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观书有感》教学设计一【名师版】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一、概述

《观书有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作品。诗中借半亩方塘清澈明净的形象来譬喻读书的体会的。作者以喻明理,理寓象中,将感想议论化为生动形象,既富理趣,又有诗情。本诗的教学有三大版块组成:一是诵读积累;二是感悟领会;三是拓展延伸。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了读准字音、感知诗意、理解诗句的过程,最后引导学生探讨方塘的清澈和读书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宜兴市新建小学六(1)班的同学;

2、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积累,语言感悟能力较强;

3、学生思维较活跃,有过小组合作探究的经验,能积极参与讨论,探究的能力比较强;

4、学生学习过很多哲理诗,对古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有了一定的理解;

5、学生能根据提示、创设的情境来诵读古诗,并有了一定的韵味。

四、教学策略

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a.学生通过朗读古诗,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理解字词以及诗句的意思;b.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对重点词句的点拨,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和全班同学交流(问题解决)。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讨论,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积累诗句,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PPT课件、打印的拓展资源

六、教学过程预设:

(一)品读名句初识作者

1、出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学生读

3、你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是谁说的吗?

4、简介朱熹

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学问广博,治学勤奋,一生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其中很多思想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写的诗善于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寓意含蓄,具有哲理。

4、过渡: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由学生熟悉的名句引出诗人,既复习了旧知,又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品析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诗

2、自由读,注意读准三个生字(鉴徘徊)

(1)指名读

(2)、边划分节奏边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3、古诗大多运用逗号和句号,这里有个特殊的标点,你发现没有?

谁来读出问的语气呢?(指名读,并指导朗读好这一句)

[从标点入手,启发学生质疑,感知诗景.]

4、作者到底问的是什么呢?(请结合插图,联系诗句想一想)

(1)释渠:指方塘如许:如此,这样

(2)谁再来问一问?指导读好第三句

5、诗人问方塘的水为什么这样的清澈,为什么会有此一问呢?因为他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了呢?

出示插图,看图想象说话:诗人坐在塘边的大石头上,抬眼望去,方塘的水真清

啊:

(同桌讨论)

小结:说的真好,其实你们刚才描述的,正是作者吟出的两句诗,齐读第一二句(读出方塘景色的清新明快)

[通过图文对照,画面想象,引导学生步入方塘美景之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达,感受渠之清.]

6、学习一二句

理解:鉴

1、镜子

2、照

3、仔细看,审察

4、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

5、旧式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人看信。

(5)学生讨论选择

联系《望洞庭》中的“潭面无风镜未磨”理解。

[巧妙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理解“鉴”,轻松突破难点。]

(6)“徘徊”什么意思?(1、来回地走2、来回移动3、比喻犹豫不决)

(7)学生讨论选择

(8)连起来说说一二两句的诗意。

7、学习三四句

过渡:诗人好学善问,看到眼前的方塘美景,他不禁产生疑问:问渠哪得清如许?

(1)、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诗人自问又自答,诗中那个词提示你原因了?(为)

(2)、“活水”什么意思?(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

结合插图理解“活水”(远处的山上的瀑布流下的水汇成小溪,溪水源源不断流入方塘,所以水才能那样新鲜清澈。)

(3)、连起来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4)、如果没有活水涌来,方塘会怎样?

(水面就不会那么清澈了,池塘就会变成死水一潭,水还会被污染,天光云影也徘徊不起来,诗人更不会喜欢这半亩方塘了……)

小结:是呀!诗人看到这半亩方塘虽然小了些,但因为有活水不断流进,水如此清澈,怎能不喜欢呢?配乐读全诗(读出心中的喜欢之情)

(三)、辩论明理享受诗趣

1、老师读题目,学生读诗。

2、教师启发:朱熹说:“读书须有疑,方有长进。”你学到这儿,有什么疑问吗?

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

3、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4、教师小结:作者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含在诗中,把美丽的方塘风光和读书感想融合在一起,使这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这正是朱熹的高明之处,所以这个题目真是妙不可言!不能改!

5、此时此刻,再读这一首诗,我们又该如何去读?(重点读好“哪得”,“如许”,“活水”,及问号.

[打破常规,反诘诗题,激发了学生探究思索的兴趣,变“让我读,让我说”为“我要读,我要说”,让学生在激烈的辩驳中享受了诗的理趣。]

(四)、拓展延伸温故知新

1、朱熹先生写了一首这么美的写景诗,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藏在里面,使人们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观点,真不愧是杰出的理学家,教育家,这样诗也叫说理诗,我们接触到还有许多这样的诗,试一试,你能填上吗?

2、出示:

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

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

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努力奋斗,莫等岁月消逝,机会失去,空悲切,直后悔。这正

是(),()。

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时,回头再看那些困难时,就会觉得,那些困难是那

么的微不足道,这正是(),()。

3、总结:当今世界,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即使你已经拥有很多的知识,如果停止不前,不再补充新的知识,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朱熹先生这首诗中所讲的道理,在今天显得更为重要。记住:学习是一件终身大事。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会默写古诗。

2、把诗中蕴含的道理说给家人听。

3、搜集一些富有哲理的诗和同学分享。

板书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清澈透明←源头活水(写景)

人的心智:更加聪明←读书汲取(喻理)

教学反思

如果要说这堂课的教学有什么缺憾的话,我觉得课堂上对诗句本身的诵读少了一些。有人说唐诗是“高山大河”,是“朝阳”,是“青少年时期的意气风发”,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那么宋诗则多了一些沉静与思考。宋诗中的哲理诗比较多,本诗也属说理诗。说理诗的情感味较之其它诗似乎少了一些,意境与韵味的体会比较难,这就为教学中的诵读品味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能梳理、总结找书读的方法。 2.能借助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 3.能把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并抄写下来。 4.初步了解欧阳询楷书的用笔、结构等特点,欣赏欧阳询的楷书艺术风格和表现形态,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 5.朗读、背诵《观书有感》。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 2.能把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并抄写下来。 3.朗读、背诵《观书有感》。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梳理、总结找书读的方法。 2.能借助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 3.能把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并抄写下来。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交流平台 1.教师导入:同学们,语文园地里面包含着丰富的知识。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丰富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 2.引导讨论:你喜欢读哪些课外书?平时除了阅读老师、家长推荐的书,你自己还会主动找什么书来读?(生自由发言) 3.引导思考:你是如何找到自己想读的书的?可以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找书读的方法

吗? 预设:同学间相互推荐阅读,去图书馆、书店“淘书”等。 4.引导发现:“交流平台”里有四位小朋友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方法,读了这四个小朋友说的话,你收获了什么呢? 预设:第一个小朋友问大家平时是怎样找书读的,喜欢读什么书。其他小朋友分别谈了自己找书读的方法:沿着课文找书读;读同一类的书;读各种各样的书。 第一个小朋友从中受到启发: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从读整本书到读同一类书。 (板书:由一篇文章到整本书,由一本书到同一类书) 5.引导思考:同学们,你们在课外阅读时受到了什么启发吗?马上临近寒假了,你能说一说你的寒假读书计划吗?(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本次“交流平台”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自己平时找书读的经验和方法,对其他同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知道如何找书读,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1.仿写比喻句。 (1)朗读体会: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三句话,圈画出句子中和“书”对应的词语。 课件出示: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2)思考: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板书: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3)生总结,汇报。 (4)教师小结:这三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一句话把书比喻成长生果;第二句话把书比喻成营养品;第三句话把书比喻成朋友、故地。这三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又形象,体现出了书的重要性,引导我们要去读书,爱读书。 (5)引导交流:我们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 预设一:书就像一个聚宝盆。 预设二:书籍是登山靴,帮助我们一步步登上人生的顶峰。

【精品】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富有哲理的小诗。它明写秀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实际上讲述的是作者在读书后产生的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了,原有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就会僵化,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学问、思想观念才能不断地得到充实更新。诗中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这首诗既富于理趣,又充满诗情,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名篇。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文化的经典之作,又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热爱读书教育的好教材,这首诗显著的特点是用暗喻的方法来说明一个道理。 【目标预设】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自读自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能借助图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主中心句(诗眼),体会诗歌所阐明的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 设计理念】 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理解诗的意思,学习古诗并不枯燥,学习古诗也能兴趣盎然,学习古诗也能享受快乐;打破古诗常规死记硬背呆板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朗读与吟诵中走进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 设计思路】 《观书有感》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诗中不仅写了池塘的美丽景色,还通过看到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塘,池塘中的水才会如此清澈这一现象,联想到了“人的心智,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这一深刻的道理。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拟采用“三读”的方法。三读,即“会读”、“读懂”、“读通”。1、会读。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诗文,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读懂。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感知诗意,然后小组交流,提出不懂的问题,统一在班级里交流;3、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借助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从读整本书到读同一类书,丰富读书内容。 2.通过读以“书”为本体的比喻句,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基本特点,并学习表达类似句型。 3.体会句子前后关联,正确排列错乱句子,并借助排序,体会“阅读”与“表达”的关系。 4.以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为例,引导学生体会欧阳询楷书的特点并借鉴,提升书写能力。 5.借助朱熹的两首《观书有感》,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读书需积累,需不断汲取新的信息,以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 教学重点: 通过读以“书”为本体的比喻句,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基本特点,并学习表达类似句型。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前后关联,正确排列错乱句子,并借助排序,体会“阅读”与“表达”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挑选好书和读书的方法,培养我们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自

学能力。 2.能借助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能根据句意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并从排序中了解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3.结合给出的作品及提示进行书写练习,写好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初步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4.学习朱熹的《观书有感》两首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1.学习挑选好书和读书的方法,培养我们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2.能借助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能根据句意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并从排序中了解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结合给出的作品及提示进行书写练习,写好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初步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2.学习朱熹的《观书有感》两首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考试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学习了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交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

2019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观书有感》教学设计一【名师版】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一、概述 《观书有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作品。诗中借半亩方塘清澈明净的形象来譬喻读书的体会的。作者以喻明理,理寓象中,将感想议论化为生动形象,既富理趣,又有诗情。本诗的教学有三大版块组成:一是诵读积累;二是感悟领会;三是拓展延伸。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了读准字音、感知诗意、理解诗句的过程,最后引导学生探讨方塘的清澈和读书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宜兴市新建小学六(1)班的同学; 2、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积累,语言感悟能力较强; 3、学生思维较活跃,有过小组合作探究的经验,能积极参与讨论,探究的能力比较强; 4、学生学习过很多哲理诗,对古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有了一定的理解; 5、学生能根据提示、创设的情境来诵读古诗,并有了一定的韵味。 四、教学策略 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a.学生通过朗读古诗,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理解字词以及诗句的意思;b.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对重点词句的点拨,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和全班同学交流(问题解决)。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讨论,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积累诗句,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PPT课件、打印的拓展资源 六、教学过程预设: (一)品读名句初识作者 1、出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学生读 3、你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是谁说的吗? 4、简介朱熹 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学问广博,治学勤奋,一生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其中很多思想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写的诗善于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寓意含蓄,具有哲理。 4、过渡: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板书课题)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八》精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寻找好书的途径,掌握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积累与书有关的名言警句,仿说与书有关的比喻句;学习把零散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3.学习把零散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4.了解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及他的楷书特点。 5.初步理解并朗读、背诵古诗《观书有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寻找好书的途径,掌握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积累与书有关的名言警句,仿说与书有关的比喻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经过几天的学习,今天我们来到了语文园地,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交流平台内容, 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A.平时你们是怎样找书读的?都喜欢读哪些课外书?B.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去寻找课外书阅读,说出来分享给大家。C.你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了哪些阅读方法,说出来分享给大家。 2.讨论,回答

A.平时你们是怎样找书读的?都喜欢读哪些课外书? (1)我喜欢沿着课文找书读,如,读了《我的“长生果”》,我对课文中提到的巴金的《家》很感兴趣,便找来读了。 (2)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对与动物有关的书很感兴趣,就又读了布封的《动物素描》。 (3)我觉得冰心的《忆读书》写得很有趣,便找了她的其他作品来读。 (4)我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如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科普读物。 (5)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从读整本书到读同一类书,这种方法对我很有启发,我也要这样找书读。 B.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去寻找课外书去阅读,说出来分享给大家。 a.围绕课本阅读一些有关的课外书。例如,读一些与课内学习有关的科技史,人物传记,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内学习的兴趣,充实课内学习的内容,使思维更加活跃。 b.围绕自己的爱好或特点读一些有关的课外读物,一个爱好理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到阅览室读有关的报纸杂志,一个喜欢文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去读各种文学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阅读文学名著。 c.至于课外书的选择,可以请教老师,请教高年级的优秀生或同班的同学,也可以请教家长。把他们的好经验学过来,实在是一种省时间的好办法,选好一本书,就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得到较大的收获。 C.你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了哪些阅读方法,说出来分享给大家。 a.信息式阅读法:捕捉自己所需的信息进行阅读. b.问题法:读书时,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达到基本上读懂内容的目的。 c.勾画、摘录法: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d.默读法:要做到边看边思考,而且要有比较快的速度,掌握语义。 三、词句段运用 1.同桌合作学习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反思)

语文园地八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和交流平台中的对话梳理、总结如何找书读的方法。【语文要素】 2.能借助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语文要素】 3.能把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并抄写下来。 4.初步了解欧阳询书法的用笔、结构等特点,欣赏欧阳询的楷书艺术风格和表现形态,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 5.背诵《观书有感》。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和交流平台中的对话梳理、总结如何找书读的方法。 2.能借助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 3.引导学生结合两首诗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并通过多种形式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梳理、总结如何找书读的方法。(重点) 2.能借助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重点) 3.能把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并抄写下来。 一、交流平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导入:同学们,你们每天爱不释手地读课外书,那你们知道怎样才能读到有趣的课外书吗?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找课外书的? 学生反馈: ①找和课文有关的课外书。读了一个故事,找整本书来读。如学了《美丽的

鹿角》,就可以找《伊索寓言》来读。 ②读了整本书,找同类书来读。如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还可以读布封的《动物素描》。 ③别人推荐的书。比如,同桌向我推荐《安徒生童话》。 2.小结:多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对我们受益匪浅。 二、词句段运用:总结规律,综合运用 1.以“书”为本体的比喻句。 (1)学生自由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相机指导。 这三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第一句话把书比喻成“长生果”;第二句话把书比喻成“营养品”;第三句话把书比喻成“朋友”。这三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体现出书的重要性,引导我们去读书,爱读书。 (3)集体交流:你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 示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 书是我最好的伙伴。 书是世界上最有耐心的老师。 2.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中的第2小题。 (1)读句子,弄清楚每句话的意思。 (2)根据意思排列这几句话的顺序,使之形成一段完整、连贯的话。 (3)小声读一读,思考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4)排序好的这段话抄写在书上。再想一想这段话带给你什么启示,批注在这段话的后面。 小结:我们认真读这段话可以发现,这段话介绍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一个是由外到内,一个是由内到外。它告诉我们,只有先吸收营养,脑子里的东西才会变得有价值。 3.总结收获,拓展积累:把词句段运用中的三句名言和排列顺序的那段话,写在积累本上,积累下来。 第2课时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完整教案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能梳理、总结找书读的方法。 2.能借助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 3.能把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并抄写下来。 4.初步了解欧阳询楷书的用笔、结构等特点,欣赏欧阳询的楷书艺术风格和表现形态,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 5.朗读、背诵《观书有感》。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 2.能把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并抄写下来。 3.朗读、背诵《观书有感》。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梳理、总结找书读的方法。 2.能借助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 3.能把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并抄写下来。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交流平台 1.教师导入:同学们,语文园地里面包含着丰富的知识。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丰富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 2.引导讨论:你喜欢读哪些课外书?平时除了阅读老师、家长推荐的书,你自己还会主动找什么书来读?(生自由发言) 3.引导思考:你是如何找到自己想读的书的?可以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找书读的方法

吗? 预设:同学间相互推荐阅读,去图书馆、书店“淘书”等。 4.引导发现:“交流平台”里有五位小朋友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方法,读了这五个小朋友说的话,你收获了什么呢? 预设:第一个小朋友问大家平时是怎样找书读的,喜欢读什么书。其他小朋友分别谈了自己找书读的方法:沿着课文找书读;读同一类的书;读同一作者写的不同的书;读各种各样的书。 第一个小朋友从中受到启发: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从读整本书到读同一类书。 (板书:由一篇文章到整本书,由一本书到一类书) 5.引导思考:同学们,你们在课外阅读时受到了什么启发吗?马上临近寒假了,你能说一说你的寒假读书计划吗?(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本次“交流平台”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自己平时找书读的经验和方法,对其他同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知道如何找书读,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1.仿写比喻句。 (1)朗读体会: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三句话,圈画出句子中和“书”对应的词语。 课件出示: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2)思考: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板书: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3)生总结,汇报。 (4)教师小结:这三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一句话把书比喻成长生果;第二句话把书比喻成营养品;第三句话把书比喻成朋友、故地。这三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又形象,体现出了书的重要性,引导我们要去读书,爱读书。 (5)引导交流:我们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 预设一:书就像一个聚宝盆。

2019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观书有感》诵读指导教案.doc

《观书有感》诵读指导教案 诵读目标: 1、朗诵这四诗,要求能够正确背诵。 2、引导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充分调动学生联想和想象,以提高理解、欣赏古诗的能力。 诵读重点、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1.突出诵读训练,借助诵读达到领会诗歌意境之美以及背诵的目的。 2.示例引导,借助教师示范,学会欣赏古诗的一般方法。 3.小组合作探究,通过词句质疑拓展欣赏空间,训练联想与想象能力。 诵读指导过程: 一、预习指导 1.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相信你能做到。 2.资料储备:诗与作者介绍。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两首七言绝句。两首诗写的是描绘其“观书”的生动感受。其中第一首尤为脍炙人口。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诵读训练 小组内诵读,组内每个同学读一首,其他同学评价并提出诵读意见。 诵读小竞赛: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诵读,老师评价。 听录音 同学模仿再朗读一次。 三、解读诗歌 第一步:同学结合预习提示的资料,逐字逐句理解诗句含义,尽力用自己话表达出来。不理解的地方划下来。 第二步:小组内研讨解决疑难。 第三步:教师巡回,帮助释疑。 提示:注意课文下面重点的注释 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②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③渠:它,指方塘。那(nǎ)得:怎么会。那:通“哪”,怎么的意思。清如许:这样清澈。如许:如此,这样。 ④源头活水: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为:因为。 四、赏析示范 1.教师提示: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2.导读问题。 ①观书有感为何整首诗都没有提到书? ②诗人以方塘喻什么?渠为何清?人何以明? 教师小结: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1

2019年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一、背诵古诗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在课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爱的古诗。 刚才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呢? 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 1.简介陆游。 2 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教育儿子子聿。 3 初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 (2)学生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4 理解前两行诗句。 (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学问:读书学习。 无遣力:不遣余力。 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遣余力。 (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始:才 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做学问要不遣余力地下苦功夫。 5 理解第三、四诗句的意思。 (1)读第三、四行诗,理解“终”、“绝知”、“躬行”的意思。 终:到底、毕竟。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亲自实践。 (2)说说第三、四行诗的意思。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3)体味第三、四两句的含意。 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6 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1)听录音。 (2)自己练读。 (3)指名读—评价—再读。 (4)齐读。 (5)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并抄写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2、课外自学一两首没有学过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常常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那读书有那些所得呢? 今天我们将通过《观书有感》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观书有感》教师印发《观书有感》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观书有感》是南宋时期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作品,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全诗在写法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思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了出来,很有特色。 如:用:“半亩方塘”比喻书本,用池塘的“水”比喻书中的知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用“天光云影共徘徊‘来比喻读书的感受。 三、四句诗人在写法上采取了自问自答的方式,给我们揭示水如此清澈的原因: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因为源头有活水一直不停地流下来。在一问一答中,诗人用池塘中的“水“比喻书本中的知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这两句诗看似说明水清的原因,实际上是借此现象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了,原有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就会僵化,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学问、思想观念才能不断地得到充实更新。 (三)朗读训练 1、在你们的学习中相信也有这样的体会?请把你的体会融入到你的朗读之中。自由大声朗读这首诗。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

语文园地八 1.通过交流,了解如何才能找到好书。 2.通过课本上有关书的比喻句的例子,仿写比喻句;根据层次连句成篇。 3.根据书写提示中的作品,注意点画的起、收以及转折。 4.背诵朱熹的《观书有感》 ●重点 学习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好书。 ●难点 在学生平时的习作练字中,注意点面的起、收以及转折。 1.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个好习惯可以给学生以终身的影响,在交流平台中,应注意培养学生选书的能力,从而可以很好地辨认书的好与不好,是否适合自己。 2.活学乐练,讲求实效。 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主意识,端正学习态度。 3.励志养成,持之以恒。 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励志笃行,坚持不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1课时 一、温故知新。 学完这一单元后,我们学了许多的关于读书的文章,你最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忆读书》,因为冰心奶奶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让我觉得受益终身。 通过简单的复习,对本单元的课文做个简单的回顾,也更好地引入新课。 二、交流平台。 1.关于“读书好”和“多读书”都容易做到,而“读好书”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为市场上的书琳琅满目,良莠不齐,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2.课件出示交流范例,请同学们看看这几位同学是如何选取好书的。 (2)出示例句,比较例句中的两个句子的异同。 我读的课外书,主要是与课文有关的,如四年级学的《冰项链》选自《青铜葵花》, 我就把整本小说找来看了。学了《美丽的鹿角》,我又去读了《伊索寓言》。 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对与动物有关的书很感兴趣,就又读了布封的《动物素描》和比安基的《森林报》。 这里面提到了两种选择方法,是哪两种呢? 生:一种是读与课文有关的书籍,另一种是读同一系列中的书籍。 3.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和你的同桌互相交流。 4.指名找同学交流。 生1:读一些名家名著,比如曹文轩的,郑渊洁的。 读一些老师推荐过的,比如《狼王梦》《丁丁历险记》。 生2:读课文出现的作家写的适合小学生读的文章,比如冰心的《小橘灯》《寄小读者》。

[精品]2019年秋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观书有感一

观书有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 3、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刚才一起吟唱的是二年级时曾学过一首古诗《登鹳雀楼》,(出示课件,)请问:这首诗仅仅是写诗人的所见所闻吗? 2、它还阐明了“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像这样的诗,我们把它叫作说理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说理诗。 3、(师板书课题)猜猜看,这首诗与什么有关。诗题是什么意思?有谁能跟大家说一下? ·二、介绍作者 1、通过昨天的预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板书:朱熹】你了解朱熹吗?指名说(简介朱熹) 2、(出示课件)师简介:是的,同学们,朱熹,他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诗人。他学问广博、治学勤奋,一生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其中有很多思想都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写的诗善于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寓意含蓄,具有哲理。 三、初读诗歌 1、朱熹,一代理学宗师,他的读书感受一定与众不同,想读吗?那就请同学们打开书,对照屏幕上的自学提示,自学这首诗,开始吧!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朗读全诗,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美; (2)理解重点词语,说说各诗句的意思。 (3)借助插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生自学

2、同学们,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错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你能声音响亮、准确清楚地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相机正音,再指名读 3、诗有了节奏,才能给人美的享受。谁又能读出这七言绝句的节奏呢? ·指名读,相机表扬:有点感觉了。 ·咱们一起试试!生齐读 四、理解诗意 1、同学们,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到么几遍,你知不知道在这首诗里,作者主要描绘的是什么呢?(半亩方塘)【板书:方塘】同学们,半亩方塘并不算大,也就我们五六个这样的教室大小。那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半亩方塘呢?你能不能用上诗中的一个字眼回答?(清)【板书:清】你找的非常正确。 2、现在,老师像再请同学们细细地去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诗中的哪些地方写出了这个小池塘的清澈?生自学 3、交流 谁说。 △“鉴” ·生谈理解:我是从第一句话“半亩方塘一鉴开”中的“鉴”字体会到池塘很清澈的。在这首诗里,“鉴”是镜子的意思。半亩方方的池塘就像镜子一样清澈明亮。师评:你抓住了“鉴”这个字,不仅告诉了大家“鉴”的意思,还说清楚了为什么由“鉴”可见池塘的清澈。 ·同学们,“鉴”在这课中是一个生字,上下结构,因为古代的镜子都是用铜制成的,所以它的下面是个金字底。·古人以铜为镜,不用时,用软布把镜面遮住,用的时候再把它打开,这就是——一鉴开。 ·半亩方塘一鉴开,短短7个字,包含了一个多么美妙的比喻句啊,诗人把方方的池塘比作一面(打开的镜子),写出了池塘的——-清澈明净。 谁继续交流。 △“天光云影共徘徊” ·生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池塘清澈透明,蓝天白云清晰地倒映在水中。 ·“徘徊”是什么意思?(回地移动)所以这句诗的意思是?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语文园地八

(板书:找课外书)概括能力。】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 2) ①找和课文有关的课外书,读了一个故事,找整本书来读。 如学了《美丽的鹿角》,就可以找《伊索寓言》等。 ②读了整本书,找同类书来读。如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 还可以读布封的《动物素描》。 ③别人推荐的书。比如,同桌向我推荐《安徒生童话》。 师总结:多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对我们来说会受益 匪浅。 (板书:由一个故事到整本书 由一本书到一类书 读别人推荐的书) 5.词句段运用。(出示课件3)【设计意图:这个环节(1)读一读,你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照样子说一说。通过让学生朗读句子, ①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②思考,这几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③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 4) 师:这三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一句话把书比喻成“长生果”;第二句话把书比喻成“营养品”;第三理解句子的意思,从而体会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加深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句话把书比喻成“朋友”。这三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体现出书的重要性,引导我们去读书,爱读书。

地移动。(出示课件 12)(4)学生读读背背。 (5)当堂测试背诵。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明白了怎样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来读,知道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还进行了写字指导,积累了古诗,可以说受益匪浅。 ) 板书内容语文园地八 由一个故事到整本书 找课外书由一本书到一类书 读别人推荐的书 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说说诗句的意思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古诗《观书有感》其一、其二,并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