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辣椒产业研究开发的现状分析

国内外辣椒产业研究开发的现状分析
国内外辣椒产业研究开发的现状分析

辣椒原产中南美洲,15~16世纪开始传播世界,17世纪落户我国,现成为世界上仅次于豆类、番茄的第三大蔬菜作物。在全球温带、热带、亚热带地区均有种植,尤其在中国、美国、印度、印尼等国栽培得多,它是我国仅次于大白菜的第二大蔬菜作物。古往今来,辣椒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其种质资源多达7000多份,尤以拉丁美洲、非洲、亚洲居多,我国就有2119份。辣椒的用途很广,不仅可鲜食、加工成食品、还可作调料品和医药、化工、军工等方面的原料。特别是它以独特的辛辣芳香的诱人刺激和对人体的营养保健功能,吸引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比如目前吃腻了甜酸味的西方人,为了寻求刺激,越来越欣赏辣椒美食了。于是一种新的“辣味热”在国际饮食界悄然兴起,红艳光灿的辣椒竟在人类的餐桌和生活中尽显风流。

1我国和世界辣椒生产发展较快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辣椒生产发展较快,我国发展更快,呈现基地化、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97年生产年鉴51卷(1991~1997)的统计,世界辣椒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以2.23%和4.65%的速度递增,我国则以7.67%和9.53%的速度增长[1]。1997年,我国辣椒面积和总产已分别占世界的26%和40%的比重。21世纪以来,我国辣椒生产持续走高,总产仍以9%的速度增长。2003年我国辣椒的种植面积增加到130万hm2,总

国内外辣椒产业研究开发的现状分析

张西露1毛亦卉1向拉蛟2

(1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长沙410125)

(2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长沙410125)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和世界辣椒生产一直发展较快。其原因:辣椒消费地域和食辣人群扩大,市场需要增多;辣椒用途拓宽,加工利用大量增加;育种和栽培技术的突破,加速实现了周年生产与供应;推行产业化经营,均加速了辣椒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辣椒产业研究开发现状

AnalysisoftheStatusquoofHotPepper

ResearchandDevelopmentinChinaandAbroad

MaoYihuiLongPengnian

(TheofficeofJournalofChinaCapsicum,Changsha410125)

AbstractSincethe1990s,hotpepperproductionhasbeendevelopingrelativelyrapidlyinChinaandsomeforeigncountries,asaresultoflargerconsumption,greatermarketdemand,moreusesofpepper,larg-erscalepepperprocessing,morebreakthroughsinpepperbreeding,betteryear-roundcultivationandfurtherindustrializedoperationsthanever.

Keywordshotpepper;research;development;statusquo

收稿日期:2007-08-15

作者简介:张西露(1975-),女,经济师

产达到2800万t,已占到世界辣椒生产面积的35%和总产的46%,可见,目前我国辣椒生产已对世界辣椒总产的高低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我国和世界辣椒生产发展快的原因

2.1食辣地域人群扩大,市场需求增多

2.1.1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加速了辛辣饮食文化的传播和扩散,势必大大增加辣椒的消费地域、人群及数量。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社会联系、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于是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必然在人们频繁的交往中互相传播、渗透和交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百业俱兴,新型工业化、城市化步伐日益加速,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举国上下进行的大规模的建设工程,常年涌现的亿万农民工波澜壮阔的打工大潮、南来北往的旅游探亲热和大型建设中的移民安置等等,势必产生各种饮食文化的相互渗透和交融。特别是辛辣重区的四川、湖南、重庆、贵州、湖北、陕西、云南等地常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到忌辣清淡区的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等地去打工,必然把他们的辛辣饮食文化和嗜辣习惯带到东南沿南一带,进行广泛的传播和渗透。久而久之,农民工也把东南沿海等地当成了他们的第二个故乡,于是这种辛辣饮食文化就与当地的饮食文化交融一起,扎下根来,使东南沿海等地这一忌辣清淡区逐步向微辣区转变。据了解,北京近年来辣椒及其制品的消费量已超过重辣区的重庆市。因此,可以这样说,凡是常年流动人口特别多的地方就没有纯粹的“忌辣清淡区”可言了。

我国是这样,世界各国也是如此。由于长期频繁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合作,必然促进世界各地饮食文化的交融。值得一提的是,当前随着世界各地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渴望追求新的刺激,很想尝尝各种美食,换换口味,当吃腻了甜酸味的西方人勇敢一试充满神秘感的辣椒,感觉辣得有味;加上辣椒是一种低脂肪的健康辛香食品,人们也出于对保健的追求,于是在国际饮食界兴起了一种辣椒食用热。这就加速了辛辣饮食文化与西方饮食文化的交融。

随着辛辣饮食文化的传播和渗透,东西方饮食文化的逐步交融,世界各地的忌辣清淡区也将逐步向微辣区转变,加上原来辛辣区、微辣区人们的食辣也有增无减,这样,势必大大增加世界辣椒的消费地域、人群及数量。目前世界几乎有3/4的人们食用辣椒及其制品。我国、亚洲和世界种植辣椒的面积逐年增加就证明了这一趋势。2003年,世界辣椒种植面积比1991年增加近90万hm2;亚洲辣椒种植面积年增长率达2.7%。

2.1.2随着各国对辣椒产品的认知加深和需求增加,世界辣椒进出口贸易加速发展,也扩大了辣椒的消费量。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贸易年鉴统计,1988年世界辣椒出口总量为166595t,进口总量为152012t,2002年世界辣椒出口总量达到341807t,进口总量达到379091t,每年分别以4.9%和6.3%的速度增长。可见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世界辣椒贸易出现大进大出、加速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主产区亚洲辣椒产品进出口贸易增长更快。从1991-2003年,其进口量与进口额每年分别以5.1%与6.4%的速度递增,出口量与出口额分别以5.9%与6.3%的速度递增。在全球出口多的国家有中国、印度、西班牙、马来西亚、秘鲁、墨西哥、赞比亚等;进口量大的是美国、德国等。

我国是世界辣椒出口第一大国。1988年出口总量为43130t,已占世界出口总量的25%,到2002年,出口总量达到91632t,占世界出口总量的27%,每年出口量以4.4%的速度增长。可见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我国辣椒出口速度加快,出口量也大幅度增加[2,3]。我国主要出口产品为鲜椒、干椒及辣椒粉、辣椒油、辣椒酱、辣椒罐头等。其中“身条细长、皱纹密细、色泽鲜红、品位佳美”,被国际上誉为“椒中之王”的陕西线辣椒,于90年代末,年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50%。其余四川的“二金条”、湖南邵阳的宝庆朝天椒和醴陵的玻璃椒、河北的鸡泽辣椒和山东的益都辣椒,均以优良的品质、独特的风味驰名海外,销往美、英、日、韩等国。特别是近来,韩国常来我国的东三省、山东等地大量收购红辣椒,回国加工后在本国及国外销售表现最为突出。

2.2辣椒用途拓宽,加工需求增多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辣椒消费的品位和保健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作鲜食外,绝大部分以加工品的形式消费,因此,用于加工的辛

辣类辣椒和干制用的红椒栽培面积大大增加,大有超过鲜食辣椒数量之势。

首先,我国和亚洲一些辣椒主产国立足于原料优势,大力发展辣椒加工,通过干制、油制、腌制、制酱、泡渍等方法加工辣椒制品,主要是辣椒酱、辣椒油、泡辣椒、辣椒干(粉)等初级产品和半成品。但这些色彩鲜艳、风味各异、便于运输、方便食用的辣椒制品,既可直接做蔬菜吃,但更多地是把它们用于烹调食品及食品加工,成为嗜辣地区使用量最大的调味料,全球年消费上百万吨,诸如我国、印度、印尼、泰国、墨西哥、古巴、巴西、秘鲁、缅甸、孟加拉、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许多国家,无不喜欢上述辣椒制品。

其次,发达国家对辣椒开展深加工、精加工,发挥了辣椒在食品、医药、保健、化工、军工等行业中的作用。由于辣椒果实中含有辣椒素(辣椒碱、二氢辣椒碱等)和辣椒色素(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β-胡萝卜素)等物质,各国很重视对它们的深加工开发利用。辣椒素是辣味之源,低浓度的产品形式如辣椒精、辣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而当它进一步纯化后,便具有许多生理活性,以及强而持久的消炎镇痛作用。内服可以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改进消化功能,还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控制血压,防止血栓形成,还有抗癌、减肥等功能;外用可治牙痛、肌肉痛、风湿病和皮肤病等疾病。

国际上对辣椒色素的加工开发利用高度重视,且有巨大进展。一致认为,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具有营养保健功能,又是对人体有益的天然植物色素。特别是辣椒红素,色泽鲜艳,色调多样,着色力强,稳定性好,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它相对于用化学方法合成的色素具有天然、无毒无害无任何气味的优越性,其显色强度是其它色素的10倍,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红色素,已被美国FAO、英国、日本EEC、WHO和中国国际等组织审定为无限性使用的天然食品添加剂,其国际市场十分紧俏。早在30年前,日本开始研究辣椒红素的开发工艺,目前许多国家特别是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都在大力开发辣椒红素,并把它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高级化妆品等行业。它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据报道,日本辣椒红素的年市场需求量为260t,销售额为23亿日元,美国日前的辣椒红素等天然色素的年销售额也超过了2亿美元。近几年来,辣椒红素销售量逐年上升,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

我国对辣椒红素的研制与开发也很重视,早在“七五”期间,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天然色素之一。近几年来,我国在加工开发辣椒红素,有很大进展,生产厂企近百家,年产量在200t左右。但由于生产工艺仍较落后,加上生产规模小,深入研制开发的企业又不多,往往造成资源利用不足甚至有些浪费,以致生产成本高,收率低,且产品带有异味,因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理想。

2.3育种和栽培技术的突破,加速实现了周年供应市场

2.3.1科学培育新品种,使辣椒生产获得高产、高效与优质,提升了市场竞争力。首先美国、法国、荷兰等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甜椒育种和抗病、抗逆性品种研究,采用的育种方法和育种技术,包括野生特异种质资源和生物技术的应用都比较先进。尤其是在甜椒品种的耐低温、弱光、持续座果能力和商品性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上更为突出。这与这些国家先进的保护地设施和长季节栽培技术方式有关。育成的生食脆嫩、熟食无渣、口感带甜的彩色甜椒品种,绿红甜椒兼用露地品种、巨型甜椒保护地品种等等,都纷纷走俏本国市场和国际市场。其次,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在辣椒育种和抗病研究方面也起步早,方法先进。日本在甜椒抗病育种研究及应用上尤其开展早,育成的品种抗病水平高。韩国和台湾亚洲蔬菜研究中心在辣椒育种、抗病抗逆研究方面不仅开展早,而且育成品种的耐热、耐湿等抗逆水平突出。特别是韩国利用雄性不育三系和两用系研究与利用方面非常出色,在上世纪后期韩国生产上应用的辣椒品种90%以上是利用雄性不育方法育成。其中育成三系配套品种相当普遍,部分为“两用系”育成。韩国干椒育种水平世界第一,95%以上的品种也是利用雄性不育育成,其抗病性、耐热性及露地适应性较强,而且干椒的品质好、色泽好,抢占了东南亚很大一部分市场[4]。

再次,与欧美、日、韩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印度、印尼、泰国等一些主产国在辣椒(特别是甜椒)育种与抗病抗逆性研究上起步较迟,水平相对滞

后,但发展迅速,具有不少优势和特色。比如印度、印尼、泰国在积极应用新方法选育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新品种的同时,特别重视地方良种、常规品种的改良应用,获得显著经济实效。

还有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辣椒抗病育种和杂交育种。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最早育成的第一个杂交辣椒品种早丰一号,就能增产30~50%,成为当时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辣椒品种。80年代后我国几十家科研单位一齐上马培育了一大批优质、高产、商品性好、抗病性强的杂交辣椒品种,几乎覆盖了全国。比较有影响的有中椒、苏椒、甜杂、沈椒、辽椒、洽椒、津椒、洛椒、赣椒、湘研等系列品种。特别是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育的湘研系列辣椒品种最为突出,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在全国30多个省、市、区实现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超过16.7万hm2,并在国外35个国家试种成功,当时成为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湖南省蔬菜研究所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辣椒种子供应中心[5]。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现了鲜食椒类生产品种的更新换代,80%以上的主流品种都是应用杂种优势利用方法所育成的F1杂交种。但是加工用的干椒品种仍以常规品种为主,未能得到改造。此外,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辣椒雄性不育研究相继有了新的突破,越来越多的研究单位运用此法已选育出新品种应用于大面积生产。但是,尽管如此,我国辣椒育种研究开发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还有不少差距:首先是甜椒的抗病抗逆育种起步晚,不如美国、法国、荷兰和日本早,采用育种的方法技术也不如它们先进;其次,我国辣椒育种对雄性不育三系和两用系育种研究与利用不够,对干红椒品种的育种和改良均不如韩国水平高;第三,我国辣椒商品品质缺少标准化,品种多样化也不足。为此,我国辣椒育种工作目前正面临着艰难的爬坡状态,不少发达国家的蔬菜种子公司看好我国市场,利用它们的优势抢滩登陆,争夺我国辣椒种子市场,其来势咄咄逼人,对我国育种科研单位和种子行业造成了不少冲击。值得注意的是,种子是农业的基础。如果一个农业大国的种子产业主导权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上,其农产品将永远没有竞争力,农业发展也是没有希望的。因此,面对挑战,必须奋起努力。2.3.2由于栽培科技配套发展,实现了辣椒周年生产与供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保护地设施栽培技术的普及,目前国内外的辣椒栽培,已形成了露地与保护地相结合、多种栽培形式交错进行的四季生产、周年供应的新格局,能使辣椒每年的供应期拉长7~8个月。

2.4实行产业化经营,开发加快

2.4.1我国种子产业开发获得突破性进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广大农民尝到了种植辣椒效益比较高的甜头,因而激发了积极性,促进了全国辣椒与蔬菜生产的大发展。此时,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恰好育成了代表性品种湘研系列杂交辣椒,其品种配套齐全、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正适应广大农民的急需。加上该所科技人员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横向联合有关单位,把杂交辣椒品种系列当做产业和品牌来开发,很快就组成了育、繁、销一体化经营的种业集团,也创立了国内外知名的品牌,于是大大提高了种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几年内该种业集团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带动了国内辣椒种子产业化经营。随后,以中椒、洛椒、沈椒、翼椒、宁椒、新丰、茂椒、汴椒系列为品牌的一批种子产业迅速兴起,形成特色,大大加速了我国辣椒种业的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加速对外开放和加入世贸,国外名牌种子产业公司纷纷进入我国,直接与我国企业进行同业竞争,抢占了我国辣椒种子市场部份份额;但反过来,这种竞争也为我国辣椒生产和农民致富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丰富了我国辣椒的品种花色,增加了我国辣椒的直接出口,更重要的是这种竞争刺激和促进了我国辣椒产业的发展。2.4.2辣椒加工产业发展很快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内辣椒加工(贮运、保鲜等)企业蜂起,数以千计,对各地辣椒进行了大量加工、贮运、保鲜开发,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特别是规模大、效益高的加工企业不断涌现,其中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2003年加工销售收入11.4亿元,不仅成为贵州省同行业中的龙头老大,而且是全国最大的辣椒食品生产企业,并创立了老干妈、老干爹等著名产品品牌,生产加工的油辣椒产品在国内市场上所占份额曾一度达到63%,该公司

在国际国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近年来该企业已推出一批精深加工产品:辣椒色素、辣椒精、辣椒碱等。这些产品,不仅填补了贵州的辣椒加工空白,也形成了食品生产的特色。

此外,内蒙古、宁夏及甘肃一带生产加工脱水青椒、红椒数量大,闻名全国。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的巴彦淖尔市是全国最大的脱水青椒、红椒生产加工基地,年生产加工能力达5万t。贵州、四川、云南、重庆、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等地是生产加工干椒的传统产区,这些地区生产加工的干椒出口量占世界干椒出口量的20%。2.4.3我国辣椒产业与国外的差距

加入世贸后,我国辣椒的种子产业和加工产业普遍缺乏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辣椒产业存在很大差距。一是企业个数多,但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如国外种子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的有10多个公司,美国先锋公司多达18.5亿美元;而我国的种子公司,虽然数以百计,但经营规模小,年销售量在5000万元以上的廖廖无几。辣椒加工(贮运、保鲜)产业也一样,企业数以千计,但年销售1亿元以上的公司仅1家,而发达国家年销售上亿美元的企业却不少。二是管理水平较低,很少形成响亮的品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辣椒企业不少缺乏现代管理制度和产品的国家标准;在管理上往往是散兵游勇,各自为政,企业之间互不往来;在市场上,产品互相模仿、重复,包装相互“学习”雷同,价格相互打压,往往出现无序的恶性竞争。三是我国辣椒产业技术含量低,开发能力弱,科研、生产、经营脱节。表现在设备简陋,开发品种单一、老化,产品加工层次低,附加值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在分析存在问题和差距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辣椒产业发展具有很多有利的条件。一是我国辣椒产业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无论种子市场容量和辣椒原料产量都是世界第一。而且我国辣椒产业的发展恰逢着迅速发展的生物技术,这为造就我国第一流的辣椒企业提供了有利环境和机遇。二是我国辣椒产业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建设了一大批育种、生产、加工、检验等基础设施,引进和推广了一批先进设备、技术和现代机制,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建立和发展了销售网络,等等。三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将有利于接轨和拓宽国际市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式,将加速辣椒产业的现代化进程。四是我国辣椒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比如有比较廉价的劳动力,有较好的生产基础,尤其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地势和气候条件都适合辣椒生产、制种和加工。五是国内外有关行业投资于辣椒产业,将有利于加快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水平。

3发展对策思考

综观世界,辣椒产业的研究开发趋势将继续向深度与广度推进,我国将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形势,对此,我们必须创新观念,理清发展思路;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国内研发单位和行业的优势,深入挖掘内在的巨大潜力;紧紧抓住我国加入世贸能拓宽国际市场以及建设现代化农业和新农村、开展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期,针对研究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沉着应战;坚持“以人为本,市场导向,以质取胜,持续发展”的方针,主攻创新品种,精深加工,提升产业,规范管理,推出一批符合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要求的高质多样、高商品率、高效益的新优品种和新优产品,以赢得国际、国内市场。

[1]联合国粮农组织生产年鉴51卷[M].罗马.1997.135-136[2]联合国粮农组织贸易年鉴第42卷[M].罗马.1988

[3]联合国粮农组织贸易年鉴第56卷[M].罗马.2003.212-214[4]耿三省.陈斌.刘立功等.我国椒类品种研发面临国内外种

子公司激烈竞争的态势及对策[J],辣椒杂志:2004.13(2):37-38

[5]邹学校主编:中国辣椒[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8

参考文献

望都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望都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辣椒是世界上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经济作物之一,由于它适应性广、营养成分丰富和产业链长而受到世界各地的高度重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总产不断上升,加工产品也向多样化发展。全世界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家种植辣椒,我国辣椒的种植面积约为2000万亩,鲜椒产量近2800万吨左右,实现产值270多亿元,同时每年还以9%速度逐年增长,种植面积分布在全国28个省份,形成了以贵州、湖南、江西、云南、四川、陕西、河北、河南、吉林等16个省区的重点辣椒产区和以贵州虾子镇、云南稼依镇、河北鸡泽、山东武城、吉林洮南等为代表的区域性辣椒集散地。辣椒产品的出口也在不断增长,韩国、日本、墨西哥、澳大利亚、美国、东南亚等已经成为我国辣椒的常年进口国,仅墨西哥辣椒就有三分之一是从中国进口,日本进口辣椒90%来自中国。全国产生了一批有名的企业和区域品牌产品,例如:河北晨光天然色素有限公司、湖南隆平红安种业、吉林洮南金塔集团和爱迪尔公司、山东武城的中韩合资天然色素项目与湖南郴州的美港合资辣椒项目等。这些品牌产品和龙头企业的成长,冲击了辣椒传统生产与分散经营方式,正在改变着我国辣椒产业的产品结构和产业格局,促进了辣椒产业化生产的发展。辣椒的各种加工产品、综合利用型产品已成为全球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份额比例也越来越高。辣椒的鲜食比例逐年减少,工业加工比例日益增大,而且发展迅速。全球对辣椒的重视和需求充分说明,辣椒产业是一项前景可观的大产业,特别是对于适宜辣椒大面积种植的国家和地区,它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经济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辣椒产业化的形成,不仅对农村就业的增加有重大意义,而且给农业深加工领域创造着广阔的天地,机械、化工、建筑、医药等几十个行业将会因此而受益。 一、望都辣椒产业发展现状 望都是全国三个著名的辣椒之都之一,每年种植面积多万亩,产值近亿元,广泛分布于县域农田。近年来,望都县各地积极实施辣椒开发战略,以辣椒酱、辣椒粉、辣椒素加工业为龙头的辣椒开发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辣椒产业已成为部分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过去,由于在辣椒深加工方面未能形成大的龙头企业,全县辣椒产业的商品率只有左右,近年来,该县将辣椒产业作为农业重点优势产业加以扶持发展,并引导辣椒产业从原料型、食用型向着加工型的产业发展轨道迈进。目前,该县已有家辣椒系列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开发辣椒系列产品。其中河北晨光天然色素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辣椒素和辣椒红色素的加工企业,投资规模达多万元,拥有年消耗万亩干椒的年产量,是我国目前辣椒素加工能力最大的生产厂家之一,在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加工能力上也拥有相当的实力。该公司的成立,进一步扩大了辣椒的原料需求,促进了辣椒向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了辣椒的附加值,延长了产业链。 在辣椒销售上,由于辣椒产品的深度开发不够,多年来一直以出口辣椒干、辣椒油等初级产品和半成品为主,对辣椒的商品性要求没有严格的标准,没有完善的检验检疫体系,部分企业在原料收购中也仅限于看样收购,对内含物标准没有要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不理想。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则利用我们出口的辣椒原料,采用先进技术去除杂质和异味,制成辣椒红色素等深加工产品返销我国。总体上我省辣椒产业还没有形成健全的加工营销网络。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也使辣椒高产高效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二、望都辣椒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入不足,缺乏科技支撑 由于饮食习惯及传统农业的观念,中国对辣椒生产的重视一直不够,投入少。云南省也存在这一现象,一是政府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科研投入不足,缺乏技术、人才储备,专门从事辣椒研究的科技队伍力量薄弱,政府支持辣椒产业发展的科技项目少、力度小,导致生产上缺乏高产、优质、抗性强的自主选育的新品种,一些地区长期依靠传统的老品种,一些地区

中国调味酱产业发展概况及未来趋势分析(精)

中国调味酱产业发展概况及未来趋势分析 2015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发展呈平稳增长的态势,市场需求不断释放,人均消费量随着餐饮业的变化而逐渐提升;产品结构调整加速,集中度逐步提高,产业的升级速度也在进一步加快;龙头企业规模效应持续显现,中小企业优胜劣汰趋势明显,行业企业国际化和专业化并购重组相继上演。这一系列的发展变化促进了我国调味品行业的持续发展。 第一部分中国调味酱产业发展概况 调味酱产业近些年的发展态势良好,前景广阔。调味酱产量持续上升、品类发展完善、产品多样化、市场发展成熟、标准体系健全,并在互联网+的市场格局下,实现了营销模式的创新与变革。调味酱产业正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蓬勃发展、稳健前行。中国调味酱产业的发展概况,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调味酱产品分类 调味酱的分类可以按照产品的基本要素和市场要素两种方式来区分。产品的基本要素包括工艺、原料、使用功能等。按工艺可分为发酵型和非发酵型;按使用功能可分为涂抹酱、凉拌酱、蘸食酱、烹饪酱、煲汤酱等,按原料可分为番茄酱、蒜蓉酱、辣椒酱、海鲜酱、蔬菜酱、豆类酱、菌类酱等;根据市场要素中产品的市场定位,可分为披萨酱、通心粉酱、拌饭酱、意面酱、烧烤酱、沙拉酱、河粉酱等。 二、国内外主要调味酱产品及品牌 国内调味酱产品地域分布较为广泛,主要有华北地区的大豆酱、豆瓣酱、牛肉酱、黄豆酱、甜面酱、芝麻酱、蒜蓉辣酱;华南地区的广东叉烧酱、沙茶酱、XO 酱、海鲜酱、虾酱,海南黄灯笼辣椒酱、桂林辣椒酱;西南地区的贵州油辣椒、风味豆豉酱,四川豆豉、豆瓣酱、辣椒酱;华中地区的湖南剁椒酱、河南香菇酱;华北地区的大酱、黄豆酱;台湾地区的沙茶酱、五味酱、甜辣酱、辣豆酱、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Word资料●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朱汝洪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19 时24 分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第二步: 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第三步: 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第五步: 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第六步: 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第七步: 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第八步: 按要求复印份数;第九步: 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第十步: 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第十一步: 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以2009 版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容。 不同级别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申请、评审书)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容: 一是关于本研究课题的论证,二是关于对课题实施的论证。 3、课题论证例说。

我国辣椒产业发展概况

我国辣椒产业发展概况 辣椒, 发展概况 中国产业信息网资讯: 目前世界辣椒种植面积370 万hm2,产量3 700万t,是世界上最大的调味料作物。其中干辣椒世界种植总面积200.15 万hm2,总产量278.97 万t,印度产量124.4 万t,约占世界的44.59%,中国25.0 万t,约占8.91%,秘鲁占5.91%,孟加拉国占15.4%;鲜椒生产中国1 402.63 万t,占世界的51.8%,墨西哥占6.92%,土耳其占6.44%,印度占4.13%,西班牙为105.95 万t,美国为85.58 万t。中国和印度在辣椒种植面积及产量上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位。 我国辣椒种植面积133 万hm2,面积仅次于白菜类蔬菜,占世界辣椒面积的35%;辣椒总产量2 800 万t,占世界辣椒总产量的46%;经济总产值700 亿元,居蔬菜之首位,占世界蔬菜总产值的16.67 %。辣椒已成为我国许多省市县的主要经济支柱作物。种植面积超过6.7 万hm2 的省有江西、贵州、湖南、河南、四川、河北、陕西和湖北等8 大省;辣椒种植大县或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大县的有遵义县、鸡泽县、望都县、泸溪县、龙山县、邱北县、会泽县、永丰县、北票市、通辽县、法库县、石柱县、简阳市、清丰县、柘城县、天等县、凤翔

县、洮南县、焉耆县、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和沙湾县;被誉为中国辣椒之乡的县有沙湾县、绥阳县、鸡泽县、石柱县、邱北县和遵义县。 1 干辣椒分布 云南是我国制干辣椒最大的生产区,制干辣椒面积6.67 万hm2,其中会泽县3 300 hm2、产量1 000 t,主要品种有乐业辣椒;文山州3.47 万hm2、总产量5.4 万t,主要品种有丘北辣椒。 新疆制干辣椒2.67 万hm2,其中沙湾县的安集海镇3 400 hm2,博湖县、焉耆县均有制干椒种植,主要品种有8819、新线4 号、益都红等。

辣椒产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辣椒产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董汝晶, 谯顺彬 作者单位:董汝晶(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贵阳,550008;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贵阳,550003), 谯顺彬(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贵阳,550008) 刊名: 中国调味品 英文刊名:CHINA CONDIMENT 年,卷(期):2009,34(10)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38条) 1.王金玲;吕长山;于广建辣椒碱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4(03) 2.贾洪锋;贺稚非;刘丽娜辣椒碱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6(07) 3.Feng J N;Fu J;Han M L Research summarization on capsaicin[期刊论文]-Acta Agric Borea Sin 2005(01) 4.冯纪年;付健;韩明理辣椒碱的研究概述[期刊论文]-西北农业学报 2005(01) 5.张绍刚;张太平;龙明树贵州辣椒产业及优势区域布局 2008(11) 6.Costa S K P;Esquisatto L C M Comparative effect of phoneutria nigriventer spider venom and capsaicin on the rat paw edema 2001 7.赖晓英;贺稚非;吴丽红辣椒的研究及开发现状[期刊论文]-中国调味品 2006(03) 8.孟宪昉;陆兰丽辣椒红色素的提取与利用大孔径树脂脱除辣素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6(11) 9.周国海;于华忠;余志勇朝天椒中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7(02) 10.畅功民;陕方;刘森天然辣椒红色素提取精制工艺研究[期刊论文]-山西农业科学 2001(02) 11.马银海;彭永芳;阎孝金萝卜红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1997(11) 12.Hamada H;Nishida K;Furuya T Preparation of a new pep-per:chemoenzymatic synthesis of capsaicin oligosaccha-ride and 8-nordihydrocapsaicin oligosaccharide 2001(02) 13.Cordell G A;Araujo O E Capsaicin:identification,nomen-clature,and pharmacotherapy 1996(03) 14.Wang J L;LüC S;Yu GJ Study advances of capsaicin[期刊论文]-Heilongjiang Agric Sci 2004(03) 15.李春霖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辣椒辣素治疗 1995(01) 16.吕长山;王金玲;于广建氮肥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含量的影响[期刊论文]-长江蔬菜 2005(07) 17.王萱;李宝聚;王立浩辣椒白粉病及其抗病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蔬菜 2007(11) 18.Velásquez-ValleR;Valle-Garcia P First repoortof powderymil-dew of pepper in North-Central Mexico 1999 19.程绍玲;郭庆华辣椒籽油的提取及成分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4(01) 20.吉日木图;秦利利辣椒开胃饮料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2(08) 21.夏邦旗水溶性辣椒红色素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1998(06) 22.曹夫还辣椒一个公道 2003(06) 23.张晓云辣椒红色素在国内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8(06) 24.孙进平;杨更亮;陈义辣椒碱主要组分的RP-HPLC法测定[期刊论文]-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2) 25.冯锋;柳文媛;郭青龙HPLC法测定辣椒总碱中辣椒碱及二氢辣椒碱的含量[期刊论文]-西北药学杂志 2001(06) 26.Spath E;Stephen F Darling.Synthesis of CapsaicinBer.63B 1930 27.Fujiwake H;Iwai K Enzymatic Formation of Capsaicinoid from Vanillyamine and Iso-type Fatty Acids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当今商业创新模式的潮流和城市空间有机化、复合化的趋势下应运而生,数量日益增多,体量越来越大。这类公众聚集场所一般具有功能繁多、空间种类丰富、人流量大、火荷载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重、特大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近年来大型商业建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屡有发生。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社会将会处于一个灾难事故多发阶段,这表明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火灾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飞速发展的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功能日趋复杂、集约,这给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疏散设计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安全疏散,就是在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的疏散时间范围中,使遭受火灾危害的人或贵重物资在楼内火灾未危及其安全之前,借助于各种疏散设施,有组织、安全、准确、迅速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高度集中,现行规范都无法对其建筑形态和业态分布做出明确的规定,基于以往经验及科研成果制订出来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实践中经常遇到大量现行规范适应范围无法涵盖或规范条文无法适应建筑物设计形式的尴尬局面。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往往突破了现行规范,因此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理念引入到了设计之中,它已成为未来防火设计发展的趋势。 商业街建筑由于其独特性,有关消防设计也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建筑。比如,商业街是否作为一个整体建筑考虑其消安全疏散设计,是否应限制商业街建筑的层数,长度和宽度,步行街是否考虑作为人员疏散安全区域及其条件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调研及深入分析。 同时,由于这类建筑火灾危险性特别大,人员密度大,疏散困难等原因,研究大型商业建筑火灾下人员疏散的安全性,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火灾基础研究的滞后在制定国家消防技术规范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合理之处。这些弊端给复杂的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带来很多的局限性,因此要使大型商业建筑有效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找到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路来保障建筑的安全疏散。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应该综合相关多方因素全面考虑。处方式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理念适应不了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借鉴心理学等理论,研究发生火灾后,大型商场内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行为模式;从空间组织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理论全面的进行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的研究。这有助于科学合理的进行大型商场的建筑防火设计,当灾害来临时为人们提供一个可靠的安全疏散系统,同时又利于人们充分的使用空间的目标;同时,该课题的研究为促进大型商场发展作出努力,使得大型建筑在城市发展的新形式下可持续的发展。 大型商业综合体中防火分区面积往往超出了规范中对防火分区面积的限制,疏散出口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等问题随之产生,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自身特性入手,运用建筑学、消防安全学和行为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对火灾下大型商业综合体内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大型商业综合体人员安全疏散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和方法,并分析了应用部分方法的实际工程案例。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提供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除了能依据本国的规范进行设计的之外,超出规范规定内容的往往利用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欧美发达国家在这项研究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已开发出了很多计算及模拟软件。如FDS、SIMULEX和STEPS等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己有一些国家颁布了专门的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所以发展至今,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国外的设计者在做一些大型的商业建筑时,都会采用性能化的防火设计。1971年,美国的通用事务管理局形成了《建筑火灾安全判据》。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实施了一个国家级的火灾风险评估项目,其结果形成了FRAMWORKS模型。1988年美国防火

云南主要几种辣椒品种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测定和种质资源分析.精讲

云南主要几种辣椒品种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测定和种质资源分析 摘要:研究云南主要辣椒品种,对其主要的成分含量进行测定,主要包括:辣椒素、维生素C、蛋白质、含糖量,总结出其内在的联系, 可以为辣椒育种提供最佳方案,辣椒生产活动提供指导性意见,减少辣椒生产的盲目性从而提高育种的效率。为今后在云南地区选育优质辣椒品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营养成分;可溶性糖;维生素C(Vc);蛋白质;辣椒素;品种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辣椒,又叫番椒、海椒、辣子、辣角、秦椒等,是一种茄科辣椒属植物。辣椒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状披针形,花白色。果实大多像毛笔的笔尖,也有灯笼形、心脏形等。果实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变成鲜红色、黄色或紫色,以红色最为常见辣椒是中轴胎座。辣椒的果实因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 供食用和药用。能增进食欲。辣椒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原产墨西哥,明朝末年传入中国。辣椒原产于中拉丁美洲热带地区,原产国是墨西哥。今中国各地普遍栽培,成为一种大众化蔬菜。它有增味效果、添色增香、做泡菜、做佐餐和调味的作用,此外,辣椒还具有驱风散寒、开胃健胃等作用。随着辣椒的商品化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辣椒的食用量越来越大,辣椒的栽培日益重要。辣椒因其适性强,营养价值高,栽培季节长而成为全国普遍栽培的蔬菜品种。,一般所称的“辣椒”,是指这种植物的果实。别名又有红海椒、大椒、辣虎、广椒、川椒。最辣的是印度魔鬼椒。辣椒以果实、根和茎枝入药。6~7月果红时采收,晒干。随着对辣椒研究的不断深入,辣椒的用途和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其加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对制干辣椒的需求云南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为扩大制干辣椒产业创造了良好机遇。分析云南主要几种辣椒品种主要营养成分的营养特点种质资源分析,旨在为人们消费下辣椒提供生活指导。由于云南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复杂的地形地质特点,各个地方的气候条件差异显著受到海拔和纬度的影响,使其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辣椒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蔬菜和一种调味品,在云南大部分地区大面积的种植,其生长有各种不同的辣椒品种。辣椒在我省各个地区的分布不同,小米辣主要分布在景洪、建水、石屏、巧家等地区,大米辣涮辣等主要分布在元江、建水、瑞丽等地区,灯笼辣分布在昭通、昆明等地区。从上面可以看出我省的辣

云南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云南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刘发万、钟利、杨敏杰、龙荣华、蔡荣靖)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650205) 摘要:为了加快云南辣椒产业发展步伐,使辣椒产业在云南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其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在对云南辣椒近几年生产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辣椒产业发展现状,系统总结了云南辣椒产业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云南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辣椒是世界上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经济作物之一,由于它适应性广、营养成分丰富和产业链长而受到世界各地的高度重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总产不断上升,加工产品也向多样化发展。全世界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家种植辣椒,我国辣椒的种植面积约为2000万亩,鲜椒产量近2800万吨左右,实现产值270多亿元,同时每年还以9%速度逐年增长,种植面积分布在全国28个省份,形成了以贵州、湖南、江西、云南、四川、陕西、河北、河南、吉林等16个省区的重点辣椒产区和以贵州虾子镇、云南稼依镇、河北鸡泽、山东武城、吉林洮南等为代表的区域性辣椒集散地。辣椒产品的出口也在不断增长,韩国、日本、墨西哥、澳大利亚、美国、东南亚等已经成为我国辣椒的常年进口国,仅墨西哥辣椒就有三分之一是从中国进口,日本进口辣椒90%来自中国。全国产生了一批有名的企业和区域品牌产品,例如:贵阳南明的“老干妈”、河南驻马店的“王守义十三香”、湖南的“辣之源”、重庆涪陵的“辣妹子”、山东的“沂蒙小炒”等产品;河北晨光天然色素有限公司、湖南隆平红安种业、吉林洮南金塔集团和爱迪尔公司、山东武城的中韩合资天然色素项目与湖南郴州的美港合资辣椒项目等。这些品牌产品和龙头企业的成长,冲击了辣椒传统生产与分散经营方式,正在改变着我国辣椒产业的产品结构和产业格局,促进了辣椒产业化生产的发展。辣椒的各种加工产品、综合利用型产品已成为全球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份额比例也越来越高。辣椒的鲜食比例逐年减少,工业加工比例日益增大,而且发展迅速。全球对辣椒的重视和需求充分说明,辣椒产业是一项前景可观的大产业,特别是对于适宜辣椒大面积种植的国家和地区,它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经济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辣椒产业化的形成,不仅对农村就业的增加有重大意义,而且给农业深加工领域创造着广阔的天地,机械、化工、建筑、医药等几十个行业将会因此而受益。 一、云南辣椒产业发展现状 云南省是全国辣椒主要种植地区之一,每年种植面积70多万亩,产值近10亿元,主要分布在文山、昭通、保山、昆明等地。近年来,云南省各地积极实施辣椒开发战略,以辣椒酱、辣椒粉、辣椒素加工业为龙头的辣椒开发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辣椒产业已成为部分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如文山常年种植面积达50多万亩,过去,由于在辣椒深加工方面未能形成大的龙头企业,全市辣椒产业的商品率只有15%左右,近年来,该地区将辣椒产业作为农业重点优势产业加以扶持发展,并引导辣椒产业从原料型、食用型向着加工型的产业发展轨道迈进。目前,该地区已有27家辣椒系列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开发辣椒系列产品。其中云南津渝天然辣素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辣椒素和辣椒红色素的加工企业,投资规模达3000多万元,拥有年消耗10万亩干椒的年产量,是我国目前辣椒素加工能力最大的生产厂家,在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加工能力上也拥有相当的实力。该公司的成立,进一步扩大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辣椒品种及分布情况

辣椒是人类种植的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大概在公元前7000年时,就已生长在大陆上。考古学家估计,公元前5000年,玛雅人开始吃辣椒。很久很久以后,哥伦布去美洲途中,发现了辣椒,把它带回了西班牙。辣椒几乎立刻就传遍了全世界。但是,这对于遥远的古中国来说,并没有什么用。因为直到明朝末年,辣椒才进入中国。 辣椒产业相较其他蔬菜产业,无论从种植面积还是生产产值上讲,都走在前列,发展较为成熟。目前全球辣椒种植已过5000万亩,年产量3700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调味料作物。 在我国,辣椒种植超过2000万亩,占世界辣椒面积的35%,占我国蔬菜面积的10%,仅次于我国大白菜的种植面积;经济总产值超过700亿元,产值和效益位居蔬菜作物之首。 由分散生产向集中性规模化,形成六大产区: 1、南方冬季辣椒北运主产区 地区: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 类型:线椒、绿皮羊角椒、黄皮羊角椒、灯笼形甜椒、泡椒、圆锥形甜椒 2、北京、山西、内蒙古及东北露地夏秋辣椒主产区 地区:延庆、张家口、大同、承德、赤峰、开鲁和东北三省 类型:黄皮牛角椒、厚皮甜椒、金塔类型干椒、彩椒

3、高海拔地区甘肃、新疆、山西、湖北长阳等夏延时辣椒主产区 地区:甘肃、新疆、山西、湖北长阳 类型:线椒、螺丝椒、厚皮甜椒、泡椒、干椒、牛角椒 4、湖南、贵州、四川和重庆嗜辣地区的小辣椒、高辣度辣椒主产区 地区:湖南的攸县和宝庆,贵州遵义、大方、花溪和独山,四川的宜宾、南充,湖北的宜昌,重庆的石柱 类型:线椒、条椒、干椒、朝天椒、羊角椒 5、北方保护地辣椒生产区

地区:山东、辽宁等华北地区 类型:厚皮甜椒、早熟甜椒、黄皮牛角椒、大羊角椒、彩椒 6、华中河南、安徽、河北南部、陕西等主产区 地区:河南、安徽、河北、陕西等 类型:朝天椒、线椒、绿皮羊角椒、黄皮羊角椒、泡椒、黄皮牛角椒、甜椒 全国较著名的辣椒产区有河北省的鸡泽县和望都县、河南省的清丰县、陕西省的扶风县和眉县、甘肃省的甘谷县和武山县、湖南省的隆回县和龙山县、云南省的丘北县、江西省的永丰县、贵州省的遵义县等。 一、市场信息 1干辣椒分布 云南是我国制干辣椒最大的生产区,制干辣椒面积6.67万hm2,其中会泽县3300hm2、产量1000t,主要品种有乐业辣椒;文山州3.47万hm2、总产量5.4万t,主要品种有丘北辣椒。 新疆制干辣椒2.67万hm2,其中沙湾县的安集海镇3400hm2,博湖县、焉耆县均有制干椒种植,主要品种有铁板椒、美国红、金塔、益都红等。 内蒙古制干辣椒2.7万hm2,主要分布在通辽市的科尔沁区、开鲁县、科左中旗、奈曼

贵州省辣椒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 贵州省辣椒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农林经济管理 班级: 2005 级 学号: 0509091123 学生姓名: QQ464193243 指导教师: 2009年6月10日

贵州省辣椒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 摘要 本文对国内外学者专家以及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农业发展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述。主要综述以往的能够用来帮助分析和解决贵州辣椒业发展问题的关理论并作出简要分析,从而能够为之后的论文写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贵州辣椒理论发展趋势 1相关理论综述 1.1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原理,简单地说就是各国应当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具有相对劣势的产品这样可以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增进社会福利。 在以往的贵州辣椒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分析中,充分说明贵州辣椒种植加工所具有的各种地域和成本优势,将贵州辣椒的比较优势变为竞争优势。 1.2农业产业化理论 以往的贵州辣椒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中,几乎都提到了辣椒生产加工的产业化发展,主要观点就是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辣椒产业组织形式;发展辣椒专业合作社;发展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市场连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科教结合型、专业协会带动型。

辣椒酱营销策划

辣椒酱营销策划 日期:2011-4-30 浏览次数:10 郑州海源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凭借10年为食品、饮料、酒水等快消品企业成功营销策划的实战经验,在国内首先实现了为中小企业低成本,无风险营销策划的公司理念。专业、专心、专注为成长型企业服务,为客户创造相当于营销划费用10-100倍的经济效益,是海源营销策划公司永远不变的承诺。 一、辣椒酱企业市场调查研究 (一)消费者市场调研 1、消费者对产品的总体接受程度调研; 2、产品的概念、产品品牌名称调研; 3、产品的消费目的调研; 4、产品的消费心理调研; 5、产品的消费趋势调研; 6、产品与同类竞品相比优点与不足调研; 7、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是什么; 8、产品的品牌定位调研; 9、产品的目标市场调研; 10、产品的核心利益点调研; 11、产品的系列卖点调研; 12、产品价格定位调研; 13、产品的口味调研;

14、产品的包装调研; 15、产品的销售渠道调研; 16、产品适合的传播方式调研; 17、产品终端销售调研; 18、产品有效的促销方式调研; 19、消费者对产品做大市场的营销建议; 20、产品消费者的个人特征。 (二)产品经销商市场调研 1、贵公司经销哪些同类产品品牌; 2、哪些品牌的产品销售状况比较好,主要原因是什么; 3、贵公司经销同类产品的销售状况; 4、各品牌产品销售状况好或者不好的原因有哪些; 5、经销商认为该产品的优点与不足; 6、增加该产品销量的方法有哪些; 7、您是否愿意销售该产品; 8、对销售该产品的顾虑; 9、您预计该产品的市场前景如何; 10、与厂家的合作方式建议; 11、希望厂家提供哪些支持; 12、经销商对该产品在营销方面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三)竞争对手市场调研 1、品牌定位; 2、产品类别;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而作为经济运行的“血液”,金融业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中国互联网金融业自诞生之日起就努力为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而农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实现我国经济腾飞及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的道路,现在的中国农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和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农业科技、经济和各个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选择适合我国实情的农业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那么如何让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运用到农业供给侧改革,从而推动农业提速发展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课题。目前,我国著名学者李宏畅与袁娟率先提出来互联网金融与农业相结合的发展的几种模式。(一)农业智能模式 当前在很多先进农场里,奶牛的耳朵上都会有一颗非常精致、特别的“耳钉”,即奶牛的电子耳标,这个“耳钉”里蕴藏着这头奶牛区别于其他奶牛的信息。散养在农场里的奶牛,当它悠闲的进入挤奶大厅时,它身上的所有信息就会被感应器所感应,然后被计算机扫描,进入电脑,信息包括它的所有信息:出生日期、最后一次挤奶日期、交配时间等等,所有信息都一目了然,这些都突出体现出了农业智能模式的优越性。 (二)电商模式 淘宝之所以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站在了顾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顾客所需要的东西当作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将市场划分到最小化,将产品包装减到最轻,而且注重产品特色、模式和内容,把简单的“B2C”模式转化为“B2C2B”,并不断改进产品品质,逐渐实现了电商模式。目前,农村电商逐渐成为巨头们布局的重点。但是由于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各种因素限制,农村市场的电商需求远远未被满足,是一个典型的蓝海市场,含金量十足。然而,农村电商市场要被很好地开发出来还是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也与农村市场的特性紧密相关,农民购物的便利性与网购信任度是农村市场电商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产业链模式 一方面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改变了以往农村金融服务方式,采用一对一模式,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平台,采用批量作业、降低借贷双方交易成本的

辣椒五个种类

全国辣椒重点产业区 朝天辣椒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产地、绥阳两县均有全国优质无公害辣椒生产基地县。 特点:该辣椒含物质优于其它区域生产的朝天辣椒,其加工品品质优良、成本相对较低。朝天辣椒所含的辣椒红色素(脂溶性色素)高出其它产区所产辣椒含量的17.6%~59.6%,在所检测试的10个样品中,脂溶性辣红色素含量第一。所以,其加工品色泽红亮。朝天辣椒水分含量较低,经测试10个主产区的样品表明,水分低于其它辣椒的71.6%~126.6%,表明单位体积加工所需原料利用率高,成本相对较低。朝天辣椒纤维素含量低,同期测试表明均低于其它主产区的1%~25.9%,原料除利用率高以外,加工产品口感细腻、渣质少,保证加工品质量。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测试表明朝天辣椒均高于所测试品种含量的 3.6%~42.6%,表明所含纤维素、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丰富,其品质优良。 发展规模:(发展规模较大、辣椒产业链基本形成) A、具有辣椒科技示园,无公害辣椒生产基地等。如:三岔镇红光村的县辣椒科技示园。 B、辣椒产业逐渐向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过渡。县有“老干妈”、“旭阳”、“贵三红”等规模化的辣椒加工企业,产品有油辣椒、泡椒、干椒及干椒制品等6个系列50余个品种。这些企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年加工量8万吨,产值10亿元,税收近1亿元。加工业有这样的实力,与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培育紧密相关。 C、政府牵头,成立县辣椒办、技术员指导。 D、企业订单。传统耕种方式,如今已被辣椒厂的订单农业取代。春种秋收,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标准进行规操作。 E、辣椒产业初具规模,带动约22.5万农户从事专业种植辣椒。 F、虾子辣椒全国有名。辣椒协会、辣椒营销协会等众多。辣椒交易市场规模全国第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内交通应急信息化现状 2006年8月,交通运输部颁发了《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到信息化的主要目标为““十一五”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主要任务可归纳为:建设两级数据中心、三大综合信息平台、三大应用系统,完善两大门户网站、三个保障体系和一个通信信息基础网络。以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建设部、省厅(局、委)两级数据中心;以业务数据为核心,整合业务系统,构建部省两级公路、水路和综合类管理三大综合信息平台,从而形成交通电子政务平台的核心内容;以三大信息平台建设为基础,开发和推广交通运行综合分析、公路水路交通应急处理和公路水路公众出行信息服务三大应用系统;建设和完善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内外网两大门户网站,作为信息平台和应用系统的前端展示;构建和连通覆盖区域的交通通信信息基础网络,为交通信息的传输、交换与共享提供支撑;构筑交通信息化建设运营、安全保证及标准规范三个保障体系,确保交通信息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1.1.1公路应急 目前我国公路应急信息化发展较迅速,在一些人口众多的大城市都建立了比较成熟的交通应急指挥中心。举例如下: (1)北京市交通应急指挥中心。为实现对意外事件的快速反应和高效处置,北京市完善了交通民警警务装备,建设了交通应急指挥硬、

软件系统。在系统综合管理平台下,以宽带、高速数字通信网络为基础,以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集成了交通指挥调度信息系统、“122”接处警系统、综合信息查询系统、警车定位系统等。发现交通意外或接到“122”报警后,指挥中心利用警车卫星定位系统、无线指挥通信系统等技术手段,将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警车直接调度到达现场,处警时间缩短至平均3分钟每起,使得交通管理处置能力显著增强。目前,系统平均每天接到群众交通报警、交通咨询7000余起,发布各种指挥调度指令700多次。通过快速处置,因交通意外造成的交通堵塞减少了25%。同时,在指挥调度中心设立了交通广播直播室,建设了户外信息显示屏、停车诱导系统,并利用电台、电视台、寻呼台等多种媒体,有效诱导交通流,均衡交通流量,为交通参与者出行提供方便。目前,已有340余处路口、人行横道信号灯实现了计算机集中控制,二环路内交通信号已全部实现计算机自动优化区域协调控制,路网运行能力提高15%以上,基本保障了全市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山东省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山东省依托易华录公司按照”金盾工程”的技术标准和功能要求,应用最新的现代通信、多媒体网络、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等理论与新技术,以现有网络和信息系统为基础,以山东省GIS地理信息系统为支撑,以有线通信系统为纽带建立了山东省交警总队应急指挥中心。中心将山东省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警务工作站系统、各地市视频监控系统、GPS警车定位系统、指挥调度系统等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指挥中心技术系统的整体效能,建立具有数据采集、整合、处理调度、反馈等功能的交通指挥运行机制,实现科学、高效的现代化交通管理。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干辣椒产业发展规划

干辣椒产业发展规划 ——行业发展实施规划 辣椒原产于中拉丁美洲热带地区,主产国是中国和印度。中国干辣椒种植区域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新疆、湖南、湖北、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市、区)。干辣椒是新鲜红辣椒经过脱水干制而成的辣椒产品,它的特点是含水量低、适合长期保藏,但未密封包装或含水量高的干辣椒容易霉变。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发展阶段,国内国际环境总体上都有利于我国加快发展。相关产业作与国民经济关联度比较高,随着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都将拉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了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未来几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按照“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和“产业倍增”的战略部署,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路线 产业的发展,要以核心领域为切入点,结合自身资源条件,重点积累关键技术,构建衔接有序的产业链条,以此推进行业的有效聚集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并成为服务区域建设的重要节点产业。 二、发展原则

1、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加强区域产业集中谋划,统筹产业 协同发展。创新产业合作模式,打破市场壁垒,推动要素自由流动, 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2、坚持合理布局。统筹兼顾集聚规模与资源、能源、环境和市场 的关系,引导产业有序转移,防止过度集中。 3、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充分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 源条件,分地区、分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路线,指导推动产业现 代化发展。 4、需求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注重需求侧政策 支持和引导,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加快推进新产品新服务的应 用示范,将潜在需求转化为企业能够切实盈利的现实供给,培育符合 市场需求新消费新业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三、产业发展分析 辣椒原产于中拉丁美洲热带地区,主产国是中国和印度。中国干 辣椒种植区域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新疆、湖南、湖北、四川、 重庆、贵州等省(市、区)。干辣椒是新鲜红辣椒经过脱水干制而成的 辣椒产品,它的特点是含水量低、适合长期保藏,但未密封包装或含水 量高的干辣椒容易霉变。

辣椒制品行业深度调查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记录

辣椒制品行业深度调查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2016-2021年辣椒制品行业深度调查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杭州先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

报告目录 报告摘要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第一章辣椒制品行业发展综述 第一节辣椒制品行业定义 第二节辣椒制品行业基本特点 第三节辣椒制品行业分类 第四节辣椒制品行业统计标准 一、统计部门和统计口径 二、行业主要统计方法介绍 三、行业涵盖数据种类介绍 第五节辣椒制品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赢利性 二、成长速度 三、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第二章全球辣椒制品行业运行形势分析 第一节全球辣椒制品行业发展历程 第二节全球辣椒制品行业市场发展情况 一、全球辣椒制品行业供给情况分析 二、全球辣椒制品行业需求情况分析 第三节全球辣椒制品行业主要国家及区域发展情况分析 一、欧洲 二、美国 三、日本 第四节全球辣椒制品行业市场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4

第三章 2011-2015年中国辣椒制品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1-2015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 二、国际贸易环境 第二节 2011-2015年辣椒制品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政策影响分析 二、相关行业标准分析 三、行业发展规划 第三节技术环境分析 一、主要生产技术分析 二、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节 2011-2015年辣椒制品行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第四章中国辣椒制品行业市场总体运行情况分析 第一节 2011-2015年中国辣椒制品市场规模分析 第二节中国辣椒制品行业规模情况分析 一、行业单位规模情况分析 二、行业人员规模状况分析 三、行业资产规模状况分析 四、行业市场规模状况分析 第三节 2015年中国辣椒制品区域市场规模分析 一、2015年东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二、2015年华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三、2015年华东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四、2015年华中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五、2015年华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六、2015年西部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