。校本教材结构合理,重心突出,层次清晰,内容丰富,体例严谨,行文流畅,用语规范,图文并茂,格调清新,可读性强,便于讲解或自学。不存在方向性、科学性、知识性错误。校本教材成果著作权人可以是个人、团队或单位。成果要求不少于1个学年的学习内容。确系根据学校实际自主开发的成果,严禁抄袭。每项成果主编1人,参与人数限前5人。参评成

果不包括学习辅导用书、习题集、教学参考资料,以及参与编写的国家和全省地方课程教材等。

五、材料完整、真实可信 1、《驻马店市优秀校本教材申报表》 2、《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的《校本课程纲要》、校本课程表、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课程学习结果评价等材料。 3、如有校本教材,需提供编写的校本教材;一学年的校本教材教案1份。 4、其他佐证性材料。能体现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反思等环节的过程性、真实性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始性材料。不能提供纸质的可提供电子材料刻录光盘。 (专业文档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分学段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分学段内容 三、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8.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一些爱国志士的故事,知道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明白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礼貌待人,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言行一致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培育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感。 9.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熟练书写正楷字,理解汉字的文化含义,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理解作品大意,体会其意境和情感;了解中华民族历代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民族团结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知道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家乡生活习俗变迁;感受各民族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尝试运用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情感;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懂得感恩,逐步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开始

树立人生理想和远大志向,热爱祖国河山、悠久历史和宝贵文化。 10.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知道中国历史的重要史实和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欣赏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了解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尊重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珍视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优秀文明成果,培养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11.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阅读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认识中华文明形成的悠久历史进程,感悟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和杰出人物的贡献,吸取前人经验和智慧,培养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抵抗困难挫折的能力;感悟传统美德与时俱进的品质,自觉以中华传统美德律己修身;了解传统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感受不同时代、地域、民族特色的

社会实践活动

接轨社会生活助力学生成长 ——郯城美澳学校创新社会实践活动 一、社会实践活动实施背景 社会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作为选修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形成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推动学生搞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受到很好的德育教育,这就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比课堂、比学校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扩展了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资源,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近年来,高中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较差,面对各方面素质亟待提高的学生群体,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老师课堂教学都有很大难度。郯城美澳学校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待改进。针对学生实际,学校确立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尊重教育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方式,走让每个学生都成长为最好自己的特色育人之路。 二、社会实践活动实施过程 学校视活动教育为转变教育理念的抓手,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非常重视,宏观上有系统的思路,微观上对每次活动都做了周密的组织和安排。学校组织力量建立了家校联系网,把学生家庭住址、家长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掌握起来,便于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建立健全跟踪帮扶指导机制,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指导老师提供全程

跟踪帮扶指导,及时进行跟踪走访,了解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为学生答疑解惑、排忧解难。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具体内容与形式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情况而定,主要是切合学生实际,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顺势而为。 (一)社会处处是课堂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每学期都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并考察记录每个学生活动情况,计入学分。按照新课标要求和学校教育实际,每个假期学校都要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活动。校报发出倡议,相关处室组织实施,引导学生利用假期走进社会,深入社区、厂矿、农村等,了解现代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特别是了解家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并身体力行,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旨在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爱党、爱社会的高尚情操。学科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撰写调查报告或研究性论文,结合课内学习的专业知识,围绕一些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分析、检验、探索、解决,提高自己的研究学习能力。 倡议发出后,班主任积极做好动员工作和活动的具体安排,各学科老师具体指导学生如何留心观察生活,怎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怎样撰写好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或研究性论文等。在寒暑假中,学生积极参加有关活动,撰写文章,每次开学后,及时总结活动成果,上交作品,教科室组织相关老师评定修习学分,认真筛选、整理学生作品,评选出优秀作品200多篇,汇编成书,并

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评价标准 (一)成绩评定 校本课程采用学分制评定。 评定要求:评价要突出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要求;强调能力立意,重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加强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实践能力;增强探究性,注意引导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注重综合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坚持教育性,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体现时代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要有机地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学生的评价结果的有机组成部分。 每学年课程结业满分为50学分,如果一学期结业则满分为25分,两年累计满分为100学分,累计满60分即可结业。 每门校本课程成绩分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测评;过程性评价来源:出勤、课堂学习、成长记录袋、奖励分;终结性测评:期末考查、表现性活动。颐中讲堂考勤实行听课证制度,凭听课证入场。最后15分钟写听后感,作为该学科的成绩。 参与评价的主体:指导老师、同伴、自己。 每门课程结业采用下列评价标准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定: 校本课程学分制评价指标体系(总分 50分)

其中成长记录袋评价、课堂观察检核表、小组合作评价表见附表。

校本课程成绩=第一年学分+第二年学分 +奖励分(如果一期结业则可以将两期相加为学年学分) (二)成绩管理 任课教师负责学分制的执行和落实,学校应给学生制定统一的学分卡,每期初将本班学生学分卡交开课老师保管,期末开课老师将学生出勤与学分登记交给班主任,再由班主任将每年(期)成绩记录在期末学生素质报告单,向家长反馈课程所获学分情况;班主任必须将全班学生校本课程成绩表上交教务处,教务处建立学生成绩档案(文本与软件包)。 (三)奖励和惩戒办法 凡在国家级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市级科技节各类各项竞赛活动与资格证书考试中获奖或获得资格证书的学生均可获得奖励学分(不超过8分)。(就高不就低,不累计得分) 为了鼓励学生选修好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学校每年可分年级或全校组织一次校本课程的展示评比活动,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分。 得分标准如下: (以上参赛活动必须是权威教育部门组织或社会有权威特长鉴定单位组织的才认可,特长分则按技术级别折算成相应一、二、三等。) 出勤率未到规定课时的80%的学生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开课老师必须如实填写学分卡,发现弄虚作假者,予以通报批评,年度考核不能评为良好及优秀等第。 附: [表一]

校本课程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校本课程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 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着丰厚的滋养。在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我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都提出要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革命传统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阐明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及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推进方式、支撑体系和条件保障,强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面推进立德树人教育,具有凝聚共识、统一思想、正本清源、激浊扬清的重要作用。这标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教育终于有了明确的指导方针、有利的政策保障和具体的行动指南。因此,深刻认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语境,探寻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青少年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校、教师都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笔者认为,在校本课程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会是其中一个重要途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开展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合作开发的课程。在校本课程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校本课程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为传统文化教育寻找到了新的落脚点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以国家课程的学习为主体。由于国家课程整齐划一,又有相应的《课程标准》要求及各种考试的压力,对学生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形成了很大的限制,传统文化教育力度明显不够。通过开设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校本课程,可以打破学校中传统文化教育受限的现实。无论是全体学生共修的校本课程还是由学生自由选择的校本选修课

建构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建构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课程资源的充分体现,更是国家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所在的福安市八一小学,于1996年与武警福安中队共建,是闽东唯一的一所少年警校。多年来,学校以国防教育课程的实施为平台,进行了校本课程建构的大胆实践与探索,朝着自主、有特色的课程改革方向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明确“军魂铸人”的总体框架 小学生正处在国防观的形成时期,是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笔者所在学校在做好国家与地方规定课程设置的同时,着眼国防特色品牌,通过开设国防教育课程,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初步掌握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 以学校文化理念为灵魂。“八一人”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薪火相传,砥砺出“育根铸魂、品质人生”的办学理念,孕育了“品德优良、团结奋进、敢于担当、严格要求”的八一精神,秉承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校训,形成了“严谨、和谐、求真、向上”的校风。学校整合校训、校风、办学理念、精神文化等各种资源,为国

防教育校本课程确立了“军魂铸人”的纲领。 以学校办学特色为追求。笔者所在校的最大特色就在于“警校共建”的军旅文化。学校把优秀的军容、军威、军纪、军风融入课堂,创设了二十多个拓展型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参加某一课程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习中接受军旅文化的洗礼。学校所有活动围绕这一特色开展,打造国防教育办学特色,树立学校军旅文化品牌。 以学生素养提升为核心。国防教育的本质与核心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关心国家建设和发展,具备更高的爱国主义情感,成为合格的公民。在笔者所在校的国防教育教学体系中,学生通过参观、调查、体验、设计、模拟等方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校还根据学生对校本课程包含的科目或专题等的需求,对国防教育校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增减,增强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自主感和拥有感。 二、构建“五位一体”的基本模式 八一小学凸显国防教育特色,打造军旅文化,形成“机制、师资、课程、活动、环境”五位一体的基本模式,构建无缝对接的课程链。 机制创新。课程开发是慎思的过程,为做到“细”“实”“严”,学校专门成立了“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委员会”,根据学校的自身特点和现有条件,从国防知识、军事技能、国防观念三个方面进行整合,编写出一套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又具备学校特色的军校共建校本教材。学校还以“可爱的军人”为实践活动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军营,创编《童心畅想美丽家园》《少年武警手册》等补充性校本教材。

“我是小记者”校本课程标准剖析

实验小学锦东校区“我是小记者”特色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及意义: 新世纪,全球化浪潮使世界变成了小小的地球村,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我们与世界的距离不再遥远。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臵,为了让自己具有“全球化的思维”,为了让自己在明天的竞技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学生迫切需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能提高自己表达能力、锻炼自己的口才和胆识,增强与人交往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敏度,提升判断力,在不断地挑战自我,挑战极限中求得更好的发展。 著名课程研究专家斯腾豪斯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因此,在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教师应成为校本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作为主体参与到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中,这就需要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不同程度的课程试验,形成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意识,充分突显自己的个性,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课程教材的编制者,校本课程为教师提供了无限广阔的舞台。 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特色创新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我是小记者”的校本课程应运而生。 二、基本理念 素质教育是中国跨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它以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为宗旨。《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学生教强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正是学生语文综

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打破年级界限,系统学习有关课程:新闻摄影、新闻写作、新闻采访。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逐步开发、不断改进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特色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对学生 (1)养成终身学习和独立学习的积极态度,在实践性活动中,学会质疑、探究,学会聆听,学会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形成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2)树立“团队精神”,学会合作、学会利用各种符号和工具与他人交流养成尊重他人、诚实自信、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3)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正确面对困难、挫折,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进而热爱生活、关爱自然、关爱社会,树立强烈的责任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对教师: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转变教育观念,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2)学会动态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评价学生,建立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充分创设轻松、开放、和谐的教学情境,促进每一位学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附件4 教学方案1 单元交流与表达之体验篇单元课时3课时主题我想说——幸福的一天总课时 1 第 1 课时 背景分析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说”这节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环节,想要提高学生的交流与表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只有让每个孩子都“想说,有的说,愿意说”,才能逐步引导他们敢于表达,乐于交流。 2·我校学生多来自外来务工家庭,生活空间较为狭窄,因此孩子们往往极为缺乏表达的机会,更缺少对表达素材的积累,因此,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学会积累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进而学习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使他们感受到表达的快乐。 教学目标1·通过“与父母交换角色”活动的体验丰富学生的见闻,激发他们说的兴趣。2·通过小组交流与展示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树立学生自信心。 3·初步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恰当得体的表达方式。 评价设计这节课的评价活动为“倾心之旅”,即将学习过程分为“准备体验”“小组交流”“分享感受”三个环节,每个环节有五颗爱心贴,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获得相应的心形贴在评价表格中。然后综合小组评定和家长评价的等级得出这节课的成绩。 学与教活动设计活动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 前 准 备 发布活动任务: 1、请每位同学利用周末的时间体验和 爸爸妈妈互换角色。 2、注意对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进行记录 并试着用几句话说一说。 1、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 体验计划。 2、开始自由体验活动。 3、选择摄影、日记等多 种方式记录自己体验的 过程和感受。 4、和爸爸妈妈或者小伙 伴交流收获,试着把话说 的完整、流畅,尽量把自 己的意思表述清楚。 游 戏 热 身 1、请大家闭上眼睛,拿出准备好的 白纸撕出自己想要的形状。 2、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每个人都有一份独一无二 的想法,所以,在面对同一件事情上, 我们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这个 时候,就需要我们进行和谐。有效的表 达和交流了。 1、兴致勃勃的进行撕纸 游戏。 2、发现:同学们闭目所 撕出的图形彼此差异很 大。 (备注或反思) 设计意图:通过 小游戏活跃课堂 气氛,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并 引导他们意识到 正确表达自我、 与人沟通的重要 性。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精心整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八里中心小学 一、课程目标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它不仅为当代中国人所 以“厚德健体、崇文明理”为校训,经典的古诗词的诵读与积累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崇尚文明礼仪、行为文明雅致,明白事理,勤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西新人。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其目的在于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

识为一体的跨世纪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诵读中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良好的性情修养形成奠基。基于这种目的,我们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目标如下: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 4 5 古诗作为一种文学载体,一直以来被语文教材选作范例。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上已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要求背诵的篇目。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将唐诗宋词作为诵读的首选,并确定了具体目标: (二)古代蒙学教学

在所有的蒙学书中,最流行的便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经》《弟子规》,读《三字经》以习见闻,三字一句,合辙押韵,便于低年段学生诵读,所以《三字经》被列为低年段学生诵读内容之列。 (三)成语故事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而成语故事的学习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在成语故事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青少年学习 1 的开发就是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需要,以学生素质发展、个性和人格得到更充分,自由发展和健全为目的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需求为本。 2、趣味性原则。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 方案 1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一:“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大胆实践,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开设好学校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发研究背景 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部提倡大力推进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提出农村中小学课程要为当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校本课程。作为课改实验区的学校,理应积极参与课改,使学校的课改工作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2、学生现状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她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行与周围的人交往。而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由于家长整日忙于谋生,四处奔波,放任孩子自由生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泛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中国在引进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学生中开展德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3、我校校情的需要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城乡结合部——沙坨子。一方面,里面各类闲散、外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我校生源相当部分学生来自当地农民子弟,她们家庭经济条件好而文化底蕴不足,又忙于生意上的事务无暇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怀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么尊者爱糼,怎么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么着装,怎么待客做客,怎么遵守社会公德,怎么

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评价标准 (一)成绩评定 校本课程采用学分制评定。 评定要求:评价要突出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要求;强调能力立意,重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加强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实践能力;增强探究性,注意引导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注重综合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坚持教育性,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体现时代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要有机地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学生的评价结果的有机组成部分。 每学年课程结业满分为50学分,如果一学期结业则满分为25分,两年累计满分为100学分,累计满60分即可结业。 每门校本课程成绩分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测评;过程性评价来源:出勤、课堂学习、成长记录袋、奖励分;终结性测评:期末考查、表现性活动。颐中讲堂考勤实行听课证制度,凭听课证入场。最后15分钟写听后感,作为该学科的成绩。 参与评价的主体:指导老师、同伴、自己。 每门课程结业采用下列评价标准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定: 校本课程学分制评价指标体系(总分 50分)

其中成长记录袋评价、课堂观察检核表、小组合作评价表见附表。

校本课程成绩=第一年学分+第二年学分 +奖励分(如果一期结业则可以将两期相加为学年学分) (二)成绩管理 任课教师负责学分制的执行和落实,学校应给学生制定统一的学分卡,每期初将本班学生学分卡交开课老师保管,期末开课老师将学生出勤与学分登记交给班主任,再由班主任将每年(期)成绩记录在期末学生素质报告单,向家长反馈课程所获学分情况;班主任必须将全班学生校本课程成绩表上交教务处,教务处建立学生成绩档案(文本与软件包)。 (三)奖励和惩戒办法 凡在国家级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市级科技节各类各项竞赛活动与资格证书考试中获奖或获得资格证书的学生均可获得奖励学分(不超过8分)。(就高不就低,不累计得分)为了鼓励学生选修好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学校每年可分年级或全校组织一次校本课程的展示评比活动,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分。 得分标准如下: (以上参赛活动必须是权威教育部门组织或社会有权威特长鉴定单位组织的才认可,特长分则按技术级别折算成相应一、二、三等。) 出勤率未到规定课时的80%的学生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开课老师必须如实填写学分卡,发现弄虚作假者,予以通报批评,年度考核不能评为良好及优秀等第。 附: [表一] 校本课程学分卡(一)

十大小学校本课程候选案例

滨海小学国旗下课程 为童年播下一粒粒种子 3月,开学季。 度过了“史上最长寒假”,当大多数孩子还在与“上学恐惧症”作战时,深圳市滨海小学一年级的黄依却对上学有着“不一样”的热情。除了特别想见到同学外,黄依告诉记者:“周一开学升国旗,我特别想知道校长会讲什么?” 周一,国旗下讲话,校长……这三个关键词放在一起,并没有什么稀奇,但一位校长坚持7年站在国旗下,把一次简单的“宣讲”变为校长与师生一周一次的“约会”,进而拓展成为互动的课堂、立体的课程,甚至转化为学校的文化传统,却不多见。 “面对糖果的诱惑怎么办”、“垃圾是不会被骂进垃圾桶的”、“如何通过正当手段挣到20块钱”……这是滨海小学的国旗下课程,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教师的教学生活密切相连,更在悄无声息间影响到周边社区、邻里坊间。 于是,每周一的滨海小学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学校围墙外站满了家长,有的是早早送孩子来上学等待上课的,有的是路过被故事吸引驻足停留的,还有的是慕名而来专门听课的。“孩子都毕业了,我有时还习惯性地早8点去学校,听听今天校长讲什么。”一位家长“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 国旗下课程,为什么魅力这么大? 讲学生听得懂的故事 滨海小学是一所新建小学,2007年建校伊始,也与其他学校一样走着“国旗下讲话”的老路。 简单的升国旗仪式,例行的教师主题讲话,面孔呆板、表情麻木的学生,回到教室一问收获,一脸茫然。 这样的场景深深地刺激了校长李唯。“讲话就是拿着稿子念,没有惊喜,没有波澜,没有情节,更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这样的讲话有效果吗?” 说话方式要变,不能盛气凌人、咄咄逼人;说话内容要变,不能漫无边际、脱离实际。“我们要学会讲故事,从孩子们的生活中寻找资源。”李唯说。 李唯决定,自己首先“承包”第一个学期的国旗下讲话。 “昨天我在五(2)班的板报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同一个学校,同一个梦想。我觉得他们说得真好,所以我把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定为:同一个学校,同一个梦想。” 在大家的惊喜中,国旗下“第一讲”由此开启。 接下来的第二周,刚好碰上教师节,李唯的讲话题目是《对自己负责就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她说:“教师节要来了。我知道许多同学都在准备礼物。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老师最希望收到什么样的礼物?老师不要鲜花、不要掌声、不要贺卡,老师希望你们能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就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 不仅仅满足用学生身边的素材,李唯还尝试在国旗下讲话里加入合适的故事。 第六周讲话的主题是“尊重他人,做自己的贵人”,以“乔治·波特与纽约华尔道夫饭店”作为切入点; 第七周讲话的主题是“人生第一要事是健康”,引用了陶行知等名家积极锻炼身体的故事;第八周讲话的主题是“成功贵在坚持”,借用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坚持甩臂运动的轶事。小故事,大道理。至此,国旗下的讲话成为师生共同的“周一期待”。大家在期待中猜想,下一个星期,校长又会有什么好故事、新鲜事和大家分享呢? 不仅仅满足讲几个小故事,在讲授的方式上,李唯一改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传统节日文化读本

目录 序言 前言 认识传统文化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2)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5) 春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5) 清明节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9) 端午节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26) 中秋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2) 重阳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2) 其它传统节日少年羁络青纹玉游女花簪紫蒂桃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49) 附录 (64)

后记 海棠没有在夜色里绽放林中也没有梅花或雪莲守望了千年的沉默 依旧是绿色的无言 那么这路上徘徊的寻梦者可否拥有梦里忧伤的自由可否有拣尽寒枝的自守 呵护夜的安宁 守望绿色的风

序言 2005年10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告终,留给中国人的是一连串关于保护传统文化的反思。在一次关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调查中可以看到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对传统的认知不足。?从问卷的统计中可以看到,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大都给了一个中性的回答,对中国古典文献、艺术和习俗也很模糊。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说,?传统文化中不需要被消解的是否都被消解了?站在全球化的立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否已经牢靠?还是有很多疑问的。前卫的、新潮的新新人类,纷纷过起了洋节!面对这些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社会众生相,一些有识之士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善良智慧的中国人民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 当《论语》被称为东方人的?圣经?,被尊为日本工商界的 ?圣经?,《菜根谭》这种普及读物被日本借鉴为商业经典,日本、韩国的中药占领了世界市场的主要份额,世界许多国家的军校都要开设孙子兵法课,?四大发明?,古代的许多科技发明,早已被外国人接过去发扬光大时我们怎么想?当优秀的汉学家出现在日本,甚至西方国家时我们怎么想?当大陆学者专家慨叹我们的学问做得不如日本学者、台湾学者时我们怎么想?出大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吗?胡适19岁考公费留学,20岁出国去。到了27岁,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哲学博士。28岁回来,在北京当北大教授。不到30岁全国闻名,凭什么?凭13岁之前受的国学教育基础! 胡适之——读古书长大的!徐志摩、朱自清,白话文不是写得很好吗?——读古书长大的!钱钟书、沈从文——读古书长大的!鲁迅、老舍——读古书长大的!林语堂、梁实秋——读古书长大的! 今天,在浮躁和喧哗中我们丢失了什么?仅仅是泛黄的书页,化尘的古人吗?我们丢失的是精神,传统文化的精神。新时代呼唤多元文化,呼唤文化的融合,但多元和融合就等于丢失吗??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民族国家被尊重被认同,在于它能坚守自己的民族传统,保持民族个性民族特色。全球化不意味要对本民族传统漠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创建学校发展特色(精)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创建学校发展特色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千校一面、万人同语”的学校无特色现状和同质化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与深刻反思,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成为影响当前学校生存与学生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特色学校的创建,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确保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和生长点,是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创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是凸显学校鲜明个性、拓展办学境界的立足点。 学校特色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无本之木,它的形成和发展,必然需要有扎实的根基。努力挖掘学校“特色”潜能,培养出更多的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形成综合实践型校本课程是创建学校发展特色的良好的平台。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为指导,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课程的有效实施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推进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效性。 二、基本理念 1.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它既包括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指定性学习领域,也包括了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反毒品教育等非指定性学习领域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办学特色等要求开发的,满足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它与国家、地方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校本课程是各个不同学校对国家、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遵循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本课程可以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时做出调整,切实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教师的特点,有效的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育目标的

校本课程课程标准

河西小学校本课程的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我校开设的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益补 充。校本课程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良好习惯养成》是我校编写的一门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围绕“ 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深入了解学生需求,结合教师自身现状,充分挖掘学校内部潜力,扩展学校教学内部资源,构建具有河西小学特色的养成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健康发展。它主要为一本知识读本,包括以下内容: 一、遵规守纪习惯。 一、二年级: 1、遵守《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爱惜粮食。 三、四年级: 1、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 2、小学生交通知识。 五、六年级:

1、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2、保护有益动物。 二、学习习惯。 一、二年级: 1、良好的学习习惯。 2、积极讨论,主动发言。 三、四年级: 1、独立按时完成作业。 2、掌握一定的背诵方法。 五、六年级: 1、掌握健康上网的方法。 2、用一定方法将知识归纳整理。 三、礼仪习惯。 一、二年级: 1、课堂礼仪。 2、孝亲敬长礼仪。 三、四年级: 1、升旗礼仪。 2、文明礼仪。 五、六年级: 1、同学礼仪。 2、外出礼仪。 四、劳动习惯。 一、二年级: 1、生活中的自我服务。 2、简单家务。

三、四年级: 1、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2、学校中的公益活动。 五、六年级: 1、积极参加社区服务。 2、积极参加校园绿化美化服务。 五、自我保护习惯 一、二年级: 1、交通安全。 2、活动安全。 三、四年级: 1、消防安全。 2、用电安全。 五、六年级: 1、预防煤气中毒。 2、遇到意外事故如何求救。 六、卫生习惯。 一、二年级: 1、小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 2、体育锻炼一一我们来跳绳。 三、四年级: 1、饮食卫生。 2、眼睛保健。 五、六年级: 1、大脑保健。 2、有意识控制自己的情绪。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课程名称:剪纸 教师:于红艳 授课年级:三年级 学校:青龙满族自治县龙王庙希望小学

校本课程剪纸案例 青龙满族自治县龙王庙希望小学于红艳 一、学校与课程开发背景 用诗、画装点校园,校园就呈现给你诗天画境;用剪刀裁剪生活,生活就呈现给你五彩缤纷。剪纸项目校——龙王庙希望小学的师生就是用一把剪刀,剪出了理想,剪出了希望,剪出了五彩缤纷的校园生活。看一看他们崇尚艺术、追求美的闪光足迹,会给你诸多启示。 2003年,龙王庙希望小学根据当地资源优势,把剪纸艺术开发成校本课程,并编印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和考核方案,把剪纸课排入课表,并付诸实施。2007年,经过教育局的考核评估,将该校确定为艺术项目校。 为了培训艺术教育教师队伍,该校把祖山镇省剪纸协会会员郝玉兰聘为兼职艺术指导,定期对教师进行剪纸理论和剪纸基础教程培训,使教师的剪纸技能和业务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为剪纸课的实施提供了师资保证。 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阵地,严密认真组织剪纸课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剪纸理论和剪纸技能的基本保证。为使剪纸课课堂教学增加实效性,老师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课堂展示,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剪纸的兴趣和创作欲望。此外,他们还建立了课外兴趣小组,利用节假日深入社会,走进自然,挖掘生活素材,组织写生式剪纸。不仅提高了剪纸技艺,丰富了剪纸涵,更培养了创新精神。 剪纸源于中国,有千百年的历史,是我国的艺术奇葩,在世界美学上具有很高的声誉。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其对启发儿童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不可低估和得天独厚的作用。剪纸是中国传统的优秀民间装饰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多,许多观赏者对此赞叹不已,认为这门艺术只属于中国,为不断普及和弘扬这一艺术瑰宝,就必须从娃娃抓起,令人欣喜的是,大多数小学生对剪纸有着极大的兴趣,这是我们在小学阶段起开设剪纸课程的坚实基础。 此外,剪纸是植根于民间的艺术,有其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色彩,它以特有的方式默默地唤起人们对生命的信念,对生活的追求,对国富民强的企盼,充分寄托和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向往。由此可见,剪纸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工作单位:北京市大兴区 姓名:教育 ID: 品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品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弟子规》、《论语名句》及古诗《春夜喜雨》《赋得古原草送别》 学情分析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传统文化中的唐诗、宋词元曲和历史人 物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小学阶段也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 候,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优秀 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持之以恒,坚 持数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定会滋养他们,成为他们的文化积淀, 使他们终身受益。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诗词。 2、课堂指导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3、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4、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 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 传统名句、诗歌,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 统文化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 尊 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 ) ,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 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 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传统文化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国学经典都 是古文或是诗词,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 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 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1)引入情景,激发探究心理。 (2)利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3)总结回顾,强化记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景导入,提问学生 曾经背过的古诗词以及传 统文化的经典名句。 黑板板书课堂的主题:品请同学们自己起来背诵自己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已经背过或是学过的古诗词 和经典名句。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